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5790A - 平面相控阵自适应的和差测角方法 - Google Patents
平面相控阵自适应的和差测角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65790A CN102565790A CN2012100004446A CN201210000444A CN102565790A CN 102565790 A CN102565790 A CN 102565790A CN 2012100004446 A CN2012100004446 A CN 2012100004446A CN 201210000444 A CN201210000444 A CN 201210000444A CN 102565790 A CN102565790 A CN 1025657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ray
- eigenvalues
- array element
- adaptive
- differe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342 Monte Carlo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105 trans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Measurement Of Velocity Or Position Using Acoustic 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阵列信号处理领域,涉及平面阵的和差测角方法,可用于存在主瓣干扰时,实现相控阵自适应抗干扰输出和目标波达方向的准确估计,对目标进行跟踪。
背景技术
“和差测角”是一种利用差波束与和波束之比得到鉴角曲线,根据鉴角曲线的斜率对目标进行角度估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雷达、测控、导航、通信、电子侦察等相控阵系统中,以测量辐射源波达方向。由于电磁环境的日益复杂和敌对人为干扰的日益增多,抗干扰成为信号处理的必备要求之一。在平面相控阵系统中,自适应信号处理可以有效抑制干扰,根据采样数据自适应调整波束形成权值,使得方向图凹口自动对准干扰的来波方向以实现抗干扰的目的,但不能对目标进行角度估计。然而,将自适应波束形成处理用于传统和差测角方法中,会使方向图出现主瓣畸变和旁瓣抬高,从而导致自适应差波束与和波束之比的斜率与静态差比和的斜率有大的偏差,最终导致和差测角误差增大甚至失效。因此,在有干扰的情况下,利用相控阵实现干扰抑制的同时完成目标波达方向的准确估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目前,已有的相控阵自适应和差测角方法主要针对旁瓣干扰,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和差波束预置零陷技术,即根据估计的干扰方向,对和差波束在干扰方向同时置零,这种方法的自适应干扰抑制性能取决于干扰估计方向的准确性,需要预先对干扰的方向进行精确估计;另一类是自适应和差校正技术,利用自适应和差1阶Taylor展开表达式,得到相控阵自适应差比和的校正公式,根据校正公式计算偏角,得到目标角度。
在阵列接收信号存在主瓣干扰时,利用上述这两种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1)由于干扰与信号空域区分度小,导致干扰抑制的同时目标信号产生严重的衰减,信干噪比改善较小,抑制主瓣干扰的效果不明显,不能进一步用于目标角度估计;
(2)由于方向图主瓣开裂,和差波束的方向图产生较大的畸变,在主瓣内不再满足线性关系,鉴角曲线严重偏离理想曲线,鉴角曲线的斜率与理想斜率相差较大,导致计算出偏角较大,造成所测目标角度的误差增大,甚至严重偏离真实目标角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平面相控阵自适应的和差测角方法,以减小目标角度的误差,实现在抑制主瓣干扰的同时,估计出目标的方位。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首先在方位维采用自适应干扰抑制后,在俯仰维采用普通和差测角技术估计出俯仰偏角,然后在俯仰维采用自适应干扰抑制后,在方位维采用普通和差测角技术估计出方位偏角,最后根据估计出的目标来波方向,采用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增强目标信号,得到抑制主瓣干扰的输出信号。具体步骤包括如下:
(1)采用子空间投影的SMI自适应处理方法从M×N个阵元平面阵接收的数据中获得M个X方向自适应权矢量,并将该自适应权矢量用于波束形成,得到M个输出信号;
(2)采用对称取反的和差波束形成方法,从M个输出信号中获得和波束∑y与差波束Δy,得到差波束与和波束之比,利用差波束与和波束之比估计出目标俯仰偏角:并根据该俯仰偏角计算目标俯仰角:θT=θB+Δθ,其中arcsin(·)表示反余弦函数,arctan(·)表示反正切函数,λ为目标信号的载波波长,Dy为阵元在Y方向上的间距,M为平面阵列的行数,θB为波束指向的俯仰角;
(3)采用子空间投影的SMI自适应处理方法从矩形平面阵的接收数据中获得N个Y方向自适应权矢量,并将该自适应权矢量用于波束形成,得到N个输出信号;
(4)采用对称取反的和差波束形成方法,从N个输出信号中获得和波束∑x与差波束Δx,得到差波束与和波束之比,利用差波束与和波束之比估计出目标方位偏角:并根据该方位偏角计算目标方位角:其中Dx为阵元在X方向上的间距,N为平面阵列的列数,为波束指向的方位角;
(5)利用步骤(2)和步骤(4)中估计出的俯仰角θT和方位角以及全阵元接收数据的协方差矩阵采用子空间投影SMI算法,获得全阵元自适应权矢量:其中(·)-1表示对矩阵求逆,为子空间投影导向矢量,将该自适应权矢量用于波束形成,得到抑制干扰的输出信号:x(t)为阵列的接收数据矢量,(·)H表示矩阵共轭转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由于在X方向进行自适应处理,在Y方向进行和差波束形成,保持了Y方向的差波束与和波束的比不变,同时由于在Y方向进行自适应处理,在X方向进行和差波束形成,保持了X方向的差波束与和波束的比不变,提高了测角精度;
(2)本发明根据估计出的目标方位角与俯仰角,利用全阵元接收数据进行自适应处理,进一步增强了目标信号,提高了抗主瓣干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在X方向和Y方向分别进行自适应处理和普通波束形成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在Y方向和X方向分别进行自适应处理和普通波束形成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平面阵坐标系统示意图和阵元排布及子阵划分图;
图5是本发明在X方向和Y方向分别进行自适应处理和普通波束形成的仿真图;
图6是本发明在Y方向和X方向分别进行自适应处理和普通波束形成的仿真图;
图7是本发明的信干噪比改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实现本发明的步骤如下:
步骤1对各行阵元的接收数据进行自适应波束形成,其输出在Y方向形成等效线阵。
参照图2,本步骤具体实现如下:
(1a)将平面阵中各行阵元的接收数据分别记为xr_k(t),其中k=1,2,...M,先固定k=1,表示对第1行接收数据进行处理,再利用128次不同时刻的采样值,估计行阵元的接收数据xr_k(t)的协方差矩阵:其中,(·)H表示矩阵共轭转置,K=128,xr_k(ti),i=1,2,...,K表示各行阵元在不同时刻的采样值;
(1b)对行阵元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分解,将其分解为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乘累加形式,并将特征值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即其中λi_r_k,i=1,2,...,N为行阵元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vi_r_k,i=1,2,...N是与特征值λi_r_k,i=1,2,...,N相对应的特征向量;
(1c)行阵元协方差矩阵的N个特征值λi_r_k,i=1,2,...,N满足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即λ1_r_k>λ2_r_k>…>λN_r_k,假定信源数目为L,则用前L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构成行阵元信号特征向量矩阵Es_r_k=[v1_r_k…vL_r_k]N×L,用剩余的N-L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构成行阵元噪声特征向量矩阵En_r_k=[v(L+1)_r_k…vN_r_k]N×(N-L);
式中,exp(·)表示以自然对数e为底的指数函数,j表示虚数单位,cos(·)表示余弦函数,sin(·)表示正弦函数,(·)T表示矩阵转置,λ为载波波长,x′i,i=1,2,...,N表示第i列阵元的横坐标值,y′l,l=1,2,...,M表示第l行阵元的列坐标值,利用行阵元信号特征向量矩阵Es_r_k,获得子空间投影导向矢量:
(1f)令k=k+1,表示对下一行阵元的接收数据进行处理,若k<M+1,循环执行上述步骤(1a)~(1f),否则,停止循环,获得M个行阵元自适应权矢量wr_k_opt,k=1,2,...,M;
(1g)利用行阵元自适应权矢量wr_k_opt,k=1,2,...,M对相应行阵元接收数据xr_k(t),k=1,2,...,M进行波束形成,构成M个输出信号为:k=1,2,...,M,利用信号yr_k(t)在Y方向形成等效均匀线性阵列,将该等效均匀线性阵列的接收数据记为yc(t):
yc(t)=[yr_1(t)yr_2(t)…yr_M(t)]T。
步骤2对Y方向的等效均匀线性阵列接收数据yc(t)进行和差波束形成,利用差波束与和波束之比估计目标俯仰角θT,具体实现如下:
(2b)以和波束输出信号∑′y(t)为参考信号,对和波束输出信号∑′y(t)与差波束输出信号Δ′y(t)做匹配滤波,在和波束匹配滤波结果中,选取最大值,将其记为∑y,记录其位置,选取差波束匹配滤波结果相应位置的值,将其记为Δy;
(2c)利用差波束Δy与和波束∑y,按式: 估计出目标俯仰偏角,并根据该俯仰偏角计算目标俯仰角:θT=θB+Δθ,其中arcsin(·)表示反余弦函数,arctan(·)表示反正切函数,λ为目标信号的载波波长,Dy为阵元在Y方向上的间距,M为平面阵列的行数,θB为波束指向的俯仰角。
步骤3对各列阵元的接收数据进行自适应波束形成,其输出在X方向形成等效线阵。
参照图3,本步骤的具体实现如下:
(3a)将平面阵中各列阵元的接收数据分别记为xc_k(t),k=1,2,...N,先固定k=1,以表示对第1列阵元接收数据进行操作,利用128次不同时刻的采样值,估计列阵元的接收数据xc_k(t)的协方差矩阵:其中K=128,xc_k(ti),i=1,2,...,K表示列阵元在不同时刻的采样值;
(3b)对列阵元协方差矩阵做特征分解,将其分解为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乘累加形式,并将特征值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即其中λi_c_k,i=1,2,...,M为列阵元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vi_c_k,i=1,2,...,M是与特征值λi_c_k,i=1,2,...,M相对应的特征向量;
(3c)列阵元协方差矩阵的M个特征值λi_c_k,i=1,2,...,M满足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即λ1_c_k>λ2_c_k>…>λM_c_k,用前L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构成列阵元信号特征向量矩阵Es_c_k=[v1_c_k…vL_c_k]M×L,用剩余的M-L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构成列阵元噪声特征向量矩阵为En_c_k=[v(L+1)_c_k…vN_c_k]M×(M-L);
(3f)令k=k+1,表示对下一列阵元的接收数据进行操作,若k<N+1,循环执行上述步骤(3a)~(3f),否则,停止循环,获得N个列阵元自适应权矢量wc_k_opt,k=1,2,...,N;
(3g)利用列阵元自适应权矢量wc_k_opt,k=1,2,...,N对相应列阵元接收数据xc_k(t),k=1,2,...,N进行波束形成,构成N个输出信号为:k=1,2,...,N,信号yc_k(t),k=1,2,...,N在X方向形成等效均匀线性阵列,将该等效均匀线性阵列的接收数据记为yr(t):
yr(t)=[yc_1(t)yc_2(t)…yc_M(t)]T。
(4b)以和波束输出信号∑′x(t)为参考信号,对和波束输出信号∑′x(t)与差波束输出信号Δ′x(t)做匹配滤波,在和波束匹配滤波结果中,选取最大值,将其记为∑x,记录其位置,选取差波束匹配滤波结果相应位置的值,将其记为Δx;
(4c)利用差波束Δx与和波束∑x,按式:估计目标方位偏角,并根据该方位偏角计算目标方位角:其中Δθ为步骤2中估计出的目标俯仰偏角,Dx为阵元在X方向上的间距,N为平面阵列的列数,为波束指向的方位角。
式中,MN=M×N为阵元个数,xi,i=1,2,...,MN表示平面阵中各阵元的横坐标,yi,i=1,2,...,MN表示平面阵中各阵元的纵坐标;
(5c)对全阵元协方差矩阵做特征分解,将其分解为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乘累加形式,并将特征值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即其中λi,i=1,2,...MN为全阵元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vi,i=1,2,...MN是与特征值λi,i=1,2,...MN相对应的特征向量;
(5d)全阵元协方差矩阵的MN个特征值λi,i=1,2,...MN满足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即λ1>λ2>…>λL>λ(L+1)>…λMN,用前L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构成全阵元信号特征向量矩阵,记为Es=[v1…vL]MN×L,用剩余的MN-L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构成全阵元噪声特征向量矩阵,记为En=[v(L+1)…vN]NM×(MN-L);
(5e)利用全阵元导向矢量与全阵元信号特征向量矩阵Es,获得全阵元子空间投影导向矢量:并将子空间投影导向矢量与全阵元协方差矩阵的逆矩阵相乘,获得全阵元自适应权矢量:将该自适应权矢量用于波束形成,得到抑制干扰的输出信号:
本发明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对仿真数据的处理来说明:
1.实验环境与条件
实验环境:实验中采用的坐标系如图4(a)所示,天线阵分布在二维坐标平面XOY内,沿Y轴排布12个阵元,沿X轴排布16个阵元。对天线阵进行子阵划分,沿Y轴分为4个子阵,沿X轴分为4个子阵,每个子阵由3×4个阵元组成,共形成4×4个子阵,该4×4个子阵的等效相位中心构成实验中的矩形平面阵,如图4(b)所示,虚线框表示子阵,*代表子阵的等效相位中心;
仿真条件:目标信号为单频信号,来波方向(0°,0°),信噪比为20dB,基频频率为1MHz,载频频率为2200MHz;主瓣干扰信号为单频信号,来波方向(2°,2°),干噪比为40dB,基频频率为2MHz,载频频率为2200MHz,基频采样频率为28MHz,初始波束指向角为(0.5°,0.5°)。
2.实验内容与结果
根据上述仿真参数,按本发明所述步骤进行平面阵自适应的和差测角,估计出的目标角度为(-0.0051°,-0.0017°)。
实验1,在X方向对各行接收数据采用自适应波束形成,在Y方向形成等效线阵,对该等效线阵采用普通波束形成,方位维切面方向图如图5所示。
实验2,在Y方向对各列接收数据采用自适应波束形成,在X方向形成等效线阵,对该等效线阵采用普通波束形成,俯仰维切面方向图如图6所示。
实验3,将全维子空间投影SMI算法与本发明方法做比较,信干噪比改善曲线图如图7所示。
实验4,保持其它仿真条件不变,将干噪比从25dB递增到44dB,分别做100次蒙特卡罗实验,俯仰角估计结果如表1、表2所示,方位角估计结果如表3、表4所示。
从图5可看出,方位维切面方向图在方位2°形成凹口,可提高对干扰信号的抑制效果。
从图6可看出,俯仰维切面方向图在俯仰2°形成凹口,具有高抗干扰性能。
从图7可看出,本发明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信干噪比改善曲线,比较接近理想的信干噪比改善曲线。
表1不同干噪比时俯仰角估计结果平均值
干噪比/dB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俯仰角/° | 0.0612 | 0.0486 | 0.0393 | 0.0315 | 0.0240 | 0.0198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0.0150 | 0.0121 | 0.0099 | 0.0078 | 0.0056 | 0.0051 | 0.0045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0.0039 | 0.0025 | 0.0029 | 0.0017 | 0.0021 | 0.0008 | 0.0013 |
表2不同干噪比时俯仰角估计结果方差
干噪比/dB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俯仰角/(10-4)° | 0.2472 | 0.1911 | 0.2681 | 0.2173 | 0.2801 | 0.2289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0.2086 | 0.2100 | 0.2540 | 0.2817 | 0.2973 | 0.2833 | 0.2973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0.2552 | 0.1984 | 0.1870 | 0.2759 | 0.2239 | 0.2854 | 0.2127 |
表3不同干噪比时方位角估计结果平均值
干噪比/dB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俯仰角/° | 0.0589 | 0.0472 | 0.0382 | 0.0301 | 0.0232 | 0.0192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0.0144 | 0.0122 | 0.0098 | 0.0074 | 0.0049 | 0.0056 | 0.0041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0.0033 | 0.0027 | 0.0030 | 0.0025 | 0.0029 | 0.0006 | 0.0016 |
表4不同干噪比时方位角估计结果方差
干噪比/dB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方位角/(10-4)° | 0.1708 | 0.2422 | 0.2432 | 0.2432 | 0.2668 | 0.2475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0.2580 | 0.2161 | 0.2781 | 0.2259 | 0.2107 | 0.2179 | 0.278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0.2849 | 0.2324 | 0.1999 | 0.2449 | 0.2549 | 0.2384 | 0.1990 |
从表1与表3可看出,本发明方法的测角误差随干噪比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干噪比达到30dB,即干信比达到10dB时,误差保持在0.02°以内,相对于主瓣波束宽度,误差小于1%,表明本发明方法的测角精度比较高;
从表2与表4可看出本发明方法的测角方差很小,量级达到10-4,表明本发明方法的测角结果比较稳定。
综上,在存在主瓣干扰时,本发明方法可以较准确的估计出目标角度信息,同时获得较好的抗干扰输出信号。
Claims (4)
1.一种平面相控阵自适应的和差测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子空间投影的SMI自适应处理方法从M×N个阵元平面阵接收的数据中获得M个X方向自适应权矢量,并将该自适应权矢量用于波束形成,得到M个输出信号;
(2)采用对称取反的和差波束形成方法,从M个输出信号中获得和波束∑y与差波束Δy,得到差波束与和波束之比,利用差波束与和波束之比估计出目标俯仰偏角:并根据该俯仰偏角计算目标俯仰角:θT=θB+Δθ,其中arcsin(·)表示反正弦函数,arctan(·)表示反正切函数,λ为目标信号的载波波长,Dy为阵元在Y方向上的间距,M为平面阵列的行数,θB为波束指向的俯仰角;
(3)采用子空间投影的SMI自适应处理方法从矩形平面阵的接收数据中获得N个Y方向自适应权矢量,并将该自适应权矢量用于波束形成,得到N个输出信号;
(4)采用对称取反的和差波束形成方法,从N个输出信号中获得和波束∑x与差波束Δx,得到差波束与和波束之比,利用差波束与和波束之比估计出目标方位偏角:并根据该方位偏角计算目标方位角:其中cos(·)表示余弦函数,Δθ为步骤(2)中估计出的目标俯仰偏角,Dx为阵元在X方向上的间距,N为平面阵列的列数,为波束指向的方位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相控阵自适应的和差测角方法,其中步骤(1)所述的采用子空间投影的SMI自适应处理方法从接收数据中获得M个X方向自适应权矢量,按如下步骤进行:
(1a)将平面阵中各行阵元的接收数据分别记为xr_k(t),其中k=1,2,...M,先固定k=1,即表示对第1行阵元的接收数据进行操作,利用128次不同时刻的采样值,估计xr_k(t)的协方差矩阵: 其中K=128,xr_k(ti),i=1,2,...,K表示行阵元在不同时刻的采样值;
(1b)对行阵元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分解,将其分解为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乘累加形式,并将特征值按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即其中λi_r_k,i=1,2,...,N为行阵元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vi_r_k,i=1,2,...N是与特征值λi_r_k,i=1,2,...,N相对应的特征向量;
(1c)行阵元协方差矩阵的N个特征值λi_r_k,i=1,2,...,N满足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即λ1_r_k>λ2_r_k>…>λN_r_k,假定信源数目为L,则用前L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构成行阵元信号特征向量矩阵Es_r_k=[v1_r_k…vL_r_k]N×L,用剩余的N-L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构成行阵元噪声特征向量矩阵En_r_k=[v(L+1)_r_k…vN_r_k]N×(N-L);
(1f)令k=k+1,表示对下一行阵元的接收数据进行操作,循环执行上述步骤(1a)~(1f),直到k=M,停止循环,获得M个行阵元自适应权矢量wr_k_opt,k=1,2,...,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相控阵自适应的和差测角方法,其中步骤(3)所述的采用子空间投影的SMI自适应处理方法从矩形平面阵的接收数据中获得N个Y方向自适应权矢量,按如下步骤进行:
(3a)将平面阵中各列阵元的接收数据分别记为xc_k(t),k=1,2,...N,先固定k=1,表示对第1列阵元接收数据进行操作,利用128次不同时刻的采样值,估计xc_k(t)的协方差矩阵: 其中K=128,xc_k(ti),i=1,2,...,K表示列阵元在不同时刻的采样值;
(3b)对列阵元协方差矩阵做特征分解,将其分解为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乘累加形式,并将特征值按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即其中λi_c_k,i=1,2,...,M为列阵元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vi_c_k,i=1,2,...,M是与特征值λi_c_k,i=1,2,...,M相对应的特征向量;
(3c)列阵元协方差矩阵的M个特征值λi_c_k,i=1,2,...,M满足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即λ1_c_k>λ2_c_k>…>λM_c_k,用前L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构成列阵元信号特征向量矩阵Es_c_k=[v1_c_k…vL_c_k]M×L,用剩余的M-L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构成列阵元噪声特征向量矩阵为En_c_k=[v(L+1)_c_k…vN_c_k]M×(M-L);
(3f)令k=k+1,表示对下一列阵元的接收数据进行操作,循环执行上述步骤(3a)~(3f),直到k=N,停止循环,获得N个行阵元自适应权矢量wc_k_opt,k=1,2,...,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相控阵自适应的和差测角方法,其中步骤(5)所述的采用子空间投影SMI算法获得全阵元自适应权矢量,按如下步骤进行:
式中,exp(·)表示以自然对数e为底的指数函数,j表示虚数单位,cos(·)表示余弦函数,sin(·)表示正弦函数,MN=M×N为阵元个数,xi,i=1,2,...,MN表示平面阵中各阵元的横坐标,yi,i=1,2,...,MN表示平面阵中各阵元的纵坐标;
(5b)利用128次不同时刻的采样值,估计全阵元接收数据x(t)的协方差矩阵:其中K=128,x(ti),i=1,2,...,K表示全阵元在不同时刻的采样值;
(5c)对全阵元协方差矩阵做特征分解,将其分解为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乘累加形式,并将特征值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即其中λi,i=1,2,...MN为全阵元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vi,i=1,2,...MN是与特征值λi,i=1,2,...MN相对应的特征向量;
(5d)全阵元协方差矩阵的MN个特征值λi,i=1,2,...MN满足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即λ1>λ2>…>λL>λ(L+1)>…λMN,用前L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构成全阵元信号特征向量矩阵,记为Es=[v1…vL]MN×L,用剩余的MN-L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构成全阵元噪声特征向量矩阵,记为En=[v(L+1)…vN]MN×(MN-L);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10000444 CN102565790B (zh) | 2012-01-02 | 2012-01-02 | 平面相控阵自适应的和差测角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10000444 CN102565790B (zh) | 2012-01-02 | 2012-01-02 | 平面相控阵自适应的和差测角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65790A true CN102565790A (zh) | 2012-07-11 |
CN102565790B CN102565790B (zh) | 2013-10-16 |
Family
ID=46411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1000044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65790B (zh) | 2012-01-02 | 2012-01-02 | 平面相控阵自适应的和差测角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65790B (zh) |
Cited B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35292A (zh) * | 2013-05-08 | 2013-08-07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平面相控阵调零保形校正的全维和差测角方法 |
CN103616679A (zh) * | 2013-11-19 | 2014-03-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基于差波束调制和波形分析的pd雷达测距测角方法 |
CN103728614A (zh) * | 2014-01-15 | 2014-04-16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机扫米波雷达的改进单脉冲测角方法 |
CN105372633A (zh) * | 2015-11-11 | 2016-03-02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相控阵雷达降维四通道抗主副瓣干扰的方法 |
CN106019252A (zh) * | 2016-05-18 | 2016-10-12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Nested阵列的和差跟踪测角方法 |
CN106842140A (zh) * | 2017-01-23 | 2017-06-13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和差波束降维的主瓣干扰抑制方法 |
CN106855622A (zh) * | 2015-12-08 | 2017-06-16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一种子阵级相控阵雷达的测角方法 |
CN106970361A (zh) * | 2017-05-27 | 2017-07-21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892部队 | 干扰条件下双极化单脉冲雷达目标角度的估计方法 |
CN108490428A (zh) * | 2018-03-16 | 2018-09-04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用于抗主瓣干扰的降维子阵比相跟踪测角方法 |
CN109061594A (zh) * | 2018-08-03 | 2018-12-21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一种强杂波环境下基于子阵空时自适应处理的测角方法 |
CN111044979A (zh) * | 2019-12-13 | 2020-04-21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盲源分离的主瓣干扰对消与目标角度估计方法 |
CN111537992A (zh) * | 2020-03-30 | 2020-08-14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分块并行smi算法抗主副瓣干扰的和差跟踪测角方法 |
CN112596022A (zh) * | 2020-11-24 | 2021-04-02 |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低轨星载多波束正六边形相控阵天线的波达角估计方法 |
CN112904297A (zh) * | 2021-01-19 | 2021-06-04 | 南京理工大学 | 一种分维自适应单脉冲波束形成与角度估计方法 |
CN112964777A (zh) * | 2021-04-14 | 2021-06-15 |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 一种表面裂纹走向的双激励检测方法 |
CN113238192A (zh) * | 2021-03-22 | 2021-08-10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特征投影预处理的四通道主瓣干扰抑制测角方法 |
CN113820653A (zh) * | 2021-08-04 | 2021-12-2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动态和差波束的米波雷达低仰角目标doa估计方法 |
CN113917389A (zh) * | 2021-09-30 | 2022-01-11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 一种相控阵协同探测系统和差波束角度估计方法 |
CN114222242A (zh) * | 2021-11-08 | 2022-03-22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基于数字相控阵体制的通信定位一体化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51597A (zh) * | 2008-04-08 | 2008-08-27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雷达系统阵列误差自校正的方法 |
-
2012
- 2012-01-02 CN CN 201210000444 patent/CN10256579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51597A (zh) * | 2008-04-08 | 2008-08-27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雷达系统阵列误差自校正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刘晓军等: "子空间投影稳健波束形成算法及其性能分析",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 |
刘聪锋等: "最差性能最优通用信号模型稳健波束形成算法", 《电子学报》 * |
Cited By (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35292B (zh) * | 2013-05-08 | 2014-12-10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平面相控阵调零保形校正的全维和差测角方法 |
CN103235292A (zh) * | 2013-05-08 | 2013-08-07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平面相控阵调零保形校正的全维和差测角方法 |
CN103616679A (zh) * | 2013-11-19 | 2014-03-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基于差波束调制和波形分析的pd雷达测距测角方法 |
CN103616679B (zh) * | 2013-11-19 | 2016-04-2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基于差波束调制和波形分析的pd雷达测距测角方法 |
CN103728614A (zh) * | 2014-01-15 | 2014-04-16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机扫米波雷达的改进单脉冲测角方法 |
CN103728614B (zh) * | 2014-01-15 | 2015-10-28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机扫米波雷达的改进单脉冲测角方法 |
CN105372633A (zh) * | 2015-11-11 | 2016-03-02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相控阵雷达降维四通道抗主副瓣干扰的方法 |
CN106855622A (zh) * | 2015-12-08 | 2017-06-16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一种子阵级相控阵雷达的测角方法 |
CN106855622B (zh) * | 2015-12-08 | 2019-06-14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一种子阵级相控阵雷达的测角方法 |
CN106019252B (zh) * | 2016-05-18 | 2018-09-2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Nested阵列的和差跟踪测角方法 |
CN106019252A (zh) * | 2016-05-18 | 2016-10-12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Nested阵列的和差跟踪测角方法 |
CN106842140A (zh) * | 2017-01-23 | 2017-06-13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和差波束降维的主瓣干扰抑制方法 |
CN106970361A (zh) * | 2017-05-27 | 2017-07-21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892部队 | 干扰条件下双极化单脉冲雷达目标角度的估计方法 |
CN106970361B (zh) * | 2017-05-27 | 2019-05-07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892部队 | 干扰条件下双极化单脉冲雷达目标角度的估计方法 |
CN108490428A (zh) * | 2018-03-16 | 2018-09-04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用于抗主瓣干扰的降维子阵比相跟踪测角方法 |
CN108490428B (zh) * | 2018-03-16 | 2022-01-07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用于抗主瓣干扰的降维子阵比相跟踪测角方法 |
CN109061594A (zh) * | 2018-08-03 | 2018-12-21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一种强杂波环境下基于子阵空时自适应处理的测角方法 |
CN109061594B (zh) * | 2018-08-03 | 2022-10-28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一种强杂波环境下基于子阵空时自适应处理的测角方法 |
CN111044979A (zh) * | 2019-12-13 | 2020-04-21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盲源分离的主瓣干扰对消与目标角度估计方法 |
CN111044979B (zh) * | 2019-12-13 | 2023-04-14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盲源分离的主瓣干扰对消与目标角度估计方法 |
CN111537992A (zh) * | 2020-03-30 | 2020-08-14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分块并行smi算法抗主副瓣干扰的和差跟踪测角方法 |
CN112596022B (zh) * | 2020-11-24 | 2023-09-22 |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低轨星载多波束正六边形相控阵天线的波达角估计方法 |
CN112596022A (zh) * | 2020-11-24 | 2021-04-02 |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低轨星载多波束正六边形相控阵天线的波达角估计方法 |
CN112904297A (zh) * | 2021-01-19 | 2021-06-04 | 南京理工大学 | 一种分维自适应单脉冲波束形成与角度估计方法 |
CN112904297B (zh) * | 2021-01-19 | 2024-02-13 | 南京理工大学 | 一种分维自适应单脉冲波束形成与角度估计方法 |
CN113238192A (zh) * | 2021-03-22 | 2021-08-10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特征投影预处理的四通道主瓣干扰抑制测角方法 |
CN113238192B (zh) * | 2021-03-22 | 2023-02-24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特征投影预处理的四通道主瓣干扰抑制测角方法 |
CN112964777A (zh) * | 2021-04-14 | 2021-06-15 |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 一种表面裂纹走向的双激励检测方法 |
CN112964777B (zh) * | 2021-04-14 | 2024-02-06 |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 一种表面裂纹走向的双激励检测方法 |
CN113820653A (zh) * | 2021-08-04 | 2021-12-2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动态和差波束的米波雷达低仰角目标doa估计方法 |
CN113917389A (zh) * | 2021-09-30 | 2022-01-11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 一种相控阵协同探测系统和差波束角度估计方法 |
CN113917389B (zh) * | 2021-09-30 | 2024-12-06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 一种相控阵协同探测系统和差波束角度估计方法 |
CN114222242B (zh) * | 2021-11-08 | 2024-01-26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基于数字相控阵体制的通信定位一体化方法及系统 |
CN114222242A (zh) * | 2021-11-08 | 2022-03-22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基于数字相控阵体制的通信定位一体化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65790B (zh) | 2013-10-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65790B (zh) | 平面相控阵自适应的和差测角方法 | |
CN103353595B (zh) | 基于阵列内插压缩感知的米波雷达测高方法 | |
Dai et al. | Spatial smoothing for direction of arrival estimation of coherent signals in the presence of unknown mutual coupling | |
CN103235292B (zh) | 平面相控阵调零保形校正的全维和差测角方法 | |
CN109407055B (zh) | 基于多径利用的波束形成方法 | |
CN110837074B (zh) | 一种基于数字波束形成的多同频信源相位干涉仪测向方法 | |
CN107315162B (zh) | 基于内插变换和波束形成的远场相干信号doa估计方法 | |
CN102544755A (zh) | 一种基于强散射点的均匀线阵校准方法 | |
CN104166136A (zh) | 一种基于干扰子空间跟踪的高效自适应单脉冲测角方法 | |
CN107390197B (zh) | 基于特征空间的雷达自适应和差波束测角方法 | |
CN102288944A (zh) | 基于地形匹配的数字阵列米波雷达超分辨测高方法 | |
CN103728601B (zh) | 雷达信号运动干扰空域-极化域联合稳健滤波方法 | |
CN103885049B (zh) | 基于最小冗余线性稀疏子阵的米波雷达低仰角估计方法 | |
CN103885045B (zh) | 基于子阵划分的循环联合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 | |
CN111239677B (zh) | 基于数字阵列的多波束被动单脉冲测角方法 | |
CN102288948A (zh) | 基于stap的高速平台高速空中动目标检测方法 | |
CN105372633B (zh) | 一种相控阵雷达降维四通道抗主副瓣干扰的方法 | |
CN110261826A (zh) | 一种零陷展宽的相干干扰抑制方法 | |
CN108398669A (zh) | 一种基于无需预延迟处理的空时宽带自适应单脉冲测角方法 | |
CN105223554A (zh) | 基于多普勒三通道联合处理的空时自适应单脉冲测角方法 | |
CN107302391A (zh) | 基于互质阵列的自适应波束成形方法 | |
CN104360337B (zh) | 基于1范数约束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 | |
CN102778669A (zh) | 一种基于协方差矩阵加权的降维空时自适应处理方法 | |
CN106125039B (zh) | 基于局域联合处理的改进空时自适应单脉冲测角方法 | |
CN105044688A (zh) | 基于迭代子空间跟踪算法的雷达稳健空时自适应处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