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8414B - Ack/nack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Ack/nack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68414B CN102668414B CN201080052985.2A CN201080052985A CN102668414B CN 102668414 B CN102668414 B CN 102668414B CN 201080052985 A CN201080052985 A CN 201080052985A CN 102668414 B CN102668414 B CN 10266841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k
- nack
- subframe
- data
- transmis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97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title abstract 5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title abstract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101100465000 Mus musculus Prag1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760358 Enod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KLDZYURQCUYZBL-UHFFFAOYSA-N 2-[3-[(2-hydroxyphenyl)methylideneamino]propyliminomethyl]phenol Chemical compound OC1=CC=CC=C1C=NCCCN=CC1=CC=CC=C1O KLDZYURQCUYZB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1098 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3921 delayed sleep phase type circadian rhythm sleep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1 othe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8—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Adaptive formatting arrangements particular to signalling, e.g. variable amount of bi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以ACK/NACK重复模式的状态用终端机发送ACK和NACK的方法和装置,并且该方法包括步骤:通过第一子帧接收第一数据;通过第二子帧接收第二数据;以及发送用于第二数据的ACK/NACK信号,其中如果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之间的差别小于参考值,则减小用于第二数据的ACK/NACK信号的重复频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发送ACK/NACK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已经多样化以便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服务,诸如语音或者数据服务。通常,无线电通信系统是能够共享可用的系统资源(带宽、发射功率等等)以便支持与多个用户通信的多址系统。多址系统的示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系统、多载波频分多址(MC-FDMA)系统等等。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发送ACK/NACK的方法和装置,更具体地,用于有效地执行ACK/NACK重复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由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不局限于以上的技术问题,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以下的描述中理解其他技术问题。
技术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提供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以肯定应答(ACK)/否定应答(NACK)重复模式的状态在用户设备处发送ACK/NACK的方法来实现,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子帧接收第一数据,通过第二子帧接收第二数据,以及发送用于第二数据的ACK/NACK信号,其中,如果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之间的差别小于准则,则减少用于第二数据的ACK/NACK信号的重复次数。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被配置为以设置肯定应答(ACK)/否定应答(NACK)重复模式的状态发送ACK/NACK的无线通信用户设备,该无线通信用户设备包括:射频(RF)单元;和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第一子帧接收第一数据,通过第二子帧接收第二数据,以及发送用于第二数据的ACK/NACK信号,其中,如果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之间的差别小于准则,则减少用于第二数据的ACK/NACK信号的重复次数。
如果用于第一数据的ACK/NACK信号和用于第二数据的ACK/NACK信号被调度为通过相同的子帧来发送,则用于第一数据的ACK/NACK信号的传输可以被丢弃。
如果用于第一数据的ACK/NACK信号和用于第二数据的ACK/NACK信号被调度为通过相同的子帧来发送,则用于第一数据的ACK/NACK信号和用于第二数据的ACK/NACK信号可以被通过ACK/NACK捆绑来发送。
如果用于第一数据的ACK/NACK信号和用于第二数据的ACK/NACK信号被调度为通过相同的子帧来发送,则用于第一数据的ACK/NACK信号和用于第二数据的ACK/NACK信号可以被通过ACK/NACK多路复用来发送。
重复次数的减少可以被临时地应用于用于第二数据的ACK/NACK信号的传输。
如果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之间的差别小于准则,则ACK/NACK重复模式可以被释放。
有益效果
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有效地发送ACK/NACK,更具体地,有效地执行ACK/NACK重复传输。
本发明的效果不局限于以上描述的效果,并且从以下的描述中,没有在此处描述的其他效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发明进一步的理解并且被并入且构成本申请书的一部分,其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该说明书一起可以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演进的通用移动电信系统(E-UMTS)的网络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在E-UMTS系统中使用的无线电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无线电帧的资源网格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下行链路子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上行链路子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按照现有技术重复发送ACK/NACK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7至10是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重复因子是2的情形下重复发送ACK/NACK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1至16是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重复因子是3的情形下重复发送ACK/NACK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7至25是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重复因子是4的情形下重复发送ACK/NACK的示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26是示出可适用于本发明的基站(BS)和用户设备(UE)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各种无线电多址系统中使用,诸如,码分多址(C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系统或者多载波频分多址(MC-FDMA)系统。CDMA系统可以实施为诸如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UTRA)或者CDMA2000的无线电技术。TDMA系统可以实施为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用于GSM演进(EDGE)的增强数据率的无线电技术。OFDMA系统可以实施为诸如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或者E-UTRA(演进的UTRA)的无线电技术。UTRA系统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3GPP LTE)通信系统是采用E-UTRA的E-UMTS(演进的UMTS)的一部分。LTE-高级(LTE-A)是3GPP LTE的演进版本。
虽然为了描述的清楚,以下的实施例专注于3GPP LTE/LTE-A系统,但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不受限于此。
图1是示出E-UMTS的网络架构的示意图。E-UMTS系统是WCDMA UMTS系统的演进形式,并且已经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中标准化。E-UMTS系统也称作长期演进(LTE)系统。对于UMTS和E-UMTS的技术规范的细节,参考“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技术规范分组无线电接入网络)”的版本7和版本8。
参考图1,E-UMTS主要包括用户设备(UE)120、基站(或者eNB或者eNode B)110a和110b,和接入网关(AG),其位于网络(E-UTRAN)的一端,并且其连接到外部网络。通常,eNB可以同时发送用于广播服务、多播服务和/或单播服务的多个数据流。一个或多个小区(例如,三个)可以存在每个eNB。小区被设置为使用诸如1.4、3、5、10、15和20MHz的带宽,以向多个UE提供下行链路或者上行链路传输服务。不同的小区可以被设置位提供不同的带宽。eNB控制多个UE的数据传输或者接收。eNB发送DL数据的下行链路(DL)调度信息,以便通知对应的UE数据将在其中发送的时间/频率域、编码、数据大小和混合自动重复和请求(HARQ)相关信息。另外,eNB将UL数据的上行链路(UL)调度信息发送给对应的UE,以便通知UE可以由UE使用的时间/频率域、编码、数据大小和HARQ相关信息。用于发送用户业务或者控制业务的接口可以在eNB之间使用。核心网络(CN)可以包括AG、用于UE的用户注册的网络节点等等。AG以跟踪区(TA)为基础管理UE的移动。一个TA包括多个小区。
图2是示出E-UMTS系统的无线电帧结构的示意图。
参考图2,E-UMTS系统使用具有10ms长度的无线电帧,并且一个无线电帧包括10个子帧。子帧包括两个连续的时隙。时隙具有0.5ms的长度,并且包括多个符号(例如,OFDM符号或者SC-FDMA符号)。
图3是示出时隙的资源网格的示意图。
参考图3,一个时隙包括多个OFDM符号或者SC-FDMA符号,并且在频率域中包括多个资源块(RB)。一个RB包括12×7(6)个资源元素(RE)。包括在一个时隙中RB的数目取决于在小区中设置的频带宽度。资源网格的每个块指示由一个符号和一个子载波定义的最小资源,并且称为资源元素(RE)。虽然图3示出一个时隙包括七个符号,并且一个RB包括12个子载波的情形,本发明不受限于此。例如,包括在时隙中的符号数目可以按照循环前缀(CP)的长度而改变。
图4是示出下行链路子帧结构的示意图。
参考图4,在LTE系统的下行链路子帧中,使用时分多路复用(TDM)方法多路复用L1/L2控制区和数据区。L1/L2控制区包括子帧的前n个(例如,3或者4)OFDM符号,并且剩余的OFDM符号用作数据区。L1/L2控制区包括用于携带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并且数据区包括作为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为了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用户设备(UE)从PDCCH读取下行链路调度信息,并且使用由下行链路调度信息指示的资源分配信息在PDSCH上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给UE调度的资源(即,PDSCH)以资源块或者资源块组为单位分配。
PDCCH通知UE与两者都是传输信道的寻呼信道(PCH)和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的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上行链路调度许可、HARQ信息等等。通过PDCCH发送的信息共同被称作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PDCCH具有按照信息改变的格式。根据控制信息存在多种DCI格式。
表1示出用于上行链路调度的DCI格式0。
表1
字段 | 位 | 注释 |
格式 | 1 | 上行链路许可或下行链路分配 |
跳跃标志 | 1 | 跳频开/关 |
RB分配 | 7 | 分配给PUSCH的资源块 |
MCS | 5 | 调制方案、编码方案等等 |
新数据指示符 | 1 | 对于每个新的传输块触发 |
TPC | 2 | PUSCH的功率控制 |
对于DMRS的循环移位 | 3 | 解调参考信号的循环移位 |
CQI请求 | 1 | 通过PUSCH请求CQI反馈 |
RNTI/CRC | 16 | 在CRC中隐含地编码的16位RNTI |
填充 | 1 | 确保格式0在大小方面匹配格式1 |
总计 | 38 |
*MCS:调制和编码方案
*TPC:发射功率控制
*RNTI: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
*CRC:循环冗余校验
使用RNTI来标识向其发送PDCCH的UE。例如,假设PDCCH是被以RNTI“A”CRC掩码的(CRC-masked),并且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分配信息“B”(例如,频率位置)和传输格式信息“C”(例如,传输块大小、调制方案、编码信息等等)被发送。在这种情况下,位于小区中的UE使用其RNTI信息监测PDCCH,并且具有RNTI“A”的特定的UE按照有关从PDCCH中获得的B和C的信息执行上行链路传输。
图5是示出在LTE系统中使用的上行链路子帧结构的示意图。
参考图5,上行链路子帧包括多个时隙(例如,2个)。每个时隙可以按照CP的长度而包括不同数目的SC-FDMA符号。上行链路子帧在频率域中被分成控制区和控制区。数据区包括PUSCH,并且用于发送数据信号,诸如语音。控制区包括PUCCH,并且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PUCCH包括在频率轴上位于数据区两端的RB对并在时隙之间跳跃。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用于请求上行链路传输资源的调度请求(SR),用于下行链路数据的HARQ肯定应答(ACK)/否定应答(NACK),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等等。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秩指示符(RI)和信道质量指示符(CQI)。
图6是示出按照现有技术重复发送ACK/NACK的示例的示意图。
通过由高层设置的UE专用参数ackNackRepetition来使能或者禁止ACK/NACK重复。如果使能ACK/NACK重复,则UE通过以因子NANRep重复所有ACK/NACK传输。NANRep由高层提供,并且有效直到由高层禁止ACK/NACK重复为止。使用用于调度PDSCH的PDCCH的最小的CCE索引隐式地赋予用于初始ACK/NACK传输的PUCCH资源。相比之下,使用由高层设置的PUCCH资源n(1) PUCCH,ANRep重复地发送NANRep-1次ACK/NACK。
在时分双工(TDD)的情况下,ACK/NACK重复仅仅适用于ACK/NACK捆绑,而不适用于ACK/NACK多路复用。
在频分双工(FDD)的情况下,当UE在子帧#n-4上检测对其传输的PDSCH时,UE在子帧#n上发送用于其的ACK/NACK。如果使能ACK/NACK重复,则UE在子帧#n、#n+1、…和#nANRep+N-1上发送对应于在子帧#n-4上检测的PDSCH传输的ACK/NACK。在ACK/NACK重复期间,UE在#n、#n+1、…和#nANRep+N-1上不发送另一个信号。在TDD的情况下,如果UE在子帧#n-4上检测到PDSCH传输,则UE在子帧#n上发送用于其的ACK/NACK。在这里,k∈K,并且考虑到子帧#n和TDD帧结构的位置关系来定义K。如果使能ACK/NACK重复,UE在UL子帧#n和NANRep-1个后续的UL子帧(子帧n、n_1、…、和n_NANRep)上发送用于在子帧n_k上检测的PDSCH传输的ACK/NACK。在ACK/NACK重复期间,UE在n、n_1、…和n_NANRep上不发送另一个信号。
作为一种以有限的功率从UE可靠地发送ACK/NACK给基站的方法引入了ACK/NACK重复模式。但是,常规的ACK/NACK重复操作导致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资源浪费。参考图6,如果设置具有重复因子2的ACK/NACK重复模式,在DL子帧#n+1上不执行相对于UE的DL和UL调度。因此,ACK/NACK重复的次数越多,越多子帧不能被使用。
在由于信道状态(UE移动、环境变化等等)的变化导致不能执行ACK/NACK重复的情形下,可以解除UE的ACK/NACK重复的设置。但是,如果诸如UE或者中继节点的装置具有可移动性,则无线电信道随时间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半静态设置的ACK/NACK重复使能/禁止方法很难适当地应对信道变化。另外,如果根据信道变化关于所有UE设置和解除适当的ACK/NACK传输模式,则调度器的负担相当大。因此,作为一种优选/实用的方法,属于一个小区的所有UE或者中继节点可以基于小区大小等以相同的ACK/NACK传输模式来操作。
实施例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按照信道状态自适应地执行ACK/NACK重复的方法。例如,本发明提出一种在信道状态变好并且因此不需要ACK/NACK重复的情形下,伴随着预先地设置的ACK/NACK重复操作允许新的传输开始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新的传输开始可以强制地限制预先地设置的ACK/NACK重复的次数,或者禁止或者停用后续的ACK/NACK重复。另外,如果由于ACK/NACK重复传输导致两个ACK/NACK在相同的UL子帧中重叠,则两个ACK/NACK可以同时发送。作为另一个方法,如果两个ACK/NACK重叠,则特定的ACK/NACK的传输可以被丢弃。也就是说,如果由于ACK/NACK重复导致多个ACK/NACK通过一个子帧发送,则UE不能发送某些ACK/NACK。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以下的描述中,假设ACK/NACK传输模式是由高层信令设置的。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在ACK/NACK传输模式主要由高层设置的假定之下,将关注于在使能ACK/NACK重复的时候,一种按照信道状态自适应地执行ACK/NACK重复的方法。因此,本发明可以涉及2步ACK/NACK传输模式调整方法。高层信令包括广播信道(BCH)信令、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和媒体访问控制(MAC)信令。ACK/NACK传输模式可以以UE专用的方式、UE组专用的方式或者小区专用的方式用信号通知。ACK/NACK传输模式可以从与小区大小等有关的参数明确地指定或者间接地/隐含地确认。
另外,在以下的附图和描述中,在同步混合自动重复和请求(HARQ)中,在用于数据接收的DL子帧和用于ACK/NACK传输的UL子帧之间的差(在下文中,称为ACK/NACK定时)是四个子帧的情形。但是,这个情形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ACK/NACK定时按照系统可以具有不同的值(例如,3、5和6个子帧)。
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在ACK/NACK重复模式(重复因子=NANRep)(1<=a<=NANRep-1)的状态下,即便PDCCH/PDSCH通过DL子帧#n发送时,也可以按照信道变化在DL子帧#n+a上执行新的传输(PDCCH/PDSCH)。如果在DL子帧#n+a上执行新的传输,则用于其的ACK/NACK将通过UL子帧#n+a+4及其后续的UL子帧发送。因此,用于旧数据的ACK/NACK和用于新数据的ACK/NACK可以被调度为在相同的子帧上发送。
在下文中,将描述在设置ACK/NACK重复模式的状态下,在用于旧数据的ACK/NACK的传输和用于新数据的ACK/NACK的传输被调度给相同子帧的情形下发送/处理ACK/NACK的方法。为了描述方便起见,虽然在以下的附图和描述中两个ACK/NACK在相同的UL子帧上发送的情形,但这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发明同样地或者容易地可适用于由于载波聚合、时分双工(TDD)或者中继系统导致多个ACK/NACK在相同的UL子帧上产生的情形。
方法1.ACK/NACK同时传输
将描述在设置ACK/NACK重复模式的状态下,在多个ACK/NACK被调度通过相同的子帧发送的情形下,同时地发送多个ACK/NACK的方法。多个ACK/NACK可以1-1)使用相应的PUCCH资源,1-2)使用PUCCH和PUSCH的组合,或者1-3)使用单个物理信道(也就是说,PUCCH或者PUSCH)发送。
方法1-1)使用多个PUCCH的ACK/NACK同时传输
为了方便起见,在ACK/NACK重复模式(重复因子=NANRep)(1<=a<=NANRep-1)的状态下,假设PDCCH/PDSCH通过DL子帧#n发送,并且新的传输(PDCCH/PDSCH)在DL子帧#n+a上执行。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在DL子帧#n上接收的PDSCH的ACK/NACK PUCCH资源可以设置如下。首先,可以与DL子帧#n的PDCCH的CCE索引相关联地动态分配UL子帧#n+4上ACK/NACK资源。例如,在3GPPLTE的情况下,ACK/NACK PUCCH资源索引是根据需要通过对用于PDCCH传输的最小的CCE索引增加适当的偏移而获得的。相比之下,在UL子帧#n+5、…和#n+4+NANRep-1上用于ACK/NACK重复传输的ACK/NACK PUCCH资源可以由高层信令确定。类似地,在UL子帧#n+a+4上用于在DL子帧#n+a上发送的数据的ACK/NACK PUCCH资源可以与PDCCH的CCE分配位置(索引)相关联地动态分配。
在这种情况下,UE在UL子帧#n+a+4上同时发送多个ACK/NACK。在这种情况下,用于第一数据的ACK/NACK通过半静态配置的PUCCH资源发送,或者用于第二数据的ACK/NACK通过动态配置的PUCCH资源发送。如果重复因子是2,则用于新的传输的DL子帧优选地局限于DL子帧#n+1,如果重复因子是3,则局限于DL子帧#n+2,并且如果重复因子是4,则局限于DL子帧#n+3。也就是说,基站可以执行调度,使得用于第一数据传输的ACK/NACK重复子帧和用于第二数据传输的ACK/NACK重复子帧仅在一个子帧中重叠。因此,能够防止在用于新的传输的ACK/NACK和用于旧的传输的ACK/NACK相重叠的UL子帧中预留用于ACK/NACK重复的资源数目变为2或更多。
方法1-2)使用PUCCH+PUSCH的ACK/NACK同时传输
在调度多个ACK/NACK的传输的UL子帧上的PUSCH传输的情况下,某些ACK/NACK可以在嵌入PUSCH的状态下发送,并且剩余的ACK/NACK可以通过PUCCH发送。例如,如果两个ACK/NACK的传输被调度在相同的UL子帧中,则用于第一数据的ACK/NACK可以在嵌入PUSCH的状态下发送,用于第二数据的ACK/NACK可以通过动态的PUCCH资源发送,反之亦然。同时,如果在多个ACK/NACK的传输被调度的UL子帧中不执行数据传输,则仅仅用于ACK/NACK传输的单独的PUSCH资源可以分配,以便实施给出的方法。
方法1-3)通过单个物理信道的ACK/NACK同时传输
如果多个ACK/NACK的传输被调度在相同的UL子帧中,则ACK/NACK可以通过单个物理信道(例如,PUCCH或者PUSCH)发送。更具体地说,如果PUSCH在多个ACK/NACK的传输被调度的UL子帧中发送,则所有ACK/NACK可以在嵌入PUSCH的状态下发送。如果在多个ACK/NACK的传输被调度的UL子帧中不执行数据传输,则仅仅用于ACK/NACK传输的单独的PUSCH资源可以分配,以便实施给出的方法。
接下来,将描述通过单个PUCCH发送多个ACK/NACK的方法。为了方便起见,假设两个ACK/NACK的传输被调度在相同的UL子帧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ACK/NACK捆绑或者ACK/NACK多路复用发送两条ACK/NACK信息。ACK/NACK捆绑是通过逻辑“与”操作将用于多条数据的ACK/NACK结果捆绑到一个值。因此,如果多条数据全部被成功地接收,则发送ACK,并且如果至少一条数据未能解码,则发送NACK。在ACK/NACK多路复用中,使用ACK/NACK传输资源和调制(例如,QPSK)值的组合发送用于多条数据的ACK/NACK结果。更具体地说,如果对于ACK/NACK传输占据两个PUCCH资源,则使用从其中选择的一个PUCCH资源发送特定的调制值。
在多个ACK/NACK在UL子帧中同时发送的情形下,可能出现以下的问题。
-有限的UE发射功率
–从单个频率传输方案(例如,在立方量度(CM)值方面的增加)中获得的益处减少
在下文中,将另外描述用于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
首先,将描述有限的UE发射功率。在按照UE的发射功率没有功率动态余量(headroom)的情形下,难以另外开始新的传输。因此,基站可以仅仅对于具有功率动态余量的UE调度新的DL传输。同时,如果UE的功率动态余量被动态地改变,则功率动态余量值被动态地改变。为了适当地利用功率动态余量,如果需要基站可以调度对UE的新的DL传输。
对于调度新的DL传输,需要设计关于何时以及怎样设置ACK/NACK重复模式的准则。例如,如果信道状态/质量值(例如,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NR))大于S1,则可以进行ACK/NACK重复。此时,如果S1值被设置得太小,则大部分情况下使能ACK/NACK重复。在这种情况下,如图6所示,可能无法在子帧#n+1上分配资源,并且因此资源浪费可能变得严重。相比之下,如果S1值被设置得太大,则ACK/NACK重复显著受限,并且因此ACK/NACK接收性能可能显著地恶化。因此,根据动态信道改变,考虑到UE的剩余功率,S1值被适当地选择以设置ACK/NACK重复模式,并且新的传输开始于子帧#n+1,从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如果在执行ACK/NACK重复的同时,UE接收新的PDSCH并且同时地发送用于其的ACK/NACK,则发送多个ACK/NACK(重复的ACK/NACK和新的ACK/NACK)需要的功率可能是不够的。例如,通过发射功率控制确定的发送两个ACK/NACK需要的功率的总和可能超过发射功率极限值。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以下的三种方法将有限的发射功率适当地分配给两个ACK/NACK。
-功率分配方法1:发射功率极限值被平均地分配给两个ACK/NACK(或者按照适当的比例分配)。
–功率分配方法2:功率被优先分配给重复的ACK/NACK,并且剩余的功率被分配给新的ACK/NACK。
–功率分配方法3:功率被优先地分配给新的ACK/NACK,并且剩余的功率被分配给重复的ACK/NACK。
在功率分配方法1中适当的功率平均分配给两个ACK/NACK(或者按照适当的比例),而在功率分配方法2和3中,给一个ACK/NACK赋予优先级,以便使一个ACK/NACK能够以足够的功率稳定地发送。
接下来,将描述单个频率传输方案破坏的问题。目前,在LTE-高级(LTE-A)系统中,根据需要,放弃上行链路单频率传输,并且允许多频传输。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PUCCH和PUSCH可以同时发送。例如,如果确定信道状态良好,并且因此,由于在CM属性方面的恶化导致的性能恶化可以被补偿,则同时多信道传输是可用的。类似地,多个(例如,两个)PUCCH(例如,ACK/NACK)可以被同时发送。因此,动态分配的ACK/NACK资源(物理层)和半静态分配的ACK/NACK资源(高层)可以在某个UL子帧中同时发送。允许新的传输指的是信道状态良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同时传输成为可能。考虑到同时传输,基站或者中继节点优选地决定是否将执行新的传输。
方法2.丢弃和停止某些ACK/NACK的传输
在设置ACK/NACK重复模式的状态下,在多个ACK/NACK被调度为通过相同的子帧发送的情形下,可以考虑丢弃、停止或者临时停止某些ACK/NACK传输的方法。为了方便起见,假设两个ACK/NACK被调度为在相同的UL子帧中发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多个ACK/NACK被调度为同时地发送,则可以在对应的UL子帧中执行丢弃、停止或者临时停止对于旧数据的ACK/NACK的重复传输的过程。如果对于旧数据的ACK/NACK的重复传输被放弃,则可以使用用于先前的ACK/NACK的静态资源而不是动态资源发送用于新数据的初始ACK/NACK。通过这个操作,UE可以确认基站将ACK/NACK调度为重叠(UE对eNB确认)。作为另一个方法,在执行新的DL数据传输的情形下,可以确定信道状态变好,或者优先级可以赋予用于旧数据的ACK/NACK,并且因此,可以在UL子帧中执行对于新数据的ACK/NACK传输的丢弃、停止或者临时停止过程。
方法3:ACK/NACK重复模式的改变
如果基站将ACK/NACK调度为同时发送,则ACK/NACK重复模式可以连同以上描述的方法1和/或2一起改变。在ACK/NACK重复模式方面改变包括在ACK/NACK重复因子方面的降低和ACK/NACK重复模式的停止。如果ACK/NACK被调度为同时发送,则在ACK/NACK重复模式方面的改变被临时应用于对应的ACK/NACK传输,或者连续地应用于其后续的ACK/NACK传输。
更具体地说,如果重复的ACK/NACK和新的ACK/NACK存在于相同的UL子帧中,则确定信道状态变好,并且ACK/NACK重复的次数可以强制地限制。ACK/NACK重复次数的限制可以独立地应用于对于旧数据的ACK/NACK和对于新数据的ACK/NACK。例如,如果优先级被赋予新ACK/NACK,则用于重复的ACK/NACK的重复因子可以被降低,使得重复的ACK/NACK和新ACK/NACK不重叠。这样的操作可以指的是重复的ACK/NACK传输被丢弃或者停止,使得两个ACK/NACK在保持ACK/NACK重复因子的状态下不重叠。或者,可以仅仅降低新ACK/NACK的ACK/NACK重复因子。
如果ACK/NACK被调度为重叠,则确定信道状态良好,并且可以停止ACK/NACK重复模式。停止ACK/NACK重复模式可以临时地应用于对应的ACK/NACK,或者连续地应用于在对应的ACK/NACK之后的ACK/NACK。为了方便起见,仅仅关于对应的ACK/NACK临时停止ACK/NACK重复模式指的是ACK/NACK重复模式被禁止,并且关于对应的ACK/NACK之后的ACK/NACK连续地停止ACK/NACK重复模式指的是ACK/NACK重复模式被停用,它们可以彼此可互换地使用。
虽然为了方便起见分别描述了方法1至3,但是这些方法可以组合或者有选择地使用。另外,方法1的子方法1-1至1-3可以按照ACK/NACK传输情形/情况组合或者有选择地使用。按照以上描述的方法1至3的UE的操作可以预先定义或者用信号通知。UE的操作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使能或者禁止。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组合和使用附图中示出的主题。
图7至10是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重复发送ACK/NACK的示例的示意图。在图7至10中,假设在重复因子是2的情形下,分组A在DL子帧#n上发送,并且新的分组B在DL子帧#n+1上发送。
参考图7,用于分组A的ACK/NACK(A)在UL子帧#n+4和#n+5上重复地发送。但是,用于分组B的ACK/NACK(B)仅在UL子帧#n+5上发送,并且不再重复地发送。在本示例中,虽然ACK/NACK重复模式通过高层信令设置,但是物理层可以根据需要激活或者停用该模式。如果ACK/NACK重复模式由分组B连续地停用,存在重新激活ACK/NACK重复模式的方法。因此,例如,可以执行用于激活ACK/NACK重复模式的单独的信令(例如,RRC信令)。作为另一个示例,如果DL分组的发送间隔对应于重复因子(也就是说,两个DL子帧的间隔),则ACK/NACK重复模式可以被认为是自动地激活。ACK/NACK重复模式可以被认为是仅仅关于用于分组B的ACK/NACK(B)临时地停止(也就是说,禁止)。
参考图7,用于分组A的重复的ACK/NACK(A)和用于分组B的新的ACK/NACK(B)在UL子帧#n+5上发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两个PUCCH信道发送两个ACK/NACK。作为另一个示例,如果发送PUCCH,则两个ACK/NACK的一个可以嵌入在PUSCH中。因此,发送一个PUCCH和一个PUSCH。作为另一个示例,如果发送PUCCH,则ACK/NACK两者都可以通过PUSCH发送。
参考图8,用于分组A的ACK/NACK(A)在UL子帧#n+4和#n+5上重复地发送。此外,用于分组B的ACK/NACK(B)在UL子帧#n+5和#n+6上重复地发送。也就是说,有效地保持了用于ACK/NACK(B)的重复模式。在这种情况下,ACK/NACK重复可以在分组B(或者ACK/NACK(B))接下来的传输中被停用或者禁止。
参考图9,用于分组A的ACK/NACK(A)仅仅在UL子帧#n+4上发送一次。此外,用于分组B的ACK/NACK(B)仅仅在UL子帧#n+5上发送一次。也就是说,如果在ACK/NACK重复期间需要传输新的ACK/NACK,则ACK/NACK(A)和ACK/NACK(B)的重复被停止。ACK/NACK重复的停止可以指的是ACK/NACK重复被连续地停用或者被临时地停止。在图9的示例中,ACK/NACK(A和B)没有重复地发送,而是仅仅发送一次。此外,在图9的示例中,ACK/NACK(A)的重复模式被保持,但是,ACK/NACK(A)在子帧#n+5上的传输由于某种原因被放弃,并且仅仅ACK/NACK(B)的重复因子被降低。
参考图10,用于分组A的ACK/NACK(A)仅仅在UL子帧#n+4上发送一次。相比之下,用于分组B的ACK/NACK(B)在UL子帧#n+5和#n+6上重复地发送。也就是说,ACK/NACK(A)的重复传输被临时地停止,并且ACK/NACK(B)如所调度地重复发送。这意味着优先级被赋予ACK/NACK(B)的新传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于旧数据的ACK/NACK(A)(UL子帧#n+5)的重复传输被放弃,用于新数据的初始ACK/NACK(B)(UL子帧#n+5)可以使用用于旧ACK/NACK(A)的静态资源,而不是动态资源发送。通过这个操作,UE可以确认基站将ACK/NACK调度为重叠。在图10的示例中,ACK/NACK(A)没有重复地发送,而是仅仅发送一次,并且ACK/NACK(B)被重复地发送。这意味着用于ACK/NACK(A)的ACK/NACK重复因子被降低。
图11至16是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重复发送ACK/NACK的示例的示意图。在图11至16中,假设如果重复因子是3,则分组A在DL子帧#n上发送,并且新的分组B在DL子帧#n+2上发送。虽然未示出,但是分组B可以通过DL子帧#n+1发送。
参考图11,用于分组A的ACK/NACK(A)在UL子帧#n+4、#n+5和#n+6上重复地发送三次。但是,用于分组B的ACK/NACK(B)仅仅在UL子帧#n+6上发送,并且没有重复地发送。也就是说,ACK/NACK重复模式可以被新的传输(B)连续地停用或者禁止。由于除了重复因子是3之外图11类似于图7,对于图11详细说明参考图7的描述。
参考图12,用于分组A的ACK/NACK(A)在UL子帧#n+4、#n+5和#n+6上重复地发送三次。但是,用于分组B的ACK/NACK(B)在UL子帧#n+6和#n+7上重复地发送两次。也就是说,新的传输(B)的ACK/NACK(B)的重复因子从3减小到2。也就是说,在本示例中,物理层可以根据需要改变由高层信令设置的ACK/NACK重复因子。在重复因子方面的减小可以临时地应用于ACK/NACK(A)和ACK/NACK(B)。或者,在重复因子方面的减小可以连续地应用于后续的处理。如果重复因子被减小,则可能需要用于将重复因子返回到原始值的单独的信令(例如,RRC信令)。作为另一个示例,如果DL分组的发送间隔对应于预先确定的重复因子(也就是说,三个DL子帧的间隔),则重复因子可以自动地从2返回到3。
参考图13,用于分组A的ACK/NACK(A)在UL子帧#n+4、#n+5和#n+6上重复地发送三次。类似地,用于分组B的ACK/NACK(B)在UL子帧#n+6、#n+7和#n+8上重复地发送三次。也就是说,ACK/NACK(B)的重复模式被有效地保持。在这种情况下,ACK/NACK重复可以在分组B(或者ACK/NACK(B))接下来的传输中被停用或者禁止。除了重复因子是3之外图13类似于图8。
参考图14,用于分组A的ACK/NACK(A)在UL子帧#n+4和#n+5上重复地发送两次。相比之下,用于分组B的ACK/NACK(B)仅在UL子帧#n+6上发送,并且没有重复地发送。也就是说,由于在重复因子方面的减小,或者在UL子帧#n+6上ACK/NACK(A)的传输放弃,ACK/NACK(A)的重复次数减少。ACK/NACK(A)被如调度地重复发送,并且ACK/NACK(B)的重复传输不再执行或者临时地执行。也就是说,ACK/NACK(B)的重复传输被停用或者禁止。除了重复因子是3之外图14类似于图9。
参考图15,用于分组A的ACK/NACK(A)在UL子帧#n+4和#n+5上重复地发送两次。类似地,用于分组B的ACK/NACK(B)在UL子帧#n+6和#n+7上重复地发送两次。图15示出ACK/NACK(A)和ACK/NACK(B)的重复因子从3减小到2的情形。也就是说,在这个示例中,物理层可以根据需要改变由高层信令设置的ACK/NACK重复因子。在重复因子方面的减小可以仅仅连续地应用于ACK/NACK(A)和ACK/NACK(B)。在重复因子方面的减小可以连续地应用于后续的处理。如果重复因子减小,则可能需要用于将重复因子返回到原始值的单独的信令(例如,RRC信令)。作为另一个示例,如果DL分组的发送间隔对应于预先确定的重复因子(也就是说,三个DL子帧的间隔),则重复因子可以被认为是自动地从2返回到3。
图15的示例示出ACK/NACK(A)的重复模式被保持,并且在UL子帧#n+6上ACK/NACK(A)传输由于某种原因被放弃的情形。也就是说,重复因子可以被认为是仅仅关于ACK/NACK(B)减小。除了重复因子是3之外图15类似于图9。
参考图16,用于分组A的ACK/NACK(A)在UL子帧#n+4和#n+5上重复地发送两次。相比之下,用于分组B的ACK/NACK(B)在UL子帧#n+6、#n+7和#n+8上重复地发送三次。也就是说,ACK/NACK(A)的重复传输被临时地停止,并且ACK/NACK(B)如所调度地重复发送。在这个示例中,优先级被赋予用于新传输的ACK/NACK(B)。除了重复因子是3之外图16类似于图10。
图17至26是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重复地发送ACK/NACK的示例的示意图。
在图17至23中,假设在重复因子是4的情形下,分组A在DL子帧#n上发送,并且新分组B在DL子帧#n+3上发送。虽然未示出,但是分组B甚至可以在DL子帧#n+1和#n+2发送。
参考图17,用于分组A的ACK/NACK(A)在UL子帧#n+4、#n+5、#n+6和#n+7上重复地发送四次。相比之下,用于分组B的ACK/NACK(B)在UL子帧#n+7上发送,并且不再重复地发送。也就是说,ACK/NACK重复模式可以被新传输(B)连续地停用或者临时地禁止。除了重复因子是4之外图17类似于图7。
参考图18,用于分组A的ACK/NACK(A)在UL子帧#n+4、#n+5、#n+6和#n+7上重复地发送四次。相比之下,用于分组B的ACK/NACK(B)在UL子帧#n+7、#n+8和#n+9上重复地发送三次。也就是说,用于新传输(B)的ACK/NACK(B)的重复因子被减小(例如,从4到3)。除了重复因子是4之外图18类似于图12。
参考图19,用于分组A的ACK/NACK(A)在UL子帧#n+4、#n+5、#n+6和#n+7上重复地发送四次。类似地,用于分组B的ACK/NACK(B)在UL子帧#n+7、#n+8、#n+9和#n+10上重复地发送四次。也就是说,ACK/NACK(B)的重复模式被有效地保持。在这种情况下,ACK/NACK重复可以关于在分组B(或者ACK/NACK(B))之后的传输停用或者禁止。除了重复因子是4之外图19类似于图8和13。
将进一步描述图19的示例。如果关于在DL子帧#n上发送的分组A执行ACK/NACK重复,则在DL子帧#n+1和#n+2上不发送PDSCH,并且因此UE不需要解码PDSCH。因此,即便某个PDSCH在子帧#n+1和#n+2发送时,UE也不发送用于其的ACK/NACK。同时,如果UE在DL子帧#n+3上接收到PDSCH,则UE将在子帧#n+7上发送用于其的ACK/NACK。虽然子帧#n+7最初被调度为发送用于分组A的ACK/NACK,但是在这个示例中,UE忽略该调度,并且发送用于分组B的ACK/NACK。
参考图20,用于分组A的ACK/NACK(A)在UL子帧#n+4、#n+5和#n+6上重复地发送三次。但是,用于分组B的ACK/NACK(B)仅仅在UL子帧#n+7上发送,并且不再重复地发送。也就是说,ACK/NACK(A)的重复次数减1,并且替代的,发送ACK/NACK(B)。UE可以识别图20的情形,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在需要发送两个ACK/NACK的UL子帧上执行一系列发送ACK/NACK(B)而不是ACK/NACK(A)的过程。除了重复因子是4之外图20类似于图9和14。
参考图21,用于分组A的ACK/NACK(A)在UL子帧#n+4、#n+5和#n+6上重复地发送三次。类似地,用于分组B的ACK/NACK(B)在UL子帧#n+7、#n+8和#n+9上重复发送三次。在图21中,ACK/NACK(A)和(B)的重复因子被同等地减小(例如,从4到3)。在图21中,ACK/NACK(A)的重复因子被保持,但是,由于在UL子帧#n+7上由于某种原因ACK/NACK(A)的传输放弃,重复次数减小。也就是说,ACK/NACK(A和B)的重复因子可以被认为是减小了。除了重复因子是4之外图21类似于图9和15。
图22示出优先级被赋予用于新传输的ACK/NACK(B)的情形。参考图22,用于分组A的ACK/NACK(A)在UL子帧#n+4、#n+5和#n+6上重复地发送三次。相比之下,用于分组B的ACK/NACK(B)在UL子帧#n+7、#n+8、#n+9和#n+10上重复地发送四次。也就是说,ACK/NACK(A)的重复传输被临时地停止,并且ACK/NACK(B)如所调度地重复发送。在ACK/NACK(A)传输和ACK/NACK(B)传输两者被调度的UL子帧中,ACK/NACK(A)传输被UE丢弃。除了重复因子是4之外图22类似于图16和10。
在图23至24中,假设在重复因子是4的情形下,分组A在DL子帧#n上发送,并且新的分组B在DL子帧#n+2上发送。虽然未示出,分组B甚至可以在DL子帧#n+1和#n+3上发送。
图23示出当保持ACK/NACK(A)的重复传输为最大的同时,向前移动ACK/NACK(B)传输的示例。参考图23,用于分组A的ACK/NACK(A)在UL子帧#n+4、#n+5、#n+6和#n+7上重复地发送四次。相比之下,用于分组B的ACK/NACK(B)仅仅在UL子帧#n+6上发送,并且不再重复地发送。也就是说,ACK/NACK(A)如所调度地完全重复,并且ACK/NACK(B)仅仅发送一次。这个操作意味着UE可以分析当新的DL传输到达时,ACK/NACK重复被停止。在这种情况下,ACK/NACK(B)没有临时地或者有条件地重复。图23的示例可以同等地应用于图7和11。
参考图24,用于分组A的ACK/NACK(A)在UL子帧#n+4、#n+5、#n+6和#n+7上重复地发送四次。类似地,用于分组B的ACK/NACK(B)在UL子帧#n+6、#n+7、#n+8和#n+9上重复地发送四次。也就是说,ACK/NACK(B)的重复模式被有效地保持,并且ACK/NACK在两个UL子帧上重叠。更具体地说,半静态的ACK/NACK(A)和动态的ACK/NACK(B)在子帧#n+6上同时地发送。两个半静态的ACK/NACK(A)和(B)在子帧#n+7上同时发送。因此,两个半静态的ACK/NACK资源需要在子帧#n+7上被预留。同时,ACK/NACK重复可以关于在分组B(或者ACK/NACK(B))之后的传输停用或者禁止。除了重复因子是4之外图24类似于图8和13。
图25示出图19的子帧索引的重新配置。在图25中,假设在重复因子是4的情形下,分组A在DL子帧#n-4上发送,并且新的分组B在DL子帧#n-1上发送。
参考图25,在存在用于分组A的重复的ACK/NACK,但是不是最后重复的ACK/NACK(A)(例如,在UL子帧#n+1和#n+2上的ACK/NACK(A))的情形下,即便执行新的分组传输时(例如,当分组B在DL子帧#n-3和#n-2上发送的时候),UE也不发送ACK/NACK(B)。相比之下,如果用于旧分组的重复的ACK/NACK(A)是最后的(例如,在UL子帧#n+3上的ACK/NACK(A)),并且此时,用于分组B的ACK/NACK(B)将被发送,用于分组A的重复的ACK/NACK(A)和用于分组(B)的最初的ACK/NACK(B)可以同时地发送。
图26是示出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BS)和用户设备(UE)的方框图。
参考图26,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基站(BS)110和UE 120。在下行链路中,发射机是BS 110的一部分,并且接收机是UE 120的一部分。在上行链路中,发射机是UE 120的一部分,并且接收机是BS 110的一部分。BS 110包括处理器112、存储器114和射频(RF)单元116。处理器112可以被配置为实现本发明提出的过程和/或方法。存储器114连接到处理器112,以便存储与处理器112的操作有关的各种信息。RF单元116连接到处理器112,以便发送和/或接收RF信号。UE 120包括处理器122、存储器124和RF单元126。处理器122可以被配置为实现本发明提出的过程和/或方法。存储器124连接到处理器122,以便存储与处理器122的操作有关的各种信息。RF单元126连接到处理器122,以便发送和/或接收RF信号。BS 110和/或UE 120可以具有单个天线或者多个天线。此外,虽然未示出,UE 120可以进一步包括功率管理模块、电池、显示器、小键盘、SIM卡(可选择的)、扬声器和麦克风的至少一个。
以上描述的实施例按照预定的格式通过组合本发明的构成部件和特征而提出。在没有额外注释的条件下,各个构成部件或者特征将被认为是可选择的因素。如果需要的话,各个构成部件或者特征可以不必与其它部件或者特征结合。此外,某些构成部件和/或特征可以组合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公开的操作顺序可以改变。一些实施例的某些部件或者特征还可以包括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或者可以根据需要以其它实施例的部件或者特征替换。另外,显然是,引用特定权利要求的一些权利要求可以与引用除了该特定权利要求之外的其他权利要求的其他权利要求组合以构成实施例,或者提交本申请之后,通过修改增加新的权利要求。
以上提及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基于在用户设备、中继节点和基站之间的数据通信关系公开。根据需要,在本发明中由基站实施的特定的操作也可以由该基站的上层节点实施。换句话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显而易见,用于使基站能够与在由包括该基站的若干网络节点组成的网络中的用户设备通信的各种操作将由该基站或者除该基站以外的其它网络节点实施。根据需要,术语“基站”可以以术语固定站、节点B、eNode B(eNB)或者接入点替换。根据需要,术语“终端”也可以以术语用户设备(UE)、用户站(SS)或者移动用户站(MSS)替换。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例如,硬件、固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在通过硬件实现本发明情况下,本发明可通过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SPD)、可编程序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等实现。
如果本发明的操作或者功能是通过固件或者软件实现的,本发明可以以各种格式,例如,模块、步骤、功能等等实现。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以便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单元可以设置在处理器的内部或者外部,使得其可以经由各种公知的部分与前面提到的处理器通信。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本发明中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因此,本发明意欲覆盖本发明的改进和变化,只要它们落入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范围之内。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地,适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
Claims (4)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以肯定应答(ACK)/否定应答(NACK)重复模式的状态在用户设备处发送ACK/NACK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下行链路(DL)中的第一子帧接收第一数据;
通过DL中的第二子帧接收第二数据;
在上行链路(UL)中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中发送用于所述第一数据的一个或多个重复ACK/NACK信号,以及
在UL中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中发送用于所述第二数据的一个或多个重复ACK/NACK信号,
其中,如果所述第一子帧和所述第二子帧之间的间隔小于预定长度,则减少用于所述第二数据的所述ACK/NACK信号的重复传输次数,
其中,如果用于所述第一数据的ACK/NACK信号和用于所述第二数据的ACK/NACK信号被调度为在UL中的相同子帧中发送,则用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所述ACK/NACK信号的传输在UL中的所述子帧处被丢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减少了用于所述第二数据的所述ACK/NACK信号的所述重复传输次数,则所述ACK/NACK信号的所述重复传输次数的减少被临时地应用于用于所述第二数据的所述ACK/NACK信号的传输。
3.一种无线通信用户设备,被配置为以肯定应答(ACK)/否定应答(NACK)重复模式的状态发送ACK/NACK,所述无线通信用户设备包括:
射频(RF)单元;和
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下行链路(DL)中的第一子帧接收第一数据,通过DL中的第二子帧接收第二数据,在上行链路(UL)中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中发送用于所述第一数据的一个或多个重复ACK/NACK信号,以及在UL中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中发送用于所述第二数据的一个或多个重复ACK/NACK信号,
其中,如果在DL中的所述第一子帧和所述第二子帧之间的间隔小于预定长度,则减少用于所述第二数据的所述ACK/NACK信号的重复传输次数,
其中,如果用于所述第一数据的ACK/NACK信号和用于所述第二数据的ACK/NACK信号被调度为在UL中的相同子帧中发送,则用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所述ACK/NACK信号的传输在UL中的所述子帧处被丢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用户设备,其中,如果减少了用于所述第二数据的所述ACK/NACK信号的所述重复传输次数,则所述ACK/NACK信号的所述重复传输次数的减少被临时地应用于用于所述第二数据的所述ACK/NACK信号的传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6379109P | 2009-11-23 | 2009-11-23 | |
US61/263,791 | 2009-11-23 | ||
US26466609P | 2009-11-26 | 2009-11-26 | |
US61/264,666 | 2009-11-26 | ||
PCT/KR2010/008289 WO2011062459A2 (ko) | 2009-11-23 | 2010-11-23 | Ack/nack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68414A CN102668414A (zh) | 2012-09-12 |
CN102668414B true CN102668414B (zh) | 2015-05-06 |
Family
ID=44060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5298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68414B (zh) | 2009-11-23 | 2010-11-23 | Ack/nack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25542B2 (zh) |
JP (1) | JP5368643B2 (zh) |
KR (1) | KR101785660B1 (zh) |
CN (1) | CN102668414B (zh) |
CA (1) | CA2781588C (zh) |
WO (1) | WO2011062459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659719B1 (en) | 2010-12-31 | 2016-09-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llocation of acknowledgment channels to channel groups having variable transmit energies |
EP2659718B1 (en) * | 2010-12-31 | 2016-12-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llocation of acknowledgment channels to channel groups having fixed transmit energies |
KR101849107B1 (ko) * | 2011-02-17 | 2018-04-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진화된 다운링크 물리 제어 채널에 대응하는 데이터 패킷들의 성공적 수신 여부를 피드백하기 위한 업링크 피드백 채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
US9602263B2 (en) | 2012-04-02 | 2017-03-21 | Lg Electronics Inc. | ACK/NACK transmission method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US20140126382A1 (en) * | 2012-11-06 | 2014-05-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orward link acknowledgment in a machine-to-machine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
US9480017B2 (en) * | 2013-02-11 | 2016-10-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power management control |
US10624075B2 (en) * | 2013-03-16 | 2020-04-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delayed ACKs/NACKs in LTE cellular systems |
CN105393618B (zh) * | 2013-05-15 | 2019-11-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通信系统、终端和基站 |
JP6372769B2 (ja) * | 2014-01-27 | 2018-08-15 | サン パテント トラスト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
US9668288B2 (en) * | 2014-03-19 | 2017-05-30 | Acer Incorporated | Method of handling device-to-device operat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10355829B2 (en) * | 2014-07-29 | 2019-07-16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Conveying number of required HARQ repetitions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 |
KR102182491B1 (ko) * | 2014-08-08 | 2020-11-24 |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 자원 패턴을 기반으로 d2d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PL3400670T3 (pl) | 2016-01-07 | 2022-04-04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Metoda i urządzenie do alokacji zasobów potwierdzeń |
US10925036B2 (en) | 2016-06-29 | 2021-02-1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ceiving feedbac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EP3500018B1 (en) * | 2016-08-09 | 2024-05-08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CN108282881B (zh) * | 2017-01-06 | 2020-12-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
JP6821044B2 (ja) * | 2017-02-02 | 2021-01-27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複数の送信時間間隔、複数のサブキャリア間隔、又は複数のプロセシング時間を支援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CN110402606B (zh) * | 2017-03-22 | 2023-09-05 | 索尼公司 |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
KR102015442B1 (ko) * | 2017-04-04 | 2019-08-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차세대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방송 데이터를 위한 dm-rs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10461896B2 (en) * | 2017-09-08 | 2019-10-29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Configuration of repetition factors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data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
WO2019095335A1 (zh) * | 2017-11-17 | 2019-05-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重复发送harq信息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10324126B (zh) * | 2018-03-30 | 2020-12-0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CN110365451A (zh) * | 2018-04-11 | 2019-10-22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ack/nack重复发送次数的方法和装置 |
EP3793112A4 (en) * | 2018-05-11 | 2021-12-08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CESS |
AU2018435434B2 (en) * | 2018-07-30 | 2024-08-08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EP3832927A4 (en) * | 2018-07-30 | 2022-03-23 | NTT DoCoMo, Inc. |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CN110535583B (zh) * | 2018-08-10 | 2022-05-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传输确定方法、装置、基站、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1022422A1 (en) * | 2019-08-02 | 2021-02-11 |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 Transmission of high layer ack/nack |
US11930490B2 (en) * | 2020-04-01 | 2024-03-1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le mode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3497678B (zh) * | 2020-04-03 | 2022-09-23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US11705949B2 (en) * | 2020-04-24 | 2023-07-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 transmission triggered by negative acknowledgment (NACK) |
US20240396759A1 (en) * | 2021-09-27 | 2024-11-28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Devices, method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multiplexing nack-only harq feedback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36584A (zh) * | 2006-11-01 | 2009-09-16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在数据信道中向用户设备提供资源分配信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54096A (ja) | 1994-11-25 | 1996-06-11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無線パケット再送方法 |
CN100350761C (zh) * | 2002-04-10 | 2007-11-21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使用arq的通信系统 |
JP2004364217A (ja) | 2003-06-09 | 2004-12-2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パケット通信装置 |
KR101012372B1 (ko) | 2004-04-06 | 2011-02-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패킷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ack/nack 전송 방법및 ack/nack 판정 방법 |
KR100715204B1 (ko) * | 2005-12-09 | 2007-05-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대역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고속 공통 제어 채널 통신 장치및 방법 |
EP2036377A4 (en) | 2006-07-04 | 2012-07-25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ON HIGH SPEED DOWNLINK CHANNELS |
US8042018B2 (en) * | 2006-08-18 | 2011-10-1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ACK/NACK in 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
US8787344B2 (en) * | 2006-08-30 | 2014-07-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KCH with repetition in orthogonal systems |
US8204010B2 (en) * | 2007-06-18 | 2012-06-19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ACK/NACK repetition for robust downlink MAC PDU transmission in LTE |
KR101410120B1 (ko) * | 2007-08-21 | 2014-06-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복합 자동 재전송을 지원하는 응답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US8184579B2 (en) * | 2008-02-15 | 2012-05-22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ACK/NAK repetition schemes in wireless networks |
KR20090093800A (ko) * | 2008-02-29 | 2009-09-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ack/nack 신호 전송방법 |
US20090279458A1 (en) * | 2008-03-24 | 2009-11-12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Uplink and Downlink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 Time Division Multiplex Communications |
US8634333B2 (en) * | 2008-05-07 | 2014-01-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undling of ACK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184899B2 (en) * | 2009-10-14 | 2015-11-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ownlink association set for uplink ACK/NACK in time division duplex system |
-
2010
- 2010-11-23 WO PCT/KR2010/008289 patent/WO2011062459A2/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11-23 CA CA2781588A patent/CA2781588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11-23 CN CN201080052985.2A patent/CN10266841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11-23 KR KR1020127006035A patent/KR101785660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11-23 US US13/511,132 patent/US902554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11-23 JP JP2012541011A patent/JP536864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36584A (zh) * | 2006-11-01 | 2009-09-16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在数据信道中向用户设备提供资源分配信息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Motorola,.Uplink ACK/NACK Repetition.《3GPP TSG RAN1#53-Bis》.2008,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1062459A2 (ko) | 2011-05-26 |
JP2013511937A (ja) | 2013-04-04 |
KR101785660B1 (ko) | 2017-10-16 |
JP5368643B2 (ja) | 2013-12-18 |
WO2011062459A3 (ko) | 2011-10-20 |
CA2781588C (en) | 2015-06-23 |
US20120307755A1 (en) | 2012-12-06 |
US9025542B2 (en) | 2015-05-05 |
CN102668414A (zh) | 2012-09-12 |
KR20120099374A (ko) | 2012-09-10 |
CA2781588A1 (en) | 2011-05-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68414B (zh) | Ack/nack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 |
KR102763854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운링크 데이터를 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US10701680B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 |
EP3637909B1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US2021033754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lot format determin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0142973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 uplink control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5210430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上行链路功率的方法及其设备 | |
EP2759076B1 (en) | Syste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a narrowband termi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wideband and narrowband terminals | |
CN103026677B (zh)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380639B (zh) | 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通知方法、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 | |
CN102017504B (zh) | 具有捆绑窗口中的所指配数据分组的信令的电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 |
US1188255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fining basic resource unit for NB-IoT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4471877B (zh)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KR20170134238A (ko) | Nr 시스템을 위한 제어 채널 및 데이터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
US2013014861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9363804B2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CN103650392A (zh)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设备 | |
CN103503344A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5827365A (zh)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2971981A (zh) |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026649A (zh) | 用于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885534A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3039026A (zh) | 在支持多载波聚合的无线接入系统中的信道状态信息的非周期反馈的方法 | |
CN103703708A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定子帧的方法 | |
CN102934384A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06 Termination date: 2018112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