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574391B - 印刷机印刷装置中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印刷机印刷装置中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4391B
CN102574391B CN201080047213.XA CN201080047213A CN102574391B CN 102574391 B CN102574391 B CN 102574391B CN 201080047213 A CN201080047213 A CN 201080047213A CN 102574391 B CN102574391 B CN 1025743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roller
rotor
reciprocating
driv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721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4391A (zh
Inventor
埃里希·马科斯·卡尔·格尔纳
瑞加娜·丽塔·舍勒
本杰明·齐罗尔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enig and Bauer AG
Original Assignee
Koenig and Bau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enig and Bauer AG filed Critical Koenig and Bauer AG
Publication of CN102574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43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43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43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04Driving means for ink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3/00Common details of rotary presses or machines
    • B41F13/008Mechanical features of drives, e.g. gears, clu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15Devices for moving vibrator-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AND TO STAMPS
    • B41P2213/00Arrangements for actuating or driving printing presses; 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 B41P2213/10Constitutive elements of driving devices
    • B41P2213/25Couplings; Clu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机的印刷装置(04)中的设备,至少具有印刷装置(04)的输墨装置(08)或润湿装置(09)的至少一个在两侧、在侧机架(30)中能够轴向移动地支承的辊(12;12.1;12.2;12.3),所述印刷装置在一个端侧上能够通过界面(24)供给调温剂用于其温度调节,其中,设置至少一个用于产生辊(12;12.1;12.2;12.3)的轴向往复升降的往复驱动装置(22)以及至少一个用于产生辊(12;12.1;12.2;12.3)的旋转运动的驱动机构(18),旋转的驱动机构(18)和往复驱动装置(22)都作用在辊(12;12.1;12.2;12.3)的与界面(24)对立的同一端侧上,在辊(12;12.1;12.2;12.3)与旋转的驱动机构(18)之间为了平衡由往复驱动装置(22)产生的往复升降设置具有两个能够相对轴向移动的转子(41;42)的连接装置(27),其中,所述转子(41;42)中的第一转子能够在侧机架(30)中或上旋转地、但在轴向上地点固定地支承且为了进行其旋转驱动与所述驱动机构(18)机械连接,所述转子(41;42)中的第二转子抗扭地以及抗拉且抗压地与辊(12;12.1;12.2;12.3)的轴颈(28)连接。

Description

印刷机印刷装置中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机印刷装置中的设备。
背景技术
WO03/039873A1公开于一种具有两个摩擦滚筒的输墨装置,所述摩擦滚筒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同一机器侧通过一个驱动电机经一个皮带传动装置共同旋转地且通过另一个驱动电机经曲柄传动装置在往复移动方面被驱动。皮带在皮带轮上传动,皮带轮通过相应地扩展的运行面或通过在销轴上引导的运动实施升降运动。
WO2005/097505A2公开了一种具有输墨装置的印刷装置,其中,两个摩擦滚筒共同通过设置在壳体中的传动装置旋转地且往复地被驱动。
DE102007000554A1公开了一种两个摩擦滚筒的驱动方案,其中,两个摩擦滚筒中的仅一个摩擦滚筒在运行时通过驱动电机经小齿轮旋转地被强制驱动,且两个摩擦滚筒由该驱动电机经各十字曲柄连杆结构在往复运动方面被强制驱动。
之后公开的德国专利申请DE102008001848涉及一种摩擦滚筒的单驱动,其中,旋转驱动由一个驱动电机轴向经电磁联轴器施加到摩擦滚筒的一个轴颈上且往复运动由另一个驱动电机经曲柄连杆机构的连杆施加到另一机器侧的轴颈上。
EP0652104A1公开了一种插图印刷机的平版印刷装置,其中,一个输墨装置的多个摩擦滚筒通过调温剂循环的调温流体来调节温度。
DE10161889A1描述了具有串墨辊的印刷机输墨装置,其中,串墨辊在中间连接具有永磁体的电磁联轴器的情况下与驱动电机连接。电磁联轴器的两个联轴器半部分在转轴方向上不会相对相向移动。
DE3917074A1和DE1233416B1公开了一种输墨装置中的电磁切换联轴器。没有详细阐述针对联轴器内往复升降的平衡。
DE10304296A1公开了一种印刷装置的驱动装置,其中,至少一个输墨装置和/或润湿装置辊、比如摩擦辊可由印刷装置滚筒的驱动装置驱动。为此,由设置在印刷装置滚筒轴颈上的驱动轮经拉力机构驱动与辊轴颈连接的驱动轮。为了能够可选地断开或闭合与拉力机构传动的连接,设置连接机构、比如电磁联轴器,通过其可以将设置在印刷装置滚筒轴颈上的驱动轮可选地与该轴颈连接。摩擦辊的轴向驱动可以借助于驱动电机借助于以压力剂加载的活塞或通过磁力实现。
DE10227516A1公开于一种摩擦驱动的摩擦辊的往复运动机构,其中,在辊中设置将旋转转换成往复运动的蜗轮蜗杆传动装置。
DE10003026A1描述了一种摩擦驱动的摩擦辊的驱动装置,其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轴向往复运动通过由机器驱动装置驱动的曲柄传动装置实现,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其通过线性电机实现。曲柄传动装置由机器驱动装置的驱动通过可调节转矩的联轴器、比如滑动联轴器或可电子切换的联轴器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印刷机印刷装置中的维护方便和/或可变的设备,该设备具有可往复运动的、特别是可调温的辊的驱动装置。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印刷机的印刷装置中的设备至少具有印刷装置的输墨装置或润湿装置的至少一个在两侧、在侧机架中能够轴向移动地支承的辊,所述印刷装置在一个端侧上能够通过界面供给调温剂用于其温度调节。设置至少一个用于产生辊的轴向往复升降的往复驱动装置以及至少一个用于产生辊的旋转运动的驱动机构,旋转的驱动机构和往复驱动装置都作用在辊的与界面对立的同一端侧上,在辊与旋转的驱动机构之间为了平衡由往复驱动装置产生的往复升降设置具有两个能够相对轴向移动的转子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转子中的第一转子能够在侧机架中或上旋转地、但在轴向上地点固定地支承且为了进行其旋转驱动与所述驱动机构机械连接,所述转子中的第二转子抗扭地以及抗拉且抗压地与辊的轴颈连接。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印刷机的印刷装置中的设备至少具有印刷装置的输墨装置或润湿装置的至少一个在两侧、在侧机架中能够轴向移动地支承的辊,至少一个用于产生辊的轴向往复升降的往复驱动装置以及至少一个用于产生辊的旋转运动的驱动机构,其中,在辊与驱动机构之间设置具有两个相互同轴设置的转子的电磁联轴器,所述转子包括一个内转子和一个外转子,以及所述转子中的一个与所述驱动机构机械连接地能够被旋转驱动。为了平衡由往复驱动装置产生的、辊的往复升降,所述电磁联轴器的两个转子在辊的转轴的方向上能够相对移动地设置,两个转子中的一个转子能够在侧机架中或上旋转地、但在轴向移动方面与机架固定地支承,两个转子中的另一个转子抗扭地以及抗拉且抗压地与轴向上能够移动地支承的辊的轴颈连接。
通过本发明可实现的优点特别在于,特别是针对需调温的摩擦滚筒实现了无油的以及便于维护且成本低廉和故障较少的驱动装置。特别的优点还在于,该驱动装置在摩擦频率方面独立于旋转地驱动。
旋转驱动装置和轴向驱动装置设置在同一机器侧为供给系统、比如与调温剂循环的可能的或实际的接口提供了空间。尽管如此,该实施方式还使得可接近性较高且维护需求尽可能小。
通过经皮带传动装置的旋转驱动可以将电机参数保持得较小,无需相应的额外齿轮传动装置的额外油腔。因此,皮带更换以及维护同样相对于具有油腔的齿轮传动装置大大得以简化。
将转矩传递到摩擦滚筒上的联轴器被实施为电磁联轴器的实施方式无接触地工作且由此使得维护需求非常小。
将曲柄传动装置设计为十字曲柄连杆结构节省了材料且提高了质量,因为由此相对于否则采用的曲柄传动可实现实际上相反设置的相位,且由此可避免在印刷装置中的横向运动的起振。特别是在成本、维护和可接近性方面,十字曲柄连杆结构的实施方式是有利的,其中,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从可根据标准高度精确制造的(互补的)“圆分度”(轴的外圆周以及圆孔、比如穿孔的内表面)产生直线引导,其中,与曲柄对应的引导元件包括与引导滑杆对应的引导元件。因此,可以采用滚动轴承,无需设置间隙。所需的配合精确度可以通过可在市场上买到的配件实现。较少的维护可以有利地如下进一步减少,即在引导元件之间采用比如油脂润滑的滚动轴承。对于简化的构建/拆除来说有利的是,将容纳直线引导的保持装置设计为可在一定的界限内摆动,由此使得曲柄传动机构不再需要针对辊的每一次拆除或维护被完全拆卸。这样就实现了辊的拆卸以及在另一(更容易的)位置的分离。
通过使用自身的、与旋转驱动装置不同的用于轴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一方面在寻找理想频率时实现了较高的灵活性,另一方面,避免了将力矩从往复驱动传递到旋转驱动以及反向的传递。
附图说明
下面,在附图中示出且在下面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针对印刷单元的第一实施例;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印刷单元的双印刷装置;
图3示出了针对输墨装置的可替换的实施例;
图4示出了针对印刷单元的第二实施例;
图5示出了具有驱动装置的两个往复运动的辊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图5的驱动装置的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图6的驱动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后视图;
图8示出了旋转驱动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细节截面图;
图9示出了图8中的电磁联轴器的放大图;
图10示出了图8中的电磁联轴器的透视部分视图;
图11示出了往复驱动装置的截面图;
图12示出了往复驱动装置的后视图;
图13示出了往复传动装置的透视图;
图14示出了另一个实施方式或另一个往复传动装置的透视图;
图15示出了旋转驱动装置的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的细节截面图;
图16示出了旋转驱动装置的另一个实施变型的细节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印刷机、比如卷筒纸轮转印刷机、特别是多色卷筒纸轮转印刷机具有至少一个印刷单元01,在该印刷单元中可双面地单倍(einfach)或特别是先后多倍(mehrfach)、比如四倍印刷一个材料带02、简称带02,或者同时单倍或多倍印刷多个带02。
在图1中示出的印刷单元01以具有基本上竖直的轨道走向的印刷塔的形式设计且具有多个、在当前情况下为4个竖直相叠设置的双印刷装置03,用于在橡皮-对-橡皮生产(Gummi-Gegen-Gummi-Betrieb)中进行双面印刷。此类以印刷塔形式设计的、具有从下至上穿过印刷单元01的轨道走向的印刷单元01优选设置在报纸印刷机中,其中,报纸印刷机比如具有多个印刷塔和多个由印刷塔印刷的且在下游形成产品的带02。
双印刷装置03(此处以桥式印刷装置或n形印刷装置的形式示出)分别由两个印刷装置04形成,印刷装置分别具有一个被设计为转印滚筒06和一个被设计为印版滚筒07的滚筒06;07,比如印刷装置滚筒06;07,以及分别具有一个输墨装置08和在湿式平版印刷的情况下额外具有一个润湿装置09。分别在两个转印滚筒06之间在合压状态下形成一个(双)印刷位置05。上述构件仅标记在图1最上面的双印刷装置03中,其中,相叠设置的(双)印刷装置03;04能够基本上(特别是在对于本发明重要的特征的实施方式中)相同地实施。双印刷装置03可以在没有下述有利的直线布置的特征的情况下相对于图1的视图同样好地实施为向上敞开的u形、向下敞开的n形或其它设置在印刷位置05上的单元,或者如图2所示实施为平的双印刷装置03,即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转轴在合压状态下比如位于共同的平面E上。
印版滚筒和转印滚筒07;06比如以至少两个、比如4个或者甚至6个并排设置的竖版的、以报纸格式、特别是海报格式的印刷页的辊身宽度设计。至少印版滚筒07可以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比如具有一个圆周,该圆周基本上与两个先后设置的以报纸格式的印刷页一致。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圆周与唯一一个此类印刷页一致。
原则上印刷塔还可以具有两个卫星印刷单元,其比如分别具有4个相叠设置的与卫星滚筒配合的印刷装置04。
比如还被实施为被称作短式输墨装置08的、两列的辊输墨装置08的输墨装置08具有多个辊11、12、13、14、16。输墨装置08根据图1和2包括3个将油墨涂布在印版滚筒07的印版上的辊11、特别是着墨辊11,其通过可远离润湿装置往复运动的辊12.1、特别是摩擦滚筒12.1(比如具有坚硬的表面)、可靠近润湿装置往复运动的第二个辊12.2、特别是摩擦滚筒12.2、另一个油墨辊或传输辊13(比如具有较软的表面)、辊14、特别是油膜辊14以及辊16、特别是墨池17中的墨斗辊或浸渍辊16获得油墨。作为被设计为油膜输墨装置的辊输墨装置08的特征的浸渍辊和油膜辊16;14还可以有利地通过另一个油墨输送系统或剂量分配系统、比如通过泵输墨装置中的泵系统、或者虹吸输墨装置中的虹吸系统替代。同样还可以考虑,仅两个着墨辊11或多于三个着墨辊11将油墨从摩擦滚筒12.1;12.2涂布到印版滚筒07上。着墨辊和/或传输辊11;13(简称为软辊11;13)的较软的表面在径向上松软地比如以橡皮层设计,这在图2和3中通过同心圆以及在图1中通过加重线表示。随后的用于驱动一个摩擦滚筒12或多个摩擦滚筒12.1;12.2的实施方式可以特别有利地结合此类短式两列输墨装置08应用。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输墨装置08还被设计为单列的输墨装置08,具有两个在从油墨输送系统或剂量分配系统至印版滚筒07的辊列中串联设置的摩擦滚筒12.1;12.2(图3)。随后的用于驱动一个摩擦滚筒12或多个摩擦滚筒12.1;12.2的实施方式也有利地应用到具有该输墨装置08的印刷装置04的一个或多个摩擦滚筒12.1;12.2上。
图4示出了印刷单元01作为I形印刷单元01的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其中,印刷单元01由带02基本上竖直地穿过。印刷单元具有由两个印刷装置04组成的双印刷装置03,该双印刷装置不是主要水平地、而是主要竖直地延伸,即其滚筒对不是并排地、而是相叠地设置。此类印刷单元01设置在插图印刷机或零星印件印刷中且在产品较高的质量要求方面主要在输墨装置和润湿装置08;09的设计上更加耗费、比如具有较高数量的辊11;12;13;14;16。因此,该输墨装置08在此比如具有三个摩擦滚筒12.1;12.2;12.3,其中,从油墨输送系统或剂量分配系统至印版滚筒07的辊列在远离印刷位置的摩擦滚筒12.3之后观察分为两个具有远离润湿装置的摩擦滚筒12.1和靠近润湿装置的摩擦滚筒12.2的列。下面的用于驱动一个摩擦滚筒12或多个摩擦滚筒12.1;12.2;12.3的实施方式还有利地应用到被设计为I形印刷单元01的印刷单元01的印刷装置04的一个或多个摩擦滚筒12.1;12.2;12.3上。
下面根据图2的实施方式的示例(也适用于其它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04)阐述印刷装置04及其驱动装置。
印刷装置滚筒06;07通过至少一个未示出的驱动电机在机械上独立于另其它印刷装置04被驱动。但如在图2中仅示意性示出,优选每个印刷装置滚筒06;07通过一个自身的驱动电机被旋转驱动。为此,驱动分别由驱动轴、通过必要时的连接装置直接地、或者通过自身的封装的传动装置(比如减速传动装置)以及必要时的连接装置施加到各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轴颈上。因此,驱动可以在没有在其它情况下需要的油腔的情况下实现。
输墨装置08的摩擦滚筒12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至少一个驱动机构18、比如驱动电机18在机械上独立于印刷装置滚筒06;07在旋转上被强制驱动或能够被强制驱动。原则上可以使多个摩擦滚筒12分别配设有一个自身的驱动电机18,或者多个摩擦滚筒12(比如通过连接或可连接的传动装置)配设有一个共同的驱动电机18。驱动电机18可以原则上通过传动装置26、比如通过齿轮传动装置、优选皮带传动装置驱动摩擦滚筒12;12.1;12.2。驱动优选通过连接装置施加到摩擦滚筒12上。在通过传动装置26的驱动的实施方式中,能够以有利的方式采用标准电机,而无需研制和制造数量较小的、与局部应用相匹配的特殊电机。
通过随后的、针对具有多个摩擦滚筒12的输墨装置08的情况所描述的有利的驱动方案,在输墨装置08靠近印版滚筒的区域中、特别是在着墨的区域中在印版上实现基本上无打滑的滚动(所谓的“真滚动”)和着色。
为此,摩擦滚筒12中的一个、比如远离润湿装置的摩擦滚筒12.1至少在生产运行中在旋转上仅通过与相邻的辊11;13的摩擦被驱动且针对其旋转驱动在生产运行中既不具有额外的、用于驱动印刷装置滚筒06;07或另一个强制旋转驱动的输墨装置08的辊的机械驱动连接,也不具有自身的驱动电机。以这种方式使得第一摩擦滚筒12.1主要通过在该示例中的两个通过与印版滚筒07的摩擦传动的着墨辊11旋转驱动且独立于位于其之间的压送位置(Nipstellen)中的压印基本上具有印版滚筒07的圆周速度。
摩擦滚筒12中的另一个、比如靠近润湿装置的摩擦滚筒12.2如图2所示具有在生产方向上对其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电机18。在有利的改进中,可以在驱动电机18或被强制传动的摩擦滚筒12.2与在运行中不被强制驱动的摩擦滚筒12.1之间设置可选的、可激活和可停用的机械的驱动连接装置(参见下文),或者设置通过空转与在运行中不被强制驱动的摩擦滚筒12.1机械地驱动连接的装置,其方式为,使得在生产旋转方向上的空转以及反向于生产旋转方向的机械驱动连接有效。因此,能够使得在工作中不被强制驱动的摩擦滚筒12.1至少暂时地针对调整进程(比如清洗进程)在第一种替换方式中通过可选地闭合的连接被驱动且在第二种情况下以相反的旋转方向被驱动。因此,比如远离润湿装置的一个摩擦滚筒12.1在生产中在旋转上仅通过与相邻的辊11;13的摩擦驱动,而为了清洗比如能够被强制驱动。在两个在辊列中相互串联设置的摩擦滚筒12.1;12.2中(比如图3或4),其中的一个(比如靠近印刷位置的)摩擦滚筒在上述意义上被强制驱动,且另一个(远离印刷位置的)摩擦滚筒通过摩擦被驱动(必要时可连接)。
至少一个摩擦滚筒12或多个摩擦滚筒12中的至少一个、特别是同一输墨装置08的两个摩擦滚筒12.1;12.2在其轴向往复运动方面实施为被强制驱动。原则上这两个轴向上被强制驱动的摩擦滚筒12.1;12.2虽然可以具有机械上彼此独立的往复驱动装置,但优选其相互连接、至少可相互连接。
优选两个摩擦滚筒12.1;12.2具有在图2中通过双箭头标记的传动装置19、特别是往复运动或摩擦传动装置19,因此,摩擦滚筒12.1;12.2在轴向上实施通过各摩擦传动装置19强制的往复运动。
在机械上耗费较少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一个摩擦滚筒、比如远离润湿装置的摩擦滚筒12.1可以具有自身的、仅将其(必要时在生产运行中仅通过与相邻的辊11;13的摩擦产生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往复传动装置19的往复运动。该往复传动装置可以比如被设计为凸轮传动机构,其中,比如与机架固定的轴向止挡同与辊固定的凸轮状的环围的凹槽配合或与辊固定的轴向止挡在凸轮盘的与机架固定的环围的凹槽中配合。原则上这个将旋转转换成往复的轴向升降的传动装置19可以比如通过具有偏心轮的蜗轮蜗杆传动装置或凸轮传动机构被实施为另一个自身的传动装置19。
如在图2中通过双箭头连接的虚线示意性示出的那样,两个摩擦滚筒12.1;12.2的往复传动装置19以有利的方式比如通过驱动连接装置21相互机械连接。有利的是,这两个连接的往复传动装置19代表一个共同的往复驱动装置22或往复传动装置22(图5)且针对其往复运动通过与产生旋转运动的驱动电机18不同的驱动单元23、比如驱动电机23被强制驱动(图2)。不过在一个简单的实施方式中,往复传动装置22的强制驱动原则上通过旋转驱动摩擦滚筒12、比如在运行中被强制驱动的摩擦滚筒12.2的驱动电机18经转换的传动装置实现。
优选摩擦滚筒12或摩擦滚筒12.1;12.2的(旋转的和/或轴向的)驱动以如下方式设计,即不必设置膨胀的油腔和/或实现简单的、接近性较好的维护和/或较小的磨损。这特别是优选结合摩擦滚筒12或结合摩擦滚筒12.1;12.2实现,即所述摩擦滚筒12或摩擦滚筒12.1;12.2的一个端侧不具有驱动元件,用以比如能够设置介质供给装置、比如调温剂循环的接口。这样,一个或多个辊12;12.1;12.2或一个或多个摩擦滚筒12;12.1;12.2比如如下设计,即其在端侧具有用于介质循环的界面24、比如用于调温流体的输入和输出的转动绝缘套管24,以及在内部具有用于调温流体的循环的相应的空腔和/或路径(图5)。
图5示意性示出了具有两个摩擦滚筒12.1;12.2的实施方式,两个摩擦滚筒的旋转和轴向驱动装置设置在同一机器侧或端侧,以及介质输送装置(比如转动绝缘套管24)设置在另一侧,其中,传递旋转运动的传动装置26和一个或多个往复传动装置19以及将转矩传递到摩擦滚筒12上的连接装置27都可以被设计为没有油腔。尽管这些实施特征分别单个地或在各组合中具有特别的优点,但其在总体上阐明了针对一个或特别是两个可调温的摩擦滚筒12;12.1;12.2的无油的、易于维护且成本低廉的驱动的一个优选方案。在下面针对图16描述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取消在驱动电机18与摩擦滚筒12或摩擦滚筒12;12.1;12.2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传递旋转运动的传动装置26,其中,墓于该传动装置同样可以无油地驱动摩擦滚筒。
两个摩擦滚筒12.1;12.2在侧机架30上如下支承,即其既能够实施旋转运动也能够实施轴向运动。在一个机器侧上可以分别设置一个上述转动绝缘套管24。在另一个机器侧上,(至少是)两个摩擦滚筒中的一个12.2(参见上面描述)通过驱动电机18经作为皮带传动装置26以皮带36(特别是齿轮皮带36)设计的传动装置26被强制驱动或能够被强制驱动。另一个(或者其它的)摩擦滚筒12.1在运行中不与驱动电机18连接,且能够以其轴颈28通过比如轴向轴承49抗拉且抗压地(比如耐拉或耐压地)、但在相对旋转运动方面可自由移动地,且必要时额外通过坚硬的、但可拆卸的未示出的连接装置连接到往复传动装置19.1上。旋转驱动的转矩通过被设计为电磁联轴器27的连接装置27从驱动电机18传递到摩擦滚筒12.2的轴颈28上。通过皮带传动装置26的设计可以将传动装置26设计为是无油的。与无传动装置的直接驱动不同的是,可以采用较小尺寸的电机、比如标准电机。为了必要时在调整运行中(比如在清洗过程中)能够将另一个摩擦滚筒12.1也同时驱动,可以(如虚线所示)设置与该另一个摩擦滚筒抗扭连接的齿轮32,其能够可选地同抗扭地与运行中被强制驱动的摩擦滚筒12.2连接的齿轮33连接。这比如通过能够可选地与两个齿轮32;33处于啮合中的中间轮31(比如齿轮31)通过比如(特别是远程操控的)动作器34(图6)实现。为了使驱动能够无油地实现,中间轮31、特别是其齿部优选由塑料制成。
一个摩擦滚筒或优选两个摩擦滚筒12.1;12.2在其轴向运动方面分别通过往复传动装置19.1;19.2被强制驱动,这些往复传动装置特别是分别被设计为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十字曲柄连杆结构19.1;19.2或至少包括此类十字曲柄连杆结构。往复传动装置19.1;19.2比如通过传动装置29(比如角传动装置或蜗轮蜗杆传动装置)由与驱动电机18不同的驱动电机23驱动。
图6在透视图中示出了整个驱动组装件,其中,摩擦滚筒12.1;12.2本身未示出。图7示出了整个驱动组装件的后视图。
图8至10详细示出了比如驱动电机18的小齿轮37通过皮带传动装置26的皮带36以及电磁联轴器27作用到摩擦滚筒12.2上的旋转驱动的实施方式。
图10示出了电磁联轴器27在分解的状态下的透视图。在安装好的状态下,连接装置27优选与摩擦滚筒12或其轴颈的转轴同轴设置。电磁联轴器27包括两个相互同轴设置的转子41;42,即外转子41以及内转子42,其中,外转子41在其内侧面上以及内转子42在其外侧面上装配有具有交替变化的极性的(高级的)磁铁43;44、特别是永磁体43;44,即在圆周方向上北极和南极是交替的。在闲置状态下,外转子41和内转子42的各北极和南极相互面对。通过转动使磁力线发生偏转,因此,可以穿过间隙传递转矩。在恒定的旋转间隙的情况下产生同步的运行。外转子41在其圆周上具有套环38、比如外齿部38,套环或外齿部为了驱动外转子41与皮带36、比如齿轮皮带36的内齿部配合。为了使外转子41能够旋转,外转子通过径向轴承39可旋转地支承在侧机架30中或上。外转子41通过皮带36由驱动电机18驱动。驱动电机18在此优选与机架固定地设置且比如通过未示出的机架、比如通过支撑栓钉、壳体或基座与侧机架30连接。
在当前的实施例中,外转子41的支承比如在外转子41的轮缘46(或与外转子连接的轮缘)与能够比如可拆卸地与侧机架30连接的机架47、特别是壳体47(图8)之间实现。内转子42比如通过夹紧连接装置48(比如夹紧套件)与摩擦滚筒12.2的轴颈28抗扭地以及抗拉和抗压地(或者说耐拉和耐压地)连接。内转子42与十字曲柄连杆结构19.2的从动元件51比如通过轴向轴承49抗拉和抗压地(或者说耐拉和耐压地)、但在相对旋转运动方面可自由移动地连接。因此,外转子41在轴向移动方面是与机架固定的,且内转子42能够相对于外转子41以最大的往复升降幅度(比如最小为10mm、特别是最小为20mm、比如大约30mm)轴向移动。为此,电磁联轴器27具有足够的空间。调节的或所希望的往复升降幅度可以(在没有进一步减速或加速的情况下)具有双倍的曲柄连杆机构的偏心度e(参见下面描述)。
在驱动电机18与摩擦滚筒12.2之间的转矩传递通过外转子41与内转子42之间的磁力实现。内转子42和外转子41在辊12.2的转轴的方向上可相互相向移动。原则上既可以将内转子42也可以将外转子41在辊12.2的转轴的方向上不可移动地(即在轴向位置上与机架固定)设置,其中,在当前的、在简单的构造方式方面有利的示例中,外转子41轴向是不可移动的且与驱动电机18连接,而内转子42在轴向上是可移动的且与往复驱动装置22连接。在下面的针对图15描述的变型中,比如以相反的方式设置这种结构关系。
因此,可往复运动的辊12.1;12.2通过往复驱动装置22被置于轴向的往复运动中。以这种方式产生的往复升降通过电磁联轴器27如下接收,即使得外转子41与内转子42的相对位置不是固定的,而是可变的。在辊12;12.1;12.2的第一往复升降状态下,外转子41和内转子42设置在第一位置中,且在辊12;12.1;12.2的往复升降的第二状态下,外转子41和内转子42在其相对轴向位置方面设置在与第一状态不同的第二状态下。因此,辊12;12.1;12.2的往复升降可以无接触地且由此无磨损地由电磁联轴器27接收。如果另一个摩擦滚筒12.1也在旋转上被强制驱动,则该连接可相应于被强制驱动的摩擦滚筒12.2通过比如具有外齿部的电磁联轴器27的中间连接实施。电磁联轴器27由于其无磨损性不需要维护且不需要油腔。
针对摩擦滚筒12;12.1;12.2的摩擦升降可以原则上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但优选通过曲柄连杆机构、特别是通过随后描述的十字曲柄连杆结构19导入。通过比如被实施为电机的驱动机23,通过未详细示出的、与机架固定设置的传动装置29(比如横向摩擦传动组件29)的传动机构将轴52以及对于每个往复传动装置19.1;19.2将一个与轴52抗扭连接的曲柄臂53(比如偏心轮53)置于围绕曲柄轴线K的旋转运动中,该曲柄轴线比如与轴52的转轴落到一起。曲柄轴线K在此垂直于或者说正交于辊轴线或者说滚筒轴线Z,沿该轴线Z实施往复运动。
在曲柄臂53中比如通过径向轴承54将曲柄56围绕与曲柄轴线K平行的轴线可旋转地支承,该轴线以偏心度e间隔地环绕垂直于往复运动的摩擦滚筒12;12.1;12.2的辊轴线或者说滚筒轴线Z延伸的曲柄轴线K。为了防止倾斜,曲柄56优选除了径向轴承54外还通过未示出的联杆与曲柄臂53连接。径向轴承54和联杆还可以被设计为组合的构件。在一个改进中,曲柄传动装置在其有效的曲柄臂53(偏心度e)上能够被调节,其方式为,比如曲柄56(必要时连同支承装置)在与曲柄轴线K的间距上是可变的,或者设置且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更换多个具有不同间距的曲柄臂53。
往复传动装置19.1;19.2还包括抗拉且抗压地与待往复运动的摩擦滚筒12;12.1;12.2连接的引导杆57;57.1;57.2。引导杆57;57.1;57.2具有垂直于滚筒轴线Z和曲柄轴线K延伸的引导元件58,其与曲柄56的对应的引导元件59配合作为直线引导装置58、59。
在此处示出的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曲柄56配设的引导元件58比如以引导环58的形式环围引导杆57;57.1;57.2配设的、比如以引导轴59(或者栓钉)的形式设计的引导元件59。引导元件59通过连接机构66、比如螺栓连接装置66支承或固定在保持装置61、比如框架61中,保持装置本身抗拉且抗压地通过比如从动元件51和轴向轴承49与待往复运动的辊12;12.1;12.2的轴颈28连接。在曲柄56围绕曲柄轴线K旋转期间,引导环58在引导轴59上实施振荡的直线运动。同时,引导轴59通过环围的曲柄56以及随同曲柄一起的保持装置61受到力或运动分量,该力或运动分量垂直于直线引导装置58、59的自由度、即垂直于引导轴59的纵向延伸且垂直于曲柄轴线K。通过将直线引导装置58;59实施为在轴上延伸的环(圆环部件)可以在没有较大耗费的情况下实现较高规格的匹配性。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在环状引导元件59的面向引导轴59的内侧面与引导轴59之间设置减小摩擦的轴承。优选在环状引导元件58的面向引导轴59的内侧面上设置在图11中仅示意性示出的滚动轴承62,其滚动元件在引导轴59上滚动。滚动轴承62进一步提高了使用寿命且可以比如通过内部的油脂润滑缩小维护间隔。
被称作往复传动装置19的是两个可共同强制往复运动的摩擦滚筒12.1;12.2的两个往复传动装置19.1;19.2,其中,在此如所示的那样,两个往复传动装置19.1;19.2通过轴52被驱动。两个往复传动装置19.1;19.2的引导杆57;57.1;57.2可以以相同的、比如在图13中示出的方式设计。不过还可以使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引导杆57;57.1;57.2以在图14中示出的引导杆57.1的形式设计。为此,容纳引导轴58的框架61.1(比如在远离摩擦滚筒的端部区域中)与比如环围第一框架61.1的第二框架63如下通过连接机构64(比如螺栓连接装置64)连接,即在至少部分地松开连接时,内部和外部的框架61.1;64比如能够围绕穿过连接机构64延伸的轴线相向摆动。通过这种设计使得所涉及的摩擦滚筒12能够至少在较小的区域中垂直于其滚筒轴线Z移动,这使得构建和拆除和/或维护明显更加容易。
在两个由往复驱动装置22驱动的摩擦滚筒12.1;12.2的实施方式中有利的是,摩擦滚筒12.1;12.2以180°相位错开地实施反向的往复运动。为此有利的是,两个往复传动装置19.1;19.2如下调节或可调节,即其曲柄运动以180°相互错开,即刚好同时位于运动的相对立的止点上。
因此,所描述的两个可往复运动的辊12.1;12.2的往复驱动装置22包括由驱动电机23驱动的、与侧机架固定的横向摩擦传动组件29且分别包括一个由横向摩擦传动组件22驱动的、具有曲柄传动装置的往复传动装置19.1;19.2,往复传动装置19.1;19.2分别具有一个环围垂直于往复运动的辊12.1;12.3的滚筒轴线Z延伸的曲柄轴线K的、每个往复运动的辊12;12.1;12.2的曲柄56。为了使得往复运动的辊12;12.1;12.2实施以180°相位错开的反向往复运动,曲柄56围绕曲柄轴线K以180°相互错开设置。曲柄56可以在相对于曲柄轴线K或轴52的角位置方面被设计为是可调的。横向摩擦传动组件29可以比如由蜗轮蜗杆传动装置、比如螺杆组成。但往复传动装置19优选不具有简单的曲柄传动装置,而是具有带直线引导(线性引导)的十字曲柄连杆结构27,由此可以实际上实现两个辊12.1;12.2的精确的反向振荡的往复运动。
结合两个摩擦滚筒12.1;12.2阐述的内容还可以应用到仅驱动一个摩擦滚筒12的情况下。
在多于两个实施相位错开的往复运动的往复的辊12;12.1;12.2:12.3的情况下,应该优选将辊12;12.1;12.2:12.3的往复运动以如下角度相互间相位错开,即该角度等于整圆除以往复的辊12;12.1;12.2:12.3的数量。这也相当于如下角度,即以该角度使得曲柄56在此类情况下围绕曲柄轴线K相互间隔或错开地设置。如果由往复驱动装置22驱动多于两个往复的辊12;12.1;12.2:12.3,则还可以使曲柄56实施为曲柄轴的曲柄分段。
在与上述图8的关于轴向移动性的实施方式相反设计的实施方式中,在图15中的内转子42在轴向上是不可移动的且与驱动电机18连接,而外转子41在轴向上是可移动的且与往复驱动装置22连接。内转子42的支承比如通过径向轴承39在有利地可拆卸地与侧机架30连接的机架47(特别是壳体47)(图15)上实现。外转子41比如通过夹紧连接装置48(比如夹紧套件)与摩擦滚筒12;12.1;12.2的轴颈28抗扭地以及抗拉且抗压(耐拉且耐压)地连接。外转子41利用十字曲柄连杆结构19;19.1;19.2的从动元件51比如通过轴向轴承40抗拉且抗压(耐拉且耐压)地、但在相对旋转运动方面可自由移动地连接。在此,内转子42通过驱动电机18比如经传动装置26被旋转驱动。内转子42在轴向移动方面是与机架固定的,而外转子41相对于外转子41能够以最大的往复升降幅度比如至少10mm、特别是以至少20mm、比如大约30mm轴向移动。为此,电磁联轴器27具有足够的空间。调节的或所希望的往复升降幅度可以(在没有进一步减速或加速的情况下)具有双倍的曲柄连杆机构的偏心度e(参见下面描述)。
在有利的同样无油的驱动变型(图16)中,在旋转上被强制驱动的摩擦滚筒12;12.1;12.2还可以被设计为在驱动电机18与连接装置27之间不具有传动装置的中间连接。为此,驱动电机18、特别是驱动电机18的定子62和转子63与连接装置27或其转轴同轴设置。同轴设置的驱动电机18原则上可以设置在连接装置的远离摩擦滚筒一侧,其中,电机18的转子63与电磁联轴器27的轴向地点固定的转子41;42抗扭连接。不过,结合作用到同一轴颈28上的往复驱动装置22,驱动电机18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有利的,其中,电磁联轴器27的轴向地点固定的转子41;42比如在其圆周上承载驱动电机18的转子63的磁铁66或线圈绕组66或至少与驱动电机18的转子63的磁铁66或线圈绕组66连接。在其内侧面上承载磁铁64或线圈绕组64的驱动电机18定子62是与机架固定的、比如通过与侧机架30连接的机架47抗扭地且与转子62同轴地设置。
在从图16出发进一步简化、但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如果定子62和转子63可相互轴向移动地支承,可以取消连接装置27。在此情况下,在视图中转子42与转子63落到一起,因此,转子63与轴颈28抗扭连接。
结合上述关于电磁联轴器27和/或皮带传动装置26的旋转驱动和/或在往复驱动装置22的同一机器侧上还可以考虑其它往复驱动装置,比如将辊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轴向往复运动的往复传动装置。
利用电磁联轴器27和/或皮带传动装置26旋转驱动的印刷机的印刷装置04中的设备不限于输墨装置08的一个或多个摩擦滚筒12;12.1;12.2,而是能够可替换地或附加地还针对其它辊、比如针对润湿装置09的可往复运动的辊来考虑。该设备在改进中在通过电磁联轴器27旋转驱动方面还应用于需轴向移动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特别是在页面套准方面可调的印版滚筒07上,其中,替代往复驱动装置22采用一种页面套准驱动装置,借助于该页面套准驱动装置能够在所涉及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轴向位置方面、比如基于来自页面套准控制装置或调节装置的指令定位所涉及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
附图标记列表
01  印刷单元、I形印刷单元
02  材料带、带
03  双印刷装置
04  印刷装置
05  (双)印刷位置
06  滚筒、印刷装置滚筒、转印滚筒
07  滚筒、印刷装置滚筒、印版滚筒
08  输墨装置、辊输墨装置
09  润湿装置
10  -
11  辊、着墨辊
12  辊、可往复运动的、摩擦滚筒
13  辊、输墨辊、传输辊
14  辊、油膜辊
15  -
16  辊、墨斗辊或浸渍辊
17  墨池
18  驱动机构、驱动电机
19  传动装置、往复传动装置、摩擦传动装置、十字曲柄连杆结构
20  -
21  驱动连接装置
22  往复驱动装置、往复传动装置
23  驱动单元、驱动电机
24  界面、旋转绝缘套管
25  -
26  传动装置、皮带传动装置
27  连接装置、电磁联轴器
28  轴颈
29  传动装置、横向摩擦传动组件
30  侧机架
31  中间轮、齿轮
32  齿轮
33  齿轮
34  动作器
35  -
36  皮带、齿轮皮带
37  小齿轮
38  套环、外齿部
39  径向轴承
40  -
41  转子、外转子
42  转子、内转子
43  磁铁、永磁体
44  磁铁、永磁体
45  -
46  轮缘
47  机架、壳体
48  夹紧连接装置
49  轴向轴承
50  -
51  从动元件(19;19.1;19.2)
52  轴
53  曲柄臂、偏心轮
54  径向轴承
55  -
56  曲柄
57  引导杆
58  引导元件、引导环
59    引导元件、引导轴
60    -
61    保持装置、框架
62    滚动轴承
63    框架
64    连接机构、螺栓连接装置
65    -
66    连接机构、螺栓连接装置
12.1  辊、可往复的、摩擦滚筒
12.2  辊、可往复的、摩擦滚筒
12.3  辊、可往复的、摩擦滚筒
19.1  传动装置、往复传动装置、摩擦传动装置、十字曲柄连杆结构
19.2  传动装置、往复传动装置、摩擦传动装置、十字曲柄连杆结构
57.1  引导杆
57.2  引导杆
61.1  保持装置、框架
61.2  保持装置、框架
E     平面
K     曲柄轴线
Z     辊轴线、滚筒轴线
e     偏心度

Claims (35)

1.一种印刷机的印刷装置(04)中的设备,至少具有印刷装置(04)的输墨装置(08)或润湿装置(09)的至少一个在两侧、在侧机架(30)中能够轴向移动地支承的辊(12;12.1;12.2;12.3),所述印刷装置在一个端侧上能够通过界面(24)供给调温剂用于其温度调节,其特征在于,设置至少一个用于产生辊(12;12.1;12.2;12.3)的轴向往复升降的往复驱动装置(22)以及至少一个用于产生辊(12;12.1;12.2;12.3)的旋转运动的驱动机构(18),旋转的驱动机构(18)和往复驱动装置(22)都作用在辊(12;12.1;12.2;12.3)的与界面(24)对立的同一端侧上,在辊(12;12.1;12.2;12.3)与旋转的驱动机构(18)之间为了平衡由往复驱动装置(22)产生的往复升降设置具有两个能够相对轴向移动的转子(41;42)的连接装置(27),其中,所述转子(41;42)中的第一转子能够在侧机架(30)中或上旋转地、但在轴向上地点固定地支承且为了进行其旋转驱动与所述驱动机构(18)机械连接,所述转子(41;42)中的第二转子抗扭地以及抗拉且抗压地与辊(12;12.1;12.2;12.3)的轴颈(28)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41;42)被设计为以电磁联轴器(27)形式设计的连接装置(27)的转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41;42)以内转子(42)和外转子(41)的形式相互同轴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轴颈(28)连接的转子(41;42)抗拉且抗压地与往复驱动装置(22)的从动元件(51)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42)与所述轴颈(28)抗扭地以及抗拉且抗压地连接且所述外转子(41)与所述驱动机构(18)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41)与所述轴颈(28)抗扭地以及抗拉且抗压地连接且所述内转子(42)与所述驱动机构(18)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驱动装置(22)具有带环围的曲柄(56)以及从动元件(51)的、被驱动的曲柄传动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驱动装置(22)包括环围垂直于往复的辊(12;12.1;12.2;12.3)的辊轴线(Z)延伸的曲柄轴线(K)的曲柄(56)以及引导杆(57;57.1;57.2),所述引导杆被设计为与曲柄(56)配合作为沿垂直于辊轴线(Z)和曲柄轴线(K)延伸的方向上的直线引导装置(58、59)。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能够轴向移动地支承的辊(12;12.1;12.2;12.3)在一个端侧上能够通过界面(24)供给调温剂用于其温度调节,旋转的驱动机构(18)和往复驱动装置(22)都作用在辊(12;12.1;12.2;12.3)的与界面(24)对立的同一端侧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引导装置(58、59)包括配设给曲柄(56)的引导元件(58)和配设给引导杆(57;57.1;57.2)的引导元件(59)。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往复驱动装置(22)能够通过与旋转的驱动机构(18)不同的驱动单元(23)在机械上独立地被驱动。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旋转的驱动由所述驱动机构(18)经传动装置(26)实施到连接装置(27)上。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旋转的驱动由所述驱动机构(18)通过连接装置(27)的被驱动的转子(41;42)与被设计为驱动电机(18)的驱动机构(18)的转子(63)之间的抗扭连接实现。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驱动装置(22)包括两个往复传动装置(19;19.1;19.2),通过所述两个往复传动装置分别往复地驱动输墨装置(08)或润湿装置(09)的一个能够往复运动的辊(12;12.1;12.2;12.3)。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能够往复运动的辊(12;12.1;12.2;12.3)中的至少一个辊在生产运行中在旋转上被强制驱动,能够往复运动的辊(12;12.1;12.2;12.3)中的另一个辊在生产运行中仅通过与印刷装置(04)的其它辊和/或滚筒(06;07)的摩擦在旋转上被驱动。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是皮带传动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是连接的转子。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是连接的转子。
19.一种印刷机的印刷装置(04)中的设备,至少具有:
印刷装置(04)的输墨装置(08)或润湿装置(09)的至少一个在两侧、在侧机架(30)中能够轴向移动地支承的辊(12;12.1;12.2;12.3),
至少一个用于产生辊(12;12.1;12.2;12.3)的轴向往复升降的往复驱动装置(22)以及至少一个用于产生辊(12;12.1;12.2;12.3)的旋转运动的驱动机构(18),
其中,在辊(12;12.1;12.2;12.3)与驱动机构(18)之间设置具有两个相互同轴设置的转子(41;42)的电磁联轴器(27),所述转子包括一个内转子(42)和一个外转子(41),以及所述转子(41;42)中的一个与所述驱动机构(18)机械连接地能够被旋转驱动,
其特征在于,为了平衡由往复驱动装置(22)产生的、辊(12;12.1;12.2;12.3)的往复升降,所述电磁联轴器(27)的两个转子(41;42)在辊(12;12.1;12.2;12.3)的转轴的方向上能够相对移动地设置,两个转子(41;42)中的一个转子能够在侧机架(30)中或上旋转地、但在轴向移动方面与机架固定地支承,两个转子(41;42)中的另一个转子抗扭地以及抗拉且抗压地与轴向上能够移动地支承的辊(12;12.1;12.2;12.3)的轴颈(28)连接。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轴颈(28)连接的转子(41;42)抗拉且抗压地与往复驱动装置(22)的从动元件(51)连接。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轴向移动方面与机架固定地支承的转子(41;42)在机械上与用于产生旋转运动的驱动机构(18)连接。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42)与所述轴颈(28)抗扭地以及抗拉且抗压地连接且所述外转子(41)与所述驱动机构(18)连接。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41)与所述轴颈(28)抗扭地以及抗拉且抗压地连接且所述内转子(42)与所述驱动机构(18)连接。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驱动装置(22)具有带环围的曲柄(56)以及从动元件(51)的、被驱动的曲柄传动装置。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驱动装置(22)包括环围垂直于往复的辊(12;12.1;12.2;12.3)的辊轴线(Z)延伸的曲柄轴线(K)的曲柄(56)以及引导杆(57;57.1;57.2),所述引导杆被设计为与曲柄(56)配合作为沿垂直于辊轴线(Z)和曲柄轴线(K)延伸的方向上的直线引导装置(58、59)。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能够轴向移动地支承的辊(12;12.1;12.2;12.3)在一个端侧上能够通过界面(24)供给调温剂用于其温度调节,旋转的驱动机构(18)和往复驱动装置(22)都作用在辊(12;12.1;12.2;12.3)的与界面(24)对立的同一端侧上。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引导装置(58、59)包括配设给曲柄(56)的引导元件(58)和配设给引导杆(57;57.1;57.2)的引导元件(59)。
28.如权利要求19-2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往复驱动装置(22)能够通过与旋转的驱动机构(18)不同的驱动单元(23)在机械上独立地被驱动。
29.如权利要求19-2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旋转的驱动由所述驱动机构(18)经传动装置(26)实施到连接装置(27)上。
30.如权利要求19-2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旋转的驱动由所述驱动机构(18)通过连接装置(27)的被驱动的转子(41;42)与被设计为驱动电机(18)的驱动机构(18)的转子(63)之间的抗扭连接实现。
31.如权利要求19-2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驱动装置(22)包括两个往复传动装置(19;19.1;19.2),通过所述两个往复传动装置分别往复地驱动输墨装置(08)或润湿装置(09)的一个能够往复运动的辊(12;12.1;12.2;12.3)。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能够往复运动的辊(12;12.1;12.2;12.3)中的至少一个辊在生产运行中在旋转上被强制驱动,能够往复运动的辊(12;12.1;12.2;12.3)中的另一个辊在生产运行中仅通过与印刷装置(04)的其它辊和/或滚筒(06;07)的摩擦在旋转上被驱动。
33.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是皮带传动装置。
34.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是连接的转子。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是连接的转子。
CN201080047213.XA 2009-10-22 2010-07-19 印刷机印刷装置中的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743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9045922.7 2009-10-22
DE200910045922 DE102009045922B4 (de) 2009-10-22 2009-10-22 Vorrichtung in einem Druckwerk einer Druckmaschine
PCT/EP2010/060413 WO2011047893A1 (de) 2009-10-22 2010-07-19 Vorrichtungen in einem druckwerk einer druckmas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4391A CN102574391A (zh) 2012-07-11
CN102574391B true CN102574391B (zh) 2014-08-13

Family

ID=43242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721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74391B (zh) 2009-10-22 2010-07-19 印刷机印刷装置中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490894B1 (zh)
CN (1) CN102574391B (zh)
DE (1) DE102009045922B4 (zh)
WO (1) WO20110478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92337A (zh) * 2017-08-30 2018-03-13 上海幂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扑翼飞行气球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30693A1 (de) * 1994-08-30 1996-03-07 Roland Man Druckmasch Offsetdruckmaschine
CN1423594A (zh) * 1999-11-23 2003-06-11 曼·罗兰·德鲁克马辛伦公司 印刷机输墨装置
CN1494482A (zh) * 2001-08-03 2004-05-05 �����ɷ� 印刷机的印刷装置
DE10304296A1 (de) * 2003-02-04 2004-08-19 Koenig & Bauer Ag Antriebe eines Druckwerkes
CN1575987A (zh) * 2003-07-24 2005-02-09 小森公司 印刷机中的驱动装置
DE102005061028A1 (de) * 2005-08-19 2007-03-01 Koenig & Bauer Ag Antriebe einer oder zweier Walzen
CN101378904A (zh) * 2005-06-23 2009-03-04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机旋转部件的驱动装置
CN101384434A (zh) * 2005-04-21 2009-03-11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至少两个配合工作的滚筒及能够进行径向调整的轴承单元的印刷装置
CN102026812A (zh) * 2008-05-19 2011-04-20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机的印刷装置中的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233416B (de) * 1963-09-20 1967-02-02 Steinmesse & Stollberg K G Farbwerk fuer eine Offsetdruckmaschine mit ebener Druckform und ebener Gegendruckflaeche
DD274193A1 (de) * 1988-07-26 1989-12-13 Polygraph Leipzig Farbwerk
EP0652104B1 (de) * 1993-11-05 2002-04-10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Druckwerk für wasserlosen Offsetdruck
DE10003026B4 (de) * 2000-01-25 2004-03-25 Koenig & Bauer Ag Antrieb für eine Reibwalze
DE10161889B4 (de) * 2001-01-19 2015-01-15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Druckmaschine mit einem Druckformzylinder und einem Heberfarbwerk
DE10227516B4 (de) * 2001-10-25 2012-10-18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Changiermechanismus für eine Reibwalze einer Druckmaschine
US7077061B2 (en) * 2001-11-08 2006-07-18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Drives for a printing group
DE10352614A1 (de) * 2003-07-11 2005-02-10 Koenig & Bauer Ag Walze eines Farb- oder Feuchtwerkes
WO2005097505A2 (de) * 2004-04-05 2005-10-20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Druckeinheit einer rollenrotationsdruckmaschine
DE102007000554B4 (de) * 2007-10-23 2010-02-11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Changierantrieb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30693A1 (de) * 1994-08-30 1996-03-07 Roland Man Druckmasch Offsetdruckmaschine
CN1423594A (zh) * 1999-11-23 2003-06-11 曼·罗兰·德鲁克马辛伦公司 印刷机输墨装置
CN1494482A (zh) * 2001-08-03 2004-05-05 �����ɷ� 印刷机的印刷装置
DE10304296A1 (de) * 2003-02-04 2004-08-19 Koenig & Bauer Ag Antriebe eines Druckwerkes
CN1575987A (zh) * 2003-07-24 2005-02-09 小森公司 印刷机中的驱动装置
CN101384434A (zh) * 2005-04-21 2009-03-11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至少两个配合工作的滚筒及能够进行径向调整的轴承单元的印刷装置
CN101378904A (zh) * 2005-06-23 2009-03-04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机旋转部件的驱动装置
DE102005061028A1 (de) * 2005-08-19 2007-03-01 Koenig & Bauer Ag Antriebe einer oder zweier Walzen
CN102026812A (zh) * 2008-05-19 2011-04-20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机的印刷装置中的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4391A (zh) 2012-07-11
WO2011047893A1 (de) 2011-04-28
EP2490894A1 (de) 2012-08-29
EP2490894B1 (de) 2016-08-31
DE102009045922A1 (de) 2011-05-05
DE102009045922B4 (de) 2014-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12510B2 (ja) 印刷機構の駆動装置
CN101378904B (zh) 印刷机具有端侧轴颈的旋转滚筒
US20100319560A1 (en) Color deck of a printing machine
US20140161529A1 (en) Compacting machine
CN101412302B (zh) 印刷机的印刷装置的运行方法
US7114439B2 (en) Printing groups of a printing press
CN102574391B (zh) 印刷机印刷装置中的设备
CN102026812B (zh) 印刷机的印刷装置中的设备
US7032510B2 (en) Mounting for cylinders of a printing machines
CN102490466A (zh) 一种多通道机头固定式平板数字喷墨印花机
CN102180001B (zh) 胶印机相位串墨装置
JP2004035179A (ja) 連続紙の幅調整装置
CN1325251C (zh) 印刷机的印刷装置
CN1220588C (zh) 印刷单元的驱动装置
CN1982054B (zh) 用于加工机的驱动机构
DE102005061028B4 (de) Antriebe zweier seitlich changierbarer Walzen eines Farb- oder Feuchtwerkes
CN101298205B (zh) 印刷机的压印辊转角整定方法及其转角整定装置
RU2262449C2 (ru) Привод печат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US20040231535A1 (en) Printing groups of a printing press
CN100564034C (zh) 用于加工设备滚筒的直接传动装置
CN104010820B (zh) 印刷机的侧机架
US20080163773A1 (en) Inking Systems of a Printing Pres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Inking System
CN100575082C (zh) 印刷机
JP5505885B2 (ja) オフセット輪転印刷機の製作方法
CN108136765B (zh) 用于纸张旋转式印刷机的驱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

Termination date: 2016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