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13304B - 溶剂共沸制备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溶剂共沸制备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13304B CN103013304B CN201210521961.8A CN201210521961A CN103013304B CN 103013304 B CN103013304 B CN 103013304B CN 201210521961 A CN201210521961 A CN 201210521961A CN 103013304 B CN103013304 B CN 10301330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ss
- acid
- parts
- add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acromonomer-Based Addition Polym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类具有紫外光固化特性的水性不饱和聚酯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在氮气的保护下,将质量份为40-60的多元醇混合物,40-60质量份的多元酸混合物,0.1-0.3质量份的抗氧剂以及4-8质量份的惰性溶剂,采用溶剂共沸法;2)升温至140℃,保温1h,再升温至150℃,保温1h;然后用1h升温至180℃,并保温2h;3)降温至150℃,并加入0.2-0.5质量份的阻聚剂;滴加7-15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进入反应器中,并加入0.1-0.3质量份四甲基碘化铵;降温至65℃,加入中和剂中和至产物的PH值为7-8;产物搅拌并加入水稀释,水的加入量为产物质量的50%-200%,即得到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该方法制备的聚酯具有稳定性好等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具有紫外光固化特性的水性不饱和聚酯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6O年代德国Bayer公司开发了第一代紫外光固化涂料(UVCC)之后,由于此技术完全符合3E原则,具有固化速度快、无挥发性溶剂、节约能源、费用低、可自动化生产等特点,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发展。由于光固化涂料体系所用的主要成分即低聚物一般具有较高的黏度,在使用前必须加入较多的活性稀释剂以调节黏度、改善流变性,而这些活性稀释剂大部分具有毒性和刺激性;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和各国环保法规的日趋严格,水性涂料已成为涂料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其极易调节的低黏度使之适合于喷涂。在这种情况下,UV固化水性涂料应运而生,它结合了两者的优点,成为目前非常活跃的研究和开发领域。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电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能, 加工工艺简便, 所以近年来国外发展较为迅速, 是热固性树脂中发展较快的品种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以及运输等领域。因此,光固化水性不饱和聚酯的合成研究是社会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所需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基态的O2本质上是双自由基,因此对光引发过程中产生的活性自由基有较强的加成活性,形成比较稳定的过氧化自由基。此过程速率较快,可与活性自由基对单体的加成反应相竞争,对聚合过程的阻碍作用最显着。氧阻聚对UV固化过程危害很大,尤其在涂膜厚度较薄时。不仅配方体系中溶解的氧分子阻碍聚合,在光引发过程中,随着固化体系中氧分子的消耗,涂层表面空气中的氧也可以迅速扩散至固化涂层内,继续阻碍聚合。自外界不断扩散至涂层内部的氧是阻碍聚合的主要原因。氧阻聚也最容易发生在涂层的浅表层或整个较薄涂层内,因为这些区域内,环境中的氧分子扩散更容易些。
在空气中光固化时,氧阻聚作用常常导致涂层底层固化、表面未固化而发黏的情况。氧阻聚最终可导致涂层表层出现大量羟基、羰基、过氧基等氧化性结构,从而影响涂层的长期稳定性,甚至可能影响固化后漆膜的硬度、光泽度和抗划伤性等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溶剂共沸制备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的方法,该方法制备的聚酯具有稳定性好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溶剂共沸制备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的方法(采用溶剂共沸法的方法之一),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在氮气的保护下,将质量份为40-60的多元醇混合物,40-60质量份的多元酸混合物,0.1-0.3质量份的抗氧剂以及4-8质量份的惰性溶剂(例如:甲苯、二甲苯等)加入到带有搅拌的四口反应器中,采用溶剂共沸法;
所述多元醇混合物由①三羟甲基丙烷单烯丙基醚,②多元醇和③二羟甲基丙酸三种原料组成,其中三羟甲基丙烷单烯丙基醚占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33%-82.5%(质量份为20-33),二羟甲基丙酸所占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16.6-45%(质量份为10-18);
所述多元酸混合物由下述二种原料组成:①饱和二元酸或饱和(包括含有苯环的)酸酐中的一种或二种按任意配比的混合,②以及不饱和二元酸或含有碳碳双键(不包括苯环)的不饱和酸酐;其中,不饱和二元酸或含有碳碳双键(不包括苯环)的不饱和酸酐所占多元酸混合物质量的16.6-52.5%(质量份为10-21);
所述惰性溶剂为甲苯或二甲苯等;
2)升温至140℃,保温1h,再升温至150℃,保温1h(此状态下保持回流,不排水);然后用1h升温至180℃,并保温2h(并在此温度下保持反应);再在真空度0.040MPa下保持0.5-1h脱水;可以适当的加大氮气量利于排水,反应至酸值达到配方设计的理论值(此理论值根据配方设计而有不同理论值);
3)降温至150℃,并加入0.2-0.5质量份的阻聚剂,继续降温至95℃;滴加7-15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进入反应器中,并加入0.1-0.3质量份四甲基碘化铵;此温度下反应至酸值达到配方设计的理论值(此理论值根据配方设计而有不同理论值),然后在真空度为0.050-0.080MPa下保持0.5-1.5h(脱除惰性溶剂以及可能没有排尽的水);降温至65℃,加入中和剂中和至产物的PH值为7-8,得到产物(即不饱和聚酯);产物搅拌并加入水稀释(高速搅拌15min-30min,所述高速搅拌的转速为800-1200转/分钟),水的加入量为产物(相当于整个不饱和聚酯)质量的50%-200%,即得到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
溶剂共沸制备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的方法(采用溶剂共沸法的方法之二),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在氮气的保护下,将质量份为40-60的多元醇混合物,35-55质量份的多元酸混合物,0.1-0.3质量份的抗氧剂以及4-8质量份的惰性溶剂(例如:甲苯、二甲苯等)加入到带有搅拌的四口反应器中,采用本体聚合法;
所述多元醇混合物由①三羟甲基丙烷单烯丙基醚,②多元醇和③二羟甲基丙酸三种原料组成,其中三羟甲基丙烷单烯丙基醚占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33%-82.5%(质量份为20-33),二羟甲基丙酸所占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16.6-45%(质量份为10-18);
所述多元酸混合物由下述二种原料组成:①饱和二元酸或饱和(包括含有苯环的)酸酐中的一种或二种按任意配比的混合,②以及不饱和二元酸或含有碳碳双键(不包括苯环)的不饱和酸酐;其中,不饱和二元酸或含有碳碳双键(不包括苯环)的不饱和酸酐所占多元酸混合物质量的8.5%-27.5%(质量份为5-11);
所述惰性溶剂为甲苯或二甲苯等;
2)升温至140℃,保温1h,再升温至150℃,保温1h(此状态下保持回流,不排水);然后用1h升温至180℃,再加入5-10质量份的不饱和酸或含有碳碳双键(不包括苯环)的不饱和酸酐,并保温2h(并在此温度下保持反应),再在真空度0.040MPa下保持0.5-1h脱水;可以适当的加大氮气量利于排水,反应至酸值达到配方设计的理论值(此理论值根据配方设计而有不同理论值);
③降温至150℃,并加入0.2-0.5质量份的阻聚剂,继续降温至95℃;滴加7-15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进入反应器中,并加入0.1-0.3质量份四甲基碘化铵,此温度下反应至酸值达到配方设计的理论值(此理论值根据配方设计而有不同理论值);然后在真空度为0.050-0.080MPa下保持0.5-1.5h(脱除惰性溶剂以及可能没有排尽的水);降温至65℃,加入中和剂中和至产物的PH值为7-8,得到产物(即不饱和聚酯);产物搅拌并加入水稀释(高速搅拌15min-30min,所述高速搅拌的转速为800-1200转/分钟),水的加入量为产物(相当于整个不饱和聚酯)质量的50%-200%,即得到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
按上述方案,多元醇为丙二醇、乙二醇、己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或新戊二醇等。
按上述方案,所述饱和二元酸为己二酸、辛二酸、丁二酸、丙二酸或戊二酸等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二种以上按任意配比的混合;所述饱和(包括含有苯环的)酸酐为邻苯二甲酸酐、丁二酸酐、偏苯三酸酐等;不饱和二元酸为马来酸或富马酸等;含有碳碳双键(不包括苯环)的不饱和酸酐为马来酸酐。
按上述方案,所述抗氧剂是亚磷酸三苯酯。
按上述方案,所述阻聚剂选用对苯二酚、甲基对苯二酚、对苯醌、特丁基苯邻二酚、2,6-二特丁基-4-甲酚等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二种以上按任意配比的混合。
按上述方案,所述中和剂是有机胺中和剂(N,N-二甲基乙醇胺)。
产品用途:本发明的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可以用于木器涂料,在木器和木材涂饰领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由于本发明的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树脂)用水稀释避免了溶剂及活性稀释剂对人体接触的伤害,实现了低VOC,同时易于纸张的回收再加工,而可以应用于纸张上光油。本发明也可以用于其它不能高温成膜的领域,例如:电子封装、粘合剂、印刷板材、电子工业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方法制备的聚酯具有稳定性好、耐水好、固化速度快、光泽度高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1(采用溶剂共沸法的方法之一):
溶剂共沸制备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的方法(采用溶剂共沸法的方法之一),它包括以下步骤:
1)在氮气的保护下,将33.00g三羟甲基丙烷单烯丙基醚,9.23g新戊二醇(为多元醇),17.53g二羟甲基丙酸,15.00g辛二酸(饱和二元酸),12.00g马来酸酐[为含有碳碳双键(不包括苯环)的不饱和酸酐],15.00g己二酸(为饱和二元酸),0.26g抗氧剂以及5g二甲苯加入到带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以及滴液装置的四口反应器中。
2)升温至140℃,保温1h,再升温至150℃,保温1h(此状态下保持回流,不排水)。然后用1h升温至180℃,并保温2h(并在此温度下保持反应),可以适当的加大氮气量利于排水,反应至酸值达到82。
3)降温至150℃,并加入0.30g阻聚剂,继续降温至95℃。滴加14.5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进入反应器中,并加入0.30g四甲基碘化铵(半小时滴完),此温度下反应至酸值到20。然后在真空度0.070MPa下保持0.5-1h脱水脱溶剂;降温至65℃,并加入3g中和剂进行中和(至产物的PH值为7-8),得到产物(即不饱和聚酯),产物的质量为110g;产物搅拌并加入150g水稀释(800r/min的速度下搅拌15min),即得到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
本实验所用的抗氧剂为亚磷酸三苯酯。
本实验所用的阻聚剂为对苯二酚。
本实验所用的中和剂为N,N-二甲基乙醇胺。
本实验的硬度测试采用铅笔硬度计的方法测试,测试结果见下表。
本实验的耐水测试是在25℃水中进行,以膜不起泡,不变色,不脱落为合格标准,测试结果见下表。
存储稳定性在常温下玻璃瓶中放置,以树脂溶液不分层,不变色为合格标准。测试结果见下表。
实施例1的产品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外观 | 微黄、透明(光泽度高) |
固含量 | 42wt%(高固含) |
pH值(稀释后) | 8 |
酸值(固体份) | 20 |
数均分子量 | 1100 |
硬度 | 1h |
耐水(25℃) | 96h无变化 |
存储稳定性(常温) | 180天无变化(稳定性好) |
表1说明:该方法制备的聚酯具有稳定性好、固含较高、固化速度快(2500w高压汞灯20s快速成膜)、光泽度高的特点。
实施例2:
溶剂共沸制备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的方法(采用溶剂共沸法的方法之二),它包括以下步骤:
1)在氮气的保护下,将20.00g三羟甲基丙烷单烯丙基醚,10.00g新戊二醇, 12.00g二羟甲基丙酸,11.00g辛二酸,9.00g马来酸酐,15.00g己二酸,0.26g抗氧剂以及6g二甲苯加入到带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以及滴液装置的四口反应器中。
2)升温至140℃,保温1h,再升温至150℃,保温1h(此状态下保持回流,不排水)。然后用1h升温至180℃,再加入9.00g马来酸酐,并保温2h(并在此温度下保持反应); 可以适当的加大氮气量利于排水,反应至酸值达到110。
3)降温至150℃,并加入0.30g阻聚剂,继续降温至95℃。滴加8.00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进入反应器中,并加入0.30g四甲基碘化铵(半小时滴完),此温度下反应至酸值到80。然后在真空度0.070MPa下保持0.5h脱水脱溶剂。降温至65℃,并加入6.0g中和剂进行中和(至产物的PH值为7-8),得到产物(即不饱和聚酯),产物的质量为95g。800r/min的速度下搅拌15min,然后缓慢加入180g水稀释(高速搅拌半小时),即得到端羟基的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
本实验所用的抗氧剂为亚磷酸三苯酯。
本实验所用的阻聚剂为对苯二酚。
本实验所用的中和剂为N,N-二甲基乙醇胺。
本实验的硬度测试采用铅笔硬度计的方法测试,测试结果见下表。
本实验的耐水测试是在25℃水中进行,以膜不起泡,不变色,不脱落为合格标准,测试结果见下表。
存储稳定性在常温下玻璃瓶中放置,以树脂溶液不分层,不变色为合格标准。测试结果见下表。
实施例2的产品技术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外观 | 微黄、透明(光泽度高) |
固含量 | 34.5wt% |
pH值(稀释后) | 8 |
酸值(固体份) | 80 |
数均分子量 | 2000 |
硬度 | 2h |
耐水(25℃) | 96h无变化 |
存储稳定性(常温) | 180天无变化(稳定性好) |
表2说明:该方法制备的聚酯具有稳定性好、耐水好、固化速度快(2500w高压汞灯20s快速成膜)、光泽度高的特点。
实施例3:
溶剂共沸制备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的方法(采用溶剂共沸法的方法之一),它包括以下步骤:
1)在氮气的保护下,将20.00g三羟甲基丙烷单烯丙基醚,14.50g新戊二醇, 9.00g二羟甲基丙酸,16.50g辛二酸,15.00g马来酸酐,15.00g己二酸,0.26g抗氧剂以及6g二甲苯加入到带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以及滴液装置的四口反应器中。
2)升温至140℃,保温1h,再升温至150℃,保温1h(此状态下保持回流,不排水)。然后用1h升温至180℃,并保温2h(并在此温度下保持反应)。可以适当的加大氮气量利于排水,反应至酸值达到90。
3)降温至150℃,并加入0.30g阻聚剂,继续降温至95℃。滴加10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进入反应器中,并加入0.30g四甲基碘化铵(半小时滴完),此温度下反应至酸值到50。然后在真空度0.070MPa下保持0.5-1h脱水脱溶剂;降温至65℃,并加入5g中和剂进行中和(至产物的PH值为7-8),得到产物(即不饱和聚酯),产物的质量为90g;产物搅拌并加入200g水稀释,800r/min的速度下搅拌15min,即得到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
本实验所用的抗氧剂为亚磷酸三苯酯。
本实验所用的阻聚剂为对苯二酚。
本实验所用的中和剂为N,N-二甲基乙醇胺。
本实验的硬度测试采用铅笔硬度计的方法测试,测试结果见下表。
本实验的耐水测试是在25℃水中进行,以膜不起泡,不变色,不脱落为合格标准,测试结果见下表。
存储稳定性在常温下玻璃瓶中放置,以树脂溶液不分层,不变色为合格标准。测试结果见下表。
实施例3的产品技术指标如表3所示:
表3
外观 | 微黄、透明(光泽度高) |
固含量 | 31wt% |
pH值(稀释后) | 8 |
酸值(固体份) | 50 |
数均分子量 | 2800 |
硬度 | 3h |
耐水(25℃) | 120h无变化 |
存储稳定性(常温) | 180天无变化(稳定性好) |
表3说明:该方法制备的聚酯具有稳定性好、耐水好、固化速度快(2500w高压汞灯20s快速成膜)、光泽度高的特点。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新戊二醇”由“丙二醇”代替;“己二酸和辛二酸”由“丁二酸”代替;“对苯二酚”由“甲基对苯二酚”代替。产品技术指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新戊二醇”由“乙二醇”代替;“己二酸和辛二酸”由“丙二酸”代替;“对苯二酚”由“对苯醌”代替。产品技术指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新戊二醇”由“己二醇”代替;“己二酸和辛二酸”由“戊二酸”代替;“对苯二酚”由“特丁基苯邻二酚”代替。产品技术指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新戊二醇”由“一缩二乙二醇”代替;“己二酸”由“邻苯二甲酸酐【为饱和(包括含有苯环的)酸酐】”代替;“对苯二酚”由“2,6-二特丁基-4-甲酚”代替。产品技术指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8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新戊二醇”由“一缩二丙二醇”代替; “对苯二酚”由“甲基对苯二酚和对苯醌”代替,甲基对苯二酚0.22g,对苯醌0.12g。产品技术指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9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二甲苯”由“甲苯”代替。产品技术指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0
溶剂共沸制备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的方法(采用溶剂共沸法的方法之一),它包括以下步骤:
1)在氮气的保护下,将质量份为40的多元醇混合物,40质量份的多元酸混合物,0.1质量份的抗氧剂以及4质量份的惰性溶剂(例如:甲苯)加入到带有搅拌的四口反应器中,采用溶剂共沸法;
所述多元醇混合物由①三羟甲基丙烷单烯丙基醚,②多元醇和③二羟甲基丙酸三种原料组成,其中三羟甲基丙烷单烯丙基醚占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33%,二羟甲基丙酸所占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45%;
所述多元酸混合物由下述二种原料组成:①饱和二元酸,②以及不饱和二元酸;其中,不饱和二元酸所占多元酸混合物质量的16.6%;
多元醇为丙二醇;所述饱和二元酸为辛二酸;不饱和二元酸为富马酸;
按上述方案,所述抗氧剂是亚磷酸三苯酯;
2)升温至140℃,保温1h,再升温至150℃,保温1h(此状态下保持回流,不排水);然后用1h升温至180℃,并保温2h(并在此温度下保持反应);可以适当的加大氮气量利于排水,反应至酸值达到配方设计的理论值100;
3)降温至150℃,并加入0.2质量份的阻聚剂,继续降温至95℃;滴加7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进入反应器中,并加入0.1质量份四甲基碘化铵;此温度下反应至酸值达到配方设计的理论值70,然后在真空度0.070MPa下保持0.5-1h脱水脱溶剂;降温至65℃,加入中和剂中和至产物的PH值为7-8,得到产物(即不饱和聚酯);产物搅拌并加入水稀释(高速搅拌15min,所述高速搅拌的转速为800转/分钟),水的加入量为产物(相当于整个不饱和聚酯)质量的50%,即得到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
所述阻聚剂选用对苯二酚。
按上述方案,所述中和剂是有机胺中和剂(N,N-二甲基乙醇胺)。
本实验的硬度测试采用铅笔硬度计的方法测试,测试结果见下表。
本实验的耐水测试是在25℃水中进行,以膜不起泡,不变色,不脱落为合格标准,测试结果见下表。
存储稳定性在常温下玻璃瓶中放置,以树脂溶液不分层,不变色为合格标准。测试结果见下表。
实施例9的产品技术指标如下表4所示:
表4
外观 | 微黄、透明(光泽度高) |
固含量 | 65wt%(高固含) |
pH值(稀释后) | 8 |
酸值(固体份) | 70 |
数均分子量 | 900 |
硬度 | 1h |
耐水(25℃) | 48h无变化 |
存储稳定性(常温) | 180天无变化(稳定性好) |
表4说明:该方法制备的聚酯具有稳定性好、高固含、固化速度快(2500w高压汞灯20s快速成膜)、光泽度高的特点。
实施例11
溶剂共沸制备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的方法(采用溶剂共沸法的方法之一),它包括以下步骤:
1)在氮气的保护下,将质量份为60的多元醇混合物, 60质量份的多元酸混合物, 0.3质量份的抗氧剂以及8质量份的惰性溶剂(例如:二甲苯)加入到带有搅拌的四口反应器中,采用溶剂共沸法;
所述多元醇混合物由①三羟甲基丙烷单烯丙基醚,②多元醇和③二羟甲基丙酸三种原料组成,其中三羟甲基丙烷单烯丙基醚占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82.5%,二羟甲基丙酸所占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16.6%;
所述多元酸混合物由下述二种原料组成:①饱和酸酐,②不饱和酸酐;其中,不饱和酸酐所占多元酸混合物质量的52.5%;
多元醇为丙二醇;所述饱和酸酐为邻苯二甲酸酐;不饱和酸酐为马来酸酐;所述抗氧剂是亚磷酸三苯酯。
2)升温至140℃,保温1h,再升温至150℃,保温1h(此状态下保持回流,不排水);然后用1h升温至180℃,并保温2h(并在此温度下保持反应);可以适当的加大氮气量利于排水,反应至酸值达到配方设计的理论值150;
3)降温至150℃,并加入0.5质量份的阻聚剂,继续降温至95℃;滴加15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进入反应器中,并加入0.3质量份四甲基碘化铵;此温度下反应至酸值达到配方设计的理论值100,然后在真空度为0.08MPa下保持1.5h(脱除惰性溶剂以及可能没有排尽的水);降温至65℃,加入中和剂中和至产物的PH值为7-8,得到产物(即不饱和聚酯);产物搅拌并加入水稀释(高速搅拌30min,所述高速搅拌的转速为1200转/分钟),水的加入量为产物(相当于整个不饱和聚酯)质量的200%,即得到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
所述阻聚剂选用对苯二酚。
按上述方案,所述中和剂是有机胺中和剂(N,N-二甲基乙醇胺)。
本实验的硬度测试采用铅笔硬度计的方法测试,测试结果见下表。
本实验的耐水测试是在25℃水中进行,以膜不起泡,不变色,不脱落为合格标准,测试结果见下表。
存储稳定性在常温下玻璃瓶中放置,以树脂溶液不分层,不变色为合格标准。测试结果见下表。
实施例10的产品技术指标如下表5所示:
表5
外观 | 微黄、透明(光泽度高) |
固含量 | 33wt% |
pH值(稀释后) | 8 |
酸值(固体份) | 100 |
数均分子量 | 1000 |
硬度 | 1h |
耐水(25℃) | 72h无变化 |
存储稳定性(常温) | 180天无变化(稳定性好) |
表5说明:该方法制备的聚酯具有稳定性好、固化速度快(2500w高压汞灯20s快速成膜)、光泽度高的特点。
本发明所列举的各原料,以及本发明各原料的上下限、区间取值,以及工艺参数(如温度、时间等)的上下限、区间取值都能实现本发明,在此不一一列举实施例。
Claims (6)
1.溶剂共沸制备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在氮气的保护下,将质量份为40-60的多元醇混合物,40-60质量份的多元酸混合物,0.1-0.3质量份的抗氧剂以及4-8质量份的惰性溶剂加入到带有搅拌的四口反应器中;
所述多元醇混合物由①三羟甲基丙烷单烯丙基醚,②丙二醇、乙二醇、己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或新戊二醇和③二羟甲基丙酸三种原料组成,其中三羟甲基丙烷单烯丙基醚占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33%-82.5%,二羟甲基丙酸所占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16.6-45%;
所述多元酸混合物由下述二种原料组成:①饱和二元酸或饱和酸酐中的一种或二种按任意配比的混合,②以及不饱和二元酸或不饱和酸酐;其中,不饱和二元酸或不饱和酸酐所占多元酸混合物质量的16.6-52.5%;
所述惰性溶剂为甲苯或二甲苯;
2)升温至140℃,保温1h,再升温至150℃,保温1h;然后用1h升温至180℃,并保温2h;再在真空度0.040MPa下保持0.5-1h脱水;
3)降温至150℃,并加入0.2-0.5质量份的阻聚剂,继续降温至95℃;滴加7-15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进入反应器中,并加入0.1-0.3质量份四甲基碘化铵;然后在真空度为0.050-0.080MPa下保持0.5-1.5h;降温至65℃,加入中和剂中和至产物的PH值为7-8,得到产物;产物搅拌并加入水稀释,水的加入量为产物质量的50%-200%,即得到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
2.溶剂共沸制备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在氮气的保护下,将质量份为40-60的多元醇混合物,35-55质量份的多元酸混合物,0.1-0.3质量份的抗氧剂以及4-8质量份的惰性溶剂加入到带有搅拌的四口反应器中;
所述多元醇混合物由①三羟甲基丙烷单烯丙基醚,②丙二醇、乙二醇、己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或新戊二醇和③二羟甲基丙酸三种原料组成,其中三羟甲基丙烷单烯丙基醚占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33%-82.5%,二羟甲基丙酸所占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16.6-45%;
所述多元酸混合物由下述二种原料组成:①饱和二元酸或饱和酸酐中的一种或二种按任意配比的混合,②以及不饱和二元酸或不饱和酸酐;其中,不饱和二元酸或不饱和酸酐所占多元酸混合物质量的8.5%-42.9%;
所述惰性溶剂为甲苯或二甲苯;
2)升温至140℃,保温1h,再升温至150℃,保温1h;然后用1h升温至180℃,再加入5-10质量份的不饱和酸或不饱和酸酐,并保温2h,再在真空度0.040MPa下保持0.5-1h脱水;
3)降温至150℃,并加入0.2-0.5质量份的阻聚剂,继续降温至95℃;滴加7-15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进入反应器中,并加入0.1-0.3质量份四甲基碘化铵;然后在真空度为0.050-0.080MPa下保持0.5-1.5h;降温至65℃,加入中和剂中和至产物的PH值为7-8,得到产物;产物搅拌并加入水稀释,水的加入量为产物质量的50%-200%,即得到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溶剂共沸制备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饱和二元酸为己二酸、辛二酸、丁二酸、丙二酸、戊二酸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二种以上按任意配比的混合;所述饱和酸酐为邻苯二甲酸酐、丁二酸酐、偏苯三酸酐;不饱和二元酸为马来酸或富马酸;不饱和酸酐为马来酸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溶剂共沸制备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是亚磷酸三苯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溶剂共沸制备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聚剂选用对苯二酚、甲基对苯二酚、对苯醌、特丁基苯邻二酚、2,6-二特丁基-4-甲酚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二种以上按任意配比的混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溶剂共沸制备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剂是有机胺中和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21961.8A CN103013304B (zh) | 2012-12-07 | 2012-12-07 | 溶剂共沸制备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21961.8A CN103013304B (zh) | 2012-12-07 | 2012-12-07 | 溶剂共沸制备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13304A CN103013304A (zh) | 2013-04-03 |
CN103013304B true CN103013304B (zh) | 2015-05-06 |
Family
ID=47962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52196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13304B (zh) | 2012-12-07 | 2012-12-07 | 溶剂共沸制备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01330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69962B (zh) * | 2016-03-16 | 2018-01-12 | 无锡海特圣大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紫外光固化粉末涂料用树脂的制备方法 |
CN107245129B (zh) * | 2017-08-07 | 2019-04-02 | 南方医科大学 | 一种亲水性的不饱和脂肪族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9957096A (zh) * | 2017-12-25 | 2019-07-02 | 宜兴市兴南复合材料厂有限公司 | 一种拉挤用不饱和树脂及制备工艺 |
CN111072882A (zh) * | 2019-12-31 | 2020-04-28 | 深圳市安品有机硅材料有限公司 | 改性水性聚氨酯树脂、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861402B (zh) * | 2021-10-27 | 2023-07-21 | 江苏富琪森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水性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726568B1 (fr) * | 1994-11-08 | 1996-12-06 | Atochem Elf Sa | Melanges de polymeres comprenant un polymere halogene et compatibilises par un polyester aliphatique greffe |
EP1414919A2 (en) * | 2001-07-26 | 2004-05-06 | Ucb, S.A. | Unsaturated powder coating compositions |
US8546486B2 (en) * | 2007-09-18 | 2013-10-01 | Ccp Composites Us Llc | Low VOC thermosetting polyester acrylic resin for gel coat |
-
2012
- 2012-12-07 CN CN201210521961.8A patent/CN10301330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13304A (zh) | 2013-04-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59285B (zh) | 先熔融后共沸制备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的方法 | |
CN103013304B (zh) | 溶剂共沸制备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的方法 | |
AU2016250030C1 (en) | A method for curing a RMA crosslinkable resin coating, RMA crosslinkable compositions and resins for use therein | |
CN101974143B (zh) | 一种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水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061727B (zh) | 一种紫外光固化水性环氧衣康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824133A (zh) | 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5949843B (zh) | 一种耐黄变紫外光固化漆 | |
CN106995675B (zh) | 一种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10229317A (zh) | 高乙烯基官能度的可uv固化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7603431B (zh) | 一种氨基烤漆用多功能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030745A (zh) | 水性光固化不饱和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 |
TW200416263A (en) | UV-curable epoxy acrylates | |
CN102505561A (zh) | 一种直接真空镀铝纸用电子束固化表面保护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031055A (zh) | 一种不含挥发性有机溶剂的uv喷涂面漆 | |
CN105482666B (zh) | 一种水性聚酯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
WO2022096496A1 (en) | Radiation curable coating composition for providing coatings with anti-viral activity | |
CN103396732B (zh) | 一种pvc弹性镜面抗刮剂及应用其制备弹性镜面抗刮pvc薄膜的工艺 | |
CN101962494B (zh) | 一种不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喷涂uv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002304B (zh) | 涂料组合物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 |
CN103819654A (zh) | 一种水性紫外光固化涂料专用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3666027B (zh) | 一种混合型水性光固化树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220478B (zh) |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使用其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涂料以及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印刷墨 | |
CN113817347B (zh) | 一种可以紫外光固化(uv)耐水性玻璃涂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4356153B (zh) | 一种含大分子光引发剂的附着力促进剂及其合成方法 | |
KR20230142751A (ko) |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조성물, 수분산체, 도료 조성물 및 도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06 Termination date: 2016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