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2737A - 扣件组结构 - Google Patents
扣件组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62737A CN102562737A CN2012100087241A CN201210008724A CN102562737A CN 102562737 A CN102562737 A CN 102562737A CN 2012100087241 A CN2012100087241 A CN 2012100087241A CN 201210008724 A CN201210008724 A CN 201210008724A CN 102562737 A CN102562737 A CN 1025627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rew
- plate body
- fork member
- fastener set
- f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扣件组结构,其用以连接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该扣件组结构包括有一插销及至少一螺丝件,该螺丝件包括有一螺丝杆及一螺丝头,该螺丝杆与该第一板体相连接,该螺丝头与该第一板体间隔设置;该插销包括有一本体及一叉状元件,该本体与该第二板体相连接,该叉状元件与该第二板体间隔设置;其中,该叉状元件可分离地与该螺丝件相结合,使该螺丝头抵接于该叉状元件与该第二板体之间,该叉状元件抵接于该螺丝头与该第一板体之间。由此,本发明的扣件组结构可用以提升该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的结合机械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扣件组结构,且特别是关于一种适用于组合式衣橱、组合式橱柜、组合屋、机械组合、室内装潢、组合式家俱、玩具结构、固定式支撑架结构或移动式动力机械的扣件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组合式衣橱、橱柜、组合屋、机械组合、室内装潢、玩具结构或家俱的种类也愈来愈多样化。虽然,组合式衣橱、橱柜、组合屋、机械组合、木板室内装潢、玩具或家俱的种类繁多,且各种材质都有,但其组装一般是用螺丝锁合的方式将上述结构的结构、板体进行锁合固定。
请参见图1,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常见的组合式橱柜立体图。在图1中,橱柜1的上半部的其中一侧是以爆炸图的方式显示。橱柜1的上半部是由三片横隔板11、两片的直立板12与一片背板14所构成,其中直立板12是通过多个螺丝13而锁合在横隔板11与背板14上;最后,凭借多个板件体(即横隔板11、背板14、直立板12)的组合,而构成一传统的橱柜1。然而,螺丝13的锁合需要花费不少工时,而且螺丝13与螺丝孔间的对位有时也会花去不少时间。此外,若橱柜1经过多次且重复的拆装与组合后,其上的螺丝孔会产生变形,致使组装后的橱柜1会产生松动。因此,在组装橱柜或上述结构产品时,如何使组装的工时缩短,且让该结构能承受多次且重复的拆装与组合,是一件重要的议题;再者,通过螺丝13或其他固定、结合方式而结合不同的结构件、板件体,一般而言均有结合机械强度不足的问题。是故,如何改进上述机械结构的结合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解决组合式衣橱、组合式橱柜、组合屋、机械组合、室内装潢、组合式家俱、玩具结构、固定式支撑架结构或移动式动力机械的结构件、板件体的组装结合问题,并用以缩短组装工时,使该结构件、板件体可以承受多次的拆卸、结合。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改善不同结构件、板件体之间的结合机械强度问题,使其结合后的结合性提升,并防止该结构松脱、摇晃。
为达上述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扣件组结构,其用以连接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该扣件组结构包括有一插销及至少一螺丝件,该螺丝件包括有一螺丝杆及一螺丝头,该螺丝杆与该第一板体相连接,该螺丝头与该第一板体间隔设置;该插销包括有一本体及一叉状元件,该本体与该第二板体相连接,该叉状元件与该第二板体间隔设置;其中,该叉状元件可分离地与该螺丝件相结合,使该螺丝头抵接于该叉状元件与该第二板体之间,该叉状元件抵接于该螺丝头与该第一板体之间。由此,本发明的扣件组结构可用以提升该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的结合机械强度。
为达上述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另一种扣件组结构,其用以连接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该扣件组结构包括有一插销及至少一螺丝件,该螺丝件包括有一螺丝杆及一螺丝头,该螺丝杆与该第一板体相连接,该螺丝头与该第一板体间隔设置;该插销包括有一本体及一叉状元件,该本体与该第二板体相连接,该叉状元件与该第二板体间隔设置;其中,该叉状元件可分离地与该螺丝件相结合,且该叉状元件包括有一根部及一端部,该根部连接该本体,该端部为一自由端,且该端部比该根部薄。由此,该插销的叉状元件即可轻易、顺利地插入该螺丝头与该第一板体之间,且,该叉状元件与该螺丝头之间的摩擦力是可变动、可调整的。
为达上述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又一种扣件组结构,其用以连接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该扣件组结构包括有一插销及至少一螺丝件,该螺丝件包括有一螺丝杆及一螺丝头,该螺丝杆与该第一板体相连接,该螺丝头与该第一板体间隔设置;该插销包括有一本体及一叉状元件,该本体与该第二板体相连接,该叉状元件与该第二板体间隔设置;其中,该叉状元件可分离地与该螺丝件相结合,该叉状元件的一分支部上包括有至少一凹入而用以容置该螺丝杆的耦接元件,或包括有多个并排成一直线而用以依序接触该螺丝杆的耦接元件。由此,该螺丝件与该插销的结合程度为可调整式的,或者,该耦接元件可用以容纳、限制该螺丝件的螺丝头,避免其结构的松脱、掉落。
如上所述的扣件组结构,其中,该本体通过至少一固定元件而固定至该第二板体,该本体包括有至少一容置空间,该固定元件的至少部份体积位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该容置空间的全部体积大于该部份的固定元件的体积。
如上所述的扣件组结构,其中,该叉状元件的相异两分支部的间距逐渐缩减。
如上所述的扣件组结构,其中,该螺丝头可选择性地抵接于该叉状元件的根部。
如上所述的扣件组结构,其中,该插销包括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位于该叉状元件的根部处,且该螺丝头可选择性地抵接于该容置槽内。
如上所述的扣件组结构,其中,该第一板体通过设置于侧边的一沟槽而容置该螺丝件,或者,该第二板体通过设置于侧边的一沟槽而容置该插销。
如上所述的扣件组结构,其中,该叉状元件包括有多个耦接元件,该多个耦接元件周期性地设置于该叉状元件的分支部上,当该叉状元件与该螺丝件相结合时,该多个耦接元件依序与该螺丝杆抵接;且,该耦接元件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该螺丝杆的直径;相异两分支部上的耦接元件的间距逐渐缩减。
如上所述的扣件组结构,其中,该螺丝件的数目为多个,多个螺丝件的螺丝杆的直径均不相等,当该叉状元件与该螺丝件相结合时,该叉状元件的两分支部同时与多个螺丝杆抵接。
如上所述的扣件组结构,其中,该叉状元件包括有多于或等于该螺丝件的数目的耦接元件,且该耦接元件设置于该叉状元件的至少一分支部上,每一耦接元件均可选择性地与该螺丝杆相耦合;此外,该耦接元件的宽度大于或等于该螺丝杆的直径;该叉状元件的每一分支部均包括有多个耦接元件,且相异两分支部上的耦接元件的间距逐渐缩减。
如上所述的扣件组结构,其中,该叉状元件的每一分支部均设置有至少一固锁装置,该固锁装置可拆卸地连接该分支部与该第二板体。
综合上述,本发明所述的扣件组结构,其利用该插销及至少一螺丝件的分解、结合,而使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可简单、快速地互相分离或结合,还可经历多次组装,也不会造成松脱、掉落的状况。因此,其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度均比传统螺丝的结合方式大为增加,故具有庞大的商业应用潜力。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橱柜组装示意图;
图2A~2B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扣件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扣件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扣件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扣件组结构示意图;
图6A~图6B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扣件组结构示意图;
图7A、7B~图9为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扣件组结构示意图;
图10A~图10B为本发明第7实施例的扣件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8实施例的扣件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9实施例的扣件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10实施例的扣件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11实施例的扣件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12实施例的扣件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13实施例的扣件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14实施例的扣件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第15实施例的扣件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第16实施例的扣件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第17实施例的扣件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第18实施例的扣件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第19实施例的扣件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第20实施例的扣件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第21实施例的扣件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第22实施例的扣件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橱柜;11-横隔板;12-直立板;13-螺丝;14-背板;21-第一板体;211-上表面;22-第二板体;223-沟槽;2231-沟槽底面;23-螺丝件;231-螺丝头;232-螺丝杆;233-垫块;24-插销;241-本体;2411-固定元件;242-叉状元件;242A-根部;242B-端部;242C-分支部;243-开口;244-容置槽;245-容置空间;246-固锁装置;247-第一耦接元件;248-凹口槽;249-第二耦接元件;S-间距;H、H1、H2-高度;D1、D2、D3-直径;D4、D5、D6-宽度;ψ、θ-导角。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例>
如图2A~图2B所示,一扣件组结构,其用以连接一第一板体21及一第二板体22。该扣件组结构包括有一插销24及一螺丝件23,该螺丝件23包括有一螺丝头231、一螺丝杆232及一垫块233。该螺丝杆232插入该第一板体21内而与该第一板体21相连接。该螺丝头231与该第一板体21间隔设置。该垫块233可抵接于该第一板体21的上表面211,用以相对该第一板体21而在水平的方向上产生摩擦力,进而增加结合的机械强度。此外,该垫块233也可以控制该螺丝件23往下钻入该第一板体21的深度,使该螺丝件23停止于特定的钻入深度;也就是说,该垫块233在螺丝杆232上的位置,即决定了该螺丝头231与该上表面211之间的高度H的大小,因此,可通过该垫块233的设置而控制该螺丝件23的钻入深度。如此一来,因为该螺丝件23的钻入深度已被固定,所以即使该螺丝杆232的最下方呈尖头状,也不需要担心该螺丝件23钉得太深。在本实施例中,该螺丝杆232的下半部可通过旋转而锁入或通过敲打而钉入该第一板体21。还有,该垫块233可设置于该上表面211的上方,也可以埋设于该上表面211的下方(如图2A所示),该垫块233埋设于该上表面的下可较节省空间。
该第二板体22在下方的侧边的处设置有一沟槽223,用以容置该插销24。该插销24的左边包括有一本体241,在右边则包括有一叉状元件242。该本体241通过三个固定元件2411而固定至该沟槽223内的沟槽底面2231上,进而使该插销24稳固地结合在该第二板体22的下面侧边。该叉状元件242与该第二板体22的沟槽底面2231呈间隔设置。该插销24包括有一容置槽244,该容置槽244位于该叉状元件242的根部242A处。
如图2A与图2B所示,当该螺丝件23与该第一板体21向左移动时,该螺丝杆232即可进入该叉状元件242的两分支部242C之间的开口243,如此一来,该叉状元件242的两分支部242C即可插入该螺丝头231的下方。由此,该叉状元件242即可简单、快速地与该螺丝件23互相结合或分离。当该叉状元件242与该螺丝件23互相结合的后,该螺丝头231被该叉状元件242与该沟槽底面2231夹持,且该叉状元件242被该螺丝头231与该第一板体21的上表面211夹持。是故,该第二板体22、该螺丝头231、该叉状元件242与该第一板体21即可依序由上至下排列并抵接。进一步地说,当该叉状元件242与该螺丝件23互相结合之后,该螺丝头231的上方与该第二板体22的沟槽底面2231相抵接,下面则与该叉状元件242相抵接,且同时,该叉状元件242的上面与该螺丝头231相抵接,下面则与该第一板体21的上表面211相抵接。因此,该螺丝头231同时对该叉状元件242、第二板体22施予摩擦力,该叉状元件242也同时对该螺丝头231、第一板体21施予摩擦力。由此,该第一板体21、螺丝头231、叉状元件242与该第二板体22之间的摩擦力即可极大化,用以增加该叉状元件242与该螺丝件23结合的机械强度,使其结合更稳固。还有,当该螺丝件23向左移动时,该螺丝头231位于该分支部242C上,该螺丝头231可以抵接或不抵接于该容置槽244内。如图2B所示,该容置槽244的轮廓与该螺丝头231的轮廓相同,因此该螺丝头231可抵接于该容置槽244内呈完全吻合的配合状态。也就是说,当该螺丝件23插入至最左边时,该容置槽244即可容置并接触该螺丝头231,由此,该容置槽244与该螺丝头231之间的摩擦力或结合机械强度即可进一步地加大。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该叉状元件242的两分支部242C为自该根部242A向右延伸而出的结构体。
<第2实施例>
如图3所示,该插销24没有设置容置槽244,该螺丝件23没有设置垫块233。在本实施例中,该螺丝杆232上设置有螺纹的结构,而且该螺丝杆232的最下方为钝的结构。因此,该螺丝件23在钻入该第一板体21之前,必须先预钻一该螺丝杆232的容置用孔洞。而且,该螺丝头231的最终位置(即该螺丝头231与该第一板体21的相对高度差)便由该预钻的孔洞深度所决定。
当该插销24与该第二板体22移动至最右方时,该螺丝头231可抵接或不抵接于该叉状元件242的根部242A。当该螺丝头231抵接于该叉状元件242的根部242A时,该螺丝头231还可同时与该沟槽底面2231、叉状元件242相接触。如此一来,该螺丝头231的上方、下方、左方,均被施予摩擦力,因此其结合的机械强度会更大。
<第3实施例>
如前述的实施例中,容置该插销24的沟槽223设置于该第二板体22的下方侧边;然而,如图4所示,该沟槽223也可以设置于该第一板体21的上侧边,用以容置该螺丝件23。也就是说,该螺丝杆232被固定于该第一板体21的沟槽底面2231上,该插销24则被稳固地固定于该第二板体22的下侧边。当该第二板体22与该插销24向下再向右移动后,该叉状元件242与该螺丝件23即可互相结合。
<第4实施例>
如图5所示,该第一板体21及该第二板体22均不设置沟槽223。在本实施例中,该插销24被固定于该第二板体22的下侧边,该螺丝件23被固定于该第一板体21的上表面211。如此,该第一板体21与该第二板体22即可通过该螺丝件23与该插销24的结合而连接、固定在一起。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果该螺丝头231的厚度大于该叉状元件242与该第二板体22之间的间距S,当该叉状元件242向右插入时,该叉状元件242便会因为该螺丝头231与该叉状元件242互相挤压而微微向下弯曲。如此一来,该第一板体21或该第二板体22可能会微微变形,特别是当该第一板体21、第二板体22的材质为木头、塑胶、橡胶、树脂...等软性或挠性材质时,该第一板体21、第二板体22的变形状况便会更明显。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螺丝件23与该第一板体21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
<第5实施例>
如图6A所示,该叉状元件242的每一分支部242C均包括有一根部242A及一端部242B,该根部242A在左,端部242B在右。由本实施例的侧视图观之,该根部242A的高度H1大于该端部242B的高度H2,因此,该端部242B的圆周周长小于该根部242A的圆周周长。从另一角度来说,该叉状元件242的分支部242C在该端部242B处为一自由端(free end),且该端部242B的厚度比该分支部242C的根部242A还要薄。如此一来,当该插销24向右插入时,该螺丝头231即在该根部242A的处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此一结构的优点在于,该插销24向右插入时,该叉状元件242与该螺丝头231之间的摩擦力是可变动、可调整的,而且,该叉状元件242的自由端(即:端部242B)打薄后可以方便该插销24与该螺丝件23的组装。也就是说,该插销24向右插入时,其摩擦力越来越紧,结合机械强度越来越大。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6B所示,该分支部242C在该根部242A与端部242B之间的上侧面呈圆弧状;当然,也可以是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一般而言,该端部242B较薄的轮廓,可以是在该叉状元件242成型后再通过撞击、冲压、挤压等制程,而达到“打薄”的效果。
<第6实施例>
如图7A所示,该本体241包括有垂直贯穿该本体251的两容置空间245。在本实施例中,该容置空间245可以是沉头孔。此外,两容置空间245用以容纳两固定元件2411,使该两固定元件2411穿过两容置空间245而固定至该第二板体22,进而使该本体241与该第二板体22相连接、结合。另外,该叉状元件242的端部242B包括有一导角ψ,可以使该螺丝头231顺畅地向左进入至该叉状元件242的上方。再如图7A~图7C所示,该固定元件2411的部份体积位于该容置空间245内,且该容置空间245的全部体积大于该部份的固定元件2411的体积。如此一来,当该固定元件2411被锁附至该第二板体22时,该容置空间245即可用以限制并容纳该固定元件2411在旋转锁附时所产生的木屑(未标号),也因此,该多个木屑便不会挤压该本体241而造成该插销24歪斜、无法准确定位的状况。
在本实施例中,该容置空间245是锥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容置空间245也可以是倒立的锥状(如图8所示)或圆筒状(如图9所示)。如图9所示的实施例,该容置空间245定义有一直径D1,该固定元件2411上方的杆体(未标号)定义有一直径D2,下方的头部(未标号)则定义有一直径D3,而且,D3>D1>D2。如此一来,该固定元件2411的杆体即可穿越过该容置空间245,并使该固定元件2411的头部卡在该本体241的容置空间245的外。
<第7实施例>
如图10A~图10B所示,当该螺丝件23与该插销24相结合时,该螺丝杆232可置于该开口243内。在较佳实施例中,该螺丝杆232水平而紧密地被该叉状元件242的两分支部242C夹持,亦即,该螺丝杆232位于两分支部242C内呈紧配合状态;而且,此一紧配合状态特别适合于金属材质的插销24。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螺丝杆232与两分支部242C的结合也可以是滑动配合或松配合,而且此一状态较适合于挠性材质(例如木头、塑胶、树脂、橡胶等)的插销24。另外,每一叉状元件242的分支部242C上还可以设置一固锁装置246;当然,每一分支部242C上的固锁装置246的数目也可以是多个。如图10A、10B所示,该固锁装置246为一穿透该分支部242C的孔洞及可穿越该孔洞的螺丝(未标号),且,该固锁装置246设置于该分支部242C的端部242B;由此,该叉状元件242的两分支部242C即可通过两固锁装置246的作用,而稳固地锁附或被固定至该第二板体22,不会挠性摆动或松动。当然,该固锁装置246也可位于该分支部242C上的任意地方,且,该固锁装置246还可以是卡勾、卡榫或其他型式的结合装置。由此,图10A、10B的扣件组结构因为该固锁装置246的关系,使得该插销24与该第二板体22具有较大的结合机械强度,因此可适用于较大的结构或重型动力机械装置,例如固定式支撑架结构(钢骨梁架、桥墩、建筑结构体...等)或移动式动力机械(船舶、飞行器、车辆、土木重型机械...等)。
<第8~15实施例>
如图11、图12所示,两分支部242C的端部242B定义有一导角θ,用以方便该插销24与该螺丝件23的结合、组装。另外,该叉状元件24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耦接元件247,该多个第一耦接元件247周期性地设置于该叉状元件242的两分支部242C上,当该叉状元件242与该螺丝件23相结合时,该多个第一耦接元件247即可依序与该螺丝杆232抵接;也就是说,每一分支部242C上的第一耦接元件247均并排成一直线,相异分支部242C上的第一耦接元件247即可用以夹持该螺丝杆232;当该螺丝件23向左移动时,相异分支部242C上的第一耦接元件247即可依序接触该螺丝杆232。在此,该第一耦接元件247呈圆弧状,且凸出于该两分支部242C;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耦接元件247当然也可以是凹入的结构。还有,每一第一耦接元件247的宽度D4小于或等于该螺丝杆232的直径,因此,当该螺丝件23向左移动时,该螺丝杆232即可受到该多个第一耦接元件247所施予的多个连续且微小的阻力。亦即,该螺丝杆232可随时调整移动至该分支部242C的任何位置,因而,该螺丝件23与该插销24的结合为可调整式。
如图13所示,相异两分支部242C上的多个第一耦接元件247,其间距逐渐缩减(即:越靠近该本体241其间距越小),使得两分支部242C上的多个第一耦接元件247排列成V字型。如此一来,当该螺丝件23向左移动时,该螺丝杆232受到越来越大的阻力。在此,两分支部242C可具有适当的挠性。
如图14所示,该叉状元件242并未设置第一耦接元件247。此外,该叉状元件242的相异两分支部242C的间距逐渐缩减(即:越靠近该本体241其间距越小)。
如图15所示,该插销24更包括有一凹口槽248,该凹口槽248位于该叉状元件242的根部242A处。当该螺丝件23向左移动、进入至最底部时,该凹口槽248即可用以容纳该螺丝杆232,并限制该螺丝杆232的移动。
如图16~图17所示,该周期排列的第一耦接元件247呈三角锯齿状,且,每一第一耦接元件247的宽度D5小于或等于该螺丝杆232的直径。在图16与图17的实施例中,与该插销24相配合的螺丝杆232的直径并不相等;亦即,图16的叉状元件242可配合的螺丝杆232的直径较小,图17的叉状元件242可配合的螺丝杆232的直径较大。
如图18所示,该叉状元件242包括有多个排列成V字型的第一耦接元件247。该第一板体21上固定有两个不同的螺丝件23,左边的螺丝件23具有直径较小的螺丝杆232,右边的螺丝件23具有直径较大的螺丝杆232。因此,两个不同直径大小的螺丝杆232即可同时与多个第一耦接元件247相抵接,也就是说,多个第一耦接元件247可同时接触到两个螺丝杆232的圆周,且,两螺丝杆232的圆周大小并不相等。简言之,相异两分支部242C上的第一耦接元件247,可通过逐渐缩减的间距而同时抵接不同直径大小的多个螺丝杆232。
<第16~22实施例>
如图19~图20所示,该扣件组结构包括有一插销24与三个螺丝件23,三个螺丝件23稳固地结合在该第一板体21上。该叉状元件242的每一分支部242C均包括有三个第二耦接元件249,该多个第二耦接元件249分别位于该分支部242C的侧边,且,相异两分支部242C上的第二耦接元件249互相对应。该第二耦接元件249为圆弧状地凹入该分支部242C,因此该多个第二耦接元件249可用以容置该多个螺丝件23的螺丝杆232,使该多个第二耦接元件249与该多个螺丝杆232互相搭配、耦合。当该第一板体21与该多个螺丝件23向左移动时,该多个螺丝杆232即可进入该多个第二耦接元件249之间,并被该第二耦接元件249容纳、限制,防止该插销24与该多个螺丝件23互相分开、脱离。在本实施例中,该螺丝件23的数目为三个,比前述实施例较多,因此该插销24与该螺丝件23的结合机械强度较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分支部242C上的第二耦接元件249的数目与该螺丝杆232的数目相等;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分支部242C上的第二耦接元件249的数目也可以多于该螺丝杆232的数目,如此一来,该螺丝件23即可选择性地置于不同的位置上。还有,该第二耦接元件249的宽度D6大于或等于该螺丝杆232的直径。
另外,该第二耦接元件249也可以是三角锯齿状(如图20所示),由此亦可达到前述容纳、限制该螺丝杆232的目的。又如图21所示,不同分支部242C上的第二耦接元件249,其设置的位置互相交错,因此,相异两分支部242C上的第二耦接元件249互不对应。相同的道理,本实施例的分支部242C也可以设置比该螺丝件23的数目还要多的第二耦接元件249。
如图22所示,该多个第二耦接元件249仅设置于该叉状元件242的其中一分支部242C上。
如图23所示,每一叉状元件242的分支部242C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一耦接元件247与多个第二耦接元件249;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耦接元件247为凸出的结构,该第二耦接元件249为凹入的结构。当该螺丝件23往左移动时,该多个第一耦接元件247可用以对该螺丝杆232施加多个连续而微小的阻力,当三个螺丝杆232对应至该多个第二耦接元件249时,该多个第二耦接元件249即可用以容纳、限制三个螺丝杆232,防止该螺丝件23与该插销24分开、脱离。
如图24所示,多个第一耦接元件247排列成V字型,多个第二耦接元件249亦排列成V字型,使得相异两分支部242C上的多个第一耦接元件247的间距逐渐缩减(即:越靠近该本体241其间距越小)、相异两分支部242C上的多个第二耦接元件249的间距亦逐渐缩减。如此一来,该叉状元件242即可同时与不同直径大小的螺丝杆232相搭配、抵接。
如图25所示,该叉状元件242上设置有多个排列成V字型的第二耦接元件249,但并未设置第一耦接元件。
最后,上述实施例的叉状元件242均具有两分支部242C,但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叉状元件242的分支部242C当然也可以是三个、四个,甚至更多个。如此,该插销24即可搭配更多的螺丝件23来结合,使该第一板体21、第二板体22的结合机械强度更大、更稳固。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扣件组结构,其利用该插销24及至少一螺丝件23的分解、结合,而使该第一板体21与该第二板体22可简单、快速地互相分离或结合。因此,当本发明的扣件组结构被应用于玩具结构、组装式家俱、厨柜、组合房屋、室内装潢、机械式结构件、土木建筑的支撑架结构或动力机械、飞行器…等装置时,可使多个结构件或板件体之间具有迅速分解、结合、多次组装的优点。而且,即使该扣件组结构经过多次地分解、结合,亦不会造成松脱、掉落的状况。因此,其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度均比传统螺丝的结合方式大为增加,故具有庞大的商业应用潜力。
本发明以实施例说明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所主张的专利权利范围。其专利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及其等同领域而定。凡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专利精神或范围内,所作的更动或润饰,均属于本发明所揭示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设计,且应包含在下述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扣件组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以连接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该扣件组结构包括:
至少一螺丝件,其包括有一螺丝杆及一螺丝头,该螺丝杆与该第一板体相连接,该螺丝头与该第一板体间隔设置;
一插销,其包括有一本体及一叉状元件,该本体与该第二板体相连接,该叉状元件与该第二板体间隔设置;
其中,该叉状元件能够分离地与该螺丝件相结合,使该螺丝头抵接于该叉状元件与该第二板体之间,该叉状元件抵接于该螺丝头与该第一板体之间。
2.一种扣件组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以连接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该扣件组结构包括:
至少一螺丝件,其包括有一螺丝杆及一螺丝头,该螺丝杆与该第一板体相连接,该螺丝头与该第一板体间隔设置;
一插销,其包括有一本体及一叉状元件,该本体与该第二板体相连接,该叉状元件与该第二板体间隔设置;
其中,该叉状元件能够分离地与该螺丝件相结合,且该叉状元件包括有一根部及一端部,该根部连接该本体,该端部为一自由端,且该端部比该根部薄。
3.一种扣件组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以连接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该扣件组结构包括:
至少一螺丝件,其包括有一螺丝杆及一螺丝头,该螺丝杆与该第一板体相连接,该螺丝头与该第一板体间隔设置;
一插销,其包括有一本体及一叉状元件,该本体与该第二板体相连接,该叉状元件与该第二板体间隔设置;
其中,该叉状元件能够分离地与该螺丝件相结合,该叉状元件的一分支部上包括有至少一凹入而用以容置该螺丝杆的耦接元件,或包括有多个并排成一直线而用以依序接触该螺丝杆的耦接元件。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扣件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通过至少一固定元件而固定至该第二板体,该本体包括有至少一容置空间,该固定元件的至少部份体积位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该容置空间的全部体积大于该部份的固定元件的体积。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扣件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叉状元件的相异两分支部的间距逐渐缩减。
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扣件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螺丝头能够选择性地抵接于该叉状元件的根部。
7.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扣件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插销包括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位于该叉状元件的根部的处,且该螺丝头能够选择性地抵接于该容置槽内。
8.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扣件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通过设置于侧边的一沟槽而容置该螺丝件,或者,该第二板体通过设置于侧边的一沟槽而容置该插销。
9.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扣件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叉状元件包括有多个耦接元件,该多个耦接元件周期性地设置于该叉状元件的分支部上,当该叉状元件与该螺丝件相结合时,该多个耦接元件依序与该螺丝杆抵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扣件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耦接元件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该螺丝杆的直径。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扣件组结构,其特征在于,相异两分支部上的耦接元件的间距逐渐缩减。
12.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扣件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螺丝件的数目为多个,多个螺丝件的螺丝杆的直径均不相等,当该叉状元件与该螺丝件相结合时,该叉状元件的两分支部同时与多个螺丝杆抵接。
13.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扣件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叉状元件包括有多于或等于该螺丝件的数目的耦接元件,且该耦接元件设置于该叉状元件的至少一分支部上,每一耦接元件均能够选择性地与该螺丝杆相耦合。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扣件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耦接元件的宽度大于或等于该螺丝杆的直径。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扣件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叉状元件的每一分支部均包括有多个耦接元件,且相异分支部上的耦接元件互呈交错设置。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扣件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叉状元件的每一分支部均包括有多个耦接元件,且相异两分支部上的耦接元件的间距逐渐缩减。
17.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扣件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叉状元件的每一分支部均设置有至少一固锁装置,该固锁装置能够拆卸地连接该分支部与该第二板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087241A CN102562737A (zh) | 2012-01-12 | 2012-01-12 | 扣件组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087241A CN102562737A (zh) | 2012-01-12 | 2012-01-12 | 扣件组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62737A true CN102562737A (zh) | 2012-07-11 |
Family
ID=46409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087241A Pending CN102562737A (zh) | 2012-01-12 | 2012-01-12 | 扣件组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62737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104083A1 (zh) * | 2012-01-12 | 2013-07-18 | Chen Johnson | 扣件组结构 |
US8573880B2 (en) | 2009-06-25 | 2013-11-05 | Johnson Chen | Fitting suite |
CN110285117A (zh) * | 2019-06-10 | 2019-09-27 | 湖北三江航天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对接锁紧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491820A (en) * | 1968-05-29 | 1970-01-27 | Modular Syst | Flexible joint structure and clips therefor |
US3894377A (en) * | 1974-01-21 | 1975-07-15 | Modular Syst | Fastener clip |
US4460147A (en) * | 1981-01-05 | 1984-07-17 | Macbain Kathleen R | Mounting brackets for shelves and panels |
US5836121A (en) * | 1996-07-26 | 1998-11-17 | Steelcase Inc. | Connection system for connecting partition and floor channel |
CN201480610U (zh) * | 2009-08-18 | 2010-05-26 | 陈明池 | 一种实现组装的装置 |
-
2012
- 2012-01-12 CN CN2012100087241A patent/CN10256273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491820A (en) * | 1968-05-29 | 1970-01-27 | Modular Syst | Flexible joint structure and clips therefor |
US3894377A (en) * | 1974-01-21 | 1975-07-15 | Modular Syst | Fastener clip |
US4460147A (en) * | 1981-01-05 | 1984-07-17 | Macbain Kathleen R | Mounting brackets for shelves and panels |
US5836121A (en) * | 1996-07-26 | 1998-11-17 | Steelcase Inc. | Connection system for connecting partition and floor channel |
CN201480610U (zh) * | 2009-08-18 | 2010-05-26 | 陈明池 | 一种实现组装的装置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573880B2 (en) | 2009-06-25 | 2013-11-05 | Johnson Chen | Fitting suite |
WO2013104083A1 (zh) * | 2012-01-12 | 2013-07-18 | Chen Johnson | 扣件组结构 |
CN110285117A (zh) * | 2019-06-10 | 2019-09-27 | 湖北三江航天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对接锁紧装置 |
CN110285117B (zh) * | 2019-06-10 | 2020-11-06 | 湖北三江航天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对接锁紧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4227308B2 (en) | Coupling member and ready-to-assemble shelving that uses same | |
WO2016165408A1 (zh) | 一种太阳能板安装框架 | |
US20170340107A1 (en) | Single dovetail tenon joint mechanism | |
CN102562737A (zh) | 扣件组结构 | |
JP2014005587A (ja) | 木材連結工法と連結木材パネル | |
KR20170002615U (ko) | 금속부가 있는 조립식 나무책장 | |
KR101977679B1 (ko) | 가구의 수평패널과 수직패널을 조립하기 위한 연결장치 | |
US20120240381A1 (en) | Molded connection joint and/or hinge | |
KR20200008865A (ko) | 무타공 프로파일 연결 장치 | |
CN105484367A (zh) | 木结构房屋用榫卯结构 | |
KR20160001854U (ko) | 기역니은디귿 조립식 가구 | |
US11181133B2 (en) | Fastening device template | |
CN211116970U (zh) | 一种板式家具用燕尾榫连接结构 | |
WO2014142032A1 (ja) | 建築用パネルおよびこの建築用パネルと横架材との連結構造体 | |
TWI385310B (zh) | 扣件組結構 | |
JP2012040219A (ja) | 接合構造物 | |
KR101208341B1 (ko) | 다리 연결구를 갖는 테이블 | |
EP1736606B1 (de) | Biegesteife oder gelenkige und steckbare Verbindung für Tragwerkselemente | |
WO2013104083A1 (zh) | 扣件组结构 | |
KR20160000210U (ko) | 조립식 가구 및 교육완구 | |
TW201331481A (zh) | 扣件組結構 | |
KR20210068834A (ko) | 경량철골용 사각파이프 연결구 및 이를 이용한 사각 파이프 연결방법 | |
CN218990480U (zh) | 一种十字榫卯结构 | |
KR200482289Y1 (ko) | 조립가구의 결합모듈 | |
CN201407258Y (zh) | 新型柱梁连接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