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4592A - 发动机的油路构造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的油路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34592A CN102834592A CN201180018296.4A CN201180018296A CN102834592A CN 102834592 A CN102834592 A CN 102834592A CN 201180018296 A CN201180018296 A CN 201180018296A CN 102834592 A CN102834592 A CN 1028345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circuit
- cam chain
- oil
- motor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7/00—Casings, e.g. crankcases or frames
- F02F7/0002—Cylinder arrangements
- F02F7/0004—Crankcases of one-cylinder engin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9/00
- F01M11/02—Arrangements of lubricant condu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6—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in vehicles
- F02M35/162—Motorcycles; All-terrain vehicles, e.g. quads, snowmobiles; Small vehicles, e.g. forklif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02—Valve drive
- F01L1/022—Chain driv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02—Valve drive
- F01L1/04—Valve drive by means of cams, camshafts, cam discs, eccentrics or the like
- F01L1/047—Camshafts
- F01L1/053—Camshafts overhead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的油路构造,在气缸组件(12)及壳体(20)形成为在气缸轴线方向上贯通的、在凸轮链条室(27)内收容有气门凸轮驱动用的凸轮链条(23)的发动机(11)中,配置有从凸轮链条室(27)的大致最下部与油盘(31)连通的油路(34)。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等车辆中的发动机的油路构造。
背景技术
尤其在作为变速机而使用皮带式无极变速机的发动机中,在凸轮链条相对气缸轴线而配置在变速机侧的情况下,凸轮链条室配置在皮带室与曲轴室之间。由于凸轮链条需要油润滑,因此,润滑凸轮链条的油积存在凸轮链条室内。在这种积存油的状态下,因凸轮链条所引起的油搅拌而会产生机械性损失(机械损失)、或增加油雾,功能上不佳。油雾的产生对窜漏气体的还原性造成不良影响等是其原因之一。
因此,必须将积存在凸轮链条室内的油排出。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动机,在由左曲轴室及右曲轴室围起的曲轴室的左侧,凸轮链条室由支承左侧的轴承的隔壁分隔。并且,该凸轮链条室通过连通孔与曲轴室连通。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184040号公报
凸轮链条室如上所述配置在皮带室与曲轴室之间,而在这种发动机中不能排出到严禁油侵入的皮带室侧,因此,就排出到配置在凸轮链条室旁边的曲轴室侧。但是,若设置向曲轴室侧排出用的导通孔等,则发动机停止期间油可以排出,而在发动机工作中,受到曲轴(曲轴臂)旋转所产生的风压、活塞往复运动所产生的空气流动的影响,油的排出效率必然不好。
另一方面,当要将凸轮链条室向油盘侧扩大时,在该状态下不仅要做大凸轮链条室,而且要做大周边的离合器罩的连接面,还有可能压迫油盘的容积。另外,在发动机制造用的模具结构方面,因为与压铸成型时的与拔模线的关系,实质上是难以将凸轮链条室横向地配置在油盘的宽度方向上。因此,不得不将油暂时排出到曲轴室侧,在该情况下导致上述那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这种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油适当而有效地排出、有利于加工性和紧凑化等的发动机的油路构造。
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油路构造,其特点是,该发动机在沿气缸轴线方向贯通气缸组件及壳体形成有凸轮链条室,在所述凸轮链条室内收容有气门凸轮驱动用的凸轮链条,该发动机的油路构造中,在所述凸轮链条室的大致最下部配置有与油盘连通的油路。
另外,在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油路构造中,其特点是,所述油路形成为向所述油盘倾斜。
另外,在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油路构造中,其特点是,在所述壳体安装有曲轴箱,所述油路配置成延长线与所述壳体中的与所述曲轴箱的连接面不相交。
另外,在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油路构造中,其特点是,在所述壳体形成有安装离合器罩的连接面,所述油路配置成延长线与安装所述离合器罩的连接面不相交。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积存在凸轮链条室内的油利用油路而直接排出到油盘,不会受到曲轴旋转、活塞往复运动所造成的影响。由此,即使在发动机工作中,也能通过油路而将油极高效地返回到油盘,并且可有效减轻机械损失和油雾。由于可减少油雾的产生,故可减少窜漏气体中的油分,提高窜漏气体还原功能。随之,可将还原装置关系简单化,这一点还可降低成本、减少部件个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摩托车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体框架的结构例子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摩托车的搭载在车体框架上的动力单元的结构例子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摩托车的动力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摩托车的动力单元的壳体例子的左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壳体内部构造的沿图5中A-A线的剖面图。
图7是构成本发明的壳体的左箱体单体的右视图。
图8是图7中B箭头方向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壳体中的凸轮链条室所形成的油路周边的剖面立体图。
图10A是表示本发明的壳体中的凸轮链条室侧的油路的开口周边的侧视图。
图10B是表示本发明的壳体中的凸轮链条室侧的油路的开口周边的图,是图10A中的C箭头方向的立体图。
图11A是表示本发明的壳体中的油盘侧的油路的开口周边的侧视图。
图11B是表示本发明的壳体中的油盘侧的油路的开口周边的图,是图11A中的D箭头方向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油路构造的较佳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摩托车的侧视图。首先,用图1来说明摩托车的整体结构。另外,包含图1在内,在以下说明中所用的示图中,根据需要而用箭头Fr表示车辆的前方,用箭头Rr表示车辆的后方,另外,用箭头R表示车辆的右侧,用箭头L表示车辆的左侧。
车辆100是通过由钢制成或铝合金制成的多个车体框架来形成车体骨架、经各种部件安装在车体框架上而构成的。另外,作为车体框架的结构例子,也适当参照图2。作为车体框架的一部分的下管101,其前端与转向前管102连接,并从转向前管102大致向下方延伸,该下管101的下端部附近与底框架103连接,底框架103大致向后方延伸。在下管101的后部侧结合有作为车体框架一部分的构成为左右一对的后框架104,且各自大致向后上方倾斜延伸。
转向前管102可转动地支承前叉105,在前叉105的上端固定有操纵杆106,并在下端侧支承可转动的前轮107。在前轮107上装有与其一体旋转的刹车盘108。
另外,再参照图3,在底框架103的后端附设形成有对包含发动机(内燃机)11在内的动力单元10进行支承用的托架109,通过设在该托架109上的支架110而支承有可绕摆动轴111向上下方向摆动的摆动式动力单元10。动力单元10是将由发动机11的气缸组件12、曲轴箱13及由皮带/滑轮而做成的内置有无极变速机的传动装置14予以单元化而构成的,在其车辆前方侧可摆动地连接有支架110,在车辆后方侧利用传动装置14而将后轮112支承成可转动。后轮112的车轴侧与后框架104之间由减震器113连接,作为动力单元10整体而起到摆动臂的功能。
另外,如图1所示,在动力单元10的上方设有骑手就坐用的座位114,在底框架103的上方,落座在座位114上的骑手搭载脚的踏板115由踏板架116(参照图2)支承。另外,踏板115与构成车辆外观的腿框罩形成为一体。另外,在动力单元10与座位114之间,具有形成为利用座位114进行开闭的收纳物品等的收纳空间的行李箱117。
作为车辆外观,各种车体罩被支承覆盖在车体框架等的适当部位。前腿遮蔽件118覆盖车辆前表面侧并安装有信号灯等,且与上述的踏板115连成一体。后框架罩119覆盖座位114的下方至车辆后方侧并安装有信号灯和刹车灯。前轮107及后轮112的上方分别由前挡泥板120及后挡泥板121覆盖。
下面,参照图3及图4进一步说明动力单元10。在动力单元10中,在位于车辆后方侧的传动装置14的上表面侧搭载有空气滤清器15。该空气滤清器15大致呈变形箱状,空气取入用管子16从左侧前部附近延伸,从偏右前部向其前方依次连接有进气软管17、节气门本体18及进气管19(吸气管)。这里,气缸组件12依次结合气缸盖罩12A、气缸盖12B及气缸12C而成。进气管19与气缸组件12的气缸盖12B内的进气口(吸气口)连通,通过由这些部件构成的进气通路,而将由空气滤清器15净化的空气供给到气缸盖12B的进气口。另外,虽然详细的图示省略,但在进气管19上竖立设置有燃料喷射装置,以向进气口喷射燃料。另外,在气缸组件12的下表面侧形成有排气口,排气管从此处向后方弯曲地延伸,且在车辆后方与消音器连接。
动力单元10如上所述,是包含气缸组件12、曲轴箱13及传动装置14并将它们一体化而成的。在动力单元10搭载在车辆100上的状态下,构成为从车辆前侧以气缸组件12、曲轴箱13、传动装置14的顺序排列的配置。在气缸组件12内含有单缸的空冷式发动机,气缸轴线沿车辆前后方向配置成大致水平。
接着,图5是表示将收容曲轴箱13、传动装置14的皮带及滑轮等的箱体、以及油盘等构成为一体的壳体20的例子的左视图。在壳体20的前部侧,虽然详细的图示等省略,但在曲轴箱13内构成有后述的曲轴室,并在该曲轴室配置有曲轴21,在前端部连接气缸组件12。另外,在壳体20的后部侧构成有用于收容传动装置14的皮带室22,该皮带室22配置有后轮112的车轴122,曲轴21与车轴122之间由皮带/滑轮式的传动装置14连接。
在气缸组件12的气缸盖12B内配置有凸轮轴(气门凸轮),该凸轮轴构成驱动进排气门用的气门传动装置。在分别安装在该凸轮轴及曲轴21的链轮上卷绕有凸轮链条23,利用曲轴21的旋转通过凸轮链条23而驱动凸轮轴(气门凸轮),以驱动进排气门。凸轮链条23如图5所示,在侧面看大致沿气缸轴线即稍微向前上方倾斜,而沿车辆前后方向配置成大致水平。另外,如后述那样,在壳体20内构成收容凸轮链条23的凸轮链条室,该凸轮链条室也沿车辆前后方向配置成大致水平。如前所述,由于气缸轴线沿车辆前后方向为大致水平,因此,凸轮链条室27形成为沿气缸轴线方向贯通气缸组件12及壳体20。并且,在该凸轮链条室27收容有凸轮轴(气门凸轮)驱动用的凸轮链条。
壳体20如图6所示构成为分为左右二个,左右的箱体(左箱体20A、右箱体20B)用它们的连接面20a接合。壳体20的内部构成为按照功能分割成多个室,在左右方向中央构成有曲轴室24,曲轴21由左右轴承25、26支承成可旋转。在左箱体20A中,在曲轴室24的左侧附近构成有凸轮链条室27,该凸轮链条27收容有凸轮链条23。另外,在凸轮轴21上安装有传动链轮28。凸轮链条室27由凸轮链条室盖29封闭,且隔着该凸轮链条室盖29再在左侧附近配置有皮带室22。另外,在左箱体20A形成有安装离合器罩(图示省略)的连接面37。
在右箱体20B上设置有曲轴箱13。并且,在左箱体20A上安装有右箱体20B(即曲轴箱13)。在右箱体20B中,在曲轴室24的右侧附近构成油泵室30,在该油泵室30内配置有润滑用油泵。在壳体20的最下部位由左箱体20A及右箱体20B构成油盘31。油盘31位于皮带室22、曲轴室24、凸轮链条室27及油泵室30它们所有部位的下方。
这里,图7及图8是左箱体20A(单体)的右视图及主视图。从这些图也可明白,油盘31位于左箱体20A(壳体20)的最下部位置,成为与左侧附近的凸轮链条室27隔绝的腔室空间。凸轮链条室27如图8所示,基本上为矩形(截面)的腔室空间,所收容的凸轮链条23沿图8的大致与纸面正交的方向行走。
在本发明中,尤其从凸轮链条室27的大致最下部配置与油盘31连通的油路。如图9所示,从曲轴室24和凸轮连通室27的隔壁32向左立起有形成凸轮链条室盖29的周壁33,在该周壁33的端面覆盖凸轮链条室盖29。油路34从隔壁32的近旁向油盘31而倾斜着贯通形成为相对于曲轴21倾斜,起到凸轮链条室27与油盘31的连通孔的功能。
此外,图10A和图10B表示凸轮链条室27侧的油路34的开口34a。从图可知,开口34a形成在凸轮链条室27的大致最下部,连通到油盘31侧。另外,图11A和图11B表示油盘31侧的油路34的开口34b。从图可知,开口34b开设在油盘31的侧壁35上。
油路34如上所述倾斜地形成,在该情况下如图6所示,配置成油路34的延长线36与曲轴箱13的连接面、即壳体20的左箱体20A及右箱体20B的连接面20a不相交。此外,油路34的延长线36还配置成与左箱体20A的离合器罩(未图示)的连接面37不相交。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在发动机工作时,通过油泵室30内的油泵进行动作,而将润滑油即油供给给气缸盖12B和凸轮链条23等,所供给的油返回到凸轮链条室27。在凸轮链条室27中设有从其最下部向油盘31相对于曲轴21倾斜的油路34。积存在凸轮链条室27内的油如图9的箭头P所示,利用油路34直接排出到油盘31。在该情况下,由于凸轮链条室27与曲轴室24隔绝,因此,不会受到曲轴室24内的曲轴21的旋转所引起的风压、活塞的往复运动所引起的空气流动的影响。所以,即使在发动机工作中也可使油通过油路34而极高效地返回到油盘31。由此,能有效地减轻凸轮链条23的油搅拌所引起的机械损失的产生以及油雾的产生。
另外,由于通过设置油路34,能高效地排出凸轮链条室27的油,因此,即使在例如通过凸轮链条室27的油量增加的情况下也不受任何影响。即,在使气缸盖周围的润滑所使用的油通过凸轮链条室27而返流到油盘31时,能使其有效地进行。
此外,由于可减少油雾,故能减少窜漏气体中的油分,能提高窜漏气体还原功能。并且,可将还原装置关系简单化,这一点还可降低成本、减少部件个数。
另外,油路34形成为将凸轮链条室27和油盘31连接起来的加工孔,做成可从油盘31侧或凸轮链条室27侧进行加工的形状。即,油路34的延长线36成为与壳体20的连接面20a(曲轴箱的连接面)及离合器罩的连接面37都不相交的配置关系。由于可沿该延长线36进行钻孔等孔加工,由此消除了形成油路34时加工轴线上所产生的不必要的加工,不必用塞子等将不必要的加工孔塞住。由此,可降低成本、减少部件个数。
以上,虽然结合各种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作变更等。
例如,除了设置单一的油路34的情况外,也可设置二个以上的多个油路。
产业上的实用性:
采用本发明,积存在凸轮链条室内的油利用油路而直接排出到油盘,不受曲轴旋转、活塞往复运动所造成的影响。由此,即使在发动机工作中也可使油极高效率地通过油路而返回到油盘,能有效地减轻机械损失和油雾。由于能减少油雾,故能减少窜漏气体中的油分,提高窜漏气体还原功能。并且,可将还原装置关系简单化,这一点也可降低成本、减少部件个数。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发动机的油路构造,该发动机在沿气缸轴线方向贯通气缸组件及壳体形成有凸轮链条室,在所述凸轮链条室内收容有气门凸轮驱动用的凸轮链条,该发动机的油路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构成为将曲轴箱分为左右二个,且在所述凸轮链条室的大致最下部配置有与油盘连通的油路,
所述油路配置成其延长线与所述壳体中的所述曲轴箱的连接面不相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油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形成为向所述油盘倾斜。
3.(删除)
4.(修改后)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的油路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形成有安装离合器罩的连接面,
所述油路配置成其延长线与安装所述离合器罩的连接面不相交。
5.(增加)一种发动机的油路构造,该发动机在沿气缸轴线方向贯通气缸组件及壳体形成有凸轮链条室,在所述凸轮链条室内收容有气门凸轮驱动用的凸轮链条,该发动机的油路构造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形成有安装离合器罩的连接面,且在所述凸轮链条室的大致最下部配置有与油盘连通的油路,
所述油路配置成其延长线与安装所述离合器罩的连接面不相交。
6.(增加)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的油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形成为向所述油盘倾斜。
Claims (4)
1.一种发动机的油路构造,该发动机在沿气缸轴线方向贯通气缸组件及壳体形成有凸轮链条室,在所述凸轮链条室内收容有气门凸轮驱动用的凸轮链条,该发动机的油路构造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凸轮链条室的大致最下部配置有与油盘连通的油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油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形成为向所述油盘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油路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安装有曲轴箱,所述油路配置成延长线与所述壳体中的与所述曲轴箱的连接面不相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油路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形成有安装离合器罩的连接面,
所述油路配置成延长线与安装所述离合器罩的连接面不相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98678 | 2010-04-22 | ||
JP2010-098678 | 2010-04-22 | ||
PCT/JP2011/059117 WO2011132574A1 (ja) | 2010-04-22 | 2011-04-12 |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通路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34592A true CN102834592A (zh) | 2012-12-19 |
CN102834592B CN102834592B (zh) | 2015-01-21 |
Family
ID=44834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1829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34592B (zh) | 2010-04-22 | 2011-04-12 | 发动机的油路构造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644853B2 (zh) |
CN (1) | CN102834592B (zh) |
WO (1) | WO2011132574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49750A (zh) * | 2019-03-29 | 2020-10-0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内燃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096907B2 (ja) * | 2018-11-30 | 2022-07-0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38915A (ja) * | 2000-07-28 | 2002-02-06 | Honda Motor Co Ltd |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付きエンジン |
JP2005098211A (ja) * | 2003-09-25 | 2005-04-14 | Kawasaki Heavy Ind Ltd |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戻し構造 |
JP2006063925A (ja) * | 2004-08-27 | 2006-03-09 | Aichi Mach Ind Co Ltd |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通路構造 |
CN101349186A (zh) * | 2008-07-31 | 2009-01-21 | 增城市海利摩托车有限公司 | 摩托车发动机简易油冷却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84040B2 (ja) * | 1994-03-15 | 2001-07-0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4サイクル内燃機関のカム駆動部材潤滑装置 |
JPH1130129A (ja) * | 1997-07-07 | 1999-02-02 | Suzuki Motor Corp |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カムチェーンガイド |
JP3746015B2 (ja) * | 2002-04-04 | 2006-02-15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ドライサンプ式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
JP5286976B2 (ja) * | 2008-06-30 | 2013-09-11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供給構造 |
JP2010065668A (ja) * | 2008-09-12 | 2010-03-25 | Suzuki Motor Corp | 自動二輪車用エンジンのオイル通路構造 |
-
2011
- 2011-04-12 JP JP2012511621A patent/JP5644853B2/ja active Active
- 2011-04-12 CN CN201180018296.4A patent/CN10283459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4-12 WO PCT/JP2011/059117 patent/WO201113257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38915A (ja) * | 2000-07-28 | 2002-02-06 | Honda Motor Co Ltd |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付きエンジン |
JP2005098211A (ja) * | 2003-09-25 | 2005-04-14 | Kawasaki Heavy Ind Ltd |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戻し構造 |
JP2006063925A (ja) * | 2004-08-27 | 2006-03-09 | Aichi Mach Ind Co Ltd |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通路構造 |
CN101349186A (zh) * | 2008-07-31 | 2009-01-21 | 增城市海利摩托车有限公司 | 摩托车发动机简易油冷却系统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49750A (zh) * | 2019-03-29 | 2020-10-0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内燃机 |
CN111749750B (zh) * | 2019-03-29 | 2022-03-2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内燃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34592B (zh) | 2015-01-21 |
WO2011132574A1 (ja) | 2011-10-27 |
JPWO2011132574A1 (ja) | 2013-07-18 |
JP5644853B2 (ja) | 2014-12-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911950B2 (ja) | 自動二輪車 | |
CN101240726B (zh) | 内燃机的通气装置 | |
CN101240738B (zh) | 具有强制空气冷却的内燃机 | |
US20040200462A1 (en) | Breather device of engine | |
JP4688636B2 (ja) |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 |
JP2802440B2 (ja) | 車両用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 |
JP2001280111A (ja) | 内燃機関の潤滑構造 | |
JP3805505B2 (ja) | エンジンユニットのブリーザ構造 | |
CN102834592B (zh) | 发动机的油路构造 | |
JP4321898B2 (ja) | 内燃機関の動弁駆動部の潤滑構造 | |
JP6205974B2 (ja) |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ストレーナ構造 | |
JP6102468B2 (ja) | エンジンのブリーザ構造 | |
EP0799980A1 (en) | Vehicle having a supercharg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nit | |
US20090026000A1 (en) |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auxiliaries of engine for snow vehicle | |
JP5724357B2 (ja) | エンジンのブリーザ装置 | |
JP2011190787A (ja) | 内燃機関のブローバイガス換気構造 | |
JP4275479B2 (ja) | 自動二輪車用エンジン、及び該エンジンを搭載した自動二輪車 | |
JP4175709B2 (ja) | ユニットスイングエンジンの潤滑構造 | |
JP6306978B2 (ja) | V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の冷却構造 | |
JP4058988B2 (ja) | クランクケースの潤滑構造 | |
JP3805506B2 (ja) | ドライサンプ潤滑式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 |
EP3321161B1 (en) | Straddled vehicle | |
JPH07324614A (ja) | 小型車両用エンジンのブリーザー装置 | |
JP2011047370A (ja) |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ドレイン構造 | |
JP2006117022A (ja) | 自動二輪車のパワーユニッ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