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1020B - 投影系统 - Google Patents
投影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91020B CN102591020B CN201110005401.2A CN201110005401A CN102591020B CN 102591020 B CN102591020 B CN 102591020B CN 201110005401 A CN201110005401 A CN 201110005401A CN 102591020 B CN102591020 B CN 10259102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prism
- dual
- optical device
- incid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2—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raction only
- G02B27/126—The splitting element being a prism or prismatic array, including systems based on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006—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for splitting or combin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02B27/102—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for splitting or combin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for generating a colour image from monochromatic image signal sources
- G02B27/1026—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for splitting or combin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for generating a colour image from monochromatic image signal sources for use with reflective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G02B27/1033—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for splitting or combin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for generating a colour image from monochromatic image signal sources for use with reflective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having a single light modulator for all colour channel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5—Projectors using an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but not peculiar thereto
- G03B21/006—Projectors using an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but not peculiar thereto using LCD'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13—Plural light sourc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66—Reflectors in illumination beam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8—Homogenising, shaping of the illumination ligh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8—Reflectors in projection bea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02—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H04N9/311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for displaying the colours sequentially, e.g. by using sequentially activated light sources
- H04N9/3114—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for displaying the colours sequentially, e.g. by using sequentially activated light sources by using a sequential colour filter producing one colour at a ti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5—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 H04N9/3164—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using multiple light sou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投影系统,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双光路合成器件、显示基板、投影透镜、接收屏幕,其中,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的第一入射光沿第一方向由双光路合成器件的第一入射面进入双光路合成器件,沿第一方向从双光路合成器件的出射面出射;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第二入射光沿第二方向由双光路合成器件的第二入射面进入双光路合成器件,在双光路合成器件内发生反射并沿第一方向从所述出射面出射;所述显示基板对沿第一方向从双光路合成器件出射的光进行处理,形成携带图像信息的调制光;所述调制光经由投影透镜后将图像投影在接收屏幕上。所述投影系统至少包括两个光源,可获得较高亮度的投影图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投影系统。
背景技术
投影系统用于对影像进行放大以及投影显示,其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内置于数码相机的投影系统、掌上投影机等。而随着其应用的日趋广泛,投影系统的相关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在参考图1中就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投影系统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所述投影系统包括:光源11、照明系统(Illumination System)13、反射镜15,分束镜19、显示基板17、投影透镜12和接收屏幕14,其中,显示基板17为反射式显示方式,通过将入射光反射来显示图像。具体地,所述显示基板17为硅上液晶(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所述分束镜19为完全内反射(TIR,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棱镜,所述TIR棱镜包括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用于分离照明系统发出的光和显示基板17发出的光。
所述投影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光源11发出的光投射至照明系统13中,所述照明系统13将光源11发出的光进行准直,形成平行光,所述平行光经过反射镜15的反射之后,进入分束镜19,所述平行光在第一棱镜的反射面上发生反射,随后反射光投射到显示基板17上,经过显示基板17调制后形成调制光,所述调制光进入TIR棱镜,所述调制光透过所述TIR棱镜方向不发生变化,然后投射到投影透镜12上,所述投影透镜12对显示图像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图像投影到接收屏幕14上。
然而现有技术中投影系统是采用单一白色光光源或者R\G\B三色灯混合光源,不能够用多个光源同时照射在一个显示基板上,而造成投影出来的光通量受光源发光效率的限制,无法满足高亮度投影系统的需求。
在公开号为CN101819327A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就公开了一种投影系统的技术方案,但是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高亮度的投影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投影系统,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双光路合成器件、显示基板、投影透镜、接收屏幕,其中,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的第一入射光沿第一方向由双光路合成器件的第一入射面进入双光路合成器件,沿第一方向从双光路合成器件的出射面出射;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第二入射光沿第二方向由双光路合成器件的第二入射面进入双光路合成器件,在双光路合成器件内发生反射并沿第一方向从所述出射面出射;所述显示基板对沿第一方向从双光路合成器件出射的光进行处理,形成携带图像信息的调制光;所述调制光经由投影透镜后将图像投影在接收屏幕上。
所述双光路合成器件包括第一光学器件和第二光学器件,所述第一光学器件和第二光学器件相贴合,且第一光学器件和第二光学器件之间还设置有一空气层,所述第一入射光从第一光学器件的第一入射面进入双光路合成器件,透过第一光学器件与第二光学器件的贴合面进入第二光学器件,从第二光学器件的出射面出射;所述第二入射光从第二光学器件的第二入射面进入双光路合成器件,在第二光学器件与第一光学器件相连接的面上发生全反射之后从第二光学器件的所述出射面出射。
所述第一光学器件和第二光学器件的材料不同,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贴合面法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第二光学器件的全反射临界角,且小于第一光学器件的全反射临界角。
所述第一光学器件和第二光学器件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贴合面法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第二光学器件的全反射临界角,所述第一光学器件与所述第二光学器件相连接的面上设置有增透膜。
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所述第一光学器件为第一直角棱镜,所述第二光学器件为第一多角棱镜,所述第一直角棱镜包括第一直角面、第二直角面、斜面,所述第一多角棱镜包括一直角、围成所述直角的第三直角面和第四直角面,所述第一直角棱镜的斜面与第一多角棱镜贴合,且第一直角棱镜的第二直角面和第一多角棱镜的第三直角面平行,所述第一直角棱镜的第一直角面和第一多角棱镜的第四直角面平行或位于同一面。
所述第一多角棱镜为第一六角棱镜,所述第一六角棱镜按照顺时针依次包括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第五面、第六面,其中第六面和第一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面为第三直角面,第六面为第四直角面;第一直角棱镜的斜面与所述第五面相互贴合,,所述第二面和第三面上涂覆有全反射膜,所述全反射膜的反射面朝向六角棱镜,所述第一入射光线沿垂直于第二直角面的第一方向进入所述双光路合成器件,所述第二入射光沿垂直于第六面的第二方向进入所述双光路合成器件,依次由第二面、第三面上涂覆的全反射膜全反射、在第五面发生全反射,之后沿第一方向从第一面出射。
所述第一六角棱镜第五面和第一直角棱镜的斜面相同,所述第一直角棱镜的第一直角面和第一六角棱镜的第六面在同一平面上,第一直角棱镜的第二直角面和第一六角棱镜的第四面在同一平面上。
所述投影系统包括一第一光源和多个第二光源,所述多个第二光源沿第一方向排布,还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并排排列的双光路合成器件,相邻双光路合成器件的第一入射面和出射面相连接,所述多个双光路合成器件与所述多个第二光源相匹配,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光分别由与其相匹配的双光路合成器件进行合成。
所述显示基板为透射式显示基板。
所述显示基板为反射式显示基板;所述投影系统还包括分束镜,所述分束镜用于分离来自双光路合成器件的光和从显示基板反射的调制光。
所述分束镜为完全内反射棱镜。
所述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为发光二极管或激光器。
所述第一光源和双光路合成器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准直单元,用于将第一光源发出的光转换为沿第一方向的平行光;所述第二光源和光路合成器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准直单元,用于将第二光源发出的光转换为沿第二方向的平行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所述投影系统包括两个光源,可获得较高亮度的投影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投影系统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投影系统中双光路合成器件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投影系统中双光路合成器件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投影系统中双光路合成器件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投影系统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投影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投影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投影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设计了一种投影系统,所述投影系统包括双光路合成器件,所述双光路器件可使沿第一方向入射的第一入射光传播方向不变,而使从第二方向入射的光发生反射,使反射光沿第一方向出射,从而实现第一方向入射光和第二方向入射光的混合,以提高进入显示基板中的光通量。
具体地,所述双光路合成器件包括第一光学器件和第二光学器件,所述第一光学器件和第二光学器件相贴合,所述第一入射光从第一光学器件的第一入射面进入双光路合成器件,透过第一光学器件和第二光学器件的贴合面,从第二光学器件的出射面出射;所述第二入射光从第二光学器件的第二入射面进入双光路合成器件,在第二光学器件与第一光学器件的贴合面上发生内部全反射之后从第二光学器件的所述出射面出射。为此,所述双光路合成器件需满足第一入射光在贴合面发生透射,第二入射光在贴合面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参考图2,示出了本发明双光路合成器件一实例的横截面的示意图。所述双光路合成器件可以使相互垂直的方向入射的两束光,按同一方向出射。在本实施例中,光经过双光路合成器件后沿第一方向出射,且所述第一方向的入射光和第二方向的入射光夹角为90°。
如图2所示,所述双光路合成器件包括:六角棱镜ABCDEF和直角棱镜E’F’G’,本实施例中,所述六角棱镜ABCDEF和直角棱镜E’F’G’的材料同时为BK7-schott或K9-CDGM玻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考技术手册中所述两种材料的参数)时,直角棱镜E’F’G’的斜面上镀有增透膜,所述BK7-schott或K9-CDGM玻璃的折射率为1.516,相应地,全反射临界角为41.275°。
所述六角棱镜ABCDEF的横截面为一凸六面形,六角棱镜ABCDEF按照顺时针依次包括面AB、面BC、面CD、面DE、面EF和面FA。其中,面AB和面DE平行,面FA和面AB相互垂直,也就是面FA和面AB的顶角FAB为直角,所述六角棱镜ABCDEF的其他顶角依次为:顶角ABC为135.00°、顶角BCD为86.28°、顶角CDE为138.73°、顶角DEF为138.725°、顶角EFA为131.545°。此外,所述六角棱镜ABCDEF的面BC和面CD上镀有全反射膜,可以将六角棱镜ABCDEF内的光反射向六角棱镜ABCDEF内。
直角棱镜E’F’G’按照顺时针依次包括面F’E’、面E’G’、面G’F’,其中,面G’F’和面E’G’相互垂直,也就是其顶角E’G’F’为直角,所述直角棱镜E’F’G’的顶角G’F’E’为48.725°、顶角F’E’G’为41.275°;
所述六角棱镜ABCDEF的面EF与直角棱镜E’F’G’的面E’F’贴合在一起,具体地,所述面EF和面E’F’之间具有一空气层,所述面EF和面E’F’的贴合面的周边通过胶贴合在一起,所述空气层的厚度一致。本实施例中面EF与面E’F’相同,此处所述相同是指面EF与面E’F’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所述直角棱镜E’F’G’的面E’G’和六角棱镜ABCDEF的面DE在一个面上,也就是说直角棱镜E’F’G’的面E’G’和六角棱镜ABCDEF的面AB平行,所述直角棱镜E’F’G’的面G’F’和六角棱镜ABCDEF的面FA在一个面上。
对于面EF与面E’F’不同的实施例中,所述直角棱镜E’F’G’的面E’G’和六角棱镜ABCDEF的面DE平行,所述直角棱镜E’F’G’的面G’F’和六角棱镜ABCDEF的面FA平行。
下面详细描述双光路合成器件的工作原理,第一入射光沿垂直于直角棱镜E’F’G’的面E’G’的Y方向,从面E’G’进入双光路合成器件,由于入射角度为零度,进入直角棱镜的光线不改变方向直接到达面E’F’,由于面E’F’上设置有增透膜,并且直角棱镜的E’F’面和六角棱镜的EF面之间有空气间隔,所以从E’F’出来的光线进入空气介质,然后进入六角棱角的EF面,随后从六角棱镜ABCDEF的面AB出射,由于面AB与面E’G’平行,所以所述第一入射光垂直于面AB透射到面AB上,之后,仍沿Y方向出射。
第二入射光沿垂直于六角棱镜ABCDEF的面FA的X方向,从面FA进入双光路合成器件,所述第二入射光在面BC上入射角为45°,由于面BC上镀有全反射膜,因此第二入射光在面BC处会被全反射,反射后形成第一反射光线,所述第一反射光线以41.28°的入射角投射到面CD上,由于面CD上镀有全反射膜,因此第一反射光线在面CD处会被全反射,反射后形成第二反射光线,所述第二反射光线以41.275°投射到面EF上,由于六角棱镜ABCDEF的材质为BK7-schott或K9-CDGM玻璃,从这种材料玻璃入射到空气的全反射的临界角为41.275°,因此第二反射光线在面EF处发生全发射,全反射后形成第三发射光线,所述第三发射光沿Y方向投射到面AB上,之后,沿Y方向出射。
由此可见,沿Y方向入射到双光路合成器件的第一入射光,沿X方向入射到双光路合成器件的第二入射光,从双光路合成器件中出射时,均沿Y方向出射。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入射光沿垂直于六角棱镜ABCDEF的面FA的X方向,从面FA进入双光路合成器件时,从面FA低区部分进入双光路合成器件的光无法投射到面BC上,这些光线无法按照设计的角度沿Y方向出射,较佳地,将第二入射光的光入射区域限制于面FA上高区部分,具体地,第二入射光的光入射区域为面BC在面AF上投影面,相应地,面AF的其他区域为禁止光线通过区域。
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二入射光,在EF面上发生全反射、之后沿Y方向从AB面上出射,而且第一入射光从面E’G’进入,符合设计规格,较佳地,面EF在面AB上的投影面为出光面,面AB的奇特区域为禁止光线通过区域;此外,第一入射光从面E’G’进入双光路合成器件,才能和在EF面上发生反射的第二入射光进行合成,较佳地,将第一入射光的入射区域限制在面E’G’上,相应地,面DE为禁止光线通过区域。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入射光线在面EF上的入射角刚好等于全反射临界角(为了发生全反射,这个六角棱镜的角度在设计时必须精确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射光线在面EF上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选材料的折射率对六角棱镜面EF与X方向的夹角进行设计,使第二反射光线在面EF上发生全反射,并使全反射后形成的第三反射光线沿Y方向出射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入射光和第二入射光相互垂直,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所述第一入射光和第二入射光的夹角还可以是其他角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实施里进行相应地替换、修改和变形。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六角棱镜ABCDEF和直角棱镜E’F’G’的材料相同,那么直角棱镜的斜面E’F’上需设置增透膜,以使第二入射光线在面EF上发生全反射的同时,第一入射光在直角棱镜的斜面E’F’上发生透射,而对于六角棱镜ABCDEF和直角棱镜E’F’G’的材料不相同的实施例,则为了使第一入射光透过直角棱镜的斜面E’F’进入六角棱镜ABCDEF,第一方向与E’F’法线的夹角还需小于直角棱镜E’F’G’的全反射临界角,避免第一方向的入射光在面E’F’上发生全反射。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双光路合成器件包括直角棱镜和六角棱镜,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如图3所示,所述双光路合成器件还可以包括直角棱镜402和五角棱镜40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进行相应地修改、替换和变形。
上述实施例中,只包括一组六角棱镜和直角棱镜,所述双光路合成器件还可以包括多组六角棱镜和直角棱镜。
参考图4,示出了本发明双光路合成器件另一实施例的横截面的示意图。所述双光路合成器件包括,六角棱镜和直角棱镜的第一组件403、六角棱镜和直角棱镜的第二组件404。其中第一组件403的出光面与第二组件404的入光面对齐,从第一组件403发出沿Y方向出射的光,沿Y方向从第二组件404的直角棱镜入射,作为第二组件404的第一入射光,从X方向入射的第二入射光和第一组件403的出射光,从第二组件404的出光面出射。
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图4所示的实施例增大了第二入射光的光通量,但是,由于图4中有多组光学元件,光在光学元件中有所损耗,所以光学元件超过一定数量时,即使多增加光源也不能够增加显示基板处接受的光通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选取合适数量的组件。
下面结合投影系统的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参考图5示出了本发明投影系统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所述投影系统包括:第一光源110、第二光源120、双光路合成器件210、显示基板600、投影透镜800、接收屏幕114,其中,
第一光源110,用于提供第一入射光,具体地,所述第一光源110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或激光器。
较佳地,还包括位于第一光源110和双光路合成器件210之间的第一准直单元111,用于将第一光源110发出的光转换为沿Y方向入射到双光路合成器件210的平行光。
第二光源120,用于提供第二入射光,具体地,所述第二光源120也可以是LED或激光器。
较佳地,还包括位于第二光源120和双光路合成器件210之间的第二准直单元121,用于将第二光源120发出的光转换为沿X方向入射到双光路合成器件210的平行光。
双光路合成器件210包括六角棱镜230和直角棱镜220,用于将从Y方向入射的第一入射光、和X方向入射的第二入射光均转换成沿Y方向出射的出射光,并将所述出射光投射到显示基板600上(工作原理请参考图2所示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600为透射式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上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出射光透过所述显示基板600上的像素单元之后,形成携带图像信息的调制光,并将所述调制光投射到投影透镜800上。
所述投影透镜800包括多个透镜,用于使携带图像信息的调制光在接收屏幕114上形成图像,同时,还用于调节所述图像的质量,以获得像差最小、成像效果最好的图像。
所述投影系统包括两个光源,可获得较高亮度的投影图像。
参考图6,示出本发明投影物镜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所述投影系统包括:第一光源303、第二光源301、双光路合成器件310、显示基板315、投影透镜313,接收屏幕317,其中,
第一光源303用于提供第一入射光,具体地,所述第一光源110可以是LED或激光器。
较佳地,还包括位于第一光源303和双光路合成器件310之间的第一准直单元307,用于将第一光源303发出的光转换为沿Y方向入射到双光路合成器件310的平行光。
第二光源301,用于提供第二入射光,具体地,所述第二光源301也可以是LED或激光器。
较佳地,还包括位于第二光源301和双光路合成器件310之间的第二准直单元305,用于将第二光源301发出的光转换为沿X方向入射到双光路合成器件310的平行光。
双光路合成器件310包括六角棱镜330和直角棱镜320,用于将从Y方向入射的第一入射光、X方向入射的第二入射光均转换成沿Y方向出射的出射光(工作原理请参考图2所示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投影系统还包括反射镜309、分束镜311,其中反射镜309将出射光反射到分束镜311上。分束镜311用于分离来自双光路合成器件310的光和来自显示基板315的调制光。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束镜311为TIR棱镜,包括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入射到TIR棱镜中的光在第一棱镜的斜面上发生全反射,发射光投射到显示基板315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315为反射式显示基板,从显示基板315反射出的光为携带图像信息的调制光。
所述反射式显示基板是指包括有多层微机电光学调制微反射镜片阵列的器件,其中每个微机电光学调制微型反射镜片就相当于一个像素单元,其开口率达90%以上,每两个微机电光学调制微型反射镜片之间间距只有1微米或者更小。所述反射式显示基板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调制光透过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的交界面,方向不改变地投射至投影透镜313;
所述投影透镜313包括多个透镜,用于使携带图像信息的调制光在接收屏幕317上形成图像,同时,还用于调节所述图像的质量,以获得像差最小、成像效果最好的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虽然以两组双光路合成器件为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还可以是包括多组双光路合成器件的透射式投影系统(如图7所示)、包括多组双光路合成器件的反射式投影系统(如图8所示),所述具有多组光路合成器件的投影系统包括一第一光源和多个第二光源,所述多个第二光源沿第一方向排布,多个沿第一方向并排排列的双光路合成器件与所述多个第二光源相匹配,所述多个双光路合成器件之间通过第一方向的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相连,为了避免光能量的损失,相连的光出射面和光入射面对齐贴合,各个第二光源发出的光分别由与其相匹配的双光路合成器件进行合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结合上述实施例选择合理数量的双光路合成器件。
本发明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双光路合成器件、显示基板、投影透镜、接收屏幕,其中,
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的第一入射光沿第一方向由双光路合成器件的第一入射面进入双光路合成器件,沿第一方向从双光路合成器件的出射面出射;
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第二入射光沿第二方向由双光路合成器件的第二入射面进入双光路合成器件,在双光路合成器件内发生反射并沿第一方向从所述出射面出射;
所述显示基板对沿第一方向从双光路合成器件出射的光进行处理,形成携带图像信息的调制光;
所述调制光经由投影透镜后将图像投影在接收屏幕上;
所述双光路合成器件包括第一光学器件和第二光学器件,所述第一光学器件和第二光学器件相贴合,且第一光学器件和第二光学器件之间还设置有一空气层,所述第一入射光从第一光学器件的第一入射面进入双光路合成器件,透过第一光学器件与第二光学器件的贴合面进入第二光学器件,从第二光学器件的出射面出射;所述第二入射光从第二光学器件的第二入射面进入双光路合成器件,在第二光学器件与第一光学器件相连接的面上发生全反射之后从第二光学器件的所述出射面出射;
所述第一光学器件为第一直角棱镜,所述第二光学器件为第一多角棱镜,所述第一直角棱镜包括第一直角面、第二直角面、斜面,所述第一多角棱镜包括一直角、围成所述直角的第三直角面和第四直角面,所述第一直角棱镜的斜面与第一多角棱镜贴合,且第一直角棱镜的第二直角面和第一多角棱镜的第三直角面平行,所述第一直角棱镜的第一直角面和第一多角棱镜的第四直角面平行或位于同一面;
所述第一入射光沿垂直于第二直角面的第一方向从第二直角面进入所述双光路合成器件;
所述第二入射光沿垂直于第四直角面的第二方向从第四直角面进入所述双光路合成器件,之后沿第一方向从第三直角面出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器件和第二光学器件的材料不同,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贴合面法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第二光学器件的全反射临界角,且小于第一光学器件的全反射临界角。
3.如权利要1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器件和第二光学器件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贴合面法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第二光学器件的全反射临界角,所述第一光学器件与所述第二光学器件相连接的面上设置有增透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角棱镜为第一六角棱镜,所述第一六角棱镜按照顺时针依次包括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第五面、第六面,其中第六面和第一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面为第三直角面,第六面为第四直角面;第一直角棱镜的斜面与所述第五面相互贴合,所述第二面和第三面上涂覆有全反射膜,所述全反射膜的反射面朝向六角棱镜,所述第一入射光沿垂直于第二直角面的第一方向进入所述双光路合成器件,所述第二入射光沿垂直于第六面的第二方向进入所述双光路合成器件,依次由第二面、第三面上涂覆的全反射膜全反射、在第五面发生全反射,之后沿第一方向从第一面出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六角棱镜第五面和第一直角棱镜的斜面相同,所述第一直角棱镜的第一直角面和第一六角棱镜的第六面在同一平面上,第一直角棱镜的第二直角面和第一六角棱镜的第四面在同一平面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系统包括一第一光源和多个第二光源,所述多个第二光源沿第一方向排布,还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并排排列的双光路合成器件,相邻双光路合成器件的第一入射面和出射面相连接,所述多个双光路合成器件与所述多个第二光源相匹配,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光分别由与其相匹配的双光路合成器件进行合成。
8.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为透射式显示基板。
9.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为反射式显示基板;所述投影系统还包括分束镜,所述分束镜用于分离来自双光路合成器件的光和从显示基板反射的调制光。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束镜为完全内反射棱镜。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为发光二极管或激光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和双光路合成器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准直单元,用于将第一光源发出的光转换为沿第一方向的平行光;所述第二光源和双光路合成器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准直单元,用于将第二光源发出的光转换为沿第二方向的平行光。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05401.2A CN102591020B (zh) | 2011-01-12 | 2011-01-12 | 投影系统 |
PCT/CN2011/071273 WO2011103807A1 (zh) | 2010-02-26 | 2011-02-24 | 图像投影系统及其光路合成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05401.2A CN102591020B (zh) | 2011-01-12 | 2011-01-12 | 投影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91020A CN102591020A (zh) | 2012-07-18 |
CN102591020B true CN102591020B (zh) | 2014-10-01 |
Family
ID=44506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0540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91020B (zh) | 2010-02-26 | 2011-01-12 | 投影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91020B (zh) |
WO (1) | WO2011103807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04421A (zh) * | 2016-06-14 | 2017-12-2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车辆用发光机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833628A (zh) * | 2017-03-10 | 2018-09-16 | 合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分色元件及光學分色模組 |
TWI637203B (zh) * | 2017-06-16 | 2018-10-01 | 合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模組 |
JP6908556B2 (ja) * | 2018-05-08 | 2021-07-28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電磁波検出装置及び情報取得システム |
CN110515204A (zh) * | 2019-05-23 | 2019-11-29 | 北京灵犀微光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数字光处理的照明模块及增强现实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60664A (zh) * | 2004-03-10 | 2005-01-05 | 容大科技有限公司 | 反射式分光合光装置 |
CN1658066A (zh) * | 2004-02-20 | 2005-08-2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投影仪系统的灯单元和显示装置 |
CN101101437A (zh) * | 2006-07-04 | 2008-01-0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投影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18567B2 (ja) * | 2004-03-29 | 2009-02-0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
JP2006023776A (ja) * | 2005-09-05 | 2006-01-26 | Hitachi Ltd |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
-
2011
- 2011-01-12 CN CN201110005401.2A patent/CN10259102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2-24 WO PCT/CN2011/071273 patent/WO201110380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58066A (zh) * | 2004-02-20 | 2005-08-2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投影仪系统的灯单元和显示装置 |
CN1560664A (zh) * | 2004-03-10 | 2005-01-05 | 容大科技有限公司 | 反射式分光合光装置 |
CN101101437A (zh) * | 2006-07-04 | 2008-01-0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投影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JP特开2005-283818A 2005.10.13 |
JP特开2006-23776A 2006.01.26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04421A (zh) * | 2016-06-14 | 2017-12-2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车辆用发光机构 |
CN107504421B (zh) * | 2016-06-14 | 2020-09-2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车辆用发光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91020A (zh) | 2012-07-18 |
WO2011103807A1 (zh) | 2011-09-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562152B2 (en) | Collimator lens unit with aspheric surfaces for imparting a luminous flux density distribution | |
US8585208B2 (en) |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or | |
CN102141722B (zh) | 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 | |
US20110222024A1 (en) | Illumination system for projection display | |
US8596795B2 (en) | Projector | |
JP6236975B2 (ja) | プロジェクター | |
US9348206B2 (en) |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projector having a light combiner with a polarization separation film | |
CN102681308B (zh) | 投影机 | |
EP2988170A1 (en) |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projection system | |
CN104251464B (zh) | 显示模块与光导引装置 | |
CN107436526B (zh) | 一种光源装置以及投影显示装置 | |
CN108693690B (zh) | 光源装置以及投影仪 | |
JPWO2018173200A1 (ja) | 光源装置、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スペックル低減方法 | |
JP6926589B2 (ja) |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 |
WO2016189871A1 (ja) |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投影装置 | |
CN102591020B (zh) | 投影系统 | |
US20110317395A1 (en) | Optical system for 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 projector | |
TW201833653A (zh) | 投影系統 | |
US20100321596A1 (en) |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and projection display unit using the same | |
US20090067072A1 (en) | Prism system with prism spacer | |
JP2019174572A (ja) |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 |
US20170242266A1 (en) |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projector | |
US20070091270A1 (en) | Projector | |
WO2011162321A1 (ja) | 照明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 |
US12066753B2 (en) |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projec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01 Address after: 710075, arc building, No. 60, West Avenue, new industrial park, hi tech Zone, Shaanxi, Xi'an, 204 Patentee after: Xi'an Yishe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203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Zhangjiang hi tech park long East Road No. 3000 Building No. 5 room 501B Patentee before: LEXVU OPTO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SHANGHAI) 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