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2299A - 燃料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燃料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82299A CN102782299A CN2011800079817A CN201180007981A CN102782299A CN 102782299 A CN102782299 A CN 102782299A CN 2011800079817 A CN2011800079817 A CN 2011800079817A CN 201180007981 A CN201180007981 A CN 201180007981A CN 102782299 A CN102782299 A CN 1027822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uel
- engaging
- fuel pump
- suction
- protru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7/04—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 F02M37/08—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electrically driven
- F02M37/10—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electrically driven submerged in fuel, e.g. in reservoir
- F02M37/103—Mounting pumps on fuel tan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5/00—Filtering devices having feature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or for application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Auxiliary devices for filtration; Filter housing constructions
- B01D35/02—Filters adapted for location in special places, e.g. pipe-lines, pumps, stop-cocks
- B01D35/027—Filters adapted for location in special places, e.g. pipe-lines, pumps, stop-cocks rigidly mounted in or on tanks or reservoirs
- B01D35/0273—Filtering elements with a horizontal or inclined rotation or symmetry axis submerged in tanks or reservoi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5/00—Filtering devices having feature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or for application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Auxiliary devices for filtration; Filter housing constructions
- B01D35/26—Filters with built-in pumps filters provided with a pump mounted in or on the cas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7/22—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e.g. arrangements in the feeding system
- F02M37/32—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e.g. arrangements in the feeding system characterised by filters or filter arrangements
- F02M37/44—Filter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7/22—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e.g. arrangements in the feeding system
- F02M37/32—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e.g. arrangements in the feeding system characterised by filters or filter arrangements
- F02M37/50—Filters arranged in or on fuel ta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燃料供给装置,包括:具有燃料泵及保持部的燃料泵单元;以及吸滤器,该吸滤器安装在设于该燃料泵单元的燃料吸入部上,并对被吸入所述燃料泵的所述燃料进行过滤。此外,所述吸滤器具有朝向所述燃料泵单元突出并与所述燃料吸入部同轴连接的连接部。在所述燃料泵单元及所述连接部上均设有固定元件,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吸入部连接的状态下使所述连接部绕其轴心旋转的情况下,所述固定元件彼此协动,来维持所述连接部的连接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供给装置。
本申请要求2010年2月4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特愿2010-023478号的优先权,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作为自动二轮车或四轮车的车用燃料供给装置,很多情况下采用将燃料泵配置在燃料箱内,并使燃料供给装置浸没在燃料箱内的燃料中的所谓内置式的车用燃料供给装置。在这种燃料供给装置的燃料泵中,汲取燃料并将其压送至内燃机(发动机)的泵部设置在燃料箱的底面侧。此外,在泵部的上部设有对上述泵部进行驱动的电动机部,在泵部的下方经由燃料吸入口(燃料吸入部)组装有吸滤器(过滤器)。
吸滤器通过对被泵部抽吸上来的燃料进行过滤,来阻止燃料箱内的异物进入泵部。
作为将吸滤器组装到燃料吸入部的方法,公开有如下技术:设置可与上述燃料吸入部连接的管,并利用金属托架将设置在该燃料吸入部的靠泵部的吸入口旁边的突起固定于一体形成在上述管的外周面上的凸缘部(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上述金属托架上设有能供上述突起插入的卡合孔。在上述卡合孔的周缘上形成有多个爪。这些爪具有在将突起插入卡合孔时防止突起被拔出的作用。此外,在凸缘部的与上述卡合孔相对应的部位上形成有安装孔。此外,在将凸缘部的安装孔与金属托架的卡合孔重叠的状态下,使用夹具将金属托架铆接固定在凸缘部上。
这样,通过利用金属托架对泵部的突起进行固定,从而可提高吸滤器的组装作业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96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燃料供给装置中,在将吸滤器组装到燃料吸入部时,由于需要另外准备金属托架,因此,存在部件数增加的问题。
此外,由于使用夹具来将金属托架铆接固定于吸滤器的凸缘部,因此,吸滤器的组装和拆卸作业会变得复杂。因而,存在很难提高将吸滤器组装到燃料吸入部的组装作业性这样的技术问题。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不使部件数增加的情况下容易地进行吸滤器的安装、拆卸作业的燃料供给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手段。
〔1〕本发明一个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包括:
燃料泵单元,该燃料泵单元具有燃料泵及保持部,其中,上述燃料泵配置在燃料箱内,汲取上述燃料箱内的燃料后将其压送至内燃机,上述保持部将上述燃料泵固定于上述燃料箱的内壁面;以及吸滤器,该吸滤器安装在设于该燃料泵单元的燃料吸入部上,并对被吸入上述燃料泵的上述燃料进行过滤,上述吸滤器具有朝向上述燃料泵单元突出并与上述燃料吸入部同轴连接的连接部,在上述燃料泵单元及上述连接部上均设有固定元件,在上述连接部与上述吸入部连接的状态下使上述连接部绕其轴心旋转的情况下,上述固定元件彼此协动,以维持上述连接部的连接状态。
〔2〕在上述〔1〕记载的燃料供给装置中,还可以是,上述燃料吸入部及上述连接部均呈管状,且上述连接部与上述燃料吸入部连接,上述固定元件包括:设于上述连接部的外周面的第一卡合部;以及形成于上述燃料泵单元,且从周向上收纳上述第一卡合部并与其卡合的第二卡合部。
〔3〕在上述〔2〕记载的燃料供给装置中,还可以是,上述第一卡合部沿上述连接部的周向延伸并能弹性变形,此外还包括对从上述第二卡合部的拔出进行限制的突起。
〔4〕在上述〔3〕记载的燃料供给装置中,还可以是,在上述第一卡合部的长边方向的中途位置上配置有上述突起,上述第一卡合部的较上述突起靠前端侧的部分为承接使该第一卡合部弹性变形时的外力的受力部。
〔5〕在上述〔4〕记载的燃料供给装置中,还可以是,在使上述连接部与上述燃料吸入部连接的状态下,上述受力部的至少一方较上述燃料泵单元的外周面朝径向外侧突出。
〔6〕在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中,还可以包括:防止误安装用凸部,该防止误安装用凸部设置在位于上述连接部的上述燃料泵单元一侧的外周缘和上述燃料泵单元中的任意一个上;以及槽部,该槽部设置在位于上述连接部的上述燃料泵单元一侧的外周缘和上述燃料泵单元中的另一个上,且能与上述防止误安装用凸部嵌合,上述槽部在周向上的大小被设定为仅能允许上述防止误安装用凸部绕上述轴心在规定范围内转动。
〔7〕在上述〔3〕记载的燃料供给装置中,还可以是,上述第一卡合部在以上述连接部的轴心为中心呈点对称的位置上设置一对,并且在上述第一卡合部各自的径向内表面侧突出设置有上述突起,上述各突起的旋转方向前侧面形成为第一倾斜面,该第一倾斜面与旋转方向正交或是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朝向旋转方向倾斜,在上述燃料泵单元上设有一对上述第二卡合部,在上述各第二卡合部的基端侧形成有收纳上述各第一卡合部的凹部,并且在上述各第二卡合部的前端侧形成有对被插入上述凹部的上述各第一卡合部向轴向的拔出进行限制的防拔出壁,上述各拔出壁的、收纳上述各第一卡合部一侧的侧面构成第二倾斜面,该第二倾斜面与旋转方向正交、或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朝向与上述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倾斜。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1〕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若在使吸滤器的连接部与设于燃料泵单元的燃料吸入部同轴连接的状态下,使该连接部绕其轴心旋转,则燃料吸入部与上述连接部彼此协动来维持上述连接部的连接状态。因此,在将吸滤器的连接部组装到燃料吸入口上时,不需要另外准备金属托架等用于对吸滤器进行固定的构件,因而能抑制部件数。此外,由于能将吸滤器直接组装到燃料吸入口上,因此,能在不使用夹具的情况下,容易地进行吸滤器的组装、拆卸作业。因此,能提高吸滤器组装到燃料吸入口上的组装作业性。
此外,根据上述〔2〕的燃料供给装置,通过在使连接部与燃料吸入部连接的状态下使上述连接部绕轴心旋转,能使第一卡合部容易地与第二卡合部卡合。此外,由于能将固定元件形成为简单的结构,因此,能减少燃料供给装置的制造成本。
此外,根据上述〔3〕的燃料供给装置,由于第一卡合部沿管状的连接部的周向延伸,因此,即便第一卡合部形成为与第二卡合部卡合所需的长度,该第一卡合部也不会朝轴心方向突出。因此,能抑制连接部在轴心方向上的长度。
此外,由于在第一卡合部上设置有对从上述第二卡合部的拔出进行限制的突出,因此,能可靠地防止上述燃料吸入部从连接部脱落。
此外,根据上述〔4〕的燃料供给装置,第一卡合部的比上述突起更靠前端侧的部分形成承接使该第一卡合部朝径向外侧弹性变形时的外力的受力部。通过这种结构,受力部起到用于使上述第一卡合部弹性变形的着力点的作用,并位于比作为作用点的上述突起更远离支点的位置处。因此,通过在受力部上施加比以上述突起为着力点直接施加外力时更小的外力,就能使第一卡合部弹性变形,从而使突起与第二卡合部分离。藉此,能容易地解除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的卡合状态。因此,能提高吸滤器的拆卸作业性。
此外,根据上述〔5〕的燃料供给装置,由于在使上述连接部与上述燃料吸入部连接的状态下,受力部的至少一方较燃料泵单元的外周面朝径向外侧突出,因此,外力能更容易地施加在受力部上。因此,能更容易地进行吸滤器的组装,并能提高拆卸作业性。
此外,根据上述〔6〕的燃料供给装置,槽部在周向上的大小被设定为仅能允许上述防止误安装用凸部绕上述轴心在规定范围内转动。因此,在连接部没有以规定的方向安装于燃料吸入部的情况下,防止误安装用凸部不会嵌入槽部。其结果是,在组装吸滤器时,连接部的第一卡合部无法嵌套到燃料吸入部能完全与第二卡合部连接的位置上,因此,能防止吸滤器的误安装。
此外,根据上述〔7〕的燃料供给装置,在将连接部错误地安装于燃料吸入部时,即便上述突起的旋转方向前侧面与第二卡合部的防拔出壁抵接,也不会有朝向径向外侧的力作用在第一卡合部上。
即,第一卡合部的突起的旋转方向前侧侧面构成与旋转方向正交、或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朝向旋转方向倾斜的第一倾斜面,另一方面,防拔出壁的收纳第一卡合部一侧的侧面构成与旋转方向正交、或是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朝向与上述旋转方向相反一侧倾斜的第二倾斜面。因此,即便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抵接而从第一倾斜面对第二倾斜面施加径向上的力,上述力也是朝向径向或径向内侧施加在第二倾斜面上的。其结果是,可防止第一卡合部朝径向外侧弹性变形。
综上所述,能防止第一卡合部的突起爬上第二卡合部的前端,并能可靠地防止连接部的误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下杯壳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吸滤器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将吸滤器安装于下杯壳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将吸滤器安装于下杯壳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将吸滤器错误地组装于下杯壳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管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保持部的示意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附图中,为了将各构件设为可识别的大小,对各构件的缩放尺寸进行了适当改变。
图1是燃料供给装置1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燃料供给装置1例如浸没在汽车、自动二轮车等的燃料箱2内的燃料中,汲取该燃料后将其压送至未图示的内燃机。
燃料供给装置1包括燃料泵单元30和配置在该燃料泵单元30的吸入侧的吸滤器28。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燃料泵单元30的吸入侧设为下侧,将其相反侧设为上侧。
燃料泵单元30包括燃料泵3和保持部4。燃料泵3由配置在下侧的泵部P和安装于泵部P上侧的电动机部M构成。作为泵部P,例如可使用具有叶轮的非容积型再生式泵,其由电动机部M驱动。作为电动机部M,例如可使用带电刷的直流电动机。
在泵部P的下侧设有燃料吸入部(吸入管)7,从该燃料吸入部7将燃料汲取至燃料泵3内。此外,在电动机部M的上侧设有排出口8。经过电动机部M内的燃料被从上述排出口8压送至燃料泵3的外侧。
保持部4由凸缘单元9、上杯壳10和下杯壳20构成,其中,上述凸缘单元9固定在燃料箱2的内壁面中的上壁2a上,上述上杯壳10设置在凸缘单元9的下侧并覆盖燃料泵3的外侧,上述下杯壳20安装于上述上杯壳10并覆盖燃料泵3的下侧。
在凸缘单元9上设有树脂制的大致圆板状的单元主体11。单元主体11以从燃料箱2的外侧(上侧)插入形成在燃料箱2的上壁2a上的未图示的开口部的状态固定在上壁2a上。因此,凸缘单元9上侧的面处于露出至燃料箱2的外部的状态。
此外,在凸缘单元9上设有燃料泵3的排出口8和与该排出口8连通的燃料取出管12。即,燃料箱2内的燃料从排出口8经由燃料取出管12被压送至内燃机。
另外,在凸缘单元9上,在燃料取出管12的前端与排出口8之间例如设有止回阀或压力调节器,从而能确保规定的燃料压力。
此外,在凸缘单元9上侧的面上设有未图示的连接器。在该连接器上嵌接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外部连接器。该连接器与燃料泵3的电动机部M和传送仪(sender gauge)23电连接,藉此,使电动机部M驱动。
此外,在单元主体11下侧的面的中央区域形成有凹部13,在该凹部13上一体形成有上杯壳10。
在上杯壳10上设有由树脂等形成的筒状的杯壳主体14。上述杯壳主体14以覆盖燃料泵3的外周面的方式形成,并形成为能将燃料泵3从形成在杯壳主体14下侧的端上的开口部14插入。此外,杯壳主体14的外周面14b从凸缘单元9延伸至燃料泵3的轴向上的大致中央处。
此外,在杯壳主体14上,沿开口部14a的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从开口部14a的周缘朝向开口部14a的轴心方向下侧延伸的四个卡合片17。上述卡合片17形成为能朝向杯壳主体14的轴心方向外侧弹性变形,并通过利用该弹性力卡住下杯壳20来对其进行机械保持。通过对卡合片17与下杯壳20的卡合位置进行调节,从而进行下杯壳20的轴心方向及周向上的定位。
卡合片17延伸到燃料泵3的电动机部M的下侧。此外,卡合片17的卡合孔19与形成在后述下杯壳20上的卡合凸部18卡合。
图2是下杯壳20的立体图。
如图1、图2所示,由树脂等形成的有底筒状的下杯壳20配置在燃料泵3的下侧,以对燃料泵3进行支承。上述下杯壳20的外周面20a的外径形成为比上杯壳10(杯壳主体14)的外周面14b的内径略小。
在下杯壳20的外周面20a上形成有可与卡合片17的卡合孔19卡合的卡合凸部18。通过使卡合凸部18与该卡合孔19卡合,就可将下杯壳20保持于上杯壳10。此外,通过一体化后的上杯壳10和下杯壳20,来对燃料泵3进行支承。
此外,在下杯壳20的下侧设有端部(底部)20b。在该端部20b上一体成型有朝下杯壳20的径向外侧延伸的支承板21。如图1所示,在该支承板21的前端,沿着下杯壳20的轴心方向一体成型有仪表安装板22。在该仪表安装板22上设有传送仪23。传送仪23是对燃料箱2内的燃料余量即液面位置进行检测的液面计,其设有仪表主体24、摆动臂34和浮子35,其中,上述仪表主体24形成为箱状,上述摆动臂34设置成能相对于上述仪表主体24自由转动,上述浮子35设置在摆动臂34的前端并能漂浮在燃料的液面上。
此外,在端部20b的中央部靠支承板21一侧的位置上,以贯穿端部20b的方式形成有排气孔27。利用该排气孔27,可排出在燃料泵3内产生的燃料蒸汽。此外,对从排气孔27排出的燃料蒸汽的排出方向进行限制的盖27a以围住排气孔27a周围的方式一体成型在端部20b上。
此外,在端部20b的与燃料泵3的吸入管7相对应的位置上,以贯穿端部20b的方式形成有通孔26。上述通孔26的直径形成为能供吸入管7插通的大小。吸入管7在插通通孔26的同时朝向下侧突出。在吸入管7的、从通孔26突出的部分的根部的开口端面7b上嵌入有O形环25,其可确保上述吸入管7与后述连接部(连接管38)之间的密封性。
此外,在端部20b上,后述的一对第二卡合部51突出设置在以通孔26为中心呈点对称的位置上。
图3是吸滤器28的立体图。
如图1、图3所示,吸滤器28设有滤材36和形成在滤材36的外周缘上的焊接部37。滤材36是形成为袋状的无纺布,焊接部37是通过对滤材36的外周缘进行焊接而形成的。
在吸滤器28的与燃料泵3的吸入管7相对应的部位上朝向上侧突出设置有连接管38。连接管38在与吸入管7同轴连接以使滤材36与吸入管7连通的同时,将吸滤器28固定于下杯壳20。
连接管38由树脂形成,该连接管38下侧的开口被滤材36覆盖。藉此,燃料箱2内的燃料经由滤材36流入连接管38内。流入上述连接管38内的燃料被汲取至燃料泵3。
此外,连接管38上侧的开口从焊接部37朝向上侧突出。上述连接管38的从焊接部37突出的部分为突出部38a。此外,在突出部38a的上侧(前端)的外周缘38e的一个部位上成型有防止误安装用凸部46。
连接管38上侧的开口的内径被设定为可嵌套在吸入管7上的大小。突出部38a的内周面从朝向下侧的中途位置缩径。将上述突出部38a的内周面中、设置在缩径后的区域(缩径部41)与缩径部41上侧间的边界上的台阶设定为台阶面41a。在上述台阶面41a与下杯壳20的端部20b之间配置有前述的O形环25。
在突出部38a的外周面38b的、比突出部38a的轴心38d方向上的中央稍靠上侧处,以突出部38a的轴心38d为中心呈点对称的方式设置有可弹性变形的一对第一卡合部(卡合爪)42。卡合爪42形成为纵剖面呈大致四边形,且形成为横剖面呈大致L字形。若以外周面38b中、设有卡合爪42的根部分42a的部位为接点38c,则卡合爪42中靠根部分42a一侧的部分(立起部43)朝向接点38c的切线(未图示)方向延伸。此外,卡合爪42在从立起部43的前端侧弯曲的同时沿着周向延伸。将上述卡合爪42中比立起部43的前端侧更靠前的部分称为爪主体部44。
在爪主体部44的长边方向的中途位置的径向内表面侧,以朝向突出部38a侧且与爪主体部44大致正交的方式突出设置有对从后述第二卡合部51的拔出进行限制的突起45。
各突起45的旋转方向前侧面形成为第一倾斜面45b,该第一倾斜面45b与旋转方向正交或是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朝向旋转方向倾斜。此外,在各突起45的侧面中、靠轴心38d一侧的侧面上构成第三倾斜面45a,该第三倾斜面45a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朝向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此外,在爪主体部44的比上述突起45更靠前端侧的部分形成为承接使爪主体部44弹性变形时的外力的受力部61。
在此,如图2所示,在端部20b上,以围住通孔26周围的方式形成有可使连接管38上侧的端嵌入的槽47。此外,在端部20b上形成有小槽48,该小槽48的俯视图呈大致圆弧状,且可嵌入连接管38的防止误安装用凸部46。小槽48在周向上的大小设定为仅能使防止误安装用凸部46绕轴心7a在规定范围内转动。藉此,可使连接管38在连接至吸入管7后绕轴心7a仅在规定范围内转动。此外,小槽48与槽47的外周缘中、靠端部20b的中央侧的部分连通,在槽47与小槽48的边界上形成有台阶48a。
此外,在端部20b的槽47的外周缘中、与卡合爪42相对应的部位上,以通孔26为中心呈点对称的方式突出设置有一对第二卡合部51。此外,各第二卡合部51形成为能与一对卡合爪42卡合。第二卡合部51由支承部52和防拔出壁53构成,其中,上述支承部52以从端部20b朝下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上述防拔出壁53一体成型在支承部52的前端,且朝向吸入管7的径向外侧延伸。通过上述支承部52和防拔出壁53,就可在各第二卡合部51的基端侧构成能从周向收纳各卡合爪42的收纳凹部54。
通过这种结构,若如图4所示在使防止误安装用凸部46的位置与小槽48的位置对齐来将连接管38嵌套在吸入管7上之后,使上述连接管38绕连接管38的轴心38d朝向爪主体部44的前端侧旋转,则如图5所示,能将爪主体部44插入并固定在各第二卡合部51的收纳凹部54中。
上述卡合爪42和第二卡合部51可用作用于将下杯壳20与吸滤器28卡合的固定元件。
在此,第二卡合部51的支承部52的周向上的宽度W1被设定为和突起45与立起部43之间的距离L1大致相同。藉此,在将卡合爪42分别插入各第二卡合部51的收纳凹部54时,第二卡合部51的支承部52处于被卡合爪42的立起部43和突起45夹持的状态。即,突起45在第二卡合部51与卡合爪42卡合时对该卡合爪42朝从第二卡合部51拔出的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此外,如图5所示,在第二卡合部51与卡合爪42卡合时,一对卡合爪42中的至少一个卡合爪42的爪主体部44的前端(受力部)61处于较下杯壳20的外周面20a朝径向外侧突出的状态。
此外,第二卡合部51的防拔出壁53在第二卡合部51与卡合爪42卡合时对该卡合爪42朝上侧的移动进行限制,藉此可对被插入上述凹部54的各卡合爪42朝轴心38d的方向的拔出进行限制。
防拔出壁53是从上侧观察形成为俯视呈大致扇形的平板状的壁。
在此,防拔出壁53的侧面中、收纳卡合爪42一侧的侧面形成第二倾斜面53a,该第二倾斜面53a与吸入管7的旋转方向正交、或是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以倾斜角度θ朝向与上述旋转方向相反一侧倾斜。此外,将与第二倾斜面53a相对的侧面称为侧面53b。将上述第二倾斜面53a中、靠吸入管7的径向外侧的端称为角落部55,将靠径向内侧的端称为端部53e。第二倾斜面53a的倾斜角度θ是从吸入管7的轴心7a连接至端部53e的直线与第二倾斜面53a交叉而形成的角度。
在第二倾斜面53a与卡合爪42的突起45位于在轴心7a方向上重叠的位置上时,上述倾斜角度θ是沿着突起45的第一倾斜面45b(参照图4)设定的。
外周侧面53d在角落部55与侧面53b之间延伸。侧面53b与吸入管7的旋转方向正交,外周侧面53d弯曲成朝向吸入管7的径向外侧隆出。
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侧面53b与外周侧面53d的边界的区域形成倒圆角部56,以代替角落部55。此外,在端部20b的与防拔出壁53的投影部分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上述开口部57。
接着,基于图2~图6对吸滤器28的安装、拆卸步骤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下杯壳20的示意结构的图,图3是表示吸滤器28的示意结构的图。图4~图6表示在下杯壳20上安装有吸滤器28的连接管38的状态,图4、图5是表示正常安装有连接管38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错误地安装了连接管38的状态的说明图。
下面对组装燃料供给装置1的步骤进行说明,首先,在组装好燃料泵3之后,将燃料泵3插入杯壳主体14(上杯壳10)。在将燃料泵3插入杯壳主体14(上杯壳10)后,将下杯壳20插入杯壳主体14(上杯壳10)。此外,在将下杯壳20插入杯壳主体14(上杯壳10)后,下杯壳20的卡合凸部18与上杯壳10的卡合片17卡合,从而将下杯壳20保持于杯壳主体14。
藉此,完成燃料泵3、上杯壳10及下杯壳20的组装。通过组装上述燃料泵3、上杯壳10及下杯壳20,燃料泵3的吸入管7处于经由设置在下杯壳20的端部20b上的通孔26朝下侧突出的状态。接着,将O形环25嵌入上述吸入管7中、从通孔26突出的部分的根部(开口端面)(参照图2)。
然后,在使吸滤器28的连接管38的轴心38d与吸入管7的轴心7a对齐的状态下,将连接管38嵌套在吸入管7上。
在此之前,将连接管38的各卡合爪42的位置调节到不会与突出设置在下杯壳20上的各第二卡合部51发生干涉的位置处。此外,将连接管38的防止误安装用凸部46调节到与下杯壳20的槽部(小槽)48相对应的位置处。如图2所示,上述小槽48在周向上的大小被设定为仅允许上述防止误安装用凸部46绕轴心7a在规定范围内转动。
若在这种状态下将连接管38插入吸入管7,则连接管38的防止误安装用凸部46会嵌入小槽48,而且防止误安装用凸部46会与槽47和小槽48的边界的台阶48a抵接。此外,O形环25在图3所示的台阶面41a与吸入管7的开口端面7b之间被朝向轴心38d的方向压缩。藉此,连接管38的内周面与吸入管7的外周面之间被O形环25密封。
接着,在将连接管38插入吸入管7的状态下,使连接管38以吸入管7的轴心7a为中心绕逆时针旋转。在图4中,将绕逆时针旋转的旋转方向表示为箭头CCW。这样,突起45的第三倾斜面45a与第二卡合部51的支承部52抵接。若要使连接管38进一步绕轴心7a旋转,则会对第三倾斜面45a朝径向外侧作用径向上的力。其结果是,卡合爪42被朝向径向外侧按压而张开,突起45会爬上支承部52的径向外侧的侧面。
若要使连接管38进一步绕轴心7a旋转,则卡合爪42的径向内侧的侧面会越过支承部52的径向外侧的侧面。
此时,在卡合爪42上作用有朝向径向内侧的回复力,从而通过该卡合爪42的突起45和立起部43的径向内侧的侧面来对支承部52的周向两端进行夹持(参照图5)。
此时,利用突起45来对卡合爪42朝从第二卡合部51拔出的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其结果是,限制了连接管38绕轴心7a的旋转。此外,卡合爪42朝轴心7a方向的移动会受到第二卡合部51的防拔出壁53限制。通过这样,如图5所示,连接管38被嵌套固定在吸入管7上,从而完成吸滤器28向下杯壳20的安装。
在将吸滤器28从下杯壳20上拆卸的情况下,对一对卡合爪42的受力部61分别施加外力,使爪主体部44朝向径向外侧弹性变形。此时,如图5所示,由于在第二卡合部51与卡合爪42卡合的状态下,一对卡合爪42中的至少一个卡合爪42的受力部61处于较下杯壳20的外周面20a朝径向外侧突出的状态,因此,能容易地将外力施加至上述受力部61的突出的部分。
这样,通过对各卡合爪42的受力部61均施加外力,能使各卡合爪42的突起45分别与各第二卡合部51的支承部52分离,从而解除了各第二卡合部51与卡合爪42的卡合状态。
接着,在解除了第二卡合部51与卡合爪42的卡合状态的状态下,使连接管38以吸入管7的轴心7a为中心绕顺时针旋转。在图4中,将绕顺时针旋转的旋转方向表示为箭头CW。这样,卡合爪42就被从第二卡合部51的收纳凹部54中拔出。藉此,可将连接管38从吸入管7上拆下。
接着,基于图6,对在连接管38的防止误安装用凸部46的位置与下杯壳20的小槽48的位置发生偏移的状态下,将连接管38错误地安装到吸入管7上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若要在此状态下使连接管38嵌套在吸入管7上,则防止误安装用凸部46就会与下杯壳20的端部20b抵接。因此,连接管38不会被插入吸入管7到规定深度,在端部20b与作为连接管38的前端的外周缘38e之间会产生间隙。
这样,若在端部20b与作为连接管38的前端的外周缘38e之间具有间隙的状态下,使连接管38朝箭头CCW方向绕轴心7a旋转,则突起45的第一倾斜面45b会与防拔出壁53的第二倾斜面53a抵接。
在此,卡合爪42的突起45以与爪主体部44大致正交的方式突出设置,同时第一倾斜面45b与旋转方向正交、或是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朝向旋转方向倾斜。
另一方面,防拔出壁53的第二倾斜面53a与吸入管7的旋转方向正交、或是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以倾斜角度θ朝向与上述旋转方向相反一侧倾斜。此外,在第二倾斜面53a与卡合爪42的突起45位于在轴心7a方向上重叠的位置上时,上述倾斜角度θ是沿着突起45的第一倾斜面45b设定的。
因此,即便第一倾斜面45b与第二倾斜面53a抵接而从第一倾斜面45b对第二倾斜面53a施加径向上的力,上述力也是朝向径向或径向内侧施加到第二倾斜面53a上的。其结果是,可防止卡合爪42朝径向外侧弹性变形。
另外,例如,若在第二倾斜面53a与外周侧面53c的边界的区域上形成倒圆角部56以代替角落部55,则在错误地安装吸滤器28时,有时上述倒圆角部56会与卡合爪42的突起45抵接,并在卡合爪42上作用朝向径向外侧的力。因此,突起45可能会爬上防拔出壁53。
即,形成在防拔出壁53的第二倾斜面53a上的角落部55能可靠地防止吸滤器28的误安装,并起到用于防止吸滤器28从下杯壳20脱落的防掉落的功能。
因此,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若在使吸滤器28的连接部(连接管)38与设于燃料泵单元30的燃料吸入部(吸入管)7同轴连接的状态下,使上述连接管38绕燃料吸入部7的轴心7a旋转,则吸入管7会与连接管38彼此协动来维持连接状态。因此,在将吸滤器28的连接管38组装到吸入管7上时,不需要另外准备金属托架等用于对吸滤器28进行固定的构件,因而能抑制部件数。此外,由于能将吸滤器28直接组装到吸入管7上,因此,能在不使用夹具的情况下,容易地进行吸滤器28的组装、拆卸作业。因此,能提高连接管38组装到吸入管7上的组装作业性。
此外,由于第一卡合部(卡合爪)42设置在吸滤器28的连接管38上,因此,能同时更换吸滤器28和连接管38。因此,与例如在下杯壳20上设有卡合爪42的情况相比,能容易地进行卡合爪42的更换作业。
此外,卡合爪42由立起部43和爪主体部44构成,其中,上述立起部43朝向接点38c的切线(未图示)方向延伸,上述爪主体部44从立起部43的前端侧弯曲,并沿着周向延伸。因此,通过使连接管38绕轴心7a旋转,能使卡合爪42与第二卡合部51彼此容易地卡合。因此,与在将连接管38插入吸入管7的同时使卡合爪42和第二卡合部51彼此卡合的结构不同,爪主体部44只要沿周向延伸即可,不需要沿着轴心38d方向延伸。因此,即便卡合爪42形成为与第二卡合部51卡合所需的长度,卡合爪42也不会朝轴心38d方向突出。因此,能抑制连接管38(突出部38a)的轴心38d方向的长度,从而能实现燃料供给装置1的小型化。此外,由于能将由卡合爪42和第二卡合部51构成的固定元件形成为简单的结构,因此,能减少燃料供给装置1的制造成本。
此外,通过在卡合爪42上设置对从上述第二卡合部的拔出进行限制的突起45,从而能可靠地维持卡合爪42与第二卡合部51的卡合状态。因此,能可靠地防止吸入管7从连接管38脱落。即,能防止吸滤器28从下杯壳20脱落。
此外,卡合爪42的比上述突起45更靠前端侧的部分形成为承接使卡合爪42朝径向外侧弹性变形时的外力的受力部61。藉此,受力部61起到用于使上述卡合爪42弹性变形的着力点的作用,其位于比作为作用点的上述突起45更远离支点(根部分42a)的位置处。因此,通过在受力部61上施加比以上述突起45为着力点直接施加外力时更小的外力,就能使卡合爪42弹性变形,从而使突起45与第二卡合部51分离。藉此,能容易地解除各卡合爪42与第二卡合部51的各卡合状态。因此,能提高吸滤器28的拆卸作业性。
此外,在使上述连接管38与吸入管7连接的状态下,由于一对卡合爪42中的至少一个卡合爪42的受力部61较燃料泵单元30的外周面(下杯壳20的外周面20a)朝径向外侧突出,因此,在对各受力部61施加外力时,能容易地将外力施加到上述受力部61的突出的部分。因此,能容易地进行吸滤器28的组装,并能提高吸滤器28的拆卸作业性。
此外,在连接管38(突出部38a)的前端即外周缘38e上形成有防止误安装用凸部46,并且在下杯壳20的端部20b上形成有可供防止误安装用凸部46嵌入的小槽48。此外,形成为在没有以规定的方向将连接管38安装于吸入管7的情况下,连接管38不会插入到规定的深度的结构。因此,在进行吸滤器28的组装时没有以规定的方向将连接管38安装于吸入管7的情况下,卡合爪42不会嵌套到吸入管7可与第二卡合部51完全连接的位置上,在端部20b与作为连接管38的前端的外周缘38e之间会产生间隙。因此,能防止吸滤器28的误安装。
此外,卡合爪42的突起45的旋转方向前侧侧面构成与旋转方向正交、或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朝向旋转方向倾斜的第一倾斜面45b,另一方面,防拔出壁的收纳卡合爪42一侧的侧面构成与旋转方向正交、或是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朝向与上述旋转方向相反一侧倾斜的第二倾斜面53a。因此,即便第一倾斜面45b与第二倾斜面53a抵接而从第一倾斜面45b对第二倾斜面53a施加径向上的力,上述力也是朝向径向或径向内侧施加到第二倾斜面53a上的。其结果是,可防止卡合爪42朝径向外侧弹性变形。因此,即便在将连接管38误安装在吸入管7上的情况下,也不会有朝向径向外侧的力作用在卡合爪42上。
综上所述,能防止卡合爪42的突起45爬上第二卡合部51的前端,并能可靠地防止吸入管7与连接管38的误安装。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7、图8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管138的立体图,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下杯壳120的立体图。另外,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形态标注相同符号来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1在如下方面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安装有燃料泵3、固定于燃料箱2的上壁2a且对燃料泵3进行支承的保持部4及配置在燃料泵3下侧的吸滤器28;保持部4由凸缘单元9、上杯壳10及有底筒状的下杯壳120构成,其中,上述凸缘单元9固定于燃料箱2的上壁2a,上述上杯壳10设于凸缘单元9的燃料箱2的内侧并内置有燃料泵3,上述下杯壳120安装于上述上杯壳10;在下杯壳120的外周面120a的端部120b侧的区域上一体成型有朝径向外侧突出的支承板12;燃料泵3的吸入管7从端部120b朝下侧突出;在吸滤器28上设有可嵌套在吸入管7上的连接管138;连接管138的内周面与吸入管7的外周面之间被O形环25密封;在连接管138的突出部138a的内周面上一体成型有缩径部41;在突出部138a的下侧前端设有防止误安装用凸部46;以及在下杯壳120的端部120b上形成有可供防止误安装用凸部46嵌入的小槽48。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滤器28的连接管138(突出部138a)上,可弹性变形的一对卡合爪124设置在以突出部138a的轴心138d为中心呈点对称的位置上。此外,卡合爪142形成为横截面呈大致L字形。
即,若以连接管138的外周面138b中、设有卡合爪142的根部分142a的部位为接点138c,则卡合爪142中靠根部分142a一侧的部分(立起部143)朝向接点138c的切线(未图示)方向延伸。此外,卡合爪142在从立起部143的前端侧弯曲的同时沿着周向延伸。将上述卡合爪142中比立起部143的前端侧更靠前的部分称为爪主体部144。此外,在爪主体部144的俯视中央区域上形成有开口部146。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在下杯壳120的端部120b的与一对卡合爪142相对应的部位上分别突出设置有一对第二卡合部151。第二卡合部151由能夹设在连接管138与爪主体部144之间的截面呈弧状的支承壁152和卡合凸部153构成。卡合凸部153突出设置在支承壁152的径向外侧的面上与开口部146相对应的部位上。上述卡合凸部153形成为能与爪主体部144的开口部146嵌合。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吸滤器28的安装、拆卸步骤进行说明。
在此,燃料供给装置1的组装步骤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首先,在将吸滤器128安装于下杯壳120时,在使吸滤器128的连接管138上侧的开口的轴心138d与吸入管7的轴心7a对齐的状态下,使连接管138嵌套在吸入管7上。
此时,将连接管138的各卡合爪142的位置调节到不会与突出设置在下杯壳120上的各第二卡合部151发生干涉的位置处。此外,将连接管138的防止误安装用凸部46的位置调节到与下杯壳120的槽部(小槽48)相对应的位置处。
在此状态下,使连接管138以轴心7a为中心绕逆时针旋转(参照图7中的箭头CCW)。这样,在连接管138与爪主体部144之间的间隙150中夹设有下杯壳120的支承壁152。此外,爪主体部144的前端144a与支承壁152的卡合凸部153抵接。
接着,若要使连接管138绕轴心7a旋转,则会有径向上的力在前端144a上朝径向外侧作用。其结果是,在卡合爪144被朝向径向外侧按压而张开的同时,爪主体部144会爬上卡合凸部153的径向外侧的侧面。
若要使连接管138进一步绕轴心7a旋转,则在卡合凸部153的位置与开口部146的位置一致时,在卡合爪142上作用有朝向径向内侧的回复力,使卡合凸部153与开口部146卡合。藉此,卡合爪142被保持在第二卡合部151上。通过这样,连接管138被嵌套固定在吸入管7上,从而完成吸滤器28向下杯壳120的安装。
另一方面,在将吸滤器28从下杯壳120上拆卸的情况下,对各卡合爪142的爪主体部144的前端(受力部161)施加外力,使卡合爪142朝向径向外侧弹性变形。这样,各开口部146分别与各卡合凸部153分离,从而解除各第二卡合部151与卡合爪142的卡合状态。在此状态下,使连接管138以轴心7a为中心绕顺时针旋转(参照图7中的箭头CW)。藉此,能将各卡合爪142从各间隙150中拔出,从而将吸滤器28从下杯壳120上拆下。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除了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之外,还能将卡合爪142形成得比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卡合爪42大。因此,能提高卡合爪142的刚性。此外,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增大卡合爪142与第二卡合部151的接触面积,因此,能提高卡合爪142对连接管138的保持力。此外,由于能将卡合爪142和第二卡合部151的结构形成为简单的结构,因此,能降低燃料供给装置1的制造成本。
另外,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对上述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吸滤器28的连接管38(138)嵌套固定在从下杯壳20(120)的端部20b(120b)突出的吸入管7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吸入管7与连接管38(138)间的固定方法不仅仅局限于此,即便以将连接管38(138)内嵌固定于吸入管7的方式对各结构进行改变,也没有问题。
在使连接管38(138)内嵌固定在吸入管7上的情况下,只要设置可代替突出设置在连接管38(138)上的卡合爪42(142)及突出设置在下杯壳20(120)上的第二卡合部51(151)的固定元件即可。例如,也可以在吸入管7的外周面上形成在周向上较长的槽,并在连接管38、138上形成可与吸入管7的槽嵌合的突起。这种固定元件不局限于上述元件,只要是在使连接管38(138)嵌套在吸入管7上后使连接管38(138)绕轴心旋转,而使吸入管7与连接管38(138)卡合的结构即可,并不受到限定。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连接管38(138)的前端设有防止误安装用凸部46,且在下杯壳20(120)的端部20b(120b)上形成有可供防止误安装用凸部46嵌入的小槽48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使吸入管7与连接管38(138)卡合的结构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在下杯壳20(120)的端部20b(120b)上形成防止误安装用凸部46,并在连接管38(138)的前端形成可供防止误安装用凸部46嵌入的槽的结构。在将吸入管7与连接管38(138)形成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只要将连接管38(138)的径向壁厚设定为可形成槽的厚度即可。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连接管38(138)上突出设置有一对卡合爪42(142),并在下杯壳20(120)上突出设置有一对第二卡合部51(151)的结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卡合爪42(142)和第二卡合部51(151)的数量不局限于此,只要在连接管38(138)上至少突出设置有一个卡合爪42(142),并在下杯壳20(120)上至少突出设置有一个第二卡合部51(151)即可。
(符号说明)
1燃料供给装置
2燃料箱
2a上壁
3燃料泵
4保持部
7吸入管7(燃料吸入部)
7a轴心
20、120下杯壳
20a、120a外周面
20b、120b端部
28吸滤器
30燃料泵单元
38、138连接管(连接部)
38b、138b外周面
38c外周缘
38d轴心
42、142卡合爪(第一卡合部)
43、143立起部
44、144爪主体部
45、145突起
45b第一倾斜面
46凸部(防止误安装用凸部)
47槽
48小槽(槽部)
51、151第二卡合部
52支承部
53防拔出壁
53a第二倾斜面
54收纳凹部
61、161受力部
Claims (7)
1.一种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燃料泵单元,该燃料泵单元具有燃料泵及保持部,其中,所述燃料泵配置在燃料箱内,汲取所述燃料箱内的燃料后将其压送至内燃机,所述保持部将所述燃料泵固定于所述燃料箱的内壁面;以及
吸滤器,该吸滤器安装在设于该燃料泵单元的燃料吸入部上,并对被吸入所述燃料泵的所述燃料进行过滤,
所述吸滤器具有朝向所述燃料泵单元突出并与所述燃料吸入部同轴连接的连接部,
在所述燃料泵单元及所述连接部上均设有固定元件,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吸入部连接的状态下使所述连接部绕其轴心旋转的情况下,所述固定元件彼此协动,来维持所述连接部的连接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吸入部及所述连接部均呈管状,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燃料吸入部连接,
所述固定元件包括:
设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周面的第一卡合部;以及
形成于所述燃料泵单元,且从周向上收纳所述第一卡合部并与其卡合的第二卡合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沿所述连接部的周向延伸并能弹性变形,此外,还包括对从所述第二卡合部的拔出进行限制的突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卡合部的长边方向的中途位置上配置有所述突起,
所述第一卡合部的较所述突起靠前端侧的部分为承接使该第一卡合部弹性变形时的外力的受力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燃料吸入部连接的状态下,所述受力部中的至少一个较所述燃料泵单元的外周面朝径向外侧突出。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止误安装用凸部,该防止误安装用凸部设置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燃料泵单元一侧的外周缘和所述燃料泵单元中的任意一个上;以及
槽部,该槽部设置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燃料泵单元一侧的外周缘和所述燃料泵单元中的另一个上,且能与所述防止误安装用凸部嵌合,
所述槽部在周向上的大小被设定为仅能允许所述防止误安装用凸部绕所述轴心在规定范围内转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部在以所述连接部的轴心为中心呈点对称的位置上设置一对,并且在所述第一卡合部各自的径向内表面侧突出设置有所述突起,
所述各突起的旋转方向前侧面形成为第一倾斜面,该第一倾斜面与旋转方向正交或是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朝向旋转方向倾斜,
在所述燃料泵单元上设有一对所述第二卡合部,
在所述各第二卡合部的基端侧形成有收纳所述各第一卡合部的凹部,并且在所述各第二卡合部的前端侧形成有对被插入所述凹部的所述各第一卡合部向轴向的拔出进行限制的防拔出壁,
所述各拔出壁的、收纳所述各第一卡合部一侧的侧面构成第二倾斜面,该第二倾斜面与旋转方向正交、或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朝向与所述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倾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23478A JP5345570B2 (ja) | 2010-02-04 | 2010-02-04 | 燃料供給装置 |
JP2010-023478 | 2010-02-04 | ||
PCT/JP2011/052385 WO2011096520A1 (ja) | 2010-02-04 | 2011-02-04 | 燃料供給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82299A true CN102782299A (zh) | 2012-11-14 |
CN102782299B CN102782299B (zh) | 2014-11-12 |
Family
ID=44355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07981.7A Active CN102782299B (zh) | 2010-02-04 | 2011-02-04 | 燃料供给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532876B1 (zh) |
JP (1) | JP5345570B2 (zh) |
CN (1) | CN102782299B (zh) |
BR (1) | BR112012019303B1 (zh) |
WO (1) | WO2011096520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25130A (zh) * | 2013-01-15 | 2014-07-16 |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 燃料过滤器的安装构造 |
CN104696123A (zh) * | 2013-12-05 | 2015-06-10 | 韩国自动车部品株式会社 | 燃料泵用过滤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317599A (zh) * | 2014-06-20 | 2016-02-10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燃料供给系统 |
CN106659953A (zh) * | 2014-07-25 | 2017-05-10 | 酷思滤清系统有限公司 | 多位置过滤器附接件 |
CN112823241A (zh) * | 2018-10-11 | 2021-05-18 | 株式会社利富高 | 燃料用过滤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433011B2 (ja) * | 2014-03-28 | 2018-12-05 |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 燃料供給装置 |
CN109826733A (zh) * | 2019-03-27 | 2019-05-31 | 众恒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可快速更换滤网的车用油泵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49367U (zh) * | 1989-09-21 | 1991-05-14 | ||
JP3049367U (ja) * | 1997-10-27 | 1998-06-09 | 有限会社甲斐洋創 | 男性用下腹ベルト |
US6619272B2 (en) * | 2001-05-05 | 2003-09-16 |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 In-tank fuel supply unit |
JP2004044619A (ja) * | 2002-07-09 | 2004-02-12 | Techno Excel Co Ltd | 連結継手 |
US20050286103A1 (en) * | 2004-06-24 | 2005-12-29 |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 In-tank fuel supply unit with attachable jet pump assembly and filter |
JP2006009611A (ja) * | 2004-06-23 | 2006-01-12 | Piolax Inc | 燃料ポンプユニット用フィルタの取付け構造 |
US20080258462A1 (en) * | 2007-04-20 | 2008-10-23 | Piolax Inc. | Component connecting structur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613868B2 (ja) * | 1996-01-12 | 2005-01-26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燃料フィルタ取付装置 |
US8349180B2 (en) * | 2006-09-05 | 2013-01-08 | Pall Corporation | Filte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
JP4896836B2 (ja) * | 2007-04-20 | 2012-03-14 |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 部品の連結構造 |
JP4920049B2 (ja) | 2008-06-20 | 2012-04-18 | 日本ポリプロ株式会社 | プロピレン系表面保護用フィルム |
JP2010216331A (ja) * | 2009-03-16 | 2010-09-30 |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 燃料供給装置 |
JP5280329B2 (ja) * | 2009-09-30 | 2013-09-0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燃料ポンプ構造 |
-
2010
- 2010-02-04 JP JP2010023478A patent/JP5345570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2-04 CN CN201180007981.7A patent/CN102782299B/zh active Active
- 2011-02-04 WO PCT/JP2011/052385 patent/WO201109652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2-04 BR BR112012019303-1A patent/BR112012019303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02-04 EP EP11739868.5A patent/EP2532876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49367U (zh) * | 1989-09-21 | 1991-05-14 | ||
JP3049367U (ja) * | 1997-10-27 | 1998-06-09 | 有限会社甲斐洋創 | 男性用下腹ベルト |
US6619272B2 (en) * | 2001-05-05 | 2003-09-16 |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 In-tank fuel supply unit |
JP2004044619A (ja) * | 2002-07-09 | 2004-02-12 | Techno Excel Co Ltd | 連結継手 |
JP2006009611A (ja) * | 2004-06-23 | 2006-01-12 | Piolax Inc | 燃料ポンプユニット用フィルタの取付け構造 |
US20050286103A1 (en) * | 2004-06-24 | 2005-12-29 |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 In-tank fuel supply unit with attachable jet pump assembly and filter |
US20080258462A1 (en) * | 2007-04-20 | 2008-10-23 | Piolax Inc. | Component connecting structure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25130A (zh) * | 2013-01-15 | 2014-07-16 |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 燃料过滤器的安装构造 |
CN103925130B (zh) * | 2013-01-15 | 2016-04-20 |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 燃料过滤器的安装构造 |
CN104696123A (zh) * | 2013-12-05 | 2015-06-10 | 韩国自动车部品株式会社 | 燃料泵用过滤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104696123B (zh) * | 2013-12-05 | 2017-10-03 | 韩国自动车部品株式会社 | 燃料泵用过滤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317599A (zh) * | 2014-06-20 | 2016-02-10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燃料供给系统 |
CN105317599B (zh) * | 2014-06-20 | 2019-02-15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燃料供给系统 |
CN106659953A (zh) * | 2014-07-25 | 2017-05-10 | 酷思滤清系统有限公司 | 多位置过滤器附接件 |
CN106659953B (zh) * | 2014-07-25 | 2021-08-10 | 酷思滤清系统有限公司 | 多位置过滤器附接件 |
CN112823241A (zh) * | 2018-10-11 | 2021-05-18 | 株式会社利富高 | 燃料用过滤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1096520A1 (ja) | 2011-08-11 |
BR112012019303B1 (pt) | 2021-01-19 |
CN102782299B (zh) | 2014-11-12 |
EP2532876A1 (en) | 2012-12-12 |
JP2011163131A (ja) | 2011-08-25 |
EP2532876A4 (en) | 2014-05-28 |
BR112012019303A2 (pt) | 2018-05-08 |
EP2532876B1 (en) | 2019-01-09 |
JP5345570B2 (ja) | 2013-11-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82299B (zh) | 燃料供给装置 | |
KR100828054B1 (ko) | 연료 펌프 부착 구조체 | |
JP4243845B2 (ja) | 燃料供給装置 | |
JP2011074865A (ja) | 燃料ポンプ構造 | |
JP2019173632A (ja) | 燃料タンク用蓋 | |
JP4356897B2 (ja) | 燃料供給装置 | |
JP2019173631A (ja) | 燃料タンク用蓋 | |
JP2009091957A (ja) | 燃料ポンプの取付構造 | |
JP5745879B2 (ja) | 燃料供給装置 | |
JP5630371B2 (ja) | 燃料供給装置 | |
JP2011163131A5 (zh) | ||
JP2009091958A (ja) | 燃料ポンプの取付構造 | |
CN111902625B (zh) | 燃料供给装置 | |
JP5182259B2 (ja) | ポンプユニット用ブラケット、及び当該ブラケットを備える燃料供給装置 | |
JP2011153603A (ja) | 燃料供給装置 | |
JP2010116792A (ja) | フィルタ取り付け構造、および燃料供給装置 | |
JP4203751B2 (ja) | 燃料供給装置 | |
JP5667769B2 (ja) | 燃料供給装置 | |
JP6194803B2 (ja) | 燃料ポンプモジュール | |
JP4329037B2 (ja) | 燃料供給装置 | |
JP3891352B2 (ja) | 燃料供給装置 | |
JP5880902B2 (ja) | 燃料供給装置 | |
JP3937158B2 (ja) | 燃料供給装置 | |
JP2005188300A (ja) | 燃料供給装置 | |
JPH04127860U (ja) | 電動燃料ポンプのフイル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