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651927A - 电源电路 - Google Patents

电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1927A
CN102651927A CN201110045829XA CN201110045829A CN102651927A CN 102651927 A CN102651927 A CN 102651927A CN 201110045829X A CN201110045829X A CN 201110045829XA CN 201110045829 A CN201110045829 A CN 201110045829A CN 102651927 A CN102651927 A CN 1026519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power
current
capacitor
res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4582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井敏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hoeni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hoeni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oeni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Phoeni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4582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51927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51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19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较少的功率损失来降低由于调光器的双向可控硅不定期的错误动作而发生的灯的令人不快的单发性闪烁的电源电路。在具有对从商用交流电源(12)经由相位控制方式的调光器(14)输入的交流电压Vi进行整流·降压而向灯(16)供电的供电电路(21)的电源电路(10)中,在供电电路(21)的初级侧设置的线路滤波器(22)具有:与供电电路(21)并联安装的防噪声用电容器(40)和在防噪声用电容器(40)的初级侧安装在一对供电线路(44)的至少一方上的稳定化电阻(42),调光器(14)的线圈(50)的电感L、防噪声用电容器(40)的电容值C以及稳定化电阻(42)的电阻值R满足R2≥4×L/C。

Description

电源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用于降低由开关方式的降压电路产生的开关噪声的线路滤波器的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与以往的白炽灯泡相比,具有消耗功率低且寿命长等这样的长处的发光二极管(以下,称为“LED”),随着需求者的环保意识的提高,作为节能对策之一,其使用范围急速地扩张,并且,作为白炽灯泡的替代品,想要使用LED这样的需求也在增大。
但是,由于LED要在低于商用电压(例如,60Hz、100V)的“直流”电压下进行工作,所以在使用商用电压点亮LED时,对该商用电压进行降压、整流(=变换为直流电压)或者整流、降压而向LED供电的电源电路是必须的。
作为这样的电源电路,开发有先将来自商用交流电源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而变换为直流电压,然后以开关电路对该直流电压进行降压而供给至LED的电路(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源电路1,如图4所示,由具有二极管电桥4a以及平滑用电容器4b的整流·平滑电路4,对从商用交流电源2供给、经由使用双向可控硅(TRIAC)3a的相位控制方式的调光器3而输入的交流电压Vi进行整流·平滑,然后,由使用了开关元件的降压斩波电路5降压到预定的电压后,提供给LED6(在专利文献1中,多个LED以正方向串联连接)。
另外,如果是在降压斩波电路5中使用的开关元件动作,则从该开关元件发生开关噪声(高频噪声),所以在电源电路1中,作为对该开关噪声的对策,在整流·平滑电路4的初级侧安装了防噪声用电容器7。
此外,相位控制方式的调光器3通过控制双向可控硅3a的栅极而使交流电源的导通角变化,从而变为使向电源电路10的输入变化来进行灯的调光,此外,在该调光器3中,作为对高频噪声的对策,设有组合了线圈3c和电容器3d的滤波器电路(噪声防止电路)3b。
根据该电源电路1,能够在由整流·平滑电路4将从商用交流电源2经由调光器3输出的交流电压Vi变换为直流电压之后,由降压斩波电路5将其降压到与LED6对应的电压,并通过将其提供给LED6来使LED6点亮。
但是,如上所述,LED6与以往的白炽灯泡相比消耗功率低,所以,例如,如果使用已有的白炽灯泡负载用的相位控制式调光器3,则在该LED6点亮时,流向调光器3的双向可控硅3a的电流值过小,所以不能在来自商用交流电源2的交流电压Vin的整个半周期中维持该双向可控硅3a的接通状态,不能使LED6稳定地点亮,存在发生“闪烁”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样的问题,在电源电路1中,在整流·平滑电路4的初级侧,相对于防噪声用电容器7并联地安装了阻抗8(主要使用电阻)。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962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通过这样安装阻抗8,在LED6点亮时在阻抗8中也流过旁路电流,因此LED6的点亮电流和旁路电流合计而成的电流流向调光器3的双向可控硅3a,能够避免以“电流值过小”为原因的、不能在交流电压Vin的整个半周期内维持双向可控硅3a的接通状态这样的问题,但是依然无法避免“由于‘过渡现象’带来的‘振动电流’引起而双向可控硅3a不定期地发生错误动作从而产生的令人不快的闪烁(不定期地一瞬间发生的、闪光那样的单发性的闪烁)”。
具体说明的话,在电源电路1中,以商用交流电源2、调光器3的滤波器电路3b具有的线圈3c、防噪声用电容器7和阻抗8,形成L-RC并联交流电路(参照图5)。形成这样的L-RC并联交流电流的情况下,双向可控硅3a为接通状态时,如上所述,在该双向可控硅3a中,除了点亮LED6的LED点亮电流,还重叠流过该L-RC并联交流电路的电流。
在L-RC并联交流电路中,有时由于在双向可控硅3a变为接通的定时产生的“过渡现象”,在极短的期间流过该电路的电流值较大地振动的“振动电流”。L-RC并联交流电路中发生“振动电流”,并如图6(c)所示,在双向可控硅3a变为接通之后紧接着流向调光器3的电流值Iin急剧地下降时,双向可控硅3a不能保持接通状态而变为关断(错误动作),到接下来的半周期,将不定期地发生不能向电源电路1供给功率的情况(所谓的“无波形”)(即,即使在电流值Iin急剧下降而瞬间变为负的情况下,既有双向可控硅3a维持接通状态的情况,也有变为关断的情况)。由于在发生这样的“无波形”的半周期中,向LED6供给的平均电流值较大地下降(几乎变为零),从LED6放射出的光的照度也大大地降低,并且这样的照度降低作为闪光那样的单发性的令人不快的闪烁而被人感知到。
另外,“过渡现象”带来的“振动电流”的振幅越大,双向可控硅3a进行错误动作的频率越高,“无波形”的频率也越高,“闪烁”也随之增加。
使用线圈3c的电感L[H]、防噪声用电容器7的电容值C[F]以及阻抗8的电阻值RP[Ω]能够判定是否由于“过渡现象”而发生“振动电流”。
即、基于过渡现象的理论,如果上述物理量满足RP 2≤L/4C,则判定为该L-RC并联交流电路为“非振动性”(即、不发生“振动电流”),反之,若满足RP 2>L/4C,则判定该L-RC并联交流电路为“振动性”(即、发生“振动电流”)。
作为实用的具体例子,设线圈3c的电感L为100μH、防噪声用电容器7的电容值C为0.1μF时,L/4C的值为250。250的平方根约为15.8,所以这时,如果阻抗8的电阻值RP≤15[Ω],则L-RC并联交流电路为“非振动性”。
但是,在阻抗8的电阻值RP为15[Ω]的情况下,如果设来自商用交流电源的交流电压Vin为100V,则调光器3的导通角最大时,阻抗8的功率损失变为极大,为667W(另外,由功率损失=Vin2/RP计算而得)。即,为了防止在双向可控硅3a接通的瞬间产生的“过渡现象”带来的“振动电流”而使用阻抗8是不现实的。因此,在以往的电源电路1中,无法应对“过渡现象”带来的“振动电流”引起的LED6的令人不快的“单发性闪烁”。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以往技术的问题而开发的。因此,本发明的主要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较少的功率损失,消除在相位控制方式的调光器中的双向可控硅变为接通的定时发生的“过渡现象”带来的“振动电流”引起的灯的令人不快的“单发性闪烁”(使“闪烁”不发生或者显著降低其频率)的电源电路。
本发明的电源电路10,对从商用交流电源12经由相位控制方式的调光器14输入的交流电压Vi进行整流·降压并向灯16供电,其中该调光器14具有双向可控硅46、以及具备与所述双向可控硅45串联连接的线圈50和与所述线圈50并联连接的电容器52的滤波器电路48,
该电源电路10的特征在于,具备:
供电电路21,具有对所述交流电压Vi进行整流而形成脉动电流的直流电压Vdc的整流电路和对来自所述整流电路18的所述直流电压Vdc进行降压的开关方式的降压电路20;以及
设置在所述供电电路21的初级侧的线路滤波器22,
其中,所述线路滤波器22具有:
在将所述供电电路21以及所述商用交流电源12电连接的一对供电线路44之间,与所述供电电路21并联安装的防噪声用电容器40;以及
在所述防噪声用电容器40的初级侧,在所述一对供电线路44的至少一方上安装的稳定化电阻42,
设所述调光器14的所述滤波器电路48中的所述线圈50的电感为L[H]、所述线路滤波器22中的所述防噪声用电容器40的电容值C[F]时,所述稳定化电阻42的电阻值R[Ω]满足式1,
所述式1如下表示:
R2≥4×L/C。
本发明中的电源电路10的线路滤波器22,在一对供电线路44之间具有对供电电路21并联安装的防噪声用电容器40,在该防噪声用电容器40的初级侧具有安装在一对供电线路44的至少一方上的稳定化电阻42。通过设置这样的稳定化电阻42,能够降低在相位控制方式的调光器14中双向可控硅46变为接通的定时下发生的“过渡现象”带来的“振动电流”引起的灯16的令人不快的“单发性闪烁”。以下,说明其理由。
本发明的电源电路10中,由商用交流电源12、相位控制方式的调光器14中的线圈50、线路滤波器22的防噪声用电容器40和稳定化电阻42形成串联LCR交流电路(参照图1及图2),在双向可控硅46接通时,双向可控硅46中,使灯16点亮的灯点亮电流和流过该串联LCR交流电路的电流重叠。
在流向该串联LCR交流电路的电流中,也有时由于上述的“过渡现象”,在极短的期间流过该电路的电流值较大地振动的“振动电流”,关于“振动电流”是否发生,能够使用线圈50的电感L[H]、防噪声用电容器40的电容值C[F]以及稳定化电阻42的电阻值R[Ω]来判定。
即,在上述物理量满足R2≥4×L/C时,判定该串联LCR交流电路为“非振动性”(即,不发生“振动电流”)(其中,在R2=4×L/C时称为“临界”状态。)。并且,这种情况下,不仅不发生“振动电流”,而且涌入电流的峰值自身也降低。
反之,在满足R2<4×L/C时,判定该串联LCR交流电路为“振动性”,在发生“振动电流”的同时,涌入电流的峰值也比“非振动性”的情况高。
例如,在将线圈50的电感L设为100μH、防噪声用电容器40的电容值C设为0.1μF时,4×L/C的值变为4,000。4,000的平方根为63.2,所以这时,如果稳定化电阻42的电阻值R≥64[Ω],则串联LCR交流电路为“非振动性”。
反之,稳定化电阻42的电阻值R为63[Ω]以下的情况下(当然,也包括不存在稳定化电阻42的情况(R=0)),串联LCR交流电路为“振动性”。
图3示出了在设置了恰当的电阻值R的稳定化电阻42(R2≥4×L/C时)的情况下的波形,图6示出了不设置稳定化电阻42(即,R=0)的情况下或者该稳定化电阻42的电阻值R满足R2<4×L/C的情况下的波形。另外,两者都以导通角90°被相位控制。
在不设置恰当的稳定化电阻42的情况下(参照图6),流过串联LCR交流电路的电流,有发生“过渡现象”带来的“振动电流”的危险,在流向该串联LCR交流电路的电流较大地振动时(即,发生“振动电流”时),如图6(c)所示,有时在流向调光器14的电流值Iin急剧地下降的定时双向可控硅46无法保持接通状态而变为关断(错误动作),到接下来的半周期为止不对电源电路10供给功率(即所谓的“无波形”)。这样的“无波形”例如以1分钟1次的程度不定期地发生(即,即使在电流值Iin急剧下降而瞬间变为负的情况下,既有双向可控硅46维持接通状态的情况,也有变为关断的情况),但由于在发生该“无波形”的半周期中,向灯16供给的平均电流值较大地下降(几乎变为零),从而从灯16放射出的光的照度也大大地降低,并且该照度降低作为闪光那样的单发性的令人不快的闪烁而被人感知到。另外,“振动电流”的振幅越大,双向可控硅46进行错误动作的频率越高,“无波形”的频率也越高,“闪烁”也随之增加。
在有恰当的电阻值R的稳定化电阻42的情况下(图3),“振动电流”不发生,在紧接双向可控硅46变为接通之后流向调光器14的电流值Iin不会急剧下降,而是稳定的,不发生“无波形”,所以不会有上述那样的“单发性闪烁”的问题。此外,在双向可控硅46变为接通的定时的涌入电流的峰值自身也降低,所以,传至供电线路44的杂音端子电压也变低。
此外,关于稳定化电阻42引起的功率损失,在用于使例如5W左右的灯点亮的电源电路10的情况下,输入电流Iin大致为0.1[A]以下(即,如果设灯功率Po=5W、交流电压Vin=100V、电源的效率η=70%,输入功率因数PF=80%,则电源电路10的输入电流 ),电阻值R为63[Ω]的稳定化电阻42中的功率损失为0.63W以下,不会变为损失节能效果的级别。
根据本发明的电源电路,以较少的功率损失就能消除由于相位控制方式的调光器中的双向可控硅不定期地错误动作而发生的令人不快的单发性闪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电源电路的图。
图2是示出串联LCR交流电路的模型的图。
图3是示出设置了恰当的电阻值的稳定化电阻的情况下的波形的图。
图4是示出以往技术的电源电路的图。
图5是示出以往技术中的、L-RC并联交流电路的模型的图。
图6是示出稳定化电阻的电阻值不恰当时的波形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源电路;12:商用交流电源;14:调光器;16:灯;18:整流电路;20:降压电路;21:供电电路;22:线路滤波器;24:二极管;26:全电桥电路;28:平滑用电容器;30:开关用FET;32:高速二极管;34:限流用电感器;35:FET开关部;36:电流检测用电阻;38:PWM电路;40:防噪声用电容器;42:稳定化电阻;44:供电线路;46:双向可控硅;48:滤波器电路;50:线圈;52:电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电源电路10。图1是示出本实施例的电源电路10的图。
电源电路10,是对经由相位控制方式的调光器14从商用交流电源12输入的交流电压Vi进行整流、降压,并向灯16供电的电路,大致由具有整流电路18和降压电路20的供电电路21以及线路滤波器22构成(另外,设从商用交流电源12向调光器14供给的交流电压为[Vin])。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将两个LED在正方向上串联连接的灯16,但灯16当然不限于此,例如,像以12V的直流电压点亮的卤素灯等那样,只要是以对商用交流电压进行整流·降压的电压来点亮的光源,则其种类和个数均无限制。
整流电路18,如上所述,是将经由相位控制方式的调光器14输入的交流电压Vi整流为脉动电流的直流电压Vdc的电路,在本实施例中具备:对交流电压Vi进行全波整流而变换为脉动电流的直流电压的、由4个二极管24a~24d构成的全电桥电路26,和在全电桥电路26的次级侧并联连接的平滑用电容器28。另外,虽然从商用交流电源12供给的交流电压Vi的利用效率变差,但也可以不使用上述全波整流电路而使用半波整流电路。
平滑用电容器28是根据需要而设的、使从全电桥电路26供给的脉动电流的直流电压更平滑并与线路滤波器22协作来降低开关噪声的电容器,作为其种类,例如,可以使用温度特性良好的薄膜电容器等。
降压电路20是并联地安装在整流电路18的次级侧,用于对由整流电路18整流的脉动电流的直流电压进行降压的电路,具有FET开关部35、电流检测用电阻36和PWM(脉宽控制)电路38,其中FET开关部35具有开关用FET(电场效应晶体管)30、高速二极管32以及限流用电感34,PWM电路38具有开关动作用内部振荡器,对FET开关部35的开关用FET30进行接通·关断控制。另外,PWM电路38,使用例如Supertex公司的LED驱动IC“HV9910”。
该降压电路20,用电流检测用电阻36将灯16的点亮电流作为读出电压(电流检测用电阻36的读出电压=点亮电流×电流检测用电阻36的电阻值)而检测出,根据与该读出电压对应地从PWM电路38输出的脉宽信号而使FET开关部35进行开关动作,并由此对从FET开关部35输出的点亮电流进行脉宽控制,以向灯16提供稳态点亮电流。
线路滤波器22具有防止由于降压电路20中的开关动作而发生的开关噪声传至上游侧(即,调光器14、商用交流电源12侧)的作用,具备防噪声用电容器40和稳定化电阻42。
防噪声用电容器40是在对供电电路21以及商用交流电源12进行电连接的一对供电线路44间、即供电电路21的初级侧,对供电电路21并联安装的电容器。防噪声用电容器40所用电容器可以选择任意的类型,但本实施例的防噪声用电容器40的电容为与上述的平滑用电容器28同样的小电容即可,所以优选使用温度特性良好的薄膜电容器等。
稳定化电阻42是在防噪声用电容器40的初级侧安装在一对供电线路44的至少一方(本实施例中为图中下侧的供电线路44)上的电阻。当然,在防噪声用电容器40的初级侧,既可以将稳定化电阻42安装在另一方的供电线路44(图中上侧的供电线路44)上,也可以安装在一对供电线路44的两方上。
调光器14(调光器14不是构成电源电路10的要素)是使用了双向可控硅46的相位控制方式的调光器,通过由相位控制信号控制该双向可控硅46接通的相位角(点弧相位角),使经由电源电路10供给到灯16的电流的平均值变化,对灯16进行调光控制。此外,在调光器14中,作为对高频噪声的对策而设有滤波器电路(噪声防止电路)48,该滤波器电路48具有对双向可控硅46串联连接的线圈50、和对该线圈50并联连接的电容器52。
作为典型例,对滤波器电路48的线圈50使用电感L为100μH的元件,对电容器52使用电容值C为0.1μF的元件。滤波器电路48的谐振频率fx能够以fx=1/(2π×(L×C)1/2)表示(即,如果是一般的滤波器电路,则有fx
Figure BDA0000047904590000101
Figure BDA0000047904590000102
),通过降低比该共振频率fx高的频率区域的高频噪声,能够使杂音端子电压降为由电气用品安全法规定的水平以下。
如果经由调光器14对这样的电源电路10提供来自商用交流电源12的交流电压Vi(将从商用交流电源12向调光器14提供的交流电压设为[Vin]),该交流电源Vi经由供电线路44通过线路滤波器22导入整流电路18。导入整流电路18的交流电压Vi,由该整流电路18进行全波整流、平滑之后,作为脉动电流的直流电压Vdc供给到安装在整流电路18的次级侧的降压电路20。并且,接收供给到降压电路20的脉动电流的直流电压Vdc的降压电路20,将降压到预定的电压(例如,从几V到十几V)的稳态点亮电流供给到灯16,灯16点亮。
在本发明的电源电路10中,通过商用交流电源12、相位控制方式的调光器14中的线圈50、线路滤波器22的防噪声用电容器40、和稳定化电阻42,形成串联LCR交流电路(参照图2)。双向可控硅46接通时,对于双向可控硅46,使灯16点亮的灯点亮电流和流过该串联LCR交流电路的电流重叠。
在流向该串联LCR交流电路的电流中,也有时由于上述的“过渡现象”,在极短的期间流过该电路的电流值较大地振动的“振动电流”。能够使用线圈50的电感L[H]、防噪声用电容器40的电容值C[F]以及稳定化电阻42的电阻值R[Ω]来判定该“振动电流”是否发生。
即,在上述物理量满足R2≥4×L/C时,判定该串联LCR交流电路为“非振动性”(其中,在R2=4×L/C时称为“临界”状态。)。并且,这种情况下,不仅不发生“振动电流”,而且涌入电流的峰值自身也降低。
例如,在将线圈50的电感L设为100μH、防噪声用电容器40的电容值C设为0.1μF时,4×L/C的值变为4,000。4,000的平方根为63.2,所以这时,如果稳定化电阻42的电阻值R≥64[Ω],则串联LCR交流电路为“非振动性”。
反之,稳定化电阻42的电阻值R为63[Ω]以下的情况下(当然,也包括不存在稳定化电阻的情况(R=0)),串联LCR交流电路为“振动性”。
在不设置恰当的稳定化电阻42的情况下(参照图6),流向串联LCR交流电路的电流,有发生“过渡现象”带来的“振动电流”的危险,在流向该串联LCR交流电路的电流较大地振动时(即,发生“振动电流”时),如图6(c)所示,有时在流向调光器14的电流值Iin急剧地下降的定时,双向可控硅46无法保持接通状态而变为关断(错误动作),到接下来的半周期为止不对电源电路10供给功率(即所谓的“无波形”)。这样的“无波形”例如以1分钟1次的程度不定期地发生,但由于在发生该“无波形”的半周期中,向灯16供给的平均电流值较大地下降(几乎变为零),从而从灯16放射出的光的照度也大大地降低,并且该照度降低作为闪光那样的单发性的令人不快的闪烁而被人感知到。另外,“振动电流”的振幅越大,双向可控硅46进行错误动作的频率越高,“无波形”的频率也越高,“闪烁”也随之增加。
另外,“过渡现象”引起的振动电流的振动频率fb能够以1/(2π×(L×C)1/2)表示,所以在上述数值例的情况下,
Figure BDA0000047904590000111
。此外,振动电流的振幅随着时间经过而缓缓衰减。
在有恰当的电阻值R的稳定化电阻42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振动电流”不发生,在双向可控硅46变为接通之后紧接着流向调光器14的电流值Iin不会急剧下降,而是稳定的,不发生“无波形”,所以不会有上述那样的“单发性闪烁”的问题(在图3(e)中,流向灯16的电流值Ii在早于双向可控硅46的关断的定时变为了零,这是由于对于向灯16的电流,如果来自整流电路18的直流电压Vdc比对降压电路20预先设定的最低动作电压小,则降压电路20的动作停止,不再向灯16供给电流。图6(e)也一样)。此外,在双向可控硅46变为接通的定时的涌入电流的峰值自身也变低,所以,传至供电线路44的杂音端子电压也变低。
此外,关于稳定化电阻42引起的功率损失,在用于使例如5W左右的灯点亮的电源电路10的情况下,输入电流大致为0.1[A]以下,电阻值R为63[Ω]的稳定化电阻42中的功率损失为0.63W以下,不会变为损失节能效果的级别。
但是,对于稳定化电阻42的电阻值R的上限,与从电源电路10向灯16供给的功率相比,需要限制到:稳定化电阻42中的消耗功率不会过于变大,不损失节能效果的程度。
如果以视在功率Pa表现从电源电路10向灯16供给的功率(虽然也能以有效功率表现,但由于作为参数引入功率因数而变复杂,所以使用视在功率Pa),稳定化电阻42(电阻值R)的消耗功率Pb,将输入电流作为Iin,大略能够由下式表示。
Figure BDA0000047904590000121
作为不损伤节能效果的级别,例如,如果尝试考虑从电源电路10向灯16供给的功率的视在功率为10VA、交流电压Vin为100V这样的典型的例子,则在认为稳定化电阻42中的消耗功率Pb在从电源电路10向灯16供给的功率的视在功率Pa的1/2以下是恰当的情况下(即Pb<Pa/2),R的上限由下式给出。
R<(Vin2/(2Pa))=(1002/(2×10))=500[Ω]
调光器14的滤波器电路48中的线圈50的电感器L一般为100μH,所以在将稳定化电阻42的电阻值R设为500Ω以下时,为了形成“非振动性”的电流波形,防噪声用电容器40的电容值C最好为0.0016μF以上。
R2≥4×L/C←→C≥4×L/R2
C≥4×100×10-6/5002
C≥0.0016×10-6[F]
作为防噪声用电容器40,能够使用薄膜电容器(或者这样的小容量的陶瓷电容器)。以从上述的下限到上限的范围内决定稳定化电阻42的电阻值R,从而使防噪声用电容器40成为恰当的电容值C。
在从电源电路10向灯16供给的功率的视在功率Pa大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稳定化电阻42中的消耗功率过度地变大,需要使稳定化电阻42中的消耗功率相对于该视在功率Pa的比例变小。例如,如果在从电源电路10向灯16供给的功率的视在功率Pa为100VA的情况下,设为将稳定化电阻42中的消耗功率抑制到视在功率Pa的1/5(=20W)左右,则有
R<Vin2/5×Pa=20[Ω]。
由于调光器14的滤波器电路48中的线圈50的电感一般为100μH,所以在将稳定化电阻42的电阻值R设为20Ω时,为了形成“非振动性”的电流波形,需要将防噪声用电容器40的电容值C设定为1μF以上(C≥1μF)。对防噪声用电容器40要求的这个程度的电容值C是充分有实际性的值,例如,作为防噪声用电容器40能够使用薄膜电容器。

Claims (1)

1.一种电源电路,对从商用交流电源经由相位控制方式的调光器输入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降压并向灯供电,其中该调光器具有双向可控硅、以及具备与所述双向可控硅串联连接的线圈和与所述线圈并联连接的电容器的滤波器电路,
所述电源电路的特征在于,具备:
供电电路,具有对所述交流电压进行整流而形成脉动电流的直流电压Vdc的整流电路和对来自所述整流电路的所述直流电压进行降压的开关方式的降压电路;以及
设置在所述供电电路的初级侧的线路滤波器,
所述线路滤波器具有:
在将所述供电电路以及所述商用交流电源电连接的一对供电线路之间,与所述供电电路并联安装的防噪声用电容器,以及
在所述防噪声用电容器的初级侧,在所述一对供电线路的至少一方上安装的稳定化电阻,
设所述调光器的所述滤波器电路中的所述线圈的电感为L、所述线路滤波器中的所述防噪声用电容器的电容值为C时,所述稳定化电阻的电阻值R满足下式,
R2≥4×L/C,
其中,L的单位为H、C的单位为F,R的单位为Ω。
CN201110045829XA 2011-02-25 2011-02-25 电源电路 Pending CN1026519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45829XA CN102651927A (zh) 2011-02-25 2011-02-25 电源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45829XA CN102651927A (zh) 2011-02-25 2011-02-25 电源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1927A true CN102651927A (zh) 2012-08-29

Family

ID=46693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45829XA Pending CN102651927A (zh) 2011-02-25 2011-02-25 电源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5192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6661A (zh) * 2015-02-02 2016-08-10 意法半导体(图尔)公司 涌入电流限制电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1986A (zh) * 2001-11-29 2003-06-04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开关式电源
JP2004296205A (ja) * 2003-03-26 2004-10-2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Led調光点灯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US20100164406A1 (en) * 2008-07-25 2010-07-01 Kost Michael A Switching power converter control with triac-based leading edge dimmer compatibility
CN101790269A (zh) * 2010-03-10 2010-07-28 李福南 输出具有空载轻载保护和可稳定接受切相调光的led电源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1986A (zh) * 2001-11-29 2003-06-04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开关式电源
JP2004296205A (ja) * 2003-03-26 2004-10-2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Led調光点灯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US20100164406A1 (en) * 2008-07-25 2010-07-01 Kost Michael A Switching power converter control with triac-based leading edge dimmer compatibility
CN101790269A (zh) * 2010-03-10 2010-07-28 李福南 输出具有空载轻载保护和可稳定接受切相调光的led电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6661A (zh) * 2015-02-02 2016-08-10 意法半导体(图尔)公司 涌入电流限制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9265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power adjustment to a lighting device
CA2774970C (en) Ballast circuit for led-based lamp includin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with protective isolation
JP5740570B2 (ja) 照明システム
JP5311131B2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照明装置
EP2348790A1 (en)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and driver circuits
CN110495253B (zh) 电源转换器电路
KR20100028833A (ko) 교류 led 조광장치 및 그에 의한 조광방법
TW201440574A (zh) 直流電源裝置
KR20120080098A (ko) 정전류 제어 기능을 구비한 발광다이오드 조명용 스위칭-모드 전원공급장치
CN102047523A (zh) 阻抗校正
JP5198405B2 (ja) 電源回路
CN104427714B (zh) Led 负载驱动电路
CN103687167B (zh) 照明装置
JP5507957B2 (ja) 電源回路
CN106489303B (zh) 相位切割功率控制的装置和方法
JP2011100668A (ja) Led用電源回路
CN112087842A (zh) 实用led驱动器
KR101144184B1 (ko) 전자식 디밍 안정기
CN102651927A (zh) 电源电路
CN201035435Y (zh) 电源电压控制装置
JP7029353B2 (ja) 照明用電源装置
KR20110025945A (ko) 교류 led 조광장치
CN102177766A (zh) 用于半导体光源(led)的驱动电路
JP2013251176A (ja) Led駆動回路、及びled照明装置
KR101393746B1 (ko) Led 전류 제어 회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