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4296B - 车座的铰接装置以及包含该铰接装置的车座 - Google Patents
车座的铰接装置以及包含该铰接装置的车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74296B CN102774296B CN201210157896.5A CN201210157896A CN102774296B CN 102774296 B CN102774296 B CN 102774296B CN 201210157896 A CN201210157896 A CN 201210157896A CN 102774296 B CN102774296 B CN 1027742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work
- lockset
- control device
- articulated mounting
- vehicle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3042 antagnos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9 cor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27 ir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105 trans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60N2/22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cycloidal or planetary mechanis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tiltable, e.g. to permit easy acc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60N2/224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provided with a lock mechanism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back-re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车座的铰接装置以及包含该铰接装置的车座,该铰接装置包括组装以便绕轴旋转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8、10),用来调整第一框架相对于第三框架的使用角度位置的铰链机构(14),使第一框架相对第三框架在所述使用位置固定的第一锁具(20)以及用来解除第一锁具(20)的第一控制装置(26)。它还包括使第一框架相对第二框架(10)在倾斜位置固定的第二锁具(30),将第一框架(8)固定在倾斜位置的止动器(15)以及用来解除第二锁具(30)的第二控制装置(36)。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包含可以向前倾斜的靠背的机动车车座。
它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座的铰接装置,包括:
-以在第一轴线上相对彼此绕轴转动的方式组装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框架,
-连接第一和第三框架的铰链机构,所述铰链机构适合调整第一框架相对第三框架的角度使用位置,
-装在第一框架上的在锁定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移动的第一锁具,在锁定位置,所述第一锁具使第一框架相对于第三框架在所述的使用位置上固定,在开启位置,所述第一锁具允许第一框架相对于第三框架绕轴转动,
-适合将第一锁具在所述的锁定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移动的第一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文献FR-A-2888173描述了已知铰接装置和此类座椅的一个实例。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此类机动车车座,尤其是使靠背能够锁定在向前倾斜位置。
发明内容
为此,在本发明中,上述类型的机动车座包括铰接装置,其中所述铰接装置额外包括:
-第二锁具,其被装配在所述第一框架上,能在锁定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移动,在锁定位置,所述第二锁具通过作为所述第二框架的一部分的止动器和作为所述第二锁具的一部分的终止元件之间的接触使所述第一框架相对所述第二框架固定在向前倾斜位置上,在开启位置,所述第二锁具使所述第一框架相对所述第二框架绕轴旋转,
-第二控制装置,其适于使所述第二锁具在其锁定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装置适于:
-通过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初始的锁定位置开始的第一控制装置的第一移动部分,与第一锁具配合,以开启所述第一锁具,以及
-通过所述第一移动部分之后的第二移动部分,与第二控制装置配合,以开启所述第二锁具。
通过这些配置,铰接装置允许将靠背锁定在向前倾斜的位置,而与第一框架的使用位置无关,其中使用位置由铰链机构在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之间调整。
此外,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整合成单个铰接装置。这样的铰接装置很容易安装,取代另一种不包含用来将靠背锁定在倾斜位置的第二锁定机构的铰接装置。这种取代可以不更改座椅其它部件,尤其是不更改控制索的位置也不更改第二框架。然后座椅其它部件对于所述座椅的许多变形是共用的,可以降低其成本。
在本发明铰接装置的不同实施例中,可采用如下的一种或多种配置。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第一锁具和所述第二锁具以及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二控制装置靠近所述第一框架的上部,所述上部基本上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中心平面延伸并从所述第一轴线向外延伸出大于铰链机构外径的一段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第一锁具和第二锁具以及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二控制装置在相对于中心平面的第一轴线的方向上延伸不超过10mm。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止动器包括:
-第一表面,当所述第一框架从所述使用位置移动到倾斜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终止元件相接触,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第一轴线的径向成一定角度,以便使第二锁具在进入倾斜位置的运动期间上升到所述止动器之上,以及
-第二表面,其适于与所述终止元件在第一接触点相接触,以便在所述第一框架处于倾斜位置时,将所述第二锁具固定在锁定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止动器的第二表面沿所述第一轴线的径向延伸,以便在所述第一框架处于倾斜位置时,将所述第二锁具固定在锁定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该装置满足如下条件:
-所述第二锁具包括相对所述第一轴线向外径向延伸的止动部分,
-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包括端部止动器,适于通过所述端部止动器和所述止动部分之间在第二接触点的接触与止动部分配合,以及
-所述止动器和所述端部止动器适合在所述第一框架处于倾斜位置时将所述第二锁具固定在锁定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在锁定位置,在所述止动器和所述第二锁具之间的第一接触点上垂直于第二表面的第一反应方向与在终止元件和所述第二锁具的旋转轴之间延伸的锁定方向之间形成大于极限角(ε)的角,所述极限角与所述第二锁具和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之间的摩擦角相对应。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第一反应方向与锁定方向之间的角(γ)小于另一个极限角,另一个极限角小于极限角加10度,最好小于极限角加5度。
本发明还涉及到机动车座,包括通过至少一个上述铰接装置彼此相连的座位底座和靠背,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中的一个与靠背相连,另一个与座位底座相连。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并通过下文两个非限制性实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显而易见。
在图示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能装配铰接装置的车座示意图,
-图2是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铰接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可将其装在图1的座椅中,
-图3至图8是图2中装置的侧视图,其中第一框架以虚线表示,以便更清晰的看清该装置的元件,该装置的元件处于不同位置,以展示这些元件的移动及其间的相互作用,
-图9是根据第二个实施例的铰接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可将其装在图1的座椅中,
-图9a是图9中第二锁具的放大图,从另一个方向展示以显示出图9中隐藏的元件,
-图10至图16是图9中装置的侧视图,其中第一框架以虚线表示,以便更清晰的看清该装置的元件,该装置的元件处于不同位置,以展示这些元件的移动及其间的相互作用,
-图14显示了第二锁具的锁定位置,以及
-图14a是图14的放大图,显示了固定第二锁具的零件之间的力。
具体实施方式
在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图1展示了车座1,包括安装在车辆地板3上的座位底座2和以允许其在轴线X1上绕轴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座位底座上的靠背4。
座椅1能装配一个手柄5或任何其它控制装置,以便用户通过使其在枢轴X1上绕轴旋转来将靠背4的角度调整到使用位置。另外,靠背4可额外包括一个控制杆6或其它动作构件,比如安置在靠背上部,使得用户在相对较宽的旋转范围内将靠背4倾斜到向前倾斜的位置,如有必要,开启能将座位底座2连接到车辆地板3的轨道2a。在这种情况下,例如,驱动杆6可以使用户在双门车辆中进入后座,或者更为普遍地,更易于进入座位1后面的空间。
图2至图8显示了本发明的枢铰装置7的第一个实施例,适合装配到图1的座椅1上。在图3中展示了此铰接装置7使用位置的侧视图,在图2中为分解透视图,例如,可包含:
-第一框架8,例如形式为基本上垂直于枢轴X1延伸的一片金属板,例如可以是靠背4框架的一部分(或者更为普遍地,与靠背连接),
-盖板9,也可由金属板制成,平行于第一框架8延伸,例如,所述盖板9焊接在第一框架8上,
-第二框架10,例如形式可以是垂直于枢轴X1延伸的一片金属板,例如可以是座位底座2框架的一部分(或者更为普遍地,与座位底座连接),
-第三框架11,其介于第一框架8和第二框架10之间,例如形式为基本上垂直于枢轴X1延伸的一片金属板。
该第三框架11具有由内缘11a界定的凹槽和界定圆形外缘11e的肩部11b,其在第一框架8的圆孔内旋转,使得第一框架8和第三框架11能够围绕枢轴X1相对旋转。
第三框架11连接到第二框架10,后者通过铰链机构14成为座位底座2的一部分。
已知的铰链机构14适合于驱动手柄5时通过绕轴线X1旋转调整靠背角度。文献FR-A-2740406公开了在本发明的背景下可用的一种铰链机构的一个实例。该铰链机构14可以是梯状的(按预设角度调整倾斜)或连续型的(在整个角度范围内调整倾斜)。
在图3至图8中,第一框架8以虚线展示,以便更清晰地显示位于第一框架8和盖板9之间的内部元件。
第一框架8和第三框架11彼此通过第一锁定机构16相连,第一锁定机构适合在第一框架8和靠背2的使用位置将这两个框架有选择地固定在一起,或者使这两个框架从该使用位置到倾斜位置围绕枢轴X1相对旋转。
例如,第一锁定机构16可包括第一锁具20,其形式可以是从金属板上切下的板子,平行于框架8和10,并且在两个末端20a和20b之间延伸。
靠近其末端20a,例如,第一锁具20可包括安装在第一框架8和盖板9上的枢轴销20c,以便围绕平行于轴线X1的旋转轴X2旋转。第一锁具20这样安装以便相对于第一框架8围绕所述旋转轴X2旋转。
靠近其第二末端20b,第一锁具20额外地包括朝向第三框架11,进入用12a、12b和12c表示的槽口12的齿21a、21b和21c,安置在该第三框架11的外缘,以便使第一框架8和第三框架11在使用位置彼此完全连接。
第一锁具20通常以凸轮形式由第一控制装置26保持在锁定位置,配置所述第一控制装置26在平行于轴线X1和X2的旋转轴X3上旋转,而且与第一锁具20位于相同平面。
例如,第一控制装置26可包括如此安装以便在第一框架8和盖板9的相应凹槽内绕轴旋转的枢轴销26a。它由弹簧27推向静止位置,其中它按压在与齿21a、21b、21c相对的第一锁具20的支撑边22上,这样,当它面对第三框架11的齿时,所述第一控制装置26自然地驱动第一锁具20进入其锁定位置。
例如,弹簧27是围绕轴线X3盘绕的弹簧,而且其一端固定在第一框架8(例如在枢轴销26a上),另一端作用于第一杠杆28,该第一杠杆28完全附在第一控制装置26上并相对轴线X3偏移。
例如,第一杠杆28(或者完全附在第一控制装置上的另一个杠杆)也可固定在连接到座椅控制杆6的第一缆索6a的一端,其连接方式是当第一杠杆28被驱动时,使得第一控制装置26按箭头26f的方向绕轴旋转。
在图4中所示的按第一角度移动部分D1旋转后,控制装置26干扰作为第一锁具20一部分的开锁销23的凸轮表面23a,致使第一锁具20按箭头20f的方向绕轴旋转,直到齿21a、21b和21c从槽口12a、12b和12c脱开,使得第一框架8相对于第三框架11绕轴旋转,意味着,靠背4相对座位底座2绕轴旋转。
开启第一锁具20时,靠背4可按图1中的箭头4f的方向向前倾斜,尤其是可如上所述进入座椅1后的空间。
图4与该绕轴旋转的起始相对应,在该位置,控制杆6被用户松开,然后弹簧27使第一控制装置26返回而接触第一锁具20的支撑边22,而锁20靠在置于槽口12前的第三框架11的圆形部分13。
在此移动期间,第一锁具20的齿21面向第三框架11边的圆形部分,这样,第一锁具20就保持在开启位置,而且可以在该柱面13上以向前绕轴旋转的动作滑动。
当用户弄直靠背4时,齿21再次在第三框架的圆形部分上滑动,直到第一框架8处于使齿21面对槽口12的位置,即靠背的使用位置。第一锁具20然后借助弹簧27的力量回到锁定位置而且再次使第一框架8相对第三框架11固定。
如图2至图8所示,第一框架8和第二框架10还通过第二锁定机构17彼此相连,该第二锁定机构17适合在倾斜位置将这两个框架选择性地固定在一起或者使这两个框架在枢轴X1上从倾斜位置到使用位置相对绕轴旋转。
第二锁定机构17可包含形式为从金属薄片上切下的板子的第二锁具30,其与框架8、10平行,而且在平行于轴线X1的旋转轴X4每侧的两个末端30a、30b之间延伸。
例如,第二锁具30可以安装在第一框架8上,以便借助从所述第一框架8穿过的枢轴销30c绕旋转轴X4旋转。
第二锁具30由弹簧33驱动到静止位置,它在该位置是收缩的。该弹簧可以是螺旋弹簧,在固定到锁30a第一端的末端和固定到第一框架8的相对末端之间延伸。
在轴线X4和第二末端30b之间,第二锁具30包括终止元件31,其形式例如为折入与第一框架8的平面相垂直的平面内的薄板的一部分,并在第二框架10的方向突出。终止元件31适合与通过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8轴线X1径向突出而形成的止动器15平接。终止元件31与止动器15在大体上与座椅靠背4向前倾斜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相接触。
在其第二末端30b,第二锁具30包括一个拟与第二控制装置36的第三杠杆38相配合的钩子32。
第二锁具30通常由弹簧33保持在降低的位置,意味着处于锁定状态。
第二控制装置36被安装成以便绕平行于轴线X2的旋转轴旋转,如图所示,所述旋转轴可能是已用于第一锁具20的轴线X2。
第二控制装置36在包含所述旋转轴的第一末端36a和形式为朝向第一控制装置26的第二杆杠29的钩子39的第二末端36b之间延伸。
第二控制装置36在与第二锁具30的平面相邻的平面内延伸。
在这两个末端36a和36b之间,第二控制装置36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的平面横向地并朝第二锁具30的平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三杠杆38。第三杠杆38与第二锁具30的钩子32啮合,这样,力量就按与箭头36f相反的方向朝第二框架10施加于它。
钩子39适合与第一控制装置26的第二杠杆29配合,这样,当第二杠杆29与第二控制装置36的钩子39相接触时,所述第一控制装置26的第二移动部分D2便可使第二控制装置36按箭头36f的方向绕轴旋转。然后使第二锁具30从其锁定位置绕轴旋转到开启位置,从而将第一框架8从其倾斜位置松开,使其朝使用位置旋转。
在第一个变体中,第一框架8包括一个形式为以第一控制装置26的轴线X3为中心的圆形部分的开口8a,第二杠杆29穿过所述开口8a以便与第二控制装置36的钩子39配合。当所述第一控制装置26在第一移动部分D1之后的第二移动部分D2从所述第二锁具30的初始锁定位置绕轴旋转时,由第一缆索6a驱动的第一控制装置26可由此驱使第二控制装置36开启第二锁具30。
在第二个变体中,第二控制装置36可包括一个固紧装置37,用以缚紧第二缆索6b的一端,这样,第二控制装置36便可直接朝箭头36f的方向绕轴旋转。
第二缆索6b还可以连接到靠背的控制杆6,或者连接到其运动能够适合控制开启第二锁具30的其它元件。例如,其长度应该适合驱使第二控制装置36产生控制杆6的相当于第二移动部分D2的一段位移。
第三杠杆38与第二锁具30的钩子32相配合,使第二锁具30朝箭头30f的方向从其锁定位置绕轴旋转到开启位置,并且使第一框架8从倾斜位置松开,使其朝使用位置旋转。
由于这两个变体的配置,无需其它用于所述第二锁具30的杠杆便可开启第二锁具30。
另外,第一锁具20和第二锁具30及其各自控制装置26、36封装在铰链机构14之上的第一框架8内,位于第一框架8的上部。
这些第一锁定机构16和第二锁定机构17在第一轴线X1方向上也很薄,例如,小于10mm。这样铰接装置占据很少空间。几乎适合任何靠背和座位底座结构,无需更改所述结构。
现根据图3至图8,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铰接装置7的操作。
在图3中,连接到靠背4的第一框架8处于使用位置。第一锁具20的齿21与第三框架11的槽口12啮合,防止第一框架8相对于第三框架11的任何绕轴旋转或旋转。
用户驱动控制杆6来倾斜座椅。此杆拉紧与第一杆杆28相连的第一缆索6a,使第一控制装置26朝箭头26f的方向绕轴旋转。
第一控制装置26与凸轮表面23a接触,推动锁20的锁定销23,锁定销朝着箭头20f的方向绕轴旋转而且使齿21脱离槽口12,从而使第一锁具20从第三框架11上解开。然后第一框架8从其使用位置上解开,用户开始向前倾斜靠背4。
一旦用户解除它施加在控制杆6上的压力,弹簧27就推动第一锁具20,使其接触第三框架11的圆形部分13(图4)。
因为座椅向前倾斜,第一锁具20的齿21在该圆形部分13上滑动,而且第二锁具30仍在降低的位置,直到其终止元件31接触止动器15的第一成角的表面15a。
通过倾斜第一表面15a的动作,第二锁具30在所述第一表面15a上滑动而且通过拉伸弹簧33使其上升,直到它到达该止动器15的外围部分15c(图5)。
一旦第一框架8向前倾斜超过限定角位置,其与终止元件31移动到止动器的第二表面15b外相对应,所述第二表面15b相对于轴线X1大体上呈放射状地延伸,则第二锁具30通过弹簧33的力量降低(图6)。然后,第二锁具30进入锁定位置,并使第一框架8相对第二框架10固定。
然后,第二锁具30被用户开启,该用户恢复控制杆6的活动,以便升起靠背。
在第一个变体(图7)中,把第一缆索6a拉过较长的一段距离,由于所述第一缆索6a在第一杠杆28上的动作,第一控制装置26朝箭头26f的方向在第一角运动部分D1和第二角运动部分D2之上绕轴旋转。
在第二位移部分D2,第二杠杆29接触第二控制装置36的钩子39,该第二控制装置36朝箭头36f的方向绕轴旋转而且借助其第三杠杆38朝箭头30f的方向旋转第二锁具30,直到将终止元件31升高到止动器15的边缘之上而开启所述第二锁具30。
然后,第一框架8可向后倾斜,从圆形部分13滑到其使用位置,在此处它由弹簧27在第一锁具20上的作用再次被锁在适当的位置,第一锁具20与第三框架11的槽口12中的齿啮合。
在第二个变体中(图8),当用户在第二移动部分上驱动控制杆6时,第二缆索6b借助固紧元件37使第二控制装置36朝箭头36f的方向绕轴旋转。如在第一变体中所说明的,然后第二控制装置36使第二锁具30朝箭头30f的方向旋转,以开启第二锁具30
然后可以向后倾斜靠背4,并由第一锁具20将其再次锁定在使用位置。
图9至图1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枢铰装置7的第二个实施例,其适合装配在图1的座椅1上。在图10中以侧视图、在图9中以分解透视图展示其使用位置,该铰接装置7包括与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相似的元件。
尤其是,该铰接装置7还包括:
-第一框架8、第二框架10和第三框架11,第一框架8是靠背架的一部分,第二框架10是座位底座架的一部分,
-盖板9,用来盖住第一框架8,
-铰链机构14,连接第二框架10和第三框架11,以调整靠背相对于座位底座的角度使用位置,以及
-第一锁定机构16,用来相对于第三框架11在使用位置锁定或开启第一框架8,以及
-第二锁定机构17,用来相对于第三框架11在倾斜位置锁定或开启第一框架8。
第一锁定机构16可与第一个实施例中那个相同,如图中所示,这里不再对其进行说明。
第二锁定机构17与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那个不同。
第二锁定机构17还包括适合与止动器15配合的第二锁具30,该止动器15是第二框架10的一部分,而且第二控制装置36适合改变锁30的锁定状态。
第二框架10的止动器15包括一个第一表面15a和第二表面15b,它们在距离轴线X1最远的外围部分15c聚在一起。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围部分15c的形状是从轴线X1呈放射状延伸出的狭窄尖端,第一表面15a和第二表面15b以一定角度向这部分15c的每侧延伸。
第二表面15b相对于径向成一定角度α(图14)。
第二锁具30包括适合于在第一接触点P1与止动器15的第二表面15b平接的终止元件31。但是,在这个实施例中,这个第一接触点P1不足以将第二锁具30锁定在图14所示的锁定位置。
第一反应方向在第一接触点P1垂直于第二表面15b:它与止动器15在第一接触点P1相对第二锁具30的第一反作用力FR1的方向相对应。锁定方向穿过锁定元件31和轴线X4。第二表面15b和锁定方向形成一个角β。然后,第一反应方向和锁定方向形成一个角γ,这样,γ=90°-β。
如果构成的角γ小于极限角ε,取决于相接触的材料的摩擦性能和部件的表面状况,例如等于11.3°,锁定元件31便不在止动器的第二表面15b上滑动。那么因为第一接触点P1上第二表面15b和终止元件31之间的摩擦,第二锁具30保持锁定。
如果构成的角γ大于极限角ε,那么由于所述部件之间的摩擦不足以终止第二锁具30的移动,锁定元件31便可以在第二表面15b上滑动。
在第二个实施例的情况下,角γ大于极限角ε,这样第二锁具30的锁定元件31之间的接触不足以将其锁定。第二锁具30因此与止动器15可逆地配合。
图9a中更易看清,在其它图中为虚线,第二锁具30额外地包括止动部分34,而第二控制装置36包括端部止动器36d,所述止动部分34和所述端部止动器36d还适合在第二锁具30的锁定位置相接触,以便将第二锁具30不可逆地锁定在这个与第一框架8的倾斜位置相对应的锁定位置。
第二锁具30在第一末端30a和第二末端30b之间延伸。其被安装成绕位于所述末端之间的轴线X4的枢轴销30c旋转。它包括形式为位于枢轴销30c和第二末端30b之间的销的终止元件31。这样,止动部分34以大体定向地向外呈放射状的齿的形式,与轴线X1相反,朝第二控制装置36的端部止动器36d的方向。从锁定元件31延伸到第二末端30b。
端部止动器36d位于与轴线X2相对应的第一末端36a和第二控制装置36的第二末端36b之间。它横跨第二控制装置36的中心平面运行,朝第二锁具30延伸,以便干扰止动部分34的横向凸轮表面,所述凸轮表面在面向轴线X2的第一侧面30c和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30d之间延伸,使间隔部分30e在第二锁具30的第二末端30b连接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在图14中,第二锁具30锁在其位置上,第二控制装置36的端部止动器36d在这个位置干扰第二锁具30凸轮表面的第二侧面30d的第二接触点P2。
第二控制装置在所述第二接触点P2作用在第二锁具30上的第二反作用力FR2基本垂直于凸轮表面。此第二反作用力的方向是与第一反应方向形成角δ的第二反应方向。
角6取决于止动器第二表面15b在第一接触点P1的角度和第二锁具30凸轮表面的第二侧面30d在第二接触点P2的角度,如图14中的锁定位置所示。
通过向第二控制装置36施加与使端部止动器36d能够在凸轮表面运动的力相对应的开锁力Fd开启第二锁具30。因此该开锁力必须大于等于第二反作用力F2乘以极限角ε的正切值,该极限角ε取决于相接触的材料的摩擦性能和部件的表面状况:
Fd=F1*tan(ε)
开锁力Fd较弱,因为极限角ε较小。例如,极限角ε在5.7°和16.7°之间,最好是11.3°。其正切值在0.1至0.3之间,最好为0.2.
开锁力Fd较弱,也是因为第二反作用力F2较弱。
第二锁具30的力学平衡由第一反作用力和第二反作用力加上来自第二锁具30的旋转轴X2上来自第一框架8的第三反作用力FR3(图14a)。
当角度γ的值较小时,第一反作用力和第三反作用力的值几乎相等,其方向相反,这样,第二反作用力就变得非常弱。其结果是,由于形成第二锁紧装置17,所以角γ(第一反应方向和上锁方向间的角)较小,因此降低第二锁具30的开锁力Fd。
如果角γ小于极限角ε(来自部件间接触的摩擦力),那么第二反作用力则为零,但是上锁是不可逆的。
这样,角γ大于极限角ε,但并非过大以至于限制开锁力Fd的值。因此构成第二锁定机构17特别令人感兴趣,这样角γ就在ε和ε+10°之间;例如,在11.3°和21.3°之间。
最好角γ就在ε和ε+5°之间;例如,在11.3°和16.3°之间。这样开锁力Fd的值就降低了。
鉴于这些配置,当用户将第一框架8从倾斜位置移到使用位置时,开启第二锁具30所需的开锁力Fd的值就降低了。另外,由于第二锁紧装置17的部件的几何结构,它还可轻松地调整。
另外,第一锁定机构16和第二锁定机构17的组件及元件在第一框架8和盖板9之间,和/或它们的一个侧面上。该铰接装置7占据很少空间,而且几乎适用于任何座椅结构,无需更改靠背或座位底座的框架,还易于调节控制索。
现根据图9至图16更具地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铰接装置7的操作。
在图10中,和靠背相连的第一框架8处于使用位置,第一锁具20的齿21啮合在第三框架11的槽口12中,使第一框架相对于第三框架固定。
用户驱动控制杆6,使座椅向前倾斜。这使得第一控制装置26朝方向26f绕轴旋转,它作用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锁具20,使齿21脱离,开启第一锁具20。
然后,如图11中第一中间步骤所示,第一框架8可以向前倾斜。
第二控制装置36包括朝第二框架10延伸的基底部36c。在倾斜运动期间,该基底部36c适合在止动器15的第一表面15a上滑动。该元件将第二控制装置36保持在上升的位置,用户无需继续拉靠背顶端的控制杆6。朝向前倾斜的位置移动座椅时,用户可以松开此杆。
在向前倾斜运动期间,止动器30的锁定元件31也适合在第一表面15a上滑动,接着,朝止动器15的第二表面15b带动基底部36c和锁定元件31,而把第二锁具30锁在适当的位置(图12)。
在此倾斜运动期间,控制元件31在降低到第二表面15b上之前,到达外围部分15c。在图13的这个位置,第二锁具30由其控制元件31提升并朝止动器的外部部分15c按压,而且第二控制装置36上升也由其端部止动器36d提升并朝第二锁具30止动部分34的第一侧面30c按压。
当上锁装置31超出外围部分15c时,它通过第二锁具30的与(图9中)箭头30f的方向相反的绕轴旋转运动,降低到止动器15的第二表面15b上。这样,第二锁具30达到与第一框架8的锁定的倾斜位置相对应的图14中的锁定位置。
在最后的运动中,第二控制装置36的端部止动器36d从止动部分34的第一侧面30c朝止动部分34的第二侧面30d倾斜,而以不可逆的方式无需外部动作,如上所述以角γ的值,将第二锁具30锁在该锁定位置。
一方面,此角γ的值必须大于极限角ε的值,这样,当第二控制装置36将第二锁具30锁定后,锁定第二锁具30便是可逆的,而且是可开启的。另一方面,如果角γ的值过大,那么角δ更大,开锁力便更大。其结果是,角γ的值介于ε和ε+10°之间,例如,控制第二控制装置36时,与可逆开锁和较低开锁力间的折中方案相对应。最好角γ的值介于ε和ε+5°之间。
然后,用户可以使控制杆6恢复作用升起座椅,来开启第二锁具30。
在开启的第一个变体中(图15),将第一缆索6a拉过一定距离,使第一控制装置26通过与第一移动部分D1和第二移动部分D2相对应的角位移按箭头26f的方向绕轴旋转。
第一控制装置26的第二杠杆29干扰第二控制装置36的钩子39,使其朝箭头36f的方向绕轴旋转。
然后,用户可以朝使用位置移动靠背(第一框架8)。松开锁定元件31,使其在止动器15的第二表面15b上滑动,并按角α倾斜。然后,在重新回到图10中它的初始位置之前在止动器的第一表面15a上滑动。
在开启的第二个变体中(图16),第二缆索6b直接驱动第二控制装置36朝36f的方向绕轴旋转足够的距离,以便将端部止动器36d从第二锁具30移开。
然后,用户朝使用位置移动靠背(第一框架8)。松开锁定元件31,使其在止动器15的第二表面15b上滑动,并按角α倾斜。
通过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锁具30的这些配置,开启第二锁具所需要的力量比第一实施例小。该开锁力随着时间推移的衍变低于更小的极限力值。这样更容易操纵靠背,而且使它连续地返回使用位置。因此,对用户来说该操作更舒适。
Claims (9)
1.车座的铰接装置,包括:
-第一框架(8)、第二框架(10)和第三框架(11),它们被组配成相对彼此绕第一轴线(X1)旋转,
-连接所述第一框架(8)和所述第三框架(11)的铰链机构(14),所述铰链机构适于调整所述第一框架相对于所述第三框架的角度使用位置,
-第一锁具(20),其被装配在所述第一框架(8)上,能在锁定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第一锁具使所述第一框架相对所述第三框架固定在所述使用位置上,在所述开启位置,所述第一锁具使所述第一框架相对所述第三框架绕轴旋转,
-第一控制装置(26),其适于使所述第一锁具在其锁定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所述铰接装置还包括:
-第二锁具(30),其被装配在所述第一框架(8)上,能在锁定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移动,在锁定位置,所述第二锁具通过作为所述第二框架(10)的一部分的止动器(15)和作为所述第二锁具(30)的一部分的终止元件(31)之间的接触使所述第一框架相对所述第二框架固定在向前的倾斜位置上,在开启位置,所述第二锁具(30)使所述第一框架相对所述第二框架绕轴旋转,
-第二控制装置(36),其适于使所述第二锁具(30)在其锁定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装置(26)适于:
-通过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26)初始的锁定位置开始的第一控制装置(26)的第一移动部分(D1),与第一锁具(20)配合,以开启所述第一锁具(20),以及
-通过所述第一移动部分(D1)之后的第二移动部分(D2),与第二控制装置(36)配合,以开启所述第二锁具(30),以及
其中,所述止动器(15)包括:
-第一表面(15a),当所述第一框架从所述使用位置移动到所述倾斜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15a)与所述终止元件(31)相接触,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第一轴线(X1)的径向成一定角度,以便使第二锁具在进入所述倾斜位置的运动期间上升到所述止动器之上,以及
-第二表面(15b),其适于与所述终止元件(31)在第一接触点(P1)相接触,以便在所述第一框架(8)处于所述倾斜位置时,将所述第二锁具(30)固定在锁定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座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具(20)和所述第二锁具(30)以及所述第一控制装置(26)和所述第二控制装置(36)靠近所述第一框架(8)的上部,所述上部基本上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X1)的中心平面延伸并从所述第一轴线(X1)向外延伸出大于铰链机构(14)外径的一段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座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具(20)和所述第二锁具(30)以及所述第一控制装置(26)和所述第二控制装置(36)在所述第一轴线(X1)的方向上相对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X1)的中心平面延伸不超过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座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器(15)的第二表面(15b)沿所述第一轴线(X1)的径向延伸,以便在所述第一框架(8)处于所述倾斜位置时,将所述第二锁具(30)固定在锁定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座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锁具(30)包括相对所述第一轴线(X1)向外径向延伸的止动部分(34),
-所述第二控制装置(36)包括端部止动器(36d),适于通过所述端部止动器(36d)和所述止动部分(34)之间在第二接触点(P2)的接触与止动部分(34)配合,以及
-所述止动器(15)和所述端部止动器(36d)适合在所述第一框架(8)处于所述倾斜位置时将所述第二锁具(30)固定在锁定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座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锁具的锁定位置,在所述止动器(15)和所述第二锁具(30)之间的第一接触点(P1)上垂直于第二表面(15b)的第一反应方向与在终止元件(31)和所述第二锁具(30)的旋转轴(X4)之间延伸的锁定方向之间形成大于极限角(ε)的角(γ),所述极限角与所述第二锁具和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之间的摩擦角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座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方向和所述锁定方向之间的角(γ)小于另一个极限角,所述另一个极限角小于极限角加10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座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极限角小于极限角加5度。
9.一种车座,其包括通过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铰接装置(7)彼此相连的座位底座(2)和靠背(4),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中的一个与靠背相连,另一个与座位底座相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1154058A FR2975052B1 (fr) | 2011-05-11 | 2011-05-11 | Ensemble d'articulation pour siege de vehicule et siege de vehicule comprenant l'ensemble d'articulation |
FR1154058 | 2011-05-1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74296A CN102774296A (zh) | 2012-11-14 |
CN102774296B true CN102774296B (zh) | 2015-11-25 |
Family
ID=47070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57896.5A Active CN102774296B (zh) | 2011-05-11 | 2012-05-09 | 车座的铰接装置以及包含该铰接装置的车座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99556B2 (zh) |
CN (1) | CN102774296B (zh) |
DE (1) | DE102012009159B4 (zh) |
FR (1) | FR2975052B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089848B2 (ja) * | 2013-03-22 | 2017-03-08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
DE102013220659B4 (de) | 2013-10-14 | 2024-03-07 | Keiper Seating Mechanisms Co., Ltd. |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sitz |
FR3024407B1 (fr) * | 2014-07-29 | 2018-11-16 |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 Ensemble d'articulation et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 tel ensemble |
FR3029471B1 (fr) * | 2014-12-03 | 2018-04-13 |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 Engrenage, mecanisme de reglage comportant un tel engrenage et siege comportant un tel mecanisme |
JP6001175B1 (ja) * | 2014-12-22 | 2016-10-05 | 株式会社ジャムコ | 航空機の乗客用シートのロック機構 |
FR3038271B1 (fr) * | 2015-06-30 | 2017-08-25 |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 Ensemble d'articulation comprenant un dispositif de retenue et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 tel ensemble |
WO2017188900A1 (en) * | 2016-04-27 | 2017-11-02 | Assan Hanil Otomotiv Sanayi Ve Ticaret Anonim Sirketi | Adjustable backrest mechanism for car seats |
DE102017216521B4 (de) | 2016-09-28 | 2021-07-22 |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À R.L. | Anschlagmodul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sowie fahrzeugsitz |
JP6750471B2 (ja) * | 2016-11-21 | 2020-09-02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JP6788563B2 (ja) * | 2017-09-26 | 2020-11-25 |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 ロック解除ユニット |
US10625635B1 (en) * | 2018-10-03 | 2020-04-21 | Lear Corporation | Vehicle seat release mechanism |
JP7116687B2 (ja) * | 2019-01-08 | 2022-08-10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
US11845367B2 (en) | 2019-04-18 | 2023-12-19 | Fisher & Company, Incorporated | Recliner heart having lubricant member |
US11766957B2 (en) | 2021-02-16 | 2023-09-26 | Fisher & Company, Incorporated | Release mechanism for seat recliner assembly |
US11897372B2 (en) | 2021-05-06 | 2024-02-13 | Fisher & Company, Incorporated | Recliner heart having biasing members |
US11850975B2 (en) | 2021-06-11 | 2023-12-26 | Fisher & Company, Incorporated | Vehicle seat recliner mechanism with welded spring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334866A2 (de) * | 2002-02-11 | 2003-08-13 | KEIPER GmbH & Co. KG | Beschla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
DE10232030A1 (de) * | 2002-07-16 | 2004-02-05 |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 Co. Kg | Neigungsverstellbeschlag mit Freischwenkeinrichtung für die Rückenlehne eines Kraftfahrzeugsitzes |
CN1680137A (zh) * | 2004-03-26 | 2005-10-12 | 福尔西亚汽车座两合公司 | 用于一机动车座椅靠背的带自由回转装置的倾斜调节配件 |
CN101336174A (zh) * | 2006-01-24 | 2008-12-31 | 凯波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 用于车辆座位的配件 |
WO2009103641A2 (de) * | 2008-02-22 | 2009-08-27 | C. Rob. Hammerstein Gmbh & Co. Kg | Vorverlagerbarer kraftfahrzeugsitz mit einem rückenlehnengelenkbeschlag und rücklehnengelenkbeschla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740406B1 (fr) | 1995-10-27 | 1998-01-02 |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 Articulation pour siege de vehicule |
FR2830804B1 (fr) * | 2001-10-15 | 2004-01-16 |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 Siege de vehicule comportant un dossier rabattable vers l'avant |
FR2860192B1 (fr) * | 2003-09-25 | 2005-11-25 | Antolin Grupo Ing Sa | Dispositif de reglage de siege sous des plages angulaires predeterminees |
DE10346148B4 (de) * | 2003-10-01 | 2013-03-07 | Johnson Controls Gmbh | Vorrichtung zur Verriegelung und zur Entriegelung, insbesondere eines Beschlags zur Verstellung von Teilen eines Fahrzeugsitzes, und Verfahren |
JP4164045B2 (ja) * | 2004-04-30 | 2008-10-08 |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
FR2888173B1 (fr) * | 2005-07-11 | 2007-11-16 |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 Dispositif pivotant pour siege de vehicule et siege comportant un tel dispositif |
PL2109553T3 (pl) * | 2007-01-24 | 2014-04-30 | Johnson Controls Tech Co | Fotel samochodowy |
US7871128B2 (en) * | 2008-11-18 | 2011-01-18 |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Inc. | Seat recliner wtih single-position-memory dump mechanism |
-
2011
- 2011-05-11 FR FR1154058A patent/FR2975052B1/fr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4-27 US US13/457,904 patent/US9199556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5-09 CN CN201210157896.5A patent/CN102774296B/zh active Active
- 2012-05-09 DE DE102012009159.1A patent/DE102012009159B4/de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334866A2 (de) * | 2002-02-11 | 2003-08-13 | KEIPER GmbH & Co. KG | Beschla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
DE10232030A1 (de) * | 2002-07-16 | 2004-02-05 |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 Co. Kg | Neigungsverstellbeschlag mit Freischwenkeinrichtung für die Rückenlehne eines Kraftfahrzeugsitzes |
CN1680137A (zh) * | 2004-03-26 | 2005-10-12 | 福尔西亚汽车座两合公司 | 用于一机动车座椅靠背的带自由回转装置的倾斜调节配件 |
CN101336174A (zh) * | 2006-01-24 | 2008-12-31 | 凯波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 用于车辆座位的配件 |
WO2009103641A2 (de) * | 2008-02-22 | 2009-08-27 | C. Rob. Hammerstein Gmbh & Co. Kg | Vorverlagerbarer kraftfahrzeugsitz mit einem rückenlehnengelenkbeschlag und rücklehnengelenkbeschlag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199556B2 (en) | 2015-12-01 |
DE102012009159A1 (de) | 2012-11-15 |
US20120286556A1 (en) | 2012-11-15 |
FR2975052B1 (fr) | 2014-02-07 |
CN102774296A (zh) | 2012-11-14 |
DE102012009159B4 (de) | 2023-05-11 |
FR2975052A1 (fr) | 2012-1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74296B (zh) | 车座的铰接装置以及包含该铰接装置的车座 | |
US8939512B2 (en) | Seat assembly and an adjustable head restraint assembly | |
US7871129B2 (en) | Seat assembly having an adjustable head restraint assembly | |
US8657378B2 (en) | Seat assembly having an adjustable head restraint assembly | |
US8893436B2 (en) | Invisible sliding door link structure | |
CA2759128C (en) | Single slot lift and rotate mechanism | |
US9597981B2 (en) | Apparatus for locking vehicles seat-rail | |
EP1972478A2 (en) | Door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 |
US10071656B2 (en) | Seat back adjuster and vehicle seat having a seat back adjuster | |
WO2012073273A1 (ja) | 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 |
WO2011145694A1 (ja) | リアパーセルシェルフのヒンジ構造 | |
JP2020094330A (ja) | ローラユニット | |
EP3051929B1 (en) | Cable management assembly | |
KR20160047168A (ko) | 자동차용 인사이드 미러 조립체 | |
JP5665435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4047912B1 (ja) | 吊車型のランナーユニット | |
JP4722261B2 (ja) | 乗物用オープンルーフ構造 | |
KR102112109B1 (ko) | 차량용 시트의 폴딩 어셈블리 | |
JP2008162382A (ja) | 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 |
JP2014094705A (ja) |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 |
US10293730B2 (en) | Seat reclining apparatus | |
JP2010143548A (ja) | コンソールリッドの開閉構造及び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 |
JP5718279B2 (ja) | 幼児用座席装置のハンドル装置 | |
JP2009257034A (ja) | 隠し丁番 | |
KR20150040430A (ko) | 자동차용 도어 힌지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