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86370A - 一种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86370A CN102586370A CN2012100156504A CN201210015650A CN102586370A CN 102586370 A CN102586370 A CN 102586370A CN 2012100156504 A CN2012100156504 A CN 2012100156504A CN 201210015650 A CN201210015650 A CN 201210015650A CN 102586370 A CN102586370 A CN 1025863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istinamycin
- concentration
- powder
- hours
- amino ac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方法,所述的培养基含有:碳源2~10g/100ml,氮源2~7g/100ml,硫酸盐0.25~1.2g/100ml和碳酸钙0.1~0.8g/100ml;本发明的发酵方法,是在上述培养基中发酵40~80小时。其通过对培养基中原材料种类及配比的调整,可以提高发酵单位,而且可以使产物中普那霉素Ⅰ和普那霉素Ⅱ的比例为3:7左右,为后续生产奎奴普汀和达福普汀奠定了基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始旋链霉菌发酵生产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抗生素的发现及临床应用,为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但随着抗生素的应用,病原菌表现出惊人的适应性,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了临床几乎无法解决的严重问题。因此,开发全新结构的抗生素品种或具有独特性能的新类型抗生素,将是21世纪抗生素领域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
链阳性菌素是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由链霉菌产生的一组天然环肽。对治疗重危感染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A族链阳性菌素的代表物质普那霉素ⅡA及普那霉素ⅡA的衍生物达福普汀,B族链阳性菌素典型代表物质普那霉素ⅠA及其普那霉素ⅠA的衍生物奎奴普汀。普那霉素可作为万古霉素的替代药物,也可作为医药中间体用于合成奎奴普汀与达福普汀,因此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普那霉素又名原始霉素,是由始旋链霉菌发酵产生的一种链阳性菌素类抗生素。普那霉素对耐药菌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可为作为万古霉素的替代药物,在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引起的感染中有广阔的应用,但由于普那霉素水溶性极差,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普那霉素的衍生物奎奴普汀、达福普汀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二者以30:70(W/W)比例混合制成的药物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证普那霉素发酵产物中普那霉素Ⅱ和普那霉素Ⅰ比例为3:7的普那霉素的发酵;本发明还提供了采用该培养基的普那霉素的发酵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培养基含有:碳源2~10g/100ml,氮源2~7g/100ml,硫酸盐0.25~1.2g/100ml和碳酸钙0.1~0.8g/100ml。
本发明所述的碳源选自玉米淀粉、蔗糖、糊精、葡萄糖、小麦淀粉,土豆淀粉和玉米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氮源选自黄豆饼粉、玉米蛋白粉、花生饼粉、酵母粉、玉米浆、酵母膏、蛋白胨、豆粕和棉子饼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硫酸盐选自硫酸铵、硫酸镁、硫酸钠、硫酸亚铁和硫酸锌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优选的碳源为玉米淀粉和/或葡萄糖;优选的氮源为黄豆饼粉、蛋白胨和/或酵母粉;优选的硫酸盐为硫酸铵和/或硫酸镁。
本发明优选的碳源含量为5g/100ml;优选的氮源含量为4.95g/100ml;优选的硫酸盐含量为0.5g/100ml;优选的碳酸钙含量为0.4g/100ml。
本发明所述的培养基在发酵初始的pH最好为6.5。
本发明的发酵方法,是在上述任意一种培养基中发酵40~80小时。
优选的发酵时间为60小时。
本发明所述的发酵期间补入的为氨基酸混合液,补料时间从第22小时持续到第60小时,每四小时补一次。
本发明优选的氨基酸选自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脯氨酸和氨基丁酸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氨基酸混合液浓度为0.1~0.6g/100ml。
本发明更优选的氨基酸混合液浓度为0.3g/100ml。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普那霉素在发酵产生链阳性菌素A和链阳性菌素B,其中链阳性菌素A为多聚不饱和大环内酯,链阳性菌素B为环己缩肽,两种产物在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在同一发酵罐中需要进行两种代谢途径,并各自形成产物。因此本发明结合两种代谢途径的异同,在培养基基础配方和中间补料相结合的方法,最终达到控制两种产物比例为3:7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对培养基中原材料种类及配比的调整,可以提高发酵单位,而且可以使产物中普那霉素Ⅰ和普那霉素Ⅱ的比例为3:7左右,为后续生产奎奴普汀和达福普汀奠定了基础,使后续的普那霉素衍生物生产更加的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采用下述的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方法。
培养基的制备:在10L的发酵罐中,加入5L自来水、120g玉米淀粉(浓度2g/100ml)、30g葡萄糖(浓度0.5g/100ml)、120g黄豆饼粉(浓度2g/100ml)、60g玉米蛋白粉(浓度1g/100ml)、60g酵母粉(浓度1g/100ml)、3g硫酸铵(浓度0.05g/100ml)、60g硫酸镁(浓度1g/100ml),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pH为6.5,加6g碳酸钙(浓度0.1g/100ml),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液体培养基。所得的液体培养基中:碳源2.5g/100ml,氮源4.05g/100ml,硫酸盐1.05g/100ml,碳酸钙0.1g/100ml。
发酵过程:始旋链霉菌在上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发酵,搅拌速度600rpm,通气量1v/v及培养温度28℃,22小时开始补入氨基酸混合液,补加的氨基酸混合液为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和谷氨酸的混合溶液,浓度为0.1g/100ml,每四小时补料一次,培养60小时,即可得到普那霉素;得到的普那霉素取样分析,普那霉素Ⅰ和普那霉素Ⅱ的质量比为1:3(3:9)。
实施例2:采用下述的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方法。
培养基的制备:在10L的发酵罐中,加入5L自来水、120g玉米淀粉(浓度2g/100ml)、60g葡萄糖(浓度1g/100ml)、150g黄豆饼粉(浓度2.5g/100ml)、90g玉米蛋白粉(浓度1.5g/100ml)、60g酵母粉(浓度1g/100ml)、3g硫酸铵(浓度0.05g/100ml)、60g硫酸镁(浓度1g/100ml),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pH为6.5,加6g碳酸钙(浓度0.1g/100ml),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液体培养基。所得的液体培养基中:碳源3g/100ml,氮源5.05g/100ml,硫酸盐1.05g/100ml,碳酸钙0.1g/100ml。
发酵过程:始旋链霉菌在上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发酵,搅拌速度600rpm,通气量1v/v及培养温度28℃,22小时开始补入氨基酸混合液,补加的氨基酸混合液为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和谷氨酸的混合溶液,浓度为0.3g/100ml,每四小时补料一次,培养60小时,即可得到普那霉素;得到的普那霉素取样分析,普那霉素Ⅰ和普那霉素Ⅱ的质量比为1:2.8(3:8.4)。
实施例3:采用下述的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方法。
培养基的制备:在10L的发酵罐中,加入5L自来水、120g玉米淀粉(浓度2g/100ml)、90g葡萄糖(浓度1.5g/100ml)、180g黄豆饼粉(浓度3g/100ml)、120g玉米蛋白粉(浓度2g/100ml)、60g酵母粉(浓度1g/100ml)、3g硫酸铵(浓度0.05g/100ml)、60g硫酸镁(浓度1g/100ml),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pH为6.5,加6g碳酸钙(浓度0.1g/100ml),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液体培养基。所得的液体培养基中:碳源3.5g/100ml,氮源6.05g/100ml,硫酸盐1.05g/100ml,碳酸钙0.1g/100ml。
发酵过程:始旋链霉菌在上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发酵,搅拌速度600rpm,通气量1v/v及培养温度28℃,22小时开始补入氨基酸混合液,补加的氨基酸混合液为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和谷氨酸的混合溶液,浓度为0.6g/100ml,每四小时补料一次,培养80小时,即可得到普那霉素;得到的普那霉素取样分析,普那霉素Ⅰ和普那霉素Ⅱ的质量比为1:2.5(3:7.5)。
实施例4:采用下述的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方法。
培养基的制备:在10L的发酵罐中,加入5L自来水、180g玉米淀粉(浓度3g/100ml)、30g葡萄糖(浓度0.5g/100ml)、120g黄豆饼粉(浓度2g/100ml)、18g蛋白胨(浓度0.3g/100ml)、60g玉米蛋白粉(浓度1g/100ml)、30g酵母粉(浓度0.5g/100ml)、6g硫酸铵(浓度0.1g/100ml)、30g硫酸镁(浓度0.5g/100ml),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pH为6.5,加12g碳酸钙(浓度0.2g/100ml),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液体培养基。所得的液体培养基中:碳源3.5g/100ml,氮源3.9g/100ml,硫酸盐0.6g/100ml, 碳酸钙0.2g/100ml。
发酵过程:始旋链霉菌在上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发酵,搅拌速度600rpm,通气量1v/v及培养温度28℃,22小时开始补入氨基酸混合液,补加的氨基酸混合液为丙氨酸、缬氨酸、谷氨酸和苯丙氨酸的混合溶液,浓度为0.1g/100ml,每四小时补料一次,培养40小时,即可得到普那霉素;得到的普那霉素取样分析,普那霉素Ⅰ和普那霉素Ⅱ的质量比为1:2.5(3:7.5)。
实施例5:采用下述的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方法。
培养基的制备:在10L的发酵罐中,加入5L自来水、180g玉米淀粉(浓度3g/100ml)、60g葡萄糖(浓度1g/100ml)、150g黄豆饼粉(浓度2.5g/100ml)、18g蛋白胨(浓度0.3g/100ml)、90g玉米蛋白粉(浓度1.5g/100ml)、30g酵母粉(浓度0.5g/100ml)、6g硫酸铵(浓度0.1g/100ml)、30g硫酸镁(浓度0.5g/100ml),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pH为6.5,加12g碳酸钙(浓度0.2g/100ml),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液体培养基。所得的液体培养基中:碳源4g/100ml,氮源4.9g/100ml,硫酸盐0.6g/100ml,碳酸钙0.2g/100ml。
发酵过程:始旋链霉菌在上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发酵,搅拌速度600rpm,通气量1v/v及培养温度28℃,22小时开始补入氨基酸混合液,补加的氨基酸混合液为丙氨酸、缬氨酸、谷氨酸和苯丙氨酸的混合溶液,浓度为0.3g/100ml,每四小时补料一次,培养50小时,即可得到普那霉素;得到的普那霉素取样分析,普那霉素Ⅰ和普那霉素Ⅱ的质量比为1:2(3:6)。
实施例6:采用下述的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方法。
培养基的制备:在10L的发酵罐中,加入5L自来水、180g玉米淀粉(浓度3g/100ml)、90g葡萄糖(浓度1.5g/100ml)、180g黄豆饼粉(浓度3g/100ml)、18g蛋白胨(浓度0.3g/100ml)、120g玉米蛋白粉(浓度2g/100ml)、30g酵母粉(浓度0.5g/100ml)、6g硫酸铵(浓度0.1g/100ml)、30g硫酸镁(浓度0.5g/100ml),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pH为6.5,加12g碳酸钙(浓度0.2wg/100ml),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液体培养基。所得的液体培养基中:碳源4.5g/100ml,氮源5.9g/100ml,硫酸盐0.6g/100ml,碳酸钙0.2wg/100ml。
发酵过程:始旋链霉菌在上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发酵,搅拌速度600rpm,通气量1v/v及培养温度28℃,22小时开始补入氨基酸混合液,补加的氨基酸混合液为丙氨酸、缬氨酸、谷氨酸和苯丙氨酸的混合溶液,浓度为0.6g/100ml,每四小时补料一次,培养60小时,即可得到普那霉素;得到的普那霉素取样分析,普那霉素Ⅰ和普那霉素Ⅱ的质量比为3:6.5。
实施例7:采用下述的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方法。
培养基的制备:在10L的发酵罐中,加入5L自来水、240g玉米淀粉(浓度4g/100ml)、30g葡萄糖(浓度0.5g/100ml)、120g黄豆饼粉(浓度2g/100ml)、30g蛋白胨(浓度0.5g/100ml)、60g玉米蛋白粉(浓度1g/100ml)、18g酵母粉(浓度0.3g/100ml)、9g硫酸铵(浓度0.15g/100ml)、21g硫酸镁(浓度0.35g/100ml),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pH为6.5,加24g碳酸钙(浓度0.4g/100ml),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液体培养基。所得的液体培养基中:碳源4.5g/100ml,氮源3.95g/100ml,硫酸盐0.4g/100ml, 碳酸钙0.4g/100ml。
发酵过程:始旋链霉菌在上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发酵,搅拌速度600rpm,通气量1v/v及培养温度28℃,22小时开始补入氨基酸混合液,补加的氨基酸混合液为赖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和脯氨酸的混合溶液,浓度为0.1g/100ml,每四小时补料一次,培养55小时,即可得到普那霉素;得到的普那霉素取样分析,普那霉素Ⅰ和普那霉素Ⅱ的质量比为3:6.2。
实施例8:采用下述的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方法。
培养基的制备:在10L的发酵罐中,加入5L自来水、240g玉米淀粉(浓度4g/100ml)、60g葡萄糖(浓度1g/100ml)、150g黄豆饼粉(浓度2.5g/100ml)、30g蛋白胨(浓度0.5g/100ml)、90g玉米蛋白粉(浓度1.5g/100ml)、18g酵母粉(浓度0.3g/100ml)、9g硫酸铵(浓度0.15g/100ml)、21g硫酸镁(浓度0.35g/100ml),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pH为6.5,加24g碳酸钙(浓度0.4g/100ml),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液体培养基。所得的液体培养基中:碳源5g/100ml,氮源4.95g/100ml,硫酸盐0.5g/100ml,碳酸钙0.4g/100ml。
发酵过程:始旋链霉菌在上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发酵,搅拌速度600rpm,通气量1v/v及培养温度28℃,22小时开始补入氨基酸混合液,补加的氨基酸混合液为赖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和脯氨酸的混合溶液,浓度为0.3g/100ml,每四小时补料一次,培养70小时,即可得到普那霉素;得到的普那霉素取样分析,普那霉素Ⅰ和普那霉素Ⅱ的质量比为3:7。
实施例9:采用下述的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方法。
培养基的制备:在10L的发酵罐中,加入5L自来水、240g玉米淀粉(浓度4g/100ml)、90g葡萄糖(浓度1.5g/100ml)、180g黄豆饼粉(浓度3g/100ml)、30g蛋白胨(浓度0.5g/100ml)、120g玉米蛋白粉(浓度2g/100ml)、18g酵母粉(浓度0.3g/100ml)、9g硫酸铵(浓度0.15g/100ml)、21g硫酸镁(浓度0.35g/100ml),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pH为6.5,加24g碳酸钙(浓度0.4g/100ml),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液体培养基。所得的液体培养基中:碳源5.5g/100ml,氮源5.95g/100ml,硫酸盐5g/100ml,碳酸钙0.4g/100ml。
发酵过程:始旋链霉菌在上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发酵,搅拌速度600rpm,通气量1v/v及培养温度28℃,22小时开始补入氨基酸混合液,补加的氨基酸混合液为赖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和脯氨酸的混合溶液,浓度为0.6g/100ml,每四小时补料一次,培养60小时,即可得到普那霉素;得到的普那霉素取样分析,普那霉素Ⅰ和普那霉素Ⅱ的质量比为3:8.2。
实施例10:采用下述的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方法。
培养基的制备:在10L的发酵罐中,加入5L自来水、300g玉米淀粉(浓度5g/100ml)、30g葡萄糖(浓度0.5g/100ml)、120g黄豆饼粉(浓度2g/100ml)、60g蛋白胨(浓度1g/100ml)、60g玉米蛋白粉(浓度1g/100ml)、12g硫酸铵(浓度0.2g/100ml)、3g硫酸镁(浓度0.05g/100ml),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pH为6.5,加48g碳酸钙(浓度0.8g/100ml),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液体培养基。所得的液体培养基中:碳源5.5g/100ml,氮源4.2g/100ml,硫酸盐0.25g/100ml,碳酸钙0.8g/100ml。
发酵过程:始旋链霉菌在上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发酵,搅拌速度600rpm,通气量1v/v及培养温度28℃,22小时开始补入氨基酸混合液,补加的氨基酸混合液为苏氨酸、脯氨酸和氨基丁酸的混合溶液,浓度为0.1g/100ml,每四小时补料一次,培养60小时,即可得到普那霉素;得到的普那霉素取样分析,普那霉素Ⅰ和普那霉素Ⅱ的质量比为3:8.2。
实施例11:采用下述的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方法。
培养基的制备:在10L的发酵罐中,加入5L自来水、300g玉米淀粉(浓度5g/100ml)、60g葡萄糖(浓度1g/100ml)、150g黄豆饼粉(浓度2.5g/100ml)、60g蛋白胨(浓度1g/100ml)、90g玉米蛋白粉(浓度1.5g/100ml)、12g硫酸铵(浓度0.2g/100ml)、3g硫酸镁(浓度0.05g/100ml),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pH为6.5,加48g碳酸钙(浓度0.8g/100ml),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液体培养基。所得的液体培养基中:碳源6g/100ml,氮源5.2g/100ml,硫酸盐0.25g/100ml,碳酸钙0.8g/100ml。
发酵过程:始旋链霉菌在上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发酵,搅拌速度600rpm,通气量1v/v及培养温度28℃,22小时开始补入氨基酸混合液,补加的氨基酸混合液为苏氨酸、脯氨酸和氨基丁酸的混合溶液,浓度为0.3g/100ml,每四小时补料一次,培养60小时,即可得到普那霉素;得到的普那霉素取样分析,普那霉素Ⅰ和普那霉素Ⅱ的质量比为1:3.3(3:10)。
实施例12:采用下述的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方法。
培养基的制备:在10L的发酵罐中,加入5L自来水、300g玉米淀粉(浓度5g/100ml)、90g葡萄糖(浓度1.5g/100ml)、180g黄豆饼粉(浓度3g/100ml)、60g蛋白胨(浓度1g/100ml)、120g玉米蛋白粉(浓度2g/100ml)、12g硫酸铵(浓度0.2g/100ml)、3g硫酸镁(浓度0.05g/100ml),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pH为6.5,加48g碳酸钙(浓度0.8g/100ml),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液体培养基。所得的液体培养基中:碳源6.5g/100ml,氮源6.2g/100ml,硫酸盐0.25g/100ml,碳酸钙0.8g/100ml。
发酵过程:始旋链霉菌在上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发酵,搅拌速度600rpm,通气量1v/v及培养温度28℃,22小时开始补入氨基酸混合液,补加的氨基酸混合液为苏氨酸、脯氨酸和氨基丁酸的混合溶液,浓度为0.6g/100ml,每四小时补料一次,培养60小时,即可得到普那霉素;得到的普那霉素取样分析,普那霉素Ⅰ和普那霉素Ⅱ的质量比为1:3.2(3:9.6)。
实施例13:采用下述的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方法。
培养基的制备:在10L的发酵罐中,加入5L自来水、60g玉米淀粉(浓度1g/100ml)、60g葡萄糖(浓度1g/100ml)、120g黄豆饼粉(浓度2g/100ml)、30g蛋白胨(浓度0.5g/100ml)、120g酵母粉(浓度2g/100ml)、18g硫酸铵(浓度0.3g/100ml),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pH为6.5,加18g碳酸钙(浓度0.3g/100ml),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液体培养基。所得的液体培养基中:碳源2g/100ml,氮源4.8g/100ml,硫酸盐0.3g/100ml,碳酸钙0.3g/100ml。
发酵过程:始旋链霉菌在上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发酵,搅拌速度600rpm,通气量1v/v及培养温度28℃,22小时开始补入氨基酸混合液,补加的氨基酸混合液为甘氨酸、丙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的混合溶液,浓度为0.1g/100ml,每四小时补料一次,培养60小时,即可得到普那霉素;得到的普那霉素取样分析,普那霉素Ⅰ和普那霉素Ⅱ的质量比为1:2(3:6)。
实施例14:采用下述的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方法。
培养基的制备:在10L的发酵罐中,加入5L自来水、120g玉米淀粉(浓度2g/100ml)、240g葡萄糖(浓度4g/100ml)、30g蛋白胨(浓度0.5g/100ml)、30g玉米蛋白粉(浓度0.5g/100ml)、30g酵母粉(浓度0.5g/100ml)、30g硫酸铵(浓度0.5g/100ml)、6g硫酸镁(浓度0.1g/100ml),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pH为6.5,加18g碳酸钙(浓度0.3g/100ml),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液体培养基。所得的液体培养基中:碳源6g/100ml,氮源2g/100ml,硫酸盐0.6g/100ml,碳酸钙0.3g/100ml。
发酵过程:始旋链霉菌在上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发酵,搅拌速度600rpm,通气量1v/v及培养温度28℃,22小时开始补入氨基酸混合液,补加的氨基酸混合液为甘氨酸、丙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的混合溶液,浓度为0.3g/100ml,每四小时补料一次,培养65小时,即可得到普那霉素;得到的普那霉素取样分析,普那霉素Ⅰ和普那霉素Ⅱ的质量比为2:5.9(3:8.85)。
实施例15:采用下述的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方法。
培养基的制备:在10L的发酵罐中,加入5L自来水、180g玉米淀粉(浓度3g/100ml)、120g葡萄糖(浓度2g/100ml)、黄豆饼粉240g(浓度4g/100ml)、60g蛋白胨(浓度1g/100ml)、60g玉米蛋白粉(浓度1g/100ml)、60g硫酸铵(浓度1g/100ml)、12g硫酸镁(浓度0.2g/100ml),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pH为6.5,加18g碳酸钙(浓度0.3g/100ml),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液体培养基。所得的液体培养基中:碳源5g/100ml,氮源7g/100ml,硫酸盐1.2g/100ml,,碳酸钙0.3g/100ml。
发酵过程:始旋链霉菌在上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发酵,搅拌速度600rpm,通气量1v/v及培养温度28℃,22小时开始补入氨基酸混合液,补加的氨基酸混合液为甘氨酸、丙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的混合溶液,浓度为0.6g/100ml,每四小时补料一次,培养45小时,即可得到普那霉素;得到的普那霉素取样分析,普那霉素Ⅰ和普那霉素Ⅱ的质量比为1:3.2(3:9.6)。
实施例16:采用下述的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方法。
培养基的制备:在10L的发酵罐中,加入5L自来水、240g玉米淀粉(浓度4g/100ml)、360g葡萄糖(浓度6g/100ml)、黄豆饼粉300g(浓度5g/100ml)、30g蛋白胨(浓度0.5g/100ml)、30g玉米蛋白粉(浓度0.5g/100ml)、42g硫酸铵(浓度0.7g/100ml)、6g硫酸镁(浓度0.1g/100ml),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pH为6.5,加24g碳酸钙(浓度0.4g/100ml),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液体培养基。所得的液体培养基中:碳源10g/100ml,氮源6.7g/100ml,硫酸盐0.8g/100ml,碳酸钙0.4g/100ml。
发酵过程:始旋链霉菌在上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发酵,搅拌速度600rpm,通气量1v/v及培养温度28℃,22小时开始补入氨基酸混合液,补加的氨基酸混合液为甘氨酸、丙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的混合溶液,浓度为0.3g/100ml,每四小时补料一次,培养72小时,即可得到普那霉素;得到的普那霉素取样分析,普那霉素Ⅰ和普那霉素Ⅱ的质量比为3:6.7。
Claims (10)
1.一种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基含有:碳源2~10g/100ml,氮源2~7g/100ml,硫酸盐0.25~1.2g/100ml和碳酸钙0.1~0.8g/100m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源选自玉米淀粉、蔗糖、糊精、葡萄糖、小麦淀粉,土豆淀粉和玉米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氮源选自黄豆饼粉、玉米蛋白粉、花生饼粉、酵母粉、玉米浆、酵母膏、蛋白胨、豆粕和棉子饼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硫酸盐选自硫酸铵、硫酸镁、硫酸钠、硫酸亚铁和硫酸锌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源为玉米淀粉和/或葡萄糖;所述的氮源为黄豆饼粉、蛋白胨和/或酵母粉;所述的硫酸盐为硫酸铵和/或硫酸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的含量为5g/100ml;所述氮源的含量为4.95g/100ml;所述硫酸盐的含量为0.5g/100ml;所述碳酸钙的含量为0.4g/100ml。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任意一种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基在发酵初始的pH为6.5。
6.一种普那霉素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书1-5所述的任意一种培养基中发酵40~80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普那霉素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时间为60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普那霉素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期间补入的为氨基酸混合液,补料时间从第22小时持续到第60小时,每四小时补一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普那霉素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氨基酸选自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脯氨酸和氨基丁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氨基酸混合液的浓度为0.1~0.6g/100ml。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普那霉素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酸混合液的浓度为0.3g/100ml。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156504A CN102586370A (zh) | 2012-01-18 | 2012-01-18 | 一种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156504A CN102586370A (zh) | 2012-01-18 | 2012-01-18 | 一种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86370A true CN102586370A (zh) | 2012-07-18 |
Family
ID=46475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156504A Pending CN102586370A (zh) | 2012-01-18 | 2012-01-18 | 一种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86370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07275A (zh) * | 2022-05-26 | 2022-07-29 | 海正药业(杭州)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普那霉素产量的发酵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07245A (zh) * | 2003-10-16 | 2005-04-20 | 浙江大学 | 一种原始霉素的高效发酵方法 |
CN1876827A (zh) * | 2006-04-14 | 2006-12-13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一种提高普那霉素发酵产量的方法 |
-
2012
- 2012-01-18 CN CN2012100156504A patent/CN10258637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07245A (zh) * | 2003-10-16 | 2005-04-20 | 浙江大学 | 一种原始霉素的高效发酵方法 |
CN1876827A (zh) * | 2006-04-14 | 2006-12-13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一种提高普那霉素发酵产量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何云飞: "普那霉素发酵工艺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 * |
贾波等: "补加葡萄糖对始旋链霉菌发酵生产普那霉素的影响", 《中国抗生素杂志》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07275A (zh) * | 2022-05-26 | 2022-07-29 | 海正药业(杭州)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普那霉素产量的发酵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60473B (zh) | 一种连续发酵法生产酪酸菌制剂的方法 | |
CN102094054B (zh) | 一种枯草杆菌抗菌脂肽的生产方法及其在仔猪饲料中的应用 | |
CN102763769B (zh) | 富含赖氨酸的发酵豆粕制备方法 | |
CN102415480B (zh) | 一种畜禽用微生物液态预混料 | |
CN102653725B (zh) | 一种凝结芽孢杆菌及其在混合发酵产l-乳酸中的应用 | |
CN101028035A (zh) | 一种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3184174B (zh) | 培养基中含腐植酸钠饲料用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制剂的生产 | |
CN101760492A (zh) | 提取藻糖蛋白的方法 | |
CN101326954B (zh) | 灵芝转化麦秸生产含灵芝酸饲料的方法及其用途 | |
CN101935678A (zh) | 一种生产透明质酸发酵液的方法 | |
CN103409476A (zh) | 一种l-异亮氨酸的发酵及分离纯化方法 | |
CN105238831A (zh) | 一种从辣木子中提取的辣木子小分子肽及其提取方法 | |
CN104431502A (zh) | 禽类养殖用微生物二次发酵饲料及其生产工艺 | |
CN102356815A (zh) | 一种以米糠为主要原料固态发酵生产微生态饲料的方法 | |
CN103535525B (zh) | 一种富含氨基酸蛋白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生产方法 | |
CN104131054B (zh) | 一种用于提高恩拉霉素产量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方法 | |
CN105255985A (zh) | 一种从鳄鱼骨骼中提取的鳄鱼小分子肽及其提取方法 | |
CN102586370A (zh) | 一种普那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方法 | |
CN105219831A (zh) | 一种从牦牛骨骼中提取的牦牛小分子肽及其提取方法 | |
CN109943511B (zh) | 一株产l-缬氨酸的黄色短杆菌及其应用 | |
CN105175275B (zh) | 一种l‑鸟氨酸的分离纯化方法 | |
CN102823733A (zh) | 一种基于纳豆芽孢杆菌的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生产方法 | |
CN103652387A (zh) | 一种生物型奶牛浓缩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787153A (zh) | 微生物发酵补料生产恩拉霉素的方法 | |
CN106035988A (zh) | 一种畜禽用精氨酸活性肽粉的生产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