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829036A - 卡合结构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卡合结构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9036A
CN102829036A CN2011101617043A CN201110161704A CN102829036A CN 102829036 A CN102829036 A CN 102829036A CN 2011101617043 A CN2011101617043 A CN 2011101617043A CN 201110161704 A CN201110161704 A CN 201110161704A CN 102829036 A CN102829036 A CN 1028290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snap
parts
axis
clipp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617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建勇
唐学东
王弘武
刘威
王彦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6170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29036A/zh
Priority to TW100122352A priority patent/TW201300652A/zh
Priority to US13/210,383 priority patent/US8814225B2/en
Priority to JP2012136666A priority patent/JP2013002637A/ja
Publication of CN1028290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90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02Cabinets; Cases; Stands; Disposition of apparatus therein or thereon
    • G11B33/027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45/00Hooks; Eyes
    • F16B45/02Hooks with pivoting or elastically bending closing member
    • F16B45/027Hooks with pivoting or elastically bending closing member and having position-locking means for the closing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21Locks; Latch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3Miscellaneou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0863Sliding and rota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0911Hooked e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卡合结构,用于将第一部件锁定至第二部件,所述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该第一部件上的卡勾,该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该第二部件上的卡合件,该卡合件包括能沿其自身轴线上下移动并绕该轴线转动的主体及由该主体外侧延伸出来的多个卡合部,该主体绕该轴线转动时,带动该多个卡合部与该卡勾相卡合或分离,将该第一部件锁定至该第二部件或使得该第一部件相对该第二部件处于可打开状态。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该卡合结构的电子装置。本发明通过设置卡合件,该卡合件可相对该本体进行转动,带动其卡合部与卡勾之间相卡合或相脱离,从而可方便将该第一部件锁定至该第二部件或方便打开第一部件。

Description

卡合结构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卡合结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将两个部件相卡合在一起的卡合结构,一般包括有凸设于第一部件边缘上的弹性卡勾及设置在第二部件上的用于收容该弹性卡勾的凹槽。当第一部件覆盖于第二部件上并受到按压时,该弹性卡勾受凹槽的槽壁挤压变形后进入到凹槽中,并受凹槽的槽壁阻挡,无法从凹槽中出来,第一部件因此锁定至第二部件上。当使用者欲打开第一部件时,则需用力掰动第一部件,使该弹性卡勾受到作用力而变形后从凹槽中移动出来。由于盖合第一部件及在打开第一部件时,使用者需施加较大的力才能使该弹性卡勾变形,既不方便操作也容易对第一部件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便于打开将该第一部件锁定至该第二部件并方便打开该第一部件的卡合结构。
一种卡合结构,用于将第一部件锁定至第二部件,所述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该第一部件上的卡勾,该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该第二部件上的卡合件,该卡合件包括具有一轴线的主体及由该主体外侧呈放射状延伸出来的多个卡合部;该主体能绕该轴线转动,该主体绕该轴线转动时,该多个卡合部与该卡勾相卡合或分离,将该第一部件锁定至该第二部件或使得该第一部件相对该第二部件处于可打开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该卡合结构的电子装置。
本发明通过设置卡合件,该卡合件可相对该本体进行转动并带动其上设置的多个卡合部与卡勾相卡合或相分离,从而方便将该第一部件锁定至该第二部件并方便打开第一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卡合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卡合结构具有驱动件、限位件及一位于卡合位置的卡合件。
图2为本发明卡合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相反视角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卡合结构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当图1中的卡合件位于该卡合位置时,驱动件、限位件及卡合件之间的配合结构1的原理示意图。
图6为当图1中的卡合件位于一临界位置时,驱动件、限位件及卡合件之间的配合结构的原理示意图。
图7为当图1中的卡合件位于一过渡位置时,驱动件、限位件及卡合件之间的配合结构的原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子装置 1
本体 10
第一表面 100
第二表面 110
第一通孔 120
第二通孔 130
固定部 140
下本体 12
盖体 20
边缘 21
按压部 23
卡勾 25
卡勾部 250
第一斜面 252
卡合结构 30
驱动件 31
顶壁 313
侧壁 314
驱动面 315
凸部 316
限位件 33
第一收容部 330
第二收容部 331
抵接面 333
第二斜面 334
凹部 335
卡合件 35
主体 350
卡合部 351
第一部分 352
第二部分 353
第三部分 354
连接部 355
配合部 356
第三斜面 357
抵靠面 358
第四斜面 359
承托件 37
收容槽 371
承托部 372
弹性件 39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包括本体10及枢接于本体10上的盖体20。该电子装置1可为便携式DVD播放器,其中,盖体20为用于覆盖光盘的光盘盖,本体10为DVD播放器主机,其中装设有实现DVD播放器功能的部件(图未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可为其他具有盖体的电子装置,如笔记本电脑等。
本体10具有第一表面100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110。本体10上还上还开设有相邻的第一通孔120及第二通孔130。两固定部140由第二表面110向远离第一表面100的方向延伸出来。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0可采用树胶等材料一体称成型,两固定部140则可为BOSS柱。
盖体20覆盖于本体10的第一表面100上。如图2所示,盖体20于其靠近边缘21处沿靠近本体10的方向延伸出有对应第一通孔120的按压部23及对应第二通孔130的卡勾25。按压部2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圆柱状并与盖体20大致垂直,其直径略小于第一通孔120的孔径,以便能穿过第一通孔120。卡勾25包括卡勾部250,卡勾部250靠近盖体20一侧形成有第一斜面252。
如图2所示,本体10上还包括卡合结构30。卡合结构3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驱动件31、限位件33 、卡合件35、承托件37及弹性件39。
驱动件31大致呈中空圆柱状,其具有对应第一通孔120的顶壁313及由顶壁313向远离第一表面100方向延伸而出的侧壁314。侧壁314远离顶壁313的端面上形成有多个驱动面315。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驱动面315为斜面,并均匀分布于侧壁314的端面,使侧壁314的端面上布满三角形的突齿结构。驱动件31于其侧壁314外侧面上向外凸设有相间隔并呈条肋状的两凸部316,用于限制驱动件31周向转动。
限位件33连接至本体10的第二表面110。如图3所示,限位件33其包括与第二表面110邻接并与第一通孔120连通的第一收容部330及与第一收容部330邻接的第二收容部331。第一收容部330及第二收容部331在一些实施例中均可呈圆筒状,且两者共轴设置。第一收容部330的直径小于第二收容部331的直径。第一收容部330用于供驱动件31收容于其中。结合图4,第一收容部330远离第一表面100的一端上形成有多个抵接面333及多个第二斜面334,每一个抵接面333位于相邻两个第二斜面334之间,并大致垂直于本体10的第二表面110,使得第一收容部330的该端呈现为布满多个楔形齿结构。同时,第一收容部330还于其内侧面凹陷形成有两个分别对应两凸部316的凹部335。
如图3所示,卡合件35位于驱动件31的下方。卡合件35包括柱状主体350及四个卡合部351。主体350可沿自身轴线A(标识于图6中)上下移动及绕该轴线A转动从而带动四个卡合部351一同沿轴线A移动及转动。主体350包括沿轴向依序远离驱动件31的第一部分352、第二部分353、第三部分354。
第一部分352收容于限位件33的第二收容部331中,其一端面上形成有等间隔分布的四个配合部356。各配合部356成楔形状,且其远离第二部分353的一侧上形成有可与限位件33的第二斜面334及驱动件31的驱动面315配合的第三斜面357。各配合部356沿主体350径向上的长度约等于驱动件31的侧壁314的厚度与限位件33的第一收容部330的筒状壁的厚度之和,如此,则配合部356可同时与限位件33的第二斜面334及驱动件31的驱动面315达到较好的配合。各配合部356还具有连接至第三斜面357并大致垂直于本体10第二表面110的抵靠面358。
第二部分353连接至第一部分352且其直径大于第一部分352的直径。第三部分354连接至第二部分353并收容于承托件37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部分354呈圆筒状,其远离第二部分353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有连接部355,用于供弹性件39套设于其上。
该四个卡合部351呈放射状均匀分布于第二部分353的外侧上。各卡合部351的横截面大致呈直角梯形状,其靠近配合部356的一侧上形成有第四斜面359。
再如图2及图3所示,承托件37连接至本体10的固定部140上,用于承托卡合件35本体10。承托件37具有圆形收容槽371及两承托部372。收容槽371的直径略大于主体350第三部分354的直径,使第三部分354能于收容槽371中并沿轴线A上下移动。两承托部372分别由收容槽371两相对外侧反向延伸,并分别与两固定部140对应配合。弹性件39一端连接至主体350的第三部分354的连接部355上,另一端则穿过承托件37连接至下本体12。
结合图1,图2及图5,组装时,可先将盖体20枢接至本体10的第一表面100上。接着,将驱动件31放置于限位件33的第一收容部330中,令驱动件31的两个凸部316收容于限位件33的两个凹部335(如图4所示)中。此时,驱动件31的顶壁313通过第一通孔120而显露于本体10的第一表面100。尔后,将主体350的第一部分352插置于限位件33的第二收容部331中,令各配合部356的第三斜面357与第一收容部330的第二斜面334相抵接,抵靠面358与抵接面333相抵接(如图5所示)。此时,第三斜面357同时与驱动件31的驱动面315抵接。接着,将弹性件39的一端连接至主体350的连接部355(如图3所示),另一端放置到承托件37的收容槽371中,然后再将承托件37的两承托部372分别固定到本体10上的两固定部140上。
下面再结合工作原理对电子装置1进一步说明。
卡合件35位于卡合位置,卡勾25勾设于一配合部356的远离主体350第一部分352的一侧上。按压盖体20的边缘21,则按压部23向下移动并抵压驱动件31的顶壁313。驱动件31受按压部23的抵压作用沿该轴线方向往下移动,并通过其驱动面315与配合部356的第三斜面357的配合对主体350产生轴线A方向及逆时针方向L上的驱动,但由于此时抵接面333抵顶住抵靠面358,因此,主体350无法绕轴线A方向转动而只能沿轴线A向下移动。当主体350沿该轴线A方向往下移动一预定距离,即,在本实施例中,为抵接面333沿轴线方向的高度至配合部356越过抵接面333而位于一如图6所示的临界位置后,主体350在驱动件31的驱动面315及配合部356第三斜面357配合作用下绕轴线A沿逆时针方向L转动至一如图7所示的过渡位置并与相邻的第三斜面357滑动抵接。此时,施加于盖体20上的外力便可被移除。
当外力被移除后,在弹性件39回复形变的弹性作用力下,主体350沿轴线方向往上移动靠近本体10的第二表面110,从而带动配合部356一同往上移动。同时,第一收容部330通过其第二斜面334与配合部356第三斜面357的配合对主体350产生反作用力,驱动主体350在沿轴线A往上移动的同时逆时针转动,并带动四个卡合部351一起绕A轴线沿逆时针方向L转动。当主体350移动至抵接面333与抵靠面358相抵接时,弹性件39回复初始状态,卡合件35停止绕轴线A逆时针转动而处于脱勾位置,即卡勾25对应相邻两个卡合部351之间的空隙,盖体20因此可被打开。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即使卡合件35位于卡合位置,盖体20仍然可以被关闭。在盖体20关闭的过程中,卡勾25跟随盖体20的边缘21一起向本体10靠近并穿过第二通孔130而进入到本体10内至与卡合部351抵接。此时,卡勾部250的第一斜面252抵顶卡合部351的第四斜面359,卡合部351因此受到向下的抵接力,从而驱动主体350向下移动并同时顺时针转动,导致配合部356的第三斜面357相对第二斜面334及驱动面315的槽壁进行顺时针方向的滑动。当盖体20完全盖合于本体10上时,卡勾部250刚好移动至略低于卡合部351并不再往下移动。而后,在弹性件39回复弹性形变的作用力以及第二斜面334与第三斜面357之间作用的作用力驱动下,主体350回复原位,带动卡合部351回复原位从而勾设于卡勾部250的上方,而配合部356回复原位至抵接面333与抵靠面358相抵接的状态。卡合件35因此仍稳定处于卡合位置,盖体20被锁定至本体10。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主体350沿轴线方向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配合部356通过其第三斜面357与驱动件31的驱动面315的配合会对驱动件31产生顺时针或逆时针的作用力,然而,由于其凸部316与限位件33的凹部335的相互配合,驱动件31无法转动。
可以理解,本发明的卡合结构30中的驱动件31上的驱动面315的数量、第一收容部330上的第二斜面334的数量、配合部356的数量及卡合部351的数量均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数量。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本发明卡合结构30所要实现的功能而进行不同的设置。
本发明通过设置卡合结构30,使得盖体20可通过卡勾25与卡合部351之间的卡合配合而锁定至本体10,并且,当使用者需要打开盖体20时,只需按压盖体20的边缘21即可使卡合件35由卡合位置转变至脱勾位置,从而可方便地打开盖体20。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卡合结构,用于将第一部件锁定至第二部件,所述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该第一部件上的卡勾,其特征在于:该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该第二部件上的卡合件,该卡合件包括具有一轴线的主体及由该主体外侧呈放射状延伸出来的多个卡合部;该主体能绕该轴线转动,该主体绕该轴线转动时,该多个卡合部与该卡勾相卡合或分离,将该第一部件锁定至该第二部件或使得该第一部件相对该第二部件处于可打开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能够沿所述轴线移动;所述卡合结构还包括设置于该卡合件上方的驱动件,该驱动件包括驱动面,该驱动件通过该驱动面与该主体之间的配合,能对该卡合件产生沿该轴线移动及绕该轴线转动的驱动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结构还包括设置于该主体上方并用于阻止该卡合件在沿该轴线往第二部件的方向移动一预定距离前绕该轴线转动的限位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限位件包括与该主体配合并用于在该卡合件在所述弹性件驱动下沿该轴线往远离第二部件的方向移动时驱动该主体绕所述轴线转动的多个第一斜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卡合部上形成有第二斜面,该卡勾上形成有第三斜面,该卡勾能通过该第三斜面与该第二斜面的配合驱动该卡合部带动该主体沿该轴线往下移动并绕该轴线转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结构包括连接至该主体并在该轴线方向上承托该卡合件的承托件及设置于所述主体及该承托件之间用于在该卡合件沿该轴线往第二部件的方向移动后提供弹性回复力的弹性件。
7.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本体、转动连接至该本体的盖体及用于将该盖体锁定至该本体的卡合结构,该盖体包括卡勾,其特征在于:该卡合结构包括卡合件,该卡合件包括具有一轴线的主体及设置在该主体外侧与所述卡勾对应的多个卡合部,该主体能够沿该轴线转动以带动该卡合部与该卡勾相卡合或相分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体还能够沿该轴线移动,该卡合结构还包括设置于该卡合件上方的驱动件,该驱动件上形成有多个驱动面,该驱动件通过各驱动面与该主体的配合驱动该卡合件沿该轴线往远离该盖体的方向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合结构还包括连接至该主体并用于驱动该主体沿该轴线往靠近该盖体的方向移动的弹性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合结构还包括设置于该主体上方的限位件,该限位件用于限制该主体在沿该轴线往远离该盖体的方向移动一预定距离前绕该轴线转动,该限位件还形成有多个与该主体配合用于在该主体沿该轴线往上移动时驱动该主体绕该轴线转动的多个斜面。
CN2011101617043A 2011-06-16 2011-06-16 卡合结构及电子装置 Pending CN1028290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617043A CN102829036A (zh) 2011-06-16 2011-06-16 卡合结构及电子装置
TW100122352A TW201300652A (zh) 2011-06-16 2011-06-24 卡合結構及電子裝置
US13/210,383 US8814225B2 (en) 2011-06-16 2011-08-16 Lock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he same
JP2012136666A JP2013002637A (ja) 2011-06-16 2012-06-18 ロック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る電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617043A CN102829036A (zh) 2011-06-16 2011-06-16 卡合结构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9036A true CN102829036A (zh) 2012-12-19

Family

ID=47332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617043A Pending CN102829036A (zh) 2011-06-16 2011-06-16 卡合结构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14225B2 (zh)
JP (1) JP2013002637A (zh)
CN (1) CN102829036A (zh)
TW (1) TW20130065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90840A1 (zh) * 2013-05-27 2014-12-04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锁定机构
CN112268051A (zh) * 2020-10-14 2021-01-26 利亚德智慧显示(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吊装锁结构及其吊装的显示产品
CN113707502A (zh) * 2020-05-21 2021-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断路器及配电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17756U (en) * 2011-06-22 2011-12-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Hanging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device
CN104717853B (zh) * 2013-12-11 2018-03-20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具可掀式盖体的组合件及其可移动的转轴模块
CN110507342B (zh) * 2019-08-28 2023-03-31 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解锁驱动装置及医疗影像设备
CN219981297U (zh) * 2021-02-12 2023-11-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驱动装置
US12221810B2 (en) * 2021-07-09 2025-02-11 Hoffman Enclosur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ecuring an equipment cabine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56229Y (zh) * 2008-01-21 2008-11-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器固定装置
CN101492984A (zh) * 2008-01-23 2009-07-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闭锁结构
US20090279985A1 (en) * 2008-05-09 2009-11-12 Foxnum Technology Co., Ltd. Fixing un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800194B1 (de) * 1968-10-01 1970-07-16 Merz & Krell Kugelschreiber
US3679317A (en) * 1970-09-14 1972-07-25 Ivar G Larson Ball-point pen safety lock
US3819282A (en) * 1972-11-02 1974-06-25 Penn Corp Retractable pen
US6325427B1 (en) * 1998-09-30 2001-12-04 Avaya Technology Corp. Locking mechanism
US6874825B1 (en) * 2004-03-08 2005-04-05 Paula M. Rauner Drawer locking assembly
TW200619480A (en) * 2004-10-23 2006-06-16 Southco Slam latch with pop-up knob
US7152892B2 (en) * 2004-11-16 2006-12-26 Actron Manufacturing, Inc. Push latch
US7520540B2 (en) * 2007-06-15 2009-04-21 Shin Zu Shing Co., Ltd. Cover latch
CN101415304B (zh) * 2007-10-15 2012-07-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闭锁结构
CN101415306B (zh) * 2007-10-15 2011-06-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闭锁结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56229Y (zh) * 2008-01-21 2008-11-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器固定装置
CN101492984A (zh) * 2008-01-23 2009-07-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闭锁结构
US20090279985A1 (en) * 2008-05-09 2009-11-12 Foxnum Technology Co., Ltd. Fixing unit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90840A1 (zh) * 2013-05-27 2014-12-04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锁定机构
CN113707502A (zh) * 2020-05-21 2021-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断路器及配电系统
CN113707502B (zh) * 2020-05-21 2022-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断路器及配电系统
CN112268051A (zh) * 2020-10-14 2021-01-26 利亚德智慧显示(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吊装锁结构及其吊装的显示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14225B2 (en) 2014-08-26
JP2013002637A (ja) 2013-01-07
US20120320499A1 (en) 2012-12-20
TW201300652A (zh) 2013-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9036A (zh) 卡合结构及电子装置
CN101303615B (zh) 数据存储器固定装置
EP2617581A1 (en) Electric pencil sharpener with a replaceable cutter assembly
CN102568327B (zh) Led显示屏及其led箱体
CN110994265B (zh) 插拔式连接器的锁扣结构
WO2015156318A1 (ja) プラグ保持装置
CN104011820A (zh) 限位开关
CN201035990Y (zh) 改良的硬盘固定结构
CN101740737B (zh) 电池盖锁持机构
CN102734758A (zh) 灯具盖锁紧装置
CN104609048B (zh) 一种电能表获取装置
CN102264205A (zh) 卡扣及应用该卡扣的电子装置
CN105283113A (zh) 清洁工具
JP2016024988A (ja) プラグ保持装置
CN202391885U (zh) 一种家具连接扣件
CN202918612U (zh) 卡扣和包括该卡扣的壳体
CN202403483U (zh) 一种便携式冰箱
CN102256464A (zh) 滑动型电子装置
CN203127925U (zh) 拼接式数据线收纳器
CN203250911U (zh) 一种充电面板
CN204792963U (zh) 一种电池盒
CN102759960A (zh) 硬盘固定装置
CN111900915A (zh) 一种太阳能板支撑结构及太阳能组件
CN215604553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电子产品销售装置
JP2012023845A (ja) 固定構造及び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