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12279B - 一种4,5,6-三氟嘧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4,5,6-三氟嘧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12279B CN103012279B CN201210496435.0A CN201210496435A CN103012279B CN 103012279 B CN103012279 B CN 103012279B CN 201210496435 A CN201210496435 A CN 201210496435A CN 103012279 B CN103012279 B CN 10301227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ifluoropyrimidine
- preparation
- transfer catalyst
- phase
- fluorination reag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4,5,6-三氟嘧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4,6-二氯-5-氟嘧啶为原料,在氟化试剂、相转移催化剂、强极性非质子溶剂的存在下,常压下反应制得4,5,6-三氟嘧啶。本发明反应工艺条件简单,反应温度低,时间短,且在常压下进行,无需高压设备,生产成本低。所得产物收率和纯度都较高,收率在80%以上,纯度在97%以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4,5,6-三氟嘧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4,5,6-三氟嘧啶是合成新型杀菌剂的重要中间体,对其合成进行研究,并开发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路线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德国拜耳公司的U·海内曼、H·加耶、P·格尔德斯等研究的卤代嘧啶类及其作为减少寄生虫方法的应用(CN1146550C),以4,5,6-三氯嘧啶为原料反应制得4,5,6-三氟嘧啶,该方法需要分两步进行,且使用了高压条件。
德国的普莱斯切克、马霍尔德报道了使用4,5,6-三氯嘧啶为原料只经一步反应直接制得4,5,6-三氟嘧啶的方法(CN1718572A)。然而该反应仍要在高压下进行,反应温度较高,且所报道的催化剂是特制的,该催化剂在空气中极不稳定,需要在惰性气体中保存,工艺条件较为苛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环境友好,产物收率高,纯度高的4,5,6-三氟嘧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式I所示的4,5,6-三氟嘧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以式II所示的4,6-二氯-5-氟嘧啶为原料,在氟化试剂、强极性非质子溶剂、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下,20-260℃温度下反应,跟踪检测至反应完全后,反应液后处理制得式I所示的4,5,6-三氟嘧啶;所述的氟化试剂为氟化锂、氟化钠、氟化钾、氟化铯、四丁基氟化铵、三乙胺三氢氟酸盐、氟化氢吡啶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优选氟化钾;所述4,6-二氯-5-氟嘧啶、氟化试剂、相转移催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为1:2~40:0.001~1,优选为1:4~8:0.01~0.05;
化学方程式如下:
本发明所述相转移催化剂为聚醚类化合物、季铵盐、季膦盐或冠醚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优选为PEG6000、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简称TEBA)、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氟化铵、四丁基硫酸氢铵、三辛基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四苯基溴化膦、18-冠醚-6、15-冠醚-5或环糊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最优选为四丁基溴化铵。
本发明所述强极性非质子溶剂为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环丁砜、苯乙腈、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优选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或环丁砜。
本发明所述强极性非质子溶剂的体积用量以4,6-二氯-5-氟嘧啶的质量通常计为5~15mL/g。
本发明所述氟化试剂、强极性非质子溶剂在反应前需要经除水处理,所述除水方式通常为共沸蒸馏带水或减压蒸馏脱水,这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除水方法。优选为减压蒸馏脱水。即所述氟化试剂和强极性非质子溶剂,经共沸蒸馏带水或减压蒸馏脱水后,再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和4,6-二氯-5-氟嘧啶原料进行反应。
所述减压蒸馏脱水时,减压蒸馏的真空度通常为-0.098MPa~-0.010Mpa,优选为-0.095Mpa~-0.080Mpa。
本发明所述反应的温度为20-260℃,优选为40-70℃,最优选55~65℃。
所述反应通常利用气相色谱检测原料反应完全后即表示反应结束,通常反应时间为0.5-16小时,优选为1-8小时。
本发明所述反应液后处理方法为:反应结束后,反应液常压蒸馏,收集气相温度85-86℃馏分,即得到式I所示的4,5,6-三氟嘧啶。
进一步,优选本发明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氟化试剂和强极性非质子溶剂,经减压蒸馏脱水,然后除去真空,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和4,6-二氯-5-氟嘧啶原料,40-70℃温度下反应,跟踪检测至反应完全后,反应液常压蒸馏,收集气相温度85-86℃馏分,即得到式I所示的4,5,6-三氟嘧啶;所述4,6-二氯-5-氟嘧啶、氟化试剂、相转移催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为1:4~8:0.01~0.05;所述氟化试剂为氟化钾,所述相转移催化剂为四丁基溴化铵;所述强极性非质子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或环丁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反应工艺条件简单,反应温度低,时间短,且在常压下进行,无需高压设备,生产成本低。所得产物收率和纯度都较高,收率在80%以上,纯度在97%以上。本发明方法是适用于工业产业化的4,5,6-三氟嘧啶的制备方法,对环境友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在带有机械搅拌、温度计、减压蒸馏装置的500 ml四口烧瓶中加入58 g(1.00 mol)氟化钾,300 mL N,N-二甲基甲酰胺(DMF),升温至约50 ℃,调节真空度至-0.090MPa,期间可馏出少量DMF,继续升温至约70-80 ℃,蒸馏出约80-100 mL DMF以尽量除去原料和溶剂中的水分,然后除去真空,降温至60-65 ℃,加入3.2 g(0.01 mol) 四丁基溴化铵和32.2 g(0.19 mol)4,6-二氯-5-氟嘧啶,在此温度下搅拌反应5 h。用气相色谱检测原料反应完全后,将反应装置改为常压蒸馏装置,收集气相温度85-86℃馏分,得到无色透明液体4,5,6-三氟嘧啶21.5 g,经气相色谱检测纯度为97.6%,收率81.3%(以4,6-二氯-5-氟嘧啶计)。
实施例2:
在带有机械搅拌、温度计、减压蒸馏装置的500 ml四口烧瓶中加入58 g(1.00 mol)氟化钾,300 mL 二甲基亚砜(DMSO),升温至约90℃,调节真空度至-0.095MPa,期间可馏出少量DMSO,继续升温至约100-110 ℃,蒸馏出约80-100 mL DMSO以尽量除去原料和溶剂中的水分,然后除去真空,降温至55-60 ℃,加入1.6 g(0.005 mol)四丁基溴化铵和32.2 g(0.19 mol)4,6-二氯-5-氟嘧啶,在此温度下搅拌反应7 h。用气相色谱检测原料反应完全后,将反应装置改为常压蒸馏装置,收集气相温度85-86℃馏分,得到无色透明液体4,5,6-三氟嘧啶21.9g,经GC检测纯度为97.0%,收率82.3%(以4,6-二氯-5-氟嘧啶计)。
实施例3:
在带有机械搅拌、温度计、减压蒸馏装置的1000 ml四口烧瓶中加入174g(3.00 mol)氟化钾,600 mL 环丁砜,升温至约130 ℃,调节真空度至-0.098MPa,期间可馏出少量环丁砜,继续升温至约140-150℃,蒸馏出约80-100 mL环丁砜以尽量除去原料和溶剂中的水分,然后除去真空,降温至60-65 ℃,加入3.2 g(0.01 mol) 四丁基溴化铵和64.5g(0.39mol)4,6-二氯-5-氟嘧啶,在此温度下搅拌反应5h。用气相色谱检测原料反应完全后,将反应装置改为常压蒸馏装置,收集气相温度85-86℃馏分,得到无色透明液体4,5,6-三氟嘧啶47.5g,经GC检测纯度为97.3%,收率89.4%(以4,6-二氯-5-氟嘧啶计)。
实施例4:
在带有机械搅拌、温度计、减压蒸馏装置的3000 ml四口烧瓶中加入522g(9.00 mol)氟化钾,1800 mL 环丁砜,升温至约130 ℃,调节真空度至-0.098MPa,期间可馏出少量环丁砜,继续升温至约140-150 ℃,蒸馏出约240-300 mL环丁砜以尽量除去原料和溶剂中的水分,然后除去真空,降温至55-60 ℃,加入19.3g(0.06 mol) 四丁基溴化铵和193.5g(1.16mol)4,6-二氯-5-氟嘧啶,在此温度下搅拌反应6 h。用气相色谱检测原料反应完全后,将反应装置改为常压蒸馏装置,收集气相温度85-86℃馏分,得到无色透明液体4,5,6-三氟嘧啶145.0g,经GC检测纯度为97.0%,收率90.5%(以4,6-二氯-5-氟嘧啶计)。
实施例5:
在带有机械搅拌、温度计、减压蒸馏装置的3000 ml四口烧瓶中加入278g(4.8mol)氟化钾,1800 mL 环丁砜,升温至约130 ℃,调节真空度至-0.098MPa,期间可馏出少量环丁砜,继续升温至约140-150℃,蒸馏出约240-300 mL环丁砜以尽量除去原料和溶剂中的水分,然后除去真空,降温至60-65 ℃,加入13.86g(0.012 mol) 四丁基溴化铵和193.5g(1.16mol)4,6-二氯-5-氟嘧啶,在此温度下搅拌反应6 h。用气相色谱检测原料反应完全后,将反应装置改为常压蒸馏装置,收集气相温度85-86℃馏分,得到无色透明液体4,5,6-三氟嘧啶134.8g,经GC检测纯度为97.0%,收率84.2%(以4,6-二氯-5-氟嘧啶计)。
Claims (7)
1.一种式I所示的4,5,6-三氟嘧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以式II所示的4,6-二氯-5-氟嘧啶为原料,在氟化试剂、强极性非质子溶剂、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下,40-70℃温度下反应,跟踪检测至反应完全后,反应液后处理制得式I所示的4,5,6-三氟嘧啶;所述的氟化试剂为氟化锂、氟化钠、氟化钾、氟化铯、四丁基氟化铵、三乙胺三氢氟酸盐、氟化氢吡啶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4,6-二氯-5-氟嘧啶、氟化试剂、相转移催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为1:2~40:0.001~1;
所述相转移催化剂为PEG6000、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氟化铵、四丁基硫酸氢铵、三辛基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四苯基溴化膦、18-冠醚-6、15-冠醚-5或环糊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4,5,6-三氟嘧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极性非质子溶剂为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环丁砜、苯乙腈、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4,5,6-三氟嘧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化试剂、强极性非质子溶剂在反应前经除水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4,5,6-三氟嘧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化试剂和强极性非质子溶剂,经共沸蒸馏带水或减压蒸馏脱水后,再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和4,6-二氯-5-氟嘧啶原料进行反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4,5,6-三氟嘧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液后处理方法为:反应结束后,反应液常压蒸馏,收集气相温度85-86℃馏分,即得到式I所示的4,5,6-三氟嘧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4,5,6-三氟嘧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4,6-二氯-5-氟嘧啶、氟化试剂、相转移催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为1:4~8:0.01~0.0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4,5,6-三氟嘧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氟化试剂和强极性非质子溶剂,经减压蒸馏脱水,然后除去真空,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和4,6-二氯-5-氟嘧啶原料,40-70℃温度下反应,跟踪检测至反应完全后,反应液常压蒸馏,收集气相温度85-86℃馏分,即得到式I所示的4,5,6-三氟嘧啶;所述4,6-二氯-5-氟嘧啶、氟化试剂、相转移催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为1:4~8:0.01~0.05;所述氟化试剂为氟化钾,所述相转移催化剂为四丁基溴化铵;所述强极性非质子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或环丁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96435.0A CN103012279B (zh) | 2012-11-27 | 2012-11-27 | 一种4,5,6-三氟嘧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96435.0A CN103012279B (zh) | 2012-11-27 | 2012-11-27 | 一种4,5,6-三氟嘧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12279A CN103012279A (zh) | 2013-04-03 |
CN103012279B true CN103012279B (zh) | 2015-01-28 |
Family
ID=47961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496435.0A Active CN103012279B (zh) | 2012-11-27 | 2012-11-27 | 一种4,5,6-三氟嘧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01227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R102014028162A2 (pt) * | 2013-11-12 | 2015-09-08 | Dow Agrosciences Llc | processo para fluoração de compostos |
EP2907811A1 (en) * | 2014-02-14 | 2015-08-19 | Actelion Pharmaceuticals Ltd. |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pyrimidine sulfamide derivatives |
CN107963995B (zh) * | 2018-01-05 | 2020-01-10 | 江西师范大学 | 一种三聚氟氰的制备方法 |
CN111217758A (zh) * | 2020-03-18 | 2020-06-02 | 湖南复瑞生物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6-乙基-5-氟-4-氯嘧啶的制备方法 |
CN114560774A (zh) * | 2020-11-27 | 2022-05-31 | 瑞博(杭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2-氟-3-硝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18572A (zh) * | 2004-07-08 | 2006-01-11 | 兰克赛斯德国有限公司 | 制备环-氟化的芳香族化合物的改进方法 |
CN100378082C (zh) * | 2003-05-12 | 2008-04-02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嘧啶化合物和含有该嘧啶化合物的病虫害防治组合物 |
-
2012
- 2012-11-27 CN CN201210496435.0A patent/CN10301227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78082C (zh) * | 2003-05-12 | 2008-04-02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嘧啶化合物和含有该嘧啶化合物的病虫害防治组合物 |
CN1718572A (zh) * | 2004-07-08 | 2006-01-11 | 兰克赛斯德国有限公司 | 制备环-氟化的芳香族化合物的改进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12279A (zh) | 2013-04-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12279B (zh) | 一种4,5,6-三氟嘧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
CN103347811B (zh) | 氟磺酰亚胺铵盐的制造方法 | |
JP6339091B2 (ja) | フルオロスルホニル基を含むイミド塩を調製するための方法 | |
KR101901480B1 (ko) | 이미드염의 제조 방법 | |
JP4789892B2 (ja) | フルオロ環状炭酸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 |
CN101870687A (zh) | 一种相转移催化合成氟代碳酸乙烯酯的方法 | |
CN109311786B (zh) | 芳族氟化的方法 | |
WO2017060917A1 (en) |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zoxystrobin | |
JP5061635B2 (ja) | 4−フルオロ−1,3−ジオキソラン−2−オンの製造法 | |
JP7049604B2 (ja) | ペンタフルオロスルファニル芳香族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 |
CN103539772B (zh) | 一种氟代碳酸乙烯酯的制备方法 | |
JP5234109B2 (ja) | フルオロプロピレン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法 | |
CN107531640B (zh) | 制备5-氟-1h-吡唑-4-碳酰氟的方法 | |
AU2020243365B2 (en) | Methods of preparing fluorinated alcohols | |
JP5158073B2 (ja) | ジフルオロメタンビス(スルホニルフルオリド)の製造方法 | |
JP2008174552A (ja) | 4−パーフルオロイソプロピルアニリン類の製造方法 | |
KR20210124483A (ko) | 트라이플루오로아세트산을 사용하여 트라이플루오로요오도메탄을 제조하는 방법 | |
JP6349329B2 (ja) | 5−フルオロ−1−メチル−3−ジフルオロメチル−1h−ピラゾール−4−カルバルデヒドを調製する方法 | |
JP4051641B2 (ja) | モノフロロハロゲノアルカンの製造方法 | |
WO2017150244A1 (ja) | パーフルオロアルカンスルホニルイミド酸金属塩の製造方法 | |
US20250066294A1 (en) | Method for preparing ionic compounds | |
JP2016094366A (ja) | 不飽和基含有ハロゲン化物の製造方法 | |
JPH0811754B2 (ja) | 2―(4―チアゾリル)ベンツイミダゾールの製造法 | |
JP2013095715A (ja) | 環状ハイドロフルオロエーテル及び環状ハイドロフロオロビニルエーテルの製造方法 | |
JP2009023969A (ja) | 含フッ素ハロゲン化アルキル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