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834633B - 双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双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4633B
CN102834633B CN201180017757.6A CN201180017757A CN102834633B CN 102834633 B CN102834633 B CN 102834633B CN 201180017757 A CN201180017757 A CN 201180017757A CN 102834633 B CN102834633 B CN 1028346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shaft
clutch
bearing
double
eff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77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34633A (zh
Inventor
F·克雷布斯
R·戴克勒
J·贝格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2834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46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34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46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8/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 F16D48/06Control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e.g. of fluid pressure
    • F16D48/066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e.g. using an accumul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8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 F16D25/082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the line of action of the fluid-actuated members co-inciding with the axis of ro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8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 F16D25/082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the line of action of the fluid-actuated members co-inciding with the axis of rotation
    • F16D25/087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the line of action of the fluid-actuated members co-inciding with the axis of rotation the clutch being actuated by the fluid-actuated member via a diaphragm spring or an equivalent array of le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0Clutch systems with a plurality of 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69Hydraul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with two clutch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00Special features for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D2300/14Clutches which are normally open, i.e. not engaged in released st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10System to be controlled
    • F16D2500/102Actuator
    • F16D2500/1021Electrical type
    • F16D2500/1023Electric motor
    • F16D2500/1024Electric motor combined with hydraulic actu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30Signal inputs
    • F16D2500/302Signal inputs from the actuator
    • F16D2500/3024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30Signal inputs
    • F16D2500/308Signal inputs from the transmission
    • F16D2500/30802Transmission oil properties
    • F16D2500/30803Oil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50Problem to be solved by the control system
    • F16D2500/501Relating the actuator
    • F16D2500/5016Shifting operation, i.e. volume compensation of the master cylinder due to wear, temperature changes or leaks in the cylin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用于将一个发动机侧输入轴(12)与一个变速器侧第一输出轴(14)和/或一个变速器侧第二输出轴(16)相联接的双离合器具有一个第一离合器(18),第一离合器(18)具有一个可相对于一个第一反压盘(22)轴向运动用于联接一个第一离合器从动盘(26)的第一压盘(24),第一离合器从动盘(26)与所述第一输出轴(14)连接。双离合器还具有一个第二离合器(20),第二离合器(20)具有一个可相对于一个第二反压盘(32)轴向运动用于联接一个第二离合器从动盘(36)的第二压盘(34),所述第二离合器从动盘(36)与所述第二输出轴(16)连接。设有一个用于使第一压盘(24)和/或第二压盘(34)运动的操纵装置(42),设置了一个与操纵装置(42)连接的弹簧元件,尤其是柔性板(86),用于联接一个变速器壳体,所述弹簧元件(86)在轴向方向上弹性地构成。根据本发明,不仅所述操纵装置而且第一反压盘在轴向方向上可运动地被径向支撑。通过双离合器的可轴向运动性使得既使在参与部件存在由允许误差决定的加工误差时也能简化装配。

Description

双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离合器,在机动车中借助于所述双离合器可以将一个发动机侧的输入轴与两个相互共轴线地设置的变速器侧的输出轴基本上无牵引力中断地相联接。
背景技术
由DE1524446A1已知一种用于将一个发动机侧输入轴与两个不同的、相互共轴线地设置的输出轴相联接的双离合器。所述双离合器具有一个第一离合器和一个第二离合器,其中,每个离合器都具有一个相对于一个反压盘可轴向移动的压盘,用于将相应的离合器与所属输出轴相联接。还设置了一个一同旋转的离合器盖,所述离合器盖与第二反压盘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反压盘又与所述第一反压盘螺栓连接。还设置了一个固定的操纵装置,用于使所述第一压盘和/或第二压盘运动。所述操纵装置与机动车变速器的变速器壳体螺栓连接并且轴向固定。在发动机侧,所述双离合器的第一反压盘通过一个柔性板(“Flexplate”)与机动车内燃机的一个曲轴相连接。
即使在所述参与部件存在可能的由允许误差决定的加工误差时,也一直存在需求,简化所述双离合器与变速器及内燃机的装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既使在参与部件存在由允许的误差决定的加工误差时也能简化双离合器的装配。
根据本发明,所述任务通过一种双离合器完成。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联接一个发动机侧输入轴与一个变速器侧第一输出轴或一个变速器侧第二输出轴的双离合器具有一个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具有一个相对于一个第一反压盘可轴向运动的第一压盘,所述第一压盘用于联接一个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相连接的第一离合器从动盘。所述双离合器还具有一个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具有一个相对于一个第二反压盘可轴向运动的第二压盘,所述第二压盘用于联接一个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相连接的第二离合器从动盘。附加地,设置了一个使所述第一压盘和/或第二压盘运动的操纵装置,其中,设置了一个与所述操纵装置相连接的弹簧元件,尤其是柔性板,用于连接一个变速器壳体,其中,所述弹簧元件在轴向方向上弹性地构成。根据本发明,不仅所述操纵装置而且所述第一反压盘在轴向方向上可运动地被径向支撑。
由于所述径向上被支承的第一反压盘的可轴向运动性和所述径向上被支承的操纵装置的可轴向运动性,所述双离合器可以在轴向方向上浮动地支承地在径向上被支撑在所述输入轴上和/或在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和/或在所述第二输出轴上。这能够使所述双离合器通过所述尤其构成为柔性板的、与所述操纵装置相连接的弹簧元件与所述变速器壳体相连接并且在所述弹簧元件的弹簧行程的范围上在轴向方向上在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或第二输出轴上弹动地移动。所述变速器壳体相对于所述输入轴因加工公差造成的距离误差能够由此简单地补偿。即使在参与部件存在由允许误差决定的加工误差时也能够保证所述双离合器的简单装配。特别地,减小了在装配时所述双离合器的损害风险,这是因为所述双离合器在撞击时或其他力作用时在轴向方向上弹动地退让并且可以阻尼非有意的载荷。因为所述已经与变速器壳体相连接的双离合器的可轴向运动性,可以使所述双离合器的后来调整容易,因为在所述双离合器轴向移动后,一些确定的部件可被容易达到。
所述各自的离合器从动盘可以通过齿部与所述相应的输出轴无相对转动地但可轴向运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反压盘或第二反压盘可以作为单独的部件从一个径向外部的离合器壳体壁和/或从所述离合器盖向径向内部地立起。所述第一反压盘或第二反压盘与所述离合器壳体壁和/或与所述离合器盖也可以一件式地构成。例如,所述反压盘中的一个可通过一个与所述发动机侧输入轴相连接的飞轮或者一个双质量飞轮的一个输出法兰构成。所述各自的离合器从动盘可以尤其是在相互背离指向的轴向端面上分别具有摩擦片衬,所述摩擦片衬可以与所属的反压盘的摩擦衬和/或压盘的必要时设置的摩擦衬摩擦锁合地接触,以便接合所述各自的离合器。所述各自的离合器从动盘可以通过齿部与所述相应的输出轴无相对转动地但可轴向运动地连接。所述各压盘和反压盘尤其是构成为单独的功能分开的部件,使得所述双离合器可以是所谓“四板设计(Vier-Platten-Design)”,而没有显著增加结构空间。所述双离合器可以尤其是与一个在发动机侧位于前面的和/或在变速器侧位于后面的减振器、特别是双质量飞轮和/或离心摆重和/或摆重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所述各离合器从动盘还可以尤其是借助于双质量飞轮和/或离心摆重和/或摆重被阻尼。所述双离合器可以尤其是通过一个刚性盘(驱动盘)和/或一个可弯曲的和/或柔性的盘(柔性板)与所述输入轴相连接,其中,所述盘可以传递转矩,以便能够将所述输入轴的转矩导入到双离合器中。通过所述盘的柔性构型可以完全或部分地阻尼或减振所出现的振动。
特别地,所述第一反压盘通过一个输入轴承在轴向方向上可运动地径向支承在输入轴上和/或在一个与所述输入轴相连接的双质量飞轮上。所述输入轴承可以直接支承在所述输入轴上或者在一个与所述输入轴相连接的附件上。此外,所述输入轴承可以支承在所述双质量飞轮的一个初级侧的输入法兰上或者一个次级侧的输出法兰上。所述输入轴承可以构成为滚动轴承,尤其是带槽轴承,其中,所述可轴向移动性通过所述输入轴承本身和/或通过所述第一反压盘与输入轴承的可轴向移动的连接已经可被提供。特别优选的是,所述输入轴承构造为滑动轴承,它尤其简单地使得轴向可移动性成为可能。所述第一反压盘可以在朝向发动机侧的方向上相对远地被径向支承,使得待卸载的径向载荷可以容易地分配在所述第一反压盘和操纵装置上。由此能够避免所述双离合器内部的不必要高的弯矩。
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压盘具有一个在发动机侧在轴向方向上突出的突起,特别是用于构成与所述双质量飞轮的插接齿啮合,其中,所述第一反压盘通过所述突起支承在所述输入轴承上。所述突起尤其是可被构成为单独的部件,并且例如与所述第一反压盘螺栓连接或铆接。通过所述突起可以尤其是简单地构造一个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用于所述输入轴承的靠置面。所述尤其是环形的突起的轴向延伸可被几乎任意选择。此外,所述突起可以具有向径向外部指向的翼,所述双质量飞轮的一个输出法兰可以借助于所述翼尤其能够简单地无相对转动地但可轴向运动地被连接。由此得到的插接齿啮合使得所述双质量飞轮与双离合器的简单装配成为可能。通过所述双质量飞轮,可以阻尼或衰减所述输入轴的扭转振动,所述扭转振动可通过机动车的与输入轴相连接的内燃机的马达的燃烧产生。
在一个优选实施形式中,所述第一输出轴可通过一个间隙配合插入到所述第一反压盘中以构成预定心。所述第一反压盘或者一个与所述第一反压盘连接的部件可以例如具有一个孔,所述孔具有比所述第一输出轴的外直径稍微更大的直径。在装配时,所述双离合器可通过所述第一反压盘支撑在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并且已经定位在所述想要的终端位置附近。在所述双离合器套装到所述与机动车变速器相连接的第一输出轴上以后,可以自动地得到第一预定心。此后尤其是可以装配所述输入轴承,由此得到所述双离合器的最终定心。由于所述第一输出轴和第一反压盘之间的间隙配合,在安装所述输入轴承时,该输入轴承尤其是被压套上,不需要使所述双离合器同时合适地定位。此外,通过所述间隙配合,在安装所述输入轴承后,避免了所述第一反压盘和第一输出轴之间的不需要的摩擦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输出轴,尤其通过一个浮动轴承,优选在径向内部支承在所述输入轴上。由此,不需要所述输入轴设置一个用于接收和支承所述内部的第一输出轴的支承轮毂。替代地,所述输入轴可具有一个端面侧的凹槽,尤其是一个盲孔,以便支承所述内部的第一输出轴并且卸载所述出现的力。所述第一输出轴可以通过一个主导轴承,尤其是在所述输入轴内部被支撑,使得所述第一输出轴可以附加地得到增强并且可以承载更高的弯矩。
特别地,所述操纵装置可通过一个输出轴承、尤其是一个径向滚针轴承、在轴向方向上可运动地径向支承在所述第二输出轴上。所述输出轴承尤其是可以在轴向方向上具有足够大的延伸,因此,所述作用在操纵装置上的力可以分布在相应地大的面上。所述输出轴承的部件负荷可由此相应地小。特别是当所述输出轴承构造为滚针轴承时,所述输出轴承只在径向方向上得到很小的延伸,因而所述结构空间在径向方向上没有实质上的增加。所述输出轴承也能够构成为滑动轴承。特别地,在所述操纵装置和外部输出轴之间可以设置一个间隙,所述操纵装置通过所述间隙与所述外部的输出轴间隔开地设置。所述间隙可以尤其是仅仅通过所述输出轴承桥接,从而不需要所述操纵装置在相应的输出轴上的其他支撑,例如通过附加的滑动轴承。
优选地,所述输出轴承设置在所述操纵装置的输入侧和/或输出侧轴向端部上。所述输出轴承可以由此在输入侧、即发动机侧、和/或输出侧、即变速器侧推入到所述操纵装置中。由此简化所述输出轴承的装配。不需要将所述输出轴承借助于工具推入到所述操纵装置中直到比较难到达的位置,例如所述操纵装置的中部。特别是可以,将所述输出轴承压入到所述操纵装置中,从而不需要借助于安全环将所述输出轴承轴向固定。
特别优选地,所述操纵装置具有一个径向向外突出的、特别是环形环绕的轴承球(Lagerballus),用于靠触在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和/或一个离合器壳体的一个径向向内指向的支承面上,其中,尤其是所述轴承球的曲率的选择,使得所述轴承球的曲率的一个理论中心点基本上位于所述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的一个旋转轴线上。通过所述轴承球可以平衡作用到所述操纵装置上的倾覆力矩,同时在径向方向上出现的力可以被卸载到所述变速器壳体或离合器壳体上。通过所述轴承球的曲率,在所述操纵装置和壳体之间得到一种线状接触,从而避免了所述操纵装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倾斜。这使得所述双离合器与所述变速器的装配变易,因为在所述双离合器最终定心以前,可以允许所述双离合器相对于所述与变速器相连接的输出轴有一定程度的不平行的倾斜位置。
特别地,在所述操纵装置和一个与所述第一反压盘和/或与第二反压盘相连接的离合器盖之间设置一个盖轴承,其中特别地,所述操纵装置在输出侧在轴向方向上至少部分地支承在所述盖轴承的高度上。通过所述盖轴承可以将在所述操纵装置中出现的力卸载到所述离合器盖上。同时保证了,所述一起旋转的离合器盖可以进行相对于所述操纵装置的一个相对运动。特别地,如果所述操纵装置的支承相对于所述盖轴承不轴向错位地实现,在所述操纵装置中出现的力可以通过所述盖轴承向径向外部或者通过所述支承向径向内部卸载,而不产生不必要高的倾覆力矩和弯矩。
特别优选地,所述操纵装置通过一个第一操纵罐与所述第一压盘相连接并且通过一个第二操纵罐与所述第二压盘相连接,所述第一操纵罐具有一个基本上径向延伸的第一分件,所述第二操纵罐具有一个基本上径向延伸的第二分件,其中,所述盖轴承不仅相对于所述第一操纵罐的第一分件而且相对于所述第二操纵罐的第二分件在输入侧或输出侧有间距。如果所述盖轴承在输入侧,即发动机侧,相对于所述第一分件和相对于所述第二分件轴向错位,所述出现的力可以相对更靠内地被接收在所述双离合器中并且通过所述离合器盖卸载到所述输入轴上。所述离合器盖的一个在轴向方向上突出的分件由此被避免或者被大大减小,使得相应地小的弯矩作用到所述离合器盖上。如果所述离合器盖不仅相对于所述第一分件而且相对于所述第二分件在输出侧、即变速器侧、间隔开,所述第一操纵罐和第二操纵罐基本上设置在所述离合器盖内部。由此不要求,与所述各自的压盘相连接的操纵指必须被导引穿过所述离合器盖的相应开口。代替之地,离合器罐可以不仅围绕所述第一操纵罐而且围绕所述第二操纵罐,而不必在所述操纵罐中设置开口,所述开口会削弱所述离合器罐。所述离合器罐由此可以更简单地构成并且传递更大的力。
特别地,所述盖轴承在轴向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操纵装置旁,其中,所述盖轴承通过一个与所述操纵装置相连接的、尤其是管状的保持板连接。通过使所述盖轴承不必相对于所述操纵装置设置在径向外部,可以使所述结构空间在轴向方向上被减小。替代地,所述盖轴承可以设置在下述的一个区域中,在该区域中,所述盖轴承在轴向方向上与一个另外的部件处在相同的位置上,例如所述压盘中的一个的位置上。由此,所述双离合器的结构空间在轴向方向上没有实质的增加。通过所述保持板可以构造一个向径向外部突起的附件,以便将所述盖轴承防脱地接收在所述保持板和操纵装置之间。所述保持板可以尤其是在输出侧例如借助于一个安全环而与所述操纵装置防脱地相连接。必要时,所述保持板可以靠触在所述在所述操纵装置与所述输出轴之一之间设置的轴承上并且在径向方向上被支撑。这导致一种简化的结构,借助它能够特别简单地卸载所出现的力。
特别地,所述操纵装置具有一个第一活塞,用于借助于一个第一操纵罐使所述第一压盘轴向运动,具有一个第二活塞,用于借助于一个第二操纵罐使所述第二压盘轴向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活塞的操纵行程基本上等于所述第一压盘的移动行程和/或所述第二活塞的操纵行程基本上等于所述第二压盘的移动行程。由此构造了一个直接操纵的无传动比的离合器。所述各操纵罐不进行摆动,因而可以省去用于使所述各操纵罐可以摆动的相应部件。在假设一种理想刚性的操纵罐的情况下,所述各活塞的操纵行程精确地等于所属压盘的移动行程。所述相应的压盘的移动行程与所属活塞的操纵行程的区别因此仅在于在轴向方向上所属操纵罐在操纵相应的离合器时弹性弯曲了的位移段。
优选地,所述操纵装置具有一个用于使所述第一压盘运动的第一环形压力缸和一个用于使所述第二压盘运动的第二环形压力缸,其中,所述第一压力缸和第二压力缸相互共轴线地设置。通过这些环行地构成的压力缸的共轴线设置得到一个用于所述操纵装置的特别紧凑的和节约结构空间的结构。因为所述操纵装置的紧凑的结构,所述操纵装置具有一个相对小的自重,因而所述操纵装置的自重可以由所述离合器盖无困难地卸载。
特别优选地,一个与所述第一压盘相连接的第一操纵罐通过一个第一罐轴承支承在所述操纵装置上,并且所述第一罐轴承相对于所述第一压力缸在径向内部和/或相对于所述第二压力缸在径向内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力缸的高度上和/或所述第二压力缸的高度上。附加地或替代地,优选一个与所述第二压盘相连接的第二操纵罐通过一个第二罐轴承支承在所述操纵装置上,并且所述第二罐轴承相对于所述第一压力缸在径向内部和/或相对于所述第二压力缸在径向内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力缸的高度上和/或所述第二压力缸的高度上。所述第一罐轴承或第二罐轴承可以在轴向方向上基本上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压力缸和/或相对于所述第二压力缸的相同轴向高度上,使得在径向方向上观察,所述第一罐轴承或第二罐轴承至少部分地与所述第一压力缸和/或所述第二压力缸重叠。所述第一压力缸和/或所述第二压力缸可以具有一个相应地更大的直径,使得具有相应地更小直径的第一罐轴承和/或第二罐轴承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力缸的内部和/或所述第二压力缸的内部。特别地,所述第一罐轴承和/或第二罐轴承在操纵装置的基本上轴向延伸的、优选环形的凹部中被导向,并且特别地不仅向径向内部而且向径向外部支撑在所述操纵装置上。一个可由所述第一压力缸操纵的第一活塞不是必须作用在所述第一操纵罐的径向内端部上,而是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操纵罐的径向内端部少许间隔开地作用在所述一操纵罐上。相应地,可由所述第二压力缸操纵的第二活塞不是必须作用在所述第二操纵罐的径向内端部上,而是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操纵罐的径向内端部少许间隔开地作用在所述第二操纵罐上。通过所述相应的操纵罐的间隔开的支撑,也可通过所述相应的罐轴承使得在操纵所述操纵装置时出现的力被卸载,因而在相应的操纵罐中出现的弯矩可被减小。由此能够得到一种简化的结构,它特别是允许简单地排导出现的力。因为所述各罐轴承不是必须必然地轴向上设置在所述操纵装置旁,而是可以移位到所述操纵装置中,因此所述双离合器的结构空间在轴向方向上可被显著地减小。这使得能够相应地缩短所述输出轴,因而在这些输出轴上可以出现更小的弯矩和/或卸载更大的载荷。具有这种双离合器的传动系因此可以被构造得更小,更紧凑和同时更坚固和工作能力更强。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传动系,所述传动系具有一个发动机侧的输入轴、一个变速器侧第一输出轴、一个变速器侧第二输出轴及一个用于将所述输入轴和所述第一输出轴或第二输出轴相联接的双离合器,其中,所述双离合器可以如前所述地构造和改进。通过所述双离合器,对于所述传动系既使在所述参与部件存在由允许误差决定的加工误差时也得到简单的装配。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借助于优选的实施例示例性地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是一个在第一实施形式中的双离合器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一个在第二实施形式中的双离合器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是一个在第三实施形式中的双离合器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是一个在第四实施形式中的双离合器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形式
图1所示的双离合器10可以使一个第一输入轴12与一个内部的第一输出轴14或一个外部的与所述第一输出轴14共轴线地设置的第二输出轴16相联接。对此,双离合器10具有一个第一离合器18和一个第二离合器20。第一离合器18具有一个相对于第一反压盘22可轴向运动的压盘24,以便通过摩擦片衬28摩擦锁合地联接一个设置在第一反压盘22和第一压盘24之间的第一离合器从动盘26。第一离合器从动盘26可通过一个齿部30无相对转动地但可轴向运动地与第一输出轴14连接。相应地,第二离合器20具有一个相对于第二反压盘32可轴向移动的第二压盘34,以便通过摩擦片衬28摩擦锁合地联接一个设置在第二反压盘32和第二压盘34之间的第二离合器从动盘36。第二离合器从动盘36可通过一个齿部30无相对转动地但可轴向移动地与第二输出轴16连接。第一压盘24设置在第一反压盘22和第二反压盘32之间,其中,第一反压盘22和第二反压盘32构造为单独的相互分开的部件。
第一反压盘22和第二反压盘32与一个离合器盖38相连接,离合器盖38通过一个盖轴承40与一个操纵装置42连接。操纵装置42无相对转动地构造,并且通过一个形式为滚针轴承44、用于卸载径向力的输出轴承支撑在第二输出轴16上。操纵装置42具有一个环形的第一压力缸46,一个第一活塞48能够借助于第一压力缸46分离。第一活塞48纯轴向地移动一个第一操纵罐50,以便使第一压盘24为了接合第一离合器18向着第一反压盘22上运动。相应地,操纵装置42具有一个相对于第一环形压力缸46共轴线地在径向内部设置的环形的第二压力缸52,一个第二活塞54可借助于第二压力缸52分离。第二活塞54可纯轴向地使一个第二操纵罐56运动,以便为了闭合第二离合器20使第二压盘34向着第二反压盘32上运动。第一操纵罐50通过一个第一罐轴承58与第一活塞48连接。相应地,第二操纵罐56通过一个第二罐轴承60与第二活塞54连接。
第一反压盘22与一个附件62连接,其中,该附件62具有一个开口64,该开口64与第一输出轴14构成间隙配合,以便对于双离合器10,在与输出轴14,16装配时实现一个第一预定心。附件62还具有一个尤其是管形地环绕的突出部66,该突出部66在其径向向内指向的面上与一个形式为带槽轴承68的输入轴承相连接。带槽轴承68通过一个与输入轴12相连接的固定件70支撑在输入轴12上。在环绕的突出部66的径向向外指向的面上,该环绕的突出部66与双质量飞轮74的一个输出法兰72构成插接齿啮合76。双质量飞轮74通过一个输入法兰78与输入轴12连接。输入法兰78通过至少一个弧形弹簧80与输出法兰72连接。此外,输入法兰78与一个飞轮起动齿圈82连接。附加地,第一输出轴14通过一个主导轴承84径向上支承在输入轴12内部。第一输出轴14可通过一个另外的未示出的轴承支承在第二输出轴16上。
第一反压盘22借助于带槽轴承68径向上被支撑但构造成可轴向运动的。同时,操纵装置42借助于滚针轴承44径向上被支撑但构造成可轴向运动的。这导致双离合器10相对于输出轴14,16原理上浮动的支承。双离合器10的轴向固定借助于一个形式为柔性板86的、与操纵装置42相连接的弹簧元件实现,柔性板86通过一个固定装置88与机动车变速器的一个未示出的变速器壳体相连接。通过柔性板86可限定双离合器10相对于输出轴14,16的轴向位置,其中,在装配时,使得双离合器10的克服柔性板86的弹簧力的轴向移动可能性成为可能。
在图2所示的双离合器10的实施形式中,与图1所示的双离合器10的实施形式相比,带槽轴承68用滑动轴承90代替。在图3所示的双离合器10的实施形式中,与图1所示的双离合器10的实施形式相比,带槽轴承68支承在第一输出轴14而不是支承在输入轴12上。带槽轴承68在这个实施形式中也可以用滑动轴承90代替。
在图4所示的双离合器10的实施形式中,与图2所示的双离合器10的实施形式相比,省去了滚针轴承44,并且操纵装置42设有一个基本上球状的环形环绕的轴承球92,轴承球92插入一个变速器壳体94中。轴承球92具有一个位于第一输出轴14和第二输出轴16的旋转轴线96上的理论中心点。在这个实施形式中,第一反压盘22的发动机侧支撑也可以如在图1或图3中所阐明的那样实现。
附图标记列表
10双离合器
12输入轴
14第一输出轴
16第二输出轴
18第一离合器
20第二离合器
22第一反压盘
24第一压盘
26第一离合器从动盘
28摩擦片衬
30齿部
32第二反压盘
34第二压盘
36第二离合器从动盘
38离合器盖
40盖轴承
42操纵装置
44滚针轴承
46第一压力缸
48第一活塞
50第一操纵罐
52第二压力缸
54第二活塞
56第二操纵罐
58第一罐轴承
60第二罐轴承
62附件
64开口
66突出部
68带槽轴承
70固定件
72输出法兰
74双质量飞轮
76插接齿啮合
78输入法兰
80弧形弹簧
82飞轮起动齿圈
84主导轴承
86柔性板
88固定装置
90滑动轴承
92轴承球
94离合器壳体
96旋转轴线

Claims (16)

1.一种用于将一个发动机侧输入轴(12)与一个变速器侧第一输出轴(14)或一个变速器侧第二输出轴(16)相联接的双离合器,具有:
一个第一离合器(18),所述第一离合器(18)具有一个相对于一个第一反压盘(22)可轴向运动的第一压盘(24),用于联接一个与所述第一输出轴(14)相连接的第一离合器从动盘(26);
一个第二离合器(20),所述第二离合器(20)具有一个相对于一个第二反压盘(32)可轴向运动的第二压盘(34),用于联接一个与所述第二输出轴(16)相连接的第二离合器从动盘(36);
一个用于使所述第一压盘(24)和/或第二压盘(34)运动的操纵装置(42);以及
一个与所述操纵装置(42)相连接的弹簧元件,用于与一个变速器壳体连接,其中,所述弹簧元件在轴向方向上弹性地构成,
其中,不仅所述操纵装置(42)而且所述第一反压盘(22)在轴向方向上可运动地被径向上支撑,
并且,所述第一输出轴(14)通过一间隙配合可插入所述第一反压盘(22)中以构造预定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压盘(22)通过一个输入轴承(68,90)在轴向方向上可运动地径向上支撑在所述输入轴(12)上和/或在一个与所述输入轴(12)相连接的双质量飞轮(7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压盘(22)具有一个在发动机侧在轴向方向上突起的突出部(66),其中,所述第一反压盘(22)通过所述突出部(66)支承在所述输入轴承(68,9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出轴(14)支撑在所述输入轴(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纵装置(42)通过一个输出轴承在轴向方向上可运动地径向支撑在所述第二输出轴(16)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纵装置(42)具有一个向径向外部突起的轴承球(92),用于靠置在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和/或一个离合器壳体(94)的一个朝向径向内部的支承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纵装置(42)具有一个第一活塞(48)和一个第二活塞(54),其中,所述第一活塞(48)用于借助于一个第一操纵罐(50)使所述第一压盘(24)轴向运动,所述第二活塞(54)用于借助于一个第二操纵罐(56)使所述第二压盘(34)轴向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活塞(48)的操纵行程基本上等于所述第一压盘(24)的移动行程和/或所述第二活塞(54)的操纵行程基本上等于所述第二压盘(34)的移动行程。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纵装置(42)具有一个用于使所述第一压盘(24)运动的第一环形压力缸(46)和一个用于使所述第二压盘(34)运动的第二环形压力缸(52),其中,所述第一压力缸(46)和第二压力缸(52)相互共轴线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元件是柔性板(86)。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66)用于构成与所述双质量飞轮(74)的插接齿啮合(76)。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出轴(14)通过一个浮动轴承(84)支撑在所述输入轴(12)上。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出轴(14)在径向内部支撑在所述输入轴(12)上。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纵装置(42)通过一个径向式滚针轴承(44)支撑在所述第二输出轴(16)上。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球(92)是环形环绕的。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球(92)的曲率的选择,使得所述轴承球的曲率的理论中心点位于所述第一输出轴(14)的和第二输出轴(16)的一个旋转轴线(96)上。
16.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传动系,所述传动系具有一个发动机侧输入轴(12),一个变速器侧第一输出轴(14),一个变速器侧第二输出轴(16)和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所述双离合器用于使所述输入轴(12)与所述第一输出轴(14)或第二输出轴(16)联接。
CN201180017757.6A 2010-04-08 2011-03-24 双离合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346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0014191 2010-04-08
DE102010014191.7 2010-04-08
PCT/DE2011/000308 WO2011124199A1 (de) 2010-04-08 2011-03-24 Doppelkuppl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4633A CN102834633A (zh) 2012-12-19
CN102834633B true CN102834633B (zh) 2016-03-23

Family

ID=43927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775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34633B (zh) 2010-04-08 2011-03-24 双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05209B2 (zh)
CN (1) CN102834633B (zh)
DE (2) DE112011101227B4 (zh)
WO (1) WO20111241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219298A1 (de) 2012-10-23 2014-04-2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Dämpfereinrichtung, Reibeinrichtung für eine entsprechende Dämpfereinrichtung und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mit Dämpfereinrichtung
DE102014208641A1 (de) 2013-06-04 2014-12-0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Dämpfereinrichtung und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mit Dämpfereinrichtung
DE102013216333A1 (de) * 2013-08-19 2015-02-19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Mehrfachkupplungs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Doppelkupplungsvorrichtung
US9657784B2 (en) 2014-02-26 2017-05-2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ouble clutch mounting assembly
WO2015134219A1 (en) * 2014-03-06 2015-09-1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Frusto-conical dual clutch
EP3123044B1 (de) 2014-03-27 2018-03-2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Blechanpressplatte und drucktopf als gemeinsames bauteil
DE112015001577A5 (de) 2014-03-31 2017-01-1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oppelkupplung
DE102014211810A1 (de) 2014-06-20 2015-12-2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und Reibungskupplung
DE102014213297A1 (de) 2014-07-09 2016-01-1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mit Dämpfereinrichtung und Reibungskupplung mit einer solchen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DE102015212076A1 (de) 2014-07-18 2016-01-2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mit Dämpfereinrichtung und Reibungskupplung mit einer solchen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WO2016019958A2 (de) * 2014-08-06 2016-02-1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Axiale lamellenkupplung
JP5748086B1 (ja) 2014-11-28 2015-07-15 昌克 ▲高▼野 デュアルクラッチの係脱機構
DE102016213302A1 (de) 2016-07-21 2018-01-2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eibungskupplung, Schraubnie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Reibungskupplung
DE102018104374B3 (de) * 2018-02-27 2019-05-2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mit axial verschachteltem Nehmerzylinder; Kupplungssystem sowie Antriebseinheit
CN108953412A (zh) * 2018-09-03 2018-12-07 上海萨克斯动力总成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常开式自调节离合器模块
DE102018126286A1 (de) * 2018-10-23 2020-04-2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Antriebsmodul mit einer getriebeseitigen Abstützlagereinrichtung
DE102019104081A1 (de) * 2019-02-19 2020-08-20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upplungsaggregat
DE102019105321B3 (de) * 2019-03-04 2020-06-1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Anpressscheibe einer Reibungskupplu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4985A (zh) * 2000-11-22 2002-08-21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离合器总成
FR2829539A1 (fr) * 2001-09-12 2003-03-14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Boite de vitesses automatique a deux embrayages en ligne
CN1576083A (zh) * 2003-07-29 2005-02-09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双作用离合器的操纵机构
CN1743198A (zh) * 2004-09-03 2006-03-08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转矩传递装置
DE602004009042T2 (de) * 2003-02-20 2008-06-19 Valeo Embrayages Drehmomentübertragungsvor- 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09030976A1 (de) * 2008-07-14 2010-01-21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Doppelkuppl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53091C1 (de) * 1999-11-04 2001-08-23 Daimler Chrysler Ag Anordnung zum Kuppeln einer Antriebswelle mit einer oder beiden von zwei Getriebewellen eines Zahnräderwechselgetriebes
DE10116705A1 (de) * 2000-04-10 2001-10-11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 Kupplungsaggregat
JP4520762B2 (ja) * 2003-05-20 2010-08-11 ルーク ラメレン ウント クツプルングスバウ ベタイリグングス コマンディートゲゼルシャフト ドライブトレイン
DE502004009209D1 (de) 2003-10-17 2009-05-07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 Kupplungsaggregat
DE102009014474A1 (de) * 2008-04-10 2009-10-15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Nehmerzylinder
EP2310707B1 (de) 2008-07-14 2012-12-0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oppelkupplun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4985A (zh) * 2000-11-22 2002-08-21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离合器总成
FR2829539A1 (fr) * 2001-09-12 2003-03-14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Boite de vitesses automatique a deux embrayages en ligne
DE602004009042T2 (de) * 2003-02-20 2008-06-19 Valeo Embrayages Drehmomentübertragungsvor- 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576083A (zh) * 2003-07-29 2005-02-09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双作用离合器的操纵机构
CN1743198A (zh) * 2004-09-03 2006-03-08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转矩传递装置
DE102009030976A1 (de) * 2008-07-14 2010-01-21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Doppelkuppl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05209B2 (en) 2014-12-09
DE102011014933A1 (de) 2011-10-13
DE112011101227A5 (de) 2013-01-24
DE112011101227B4 (de) 2022-12-01
US20120325610A1 (en) 2012-12-27
CN102834633A (zh) 2012-12-19
WO2011124199A1 (de) 2011-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4633B (zh) 双离合器
CN102713327B (zh) 扭矩传递装置
US10167903B2 (en) Dual clutch
CN105531515B (zh) 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
CN102822551B (zh) 双离合器
US7392890B2 (en) Torque transmitting unit
CN102099592B (zh) 双离合器
CN102099595B (zh) 双离合器
CN103314232B (zh) 双离合器
CN1955507B (zh) 扭转振动减振装置
EP2221509B1 (en) A motor-vehicle transmission
KR20130043638A (ko) 자동차 내의 더블 클러치 변속 트랜스미션용 더블 클러치
CN105358856B (zh) 用于商用车的多离合器装置以及转矩传递装置或离合器
CN103415720B (zh) 双离合器
CN102112763A (zh) 双离合器
CN102667209A (zh) 多离合器装置、构件、组件及组装方法
CN103375505B (zh) 用于摩擦离合器的装配单元、摩擦离合器及其装配方法
CN102884334A (zh) 双离合器
CN102421622A (zh) 带有取力器离合器的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统
CN102146967A (zh) 具有单个致动器的自调节干式双离合器
KR101195945B1 (ko) 비선형 특성을 가지는 직렬 연결 토션 댐퍼
CN105090266B (zh) 用于车辆的湿式多离合器装置以及转矩传递装置
CN106133365B (zh) 多盘式双离合器
CN103375504A (zh) 双离合器
CN102032316A (zh) 用于将双离合器连接到飞轮的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