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2900A - 电池连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池连接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82900A CN102782900A CN2011800118991A CN201180011899A CN102782900A CN 102782900 A CN102782900 A CN 102782900A CN 2011800118991 A CN2011800118991 A CN 2011800118991A CN 201180011899 A CN201180011899 A CN 201180011899A CN 102782900 A CN102782900 A CN 1027829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kage unit
- power line
- monocell
- electrode terminal
- li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81 Cu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6—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2—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H01M50/273—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78—Organic materia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14—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 H01M50/516—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by welding, soldering or braz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21—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522—Inorganic materia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披露了一种电池连接组件(20),所述电池连接组件包括:电源线(30),电源线(30)通过利用绝缘树脂(32)覆盖导体(31)的外周来形成,并且所述电源线连接至电极端子(12A,12B);以及多个连接单元(21),所述连接单元具有连接部件(22)和电线安装部(26),所述连接部件用于连接相邻的电极端子(12A,12B),所述电线安装部沿着电池(10)的布置方向安装电源线(30)。通过将电源线(30)安装在连接单元(21)的电线安装部(26)上,从而使得所述多个连接单元(21)相互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用于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组,在电池组中设置具有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多个单电池。形成电池组的单电池串联或并联连接,其中,使用例如汇流条的连接部件连接相邻单电池的电极端子(参加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11-67184
发明内容
在上述结构的电池模块的组装过程中,由于必须使用连接部件在多个位置处连接电极端子,所以必须进行复杂的操作,以重复连接电极端子之间的连接部件的操作。
因此,考虑形成电池连接板,其中将多个连接部件设置在模具中,并且将树脂灌注到模具中,从而根据电极端子之间的间隙数量通过嵌入模制等等整体地形成连接部件。
利用该电池连接板,仅将单个电池连接板安装在从多个单电池突出的多个电极端子上,以在多个位置上共同地连接相邻单电池的电极端子,用于改善工作效率。
然而,在使用具有整体模制的连接部件的电池连接板的情况下,当单电池的数量变得大时,形成电池连接板的模具尺寸增加,并且成本增加。此外,在改变单电池的数量的情况下,必须重新预备根据单电池数量具有不同长度的模具,以模制具有不同长度的电池连接板,从而导致在模具等等形成过程中成本增加。因此,存在降低制造成本的挑战。
对于解决降低制造成本的方法,可以考虑根据电极端子之间的间隙数量预备具有连接部件和容纳部的连接单元,容纳部容纳连接部件,并且将具有整体地相互联接的这些连接单元的连接板被安装在电池组上。在该方法中,预备用于连接单元的模具,并且根据待连接的单电池数量来增加连接单元的数量。因此,能够降低形成模具的成本。
然而,当相邻单电池的电极端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时,在安装上述构造的连接板时,连接部件与电极端子之间有时发生失准。尤其是,在将具有坚固互联的连接单元的连接板安装在单电池组上的情况下,难以补偿连接部件与电极端子之间的失准,从而可能导致妨碍平稳的安装操作。
此外,当形成电池模块的单电池在布置单电池的方向上发生膨胀和收缩、以增加电极端子之间的间隔变化时,这可能导致难以补偿上述构造的连接板中的失准。
基于上述情况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连接组件,该电池连接组件被构造成为简化连接操作,并且补偿连接部件与电极端子之间的失准,从而在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简化连接操作。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池连接组件,该电池连接组件连接电池模块中的单电池组,所述电池模块所包括的单电池组具有多个单电池,所述单电池布置有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该电池连接组件包括: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的导体的外周部覆盖有绝缘树脂,并且所述电源线连接至电极端子;以及多个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使得相邻的电极端子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件;和沿着布置所述单电池的方向将电源线安装在其上的电线安装部。多个连接单元相互联接,其中,电源线被安装在多个连接单元的电线安装部上。
例如下文所述,将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电池连接组件连接至单电池组。首先,将多个连接单元安装在单根电源线上。在本发明中,由于连接单元形成有将电源线安装在其上的电线安装部,所以连接单元被联接且被形成为具有安装在电线安装部上的电源线的单个单元。联接后的连接单元放置在布置有多个单电池的单电池组上,然后沿着布置单电池的方向配置电源线。随后,将连接部件安装在电极端子上,从而将电池连接组件连接至单电池组。
换句话说,在本发明中,通过将电源线安装在连接单元的电线安装部上,从而能够将连接单元形成为单个单元。然后,将形成为单个单元的连接单元连接至单电池组,从而将电池连接组件连接至单电池组。因此,能够简化连接工作。
当相邻单电池的电极端子之间的间隔变化时,或者当单电池在其布置方向上发生膨胀和收缩、以增加电极端子之间的间隔变化时,连接部件与电极端子之间有时会发生失准。然而,在本发明中,由于使用安装在电线安装部上的电源线来联接连接单元,所以连接单元能够沿着电源线移动。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补偿连接部件与电极端子之间的失准,并且能够简化电池连接组件的连接工作。
此外,在本发明中,由于连接单元将电极端子相互连接,所以在改变被连接的单电池数量的情况下,可以改变连接单元的数量。即,在本发明中,即使被连接的单电池的数量增加,也不必每当数量增加时就预备模具。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电池连接组件,该电池连接组件被构造成简化连接工作,并且补偿连接部件与电极端子之间的失准,从而在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使连接工作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池模块的俯视图,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池连接组件被组装在该电池模块上;
图2是在其上未安装电压检测线的电池模块的俯视图;
图3是电池连接组件的立体图;
图4是连接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电源线的横截面图;
图6是电池模块的俯视图,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池连接组件被组装在该电池模块上;
图7是在其上未安装电压检测线的电池模块的俯视图;
图8是电池连接组件的立体图;以及
图9是连接单元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40:电池模块
2,42:单电池组
10:单电池
11A:端子形成表面
12A:(正)电极端子
13A:(负)电极端子
20,50:电池连接组件
21,51:连接单元
21A,51A:第一连接单元
21B,51B:端部连接单元
22,52:连接部件
22A,22B,52A,52B:端子插入孔
24,54:连接部件容纳部
25,55:检测线容纳部
26,56:电线安装部
27:联接部件安装部
29:电压检测线
30:电源线
31:(扁平)导体
32:芯线
33:绝缘树脂
35:联接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将参照图1至5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例如,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池模块1被用于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电源,电池模块1包括电池连接组件20,该电池连接组件连接如图1所示的两行单电池组2。在下文中,将基于图1中的横向方向进行描述,图1中的上侧是前侧,并且下侧是后侧。
单电池组2包括从前侧到后侧布置成一列的多个单电池10(十四个单电池10)。形成单电池组2的单电池10包括主体11和螺栓状电极端子12A和12B,在主体11内部容纳电源产生元件(未示出),螺栓状电极端子12A和12B(在附图中,正电极是电极端子12A并且负电极是电极端子12B)从在主体11上的端表面11A(端子形成表面11A)垂直突出。
单电池10的相邻电极端子12A和12B以极性(正极和负极)彼此相反的方式布置。因此,电极端子12A和12B以不同的极性彼此相邻的方式布置。使用保持板(未示出)来固定单电池10。
电池连接组件20包括电源线30和多个树脂连接单元21,电源线30连接至单电池10的电极端子12A和12B,电源线30被安装在多个树脂连接单元21上。
连接单元21在纵向方向(布置电池10的方向)上配置成一列,并且对于单行的单电池组2布置成两行。在本文中,配置在单电池组2的右侧上的一列中的连接单元21被称为右侧单元列21C,并且配置在单电池组2的左侧上的一列中的连接单元21被称为左侧单元列21D。
树脂联接部件35配置在右侧单元列21C和左侧单元列21D之间。联接部件35具有大致S形,并且被安装为将联接部件35与在与纵向方向(布置单电池10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图1中的横向方向)上配置的两个连接单元21联接。安装突起36被设置在联接部件35的端部上,从而被安装在连接单元21上。
右侧单元列21C由七个(多个)连接单元21形成。尽管形成右侧单元列21C的这七个连接单元21不相互接合,但是使用电源线30联接连接单元21并且将连接单元21形成为单个单元。形成右侧单元列21C的七个连接单元21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单元21被称为第一连接单元21A。
左侧单元列21D由八个(多个)连接单元21形成。形成左侧单元列21D的这八个连接单元21不相互接合,并且不使用电源线30联接。配置在形成左侧单元列21D的这八个连接单元21中的前端和后端上的连接单元21B(被称为端部连接单元21B)在尺寸上几乎是第一连接单元21A的尺寸的一半,并且该连接单元21B将配置在前端和后端上的电极端子12A和12B连接至电源线30。在形成左侧单元列21D的连接单元21中,除了两个端部连接单元21B以外的六个连接单元21与第一连接单元21A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尺寸,并且这些连接单元21也被称为第一连接单元21A。
第一连接单元21A包括连接部件22、电压检测线29以及基部23,连接部件22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并且将相邻电极端子12A和12B相互电连接,电压检测线29测量单电池10的电压,基部23容纳连接部件22和电压检测线29。
连接部件22由例如铜、铜合金和不锈钢(SUS)的金属制成。连接部件22形成有两个端子插入孔22A和22B,电极端子12A和12B被插入到两个端子插入孔22A和22B中。通过焊接电压检测线29被连接至连接部件22。
尽管在附图中未详细示出,电压检测线29是导体(芯线)覆盖有绝缘层的包覆线,其中在电压检测线29的端子(与连接部件22的连接部)处绝缘层被剥掉,以暴露芯线。电压检测线29聚集在检测线容纳部25中,并且连接至电池ECU(未示出)。例如,该电池ECU是以已知构造具有安装在其上的微电脑、装置等的装置,微电脑、装置等具有检测单电池10的电压、电流和温度的功能,并且该电池ECU控制单电池10的充电和放电。
基部23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如图1所示放置为跨过相邻的单电池10。基部23包括连接部件容纳部24、检测线容纳部25以及电线安装部26,连接部件容纳部24容纳连接部件22,检测线容纳部25被设置为将连接部件容纳部24夹在中间。通过整体地模制合成树脂形成连接部件容纳部24、检测线容纳部25和电线安装部26。
连接部件容纳部24具有由壁部24A、24B和24C包围的矩形区域,该矩形区域容纳连接部件22。连接部件22被容纳在连接部件容纳部24中以保持连接部件22。
连接部件容纳部24在纵向方向上的尺寸稍小于两个单电池10在横向方向上的尺寸。因此,在布置连接单元21的过程中在连接单元21之间设置小间隙。
在纵向方向上形成在连接部件容纳部24上的侧壁24A和24B的高度比在横向方向上形成的侧壁24C的高度高。在沿纵向方向形成的侧壁24A和24B中,在图4中的近侧上的侧壁24A具有保护作为检测线容纳部25的一部分的电压检测线29的功能。在图4中的后侧上的侧壁24B具有夹紧作为电线安装部26的一部分的电源线30的功能。
检测线插入孔24E被设置在连接部件容纳部24的侧壁24A的下端部处,电压检测线29被插入到检测线插入孔24E中。联接部件安装部27在连接部件容纳部24的侧壁24B处突出,以将联接部件35安装在其上。注意到如图3所示,联接部件安装部27形成有安装孔27A,设置在联接部件35上的安装突起36被装配至该安装孔27A。
如图4所示,检测线容纳部25形成在与连接部件容纳部24的侧壁24C在横向方向上的顶端表面连续的位置处,并且保护壁25A形成在检测线容纳部25在横向方向上的两侧上,以保护电压检测线29。
如图4所示,电线安装部26由在连接部件容纳部24的后侧上的侧壁24B和形成在与部分26A的大致相同高度处的部分26B(夹紧部分26B)形成,所述部分26A从该侧壁24B连续并且是侧壁24B的较高部分。电源线30被安装为被侧壁24B(26A)和夹紧部分26B夹在中间。两个肋部26C和26C被设置在夹紧部分26B的内侧上,以便防止电源线30移动至上侧。
端部连接单元21B与第一连接单元21A的不同之处在于,端部连接单元21B包括电线连接部件28而不包括连接部件22,并且不设置电线安装部26,所述连接部件22将两个电极端子12A和12B相互连接,电线连接部件28将在端部处的电极端子12A和12B电连接至电源线30。电线连接部件28形成有一个端子插入孔28A,在端部处的电极端子12A和12B被插入到端子插入孔28A中。
端部连接单元21B的配置在后端(图1中的下侧)处的电线连接部件28在右侧单元列21C的方向上垂直弯曲,并且连接至电源线30。端部连接单元21B的其它构造与第一连接单元21A几乎相同。
如图1和2所示,安装在连接单元21上的电源线30在布置电池10的方向(图1中的垂直方向)上延伸,并且联接形成单电池组2的右侧单元列21C的第一连接单元21。
如图5所示,通过使用绝缘树脂32覆盖导体31的外周形成电源线30。在电源线30的端部处,电线连接部件28连接至暴露的导体31。在本实施例中,导体31是扁平导体31,该扁平导体31具有在图5中的横向方向上相互平行设置的多个芯线32。在本实施例中,芯线32是由相互绞合的多个细金属线(未示出)形成的绞合线。对于细金属线,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例如铜、铜合金、铝和铝合金的给定金属。在本实施例中,芯线32在横向方向上被布置成行。然而,芯线32可以被布置在沿垂直方向的多个层级中,而不限于一行的布置。
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源线30是由扁平导体31形成的扁平电缆,其中扁平导体31覆盖有扁平形状的绝缘树脂32。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线30被安装在连接单元21的电线安装部26上,其中在厚度方向上的表面30D(图5中的右和左表面30D)面对单电池10的端子形成表面11A。由于平坦表面30E被设置在内侧上在相邻单元列21C和21D之间的位置处,所以电源线30以这样的方式布置,使得电源线30几乎垂直地弯曲。
安装在图1中的右侧上的单电池组2(右侧单电池组2)的右侧单元列21C上的电源线30(被称为第一电源线30A)的前端部能够连接至计数器端子(未示出)。第一电源线30A的后端部连接至在左侧单元列21D的后端处的端部连接单元21B的电线连接部件28。
安装在图1中的左侧上的单电池组2(左侧单电池组2)上的电源线30(被称为第二电源线30B)的一个端部连接至在右侧单电池组2的前端处的端部连接单元21B的电线连接部件28。电源线30在右侧单电池组2和左侧单电池组2之间弯曲成大致U形,并且被安装在左侧单电池组2的右侧单元列21C上。第二电源线30B的另一端部在左侧单电池组2的后端处被弯曲成L形,并且连接至在左侧单元列21D的后端处的端部连接单元21B的电线连接部件28。电源线30的端部(被称为第三电源线30C)被连接至在左侧单电池组2的左侧单元列21D的前端处的端部连接单元21B。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池连接组件20的组装和安装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将描述十四个单电池10串联连接成两行的构造。
预备二十八个单电池10,并且将十四个单电池10布置为它们的端子形成表面11A在上侧上,从而预备两行单电池组2。
在一行单电池组2中,将七个第一连接单元21A安装在被布置在右侧上的电极端子12A和12B上,并且将两个端部连接单元21B和六个第一连接单元21A安装在被布置在左侧上的电极端子12A和12B上。因此,预备二十六个第一连接单元21A和四个端部连接单元21B。
随后,以相同的定向在垂直方向上布置七个第一连接单元21A,将电源线30安装在第一连接单元21A的电线安装部26上,然后获得具有相互联接的七个第一连接单元21A的右侧单元列21C。预备两套右侧单元列21C。
随后,在垂直方向上布置第一端部连接单元21B和六个第一连接单元21A,并且通过安装联接部件35使形成右侧单元列21C的连接单元21A和21B以及连接单元21相互联接并且形成为单个单元。通过将联接部件35的安装突起36装配到连接单元21的安装孔27A中能够安装联接部件35。预备形成为单个单元的两套连接单元21。
将形成为单个单元的连接单元21配置在单电池组2的顶表面上,其中连接部件22的端子插入孔22A和22B对应于电极端子12A和12B,然后将安装在连接单元21上的电源线30在布置单电池10的方向上设置(参见图2)。在形成为单个单元的连接单元21配置在单电池组2上的同时,或者在形成为单个单元的连接单元21配置在单电池组2上之前,或者在形成为单个单元的连接单元21配置在单电池组2上之后,对后端处的端部连接单元21B进行配置。
随后,将第一电源线30和第二电源线30布置为弯曲成预定形状,并且连接至预定的端部连接单元21B的电线连接部件28。
随后,将电压检测线29单独地连接至连接单元21,并且将连接的电压检测线29插入到检测线插入孔24E中,并将电压检测线29引导至检测线容纳部25一侧。将被引导至检测线容纳部25一侧的电压检测线29配置在检测线容纳部25中。
随后,将螺母13旋拧并紧固至被插入到端子插入孔22A和22B中的电极端子12A和12B,从而将电极端子12A和12B连接至连接部件22,并且将螺母13旋拧并紧固至被插入到端子插入孔28A中的电极端子12A和12B,从而将电极端子12A和12B连接至电线连接部件28。在完成该连接工作之后,将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池连接组件20连接至单电池组2,并且完成电池模块1。
接下来,将描述本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将电源线30安装在连接单元21的电线安装部26上能够联接连接单元21并将连接单元21形成为单个单元。然后,将形成为单个单元的连接单元21连接至单电池组2,从而将电池连接组件20连接至单电池组2。因此,能够简化连接工作。
当单电池10的相邻电极端子12A和12B之间的间隔变化时,或者当单电池10在电池的布置方向上膨胀和收缩、以增加电极端子12A和12B之间的间隔变化时,在连接部件22与电极端子12A和12B之间有时会发生失准。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使用被安装在电线安装部26上的电源线30联接形成右侧单元列21C的连接单元21(第一连接单元21A),所以连接单元21能够沿着电源线30移动。此外,形成左侧单元列21D的连接单元21(第一连接单元21A和端部连接单元21B)不相互接合。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尽管如上所述在连接部件22与电极端子12A和12B之间发生失准,也能够补偿失准,并且能够使电池连接组件20的连接工作简单。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连接单元21将电极端子12A和12B相互连接,所以在改变待连接的单电池10的数量的情况下,可以改变连接单元21的数量。即,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预备用于第一连接单元21A和端部连接单元21B的模具,从而使用利用这些模具预备的连接单元21A和21B。因此,即使待连接的单电池10的数量增加,也不必每当数量增加时就预备模具。因此,根据本实施例,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电源线30是具有扁平导体31的扁平电缆。扁平电缆通过使用绝缘树脂32将扁平导体31的外周部覆盖为扁平形状来形成。扁平导体31由相互接触并且平行布置的芯线32形成。因此,电力传输能力出色,并且因为与外部空气接触的区域大,所以散热性能出色。
在本实施例中用作电源线30的扁平电缆30能够在平坦表面30E中容易地弯曲。然而,当在厚度方向上的表面30D被配置在内侧上时,难以弯曲扁平电缆30。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线30以如下方式被安装,使得扁平电缆30在厚度方向上的表面30D对应于端子形成表面11A。因此,能够增加在垂直方向(沿垂直于端子形成表面11A的方向)上的硬度。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扁平电缆30的容易弯曲的平坦表面30E被弯曲以布置电源线30,所以使电源线30的布置容易。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联接部件35被设置为联接在与布置单电池10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配置的两个连接单元21。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安装联接部件35,将形成右侧单元列21C的连接单元21联接至形成左侧单元列21D的连接单元21,右侧单元列21C为安装有电源线30的单个单元。因此,右侧单元列21C和左侧单元列21D能够形成为单个单元。因此,根据本实施例,能够使在单个单元中形成使用电源线30联接的右侧单元列21C和不使用电源线30联接的左侧单元列21D容易。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连接单元21设有容纳连接至连接部件22的电压检测线29的检测线容纳部25,所以能够使电压检测线29的布置容易。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照图6至9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例如,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电源线30的平坦表面30E被布置为与端子形成表面11A对应,并且不设置联接部件35(参见图6)。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地构造的部分由相同的参考数字和符号指示,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池连接模块40包括连接成行的单电池组42的电池连接组件50,其中单电池组42具有从前侧至后侧布置成一列的多个(二十八个)单电池10。在下文中,将基于图6中的横向方向进行描述,图6中的上侧是前侧,并且下侧是后侧。
如图7所示,电池连接组件50包括电源线30和多个连接单元51,电源线30连接至单电池10的电极端子12A和12B。
连接单元51在纵向方向(布置单电池10的方向)上被配置成一列。在本文中,在被配置在单电池组42的右侧上的一列中的连接单元51被称为右侧单元列51C,并且在被配置在单电池组42的左侧上的一列中的连接单元51被称为左侧单元列51D。
右侧单元列51C由十五个(多个)连接单元51形成。形成右侧单元列51C的连接单元51不相互接合。然而,使用电源线30联接连接单元51,并且将它们形成为单个单元。
在形成右侧单元列51C的连接单元51中,配置在前端和后端处的连接单元51(被称为端部连接单元51B)在尺寸上几乎是其它连接单元51A的尺寸的一半,并且将配置在前端和后端处的电极端子12A和12B连接至电源线30。在形成右侧单元列51C的连接单元51中,除了两个端部连接单元51B以外的十三个连接单元51A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单元51A被称为第一连接单元51A。
左侧单元列51D由十四个(多个)连接单元51形成。形成左侧单元列51D的连接单元51不相互接合,并且不使用电源线30联接。形成左侧单元列51D的连接单元51D与形成右侧单元列51C的第一连接单元51A(也被称为第一连接单元51A)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尺寸。
第一连接单元51A包括连接部件52、电压检测线29以及基部53,连接部件52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并且将相邻电极端子12A和12B相互电连接,电压检测线29测量单电池10的电压,基部53容纳连接部件52和电压检测线29。
如图9所示,基部53包括连接部件容纳部54和电线安装部56,连接部件容纳部54容纳连接部件52,电源线30被安装在电线安装部56上。通过整体地模制合成树脂形成连接部件容纳部54和电线安装部56。
连接部件容纳部54具有由壁部包围的矩形区域,该矩形区域容纳连接部件52,并且连接部件容纳部54的在纵向方向上的侧壁54A设有检测线插入槽54E,该检测线插入槽54E引导连接至连接部件52的电压检测线29。检测线插入槽54E被设置为将连接部件容纳部54连接至电线安装部56,并且引导自检测线插入槽54E的电压检测线29被配置在被安装在电线安装部56上的电源线30上(参见图6)。在本实施例中,电线安装部56还包括作为检测线容纳部25的功能。
设置在图9中的近侧上的电线安装部56由一对夹紧部分56A和56A形成,从而在横向方向上保持电源线30,并且电源线30被安装为被夹紧部分56A和56A夹在中间。在该对夹紧部分56A和56A的内侧上设置肋部56C和一对保持凸块56B和56B,肋部56C保持电源线30从而防止电源线30离开至长度方向,保持凸块56B和56B将电源线30保持为不离开至上侧。
端部连接单元51B与第一连接单元51A的不同之处在于,端部连接单元51B包括电线连接部件58而不是连接部件52,电线连接部件58将在端部处的电极端子12A和12B电连接至电源线30。电线连接部件58形成有一个端子插入孔58A,在端部处的电极端子12A和12B被插入到端子插入孔58A中。其它构造与第一连接单元51A几乎相同。
如图6和7所示,安装在连接单元51上的电源线30在布置单电池10的方向(图6中的垂直方向)上延伸,从而联接形成单电池组42的右侧单元列51D的连接单元51(第一连接单元51A和端部连接单元51B)。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线30是与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源线30相似地构造的扁平电缆,并且电源线30被安装在连接单元51的电线安装部56上,使得平坦表面30E对应于单电池10的端子形成表面11A。
在单个单元中形成右侧单元列51C的电源线30(被称为第四电源线30F)的前端部能够连接至计数器端子(未示出),并且第四电源线30F的后端部连接至在右侧单元列51C的后端处的端部连接单元51B的电线连接部件58。
连接至右侧单元列51C的端部连接单元51B的电源线30(被称为第五电源线30G)能够连接至计数器端子(未示出)。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池连接组件50的组装和安装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将描述二十八个单电池10串联连接成一行的情况。
预备二十八个单电池10,并且将单电池10布置为端子形成表面11A在上侧上,从而预备一行单电池组42。
将两个端部连接单元51B和十三个第一连接单元51A安装在被布置在电池组42的右侧上的电极端子12A和12B上,并且将十四个第一连接单元51A安装在被布置在电池组42的左侧上的电极端子12A和12B上。因此,预备二十七个第一连接单元51A和两个端部连接单元51B。
随后,将连接单元51在垂直方向上布置为将十三个第一连接单元51A布置在两个端部连接单元51B之间,将第四电源线30F安装在前端部连接单元51B的电线安装部56和第一连接单元51A的电线安装部56上,然后将一个端部连接单元51B联接至十三个第一连接单元51A。随后,将第四电源线30F的端部连接至在后端处的端部连接单元51B的电线连接部件58,将第五电源线30G连接至在前端处的端部连接单元51B的电线连接部件58,然后获得右侧单元列51C。将右侧单元列51C配置在电池组42的顶表面上,并且连接部件52的端子插入孔52A和52B对应于电极端子12A和12B,然后在布置单电池10的方向上布置被安装在连接单元51上的第四电源线30F(参见图7)。
随后,将电压检测线29单独地连接至连接单元51,并且将连接的电压检测线29从检测线插入槽54E引导至电线安装部56。将被引导至电线安装部56的电压检测线29配置在电源线30上。
随后,将十四个第一连接单元51A配置在被布置在单电池组42的左侧上的电极端子12A和12B上,将电压检测线29单独地连接至连接单元51,并且将连接的电压检测线29从检测线插入槽54E引导至电线安装部56。将被引导至电线安装部56的电压检测线29配置在电线安装部56上。
随后,将螺母13旋拧并紧固至被插入到端子插入孔52A和52B中的电极端子12A和12B,从而将电极端子12A和12B连接至连接部件52。将螺母13旋拧并紧固至被插入到端子插入孔58A中的电极端子12A和12B,从而将电极端子12A和12B连接至电线连接部件58。在完成该连接工作之后,将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池连接组件50连接至单电池组42,并且完成电池模块40。
接下来,将描述本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地,将电源线30安装在连接单元51的电线安装部56上能够联接连接单元51(第一连接单元51A和端部连接单元51B)并将连接单元51形成为单个单元。然后,将形成为单个单元的连接单元51连接至单电池组42,从而将电池连接组件50连接至单电池组42。因此,能够简化连接工作。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电源线30通过电线安装部56联接连接单元51,并且连接单元51能够沿着电源线30移动。因此,能够补偿连接部件52与电极端子12A和12B之间的失准。因此,能够使连接工作容易。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连接单元51将电极端子12A和12B相互连接,所以在改变被连接的单电池10的数量的情况下,可以改变连接单元51的数量。即,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预备用于第一连接单元51A和端部连接单元51B的模具,从而使用利用这些模具预备的连接单元51A和51B。因此,即使待连接的单电池10的数量增加,也不必每当数量增加时就预备模具。因此,根据本实施例,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电源线30是扁平电缆,所以电力传输能力出色,并且因为与外部空气接触的区域大,所以散热性能出色。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连接单元51还包括电线安装部56容纳电压检测线29的功能,所以能够简化连接单元51的结构。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参照上述说明和附图描述的实施例。例如,下列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扁平电缆显示为电源线。然而,电源线可以是例如在横截面形式上为大致圆形的电源线。
(2)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使用二十八个单电池的电池模块。然而,单电池的数量可以是任意数量,只要数量大于等于两个即可。
注意到根据本发明,由于电池连接组件由多个连接单元形成,所以当连接单元的数量改变时,电池连接组件也能够应付被连接的单电池数量改变的情况。因此,电池连接组件能够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电池模块。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3)在上述实施例中,将一行单电池组和两行单电池组显示为单电池组。然而,单电池组可以具有大于等于三列。
解决问题的手段
公开的技术是一种电池连接组件,该电池连接组件连接电池模块中的电池组,电池模块包括具有多个单电池的电池组,单电池布置有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该电池连接组件包括:电源线,该电源线具有导体的外周部,导体覆盖有绝缘树脂并且连接至电极端子;以及多个连接单元,连接单元包括:将相邻电极端子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件;和沿着布置单电池的方向将电源线安装在其上的电线安装部。通过将电源线安装在多个连接单元的电线安装部上,多个连接单元相互联接。
例如,如下所述地将根据该技术的电池连接组件连接至单电池组。首先,将多个连接单元安装在单个电源线上。在该技术中,由于连接单元形成有将电源线安装在其上的电线安装部,所以连接单元被联接并且被形成为具有安装在电线安装部上的电源线的单个单元。将联接的连接单元放置在布置有多个单电池的单电池组上,然后沿着布置单电池的方向配置电源线。随后,将连接部件安装在电极端子上,从而将电池连接组件连接至单电池组。
换句话说,在该技术中,将电源线安装在连接单元的电线安装部上能够将连接单元形成为单个单元。然后,将形成为单个单元的连接单元连接至单电池组,从而将电池连接组件连接至单电池组。因此,能够简化连接工作。
当相邻电池的电极端子之间的间隔变化时,或者当电池在布置单电池的方向上膨胀和收缩以增加电极端子之间的间隔变化时,在连接部件与电极端子之间有时会发生失准。然而,在该技术中,由于使用安装在电线安装部上的电源线联接连接单元,所以连接单元能够沿着电源线移动。因此,根据该技术,能够补偿连接部件与电极端子之间的失准,并且能够使电池连接组件的连接工作简单。
此外,在该技术中,由于连接单元将电极端子相互连接,所以在改变被连接的单电池数量的情况下,可以改变连接单元的数量。即,在该技术中,即使被连接的单电池数量增加,也不必每当数量增加时就预备模具。因此,根据该技术,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该技术可以包括下列构造。
电源线可以是具有扁平导体的扁平电缆,扁平导体包括相互接触并且平行布置的多个芯线,通过使用绝缘树脂将扁平导体的外周部覆盖为扁平形状,从而形成所述扁平电缆。
根据该构造,由于出色的电力传输能力和因为与外部空气接触的区域大而导致的出色的散热性能,所以扁平电缆是优选的。此外,根据该构造,由于电源线是扁平形状,因为容易弯曲电源线,所以能够使电源线的布置容易。
电源线可以是扁平电缆,并且可以被安装在电线安装部上,使得扁平电缆在厚度方向上的表面被配置为对应于端子形成表面,单电池的电极端子形成在端子形成表面上。
在沿厚度方向的表面被配置在内侧上的情况下难以弯曲扁平电缆。因此根据该结构,能够增加在与电池的端子形成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硬度。
电池连接组件可以包括联接部,联接部联接两个连接单元,两个连接单元被配置在与布置单电池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
例如,在如图1所示连接单元沿着布置单电池的方向被连接成两行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的结构通过将电源线单独地安装在连接单元上以将一列连接单元形成为单个单元,并且通过将联接部件安装在一列连接单元和另一列连接单元上以将连接单元相互联接,使两行连接单元能够形成为单个单元。
连接单元可以设有检测线容纳部,该检测线容纳部容纳连接至连接部件的电压检测线。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电压检测线的布置容易。
Claims (5)
1.一种电池连接组件,所述电池连接组件连接电池模块中的单电池组,所述电池模块所包括的单电池组具有多个单电池,所述单电池布置有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所述电池连接组件包括:
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的导体的外周部覆盖有绝缘树脂,并且所述电源线连接至所述电极端子;以及
多个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
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使得相邻的电极端子相互连接;和
电线安装部,所述电线安装部沿着布置所述单电池的方向将所述电源线安装于其上,
其中,通过将所述电源线安装在所述多个连接单元的电线安装部上,从而使得所述多个连接单元相互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组件,其中,所述电源线是具有扁平导体的扁平电缆,所述扁平导体包括相互接触并且相互平行布置的多根芯线,并且通过利用绝缘树脂来将所述扁平导体的外周部覆盖为扁平形状,从而形成所述扁平电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连接组件,其中,所述电源线是扁平电缆,并且所述电源线以如下方式被安装在电线安装部上:所述扁平电缆在厚度方向上的表面配置为对应于端子形成表面,所述单电池的电极端子形成在所述端子形成表面上。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连接组件,包括联接部件,所述联接部件联接配置在与布置所述单电池的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的两个连接单元。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连接组件,其中,所述连接单元设有检测线容纳部,所述检测线容纳部容纳连接至所述连接部件的电压检测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46824A JP5504979B2 (ja) | 2010-03-03 | 2010-03-03 | 電池接続アセンブリ |
JP2010-046824 | 2010-03-03 | ||
PCT/JP2011/054569 WO2011108513A1 (ja) | 2010-03-03 | 2011-03-01 | 電池接続アセンブリ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82900A true CN102782900A (zh) | 2012-11-14 |
CN102782900B CN102782900B (zh) | 2015-04-08 |
Family
ID=44542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1189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82900B (zh) | 2010-03-03 | 2011-03-01 | 电池连接组件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98646B2 (zh) |
EP (1) | EP2544262B1 (zh) |
JP (1) | JP5504979B2 (zh) |
CN (1) | CN102782900B (zh) |
WO (1) | WO2011108513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17390A (zh) * | 2013-09-10 | 2015-03-18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配线模块 |
CN113646547A (zh) * | 2019-04-10 | 2021-11-12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布线构件 |
TWI777471B (zh) * | 2021-03-25 | 2022-09-11 | 齊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化電池組串監測及充放電調控裝置及其量測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68555B2 (ja) | 2011-03-18 | 2015-02-12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電池モジュール |
JP5811796B2 (ja) * | 2011-11-18 | 2015-11-1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組電池 |
JP5803630B2 (ja) | 2011-12-06 | 2015-11-04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
JP5382149B2 (ja) | 2012-01-12 | 2014-01-08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配線モジュール |
JP5973175B2 (ja) * | 2012-01-24 | 2016-08-2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 |
JP6025335B2 (ja) * | 2012-01-27 | 2016-11-1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線接続構造及び電線接続方法 |
JP2013164961A (ja) * | 2012-02-10 | 2013-08-22 | Ntt Facilities Inc |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二次電池ラック |
DE102012015350A1 (de) * | 2012-08-06 | 2014-02-06 | Auto-Kabel Management Gmbh | Kraftfahrzeugenergieleitung mit einem Fremdstartstützpunkt |
JP6091810B2 (ja) * | 2012-08-30 | 2017-03-0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 |
JP6051753B2 (ja) * | 2012-10-10 | 2016-12-27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蓄電モジュール |
JP6189105B2 (ja) * | 2013-06-28 | 2017-08-30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電源装置 |
CN106104853B (zh) * | 2013-11-22 | 2019-03-15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蓄电元件组的连接构造 |
JP6606888B2 (ja) * | 2015-06-30 | 2019-11-20 |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 蓄電装置 |
JP6634853B2 (ja) * | 2016-02-01 | 2020-01-22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温度検知モジュール |
JP6434468B2 (ja) * | 2016-09-30 | 2018-12-05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接続モジュール |
JP6469062B2 (ja) * | 2016-09-30 | 2019-02-13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接続モジュール |
JP6709757B2 (ja) * | 2017-06-20 | 2020-06-1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バスバー構造 |
CN111201686B (zh) * | 2017-07-05 | 2022-06-07 | 哈勃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加强件的防风雨电气外壳 |
JP2019053938A (ja) * | 2017-09-19 | 2019-04-0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
JP6414361B1 (ja) * | 2018-03-30 | 2018-10-31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接続モジュール |
JP6940452B2 (ja) * | 2018-04-18 | 2021-09-29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配線モジュール |
JP7078652B2 (ja) * | 2020-01-17 | 2022-05-3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68272A (ja) * | 2001-08-29 | 2003-03-07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電気自動車用ワイヤハーネスをバッテリーに接続するための端末用端子、その端末用端子を用いた取付構造及びその端末用端子のためのプロテクタ |
CN101141008A (zh) * | 2006-09-06 | 2008-03-12 | 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模组 |
CN101388442A (zh) * | 2007-09-14 | 2009-03-18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用于电连接电池的端子的系统与方法 |
CN101627490A (zh) * | 2006-12-14 | 2010-01-13 | 江森自控帅福得先进能源动力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电池模块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34958A (en) * | 1989-07-28 | 1990-06-19 | Julian Kenneth A | Battery cable termination |
DE59009590D1 (de) * | 1990-04-05 | 1995-10-05 | Siemens Matsushita Components | Kondensatorbatterie mit niederinduktiver Verschaltung. |
JP3523025B2 (ja) | 1997-08-22 | 2004-04-2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バッテリ間接続用バスバー |
JP4220649B2 (ja) * | 1999-06-10 | 2009-02-04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組電池 |
US6097173A (en) | 1999-09-29 | 2000-08-01 | Bryant, Jr.; Olen Winters | Solid bar battery strap assembly |
JP3860520B2 (ja) * | 2002-09-04 | 2006-12-2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バッテリ接続プレートの樹脂プレート用成形金型構造 |
JP5056155B2 (ja) * | 2007-05-16 | 2012-10-2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バッテリパック |
JP2010225449A (ja) * | 2009-03-24 | 2010-10-07 |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 接続ユニット |
JP5500336B2 (ja) * | 2009-06-23 | 2014-05-21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電池接続アセンブリ |
-
2010
- 2010-03-03 JP JP2010046824A patent/JP5504979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3-01 WO PCT/JP2011/054569 patent/WO201110851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3-01 EP EP11750623.8A patent/EP2544262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1-03-01 US US13/581,574 patent/US899864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3-01 CN CN201180011899.1A patent/CN10278290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68272A (ja) * | 2001-08-29 | 2003-03-07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電気自動車用ワイヤハーネスをバッテリーに接続するための端末用端子、その端末用端子を用いた取付構造及びその端末用端子のためのプロテクタ |
CN101141008A (zh) * | 2006-09-06 | 2008-03-12 | 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模组 |
CN101627490A (zh) * | 2006-12-14 | 2010-01-13 | 江森自控帅福得先进能源动力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电池模块 |
CN101388442A (zh) * | 2007-09-14 | 2009-03-18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用于电连接电池的端子的系统与方法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17390A (zh) * | 2013-09-10 | 2015-03-18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配线模块 |
CN104417390B (zh) * | 2013-09-10 | 2017-07-18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配线模块 |
CN113646547A (zh) * | 2019-04-10 | 2021-11-12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布线构件 |
TWI777471B (zh) * | 2021-03-25 | 2022-09-11 | 齊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化電池組串監測及充放電調控裝置及其量測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544262A4 (en) | 2014-12-31 |
EP2544262B1 (en) | 2019-01-23 |
CN102782900B (zh) | 2015-04-08 |
JP5504979B2 (ja) | 2014-05-28 |
JP2011181453A (ja) | 2011-09-15 |
US8998646B2 (en) | 2015-04-07 |
WO2011108513A1 (ja) | 2011-09-09 |
EP2544262A1 (en) | 2013-01-09 |
US20130161053A1 (en) | 2013-06-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82900A (zh) | 电池连接组件 | |
JP6560179B2 (ja) |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 | |
US10122005B2 (en) | Wiring modu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wiring module | |
JP6169166B2 (ja) | 最適化モジュール抑制システム | |
EP2787580B1 (en) | Connector | |
US9184432B2 (en) | Cell wiring module | |
US20080057393A1 (en) | Secondary battery module | |
JP2012059500A (ja) | 電池モジュール | |
JP2011258413A (ja) | 電池接続アセンブリ | |
KR20130023059A (ko) | 배터리 팩 | |
JP2014532958A (ja) | バッテリ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 |
JP2015159024A (ja) |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 | |
US9741991B2 (en) | Integrated voltage sense and bus bar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hicles having a traction battery | |
US20180261953A1 (en) | Terminal and wiring module | |
JP2018005984A (ja) | 蓄電モジュール | |
CN104115308A (zh) | 用于蓄能器的电池元接触装置 | |
CN104471744A (zh) | 电池用配线模块 | |
JP2013093227A (ja) | 接続部材と電線との接続構造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 |
JP2012169129A (ja) | 電池接続アセンブリ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 |
CN111989797A (zh) | 布线模块 | |
US11217848B2 (en) |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containing same, and use thereof | |
CN107275555A (zh) | 电芯连接单元以及包括该电芯连接单元的电池模块 | |
JP2015030449A (ja) | 電熱線端子への給電線配索構造 | |
US11462894B2 (en) | Wire harness | |
EP3926731A1 (en) | Battery rack and power storage device comprising s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Termination date: 2020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