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R,7R)-3-羟甲基-7-[α-(N,N’-二异丙基脒硫基)-乙酰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内铵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制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头孢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特别是涉及(6R,7R)-3-羟甲基-7-[α-(N,N’-二异丙基脒硫基)-乙酰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内铵盐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胡敏和胡昌勤应用LC-MS法分析了头孢硫脒的降解产物(胡敏、胡昌勤,“LC-MS法分析头孢硫脒降解产物”,药学学报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2006,41(10):1015—1019),推断2个主要降解产物为头孢硫脒的水解产物,分别为去乙酰基头孢硫脒(下文简称为化合物Ⅰ)和头孢硫脒内酯,其结构式如下:
叶放等人也采用LC-MS法分析了头孢硫脒的降解产物(叶放等,“头孢硫脒降解产物的LC-MS分析”,中国抗生素杂志,2005年12月第30卷第12期,741-743),指出头孢硫脒主要有两个降解产物-去乙酰头孢硫脒和头孢酯脒(即分别为上述去乙酰基头孢硫脒和头孢硫脒内酯),两个主要降解产物的生成过程如下:
以上报道仅仅是研究者根据LC-MS信息进行的分析推断,而并没有制备得到上述化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确认。本发明人研究发现,头孢硫脒在酸、碱、加热等破坏条件下或长期存放条件下,去乙酰基头孢硫脒即化合物Ⅰ在头孢硫脒中的含量会逐渐增大。为了考察该化合物对头孢硫脒稳定性、安全性的影响,以及确认其结构,本发明人进行了相关研究,目前已经掌握了制备化合物Ⅰ的技术,并进一步发现其对某些菌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是潜在的成药化合物。
本发明以D-7-ACA为起始原料,经过如下一系列反应,最后制得化合物Ⅰ:
如上面反应式所示,以D-7-ACA(即7-氨基-3-羟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为起始原料,D-7-ACA与溴乙酰溴反应得到7-溴乙酰氨基-3-羟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结构式如上所示,简称为中间体A),该中间体A与N,N’-二异丙基硫脲反应,得到(6R,7R)-3-羟甲基-7-[α-(N,N’-二异丙基脒硫基)-乙酰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内铵盐,即化合物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在于提供(6R,7R)-3-羟甲基-7-[α-(N,N’-二异丙基脒硫基)-乙酰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内铵盐(即化合物Ⅰ)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简单易行的一步两相法制备中间体7-溴乙酰氨基-3-羟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中间体A),而后该中间体A与N,N’-二异丙基硫脲反应,得到化合物Ⅰ;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化合物Ⅰ在制备人用或兽用抗菌药物中的用途,所述化合物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海氏肠球菌、粪肠球菌等具有抗菌效果,尤其是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比头孢硫脒有显著优势。有可能可用于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尿路感染、创伤及外科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妇科感染、耳鼻喉感染、心内膜炎、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的药物治疗。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头孢类化合物,即结构式如下的(6R,7R)-3-羟甲基-7-[α-(N,N’-二异丙基脒硫基)-乙酰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内铵盐(简称化合物Ⅰ):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一种化合物Ⅰ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利用两相法,在碱性条件下,D-7-ACA(7-氨基-3-羟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与溴乙酰溴反应,得到7-溴乙酰氨基-3-羟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即中间体A;
步骤2:在有机碱存在下,中间体A与N,N’-二异丙基硫脲反应,得到(6R,7R)-3-羟甲基-7-[α-(N,N’-二异丙基脒硫基)-乙酰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内铵盐,即化合物Ⅰ。
在上述步骤1中,D-7-ACA在碱性条件下溶解于水中后,在转速120~300转/分钟搅拌下,加入与水不相溶的溶剂以形成两相,以滴加的方式加入溴乙酰溴,在0~40℃下,反应1~3小时;反应结束后,分出水相,用酸调节水相的pH为1.0~4.0,使产物中间体A析出;其中,所述的碱为有机碱,如三乙胺,或者为无机碱,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或其混合物等;所述的与水不相溶的溶剂为苯、甲苯、乙醚、二氯甲烷或氯仿等;所述D-7-ACA与溴乙酰溴的摩尔比约为1:1~3,优选为1:1~1.5;所述酸为硫酸、盐酸、磷酸或醋酸等。
在上述步骤2中,中间体A在有机碱例如三乙胺作用下溶解,所述中间体A与N,N’-二异丙基硫脲摩尔比为1:1~3,优选为1:1~1.5;反应所用溶剂为氯仿、二氯甲烷、甲醇、乙醇、丙酮或其混合物;反应温度为10~50℃,反应时间1~4小时。
本发明的化合物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海氏肠球菌、粪肠球菌等具有抗菌效果,尤其是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比头孢硫脒更优。有可能可用于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尿路感染、创伤及外科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妇科感染、耳鼻喉感染、心内膜炎、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的治疗。采用下面实施例4制备的化合物Ⅰ,应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2.1.8.4最小抑菌浓度方法进行抗菌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化合物Ⅰ由于进一步含有羟基,发明人认为头孢硫脒在体内代谢过程,可能首先水解为化合物Ⅰ,再起作用,所以化合物Ⅰ比头孢硫脒起效可能更迅速,所需药物剂量可能更小,是潜在的优良抗菌药物;
(2)本发明的化合物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海氏肠球菌、粪肠球菌菌等具有抗菌效果,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很强,是头孢硫脒的10倍,对粪肠球菌的活性是头孢硫脒的15倍,对肺炎链球菌的活性也较强,是潜在的抗菌药物。在如今细菌耐药性很普遍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化合物Ⅰ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化合物Ⅰ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如下实施例中。
步骤1:制备7-溴乙酰氨基-3-羟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中间体A)
实施例1
在室温下,在300ml水中,加入D-7-ACA30g(0.13mol),在120转/分钟搅拌下,慢慢滴加三乙胺至D-7-ACA溶清,得到澄清溶液。向上述澄清溶液中,加入甲苯50ml,调节温度至0~5℃,滴加碳酸氢钠溶液(24g溶于250ml水)和15ml溴乙酰溴(0.17mol)。保温反应30~60min,静置分层,分出水层,向该水层中慢慢滴加3mol/L硫酸,温度维持0~5℃,加至pH为1.0-1.5左右,并继续养晶1h。而后,抽滤,滤渣水洗三次,真空干燥,得到约40g中间体A。
实施例2
在室温下,在500ml水,加入D-7-ACA30g(0.13mol),在120转/分钟搅拌下,滴加碳酸氢钠溶液(27.6g溶于250ml水)至D-7-ACA溶清,得到澄清溶液。向上述澄清溶液中,加入二氯甲烷100ml,调节温度至30~35℃,滴加余下的碳酸氢钠溶液和25ml(0.29mol)溴乙酰溴,保温反应30~60min,静置分层,分出水层,调节温度至室温,向该水层中慢慢滴加3mol/L盐酸,加至pH为2.0-2.5左右,并继续养晶1h。而后抽滤,滤渣水洗三次,真空干燥,得到约38g中间体A。
步骤2:制备化合物Ⅰ
实施例3
将500ml二氯甲烷:丙酮(按体积3:1)混合溶剂调节温度至15~20℃,加入中间体A25g(0.058mol),慢慢滴加三乙胺至溶清,加入N,N’-二异丙基硫脲14g(0.0875mol),慢慢调节温度至20~25℃。反应2h,抽滤,滤渣用二氯甲烷洗涤3次。室温真空干燥,得到化合物Ⅰ白色粉末约19g。纯度98.3%。
实施例4
将200ml甲醇调节温度至20~25℃,加入中间体A25g(0.058mol),慢慢滴加三乙胺至溶清,加入N,N’-二异丙基硫脲15g(0.094mol),慢慢调节温度至20~25℃。反应1h,加入二氯甲烷400ml析晶,抽滤,滤渣用二氯甲烷洗涤3次。室温真空干燥,得到化合物Ⅰ类白色粉末约18g。纯度98.7%。
使用D/max-3A X射线衍射仪,检测条件是Cu疤Kα1射线,电压35kv,电流25mA,发射狭缝1°,防散射狭缝1°,接收狭缝0.3mm,2θ范围:3°~50°,10°/min,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图1是本实施例制备的化合物Ⅰ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
使用Bruker AVANCE AV400超导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谱仪对本实施例制备的化合物Ⅰ进行核磁共振分析,数据如下:
1H核磁共振谱数据
注:共22个质子信号,羧基、羟基、7-α、3’氮原子的质子没有信号。
13C核磁共振谱数据及分析
使用MAT95XP高分辨质谱仪进行质谱分析,质谱图结果显示,[M+H]+准离子峰:431m/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