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0173B - 电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电接触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20173B CN102820173B CN201210183274.XA CN201210183274A CN102820173B CN 102820173 B CN102820173 B CN 102820173B CN 201210183274 A CN201210183274 A CN 201210183274A CN 102820173 B CN102820173 B CN 10282017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 contact
- fixed
- quenching
- contact
- ar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4—Terminal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36—Stationary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 e.g. yoke
- H01H50/38—Part of main magnetic circuit shaped to suppress arcing between the contacts of the rela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46—Contact arrangements for contactors having bridging contac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4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接触器。所述电接触器包括: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固定心;设置为围绕所述框架内的所述固定心的线圈;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活动心,所述活动心通过在通过施加电力至线圈而磁化的所述线圈中所产生的磁场朝向于所述固定心移动;与所述活动心的运动关联的横杆;设置在所述横杆上的活动触头;以及选择性地与所述活动触头接触的固定触头组件。在所述框架上设置支撑部分,并且所述固定接触组件的一侧由所述支撑部分支撑。因为各个固定触头与电弧猝熄部分具有简化的形状,所以制造工序可以简化。此外,固定触头可以有效抵抗由于活动触头接触而作用的外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接触器。
背景技术
电接触器是一种与热继电器一起构成磁开关的装置,用于防止诸如电动机的负荷侧设备的过载而断开或者闭合电路。通常,电接触器由电磁铁操作。而且,电接触器操作负荷侧设备或者停止负荷侧设备的运行以保护负荷侧设备。也就是说,当过电流等于或者大于流进负荷侧设备的预定值时,热继电器关闭电接触器以停止负荷侧设备的运行。
图1是构成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接触器的固定触头组件的立体图。
参照图1,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接触器的固定触头组件1位于并且固定至设置在下部框架(未示出)上的固定触头组件座部分上。固定触头组件1包括:端子2、固定至端子2一端的固定触头3以及电弧猝熄部分4,其用于猝熄当固定触头3与活动触头(未示出)彼此分离时所产生的电弧。
实质上,固定触头3包括与活动触头相接触的触头部分3a。固定触头3和电弧猝熄部分4中的每个弯曲数次以形成U形。固定触头3的形状是用于当固定触头3与活动触头彼此接触时,防止固定触头3由于作用在固定触头3上的外力而变形。
然而,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接触器具有下列局限性。
首先,固定触头3和电弧猝熄部分4中的每个被弯曲数次以形成U形。因此存在这样的局限性:固定触头3和电弧猝熄部分4的制造工序复杂。
而且,因为固定触头3反复接触活动触头,所以固定触头3的回复力可能减少。于是,由于固定触头3的回复力的减少,固定触头3与活动触头之间的接触与分离可能不精确。
发明内容
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以更简单地制造出的电接触器。
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以确保操作可靠性的电接触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接触器包括: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固定心;设置为围绕所述框架内的所述固定心的线圈;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活动心,所述活动心通过在通过施加电力至线圈而磁化所述线圈中所产生的磁场朝向于所述固定心移动;与所述活动心的运动关联的横杆;设置在所述横杆上的活动触头;以及选择性地与所述活动触头接触的固定触头组件,其中,在所述框架上设置支撑部分,并且所述固定触头组件的一侧由所述支撑部分支撑。
在下文的附图和说明书中列举了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其他特征将由说明书、附图和由权利要求书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构成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接触器的固定触头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电接触器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电接触器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固定触头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实施例的电接触器。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电接触器的立体图。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电接触器的剖视图。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固定触头组件的立体图。
参照图2至图4,根据实施例的电接触器10包括框架11、设置在框架11内的固定心15、设置为围绕固定心15的线圈16、通过由线圈16磁化的固定心15中产生的吸引力移动的活动心17、固定至活动心17的横杆12以及复位弹簧18,复位弹簧18设置在固定心15与活动心17之间以向活动心17提供回复力使得活动心17复位。
此外,多个活动触头13设置在横杆12上。活动触头13分别与多个固定触头22(下文将描述)电接触或者分别与多个固定触头22电分离。此外,缓冲弹簧14设置在横杆12上。缓冲弹簧14在缓冲弹簧14与各个固定触头22接触的方向上向各个活动触头13提供弹力。
多个固定触头组件20中的每个设置在框架11上。实质上,固定触头组件20设置在与各个活动触头13的下侧相对应的框架11的顶表面上。
各个固定触头组件20包括端子21、设置在端子21的顶表面上的固定触头22以及设置在固定触头22的顶表面上的电弧猝熄部分24。在此实施例中,固定触头22和电弧猝熄部分24通过诸如螺丝的联接构件固定至端子21。
具体地,端子21为具有预定长度的平板形状。端子21包括第一部分21A和第二部分21B。第一部分21A和第二部分21B分别设置在具有阶梯形部分的平面上并且彼此平行。例如,因为端子21的与第一部分21A与第二部分21B之间的边界相对应的部分被弯曲了两次,所以第一部分21A和第二部分21B设置在具有阶梯形部分的平面上并且彼此平行。在此实施例中,第一部分21A设置在第二部分21B的下方。第一部分21A固定至框架11,并且固定触头22和电弧猝熄部分24固定至第二部分21B。
固定触头22的一侧固定至端子21,实质上,固定至第二部分21B。此外,固定触头22的另一端上设置了固定触头部分23。实质上,固定触头22的其上设置了固定触头部分23的另一端设置在固定触头22的固定至端子21的一端的下方。为此,固定触头22可以像端子21一样弯曲两次,或者以预定的角度弯曲一次。固定触头部分23选择性地与设置在活动触头13上的活动触头部分(未示出)相接触。
此外,电弧猝熄部分24的一端固定至端子21的一侧,端子21的该侧是固定触头22固定至其上的一侧(即第二部分21B)。实质上,端子21(第二部分21B)、固定触头22以及电弧猝熄部分24可以相继叠放。电弧猝熄部分24的另一端设置在其一端的上方。如上文所述,电弧猝熄部分24可以通过与固定触头22相同的工序生产。此外,用于猝熄当固定触头22与活动触头(实质上为固定触头部分23与可活动触头部分)彼此分离时所产生的高压电弧气体的V形切口部分限定在电弧猝熄部分24的另一端内。
支撑部分111设置在框架11的顶表面上。支撑部分111从框架11的顶表面向上延伸。支撑部分111可以支撑固定触头22。为此,支撑部分111从框架11的顶表面向上延伸以与固定触头22的另一端的底表面接触,固定触头部分23设置在固定触头22的该另一端的底表面上。如上文所述,因为固定触头部分23由支撑部分111支撑,所以其可以防止固定触头22在活动触头13的移动方向上被当固定触头22与活动触头13彼此接触时所产生的外力过度地挤压。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根据实施例的电接触器的效果。
首先,当电力施加到线圈16并且线圈16因此被励磁时,固定心15被磁化。于是,活动心17通过磁力(即在磁化的固定心15中所产生的吸引力)朝向于固定心15向下移动。于是,固定至活动心17的横杆12也可以朝向于固定心15向下移动。
当横杆12下降时,设置在横杆12上的活动触头13也可以向下移动。于是,固定触头22与活动触头13(实质上是固定触头部分23与活动触头部分)可以彼此接触以将电流施加至电路。
在此实施例中,固定触头22由支撑部分111支撑。因此,即使与根据现有技术的固定触头的形状相比,固定触头22具有相对简化的形状,但固定触头22也足以抵抗通过与活动触头13接触所施加的外力。
例如,当过电流流动以释放电接触器10的接通状态时,施加至固定心15的电力被切断。于是,固定心15与活动心17之间的吸引力消失。其结果是,活动心17通过复位弹簧18的弹性回复力向上移动。于是,因为活动心17向上移动,所以横杆12和活动触头13也可以向上移动。因此,固定触头22与活动触头13(即固定触头部分23与活动触头部分)彼此分离。
此处,当固定触头22与活动触头13彼此分离时,产生了高压电弧气体。如上文所述所产生的高压电弧气体由电弧猝熄部分24猝熄。
在根据实施例的电接触器中,固定触头和电弧猝熄部分中的每一个与根据现有技术的固定触头和电弧猝熄部分相比可以具有相对简化的形状。于是,根据本实施例,因为固定触头和电弧猝熄部分中的每一个具有简化的形状,所以制造工序可以很简便。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触头组件可以由设置在下部框架上的支撑件支撑。因此,固定触头组件可以有效抵抗当固定触头与活动触头彼此进行接触时所作用的外力。
应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设想出将落入本公开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多种其它的改进和实施例。尤其是,在本公开、附图以及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置的零部件和/或布置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
Claims (7)
1.一种电接触器,包括:
具有支撑部分的框架,所述支撑部分从所述框架的顶表面向上延伸;
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固定心;
设置为围绕所述框架内的所述固定心的线圈;
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活动心,所述活动心通过在通过施加电力至线圈而磁化的所述线圈中所产生的磁场朝向于所述固定心移动;
与所述活动心的运动关联的横杆;
设置在所述横杆上的活动触头;以及
选择性地与所述活动触头接触的固定触头组件,所述固定触头组件具有由所述支撑部分支撑的一侧,
其中所述固定触头组件包括:
固定至所述框架的端子;
固定至所述端子的一侧的固定触头,所述固定触头选择性地与所述活动触头接触;以及
固定至所述端子的一侧的电弧猝熄部分,所述电弧猝熄部分猝熄当所述活动触头与所述固定触头彼此分离时所产生的电弧气体,
其中,所述端子包括:
固定至所述框架的所述顶表面的第一部分;以及
第二部分,所述固定触头和所述电弧猝熄部分固定至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延伸以使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彼此具有阶梯形部分,
其中,所述固定触头和所述电弧猝熄部分相继叠放在所述第二部分上,
其中,所述第二部分被支撑在所述框架的所述支撑部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触器,其中,所述端子被弯曲两次以使所述端子的一部分和所述端子的另一部分分别设置在具有阶梯形部分的平面上并且彼此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触器,其中,所述固定触头一端固定至所述端子,并且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固定触头的所述一端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接触器,其中,与设置在活动触头部分上的活动触头接触的所述固定触头固定至固定触头部分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触器,其中,所述电弧猝熄部分一端固定至所述端子,并且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电弧猝熄部分的所述一端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接触器,其中,用于猝熄当所述固定触头与所述活动触头彼此分离时所产生的电弧气体的切口部分设置在所述电弧猝熄部分的所述另一端上。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一项所述的电接触器,其中,所述固定触头与所述电弧猝熄部分由一个联接构件固定至所述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10055354A KR101276905B1 (ko) | 2011-06-08 | 2011-06-08 | 전자 접촉기 |
KR10-2011-0055354 | 2011-06-0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20173A CN102820173A (zh) | 2012-12-12 |
CN102820173B true CN102820173B (zh) | 2015-02-11 |
Family
ID=47304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83274.XA Active CN102820173B (zh) | 2011-06-08 | 2012-06-05 | 电接触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101276905B1 (zh) |
CN (1) | CN10282017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529589B1 (ko) * | 2013-12-19 | 2015-06-17 |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 전자접촉기 |
CN104576222B (zh) * | 2015-01-28 | 2017-02-22 | 乐清市长征电器开关厂 | 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 |
JP6919504B2 (ja) * | 2017-10-31 | 2021-08-18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電磁継電器 |
CN114005705B (zh) * | 2021-10-30 | 2024-06-25 | 申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强化散热的继电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141104Y1 (ko) * | 1996-12-09 | 1999-05-15 | 이종수 | 전자접촉기용 고정접촉자의 처짐 방지구조 |
KR19980054561U (ko) * | 1996-12-31 | 1998-10-07 | 이종수 | 전자접촉기의 고정접점대 지지구조 |
JP3804250B2 (ja) * | 1998-02-13 | 2006-08-0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開閉器 |
-
2011
- 2011-06-08 KR KR1020110055354A patent/KR101276905B1/ko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6-05 CN CN201210183274.XA patent/CN102820173B/zh active Active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平11-232981A 1999.08.27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276905B1 (ko) | 2013-06-19 |
CN102820173A (zh) | 2012-12-12 |
KR20120136256A (ko) | 2012-12-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87365B (zh) | 直流继电器 | |
EP2919248B1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WO2012020526A1 (ja) | 回路遮断器 | |
CN105190814B (zh) | 洛伦兹力激活的电开关装置 | |
CN102449720A (zh) | 电磁脱扣装置 | |
KR101957118B1 (ko) | 전자기 릴레이 | |
CN102820173B (zh) | 电接触器 | |
JP2012199117A (ja) | 接点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磁開閉装置 | |
US9196433B2 (en) | Electromagnetic switch | |
US8809720B2 (en) | Arc extinguishing mechanism for mold cased circuit breaker | |
CN202796765U (zh) | 电磁接触器 | |
CN102610456B (zh) | 热磁式断路器及配电设备 | |
CN102473535B (zh) | 用于电磁开关设备的触点装置 | |
JP5523594B2 (ja) | 開閉器 | |
CN103903919B (zh) | 小型断路器 | |
KR20080002429U (ko) | 전자 접촉기의 접점 구조 | |
US9761400B2 (en) | Apparatus for auxiliary contact of circuit breaker | |
JP2017135050A (ja) | 電磁継電器 | |
JP6300681B2 (ja) | 開閉装置 | |
JP5610045B2 (ja) | 接点開閉器 | |
JP2010251079A (ja) | 開閉器 | |
JP6307297B2 (ja) | 回路遮断器 | |
JP2023090676A (ja) | コンタクト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クラッパリレー | |
JP5940225B1 (ja) | 開閉装置 | |
KR20170008575A (ko) | 전자개폐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