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646025B - 可向从网络得到的数据附加时间信息的存储卡 - Google Patents

可向从网络得到的数据附加时间信息的存储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46025B
CN102646025B CN201110276249.1A CN201110276249A CN102646025B CN 102646025 B CN102646025 B CN 102646025B CN 201110276249 A CN201110276249 A CN 201110276249A CN 102646025 B CN102646025 B CN 1026460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ard
storage card
register
tempora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762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46025A (zh
Inventor
伊藤晋朗
津曲康史
和久津隆司
樱井秀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ese Businessman Panjaya Co ltd
Kiox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46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6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46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60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6File or folder operations, e.g. details of user interfa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file systems
    • G06F16/164File meta data gen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可向从网络得到的数据附加时间信息的存储系统。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存储系统包括: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控制部、存储器、扩展寄存器、定时器。控制部控制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作为工作区的存储器与控制部连接。扩展寄存器设于存储器中,并设定时间信息。定时器更新时间信息。控制部在所述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中记录从网络得到文件时,向文件附加所述定时器更新的时间信息。

Description

可向从网络得到的数据附加时间信息的存储卡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2011年2月16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030848并要求其优先权的权益,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文描述的实施例一般地涉及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存储系统。
背景技术
具备无线通信功能或无线LAN功能的SD卡已被开发。这个SD卡可不经由主机装置接收基于无线通信的数据,在SD卡内的存储器中作为文件保存。此时,在存储器中保存的文件没有时间信息。为此,在文件系统中,当处理这个文件时,具有时间信息不确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可向根据无线通信得到的文件附加时间信息的存储系统。
一般而言,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存储系统包括: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控制部、存储器、扩展寄存器、定时器。控制部控制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作为工作区的存储器与控制部连接。扩展寄存器设于存储器中,并设定时间信息。定时器更新时间信息。控制部在所述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中记录从网络得到文件时,向文件附加所述定时器更新的时间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存储卡包括: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控制所述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的控制部;与所述控制部连接的作为工作区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所设的、设定从主机设备供给的时间信息的扩展寄存器;以及更新所述时间信息的定时器,所述控制部在所述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中记录从网络不经由主机设备得到的文件时,向文件附加所述定时器更新的时间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存储卡包括:由主机设备发出包含时间数据的命令,并向存储卡供给;所述存储卡的控制部接收来自所述主机设备的所述命令,在扩展寄存器中设定所述命令中包含的所述时间信息;所述控制部从所述扩展寄存器读出所述时间信息,并在定时器中设定;当从网络不经由所述主机设备取得数据时,所述控制部向所述数据附加所述定时器的时间信息,并将包含该时间信息的数据写入存储卡的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可向根据无线通信得到的文件附加时间信息的存储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表示对实施例适用的存储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存储系统的固件的一例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扩展寄存器的读取命令的一例的结构图。
图4是表示由读取命令导致的扩展寄存器的读取工作的时序图。
图5是表示由读取命令导致的数据端口的读取工作的时序图。
图6是表示扩展寄存器的写入命令的一例的结构图。
图7A、7B、7C是表示掩码寄存器工作的示图。
图8是表示由写入命令导致的扩展寄存器的写入工作的时序图。
图9是表示由写入命令导致的数据端口的写入工作的时序图。
图10是表示设定在扩展寄存器的首页的信息字段的一例的示图。
图11是表示扩展寄存器的读取命令的另一例的结构图。
图12是表示扩展寄存器的写入命令的另一例的结构图。
图13是表示具有无线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的SD卡的使用例的结构图。
图14是存储器具有的接口功能的示图。
图15是表示Wi-FiSD卡和主设备的结构例的示图。
图16表示、SD卡和主设备的另一结构例。
图17是表示用读取命令(CMD48)和写入命令(CMD49)存取的扩展寄存器的例子的示图。
图18是表示扩展寄存器用于Wi-FiSD卡的情况的例子的示图。
图19是表示主设备启动时的工作的示图。
图20是无线LAN的设置工作的示图。
图2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表示时间信息的附加工作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近年来,已能在各种电子设备(特别是便携式数字设备)之间进行基于无线通信的数据通信。作为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个人电脑和例如称为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的移动信息终端、手机、便携式音频设备或数码相机等。
如果能够在这些电子设备之间通过无线通信进行数据通信,则不需要电缆连接,因此能够提高便利性。特别是,伴随着无线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系统的普及,不仅个人电脑或嵌入式设备应用,在数码相机等中作为存储器使用的SD卡也被引入了无线LAN系统。
为了在SD卡中实现这样的功能,除了快闪存储器之外,SD存储器卡中需要安装用于与主机物理连接的接口、天线、高频处理部(进行无线信号的收发的处理部)、基带处理部(处理基带信号的处理部)等的结构元件。
在这样的具备无线LAN功能的SD卡中用于控制无线LAN功能的顺序依赖于SD卡制造商的实际组装,因此不是独一无二的。此外,面临的课题是如何通过组装来实现控制顺序。
另外,具备通信功能的SD卡,也可以考虑具备无线LAN以外方式的通信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无法知道SD卡中具备何种功能,主机就不能使用SD卡的功能。
所以,对于例如在数码相机等中广泛用作存储器的SD卡,本实施例提出了用以掌握本来的存储器以外的扩展功能的方法。此外,提出了对应于本来的存储器以外的功能的控制顺序。特别是,做到能够在SD存储器命令体系中实现对无线LAN等的控制。从而,提供与数码相机等的作为主机的数字设备兼容性好的、搭载无线通信功能等的SD卡。
因此,本实施例中,在SD卡内设置由多个页面构成的扩展寄存器(ExtensionRegister),用SD存储器的命令规范之一的命令CMD48、CMD49使该扩展寄存器能够被读写。CMD48是从作为对象的寄存器以块单位读取数据的命令,CMD49是将数据以块单位写入作为对象的寄存器的命令。扩展寄存器具有例如用来表示SD卡具有的功能的页面、用来控制SD卡具有的通信功能的页面和用于通信对象的数据的收付的页面。
此外,本实施例可通过具有从主机取得时间信息的功能,作为卡而获知现在时间。因此,在不经由主机的无线通信而从网络接收数据,并将这个数据作为文件保存在卡内的文件系统中时,可设定文件的作成时间和文件的更新时间。
(实施例)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例。
图1概略表示与本实施例有关的存储系统。
存储系统由例如SD卡这样的存储装置11和主机20构成。存储装置11也称为SD卡。另外,主机20也称为主设备。
存储装置11在连接于主机20时获得电源供给而工作,并根据来自主机20的访问进行处理。该存储装置11设有卡控制器11a。
卡控制器11a由例如主接口(I/F)12、CPU13、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区)14、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5、缓冲器16、无线接口(I/F)17a、存储器接口(I/F)17b构成。它们通过总线连接。存储器接口17b上连接有例如NAND型快闪存储器18。无线通信接口17a上连接有作为扩展功能部的无线LAN信号处理部19a。该无线LAN信号处理部19a上连接有收发高频信号的天线ATa。
再有,扩展功能部不限于无线LAN信号处理部19a,可以增设其他的无线通信信号处理部19b及与该无线通信信号处理部19b连接的天线ATb等,构成多功能的SD卡。例如,无线LAN信号处理部19a控制例如基于Wi-Fi(注册商标)的无线通信功能,并且无线通信信号处理部19b控制例如基于TransferJet(注册商标)的近距无线通信功能。
主接口12执行卡控制器11a和主机20之间的接口处理。
另一方面,无线通信接口17a执行无线LAN信号处理部19a和无线通信信号处理部19b之间的接口处理。存储器接口17b执行卡控制器11a和NAND型快闪存储器18之间的接口处理。
CPU13负责存储装置11整体的工作。控制该CPU13的程序用存于ROM14中的固件(控制程序等)或者装载在RAM15执行规定的处理。也就是说,CPU13或者在RAM18上创建各种表格或后述的扩展寄存器,或者从主机20接受写入(write)命令、读取(read)命令、擦除(erase)命令,并访问NAND型快闪存储器18上的区域,或者经由缓冲器16控制数据传送处理。
ROM14存储由CPU13使用的控制程序等的固件。RAM15作为CPU13的工作区使用,存储控制程序、各种表格和后述的扩展寄存器。
缓冲器16在将从主机20发送的数据写入例如NAND型快闪存储器18时,将一定量的数据(例如1个页面)暂时存储,或者在将从NAND型快闪存储器18读取的数据向主机20传送时将一定量的数据暂时存储。并且,能够通过缓冲器16异步地控制SD总线接口和后端(backend)。
NAND型快闪存储器18由例如叠栅结构的存储单元或MONOS结构的存储单元构成。
在无线LAN信号处理部19进行无线LAN的信号处理,通过无线通信接口17a进行控制。
主机20可以适用例如数码相机或手机、个人电脑等。主机20由主控制器21、CPU22、ROM23、RAM24、例如硬盘25(包括SSD)构成,它们通过总线连接。
CPU22控制整个主机。ROM23中存有CPU22的工作所需的固件。RAM24作为例如CPU22的工作区使用,但是也可将CPU22能够执行的程序下载在其中。硬盘25可保存各种数据。主控制器21在与存储装置11连接的状态下,进行与存储装置11的接口处理。并且,按照CPU22的指示发出后述的各种命令。
(固件的结构)
图2表示存储装置11的ROM14中存储的固件的功能构成的一例。这些功能通过与构成控制器11a的CPU13等各硬件组合来实现。固件由例如命令处理部14a、快闪存储器控制部14b、扩展寄存器处理部14c、功能处理程序14d构成。扩展寄存器处理部14c、在存储装置11被启动时在RAM15内生成扩展寄存器31。该扩展寄存器31是虚拟寄存器,可使扩展功能得以定义。
(扩展寄存器的结构)
如图2所示,扩展寄存器31由例如8页面构成,1个页面由512字节构成。为了按字节单位访问512字节的扩展寄存器,需要最低9位的地址,为了进行8页面访问,需要最低3位的地址。总共12位的地址使扩展寄存器的整个空间成为可访问。
定为512字节单位的理由是,多数的存储器卡主控制器构成为以1块=512字节为单位进行读取/写入传送。如果是无线LAN对应的主控制器,则能够进行1字节单位的读取/写入,但不是全部的主控制器都可支持无线LAN。为了能够用大多数的主控制器控制扩展功能,以512字节单位进行访问的便利性好。
8页面(页面0~页面7)内的页面0,是为了进行扩展功能“即插即用”而预先记录信息字段的区域。页面1~页面7中记录扩展功能的信息。也就是说,在例如页面1中记录用于控制通信功能的信息,在页面2中记录用于收付通信对象的数据的信息。主机20能够根据在用于表示存储装置11具有的功能的页面0中记载的信息,掌握用于控制存储装置11具有的通信功能的页面、用于收付通信对象的数据的页面是哪个页面。信息字段的详细情况在下文描述。
扩展寄存器的读取/写入,使用以下定义的专用的读取/写入命令。这些命令具有读取/写入扩展寄存器的第1工作模式和构成数据端口的第2工作模式。
(扩展寄存器的读取命令(CMD48))
图3表示扩展寄存器的读取命令(CMD48)的字段结构之一例。“S”表示命令的开始位,“T”是表示传送方向的位,“index”表示命令编号。“RS”(寄存器选择)表示扩展寄存器31内的页面,“OFS”表示所选页面内的数据的位置(从页面前头开始的偏移量)。能够用3位的“RS”和9位的“OFS”以字节单位指定512字节的扩展寄存器8个页面的空间。具体而言,所选的扩展寄存器内的读取开始位置用“RS”和“OFS”指定。
“LEN”表示数据长度。通过9位的LEN字段,指定512字节的扩展寄存器内的读取所需的有效数据长度。
“CRC7”表示循环冗余校验(cyclicredundancycheck)码,“E”表示命令的结束位。“rsv”表示备用的位。
(扩展寄存器的读取命令、第1工作模式)
图4表示基于第1工作模式的扩展寄存器的读取工作的例子。
如图4所示,存储装置11从主机20接到命令(CMD48)时,将响应(R1)返回主机20,其后,从扩展寄存器31读取512字节的数据块。
具体而言,依据命令(CMD48)的参数,用“RS”和“OFS”指定扩展寄存器的页面和页面内的应读取数据的位置,用“LEN”指定数据长度。如此指定的扩展寄存器内的数据被设定在512字节的数据块的最前面,进行读取。512字节的数据块的中,超过“LEN”所指定的数据长度的数据成为无效数据。在数据块的最后附加CRC码,使得能够校验是否得到正确数据(进行包含无效数据的校验)。由于有效数据被配置在最前面,主机20不需要为寻找有效数据而进行数据移动等的操作。
(扩展寄存器的读取命令、第2工作模式)
图5表示基于第2工作模式的数据端口读取的工作的例子。
存储装置11取得该命令(CMD48)时将响应(R1)返回,之后返回512字节的数据块。
扩展寄存器的所选的页面内的位置由命令参数“RS”、“OFS”指定。数据端口上可分配多个字节,但是只需要1个字节就足够,因此,图5中示出了访问数据端口的例子。也就是说,数据端口在对扩展寄存器映射上,占有1字节的地址即可。能够从被分配在该数据端口的装置读取1块(512字节单位)的数据。也就是说,每次可以读取1块(512字节单位)的数据。该读取的数据被保持在例如缓冲器16中,由主机20读取。
如果接着读取相同的数据端口,则能读取后续的512字节的数据。将从数据端口读取的数据送往何处,可通过扩展功能的规范自由定义。数据端口控制,可通过例如在扩展寄存器上定义控制寄存器来控制。在512字节的数据块的最后附加CRC码,使得能够校验是否得到正确数据。
(扩展寄存器的写入命令(CMD49))
图6表示扩展寄存器的写入命令的一例。在写入命令(CMD49)中,在与读取命令(CMD48)相同的部分上附有相同的符号。写入命令和读取命令由“index”区分。通过3位的“RS”和9位的“OFS”,指定扩展寄存器的页面和所选的页面内的数据的位置。通过9位的“LEN”字段指定写入512字节的扩展寄存器的数据长度。因此,可以将512字节内的任意的数据长度(字节单位)的数据写入扩展寄存器的任意页面和部位。
写入命令(CMD49)中,在命令参数中设有掩码寄存器。也就是说,“Mask”表示8位长的掩码寄存器。通过该掩码寄存器能够在1字节的数据的写入中进行位单位的运算,能够仅在特定的位写入数据。因此,如果是1字节内的位运算,不需要进行读-修改-写的操作。掩码寄存器在数据长度为1字节时,也就是说,“LEN=0”(长度1)时有效。在掩码寄存器“Mask”的数据为“1”的位上,数据被写入,在掩码寄存器“Mask”的数据为“0”的位上,保存已设定的值。
也就是说,假定在图7A所示的存有数据的扩展寄存器的情况下,掩码寄存器的数据如图7B所示的情况下,通过执行写入命令,如图7C所示,在掩码寄存器的数据为“1”的位上写入数据,在数据为“0”的位上保持原来的数据。因此,能够不进行读-修改-写而仅对所需的位改写数据。以“x”表示的部分为写入了新数据的位。
另外,如果通过其他手段提供更长的掩码数据,则能够进行LEN>1掩码写入,然而,在图6的例中设为8位,因为已在命令参数中分配了掩码数据。
(扩展寄存器的写入命令、第1工作模式)
图8表示基于第1工作模式的扩展寄存器的写入工作的例子。
存储装置11接到该命令(CMD49)时将响应(R1)返回,其后,取得512字节的数据块。
存储装置11将表示是否正确获得数据块的CRC码返回主机20。其后返回忙碌消息,直到该命令的处理结束,通知主机20可发出下一命令的定时。数据块被保持在缓冲器16中。
命令处理中,通过命令参数“RS”、“OFS”来指定扩展寄存器内的页面和位置,数据长度由“LEN”指定。缓冲器16中保持的数据块中,从最前面开始将“LEN”指定的长度的数据写入扩展寄存器。超过“LEN”所指定的数据长度的数据块中的数据,被作为无效数据丢弃。
通过将有效数据配置在数据块的最前面,主机系统不需要进行在数据块的途中配置有效数据的操作。
(扩展寄存器的写入命令、第2工作模式)
图9表示基于第2工作模式的写入数据端口的工作的例子。
存储装置11接到该命令(CMD49)时将响应(R1)返回,其后取得512字节的数据块。
存储装置11将指示数据块是否被正确地取得的CRC码返回主机。其后,返回忙碌消息,直到该命令处理结束,通知主机20可发出下一命令的定时。数据块被保存在缓冲器16中。
命令处理中,由命令参数“RS”、“OFS”指定扩展寄存器内的页面和位置,并指定数据端口。数据端口能够分配多个字节,但是使用1字节就足够,图9中示出了“LEN=0”(长度为1)的情况下的数据端口的例子。在扩展寄存器映射上,数据端口占有1字节的地址即可。在该数据端口上能够将缓冲器16中保存的1块(512字节单位)的数据写入某个分配的装置。也就是说,每次能够写入1个块的数据。
接着,如果写入相同的数据端口,就可将后续的512字节的数据写入分配的装置。将数据端口的数据传送到何处,可通过扩展功能的规范自由地定义。数据端口控制,例如可通过在扩展寄存器上定义控制寄存器来执行。
(页面0的信息字段的使用例)
图10表示扩展寄存器31的页面0中所示的信息字段的例子。通过该信息字段可特定主机20控制扩展功能的驱动程序,从而在添加了扩展功能的情况下,主机系统能够容易地使用扩展功能,实现即插即用。
参照图10说明标准的主机驱动程序应处理的顺序例。
(结构修正)
结构修正(structurerevision)是对扩展寄存器31的页面0的格式进行定义的修正。如果设备信息字段中添加了新信息,就通过将结构修正更新来表示保持着哪个版本的信息字段。以前版本的主机驱动程序看不到新字段。
(数据长度)
数据长度表示页面0记录的有效数据长度。
(扩展功能数(=N))
扩展功能数表示装置支持着多少个扩展功能。主机驱动程序在启动时以所支持的功能数进行重复,并调查各扩展功能用的驱动程序是否安装。
(设备的信息区域)
设备的信息区域中可记录N台设备(设备1~设备N)的信息。各设备的信息说明如下。
(设备1功能识别码)
如果设备1功能识别码中设定有该代码,则表示能够使用标准驱动程序。如果OS支持标准驱动程序,则不用安装专用驱动程序而使用该设备。如果安装有专用驱动程序,则优先使用该驱动程序。非标准的功能设置为“0”。在这种情况下,只通过专用驱动程序来控制该功能。
(设备1制造商识别信息、设备1功能识别信息)
设备1制造商识别信息、设备1功能识别信息是用来指定专用驱动程序的信息。主机驱动程序探索是否根据这些的信息安装了设备1的专用驱动程序。为了易于识别,用例如ASCII字符串描述。功能识别信息对装置的型号、修正等进行描述。
(下一设备的起始地址)
下一设备的起始地址表示记录下一设备信息的页面0内的地址。如果主机系统不支持该设备,则不能使用该设备,因此校验下一设备。由于这以后的字段为可变长度,因此限定了其位置。
(设备1地址指针1~X、长度字段1~X)
设备1地址指针1~X、长度字段1~X表示能够对一个功能定义多个扩展寄存器区域。以下列举各自的地址和长度。
(设备1地址指针1(起始地址)、长度1)
设备1使用的扩展寄存器的第1区域。表示扩展寄存器的页面1~7的空间内的起始地址和使用的扩展寄存器区域的大小。
也就是说,一个设备上可分配一个或多个扩展寄存器字段,地址指针表示页面0以外的任意的扩展字段的位置(起始地址)。长度表示占有以指针为起始地址的扩展寄存器的大小。
(设备1地址指针2(起始地址)、长度2)
表示分配到设备1的扩展寄存器内的第2区域的位置和区域的大小。通过这种方式,这样的应用成为可能:例如标准驱动程序仅以第1区域控制,但专用驱动程序用第1区域和第2区域高效率地进行控制。
(设备1地址指针X(起始地址)、长度X)
表示分配给设备1的第X区域的位置和区域的大小。
这样,能够在扩展寄存器内定义多个区域。各区域被不重叠地配置。能够通过长度信息检查是否有重叠。
如果需要增加字段,就在这之后添加定义。不能认识新字段的主机读出可识别的字段为止,看不到添加字段。可进一步跳到上述的(下一设备的起始地址)字段。
图11、图12表示读取命令CMD48和写入命令CMD49的字段结构的另一例。再有,图11、图12中,与图3、图6相同的部分附有相同的标记,其说明省略。
图11、图12所示的CMD48、CMD49、将图3、图6所示的CMD48、CMD49中用“RS”和“OFS”的12位构成的地址字段扩展到由“FNO”、“Addr”构成的20位,并考虑了与SDIO的兼容性、互换性。
“MIO”字段是将存储空间和SDIO空间分离的位,能够相互独立地定义扩展寄存器。因此,在定义扩展寄存器时可防止双方的干扰。“MIO”=0时,能访问存储器用的扩展寄存器,“MIO”=1时能访问SDIO用的扩展寄存器。
“FNO/FID”字段根据“MIO”字段的值设定“FNO”和“FID”中的一方。“MIO”=1时“FNO”为表示功能编号的3位字段,“MIO”=0时“FID”为表示功能识别信息的4位字段。因为位数不同而用另外的符号标示。读取所述通用信息字段时,设定“FNO/FID”=0。主机驱动程序将该字段设为0即可。“FID”在存储空间中不使用,但是“FNO”在SDIO空间中用来区分8个功能空间。
也就是说,在“MIO”=1时“FNO/FID”(4位)的位38~36表示“FNO”,位35常设为“0”。
另外,“MIO”=0时,“FNO/FID”的位38~36表示“FID”。“FID”不增加存储空间,用于对功能进行识别。
(也可以通过“FID”增加存储空间,这不构成限制。)
将功能安装到卡上时,对“FID/FNO”分配独特的值,如下文所述,在通用信息的字段定义中表示。因此,功能驱动程序向数据端口发出命令时,通过在参数中设定“FID/FNO”,卡能够确认命令是与指定的功能对应的命令。因此,能够防止因为错误的数据端口的指定而误写入造成的数据破坏、误工作等,确保安全性。
另外,主机如果要根据地址信息指定功能,就必须将地址信息解码,但是仅用“FID/FNO”就能进行功能识别,从而能够简化主机驱动程序的控制。也就是说,为了让相同的命令由多个功能混合使用,可在主机和卡上设定“FID/FNO”来识别各功能。
“Addr”字段(17位)是地址,能访问128KB的空间。“Addr”的上8位用于页面编号,通过8位选择0~7页面中的一个页面。其下9位用于访问所选页面内的512字节的块。也就是说,通过使用“MIO”、“FNO”(“MIO”=1)、“Addr”,扩展寄存器的位置被指定。
图11所示的“Len”字段(8位)表示有效数据长度。
另外,图12所示的写入命令(CMD49)中,“MW”是指定掩码写入模式的位。“MW”=0时掩码被设为去使能,“MW”=1时掩码被设为使能。
另外,“Len/Mask”字段在掩码为去使能(“MW”=0)时,数据长度设定为16-08位的9位。另外,在掩码为使能(“MW”=1)时,数据长度设定为1,通过16-08位中的下面的8位对写入工作进行上述控制。也就是说,8位的各位为“1”时,寄存器的数据被写入,为“0”时,寄存器的位不改变而保存已设定的值。
此例中,能够使SDIO命令CMD52、CMD53可访问的空间和CMD48、CMD49可访问的SDIO空间一致。也就是说,无论使用哪一方的命令都能访问相同的扩展寄存器组。
(与无线LAN对应的SD卡)
图13表示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存储器(SD卡)11的使用例。存储装置11被装在作为主机的例如数码相机51、52、服务器53、个人电脑54、手机55中。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存储装置11、与数码相机51一起使用,从而能够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上将照相数据传送给其他的相机52,或者从其他的相机52接收照相数据。另外,经由无线通信网络与例如外部的服务器53连接,能够将照相数据从数码相机51传送到服务器53。此外,还可经由无线通信网络与例如个人电脑54或手机55等设备连接,将照相数据从数码相机51传送给这些个人电脑54或手机55。
图14表示存储装置11具有的接口功能。
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存储装置11,具备与作为控制存储装置11的主设备的例如数码相机51的接口的接口功能以及与数码相机51和其他电子设备(例如相机52、服务器53、个人电脑54、电视机56、打印机57等)通过无线LAN连接的网络接口功能。
上述的主接口(卡接口)12具有根据以SDA(SDAssociation:SD关联)规范化的“SDSpecificationsPart1”和“SDSpecificationsPart2”、经由FAT32访问(读写)卡内的数据的功能,同时具有访问无线通信功能的卡特有的寄存器(例如Wi-FiSD寄存器)的功能。这里,为了Wi-FiSD寄存器的访问,使用读取命令(CMD48)和写入命令(CMD49)。如上所述,读取命令(CMD48)是对成为对象的寄存器以块单位读取数据的命令,写入命令(CMD49)是从成为对象的寄存器以块单位写入数据的命令。
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例如主机20对存储装置11发出Wi-FiSD卡特有的命令。或者,为了写入Wi-FiSD卡特有的数据而使用写入命令(CMD49),主机20从存储装置11取得Wi-FiSD卡特有的状态或响应。或者,用读取命令(CMD48)读取Wi-FiSD卡特有的数据。
无线通信接口17a被假设为,在物理层支持IEEE802.11b/g/n,在网络层支持IPv4或IPv6,在传输层支持TCP,在表示层支持SSL/TLS,在应用层支持HTTP或FTP。此外,也有为了进行与家庭内设备的通信而具有DLNA(DigitalLivingNetworkAlliance:数字生活网络联盟)的功能的情况。
存储装置11有2个接口,因此能够将数码相机作成的照相数据(JPEG或RAW格式)和动画数据(MPEG-2TS或MP4格式)发送给或接收自支持HTTP协议的服务器或设备。此外,通过支持DLNA的服务器或设备,能够将照相或动画播放,并能够进行印刷。另外,不仅是照相数据或动画数据,通过增加主设备作成的数据(XML数据文本数据)的发送,主设备能够与服务器或外围设备进行认证工作,或者进行元数据收发。
图15表示Wi-FiSD卡和主设备的结构例。
如上所述,主机20具有用于控制SD卡11的主控制器21,能够根据所述卡接口发出以SDA规范化的“SDSpecificationsPart1”的命令和用于执行Wi-FiSD卡特有的控制CMD48和CMD49命令。
SD卡11具有卡控制器11a、NAND存储模块(NAND快闪存储器)18、Wi-Fi网络模块(无线通信信号处理部19b),根据主控制器21发出的命令工作。在一般的SD卡中,卡控制器11a能够访问NAND存储模块18并执行数据的读取、写入。本实施例的Wi-FiSD卡对NAND存储模块18进行访问(读写)、对Wi-Fi网络模块19进行访问,此外还将NAND存储模块18记录的数据内部传送给Wi-Fi网络模块19c。或者,能够将Wi-Fi网络模块19c的数据内部传送给NAND存储模块18。因而,Wi-Fi网络模块19c能够不经由主机20将例如NAND存储模块18中记录的照相数据向外部发送。也就是,主机20不需要进行Wi-Fi网络模块19c的复杂控制。
而且,由于不经由卡接口内部传送照相数据,能够提高传送速度。例如,如果用卡控制器内部的DMA(DirectMemoryAccess:直接存储器存取)寄存器控制照相数据的内部传送,则主机20和SD卡11之间能够独立地工作。
另外,主机20不需要依次管理,就能自动地将Wi-Fi网络模块19c的状态信息和从外部网络的服务器下载的数据等直接记录到NAND存储模块18。
图16表示SD卡11和主机20的另一结构例。
图16与图15不同,SD卡11由卡控制器11b和NAND存储模块18构成,不具有Wi-Fi功能。另外,主机20具有Wi-Fi功能。也就是说,主机20具备主控制器21、Wi-Fi网络模块19c和用于将读取命令(CMD48)和写入命令(CMD49)分离的卡控制器25。
在数码相机具有Wi-Fi功能的情况下,该结构能够用与图15相同的控制方法执行Wi-Fi网络模块19c的控制。
图17表示用读取命令(CMD48)和写入命令(CMD49)访问的扩展寄存器的例子。如上所述,扩展寄存器的页面0成为页面1之后的页面的索引,通过读取页面0主机20能够获知:卡具有何种功能、支持该功能的功能规范的版本信息和简档信息(支持任选功能中的哪项功能)、用于控制该功能的驱动程序信息(哪家制造商提供的驱动程序、驱动程序的版本是什么)等。例如,某卡如果与Wi-Fi功能一起还具备Bluetooth(注册商标)功能,则给页面1分配访问Wi-Fi功能的寄存器,给例如页面2分配访问Bluetooth功能的寄存器。主机20可根据需要访问页面1、2,同时使用各自的功能。从而,能够用Wi-Fi功能从外部的服务器下载数据,一旦记录在卡中,就能够用Bluetooth功能传送到外围设备进行播放或显示。
图18表示将扩展寄存器用于Wi-FiSD卡时的例子。
Wi-FiSD卡根据其用途由5种扩展寄存器构成。Wi-FiSD卡命令写入寄存器是写入专用的寄存器,在从主设备对卡发出命令时被访问。Wi-FiSD卡状态寄存器是读取专用的寄存器,在主设备获取卡的状态信息时被访问。Wi-FiSD卡响应数据寄存器是读取专用的寄存器,在主设备取得从外部服务器对卡下载的数据(HTTP响应数据)时被访问。Wi-FiSD卡ID列表寄存器是读取专用的寄存器,在主设备已连接于(或已请求连接)该卡来获取其他的装置的ID列表时被访问。Wi-FiSD卡SSID历史寄存器是读取专用的寄存器,在主设备取得卡过去连接的SSID(或未连接但已请求连接的SSID)的列表时被访问。
本实施例说明将这些Wi-FiSD寄存器各自分配到扩展寄存器的页面的情况。首先,主机20用读取命令(CMD48)读取扩展寄存器的页面0,确认Wi-FiSD功能是否装于卡中,为了使用各自的功能访问哪个页面即可。这里,页面0中记录有页面编号(i、j、k、l、m)和Wi-FiSD寄存器的简称(WIFISDCR、WIFISDSR、WIFISDRD、WIFISDIL、WIFISDSH)的对。
如果主机20对卡发出命令,则用写入命令(CMD49)对命令发出用的寄存器即Wi-FiSD卡命令写入寄存器进行写入。此时,已从页面0的信息获知该寄存器在页面i上,因此将页面i作为CMD49的参数指定。同样地,如果主机20从卡取得状态信息等,则用读取命令(CMD48)从数据取得用的寄存器即Wi-FiSD卡状态寄存器、Wi-FiSD卡响应数据寄存器、Wi-FiSD卡ID列表寄存器、Wi-FiSD卡SSID历史寄存器中的任一个读取数据。此时,指定与各自的寄存器对应的页面编号j、k、l、m,作为CMD48的参数。
这里,本实施例中写入用寄存器和读取用寄存器被分配到另一页面,但是,由于各寄存器分别为写入专用和读取专用,因此也可分配到相同的页面。
图19表示主机20启动时的工作。
如果主机20被启动,就发出读取命令(CMD48),读取扩展寄存器31的页面0的数据,确认作为SD卡11具有的扩展功能的无线通信功能(ST11、ST12)。也就是说,确认了SD卡11装有何种无线通信功能,如Wi-Fi或Bluetooth等。接着,判断主机20是否与SD卡11的扩展功能对应(ST13)。如果判断结果与扩展功能对应,则为了使该扩展功能有效而读取扩展寄存器31的页面i(i不包括0)的数据(ST14),并确认SD卡11对应的例如规格名、版本、简档、设备信息等(ST15)。在此基础上,主设备20使主设备20拥有的最合适的驱动程序有效(ST16)。这使得主设备能访问SD卡11的扩展功能。
然后,判断是否确认了扩展寄存器31的全部页面的功能(ST17)。如果判断结果为有剩余页面,则确认下一页面上的卡的功能(ST18、ST16),如果全部页面被确认,则结束功能设置。
(无线LAN设定)
图20表示无线LAN的设定工作。
图20中,主机20、首先为搜索Wi-Fi网络对SD卡11发出命令(CMD49)(S1)。在该命令(CMD49)的数据中含有用于搜索Wi-Fi的网络的“ScanWiFi”命令。“ScanWiFi”命令被写入扩展寄存器31的例如页面i。根据“ScanWiFi”命令,SD卡11的CPU13经由无线通信接口17a启动无线LAN信号处理部19a,无线LAN信号处理部19a扫描网络的接入点(S1-1)。该扫描结果作为“SSIDLIST”文件,通过无线通信接口17a、缓冲器16、存储器接口17b保存在NAND快闪存储器18中(S1-2)。该“SSIDLIST”文件包含可访问的接入点的名称(SSID)。如果NAND快闪存储器18的“SSIDLIST”被更新,设于扩展寄存器31的页面j的Wi-FiSD卡状态寄存器的状态就被更新。
同时,主机20通过轮询(polling)来判断NAND快闪存储器18的状态是否被更新(S2)。具体而言,主机20通过命令(CMD48)读取Wi-FiSD卡状态寄存器的状态,确认SD卡11SSID的扫描是否成功。
如果SSID的扫描成功,主机20就通过通常的读取命令读取NAND快闪存储器18中保存的“SSIDLIST”文件(S3)。
之后,主机20选择“SSIDLIST”文件中的SSID中的一个,发出命令(CMD49)。也就是说,通过该命令(CMD49)在扩展寄存器31的页面i写入“SetSSID”命令。由此,主机20要求SD卡11设置SSID(S4)。
接着,主机20通过命令(CMD49)在扩展寄存器31的页面i写入“StartApplication”命令。由此,主机20要求SD卡11开始无线LAN应用的工作(S5)。
SD卡11为了能够按照“StartApplication”命令通过无线LAN信号处理部19a与网络通信,向接入点请求关联(S5-1)。如果接收到来自接入点的关联响应,SD卡11就通过DHCP(DynamicHostConfiguration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从接入点取得IP地址,进行通信的准备(S5-2)。如果通信准备完成,则扩展寄存器31的页面j上所设的Wi-FiSD卡状态寄存器的状态被更新。
这时,主机20通过轮询判断状态是否被更新(S6)。具体而言,主机20通过命令(CMD48)读取Wi-FiSD卡状态寄存器的状态,判断状态是否被更新。如果状态被更新,SD卡11与接入点之间的通信就开始,例如能够不通过主机20而经网络为SD卡11取得数据。
(时间信息的附加)
图21表示Wi-FiSD寄存器使用扩展寄存器31对文件的时间信息的附加工作,表示图20所示的开始应用工作的一个例子。
如图21所示,首先,主机设备20发出命令(CMD49)。例如作为数据设定这个命令(CMD49)的时间信息。卡控制器11a的CPU13根据命令(CMD49),在扩展寄存器31的页i(Wi-FiSD卡命令写入寄存器)中写入时间信息(S21)。之后,扩展寄存器31的页i中写入的数据通过CPU13读出,并在定时器41中设定(S22)。这个定时器41包括例如固件或硬件。定时器41中设定的时间信息通过定时器41更新。
如果在这个状态例如无线LAN信号处理部19a经由网络得到数据,这个数据经由无线通信接口17a保存在卡控制器11a的缓冲器16中(S23)。CPU13参照来自定时器41的时间信息(S24)。向缓冲器16中保存的数据附加这个时间信息,并写入NAND快闪存储器18中(S25)。
由此,向不经由主机20从网络取得的数据附加时间信息,并写入NAND快闪存储器18中。
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用命令CMD49从主机20向SD卡11内的扩展寄存器31发送时间信息,SD卡11可取得时间信息。由此,SD卡11中,在将不经由主机20的无线通信而从网络取得的数据作为文件保存在卡内的NAND快闪存储器18中时,可向文件附加时间信息。因此,用户可获知所保存的文件为哪个定时接收的文件,可获知文件的作成时间和文件的更新时间。
并且,如果主机20读出并显示SD卡11的文件,根据时间信息,可按时间顺序排列。此外,主机20可仅读出并显示来自SD卡11的特定的日期时间的文件。
另外,上述实施例通过向用无线LAN取得的数据附加时间信息而说明,但是,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实质上,由于在SD卡11内没有时间信息,SD卡11不能使用时间信息。然而,如本实施例,通过用命令CMD49在主机20的SD卡11内设定时间信息,根据定时器41更新这个时间信息,可采用这个时间信息,使得各种工作成为可能。通过采用时间信息定期地再写入例如NAND快闪存储器18内的数据,可刷新数据。
本文已描述了一些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只是举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事实上,文中所述的发明实施例,也可以用各种其他形式实现,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的前提下可对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作出各种删除、替换和变更。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旨在涵盖这类形式或修改,它们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存储卡,包括:
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
控制所述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的控制部;
与所述控制部连接的作为工作区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中所设的、设定从主机设备供给的时间信息的扩展寄存器;以及
更新所述时间信息的定时器,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中记录从网络不经由主机设备得到的文件时,向文件附加所述定时器更新的时间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卡,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部连接的无线通信功能部,
所述控制部向由所述无线通信功能部从网络取得的数据附加所述定时器更新的时间信息,并在所述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中记录文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存储卡,其中:
向从主机发出的命令附加所述时间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存储卡,其中:
根据所述命令,将所述时间信息记录在所述扩展寄存器的特定页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存储卡,其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向所述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文件附加的时间信息,在所述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中再写入所述文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存储卡,其中:
所述定时器包括固件或硬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卡,其中:
所述存储卡安装于数码相机、手机、个人电脑、网络服务器中。
8.一种存储卡,包括:
由主机设备发出包含时间数据的命令,并向存储卡供给;
所述存储卡的控制部接收来自所述主机设备的所述命令,在扩展寄存器中设定所述命令中包含的所述时间信息;
所述控制部从所述扩展寄存器读出所述时间信息,并在定时器中设定;
当从网络不经由所述主机设备取得数据时,所述控制部向所述数据附加所述定时器的时间信息,并将包含该时间信息的数据写入存储卡的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存储卡,其中:
所述定时器包括固件或硬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存储卡,其中:
所述存储卡安装于数码相机、手机、个人电脑、网络服务器中。
CN201110276249.1A 2011-02-16 2011-09-16 可向从网络得到的数据附加时间信息的存储卡 Active CN1026460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30848A JP2012168865A (ja) 2011-02-16 2011-02-16 メモリシステム
JP2011-030848 2011-02-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6025A CN102646025A (zh) 2012-08-22
CN102646025B true CN102646025B (zh) 2016-03-09

Family

ID=46637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76249.1A Active CN102646025B (zh) 2011-02-16 2011-09-16 可向从网络得到的数据附加时间信息的存储卡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09939A1 (zh)
JP (1) JP2012168865A (zh)
CN (1) CN102646025B (zh)
TW (1) TWI4536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18498A (ja) 2012-04-06 2013-10-24 Toshiba Corp メモリシステム
JP5801244B2 (ja) 2012-04-06 2015-10-28 株式会社東芝 メモリシステム
JP5836873B2 (ja) 2012-04-13 2015-12-24 株式会社東芝 メモリデバイス及びその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JP5832963B2 (ja) * 2012-06-29 2015-12-16 株式会社東芝 メモリシステム
US20140068058A1 (en) * 2012-09-06 2014-03-06 Apple Inc. Usage-based sorting of local network services
JP6242848B2 (ja) * 2015-12-25 2017-12-06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635345B2 (en) * 2018-08-31 2020-04-28 Micron Technology, Inc. Live firmware activation in a memory system
JP2022012874A (ja) 2020-07-02 2022-01-17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受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20220126024A (ko) 2021-03-08 2022-09-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호스트 장치 및 스토리지 장치 사이의 시간 동기화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시스템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0392A (zh) * 2004-12-15 2006-06-21 株式会社东芝 内置ic卡功能的卡形存储装置及其适配器以及主机设备
CN1918554A (zh) * 2004-11-12 2007-02-21 株式会社东芝 具有存储器元件的存储器卡及其卡控制器
CN101232594A (zh) * 2007-01-26 2008-07-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图像处理装置
CN201600923U (zh) * 2010-02-01 2010-10-06 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3g优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53704B2 (ja) * 2000-01-05 2008-02-27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インタフェース機能内蔵icカード、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情報処理装置
JP2002329180A (ja) * 2001-04-27 2002-11-15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機能を有するメモリカード及びそのデータ通信方法
JP2003208406A (ja) * 2002-11-18 2003-07-25 Fuji Xerox Co Ltd 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認証装置及び認証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US8037229B2 (en) * 2002-11-21 2011-10-11 Sandisk Technologies Inc. Combination non-volatile memory and input-output card with direct memory access
US6768452B2 (en) * 2002-12-19 2004-07-27 Texas Instruc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time to a 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 (SPS) receiver from a networked time server
US7197583B2 (en) * 2003-01-21 2007-03-27 Zentek Technology Japan, Inc. SDIO controller
US7173852B2 (en) * 2003-10-03 2007-02-06 Sandisk Corporation Corrected data storage and handling methods
JP2007249545A (ja) * 2006-03-15 2007-09-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記憶カードおよびサービス情報の実行方法
RU2428808C2 (ru) * 2007-01-26 2011-09-10 Интердиджитал Текнолоджи Корпорейшн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рганизации защиты информации о местоположении и управления доступом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информации о местоположении
JP5106219B2 (ja) * 2008-03-19 2012-12-26 株式会社東芝 メモリデバイス、ホストデバイス、メモリシステム、メモリデバイスの制御方法、ホストデバイス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メモリ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2010026933A (ja) * 2008-07-23 2010-02-04 Toshiba Corp メモリシステム、ホスト装置
KR101287309B1 (ko) * 2008-09-24 2013-07-23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홈 노드-b 장치 및 보안 프로토콜
JP2010182160A (ja) * 2009-02-06 2010-08-19 Panasonic Corp メモリアクセス装置、不揮発性記憶装置、不揮発性記憶システム、メモリアクセス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集積回路
US8510497B2 (en) * 2009-07-29 2013-08-13 Stec, Inc. Flash storage device with flexible data format
US8411519B2 (en) * 2010-06-04 2013-04-02 Apple Inc. Selective retirement of blocks
US8832461B2 (en) * 2010-06-25 2014-09-09 Microsoft Corporation Trusted sensors
US8745749B2 (en) * 2010-11-15 2014-06-03 Media Ip, Llc Virtual secure digital car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8554A (zh) * 2004-11-12 2007-02-21 株式会社东芝 具有存储器元件的存储器卡及其卡控制器
CN1790392A (zh) * 2004-12-15 2006-06-21 株式会社东芝 内置ic卡功能的卡形存储装置及其适配器以及主机设备
CN101232594A (zh) * 2007-01-26 2008-07-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图像处理装置
CN201600923U (zh) * 2010-02-01 2010-10-06 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3g优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09939A1 (en) 2012-08-16
TWI453614B (zh) 2014-09-21
JP2012168865A (ja) 2012-09-06
TW201235872A (en) 2012-09-01
CN102646025A (zh) 2012-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78066B2 (en) Memory system allowing host to easily transmit and receive data
CN102646025B (zh) 可向从网络得到的数据附加时间信息的存储卡
USRE50101E1 (en) Memory system in which extended function can easily be set
KR20110117134A (ko) 호스트 요청을 매핑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JPWO2008117520A1 (ja) メモリコントローラ、不揮発性メモリシステムおよびホスト装置
US8904094B2 (en) Memory system in which extended function can easily be set
US9052836B2 (en) Memory system in which extension function can easily be set
US8930613B2 (en) Memory system in which extended function can easily be set
JP5570666B2 (ja) デバイス装置、アクセスシステム、及び、通信確立方法
JP2014160501A (ja) メモリ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5779148B2 (ja) メモリシステム
TW202321902A (zh) 嵌入式系統與韌體更新方法
JP2014010843A (ja) メモリシステム及びホスト機器
JP2010033266A (ja) 外部記憶装置用インターフェース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0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TOSHIBA MEMORY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Kaixia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MEMORY Corp.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TOSHIBA MEMORY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Japanese businessman Panjaya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1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ese businessman Panjaya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MEMORY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