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17964A - 传动链条 - Google Patents
传动链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17964A CN102817964A CN2012101807235A CN201210180723A CN102817964A CN 102817964 A CN102817964 A CN 102817964A CN 2012101807235 A CN2012101807235 A CN 2012101807235A CN 201210180723 A CN201210180723 A CN 201210180723A CN 102817964 A CN102817964 A CN 1028179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in
- plate
- sliding contact
- inner plate
- outer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6—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 chai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3/00—Chains
- F16G13/02—Driving-chains
- F16G13/06—Driving-chains with links connected by parallel driving-pins with or without rollers so called open li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动链条,其使整个链条相对于链条导轨的接触面积减小,并使润滑油浸入到外链板与链条导轨的间隙中,在降低摩擦损失的同时,抑制联结销的破损并确保稳定的链条行进姿态,而且,可抑制链条导轨的早期磨损。传动链条(100)的内链板(110)具有包括滑动接触圆弧区域(112)的椭圆状板外形,该滑动接触圆弧区域(112)与链条导轨(G)的导轨滑动接触面(Gs)进行滑动接触,构成滑动接触圆弧区域(112)的圆弧前端(112a)与圆弧后端(112a)相互之间的间隔(Pa),长于链条节距(P)且短于假想外接圆的直径尺寸(Po),该假想外接圆内包在内链板(110)的前后配置的一对套筒孔(11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汽车、工业用机械等传动机构中所使用的滚子链(rollerchain)、套筒链(bush chain)等传动链条。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传动链条,已知有一种滚子链,其包括:左右一对的内链板;将两端部压入配合(press-fit)于该内链板的圆筒状的套筒;配置于内链板的两外侧的左右一对的外链板;以及自由转动地嵌合于套筒并将两端部压入配合于外链板的联结销,并将多个内链板和外链板交替地进行连接。
而且,这种滚子链的外链板以及内链板分别呈长圆形,对于这些外链板、内链板,在将从链条的节线P到各链板的最外端面为止的距离设为背面高度时,外链板的背面高度和内链板的背面高度是相同的高度,当滑动接触于链条导轨时,若外链板和内链板是相同的背面高度,则由于两者与链条导轨部件相接触而使接触面积变大,摩擦阻力也变大,所以产生了摩擦损失的问题。
特别是在滚子链组装于汽车发动机并作为正时链来使用的情况下,就具有若摩擦损失变大则燃料消耗率变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已知有一种滚子链500:其通过用联结销550将多个内链板510和外链板540交替地进行连接,从而使整个链条相对于链条导轨的接触面积变小以降低摩擦损失,所述内链板510不会与引导部件进行滑动接触并具有长圆状的板外形;所述外链板540抵接于引导部件的滑动接触导向面并具有凸状端缘且呈椭圆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49240号公报(第2页、图2)
发明内容
可是,由于这种滚子链500的凸状端缘形成在短于链条节距的区域,所以当内链板510和外链板540按链条节距单位以联结销550为中心进行弯曲时,由于形成在内链板510上的与链条长度方向平行的直线区域、优先于外链板540而先接触到引导部件的滑动接触导向面,所以就具有如下的问题:即、不能将整个链条的接触面积仅减小与内链板510的板部分对应的程度,并且不能使摩擦阻力变小。
由于这种滚子链500中的外链板540的板厚与内链板510的板厚相同,并将内链板510的刚性抑制得低于外链板540的刚性,所以就具有如下的问题:即如图10(b)所示,在传动时,外链板540的前后因内链板510所承受的链条张力而沿链条侧方发生翘曲并进行扩展变形,联结销550和套筒520因联结销550弯曲而成为局部碰撞的滑动接触状态,并有可能在联结销550上发生破损。
并且,由于这种滚子链500中的外链板540的滑动接触侧的背面高度,要高于内链板510的滑动接触侧的背面高度,所以就具有如下的问题:即如图11(b)所示,外链板540会越过导向角部并成为倾斜行进状态,从而有可能变成不稳定的链条行进姿态,所述导向角部在垂直设置于滑动接触导向面的两侧上的导向侧壁之间所存在且呈弯曲截面。
本发明就是要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动链条,其使整个链条相对于链条导轨的接触面积变小,并使润滑油浸入到外链板与链条导轨的间隙中,在降低摩擦损失的同时,可抑制联结销的破损并确保稳定的链条行进姿态,而且还抑制链条导轨的早期磨损。
本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是一种传动链条,其以滑动接触方式行进在链条导轨上,并包括:左右一对的内链板;套筒端部压入配合于所述内链板的套筒孔中的套筒;分别配置于所述左右一对内链板的两外侧的左右一对的外链板;以及自由转动地嵌插于所述套筒并将销端部压入配合于外链板的销孔中的联结销,用联结销沿链条长度方向将多个所述内链板和外链板交替地进行连接,其中,所述内链板具有包括滑动接触圆弧区域的椭圆状的板外形,所述滑动接触圆弧区域与所述链条导轨的导轨滑动接触面进行滑动接触,构成所述滑动接触圆弧区域的圆弧前端与圆弧后端相互之间的间隔,长于链条节距且短于假想外接圆的直径尺寸,所述假想外接圆内包有在所述内链板的前后所配置的一对套筒孔,由此解决上述问题。
本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传动链条,除了具有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结构之外,所述外链板具有由直线区域和曲线区域所构成的长圆状的板外形,所述直线区域与链条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曲线区域与所述直线区域相连续,并且,所述外链板的滑动接触侧的背面高度、低于所述内链板的滑动接触侧的背面高度,并仅使所述内链板与链条导轨进行滑动接触,由此解决上述问题。
本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传动链条,除了具有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结构之外,所述外链板的板厚薄于所述内链板的板厚,并且,所述外链板中的联结销中心上的与链条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内链板中的套筒中心上的与链条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由此解决上述问题。
本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传动链条,除了具有技术方案1至3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结构之外,还将所述内链板的板高度规定为,小于等于链条节距的尺寸,由此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传动链条,包括:左右一对的内链板;将套筒端部压入配合于所述内链板的套筒孔中的套筒;分别配置于左右一对内链板的两外侧的左右一对的外链板;以及自由转动地嵌插于套筒并将销端部压入配合于外链板的销孔中的联结销,用联结销沿链条长度方向将多个内链板和外链板交替地进行连接,由此,不仅能够一边进行传动一边在链条导轨的导轨滑动接触面上以滑动接触方式行进,而且还能够发挥如下本发明所特有的效果。
本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传动链条为,其内链板具有包括滑动接触圆弧区域的椭圆状的板外形,所述滑动接触圆弧区域与链条导轨的导轨滑动接触面进行滑动接触,构成滑动接触圆弧区域的圆弧前端与圆弧后端相互之间的间隔,长于链条节距且短于假想外接圆的直径尺寸,所述假想外接圆内包有在内链板的前后所配置的一对套筒孔,由此,即使链条导轨的导轨滑动接触面具有能够引导传动链条行进的任意的曲率半径,形成在内链板上并长于链条节距进行延伸的滑动接触圆弧区域的圆弧前端或者圆弧后端,都优先于外链板而与链条导轨的导轨滑动接触面进行滑动接触,从而使外链板不会接触到链条导轨,所以在传动链条与链条导轨进行滑动接触时,能够使整个链条的接触面积仅减少与外链板的板部分对应的程度,在减小摩擦阻力的同时,能够使润滑油易于从外链板与链条导轨的间隙中浸入到内链板一侧,能够降低在传动时所产生的摩擦损失并显著提高传递效率。
此外,在构成滑动接触圆弧区域的圆弧前端与圆弧后端相互之间的间隔短于链条节距的情况下,在内链板和外链板按链条节距单位以联结销为中心进行弯曲时,由于形成在内链板上的滑动接触圆弧区域的圆弧前端或者圆弧后端,不能优先于外链板而与链条导轨的导轨滑动接触面进行滑动接触,从而使外链板接触到链条导轨,所以不能将整个链条的接触面积仅减少与外链板的板部分对应的程度,并且不能减小摩擦阻力。另一方面,在构成滑动接触圆弧区域的圆弧前端与圆弧后端相互之间的间隔长于假想外接圆的直径尺寸的情况下,所述假想外接圆内包有在内链板的前后所配置的一对套筒孔,构成滑动接触圆弧区域并延伸至外链板一侧的圆弧前端和圆弧后端,不仅阻碍润滑油从外链板与链条导轨的间隙中浸入到内链板一侧,而且还损害以联结销为中心的内链板与外链板的强度平衡。
另外,通过使构成上述内链板的滑动接触圆弧区域的圆弧前端与圆弧后端相互之间的间隔长于链条节距,在包括以往那样的呈长圆形板形状的平行于链条长度方向的上下一对的与链条节距相等的直线区域、以及与这些直线区域相连续的半圆弧区域的内链板中,能够避免因为在直线区域与半圆弧区域的连接部中容易发生的阶梯状切口形状而引起链条疲劳强度的下降。
而且,通过使内链板具有:包括与链条导轨的导轨滑动接触面进行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圆弧区域的椭圆状板外形,由此,即使链条导轨的导轨滑动接触面具有能够引导传动链条行进的任意的曲率半径,也由于相对于链条导轨的导轨滑动接触面都是用形成在内链板上的滑动接触圆弧区域的微小接触面积部分进行滑动接触,所以即使在链条组装制造时,通过内链板的冲压加工所生成的剪切面以及断裂面、即板表面以及板背面中的任一面被组装在链条宽度方向的外侧,也能使传动链条相对于链条导轨的整个链条的接触面积减小,并能够实现摩擦阻力较小的链条行进,同时能够使润滑油易于浸入到外链板与链条导轨的间隙中,能够降低在传动时所发生的摩擦损失并显著提高传递效率。
而且,本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传动链条,除了有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传动链条发挥的效果之外,还有如下效果:通过使外链板具有:由平行于链条长度方向的直线区域以及与该直线区域相连续的曲线区域所构成的长圆状板外形,并且外链板的滑动接触侧的背面高度,低于内链板的滑动接触侧的背面高度,并仅使内链板与链条导轨进行滑动接触,由此将外链板的刚性抑制得低于内链板的刚性,所以在传动时,能够使外链板因内链板所承受的链条张力而沿链条长度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并能够抑制因联结销弯曲而引起的联结销的破损。
另外,由于通过使外链板的滑动接触侧的背面高度低于内链板的滑动接触侧的背面高度,由此在使其以滑动接触方式行进于链条导轨的导轨滑动接触面时,仅使内链板进行滑动接触而不会使外链板进行滑动接触,所以能够避免因外链板越过导向角部而引起的倾斜行进状态并确保稳定的链条行进姿态,该导向角部在构成链条导轨的导轨滑动接触面与垂直设置于该导轨滑动接触面两侧的导向侧壁之间存在并呈弯曲截面,并且还能够避免因外链板的外侧缘的局部接触而引起的链条负载集中,并能够抑制链条导轨的早期磨损。
而且,本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传动链条,除了有技术方案1或2所涉及的传动链条发挥的效果之外,还有如下效果:由于通过使外链板的板厚薄于内链板的板厚,由此将外链板的刚性抑制得低于内链板的刚性,所以在传动时,外链板因内链板所承受的链条张力而沿链条长度方向发生弹性变形,以维持外链板与内链板的链条长度方向的平行度,能够抑制如以往那样的因联结销弯曲而引起联结销的破损,并且确保联结销与套筒沿销长度方向的充分的滑动接触区域,并能够抑制两者的偏磨损。
另外,通过使外链板的板厚薄于内链板的板厚,并且使外链板中的联结销中心上的与链条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大于内链板中的套筒中心上的与链条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由此外链板的断裂强度就大于内链板的断裂强度,所以即使将外链板的刚性抑制得低于内链板的刚性,也能够防止整个链条的断裂强度的下降。
并且,本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传动链条,除了有技术方案1至3中任意一项所涉及的传动链条发挥的效果之外,还有如下效果:通过将内链板的板高度规定为,小于等于链条节距的尺寸,由此,从链条轨道的配置布局上的观点来看,与以往那样的将内链板的板高度规定为小于等于链条节距尺寸的滚子链之间的互换性就得以确保,所以能够以直接沿用的方式置换为用于构成以往所使用的正时系统的导向杆、张紧器、链轮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传动链条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传动链条的组装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传动链条的侧视图。
图4是在本发明的传动链条中所使用的内链板的侧视图。
图5(a)、图5(b)是在本发明的传动链条中所使用的内链板的立体剖视图。
图6是在本发明的传动链条中所使用的外链板的侧视图。
图7(a)、图7(b)是在本发明的传动链条中所使用的外链板的立体剖视图。
图8是表示在链条导轨上的传动链条的行进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说明传动链条的摩擦损失的图。
图10(a)、图10(b)是表示传动链条的拉伸状态的说明图。
图11(a)、图11(b)是表示在链条导轨上的传动链条的行进状态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传动链条
110:内链板
111:套筒孔
112:滑动接触圆弧区域
112a:滑动接触圆弧区域的圆弧前端、圆弧后端
120:套筒
130:滚筒
140:外链板
141:销孔
150:联结销
S1:曲柄链轮
S2:凸轮链轮
G:链条导轨
G1:张紧杆(tensioner lever)
G2:导向杆
T:张紧器
E:发动机本体
Ha:内链板的背面高度
Hb:外链板的背面高度
Ra:套筒孔的直径
Rb:销孔的直径
Ta:内链板的厚度
Tb:外链板的厚度
La:套筒孔外周部的宽度
Lb:销孔外周部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传动链条,其以滑动接触方式行进在链条导轨上,并包括:左右一对的内链板;套筒端部压入配合于所述内链板的套筒孔中的套筒;分别配置于左右一对内链板的两外侧的左右一对的外链板;以及自由转动地嵌插于套筒并将销端部压入配合于外链板的销孔中的联结销,用联结销沿链条长度方向将多个内链板和外链板交替地进行连接,其中,内链板具有包括滑动接触圆弧区域的椭圆状的板外形,所述滑动接触圆弧区域与链条导轨的导轨滑动接触面进行滑动接触,构成滑动接触圆弧区域的圆弧前端与圆弧后端相互之间的间隔,长于链条节距且短于假想外接圆的直径尺寸,所述假想外接圆内包有在内链板的前后所配置的一对套筒孔,只要能使整个链条相对于链条导轨的接触面积变小,并使润滑油浸入到外链板与链条导轨的间隙中,在降低摩擦损失的同时,抑制联结销的破损并确保稳定的链条行进姿态,并能抑制链条导轨的早期磨损,则其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是任一种。
即、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传动链条的具体方式,可以是一种套筒链,或者是滚子链,并且可以是将该滚子链沿链条宽度方向排列成两列的多列滚子链,所述套筒链包括:左右一对的内链板;将套筒端部压入配合于该内链板的套筒孔中的套筒;分别配置于左右一对内链板的两外侧的左右一对的外链板;以及自由转动地嵌插于套筒并将销端部压入配合于外链板的销孔中的联结销,所述套筒链是用联结销沿链条长度方向将多个内链板和外链板交替地进行连接而成的,所述滚子链包括:左右一对的内链板;将套筒端部压入配合于该内链板的套筒孔中的套筒;空转嵌合于该套筒的外周部的滚筒;分别配置于左右一对内链板的两外侧的左右一对的外链板;以及自由转动地嵌插于套筒并将销端部压入配合于外链板的销孔中的联结销,所述滚子链是用联结销沿链条长度方向将多个内链板和外链板交替地进行连接而成的。
而且,关于本发明所使用的内链板的具体的板外形,只要具有包括滑动接触圆弧区域的椭圆状的板外形即可,该滑动接触圆弧区域与链条导轨的导轨滑动接触面进行滑动接触,并且,关于形成该椭圆状板外形的滑动接触圆弧区域,只要规定为多条圆弧曲线、或者渐开线即可。
实施例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传动链条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传动链条的使用状态图,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传动链条的组装分解图,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传动链条的侧视图,图4是在本发明的传动链条中所使用的内链板的侧视图,图5(a)、图5(b)是在本发明的传动链条中所使用的内链板的立体剖视图,图6是在本发明的传动链条中所使用的外链板的侧视图,图7(a)、图7(b)是在本发明的传动链条中所使用的外链板的立体剖视图,图8是表示在链条导轨上的传动链条的行进状态的说明图,图9是说明传动链条的摩擦损失的图,图10(a)、图10(b)是表示传动链条的拉伸状态的说明图,图11(a)、图11(b)是表示在链条导轨上的传动链条的行进状态的俯视图。
首先,例如,将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传动链条100应用于正时系统时,如图1所示,所述传动链条100被卷绕于曲柄链轮S1和凸轮链轮S2、S2上。
而且,传动链条100与张紧杆G1、导向杆G2等链条导轨G进行滑动接触,以赋予适当的张力。
此外,图1中的附图标记T是张紧器,附图标记E是发动机本体,附图标记B1是枢轴螺栓,附图标记B2是固定螺栓。
如图2至图3所示,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传动链条100包括:左右一对的内链板110;将两端部压入配合于该内链板110的套筒孔111中的圆筒状的套筒120;空转嵌合于该套筒120外周面的滚筒130;配置于内链板110的两外侧的左右一对的外链板140;以及自由转动地嵌插于套筒120、并将两端部压入配合于外链板140的销孔141中的联结销150,用联结销150沿链条长度方向将多个内链板110和外链板140交替地进行连接,从而构成滚子链。
而且,如图4~图5(a)、图5(b)所示,内链板110具有包括滑动接触圆弧区域112的椭圆状的板外形,所述滑动接触圆弧区域112与链条导轨G的导轨滑动接触面Gs进行滑动接触,构成滑动接触圆弧区域112的圆弧前端112a与圆弧后端112a相互之间的间隔Pa,长于链条节距P且短于假想外接圆的直径尺寸Po,所述假想外接圆内包有在内链板110的前后所配置的一对套筒孔111。
此外,图5(b)是沿图4的A-A线进行切断的截面图。
由此,即使链条导轨G的导轨滑动接触面Gs具有能够引导传动链条100行进的任意的曲率半径,形成在内链板110上并长于链条节距P进行延伸的滑动接触圆弧区域112的圆弧前端112a或者圆弧后端112a,都优先于外链板140而与链条导轨G的导轨滑动接触面Gs进行滑动接触,从而使外链板140不会接触到链条导轨G。
即、仅形成在上述内链板110上的滑动接触圆弧区域112的微小接触面积部分,相对于链条导轨G的导轨滑动接触面Gs就成为所谓“零接触状态”的、极其轻度的滑动接触状态。
此外,在构成滑动接触圆弧区域112的圆弧前端112a与圆弧后端112a相互之间的间隔Pa短于链条节距P的情况下,当内链板110和外链板140按链条节距单位以联结销150为中心进行弯曲时,由于形成在内链板110上的滑动接触圆弧区域112的圆弧前端112a或者圆弧后端112a,都不能优先于外链板140而与链条导轨G的导轨滑动接触面Gs进行滑动接触,从而使外链板140接触到链条导轨G,所以不能将整个链条的接触面积仅减少与外链板的板部分对应的程度,并且不能减小摩擦阻力。
另一方面,在构成滑动接触圆弧区域112的圆弧前端112a与圆弧后端112a相互之间的间隔Pa长于假想外接圆的直径尺寸Po的情况下,所述假想外接圆内包有在内链板110的前后所配置的一对套筒孔111,构成滑动接触圆弧区域112并延伸至外链板140一侧的圆弧前端112a与圆弧后端112a,不仅阻碍润滑油从外链板140与链条导轨G的间隙中浸入到内链板110一侧,而且会损害以联结销150为中心的内链板110与外链板140的强度平衡。
另外,通过使构成上述内链板110的滑动接触圆弧区域112的圆弧前端112a与圆弧后端112a相互之间的间隔Pa长于链条节距P,在包括以往那样的呈长圆形板形状的平行于链条长度方向的上下一对的与链条节距P相等的直线区域、以及与这些直线区域相连续的半圆弧区域的内链板510中,可以避免因为在直线区域与半圆弧区域的连接部中容易产生阶梯状的切口形状而引起链条疲劳强度的下降。
另一方面,如图6至图7(a)、图7(b)所示,外链板140具有由直线区域142和曲线区域143所构成的长圆形的板外形,所述直线区域142与链条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曲线区域143与该直线区域142相连续。
此外,图6所示的双点划线表示内链板110的板外形,以便对外链板140与所述内链板110的板外形进行比较。另外,图7(b)是沿图6的B-B线进行切断的截面图。
而且,如图4至图7(a)、图7(b)所示,形成了外链板140的滑动接触侧的背面高度Hb、低于内链板110的滑动接触侧的背面高度Ha,并仅使内链板110与链条导轨G进行滑动接触。
由此,即使链条导轨G的导轨滑动接触面Gs具有能够引导传动链条100行进的任意的曲率半径,在以滑动接触方式行进于链条导轨G的导轨滑动接触面Gs时,都仅使内链板110滑动接触而不会使外链板140滑动接触。
另外,形成了图7(b)所示的外链板140的板厚Tb、要薄于图5(b)所示的内链板110的板厚Ta。
由此,由于外链板140的刚性抑制得低于内链板110的刚性,所以在传动时,外链板140因内链板110所承受的链条张力而沿链条长度方向发生弹性变形,以维持内链板110与外链板140的链条长度方向的平行度,可抑制如以往那样的因联结销150弯曲而引起联结销150的破损,并且确保联结销150与套筒120沿销长度方向的充分的滑动接触区域,以抑制两者的偏磨损。
并且,将内链板110以及外链板140的各部分的尺寸设为:
Ha:内链板的背面高度
Hb:外链板的背面高度
Ra:套筒孔的直径=套筒的直径
Rb:销孔的直径=联结销的直径
Ta:内链板的厚度
Tb:外链板的厚度
La:套筒孔外周部的宽度
Lb:销孔外周部的宽度,则有如下的关系式:
Da=2*(La*Ta)=2*(Ha-(Ra/2))*Ta
Db=2*(Lb*Tb)=2*(Hb-(Rb/2))*Tb
外链板140中的联结销150中心上的与链条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Db,大于内链板110中的套筒120中心上的与链条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Da。
由此,外链板140的断裂强度就大于内链板110的断裂强度。
并且,通过将内链板110的板高度2Ha规定为小于等于链条节距P的尺寸,由此,从链条轨道的配置布局上的观点来看,与以往那样的将内链板510的板高度规定为小于等于链条节距P的尺寸的滚子链500之间的互换性就得以确保,所以能够以直接沿用的方式置换为用于构成以往所使用的正时系统的导向杆、张紧器、链轮等。
如以上所述,根据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传动链条100,内链板110具有:包括与链条导轨G进行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圆弧区域112的椭圆状的板外形,通过使构成滑动接触圆弧区域112的圆弧前端112a与圆弧后端112a相互之间的间隔Pa、长于链条节距P且短于假想外接圆的直径尺寸Po,所述假想外接圆内包有在内链板110的前后所配置的一对套筒孔111,从而如图8所示,即使链条导轨G的导轨滑动接触面Gs具有任意的曲率半径,也由于内链板110的滑动接触圆弧区域112都优先于外链板140的直线区域而与链条导轨G进行滑动接触,并使外链板140的直线区域不会接触到链条导轨G,所以即使在链条组装制造时,通过内链板110的冲压加工所生成的剪切面以及断裂面、即板表面以及板背面中的任一面被组装在链条宽度方向的外侧,也能使传动链条100相对于链条导轨G的整个链条的接触面积变小,并能实现摩擦阻力较小的链条行进,并且使润滑油易于浸入到外链板140与链条导轨G的间隙中,即使链条导轨G的导轨滑动接触面Gs具有任意的曲率半径,如图9所示,也能够显著降低在传动时所产生的摩擦损失,并能够提高传递效率。
此外,如图9所示,表示“现有技术1”的是指,内链板与外链板都具有同一的长圆状板外形的传动链条;“现有技术2”是指,内链板具有比外链板稍大的滑动接触侧的背面高度,并且是双方都具有长圆状板外形的传动链条;“本发明”是指,上述具有椭圆状板外形的内链板110的滑动接触侧背面高度、比具有长圆状板外形的外链板140的滑动接触侧背面高度更大的传动链条100,“摩擦损失”的数值是将“现有技术1”设为100时的指数。
而且,通过形成了具有长圆状板外形的外链板140的滑动接触侧的背面高度Hb、低于内链板110的滑动接触侧的背面高度Ha,并仅使内链板110与链条导轨G进行滑动接触,从而如图10(a)所示,在传动时,外链板140因内链板110所承受的链条张力而沿链条长度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并抑制因联结销150的弯曲而引起联结销150的破损,而且如图11(a)所示,能够避免因外链板140越过链条导轨G的呈弯曲截面的导向角部Gc而引起的倾斜行进状态并确保稳定的链条行进姿态,并能够避免因外链板140外侧缘的局部接触而引起链条负载的集中,并能够抑制链条导轨G的早期磨损。
此外,为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图10(b)表示在以往的传动链条500中所发生的因联结销550弯曲而引起的联结销550的破损状态,图11(b)表示在以往的传动链条500中所发生的因外链板540越过链条导轨G的呈弯曲截面的导向角部Gc而引起的倾斜行进状态。另外,图10(a)、图10(b)至图11(a)、图11(b)所示的箭头表示:链条张力作用于各个链条构成部件时的负载状态。
另外,通过形成了外链板140的板厚Tb薄于内链板110的板厚Ta,并且外链板140中的联结销150中心上的与链条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大于内链板110中的套筒120中心上的与链条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由此,在传动时,外链板140因内链板110所承受的链条张力而沿链条长度方向容易发生弹性变形,能够抑制如以往那样的因联结销550弯曲而引起的联结销550与套筒520的偏磨损、联结销550的破损,并且即使将外链板140的刚性抑制得低于内链板110的刚性,也能够防止整个链条的断裂强度的下降等,其效果其大。
Claims (4)
1.一种传动链条,其以滑动接触方式行进在链条导轨上,并包括:左右一对的内链板;套筒端部压入配合于所述内链板的套筒孔中的套筒;分别配置于所述左右一对内链板的两外侧的左右一对的外链板;以及自由转动地嵌插于所述套筒并将销端部压入配合于外链板的销孔中的联结销,用联结销沿链条长度方向将多个所述内链板和外链板交替地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链板具有包括滑动接触圆弧区域的椭圆状的板外形,所述滑动接触圆弧区域与所述链条导轨的导轨滑动接触面进行滑动接触,
构成所述滑动接触圆弧区域的圆弧前端与圆弧后端相互之间的间隔,长于链条节距且短于假想外接圆的直径尺寸,所述假想外接圆内包有在所述内链板的前后所配置的一对套筒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链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链板具有由直线区域和曲线区域所构成的长圆状的板外形,所述直线区域与链条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曲线区域与所述直线区域相连续,
并且,所述外链板的滑动接触侧的背面高度,低于所述内链板的滑动接触侧的背面高度,仅使所述内链板与链条导轨进行滑动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动链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链板的板厚薄于所述内链板的板厚,
并且,所述外链板中的联结销中心上的与链条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内链板中的套筒中心上的与链条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链条,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内链板的板高度规定为,小于等于链条节距的尺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30180 | 2011-06-10 | ||
JP2011130180A JP5259775B2 (ja) | 2011-06-10 | 2011-06-10 |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17964A true CN102817964A (zh) | 2012-12-12 |
CN102817964B CN102817964B (zh) | 2015-03-25 |
Family
ID=47220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80723.5A Active CN102817964B (zh) | 2011-06-10 | 2012-05-31 | 传动链条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01554B2 (zh) |
JP (1) | JP5259775B2 (zh) |
KR (1) | KR101436203B1 (zh) |
CN (1) | CN102817964B (zh) |
DE (1) | DE102012104803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26319A (zh) * | 2014-10-16 | 2016-04-27 | 株式会社椿本链条 | 链条 |
CN107687505A (zh) * | 2016-08-04 | 2018-02-13 | 株式会社椿本链条 | 链条传动装置及链条导件 |
CN110462257A (zh) * | 2017-03-27 | 2019-11-15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用于链条传动装置的链条 |
CN113195938A (zh) * | 2018-10-09 | 2021-07-30 | 米兰达兄弟有限公司 | 自行车链条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3044386A (ja) | 2011-08-24 | 2013-03-04 | Tsubakimoto Chain Co | チェーン伝動装置 |
DE102012013637A1 (de) * | 2012-07-09 | 2014-01-09 | Iwis Motorsysteme Gmbh & Co. Kg | Triebstockplanetengetriebe |
JP6071057B2 (ja) * | 2013-04-26 | 2017-02-01 |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 チェーン伝動装置 |
EP2824364B1 (de) * | 2013-07-09 | 2017-11-22 | iwis motorsysteme GmbH & Co. KG | Gelenkkette mit reibungsreduziertem Laschenrücken |
CN103671795B (zh) * | 2013-12-12 | 2016-03-02 | 陈瑜秋 | 一种链条的收放系统 |
JP6471455B2 (ja) | 2014-10-22 | 2019-02-20 |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 チェーン |
US10359107B2 (en) | 2015-07-27 | 2019-07-23 | Hh-Cloyes, Inc. | Roller chain sprocket with resilient cushion rings having improved durability and noise characteristics |
EP3374664A1 (de) | 2015-11-12 | 2018-09-19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Antriebskettenwendelasche |
DE102017102931A1 (de) * | 2017-02-14 | 2018-08-16 | Iwis Motorsysteme Gmbh & Co. Kg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abfallarmen Kettenlaschen |
JP7461114B2 (ja) * | 2019-06-07 | 2024-04-03 |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 リンクプレート |
JP2023060652A (ja) | 2021-10-18 | 2023-04-28 |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 チェーン |
WO2023238870A1 (ja) * | 2022-06-08 | 2023-12-14 | 大同工業株式会社 | チェーン |
JP2024123980A (ja) | 2023-03-02 | 2024-09-12 |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 リンクプレート及びチェーン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17738A (en) * | 1976-11-03 | 1978-10-03 | Fmc Corporation | Chain for engagement with double sprocket |
CN1757953A (zh) * | 2004-10-07 | 2006-04-12 |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 传动链条 |
US20070082776A1 (en) * | 2005-10-12 | 2007-04-12 | Kenichi Nagao | Roller chain |
US20070180808A1 (en) * | 2006-02-09 | 2007-08-09 | Kmc Chain Industrial Co., Ltd. | Chain link plate with high strength |
CN101109424A (zh) * | 2006-07-21 | 2008-01-23 |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 低摩擦链条 |
CN101725669A (zh) * | 2008-10-14 | 2010-06-09 |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 链条 |
CN101865241A (zh) * | 2009-04-16 | 2010-10-20 |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 链条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568649A (en) * | 1947-12-24 | 1951-09-18 | Smith Mitchell | Chain structure |
US3074290A (en) * | 1960-01-11 | 1963-01-22 | Morse Chain Co | Power transmission chain |
US5192252A (en) * | 1991-10-16 | 1993-03-09 | Borg-Warner Automotive Transmission & Engine Components Corporation | Roller chain with randomized pitch |
JPH06307501A (ja) * | 1993-04-26 | 1994-11-01 | Masao Kubota | チェーン |
JP4508616B2 (ja) * | 2003-11-28 | 2010-07-21 |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 ローラチェーン伝動装置 |
JP4257793B2 (ja) * | 2004-08-26 | 2009-04-22 | 株式会社江沼チヱン製作所 | ローラチェーンのリンクプレート |
JP4639109B2 (ja) * | 2005-04-20 | 2011-02-2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サイレントチェーン |
JP2007298112A (ja) * | 2006-04-28 | 2007-11-15 | Tsubakimoto Chain Co | 伝動用多列チェーン |
JP2013044386A (ja) * | 2011-08-24 | 2013-03-04 | Tsubakimoto Chain Co | チェーン伝動装置 |
-
2011
- 2011-06-10 JP JP2011130180A patent/JP5259775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5-23 US US13/478,270 patent/US8801554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5-31 CN CN201210180723.5A patent/CN102817964B/zh active Active
- 2012-06-01 KR KR1020120059063A patent/KR101436203B1/ko active Active
- 2012-06-04 DE DE102012104803A patent/DE102012104803A1/de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17738A (en) * | 1976-11-03 | 1978-10-03 | Fmc Corporation | Chain for engagement with double sprocket |
CN1757953A (zh) * | 2004-10-07 | 2006-04-12 |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 传动链条 |
US20070082776A1 (en) * | 2005-10-12 | 2007-04-12 | Kenichi Nagao | Roller chain |
US20070180808A1 (en) * | 2006-02-09 | 2007-08-09 | Kmc Chain Industrial Co., Ltd. | Chain link plate with high strength |
CN101109424A (zh) * | 2006-07-21 | 2008-01-23 |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 低摩擦链条 |
CN101725669A (zh) * | 2008-10-14 | 2010-06-09 |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 链条 |
CN101865241A (zh) * | 2009-04-16 | 2010-10-20 |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 链条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26319A (zh) * | 2014-10-16 | 2016-04-27 | 株式会社椿本链条 | 链条 |
CN107687505A (zh) * | 2016-08-04 | 2018-02-13 | 株式会社椿本链条 | 链条传动装置及链条导件 |
CN107687505B (zh) * | 2016-08-04 | 2020-04-07 | 株式会社椿本链条 | 链条传动装置 |
CN110462257A (zh) * | 2017-03-27 | 2019-11-15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用于链条传动装置的链条 |
CN113195938A (zh) * | 2018-10-09 | 2021-07-30 | 米兰达兄弟有限公司 | 自行车链条 |
US12031611B2 (en) | 2018-10-09 | 2024-07-09 | MIRANDA & IRMAO, LDa | Bicycle chai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20137241A (ko) | 2012-12-20 |
JP2012255523A (ja) | 2012-12-27 |
JP5259775B2 (ja) | 2013-08-07 |
US8801554B2 (en) | 2014-08-12 |
DE102012104803A1 (de) | 2012-12-13 |
US20120316020A1 (en) | 2012-12-13 |
CN102817964B (zh) | 2015-03-25 |
KR101436203B1 (ko) | 2014-09-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17964A (zh) | 传动链条 | |
EP1881230A2 (en) | Low friction chain | |
JP5253428B2 (ja) | リンクプレート | |
US8696502B2 (en) | Chai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 |
US20120065010A1 (en) | Guide plate and chain | |
JP4874081B2 (ja) | サイレントチェーン | |
CN101725669A (zh) | 链条 | |
JP2013160293A (ja) | チェーン | |
CN103363023A (zh) | 无声链 | |
CN202646538U (zh) | 传动链条 | |
JP6200302B2 (ja) | チェーン | |
US20070191166A1 (en) | Power transmission chain an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 |
JP2007010049A (ja) |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動力伝達装置 | |
JP2005299755A (ja) |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動力伝達装置 | |
JP2010112503A (ja) | ブシュ付きサイレントチェーン | |
JP5003184B2 (ja) |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用ピ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202851841U (zh) | 无声链传动装置 | |
JP4946462B2 (ja) | 動力伝達装置 | |
JP2007255544A (ja) |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 |
JP6071057B2 (ja) | チェーン伝動装置 | |
JP4893561B2 (ja) |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 |
CN104976280A (zh) | 啮合式无级变速异型链带及链带组 | |
JP4839716B2 (ja) |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 |
JPH0140361Y2 (zh) | ||
JP2011069412A (ja) |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