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7211B - 用于调整离合器装置的空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调整离合器装置的空隙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67211B CN102667211B CN201080058664.3A CN201080058664A CN102667211B CN 102667211 B CN102667211 B CN 102667211B CN 201080058664 A CN201080058664 A CN 201080058664A CN 102667211 B CN102667211 B CN 1026672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ffector
- housing
- clutch device
- piston
- end sto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9000012636 effe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2105 tong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16 impa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124 hoc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2—Details not specific to one of the before-mentioned types
- F16D25/126—Details not specific to one of the before-mentioned types adjustment for wear or pla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5—Features relating to adjustment, e.g. slack adjusters
- F16D13/755—Features relating to adjustment, e.g. slack adjusters the adjusting device being located in or near the release bea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8—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 F16D25/082—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the line of action of the fluid-actuated members co-inciding with the axis of rotation
- F16D25/083—Actuators theref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0—Clutch systems with a plurality of fluid-actuated clutch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61—Hydraulically actuated multiple lamellae clutch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00—Special features for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D2300/12—Mounting or assemb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调整直接可操纵的离合器装置(K1,K2)的空隙(Lk1,Lk2)的方法,所述离合器装置具有壳体(5)和操纵装置(17),所述操纵装置能够用轴承装置(18)支承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操纵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在操纵装置壳体(29.1,29.2)中轴向可移动的活塞(30,31),用于无需变速地向作用在所述离合器装置上的操纵元件(19,20)施加操纵力,所述操纵装置还具有设置在所述活塞(30,31)上并且在所述离合器装置的断开状态下与所述操纵装置壳体上的一个止挡相互作用的端部止挡(E1,E2)。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离合器装置上的可预先给定的、作为至少间接表示实际空隙(t-Ki-ist)的至少一个尺寸和至少间接表示操纵装置的几何形状的至少一个尺寸的函数的额定空隙(LK1-soll,LK2-soll)通过调整所述活塞上的端部止挡或所述操纵装置壳体上的止挡(34,35)来调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调整直接可操纵的离合器装置的空隙的方法,该离合器装置尤其是双离合器,具有壳体和操纵装置,所述操纵装置支承在所述壳体中,用于无需变速地施加操纵力到作用在离合器装置上的操纵元件,尤其是压力罐。
背景技术
离合器装置,尤其是摩擦锁合的离合器装置,通过有效连接相互摩擦锁合到连接在一起的元件。为此,需要压力经过操纵装置施加到各相互有效连接的可移动的元件。为了得到这种压力和为了传递它到相互有效连接的可移动的元件上,存在大量可能性。在这里,尤其是所谓的直接可操纵的离合器装置和不直接可操纵的另一离合器装置是不同的,其中所述操纵装置直接作用到各相互有效连接的可移动的元件上,其中通过转移实现所述相应力的传递。
直接可操纵的离合器装置,尤其是集成到双离合器装置中,例如从已出版文献DE10 2004 047 095A1已知的。根据这个出版文献的技术要求的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两个离合器装置的离合器总成布置成用于在驱动机械和变速器之间传递扭矩,各离合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离合器盘,所述离合器盘配属于适当的驱动轴,其中,所述各离合器装置通过各操纵机械分别不相互依赖地可移入和可分离。所述各离合器装置的闭合力在这里由操纵机构施加,并因此以1:1的比例传递到所述离合器装置上。这类似地也适用于所谓直接操纵的简单离合器装置。在所述离合器装置上,在操纵元件的定向过程中,几何形状容差和直接施加所述力的元件上的容差直接归并在所述空隙容差并且直接影响空隙。在另一个离合器装置中,尤其具有磨损调准,通过所述磨损调准进行所述空隙调整的容差平衡。在没有磨损调准的常规离合器装置中,所述调整过程通过对准在所述操纵元件上设置的凸舌进行,其中,所述转移比大于1,并且因此,所述几何形状容差和调整精度能够只在通过所述转移比分离部分附近作用到所述空隙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调整离合器装置的空隙的方法,其中,所述操纵力无需变速或转移而施加到各相互摩擦锁合连接的元件上,改进之处是所述空隙能够尽可能精确并且结构简单地可移动地调整。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的特征。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有利的实施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调整直接可操纵的离合器装置的方法,所述离合器装置具有壳体和操纵装置,所述操纵装置在所述壳体内可通过支承组件支承,所述操纵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活塞和端部止挡,其中,所述活塞在操纵装置壳体内轴向可移动,用于无需转移地施加到作用在所述离合器装置上的操纵元件上,所述端部止挡设置在活塞上并且在所述离合器装置断开状态下与所述操纵装置壳体上的止挡相互作用,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所述活塞上的端部止挡或者操纵装置上的止挡,所述离合器装置上的预先给定的额定空隙作为至少间接表示实际空隙的至少一个尺寸和至少间接表示所述操纵装置的几何形状的至少一个尺寸的函数进行调整。
所述活塞上的端部止挡的特征在于在轴向上朝向所述操纵装置壳体取向的端部止挡表面。所述操纵装置壳体上的止挡的特征在于在轴向上朝向所述活塞取向的止挡表面。
优选地,在所述端部止挡表面和止挡表面中分别存在环形表面或弓形段表面,它在所述活塞的环向上或操纵装置壳体的环向上偏移地延伸基本大部分,优选3/4。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通过所述活动地适应所述操纵装置上的固定参考面与离合器装置的操纵元件之间的间距,尤其是与操纵元件联接的操纵轴承,通过在所述离合器装置的断开状态下调整所述活塞的作用表面的位置进而调整所述操纵装置壳体和操纵元件或操纵轴承或作用活塞长度之间的间距,实现活动地调整额定空隙。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能够非常精确地调整所述空隙,其中,在对所述离合器的操纵力的转移路径上,所述活塞上的端部止挡或操纵装置壳体上的止挡的调整可能性尽可能不受几何形状容差的影响。在这点上更基本的优点是为了调整所述空隙,需要不成本过高地调整或校准在所述离合器装置上,尤其是各离合器部分和与其固定连接的部件以及操纵元件和操纵轴承。所述平衡完全在所述操纵装置中移动,从而所述离合器装置的离合器部分和也许具有操纵轴承的操纵元件在调整所述空隙时不发生变化。
原则上,所述活塞上的端部止挡和操纵元件的止挡的调整存在多种可能性。
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尤其有利的变型,为了调整所述活塞上的端部止挡和操纵装置上的止挡,所述端部止挡或止挡由至少一个在活塞和操纵装置壳体之间布置的轴向间距元件,尤其是发光元件构成,在配属于所述活塞时形成端部止挡表面,在配属于所述操纵装置壳体时形成止挡表面,并且它的厚度作为至少间接描述在所述操纵装置壳体和操纵元件或者与它联接的操纵轴承之间的理论间距的标准值函数进行调整。所述标准值优选直接描述所述间距元件的需要的厚度。这个解决方案的优点是完全无需设法应付所述操纵装置的修改。所述间距元件的功能在于在离合器连接时,所述空隙通过适应所述离合器部分的位置,尤其是经所述操纵元件施加的离合器部分,相互活动地适应,这样,在断开状态下,在操纵装置壳体和操纵元件之间有效的活塞长度发生变化。
所述间距元件的配属通过将其固定在各自的零件-活塞或操纵装置壳体上实现。这能够实现力锁合或形状锁合。所述连接优选构造和实施成使其实现相对于扭转也安全的连接。在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直接构造为抗扭的连接。
这个实施例的优点是所述空隙的调整能够完全无需修改所述离合器装置和操纵装置的各零件和部件,尤其是所述活塞和操纵装置壳体,并且可能简单地适应不同地传输的端部止挡位置或止挡位置,其中,在这里,所述端部止挡的位置或止挡的位置能够通过适当地选择间距元件或串接这种间距元件,尤其在使用标准零件时调整。这个实施例的其他优点是在所述离合器断开的工作状态下承担所述端部止挡或止挡的功能的零件能够简单地被更换。
所述用于调整端部止挡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型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上的端部止挡实施为在所述活塞上轴向可移动并且端部止挡表面构成的零件。通过在纵向方向上在所述活塞上的移动来实现所述端部止挡的位置的变化,并且因此它的相对于所述作用在操纵元件上的活塞表面的位置的变化作为至少间接描述在所述操纵装置壳体和操纵元件或与它联接的操纵轴承之间的理论间距的标准值的函数实现。这个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上的小的修改。
相比较地,根据所述用于调整端部止挡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变型存在如下可能性,即所述端部止挡活动地通过所述活塞的长度的变化作为至少间接描述在所述操纵装置壳体和操纵元件或与它联接的操纵轴承之间的理论间距的标准值的函数进行调整。因此,所述活塞包括至少两个彼此在轴向上可调整的活塞部分,其中,在所述活塞部分的一个活塞部分上相对于它静止地布置所述端部止挡表面。所述端部止挡表面的调整在这里间接通过所述活塞的长度实现。
类似地,所述结论也适用于所述止挡相对于所述操纵装置壳体的调整的第二实施例,其中,在这里所述已知的上述第一变型是尤其有重要意义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变型,所述操纵装置壳体上的止挡由在它上轴向可调整的零件构成,所述止挡通过它的位置相对于所述操纵装置壳体的变化作为至少间接描述在所述操纵装置壳体和操纵元件或与它联接的操纵轴承之间的理论间距的标准值的函数进行调整。
所述调整的类型此时依赖于所述端部止挡和止挡实现。
至少间接描述在所述操纵装置壳体和操纵元件或与它联接的操纵轴承之间的理论间距的标准值的确定能够此时在一方面,在所述离合器装置的几何形状测量值的基础上结合所述操纵装置的几何形状测量值,另一方面通过所述空隙活动地确定作为通过移入路径的力与操纵装置的几何形状测量值结合的函数来实现。
在第一命名的情况下,所述离合器装置通过保持板或所述支承组件接收,所述至少间接表示实际空隙的至少一个尺寸由所述离合器装置的几何形状在卸载状态下至少间接表示至少一个实际值的尺寸构成。这个尺寸包含由所述离合器装置环绕的结构空间描述的,涉及所述轴承和/或壳体的有关高度值。在第一变型中,所述高度值此时描述由离合器侧壳体壁作用在离合器装置上的所述操纵元件的区域。所述离合器装置的几何形状的测量值因此不是相对于连接所述操纵装置的所述支承组件,而是相对于作为所述操纵装置的几何形状测量的另一个参考面,由此这里考虑所述离合器装置的内部容差。相比较地提出根据第二变型确定高度值,所述操纵元件的作用在离合器装置上的区域与操纵装置侧壳体壁(尤其是包含的支承组件)的轴向间距,同一参考面的优点是能够不考虑存在的容差。
在第二情况下,通过力-路径测量,尤其是获取在所述力作用下的移入路径,测定实际空隙,其中确定所述检测点,即所述离合器装置齿爪的运行点。
对于两个实施例,如果至少间接表示所述操纵装置的几何形状的尺寸被认为是所述操纵装置的几何形状的有关高度值,其包含所述操纵装置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或支承组件和所述操纵装置作用在操纵元件上的作用区域之间的轴向间距。
在测量所述离合器装置和操纵装置时可以想象其他几何形状尺寸。从所获得的尺寸可以推到用于适应所述空隙的所需要的标准值,这是很重要的。
首先确定所述需要的标准值作为至少间接表示实际空隙的至少一个尺寸和至少间接表示所述操纵装置的几何形状的至少一个尺寸的函数,所述需要的方式相应地满足所述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的上述变型,并且紧接着,所述离合器和操纵装置装配成离合器总成。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阐明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在这里详细地描述下列附图:
图1a根据双离合器的一个轴向截面说明用于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特别有利的第一变型的调整方法的有关几何形状尺寸;
图1b说明根据图1a的细节;
图2以分解图的形式显示根据图1的实施例;
图3a和3b说明发光元件的可能实施例;
图4a根据双离合器的一个轴向截面说明用于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变型的调整方法的有关几何形状尺寸;
图4b说明根据4a的细节;
图5根据一个信号流程图说明调整方法的顺序;
图6a根据一个信号流程图说明通过几何形状测量的方法步骤VA的顺序;
图6b根据一个信号流程图说明替代地测定所述空隙的方法步骤VA的顺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用离合器总成1的轴向截面说明截面图,离合器总成1实施为具有两个离合器装置K1、K2的双离合器2。根据图1a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型的这种类型的离合器装置K1、K2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和配属于它的直接操纵的操纵装置及用于调节各离合器装置K1、K2的空隙LK1、LK2的特别有利的方法。图1b以细节图的形式说明根据第一解决方案有利的实施例的操纵装置17的实施例。
双离合器2形式的离合器总成1包括两个离合器装置K1和K2,其中,各自的操纵力不需要转移地直接施加到各离合器装置K1、K2。这种类型的离合器总成1此时用作驱动侧零件的连接,尤其是驱动轴,特别是这里简述的内燃机的曲轴3,和这里没有显示的两个可驱动的轴,尤其是两个变速器输入轴,并且与它可选择地分离。离合器总成1因此经驱动板4连接内燃机。由曲轴3导入驱动板4的扭转振动传递到离合器总成1上,或者根据各离合器装置K1和K2的操纵传递到各与它相连接的变速器输入轴上。此时,如图1所示,驱动板4和曲轴3之间的联接能够直接实现或者经过另外的位于通量中的传递元件,例如形式为弹性离合器,尤其是衰减振动的装置实现。
驱动板4在它的内周缘区域中固定地连接曲轴3。驱动板4因此例如实施为板形零件,用作离合器总成1的可扭转的壳体5的组成部分。
离合器装置K1、K2构造为摩擦锁合的离合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摩擦面支持的和/或摩擦面构成的离合器圆盘,在这里,离合器装置K1和K2的各离合器圆盘分别用6和7标记,其中,离合器圆盘6的摩擦面分别用8.1和8.2标记,并且在两侧上布置在轴向上对齐支架10的前侧上,类似地,离合器圆盘7的摩擦面用9.1和9.2标记,并且布置在轴向上相互引导路径的离合器圆盘7的支架11的前侧上,形式为摩擦片。还设想摩擦面8.1、8.2或9.1和9.2直接构造在离合器圆盘6、7的各支架10和11上。
此时,离合器圆盘6和离合器圆盘7分别由一个这里未显示的变速器轴接收。离合器圆盘7例如接收在一个径向内轴上,离合器圆盘7接收在外部,例如作为中空轴且与径向内轴共轴的偏移轴上。离合器圆盘6和7在这里经用于衰减振动的装置D1、D2与变速器输入轴相联接。
驱动板4,尤其是壳体5,承载用于第二离合器装置K2的离合器圆盘7的反向压板13,反向压板13还固定在驱动板4上并且用于第一离合器装置K1的离合器圆盘6的反向压板12至少间接固定在驱动板4上。两个反向压板12和13因此利用固定件相互固定连接在径向外部区域上,所述固定件构成为例如形式为螺栓的力锁合固定件。反向压板12、13能够固定在壳体5上或者构成为它的组成部分。
每个离合器装置K1、K2还各具有一个压紧板14或15,其以已知的方式用板簧元件直接或间接固定连接反向压板12、13。
在形式为双离合器2的实施例中,第二离合器装置K2的压紧板15在轴向上布置在两个反向压板13和12之间。两个反向压板12、13还与形式为形成壁的盖16的另外的组成部分连接,盖16用于离合器装置K1、K2的壳体5。离合器壳体5用于操纵装置17的居中,操纵装置17形式为移入或移除系统,各离合器装置K1和K2经操纵装置17可选地操纵。操纵装置17利用支承组件18相对于两个离合器装置K1、K2居中或支承,支承组件18还称作带盖轴承。各离合器装置K1、K2的操纵或各压紧板14、15的支承经操纵元件19、20实现,操纵元件19、20实施为活塞或弹簧元件,并且在显示的情况下形式为压力罐,压力罐构造为环形的异形钣金工制件,其具有轴向施加区域21和/或轴向对齐在周向上相互间隔地布置的凸舌,如用于这里完全显示的操纵元件20,用22标记并且用不连续线显示,它们分别作用在压紧板14、15上。设置在第二离合器装置K2的压力罐20上的凸舌22在轴向上延伸穿过第一离合器装置K1的反向压板12的在这里未显示的开口中,以使其与第二离合器装置的压紧板15形成有效连接。这个开口能够实施成形式为缝隙或其他形式。操纵元件19和20的特征还在于径向区域,其直接由操纵装置17加载。这个区域是各压力罐的内圆周23或24上的区域。内圆周23、24上的这个区域具有在周向上分布的多个开口,能够使循环空气冷却。
在所显示的实施例中,两个离合器装置K1、K2例如构成为其经操纵元件19、20强制闭合。所述闭合所需要的轴向力直接经操纵装置17施加。为此,操纵装置17在所示情况下包括至少两个单独的移入装置25和26,它们共轴地布置并且能够至少部分地在轴向上交错地构成。操纵装置17包括各在轴向上可移动的操纵轴承,尤其是移入轴承27或28。移入轴承27、28具有可旋转的环,轴向作用在形式为压力罐的各操纵元件19、20上,以便将所述传递扭矩所需要的压紧力传递到压紧板14和15上。附加地,操纵装置17的结构具有多种可能性。它能够如在所示情况下具有两个交错地构成的活塞-气缸单元,优选能够液压地和/或也有气动地加载。它例如集成到共同的壳体或支承件29中。也可以想象另外的实施例。
操纵装置17在这里经过壳体5中的支承组件18,尤其是壳体盖16中,支承,并且连接在它上。操纵元件19、20的释放通过各移入轴承27、28的轴向移动利用所谓气缸/活塞单元进行,在所示情况下构成移入装置25、26。移入装置25的活塞用30表示,移入装置26的活塞用31表示。它构造成环形活塞。各活塞30、31分别依赖于经过受压介质施加的压力在分别由共同的承载件29构成的操纵装置壳体29.1和29.2中轴向可移动地运动。移入装置25和26的各个活塞30、31构成所谓的同步活塞,它经过所述操纵轴承,在这里形式为移入轴承27或28,施加所需要的压紧力。对此,这用它们的有效活塞表面41和42作用到移入轴承27、28上。这又作用到操纵元件19、20上,其中,各个移入轴承27、28作用到各个操纵元件19、20上的作用区域分别用W1、W2表示。
活塞30被配属一个端部止挡E1,活塞31配属一个端部止挡E2。根据本发明,各端部止挡E1和E2是可调整的。在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中,离合器总成1返回“断开”状态,其中,在各离合器装置K1和K2上存在各自的空隙LK1和LK2。在这种情形下,移入装置25和26不操纵。各操纵元件19、20在“断开”状态下分别位于它的端部位置,端部止挡E1、E2布置在活塞30、31的操纵壳体29.1、29.2和各操纵轴承,尤其是移入轴承27、28之间。用于调整端部止挡E1、E2所需要的标准值此时作为至少间接表示各离合器装置K1、K2的实际空隙的至少一个尺寸和至少间接表示操纵装置17的几何形状,尤其是配属于移入装置25、26的操纵装置17,的至少一个尺寸的函数得到,其中,预先给定的额定空隙作为至少间接描述在操纵装置壳体29.1、29.2和操纵元件19、20或与它联接的操纵轴承27、28之间的理论间距的标准值的函数进行调整。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各个空隙LK1、LK2用操纵元件19、20相对于操纵装置壳体29.1、29.2的位置并且由于经过支承组件18连接盖16上也相对于参考面相互连接在壳体5上。从这个基础出发使用在活塞30、31上的端部止挡E1和E2,由于操纵元件19、20的位置变化,尤其是在操纵装置17和操纵元件19、20之间的各有效活塞长度,这个位置变化引起直接影响空隙LK1、LK2。对此,在纵向方向上观察时,端部止挡E1通过端部止挡表面39或40的位置的变化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活塞30、31的延伸,并因此相对于作用在操纵元件19、20或移入轴承27、28上的活塞表面41、42可调整。
至少间接描述离合器装置K1、K2的实际空隙的尺寸能够直接用作实际空隙或者利用离合器装置K1、K2表示的尺寸。在第二种情形下,端部止挡E1、E2的调整作为离合器装置K1或K2的几何形状及操纵装置17的几何形状,尤其是操纵元件19,20的偏差,压紧板、移入轴承27,28以及活塞长度的尺寸或者至少间接描述它们的尺寸的函数进行调整各离合器装置K1、K2的各空隙LK1或LK2。各端部止挡E1和E2的期望位置此时相对于有效活塞表面41,42在朝向操纵轴承,尤其是移入轴承27,28的运动方向上调整。
在所示情形下,可调整的端部止挡E1和E2的功能分别由形式为发光元件32,33的至少一个环形的或者优选为装配简单而为弓形段形的间距元件承担。各发光元件32,33以透视图的形式详细地反馈到图3a和3b中,并且用它们的两个轴向前侧32B、33B、33A、33B,活塞30,31上的各接触面和各操纵装置壳体29.1,29.2形成,其中,在配属于活塞30,31时,前侧32B、33B用作端部止挡表面39,40。它还优选具有紧固件以位置固定在各操纵装置壳体29.1,29.2上或活塞30,31上。例如在这里,发光元件32固定在活塞30的内圆周上,用于调整端部止挡E2的发光元件33固定在活塞31的外圆周上。所述固定,优选紧固通过形状锁合或力锁合的紧固件43,44实现,在所示情形下,形状锁合的紧固件43布置在发光元件32上,尤其是布置在外圆周上,在径向方向上并且利用发光元件32的弓形基体的延伸的部分区域在周向上延伸的凸缘,能够以对应互补地接收的方式引入到活塞30的内圆周上。相比较地,发光元件33的紧固通过形状锁合或力锁合的紧固件44实现,在所示情形下形式为形状锁合的紧固件44,布置在发光元件33的弓形基体的内圆周上,在径向方向上并且利用发光元件33的弓形基体的延伸的部分区域在周向上延伸的凸缘,能够以对应互补地接收的方式引入到活塞31的外圆周上。由此也实现安全地旋转,优选抗扭地连接。
各发光元件32,33的特征是其厚度d1、d2,可确定为至少间接描述端部止挡E1、E2相对于在操纵装置上的参考面的期望位置的标准值的函数。所述标准值优选对应于各自需要的发光尺寸S1、S2,其直接对应于厚度d1,d2,并且因此,通过调整端部止挡E1或E2相对于各自有效的活塞表面41,42或操纵元件19,20或移入轴承27,28的理论位置影响在操纵装置壳体29.1,29.2和操纵元件19,20或与它联接的元件之间的间距。
各发光元件32,33是可更换的,并且在磨损增加时相对于另一发光元件替换更大的厚度。支承在各自活塞30,31上的支承通过在径向凸缘37和38上构成的轴向表面实现。各发光元件32,33能够分别静止地或在轴向上存在间隙地紧固在活塞30,31上。
相比较地,图4a和4b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变型,用于通过调整在操纵装置壳体29.1,29.2之间的间距,并且由于经过支承组件18连接到也在壳体5上的可能的参考面和操纵元件19,20或与它相联接的移入轴承27,28之间的盖上,调整各离合器装置K1、K2的空隙LK1或LK2。
离合器装置K1、K2的基本结构和操纵元件19,20的基本结构对应于图1a和1b中所描述的相应的基本结构,因此,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为了避免重复,参考图1a,1b。不同之处是,各活塞的端部止挡表面39,40是静止的,然而,活塞30,31构成为至少两部分式的,这样构成的活塞部分30.1,30.2,31.1,31.2在轴向上可彼此相对运动,尤其是可移动或旋转。通过设计和构成在活塞部分30.1,30.2与31.1,31.2之间的连接实现所述调整。
所述移动能够通过两个活塞部分30.1,30.2和31.1,31.2在活塞轴线的纵向方向上观察的相对运动来实现,或者通过在活塞轴线的轴向方向和周向上的叠加运动来实现。在最简单的情形下,连接45,46构成为螺栓连接。
对于端部止挡E1或E2的位置所需要的调整尺寸此时作为对端部止挡E1,E2或止挡34,35的调整尺寸的所需要的标准值的函数,通过有效活塞表面41,42或移入轴承27,28或操纵装置壳体29.1,29.2的轴向间距实现。离合器装置K1和K2的几何形状有关的尺寸相对于它们的连接周围环境确定,尤其是壳体5和支承组件18,尤其是带盖轴承。其特征是相应的高度值,它反馈壳体5的壁和操纵元件19与压紧板14之间的空间。相应地,从这个高度值能够直接导出所需要的活塞长度,从所需要的活塞长度又能够导出轴承端部止挡E1和E2。为了调整所需要的空隙LK1和LK2所需要的止挡位置,依赖于各离合器装置K1和K2的其他几何形状,通过改变所述端部止挡实现。在图1a和图4b中例如只记录了离合器装置K1的相应高度值H1、H2和H3。所述高度值H1和H2描述离合器装置K1的几何形状的有关尺寸,并且相对于它的连接周围环境进行确定,尤其是壳体5和支承组件18。此时,高度值H1确定离合器装置K1从离合器侧壳体壁的间距,尤其是壳体壁和操纵元件19在压紧板14上的作用区域之间的空间。
离合器装置K1的高度值H2的特征在于表示在壳体5和操纵元件19之间的环绕空间的偏差的特征。这能够通过操纵元件19在压紧板14上的作用区域和操纵装置17连接在壳体5上,尤其是带盖轴承18,的连接之间的偏差描述。
高度值H3确定由移入系统,尤其是操纵装置17限定的空间。高度值H3能够观察为操纵装置25到操纵元件19的轴向间距值,并且对应于设置在操纵元件19,尤其是压力罐上给压紧板14加载的作用区域W1和在离合器壳体5,尤其是支承组件18上的连接之间的轴向偏差。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调整端部止挡E1、E2的尺寸此时作为至少间接表示实际空隙的至少一个尺寸和至少间接表示操纵装置的几何形状的至少一个尺寸的函数,其中,可预先给定的额定空隙通过在各离合器装置K1、K2上的各端部止挡E1、E2调整。图5说明例如做法。在方法步骤VA中,测量至少间接实际空隙的尺寸和至少间接表示操纵装置的几何形状的至少一个尺寸。在方法步骤VB中,计算和确定标准值,尤其是根据图1a的实施例中,发光尺寸S1,S2;图4a,4b中操纵装置壳体29.1,29.2和有效活塞表面41,42之间的间距l1,l2的改变以及因此所述有效活塞长度。在方法步骤VC中,相应地调整所述尺寸,在图1a的实施例中为此插入各自的发光元件32,33,在图4a,4b中活塞部分30.1,30.2或31.1,31.2彼此相对运动。VD包括将操纵装置17安装到离合器装置K1、K2中和所述盖的装配。在根据图2的分解图中再次给出了各装配部件。
图6a根据一个信号流程图说明各方法步骤,在步骤VA中,通过测量几何形状,调整例如离合器装置K1上的空隙。在这里,在第一方法步骤A中,离合器装置K1接收在保持板上,保持板能够由离合器侧的壳体壁构成或者由支承组件18接收,并且在后续步骤B中,首先在检测装置上经操纵元件19,尤其是压力罐或者调整母模,确定所谓几何形状高度值H1和/或H2。此时,这个高度值例如对应于压力罐从离合器侧的壳体壁或支承组件18的间距。对于所述空隙调整的精确性,需要测量经支承组件18连接的且通过操纵装置17作用的移入系统的几何形状的有关高度值H3,尤其是移入装置25,这在方法步骤C中进行。通过计算两个测量的几何形状的尺寸,标准值或调整值适用于活塞上的端部止挡E1、E2的或操纵装置壳体29.1,29.2的结构、布置和度量。用于调整端部止挡E1或E2的传输的标准值在这里依赖于相应的方法步骤VB的希望的额定空隙LK1-soll和相应的高度值H1、H2、H3得到。
相比较地,图6b中的信号流程图说明相应的VA的确定所述空隙的另一可能性。在调整中所需要的有关尺寸是高度值H3和空隙LK1-ist,其特征是通过在调整路径上测定力直到到达检测点得到。这个方法步骤D代替根据图6a所示方法的实施例的方法步骤B。
附图标记列表
1 离合器总成
2 双离合器
3 曲轴
4 工作板
5 壳体
6 离合器圆盘
7 离合器圆盘
8 摩擦面
8.1,8.2 摩擦面
9.1,9.2 摩擦面
10 支架
11 支架
12 反向压板
13 反向压板
14 压紧板
15 压紧板
16 带构件
17 操纵装置
18 支承组件
19 操纵元件
20 操纵元件
21 凸舌
22 凸舌
23 内圆周
24 内圆周
25 移入装置
26 移入装置
27 分离轴承
28 分离轴承
29 支承件
30 活塞
31 活塞
32 间距元件,发光元件
33 间距元件,发光元件
34 止挡
35 止挡
37 凸缘
38 凸缘
39 端部止挡表面
40 端部止挡表面
41 有效的活塞表面
42 有效的活塞表面
43 紧固件
44 紧固件
d1,d2 厚度
S1,S2 发光值
K1 第一离合器装置
K2 第二离合器装置
LK1 离合器装置K1的空隙
LK2 离合器装置K2的空隙
LK1-ist,LK2-ist 离合器1,2的空隙的实际值
LK1-soll,LK2-soll 离合器1,2的空隙的理论值
H1 第一变型的离合器装置K1的高度值
H2 第二变型的离合器装置K1的高度值
H3 操纵装置的高度值
F 力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调整可直接操纵的离合器装置(K1、K2)的空隙(LK1、LK2)的方法,所述离合器装置(K1、K2)具有壳体(5)和在壳体(5)中经支承组件(18)可支承的操纵装置(17),所述操纵装置(17)具有至少一个在操纵装置壳体(29.1,29.2)中轴向可移动的活塞(30,31)和设置在所述活塞(30,31)上并且在所述离合器装置(K1、K2)的断开状态下与所述操纵装置壳体(29.1,29.2)上的止挡相互作用的端部止挡(E1、E2),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器装置(K1、K2)上的可预先给定的额定空隙(LK1-soll、LK2-soll)作为间接表示实际空隙(LK1-ist)的至少一个尺寸和间接表示所述操纵装置(17)的几何形状的至少一个尺寸的函数通过调整所述活塞(30,31)上的端部止挡(E1、E2)或所述操纵装置壳体(29.1,29.2)上的止挡(34,35)来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30,31)上的端部止挡(E1、E2)或所述操纵装置(17)上的止挡(34,35)由在所述活塞(30,31)和操纵装置壳体(29.1,29.2)之间布置的间距元件(32,33),在配属活塞(30,31)时形成端部止挡表面(39,40),在配属操纵装置壳体(29.1,29.2)时形成止挡(34,35),并且它们的厚度(d1、d2)作为至少间接表示在操纵装置壳体(29.1,29.2)和操纵元件(19,20)或与它联接的操纵轴承(27,28)之间的理论间距的标准值的函数来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30,31)上的端部止挡(E1、E2)由在活塞(30,31)上轴向可调整的部件构成,并且通过改变它们相对于在操纵元件(19,20)上作用的活塞表面(41,42)的位置,作为至少间接表示在操纵装置壳体(29.1,29.2)和操纵元件(19,20)或与它联接的操纵轴承(27,28)之间的理论间距的标准值的函数,调整所述端部止挡(E1、E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多部分式地实施所述活塞(30,31)和在轴向方向上相互调整所述活塞部分(30.1,30.2,31.1,31.2),作为在丛操纵装置壳体(29.1,29.2)和操纵元件(19,20)或与其联接的操纵轴承(27,28)之间的理论间距的函数,调整所述活塞上的端部止挡(E1、E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纵装置壳体(29.1,29.2)上的止挡(34,35)由在轴向上可调整的构件构成,并且通过改变它们相对于所述操纵装置壳体(29.1,29.2)的位置,作为在所述操纵装置壳体(29.1,29.2)和操纵元件(19,20)或与其相联接的操纵轴承(27,28)之间的理论间距的函数,调整所述止挡(34,35)。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在下述方法步骤中进行:
-测量至少间接表示实际空隙(LK1-ist)的尺寸和测量至少间接表示所述操纵装置(17)的几何形状的至少一个尺寸;
-计算所述通过测量得到的尺寸和测定用于调整所述活塞(30,31)上的端部止挡(E1、E2)或所述操纵装置壳体(29.1,29.2)上的止挡(34,35)的标准值;
-调整(VC)所述端部止挡(E1、E2)或止挡(34,35);
-装配所述离合器装置(K1、K2)和操纵装置(1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为了确定实际空隙(LK1-ist),所述离合器装置(K1、K2)通过在所述壳体(5)形成的或在它上设置的保持板或者所述支承组件(18)接收,并且至少间接表示所述实际空隙(LK1-ist)的至少一个尺寸由至少间接表示在卸载状态下所述离合器装置(K1)的几何形状的至少一个实际值的至少一个尺寸构成,其包括至少一个描述由所述离合器装置(K1、K2)环绕的结构空间且涉及所述支承组件(18)和/或壳体(5)的离合器装置(K1、K2)的有关高度值(H1、H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和/或第二高度值(H1)被认为是所述离合器装置(K1、K2)的至少一个有关高度值(H1、H2),其中,所述第一高度值(H1)包括所述操纵元件(19,20)的作用在所述离合器装置(K1、K2)上的区域距离所述壳体(5)的离合器侧布置的壁的轴向间距,所述第二高度值包括所述操纵元件(19,20)的作用在所述离合器装置(K1、K2)上的区域距离所述壳体(5)的操纵装置侧的壁的轴向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器装置(K1、K2)利用将所述操纵装置(17)支承在壳体(5)上的所述支承组件(18)接收,并且所述实际空隙(LK1-ist)通过力-路径测量值(F/S)求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纵装置(17)的几何形状有关的高度值(H3)被认为是至少间接表示所述操纵装置(17)的几何形状的尺寸,其包括在所述操纵装置(17)连接在壳体(5)的连接和所述操纵装置作用在所述操纵装置(19,20)上的作用区域之间的轴向间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09059961.4 | 2009-12-22 | ||
DE102009059961 | 2009-12-22 | ||
PCT/DE2010/001454 WO2011076170A1 (de) | 2009-12-22 | 2010-12-13 | Verfahren zur einstellung eines lüftspiels von kupplungseinrichtungen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67211A CN102667211A (zh) | 2012-09-12 |
CN102667211B true CN102667211B (zh) | 2015-05-06 |
Family
ID=43828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5866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67211B (zh) | 2009-12-22 | 2010-12-13 | 用于调整离合器装置的空隙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516873B1 (zh) |
CN (1) | CN102667211B (zh) |
DE (2) | DE102010054252A1 (zh) |
WO (1) | WO201107617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991416B1 (fr) | 2012-06-04 | 2014-12-26 | Valeo Embrayages | Mecanisme de double embrayage a trois plateaux |
EP2835547B1 (de) * | 2013-07-24 | 2018-01-10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Nachstelleinrichtung |
CN105723111B (zh) * | 2013-11-13 | 2018-07-17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离合器组件 |
JP6573906B2 (ja) * | 2014-03-26 | 2019-09-11 | シェフラ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アー・ゲー ウント コー. カー・ゲー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摩擦クラッチ装置 |
DE102014211758B4 (de) * | 2014-06-18 | 2018-10-11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Betätigungssystem für eine Reibkupplung |
DE102017211274A1 (de) * | 2017-07-03 | 2019-01-03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Antriebsstra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20625A (en) * | 1982-04-22 | 1986-11-04 | Federal-Mogul Corporation | Fluid actuated clutch assembly |
CN1112207A (zh) * | 1994-03-09 | 1995-11-22 | 菲希特尔及萨克斯有限公司 | 一种液力致动的离合器分离装置 |
FR2860844A1 (fr) * | 2003-10-13 | 2005-04-15 | Valeo Materiaux De Friction | Double embrayage comportant des garnitures de friction collees sur des disques elastiques |
EP1524446A1 (de) * | 2003-10-17 | 2005-04-20 |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 Kupplungsaggregat |
CN101310123A (zh) * | 2005-11-16 | 2008-11-19 | 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 特别涉及机动车的多离合器组件以及关联的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700341A (en) | 1948-12-24 | 1955-01-25 | Borg Warner | Pump arrangement for operating automatic clutches |
US2712373A (en) | 1949-06-22 | 1955-07-05 | Borg Warner | Clutch |
US2864480A (en) | 1957-06-21 | 1958-12-16 | Int Harvester Co | Clutch actuating mechanism |
WO1997042426A1 (en) * | 1996-05-03 | 1997-11-13 | Automotive Products France S.A. | Hydraulic actuators |
JPH10184723A (ja) | 1996-12-27 | 1998-07-14 | Exedy Corp | ウエ−ブスプリング付き油圧クラッチ装置 |
DE10138722C5 (de) * | 2000-08-17 | 2017-05-24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Antriebsstrang |
JP2003156069A (ja) | 2001-11-22 | 2003-05-30 | Exedy Corp | クラッチ装置 |
FR2851627B1 (fr) | 2003-02-20 | 2005-12-30 | Valeo Embrayages |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de coupl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
DE10330165A1 (de) * | 2003-07-04 | 2005-01-20 | Daimlerchrysler Ag | Reibungskupplung, insbesondere für Kraftfahrzeuge |
FR2891038A1 (fr) * | 2005-09-20 | 2007-03-23 | Renault Sas | Procede de reglage de la position du point d'embrayage et dispositif d'embrayage. |
FR2893686B1 (fr) * | 2005-11-22 | 2009-05-08 | Renault Sas | Dispositif de commande hydraulique d'un embrayage et procede de determination de la course morte du piston d'un cylindre emetteur d'un tel dispositif de commande |
DE502007000306D1 (de) * | 2006-02-16 | 2009-02-05 |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Nachstellen einer in einem Fahrzeugantriebsstrang befindlichen, von einem Aktor betätigten Reibungskupplung |
US7823711B2 (en) | 2006-02-22 | 2010-11-02 |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 Dual clutch pack dual operating clutch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same |
DE102006017711A1 (de) * | 2006-04-15 | 2007-10-25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Kupplungsausrückvorrichtung für eine Reibungskupplung |
DE112009001564A5 (de) * | 2008-07-14 | 2011-03-31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 Trockenkupplung |
-
2010
- 2010-12-13 WO PCT/DE2010/001454 patent/WO2011076170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12-13 EP EP10808896.4A patent/EP2516873B1/de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0-12-13 CN CN201080058664.3A patent/CN10266721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12-13 DE DE102010054252A patent/DE102010054252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12-13 DE DE112010004957T patent/DE112010004957A5/de not_active Ceas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20625A (en) * | 1982-04-22 | 1986-11-04 | Federal-Mogul Corporation | Fluid actuated clutch assembly |
CN1112207A (zh) * | 1994-03-09 | 1995-11-22 | 菲希特尔及萨克斯有限公司 | 一种液力致动的离合器分离装置 |
FR2860844A1 (fr) * | 2003-10-13 | 2005-04-15 | Valeo Materiaux De Friction | Double embrayage comportant des garnitures de friction collees sur des disques elastiques |
EP1524446A1 (de) * | 2003-10-17 | 2005-04-20 |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 Kupplungsaggregat |
CN101310123A (zh) * | 2005-11-16 | 2008-11-19 | 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 特别涉及机动车的多离合器组件以及关联的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1076170A1 (de) | 2011-06-30 |
CN102667211A (zh) | 2012-09-12 |
DE102010054252A1 (de) | 2011-06-30 |
DE112010004957A5 (de) | 2012-11-15 |
EP2516873B1 (de) | 2016-03-16 |
EP2516873A1 (de) | 2012-10-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67211B (zh) | 用于调整离合器装置的空隙的方法 | |
US8360217B2 (en) | Actuator for a dual clutch | |
JP7044549B2 (ja) | 少なくとも2つのクラッチディスクを備えた金属薄板構造のクラッチ | |
CN102365471B (zh) | 双湿式离合器 | |
US8127911B2 (en) | Clutch actuation guide sleeve and release bearing assembly for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 |
CN106256655B (zh) | 转向装置 | |
CN102625884A (zh) | 用于设有两个输入轴的变速器的双离合器装置 | |
EP2829458B1 (en) |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 |
US10663015B2 (en) | Clutch actuator with automatic wear compensation | |
JP6950503B2 (ja) | 液圧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 |
JP6020060B2 (ja) | 伝達トルク推定装置 | |
CN102549288B (zh) | 用于调整离合器装置的空气间隙的方法 | |
US8905208B2 (en) | Driving force transmission apparatus | |
US9732805B2 (en) | Clutch, in particular for a motor vehicle | |
US11320002B2 (en) | Clutch mechanism comprising two assemblies separated by a device for adjusting an axial distance | |
JP6899617B2 (ja) | 車両クラッチを操作するためのクラッチアクチュエータ | |
US9494201B2 (en) | Double clutch with nested levers | |
KR102419999B1 (ko) | 차량의 토크 배분 장치 | |
JP2018526591A (ja) | 構造における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接続アセンブリ | |
EP4310351A1 (en) | Clutch device | |
WO2005045271A1 (en) | Clutch actuators | |
CN101334074B (zh) | 离合器分离系统 | |
WO2015163128A1 (ja) | クラッチ装置 | |
KR20190039275A (ko) | 비틀림 진동 댐퍼 및 그러한 비틀림 진동 댐퍼를 갖춘 모터 차량의 구동트레인을 위한 배열체 | |
KR102487177B1 (ko) | 자동변속기용 엔드 브레이크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0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