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9787B - 一种换向移载输送装置和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向移载输送装置和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89787B CN102689787B CN201210189960.8A CN201210189960A CN102689787B CN 102689787 B CN102689787 B CN 102689787B CN 201210189960 A CN201210189960 A CN 201210189960A CN 102689787 B CN102689787 B CN 10268978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veying
- track
- commutation
- conveyor surface
- rever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向移载输送装置和输送系统,包括用于物料同向输送的第一输送面和用于物料换向移载的第二输送面;第一输送面的输送方向和第二输送面的输送方向之间有夹角;当进行物料同向输送时,第一输送面高于第二输送面;当进行物料换向转载时,第二输送面高于第一输送面。由于第一输送面的输送方向和第二输送面的输送方向之间有夹角,且两者之间高度上可切换,使得在同向输送时,来自上游输送单元的物料经过第一输送面进入下游输送单元;在换向移载时,来自上游输送单元的物料经过第二输送面,直接进入另一个方向的输送单元。换向移载的动作通过两个输送面高度的切换实现,不需要扇形的转弯半径,也就不会占用平面空间,可以在单位面积内搭建复杂度更高的输送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料输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换向移载输送装置和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流水线是离散制造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传统的输送单元是可实现直线、单向输送其上物件的工作平面。输送单元具有输送量大、结构简单、维修方便、部件标准化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煤炭、服装制造、电子器件和食品加工等行业,用来输送离散物料或成件物品。根据输送工艺要求,输送单元可单台输送,也可多台组成各种形状、具有多个节点的输送系统,以满足不同布置型式的作业需要。输送单元上工作面的长度及装配形式可根据用户要求确定,拖牵工作面的传动装置可用电滚筒,也可用带驱动架的驱动装置。
传统平面流水线是线性结构,输送单元只能沿直线、单向输送,无法进行转弯、升降、双向等优化调度,所以任何一个加工环节出现迟滞,均会对整个流水线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产生巨大影响。现有的解决方法是,当物料在运输中需要改变其输送方向的时候,要在上游输送单元和下游输送单元之间接一条呈扇形的换向输送带,换向输送带、上游输送单元、下游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一致。因此当输送系统结构较为复杂,在一个交汇的节点上存在多条不同输送方向的输送单元时,如十字形输送系统,其经过交汇的节点的X输送方向与Y输送方向相互垂直。当有物料需要从X输送方向的输送单元上转入Y输送方向的输送单元,同时另有物料需要经过交汇的节点一直沿X输送方向输送时,需要在交汇的节点上额外设置一条呈扇形的换向输送带,无法同时满足这两种不同方向的输送要求。除此之外,换向输送带需要较大的转弯半径和空间,这样使得循环流水线呈中空的跑道形,中空的空间得不到有效利用,不利于使输送系统的结构紧凑化,浪费了宝贵的生产空间。
由于上述原因,传统的平面流水线局限于线性结构,难以支持日益复杂的加工流程需要;同时,由于输送方向单一,无法进行有效的优化调度,生产效率受到限制,难以适应不同高度上的多极化、模块化的要求。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传统的物料配送系统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能够在较小的空间中实现不同方向移载和同方向输送两种动作的换向移载输送装置,以及使用该换向移载输送装置的输送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换向移载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物料同向输送的第一输送面和用于物料换向移载的第二输送面;所述第一输送面的输送方向和所述第二输送面的输送方向之间有夹角;当进行物料同向输送时,所述第一输送面高于所述第二输送面;当进行物料换向转载时,所述第二输送面高于所述第一输送面;所述第一输送面的水平宽度与所述第一输送面对应的输送单元的宽度匹配,所述第二输送面的水平宽度与所述第二输送面对应的输送单元的宽度匹配。
所述第一输送面的高度固定,所述第二输送面可上升或下降。
所述第一输送面通过同向设置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辊筒的最高点唯一确定,所述第二输送面由同向设置的三个或三个以上滚轮的最高点唯一确定。
所述第一输送面和第二输送面分别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滚轮的最高点唯一确定。
所述滚轮分组设置,每组中的滚轮均通过一滚轮轴连接,所述滚轮轴下部设置切换机构。
所述切换机构包括两换向支架、两锥形升降导轨和一收放装置,所述滚轮轴固定设置在两换向支架的顶端;所述收放装置包括一伸缩杆,所述两锥形升降导轨对称设置在一伸缩杆的两端,每个所述锥形升降导轨带有一沿所述伸缩杆中点向外侧逐渐上升的锥面;所述两换向支架的底部分别通过所述锥面支撑;所述锥形升降导轨在所述收放装置的作用下,沿所述伸缩杆做相向或相背的运动。
所述收放装置还包括电机,所述伸缩杆为螺杆。
所述收放装置还包括两凸轮、电机,所述伸缩杆为导杆和压簧,所述锥形升降导轨设置在穿过所述压簧的导杆两端,两所述凸轮分别顶在所述锥形升降导轨的外侧,所述电机驱动两所述凸轮同步转动。
每个所述滚轮下设置一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实现所述滚轮以垂线为轴转动和垂直升降运动。
在所述第一输送面和/或第二输送面上设置用于定位物料的固定和/或活动挡块。
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下面设置升降机构,实现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整体高度的升降。
一种使用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包括多个输送单元,在所述输送单元交汇的节点上设置换向移载输送装置。
当所述输送单元构成的主轨道和支轨道均为往复结构时,所述主轨道与支轨道交汇的节点上设置排列成田字形的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
所述往复结构由两列方向相反的所述输送单元构成。
所述支轨道分为进站轨道和出站轨道,所述进站轨道和出站轨道远离所述主轨道的一端分别设置用于将物料从所述进站轨道切换到所述出站轨道上的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
当所述输送单元构成的主轨道和支轨道均为往复结构时,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主轨道的上行主轨道和下行主轨道与所述支轨道的进站轨道交汇的位置。
当所述输送单元构成的主轨道和支轨道均为单向结构时,所述主轨道与支轨道交汇的节点上设置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
所述单向结构由一列所述输送单元构成。
当所述输送单元构成的主轨道为往复结构,所述支轨道为单向结构时,在所述主轨道的上行主轨道或下行主轨道与所述支轨道交汇的节点上设置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
它还包括一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的第一输送面和/或第二输送面的上升、下降和/或输送方向。
所述控制系统为预置控制系统或上位机控制系统。
所述预置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在所述控制器中为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预先设置固定的动作流程。
所述上位机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上位机、设置在物料上的RFID标签和设置在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上的RFID读写器;所述上位机为每个物料设置输送路径,所述RFID读写器将采集到的RFID标签内的标签信息传送给所述上位机;所述上位机根据设定的路径信息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
所述上位机控制系统包括本地控制系统、设置在物料上的RFID标签和设置在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上的RFID读写器;所述RFID标签中写入物料的传输路径信息;所述RFID读写器将采集到的所述RFID标签内的路径信息传送给所述本地控制系统;所述本地控制系统根据所述路径信息控制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
所述主轨道上均匀分布隔离带,每个所述隔离带上设置一隔离带RFID标签,靠近所述出站轨道的出口处固定一RFID读写器,用于判断相邻两所述隔离带之间是否为空。
所述判断方法为当所述RFID读写器读到所述隔离带RFID标签的标签信息后的时间T内,如果没有检测到物料上的RFID标签,则认为在所述隔离带后有一个空位置;否则所述隔离带后无空位置,需继续等待;其中T=D/V,D为相邻两所述隔离带之间的距离,V为所述输送单元的速度。
一种使用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分层设置,在层间的切换点上设置换向移载输送装置,通过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的上升、下降或不移动,实现物料在不同层上的同向输送和换向移载,以及在同层上的同向输送和换向移载。
所述切换点为不同层的物料入口或物料出口,上一层的物料入口对应下一层的物料出口。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换向移载输送装置,包括用于物料同向输送的第一输送面和用于物料换向移载的第二输送面;第一输送面的输送方向和第二输送面的输送方向之间有夹角;当进行物料同向输送时,第一输送面高于第二输送面;当进行物料换向转载时,第二输送面高于第一输送面。由于第一输送面的输送方向和第二输送面的输送方向之间有夹角,且两者之间高度上可切换,使得在同向输送时,来自上游输送单元的物料经过第一输送面进入下游输送单元;在换向移载时,来自上游输送单元的物料经过第二输送面,直接进入另一个方向的输送单元。换向移载的动作通过两个输送面高度的切换实现,不需要扇形的转弯半径,也就不会占用平面空间,可以在单位面积内搭建复杂度更高的输送系统或生产系统。
本发明的第一输送面和第二输送面可选择固定一个,调整另一个输送面的高度,以达到物料可在两个输送面之间切换的目的。固定高度的输送面可通过由固定在换向移载输送装置框架上的辊筒确定的平面实现。变化高度的输送面可通过由滚轮确定的平面实现,滚轮分组后由通过滚轮中心的滚轮轴连接,只要调整滚轮轴的高度即可实现输送面的升降;也可在每个滚轮的下部设置一驱动装置,实现滚轮的平面内转动和垂直升降运动。
本发明的换向移载输送装置下还可设置升降机构,可将换向移载输送装置送入不同高度,在构建多层的输送系统时,在层间的切换点上设置换向移载输送装置,可多层共用一个换向移载输送装置。在上下层间无需使用坡道,通过换向移载输送装置的上升或下降,即可实现物料在层间的输送,节约了占用空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输送系统由于在输送单元交汇的节点上设置换向移载输送装置,将现有输送系统的线性结构变为非线性结构,输送单元可形成更为复杂的输送系统。尤其是在主轨道与支轨道之间设置换向移载输送装置,在各加工环节上均形成缓存区域,这使得任何一个加工站点的迟滞不会阻塞整个流水线,并且通过站点间负载的优化调度,能够比传统的线性流水线提供更高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在输送系统中设置RFID标签和RFID读写器,可根据需要灵活控制物料的输送路径,当需要改变输送路径时,只需对RFID上的标签进行修改即可,无需改变输送系统的结构。除此之外,RFID读写器将读取的RFID标签传入上位机或本地控制系统中,可及时了解物料的实时位置,以确保对工业流程的精确监控。
本发明的输送系统在主轨道上还设置用于间隔物料的隔离带,且隔离带上设置随主轨道运动的隔离带RFID标签,当隔离带RFID标签经过出站口前设置的RFID读写器时,RFID读写器读取隔离带RFID标签的标签信息,如果在隔离带后有物料,该RFID读写器还会读取物料的RFID标签信息,由上位机或本地控制系统判断当前两个隔离带之间是否有空位。由于主轨道上设置有隔离带,隔离带对物料有限位作用,因此前后两个物料不会由于滑动或者其他因素连在一起,同时上位机或本地控制系统判断两个隔离带之间的空位情况,也为物料由支轨道能否进入主轨道做一个参考,避免主轨道上物料的输送混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换向移载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换向移载输送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换向移载输送机构的优选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通过凸轮机构实现的切换机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换向滚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使用升降机构的换向移载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当主轨道5和支轨道6均为往复结构的输送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当主轨道5和支轨道6均为往复结构的输送系统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当主轨道5和支轨道6均为单向结构的输送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当主轨道5为往复结构,支轨道6为单向结构的输送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输送系统的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输送系统的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隔离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的功能为实现物料的换向转载和同向输送,所谓换向转载即为转换物料原有的运动方向,所谓同向输送即为保持物料原有的运动方向。其包括多组固定滚轮组、多组换向滚轮组、切换机构13和框架14,其中每组固定滚轮组包括多个固定滚轮11,由各固定滚轮11的最高点确定第一输送面A,固定滚轮11的滚动方向为第一输送面A的输送方向a;每组换向滚轮组包括多个换向滚轮12,由各换向滚轮12的最高点确定第二输送面B,换向滚轮12的滚动方向为第二输送面B的输送方向b。由于第一输送面A的输送方向a与第二输送面B的输送方向b之间存在夹角,且固定滚轮11和换向滚轮12的滚动方向可前后改变,从而使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可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实现换向移载。固定滚轮11通过多个固定滚轮轴111(如图2中实线所示)成排设置在框架14内,本实施例中固定滚轮轴111与框架14固定,换向滚轮12通过多个换向滚轮轴121(如图2中虚线所示)成排设置在框架14内,换向滚轮轴121通过切换机构13实现相对于固定滚轮轴111的升降,进而实现第二输送面B相对于第一输送面A的升降。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令换向滚轮12与框架14固定,令固定滚轮11上升或下降,但是无论如何设置,在实现换向移载时,总要令第二输送面B高于第一输送面A,在实现同向输送时,总要令第一输送面A高于第二输送面B。第一输送面A也可由固定在框架14内的多组辊筒的最高点来确定。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固定滚轮轴111与换向滚轮轴121之间的夹角为α,则第一输送面A的输送方向a与第二输送面B的输送方向b之间的夹角为α,本实施例优选α=90°。因此当需要换向移载设置在第一输送面A上的物料时,第二输送面B由低于第一输送面A的非工作高度升至高于第一输送面A的工作高度,物料被架离第一输送面A,移载到第二输送面B上;进而换向滚轮轴121转动带动换向滚轮12转动,物料由原来的输送方向a变为沿输送方向b输送,实现物料的直角移载输送。当物料不需要换向移载时,则保持换向滚轮轴121在非工作高度不变,物料在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上的输送方向仍然为输送方向a。
如图1所示,切换机构13用于实现第二输送面B的上升与下降,本实施例中切换机构13包括换向支架131、锥形升降导轨132、螺杆133和移载电机134。其中一个换向滚轮轴121对应一对换向支架131、一对锥形升降导轨132和一螺杆133,换向滚轮轴121设置在两换向支架131的顶端,换向支架131的底部可连接一升降滚轮135,升降滚轮135通过锥形升降导轨132的锥面支撑,两锥形升降导轨132分别固定在螺杆133两端。移载电机134驱动螺杆133转动,螺杆133带动两个锥形升降导轨132分别作相向或相背的运动。压在锥形升降导轨132的锥面上的升降滚轮135沿锥面滚动并逐步升高或降低,当升降滚轮135升高时,换向滚轮12随之升起,直到第二输送面B升至工作高度,物料由第一输送面A上换向移载到第二输送面B上,实现由原来的输送方向a变为沿输送方向b输送。在这个过程中,固定滚轮11的高度固定,通过换向滚轮12的微动升降(工作高度和非工作高度之间的互相切换)改变物料的不同输送面,实现直角移载。
换向滚轮12的升降范围主要受锥形升降导轨132限制,在选择锥形升降导轨132时其可用直径范围的选择需要考虑固定滚轮11和换向滚轮12之间的直径差。在输送面上物料的定位可由设置在固定滚轮轴111和/或换向滚轮轴121上的固定和/或活动的挡块实现。
本实施例中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可有三个主要运动,即固定滚轮11的滚动、换向滚轮12的滚动、切换机构13推动换向滚轮12的上下移动,这三个运动可以分别由三个电机驱动,或由一个电机驱动锥形升降导轨132、一个电机驱动固定滚轮11和换向滚轮12,或由一个电机驱动锥形升降导轨132、固定滚轮11和换向滚轮12,驱动方式可以使用齿轮或者皮带。当使用一个或两个电机进行驱动的时候,需要额外构建传动装置。其中,锥形升降导轨132的左右移动可以由如图1所示的螺杆133和移载电机134实现,也可由如图4所示的凸轮136、导杆137和压簧138组成的凸轮机构实现,其中导杆137穿过压簧138的中部形成伸缩杆;还可由电磁铁、连杆机构等实现。
固定滚轮11与换向滚轮12的布置可以是:固定滚轮11在换向滚轮12上方,或固定滚轮11在换向滚轮12下方。当固定滚轮11在换向滚轮12上方时,固定滚轮11可以简化为固定滚轮轴111和/或安装在固定滚轮轴111上的圆饼状轮子。
实施例2,相对于实施例1,第一输送面A和第二输送面B均可相对于框架14上升或下降,当物料的输送方向需要改变时,则改变两个输送面的相对高度,实现物料由一个输送面到另一个输送面的换向移载;当物料的输送方向不需要改变时,则两个输送面的相对高度不变,物料沿所在输送面的输送方向输送。
实施例3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或2的区别在于,每个换向滚轮12均通过一换向电机122驱动,使得每个换向滚轮12均可实现三维运动,即以沿垂直于换向滚轮中心轴的直径R为轴转动和垂直升降。每个换向电机122同步运行,由换向滚轮12的最高点构成的第二输送平面B的输送方向b也随之改变,则第一输送面A的输送方向a与第二输送面B的输送方向b之间的夹角α也随之改变。
实施例4如图6所示,当物料需要在不同高度的输送单元3间换向移载时,在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下面设置升降机构2,实现整体高度的升降,进而可实现输送系统的三维立体化结构。升降机构2可以通过丝杆螺母21和升降电机22构成的螺旋升降机实现,也可由钢丝绳(链条)柔性升降机实现,或由气动、液压、连杆等机构实现。
实施例5的输送系统包括输送单元3、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和控制系统4,其中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设置在主轨道5与支轨道6交汇的节点上,以及支轨道6的末端,用于改变在输送单元3上输送的物料的运动方向。输送单元3可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单台设备,也可以是由多台设备首尾相接组成的单向输送的系统单元。在本实施例中,输送单元3为连续的、具有单向性的系统单元,所谓连续的即是在输送单元3中部没有设置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在安装时,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的第一输送面A的入口连接与输送方向a同向的输送单元3,第二输送面B的出口连接与输送方向b同向的输送单元3,或第二输送面B的出口连接另一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的第一输送面A的入口,用于将物料由一道流水线换到另一道流水线上进行同向或反向的输送。
由于一个输送系统中主轨道5和支轨道6可以有多种形式,因此在主轨道5和支轨道6交汇的节点上设置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的形式也各有不同。本实施例中,主轨道5和支轨道6均为往复结构,如图7、图8所示,各由两列单向线性输送的输送单元3构成;或主轨道5和支轨道6均为单向结构,如图9所示,各由一列单向线性输送的输送单元3构成;或如图10所示,主轨道5为往复结构,由两列单向线性输送的输送单元3构成,支轨道6为单向结构,由一列单向线性输送的输送单元3构成。
如图7所示,当主轨道5和支轨道6为往复结构,即主轨道5和支轨道6均由两列方向相反的单向线性输送的输送单元3构成,每列输送单元3并列排列、方向相反。主轨道5分为方向相反的上行主轨道51和下行主轨道52,每个支轨道6一端连接主轨道5,另一端设置工作站7,可分为方向相反的进站轨道61和出站轨道62,本实施例中工作站7设置在出站轨道62上。在主轨道5与支轨道6交汇的节点上设置呈田字形排列的4个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每个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对应两个输送单元3;在支轨道6的末端均设置2个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每个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对应一个输送单元3。
当物料在主轨道5上输送时,物料需要进入工作站7进行加工,会通过主轨道5与支轨道6之间的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进入该工作站7对应的进站轨道61。物料通过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由进站轨道61移载到出站轨道62上,在出站轨道62上设置的工作站7中进行加工,通过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由出站轨道62上移载到主轨道5上准备进入下一工作站7的加工工序。在这个过程中,物料可在主轨道5上实现向前、左转、右转、由上行主轨道51换入下行主轨道52这四个方向的换向移载、同向输送,在主轨道5上进行换向移载的时候,无需设置转弯半径,这样上行主轨道51和下行主轨道52之间没有缝隙。在支轨道6上实现由进站轨道61到出站轨道62之间的换向移载和同向输送,上述换向移载和同向输送的动作均由控制系统4控制各固定滚轮11、换向滚轮12、升降机构2和/或切换机构13的动作来实现。
如图8所示,在主轨道5与支轨道6交汇的节点上也可沿对角线只设置两个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且优选两个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分别设置在上行主轨道51和下行主轨道52与进站轨道61交汇的位置,以实现物料的进站操作。当物料由出站轨道62回到主轨道5时,由上行主轨道51和下行主轨道52之间设置的挡板即可实现转弯。
如图9所示,当主轨道5和支轨道6均为单向结构时,主轨道5与支轨道6交汇的节点上仅设置1个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以实现由主轨道5到支轨道6的换向转载动作。
如图10所示,当主轨道5为往复结构,支轨道6为单向结构时,在上行主轨道51或下行主轨道52与支轨道6交汇的节点上设置1个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以完成物料由主轨道5和支轨道6之间的换向转载和同向输送,或物料在上行主轨道51与下行主轨道52之间的转载输送。
本发明的控制系统4可为预置控制系统或上位机控制系统。实施例6:当控制系统4为预置控制系统时,将控制指令预先置入固定滚轮11、换向滚轮12、升降机构2和/或切换机构13的控制器中,为各驱动装置设置好固定的动作流程。如令某个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的第一输送面A工作1分钟,然后第二输送面B提升至工作高度,将物料换向移载至第二输送面B,2分钟后,第二输送面B降至非工作高度,物料又改为由第一输送面A输送。
当控制系统4为上位机控制系统时,控制系统4包括传感器41、控制器42和上位机43,其中传感器41采集物料的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输入上位机43中进行处理,上位机43依据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进行判断,之后向控制器42输出控制指令,由控制器42对各固定滚轮11、换向滚轮12、升降机构2和/或切换机构13的驱动装置进行控制。
实施例7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传感器41为设置在物料上的RFID标签44和设置在每个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上的RFID读写器45,其中在RFID标签44中写入物料的标签信息,控制器42为PLC控制器。通过上位机43为每个物料设置输送路径,当物料到达某个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时,RFID读写器45将采集到的RFID标签44信息传送给上位机43。上位机43根据设定好的路径信息判断容器的走向,并向PLC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由PLC控制器来控制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的动作,将物料传输到目的方向的输送单元3上。如果RFID读写器45放置在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的前方,则PLC控制器需要延时动作。
实施例8如图12所示,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使用可读写的RFID标签44,在新的物料进入输送系统之前,将物料的传输路径信息写入附着在物料上的RFID标签44内。当物料到达某个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时,RFID读写器45将读到的路径信息传送给本地控制系统46(如PLC,包括各种单片机系统或其它嵌入式系统),然后由本地控制系统46控制该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将物料换向移载到规定方向的输送单元3上。在物料加工完成后从输送系统下线时,可以将RFID标签44中的信息删除;也可以在后续物料上线前,直接写入新的信息,将RFID标签44中的原有信息覆盖。
实施例9如图13所示,由于每个物料或容器在通过换向移载输送装置1进行换向转载时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不能有下一个物料或容器进入换向转载输送装置1。因此,需要在物料之间保证间隔一定的距离D,使得距离D/输送单元的前进速度V=时间T,且时间T大于换向转载输送装置1的动作时间T’。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8的区别在于,在主轨道5上均匀分布着诸多隔离带8,每个隔离带8上均设置一个隔离带RFID标签81。主轨道5上每两个相邻隔离带8之间的位置可以放置一个物料,即保证每相邻的两个物料之间通过隔离带8间隔。待物料在某个工作站6中加工完成后,需要重新进入主轨道5进入下一加工站6时。此时,需要判断主轨道5上是否有合适的位置,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出站轨道62前的主轨道5下方设置一个RFID读写器45,来判断主轨道5上两个隔离带8之间是否有空位置。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当RFID读写器45,读到隔离带的标签信息后时间T内,如果没有检测到物料标签的信息,则认为在该隔离带8后有一个空位置可以放置物料;如果在读到隔离带的标签信息后时间T内读到了物料的标签信息,则该隔离带8后无空位置,需继续等待,其中T=D/V。
应当指出,以上所述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创造,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创造。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创造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总之,一切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创造专利的保护范围当中。
Claims (24)
1.一种换向移载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物料同向输送的第一输送面和用于物料换向移载的第二输送面;所述第一输送面的输送方向和所述第二输送面的输送方向之间有夹角;当进行物料同向输送时,所述第一输送面高于所述第二输送面;当进行物料换向转载时,所述第二输送面高于所述第一输送面;所述第一输送面的水平宽度与所述第一输送面对应的输送单元的宽度匹配,所述第二输送面的水平宽度与所述第二输送面对应的输送单元的宽度匹配;所述第一输送面和第二输送面分别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滚轮的最高点唯一确定;所述滚轮分组设置,每组中的滚轮均通过一滚轮轴连接,所述滚轮轴下部设置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包括两换向支架、两锥形升降导轨和一收放装置,所述滚轮轴固定设置在两换向支架的顶端;所述收放装置包括一伸缩杆,所述两锥形升降导轨对称设置在一伸缩杆的两端,每个所述锥形升降导轨带有一沿所述伸缩杆中点向外侧逐渐上升的锥面;所述两换向支架的底部分别通过所述锥面支撑;所述锥形升降导轨在所述收放装置的作用下,沿所述伸缩杆做相向或相背的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向移载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面的高度固定,所述第二输送面可上升或下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向移载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装置还包括电机,所述伸缩杆为螺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向移载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装置还包括两凸轮、电机,所述伸缩杆为导杆和压簧,所述锥形升降导轨设置在穿过所述压簧的导杆两端,两所述凸轮分别顶在所述锥形升降导轨的外侧,所述电机驱动两所述凸轮同步转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向移载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滚轮下设置一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实现所述滚轮以垂线为轴转动和垂直升降运动。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换向移载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输送面和/或第二输送面上设置用于定位物料的固定和/或活动挡块。
7.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一种换向移载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下面设置升降机构,实现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整体高度的升降。
8.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换向移载输送装置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包括多个输送单元,在所述输送单元交汇的节点上设置换向移载输送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输送单元构成的主轨道和支轨道均为往复结构时,所述主轨道与支轨道交汇的节点上设置排列成田字形的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结构由两列方向相反的所述输送单元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轨道分为进站轨道和出站轨道,所述进站轨道和出站轨道远离所述主轨道的一端分别设置用于将物料从所述进站轨道切换到所述出站轨道上的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输送单元构成的主轨道和支轨道均为往复结构时,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主轨道的上行主轨道和下行主轨道与所述支轨道的进站轨道交汇的位置。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输送单元构成的主轨道和支轨道均为单向结构时,所述主轨道与支轨道交汇的节点上设置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结构由一列所述输送单元构成。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输送单元构成的主轨道为往复结构,支轨道为单向结构时,在所述主轨道的上行主轨道或下行主轨道与所述支轨道交汇的节点上设置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
16.如权利要求8~14之一所述的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的第一输送面和/或第二输送面的上升、下降和/或输送方向。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为预置控制系统或上位机控制系统。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置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在所述控制器中为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预先设置固定的动作流程。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上位机、设置在物料上的RFID标签和设置在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上的RFID读写器;所述上位机为每个物料设置输送路径,所述RFID读写器将采集到的RFID标签内的标签信息传送给所述上位机;所述上位机根据设定的路径信息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控制系统包括本地控制系统、设置在物料上的RFID标签和设置在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上的RFID读写器;所述RFID标签中写入物料的传输路径信息;所述RFID读写器将采集到的所述RFID标签内的路径信息传送给所述本地控制系统;所述本地控制系统根据所述路径信息控制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轨道上均匀分布隔离带,每个所述隔离带上设置一隔离带RFID标签,靠近出站轨道的出口处固定一RFID读写器,用于判断相邻两所述隔离带之间是否为空。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方法为当所述RFID读写器读到所述隔离带RFID标签的标签信息后的时间T内,如果没有检测到物料上的RFID标签,则认为在所述隔离带后有一个空位置;否则所述隔离带后无空位置,需继续等待;其中T= D/ V,D为相邻两所述隔离带之间的距离,V为所述输送单元的速度。
23.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向移载输送装置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分层设置,在层间的切换点上设置换向移载输送装置,通过所述换向移载输送装置的上升、下降或不移动,实现物料在不同层上的同向输送和换向移载,以及在同层上的同向输送和换向移载。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点为不同层的物料入口或物料出口,上一层的物料入口对应下一层的物料出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89960.8A CN102689787B (zh) | 2012-06-08 | 2012-06-08 | 一种换向移载输送装置和输送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89960.8A CN102689787B (zh) | 2012-06-08 | 2012-06-08 | 一种换向移载输送装置和输送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89787A CN102689787A (zh) | 2012-09-26 |
CN102689787B true CN102689787B (zh) | 2014-06-11 |
Family
ID=46855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89960.8A Active CN102689787B (zh) | 2012-06-08 | 2012-06-08 | 一种换向移载输送装置和输送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68978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205995B2 (en) * | 2013-10-21 | 2015-12-0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orting, swapping, and organizing objects on transfer ball grids |
CN104803179A (zh) * | 2014-01-27 | 2015-07-29 | 聚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凸轮式翻钞机构 |
CN107298298B (zh) * | 2015-07-14 | 2018-12-07 | 浙江鹏阳风机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辊道机构 |
CN109969665B (zh) * | 2017-12-28 | 2020-06-05 | 天津京东深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物品存储设备、码垛系统及物品存储方法 |
CN109795836A (zh) * | 2019-01-21 | 2019-05-24 | 金锋馥(滁州)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物流用滚轮式分拣机 |
CN110817350A (zh) * | 2019-12-16 | 2020-02-21 | 安徽理工大学 | 一种新型物流输送及分拣平台 |
CN212558239U (zh) * | 2020-05-18 | 2021-02-19 | 广西科技大学 | 一种换向输送装置 |
CN112537655A (zh) * | 2020-12-28 | 2021-03-23 | 滁州卷烟材料厂 | 一种瓦楞纸箱自动码垛装置 |
CN112986740A (zh) * | 2021-03-18 | 2021-06-18 | 东莞首航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产品的老化测试装置 |
CN114308743B (zh) * | 2021-12-21 | 2024-04-05 | 重庆特斯联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面向物流机器人的物品安检及装载系统 |
CN114408547B (zh) * | 2021-12-24 | 2023-04-07 | 广东顺力智能物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物流用顶升式方位调整货架机械手及其应用方法 |
CN115555285A (zh) * | 2022-08-24 | 2023-01-03 | 广东聪耀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工装板回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36797A (zh) * | 2006-04-24 | 2006-09-27 | 天津市易雷电子标签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控制的机场行李分拣系统和平移式分拣装置 |
CN101331074A (zh) * | 2005-12-16 | 2008-12-24 | 日本亚仕帝科技株式会社 | 垂直搬运装置 |
CN201990248U (zh) * | 2011-03-22 | 2011-09-28 | 昆明新高原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90°升降转向装置的物流输送系统 |
CN202828894U (zh) * | 2012-06-08 | 2013-03-27 | 南通明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换向移载输送装置和输送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MX2009004410A (es) * | 2007-01-30 | 2009-05-28 | Daifuku Kk | Dispositivo transportador que usa un carro. |
-
2012
- 2012-06-08 CN CN201210189960.8A patent/CN10268978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31074A (zh) * | 2005-12-16 | 2008-12-24 | 日本亚仕帝科技株式会社 | 垂直搬运装置 |
CN1836797A (zh) * | 2006-04-24 | 2006-09-27 | 天津市易雷电子标签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控制的机场行李分拣系统和平移式分拣装置 |
CN201990248U (zh) * | 2011-03-22 | 2011-09-28 | 昆明新高原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90°升降转向装置的物流输送系统 |
CN202828894U (zh) * | 2012-06-08 | 2013-03-27 | 南通明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换向移载输送装置和输送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89787A (zh) | 2012-09-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89787B (zh) | 一种换向移载输送装置和输送系统 | |
CN103552832B (zh) | 一种烧结砖的卸砖码垛机组及卸砖码垛方法 | |
CN203959092U (zh) | 一种密集式立体仓库货物的存取装置 | |
CN104444007A (zh) | 一种密集式立体仓库货物的存取方法及装置 | |
CN201721920U (zh) | 升降梁输送器 | |
CN102897478A (zh) | 一种棒材输送装置 | |
CN204110812U (zh) | 滑撬输送自动返回式设备 | |
CN103482347B (zh) | 自动生产传送线 | |
CN104555215A (zh) | 一种自变轨智能穿梭车自动存储物流系统 | |
CN204642868U (zh) | 一种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系统 | |
CN202828894U (zh) | 一种换向移载输送装置和输送系统 | |
CN207275504U (zh) | 一种多层穿梭车立库 | |
CN203111960U (zh) | 一种间歇式垂直输送升降机 | |
CN206013610U (zh) | 一种直条钢筋的立体垂直升降式储料机构 | |
JP4984052B2 (ja) | 搬送設備 | |
CN206010586U (zh) | 一种用于人工操作的免等待自动化双轨模组 | |
CN203343799U (zh) | U形梁物料管理生产线 | |
CN209601339U (zh) | 物料箱传送装置和物料箱传送系统 | |
CN102161434A (zh) | 输送车系统 | |
CN113829489A (zh) | 无槽边模快速储存流转库 | |
CN206494533U (zh) | 一种货物自动输送系统 | |
CN110531670B (zh) | 一种结合视觉与柔性动力单元的物品整理排序方法 | |
CN201214564Y (zh) | 一种隔墙条板输送线 | |
CN103569614B (zh) | 一种用于粉煤灰砌块蒸养的输送系统 | |
CN106826352B (zh) | 一种全自动仓储棒料加工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