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4323A - 吹塑成形机 - Google Patents
吹塑成形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74323A CN102574323A CN2010800402531A CN201080040253A CN102574323A CN 102574323 A CN102574323 A CN 102574323A CN 2010800402531 A CN2010800402531 A CN 2010800402531A CN 201080040253 A CN201080040253 A CN 201080040253A CN 102574323 A CN102574323 A CN 1025743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row
- blow molding
- blow
- molding di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71 blow moul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5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11295 pit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96 temp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02—Combined blow-moulding and manufacture of the preform or the parison
- B29C49/06—Injection blow-moulding
- B29C49/061—Injection blow-moulding with parison holding means displaceable between injection and blow stations
- B29C49/062—Injection blow-moulding with parison holding means displaceable between injection and blow stations following an arcuate path, e.g. rotary or oscillating-ty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22/00—Producing hollow articles
- B29D22/003—Containers for packaging, storing or transporting, e.g. bottles, jars, cans, barrels, tan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18—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several blowing step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9/4205—Handling means, e.g. transfer, loading or discharging means
- B29C49/42113—Means for manipulating the objects'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 B29C49/42121—Changing the center-center distance
- B29C49/42122—Adapting to blow-mould cavity center-center distan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8—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in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memory systems, e.g. virtual memory systems
- G06F12/0802—Addressing of a memory level in which the access to the desired data or data block requires associative addressing means, e.g. caches
- G06F12/0806—Multiuser, multiprocessor or multiprocessing cache systems
- G06F12/0811—Multiuser, multiprocessor or multiprocessing cache systems with multilevel cache hierarch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02—Combined blow-moulding and manufacture of the preform or the parison
- B29C2049/023—Combined blow-moulding and manufacture of the preform or the parison using inherent heat of the preform, i.e. 1 step blow mould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9/4205—Handling means, e.g. transfer, loading or discharging means
- B29C49/42073—Grippers
- B29C49/42087—Grippers holding outside the neck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9/64—Heating or cooling preforms, parisons or blown articles
- B29C49/6409—Thermal conditioning of preforms
- B29C49/6427—Cooling of prefor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以多列输送成形品而提高生产率的同时、成形品输送路径的省空间化、时间损失的减少较容易的灵活性较高的吹塑成形机。一种吹塑成形机,具有:注射成形站(12),将保持在N(N是2以上的整数)列的保持板(30)上的多个预成形坯(1A)注射成形;调温站(14),将预成形坯(1A)调温;吹塑成形站(16),将多个预成形坯吹塑成形为多个容器;列间距变换驱动部(130),当设保持注射成形的多个预成形坯的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为P1、保持吹塑成形的多个容器的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为P2、保持运入到开模的N列的吹塑模中的上述多个预成形坯的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为P3时,变换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以使其成为P1<P3<P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改变多列的颈部模的列间距的吹塑成形机。
背景技术
将两列颈部模的列间距变换的吹塑成形机是周知的。在专利文献1中,将吹塑后的吹塑腔模的开模时的列间距和其以外的任何时间的列间距设定为不同。在专利文献2中,能够将分别保持颈部模的两列保持板使用连杆机构进行间距变换。
此外,作为关于吹塑成形机的构造,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旋转输送型吹塑成形机中、使被间歇地旋转输送的移送板在作为多个站之一的注射成形站中升降。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将保持预成形坯的保持板在该保持板的两端侧夹持在导引板与下落防止之间、支承在旋转移送板上的构造。
专利文献1:特公平6-493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公平8-13501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许第4319863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8-2441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将保有注射成形时的热的预成形坯(型坯)吹塑成形为容器的1阶段方式(热型坯方式)中,在一次注射成形的预成形坯数量方面有限度。在这一点上,如专利文献1、2那样,特别地如果是小型预成形坯,则通过使列数变多、同时使成形个数变多,实现了生产率的提高。
当使保持预成形坯的保持板为多列时,各种成形模也必须为多列。此时,在如专利文献1、2那样将列数设为2时,在两列吹塑模的开模状态下的宽间距与注射成形时等的窄间距之间间距变换。
此外,将两列吹塑模进行合模/开模的合模/开模装置在专利文献2中为单侧驱动,用横系杆将吹塑模彼此连结。
本发明的一些形态提供一种以多列输送成形品而提高生产率、并且成形品输送路径的省空间化、时间损失的减少、向调温时的预吹塑等的可选项的对应、或者列数的变更等较容易的灵活性较高的吹塑成形机。
本发明的另一些形态提供一种多列的吹塑模的设置/取出较容易、或者能够将列数不同的吹塑模更换使用的灵活性较高的吹塑成形机。
本发明的再另一些形态提供一种能够以多列的各列输送多个成形品而提高生产率、并且提高同时成形的成形品的品质的吹塑成形机。
有关本发明的一形态的吹塑成形机,其特征在于,具有:N列的保持板,以N(N是2以上的整数)各列保持多个颈部模,被沿着输送方向输送;支承输送部件,将上述N列的保持板以可变的列间距支承并输送;注射成形站,具有与分别保持在上述N列的保持板上的上述多个颈部模合模的N列的注射腔模,将多个预成形坯注射成形;调温站,具有在上述输送方向上配置在上述注射成形站的下游的N列的调温釜模,将保持在上述N列的保持板上的上述多个预成形坯配置在上述N列的调温釜模中而调温;吹塑成形站,具有在上述输送方向上配置在上述调温站的下游的N列的吹塑模,将保持在上述N列的保持板上的上述多个预成形坯吹塑成形为多个容器;列间距变换驱动部,当设保持上述注射成形的多个预成形坯的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为P1、设保持上述吹塑成形的多个容器的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为P2、设保持运入到开模的上述N列的吹塑模中的上述多个预成形坯的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为P3时,变换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以使得P1<P3<P2。
根据本发明的一形态,除了作为以往的可变列间距的P1、P2以外还追加P3(P1<P3<P2),使保持运入到开模的N列的吹塑模中的多个预成形坯的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为P3。由此,能够对应于通过以往的2间距不能实现的各种成形方法。一个是例如如专利文献2那样使保持板为2列、并且在调温站预吹塑的情况。由于通过预吹塑使预成形坯的躯体部隆起,所以以注射成形时的列间距P1不能运入到非对称地开模的吹塑模中。另一个是使吹塑模为3列以上的奇数列的情况。在此情况下,由于一对吹塑腔模相对于吹塑中心非对称地开模,所以以注射成形时的列间距P1不能运入到吹塑模中。假如要以开模时的最大间距P2将预成形坯运入到吹塑模中,则预成形坯的输送轨迹区域增大,装置的布局设计变得困难,而且装置大型化。此外,如果以开模时的最大间距P2将预成形坯运入到吹塑模中,则在预成形坯运入完成之前,不能将吹塑模事先闭模到待机位置。由于在吹塑成形站附加了间距变换动作,所以为了在1周期时间内完成全部动作,工作时间的缩短是重要的。在本发明的一形态中,通过使保持运入到开模的N列的吹塑模中的多个预成形坯的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为P3,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形态中,可以是,还具有在上述输送方向上配置在上述吹塑成形站的下游、将上述多个容器从上述N列的保持板取出的取出站;上述列间距变换驱动部在上述取出站具有当在上述取出站将上述多个容器从上述N列的保持板取出之前、将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从P2向P1返回驱动的P2-P1间距变换驱动部。
这样,用于取出的驱动压力缸等部件的设置空间被缩小,而且在最需要成形时间的注射成形站不需要使列间距从P2回到P1,能够有效地确保注射周期时间。
在本发明的一形态中,可以是,上述N列的保持板分别包括一对分割板,上述多个颈部模分别包括固定在上述一对分割板上的一对颈部分型模,通过将上述一对分割板的间隔扩大,将上述多个容器取出驱动;上述取出站将列间距设定为P1的N列的保持板按照一列依次取出驱动。
这样,以最小间距P1相邻的多个保持板即使在如果同时取出驱动则相互干涉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一列驱动而防止干涉。此外,由于在取出站中的1次的取出中并不那么需要时间,所以能够将多次的取出驱动在1周期内完成。
在本发明的一形态中,可以是,上述N列的吹塑模分别包括一对吹塑腔分型模;上述N列的吹塑模的吹塑模合上时的列间距是P1,在上述吹塑模合上时,将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设定为P1;在上述N列的吹塑模的至少一列中,相对于上述吹塑模合上时的吹塑中心线,在吹塑模打开时,上述一对吹塑腔分型模配置在非对称位置上,上述吹塑模打开时的上述N列的吹塑模的列间距是P2;在上述N列的吹塑模的列间距被设定得比P3宽的吹塑模打开时,在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被设定为P3的状态下,将上述多个预成形坯运入到上述N列的吹塑模的各自的上述一对吹塑腔分型模之间;在上述N列的吹塑模的列间距被设定为P2的吹塑模打开时,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被设定为P2,将上述多个容器从上述N列的吹塑模的各自的上述一对吹塑腔分型模之间运出。
如果这样在N列的吹塑模的至少一列中、在吹塑模打开时将一对吹塑腔分型模相对于吹塑模合上时的吹塑中心线配置在非对称位置上,则吹塑模打开时的N列的吹塑模的列间距P2不一定比吹塑模合上时的N列的吹塑模的列间距P1大。此时,与使N列的保持板为最大间距P2而将预成形坯运入到N列的吹塑模中相比,通过使N列的保持板为列间距P3(<P2),能够如上述那样缩小预成形坯的输送轨迹区域、缩短吹塑模的闭模时间。
在本发明的一形态中,可以是,上述N=2,在上述两列吹塑模中,将各自的一对吹塑腔分型模中的在列方向上相邻的内侧的两个吹塑腔分型模以背面合在一起的方式固定,将在上述列方向上靠外侧的两个吹塑腔分型模在上述吹塑模打开时驱动,将上述吹塑模打开时的上述两列吹塑模的列间距设定为P2。在此情况下,由于在吹塑模打开时将一对吹塑腔分型模相对于吹塑模合上时的吹塑中心线配置在非对称位置上,所以具有使列间距成为P3的意义。
可以是,上述N=3,将上述3列的吹塑模中的外侧的两个吹塑模的作为上述一对吹塑腔分型模的各一个的最外侧的两个吹塑腔分型模固定到合模板上,将上述外侧的两个吹塑模的上述一对吹塑腔分型模的各另一个与中央的吹塑模的上述一对吹塑腔分型模的各自分别以背面合在一起的方式固定;在上述吹塑模合上时,3列的吹塑模在上述列方向上紧贴,列间距为P1;在上述吹塑模打开时,上述中央的吹塑模的上述一对腔分型模在上述吹塑模打开时被相对于上述吹塑模合上时的吹塑中心线线对称驱动,外侧的两个吹塑模分别将上述一对吹塑腔分型模相对于上述吹塑中心线配置在非对称位置上,上述吹塑模打开时的上述3列的吹塑模的列间距是P2。在此情况下,也由于在吹塑模打开时将一对吹塑腔分型模相对于吹塑模合上时的吹塑中心线配置在非对称位置上,所以具有使列间距成为P3的意义。
在本发明的一形态中,可以是,上述调温站将上述多个预成形坯在上述N列的调温釜模内预吹塑,使上述预吹塑后的多个预成形坯的各自的躯体部接触在上述N列的调温釜模的被加热了的各内壁面上而调温。在此情况下,由于将躯体部比注射成形时的预成形坯扩径,所以在上述非对称驱动时具有使列间距成为P3的意义。
在本发明的一形态中,可以是,上述列间距变换驱动部在上述吹塑成形站具有使保持着上述多个预成形坯的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与上述N列的吹塑模的吹塑模合上驱动同步而从P3缩小为P1的P3-P1间距变换驱动部。
这样,由于能够将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与N列的吹塑模的吹塑模合上驱动同步变换,所以吹塑成形前的预成形坯不会通过合模动作而损坏。
在本发明的一形态中,可以是,上述列间距变换驱动部在上述吹塑成形站具有使保持着上述多个容器的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与上述N列的吹塑模的开模驱动同步而从P1增大到P2的P1-P2间距变换驱动部。
这样,由于能够将保持着多个容器的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与N列的吹塑模的开模驱动同步变换,所以吹塑后的容器不会通过开模动作而损坏。
在本发明的一形态中,可以是,上述列间距变换驱动部在上述调温站具有使保持着上述多个预成形坯的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从P1增大到P3的P1-P3间距变换驱动部。
将列间距变换为P3的时机只要是调温工序后、将多个预成形坯运入到开模的N列的吹塑模之前就可以,但由于在吹塑成形站也需要其他间距变换,所以可以在调温站中实施。也有利于预成形坯的输送轨迹区域的缩小。
在本发明的一形态中,可以是,上述支承输送部件包括将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分别维持为P1、P2、P3的可变列间距维持部件;上述多列的保持板具有变换列间距的列间距变换用连杆机构;上述列间距变换用连杆机构包括支承在上述支承输送部件上、在列间距变换时被移动导引的导引杆,上述导引杆包括沿着被移动导引的方向离开配置的3个被卡合部;上述可变列间距维持部件包括弹性地卡合到上述3个被卡合部的一个上的卡合部。
这样,即使是输送时等,也能够可靠地维持P1、P2、P3的某个的列间距。
有关本发明的另一形态的吹塑成形机,其特征在于,具有:N(N是2以上的整数)列的保持板;N列的吹塑模,将保持在上述N列的保持板上的多个预成形坯吹塑成形为多个容器;合模/开模装置,将上述N列的吹塑模合模/开模驱动;列间距变换驱动部,变换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上述N列的吹塑模分别包括一对吹塑腔分型模;上述N列的吹塑模的吹塑模合上时的列间距是P1,在上述吹塑模合上时,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被设定为P1;在上述N列的吹塑模的至少一列中,上述一对吹塑腔分型模相对于上述吹塑模合上时的吹塑中心线在吹塑模打开时配置在非对称位置上,上述吹塑模打开时的上述N列的吹塑模的列间距是P2(P2>P1);上述合模/开模装置包括将上述N列的吹塑模中的在上述列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吹塑腔分型模分别合模/开模驱动的两个合模/开模驱动部、和与上述两个吹塑腔分型模卡合、使上述两个吹塑腔分型模同步移动的分型模同步部件,无系杆地构成;上述列间距变换驱动部与对应于上述两个吹塑腔分型模的同步移动而变位的上述分型模同步部件卡合,将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变换驱动,并且使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与上述两个吹塑腔分型模的移动同步而变换。
在本发明的另一形态中,由于合模/开模装置能够无系杆地构成,所以仅通过从装置的侧面水平移动就能够实现吹塑模的安装、拆卸。而且,在为了确保无系杆而将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吹塑腔分型模通过两个合模/开模驱动部独立地驱动的同时,能够通过分型模同步部件使其同步移动。进而,能够利用该分型模同步部件的变位将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变换驱动,而且能够使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与两个吹塑腔分型模的移动同步。
有关本发明的再另一形态的吹塑成形机,其特征在于,具有:N列的保持板,分别保持多个颈部模;支承输送部件,将上述N列的保持板以可变的列间距支承并输送;注射成形站,具有与分别保持在上述N列的保持板上的上述多个颈部模合模的N列的注射腔模,将多个预成形坯注射成形;吹塑成形站,具有上述N列的吹塑模,将保持在上述N列的保持板上的上述多个预成形坯吹塑成形为多个容器;上述支承输送部件具有:两个轨道部件,配置在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侧;至少1根加强轴,沿着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方向设置;两个第1固定部,将上述至少1根加强轴的两端固定;上述N列的保持板分别具有两个导引部件,所述两个导引部件被沿着上述两个轨道部件分别移动导引,将上述N列的保持板可以改变列间距而支承;上述N列的保持板分别具有使上述至少1根加强轴贯通的至少一个第1贯通孔。
如果N列的保持板分别通过两个导引部件仅在保持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支承,则在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容易挠曲。在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在N列的保持板的各自上形成至少1个第1贯通孔,在第1贯通孔中贯通至少1根加强轴,将至少1根加强轴的两端部用两个第1固定部固定。因此,至少1根加强轴能够抑制N列的保持板的挠曲。由此,使用分别保持在N列的保持板上的多个颈部模成形的多个预成形坯及吹塑成形容器不依存于各保持板的长度方向的位置而成形高度位置变得均匀,能够使成形品质均匀化。
在本发明的再另一形态中,可以是,上述支承输送部件还在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的位置具有将上述至少1根加强轴的中间部固定的第2固定部。
由于通过该第2固定部抑制加强轴自身的挠曲,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N列的保持板的挠曲。
在本发明的再另一形态中,可以是,上述N列的保持板分别包括一对分割板,上述多个颈部模分别包括固定在上述一对分割板上的一对颈部分型模,通过将上述一对分割板的间隔扩大,将上述多个容器从上述多个颈部模取出;上述N列的保持板分别具有的上述一对分割板的一个在与上述第2固定部对置的位置上具有缺口部。
这样,在将一对分割板的间隔扩大而将容器取出驱动时,N列的保持板的相邻的分割板彼此有时例如接近到接触的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在缺口部内配置第2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所以也能够防止第2固定部与分割板干涉。
在本发明的再另一形态中,可以是,上述N列的保持板分别在上述长度方向的多个部位具有:两个第2贯通孔,沿上述列方向贯通;两根导引轴,插通在上述多个第2贯通孔中;两个施力部件,分别插通在上述两根导引轴上,向将上述一对分割板关闭的方向施力;在上述长度方向上,在上述两根导引轴之间配置上述至少1根加强轴。
这样,能够将N列的保持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用两个导引部件支承、在其内侧位置用两根导引轴支承、在其更内侧位置用至少1根加强轴支承。这样,能够在长度方向的整个区域中抑制N列的保持板的挠曲。另外,保持施力部件的两根导引轴在长度方向上离开配置更能够在长度方向的整个区域中作用将一对分割板向封闭方向施力的作用力。
在本发明的再另一形态中,可以是,在使上述支承输送部件在上述吹塑成形站下降后,将上述多个颈部模合模;上述吹塑成形站在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具有抵接在下降的上述支承输送部件上、规定上述支承输送部件的下限位置的多个止动件。
N列的保持板的挠曲也通过支承该N列的保持板的支承输送部件挠曲而发生。设在吹塑成形站中的多个止动件在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的位置处抵接在下降的支承输送部件上,能够抑制支承输送部件的挠曲。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输送型吹塑成形机中的主要4个工序的概略说明图。
图2是表示列间距P1的两列预成形坯的注射成形工序的图。
图3是表示预吹塑列间距P1的两列预成形坯的调温工序的图。
图4是表示将从调温釜模取出的两列预成形坯的列间距从P1变换为P3的工序的图。
图5是表示将列间距P3的两列预成形坯运入到吹塑模中的工序的图。
图6是表示列间距P1下的吹塑模合上工序的图。
图7是表示列间距P2下的吹塑模打开工序的图。
图8是表示列间距P1下的每一列的取出工序的图。
图9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输送型吹塑成形机的主视图。
图10是配置在调温站中的调温釜模升降机构的图。
图11是从下方观察移送板的图。
图12是配置在调温站中的列间距变换驱动部的图。
图13是表示配置在调温站中的列间距变换驱动部的间距变换动作的图。
图14是配置在移送部件上的可变间距维持部件的图。
图15是图14的XV-XV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将列间距P3的两列预成形坯运入到吹塑成形站中的状态的图。
图17是表示将列间距P3的两列预成形坯运入到开模后的两列吹塑模中的状态的图。
图18是表示列间距P1下的吹塑模合上状态的图。
图19是表示列间距P2下的吹塑模打开状态的图。
图20是表示列间距P2下的从吹塑成形站运出的状态的图。
图21是取出站的俯视图。
图22是取出站的侧视图。
图23是表示3列吹塑模的合模状态的图。
图24是表示3列吹塑模的开模状态的图。
图25是表示安装在支承输送部件上的两列保持板的概略立体图。
图26是表示配置在两列保持板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上的轨道部件及导引部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本实施方式并不是不正当地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的,并不限定为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的全部是作为本发明的解决手段所必须的。
1. 吹塑成形机中的成形工序和列间距
图1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输送型吹塑成形机中的主要4工序的概略说明图。该4工序,是注射成形工序、调温工序、吹塑成形工序及取出工序。在旋转输送型吹塑成形机10中,在将一周360°的输送区域分成4份的各区域中,设有注射成形站12、调温站14、吹塑成形站16及取出站18。在各站10~18中设有被间歇地旋转输送来的4片移送板(广义地讲是支承输送部件)20A~20D。在图1中,图示了将移送板20A依次间歇输送到注射成形站12、调温站14、吹塑成形站16及取出站18的状态。
在移送板20A~20D的各自上,支承着保持成形品1(预成形坯1A、预吹塑后的预成形坯1B或容器1C)的N(N是2以上的整数)列、例如两列保持板30(在图1中没有图示,参照图2~图8),以使列间距能够改变为P1、P2、P3(P1<P3<P2)的3种。例如,是P1=190mm、P2=290mm、P3=210mm。
图2~图8表示4工序中的两列保持板30的列间距。另外,两列保持板30在列方向上滑动自如地支承在移送板20(20A~20D)上(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2)。
在注射成形站12中,如图2所示,使用分别保持在N列注射腔模40和N列保持板30上的颈部模42、和注射芯模(未图示),将多个(在图1中是12个)预成形坯1A注射成形。该注射成形时的列间距是最小间距P1。另外,在注射成形时,使移送板20A下降到比输送时的高度H1低距离L的高度H2,将保持在移送板20A上的颈部模42合模到两列注射腔模40上。在预成形坯1A的注射成形后,使移送板20A上升,将保持在颈部模42上的多个预成形坯1A从注射芯模40脱模。此外,使未图示的注射芯模也上升而从多个预成形坯1A内脱模。然后,将保持在颈部模42中的多个预成形坯1A通过使移送板20A旋转而移送到调温站14。
在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注射成形站12的下游的调温站14中,如图3所示,使多个预成形坯1A的各自的躯体部接触在N列的调温釜模50的被加热了的各内壁面上,将多个预成形坯1A调温到适合吹塑的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在N列的调温釜模50内预吹塑多个预成形坯1A,将预吹塑后的多个预成形坯1B接触在调温釜模50的内壁面上而调温。由此,将预吹塑后的多个预成形坯1B的躯体部扩径(参照图4)并调温为适合吹塑的温度。该调温时的N列的保持板30列间距例如与注射成形时相同是P1。即,N列的调温釜模50的列间距也是P1。代之也可以将N列的调温釜模50的列间距设为中间间距P3(P1<P3<P2)、在调温时将N列的保持板30的列间距设为中间间距P3。另外,N列的调温釜模50能够升降,在调温时将N列的调温釜模50设定在上升位置。此外,预吹塑的调温釜模50由可开闭的一对调温釜分型模52A、52B构成。此外,在该调温工序中,也可以使用调温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所述,预吹塑不是必须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例如将预吹塑后的多个预成形坯1B旋转输送时,如图4所示,将N列的保持板30的列间距设定为中间间距P3(P3<P1)。其理由如以下说明,存在在吹塑成形工序中。
在输送方向上配置在调温站14的下游的吹塑成形站16如图5~图7所示,具有N列的吹塑模60。在吹塑成形站16中,在合模的N列的吹塑模60内将预吹塑后的多个预成形坯1B吹塑成形为多个容器1C(参照图6)。在该吹塑成形时,也与注射成形工序同样使移送板2A下降,设定为高度H3。
N列的吹塑模60分别具有一对吹塑腔分型模62A、62B。各个一对吹塑腔分型模中的在列方向上相邻的内侧的两个吹塑腔分型模62A以背面合在一起的方式固定,将在列方向上外侧的两个吹塑腔分型模62B合模/开模驱动。将在列方向上外侧的两个吹塑腔分型模62B开模驱动,在开模时将N列的吹塑模的列间距设定为P2(参照图5及图7)。即,一对吹塑腔分型模62A、62B相对于吹塑模合上时的吹塑中心线(图5所示的间距P3的尺寸线)在开模时配置在非对称位置上(参照图5)。
在将N列的吹塑模60开模的状态下,N列的保持板30的列间距设定为P3,将预吹塑后的多个预成形坯1B运入到N列的吹塑模60的各自的一对吹塑腔分型模62A、62B之间。这是因为,此时,如果N列保持板30的列间距被设定为比P3小的P1,则在将预吹塑后的多个预成形坯1B运入到一对吹塑腔分型模62A、62B之间时,与固定的吹塑腔分型模62A干涉。此时,如果如专利文献1、2那样将列间距设定为最大间距p2,则旋转输送半径变大,在与其他部件的干涉及节省空间方面不好。
为了防止上述干涉,如上述那样也可以在调温工序的开始前设定为列间距P3(在此情况下,调温釜模以P3间距排列)。总之,只要在保持多个预成形坯1B的状态下将N列的保持板30的列间距设为P3、能够防止与N列的吹塑模60的干涉就可以。另外,在图5中,将预吹塑后的多个预成形坯1B运入到列间距设定为P2的N列的吹塑模60中,但并不限定于此(参照后述的图16及图17)。吹塑腔分型模62B也可以预先闭模驱动到不与预吹塑后的多个预成形坯1B干涉的位置。这样,在一个周期内的吹塑成形动作中发生富余。
在图5所示的运入后,将N列的吹塑模60合模,合模时的列间距成为P1(参照图6)。此时,N列的保持板30的列间距也被设定为P1。此时,N列的保持板30的列间距变换动作可以与N列的吹塑模60的合模动作同步进行。吹塑成形工序向预吹塑后的多个预成形坯1B内导入比吹塑芯模高压的空气、并且将延伸杆纵轴驱动来进行。
在吹塑成形后,将N列的吹塑模60开模,N列的吹塑模60的列间距成为P2(参照图7)。此时,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被设定为P2,将多个容器1C从N列的吹塑模60的各自的一对吹塑腔分型模62A、62B之间运出。N列的保持板30的列间距变换动作可以与N列的吹塑模60的开模动作同步进行。
然后,将移送板20A上升驱动,再旋转输送,将N列的容器1C以列间距P2输送。
最后,在取出站18,将N列的保持板30的列间距设定为P1(图8)。这里,N列的保持板30由一对分割板30A、30B构成,颈部模42由固定在各分割板30A、30B上的一对颈部分型模42A、42B构成。由此,容器1C的取出可以通过周知的手法将一对颈部分型模42A、42B开放驱动、如图8所示那样将容器1C取出。此时,N列的保持板30的列间距P1较小,但如图8所示,只要将两列保持板30每次取出驱动1个,就能够确保N列的保持板30的开闭行程。
2. 吹塑成形机
2.1. 注射成形站和吹塑成形站的概要
图9是安装金属模前的状态下的吹塑成形机的主视图。在底盘70上固定着下部底座72,在其上方固定着上部底座74。在图9中表示注射成形站12和吹塑成形站16。在图9所示的注射成形站12及吹塑成形站16中,与图2及图5~图7同样,描绘了移送板20A、20C设定在下降的高度H2或H3的状态。在注射成形站12中,在下部底座72上配置注射芯模40(参照图2),在吹塑成形站16中,在下部底座72上配置吹塑模60(参照图5~图7)。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设为移送板20A位于注射成形站12、移送板20B位于调温站14、移送板20C位于吹塑成形站16、移送板20D位于取出站18的结构而进行说明。
在注射成形站12,为了使移送板20A升降,设有比可旋转且升降自如地保持移送板20A的承接部件80向下方延伸的多个驱动杆82。多个驱动杆82的下端通过连结部件84连结。通过具有固定在下部底座72上的压力缸86A和固定在连结部件84上的杆86B的移送板升降部86将移送板20A升降。
在吹塑成形站16,为了使移送板20C升降,设有比可旋转且升降自如地保持移送板20C的承接部件90向上方延伸的多个驱动杆92。虽然在图9中省略,但在上部底座74上设有经由连结部件使该多个驱动杆92升降的移送板升降部。
作为其他驱动部,在注射成形站12设有纵合模装置100及注射芯脱模部102等。此外,在吹塑成形站16,设有延伸杆升降部104、吹塑芯升降部106、活底模升降部108及吹塑压力承接板升降部110等。
以下,除了与列间距变换无关的注射成形站12以外,对各站14~18进行说明。
2.2. 调温站及列间距变换用连杆机构
图10表示安装图3所示的调温釜模50前的状态下的调温站14。在调温站14中,配置有通过固定在下部底座72上的釜升降部120升降的釜台122。通过该釜升降部120的驱动,能够使图3所示的调温釜模50升降。
图11是从下方观察移送板20A~20C的图。其中,保持板30是安装颈部模之前的状态。作为列间距变换驱动部130之一,在上部底座74上设有将设在停止于调温站14的移送板20B上的两列保持板30的列间距从P1变换为P3的P1-P3间距变换部140。能够将P1-P3间距变换部140分别配置在保持板3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侧。
P1-P3间距变换部140如图12及图13所示,具有绕支承在上部底座74上的摆动轴142摆动的摆动臂144、和使该摆动臂144摆动的臂驱动部146。臂驱动部146具有固定在上部底座74上的压力缸146A、和例如销结合在摆动臂144的一端上的杆146B。如果通过压力缸146A将杆146B伸展驱动,则摆动臂144的另一端(例如具有辊144A)向上方移动。
另一方面,设在各移送板20A~20D上的两列保持板30在长度方向的两端侧分别具有通过P1-P3间距变换部140(列间距变换驱动部130之一)的驱动力而变位、变换列间距的列间距变换用连杆机构150。该列间距变换用连杆机构150包括一端分别转动自如地支承在两列保持板30上的一对第1臂150A、和绕不同轴或同轴转动自如地连结一对第1臂150A的另一端的连结臂150B。进而,列间距变换用连杆机构150包括一端固定在连结臂150B上、另一端支承在移送板20B上、在列间距变换时被移动导引的导引杆152。导引杆152包括沿着被移动导引的铅直方向离开配置的3个被卡合部152A、152B、152C(被卡合部152C表示在图12及图13中,被卡合部152A、152B表示在图14中)。在本实施方式中、3个被卡合部152A、152B、152C如图14所示,为形成在导引杆152的表面上的圆周槽。
P1-P3间距变换驱动部140如果从图12的列间距P1的状态朝向图13的列间距P3的状态摆动摆动臂144,则摆动臂144的前端的辊144A将列间距变换用连杆机构150的连结臂150B推起。这样,如图13所示,一对第1臂150A的交叉角变大,能够扩大两列保持板30的列间距。并且,由于一对第1臂150A以导引杆152为中心线线对称地移动,所以两列保持板30也相对于与列方向正交的中心线线对称地移动。
移送板20B可以包括将N列保持板的列间距分别维持为P1、P2、P3的可变列间距维持部件160。该可变列间距维持部件160如图14所示,具有具备嵌入到形成在移送板20B上的孔中的嵌入部162A的导引筒体162。在该导引筒体162上形成有将导引杆152插通导引的贯通孔162B。该贯通孔162B如图15所示,与多个、例如4个放射孔162C连通。在各放射孔162C中,支承着弹性地卡合到3个被卡合部152A、152B、152C的一个上的卡合部165。卡合部165包括嵌入到3个被卡合部152A、152B、152C的一个中的柱塞164、作为柱塞164的防松脱部的一对开口环166A、166B、和沿着一对开口环166A、166B设置的弹性部件例如O形环168。柱塞164也可以为球体和轴部的两零件。或者,也可以代替柱塞164而使用球体、代替O形环168而使用配置在放射孔162C中的施力部件例如螺旋弹簧。保持在放射孔162C内的球体及施力部件只要用螺栓或柱塞等防止松脱就可以。
如图12所示,当列间距为P1时,如图14所示,卡合部165与被卡合部152A弹性地卡合。由于在该位置处导引杆152的高度被固定,所以通过列间距变换用连杆机构150将保持板30的列间距保持为P1。并且,如果在调温工序后如图13那样将导引杆152变位,则卡合部165与被卡合部152B弹性地卡合,将列间距变换为P2并保持。
2.3. 吹塑成形站
接着,参照图16~图20对吹塑成形站16进行说明。图16表示设定为列间距P3的两列保持板30被移送板20C运入到吹塑成形站16中的状态。图17表示使图16所示的处于高度H1的移送板20C下降到高度H3、将保持在设定为列间距P3的两列保持板30上的已预吹塑的预成形坯1B运入到开模状态的两列吹塑模60内的状态。另外,在图16及图17中,开模后的两列吹塑模60不是如图5那样是列间距P2,而在开模后进行闭模驱动以使其成为比列间距P3稍宽的列间距。通过这样,在已预吹塑的预成形坯1B的运入后,与从开模间距P2开始闭模驱动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闭模驱动时间。
接着,如图18所示那样将两列吹塑模60合模而实施吹塑成形工序,但先于该说明,对将两列吹塑模60合模/开模的合模/开模装置200进行说明。
合模/开模装置200具有将两列吹塑模60中的在列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吹塑腔分型模62B、62B分别合模/开模驱动的两个合模/开模驱动部202。各合模/开模驱动部202例如包括液压缸204和杆206。两根杆206连结在安装有两个吹塑腔分型模62B、62B的合模板208、208上。由于设有分别驱动两个吹塑腔分型模62B、62B的两个合模/开模驱动部202,所以合模/开模装置200可以无系杆地构成。
这样,吹塑模60等的拆装及维护只要从吹塑成形机的侧面沿水平方向将吹塑模60等运入运出就可以。另一方面,在如专利文献2的图10所示那样具有横系杆的情况下,由于横系杆成为妨碍,所以为将吹塑模60等运入运出而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两个合模/开模驱动部202即使在液压控制上取同步,也没有两个吹塑腔分型模62B、62B机械地同步移动的保障。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合模/开模装置200设有使两个吹塑腔分型模62B、62B同步移动的分型模同步部件210。该分型模同步部件210包括连结在两个吹塑腔分型模62B、62B上的齿条212、214、和包括啮合在该齿条212、214上的齿轮216的小齿轮216。由此,使两个吹塑腔分型模62B、62B同步移动。
列间距变换驱动部130在吹塑成形站16中具有使保持着预吹塑后的多个预成形坯1B的两列保持板30的列间距与两列吹塑模60的吹塑模打开驱动同步而从P1扩大为P2的P1-P2间距变换驱动部220。P1-P2间距变换驱动部220是与对应于两个吹塑腔分型模62B、62B的同步移动而变位的分型模同步部件210卡合、将两列保持板30的列间距变换驱动、并且将两列保持板30的列间距与两个吹塑腔分型模62B、62B的开模移动同步从列间距P1变换为列间距P2的单元。
该P1-P2间距变换驱动部220包括与上述小齿轮216的齿轮216A同轴的齿轮216B、和与该齿轮216啮合而升降的齿条218。在齿条218上,固定着经由设在两列保持板30上的列间距变换用连杆机构150的连结臂150B将导引杆152推起驱动的驱动杆218A。
列间距变换驱动部130还具有使保持着预吹塑后的多个预成形坯1B的两列保持板30的列间距与两列吹塑模60的合模驱动同步从P3缩小为P1的P3-P1间距变换驱动部230。该P3-P1间距变换驱动部230在两个合模板208、208的上部具有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突出的两个推动部232、232。该两个推动部232、232在向两个合模板208、208合模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推动两列保持板30或其附属品,通过合模完成而将两列保持板30的列间距设定为P1。
在具有这些合模/开模装置200、分型模同步部件210、P1-P2间距变换驱动部220及P3-P1间距变换驱动部230的吹塑成形站16中,能够实施图18所示的合模动作和图19所示的开模动作。在图18所示的合模时,将两列吹塑模60以列间距P1合模,两列保持板30也通过P3-P1间距变换驱动部230和列间距变换用连杆机构150而列间距成为P1。另一方面,在图19所示的开模时,将两列吹塑模60以列间距P2开模,两列保持板30也通过P1-P2间距变换驱动部220和列间距变换用连杆机构150、由驱动杆218A将连结臂150B及导引杆152推起而列间距成为P2。
在图20中,使移送板20C回位到高度H1,将多个容器1C从两列吹塑模60取出,此时,将两列保持板30的列间距维持为P2。然后,将移送板20C间歇输送,向取出站18移送。
2.4. 取出站
列间距变换驱动部130具有在图21及图22所示的取出站18将多个容器1C从两列保持板30取出之前、使两列保持板30的列间距从P2向P1返回驱动的P2-P1间距变换驱动部240。P2-P1间距变换驱动部240分别设在保持板3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侧。该P2-P1间距变换驱动部240包括固定在上部底座74上的压力缸242、和被压力缸242插脱的杆244。突出驱动的杆244将列间距变换用连杆150的导引杆152推动,将两列保持板30的列间距从P2变更为P1。图21及图22都图示了列间距被变更为P1后的状态。
取出站18还具有将多个容器1C从两列保持板30取出的取出驱动部250。这里,例如如专利文献2的图3等中周知那样,两列保持板30分别包括一对分割板,多个颈部模42分别包括固定在成对分割板上的一对颈部分型模,通过将一对分割板的间隔扩大,将多个容器IC取出。
设在各列中的取出驱动部250包括固定在上部底座74上的压力缸252、通过压力缸252插脱的杆254、和固定在杆254的下端上的楔状部件256。在本实施方式中,取出站18将列间距设定为P1的两列保持板30按照一列依次取出驱动。图22表示从右列的保持板30将容器1C取出驱动的状态。如图21所示,设定为列间距P1的两列保持板30、30的间隔变窄。在该较窄的间隔下,如果将两列保持板30、30同时取出驱动,则开放的保持板30彼此干涉。为了防止该状况,需要将取出时的保持板的间距扩大,但如果考虑到下个工序是在列间距P1下进行的注射成形工序,则以间距P1进行取出不需要无用的间距变换就足够,也节省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按照一列进行取出驱动,能够将取出时的两列保持板30的列间距维持为P1。
3. 使用不同列的保持板的吹塑成形机
图23及图24表示设为N=3、具有3列的保持板30和3列的吹塑模64的吹塑成形机的吹塑成形站16。图23表示列间距P1下的合模状态,图24表示列间距P2下的开模状态。另外,对图23及图24所示的部件中的、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功能的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即,该吹塑成形机也除了具有3列的保持板30和3列的吹塑模64这一点以外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共用,通过更换这些部件能够对应。即,该吹塑成形机可以在2列输送和3列输送中共用。因而,本实施方式的吹塑成形机也在吹塑成形站16中具有合模/开模装置200、分型模同步部件210、P1-P2间距变换驱动部220及P3-P1间距变换驱动部230(其中,P1-P3间距变换驱动部220省略图示)。
3列的吹塑模64中的中央的吹塑模具有一对吹塑腔分型模64A1、64A2。左侧的吹塑模64具有一对吹塑腔模64B1、64B2。右侧的吹塑模64具有一对吹塑腔模64C1、64C2。并且,吹塑腔分型模64A1和吹塑腔64B1以背面合在一起的方式固定而一体地移动,吹塑腔分型模64A2和吹塑腔64C1以背面合在一起的方式固定而一体地移动。在列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吹塑腔分型模64B2、64C2固定在两个合模板208、208上。
如图23所示,如果进行吹塑模合上,则3列的吹塑模64的列间距为P1。此时,如果合模/开模驱动部202、202分别驱动合模板208、208,则首先将外侧的两个吹塑模64、64闭模。然后,在列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吹塑腔分型模64B2、64C2将一体移动的吹塑腔分型模64A1及吹塑腔64B1、和一体移动的吹塑腔分型模64A2及吹塑腔64C1推动。并且,不久相邻的吹塑腔分型模彼此紧贴,合模完成。此时,由于安装在合模板208、208上的推动部件252、252推动在列方向上为最外侧的两个保持板30、30,所以3个保持板30的列间距也被设定为P1。
另外,本实施方式并不一定限定于在调温站14将预成形坯1A预吹塑的结构。在图23中,从没有预吹塑的预成形坯1A将容器吹塑成形。当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调温站14将预成形坯1A预吹塑。在本实施方式中,不论预吹塑的有无,都将预成形坯1A(1B)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设定为间距P3而运入到吹塑成形站16。其理由使用图24在后面叙述。
如果吹塑成形完成,则合模/开模驱动部202、202分别驱动合模板208、208而将3列的吹塑模64开模。此时,通过分型模同步部件210及P1-P2间距变换驱动部220的动作,将3列的保持板30的列间距从P1变更为P2。另外,在如N=3那样吹塑模是奇数列的情况下,分型模同步部件210除了取在列方向上为最外侧的两个吹塑腔分型模的同步以外,也可以取构成位于中央的吹塑模的一对吹塑腔分型模的同步。除此以外,分型模同步部件也可以取N列的吹塑模中的对称移动的一对吹塑腔模的同步。
通过驱动合模板208、208,将在列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吹塑腔分型模64B2、64C2开模。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开模连动部件79。该开模连动部件79具有分别固定在两个合模板208上的轴部66,在轴部66的前端上形成有凸缘部66A。开模连动部件79在一体移动的吹塑腔分型模64A1及吹塑腔64B1、或一体移动的吹塑腔分型模64A2及吹塑腔64C1一起移动的部位上,具有与凸缘部66A卡合的止动部68。如图24所示,在3列的吹塑模64为列间距P2的开模状态下,凸缘部66A与止动部68卡合,将一体移动的吹塑腔分型模64A1及吹塑腔64B1、和一体移动的吹塑腔分型模64A2及吹塑腔64C1拉伸到开模位置。另外,凸缘部66A在合模时不与止动部68干涉。
这里,在图24所示的开模状态下,为了新运入预成形坯1A(1B),也可以将3列的保持板30的列间距设为P2,但即使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将3列的保持板30的列间距设为P3(P1<P3<P2),由于预成形坯1A(1B)的躯体直径比容器1C小,所以也能够不与开模的3列的吹塑模64干涉而运入。即,将运入到吹塑模中的N列的预成形坯的列间距设为P3的技术的意义并不限定于将上述那样的预吹塑后的预成形坯运入的情况,而适合于能够对应于2列和3列等不同列的吹塑成形机。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N=2或N=3的列数分开使用,吹塑成形机的通用性提高。
4. 保持板的挠曲防止机构
图25表示安装在移送板20A~20D上的N列例如两列保持板30。图26是表示配置在图25所示的两列保持板30的长度方向A的两端部A1、A2上的轨道部件300及导引部件310的剖视图。图25及图26所示的两列保持板30的挠曲防止机构除了能够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外,还能够用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变更注射成形间距和吹塑成形间距的间距变换形态中。
图25所示的移送板20A~20D分别在两列保持板30的长度方向A的两端部A1、A2侧分别具有图26所示的轨道部件300。在轨道部件300上可以具有轨道302。
图25所示的移送板20A~20D分别具有沿着两列保持板30的列方向B设置的至少1根、例如两根加强轴320、和将两根加强轴320的两端固定的两个第1固定部330。
另一方面,两列保持板30分别在长度方向A的两端部A1、A2侧具有两个导引部件310,所述两个导引部件310沿着两个轨道部件300被分别移动导引,将两列保持板30可改变列间距而支承(参照图26)。如图26所示,导引部件310可以具有嵌合在轨道部件300的轨道302上的轨道槽部312。此外,两列保持板30分别具有将两根加强轴320贯通的两个第1贯通孔32。
这里,两列保持板30如果仅用图25所示的长度方向A的两端部A1、A2支承,则在长度方向A的中间部容易挠曲。所以,在长度方向A的中间部在两列保持板30的各自上形成两个第1贯通孔32,使加强轴320贯通到各个第1贯通孔32中,将该加强轴320的两端部用两个第1固定部330固定。因此,加强轴320能够抑制两列保持板30的挠曲。由此,使用分别保持在两列保持板30上的多个颈部模42成形的多个预成形坯1A及吹塑成形容器1C不依存于各保持板30的长度方向A的位置而成形高度位置变得均匀,能够使成形品质均匀化。
移送板20A~20D分别如图25所示,可以还在两列保持板30的列间的位置处具有将加强轴320的中间部固定的第2固定部340。通过该第2固定部340抑制加强轴320自身的挠曲,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两列保持板30的挠曲。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如果从列间距变换用连杆机构150向导引部件310作用列间距变换力,则导引部件310沿着轨道部件300移动,改变两列保持板30的列间距。此外,变换后的列间距被图14所示的导引杆152和可变列间距维持部件160维持。图25所示的两列保持板30的长度方向A的两端部A1、A2位于移送板20A~20D与支承板316之间。
此外,如上所述,两列保持板30分别如在图25中也表示那样,两列保持板30分别由一对分割板30A、30B构成,颈部模42由固定在各分割板30A、30B上的一对颈部分型模42A、42B构成。通过这样,通过如上述那样在取出站18将一对分割板30A、30B的间隔扩大而能够将多个容器1C从多个颈部模42取出。
这里,两列保持板30分别具有的一对分割板30A、30B的一个分割板30A在与第2固定部340对置的位置具有第1缺口部34。这样,当将一对分割板30A、30B的间隔扩大而将容器1C取出驱动时,例如如图8所示,两列保持板30的相邻的分割板30A彼此接近到接触的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在图25所示的第1缺口部34内配置第2固定部340的至少一部分,所以也能够防止第2固定部340与分割板30A干涉。
另外,如图25所示,在一对分割板30A、30B的长度方向A的两端部A1、A2上,可以形成中心定位用的例如半圆形状的第2缺口部36、36。另一方面,如图26所示,例如经由形成在移送板20A~20D上的孔21、向一对分割板30A、30B的第2缺口部36插入定心销318,将该定心销318通过螺栓314固定在导引部件310上。这样,定心销318定心销318收纳在一对分割板30A、30B的第2缺口部36中。由此,一对分割板30A、30B的中心位置能够通过与可改变列间距的导引部件310一体移动的定心销318设定。
两列保持板30分别如图25所示,可以在长度方向A的多个部位具有在列方向B上贯通的两个第2贯通孔38、分别插通在两个第2贯通孔38中的两根导引轴39A、和分别插通在两根导引轴39A上、向将一对分割板30A、30B关闭的方向施力的两个施力部件、例如压缩螺旋弹簧39B。在此情况下,在长度方向A上,能够将两根加强轴320、320配置在两根导引轴39A、39A之间。
在此情况下,能够将两列保持板30的图25所示的长度方向A的两端部A1、A用导引部件310支承(参照图26)、在其内侧位置处用两根导引轴39A、39A支承、在其更内侧位置处用两根加强轴320、320支承。这样,能够在长度方向A的整个区域中抑制两列保持板30的挠曲。另外,保持施力部件39B的两根导引轴39A、39A在长度方向A上分离配置更能够在长度方向A的整个区域中作用将一对分割板30A、30B向封闭方向施力的作用力。
两列保持板30的挠曲也通过支承该两列保持板30的移送板20A~20D挠曲而发生。例如,在使移送板20A~20D在吹塑成形站16下降后,将多个颈部模42合模。如果移送板20A~20D在吹塑成形站16中的下降位置处挠曲,则两列保持板30也挠曲,不能保持吹塑成形容器1C的品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5所示,吹塑成形站16可以在两列保持板30的列间的位置C1、C2处具有抵接在下降的移送板20A~20D上而限制移送板20A~20D的下限位置的多个、例如两个止动件(未图示)。由此,能够抑制移送板20A~20D及两列保持板30的挠曲。
另外,如上述那样对本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能够容易地理解能够进行不从本发明的新事项及效果实体性地脱离的许多变形。因而,这样的变形例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中。例如,在说明书或附图中至少一次与更广义或同义的不同的用语一起记载的用语在说明书或附图的任何部位中都能够替换为该不同的用语。
例如,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旋转输送型吹塑成形机,在水平输送型吹塑成形机中也同样能够采用。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举N=2、3为具体例,但如果N是奇数,则只要与N=3时同样构成N列的吹塑模就可以。在N是偶数时,例如只要将两列吹塑模并列设置、或者在N是奇数的情况下以线对称开模的中央的吹塑模的单侧配置一个吹塑模、在另一单侧配置偶数个吹塑模就可以。
附图标记说明
1A预成形坯;1B预吹塑后的预成形坯;1C容器;10旋转输送型吹塑成形机;12注射成形站;14调温站;16吹塑成形站;18取出站;20A~20D输送支承部件(移送板);30保持板;30A、30B分割板;32第1贯通孔;34第1缺口部(缺口部);36第2缺口部;38第2贯通孔;39A导引轴;39B施力部件;40注射腔模;42颈部模;42A、42B颈部分型模;50调温釜模;52A、52B调温釜分型模;60、64吹塑成形模;62A、62B、64A1~64C2吹塑腔分型模;72下部底座;74上部底座;130列间距变换驱动部;140 P1-P3列间距变换部;150列间距变换用连杆机构;152导引杆;152A~152C被卡合部;165 卡合部;160可变列间距维持部件;200合模/开模装置;202合模/开模驱动部;208合模板;210分型模同步部件;220 P1-P2间距变换驱动部;230 P3-P1间距变换驱动部;240 P2-P1间距变换驱动部;250取出驱动部;300轨道部件;310导引部件;320加强轴;330第1固定部;340第2固定部;A长度方向;A1、A2两端部;B 列方向;C1、C2止动件抵接位置。
Claims (20)
1.一种吹塑成形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N列的保持板,以N(N是2以上的整数)各列保持多个颈部模,被沿着输送方向输送;
支承输送部件,将上述N列的保持板以可变的列间距支承并输送;
注射成形站,具有与分别保持在上述N列的保持板上的上述多个颈部模合模的N列的注射腔模,将多个预成形坯注射成形;
调温站,具有在上述输送方向上配置在上述注射成形站的下游的N列的调温釜模,将保持在上述N列的保持板上的上述多个预成形坯配置在上述N列的调温釜模中而调温;
吹塑成形站,具有在上述输送方向上配置在上述调温站的下游的N列的吹塑模,将保持在上述N列的保持板上的上述多个预成形坯吹塑成形为多个容器;
列间距变换驱动部,当设保持上述注射成形的多个预成形坯的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为P1、设保持上述吹塑成形的多个容器的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为P2、设保持运入到开模的上述N列的吹塑模中的上述多个预成形坯的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为P3时,变换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以使得P1<P3<P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成形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在上述输送方向上配置在上述吹塑成形站的下游、将上述多个容器从上述N列的保持板取出的取出站;
上述列间距变换驱动部在上述取出站具有当在上述取出站将上述多个容器从上述N列的保持板取出之前、将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从P2向P1返回驱动的P2-P1间距变换驱动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塑成形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N列的保持板分别包括一对分割板,上述多个颈部模分别包括固定在上述一对分割板上的一对颈部分型模,通过将上述一对分割板的间隔扩大,将上述多个容器取出驱动;
上述取出站将列间距设定为P1的N列的保持板按照一列依次取出驱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成形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N列的吹塑模分别包括一对吹塑腔分型模;
上述N列的吹塑模的吹塑模合上时的列间距是P1,在上述吹塑模合上时,将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设定为P1;
在上述N列的吹塑模的至少一列中,相对于上述吹塑模合上时的吹塑中心线,在吹塑模打开时,上述一对吹塑腔分型模配置在非对称位置上,上述吹塑模打开时的上述N列的吹塑模的列间距是P2;
在上述N列的吹塑模的列间距被设定得比P3宽的吹塑模打开时,在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被设定为P3的状态下,将上述多个预成形坯运入到上述N列的吹塑模的各自的上述一对吹塑腔分型模之间;
在上述N列的吹塑模的列间距被设定为P2的吹塑模打开时,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被设定为P2,将上述多个容器从上述N列的吹塑模的各自的上述一对吹塑腔分型模之间运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塑成形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N=2,在上述两列吹塑模中,将各自的一对吹塑腔分型模中的在列方向上相邻的内侧的两个吹塑腔分型模以背面合在一起的方式固定,将在上述列方向上靠外侧的两个吹塑腔分型模在上述吹塑模打开时驱动,将上述吹塑模打开时的上述两列吹塑模的列间距设定为P2。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塑成形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N=3,将上述3列的吹塑模中的外侧的两个吹塑模的作为上述一对吹塑腔分型模的各一个的最外侧的两个吹塑腔分型模固定到合模板上,将上述外侧的两个吹塑模的上述一对吹塑腔分型模的各另一个与中央的吹塑模的上述一对吹塑腔分型模的各自分别以背面合在一起的方式固定;
在上述吹塑模合上时,3列的吹塑模在上述列方向上紧贴,列间距为P1;
在上述吹塑模打开时,上述中央的吹塑模的上述一对腔分型模在上述吹塑模打开时被相对于上述吹塑模合上时的吹塑中心线线对称驱动,外侧的两个吹塑模分别将上述一对吹塑腔分型模相对于上述吹塑中心线配置在非对称位置上,上述吹塑模打开时的上述3列的吹塑模的列间距是P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成形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调温站将上述多个预成形坯在上述N列的调温釜模内预吹塑,使上述预吹塑后的多个预成形坯的各自的躯体部接触在上述N列的调温釜模的被加热了的各内壁面上而调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成形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列间距变换驱动部在上述吹塑成形站具有使保持着上述多个预成形坯的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与上述N列的吹塑模的吹塑模合上驱动同步而从P3缩小为P1的P3-P1间距变换驱动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成形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列间距变换驱动部在上述吹塑成形站具有使保持着上述多个容器的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与上述N列的吹塑模的开模驱动同步而从P1增大到P2的P1-P2间距变换驱动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成形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列间距变换驱动部在上述调温站具有使保持着上述多个预成形坯的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从P1增大到P3的P1-P3间距变换驱动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成形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输送部件包括将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分别维持为P1、P2、P3的可变列间距维持部件;
上述多列的保持板具有变换列间距的列间距变换用连杆机构;
上述列间距变换用连杆机构包括支承在上述支承输送部件上、在列间距变换时被移动导引的导引杆,上述导引杆包括沿着被移动导引的方向离开配置的3个被卡合部;
上述可变列间距维持部件包括弹性地卡合到上述3个被卡合部的一个上的卡合部。
12.一种吹塑成形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
N(N是2以上的整数)列的保持板;
N列的吹塑模,将保持在上述N列的保持板上的多个预成形坯吹塑成形为多个容器;
合模/开模装置,将上述N列的吹塑模合模/开模驱动;
列间距变换驱动部,变换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
上述N列的吹塑模分别包括一对吹塑腔分型模;
上述N列的吹塑模的吹塑模合上时的列间距是P1,在上述吹塑模合上时,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被设定为P1;
在上述N列的吹塑模的至少一列中,上述一对吹塑腔分型模相对于上述吹塑模合上时的吹塑中心线在吹塑模打开时配置在非对称位置上,上述吹塑模打开时的上述N列的吹塑模的列间距是P2(P2>P1);
上述合模/开模装置包括将上述N列的吹塑模中的在上述列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吹塑腔分型模分别合模/开模驱动的两个合模/开模驱动部、和与上述两个吹塑腔分型模卡合、使上述两个吹塑腔分型模同步移动的分型模同步部件,无系杆地构成;
上述列间距变换驱动部与对应于上述两个吹塑腔分型模的同步移动而变位的上述分型模同步部件卡合,将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变换驱动,并且使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与上述两个吹塑腔分型模的移动同步而变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吹塑成形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N=2,在上述两列吹塑模中,各个一对吹塑腔分型模中的在列方向上相邻的内侧的两个吹塑腔分型模以背面合在一起的方式固定,将在上述列方向上靠外侧的两个吹塑腔分型模在上述吹塑模打开时驱动,将上述吹塑模打开时的上述两列吹塑模的列间距设定为P2。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吹塑成形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N=3,上述3列的吹塑模中的外侧的两个吹塑模的作为上述一对吹塑腔分型模的各一个的最外侧的两个吹塑腔分型模固定在合模板上,上述外侧的两个吹塑模的上述一对吹塑腔分型模的各另一个与中央的吹塑模的上述一对吹塑腔分型模的各自分别以背面合在一起的方式固定;
在上述吹塑模合上时,3列的吹塑模在上述列方向紧贴,列间距为P1;
在上述吹塑模打开时,将上述中央的吹塑模的上述一对腔分型模在上述吹塑模打开时相对于上述吹塑模合上时的吹塑中心线线对称驱动,外侧的两个吹塑模分别将上述一对吹塑腔分型模相对于上述吹塑中心线配置在非对称位置上,上述吹塑模打开时的上述3列的吹塑模的列间距是P2。
15.一种吹塑成形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
N列的保持板,分别保持多个颈部模;
支承输送部件,将上述N列的保持板以可变的列间距支承并输送;
注射成形站,具有与分别保持在上述N列的保持板上的上述多个颈部模合模的N列的注射腔模,将多个预成形坯注射成形;
吹塑成形站,具有上述N列的吹塑模,将保持在上述N列的保持板上的上述多个预成形坯吹塑成形为多个容器;
上述支承输送部件具有:
两个轨道部件,配置在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侧;
至少1根加强轴,沿着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方向设置;
两个第1固定部,将上述至少1根加强轴的两端固定;
上述N列的保持板分别具有两个导引部件,所述两个导引部件被沿着上述两个轨道部件分别移动导引,将上述N列的保持板可以改变列间距而支承;
上述N列的保持板分别具有使上述至少1根加强轴贯通的至少一个第1贯通孔。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吹塑成形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输送部件还在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的位置具有将上述至少1根加强轴的中间部固定的第2固定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吹塑成形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N列的保持板分别包括一对分割板,上述多个颈部模分别包括固定在上述一对分割板上的一对颈部分型模,通过将上述一对分割板的间隔扩大,将上述多个容器从上述多个颈部模取出;
上述N列的保持板分别具有的上述一对分割板的一个在与上述第2固定部对置的位置上具有缺口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吹塑成形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N列的保持板分别在上述长度方向的多个部位具有:
两个第2贯通孔,沿上述列方向贯通;
两根导引轴,插通在上述多个第2贯通孔中;
两个施力部件,分别插通在上述两根导引轴上,向将上述一对分割板关闭的方向施力;
在上述长度方向上,在上述两根导引轴之间配置有上述至少1根加强轴。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吹塑成形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变换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距的列间距变换驱动部;
上述支承输送部件包括将上述N列的保持板分别维持为多个列间距的各一个的可变列间距维持部件;
上述N列的保持板具有变换列间距的列间距变换用连杆机构;
上述列间距变换用连杆机构包括支承在上述支承输送部件上、在列间距变换时被移动导引的导引杆,上述导引杆包括沿着被移动导引的方向离开配置的多个被卡合部;
上述可变列间距维持部件包括弹性地卡合在上述多个被卡合部的一个上的卡合部。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吹塑成形机,其特征在于,
在使上述支承输送部件在上述吹塑成形站下降后,将上述多个颈部模合模;
上述吹塑成形站在上述N列的保持板的列间具有抵接在下降的上述支承输送部件上、规定上述支承输送部件的下限位置的多个止动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77478.6A CN104149320B (zh) | 2009-09-11 | 2010-08-27 | 吹塑成形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10876 | 2009-09-11 | ||
JP2009-210876 | 2009-09-11 | ||
JP2010-042953 | 2010-02-26 | ||
JP2010042953 | 2010-02-26 | ||
JP2010-084962 | 2010-04-01 | ||
JP2010084962A JP5697885B2 (ja) | 2009-09-11 | 2010-04-01 | ブロー成形機 |
PCT/JP2010/064586 WO2011030677A1 (ja) | 2009-09-11 | 2010-08-27 | ブロー成形機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77478.6A Division CN104149320B (zh) | 2009-09-11 | 2010-08-27 | 吹塑成形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74323A true CN102574323A (zh) | 2012-07-11 |
CN102574323B CN102574323B (zh) | 2014-09-03 |
Family
ID=4373235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40253.1A Active CN102574323B (zh) | 2009-09-11 | 2010-08-27 | 吹塑成形机 |
CN201410377478.6A Active CN104149320B (zh) | 2009-09-11 | 2010-08-27 | 吹塑成形机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77478.6A Active CN104149320B (zh) | 2009-09-11 | 2010-08-27 | 吹塑成形机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371840B2 (zh) |
EP (2) | EP2476536B1 (zh) |
JP (1) | JP5697885B2 (zh) |
CN (2) | CN102574323B (zh) |
ES (1) | ES2653932T3 (zh) |
WO (1) | WO2011030677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15081A (zh) * | 2014-07-31 | 2017-05-24 | 帝斯克玛股份有限公司 | 吹塑成型装置 |
CN107877826A (zh) * | 2013-09-04 | 2018-04-06 | Khs科波普拉斯特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处理容器的装置的转移站用的同步运行保险装置以及用于容器吹塑成型的装置和方法 |
CN111263691A (zh) * | 2017-09-08 | 2020-06-09 | 日精Asb机械株式会社 | 模具 |
CN113950402A (zh) * | 2018-12-07 | 2022-01-18 | 科赫斯有限公司 | 调温设备和容器制造机 |
CN118789793A (zh) * | 2024-09-13 | 2024-10-18 | 佛山市工正包装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温控吹瓶模和温控吹瓶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MI20111510A1 (it) | 2011-08-05 | 2013-02-06 | Cantoni S R L | Metodo e apparecchiatura per produrre contenitori in materiale plastico |
JP6204013B2 (ja) * | 2011-10-24 | 2017-09-27 | 日精エー・エス・ビー機械株式会社 | ブロー成形機 |
US10265904B2 (en) | 2014-12-05 | 2019-04-23 | Yachiyo Industry Co., Ltd. | Device for producing hollow container |
KR102163446B1 (ko) * | 2015-03-18 | 2020-10-08 | 닛세이 에이. 에스. 비 기카이 가부시키가이샤 | 2축연신 블로우성형장치 |
JP6837763B2 (ja) * | 2016-06-30 | 2021-03-03 |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 容器製造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203622A (ja) * | 1989-12-29 | 1991-09-05 | Nissei Ee S B Kikai Kk | 吹込成形方法 |
JPH0813501B2 (ja) * | 1991-07-30 | 1996-02-14 | 日精エー・エス・ビー機械株式会社 | 吹込成形装置 |
CN2388031Y (zh) * | 1999-08-03 | 2000-07-19 | 曹光群 | 吹塑成形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NL302271A (zh) * | 1963-01-25 | |||
US4155974A (en) * | 1975-12-17 | 1979-05-22 | Valyi Emery I | Method for making oriented hollow plastic articles |
US4285657A (en) * | 1979-12-03 | 1981-08-25 | Ryder Leonard B | Injection blow molding apparatus |
JPS57128519A (en) * | 1981-02-03 | 1982-08-10 | Katashi Aoki | Injection blow molding machine |
US5206039A (en) * | 1991-09-24 | 1993-04-27 | Valyi Emery I | Apparatus for conditioning pressure molded plastic articles |
JP3330672B2 (ja) * | 1993-04-27 | 2002-09-30 | 日精エー・エス・ビー機械株式会社 | 射出延伸ブロー成形機 |
TW508300B (en) | 1994-09-16 | 2002-11-01 | Asb Co Ltd | Injection-stretch-blow moulding method |
JP2954858B2 (ja) * | 1994-09-16 | 1999-09-27 | 日精エー・エス・ビー機械株式会社 | 射出延伸ブロー成形装置及び方法 |
JP3742671B2 (ja) * | 1995-03-10 | 2006-02-08 | 日精エー・エス・ビー機械株式会社 | 成形装置およびその保持型取付け方法 |
JP3717243B2 (ja) | 1996-07-08 | 2005-11-16 |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 新規感熱発色剤および感熱記録用材料 |
JP3612388B2 (ja) * | 1996-09-02 | 2005-01-19 | 日精エー・エス・ビー機械株式会社 | 射出ブロー成形装置及び射出ブロー成形方法 |
JP3893067B2 (ja) * | 2002-02-19 | 2007-03-14 | 日精エー・エス・ビー機械株式会社 | プリフォームの温調方法 |
JP4319863B2 (ja) | 2003-06-20 | 2009-08-26 | 日精エー・エス・ビー機械株式会社 | 回転式成形機 |
-
2010
- 2010-04-01 JP JP2010084962A patent/JP5697885B2/ja active Active
- 2010-08-27 WO PCT/JP2010/064586 patent/WO201103067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8-27 CN CN201080040253.1A patent/CN102574323B/zh active Active
- 2010-08-27 CN CN201410377478.6A patent/CN104149320B/zh active Active
- 2010-08-27 EP EP10815274.5A patent/EP2476536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8-27 EP EP17178903.5A patent/EP3263311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8-27 ES ES10815274.5T patent/ES2653932T3/es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3-11 US US13/417,276 patent/US8371840B2/en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2-06 US US13/760,981 patent/US861361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203622A (ja) * | 1989-12-29 | 1991-09-05 | Nissei Ee S B Kikai Kk | 吹込成形方法 |
JPH0813501B2 (ja) * | 1991-07-30 | 1996-02-14 | 日精エー・エス・ビー機械株式会社 | 吹込成形装置 |
CN2388031Y (zh) * | 1999-08-03 | 2000-07-19 | 曹光群 | 吹塑成形机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77826A (zh) * | 2013-09-04 | 2018-04-06 | Khs科波普拉斯特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处理容器的装置的转移站用的同步运行保险装置以及用于容器吹塑成型的装置和方法 |
CN107877826B (zh) * | 2013-09-04 | 2019-11-15 | Khs科波普拉斯特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处理容器的装置的转移站用的同步运行保险装置以及用于容器吹塑成型的装置和方法 |
CN106715081A (zh) * | 2014-07-31 | 2017-05-24 | 帝斯克玛股份有限公司 | 吹塑成型装置 |
CN111263691A (zh) * | 2017-09-08 | 2020-06-09 | 日精Asb机械株式会社 | 模具 |
CN114750364A (zh) * | 2017-09-08 | 2022-07-15 | 日精Asb机械株式会社 | 模具 |
CN114750364B (zh) * | 2017-09-08 | 2024-04-05 | 日精Asb机械株式会社 | 模具 |
CN113950402A (zh) * | 2018-12-07 | 2022-01-18 | 科赫斯有限公司 | 调温设备和容器制造机 |
CN113950402B (zh) * | 2018-12-07 | 2024-02-06 | 科赫斯有限公司 | 调温设备和容器制造机 |
CN118789793A (zh) * | 2024-09-13 | 2024-10-18 | 佛山市工正包装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温控吹瓶模和温控吹瓶系统 |
CN118789793B (zh) * | 2024-09-13 | 2025-02-14 | 佛山市工正包装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温控吹瓶模和温控吹瓶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49320A (zh) | 2014-11-19 |
EP3263311B1 (en) | 2023-02-22 |
EP2476536B1 (en) | 2017-10-04 |
US8613614B2 (en) | 2013-12-24 |
CN104149320B (zh) | 2016-10-19 |
US20120189727A1 (en) | 2012-07-26 |
JP5697885B2 (ja) | 2015-04-08 |
US20130149408A1 (en) | 2013-06-13 |
CN102574323B (zh) | 2014-09-03 |
WO2011030677A1 (ja) | 2011-03-17 |
JP2011194865A (ja) | 2011-10-06 |
EP2476536A4 (en) | 2016-09-21 |
US8371840B2 (en) | 2013-02-12 |
EP3263311A1 (en) | 2018-01-03 |
ES2653932T3 (es) | 2018-02-09 |
EP2476536A1 (en) | 2012-07-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49320B (zh) | 吹塑成形机 | |
CN102712129B (zh) | 吹塑模单元及使用该吹塑模单元的吹塑成形机 | |
JP5643847B2 (ja) | ブロー成形機 | |
JP5798444B2 (ja) | ブロー型ユニット、ブロー成形機及びブロー型ユニットの交換方法 | |
CN103874572B (zh) | 吹塑模单元和使用该吹塑模单元的吹塑成形机 | |
TW201703976A (zh) | 雙軸延伸吹製成形裝置 | |
US6217819B1 (en) | Universal single-row and multi-row insert stretch blow mol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CN101421092A (zh) | 用于由挤出型坯吹塑容器的机器 | |
JP5961292B2 (ja) | ネック型アッセンブリー | |
JP2007276327A (ja) | 二軸延伸ブロー成形機 | |
US6558609B2 (en) | Blow molding machine and a method of blow molding a hollow articl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