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8018A - 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 - Google Patents
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78018A CN102578018A CN2012100724150A CN201210072415A CN102578018A CN 102578018 A CN102578018 A CN 102578018A CN 2012100724150 A CN2012100724150 A CN 2012100724150A CN 201210072415 A CN201210072415 A CN 201210072415A CN 102578018 A CN102578018 A CN 1025780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y
- water
- pond
- intensification
- distri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一种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包括布置在生产现场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区,用于鱼体的检疫,以及对进入系统的人员、工具和水进行消毒;亲鱼分选区,包括至少一个亲鱼暂养池,用于对从外界进入系统的亲鱼进行清洗和按规格分选;亲鱼催产区,包括至少一个亲鱼催产池和至少一个注射操作台,用于对亲鱼进行注射催产;人工授精区,用于完成人工采卵、人工受精、人工脱粘和清洗;鱼卵孵化区,包括至少一套鱼苗孵化装置,用于将鱼卵孵化成鱼苗;鱼苗暂养区,包括至少一个鱼苗暂养池,用于鱼苗的暂养和开口培育;上述各功能区依次相邻设置。本发明的系统设施较新,且占地面积小、节水,实现了鱼苗生产的工厂化、规模化,降低了鱼苗繁育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类的养殖,具体地指一种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
背景技术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作为我国一种重要经济食用鱼类,其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目前,黄颡鱼鱼苗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虽然全国各地均开展了黄颡鱼苗种的生产,但生产技术的落后制约了生产规模,导致产量低,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传统的鱼苗人工繁育首先是依据经验来控制鱼苗生产过程,而对于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关键控制指标则无量化标准,所以在生产上无法达到标准化;其次,传统生产设施也落后老化,实际中多用孵化板、棕树皮及半人工产卵用的土池塘等设施,这些因素会导致鱼苗质量参差不齐,鱼苗繁育量达不到规模;第三,传统繁育方式中的养殖用水均为一次利用,无水处理环节;第四,近年来气候极端变化,而传统繁育方式中鱼苗发育过程中的温度不可控,导致无法全天候生产,进而严重影响了鱼苗产量。按常规生产1亿尾黄颡鱼鱼苗计算,传统繁育需要五千平方米以上的水泥池、孵化池及鱼苗池,不仅占地面积广,而且用水量大,以上因素均严重制约了鱼苗的规模化生产。
现有报道中,鳜鱼人工繁育试验中利用四大家鱼繁殖设备,建立池塘微循环系统,通过物理和生物方法,改良繁育用水,成功繁殖出了鳜鱼鱼苗(刘寒文,白遗胜,万建业等,循环水人工繁育鳜鱼试验,《水产养殖》,2008,2:14-15),但建立池塘微循环系统占地面积较大,不利于规模化生产;斑点叉尾鮰人工孵化试验中利用由过滤装置、紫外水质处理机和臭氧水质处理机等组成的循环水孵化系统,对水质处理效果好,亦可显著提高鱼苗孵化率(张家海,朱恩华,曾庆祥等,循环水系统孵化斑点叉尾鮰鱼卵,《渔业致富指南》,2010:51-52),但孵化前鱼卵块需用60ppm亚甲基蓝浸泡消毒,由此产生的废水不可循环利用且污染环境。所以上述方法均未见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至于黄颡鱼,利用循环水大规模育苗的技术亦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黄颡鱼鱼苗生产设施老化对鱼苗质量影响的问题,且占地面积小、节水,实现了鱼苗生产的工厂化、规模化,降低了鱼苗繁育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它包括布置在生产现场的:
疾病预防与控制区,用于鱼体的检疫,以及对进入系统的人员、工具和水进行消毒;
亲鱼分选区,包括至少一个亲鱼暂养池,用于对从外界进入系统的亲鱼进行清洗和按规格分选;
亲鱼催产区,包括至少一个亲鱼催产池和至少一个注射操作台,用于对亲鱼进行注射催产;
人工授精区,用于完成人工采卵、人工受精、人工脱粘和清洗;
鱼卵孵化区,包括至少一套鱼苗孵化装置,用于将鱼卵孵化成鱼苗;
鱼苗暂养区,包括至少一个鱼苗暂养池,用于鱼苗的暂养和开口培育;
上述各功能区依次相邻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亲鱼催产池、鱼苗孵化装置、鱼苗暂养池中的至少一种配置有循环水处理装置,所述循环水处理装置包括由回水管道依次连通的下沉集水池、蛋白质分离器、生物过滤池、紫外线水处理器、蓄水池和高位供水池,下沉集水池的入水口与亲鱼催产池、鱼苗孵化装置或鱼苗暂养池的出水口连接,高位供水池的出水口通过配水管道与亲鱼催产池、鱼苗孵化装置或鱼苗暂养池的入水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过滤池和紫外线水处理器之间、蓄水池和高位供水池内分别设有温控设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配水管道上设有流速控制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回水管道和配水管道为PVC或者PE材质的管道。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鱼苗孵化装置为气浮式鱼苗孵化装置,它包括桶体、进水管、设置于桶体下部的排水口和设置于桶体顶部的防逃网罩,所述进水管竖向设置于桶体内,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桶体下部并朝向桶体底端;所述桶体的底部设有曝气盘,所述曝气盘通过气管与气源连通。
所述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还可包括饵料培育区,所述饵料培育区与鱼苗暂养区相邻设置并至少由一组饵料培育装置构成,用于鱼苗开口饵料培育。
所述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还可包括鱼苗包装区,所述鱼苗包装区与鱼苗暂养区相邻设置,并由包装用水过滤设施、包装水池和鱼苗包装发运操作区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鱼苗包装发运操作区包括包装水箱、出苗池、出苗操作台和传输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将鱼苗繁育的各功能区域按工序进行了合理布置,减小了占地面积,实现了黄颡鱼鱼苗的工厂化生产,提高了鱼苗产量,并为其它经济鱼类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指引;
2)在亲鱼催产池、鱼苗孵化装置、鱼苗暂养池等处设置循环水处理装置,能够稳定水质水温,极大地提高鱼苗质量,并节约了用水、降低了生产成本;
3)水的循环使用,解决了传统人工繁殖过程中频繁使用药物、生产环节中大量浪费水资源和产生废水污染环境等问题,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亲鱼催产区的设备连接框图;
图3为图1的鱼卵孵化区中气浮式鱼苗孵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鱼苗暂养区中鱼苗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疾病预防与控制区,2-亲鱼分选区(其中:2.1-亲鱼暂养池),3-亲鱼催产区(其中:3.1-亲鱼催产池、3.2-注射操作台),4-人工授精区,5-鱼卵孵化区,6-鱼苗暂养区(其中:6.1-鱼苗暂养池),7-饵料培育区(其中:7.1-饵料培育装置),8-鱼苗包装区,9-回水管道,10-下沉集水池,11-蛋白质分离器,12-生物过滤池,13-紫外线水处理器,14-蓄水池,15-高位供水池,16-配水管道,17-温控设备,18-流速控制装置,19-水力输送泵,20-气浮式鱼苗孵化装置(其中:20.1-桶体、20.2-进水口、20.3-排水口、20.4-防逃网罩、20.5-溢水口、20.6-出水口、20.7-曝气盘、20.8-气管、20.9-固定支架),21-鱼苗收集装置(其中:21.1-集鱼仓、21.2-集鱼仓支撑底板、21.3-排水防逃滤水管、21.4-滤布网、21.5-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主要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八个功能区:疾病预防与控制区1、亲鱼分选区2、亲鱼催产区3、人工授精区4、鱼卵孵化区5、鱼苗暂养区6、饵料培育区7和鱼苗包装区8。八个区域布置成图1所示的矩形,充分利用了空间并符合繁育工序。
疾病预防与控制区1设置了完善的鱼体检疫流程、人员进入车间的踩踏消毒池和车间内工具消毒池、水处理消毒设备等。该区域的设置能够有效预防孵化过程中鱼病的发生,避免了传统黄颡鱼人工繁育过程中频繁使用药物导致的成本增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亲鱼分选区2包括若干以适当距离排列的亲鱼暂养池2.1。当亲鱼从外界池塘被捕捞并送入系统时,能够在此区域过渡以适应新的环境,让鱼体排泄废物并清洗鱼体从外界带进的杂质,尽量避免污物带入育苗系统。同时,按照催产的要求,对亲鱼按规格进行分选。每一亲鱼暂养池2.1都配置有一套进水管、出水管和氧气进气管,进出水管上的闸阀可控制水流通过或关闭,氧气进气管则配置氧气管阀门,由增氧机供氧。
亲鱼催产区3包括若干亲鱼催产池3.1、注射操作台3.2及循环水处理装置。亲鱼催产池3.1以适当距离排列于该区域,每一亲鱼催产池3.1均配置一套进水管、出水管和氧气进气管,进水管控制着新鲜水补水以及循环水进水,氧气进气管配置氧气管阀门,由增氧机供氧。注射操作台3.2呈长方形,其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注射操作台3.2可移动,其一侧与高约1m的支架相连,支架上可挂注射液袋,注射液袋通过输液管与注射器连接。循环水处理装置如图2所示,它包括由回水管道9依次连通的下沉集水池10、蛋白质分离器11、生物过滤池12、紫外线水处理器13、蓄水池14和高位供水池15。下沉集水池10的入水口与亲鱼催产池3.1的出水口连通,下沉集水池10的出水口经水力输送泵19与蛋白质分离器11连通。育苗产生的废水进入下沉集水池10,经沉淀起到粗滤的作用。蛋白质分离器11优选本申请人申请号为201120350244.4的专利申请中记载的结构,当然,采用常规蛋白质分离器也是可行的。经下沉集水池10处理后的水通过蛋白质分离器11,去除含氮废物和有机杂质。蛋白质分离器11的出水利用压力差,均匀进入生物过滤池12。生物过滤池12的结构及其填料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现有技术范围内进行调整。生物过滤池12的出水通过一套温控设备17进入紫外线水处理器13,利用紫外线对流经该处理器水中所含的病毒、细菌等致病体进行物理破坏,使其无法复制繁殖,达到对水彻底消毒的目的。经过温控设备17的水恒温进入紫外线水处理器13,可提高消毒效果。蓄水池14内也配置一套温控设备17,主要用以储备水的保温。经上述过程净化处理和消毒后的废水在蓄水池14中进行曝气,贮存备用。蓄水池14中的水通过水力输送泵19送至高位供水池15。高位供水池15的出水口通过配水管道16与亲鱼催产池3.1连通,利用压力差供水。循环水处理装置实现了亲鱼催产池3.1中水的循环利用。上述回水管道9和配水管道16为PVC或者PE材质的管道。
人工授精区4设置人工采卵操作台、人工授精操作台、鱼卵脱粘设备和脱粘鱼卵清洗设备,用于完成人工采卵、人工受精、人工脱粘和清洗的工序。
鱼卵孵化区5包括至少一套鱼苗孵化装置,用于将鱼卵孵化成鱼苗。本实施例使用的鱼苗孵化装置为气浮式鱼苗孵化装置20,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如本申请人授权公告号为CN202043535U的实用新型专利所述,如图3所示,它包括桶体20.1、进水管20.2、设置于桶体20.1下部的排水口20.3和设置于桶体20.1顶部的防逃网罩20.4。桶体20.1可采用优质玻璃纤维钢或者不锈钢材质制成。为使进入桶体20.1的水更好地向四周分散并向桶体20.1的上部翻滚流动,以杜绝水流死角,桶体20.1的下部最好采用倒锥形;进水管20.2竖向设置于桶体20.1内,其出水口20.6位于桶体20.1下部并朝向桶体20.1底端,以便能够采用向下进水的方式;桶体20.1的上部侧壁开有溢水口20.5,用于将桶体20.1内排出的水返回至回水池;桶体20.1的底部设有曝气盘20.7,曝气盘20.7通过气管20.8与气源连通,气源开启时,曝气盘20.7将均匀的气泡分散在桶体20.1中,既可增加桶体20.1中水的溶氧量也可作为鱼卵在桶体20.1内循环翻滚的动力,节约大量的孵化用水。为支承桶体20.1内的进水管20.2,在桶体20.1的内壁上还设有固定支架20.9。当然,采用其他结构的鱼苗孵化装置也是可行的,只是孵化周期可能较长。鱼苗孵化装置最好也配置上述循环水处理装置,循环水处理装置的结构与亲鱼催产区3的结构相同,只是该处下沉集水池10的入水口与鱼苗孵化装置的排水口20.3连通,高位供水池15的出水口通过配水管道16与鱼苗孵化装置的进水口20.2连通。
鱼苗暂养区6包括至少一个鱼苗暂养池6.1,是孵化出来的鱼苗暂养和开口鱼苗培育的场所。鱼苗暂养池6.1也配置有进水管、出水管和氧气进气管,进水管控制着新鲜水补水以及循环水进水,氧气进气管配置氧气管阀门,由增氧机供氧。此外,为便于鱼苗的转移,还可设置鱼苗收集装置21,本实施例的鱼苗收集装置21优选采用本申请人授权公告号为CN202153950U的实用新型专利所述,如图4所示,它包括集鱼仓21.1,该集鱼仓21.1形状与鱼苗暂养池6.1底部的鱼池排水管插孔相适配,以便集鱼仓21.1直接安装在鱼池排水管插孔内,集鱼仓21.1为圆柱状。集鱼仓21.1底部的集鱼仓支撑底板21.2中部固定安装有排水防逃滤水管21.3,排水防逃滤水管21.3底端开设有排水孔21.5,排水防逃滤水管21.3在位于集鱼仓21.1上方的管壁上开设有用于排水的通孔,在排水防逃滤水管21.3的管壁外侧还包覆有滤布网21.4,用于阻隔鱼体。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捕捞操作与排水操作同时进行,利用排水时的水流作用完成鱼体的搜集和捕捞。同时,排水防逃滤水管21.3及其上的滤布网21.4能够有效防止在排水和捕捞过程中鱼体进入排水管道内导致鱼体流失和死亡。
饵料培育区7用于鱼苗开口饵料培育,它由至少一组饵料培育装置7.1构成,每一饵料培育装置7.1配置一套进水管、出水管,管道上的闸阀控制水流通过或关闭。
鱼苗包装区8采取流水线操作,由包装用水过滤设施、包装水池和鱼苗包装发运操作区组成,其中,鱼苗包装发运操作区又包括包装水箱、出苗池、出苗操作台和传输带。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大致为:进入生产车间的工作人员经踩踏消毒池进行消毒灭菌,所有工具在工具消毒池中消毒备用,亲鱼从外界池塘捕捞进入车间生产系统前经过完善的鱼体检疫流程,然后再亲鱼分选区2适应新的环境,让鱼体排泄废物并进行清洗,尽量避免污物带入系统,同时按照催产的要求,对亲鱼按规格进行分选。
亲鱼经过严格人工挑选后,在注射操作台3.2上进行注射催产,之后进入亲鱼催产池3.1待产,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亲鱼的排卵和排精情况。
等催产的亲鱼符合人工授精条件时,在人工授精区内4经过人工采卵、人工授精、人工脱粘、清洗等一系列规范的生产流程后,受精卵被放入气浮式鱼苗孵化装置20内,采用循环流水孵化,在孵化过程中控制水的流速和氧气量,而生产用水由高位供水池15利用压力差经配水管道16供给。
受精卵脱膜后10小时左右,可将鱼苗从气浮式鱼苗孵化装置20中转出,至鱼苗暂养池6.1内,暂养一段时间后,利用鱼苗收集装置21进行鱼苗收集。最后在鱼苗包装区8用经过过滤处理的包装用水进行包装发运。
上述过程中,配置于亲鱼催产池3.1、鱼苗孵化装置、鱼苗暂养池6.1的循环水处理装置的工作原理为:经过一系列生产流程后产生的废水进入下沉集水池10进行粗滤,去除固体颗粒和悬浮物,由水力输送泵19经回水管道9输送至蛋白质分离器11,通过物理吸附方法去除孵化、暂养等过程中产生的废蛋白质和有机杂质,滤水利用压力差输送到生物过滤池12,由微生物清除水体中的废物如氨、氮、亚硝酸盐等,然后流经温控设备17和紫外线水处理器13控温消毒,净化水质,并维持水质稳定,使各项水质指标控制在设计标准范围内,最后流入蓄水池14进行曝气贮水,并通过其内配置的温控设备17控制水温在25℃左右。净化后的生产用水通过水力输送泵19经回水管道9回流至高位供水池15里进行再一次循环使用,在鱼苗孵化过程中,流速控制装置18可保持水体流速稳定,确保孵化系统中孵化用水人工控制目标的实现。由于冲洗和自然损耗要用掉一部分水,所以每个循环都要补充少量新鲜水。至此,即形成黄颡鱼循环水育苗系统,经过合理安排生产时间即可进行大规模生产。
在一个具有868m2面积的车间内进行了黄颡鱼鱼苗繁育试验。试验结果为:试产18天,共生产鱼苗8批,共催产亲鱼10431尾,平均催产率为91.6%,产卵3222万粒,平均授精率75.5%,其中出苗6批,出苗1258万尾,平均孵化率为73.0%。鱼苗进入鱼苗暂养区6后,存活率达98%以上,鱼苗活泼健壮,开口效果好。据初步统计,对比常规鱼苗生产,一百万尾鱼苗可节水约1500吨,且生产期间无废水外排,达到了节水、节能、环保的目的。
本发明的核心在于将鱼苗繁育的各功能区域按工序进行了合理布置,并进一步增设了循环水处理装置,以使黄颡鱼鱼苗的生产占地面积小、节水,实现了了鱼苗生产的工厂化、规模化,并降低了鱼苗繁育成本。所以,其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例如:各功能区域的布置,以及功能区内设备的排布不限于实施例所述,只要与鱼苗培育工序匹配并节省空间、便于人员操作即可;蛋白质分离器11、鱼苗孵化装置和鱼苗收集装置21等具体设备也不限于实施例中的优选结构,采用其它现有机构也能够实现本发明技术方案等。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布置在生产现场的:
疾病预防与控制区(1),用于鱼体的检疫,以及对进入系统的人员、工具和水进行消毒;
亲鱼分选区(2),包括至少一个亲鱼暂养池(2.1),用于对从外界进入系统的亲鱼进行清洗和按规格分选;
亲鱼催产区(3),包括至少一个亲鱼催产池(3.1)和至少一个注射操作台(3.2),用于对亲鱼进行注射催产;
人工授精区(4),用于完成人工采卵、人工受精、人工脱粘和清洗;
鱼卵孵化区(5),包括至少一套鱼苗孵化装置,用于将鱼卵孵化成鱼苗;
鱼苗暂养区(6),包括至少一个鱼苗暂养池(6.1),用于鱼苗的暂养和开口培育;
上述各功能区依次相邻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亲鱼催产池(3.1)、鱼苗孵化装置、鱼苗暂养池(6.1)中的至少一种配置有循环水处理装置,所述循环水处理装置包括由回水管道(9)依次连通的下沉集水池(10)、蛋白质分离器(11)、生物过滤池(12)、紫外线水处理器(13)、蓄水池(14)和高位供水池(15),下沉集水池(10)的入水口与亲鱼催产池(3.1)、鱼苗孵化装置或鱼苗暂养池(6.1)的出水口连接,高位供水池(15)的出水口通过配水管道(16)与亲鱼催产池(3.1)、鱼苗孵化装置或鱼苗暂养池(6.1)的入水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过滤池(12)和紫外线水处理器(13)之间、蓄水池(14)和高位供水池(15)内分别设有温控设备(17)。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管道(16)上设有流速控制装置(18)。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道(9)和配水管道(16)为PVC或者PE材质的管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苗孵化装置为气浮式鱼苗孵化装置(20),它包括桶体(20.1)、进水管(20.2)、设置于桶体(20.1)下部的排水口(20.3)和设置于桶体(20.1)顶部的防逃网罩(20.4),所述进水管(20.2)竖向设置于桶体(20.1)内,进水管(20.2)的出水口(20.6)位于桶体(20.1)下部并朝向桶体(20.1)底端;所述桶体(20.1)的底部设有曝气盘(20.7),所述曝气盘(20.7)通过气管(20.8)与气源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苗暂养区(6)还设有鱼苗收集装置(21),用于鱼苗的转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苗收集装置(21)包括集鱼仓(21.1),所述集鱼仓(21.1)底部的集鱼仓支撑底板(21.2)上固定安装有排水防逃滤水管(21.3),所述排水防逃滤水管(21.3)底端开设有排水孔(21.5),排水防逃滤水管(21.3)在位于所述集鱼仓(21.1)上方的管壁上开设有用于排水的通孔,排水防逃滤水管(21.3)的管壁外侧包覆有滤布网(21.4),用于阻隔鱼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饵料培育区(7),所述饵料培育区(7)与鱼苗暂养区(6)相邻设置并至少由一组饵料培育装置(7.1)构成,用于鱼苗开口饵料培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鱼苗包装区(8),所述鱼苗包装区(8)与鱼苗暂养区(6)相邻设置,并由包装用水过滤设施、包装水池和鱼苗包装发运操作区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苗包装发运操作区包括包装水箱、出苗池、出苗操作台和传输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724150A CN102578018A (zh) | 2012-03-19 | 2012-03-19 | 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724150A CN102578018A (zh) | 2012-03-19 | 2012-03-19 | 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78018A true CN102578018A (zh) | 2012-07-18 |
Family
ID=46467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724150A Pending CN102578018A (zh) | 2012-03-19 | 2012-03-19 | 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78018A (zh) |
Cited B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86578A (zh) * | 2012-11-27 | 2013-03-27 | 广东明基水产品有限公司 | 一种暂养池 |
CN103385200A (zh) * | 2013-06-30 | 2013-11-13 | 太仓年年有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养殖用水池 |
CN103583431A (zh) * | 2013-11-10 | 2014-02-19 | 华中农业大学 | 池塘主养黄颡鱼混养其它吃食性鱼类方法 |
CN103688894A (zh) * | 2014-01-09 | 2014-04-02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鲆鲽鱼类分苗装置 |
CN104012444A (zh) * | 2014-01-15 | 2014-09-03 | 王连成 | 一种水产品养殖箱或养殖池 |
CN104304134A (zh) * | 2014-11-12 | 2015-01-28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一种新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
CN104904628A (zh) * | 2015-05-05 | 2015-09-16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一种鱼苗孵化繁育系统 |
CN105613397A (zh) * | 2016-01-06 | 2016-06-01 | 武汉市科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水产养殖系统 |
CN106259074A (zh) * | 2016-08-08 | 2017-01-04 | 滁州市南谯区长江水产良种繁育场 | 一种彩色鳜鱼繁殖的方法 |
CN106561501A (zh) * | 2016-10-26 | 2017-04-19 | 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利用循环水系统培育黄颡鱼“全雄1号”规格苗的方法 |
CN106804481A (zh) * | 2016-12-20 | 2017-06-09 | 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高品质黄颡鱼的养殖方法 |
CN107155980A (zh) * | 2017-06-16 | 2017-09-15 | 塔里木大学 | 高原鳅养殖孵化装置 |
CN105766748B (zh) * | 2016-05-05 | 2018-06-01 |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 一种池塘大棚红螯螯虾苗种繁育系统 |
CN108901982A (zh) * | 2018-05-28 | 2018-11-30 | 苏州格目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农业机械的渔业养殖系统 |
CN112119961A (zh) * | 2019-06-24 | 2020-12-25 | 罗国勤 | 多功能自动化养鱼缸 |
CN114503938A (zh) * | 2022-01-12 | 2022-05-17 | 黑龙江北鱼渔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鱼苗人工繁育及养殖方法 |
CN115462333A (zh) * | 2021-09-30 | 2022-12-13 | 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黄颡鱼工厂化育苗的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20700A (zh) * | 2009-12-10 | 2010-06-09 | 天津农学院 | 一种小水体高效孵化黄颡鱼苗的方法 |
CN101773091A (zh) * | 2010-03-23 | 2010-07-14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一种处理养鱼循环水的方法 |
CN201733728U (zh) * | 2010-07-14 | 2011-02-09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 | 鱼苗自动包装装置 |
CN202043535U (zh) * | 2011-03-23 | 2011-11-23 | 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黄颡鱼气浮式孵化装置 |
CN202153950U (zh) * | 2011-06-28 | 2012-03-07 | 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循环水养殖系统鱼苗收集装置 |
CN202514414U (zh) * | 2012-03-19 | 2012-11-07 | 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 |
-
2012
- 2012-03-19 CN CN2012100724150A patent/CN10257801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20700A (zh) * | 2009-12-10 | 2010-06-09 | 天津农学院 | 一种小水体高效孵化黄颡鱼苗的方法 |
CN101773091A (zh) * | 2010-03-23 | 2010-07-14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一种处理养鱼循环水的方法 |
CN201733728U (zh) * | 2010-07-14 | 2011-02-09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 | 鱼苗自动包装装置 |
CN202043535U (zh) * | 2011-03-23 | 2011-11-23 | 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黄颡鱼气浮式孵化装置 |
CN202153950U (zh) * | 2011-06-28 | 2012-03-07 | 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循环水养殖系统鱼苗收集装置 |
CN202514414U (zh) * | 2012-03-19 | 2012-11-07 | 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曲克明 等: "《海水工厂化高效养殖体系构建工程技术》", 31 January 2010, article "水循环处理工艺", pages: 331 * |
边文冀 等: "《黄颡鱼规模养殖关键技术》", 31 August 2002, article "黄颡鱼规模养殖技术" * |
陈昌福 等: "《淡水鱼的集约化养殖》", 31 January 2004, article "封闭循环水处理" * |
Cited B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86578A (zh) * | 2012-11-27 | 2013-03-27 | 广东明基水产品有限公司 | 一种暂养池 |
CN103385200A (zh) * | 2013-06-30 | 2013-11-13 | 太仓年年有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养殖用水池 |
CN103583431A (zh) * | 2013-11-10 | 2014-02-19 | 华中农业大学 | 池塘主养黄颡鱼混养其它吃食性鱼类方法 |
CN103688894A (zh) * | 2014-01-09 | 2014-04-02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鲆鲽鱼类分苗装置 |
CN103688894B (zh) * | 2014-01-09 | 2015-10-14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鲆鲽鱼类分苗装置 |
CN104012444A (zh) * | 2014-01-15 | 2014-09-03 | 王连成 | 一种水产品养殖箱或养殖池 |
CN104304134A (zh) * | 2014-11-12 | 2015-01-28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一种新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
CN104904628B (zh) * | 2015-05-05 | 2017-10-03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一种鱼苗孵化繁育系统 |
CN104904628A (zh) * | 2015-05-05 | 2015-09-16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一种鱼苗孵化繁育系统 |
CN105613397A (zh) * | 2016-01-06 | 2016-06-01 | 武汉市科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水产养殖系统 |
CN105766748B (zh) * | 2016-05-05 | 2018-06-01 |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 一种池塘大棚红螯螯虾苗种繁育系统 |
CN106259074B (zh) * | 2016-08-08 | 2018-06-29 | 滁州市南谯区长江水产良种繁育场 | 一种彩色鳜鱼繁殖的方法 |
CN106259074A (zh) * | 2016-08-08 | 2017-01-04 | 滁州市南谯区长江水产良种繁育场 | 一种彩色鳜鱼繁殖的方法 |
CN106561501A (zh) * | 2016-10-26 | 2017-04-19 | 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利用循环水系统培育黄颡鱼“全雄1号”规格苗的方法 |
CN106804481A (zh) * | 2016-12-20 | 2017-06-09 | 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高品质黄颡鱼的养殖方法 |
CN107155980A (zh) * | 2017-06-16 | 2017-09-15 | 塔里木大学 | 高原鳅养殖孵化装置 |
CN108901982A (zh) * | 2018-05-28 | 2018-11-30 | 苏州格目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农业机械的渔业养殖系统 |
CN112119961A (zh) * | 2019-06-24 | 2020-12-25 | 罗国勤 | 多功能自动化养鱼缸 |
CN115462333A (zh) * | 2021-09-30 | 2022-12-13 | 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黄颡鱼工厂化育苗的方法 |
CN114503938A (zh) * | 2022-01-12 | 2022-05-17 | 黑龙江北鱼渔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鱼苗人工繁育及养殖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78018A (zh) | 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 | |
CN104585097B (zh) | 一种循环式水产养殖装置及方法 | |
CN107258650B (zh) | 一种水产养殖池 | |
CN107410139B (zh) | 黄鳝规模养殖用多功能养殖装置 | |
CN211770859U (zh) | 一种海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 |
CN101642067B (zh) | 一种美洲鲥人工催产、授精及受精卵孵化方法 | |
CN101933468A (zh) | 一种控温条件下高密度流水养殖黄鳝的方法 | |
CN202514414U (zh) | 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 | |
CN102511423B (zh) | 一种用海水养殖虾和蟹的系统及其养殖方法 | |
CN101664005A (zh) | 奥尼罗非鱼工厂化的人工育苗方法 | |
CN109845668B (zh) | 一种黑斑原鮡流水养殖培育驯化的方法 | |
CN105532520B (zh) | 一种宽体沙鳅苗种繁殖方法 | |
CN107549083A (zh) | 一种鱼类池塘圈养系统及其应用 | |
CN110036956A (zh) | 一种用于大型埋栖性贝类亲贝培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9937953B (zh) | 利用循环水进行黑斑原鮡培育驯化养殖的方法 | |
CN110447580B (zh) | 一种可循环型淡水珍珠养殖方法 | |
CN109937954B (zh) | 一种黑斑原鮡培育驯化的流水养殖系统 | |
CN204742224U (zh) | 一种生态养殖系统 | |
CN209234674U (zh) | 一种小龙虾孵化装置 | |
CN203482762U (zh) | 一种底层水过滤系统与循环水养殖兼繁殖系统 | |
CN207083882U (zh) | 一种鱼类圈养污水固形物分离装置 | |
CN215422295U (zh) | 一种实验室淡水壳菜养殖装置 | |
CN114831059A (zh) | 一种马口鱼的早繁及规模化育苗方法及其装置 | |
CN211211022U (zh) | 一种分区养殖池塘 | |
CN109169470B (zh) | 一种青蟹种蟹培育循环水养殖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