CN103058004B - 片状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状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58004B CN103058004B CN201210336585.5A CN201210336585A CN103058004B CN 103058004 B CN103058004 B CN 103058004B CN 201210336585 A CN201210336585 A CN 201210336585A CN 103058004 B CN103058004 B CN 10305800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per
- sheet
- medium
- conveyance direction
- adf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Pil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片介质处理装置,其具有:搬送单元,其对片介质进行搬送;装载盘,其对由所述搬送单元搬送来的所述片介质进行装载;以及宽度方向整合单元,其对装载在所述装载盘上的所述片介质在宽度方向上进行整合。其中,所述装载盘的上表面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为30度以下;另外还具有凸状部,其与所述装载盘上所装载的所述片介质的下表面抵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多张纸或OHP片等片状记录介质(以下简称“片介质”)进行堆叠和整合(即“对齐”)处理的片状记录介质处理装置(以下简称“片介质处理装置”)、以及具有该片介质处理装置的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熟知的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片介质处理装置,该片介质处理装置对由图像形成部形成了图像的片介质进行整合处理以及装订处理等后处理。在该片介质处理装置中,搬送来的多张片介质在装订盘上被堆叠成摞(即“片介质摞”),并在片介质搬送方向上对该片介质摞进行整合处理,然后,在与片介质搬送方向和片介质堆叠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片介质宽度方向上再对其进行整合处理。之后,在被整合处理进行了整合的片介质摞的装订位置处,由作为装订单元的装订器打入装订针,以实施装订处理。
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片介质处理装置具有:装订盘,其平面状的上表面倾斜一定的角度,以使片介质搬送方向的上游侧位于下游侧的下方;后端基准围栏,其被配置在装订盘的搬送方向的上游侧端部;以及一对围栏(即“对齐围栏”(jogger fence)),其被配置在装订盘上表面的上方。
该片介质处理装置所具有的装订盘的上表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45度角以上,排至装订盘的片介质沿装订盘倾斜的上表面靠自重滑落到搬送方向的上游侧。据此,片介质的搬送方向的后端碰靠至后端基准围栏,以实现片介质于搬送方向上的整合。
另外,上述的一对对齐围栏在装订盘上表面的上方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相向设置,并可从其两者之间的间隔比片介质宽度还大的待机位置沿片介质宽度方向相向移动。通过移动上述一对对齐围栏使其从待机位置开始相互靠近,并使其宽度方向的内侧面与片介质宽度方向的两端抵接,以实现装订盘上所堆叠的片介质摞的宽度方向上的整合。
然而,供给至片介质处理装置的片介质中可能会发生翘曲(即“端部翘曲”(side face curl))的情况,在装订盘的上表面仅为平坦的平面状结构中,片介质的翘曲状态可能会导致不能充分地进行基于对齐围栏的宽度方向上的整合。
片介质宽度方向的端部发生了与搬送方向平行的向上浮起的端部翘曲时,处于该状态的片介质的宽度实质上缩短了,缩短量相当于片介质宽度方向的端部由于翘曲而浮起的量。这样,在发生了端部翘曲的状态下,对齐围栏并不能将片介质移动至其宽度方向的内侧,难以实现整合。另外,在发生了端部翘曲的状态下,即使使对齐围栏相向移动至其两者的间隔比片介质宽度方向的长度还短的位置,当对齐围栏与片介质宽度方向的端部相接触时,片介质也会由于其端部翘曲而发生挠曲。片介质由于端部翘曲而发生挠曲时,对齐围栏的宽度方向的相向移动力会被吸收,导致不能充分地进行片介质摞的宽度方向上的整合。
作为对包含发生了端部翘曲的片介质的片介质摞恰当地进行宽度方向上的整合的结构,专利文献1的片介质处理装置具有凸状面,其设置在装订盘上的搬送方向的一部分上;以及按压机构,其使凹状面沿与装订盘上表面正交的方向按压片介质,以使片介质顺应上述凸状面。在该片介质处理装置中,向碰靠至后端基准围栏并被进行了搬送方向的整合的装订盘上的片介质按压凹状面。据此,装订盘上的片介质的被凸状面和凹状面所夹持的部分变为向上凸起,这样,片介质在装订盘上就被堆叠成“两端向下中间向上”的“ヘ”字状。在该片介质处理装置中,即使排出至装订盘上的片介质发生了端部翘曲,由于片介质的搬送方向上的一部分弯曲为凸状,该端部翘曲也会得到矫正。因为可以对端部翘曲进行矫正,所以专利文献1的片介质处理装置可以对包含发生了翘曲的片介质的片介质摞在宽度方向上进行恰当的整合。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片介质处理装置中,因为需要一沿与装订盘上表面正交的方向使凹状面移动并使其按压片介质的按压机构,所以导致出现了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说明中,尽管对片介质处理装置将片介质堆叠成摞并进行整合处理后再进行装订处理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作为片介质处理装置,并非一定都要实行装订处理。换言之,对诸如仅进行整合处理或者整合处理结束后再进行不同于装订处理的其他处理的片介质处理装置而言,只要是将片介质堆叠成摞并进行整合处理的片介质处理装置,都会发生与上述同样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发明第4141113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片介质摞进行整合处理的片介质处理装置、以及具有该片介质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片介质处理装置不仅可以使装置小型化,而且还可以对包含发生了端部翘曲的片介质的片介质摞在宽度方向上进行恰当的整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片介质处理装置具有:搬送单元,用于搬送片介质;装载盘,用于装载由所述搬送单元搬送来的所述片介质;以及宽度方向整合单元,用于对所述装载盘上所装载的所述片介质在宽度方向上进行整合。其中,所述装载盘的上表面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为30度以下,还具有与所述装载盘上所装载的片介质的下表面相抵接的凸状部。
在上述片介质处理装置中,与所述装载盘上所装载的片介质的下表面相抵接的凸状部使片介质的搬送方向上的除了前端和后端之外的部分向上被按压而凸起,以将片介质弯曲成“两端向下中间向上”的“ヘ”字状。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片介质处理装置中,装载盘(装订盘)上的搬送方向的一部分上具有凸状面,该凸状面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上述片介质处理装置的凸状部具有类似的结构。但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片介质的中间部分向上被按压以使片介质弯曲成“ヘ”字状时,需要在片介质的前端侧和后端侧具有向下方作用的力,用以与片介质的腰部相抵抗,这样,片介质被按压时,中间部分才能向上翘起。
但是,因为专利文献1的片介质处理装置所具有的装载盘的上表面为相对于水平面倾斜45度以上,所以作用于片介质的重力的分力中,沿倾斜方向作用的分力较大,朝向装载盘而作用的分力较小。另外,因为凸状面处的倾斜更大,所以此处朝向装载盘而作用的分力更小。因此,与由凸状面所顶起的中间部分相比,片介质自重所引起的朝向装载盘的力较难作用至前端侧的片介质,这样,在具有凸状面的装载盘上堆叠片介质时,片介质的腰部会导致前端侧处于浮起的状态,难以将片介质弯曲成“ヘ”字状。因此,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的片介质处理装置中,为了使片介质弯曲成“ヘ”字状以对端部翘曲进行矫正,需要具有由凹状面将片介质按压至凸状面的按压机构。
然而,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上述片介质处理装置中,因为装载盘上表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0度以下,接近于水平,所以作用于片介质的重力的分力中,朝向位于下方的装载盘而作用的分力较大,自重所引起的朝向装载盘的力可容易地作用至片介质。据此,装载盘上的片介质的与凸状部相接触的部分向上凸起,而该凸起的两侧即前端侧和后端侧会因自重与片介质腰部方向相反地向下弯曲,这样,片介质就会弯曲成“ヘ”字状并被堆叠。因此,通过将发生了端部翘曲的片介质的搬送方向的一部分弯曲成向上凸起,就可以对该端部翘曲进行矫正。这样,因为即使没有按压机构,靠片介质的自重,片介质的一部分也可以弯曲成向上凸起,所以不仅可以使装置小型化,而且还可以对端部翘曲进行矫正。
之后,在端部翘曲被矫正了的状态下,由宽度方向整合单元进行片介质在宽度方向上的对齐处理,这样,就可以充分地对装载盘上所装载的片介质摞在宽度方向上进行有效的整合。
据此,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对片介质摞进行整合处理的片介质处理装置具有如下效果,即:不仅可以使装置小型化,而且还可以对包含发生了端部翘曲的片介质的片介质摞在宽度方向上进行恰当的整合。
附图说明
图1为纸张处理装置的装订排纸模式时的纸张动作的说明图,具体为纸张后端通过轮换辊对(shift roller pair)的间隙(nip)后的时机的说明图。
图2为纸张处理装置的装订排纸模式时的纸张动作的说明图,具体为纸张后端到达后端基准围栏的时机的说明图。
图3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的概略结构图。
图4为从装置正面观察纸张处理装置时的概略结构图。
图5为纸张处理装置所具备的装订盘附近的顶视图。
主要符号说明:
2:入口辊对;2a:入口上辊;2b:入口下辊;3:中继辊对;3a:中继上辊;3b:中继下辊;4:轮换辊对;4a:轮换上辊;4b:轮换下辊;5:排纸辊对;5a:排纸上辊;5b:排纸下辊;6s:充填部(filler);6a:可动排纸盘;6b:固定排纸盘;6:排纸盘;7:端部围栏;8:曝光装置;9:墨粉瓶;10:拍打滚子;10a:拍打滚子支持部;11:对齐围栏;12:后端返回滚子;12a:滚子支持部;12b:滚子支持部摇动轴;13:后端基准围栏;14:装订单元;15:纸张下表面按压部;18:纸张按压部;20:感光体;30:带电装置;40:清洁装置;50:显影装置;51:显影辊;60:中间转写单元;61:中间转写带;62:一次转写辊;63:转写带清洁装置;65:图像站(station);66:二次转写辊;67:定位辊对;70;排纸开闭导板;70a:支持部摇动轴;76:定影单元;76a:加压辊;76b:定影辊;81:供纸盒;83:供纸辊;90:装订盘;100:复印机;200:纸张处理装置;300:扫描仪;L:纸张搬送径路;S:纸张;S1:入口传感器;S2:中继传感器;S3:装载量传感器;S4:满量传感器;S5:装订盘前端侧传感器;S6:装订盘后端侧传感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为复印机(以下称“复印机100”)。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00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3所示,复印机100的中央部设置有用于形成黄(Y)、青(C)、品红(M)、以及黑(Bk)各颜色的墨粉图像的图像站65(Y、C、M、Bk)。下述中的Y、C、M、Bk分别表示黄色、青色、品红色、以及黑色用的部件。
复印机100的各图像站65(Y、C、M、Bk)的下方具有作为潜像形成单元的曝光装置8,该潜像形成单元可向鼓状感光体20(Y、C、M、Bk)照射激光。四个图像站65的上方具有作为转写单元的中间转写单元60,该转写单元具有中间转写带61以及经由中间转写带61与各颜色的感光体62(Y、C、M、Bk)相向而置的四个一次转写辊62(Y、C、M、Bk)。另外,复印机100还具有作为定影单元的定影单元76,该定影单元将转写至中间转写带61上的墨粉图像定影至纸张S上。另外,中间转写单元60的上方装填有分别用于容纳黄(Y)、青(C)、品红(M)、黑(Bk)四种颜色的墨粉的四个墨粉瓶9(Y、C、M、Bk)。再有,复印机100的上部还设置有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数据的扫描仪300。在该扫描仪300的下方设置有作为片介质处理装置的纸张处理装置200,该片介质处理装置通过入口辊对2接收其上形成了图像的纸张S,并对该纸张S进行想要的后处理。
四个图像站65(Y、C、M、Bk)除了互相之间使用不同的颜色(Y、C、M、Bk)之外,具有同样的结构。为此,下面对图像站65进行说明时,省略了Y、C、M、Bk之记载。
图像站65具有作为潜像担持体的感光体20、作为使感光体20携带预定电位的带电单元的带电装置30、作为对感光体20上所形成的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单元的显影装置50、以及对感光体20上的残留墨粉进行清洁的清洁装置40。显影装置50具有显影辊51,其在作为具有开口部的显影剂容纳部的显影盒内,被配置为与感光体20的表面接近并与之相向。清洁装置40具有与感光体20相抵接的清扫刷。另外,在图像站65中,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置除电单元,用于对通过了清洁装置40的感光体20的表面进行除电。还可以设置回收单元,用于将由清洁装置40从感光体20表面所除去的墨粉回收至显影装置50。
图像站65被构成为处理盒(process cartridge),对感光体20、带电装置30、显影装置50、以及清洁装置40进行一体地支持,并可装卸于复印机100的主体。据此,使用者能以盒的形态对感光体20、显影装置50、带电装置30、以及清洁装置40进行一次性交换。
中间转写单元60如图3所示具有架设于多个辊的中间转写带61、将形成在感光体20(Y、C、M、Bk)上的墨粉图像转写至中间转写带61的四个一次转写辊62(Y、C、M、Bk)。另外,中间转写单元60还具有二次转写辊66,用于将转写至中间转写带61上的墨粉图像转写至作为被转写体的纸张S;以及转写带清洁装置63,用于对没有被转写至纸张S上的、仍残留在中间转写带61上的残留墨粉进行清扫。
供纸盒81内的纸张S由配设在供纸盒81附近的供纸辊83被搬送至位于中间转写带61和二次转写辊66之间的二次转写部。在供纸辊83和二次转写辊66之间的转写纸搬送径路上,配置有对将搬送来的纸张S送出至二次转写部的时机进行控制的定位辊对(resist roller pair)67。
定影单元76通过向被转写至纸张S上的墨粉图像施加热量和压力,对墨粉图像的纸张S进行定影。定影单元76的加热范围通常优选为80度至200度(摄氏度)。然后,复印机100将完成了定影的纸张S搬送至上方,并由入口辊对2搬送至纸张处理装置200内。定影单元76具有加压辊76a和内部配置了发热源的定影辊76b,加压辊76a抵接定影辊76b,形成定影用间隙(fixing nip)(也称为“定影用压力”)。
接下来,对在复印机100中用于获得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过程(图像形成方法)进行说明。图像形成过程具有使四个感光体20(Y、C、M、Bk)的表面携带预定电位的带电步骤;以及在带电了的各感光体20(Y、C、M、Bk)的表面上根据图像数据进行曝光,使各感光体(Y、C、M、Bk)的表面形成潜像的潜像形成步骤。另外,还具有从各显影装置50(Y、C、M、Bk)的显影辊51(Y、C、M、Bk)向各感光体20(Y、C、M、Bk)上的潜像提供墨粉以进行可视图像化的显影步骤。再有,还具有将各感光体20(Y、C、M、Bk)的表面上的可视图像转写至纸张S的转写步骤、以及使被转写了的可视图像定影至纸张S上的定影步骤。下面分别进行具体的说明。
首先,由扫描仪300所读取的原稿、传真机等所接收的数据、或者来自计算机的彩色图像信息等被分解为各种颜色,然后按每种颜色形成图像数据,并被送至曝光装置8。另外,在各图像站65(Y、C、M、Bk)上,感光体20(Y、C、M、Bk)被带电装置30(Y、C、M、Bk)均匀地带电。之后,由曝光装置8根据各种颜色的图像数据进行激光扫描曝光,以在各感光体20(Y、C、M、Bk)的表面上形成潜像。感光体20(Y、C、M、Bk)上的潜像由显影装置50(Y、C、M、Bk)的显影辊51(Y、C、M、Bk)上所担持的各种颜色的墨粉进行显影,以使潜像可视化为墨粉图像。
各感光体20(Y、C、M、Bk)的表面上的各种颜色的墨粉图像按顺序重叠地被转写至被各一次转写辊62(Y、C、M、Bk)按逆时针方向所旋转驱动的中间转写带61上。此时,为了可将墨粉图像重叠地转写至中间转写带61上的相同位置,需要沿中间转写带61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至下游侧的方向,错开时机地执行上述各种颜色的成像操作。一次转写结束后的感光体20(Y、C、M、Bk)由清洁装置40(Y、C、M、Bk)对其表面进行清扫,以备下次成像所用。
另外,供纸盒81内的纸张S由配置在供纸盒81附近的供纸辊83所搬送,并由定位辊对67在预定的时机搬送至与二次转写辊66和中间转写带61相向而置的二次转写部。然后,在二次转写部内,形成在中间转写带61上的墨粉图像被转写至纸张S。转写了墨粉图像的纸张S通过定影单元76后,图像被定影,并由入口辊对2搬送至纸张处理装置200。搬送至纸张处理装置200的纸张S在被执行了由使用者所选择的排纸模式中想要进行的后处理后,被排出至排纸盘6。
与感光体20(Y、C、M、Bk)同样地,通过了二次转写部的中间转写带61上所残留的墨粉,被与中间转写带61相接触的转写带清洁装置63所清扫。另外,墨粉瓶9(Y、C、M、Bk)中所充填的墨粉根据需要可由墨粉补给装置(图中未示)向各显影装置50(Y、C、M、Bk)进行预定量的补给。
接下来,对纸张处理装置200进行说明。图4为从装置正面观察纸张处理装置200时的概略结构图。图5为纸张处理装置200所具备的装订盘90附近的顶视图。
纸张处理装置200具有入口辊对2,用于将通过了定影单元76的纸张S搬送至纸张处理装置200的内部;以及中继辊对3,用于向内部的纸张搬送径路L中的纸张赋予搬送力。另外,纸张搬送径路L的下游侧端部配置有轮换辊对4,其下方配置有对需要装订处理的“纸张摞”进行保持的装订盘90,装订盘90的图4中的右侧配置有对装订盘90上的纸张摞进行装订处理的装订单元14。
装订盘90的上方配置有拍打滚子10,用于对通过了轮换辊对4而落在了装订盘90上的纸张S赋予与至此的搬送方向(图中的箭头B方向)相反的方向(图中的箭头C方向)的搬送力。拍打滚子10被能以支持部摇动轴70a(参照图3)为中心进行摇动的拍打滚子支持部10a可旋转地支持。另外,装订盘90的搬送方向上游侧端部配置有后端基准围栏13,用于与纸张S的搬送方向的后端抵接,以在纸张S的搬送方向进行纸张摞的整合。装订盘90的上方的后端基准围栏13的附近处配置有后端返回滚子12,用于对装订盘90上的纸张S的后端部赋予与拍打滚子10和纸张S的搬送方向(图中的箭头B方向)相反的方向(图中的箭头C方向)的搬送力。后端返回滚子12被能以后端返回滚子支持部摇动轴12(参照图3)为中心进行摇动的后端返回滚子支持部12a可旋转地支持。
搬送到纸张搬送径路L上的纸张S落下至装订盘90后,拍打滚子支持部10a以支持部摇动轴70a为中心沿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据此,拍打滚子10接触至装订盘90上的纸张S的上表面。在相同的时机,后端返回滚子支持部12a以后端返回滚子支持部摇动轴12b为中心沿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据此,后端返回滚子12接触至装订盘90上的纸张S的后端部的上表面。然后,使拍打滚子10和后端返回滚子12沿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将纸张S送入至后端基准围栏13侧,通过使纸张S的后端碰靠(抵接)至后端基准围栏13,进行纵对齐处理,即:纸张S的搬送方向上的纸张摞的整合。
装订盘90的上表面的纸张宽度方向(与纸张S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相向地设置有一对对齐围栏11,用于在宽度方向夹持纸张摞。在纸张摞被装载在装订盘90的状态下,对齐围栏11从其两者之间的间隔大于纸张S的宽度的待机位置开始,沿纸张宽度方向相向地进行移动,通过使对齐围栏11的内侧面与纸张摞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进行抵接,进行横对齐处理,即:装载在装载盘上的纸张摞的宽度方向上的整合。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宽度方向限制围栏的对齐围栏11并不限定于其两者相向地进行移动(即,并不限定于其两者互相接近地移动),换言之,只要是通过使其中的一方沿片介质宽度方向移动就可以实现片介质摞的宽度方向的整合的部件,均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装订盘90的下游侧端部配置有排纸辊对5,用于将通过了轮换辊对4的纸张S、或者、对通过了轮换辊对4的多张纸进行了装订处理后的纸张摞排出至排纸盘6。
纸张处理装置200内配置有各种传感器。纸张搬送径路L中的入口辊对2和中继辊对3之间配置的入口传感器S1、以及、中继辊对3和轮换辊对4之间配置的中继传感器S2为光学式传感器,用于对检测位置是否存在纸张S进行检测。另外,装载量传感器S3也为光学式传感器,通过检测出与纸张按压部18一体摇动的被检测部离开了装载量传感器S3的检测区域,可以检测出纸张按压部18所接触的纸张S的上表面的高度变为了预定量以上。
满量传感器S4是用于对可动排纸盘6a是否装满了纸张进行检测的传感器,装订盘前端侧传感器S5和装订盘后端侧传感器S6是用于对装订盘90上的预定位置处的纸张S的有无状态进行检测的光学式传感器。
纸张处理装置200从箭头A方向接收通过了复印机100的定影单元76的纸张S。本实施方式的纸张处理装置200具有直接排纸模式、轮换排纸模式、以及装订排纸模式这三种动作模式,并且可对其中的任意一种动作模式进行选择和设定。下面,分别对各动作模式进行说明。
<直接排纸模式>
直接排纸模式是对通过了定影单元76的纸张S不进行任何处理地直接将其排出至排纸盘6的动作模式。
纸张处理装置200利用由入口上辊2a和入口下辊2b所构成入口辊对2将搬送来的纸张S导入纸张搬送径路L。之后,经由中继上辊3a和中继下辊3b所构成的中继辊对3的间隙(nip)(用于施与压力),被导入由轮换上辊4a和轮换下辊4b所构成的轮换辊对4的间隙(nip)。接下来,纸张S被搬送至由排纸上辊5a和排纸下辊5b所构成的排纸辊对5。
排纸辊对5的排纸上辊5a如图3所示,被能以支持部摇动轴70a为中心进行摇动的排纸开闭导板70所支持,基于排纸开闭导板70的摇动可进行上下移动。在图3和图4所示的状态下,排纸上辊5a位于上方,在该状态下,排纸辊对5的咬接(nip)处于开放状态。在直接排纸模式的情况下,从图3所示的状态开始使排纸开闭导板7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使排纸上辊5a与排纸下辊5b抵接,以形成咬接(nip)。通过将通过了轮换辊对4的纸张S搬送至形成了咬接(nip)状态的排纸辊对5,由排纸辊对5将纸张S沿图4中的箭头B方向排出至排纸盘6。
排纸盘6具有可动排纸盘6a和固定排纸盘6b。可动排纸盘6a的纸张S的搬送方向的上游侧以同方向的下游侧端部为中心可沿上下方向进行摇动,排纸动作开始时,如图4中的虚线所示,可动排纸盘6a的上表面为接近水平的位置。排出至排纸盘6上的纸张S在可动盘6a上滑动,在其后端抵接至端部围栏7的状态下被堆叠。
纸张S堆叠至可动排纸盘6a后,由纸张按压部18和光学式装载量传感器S3对可动排纸盘6a上的纸面高度进行检测,图中未示的控制单元根据纸张S的装载量使可动排纸盘6a的上游侧徐徐下降。可动排纸盘6a的上游侧徐徐下降,到达图4中的实线所示的位置后,光学式满量传感器S4的光路被可动排纸盘6a的充填部6s所遮断,满量传感器S4的检测结果变为ON。据此,图中未示的控制部通过检测出可动排纸盘6a变为满量,可使可动排纸盘6a的下降停止。
<轮换排纸模式>
轮换排纸模式是对通过了定影单元76的纸张S按照预先输入的设定进行后处理的动作模式,该后处理是根据例如纸张S的种类等在纸张宽度方向上改变排纸盘6的排出位置以进行排纸的处理。该动作模式可用于形成多个种类的纸张摞的情况,通过在每排出一部分种类的纸张摞时改变排出位置的宽度方向的位置,使其不相互重合,以实现同一种类的纸张摞中不会混有其他种类的纸张S的功能。
纸张处理装置200通过入口辊对2将搬送来的纸张S导入纸张搬送径路L后,经由中继辊对3之间(nip),被导入轮换辊对4之间(nip)。接下来,纸张S被搬送至排纸辊对5;在轮换排纸模式下,上下可动的排纸上辊5a位于上方,排纸辊对5在其咬合(nip)处于开放的状态下接收纸张S。构成轮换辊对4的轮换上辊4a和轮换下辊4b相对于纸张处理装置200的主体沿纸张宽度方向可进行移动,但是,构成中继辊对3的中继上辊3a和中继下辊3b沿纸张宽度方向不能移动。据此,在纸张宽度方向上使纸张S的排纸位置移动(轮换)时,在仅由轮换辊对4夹持纸张S的状态下,可使轮换上辊4a和轮换下辊4b移动。
光学式入口传感器S1对检测位置的纸张S的有无状态进行检测,如果检测位置存在纸张S,则入口传感器S1变为ON。据此,入口传感器S1变为ON后再变为OFF的时机即为纸张S的后端通过了入口传感器S1的检测位置的时机。所以,通过将入口传感器S1变为ON后再变为OFF的时机作为触发信号,根据纸张S的搬送速度,可检测出从入口传感器S1的检测位置到达中继辊对3的间隙(nip)所需要的一定时间后的纸张S1的后端通过中继辊对3的时机。
据此,在轮换排纸模式下,在纸张S的后端通过了中继辊对3的间隙(nip)之后、并且、纸张S的后端通过轮换辊对4的间隙(nip)之前的时机,可在纸张宽度方向(图4中的前侧和里侧)上使轮换上辊4a和轮换下辊4b移动。这样,就可以使由轮换辊对4所夹持的纸张S的纸张宽度方向的位置发生移动。
基于轮换辊对4的纸张S的移动处理结束后,使排纸开闭导板7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使排纸上辊5a经由纸张S与排纸下辊5b相抵接,形成咬入(nip)状态,以将纸张S咬入。之后,在此状态下,通过排纸上辊5a和排纸下辊5b的旋转,沿图4中的箭头B方向,将纸张S搬送并排出至排纸盘6。
在轮换排纸模式下,与直接排纸模式同样地,在排纸动作开始时,如图4中的虚线所示,可动排纸盘6a的上表面也为接近水平的位置。排出至排纸盘6上的纸张S在可动排纸盘6a上滑动,并在其后端与端部围栏7抵接的状态下被堆叠。
纸张S在可动排纸盘6a上堆叠后,由纸张按压部18和光学式装载量传感器S3对可动排纸盘6a上的纸面高度进行检测;图中未示的控制单元根据纸张S的装载量使可动排纸盘6a的上游侧徐徐下降。可动排纸盘6a的上游侧徐徐下降,到达图4中的实线所示的位置后,光学式满量传感器S4的光路被可动排纸盘6a的充填部6s所遮断,满量传感器S4的间出结果变为ON。据此,通过由图中未示的控制部检测出可动排纸盘6a变为满量,可使可动排纸盘6a的下降停止。
<装订排纸模式>
装订排纸模式是将通过了定影单元76的纸张S堆叠成摞,然后由装订器进行装订(后处理)的动作模式。
图1和图2是装订排纸模式时的纸张S的动作说明图。图1是纸张S的后端通过轮换辊对的间隙(nip)后的时机的说明图,图2是纸张后端到达后端基准围栏13的时机的说明图。
纸张处理装置200通过入口辊对2将搬送来的纸张S导入纸张搬送径路L后,经由中继辊对3之间,被导入轮换辊对4之间。接下来,纸张S被搬送至排纸辊对5;在装订排纸模式下,与轮换排纸模式同样地,上下可动的排纸上辊5a位于上方,排纸辊对5之间的咬合处于开放状态,在此状态下,排纸辊对5接收纸张S。然后,在装订排纸模式下,在纸张S的后端通过中继辊对3的时机之后,排纸辊对5之间的咬合也处于开放状态;纸张S的后端通过轮换辊对4之间后,纸张S的后端侧被排出至装订盘90上。
在装订排纸模式下,纸张S被排出至装订盘90后,拍打滚子支持部10a以支持部摇动轴70a为中心沿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使拍打滚子10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那样与装订盘90上的纸张S的上表面相接触。然后,通过使拍打滚子10和后端返回滚子12沿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沿图2中的箭头C的方向推回纸张S。这样,通过将纸张S送入后端基准围栏13侧,并使纸张S的后端与后端基准围栏相抵接,可进行纸张S的纸张摞的纵对齐处理。之后,使对齐围栏11移动,通过对堆叠在装订盘90上的纸张S的纸张摞再进行横对齐处理,就可以对该纸张摞进行整合。
将由复印机100的控制部所预先指定了数量的纸张S堆叠至装订盘90后,由装订单元14对纸张摞进行装订处理。装订处理结束后,排纸上辊5a下降,由排纸辊对5夹持纸张摞,并将其排出至排纸盘6上。
这里,装订盘前端侧传感器S5为光学式传感器,是用于对装订盘90上是否存在纸张S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另外,装订盘后端侧传感器S6是对纸张S的后端进行检测的传感器,装订盘后端侧传感器S6为ON时发出可进行装订处理的信号,OFF时发出禁止装订处理的信号,据此,就可以防止装订单元14的装订针的堵塞。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排纸辊对5的咬合(nip)为开放的状态下,纸张S如果与排纸下辊5b发生接触,则变为沿图2中的箭头C的方向推回纸张S时的阻碍(阻力)。为此,在装订盘90的下游侧端部附近,形成有图中未示的突起部,其可在排纸辊对5的咬合为开放状态时,防止纸张S与排纸下辊5b相接触。该突起部对具有一定程度的定向性的装订盘90上的纸张S赋予一定程度的定向性,通过该定向性和纸张S的腰部的强度,可以避免纸张S与排纸下辊5b的接触。这样,在避免了纸张S与排纸下辊5b相接触的状态下,使排纸上辊5a下降以形成排纸辊对5的咬合(nip)后,与纸张S的腰部相比,排纸上辊5a的压力较强,这样,装订盘90上的纸张S中的最下面的纸张S与排纸下辊5b接触,并可由排纸辊对5对纸张S赋予搬送力。
下面对本实施形态的纸张处理装置200的特征部进行说明。
装订盘90的上表面的倾斜是接近水平的倾斜,装订盘90的下游侧端部具有由弹性部件构成的纸张下表面按压部15,其突出于装订盘90的平面状的上表面。纸张下表面按压部15的上游侧的一半以顺应装订盘90的上表面形状的方式被固定至装订盘90上,下游侧的一半以“越往下游侧越向上”的方式倾斜,突出于装订盘90的上表面。
对宽度方向的端部发生了与搬送方向平行浮起的端部翘曲(sideface curl)的纸张S而言,其宽度实质上缩短了,缩短量相当于宽度方向的端部因翘曲而向上浮起的量。据此,在发生了端部翘曲的状态下,对齐围栏11并不能使纸张S向其宽度方向的内侧进行移动,难以实施整合。另外,在发生了端部翘曲的状态下,即使相向的对齐围栏11向内侧移动至其两者的间隔比纸张S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还短的位置,对齐围栏11与纸张S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相接触时,纸张S也会因上述端部翘曲而发生挠曲。纸张一旦因端部翘曲而发生挠曲,对齐围栏11的宽度方向的移动力就会被吸收,这样,就不能充分地进行纸张摞的宽度方向的整合。
在本实施形态的纸张处理装置200中,在装订排纸模式下对纸张S进行搬送时,搬送来的纸张S被排出至装订盘90,并由拍打滚子10沿图2中的箭头C方向被推回。此时,设置在装订盘90上的纸张下表面按压部15使纸张S的一部分浮起。由于装订盘90接近水平,纸张S的重量(自重)很容易朝向其下方的装订盘90发生作用。据此,装订盘90上的纸张S的、与纸张下表面按压部15相接触的部分向上凸起,该凸起的两侧即前端侧和后端侧则因自重而向下弯曲,这样,纸张S就会弯曲成“ヘ”字状,并被堆叠(参照图2)。因此,通过使发生了端部翘曲(side facecurl)的纸张S的搬送方向的一部分(中间部分)向上弯曲成凸状,可以对该端部翘曲进行矫正。
因为即使不存在如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的按压机构,依靠纸张S的自重也能使纸张S的搬送方向的一部分弯曲成凸状,所以不仅可以使装置小型化,而且还可以对端部翘曲进行矫正。另外,通过将纸张下表面按压部15配置在装订盘90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位置,还可以使纸张S在宽度方向的全域内弯曲成凸状,这样,就可以更有效地对端部翘曲进行矫正。
之后,在端部翘曲被矫正了的状态下,由对齐围栏11进行纸张摞的横对齐处理,这样就可以充分地进行纸张摞的宽度方向的整合。
在本实施形态的纸张处理装置200中,装订盘90的搬送方向的长度小于可使用的纸张尺寸中的最小尺寸的纸张S的搬送方向的长度。据此,在装订盘90上堆叠了纸张S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纸张S的搬送方向的上游侧为被保持在排纸盘6的可动排纸盘6a的状态。此时,可动排纸盘6a与装订盘90一起构成片介质保持盘。
在本实施形态的纸张处理装置200中,可进行后处理的纸张S的最小尺寸为B5纵向;在沿纵方向被排出的A5纸张与后端基准围栏13相接触的状态下,纸张下表面按压部15在从纸张前端开始的14cm的位置处进行接触。另外,装订盘90的上表面相对于水平的倾斜为10度角,从装订盘90的上表面至纸张下表面按压部15的上端的高度为4.5mm。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将B5的普通纸(NBS理光复印纸<90>B5Y)排出至装订盘90上时,比纸张下表面按压部15的接触位置还往前的前端侧向下方弯曲,这样,就可以使纸张S呈“ヘ”字状。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装订盘90的长度也可以大于可使用的最大尺寸的纸张S,并以单体的形式起到作为片介质保持盘(装载盘)的功能。在使装订盘90的搬送方向的长度大于可使用的最小尺寸的纸张S的长度的情况下,纸张下表面按压部15并不配置在装订盘90的下游侧端部,而需要配置在最小尺寸的纸张S在纸张下表面按压部15的接触位置的前端侧和后端侧靠自重能向下方弯曲,并可使纸张S呈“ヘ”字状的位置。
另外,如本实施形态的纸张处理装置200所示,装订盘90的搬送方向的长度小于可使用的纸张S的长度,并且可动排纸盘6a与装订盘90一起达成了片介质保持盘(装载盘)的功能,据此,可避免发生因将装订盘90配置为接近水平而引起的纸张处理装置200的水平方向的大型化的问题。
第2张之后的纸张S顺应第1张的形状,也都被堆叠成“ヘ”字状;同样,第2张之后的纸张S的端部翘曲(side face curl)也都会地进行矫正。另外,纸张下表面按压部15的下游侧的一半倾斜为越往下游侧越向上,据此,在对经过了装订处理的纸张摞进行排纸时,因为由弹性体所构成的纸张下表面按压部15会发生弹性变形,所以由装订盘90的上表面向上凸起的纸张下表面按压部15不会对排纸产生阻碍。
在装订盘90上堆叠纸张S时,为了对与搬送方向平行的端缘的端部翘曲(side face curl)进行矫正,并在纸张摞的宽度方向上进行良好的对齐,需要对对齐围栏11附近的端部翘曲进行矫正。据此,纸张下表面按压部15最好为设置在对齐围栏11的附近。但是,为了不妨碍进行宽度方向对齐处理时的对齐围栏11的动作,需要不被设置在对齐围栏11的滑动范围内。另外,为了能够对应于各种各样的纸张尺寸,纸张下表面按压部15的设置位置被配置在窄于可进行装订处理的最小尺寸的纸张的宽度的位置。再有,在排纸辊对5的咬合(nip)处于开放的状态下,为了不使纸张S与排纸下辊5b相接触,纸张下表面按压部15被配置为高于装订盘90上所设置的上述的图中未示的突起部。另外,为了避免装订盘前端侧传感器S5的误检测,纸张下表面按压部15被设置为具有一角度,以使由纸张下表面按压部15所托起的纸张S的下表面低于装订盘前端侧传感器S5的检测范围。
另外,就纸张下表面按压部15而言,只要可相对装订盘90的上表面向上突出,并不需要一定是弹性部件。然而,尽管纸张下表面按压部15为不能变形的固定形状的凸状时也可以消除端部翘曲(side facecurl),但是,在对堆叠的纸张摞进行排纸时,会对搬送产生阻碍(阻力)。如果排纸时的该搬送阻力过大,就容易出现卡纸。在本实施形态中,纸张下表面按压部件15采用弹性部件,排纸时,通过使其弹性变形,可以抑制排纸时的搬送阻碍,进而抑制卡纸的发生。
在本实施形态的纸张处理装置200中,作为用于形成纸张下表面按压部15的弹性体,使用了聚酯膜(polyester film)(日本Toray公司制Lumirror S10(厚度:0.125mm)),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本实施形态的装订盘90的上表面相对于水平的倾斜为30度角以下,接近水平。据此,与具有较大倾斜角的装订盘的现有技术中的纸张处理装置(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装置等)相比,可减小上下方向的尺寸。
在本实施形态的复印机100中,形成了图像的纸张S在墨粉瓶9的上方并且在扫描仪300的下方的、上下方向的大小被限制了的空间内被排出。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复印机100上,需要一不会使装置的水平方向的大小增大的纸张处理装置,并且在配置该纸张处理装置时,其还能够被配置在纸张S被排出的上下方向的大小被限制的空间内。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的纸张处理装置200在上下方向上可以实现小型化,所以,如图3所示,对复印机100而言,当其上配置纸张处理装置200时,并不会使装置的水平方向的尺寸增大。
以上说明的仅是一个例子,本发明按照下面的各形态分别具有各自特有的效果。
[形态A]
一种纸张处理装置200等的片介质处理装置,具有:对纸张S等的片介质进行搬送的中继辊对3以及轮换辊对4等的搬送单元;对由搬送单元搬送来的片介质进行装载的装订盘90等的装载盘;以及对装载盘上所装载的片介质在宽度方向上进行整合的一对对齐围栏11等的宽度方向整合单元。其中,装载盘的上表面相对于水平的倾斜为30度角以下,并具有与装载盘上所装载的片介质的下表面相抵接的纸张下表面按压部15等的凸状部。据此,如对上述实施形态所说明的那样,因为装订盘90等的装载盘的上表面接近水平,所以纸张S等的片介质的重量会容易地作用至装载盘。这样,装载盘上的片介质与纸张下表面按压部15等的凸状部相接触的位置处向上凸起,而该凸起的两侧即前端侧和后端侧的片介质靠其本身的自重向下落下,片介质呈“ヘ”字状被堆叠。通过使发生了端部翘曲(side face curl)的片介质的搬送方向的一部分弯曲成凸状,该翘曲被进行了矫正。这样,即使不存在按压机构,依靠片介质本身的自重,片介质的一部分也可以弯曲成凸状,所以不会使装置大型化,而且还可以对上述端部翘曲进行矫正。之后,在上述端部翘曲被矫正了的状态下,通过宽度方向整合单元进行片介质摞在宽度方向的对齐处理,可以对片介质摞在宽度方向上进行充分的整合。因此,在不会使装置大型化的前提上,也可以对包含发生了上述端部翘曲的片介质的片介质摞在宽度方向上进行恰当的整合(对齐)。
[形态B]
在上述[形态A]中,还具有用于对装订盘90等的装载盘上所装载的纸张S等的片介质在搬送方向上进行整合的搬送方向整合单元。据此,如对上述实施形态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中,由于供给至装载盘上的片介质会靠自重在盘上进行滑动,片介质会碰靠(抵接)至后端基准围栏,所以,尽管难以生成一在片介质摞的搬送方向上进行整合的作用,但是,通过具有上述搬送方向整合单元,也可以进行搬送方向的整合。
[形态C]
在[形态B]中,搬送方向整合单元具有:后端整合围栏,其通过装订盘90等的装载盘上的纸张S等的片介质的搬送方向的后端碰靠在其上,进行片介质的搬送方向的整合;以及片介质逆搬送单元,其为对装载盘上的片介质赋予与搬送方向相反方向的搬送力、以使片介质的后端碰靠至后端整合围栏的拍打滚子10及后端返回滚子12等。据此,如对上述实施形态所说明的那样,通过由拍打滚子10及后端返回滚子12等的片介质逆搬送单元使纸张S等的片介质的后端与后端基准围栏13等的后端整合围栏相碰靠(抵接),即使在装订盘90等的装载盘的上表面接近水平的结构中,也可以对片介质摞在搬送方向上进行整合。
[形态D]
在[形态A]至[形态C]的任意一种形态中,纸张下表面按压部15等的凸状部是弹性部件,通过其所接触的纸张S等的片介质沿搬送方向的移动,纸张S等的片介质(重量)使该凸状部发生弹性变形并使其向搬送方向的下游侧倒下。据此,如对上述实施形态所说明的那样,排纸时,通过使凸状部发生弹性变形,可以抑制排纸时的搬送阻碍,进而抑制卡纸的发生。
[形态E]
在[形态A]至[形态D]的任意一种形态中,还具有装订单元14等的装订单元,用于对保持在装订盘90等的装载盘上的纸张S等的片介质摞进行装订处理。据此,如对上述实施形态所说明的那样,因为装订处理是针对已经被进行了恰当整合的纸张摞等的片介质摞而进行的,所以,可以实施良好的装订处理。
[形态F]
在[形态A]至[形态D]的任意一种形态中,纸张下表面按压部15等的凸状部被配置在装订盘90等的装载盘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位置等的多个位置处。据此,如对上述实施形态所说明的那样,可以在片介质宽度方向的全域内使片介质弯曲成凸状,这样就可以更有效、更确实地对上述端部翘曲进行矫正。
[形态G]
一种复印机100等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于在纸张S等的片介质的记录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站65、中间转写单元60及定影单元76等的图像形成单元;以及对由图像形成单元形成了图像之后的记录体进行装订处理等的后处理的后处理单元。其中,作为后处理单元,使用[形态A]至[形态F]的任意一种形态的纸张处理装置200等的片介质处理装置。据此,如对上述实施形态所说明的那样,可以在不使装置大型化的前提下,对记录体摞在宽度方向上进行恰当的整合(对齐)。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和变更。
Claims (7)
1.一种片介质处理装置,其具有:
搬送单元,其沿着搬送方向对片介质进行搬送;
装载盘,其对由所述搬送单元搬送来的所述片介质进行装载;以及
宽度方向整合单元,其对装载在所述装载盘上的所述片介质在宽度方向上进行整合,
其中,所述装载盘的上表面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为30度以下,
还具有凸状部,其与所述装载盘上所装载的所述片介质的下表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介质处理装置,其中,
还具有搬送方向整合单元,其对所述装载盘上所装载的所述片介质在所述搬送方向上进行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介质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搬送方向整合单元具有:
后端整合围栏,其通过所述装载盘上的所述片介质的所述搬送方向的后端碰靠于其上,对所述片介质在所述搬送方向上进行整合;以及
片介质逆搬送单元,其对所述装载盘上的所述片介质赋予与所述搬送方向相反方向的搬送力,以使所述片介质的后端碰靠于所述后端整合围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1项所述的片介质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凸状部通过其所接触的上述片介质沿所述搬送方向的移动而发生弹性变形,以向所述搬送方向的下游侧倒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1项所述的片介质处理装置,其中,
还具有装订单元,其对所述装载盘上所装载的片介质摞进行装订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1项所述的片介质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凸状部被配置在所述装载盘的上表面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多个位置。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
图像形成单元,其在片介质上形成图像;以及
后处理单元,其对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了图像后的所述片介质实施包含装订处理的后处理,
其中,所述后处理单元采用权利要求1至6的任1项所述的片介质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31720 | 2011-10-21 | ||
JP2011-231720 | 2011-10-21 | ||
JP2012137092A JP2013100182A (ja) | 2011-10-21 | 2012-06-18 |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2-137092 | 2012-06-1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58004A CN103058004A (zh) | 2013-04-24 |
CN103058004B true CN103058004B (zh) | 2015-06-10 |
Family
ID=48100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3658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58004B (zh) | 2011-10-21 | 2012-09-12 | 片状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05800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61596B2 (ja) * | 2015-07-02 | 2018-07-25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91642A (en) * | 1995-12-08 | 1998-08-11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Discharged sheet accommodating tray |
CN1218744A (zh) * | 1997-12-01 | 1999-06-09 | 株式会社理光 | 纸装载装置 |
JP2004352406A (ja) * | 2003-05-28 | 2004-12-16 | Nisca Corp | シート集積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
CN1721307A (zh) * | 2004-07-13 | 2006-01-18 |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 排纸盘 |
CN102020139A (zh) * | 2009-09-15 | 2011-04-20 | 株式会社理光 | 纸张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纸张输送方法 |
CN102030220A (zh) * | 2009-09-29 | 2011-04-27 | 株式会社理光 | 纸张处理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
-
2012
- 2012-09-12 CN CN201210336585.5A patent/CN10305800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91642A (en) * | 1995-12-08 | 1998-08-11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Discharged sheet accommodating tray |
CN1218744A (zh) * | 1997-12-01 | 1999-06-09 | 株式会社理光 | 纸装载装置 |
JP2004352406A (ja) * | 2003-05-28 | 2004-12-16 | Nisca Corp | シート集積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
CN1721307A (zh) * | 2004-07-13 | 2006-01-18 |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 排纸盘 |
CN102020139A (zh) * | 2009-09-15 | 2011-04-20 | 株式会社理光 | 纸张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纸张输送方法 |
CN102030220A (zh) * | 2009-09-29 | 2011-04-27 | 株式会社理光 | 纸张处理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58004A (zh) | 2013-04-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742489B2 (ja) |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393246B2 (ja) |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KR101286857B1 (ko) | 기록 매체 배출 장치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화상 형성 장치 | |
US8540229B2 (en) |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stably aligning sheets having a long length | |
US11155432B2 (en) |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incorporating same | |
US9233808B2 (en) | Paper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4869409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531107B1 (ja) | 用紙排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3058004B (zh) | 片状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US10150641B2 (en) | Sheet post-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KR101523981B1 (ko) | 제본유닛 및 이를 갖춘 화상형성장치 | |
JP5156691B2 (ja) | 用紙排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417551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8714549B2 (en) | Post-processing device | |
JP7526380B2 (ja) | シート積載装置、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EP4523921A1 (en) | Image forming system | |
JP2012148893A (ja) |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947980B2 (ja) | 排紙装置 | |
JP4037296B2 (ja) | 原稿給送装置 | |
JP3647706B2 (ja) | 用紙後処理装置 | |
JP2004262623A (ja) | 排紙装置 | |
JP2006189569A (ja) | 排紙機構、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8024392A (ja) |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119428B2 (ja) |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14047063A (ja) | 後処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