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7721A - 快速接头 - Google Patents
快速接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77721A CN102777721A CN201210278619XA CN201210278619A CN102777721A CN 102777721 A CN102777721 A CN 102777721A CN 201210278619X A CN201210278619X A CN 201210278619XA CN 201210278619 A CN201210278619 A CN 201210278619A CN 102777721 A CN102777721 A CN 1027777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 valve rod
- valve
- main body
- plug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接头,包括接头母体和适配的插头,接头母体包括中空的连接体,连接体内设有能相对连接体前后移动的球套,球套的前端面具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突起;连接体内还设有由球套推动的密封管,密封管的前端周向地抵接在球套的突起的内侧;连接体内还设有固定不动的阀杆,阀杆的阀杆头部周向地抵接在密封管前端内侧,密封管和阀杆主体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油路通道;插头包括中空状的插头主体,和设置在插头主体内的能相对插头主体前后移动的阀体,阀体包括中空的阀体主体,阀体主体后端外侧设有与阀杆头部配合的推压部,推压部周向地和插头主体前端的内侧壁抵接,插头主体内形成有第二油路通道,快速接头的装配简单且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工业的接头,尤其是一种快速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供油系统广泛采用价格低、性能优良的软管如尼龙管,以取代传统的金属管道,在制动系统中的管道连接仍然采用传统的金属管道,上述两种管道的连接采用传统的金属管道的连接结构,即卡套式管接头,包括管接头体和具有联管螺母、卡套和衬套的管接头,其密封性是由卡套和管接头体配合的接触面保证,并且由联管螺母锁紧。
制动管路和接头必须密封可靠、拆卸方便,一旦管路系统发生泄漏等故障则会酿成安全事故。上述的这种卡套式连接结构,则存在着如下的缺点:1.装配空间要求大,联管螺母需要扳手进行操作,由此需要较大的空间,并且有安装角度的限制;2.装配效率低,不能使用气动扳手,只能由人工扭紧联管螺母,并且需要对每一个螺母进行拧紧力矩检测;3.联管螺母的拧紧力矩决定了管接头处的密封性和可靠性,如果拧紧力矩未达标,则有可能造成密封不严甚至软管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装配操作简单、装配效率高的快速接头。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快速接头,包括接头母体和适配的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头母体包括与外部硬管连接的中空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内设有能相对所述连接体前后移动的球套,所述球套的前端面具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突起,所述球套后端设有能使所述球套向前侧复位的球套弹簧;所述连接体内还设有由所述球套推动的密封管,所述密封管的前端周向地抵接在所述球套的突起的内侧,所述密封管的后端设有能使所述密封管向前侧复位的密封管弹簧;所述连接体内还设有固定不动的阀杆,所述阀杆的阀杆头部周向地抵接在所述密封管前端内侧,所述阀杆头部后侧的阀杆主体的直径小于所述密封管的直径,也小于所述阀杆头部的直径,所述密封管和所述阀杆主体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油路通道;
所述插头包括与外部软管连接的中空状的插头主体,和设置在所述插头主体内的能相对所述插头主体前后移动的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能使所述阀体向后侧复位的阀体弹簧,所述阀体包括中空的阀体主体,所述阀体主体后端外侧设有与所述阀杆头部配合的推压部,所述推压部周向地和所述插头主体前端的内侧壁抵接,所述插头主体内位于所述推压部后侧的直径大于位于所述推压部处的直径,所述插头主体内形成有第二油路通道;
所述接头母体和所述插头装配时,所述阀杆能推动所述推压部向前侧移动使得所述推压部和所述插头主体形成间隙,所述插头主体能推动所述球套向后侧移动进而推动密封管使得所述插头主体和所述阀杆头部之间形成间隙直至所述插头主体和所述连接体锁定,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油路通道和第一油路通道通过所述插头主体和所述推压部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插头主体和所述阀杆头部之间的间隙导通。
连接体和插头主体锁定的方式,在本发明中,优选的为所述连接体的前端插入到套筒内,所述连接体前端的侧壁上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内设有由所述球套支撑的锁球,所述套筒内侧壁设有与所述开孔位置相应的与所述锁球抵接的第一凹槽,所述插头主体的外侧设有与所述锁球配合的第二凹槽,当所述插头主体向后侧移动使得所述第二凹槽移动到所述开孔处时,所述锁球能通过所述开孔落入到所述第二凹槽内使得所述连接体和所述插头主体锁定。连接体和插头主体锁定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如卡扣连接等。
所述连接体外侧还设有位于所述开孔前侧的卡环,所述套筒内设有能使所述套筒向前侧复位的套筒弹簧,当所述锁球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时,所述套筒在所述套筒弹簧的作用下向前侧移动直至所述卡环与所述第一凹槽抵接,限定了套筒向前侧移动的位置。
所述连接体的外侧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设有抵住所述套筒后端的套筒锁球,避免套筒相对连接体向后侧移动。
所述连接体的后端与后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后螺母连接到外部硬管。
所述后螺母包括主体和位于前端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插入到所述连接体内,所述延伸部的后端与所述主体之间形成有外台阶部和内台阶部;所述球套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球套后端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台阶部抵接;所述密封管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密封管的后端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内台阶部抵接,当装配时,球套和密封管向后侧移动,压缩球套弹簧和密封管弹簧,当拆卸时,球套弹簧对球套施加回复力,密封管弹簧对密封管施加回复力,分别使得球套和密封管回到初始的位置。
阀杆的固定方式为,所述后螺母内固定有第一引导件,所述阀杆主体后端插入在所述第一引导件内并固定,所述第一油路通道通过所述第一引导件和所述后螺母内侧壁之间的间隙与外部硬管连通。
所述插头主体内固定有第二引导件,所述阀体主体的前端插入到所述第二引导件内并固定,所述第二油路通道由所述第二引导件和所述插头主体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阀体主体和所述插头主体之间的间隙形成,阀体主体可沿着第二引导件的内侧移动。
所述阀体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阀体主体的后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引导件的前端抵接,当装配时,阀体向前侧移动,压缩阀体弹簧,当拆卸时,阀体弹簧对阀体施加回复力使得阀体回到初始的位置。
所述密封管后端的外侧和所述延伸部前端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推压部和插头主体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阀杆头部上设有密封所述阀杆和密封管的阀杆密封圈,确保了接头母体和插头之间良好的密封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接头母体和插头内的部件互相推动,使得两侧的油路导通,无需借助其他工具,即可完成快速接头的装配,连接方便,快速接头的密封性能好;设置了接头母体和插头的锁定部件,当装配完成时,接头母体和插头互相锁定,使得连接较为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接头母体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插头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接头母体和插头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快速接头,包括接头母体和与之适配的插头。其中,接头母体包括中空的连接体11,连接体11的前端插入到套筒12内,其后端与后螺母13螺纹连接,后螺母13包括主体134和位于前端的延伸部131,延伸部131插入到连接体11内,延伸部131的后端与后螺母13的主体134之间形成有外台阶部132和内台阶部133,主体134后端具有内螺纹,用于与硬管连接。
连接体11的前端侧壁上设有开孔113,开孔113内设有锁球114,套筒12内侧壁与开孔113相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凹槽121。连接体11外侧还设有卡环116,位于开孔113前侧。连接体11内侧设有球套14,球套14的前端面与套筒12的前端面齐平,具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突起141,后端与球套弹簧142的一端抵接,球套弹簧142的另一端与外台阶部132抵接,球套弹簧141位于延伸部131外侧。由此,锁球114的上部位于第一凹槽121内以防止套筒12相对连接体11向前移动,下部则由球套14支撑,防止通过开孔113而掉落。连接体11的外侧设有第三凹槽111,其内设有套筒锁球112,抵住套筒12,使得套筒12不能相对连接体11向后移动。
连接体11的外侧设有刮油环115,套筒弹簧122的一端与刮油环115抵接,另一端与套筒12的内侧壁抵接,未装配时处于压缩状态。
连接体11内还设有密封管15,密封管15的前端周向地抵接在球套14的突起141内侧,密封管15的后端与密封管弹簧151的一端抵接,密封管弹簧151的另一端与后螺母13的内台阶部133抵接。密封管15后端的外侧和延伸部131前端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152,并通过第一密封圈垫圈153支撑,使受力均匀。密封管15的外侧设有台阶部154,与球套14的突起141配合。
还设有阀杆16,阀杆16的阀杆头部161周向地抵接在密封管15前端内侧,阀杆头部161上设有阀杆密封圈1611,未装配时保持阀杆16和密封管15之间的密封性。阀杆16位于阀杆头部161后侧的阀杆主体162,其后端插入在第一引导件163内并固定,其中,阀杆头部161的直径大于阀杆主体162的直径,阀杆主体162的直径小于密封管15和后螺母13。第一引导件163一侧与后螺母13的主体134内侧壁固定,另一侧与主体134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第一引导件163后端设有第一平挡圈164,用于定位第一引导件163。密封管15和阀杆主体162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油路通道17。
插头包括中空状的插头主体21,阀体22设置在插头主体21内,包括中空的阀体主体221,阀体主体221后端外侧设有推压部222,未装配时,推压部222的前端面和插头主体21的后端面齐平。推压部222与插头主体21前端的内侧壁抵接,插头主体21内位于推压部222后侧的直径大于推压部222处的直径。推压部221和插头主体21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223,并通过第二密封圈垫圈224支撑,使受力均匀。阀体主体221内侧设有阀体弹簧225,其前端插入到第二引导件226中,阀体弹簧225的一端与阀体主体221的后端固定,另一端与第二引导件226的前端抵接。第二引导件226一侧与插头主体21的内侧壁固定,另一侧与插头主体21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第二引导件226的前端设有第二平挡圈227,用于定位第二引导件226。插头主体21与第二引导件226之间的间隙,以及插头主体21与阀体主体221之间的间隙形成了第二油路通道23。
插头主体21的前端具有内螺纹,用于连接软管,插头主体21的外侧设有第二凹槽211,用于与锁球114配合。
当装配时,将推压部222与阀杆16抵接,由于阀杆16固定不动,推压部222向前侧移动,由此阀体主体221沿着第二引导件226的内侧壁向前侧移动,阀体弹簧225被压缩,推压部222和插头主体2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间隙;同时,插头主体21的前端面与球套14的突起141抵接,推动球套14向后侧移动,球套弹簧142被压缩。当球套14向后移动到使得突起141与密封管15的台阶部154抵接时,推动密封管15一起向后侧移动,密封管弹簧151被压缩,此时密封管15相对阀杆16移动后,其前端与阀杆头部161不再抵接而出现间隙,从软管而来的液压油从第二油路通道23经由阀体22和插头主体21之间的间隙,以及阀杆16和插头主体21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一油路通道17,通过阀杆16和后螺母17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一平挡圈164后进入到硬管,管路导通,直到插头主体21向后侧移动到第二凹槽211位于锁球114内侧,锁球114落入到第二凹槽211内,连接体11与插头主体21相对固定,套筒12在套筒弹簧122的作用力下向前侧移动,第一凹槽121离开锁球114,套筒12的第一凹槽121后端部与卡环116相抵接定位,装配完成,液压油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当拆卸时,推动套筒12向后侧移动,当第一凹槽121移动到锁球114处时,推动插头主体21,锁球114向第一凹槽121内移动,由于阀体弹簧225的回复力,推动插头主体21向前侧移动复位,而又由于球套弹簧142和密封管弹簧151的回复力,球套14和密封管15向前侧复位,拆卸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变形和改进,这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快速接头,包括接头母体和适配的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头母体包括与外部硬管连接的中空的连接体(11),所述连接体(11)内设有能相对所述连接体(11)前后移动的球套(14),所述球套(14)的前端面具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突起(141),所述球套(14)后端设有能使所述球套(14)向前侧复位的球套弹簧(142);所述连接体(11)内还设有由所述球套(14)推动的密封管(15),所述密封管(15)的前端周向地抵接在所述球套(14)的突起(141)的内侧,所述密封管(15)的后端设有能使所述密封管(15)向前侧复位的密封管弹簧(151);所述连接体(11)内还设有固定不动的阀杆(16),所述阀杆(16)的阀杆头部(161)周向地抵接在所述密封管(15)前端内侧,所述阀杆头部(161)后侧的阀杆主体(162)的直径小于所述密封管(15)的直径,也小于所述阀杆头部(161)的直径,所述密封管(15)和所述阀杆主体(162)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油路通道(17);
所述插头包括与外部软管连接的中空状的插头主体(21),和设置在所述插头主体(21)内的能相对所述插头主体(21)前后移动的阀体(22),所述阀体(22)内设有能使所述阀体(22)向后侧复位的阀体弹簧(225),所述阀体(22)包括中空的阀体主体(221),所述阀体主体(221)后端外侧设有与所述阀杆头部(161)配合的推压部(222),所述推压部(222)周向地和所述插头主体(21)前端的内侧壁抵接,所述插头主体(21)内位于所述推压部(222)后侧的直径大于位于所述推压部(222)处的直径,所述插头主体(21)内形成有第二油路通道(23);
所述接头母体和所述插头装配时,所述阀杆(16)能推动所述推压部(221)向前侧移动使得所述推压部(221)和所述插头主体(21)形成间隙,所述插头主体(21)能推动所述球套(14)向后侧移动进而推动密封管(15)使得所述插头主体(21)和所述阀杆头部(161)之间形成间隙直至所述插头主体(21)和所述连接体(11)锁定,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油路通道(23)和第一油路通道(17)通过所述插头主体(21)和所述推压部(221)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插头主体(21)和所述阀杆头部(161)之间的间隙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11)的前端插入到套筒(12)内,所述连接体(11)前端的侧壁上设有开孔(113),所述开孔(113)内设有由所述球套(14)支撑的锁球(114),所述套筒(12)内侧壁设有与所述开孔(113)位置相应的与所述锁球(114)抵接的第一凹槽(121),所述插头主体(21)的外侧设有与所述锁球(114)配合的第二凹槽(211),当所述插头主体(21)向后侧移动使得所述第二凹槽(211)移动到所述开孔(113)处时,所述锁球(114)能通过所述开孔(113)落入到所述第二凹槽(211)内使得所述连接体(11)和所述插头主体(21)锁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11)外侧还设有位于所述开孔(113)前侧的卡环(116),所述套筒(12)内设有能使所述套筒(12)向前侧复位的套筒弹簧(122),当所述锁球(114)位于所述第二凹槽(211)内时,所述套筒(12)在所述套筒弹簧(122)的作用下向前侧移动直至所述卡环(116)与所述第一凹槽(121)抵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11)的外侧设有第三凹槽(111),所述第三凹槽(111)内设有抵住所述套筒(12)后端的套筒锁球(112)。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11)的后端与后螺母(13)螺纹连接,所述后螺母(13)连接到外部硬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螺母(13)包括主体(134)和位于前端的延伸部(131),所述延伸部(131)插入到所述连接体(11)内,所述延伸部(131)的后端与所述主体(134)之间形成有外台阶部(132)和内台阶部(133);所述球套弹簧(142)的一端与所述球套(14)后端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台阶部(132)抵接;所述密封管弹簧(151)的一端与所述密封管(15)的后端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内台阶部(133)抵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螺母(13)内固定有第一引导件(163),所述阀杆主体(162)后端插入在所述第一引导件(163)内并固定,所述第一油路通道(17)通过所述第一引导件(163)和所述后螺母(13)内侧壁之间的间隙与外部硬管连通。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主体(21)内固定有第二引导件(226),所述阀体主体(221)的前端插入到所述第二引导件(226)内并固定,所述第二油路通道(23)由所述第二引导件(226)和所述插头主体(21)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阀体主体(221)和所述插头主体(21)之间的间隙形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弹簧(225)的一端与所述阀体主体(221)的后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引导件(226)的前端抵接。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管(15)后端的外侧和所述延伸部(131)前端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152),所述推压部(221)和插头主体(21)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223),所述阀杆头部(161)上设有密封所述阀杆(16)和密封管(15)的阀杆密封圈(161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78619XA CN102777721A (zh) | 2012-08-07 | 2012-08-07 | 快速接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78619XA CN102777721A (zh) | 2012-08-07 | 2012-08-07 | 快速接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77721A true CN102777721A (zh) | 2012-11-14 |
Family
ID=47122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78619XA Pending CN102777721A (zh) | 2012-08-07 | 2012-08-07 | 快速接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777721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57392A (zh) * | 2013-11-15 | 2014-02-05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 | 浮动盲插的流体连接器 |
CN103742740A (zh) * | 2013-12-17 | 2014-04-23 | 浙江松乔气动液压有限公司 | 一种带压工作的快速接头 |
CN114341540A (zh) * | 2019-09-12 | 2022-04-12 | 日东工器株式会社 | 管接头构件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60752A2 (de) * | 2001-05-25 | 2002-11-27 | FASTER S.r.l. | Schnellverbindungskupplung mit Einrichtungen zum Vermeiden eines Austrittes der Flüssigkeit während eines Kupplungvorganges |
JP2004278620A (ja) * | 2003-03-14 | 2004-10-07 | Nitto Kohki Co Ltd | 管継手 |
JP2004353833A (ja) * | 2003-05-30 | 2004-12-16 | Nitto Kohki Co Ltd | 管継手のソケット及びプラグ |
CN201129578Y (zh) * | 2007-12-22 | 2008-10-08 | 罗泳杨 | 制冷设备管道快速接头 |
CN201428887Y (zh) * | 2009-04-09 | 2010-03-24 | 新乡平原航空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接头 |
CN202674653U (zh) * | 2012-08-07 | 2013-01-16 | 慈溪市千义液压件有限公司 | 快速接头 |
-
2012
- 2012-08-07 CN CN201210278619XA patent/CN10277772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60752A2 (de) * | 2001-05-25 | 2002-11-27 | FASTER S.r.l. | Schnellverbindungskupplung mit Einrichtungen zum Vermeiden eines Austrittes der Flüssigkeit während eines Kupplungvorganges |
JP2004278620A (ja) * | 2003-03-14 | 2004-10-07 | Nitto Kohki Co Ltd | 管継手 |
JP2004353833A (ja) * | 2003-05-30 | 2004-12-16 | Nitto Kohki Co Ltd | 管継手のソケット及びプラグ |
CN201129578Y (zh) * | 2007-12-22 | 2008-10-08 | 罗泳杨 | 制冷设备管道快速接头 |
CN201428887Y (zh) * | 2009-04-09 | 2010-03-24 | 新乡平原航空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接头 |
CN202674653U (zh) * | 2012-08-07 | 2013-01-16 | 慈溪市千义液压件有限公司 | 快速接头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57392A (zh) * | 2013-11-15 | 2014-02-05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 | 浮动盲插的流体连接器 |
CN103557392B (zh) * | 2013-11-15 | 2016-04-06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 | 浮动盲插的流体连接器 |
CN103742740A (zh) * | 2013-12-17 | 2014-04-23 | 浙江松乔气动液压有限公司 | 一种带压工作的快速接头 |
CN103742740B (zh) * | 2013-12-17 | 2016-01-13 | 浙江松乔气动液压有限公司 | 一种带压工作的快速接头 |
CN114341540A (zh) * | 2019-09-12 | 2022-04-12 | 日东工器株式会社 | 管接头构件 |
CN114341540B (zh) * | 2019-09-12 | 2024-03-19 | 日东工器株式会社 | 管接头构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674644U (zh) | 一种快速接头 | |
UA100130C2 (ru) | Нарезное соединение, которое содержит по меньшей мере один нарезной элемент с торцевой кромкой для металлической трубы | |
KR20180117731A (ko) | 페룰을 갖는 푸시 접속 도관 피팅 | |
CN108843867B (zh) | 一种车辆管路系统用快插接头组件 | |
US8007009B2 (en) | Male coupling for connecting to female threaded coupling | |
KR20170075659A (ko) | 퀵 커넥터용 소켓 요소와 소켓 요소를 구비하는 퀵 커넥터 | |
CN110869659A (zh) | 管、特别是用于废水管线的塑料管 | |
EP2404094B1 (en) | Tube connector | |
CN202674653U (zh) | 快速接头 | |
CN102893070A (zh) | 消防用软管接头 | |
CN102767658B (zh) | 一种快速接头 | |
CN102777721A (zh) | 快速接头 | |
US20080030025A1 (en) | Male coupling for connecting to female threaded coupling | |
US20140259586A1 (en) | Tube Fitting Assembly | |
EP3201509B1 (en) | Connector for pipes | |
US6688655B1 (en) | Quick connection-release coupling | |
US20090026760A1 (en) | Hose coupling assembly | |
CN102788208B (zh) | 飞翼式快速接头 | |
JP3195332U (ja) | 継手構造 | |
US7600790B2 (en) | Coupling assembly with connection indicator | |
US8596689B2 (en) | Short-body plug for fluid couplings | |
CN202674643U (zh) | 飞翼式快速接头 | |
KR20090050064A (ko) | 피메일 쓰레디드 커플링으로의 연결을 위한 메일 커플링 | |
CN206386598U (zh) | 汽车燃料管接口 | |
JP5851154B2 (ja) | 連結継手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