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2781A - 一种治疗胃脘痛的中药制剂良附模片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胃脘痛的中药制剂良附模片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52781A CN102552781A CN2010106071483A CN201010607148A CN102552781A CN 102552781 A CN102552781 A CN 102552781A CN 2010106071483 A CN2010106071483 A CN 2010106071483A CN 201010607148 A CN201010607148 A CN 201010607148A CN 102552781 A CN102552781 A CN 1025527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preparation
- liangfu
- extract
- galang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脘痛的中药制剂良附模片及制备方法,它由作为适于模片剂型的基质材料和作为活性成分的良姜和炙香附的提取物制成,其中活性成分与基质的重量份数比为1∶1~1∶5。本发明增加制剂对液体药物的容纳量,服用剂量小,溶解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质量稳定,剂量准确。制备过程操作简便,无粉尘污染,利于劳动保护,适合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脘痛的中药制剂良附模片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剂领域,更确切地说是在原剂型良附丸的基础上的改进剂型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良附丸是中国药典的收载方,该方由高良姜、炙香附组成,具有温胃理气功效,用于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等症。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证明具有显著的疗效,但由于受剂型和服用量的局限,而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胃脘痛患者的需求。有发明名称为“一种治疗胃脘痛的中成药良附滴丸及其制备工艺”、专利号为“ZL03124245.6”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良附滴丸及其制备工艺,良附滴丸是良附丸的改进剂型。
滴丸是指固体或液体药物经溶解、乳化或混悬于适宜的熔融的基质中,滴入另一与之不相混溶的冷却剂中,由于表面张力作用使液滴成球状而收缩冷凝而成的制剂。在国内中药制剂中,已经成功地将滴丸应用于临床。早在1977年我国药典开始收载滴丸剂型。滴制法制备的滴丸具有一系列优点:经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利用载体的包蔽作用使易水解、易氧化和易挥发的药物被包埋而增加其稳定性,且掩盖了药物的不良气味和刺激性;剂量准确,主药在基质中分散均匀;基质容纳液态药物量大,故可使液态药物固化,如芸香油滴丸含油可达83.5%;可采用口服和舌下给药,能使药物与黏膜表面充分接触,从而具有起效迅速,副作用小,提高某些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等特点。
良附滴丸虽然有上述优点,但是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现有滴丸的滴制原理,依靠药物熔融后自身重力所形成的药滴滴入冷凝液中,利用药滴在温差很大的液体中骤冷收缩而成,滴制滴丸是否能够成型,取决于丸滴的内聚力能否大于药液与冷凝液间粘附力,滴丸成型,往往需要加入较多的基质,达到适宜的粘稠度,因此载药量偏小,服用粒数较多,服用不方便。其次,目前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滴丸机主要是药液借位能和重力由滴头管口自然滴出的滴丸机,丸重由滴管口径的粗细来控制,丸粒的圆整度还受药液的物性、温度、冷却液的选择及冷却液的温度、滴头与冷却液面的距离、滴管管壁的厚度等因素的影响,增加了工艺研究的复杂程度和制备操作过程的复杂性,而且多生产丸重在70mg以下的滴丸。最后,由于滴丸在液体介质中成型,还要经过擦干或甩干的工序,不仅增加了工艺过程的复杂程度,而且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真正实用的设备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滴制法制备的滴丸剂存在的问题,采用定量注模法开发出一种新型制剂-模片。本发明所述的“模片”是指药物与基质均匀混合后经模具成型的片状制剂,而传统意义上的片剂是指药物与辅料混合均匀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二者存在明显区别。具体而言,本发明将这种新剂型应用于良附方剂,制成的良附模片不仅保留了现行方法制备的滴丸的优点,而且还不需要滴头和冷凝液,使模片的重量比较容易控制,单位制剂的重量增加,基质的加入比例适量,降低了服用量,简化了生产的工艺过程,提高了合格品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发明的模片由于保留了滴丸的基质,从而间接地扩大了中药滴丸的应用范围,更有利于发挥良附滴丸方剂的作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胃脘痛的中药制剂良附模片,包括:A.作为活性成分的下述重量份数的中药材的精制提取物:高良姜1~3份、炙香附1~3份;B.适于模片剂型的基质材料。所述活性成分与基质材料的重量份数比为1∶1~1∶5。
上述模片中,所述活性成分的精制提取物A是由高良姜、炙香附按照1∶1的重量份数配比经过提取制成的;所述基质材料B为:聚乙二醇,例如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3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10000和聚乙二醇20000;脂肪酸聚氧乙烯醚40、硬脂酸酯、丙三醇、明胶、泊洛沙姆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良附的模片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a.对所述药材进行提取纯化得到精制提取物;
b.将提取物与熔融的用于滴丸的基质按一定的重量分数比混匀,在保温条件下注入模具中,冷却固化成型,干燥脱模。
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a包括所述药材用乙醇,水或它们的混合液,例如体积分数为80~95%的乙醇液提取,提取液再经乙酸乙酯萃取,得到精制提取物。
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b所述的保温条件为65~85℃;注入采用定量泵进行;模具为圆形模具或异型模具;固化在低温下进行。制备方法中还包括将固化的模片进行干燥的步骤,所述干燥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为20~50%,干燥时间为1~5小时。
本发明良附模片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保留的滴丸剂的所有优点,如服用剂量小、溶解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质量稳定,剂量准确等优点。
2.与传统片剂相比,可使良附提取物中较多挥发油通过基质进行固化,增加制剂对液体药物的容纳量。
3.服用更方便,模片载药量增大,模片服用剂量更小,每服剂量仅1~3片,便于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接受和服用。
4.模片制备过程中不使用冷凝液,克服了滴制法制备滴丸剂因药液物性、滴头和冷却液等因素的影响,使制备过程操作更加简便。无粉尘污染,利于劳动保护。
5.制备成的模片未经过液体介质,不需要经过擦干或甩干等程序,不再需要专用的设备。
本发明制备的模片是一种采用已有的滴丸基质并以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新型中药制剂,其基本原理是预先将活性物料与熔融基质混合后注入到定量模具中,在低温下将药物迅速固化于模具中成型,因此制成的模片可以保留良附滴丸的制剂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应注意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良附模片的制备
1、处方:高良姜500g,炙香附500g
2、制法:
1)药材处理:将高良姜和炙香附按照处方量用90%(V/V)乙醇和水各回流提取2次,用90%(V/V)乙醇提取时每次7000ml提取1小时,用水提取时每次9000ml提取半小时,分别浓缩成浸膏,相对密度为分别为1.30和1.12;加1000ml水,使浸膏成混悬液,再用乙酸乙酯萃取4次,每次1000ml,萃取液过滤合并后浓缩至干成为提取物干膏,出膏率为3.2%。
2)取32g的精制提取物加入至64g的聚乙二醇4000和32g聚乙二醇6000的混合基质中,搅匀,制成均匀的药液,在65℃保温条件下用定量泵将药液注入模具中,低温冷却,脱模,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40%的条件下放置3小时,得干燥模片,筛选,计数分装,即得。
采用定量注模法制备的良附模片,仅需加入基质为精制提取物重量的3倍,制成的模片外观大小均一,色泽一致;产品的平均合格率在95%以上,成品模片规格为0.4g,服用量为1~2片,模片制备工艺简单,服用量减少,服用更加方便。
本工艺经中试研究表明,处方组成合理、工艺稳定、可控易行。
实施例2、良附模片的制备
1、处方:高良姜500g,炙香附500g
2、制法:
1)药材处理:将高良姜和炙香附按照处方量用95%(V/V)乙醇和水各回流提取2次,用95%(V/V)乙醇提取时每次6000ml提取1小时,用水提取时每次8000ml提取半小时,分别浓缩成浸膏,相对密度为分别为1.25和1.10;加1000ml水,使浸膏成混悬液,再用乙酸乙酯萃取4次,每次1000ml,萃取液过滤合并后浓缩至干成为提取物干膏,出膏率为3.4%。
2)取34g的精制提取物加入至68g的聚乙二醇6000基质中,搅匀,制成均匀的药液,在75℃保温条件下用定量泵将药液注入模具中,低温冷却,脱模,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30%的条件下放置5小时,得干燥模片,筛选,计数分装,即得。
采用定量注模法制备的良附模片,仅需加入基质为精制提取物重量的2倍,制成的模片外观大小均一,色泽一致;产品的平均合格率在95%以上,成品模片规格为0.2g,服用量为1~3片,模片制备工艺简单,服用量减少,服用更加方便。
本工艺经中试研究表明,处方组成合理、工艺稳定、可控易行。
实施例3、良附模片的制备
1、处方:高良姜660g,炙香附340g
2、制法:
1)药材处理:将高良姜和炙香附按照处方量用85%(V/V)乙醇和水各回流提取2次,用85%(V/V)乙醇提取时每次8000ml提取1小时,用水提取时每次10000ml提取半小时,分别浓缩成浸膏,相对密度为分别为1.35和1.15;加1000ml水,使浸膏成混悬液,再用乙酸乙酯萃取4次,每次1000ml,萃取液过滤合并后浓缩至干成为提取物干膏,出膏率为2.8%。
2)取28g的精制提取物加入至28g的明胶和14g聚乙二醇6000的混合基质中,搅匀,制成均匀的药液,在80℃保温条件下用定量泵将药液注入模具中,低温冷却,脱模,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30%的条件下放置4小时,得干燥模片,筛选,计数分装,即得。
采用定量注模法制备的良附模片,仅需加入基质为精制提取物重量的1.5倍,制成的模片外观大小均一,色泽一致;产品的平均合格率在95%以上,成品模片规格为0.2g,服用量为1~2片,模片制备工艺简单,服用量减少,服用更加方便。
本工艺经中试研究表明,处方组成合理、工艺稳定、可控易行。
实施例4、良附模片的制备
1、处方:高良姜340g,炙香附660g
2、制法:
1)药材处理:将高良姜和炙香附按照处方量用95%(V/V)乙醇和水各回流提取2次,用95%(V/V)乙醇提取时每次7000ml提取1小时,用水提取时每次9000ml提取半小时,分别浓缩成浸膏,相对密度为分别为1.26和1.5;加1000ml水,使浸膏成混悬液,再用乙酸乙酯萃取4次,每次1000ml,萃取液过滤合并后浓缩至干成为提取物干膏,出膏率为3.8%。
2)取38g的精制提取物加入至38g的脂肪酸聚氧乙烯醚40和38g聚乙二醇6000的混合基质中,搅匀,制成均匀的药液,在70℃保温条件下用定量泵将药液注入模具中,低温冷却,脱模,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45%的条件下放置4小时,得干燥模片,筛选,计数分装,即得。
采用定量注模法制备的良附模片,仅需加入基质为精制提取物重量的2倍,制成的模片外观大小均一,色泽一致;产品的平均合格率在95%以上,成品模片规格为0.4g,服用量为1~2片,模片制备工艺简单,服用量减少,服用更加方便。
本工艺经中试研究表明,处方组成合理、工艺稳定、可控易行。
实施例5、良附模片的制备
1、处方:高良姜250g,炙香附750g
2、制法:
1)药材处理:将高良姜和炙香附按照处方量用90%(V/V)乙醇和水各回流提取2次,用90%(V/V)乙醇提取时每次7000ml提取1小时,用水提取时每次9000ml提取半小时,分别浓缩成浸膏,相对密度为分别为1.30和1.12;加1000ml水,使浸膏成混悬液,再用乙酸乙酯萃取4次,每次1000ml,萃取液过滤合并后浓缩至干成为提取物干膏,出膏率为3%。
2)取30g的精制提取物加入至15g泊洛沙姆和75g聚乙二醇4000的混合基质中,搅匀,制成均匀的药液,在70℃保温条件下用定量泵将药液注入模具中,低温冷却,脱模,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50%的条件下放置4小时,得干燥模片,筛选,计数分装,即得。
采用定量注模法制备的良附模片,仅需加入基质为精制提取物重量的3倍,制成的模片外观大小均一,色泽一致;产品的平均合格率在95%以上,成品模片规格为0.4g,服用量为1~2片,模片制备工艺简单,服用量减少,服用更加方便。
本工艺经中试研究表明,处方组成合理、工艺稳定、可控易行。
实施例6、良附模片的制备
1、处方:高良姜750g,炙香附250g
2、制法:
1)药材处理:将高良姜和炙香附按照处方量用90%(V/V)乙醇和水各回流提取2次,用90%(V/V)乙醇提取时每次7000ml提取1小时,用水提取时每次9000ml提取半小时,分别浓缩成浸膏,相对密度为分别为1.30和1.12;加1000ml水,使浸膏成混悬液,再用乙酸乙酯萃取4次,每次1000ml,萃取液过滤合并后浓缩至干成为提取物干膏,出膏率为4%。
2)取40g的精制提取物加入至20g泊洛沙姆和80g聚乙二醇6000的混合基质中,搅匀,制成均匀的药液,在75℃保温条件下用定量泵将药液注入模具中,低温冷却,脱模,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40%的条件下放置4小时,得干燥模片,筛选,计数分装,即得。
采用定量注模法制备的良附模片,仅需加入基质为精制提取物重量的2.5倍,制成的模片外观大小均一,色泽一致;产品的平均合格率在95%以上,成品模片规格为0.4g,服用量为1~3片,模片制备工艺简单,服用量减少,服用更加方便。
本工艺经中试研究表明,处方组成合理、工艺稳定、可控易行。
实施例7、崩解时限实验
1、材料:良附模片批号2009918,0.4g/片(自制)
良附滴丸批号20030524(自制)
2、方法:依照中国药典2010附录XII A项下崩解时限检查方法,检查其崩解时限,使用仪器为崩解度仪CHP-II型(天津市电子仪器二厂)
3、结果:原良附滴丸崩解时限为6分钟,良附模片为8分钟。
4、结论:《中国药典》2010版滴丸、片剂项下要求崩解时限为1小时,良附模片崩解时限仅为8分钟,与原良附滴丸崩解时限相差不大,而单片重量为良附滴丸的8倍,表明良附模片同滴丸都具有在体内迅速溶散,起效时间短,能迅速发挥疗效的特点。
实施例8、良附滴丸药效实验
1、材料
1)受试药物:
良附滴丸:棕色滴丸,每克含生药7.99克(自制)
良附丸:阳性对照药,批号20000214(镇江中药厂产)
氯化乙酰胆碱:白色粉末,批号20000420(上海试剂三厂产)
2)动物:
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克;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在250-300克。以上动物均由本院动物室繁殖,实验动物设施合格证“津实动设施准第013号”,由天津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颁发,符合一级标准.正常饲养3天后供用。
3)仪器:压力换能器(YP100).056记录仪(日本日立公司产品)
2、方法:
1)对小鼠的镇痛作用:
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克.前一天各小鼠均腹腔注射0.6%的醋酸溶液0.2ml/g体重,记录15分钟内各小鼠的扭体次数。第二天取15分钟内扭体次数在20~45次之内的小鼠92只,按扭体次数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给药组灌胃良附滴丸和阳性药良附丸,空白对照口服灌胃0.5%氯化乙酰胆碱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一天两次,总剂量为12.0g生药/Kg,在第二次给要一小时后腹腔注射0.6%的醋酸0.2ml/20g体重,记录15分钟内各组小鼠的扭体次数,实验结果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对大鼠胃的舒张影响:
Wistar大鼠48只,雌雄各半,体重250~300克,实验前禁食24小时,自由饮水,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给药组分别给良附滴丸、良附滴丸及阳性对照药良附丸,剂量为6g生药/Kg,空白对照组给予0.5%CMC,乌拉坦麻醉(1.2g/Kg,ip),腹部正中切口,暴露腹腔,经十二指肠切口插入一细塑料管至胃腔,结扎固定,用生理盐水(37℃)反复清洗胃腔至流出清液止.再从塑料管向胃腔注入2ml 37℃的生理盐水,插管连于压力换能器,稳定30分钟,十二指肠给药,药后1小时腹腔注射,氯化乙酰胆碱(3mg/Kg),用自动记录仪记录胃内压变化.实验结果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3、结果:
1)对小鼠的镇痛作用:见表1
表1良附滴丸对小鼠的镇痛作用
注:**与空白组相比P<0.01
结果表明,空白组以醋酸造成疼痛模型后,在记录的15分钟内,由疼痛引起的动物扭体的次数平均达30.6,统计标准差为8.8次,动物给予良附丸原剂型治疗后,由疼痛引起的动物扭体的次数平均剩下13.1次,动物给予新剂型良附滴丸治疗后,由疼痛引起的动物扭体的次数平均剩下13.6次,说明药物降低疼痛反应约60%,新剂型的与原剂型基本一致。
2)对大鼠胃的舒张影响:见表2
表2:良附滴丸对麻醉大鼠胃内压的影响
注:*与空白相比P<0.05,**与空白组相比P<0.01
结果表明,空白组以乙酰胆碱(ACH)造成实验性胃痉挛后,胃内压升高近一倍,动物给予良附丸原剂型治疗后,缓解了胃痉挛导致的胃内压升高约50%,动物给予新剂型良附滴丸治疗后,缓解了胃痉挛导致的胃内压升高约70%,说明药物有解痉作用,新剂型的强于原剂型。
4、结论:药效学实验表明良附滴丸具有解痉、镇痛作用,对疗胃脘痛有显著的疗效。
实施例9、良附模片药效实验
1、材料
1)受试药物:
良附模片:棕色片,每克含生药13.2克(自制)
良附丸:阳性对照药,批号20000214(镇江中药厂产)
氯化乙酰胆碱:白色粉末,批号20000420(上海试剂三厂产)
2)动物:
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克;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在250~300克。以上动物均由本院动物室繁殖,实验动物设施合格证“津实动设施准第013号”,由天津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颁发,符合一级标准.正常饲养3天后供用。
3)仪器:压力换能器(YP100)。056记录仪(日本日立公司产品)。
2、方法与结果
1)对小鼠的镇痛作用:
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克.前一天各小鼠均腹腔注射0.6%的醋酸溶液0.2ml/20g体重,记录15分钟内各小鼠的扭体次数。第二天取15分钟内扭体次数在20~45次之内的小鼠30只,按扭体次数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给药一小时后腹腔注射0.6%的醋酸0.2ml/20g体重,记录15分钟内各组小鼠的扭体次数,实验结果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小鼠灌胃良附模片及良附丸能明显减少扭体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良附模片与阳性药良附丸的镇痛作用相当。(表3)
表3良附模片对大鼠的镇痛作用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
2)抗炎作用
昆明种小鼠3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给药组灌胃良附模片和阳性药良附丸,给药容量为0.2ml/10g体重,对照组给予同容量的2%吐温溶液。给药或空白溶剂1小时后,所有小鼠右耳涂以二甲苯0.05ml/只,左耳涂抹相同容量的蒸馏水作对照,15分钟后处死动物,一直径9mm的打孔器将双耳同部位等面积切下,用分析天平分别称重,以左、右耳片重量之差为肿胀度,计算各组肿胀度,实验结果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小鼠灌胃良附模片及良附丸能明显减少小鼠耳肿胀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良附模片与阳性药良附丸的抗炎作用相当。(表4)
表4良附模片对大鼠的消炎作用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
3)抗大鼠应激性胃溃疡作用
Wistar大鼠30只雌雄各半,体重150~180克,实验前禁食24小时,自由饮水,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给药组灌胃良附模片和阳性药良附丸,给药容量为1ml/100g体重,对照组给予同容量的2%吐温溶液。给药30分钟后,将大鼠固定于水槽中(水温20±0.5℃),水浸至剑突部位6小时。放血处死大鼠,解剖结扎胃幽门和喷门并取出胃,从胃注入6ml1%甲醛溶液,并将其放入1%甲醛溶液中固定10分钟沿胃大弯剪开检查溃疡病变。应激性溃疡在胃部沿血管走向分布,表明覆盖凝血,冲去凝血,可见深褐色条索状溃疡。以溃疡长度总和的毫米数作为溃疡指数,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溃疡抑制百分率,评定药物作用。
经试验观察小鼠灌胃良附模片及良附丸能明显减少溃疡长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良附模片抗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作用优于良附丸(表5)
表5良附模片抗大鼠应激性胃溃疡作用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与阳性药组比#P<0.05。
4)对大鼠胃的舒张影响:
Wistar大鼠33只,雌雄各半,体重250~300克,实验前禁食24小时,自由饮水,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11只,给药组分别给良附模片、及阳性对照药良附丸,剂量为6g生药/Kg,阴性对照组给予2%吐温。动物用乌拉坦麻醉(1.2g/Kg,ip),腹部正中切口,暴露腹腔,经十二指肠切口插入一细塑料管至胃腔,结扎固定,用生理盐水(37℃)反复清洗胃腔至流出清液止.再从塑料管向胃腔注入2ml 37℃的生理盐水,插管连于压力换能器,稳定30分钟,十二指肠给药,药后1小时腹腔注射,氯化乙酰胆碱(5mg/Kg),用自动记录仪记录胃内压变化.实验结果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乙酰胆碱能明显收缩大鼠平滑肌,从而使胃内压升高。良附模片能有效对抗由乙酰胆碱诱发的大鼠胃平滑肌痉挛性收缩,降低胃内压变化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作用强度与等计量的阳性对照药良附丸相当。(表6)
表6良附模片对麻醉大鼠胃内压的影响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
3.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良附模片具有镇痛、抗炎、抗应激性胃溃疡和解痉作用,其作用强度与原剂型良附丸相当。
Claims (14)
1.一种中药制剂良附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片包括:
A.作为活性成分的下述重量份数的中药材的精制提取物:
高良姜1~3份、炙香附1~3份;
B.适于模片剂型的基质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制剂良附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的精制提取物A是由高良姜、炙香附按照1∶1的重量份数配比经过提取制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制剂良附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材料B为聚乙二醇、脂肪酸聚氧乙烯醚40、硬脂酸酯、丙三醇、明胶、泊洛沙姆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质材料B聚乙二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材料聚乙二醇可以为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3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10000、聚乙二醇20000中的一种或多种。
5.制备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中药制剂良附模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对所述药材进行提取纯化得到精制提取物;
b.将提取物与基质按一定的重量分数比混匀,在保温条件下注入模具中,固化成型,干燥脱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的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为所述药材用乙醇、水或它们的混合液提取,提取液再经乙酸乙酯萃取,得到精制提取物。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b步骤所述的一定的重量分数比为提取物与基质材料的重量份数比为1∶1~1∶5。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b步骤所述的保温条件为65℃~85℃。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b步骤所述的注入采用定量泵进行。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b步骤所述模具为圆形模具或异型模具。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b步骤所述的固化在低温下进行。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b步骤所述将固化的模片进行干燥,其干燥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为20~50%,干燥时间为1~5小时。
13.权利要求1-12任一项的模片在制备用于治疗胃脘痛、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药物中的应用。
14.权利要求1-12任一项的模片中的作为活性成分的中药材精制提取物A在制备用于治疗胃脘痛、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药物中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6071483A CN102552781A (zh) | 2010-12-27 | 2010-12-27 | 一种治疗胃脘痛的中药制剂良附模片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6071483A CN102552781A (zh) | 2010-12-27 | 2010-12-27 | 一种治疗胃脘痛的中药制剂良附模片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52781A true CN102552781A (zh) | 2012-07-11 |
Family
ID=46400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6071483A Pending CN102552781A (zh) | 2010-12-27 | 2010-12-27 | 一种治疗胃脘痛的中药制剂良附模片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52781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56059A (zh) * | 2015-07-29 | 2015-11-18 | 王洪安 | 治疗胃病的中药 |
CN107389818A (zh) * | 2017-07-24 | 2017-11-24 | 朱建友 | 一种治疗帕金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检测方法及用途 |
CN109568527A (zh) * | 2018-12-20 | 2019-04-05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一种良附凝胶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41669A (zh) * | 2003-04-30 | 2004-11-03 | 天津药物研究院 | 一种治疗胃脘痛的中成药良附滴丸及其制备工艺 |
-
2010
- 2010-12-27 CN CN2010106071483A patent/CN10255278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41669A (zh) * | 2003-04-30 | 2004-11-03 | 天津药物研究院 | 一种治疗胃脘痛的中成药良附滴丸及其制备工艺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56059A (zh) * | 2015-07-29 | 2015-11-18 | 王洪安 | 治疗胃病的中药 |
CN107389818A (zh) * | 2017-07-24 | 2017-11-24 | 朱建友 | 一种治疗帕金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检测方法及用途 |
CN109568527A (zh) * | 2018-12-20 | 2019-04-05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一种良附凝胶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9174B (zh) | ||
CN107158056A (zh) | 一种柴胡栓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2552781A (zh) | 一种治疗胃脘痛的中药制剂良附模片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283895A (zh) | 一种苓桂术甘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 |
JP7214751B2 (ja) | アネモシドb4の直腸粘膜投与製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A122198C2 (uk) | Екстракт danshen, склад на його основі у формі мікропелет, склад у формі капсули з мікропелетами, одержаний з нього, способи його одержання та застосування | |
CN103585301A (zh) |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553613C (zh) | 一种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益智宁神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846731B (zh) | 用于治疗乳腺增生或乳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283944A (zh) | 一种泻白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2451442B (zh) | 一种抗抑郁中药的提取工艺 | |
CN100375608C (zh) | 龟芪参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138997B (zh) | 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胶囊剂 | |
CN102552491B (zh) | 玳玳果总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898898B (zh) | 艾附软胶囊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 |
CN102085254A (zh) | 一种参芪五味子滴丸 | |
CN100367936C (zh) | 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痢作用的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364507C (zh) | 一种用于镇咳去痰的枇杷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594891C (zh) | 一种复方苦木消炎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755365A (zh) | 一种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作用的活血止痛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375612C (zh) | 珍菊降压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398098C (zh) | 一种治疗心脾两虚的灵芪加滴丸 | |
CN100502903C (zh) |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安神宁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339191A (zh) | 银杏萜内酯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 |
CN1315470C (zh) | 一种治疗肝病的复方益肝灵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