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0758B -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与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与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40758B CN102640758B CN2012101219816A CN201210121981A CN102640758B CN 102640758 B CN102640758 B CN 102640758B CN 2012101219816 A CN2012101219816 A CN 2012101219816A CN 201210121981 A CN201210121981 A CN 201210121981A CN 102640758 B CN102640758 B CN 10264075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uoxastrobin
-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 thifluzamide
- rice
- bacteric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0 CCC=C(Cc(c(*)c1)c(*)cc1OI(F)F)C(c1c(C(F)(F)F)nc(C#C)[s]1)=O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1)c(*)cc1OI(F)F)C(c1c(C(F)(F)F)nc(C#C)[s]1)=O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特别是一种含有噻呋酰胺和氟嘧菌酯杀菌组合物,其中噻呋酰胺与氟嘧菌酯的重量比为100∶1~1∶100。与单剂相比,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对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提高了杀菌效果;减低用药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本发明组合物对试验作物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叶色、长势等都正常,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对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有良好的防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及含有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杀菌剂,特别是一种用于防治水稻的纹枯病和稻瘟病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产区的重要病害,是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在全国各水稻产区都有发生,长江流域和南方稻区发生较重,尤其以密植矮秆杂交稻的高产田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主要由半知菌亚门立枯丝核菌病(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病害由下向上扩展,严重时可到剑叶,甚至穗部发病,大片倒伏。发病较重的田块,一般减产5%~10%,严重可达50%~70%。随着矮秆多穗型品种的推广,栽插密度和施肥水平的提高,已成为水稻高产稳产的一个突出问题。
稻瘟病俗称火烧瘟,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是由稻瘟病菌Pyriculariaoryzae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分布在全国各稻区,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
噻呋酰胺(商品名:满穗),也称噻氟酰胺,英文通用名Trifluzamide,属于噻唑酰胺类杀菌剂,是孟山都公司研制开发、销售的新型高效内吸性杀菌剂,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纹枯病、立枯病等有特效。噻呋酰胺是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由于含氟,其在生化过程中竞争力很强,一旦与底物或酶结合就不易恢复。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也均有很好的防效。其结构式为:
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CAS 361377-29-9)是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报道的新型、广谱二氢噁嗪类内吸性茎叶处理杀菌剂,是市场上能够购买获得的产品。应用适期广,无论在真菌侵染早期如孢子萌发、芽管生长,还是在菌丝生长期都能提供非常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尤其对孢子萌发和初期浸染最有效。因其具有的优异的内吸活性,因此它能被快速吸收,并能在叶部均匀地向顶部传递,故具有很好的耐雨水冲刷能力。氟嘧菌酯主要用于茎叶处理,可有效地防治禾谷类作物、马铃薯、蔬菜和咖啡等中几乎所有真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疫病、稻瘟病、锈病、颍枯病、网斑病、白粉病、叶斑病、霜霉病等。
以噻呋酰胺和氟嘧菌酯为有效成分的杀菌组合物,用于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防治,可以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提高实际防效,降低用药成本,是病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单一杀菌剂对农业病害防治作用单一、持效期短、毒力不足等问题,提供一种杀菌效果好、延缓抗药性且用药成本低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将所述杀菌组合物用于水稻的纹枯病和稻瘟病的用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杀菌组合物,所述杀菌组合物含有噻呋酰胺和氟嘧菌酯,其中噻呋酰胺与氟嘧菌酯的重量比为100∶1~1∶100。
优选地,噻呋酰胺与氟嘧菌酯的重量比为15∶1~1∶15。
上述杀菌组合物还包含除草剂、杀虫剂、防护剂、生长调节剂、植物营养素或土壤调节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杀菌剂,其中所述杀菌剂含有0.1~90重量%的上述杀菌组合物,余量为农药上可接受的载体和助剂。
优选地,所述杀菌剂含有10~80重量%的上述杀菌组合物,余量为农药上可接受的载体和助剂。
根据本发明所述杀菌剂的优选实施方式,其剂型为悬浮剂、悬浮乳剂、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杀菌组合物在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治作物病害的方法,在农作物和/或果实感染病害之前或之后,向农作物和/或果实及其生长或储存的场所施用上述杀菌组合物或上述杀菌剂
以下将更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杀菌组合物,所述杀菌组合物含有噻呋酰胺和氟嘧菌酯,其中噻呋酰胺与氟嘧菌酯的重量比为100∶1~1∶100。
优选地,噻呋酰胺与氟嘧菌酯的重量比为10∶1~1∶1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杀菌剂,其中所述杀菌剂含有0.1~90重量%的上述杀菌组合物,余量为农药上可接受的载体和助剂。
优选地,所述杀菌剂含有10~80重量%的上述杀菌组合物,余量为农药上可接受的载体和助剂。
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均为“重量百分比”。
上述杀菌组合物还包含除草剂、杀虫剂、防护剂、生长调节剂、植物营养素或土壤调节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除草剂、杀虫剂、防护剂、生长调节剂、植物营养素或土壤调节剂都是市场上能够购买获得的产品。
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实际应用时可配制成农业上允许的剂型,较好的剂型是悬浮剂、悬浮乳剂、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对悬浮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TERSPERSE 2425(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烷基萘磺酸盐类);润湿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聚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TERSPERSE 250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硅酸镁铝、膨润土;防腐剂选自苯甲酸、苯甲酸钠、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消泡剂为有机硅类消泡剂;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
对悬乳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TERSPERSE 2425;润湿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聚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TERSPERSE 2500;乳化剂选自壬基酚聚氧乙烯(EO=10)醚磷酸酯、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农乳600#磷酸酯)、农乳700#、农乳2201#、Span-60#、乳化剂T-60、TX-10、农乳1601#、农乳600#、农乳400#;溶剂选自二甲苯、甲苯、环己酮、溶剂油(牌号:S-150、S-180、S-200);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硅酸镁铝、膨润土;防腐剂选自苯甲酸、苯甲酸钠、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消泡剂为有机硅类消泡剂;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
对水乳剂,可使用的助剂有:乳化剂选自壬基酚聚氧乙烯(EO=10)醚磷酸酯、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农乳600#磷酸酯)、农乳700#、农乳2201#、Span-60#、乳化剂T-60、TX-10、农乳1601#、农乳600#、农乳400#;溶剂选自二甲苯、甲苯、环己酮、溶剂油(牌号:S-150、S-180、S-200);稳定剂选自亚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增稠剂选自黄原胶、膨润土、硅酸镁铝;防腐剂选自BIT、苯甲酸、苯甲酸钠。
对微乳剂,可使用的助剂有: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500#)、农乳700#、农乳2201#、斯盘-60#、吐温-80、TX-10、农乳1601、农乳600#、农乳400#;助溶剂选自甲醇、异丙醇、正丁醇、乙醇;溶剂选自环己酮、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苯、甲苯、溶剂油(牌号:S-150、S-180、S-200);稳定剂选自亚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
对可湿性粉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润湿剂选自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填料选自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等。
对于水分散粒剂来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很熟悉使用相应的助剂完成本发明。分散剂选用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润湿剂选自聚氧乙烯醇、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崩解剂选自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柠檬酸、丁二酸、碳酸氢钠;粘结剂选自硅藻土、玉米淀粉、PVA、羧甲基(乙基)纤维素类及微晶纤维素类;填料选自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海泡石、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等。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杀菌组合物在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治作物病害的方法,在农作物和/或果实感染病害之前或之后,向农作物和/或果实及其生长或储存的场所施用上述杀菌组合物或上述杀菌剂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可以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也可以以单剂制剂提供,使用前在桶(罐)中直接混合。本发明的浓缩物通常与水混合得到所需要活性物质的浓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1)与单剂相比,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对病害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提高了杀菌效果;
(2)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用药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
(3)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发明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发明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
一、制备实施例
所有制剂配比中百分含量均为重量百分比。
1、悬浮剂
按配方比例,以水为介质,将原药、分散剂、助悬剂和防冻剂等加入到高剪切乳化机中剪切30min,再用砂磨机砂磨后,得到悬浮剂。
实施例1:40%噻呋酰胺·氟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比1∶1)
称取20%噻呋酰胺原药、20%氟嘧菌酯原药、3.5%FS3000(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NS-500LQ(非离子型羟基聚环氧乙烷嵌段共聚物)、0.1%黄原胶、1%硅酸镁铝、5%乙二醇、0.03%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0.3%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制成浆料,进行砂磨,得到产品。
实施例2:35%噻呋酰胺·氟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比6∶1)
称取30%噻呋酰胺原药、5%氟嘧菌酯原药、3%FS3000、1%NP-10、0.5%JFC(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1%黄原胶、硅酸镁铝1%、5%乙二醇、0.3%苯甲酸、0.5%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制成浆料,进行砂磨,得到产品。
实施例3:30%噻呋酰胺·氟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比5∶1)
称取25%噻呋酰胺原药、5%氟嘧菌酯原药、2%FS3000、2%NP-10、0.5%JFC(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1%黄原胶、硅酸镁铝1%、4%乙二醇、0.3%苯甲酸、0.5%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制成浆料,进行砂磨,得到产品。
2、悬浮乳剂
按配方比例,将原药和分散剂、润湿剂、消泡剂、水等混合均匀,经砂磨机砂磨获得悬浮母液;再将另一原药、溶剂、乳化剂等混合均匀,获得均一油相,按照计量配比,在高剪切的条件下,将油相和余量水加入到悬浮母液中混合剪切均匀。再加入增稠剂及防腐剂搅拌均匀得到所需的产品。
实施例4:30%噻呋酰胺·氟嘧菌酯悬乳剂(有效成分比5∶1)
25%噻呋酰胺原药、5%氟嘧菌酯原药、3%FS3000、1%TXC(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30%溶剂油S150、5%农乳500、1%NS-500LQ、0.1%黄原胶、5%乙二醇、0.03%BIT、0.3%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
先将噻呋酰胺原药、FS3000、TXC、乙二醇、消泡剂、部分去离子水混合均匀,于砂磨机砂磨获得噻呋酰胺悬浮母液。再将氟嘧菌酯原药、溶剂油、乳化剂溶解混合均匀获得均一油相,按照计量配比,在高剪切的条件下,将油相和余量水加入到悬浮母液中混合剪切均匀。再加入增稠剂黄原胶及防腐剂BIT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所需的产品。
实施例5:30%噻呋酰胺·氟嘧菌酯悬乳剂(有效成分比1∶2)
10%噻呋酰胺原药、20%氟嘧菌酯原药、3%FS3000、1%TXC(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30%溶剂油S150、5%农乳500、1%NS-500LQ、0.1%黄原胶、5%乙二醇、0.03%BIT、0.3%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
先将噻呋酰胺原药、FS3000、TXC、乙二醇、消泡剂、部分去离子水混合均匀,于砂磨机砂磨获得噻呋酰胺悬浮母液。再将氟嘧菌酯原药、溶剂油、乳化剂溶解混合均匀获得均一油相,按照计量配比,在高剪切的条件下,将油相和余量水加入到悬浮母液中混合剪切均匀。再加入增稠剂黄原胶及防腐剂BIT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所需的产品。
3、水分散粒剂
按配方比例,将原药和分散剂、湿润剂、粘结剂、填料等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得到粉剂,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颗粒状产品。
实施例6:30%噻呋酰胺·氟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比1∶5)
称取5%噻呋酰胺原药、25%氟嘧菌酯原药、3%NNO(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1%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3%K-12(十二烷基硫酸钠)、5%羧甲基(乙基)纤维素、3%硅藻土、5%葡萄糖、高岭土加至100%。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制粒。
实施例7:33%噻呋酰胺·氟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比1∶10)
称取3%噻呋酰胺原药、30%氟嘧菌酯原药、3%NNO(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3%K-12(十二烷基硫酸钠)、5%羧甲基(乙基)纤维素、5%硅藻土、5%葡萄糖、高岭土加至100%。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制粒。
实施例8:30%噻呋酰胺·氟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比5∶1)
称取25%噻呋酰胺原药、5%氟嘧菌酯原药、3%NNO(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1%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3%K-12(十二烷基硫酸钠)、5%羧甲基(乙基)纤维素、3%硅藻土、5%葡萄糖、高岭土加至100%。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制粒。
4、可湿性粉剂
按配方要求,将各种助剂、填料、原药混合后经粗粉碎机粉碎后,进入气流粉碎机充分粉碎混合制得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9:60%噻呋酰胺·氟嘧菌酯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比1∶5)
称取10%噻呋酰胺原药、50%氟嘧菌酯原药、4%木质素磺酸钙、4%NNO、1%K-12、5%白炭黑、轻钙加至100%。混合均匀,粉碎后得到产品。
实施例10:80%噻呋酰胺·氟嘧菌酯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比15∶1)
称取75%噻呋酰胺原药、5%氟嘧菌酯原药、5%木质素磺酸钙、4%NNO、2%K-12、5%白炭黑、轻钙加至100%。混合均匀,粉碎后得到产品。
实施例11:64%噻呋酰胺·氟嘧菌酯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比1∶15)
称取4%噻呋酰胺原药、60%氟嘧菌酯原药、5%木质素磺酸钙、4%NNO、1%K-12、5%白炭黑、轻钙加至100%。混合均匀,粉碎后得到产品。
5、微乳剂
实施例12:20%噻呋酰胺·氟嘧菌酯微乳剂(有效成分比1∶1)
称取10%噻呋酰胺原药、10%氟嘧菌酯原药、6%农乳700#、5%农乳500#、5%农乳1601#、15%环己酮、10%N-甲基吡咯烷酮、5%正丁醇,经溶解完全并混合均匀,去离子水加至100%。搅拌均匀后,得到产品。
实施例13:22%噻呋酰胺·氟嘧菌酯微乳剂(有效成分比10∶1)
称取20%噻呋酰胺原药、2%氟嘧菌酯原药、6%农乳700#、5%农乳500#、5%农乳1601#、20%环己酮、10%N-甲基吡咯烷酮、5%正丁醇,经溶解完全并混合均匀,去离子水加至100%。搅拌均匀后,得到产品。
6、水乳剂
实施例14:10%噻呋酰胺·氟嘧菌酯水乳剂(有效成分比1∶1)
称取5%噻呋酰胺原药、5%氟嘧菌酯原药、3%农乳2201#、2%壬基酚聚氧乙烯(EO=10)醚磷酸酯、2%农乳600#酸磷脂、10%环己酮、20%溶剂油S150,混合溶解得到油相。将5%乙二醇,0.3%黄原胶、0.03%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去离子水加至100%,配成水相。油相加入水相中充分混合,经高剪切乳化后,得到产品。
二、生物活性实施例
生物活性实施例分为室内生物活性实施例和大田生物活性实施例。
活性实例1:噻呋酰胺与氟嘧菌酯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靶标为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试验采用共毒系数法评价复配制剂的联合毒力作用,明确较合理的配比。
将噻呋酰胺和氟嘧菌酯分别用DMF溶解,再用0.1%的吐温-80水溶液稀释配制成系列浓度的药液,在超净工作台中分别吸取6mL到灭菌的三角烧瓶,加入50℃左右的PDA+100mg/LSHAM培养基54mL,摇匀后倒入4个直径9cm的平皿,制成4个相应浓度的含毒培养基;用同样的方法将不同配比的噻呋酰胺和氟嘧菌酯系列浓度复配药液制成含毒培养基。将培养2天的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用直径5mm的打孔器在菌落边缘打成菌块,用接种针将菌块移至预先配制成的含毒PDA培养基中央,然后置于25℃培养箱内培养,每处理重复4次。3天后,采用十字交叉法用卡尺量取各处理菌落直径cm,求出校正抑制百分率。每个菌落十字交叉测两个直径,以其平均数代表菌落大小。按下式求出菌落生长抑制率:菌落生长抑制率%=(空白对照菌落增长直径-药剂处理菌落增长直径)×100/空白对照菌落增长直径
在药剂抑菌率的基础上,用“DPS数据处理系统”3.11专业版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求出回归直线、EC50、相关系数。依孙云沛(Y-P Sun)法将测定的各处理的EC50换算成实际毒性指数(ATI);根据混剂的配比,算出理论毒性指数(TTI),按下列公式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
理论混用毒力指数(TTI)=A的毒力指数×A在混用中的含量(%)+B的毒力指数×B在混用中的含量(%)
若共毒系数大于120,表明有增效作用;若明显低于100,表明为拮抗作用;100~120之间,表明为相加作用。
表1 噻呋酰胺与氟嘧菌酯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活性实例2:噻呋酰胺与氟嘧菌酯复配对水稻稻瘟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靶标为水稻稻瘟病(Ustilaginoidea virens),试验采用共毒系数法评价复配制剂的联合毒力作用,明确较合理的配比。
将噻呋酰胺和氟嘧菌酯分别用DMF溶解,再用0.1%的吐温-80水溶液稀释配制成系列浓度的药液,再将噻呋酰胺和氟嘧菌酯按不同配比分别制成预设的系列浓度复配药液。在超净工作台中分别吸取6mL到灭菌的三角烧瓶,加入50℃左右的PDA培养基54mL,摇匀后倒入4个直径9cm的平皿,制成含毒培养基。将培养8天的水稻稻瘟病病原菌,用直径5mm的打孔器在菌落边缘打成菌块,用接种针将菌块移至预先配制成的含毒PDA培养基中央,然后置于25℃培养箱内培养,每处理重复4次。
8天后,采用十字交叉法用卡尺量取各处理菌落直径cm,求出校正抑制百分率。每个菌落十字交叉测两个直径,以其平均数代表菌落大小。按下式求出菌落生长抑制率:菌落生长抑制率%=(空白对照菌落增长直径-药剂处理菌落增长直径)×100/空白对照菌落增长直径。
在药剂抑菌率的基础上,用“DPS数据处理系统”3.11专业版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求出回归直线、EC50、相关系数。依孙云沛(Y-P Sun)法将测定的各处理的EC50换算成实际毒性指数(ATI);根据混剂的配比,算出理论毒性指数(TTI),按下列公式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
理论混用毒力指数(TTI)=A的毒力指数×A在混用中的含量(%)+B的毒力指数×B在混用中的含量(%)
若共毒系数大于120,表明有增效作用;若明显低于100,表明为拮抗作用;100~120之间,表明为相加作用。
表2 噻呋酰胺与氟嘧菌酯复配对水稻稻瘟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从表1和表2结果可以看出,噻呋酰胺与氟嘧菌酯混配,在重量比为100∶1~1∶100的范围内,对纹枯病和稻曲病均表现为相加作用,特别是在重量比为15∶1~1∶15的范围内表现为明显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氟嘧菌酯在重量比为15∶1~1∶15范围内混配具有优异选择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活性试验3: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根据农业部药检所“GB/T 17980.20-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规定,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5m2,4次重复,本试验共计施药两次。第一次施药时处于发病初期,两周后施第二次药。本试验共计调查2次,每试验小区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相连5丛,共25丛,记录病害等级。
病害分级标准如下:
0级:全株无病;
1级:第四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一片叶);
3级:第三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5级:第二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药效计算方法:
根据调查结果,按照下面(1)、(2)公式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式中:CK0、CK1分别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后的病情指数;PT0、PT1分别为药剂处理区药前、后的病情指数。
表3 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活性试验4: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
根据农业部药检所“GB/T 17980.19-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水稻叶部病害”的规定,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m2,4次重复,本试验共计施药两次。第一次施药时处于发病初期,1周后施第二次药。每试验小区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取50株,每株调查旗叶及旗叶以下两片叶,记录病害等级。
病害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病;
1级:叶片病斑少于5个,长度小于1cm;
3级:叶片病斑少于6~10个,部分病斑长度大于1cm;
5级:叶片病斑少于11~25个,部分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10%~25%;
7级:叶片病斑少于26个以上,部分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26%~50%;
9级: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50%以上或全叶枯死。
药效计算方法:
根据调查结果,按照下面(1)、(2)公式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式中:CK0、CK1分别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后的病情指数;PT0、PT1分别为药剂处理区药前、后的病情指数。
表4 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上述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1)与单剂相比,该杀菌组合物对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提高了杀菌效果;
(2)减低用药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
(3)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本发明组合物对试验作物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叶色、长势等都正常,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对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有良好的防效。
Claims (6)
1.一种杀菌组合物,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噻呋酰胺和氟嘧菌酯,其特征在于噻呋酰胺与氟嘧菌酯的重量比为15:1~1:15。
2.一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含有0.1~90重量%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余量为农药上可接受的助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含有10~80重量%的杀菌组合物,余量为农药上可接受的助剂。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其剂型为悬浮剂、悬浮乳剂、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应用。
6.一种防治作物病害的方法,在农作物和/或果实感染病害之前或之后,向农作物和/或果实及其生长或储存的场所施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或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杀菌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219816A CN102640758B (zh) | 2012-04-24 | 2012-04-24 |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与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219816A CN102640758B (zh) | 2012-04-24 | 2012-04-24 |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与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40758A CN102640758A (zh) | 2012-08-22 |
CN102640758B true CN102640758B (zh) | 2013-11-13 |
Family
ID=46654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219816A Active CN102640758B (zh) | 2012-04-24 | 2012-04-24 |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与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64075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71153B (zh) * | 2012-04-28 | 2016-12-14 |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 含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
CN103004816B (zh) * | 2012-12-21 | 2015-01-28 | 上海沪联生物药业(夏邑)股份有限公司 | 含有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
CN106973920A (zh) * | 2017-03-07 | 2017-07-25 |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含氟嘧菌酯和稻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7087623A (zh) * | 2017-05-12 | 2017-08-25 | 佛山市瑞生通科技有限公司 | 含有氟苯醚酰胺和氟嘧菌酯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03717A (en) * | 1996-01-22 | 2000-08-15 | 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 Halogen pyrimidines and its use thereof as parasite abatement means |
CN101828564A (zh) * | 2010-06-02 | 2010-09-15 |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 一种含噻呋酰胺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
-
2012
- 2012-04-24 CN CN2012101219816A patent/CN10264075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03717A (en) * | 1996-01-22 | 2000-08-15 | 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 Halogen pyrimidines and its use thereof as parasite abatement means |
CN101828564A (zh) * | 2010-06-02 | 2010-09-15 |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 一种含噻呋酰胺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殷锦捷.高效杀菌剂氟嘧菌酯.《农药》.2003,第42卷(第3期),第40-43页. |
高效杀菌剂氟嘧菌酯;殷锦捷;《农药》;20030325;第42卷(第3期);第40-43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40758A (zh) | 2012-08-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78126B (zh) |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的农用杀菌复配组合物 | |
CN102657186B (zh) |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与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0444731C (zh) | 杀菌剂组合物 | |
CN104642348A (zh) |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的杀虫杀菌组合物 | |
CN102630679B (zh) | 一种含肟醚菌胺的农药组合物 | |
CN101897339B (zh) | 一种含醚磺隆和五氟磺草胺的除草剂组合物 | |
CN102640758B (zh) |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与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657184B (zh) |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与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5265446B (zh) | 一种含有烯肟菌胺及四氟醚唑的农药组合物 | |
CN102715173B (zh) |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与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2696625B (zh) |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与啶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2657180B (zh) | 一种含有四氟醚唑与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657199B (zh) |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715168B (zh) |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与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7372528A (zh) | 一种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5265434A (zh) | 含有咯菌腈的农药组合物 | |
CN102657187B (zh) |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与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754649B (zh) |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与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696626A (zh) |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与咯菌腈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696628A (zh) |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与嘧菌环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3918693A (zh) | 一种含有丙硫菌唑与咪鲜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696627A (zh) |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与四氟醚唑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657185B (zh) |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与四氟醚唑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3271044B (zh) | 一种含有噻酰菌胺与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5475288A (zh) | 含有肟菌酯与乙嘧酚的杀菌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311106 No. 172, Zhangjiadun Road, Tangqi Town, Linpi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Yulong Pharmaceut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72, zhangjiadun Road, Tangqi Town,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1106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Udragon Chemical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