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00459B - 电源电路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电源电路断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00459B CN103000459B CN201210336750.7A CN201210336750A CN103000459B CN 103000459 B CN103000459 B CN 103000459B CN 201210336750 A CN201210336750 A CN 201210336750A CN 103000459 B CN103000459 B CN 10300045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ver
- connector housing
- unlocking
- connector
- loc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6829 Ficus sundaic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1/00—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1/02—Details
- H01H31/12—Adaptation for built-in fuse
- H01H31/122—Fuses mounted on, or constituting the movable contact parts of, the switch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10—Adaptation for built-in fuses
- H01H9/102—Fuses mounted on or constituting the movable contact parts of the switch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8—Short-circuiting members for bridging contacts in a counterpart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源电路断路器(1A)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10);第二连接器壳体(20);杠杆(30);主电路开关(SW1),在杠杆(30)的第一操作位置进入断开状态,而在杠杆(30)的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进入连接状态;信号电路开关(SW2),在杠杆(30)的第一操作位置和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进入断开状态,而在杠杆(30)的第二操作位置进入连接状态;第一锁定部分(LK1),用于将杠杆(30)锁定在第二操作位置;第二锁定部分(LK2),用于将杠杆(30)锁定在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以及解锁操作部分(27),能够被操作以解锁第二锁定部分(LK2)的锁定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通过利用杠杆操作在两个连接器壳体之间进行装配和分离来实现电源的连接与断开的电源电路断路器。
背景技术
例如,在电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上,为了保证诸如电力系统维护的操作安全,安装了能够切断电源与负载之间导通的电源电路断路器(服务插头)。作为这种类型的传统电源电路断路器,给出了专利文献1(US 2003/0057958A)公开的电源电路断路器。
如图1至3所示,传统的电源电路断路器100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101、第二连接器壳体110、以及杠杆120,该第二连接器壳体110配置成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01装配并与其分离,所述杠杆120可转动地并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连接器壳体110处,并且配置成通过转动杠杆120使装配力和分离力作用在第二连接器壳体110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01之间。
一对凸轮销102突出地被布置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01的各侧面。第一连接器壳体101分别设置了第一主端子(未示出)和第一信号端子(未示出)。第一主端子(未示出)布置在连接器装配腔内,而第一信号端子(未示出)布置在外罩部分104上。
一对支撑轴111突出地被布置在第二连接器壳体110的各侧面上。第二连接器壳体110设有第二主端子(未示出)。
一对支撑轴容纳槽121在杠杆120的各侧面上形成。每个支撑轴容纳槽121都包括:转动支撑部分121a,该转动支撑部分被配置成支撑相关支撑轴111的转动;滑动支撑部分121b,该滑动支撑部分与转动支撑部分121a连通,并且被配置成支撑支撑轴111滑动。因此,杠杆120在第二连接器壳体110上可转动并可滑动地支撑。一对凸轮槽122设置在杠杆120的各侧面上。每个凸轮槽122都包括:弯曲部分122a,该弯曲部分被配置成逐步改变离相关转动支撑部分121a的距离;以及平直部分122b,该平直部分与弯曲部分122a连通并且与滑动支撑部分121b平行延伸。将第一连接器壳体101的凸轮销102插入凸轮槽122内。用于容纳第二信号端子(未示出)的罩部分124布置在杠杆120的侧面部分上。
主电路开关(未示出)包括:第一主端子(未示出)和第二主端子(未示出)。信号电路开关(未示出)包括第一信号端子(未示出)和第二信号端子(未示出)。
在上述结构中,将解释电源电路断路器100的电源导通操作。如图1所示,使带有设定在第一操作位置的杠杆120的第二连接器壳体110插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1的连接器装配腔(未示出)内。然后,将每个凸轮销102都插入到杠杆120的相关凸轮槽122的入口。第一连接器壳体101和第二连接器壳体110进入连接器临时装配状态。
接着,杠杆120从第一操作位置向第二操作位置转动。然后,凸轮销102在凸轮槽122内运动,从而使在第二连接器壳体110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10之间施加装配力。因此,使第二连接器壳体110逐步插入第一连接器壳体101的连接器装配腔内。
接着,如图2所示,杠杆120转动到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然后,第一连接器壳体101和第二连接器壳体110进入完全装配状态。第一主端子(未示出)和第二主端子(未示出)在进入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的过程中互相逐步接触,然后,在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进入接触状态。因此,在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主电路开关(未示出)进入连接状态。
接着,杠杆120从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滑动到第二操作位置。在滑动过程中,第一信号端子(未示出)和第二信号端子(未示出)逐步互相接触,然后,如图3所示,在第二操作位置进入接触状态。因此,信号电路开关(未示出)在杠杆120的第二操作位置进入连接状态。
如上所述,通过反向操作杠杆120而实现电源电路断路器100的电源断开操作。即,处于第二操作位置的杠杆120滑动到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并且从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转动到第一操作位置。
直到主电路开关(未示出)和信号电路开关(未示出)均进入连接状态,电源电路断路器100才使电源(未示出)进入导通状态。即,仅当杠杆120处于第二操作位置时,电源才进入导通状态,并且当杠杆120处于第二操作位置之外的(各)操作位置时,电源是在非导通状态。
因为杠杆120未位于第二操作位置,所以这样防止发生操作员错误地认为电源处于非导通状态的情况。
此外,杠杆120从第二操作位置滑动地操纵到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并且从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转动操纵到第一操作位置。因此,可以保证从杠杆120的第二操作位置到第一操作位置的操作中的时滞,即,可以保证从信号电路开关(未示出)的断开状态到主电路开关(未示出)的断开状态的时滞。因此,可以防止诸如由于信号电路开关(未示出)断开后的剩余电荷而可能导致的火花的任何故障。
发明内容
然而,利用传统电源电路断路器100,由于杠杆120不仅转动,而且滑动,所以工作空间增大到等同于滑动范围S的量。此外,存在的问题是,包括金属模的结构变复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工作空间降低到最小,简化包括金属模的结构,以及防止信号电路开关断开后由于剩余电荷而导致的故障的电源电路断路器。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电源电路断路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能够装配到并且从第一连接器壳体分离的第二连接器壳体、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连接器壳体处的杠杆、主电路开关、信号电路开关、第一锁定部分、第二锁定部分、解锁操作部分、以及转动限制部分。所述杠杆通过在第一操作位置与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之间的转动,使装配力和分离力作用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之间,所述杠杆还可以从所述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转动到第二操作位置。主电路开关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处的第一主端子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处的第二主端子,所述主电路开关用于在所述杠杆的所述第一操作位置处所述第一主端子不接触所述第二主端子的情况下进入断开状态,并且所述主电路开关用于在所述杠杆的所述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和所述第二操作位置处所述第一主端子接触所述第二主端子的情况下进入连接状态。信号电路开关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处的第一信号端子和设置在所述杠杆处的第二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电路开关用于在所述杠杆的所述第一操作位置和所述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不接触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情况下进入断开状态,并且所述信号电路开关用于在所述杠杆的所述第二操作位置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6)接触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情况下进入连接状态。第一锁定部分在第二操作位置锁定该杠杆。第二锁定部分在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锁定该杠杆。解锁操作部分能够解锁第二锁定部分的锁定状态。转动限制部分被配置成当以与解锁所述第二锁定部分的锁定状态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所述解锁操作部分时,通过在所述第二操作位置对接所述解锁操作部分,来限制所述杠杆的转动。
优选地,在杠杆的第二操作位置,当以与解锁第二锁定部分的锁定状态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解锁操作部分时,转动限制部分通过对接解锁操作部分防止解锁操作部分以与解锁第二锁定部分的锁定状态的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并且防止解锁操作部分产生过位移,以及在杠杆的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转动限制部分允许解锁操作部分移动到用于解锁第二锁定部分的锁定状态的位置。
优选地,解锁操作部分包括从第二连接器壳体突出的弹性臂和设置在弹性臂处的卡止部分;第二锁定部分包括卡止部分和设置于杠杆处的被卡止部分;以及转动限制部分设置在杠杆的被卡止部分的相对侧,而解锁操作部分设置在转动限制部分与被卡止部分之间。
利用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电源电路断路器,转动杠杆的操作使杠杆从第一操作位置经过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移动到第二操作位置。因此,不需要像在传统技术中看到的那样滑动杠杆,可接受更小的工作空间,此外,不需要杠杆的滑动机构,包括金属模的结构可以被简化。此外,在杠杆从第二操作位置转动到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后,在杠杆的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杠杆不能转动到第一操作位置,除非通过操作解锁操作部分,使第二锁定部分位移到解锁位置。因此,可以保证用于将杠杆30从第二操作位置操作到第一操作位置的时滞。即,可以保证从信号电路开关的断开状态到主电路开关的断开状态的时滞。这样防止诸如信号电路开关断开后剩余电荷可能导致的火花的故障。
此外,利用电源电路断路器,转动限制部分使得第一锁定部分的锁定不容易被解锁。因此,可以防止电源电路断路器的电路开关由于误操作而进入断开状态。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传统电源电路断路器,并且是杠杆位于第一操作位置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示出了传统电源电路断路器,并且是杠杆位于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示出了传统电源电路断路器,并且是杠杆位于第二操作位置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源电路断路器,并且是第一连接器壳体与第二连接器壳体分离的情况下的透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电源电路断路器,并且是杠杆位于第一操作位置而且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在临时装配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电源电路断路器,并且是所述杠杆位于第一操作位置而且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在临时装配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电源电路断路器,并且是所述杠杆位于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而且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在完全装配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电源电路断路器,并且是所述杠杆位于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而且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处于完全装配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电源电路断路器,并且是所述杠杆位于第二操作位置而且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处于完全装配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电源电路断路器,并且是所述杠杆位于第二操作位置而且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处于完全装配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电源电路断路器,并且是所述杠杆位于第二操作位置而且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处于完全装配状态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电源电路断路器,并且是示出转动限制部分周围的结构的透视剖面图。
图13A和13B示出了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电源电路断路器,并且是示出布置在转动限制部分处的解锁操作部分和过位移防止件的部分剖视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电源电路断路器,并且是示出当杠杆和解锁操作部分发生位置变化时能够和不能够解锁第一锁定部分LK1和第二锁定部分LK2的图表。
图15A和15B是分别相应于图13A和13B的转动限制部分的修改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根据附图解释本发明实施例。
如图4至15所示,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电源电路断路器1A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10;第二连接器壳体20,该第二连接器被配置为待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0装配并与其分离;以及杠杆30,该杠杆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连接器壳体20处,并且适应于通过杠杆30的转动使装配力和分离力作用在第二连接器壳体20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0之间。
一对凸轮销11被突出地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各侧面上。第一连接器壳体10具有带有开口的上表面的连接器装配腔10a。两个内部端子罩部分12被设置在连接器装配腔10a内。每个第一主端子13都被布置在每个内部端子罩部分12内。每个第一主端子13都是阴端子。
第一连接器壳体10包括设置在连接器装配腔10a外的外部端子罩部分15。外部端子罩部分15具有开口的上部。两个第一信号端子16布置在外部端子罩部分15内。下面将描述第一信号端子16的结构细节。
第一锁定部分LK1的第一被卡止部分17被突出地设置在外部端子罩部分15的每个侧壁上。第一锁定部分LK1包括下面描述的第一被卡止部分17和第一卡止部分37,并且将杠杆30锁定在第二操作位置处。由于外部端子罩部分15的侧壁的切口15a,每个第一被卡止部分17都能够容易地挠曲变形。
第二连接器壳体20包括:在其内容纳熔断丝2的壳体主体21,和嵌合在壳体主体21的上表面上的盖板22。形成壳体主体21,以具有壳体主体21可以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连接器装配腔10a装配并与其分离的那样的尺寸和配置。在壳体主体21的下部,设有两个第二主端子23。每个第二主端子23都是阳端子。每个第二主端子23都从壳体主体21向下突出。两个第二主端子23通过熔断丝2互相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一侧上的两个第一主端子13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一侧上的两个第二主端子23构成主电路开关SW1的一部分。
在壳体主体21的各侧面上,突出地设置了一对转动支撑轴24。在壳体主体21的各侧面上,设置了一对接合突出部分25。每个接合突出部分25都是低高度的圆弧突出的形式。
第二锁定部分LK2的第二卡止部分26突出地设置在壳体主体21处。第二锁定部分LK2包括下面描述的第二卡止部分26和第二被卡止部分41,并且适用于将杠杆30锁定在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第二卡止部分26设置在解锁操作部分27处。由工作人员的压力使解锁操作部分27能够挠曲变形。在每个解锁操作部分27和第二卡止部分26的后侧上,形成用于实现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空间28。因此,当解锁防止部分38未位于作为解锁位置的后部位置时,工作人员用手等按压解锁操作部分27可以使第二锁闩部分26移动到解锁位置。
即,以图8中的箭头AR1的方向按压解锁操作部分27,从而使解锁操作部分27发生弹性变形,然后使第二卡止部分26与第二被卡止部分41分离能够解锁第二锁定部分LK2的锁定。
杠杆30包括一对壁板部分31、连接部分32、以及用于将这对壁板部分31连接于相应转动远端侧的杠杆操作部分33。每个壁板部分31均设置了一对转动容纳部分34中的一个。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这对转动支撑轴24可枢轴地支撑在这对转动容纳部分34上。因此,杠杆30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二连接器壳体20上。每个壁板部分31分别设置了一对凸轮槽35中的一个。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这对凸轮销11插入该对凸轮槽35内。
如图7和10所示,每个凸轮槽35都包括:入口平直部分35a,该入口平直部分用于允许凸轮销11进入;弯曲部分35b,该弯曲部分与入口平直部分35a连通,并且被配置成逐步改变离转动容纳部分34的中心的距离;以及圆弧部分35c,该圆弧部分与所述弯曲部分35b连通,并且具有离转动容纳部分34的中心恒定距离。
随着凸轮销11在凸轮槽35内运动,杠杆30经过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在第一操作位置与第二操作位置之间转动。在第一操作位置,每个凸轮销11都位于入口平直部分35a处。在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每个凸轮销11都位于弯曲部分35b与圆弧部分35c之间的边界上。在第二操作位置,每个凸轮销11都位于圆弧部分35c的最内位置。
即,在杠杆30在第一操作位置与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之间的转动过程中,每个凸轮销11都在弯曲部分35b上运动。在这种情况下,装配力或者分离力作用于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与第二连接器壳体20之间,从而使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在装配方向或者分离方向运动。此外,在杠杆30在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与第二操作位置之间的转动过程中,凸轮销11在圆弧部分35c上运动,而不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与第二连接器壳体20之间产生装配力或者分离力,因此,防止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在装配方向或者分离方向上运动。
两个位置保持孔36分别设置于每个壁板部分31处。在杠杆30的第一操作位置或者第二操作位置,由其中一个位置保持孔36卡止接合突出部分25。因此,通过一个位置保持孔36的位置保持力,使杠杆30位于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
第一锁定部分LK1的每个第一卡止部分37都设置在每个壁板部分31的转动远端侧,并且位于每个壁板部分31的较低位置。形成这对第一卡止部分37,使得通过由工作人员对杠杆30施加的转动力能够将这对第一卡止部分37解锁。连接部分32设置了板式解锁防止部分38。
罩部分39设置在杠杆操作部分33的下面。罩部分39向下开口。在罩部分39上,布置了两个第二信号端子40。下面将详细描述第二信号端子40的结构。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一侧上的两个第一信号端子16和杠杆30一侧上的两个第二信号端子40构成信号电路开关SW2的一部分。
杠杆操作部分33设置了第二锁定部分LK2的第二被卡止部分41。
如图11至13所示,电源电路断路器1A设置了转动限制部分205。这样配置使得当杠杆30位于第二操作位置时,以与用于解锁第二锁定部分LK2的锁定的方向相同的方向而操作的解锁操作部分27使转动限制部分205对接解锁操作部分27,从而限制杠杆30的转动。因此,这样配置使得当杠杆30位于第二操作位置时,防止了第一锁定部分LK1的锁定的解锁。
此外,在杠杆30的第二操作位置(在杠杆30位于第二操作位置的状态下),以与用于解锁第二锁定部分LK2的锁定的相同的方向操作解锁操作部分27使转动限制部分205对接解锁操作部分27,从而防止解锁操作部分27以与解锁位置(第二锁定部分LK2的锁定可以被解锁的位置)的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
此外,转动限制部分205设置了过位移防止件(解锁防止部分)38,用于防止解锁操作部分27的过位移。在杠杆30的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转动限制部分205和过位移防止件38使解锁操作部分27移动到第二锁定部分LK2的锁定可以被解锁的位置。
解锁操作部分27包括:从第二连接器壳体20突出的弹性臂203,和设置在弹性臂203处的第二卡止部分26。解锁操作部分27被这样配置成使得可以在不导致弹性变形的正常位置与可以解锁第二锁定部分LK2的锁定的位置之间位移(可弹性变形)。
第二锁定部分LK2包括:第二卡止部分26;以及设置在杠杆30上的第二被卡止部分41。在解锁操作部分27设置在转动限制部分205与第二被卡止部分41之间的情况下,转动限制部分205设置在第二被卡止部分41的相对侧。
将更详细说明解锁操作部分27、转动限制部分205等。
解锁操作部分27包括弹性臂203,该弹性臂203是从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壳体主体21突出的突出体,并且用于在正常位置(不施加外力并且不导致变形的位置)与变形位置(由工作人员的手指的压力而导致变形的位置;导致过位移的位置)之间实现弹性变形。弹性臂203与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壳体主体21成为一体,并且从壳体主体21长突出。
第二锁定部分LK2包括:设置在解锁操作部分27处的第二卡止部分26,以及设置在杠杆30的杠杆操作部分33处的第二被卡止部分41。
转动限制部分205和解锁防止部分38与杠杆30的连接部分32整体地设置在一起。
当杠杆30位于第二操作位置上,而第一锁定部分LK1处于锁定状态时,工作人员的手指的压力使解锁操作部分27弹性变形到正常位置与变形位置之间的中间变形位置(请参考图13B)。在这种情况下,使弹性臂203和转动限制部分205互相接合(请参考图13B),从而防止第一锁定部分LK1移动到解锁位置。
为了做进一步解释,弹性臂203形成了通孔207。转动限制部分205包括适于进入通孔207的突出部分209。此外,工作人员的手指以图13A中的箭头AR2的方向按压位于正常位置(非弹性变形)的解锁操作部分27(参见图13A),从而使它弹性变形,然后,到达中间变形位置(请参考图13B),然后,突出部分209进入通孔207。然后,突出部分209接触通孔207的边缘,因此,防止第一锁定部分LK1被锁定(杠杆30不能以图13B的箭头AR4的方向转动)。
此外,在图13A所示的正常位置,杠杆30可以以箭头AR3的方向转动,因此,使得能够解锁第一锁定部分LK1的锁定。
此外,当解锁操作部分27位于上述变形位置时,解锁操作部分27位于解锁操作部分27比在图13B所示的位置更向左变形的位置。因此,为了使解锁操作部分27变形到变形位置(可以解锁第二锁定部分LK2的锁定的位置),需要杠杆30位于如图8所示的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从而防止解锁防止部分38干扰解锁操作部分27。
此外,当解锁操作部分27弹性变形到中间变形位置时,用于保持弹性变形的保持部分(中间变形位置保持部分)可以设置在解锁防止部分38处。
例如,如图15A所示,小凸形部分211可以设置在通孔207处,并且小凸形部分213可以设置在突出部分209处,使得当解锁操作部分27通过以如图15B所示的箭头AR5的方向被按压而弹性变形时,凸形部分211和凸形部分213互相接合,以防止解锁操作部分27容易以图15B中的箭头AR6所示的方向复原。
接着,将简要说明与电源电路断路器1A相关的电源系统。在电源(未示出)与负载(未示出)之间,主电路开关SW1与通过信号电路开关SW2接通和断开的继电器(未示出)并联。因此,仅当主电路开关SW1和信号电路开关SW2两者都进入连接状态时,电源才进入连接状态。在任何其他开关状态下,电源均是在断开状态。
在上述结构中,将说明电源通过电源电路断路器1A的导通操作。如图4所示,杠杆30被设置在第一操作位置的第二连接器壳体20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连接器装配腔10a对齐。然后,如图5和6所示,第二连接器壳体20被插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连接器装配腔10a内,而凸轮销11插入到杠杆30的凸轮槽35的入口平直部分35a内。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是在连接器临时装配状态。
接着,杠杆30从第一操作位置转动到第二操作位置侧。然后,凸轮销11在凸轮槽35内运动,并且使装配力作用在第二连接器壳体20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0之间,并且第二连接器壳体20逐步插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连接器装配腔10a内。
当杠杆30转动到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时,如图7和8所示,第二被卡止部分41越过第二卡止部分26,从而使第二锁定部分LK2进入锁定位置,并且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进入完全装配状态。在从第一操作位置到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的过程中,第一主端子13和第二主端子23开始相互接触,并且在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完成接触。在杠杆30的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主电路开关SW1是在连接状态。
当杠杆30从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转动到第二操作位置时,如图9至11所示,解锁防止部分38进入弹性变形空间28,并且第一卡止部分37越过第一被卡止部分17,从而使第一锁定部分LK1位于锁定位置。在杠杆30从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到第二操作位置的转动过程中,第一信号端子16和第二信号端子40开始相互接触,并且在第二操作位置完成接触。在杠杆30的第二操作位置,信号电路开关SW2进入连接状态。即,电源在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是不导通的,并且仅当杠杆30到达第二操作位置时才进入导通状态。
接着,将说明电源电路断路器1A的电源断开操作。如图9至11所示,在杠杆30位于第二操作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比第一卡止部分37与第一被卡止部分17之间的锁定力大的转动力,使杠杆30转向第一操作位置侧。然后,解锁第一卡止部分37与第一被卡止部分17之间的锁定,从而使杠杆30转动。因此,如图7和8所示,杠杆30转动到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在杠杆30转动到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的情况下,杠杆30的第二被卡止部分41与第二卡止部分26相卡止,因此,使第二锁定部分LK2进入锁定状态。这样一次性防止了杠杆30的转动。在杠杆30从第二操作位置到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的转动过程中,第一信号端子16和第二信号端子40逐步停止互相接触,并且在杠杆30的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进入完全不接触状态。因此,在杠杆30的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信号电路开关SW2进入断开状态。电源在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不导通。
此外,杠杆30从第二操作位置到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的转动可以使杠杆30的解锁防止部分38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弹性变形空间28内抽出。
接着,利用弹性变形空间28使解锁操作部分27弹性变形,第二锁定部分LK2的第二卡止部分26移位到解锁位置,从而使第二卡止部分26从第二锁闩部分41解锁。这样使杠杆30转动到第一操作位置侧,因此,使杠杆30转动到第一操作位置。在杠杆30从连接器装配位置到第一操作位置的转动中,凸轮槽35和凸轮销11使分离力作用在第二连接器壳体20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0之间,从而逐步将第二连接器壳体20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连接器装配腔10a抽出。
如图5和6所示,在杠杆30的第一操作位置,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都是在临时装配状态。在从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到第一操作位置的过程中,第一主端子13和第二主端子23逐步停止互相接触,然后,在第一操作位置,进入完全不导通状态。因此,主电路开关SW1在杠杆30的第一操作位置进入断开状态。
在此,将说明电源电路断路器1A中的转动限制部分205等的操作。
首先,假定如图11、13A和12所示,杠杆30位于第二操作位置,而解锁操作部分27是位于正常位置。在这种状态下,使解锁操作部分27以图13A所示箭头AR2的方向按下。然后,如图13B所示,解锁操作部分27发生弹性变形,对接解锁防止部分38(过位移防止件),并且位于中间变形位置。
当解锁操作部分27位于中间变形位置时,弹性臂203与转动限制部分205接合,因此,防止杠杆30以箭头AR4的方向转动。因此,不能解锁第一锁定部分LK1的锁定。
为了解锁第一锁定部分LK1的锁定,解锁操作部分27如图13A所示复原。
在此,图14示出了关于杠杆30的位置与解锁操作部分27的位置的组合,解锁第一锁定部分LK1和第二锁定部分LK2的可能性等。
如上所述,电源电路断路器1A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10、第二连接器壳体20、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连接器壳体20处的杠杆30、主电路开关SW1、信号电路开关SW2、第一锁定部分LK1、第二锁定部分LK2以及解锁操作部分27。主电路开关SW1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0处的第一主端子13和设置在第二连接器壳体20处的第二主端子23。在杠杆30的第一操作位置处,在第一主端子13不接触第二主端子23的情况下,主电路开关SW1进入断开状态。在杠杆30的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在第一主端子13接触第二主端子23的情况下,主电路开关SW1进入连接状态。信号电路开关SW2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0处的第一信号端子16和设置在杠杆30处的第二信号端子40。在杠杆30的第一操作位置和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在第一信号端子16不接触第二信号端子40的情况下,信号电路开关SW2进入断开状态。在杠杆30的第二操作位置,在第一信号端子16接触第二信号端子40的情况下,信号电路开关SW2进入连接状态。LK1将杠杆30锁定在第二操作位置。第二锁定部分LK2将杠杆30锁定在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操作解锁操作部分27可以解锁第二锁定部分LK2的锁定状态。
只有转动操作杠杆30使杠杆30从第一操作位置经过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移动到第二操作位置。因此,工作空间能够最小化到与传统上需要滑动杠杆等同的部分。此外,利用等同于变得没有必要的、杠杆30的滑动机构的部分,可以简化包括金属模的结构。此外,在杠杆30的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杠杆30不能够转动到第一操作位置,除非通过解锁操作部分27的操作,使第二锁定部分LK2位移到解锁位置。因此,可以保证时滞,用以从第二操作位置到第一操作位置操作杠杆30。即,可以从信号电路开关SW2的断开状态到主电路开关SW1的断开状态保证时滞。这样可以防止诸如在信号电路开关SW2断开后电源的剩余电荷可能产生的火花的故障。
电源电路断路器1A包括解锁防止部分38。在杠杆30的第二操作位置,解锁防止部分38防止第二锁定部分LK2移动到解锁位置。然而,在杠杆30的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解锁防止部分38允许第二锁定部分LK2移动到解锁位置。因此,第二卡止部分26不能被移动到解锁位置,直到完成杠杆30从第二操作位置到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的转动。因此,在杠杆30的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提供操作,用以使第二锁定部分LK2的第二卡止部分26移动到解锁位置的操作。因此,在从第二操作位置到第一操作位置的操作杠杆30中,可以可靠确保该时滞。即,可以从信号电路开关SW2的断开状态到主电路开关SW1的断开状态可靠地确保该时滞。这样确实防止诸如在信号电路开关SW2断开后可能因为电源的剩余电荷而导致火花的故障。
杠杆30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在第一操作位置与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之间转动的杠杆30使装配力或者分离力作用在第二连接器壳体20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0之间,并且在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与第二操作位置之间转动的杠杆30不使装配力和分离力作用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与第二连接器壳体20之间。因此,这样设置凸轮槽35,即,在杠杆30从第二操作位置到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的转动过程中,在第一主端子13与第二主端子23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仅信号电路开关SW2进入断开状态。然后,在电源进入断开状态后,在杠杆30从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到第一操作位置的转动过程中,仅在之后完成主电路开关SW1的第一主端子13与第二主端子23之间的相对运动。因此,可以防止由于当主电路开关SW1和信号电路开关SW2均处于连接状态,即,当电源导通时,主电路开关SW1的第一主端子13和第二主端子23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引起的故障。
通过由工作人员对杠杆30所施加的转动力可以解锁第一锁定部分LK1,并且通过工作人员的压力可以解锁第二锁定部分LK2。因此,工作人员可以执行使杠杆30从第一操作位置到第二操作位置的操作,而无需使用工具、夹具等。
此外,利用电源电路断路器1A,转动限制部分205使得第一锁定部分LK1的锁定不容易被解锁。因此,可以防止由于误操作而使电源电路断路器1A的主电路开关SW1和信号电路开关SW2进入断开状态的情况。
此外,利用电源电路断路器1A,设置转动限制部分205可以防止第一锁定部分LK1由于解锁操作部分27的操作而移动到解锁位置以解锁第二锁定部分LK2的锁定状态。即,即使在第一锁定部分LK1的解锁之前,当误操作试图解锁第二锁定部分LK2时,不仅不能解锁第二锁定部分LK2,而且也不能解锁第一锁定部分LK1。因此,可以进一步可靠防止使电源电路断路器1A的主电路开关SW1和信号电路开关SW2进入断开状态。
Claims (3)
1.一种电源电路断路器(1A),包括:
第一连接器壳体(10);
第二连接器壳体(20),该第二连接器壳体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10)装配并且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10)分离;
杠杆(30),该杠杆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20)处,所述杠杆(30)通过在第一操作位置与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之间的转动,适于使装配力和分离力作用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20)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10)之间,所述杠杆(30)可以进一步从所述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转动到第二操作位置;
主电路开关(SW1),该主电路开关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10)处的第一主端子(13)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20)处的第二主端子(23),在所述杠杆(30)的所述第一操作位置中,所述第一主端子(13)不接触所述第二主端子(23)的状态下,所述主电路开关(SW1)适于进入断开状态,并且在所述杠杆(30)的所述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和所述第二操作位置中,所述第一主端子(13)接触所述第二主端子(23)的状态下,所述主电路开关(SW1)适于进入连接状态;
信号电路开关(SW2),该信号电路开关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10)处的第一信号端子(16)和设置在所述杠杆(30)处的第二信号端子(40),在所述杠杆(30)的所述第一操作位置和所述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中,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6)不接触所述第二信号端子(40)的状态下,所述信号电路开关(SW2)适于进入断开状态,并且在所述杠杆(30)的所述第二操作位置中,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6)接触所述第二信号端子(40)的状态下,所述信号电路开关(SW2)适于进入连接状态;
第一锁定部分(LK1),该第一锁定部分用于将所述杠杆(30)锁定在所述第二操作位置;
第二锁定部分(LK2),该第二锁定部分用于将所述杠杆(30)锁定在所述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
解锁操作部分(27),该解锁操作部分能够将所述第二锁定部分(LK2)的锁定状态解锁;以及
转动限制部分(205),该转动限制部分被构造成:当在与解锁所述第二锁定部分(LK2)的锁定状态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操作所述解锁操作部分(27)时,通过将所述解锁操作部分(27)对接在所述第二操作位置中,来限制所述杠杆(30)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断路器(1A),其中
在所述杠杆(30)的所述第二操作位置中,当在与解锁所述第二锁定部分(LK2)的锁定状态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操作所述解锁操作部分时,所述转动限制部分(205)通过对接所述解锁操作部分(27)来防止所述解锁操作部分在与解锁所述第二锁定部分(LK2)的锁定状态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运动,并且防止所述解锁操作部分(27)进行过量位移,并且
在所述杠杆(30)的所述连接器装配操作位置中,所述转动限制部分(205)允许所述解锁操作部分移动到用于解锁所述第二锁定部分(LK2)的锁定状态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电路断路器(1A),其中
所述解锁操作部分(27)包括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20)突出的弹性臂(203)以及设置在所述弹性臂(203)处的第二卡止部分(26),
所述第二锁定部分(LK2)包括所述第二卡止部分(26)以及设置在所述杠杆(30)处的第二被卡止部分(41),并且
所述转动限制部分(205)设置在所述杠杆(30)的所述第二被卡止部分(41)的相对侧,并且所述解锁操作部分(27)设置在所述转动限制部分(205)与所述第二被卡止部分(41)之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98033 | 2011-09-12 | ||
JP2011198033A JP5872824B2 (ja) | 2011-09-12 | 2011-09-12 |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00459A CN103000459A (zh) | 2013-03-27 |
CN103000459B true CN103000459B (zh) | 2015-01-14 |
Family
ID=47740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36750.7A Active CN103000459B (zh) | 2011-09-12 | 2012-09-12 | 电源电路断路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48045B2 (zh) |
JP (1) | JP5872824B2 (zh) |
CN (1) | CN103000459B (zh) |
DE (1) | DE102012216059B4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146451A (ja) * | 2013-01-28 | 2014-08-14 | Yazaki Corp | 電源遮断装置 |
JP6099203B2 (ja) * | 2013-09-03 | 2017-03-22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KR102191889B1 (ko) * | 2013-10-04 | 2020-12-16 |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 커넥터 어셈블리 |
EP2863489A1 (en) * | 2013-10-16 | 2015-04-22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ntegrated lever locking system |
JP6377425B2 (ja) * | 2014-06-20 | 2018-08-2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
JP6557454B2 (ja) * | 2014-06-20 | 2019-08-0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JP6182515B2 (ja) * | 2014-08-19 | 2017-08-16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JP6053743B2 (ja) * | 2014-11-04 | 2016-12-2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レバー付きコネクタ |
CN105098482B (zh) * | 2015-07-13 | 2018-07-17 | 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连接器插头分步锁定装置 |
CN105098483B (zh) * | 2015-07-13 | 2018-01-12 | 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连接器插头端按钮式分段锁定装置 |
CN115778979A (zh) * | 2015-10-07 | 2023-03-14 |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多维生素挤出物 |
JP6367779B2 (ja) * | 2015-10-20 | 2018-08-0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
JP6663790B2 (ja) * | 2016-05-12 | 2020-03-13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JP6668950B2 (ja) * | 2016-05-30 | 2020-03-1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492030B2 (ja) * | 2016-05-30 | 2019-03-2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645359B2 (ja) * | 2016-05-30 | 2020-02-14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457982B2 (ja) * | 2016-07-19 | 2019-01-2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
JP6692718B2 (ja) * | 2016-08-16 | 2020-05-13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JP6268620B1 (ja) * | 2016-09-16 | 2018-01-3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JP6792424B2 (ja) * | 2016-11-18 | 2020-11-25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JP6720061B2 (ja) * | 2016-11-18 | 2020-07-08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CN106941224B (zh) * | 2017-02-24 | 2019-04-02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断路器及其连接器 |
JP6653291B2 (ja) * | 2017-05-19 | 2020-02-2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JP2019003916A (ja) * | 2017-06-20 | 2019-01-1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サービスプラグ |
JP6910899B2 (ja) * | 2017-09-08 | 2021-07-28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
CN108075294B (zh) * | 2017-09-29 | 2024-03-26 | 安波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带旋转驱动杆的高能量电气连接器 |
JP6920164B2 (ja) | 2017-10-05 | 2021-08-18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
EP3671791B1 (de) * | 2018-12-19 | 2022-02-23 | Jean Müller GmbH Elektrotechnische Fabrik | Anordnung eines trägerteils und zumindest eines deckels einer schaltleiste |
JP6993393B2 (ja) * | 2019-10-31 | 2022-01-1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CN113422258B (zh) * | 2021-08-24 | 2021-11-26 | 深圳市德兰明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JP7638845B2 (ja) * | 2021-10-06 | 2025-03-04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US12191609B2 (en) * | 2022-02-21 | 2025-01-07 |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 Electrical contact position assurance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
CN118156077B (zh) * | 2024-05-09 | 2024-07-23 |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三位置状态切换的条形熔断器式隔离开关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790674A2 (en) * | 1996-02-15 | 1997-08-20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Breaker device |
EP1296341A2 (en) * | 2001-09-25 | 2003-03-26 | Yazaki Corporation | Lever fitting-type manual disconnect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311576A (ja) * | 1999-04-27 | 2000-11-07 | Yazaki Corp | 電源遮断装置 |
JP3612439B2 (ja) * | 1999-05-06 | 2005-01-19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源遮断装置 |
JP3820354B2 (ja) * | 2001-05-16 | 2006-09-1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レバー嵌合式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
JP2003100382A (ja) | 2001-09-25 | 2003-04-04 | Yazaki Corp | レバー嵌合式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
JP4875993B2 (ja) * | 2007-01-17 | 2012-02-15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電源回路接続装置 |
JP4943995B2 (ja) * | 2007-11-05 | 2012-05-3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JP5278180B2 (ja) * | 2009-06-09 | 2013-09-04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電源回路接続装置 |
JP5707166B2 (ja) * | 2010-11-09 | 2015-04-2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
-
2011
- 2011-09-12 JP JP2011198033A patent/JP5872824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9-11 DE DE102012216059.0A patent/DE102012216059B4/de active Active
- 2012-09-12 CN CN201210336750.7A patent/CN103000459B/zh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3-27 US US13/851,246 patent/US904804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790674A2 (en) * | 1996-02-15 | 1997-08-20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Breaker device |
CN1166679A (zh) * | 1996-02-15 | 1997-12-03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断电装置 |
EP1296341A2 (en) * | 2001-09-25 | 2003-03-26 | Yazaki Corporation | Lever fitting-type manual disconnecto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2216059A1 (de) | 2013-03-14 |
US20130228429A1 (en) | 2013-09-05 |
US9048045B2 (en) | 2015-06-02 |
CN103000459A (zh) | 2013-03-27 |
JP2013062042A (ja) | 2013-04-04 |
DE102012216059B4 (de) | 2015-12-10 |
JP5872824B2 (ja) | 2016-03-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00459B (zh) | 电源电路断路器 | |
CN102612726B (zh) | 供电电路断开装置 | |
JP5732315B2 (ja) |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 |
JP7591981B2 (ja) | コネクタ装置 | |
CN102386525B (zh) | 杠杆型连接器 | |
JP5650971B2 (ja) | スイッチ装置 | |
CN103490228A (zh) | 包括匹配辅助杠杆的电气连接系统 | |
CN115939860A (zh) | 连接器装置 | |
JP4943995B2 (ja)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
EP3163687A1 (en) | Connector having locking of the lever for facilitating the connection | |
US20080261434A1 (en) | Connector engaging structure | |
CN113224590A (zh) | 电源电路切断装置 | |
CN110600939B (zh) | 供电电路断路装置 | |
US20180241152A1 (en) | Lever-type connector | |
JP5151726B2 (ja) |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システム | |
WO2012063598A1 (ja) |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 |
JP6465334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113644501A (zh) | 一种具有二阶段解锁功能的连接开关 | |
EP3252881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slider | |
CN113555730A (zh) | 杠杆式连接器 | |
WO2020036152A1 (ja)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
JP5833432B2 (ja)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
JP2014049360A (ja) | コネクタの嵌合構造および電気接続箱 | |
WO2023157894A1 (ja) | コネクタ | |
CN117373871A (zh) | 插入式断路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