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2164B - 外凸内任意齿差凸轮滚移传动内燃机 - Google Patents
外凸内任意齿差凸轮滚移传动内燃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32164B CN103032164B CN201210564987.0A CN201210564987A CN103032164B CN 103032164 B CN103032164 B CN 103032164B CN 201210564987 A CN201210564987 A CN 201210564987A CN 103032164 B CN103032164 B CN 10303216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m
- phase
- internal
- rolling
- conve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3638 chemical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5
- 239000008384 inner phas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347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01 comb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外凸内任意齿差凸轮滚移传动内燃机,涉及燃气动力领域,属于多缸内燃机。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内燃机,八个气缸环形对称均布在外凸内多相内凸轮周围,使外凸内多相内凸轮受合力为零,气缸活塞通过推杆直接作用于外凸内多相内凸轮上,动力由外凸内多相内凸轮经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传给与中心轮键联接的输出轴。该内燃机省去了传统内燃机中的连杆和曲轴,其外凸内多相内凸轮滚移传动机构无偏心质量、具有惯性力及工作载荷自平衡的特点,输出轴转速取决于活齿传动的传动比,活齿架固定时,中心轮低速大扭矩输出,可广泛应用于需大功率的工程机械、军事等领域,诸如挖掘机,装甲车等。该内燃机结构简单紧凑、轴向尺寸小,受力自平衡,运转平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动力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外凸内任意齿差凸轮滚移传动内燃机。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较普遍的内燃机是四冲程曲轴连杆型内燃机,这种内燃机的传动结构都采用曲柄连杆机构,通过连杆带动曲轴,从而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由于这种内燃机是靠活塞的直线运动和连杆的平面运动来驱使曲轴作旋转运动,从而造成各运动副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摩擦,导致内燃机传动效率低。曲轴连杆型内燃机还有如下主要缺陷:体积大;连杆、曲轴上的不平衡离心力较大;冲击大,振动大;并由此引起较大的机械磨损,使内燃机寿命缩短;结构复杂、加工、制造、装配等都比较困难;另外,通常内燃机与变速装置是两个独立的机器,内燃机需另外安装减速器用于后续变速,造成体积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曲轴连杆型内燃机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冲击振动小、运转平稳、功率大、寿命长、效率高的低速大扭矩四冲程内燃机——外凸内任意齿差凸轮滚移传动内燃机。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凸内任意齿差凸轮滚移传动内燃机,主要由排气门(1)、气缸盖(2)、气缸(3)、进气门(4)、缸体(5)、活塞(6)、推杆(7)、弹簧(8)、滚子(9)、输出轴(10)、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滚移活齿(12)、活齿架(13)、中心轮(14)及起动系统、配气系统、冷却系统、供油系统、润滑系统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的周围环形对称均布八个气缸(3),外凸内多相内凸轮滚移传动机构将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变为输出轴(10)的旋转运动——气缸活塞(6)通过推杆(7)的直线往复运动使得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旋转,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将动力经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传给与中心论(14)键连接的输出轴(10),最后动力由输出轴(10)输出,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将内燃机和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内燃机无需再配备减速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外凸内多相内凸轮滚移传动机构由凸轮机构和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机构有机的组合而成。其中,凸轮机构由推杆(7)、滚子(9)、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缸体(5)、弹簧(8)组成,推杆(7)的一端与活塞(6)固定联接,另一端装有滚子(9),推杆(7)与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之间的接触因滚子(9)由滑动摩擦联接变为滚动摩擦联接,弹簧(8)的一端固定在活塞(6)下面,另一端固定在气缸下部的凸台上,弹簧(8)使推杆上的滚子(9)始终与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接触,每个气缸都配有活塞、带滚子的推杆及弹簧。
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机构由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滚移活齿(12)、活齿架(13)、中心轮(14)和与其键联接的输出轴(10)组成;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 的外表面是具有互成90°夹角且轴心对称的四个凸出部分的四相凸轮轮廓,内部是多相内凸轮,故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既是凸轮机构中的凸轮,又是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机构中的多相内凸轮,整个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机构内置于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的内部;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的内部是具有三个互成120°夹角且轴心对称的凸出部分的三相内凸轮,其自身质量完全平衡,其轮廓曲线为余弦曲线。
滚移活齿(12)由滚动组件和移动组件两部分组成,其中滚动组件由套筒(15)和滚针(16)组成;移动组件由移动销钉(17),移动块(18)组成。滚动组件被移动销钉(17)的大端和移动块(18)限制在移动销钉(17)上,并与移动销钉(17)组成转动副,移动块(18)和移动销钉(17)的大端可在活齿架(13)的径向导槽中移动并与活齿架(13)组成移动副;套筒(15)的外圆柱表面与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和中心轮(14)分别相啮合各组成一个滚动副,移动块(18)与移动销钉(17)间隙配合,以使移动销钉(17)的大端和移动块(18)能自适应活齿架的径向导槽,避免出现卡死现象。
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 的外表面凸轮轮廓曲线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要选定,以获得最佳的动力学性能,提高内燃机的能量转换效率。输出轴(10)、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活齿架(13)和中心轮(14)等零件的轴心线重合并由机架轴承支承。滚移活齿(12)的齿数Z12和中心轮(14)的波数Z14相差为3,活齿架(13)与机架固联,中心轮(14)与输出轴(10)键联接;滚移活齿(12)与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中心轮(14)分别相啮合均形成高副,即套筒(15)的外圆柱表面与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和中心轮(14)分别相啮合各组成一个滚动副。
输出轴转速取决于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的传动比,而适当选择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的配齿方案,可获得较大的传动比,可以实现低速大扭矩输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的周围环形对称均布八个气缸(3),其中任意两个相隔180°对称布置的气缸活塞(6)工作状态同步,将工作状态同步的两个气缸活塞作为一组,四组气缸活塞依次进行吸气冲程、压缩冲程、气体燃烧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相邻两组气缸的活塞冲程进程对应于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转角的相位差为45°。气缸活塞(6)通过推杆(7)的直线往复运动使得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旋转,外凸内多相内凸轮将动力经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传给与中心轮键联接的输出轴(10),最后动力由输出轴(10)输出。在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中,滚移活齿(12)与中心轮(14)和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均为多齿啮合,故可实现大功率、大扭矩的传动。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主要发明点在于。
①外凸内多相内凸轮的外部为具有四个互成90°夹角凸出部分的四相凸轮,而内部是多相内凸轮,即内部是具有三个互成120°夹角且轴心对称的凸出部分的三相内凸轮,其自身质量完全平衡,其轮廓曲线为余弦曲线,将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机构内置于凸轮机构的凸轮中,使凸轮机构中的凸轮和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机构中的多相内凸轮合二为一,得到外凸内多相内凸轮滚移传动机构,并用该新机构取代现有曲轴连杆型内燃机中的曲柄连杆机构,将活齿传动技术引入内燃机技术领域,不但彻底去除了曲轴和连杆,而且将内燃机与变速装置(减速器)合二为一,得到了一种结构紧凑、小巧的新型大功率动力机器,与曲轴连杆型内燃机相比,本发明内燃机轴向尺寸大大减小。
②在外凸内多相内凸轮的周围环形对称均布八个气缸,气缸活塞通过推杆的直线往复运动使得外凸内多相内凸轮旋转,外凸内多相内凸轮将动力经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传给与中心轮键联接的输出轴,最后动力由输出轴输出。
③滚移活齿由滚动组件和移动组件两部分组成,其中滚动组件由套筒和滚针组成;移动组件由移动销钉,移动块组成。滚动组件被移动销钉的大端和移动块限制在移动销钉上,并与移动销钉组成转动副,移动块和移动销钉的大端可在活齿架的径向导槽中移动并与活齿架组成移动副;套筒的外圆柱表面与外凸内多相内凸轮和中心轮分别相啮合各组成一个滚动副,移动块与移动销钉间隙配合,以使移动销钉的大端和移动块能自适应活齿架的径向导槽,既避免了活齿架与滚移活齿出现卡死现象,又降低了制造精度,使制造成本降低。
④内燃机的动力输出轴为与中心轮键联接的输出轴,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以外凸内多相内凸轮输入动力,活齿架固定,中心轮输出,可以实现较大的传动比,内燃机低速大扭矩输出动力。
⑤输出轴转速取决于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的传动比,而适当选择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的配齿方案,可获得较大的传动比,且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的激波器为多相内凸轮,滚移活齿的齿数Z12和中心轮的波数Z14相差为3,不需偏心安装,整个机构受力自平衡。
⑥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中,滚移活齿与中心轮和外凸内多相内凸轮均为多齿啮合,故可实现大功率、大扭矩的传动。
⑦内燃机中采用任意齿差数活齿传动方式,外凸内多相内凸轮的齿廓曲线方程和中心轮的轮廓曲线均为余弦曲线,且曲线方程形式简单一致,利于优化设计;任意齿差数活齿传动的传动比范围较大, 而且可以通过增大齿差数来实现滚移活齿的受载均匀,降低单个滚移活齿的负荷。
本发明与现有往复式曲轴连杆型内燃机相比,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冲击小、振动小、噪声小、运转平稳
由于本发明采用外凸内多相内凸轮滚移传动机构取代了现有曲轴连杆型内燃机中的曲柄连杆机构,彻底取消了曲轴和连杆,外凸内多相内凸轮和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机构都是轴对称结构,没有偏心质量和不平衡离心力,消除了因曲轴质量偏心、连杆作平面运动引起的惯性力和倾覆力矩以及由此产生的冲击振动和噪声,消除了连杆偏摆导致活塞拍击气缸壁造成的振动和噪声;在外凸内多相内凸轮的周围环形对称均布八个气缸,其中任意两个相隔180°对称布置的气缸活塞工作状态同步,即:或同时吸气、或同时压缩、或同时气体燃烧做功、或同时排气,因此,冲击力总是成对的出现,可以相互抵消,使外凸内多相内凸轮受合力为零,故冲击振动较小,因而内燃机运转非常平稳。
2.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轴向尺寸小
由于取消了笨重复杂的曲轴,各气缸环形对称均布在外凸内多相内凸轮周围,而且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机构内置于外凸内多相内凸轮中,外凸内多相内凸轮既是凸轮机构中的凸轮,又是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机构中的多相内凸轮,所以本发明的内燃机结构紧凑、轴向尺寸小、体积小、重量轻;本发明采用外凸内多相内凸轮滚移传动机构输出活塞产生的动力,将内燃机与变速装置(减速器)合二为一,无需另配减速装置,结构大大缩减,所以结构紧凑、小巧。
3.传动比较大,整机一体化预减速
本内燃机的动力输出轴为与中心轮键联接的输出轴,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以外凸内多相内凸轮输入动力,活齿架固定,中心轮输出,适当选择配齿方案,可以实现较大的传动比,而且仍然保持结构紧凑、质量小、体积小等诸多优点。内燃机低速大扭矩输出动力,可广泛应用于需大功率机械传动的军事、工程机械等领域,诸如坦克、装甲车和挖掘机、推土机等。
4.摩擦磨损小、受力自平衡、油耗低、效率高、寿命长
因为活塞的驱动力通过推杆滚子直接传递给外凸内多相内凸轮后经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传给输出轴输出。活塞推杆与外凸内多相内凸轮之间为滚动摩擦联接,传动效率高,取消了磨损严重、摩擦功耗大的曲柄连杆机构。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为多齿啮合、承载能力大,又是滚动啮合,使传动效率高,因多齿同时啮合,输出刚度大,传动也更加平稳可靠。同时外凸内多相内凸轮可以实现多相激波并保证其自身及其内部活齿的受力自动平衡,在传动装置中不存在一齿差活齿传动中需偏心安装凸轮而存在的惯性力、激振力和倾覆力矩等,从传动原理上避免了传动装置的振动激励,从而有利于提高传动的效率,其效率值可达0.95。机械摩擦磨损也较小,油耗低,内燃机寿命较长。
5.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动力性和排放指标
由于活塞的运动规律完全取决于外凸内多相内凸轮的外部轮廓曲线,所以可通过选取恰当的活塞运动规律来设计凸轮轮廓,而恰当的活塞运动规律应当使气缸中的气体燃烧充分、完善、燃料热能利用率高,因此,本发明内燃机具有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指标,可达到节能环保和提高机器效率的目的。
6.结构简单、工艺性好、生产成本低
本发明内燃机中的零件结构简单、工艺性好、生产成本低,彻底取消了结构复杂、加工制造困难的曲轴和连杆。
7.承载能力大
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为多齿啮合,传动平稳,滚移活齿可共同分担载荷实现功率分流。故内燃机运行平稳,抵抗冲击和振动的能力较强,承载能力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不限于下面实施例所描述的形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很容易地设计出其他的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不应将下面给出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理解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制在所给出的实施例。
图1是外凸内任意齿差凸轮滚移传动内燃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外凸内多相内凸轮及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3活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滚移活齿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图5滚移活齿与活齿架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上述各附图中图识标号的标识对象是:1排气门;2气缸盖;3气缸;4进气门;5缸体;6活塞;7推杆;8弹簧;9滚子;10输出轴;11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2滚移活齿;13活齿架;14中心轮;15套筒;16滚针;17移动销钉;18移动块。
具体实施例
图1~图5所示外凸内任意齿差凸轮滚移传动内燃机,由排气门(1)、气缸盖(2)、气缸(3)、进气门(4)、缸体(5)、活塞(6)、推杆(7)、弹簧(8)、滚子(9)、输出轴(10)、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滚移活齿(12)、活齿架(13)、中心轮(14)等组成。在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的周围环形对称均布八个气缸(3),相邻两个气缸的夹角为45°。每个气缸(3)中有一个活塞(6),推杆(7)的一端与活塞(6)固结在一起,另一端装有滚子(9),推杆(7)与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之间通过滚子(9)由滑动摩擦联接变为滚动摩擦联接,弹簧(8)的一端固定在活塞(6)底部,另一端固定在气缸(3)下部的凸台上,弹簧(8)的作用是使推杆(7)上的滚子(9)始终与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接触。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的外部是具有互成90°夹角且轴心对称的四个凸出部分的四相凸轮,内部是多相内凸轮,即内部是具有三个互成120°夹角且轴心对称的凸出部分的三相内凸轮,其自身质量完全平衡,其轮廓曲线为余弦曲线。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将凸轮机构和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机构有机的结合为一体。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既是凸轮机构中的凸轮,又是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机构中的多相内凸轮,整个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机构内嵌于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的内部。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机构由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滚移活齿(12)、活齿架(13)、中心轮(14)和与中心轮(14)键联接的输出轴(10)组成。活齿架(13)与机架固联,中心轮(14)与输出轴(10)键联接,滚移活齿(12)与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中心轮(14)分别相啮合形成高副,即套筒(15)的外表面与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中心轮(14)分别相啮合形成滚动副,套筒(15)通过滚针(16)套在移动销钉(17)上并被移动销钉(17)的大端和移动块(18)限制在移动销钉(17)上而与移动销钉(17)组成滚动副,移动销钉(17)的大端与移动块(18)可同时在活齿架(12)的径向导槽中移动并与之形成移动副。输出轴(10)、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活齿架(13)和中心轮(14)等零件的轴心线重合并由机架轴承支承。因此本发明内燃机不仅有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的一系列优点,而且结构非常紧凑。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的外表面凸轮轮廓曲线可按需要选取不同的曲线。本实施例按活塞(6)作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来确定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的外表面凸轮轮廓曲线,即当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匀速转动时,活塞(6)按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作往复直线运动,其运动周期为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旋转周期的四分之一。本实施例内燃机的动力输出轴为与中心轮键联接的输出轴(10),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以外凸内多相内凸轮输入动力,活齿架固定,中心轮输出,可以实现较大的传动比,内燃机可低速大扭矩输出动力。
本发明所述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是:当内燃机工作时,气体燃烧做功汽缸中的活塞(6),其驱动力通过推杆(7)的直线往复运动作用于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上,推动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逆时针旋转,动力由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经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机构传给输出轴(10)输出;由于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的旋转,滚子(9)沿着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轮廓滚动而使推杆(7)和没有做功的活塞(6)在气缸(3)内滑动,完成吸气、或压缩气体、或排气的任务。在图1中,将气缸a和e、b和f、c和g、d和h各作为一组,则共有四组气缸。设气缸a、e中的活塞处于吸气冲程的开始位置,气缸b、f中的活塞处于压缩冲程的开始位置,气缸c、g中的活塞处于气体燃烧做功冲程的开始位置,气缸d、h中的活塞处于排气冲程的开始位置,相邻两组气缸活塞的冲程进程相差一个冲程,对应于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转角的相位差为45°。则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逆时针转过45度以后,气缸b、f又开始燃烧做功,外凸内多相内凸轮再逆时针转过45°之后,气缸a、e又开始燃烧做功,气缸a、e燃烧做功完成以后接着是气缸d、h开始燃烧做功,之后又轮到气缸c和g燃烧做功,如此循环下去,使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连续平稳地运转,外凸内多相内凸轮的内表面推动滚移活齿(12)运动,滚移活齿(12)在活齿架(13)的径向导槽中移动并在活齿架的约束作用下与中心轮(14)啮合,驱动中心轮(14)转动,然后由与中心轮(14)键联接的输出轴连续平稳地将动力和运动输出。由于每组气缸中的两个气缸相隔180°对称布置,并且工作状态随时相同,所以八个活塞(6)对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的综合作用效果是: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只受纯力偶的作用,而合力为零。由于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和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机构不仅具有结构对称性,而且受力也是对称的,故它们所受合力为零,只受力偶作用。因此本发明内燃机的冲击振动小,运动平稳。
为说明本发明内燃机的变速特性,设滚移活齿(12)的齿数Z12=8,中心轮(14)的波数Z14=11,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的转速为n11=1100r/min。活齿架(13)固定(),则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的传动比为:
故得n14= n10=300r/min,可见,中心轮(14)、输出轴(10)的转向与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的相同,但转速远低于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内燃机减速输出动力,可实现大扭矩低速输出。这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大扭矩输出的场合,可广泛应用于需大功率机械传动的军事、工程机械等领域,诸如坦克、装甲车、挖掘机、推土机等。
本实施例的内燃机还设置有起动系统、配气系统、润滑系统、供油系统和冷却系统等。
Claims (4)
1.外凸内任意齿差凸轮滚移传动内燃机,由排气门(1)、气缸盖(2)、气缸(3)、进气门(4)、缸体(5)、活塞(6)、推杆(7)、弹簧(8)、滚子(9)、输出轴(10)、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滚移活齿(12)、活齿架(13)、中心轮(14)及起动系统、配气系统、冷却系统、供油系统、润滑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的周围环形对称均布八个气缸(3),外凸内多相内凸轮滚移传动机构将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变为输出轴(10)的旋转运动——气缸活塞(6)通过推杆(7)的直线往复运动使得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旋转,外凸内多相内凸轮将动力经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传给与中心轮键联接的输出轴(10),最后动力由输出轴(10)输出,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将内燃机和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有机的融为一体,使内燃机无需再配备减速器;上述外凸内多相内凸轮滚移传动机构由凸轮机构和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机构有机的组合而成,其中凸轮机构由推杆(7)、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缸体(5)、弹簧(8)组成,推杆的一端与活塞(6)固定联接,另一端装有滚子(9),滚子(9)使推杆(7)与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之间为滚动摩擦联接,推杆(7)上的滚子(9)由于弹簧(8)的作用而始终与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接触;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机构由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滚移活齿(12)、活齿架(13)、中心轮(14)和与其键联接的输出轴(10)组成,且输出轴(10)、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活齿架(13)和中心轮(14)四个零件的轴心线重合并由机架轴承支承,滚移活齿的齿数Z12和中心轮(14)的波数Z14相差为3,活齿架(13)与机架固联,中心轮(14)与输出轴(10)键联接;上述滚移活齿(12)由滚动组件和移动组件两部分组成,其中滚动组件由套筒(15)和滚针(16)组成,移动组件由移动销钉(17),移动块(18)组成,滚动组件被移动销钉(17)的大端和移动块(18)限制在移动销钉(17)上,并与移动销钉(17)组成转动副,移动块(18)和移动销钉(17)的大端可在活齿架(13)的径向导槽中移动并与活齿架(13)组成移动副,套筒(15)的外圆柱表面与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和中心轮(14)分别相啮合各组成一个滚动副,移动块(18)与移动销钉(17)间隙配合,以便移动销钉(17)的大端和移动块(18)能自适应活齿架的径向导槽,避免出现卡死现象;输出轴转速取决于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的传动比,而适当选择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的配齿方案,可获得较大的传动比,可以实现低速大扭矩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凸内任意齿差凸轮滚移传动内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的外部是具有互成90°夹角且轴心对称的四个凸出部分的四相凸轮,内部是多相内凸轮,即内部是具有三个互成120°夹角且轴心对称的凸出部分的三相内凸轮,其自身质量完全平衡,其轮廓曲线为余弦曲线,故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既是凸轮机构中的凸轮,又是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机构中的多相内凸轮,整个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机构内嵌于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的内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凸内任意齿差凸轮滚移传动内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内燃机,在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的周围环形对称均布着八个气缸(3),其中任意两个相隔180°对称布置的气缸活塞(6)工作状态同步,将工作状态同步的两个气缸活塞作为一组,四组气缸活塞依次进行吸气冲程、压缩冲程、气体燃烧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相邻两组气缸的活塞冲程进程对应于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转角的相位差为45°,气缸活塞(6)通过推杆(7)的直线往复运动使得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旋转,外凸内多相内凸轮将动力经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传给与中心轮键联接的输出轴(10),最后动力由输出轴(10)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凸内任意齿差凸轮滚移传动内燃机,其特征在于:任意齿差内凸轮滚移活齿传动中,滚移活齿(12)与中心轮(14)和外凸内多相内凸轮(11)均为多齿啮合,故可实现大功率、大扭矩的传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64987.0A CN103032164B (zh) | 2012-12-24 | 2012-12-24 | 外凸内任意齿差凸轮滚移传动内燃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64987.0A CN103032164B (zh) | 2012-12-24 | 2012-12-24 | 外凸内任意齿差凸轮滚移传动内燃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32164A CN103032164A (zh) | 2013-04-10 |
CN103032164B true CN103032164B (zh) | 2015-08-12 |
Family
ID=48019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56498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32164B (zh) | 2012-12-24 | 2012-12-24 | 外凸内任意齿差凸轮滚移传动内燃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03216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47856A (zh) * | 2013-01-07 | 2013-06-12 | 四川大学 | 外凸内任意齿差凸轮滚子传动内燃机 |
CN105715369A (zh) * | 2016-01-26 | 2016-06-29 | 四川大学 | 任意齿差内凸轮驱动滚针滚子块式内燃机 |
CN105971723A (zh) * | 2016-06-06 | 2016-09-28 | 浙江大学 | 滚子顶置圆柱凸轮四缸发动机 |
CN105971725A (zh) * | 2016-06-06 | 2016-09-28 | 浙江大学 | 滚子侧动圆柱凸轮四缸发动机 |
CN105971724A (zh) * | 2016-06-06 | 2016-09-28 | 浙江大学 | 水平对置圆柱凸轮发动机 |
CN106402362B (zh) * | 2016-09-23 | 2019-03-22 | 燕山大学 | 一种实时消隙式弱刚性推杆活齿传动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79780A (en) * | 1994-08-29 | 1996-01-02 | Mccabe; Thomas J. | Circula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CN101979853A (zh) * | 2010-11-10 | 2011-02-23 | 四川大学 | 内双相激波摆杆传动式内燃机 |
CN102828821A (zh) * | 2012-09-10 | 2012-12-19 | 四川大学 | 两相激波滚动式高转速内燃机 |
CN102828824A (zh) * | 2012-09-19 | 2012-12-19 | 四川大学 | 两相内凸轮式摆动传动内燃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600581B1 (ko) * | 2004-03-17 | 2006-07-13 | 재단법인 세계평화통일가정연합선교회 | 캠식 엔진의 캠 및 험프 트랙부의 궤도결정방법 |
-
2012
- 2012-12-24 CN CN201210564987.0A patent/CN10303216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79780A (en) * | 1994-08-29 | 1996-01-02 | Mccabe; Thomas J. | Circula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CN101979853A (zh) * | 2010-11-10 | 2011-02-23 | 四川大学 | 内双相激波摆杆传动式内燃机 |
CN102828821A (zh) * | 2012-09-10 | 2012-12-19 | 四川大学 | 两相激波滚动式高转速内燃机 |
CN102828824A (zh) * | 2012-09-19 | 2012-12-19 | 四川大学 | 两相内凸轮式摆动传动内燃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32164A (zh) | 2013-04-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94710B (zh) | 双相激波摆杆式高速内燃机 | |
CN101979853B (zh) | 内双相激波摆杆传动式内燃机 | |
CN102926862B (zh) | 外凸内两相凸轮滚移传动内燃机 | |
CN103032164B (zh) | 外凸内任意齿差凸轮滚移传动内燃机 | |
CN102979619B (zh) | 任意齿差数滚移传动内燃机 | |
CN101705867A (zh) | 无曲轴凸轮行星传动式内燃机 | |
CN102434279A (zh) | 无曲轴连杆的内燃机 | |
CN102926863A (zh) | 两相内凸轮激波移动传动内燃机 | |
CN102828821A (zh) | 两相激波滚动式高转速内燃机 | |
CN105604696A (zh) | 任意齿差数滚针滚子块传动内燃机 | |
CN102937048B (zh) | 两相外凸轮激波滚移传动内燃机 | |
CN102828824A (zh) | 两相内凸轮式摆动传动内燃机 | |
CN102877942A (zh) | 两相外凸轮套筒式高转速内燃机 | |
CN102828825A (zh) | 对称双相凸轮摆动式高转速内燃机 | |
CN103047003A (zh) | 外凸内任意齿差凸轮移动式传动内燃机 | |
CN103061881A (zh) | 外凸内任意齿差凸轮摆动式传动内燃机 | |
CN105697144A (zh) | 内双相凸轮驱动滚针滚子块式内燃机 | |
CN103089426A (zh) | 外凸内任意齿差凸轮套筒传动内燃机 | |
CN103047008A (zh) | 任意齿差数移动式高转速内燃机 | |
CN103061877A (zh) | 任意齿差数滚动式高转速内燃机 | |
CN201723303U (zh) | 行星式旋转内燃机 | |
CN102889123A (zh) | 两相内凸轮滚子传动式内燃机 | |
CN102155295B (zh) | 滚动活塞式非圆内齿轮无曲轴发动机 | |
CN103089428A (zh) | 外凸内任意齿差凸轮套筒传动内燃机 | |
CN102926864A (zh) | 两相内凸轮式套筒传动内燃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 Termination date: 2017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