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2556A - 计算机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计算机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62556A CN102662556A CN201210058021XA CN201210058021A CN102662556A CN 102662556 A CN102662556 A CN 102662556A CN 201210058021X A CN201210058021X A CN 201210058021XA CN 201210058021 A CN201210058021 A CN 201210058021A CN 102662556 A CN102662556 A CN 1026625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command
- terminal
- mouse
- displacement
- attitu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36410 touc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333 wee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15—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devices
- G06F1/3218—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devices of display devi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65—Power saving in display devi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87—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by switching off individual functional units in the computer system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检测与手持电子终端的触敏显示器的接触;判断接触的接触姿态是否与预设接触姿态相匹配;如果是,生成与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向计算机终端发送控制命令,该控制命令用于控制计算机终端执行鼠标点击操作和/或鼠标光标移动操作。通过本发明,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条件下,利用手持电子终端实现了鼠标功能,提高了手持电子终端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计算机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移动通讯终端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拥有手机的用户也越来越多。随着手机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手机除了具有基本的通讯功能外,越来越多的其他功能也应用在了手机上,如上网功能、摄像功能、音乐播放功能、指南针功能等,这些附加功能的增加使得手机能够一机多用,有效的提高资源利用。另一方面,电脑用户也越来越多,那么将手机增加鼠标的功能,可以节省资源,减少出差携带或者移动办公随时携带鼠标的麻烦,方便电脑用户的日常办公特别是移动办公需要,并且增加手机用户的用户体验。
目前,相关技术中已有将鼠标与手机二者功能结合一体的解决方案。例如,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手机实现鼠标功能的方法,将设置在触摸屏手机上的鼠标模块连接到个人电脑(PersonalComputer,简称为PC)上,加载触摸屏手机的鼠标功能;在触摸屏手机的显示屏上显示出鼠标输入界面;操作触摸屏结合触摸屏手机的动作生成操作指令,转换成相应按键以及鼠标光标动作的键值,传输至所述PC机完成鼠标输入。该方案采用了加速度传感器来计算鼠标光标的移动矢量,并通过手机的倾斜角度的操作以综合实现鼠标的功能,该方法增加了加速度传感器的成本,并且由于操作中需要倾斜角度,用户实际操作不便。
在另一种方案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在手机基带部分包括一个光学手指导航模块,光学手指导航模块通过检查操作者手指移动而产生相应鼠标的操作,手机与电脑建立连接从而实现鼠标的功能,该方法在手机现有构造的前提下,加入了光学手指导航模块来对手指的移动做判断,增加了成本,并在技术实现有一定局限性。
针对相关技术中手持电子终端实现鼠标功能成本高且作为鼠标时操作不便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手持电子终端实现鼠标功能成本高且作为鼠标时操作不便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终端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与手持电子终端的触敏显示器的接触;判断接触的接触姿态是否与预设接触姿态相匹配;如果是,生成与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向计算机终端发送控制命令,该控制命令用于控制计算机终端执行鼠标点击操作和/或鼠标光标移动操作。
优选地,所述接触姿态为在保持与所述触敏显示器的持续接触的同时沿任意方向的移动;生成与所述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包括:获取所述移动的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参数信息包括:移动距离和移动方向,或者,移动距离、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对所述移动的移动速度,或者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进行线性放大或缩小;根据所述移动方向,以及线性放大或缩小后的所述移动速度或者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生成所述控制命令。
优选地,所述接触姿态为单击或双击时,生成与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包括:获取所述接触姿态在所述触敏显示器上的位置区域;生成与所述位置区域和所述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
优选地,生成与所述位置区域和所述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包括:如果所述位置区域为预设的第一位置区域,生成与单击或双击鼠标右键对应的控制命令;如果所述位置区域为预设的第二位置区域,生成与单击或双击鼠标左键对应的控制命令。
优选地,向计算机终端发送所述控制命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计算机终端接收所述控制命令,执行与所述控制命令对应的操作。
优选地,所述接触姿态为在保持与所述触摸屏的持续接触的同时沿任意方向的移动;向计算机终端发送所述控制命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计算机终端接收所述控制命令,其中,所述参数信息包括:移动距离和移动方向,或者,移动距离、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对所述移动的移动速度,或者所述移动的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进行线性放大或缩小;按照所述移动方向,以及线性放大或缩小后的移动距离或者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移动所述鼠标光标。
优选地,检测与手持电子终端的触敏显示器的接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建立与所述计算机终端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终端的控制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与手持电子终端的触敏显示器的接触;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接触的接触姿态是否与预设接触姿态相匹配;生成模块,用于若判断结果为是,生成与接触的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生成的控制命令用于控制计算机终端执行鼠标点击操作和/或鼠标光标移动操作;发送模块,用于向计算机终端发送生成的控制命令。
优选地,所述接触姿态为在保持与所述触敏显示器的持续接触的同时沿任意方向的移动;所述生成模块,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的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参数信息包括:移动距离和移动方向,或者,移动距离、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缩放单元,用于对所述移动的移动速度,或者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进行线性放大或缩小;第一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移动方向,以及线性放大或缩小后的所述移动速度或者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生成所述控制命令。
优选地,所述接触姿态为单击或双击,所述生成模块包括: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接触姿态在所述触敏显示器上的位置区域;第二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所述位置区域和所述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
优选地,所述第二生成单元,按照以下方式生成所述位置区域和所述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如果所述位置区域为预设的第一位置区域,生成与单击或双击鼠标右键对应的控制命令;如果所述位置区域为预设的第二位置区域,生成与单击或双击鼠标左键对应的控制命令。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建立模块,用于建立与所述计算机终端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终端的控制系统,包括:手持电子终端,包括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装置;计算机终端,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命令;执行模块,用于执行与所述控制命令对应的操作。
优选地,所述接触姿态为在保持与所述触摸屏的持续接触的同时沿任意方向的移动;所述控制命令携带的参数信息包括:所述移动的移动距离和移动方向,或者,移动距离、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所述计算机终端,还包括:缩放模块,用于对所述移动的移动速度,或者所述移动的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进行线性放大或缩小;所述执行模块,还用于按照所述移动方向,以及线性放大或缩小后的移动距离或者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移动所述鼠标光标。
通过本发明,手持电子终端检测与触敏显示器的接触,判断接触的接触姿态与预设接触姿态相匹配,则生成与该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并向计算机终端发送生成的控制命令,完成鼠标操作命令的输入。从而实现了通过手持电子终端对计算机终端的控制,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条件下,利用手持电子终端实现了鼠标功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计算机终端的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优选的计算机终端的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计算机终端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优选的生成模块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另一优选的生成模块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又一优选的计算机终端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计算机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手机电路组成原理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具有鼠标功能的手机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手机与计算机终端有线连接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手机与计算机终端无线连接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手机作为鼠标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针对相关技术中,在手持电子终端上实现鼠标功能控制计算机终端时,需要改变手持电子终端的硬件结构,增加手持电子终端的硬件成本,且相关技术中的实现方法操作不便、用户体验较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无需增加手持电子终端现有的硬件成本,利用手持电子终端的触敏显示器及通用接口,在手持电子终端上实现了简单方便、控制灵活的鼠标操作。
实施例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终端的控制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了利用手持电子终端控制计算机终端。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计算机终端的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主要包括:手持电子终端10和计算机终端20。其中,手持电子终端10,用于检测与手持电子终端的触敏显示器的接触;判断接触的接触姿态是否与预设接触姿态相匹配;如果是,生成与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并向计算机终端20发送生成的控制命令,其中,该控制命令用于控制计算机终端20执行鼠标点击操作和/或鼠标光标移动操作。计算机终端20,用于接收手持电子终端10发送的控制命令,并执行与该控制命令对应的操作。
通过本发明是实施例,手持电子终端检测与触敏显示器的接触,判断接触的接触姿态与预设接触姿态相匹配,则生成与该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并向计算机终端发送生成的控制命令。计算机终端接收控制命令,并执行与接收到得控制命令对应的操作。通过手持电子终端实现了对计算机终端的控制,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条件下,利用手持电子终端实现了鼠标功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可以通过接收模块22和执行模块24实现计算机终端20的功能。其中,接收模块22,用于接收手持电子终端10发送的控制命令;执行模块24,与接收模块22相耦合,用于执行与该控制命令对应的操作。执行模块24所执行的操作主要是控制命令所对应的鼠标操作,该鼠标操作包括但不限于鼠标点击操作以及鼠标光标移动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与触敏显示器的接触可以是在保持与触敏显示器的持续接触的同时沿任意方向的移动,从而实现鼠标光标移动操作。手持电子终端10检测到接触姿态为与触敏显示器的持续接触的同时沿任意方向的移动,获取移动的参数信息,并根据该参数信息生成控制命令,控制计算机终端20执行鼠标光标移动操作。优选地,获取到的参数信息可以包括移动距离和移动方向,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移动速度。手持电子终端10根据移动距离和移动方向(优选地,还可以包括移动速度)生成控制命令,并向计算机终端20发送生成的控制命令,计算机终端20的接收模块22接收生成的控制命令,触发执行模块24按照控制命令指示的移动方向、移动距离及移动速度执行鼠标光标移动操作。
手持电子终端作为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手机),与计算机终端的显示器相比其显示器较小,在手持电子终端上的移动距离有限,在手持电子终端的显示器上移动一定距离,而计算机终端的鼠标光标移动距离较小,需要多次进行移动操作。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生成与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时,手持电子终端先获取移动的参数信息,并对移动距离进行线性处理(可以是方法或缩小),手持电子终端根据线性处理后的参数信息生成控制命令。进一步的,还可以对移动的移动速度进行线性处理。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可以由计算机终端对移动的参数进行线性处理。此时,手持电子终端检测到与接触姿态为与触敏显示器的持续接触的同时沿任意方向的移动,获取移动的参数信息,根据获取到的参数信息生成控制命令,并向计算机设备发送生成的控制命令。计算机终端20的接收模块22接收手持电子终端发送的控制命令,对控制命令中的移动参数进行线性处理,执行模块24按照线性处理后的参数执行鼠标光标移动操作。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计算机终端20的接收模块22接收的控制命令携带的参数信息包括:移动的移动距离和移动方向,或者,移动距离、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为了对移动的参数进行线性处理,如图2所示,计算机终端20还可以包括:缩放模块26,与接收模块22相耦合,用于对移动的移动速度,或者移动的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进行线性放大或缩小。执行模块24,与缩放模块26相耦合,还用于按照移动的移动方向,以及线性放大或缩小后的移动距离或者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移动鼠标光标。
在实际应用中,手持电子终端或计算机终端可以根据显示器的比例关系,对移动的参数进行线性放大。例如,手持电子终端的显示器大小为计算机终端显示器大小的1/5,手持电子终端10或计算机终端20可以将移动的移动距离放大5倍,即如果在触敏显示器上移动了1厘米,那么计算机终端20的鼠标光标将在计算机终端上移动5厘米。此外,还可以根据需求设置线性放大的倍数,或者也可以统计用户的使用习惯将线性放大倍数调整至最佳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鼠标的按键操作,接触姿态可以是单击或双击,在生成与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时,手持电子终端获取接触的接触姿态在触敏显示器上的位置区域,并生成与位置区域和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优选地,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生成与接触姿态和位置区域对应的控制命令:如果位置区域为预设的第一位置区域,生成与单击或双击鼠标右键对应的控制命令;如果位置区域为预设的第二位置区域,生成与单击或双击鼠标左键对应的控制命令。计算机终端20的执行模块24,可以根据控制命令执行相应的鼠标点击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手持电子终端与计算机终端的交互,可以通过手持电子终端10的蓝牙模块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为USB)接口与计算机终端20建立连接。手持电子终端10与计算机终端20建立连接后,手持电子终端10的驱动程序在计算机终端20中被初始化,手持电子终端10的触敏显示器被设置成为一个触摸控制面板,用户可以在触摸控制面板上完成对计算机终端的控制。优选地,在手持电子终端作为鼠标的操作过程中,无需显示屏的显示,因此,触敏显示器可以处于关闭黑屏状态,以降低手持电子终端功耗,能够更好的提高手持电子终端的待机使用时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终端的控制装置,可以位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手持电子终端10中,实现对计算机终端的控制。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计算机终端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主要包括:检测模块12、判断模块14、生成模块16和发送模块18。其中,检测模块12,用于检测与手持电子终端的触敏显示器的接触;判断模块14,与检测模块12相耦合,用于判断接触的接触姿态是否与预设接触姿态相匹配;生成模块16,与判断模块14相耦合,用于若判断结果为是,生成与接触的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生成的控制命令用于控制计算机终端执行鼠标点击操作和/或鼠标光标移动操作;发送模块18,与生成模块16相耦合,用于向计算机终端发送生成的控制命令。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手持电子终端中的检测模块12检测与触敏显示器的接触,判断模块14判断接触的接触姿态与预设接触姿态相匹配,则生成模块16生成与该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并由发送模块18向计算机终端发送生成的控制命令,完成鼠标操作命令的输入。从而实现了通过手持电子终端对计算机终端的控制,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条件下,利用手持电子终端实现了鼠标功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可以由计算机终端对移动的参数进行线性处理。在如图3所示的装置中,检测模块12检测到与接触姿态为与触敏显示器的持续接触的同时沿任意方向的移动,生成模块16获取移动的参数信息,根据获取到的参数信息生成控制命令,并向计算机设备发送生成的控制命令。计算机终端20的接收模块22接收手持电子终端发送的控制命令,缩放模块26对控制命令中的移动参数进行线性处理,执行模块24按照线性处理后的参数执行鼠标光标移动操作。
或者,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由手持电子终端对移动的参数信息进行线性处理后发送给计算机终端。例如,可以由生成模块16来执行,如图4所示,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生成模块16主要包括:第一获取单元162,用于获取移动的参数信息,该参数信息主要包括:移动距离和移动方向,或者,移动距离、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缩放单元164,与第一获取单元162相耦合,用于对移动的移动速度,或者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进行线性放大或缩小;第一生成单元166,与缩放单元164相耦合,用于根据移动方向,以及线性放大或缩小后的移动速度或者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生成所述控制命令。通过本优选实施方式,避免了手持电子终端作为便携式电子设备显示器较小,在手持电子终端上的移动距离有限,在手持电子终端的显示器上移动一定距离,而计算机终端的鼠标光标移动距离较小,导致需要多次进行移动操作的问题,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实际应用中,与触敏显示器的接触的接触姿态还可以是单击或双击,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生成模块16还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的结构,如图5所示,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生成模块16主要包括:第二获取单元168,用于获取接触的接触姿态在触敏显示器上的位置区域;第二生成单元1610,与第二获取单元168相耦合,用于生成与接触姿态和获取的位置区域对应的控制命令。优选地,第二生成单元1610,按照以下方式生成与接触姿态和位置区域对应的控制命令:如果位置区域为预设的第一位置区域,生成与单击或双击鼠标右键对应的控制命令;如果位置区域为预设的第二位置区域,生成与单击或双击鼠标左键对应的控制命令。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实现鼠标的按键操作,可以将触敏显示器的整个操作区域划分成左右两个对称区域,右半边区域(第一位置区域)设定为鼠标右键区域,左半边区域(第二位置区域)设定为鼠标左键区域。第二生成单元1610可以根据点击区域来判断进行的是鼠标左键还是右键的点击/双击输入操作。具体的,如果位置区域为右半边区域,生成与单击或双击鼠标右键对应的控制命令;如果位置区域为左半边区域,生成与单击或双击鼠标左键对应的控制命令。也可以将触敏显示器的整个操作区域划分成上下两个区域,上半边区域(第一位置区域)设定为鼠标右键区域,下半边区域(第二位置区域)设定为鼠标左键区域。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又一优选的计算机终端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建立模块110,用于建立与计算机终端的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建立手持电子终端与计算机终端的连接。例如,通过手持电子终端的蓝牙模块与计算机终端建立无线连接,手持电子终端通过蓝牙以无线方式与计算机终端进行交互,完成鼠标操作命令的输入。此外,还可以通过手持电子终端的USB接口与计算机终端建立有线连接,手持电子终端通过USB接口以有线方式与计算机终端进行交互,完成鼠标操作命令的输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终端的控制方法,可以通过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及装置,实现利用手持电子终端对计算机终端的控制。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计算机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S702-步骤S706):
步骤S702,检测与手持电子终端的触敏显示器的接触。
步骤S704,判断接触的接触姿态是否与预设接触姿态相匹配。
步骤S706,如果是,生成与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向计算机终端发送控制命令,该控制命令用于控制计算机终端执行鼠标点击操作和/或鼠标光标移动操作。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手持电子终端检测与触敏显示器的接触,判断接触的接触姿态与预设接触姿态相匹配,则生成与该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并向计算机终端发送生成的控制命令,完成鼠标操作命令的输入。从而实现了通过手持电子终端对计算机终端的控制,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条件下,利用手持电子终端实现了鼠标功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手持电子终端与计算机终端的交互,可以通过手持电子终端的蓝牙模块或USB接口与计算机终端建立连接。手持电子终端与计算机终端建立连接后,手持电子终端的驱动程序在计算机终端中被初始化,手持电子终端的触敏显示器被设置成为一个触摸控制面板,用户可以在触摸控制面板上完成对计算机终端的控制。优选地,在手持电子终端作为鼠标的操作过程中,无需显示屏的显示,因此触敏显示器可以处于关闭黑屏状态,以降低手持电子终端功耗,能够更好的提高手持电子终端的待机使用时间。
手持电子终端对计算机终端的控制主要包括控制计算机终端的鼠标操作,鼠标操作可以是鼠标的点击操作(单击、双击),及鼠标光标的移动操作等。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与触敏显示器的接触可以是在保持与触敏显示器的持续接触的同时沿任意方向的移动,从而实现鼠标光标移动操作。手持电子终端检测到接触姿态为与触敏显示器的持续接触的同时沿任意方向的移动,获取移动的参数信息,并根据该参数信息生成控制命令,控制计算机终端执行鼠标光标移动操作。优选地,获取到的参数信息可以包括移动距离和移动方向,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移动速度。手持电子终端根据移动距离和移动方向(优选地,还可以包括移动速度)生成控制命令,并向计算机终端发送生成的控制命令,计算机终端接收生成的控制命令,并按照控制命令指示的移动方向、移动距离及移动速度执行鼠标光标移动操作。
手持电子终端作为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手机),与计算机终端的显示器相比其显示器较小,在手持电子终端上的移动距离有限,在手持电子终端的显示器上移动一定距离,而计算机终端的鼠标光标移动距离较小,需要多次进行移动操作。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生成与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时,手持电子终端先获取移动的参数信息,并对移动距离进行线性处理(可以是方法或缩小),手持电子终端根据线性处理后的参数信息生成控制命令。进一步的,还可以对移动的移动速度进行线性处理。
优选地,为了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可以将手机的触摸屏规划设置X轴、Y轴两个方向,手指在触摸屏上X轴方向的移动映射到计算机终端显示屏上即为鼠标在计算机终端上的横向移动,手指在触摸屏上Y轴方向的移动映射到计算机终端显示屏上即为鼠标在计算机终端上的纵向移动;以此类推实现手机触摸屏上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移动从而达到对计算机终端显示屏上鼠标光标的相应方向的移动距离、移动速度的对应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可以由计算机终端对移动的参数进行线性处理。此时,手持电子终端检测到与接触姿态为与触敏显示器的持续接触的同时沿任意方向的移动,获取移动的参数信息,根据获取到的参数信息生成控制命令,并向计算机设备发送生成的控制命令。计算机终端接收手持电子终端发送的控制命令,对控制命令中的移动参数进行线性处理,并按照线性处理后的参数执行鼠标光标移动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手持电子终端或计算机终端可以根据显示器的比例关系,对移动的参数进行线性放大。例如,手持电子终端的显示器大小为计算机终端显示器大小的1/4,手持电子终端或计算机终端可以将移动的移动距离放大4倍,即如果在触敏显示器上移动了1厘米,那么计算机终端的鼠标光标将在计算机终端上移动4厘米。此外,还可以根据需求设置线性放大的倍数,或者也可以统计用户的使用习惯将线性放大倍数调整至最佳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鼠标的点击操作,接触姿态可以是单击或双击,在生成与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时,手持电子终端获取接触的接触姿态在触敏显示器上的位置区域,并生成与位置区域和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优选地,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生成与接触姿态和位置区域对应的控制命令:如果位置区域为预设的第一位置区域,生成与单击或双击鼠标右键对应的控制命令;如果位置区域为预设的第二位置区域,生成与单击或双击鼠标左键对应的控制命令。计算机终端,可以根据控制命令执行相应的鼠标点击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区分鼠标左右键的点击操作,可以将触敏显示器的整个操作区域划分成左右两个对称区域,右半边区域(第一位置区域)设定为鼠标右键区域,左半边区域(第二位置区域)设定为鼠标左键区域,手持电子终端可以根据点击区域来判断进行的是鼠标左键还是右键的点击/双击输入操作。具体的,如果位置区域为右半边区域,生成与单击或双击鼠标右键对应的控制命令;如果位置区域为左半边区域,生成与单击或双击鼠标左键对应的控制命令。
实施例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手机为例,对本发明的计算机终端的控制方案进行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终端的控制方法,其无需增加手机的现有硬件成本,仅利用目前智能手机中通用几个基本的通用模块,通过USB接口或者蓝牙功能,将手机与计算机终端之间建立有线或者无线的连接,实现手机作为计算机终端有线鼠标或者无线鼠标的功能。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操作简单方便、控制灵活,极大的提高了手机的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实现鼠标功能的手机具有现在通用手机中所具有的触摸显示屏(即触敏显示器)、USB接口或者蓝牙功能。
通过用户操作,如通过蓝牙或者USB接口与计算机终端建立连接后,经用户确认进入鼠标功能后,手机的驱动程序在计算机终端中被初始化,手机的触摸显示屏被设置成为一个触摸控制面板,该触摸控制面板的长宽方向与计算机的显示屏之间形成对应的鼠标光标移动对应关系。
当触摸介质(例如,手指)在手机的触摸屏上触摸移动时,其移动距离、移动方向、移动速度的数据被相应的做线性的转化,并将携带有移动控制命令的信息通过USB接口或者蓝牙传输到计算机终端中,计算机终端将接收得到的相关数据及控制命令做相应的转换,将移动控制命令转换成光标的移动指令,将相应的移动距离、移动方向、移动速度转换为计算机终端显示屏中的鼠标光标的移动,从而实现了触摸介质在手机触摸屏上的移动转换为计算机终端显示器中光标的移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线性的对应关系即触摸介质在手机触摸屏上做横向移动时计算机终端显示屏中的鼠标光标也做相应的横向移动,当触摸介质在手机触摸屏上做竖向的移动时计算机终端显示屏中的鼠标光标也做相应的竖向移动,以此类推达到触摸介质在触摸屏上任意角度、任意长度及不同速度的移动可以线性的在计算机终端显示屏上得到转换,实现了触摸介质操作手机实现计算机终端显示屏中鼠标光标移动的功能。
同时,为了实现的鼠标的左键单击、双击,及右键点击的鼠标功能,可以将手机触摸屏的整个操作区域默认的由软件划分成左右两个对称区域,以实现左右键点击区域的划分。
优选的,左半边区域设定为鼠标左键区域,手指单击/双击该区域手机可以根据其点击区域的坐标位置来判断该点击发生在整个触摸屏的左半区域,其进行的是一个鼠标左键的点击/双击输入操作,手机将相应的左键单击/双击操作控制命令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传递到计算机终端中,计算机终端接收到相应的命令再去控制显示屏上的鼠标做左键单击/双击操作,从而实现对计算机终端鼠标的单击或者双击操作。
另一方面,手机触摸屏右半边区域设定为右键区域,即点击该区域手机根据输入点的相对位置判断这个点击操作发生在整个触摸屏的右半区域,会判断该点击是一个鼠标的右键点击操作,那么手机将相应的右键操作控制命令传递到计算机终端中,计算机终端转换该命令后去控制自身显示屏上的鼠标右键操作,从而实现对计算机终端的右键的操作。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手机与计算机终端建立有线或者无线的鼠标连接,手指对手机触摸屏的移动操作、左右区域位置点击控制转化成为对计算机终端的显示屏上的鼠标指针的左右键命令的输入,从而实现了手机作为计算机终端鼠标的功能。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实现鼠标功能的操作手机摆放不依赖与通用鼠标对放置平面的要求,具有极大的空间自由度,人机交互更加友好。且符合一定的人机工程学和操作习惯,作为鼠标使用时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增加了手机的又一个用户体验,丰富了手机的应用场景。
下面结合图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手机电路组成原理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的手机具有通用的手机结构。其中,CPU主控单元实现手机主控部分的操作控制;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为RF)部分及RF天线部分实现射频信号的收发功能,实现手机的语音通信、数据通信等射频电路功能;手机主控程序或者各记录文件放置在存储器单元;锂电池模块是手机工作时的电源供给源,用于给整个手机供电;USB接口用于为手机充电、下载程序或提供USB的物理接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用于与计算机终端建立鼠标功能的有线连接;蓝牙模块部分用于与其他蓝牙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用于与计算机终端建立无线的蓝牙连接实现手机作为鼠标时的无线控制链路物理层。触摸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为LCD)部分,作为手机的通用触摸屏,是手机的信息输入主要界面,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摸介质在触摸屏上触摸移动用以实现对应计算机终端显示屏上鼠标光标的移动输入操作,同时将手机触摸屏幕设置为左右两个控制区域以实现左键区域和右键区域的划分,单击或双击对应区域,以达到对鼠标的左右键点击的操作。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具有鼠标功能的手机的示意图,在如图9所示的手机中,触摸屏303位于手机30上,301为手机的受话器开孔,用以手机做语音通信时听者接受声音。手机开关机及其他功能按键304位于触摸屏下方或者其他部位;机壳上具有USB接口302与手机内部主板的USB信号连接,实现手机的USB连接功能、程序下载功能以及充电接口功能。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手机与计算机终端有线连接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手机整机30做鼠标应用时可以将计算机终端40的USB接口402与手机的USB接口302通过USB线401建立有线的连接,USB连接线提供在手机作为鼠标控制计算机终端时作为有线的物理链路。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手机与计算机终端无线连接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通过手机的蓝牙模块及计算机终端的蓝牙单元建立蓝牙连接,计算机终端与手机间的蓝牙无线链路为手机作为计算机终端的鼠标操作时提供了无线的控制链路。计算机终端的蓝牙单元可以是计算机终端内部具有的蓝牙功能模块也可以是外置的蓝牙适配器。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手机作为鼠标时的流程图,如图12所示,手机在通常情况下作为其基本功能使用,处于待机模式或者通讯模式。当应用其鼠标功能时,首先判断是进行有线连接还是无线连接,若为有线连接则需将手机与计算机终端间通过USB线连接好,手机通过菜单进入有线的鼠标模式,并由手机内部的CPU主控单元做相应驱动操作,控制手机进入鼠标操作模式并进行有线的USB信号发送,鼠标操作完成后即可拔出USB线退出鼠标操作;若为无线连接则将手机的蓝牙功能及计算机终端的蓝牙功能打开,建立手机与计算机终端的蓝牙连接,手机通过菜单进入到无线的鼠标模式,同样手机内部的CPU主控单元做相应的驱动操作,控制手机进入鼠标操作模式并进行无线的鼠标信号发送,鼠标操作完成时关闭蓝牙退出鼠标模式。无论是在有线的鼠标连接方式时还是无线的鼠标连接方式时,手机射频单元部分及内部控制环节均不受影响,因此手机均能够正常的实时接收电话、短信等,不影响其正常操作。另外,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无需要手机显示屏的显示,因此LCD可完全处于关闭黑屏状态,有效了降低了功耗,能够更好的提高整个手机的待机使用时间。
手机与计算机终端建立了有线或者无线的连接,经手机用户的菜单确认,完成手机驱动程序的载入和对计算机终端的驱动初始化,这样使得手机进入到鼠标功能模式中对相应的计算机终端可进行鼠标光标操作的软件加载。当手机进入到鼠标功能模式后,即完成鼠标功能的软件加载后,人体手指在触摸屏303上移动,手指的移动速度、移动方向、移动距离通过触摸屏被手机内部的CPU主控单元进行记录、处理,手机将相应的移动数据并夹带有移动控制命令的信息通过有线的方式或者蓝牙无线的方式发送到计算机终端中,计算机终端接收到移动速度、移动方向、移动距离的数据信息后将该所有移动信息做相应的线性变换并根据接收到的移动控制命令去操作自身显示屏上的鼠标光标去做相应的移动,这样实现了计算机终端的鼠标的移动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9所示,可以将手机的触摸屏规划设置X轴、Y轴两个方向,手指在触摸屏上X轴方向的移动映射到计算机终端显示屏上即为鼠标在计算机终端上的横向移动,手指在触摸屏上Y轴方向的移动映射到计算机终端显示屏上即为鼠标在计算机终端上的纵向移动;以此类推实现手机触摸屏上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移动从而达到对计算机终端显示屏上鼠标光标的相应方向的移动距离、移动速度的对应关系。
为了实现鼠标的左键、右键的点击操作,将手机触摸屏303划分成左右两个区域,该两个区域是对称关系的,规定左半边屏幕区域设置成为左键区域,即手指单击或者双击该区域的点击操作时,手机内部CPU主控单元通过侦测判断该单击/双击操作的坐标是发生在整个触摸屏的左半边区域,那么手机将左键的单击/双击相应的控制命令发送到计算机终端上,计算机终端接收到相应控制命令后,对自身的鼠标去执行相应的左键的单击/双击操作,这样通过对触摸屏的左半区域的单击/双击操作实现了计算机终端中鼠标的左键单击/双击操作。右半屏幕用以设置成为右键区域,点击该区域,手机内部CPU主控单元通过侦测判断该点击操作的坐标是发生在整个触摸屏的右半区域,那么手机将右键相应控制命令发送到计算机终端中,计算机终端接收到该命令后,去控制自身鼠标去执行右键的操作指令,这样通过对手机触摸屏的右半区域的点击操作实现了计算机终端中鼠标的右键点击操作。
通过上述方法,实现了手机与计算机终端之间建立无线或者USB有线的连接,并且使得手机进入鼠标模式,相应的鼠标控制命令能够发送到计算机终端中实现对计算机终端中鼠标光标的操作。手指在触摸屏上的X轴、Y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移动速度通过相应的线性变换映射到计算机终端显示屏中的横向或者竖向的移动,以此类推其他方向或者角度的变换移动也能映射到计算机终端显示屏中,实现鼠标光标的移动操作;将手机的左右屏幕区域分别设置成左键区域和右键区域,点击左半屏幕手机向计算机终端发出左键操作,点击右键区域手机向计算机终端发出右键操作命令,这样手机作为鼠标操作能够控制计算机终端屏幕中鼠标指针的运动及点击操作,达到了鼠标的作用。手机触摸屏的整个过程中,不依赖手机显示屏的显示,因此无需LCD的点亮,为整个手机的使用节省了电量。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具有鼠标功能的手机作为鼠标功能使用时操作简单实用,不增加现有手机的硬件成本,用户操作时手机摆放不依赖操作平面的放置位置,具有极大的空间自由度,有效的提高了用户的体验,作为手机使用过程中的又一个用户体验,能够丰富用户的使用场景具有极大的市场应用价值。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手持电子终端检测与触敏显示器的接触,判断接触的接触姿态与预设接触姿态相匹配,则生成与该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并向计算机终端发送生成的控制命令,完成鼠标操作命令的输入。从而实现了通过手持电子终端对计算机终端的控制,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条件下,利用手持电子终端实现了鼠标功能。同时,本发明实施例实现鼠标功能的操作手持电子终端摆放不依赖与通用鼠标对放置平面的要求,具有极大的空间自由度,人机交互更加友好,且符合一定的人机工程学和操作习惯,作为鼠标使用时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增加了手持电子终端的又一个用户体验,丰富了手持电子终端的应用场景。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计算机终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与手持电子终端的触敏显示器的接触;
判断所述接触的接触姿态是否与预设接触姿态相匹配;
如果是,生成与所述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向计算机终端发送所述控制命令,其中,所述控制命令用于控制所述计算机终端执行鼠标点击操作和/或鼠标光标移动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姿态为在保持与所述触敏显示器的持续接触的同时沿任意方向的移动;生成与所述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的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参数信息包括:移动距离和移动方向,或者,移动距离、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
对所述移动的移动速度,或者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进行线性放大或缩小;
根据所述移动方向,以及线性放大或缩小后的所述移动速度或者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生成所述控制命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姿态为单击或双击时,生成与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包括:
获取所述接触姿态在所述触敏显示器上的位置区域;
生成与所述位置区域和所述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与所述位置区域和所述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包括:
如果所述位置区域为预设的第一位置区域,生成与单击或双击鼠标右键对应的控制命令;
如果所述位置区域为预设的第二位置区域,生成与单击或双击鼠标左键对应的控制命令。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计算机终端发送所述控制命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计算机终端接收所述控制命令,执行与所述控制命令对应的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姿态为在保持与所述触摸屏的持续接触的同时沿任意方向的移动;向计算机终端发送所述控制命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计算机终端接收所述控制命令,其中,所述参数信息包括:移动距离和移动方向,或者,移动距离、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
对所述移动的移动速度,或者所述移动的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进行线性放大或缩小;
按照所述移动方向,以及线性放大或缩小后的移动距离或者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移动所述鼠标光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与手持电子终端的触敏显示器的接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建立与所述计算机终端的连接。
8.一种计算机终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与手持电子终端的触敏显示器的接触;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接触的接触姿态是否与预设接触姿态相匹配;
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生成与所述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其中,所述控制命令用于控制所述计算机终端执行鼠标点击操作和/或鼠标光标移动操作;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计算机终端发送所述控制命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姿态为在保持与所述触敏显示器的持续接触的同时沿任意方向的移动;所述生成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的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参数信息包括:移动距离和移动方向,或者,移动距离、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
缩放单元,用于对所述移动的移动速度,或者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进行线性放大或缩小;
第一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移动方向,以及线性放大或缩小后的所述移动速度或者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生成所述控制命令。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姿态为单击或双击,所述生成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接触姿态在所述触敏显示器上的位置区域;
第二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所述位置区域和所述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生成单元,按照以下方式生成所述位置区域和所述接触姿态对应的控制命令:
如果所述位置区域为预设的第一位置区域,生成与单击或双击鼠标右键对应的控制命令;
如果所述位置区域为预设的第二位置区域,生成与单击或双击鼠标左键对应的控制命令。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建立模块,用于建立与所述计算机终端的连接。
13.一种计算机终端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持电子终端,包括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计算机终端,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命令;执行模块,用于执行与所述控制命令对应的操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姿态为在保持与所述触摸屏的持续接触的同时沿任意方向的移动;所述控制命令携带的参数信息包括:所述移动的移动距离和移动方向,或者,移动距离、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
所述计算机终端,还包括:缩放模块,用于对所述移动的移动速度,或者所述移动的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进行线性放大或缩小;
所述执行模块,还用于按照所述移动方向,以及线性放大或缩小后的移动距离或者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移动所述鼠标光标。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58021XA CN102662556A (zh) | 2012-03-07 | 2012-03-07 | 计算机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KR1020147026293A KR20140138189A (ko) | 2012-03-07 | 2012-05-25 | 컴퓨터 단말의 제어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
US14/383,427 US20150026649A1 (en) | 2012-03-07 | 2012-05-25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computer terminal |
EP12870476.4A EP2824551A4 (en) | 2012-03-07 | 2012-05-25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COMPUTER TERMINAL |
PCT/CN2012/076105 WO2013131327A1 (zh) | 2012-03-07 | 2012-05-25 | 计算机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58021XA CN102662556A (zh) | 2012-03-07 | 2012-03-07 | 计算机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62556A true CN102662556A (zh) | 2012-09-12 |
Family
ID=46772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58021XA Pending CN102662556A (zh) | 2012-03-07 | 2012-03-07 | 计算机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50026649A1 (zh) |
EP (1) | EP2824551A4 (zh) |
KR (1) | KR20140138189A (zh) |
CN (1) | CN102662556A (zh) |
WO (1) | WO2013131327A1 (zh)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18162A (zh) * | 2013-03-26 | 2013-07-2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操作方法及装置 |
CN103942002A (zh) * | 2014-05-13 | 2014-07-23 | 上海天奕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实现虚拟鼠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4679524A (zh) * | 2015-03-17 | 2015-06-03 | 郑波 | 一种通过手机控制电脑的方法 |
CN104850332A (zh) * | 2015-03-19 | 2015-08-19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智能终端控制方法以及智能终端 |
CN104991645A (zh) * | 2015-06-24 | 2015-10-21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光标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5069217A (zh) * | 2015-07-31 | 2015-11-18 | 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道路动态分区模型的城市救援仿真方法 |
CN105373242A (zh) * | 2015-12-10 | 2016-03-02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体感手机鼠标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653068A (zh) * | 2015-12-28 | 2016-06-0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通讯终端 |
CN106020666A (zh) * | 2016-05-17 | 2016-10-12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鼠标功能实现方法及装置 |
WO2017045283A1 (zh) * | 2015-09-14 | 2017-03-23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终端间屏幕控制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CN109885234A (zh) * | 2019-02-25 | 2019-06-14 | 宁波江丰生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手机的切片阅读方法 |
CN110456927A (zh) * | 2019-08-13 | 2019-11-15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设备间的操作映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
CN112764623A (zh) * | 2021-01-26 | 2021-05-0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内容编辑方法及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015347B1 (ko) * | 2013-01-07 | 2019-08-28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터치 디바이스를 이용한 마우스 기능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
CN106873881B (zh) * | 2015-12-11 | 2021-06-18 |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玩具控制方法 |
CN106055237B (zh) * | 2016-05-31 | 2017-11-1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滑动加速响应方法、及设备 |
US10411799B1 (en) * | 2017-01-11 | 2019-09-10 | VLNCOMM, Inc. | Op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hadamard coded modulation |
JP6852543B2 (ja) * | 2017-04-24 | 2021-03-31 |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 オーディオ装置 |
US10262471B2 (en) * | 2017-05-23 | 2019-04-16 | Uber Technologies, Inc. | Autonomous vehicle degradation level monitoring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55094A (zh) * | 2004-02-13 | 2005-08-1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对计算机进行遥控操作的方法 |
WO2009142871A2 (en) * | 2008-05-23 | 2009-11-26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Panning content utilizing a drag operation |
CN101667079A (zh) * | 2009-09-16 | 2010-03-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 通过移动终端触摸屏控制计算机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
CN101943957A (zh) * | 2010-07-23 | 2011-01-12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加速度传感器的触摸屏手机和鼠标输入的方法 |
US20110227845A1 (en) * | 2010-03-17 | 2011-09-22 | Sentelic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that includes a touch pad and a display screen, and the electronic device |
US20120054671A1 (en) * | 2010-08-30 | 2012-03-01 | Vmware, Inc. | Multi-touch interface gestures for keyboard and/or mouse input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176900A1 (en) * | 2006-02-02 | 2007-08-0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Controlling cursor speed from a pointing device |
TWI351224B (en) * | 2006-12-28 | 2011-10-21 | Pixart Imaging Inc | Cursor control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US8754855B2 (en) * | 2008-06-27 | 2014-06-17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Virtual touchpad |
KR101670352B1 (ko) * | 2009-12-03 | 2016-10-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단말기, 전자 기기 및 전자 기기의 제어 방법 |
JP2011170538A (ja) * | 2010-02-17 | 2011-09-01 | Sony Corp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9727227B2 (en) * | 2011-07-28 | 2017-08-08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Multi-touch remoting |
US8698746B1 (en) * | 2012-04-24 | 2014-04-15 | Google Inc. | Automatic calibration curves for a pointing device |
-
2012
- 2012-03-07 CN CN201210058021XA patent/CN102662556A/zh active Pending
- 2012-05-25 EP EP12870476.4A patent/EP2824551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05-25 KR KR1020147026293A patent/KR20140138189A/ko not_active Ceased
- 2012-05-25 WO PCT/CN2012/076105 patent/WO201313132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5-25 US US14/383,427 patent/US2015002664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55094A (zh) * | 2004-02-13 | 2005-08-1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对计算机进行遥控操作的方法 |
WO2009142871A2 (en) * | 2008-05-23 | 2009-11-26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Panning content utilizing a drag operation |
CN102037434A (zh) * | 2008-05-23 | 2011-04-27 | 微软公司 | 利用拖拽操作来平摇内容 |
CN101667079A (zh) * | 2009-09-16 | 2010-03-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 通过移动终端触摸屏控制计算机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
US20110227845A1 (en) * | 2010-03-17 | 2011-09-22 | Sentelic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that includes a touch pad and a display screen, and the electronic device |
CN101943957A (zh) * | 2010-07-23 | 2011-01-12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加速度传感器的触摸屏手机和鼠标输入的方法 |
US20120054671A1 (en) * | 2010-08-30 | 2012-03-01 | Vmware, Inc. | Multi-touch interface gestures for keyboard and/or mouse inputs |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18162A (zh) * | 2013-03-26 | 2013-07-2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操作方法及装置 |
CN103942002A (zh) * | 2014-05-13 | 2014-07-23 | 上海天奕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实现虚拟鼠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4679524A (zh) * | 2015-03-17 | 2015-06-03 | 郑波 | 一种通过手机控制电脑的方法 |
CN104850332A (zh) * | 2015-03-19 | 2015-08-19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智能终端控制方法以及智能终端 |
CN104850332B (zh) * | 2015-03-19 | 2018-10-09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智能终端控制方法以及智能终端 |
CN104991645A (zh) * | 2015-06-24 | 2015-10-21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光标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5069217A (zh) * | 2015-07-31 | 2015-11-18 | 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道路动态分区模型的城市救援仿真方法 |
WO2017045283A1 (zh) * | 2015-09-14 | 2017-03-23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终端间屏幕控制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CN105373242A (zh) * | 2015-12-10 | 2016-03-02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体感手机鼠标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653068A (zh) * | 2015-12-28 | 2016-06-0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通讯终端 |
CN106020666A (zh) * | 2016-05-17 | 2016-10-12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鼠标功能实现方法及装置 |
CN109885234A (zh) * | 2019-02-25 | 2019-06-14 | 宁波江丰生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手机的切片阅读方法 |
CN110456927A (zh) * | 2019-08-13 | 2019-11-15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设备间的操作映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
CN112764623A (zh) * | 2021-01-26 | 2021-05-0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内容编辑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3131327A1 (zh) | 2013-09-12 |
KR20140138189A (ko) | 2014-12-03 |
EP2824551A4 (en) | 2015-05-06 |
US20150026649A1 (en) | 2015-01-22 |
EP2824551A1 (en) | 2015-0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62556A (zh) | 计算机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11307760B2 (en) | Terminal interface display method and terminal | |
US9632680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zooming of displayed object | |
JP5931298B2 (ja) | 仮想キーボード表示方法、装置、端末、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
WO2017088131A1 (zh) | 一种快速分屏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显示界面以及存储介质 | |
JP2009253478A (ja) | 情報通信装置、情報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 | |
CN103677711A (zh) | 连接移动终端和外部显示器的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 |
CN102609192A (zh) | 计算机操作移动终端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 |
CN110471588B (zh) | 应用图标整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04866110A (zh) | 一种手势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 | |
CN104076988A (zh) | 一种显示方法、显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0741335A (zh) | 一种任务切换方法及终端 | |
CN110837404A (zh) | 应用内部功能模块的快捷操作处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
CN202197354U (zh) | 一种遥控器 | |
WO2019047129A1 (zh) | 一种移动应用图标的方法及终端 | |
CN105045522A (zh) | 手持终端的触摸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1522613B (zh) | 截屏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0515507B (zh) | 一种图标显示方法及终端 | |
CN108604160A (zh) | 触摸屏手势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5681594A (zh) | 一种终端的边缘交互系统和方法 | |
CN105549865A (zh) | 移动装置、电子装置及其启动应用的方法 | |
CN103034447A (zh) | 一种模拟鼠标或触摸板控制远端设备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202565359U (zh) | 一种微投互动手机 | |
KR20120071295A (ko) | 컴퓨터와 스마트폰의 동기화 및 키보드 입력을 수행하는 스위칭 장치 | |
CN114398016A (zh) | 界面显示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2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