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0842B - 处理单元和使用处理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处理单元和使用处理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40842B CN102540842B CN201110440852.9A CN201110440852A CN102540842B CN 102540842 B CN102540842 B CN 102540842B CN 201110440852 A CN201110440852 A CN 201110440852A CN 102540842 B CN102540842 B CN 10254084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ing force
- developer roll
- force adjusting
- framework
- dispos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023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1008695 photoreceptor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1—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mean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rocess cartridge, e.g. attachment, positioning of parts with each other, pressure/distance regulatio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means in the developing zone having an interaction with th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distance hold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34—Developing device
- G03G2215/0636—Specific type of dry developer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处理单元包括图像承载构件,第一框架,显影单元,按压组件,和按压力调节组件。第一框架支撑图像承载构件。显影单元包括显影辊和支撑显影辊的第二框架。按压组件产生作用在显影单元上的第一按压力,以便显影辊与图像承载构件压力接触。按压力调节组件接触第一框架和显影单元中的一个,并产生作用在显影单元上克服第一按压力的第二按压力。第二按压力小于第一按压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到感光单元的显影单元,和一种设置有显影单元和感光单元的处理单元。
背景技术
作为一个传统的实例,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09-18098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处理单元,其设置有具有感光鼓的感光单元,具有用于将调节色供给到感光鼓的显影辊的显影单元,和推动显影单元以使显影辊与感光鼓压力接触的螺旋弹簧。
更具体地说,感光单元具有盒形的壳体,壳体具有上部开口,感光鼓被设置在壳体的一端,螺旋弹簧被设置在壳体的另一端。将感光单元装配到显影单元后,螺旋弹簧以预设的力推动显影辊并与感光鼓压力接触。
在另一个传统实例中,处理单元设置有被构造成将包括显影辊的显影单元朝感光鼓按压的按压构件,和被构造成克服按压构件的按压力将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分离构件。在处理单元中,显影辊被按压构件的预设的按压力按压而与感光鼓压力接触,和显影单元被保持在感光鼓和按压构件之间。
本发明的发明人意识到,在上述第一传统实例的处理单元中,如果过多的力被施加于显影单元上,被装配到感光单元的显影单元可能会抖动。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显影单元应当通过使用具有更大推动力的螺旋弹簧被更牢固地安装到感光单元。然而,在后一种情况中,显影辊和感光鼓之间增大的压力接触可能会阻碍显影辊和感光鼓的平滑旋转。此外,在第二个传统实例中,增大的按压构件的按压力以防止显影单元的抖动,结果导致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的挤压力增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单元和具有该显影单元的处理单元,该显影单元能在保持显影辊压靠感光鼓的合适的按压力的同时能够抑制显影辊相对于感光鼓的抖动。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显影辊能够以平衡的方式压靠感光鼓。
为了达到上述或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包括图像承载构件(image bearing member),第一框架,显影单元,按压组件,和按压力调节组件。第一框架支撑图像承载构件。显影单元包括显影辊和支撑显影辊的第二框架。按压组件产生作用在显影单元上的第一按压力,以便显影辊与图像承载构件压力接触。按压力调节组件接触第一框架和显影单元中的一个,并产生作用在显影单元上克服第一按压力的第二按压力。第二按压力小于第一按压力。
根据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单元。显影单元包括显影辊,框架,按压构件,按压力调节组件。显影辊被构造成接触图像承载构件并为图像承载构件提供显影剂。框架可旋转地支撑显影辊。按压构件通过第一按压力被朝向图像承载构件按压。按压力调节组件接触图像承载构件并产生克服第一按压力的第二按压力。第二按压力小于第一按压力。
根据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承载构件,第一框架,显影单元,按压组件,和按压力调节组件。第一框架支撑图像承载构件。显影单元包括显影辊和支撑显影辊的第二框架。按压组件产生作用在显影单元上的第一按压力,以便显影辊与图像承载构件压力接触。按压力调节组件接触第一框架和显影单元中的一个,并产生作用在显影单元上克服第一按压力的第二按压力。第二按压力小于第一按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并结合有处理盒的彩色打印机的基本配置的示意图;
图2是显示了根据实施例的处理盒的外部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处理盒的左侧视图,其中,处理盒与感光鼓和按压构件压力接触;
图4是按压力调节组件和支承构件在它们被组装到显影辊之前的分解立体图,按压力调节组件包括可枢轴移动构件和螺旋弹簧;
图5是显示了按压力调节组件和支承构件被装配到显影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A是显示了当可枢轴移动构件与感光鼓分离的时候,可枢轴移动构件和显影辊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6B是显示了当可枢轴移动构件与感光鼓压力接触的时候,可枢轴移动构件和显影辊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7A是显示了当可枢轴移动构件与感光鼓分离的时候螺旋弹簧的状态的立体图;和
图7B是显示了当可枢轴移动构件与感光鼓压力接触的时候螺旋弹簧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将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
整个说明书中,假设彩色打印机1被布置在需要被使用的位置上,术语“向上”,“向下”,“上方”,“下方”“以上”,“以下”,“下面”,“右”,“左”,“前”和“后”等等将会在整个说明书中使用。使用中,彩色打印机1被布置在如图1所示的位置上。具体来说,图1的右侧称为前侧,和图1的左侧称为后侧。图1中的远侧将被称为右侧,和图1中的近侧将被称为左侧。
如图1所示,彩色打印机1包括设置有可枢轴移动的前盖11的主体10。在主体10中,设置有片状物供给单元20,图像形成单元30和片状物排出单元90。
片状物供给单元20用作将片状物P供给到图像形成单元30。片状物供给单元20包括片状物盘21,该片状物盘21中容纳有呈堆叠状态的多个片状物P,和用于将片状物P从片状物盘21朝向图像形成单元30传送的片状物传送装置22。
图像形成单元30将图像形成在被传送的片状物P上。图像形成单元30包括扫描单元40,处理单元50,转印单元70和定影单元80。
扫描单元40被布置在主体10的上部分。扫描单元40包括激光发射部,多角镜,多个透镜和多个反光镜(没有显示)。如图中的两条点划线所示,从激光发射部发出的激光束以高速照射到每个被设置在处理单元50中的感光鼓61的表面上。
处理单元50可以通过打开前盖11所限定的开口10A被可拆卸地安装到主体10。处理单元50包括抽屉60和四个可拆卸地安装在抽屉60上的显影盒100。
抽屉60包括四个感光鼓61和四个传统的充电装置(没有显示),每个感光鼓61被布置成分别对应于每个显影盒100,四个传统的充电装置的每个被设置为用于每个感光鼓61。
每个显影盒100包括显影辊110,调色剂容纳室和供应辊(没有显示)。具体来说,每个显影盒可旋转地支撑显影辊110。当显影辊110旋转时,显影辊110接触并且将调色剂供应到相应的感光鼓61。
转印单元70被布置在垂直方向上的片状物供应单元20和处理单元50之间(上下方向)。转印单元70包括驱动辊71,从动辊72,环形传送带73和四个转印辊74。
在环形传送带73的内部,驱动棍71和从动辊72被布置成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分离。传送带73被处于拉紧的状态的驱动棍71和从动辊72支撑。传送带73具有与每个感光鼓61接触的外周表面。传送带73具有内周表面,在内周表面内每个转印辊74被布置成每个感光鼓61和每个转印辊74之间能够夹持传送带73。当将调色剂转印到传送带73上传送的片状物P上时,每个转印辊74在恒定电流的控制下被施加转印偏压。
定影单元80被设置在处理单元50和转印单元70的后方。定影单元80包括加热辊81和布置成与加热辊81相对的加压辊82,该加压辊82被用于按压加热辊81。
片状物排出单元90包括多个用于传送片状物P的传送辊91。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彩色打印机1中,每个感光鼓61的表面首先通过相应的充电装置被均匀地充电。然后扫描单元40将各个感光鼓61的充电表面曝光,以将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61的表面。每个显影辊110随后将显影盒100内的调色剂供应到形成在相应的感光鼓61的表面的静电潜像,用于将潜像显影为可见的调色剂图像。
传送带73上的片状物P通过感光鼓61和相应的转印辊74之间时,被携带到每个感光鼓61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状物P上。随后,当片状物P通过加热辊81和转印辊82之间时,调色剂图像被热固定到片状物P上。形成有图像的片状物P被最终通过传送辊91排出到主体10外。
其次,以下将参考图1到图7B描述处理单元50附近的详细结构。
如图1和图3所示,处理单元50包括抽屉60,每个都能够被可拆卸地安装在抽屉60上的四个显影盒100,和分离机构400,该分离机构400被构造成将在抽屉60内的每个显影盒100(显影辊110)与相应的感光鼓61分离。
抽屉60包括可旋转地支撑在前后方向排列的四个感光鼓61的抽屉框架62,和用于将每个显影盒100朝向相应的感光鼓61推动的按压组件63。
抽屉框架62为具有上开口端和下开口端的矩形盒状,并具有一对侧壁、前壁和后壁。每个侧壁具有支撑感光鼓61的下部分。前壁具有向前突出的手柄62A,以便使用者能够握住手柄62A将抽屉60朝前拉出。
如图2和图3所示,按压组件63被适配成向斜后下方按压显影盒100以允许显影辊110与相应的感光鼓61按压接触。对于每个显影盒100,一对按压组件63被设置成在每个显影盒100的左右方向上(显影辊110的轴向)的端部上彼此间隔。具体来说,一对按压组件63被布置在相对于每个显影盒100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对称的位置。此外,按压组件63被设置成邻近显影盒100的前上角部分并且靠近显影盒100的前上角部分。在这个配置下,显影盒100能够被按压且在左右方向上处于合适的压力平衡,并相应地,显影辊110能够在左右方向上均匀地压靠感光鼓61。
另外,每对按压组件63具有彼此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于一个显影盒100只在此描述一对按压组件63。此外,因为左按压组件和右按压组件63具有彼此对称的结构,因此只描述左按压组件和右按压组件63中的一个。
按压组件63包括锁定构件631,其被可枢轴移动地支撑到抽屉框架62,和将锁定构件631朝向感光鼓61推动(朝向显影盒100)。显影盒100具有设置有接合突起121的显影框架120。随着被扭簧632推动的锁定构件631压靠接合突起121,显影盒100被朝向感光鼓61按压。
显影盒100具有靠近感光鼓61的端部。每个显影盒100的端部包括一对按压力调节组件200。每个按压力调节组件200与感光鼓61接触,并被适配成以小于按压组件63的按压力克服来自按压组件63的压力来按压显影盒100。利用这个结构,即使来自按压组件63的压力增大,压力的增大可以通过来自按压力调节组件200的压力而抵消。因此,适当的压力能够从显影辊110施加到感光鼓61,并且可以维持该压力。此外,显影盒100能够被牢固的夹持在按压组件63和按压力调节组件200之间,由此将显影盒100牢固地保持到抽屉60。
抽屉框架62的一对侧壁具有导向槽或导向肋,用于引导显影盒100移动到如图3(在感光鼓61和按压组件63)所示的位置并且维持显影盒100如图3所示的姿态。通过导向槽(肋)引导和保持的显影盒100还被夹持在按压组件63和按压力调节组件200之间,以便显影盒100能够牢固地保持到抽屉框架62。
按压力调节组件200被设置在显影辊110在左右方向上的每个端部。即,两个按压力调节组件200被布置在相对于每个显影辊110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对称的位置上,以彼此间隔开。具有这个配置,感光鼓61能够被显影辊110按压且在左右方向上处于合适的压力平衡。
右按压组件63和左按压组件63的按压力可以被调整或彼此不同,此外,可以通过设置显影盒100的重心的位置,左右按压力调节组件200的按压力可以被调整或者可以彼此不同。
另外,每对按压力调节组件200具有彼此相同的结构,因此只在此描述用于一个显影盒100的一对按压力调节组件200。此外,因为左右按压力调节组件200具有彼此对称的结构,因此只描述左右按压力调节组件63中的一个。
如图4和5所示,按压力调节组件200包括枢轴构件210,和螺旋弹簧220。枢轴构件210具有主体部分230和接触部分240,该主体部分230具有大致扇形形状,其下端被形成为弧形形状,该接触部分240与感光鼓61的外周表面接触。
主体部分230具有形成有圆形接合孔231的上部分和形成有椭圆形孔232的下部分。接合孔231被适配成与设置在将之后描述的支承构件300上的枢轴310接合,以便主体部分230能够围绕枢轴310可枢轴转动地移动。
更具体地说,主体部分230被可枢轴地移动支撑到枢轴310,以便主体部分230的下端部分能够在按压组件63的按压方向上(斜后下方)移动。换句话说,主体部分230通过支承构件300被间接地可枢轴移动地支撑到显影框架120。
支承构件300被固定到显影框架120并且可旋转地支撑显影辊110的旋转轴111。即,显影辊110和主体部分230通过支承构件300被支撑到显影框架120。
椭圆形孔232允许旋转轴111从椭圆形孔232中经过。如图6A和6B所示,椭圆形孔232具有径向内侧232A(上侧)和径向外侧232B(下侧)。径向内侧232A和径向外侧232B是弧形的,弧形的半径中心与旋转轴111的直径中心相同,该径向内侧232A和径向外侧232B在主体部分230的枢轴方向上延伸。径向内侧232A和径向外侧232B在枢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旋转轴111的直径,以便枢轴构件210能够在枢轴方向上枢轴转动。径向内侧232A和径向外侧232B之间的长度与旋转轴111的直径近似相等。具有这个机构,在枢轴构件210的枢轴移动期间,椭圆形孔232的内表面一直由旋转轴111支撑,由此使枢轴构件210的枢轴移动稳定。
椭圆形孔232具有后外周端部和前端部(与接触部分240相对),在前端部上成形有切口(slit)233。切口233在与枢轴转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设置有小于椭圆形孔232的宽度的空隙,以便椭圆形孔232朝前开放。利用这个结构,即使在显影辊110被装配到显影盒100之后,由于椭圆形孔232的弹性变形,枢轴构件210也能够通过切口133在旋转轴111的径向上被装配到旋转轴111。
接触部分240在左右方向上从主体230的后外周端部向内突出(面向感光鼓61的一面)。根据主体部分230的枢轴移动,接触部分240在按压组件63的挤压方向上可枢轴地移动。接触部分240被形成为大致符合被感光鼓61按压的显影辊110的外周表面的形状。因此,按压力能够以平衡方式在轴向上被从显影辊110和接触部分240施加到感光鼓61,并且感光鼓61能够平滑地旋转。
如图7A和7B所示,螺旋弹簧220被布置在接触部分240和形成在支承构件300上的平坦接触表面320,在该状态下螺旋弹簧220具有自然长度或从它的自然长度被压缩。换句话说,因为螺旋弹簧220具有被支撑到枢轴构件210的一端和经由支承构件300被支撑到显影框架120的另一端,螺旋弹簧220被布置在枢轴构件210和显影框架120之间。螺旋弹簧220可以被固定到接触部分240和接触表面320的任一个上。
在图7A和7B中,将以简化的方式来对螺旋弹簧220做出说明。通过改变相邻直线之间的间隔来说明螺旋弹簧220的压缩状态,每条线代表螺旋弹簧220。显影盒100被安装在抽屉60中之后(图7B所示状态)比显影盒100被安装在抽屉60中之前,螺旋弹簧220被更紧密地压缩在接触部分240和接触表面320之间。因此,当显影盒100被安装到抽屉60时,螺旋弹簧220能够克服按压组件63的按压力按压(偏置)显影盒100。
如图6A所示,当显影盒100被从抽屉60移去(即,在显影盒100被装配到抽屉60,或接触部分240与感光鼓61分离的时候),螺旋弹簧220将接触部分240朝向感光鼓61移动(枢轴旋转)。即,接触部分240相对于显影辊110朝向感光鼓61移动。换句话说,如图6A所示,当显影盒100被从抽屉60移去或当显影辊110通过分离机构400被从感光鼓61分离的时候,在旋转轴111的径向上接触部分240比感光鼓61更径向地向外突出。
利用这个结构,当显影盒100被从抽屉60拆卸时,与接触部分240与显影辊110的表面对齐的结构相比,接触部分240被允许移动一个较大的量(以较大的行程)。因此,螺旋弹簧220能够被允许发生量更大的形变,使得来自于按压力调节组件200的按压力稳定。
如图1和图3所示,分离机构400作用在显影盒100上,以便显影辊110能够克服按压组件的按压力从相应的感光鼓61分离。分离机构400包括四对分离臂410和一对分离凸轮420。
每对分离臂410被布置在显影盒100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个宽度端上。更具体地说,每个分离臂410被枢轴可移动地布置在抽屉框架62的每个侧壁的内表面上。因此,每个分离臂410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可枢轴移动的上端部和下端部。
如图3所示,每个分离410的下端部被形成具有在左右方向上从其向内突出的突起部411。随着分离臂410在图3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枢轴转动地移动,突起部411向斜前上方推动显影盒100的接合突起121。因此,显影盒100被沿着抽屉60上的引导部分(没有显示)移动,以便显影辊110与相应的感光鼓61分离(参见图6A)。
具体来说,分离臂410的突起部411被设计成能在与按压力调节组件200的接触部分240可移动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移动。因此,按压力调节组件200在与显影辊110移动的方向(分离机构400将显影辊110和感光鼓61分离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移动。每个分离臂410被操作以根据分离凸轮420的移动而移动。
每个分离凸轮420在排列有显影辊110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在前后方向上可直线移动。当分离凸轮420后退地移动,分离臂410(具体来说,如下所述的每个倾斜表面421)推动分离臂410的从分离臂410在左右方向上的上部分(没有显示)向外突出的部分,以便分离臂410在图3的逆时针方向上枢轴转动地移动。更具体地说,每个分离凸轮420被布置在组成主体10每个侧壁(左右侧壁)的内壁上,以便分离凸轮420可相对于相应侧壁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每个分离凸轮420具有四个倾斜表面421,每个倾斜表面421在前后方向上向下倾斜。每个倾斜表面421起到推动相应的分离臂410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四个倾斜表面421被如下排列:当分离凸轮420向后移动预设长度时,三个倾斜表面421接触和推动相应的三个分离臂410,该三个分离臂410对应于容纳除了黑色以外的其他颜色的调色剂的三个显影盒100;当分离凸轮420进一步从三个倾斜表面421与相应的三个分离臂410相接触的位置向后移动时,一个倾斜表面421接触相应的分离臂410,该分离臂410对应于容纳黑色调色剂的显影盒100。即,当三个倾斜表面421接触和推动相应的三个分离臂410,对应于除了黑色以外的颜色的三个显影辊110与相应的三个感光鼓61分离,只有一个对应于黑色的显影辊110接触感光鼓61,并因此能够打印单色图像。这样的构型能够使彩色打印机1的打印模式在彩色模式和单色模式之间切换。
分离凸轮420被构造成通过布置在主体10内的驱动机构(没有显示)在前后方向上可移动。该驱动机构可以由马达和齿轮构成。或者另一个能够使分离凸轮42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且连带着前盖11的开关运动的机构也可以应用在该传动装置上。
关于图6A,按压力调节组件200被构造成,当分离机构400起到将显影辊110与对应于显影辊110的感光鼓61分离的功能时,显影辊110相对于感光鼓61的移动量L1被设置为大于按压力调节组件200相对于感光鼓61的移动量L2。即,分离凸轮420的移动量,分离臂410的枢轴转动的移动量,按压力调节组件200的行程量都被设定成满足上述显影辊110的移动量L1和按压力调节组件200的移动量(L1>L2)的关系。换句话说,在显影框架120被组装到抽屉框架62之前(在显影框架120被安装到抽屉框架62上之前),接触部分240从显影辊110径向向外突出。
可想象这样的情况,即使当显影辊110通过分离机构与感光鼓61分离时,按压力调节组件200保持与感光鼓61接触,可以想象得到,当显影辊110被再次与感光鼓61接触时,由于按压力调节组件200克服按压组件63的按压力,显影盒100将不会顺畅地移动。显影盒100的这个缺陷可能会导致显影盒100的倾斜,该倾斜可能会导致显影辊110和感光鼓61之间的不平衡的压力接触。结果,一些调色剂可能没有从显影辊110被转印到感光鼓61上。
然而,根据本实施例的构型,当分离机构400起到将显影辊110从感光鼓61分离的功能的时候,如果按压力调节组件200朝感光鼓61移动,则按压力调节组件200能够与感光鼓61可靠地分离,因为显影辊110的移动量L1大于按压力调节组件200的移动量L2。当显影盒100开始从图6A所示的状态(分离状态)被带回到如图6B所示的状态(压力接触状态),显影盒100的移动没有受到克服按压组件63的按压力的按压力调节组件200的按压力干扰。显影盒100能够克服在显影盒100和抽屉60的引导部分(没有显示)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而被顺畅地带回到与感光鼓61压力接触。因此,显影辊110能够压靠感光鼓61,在横向上处于合适的压力平衡,由此调色剂能够被从显影辊110可靠地转印到感光鼓61。
此外,因为分离臂410的突起部411被设计成能在与按压力调节组件200的接触部分240可移动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移动,按压力调节组件200能够在与显影辊110移动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分离机构400将显影辊110与感光鼓61分离的方向)移动。与按压力调节组件200和显影辊110被构造成在彼此不同的方向上移动的结构相比,利用这个结构,能够使将按压力调节组件200与感光鼓61分离所需的显影辊110的移动量L1更小。
如上所述,因为由于按压力调节组件200的按压力按压组件63的按压力的增大能够被抵消,所以显影辊110相对于感光鼓61的按压力能够被适当地维持。此外,显影盒100能够被牢固的夹持在按压组件63和按压力调节组件200之间,由此能够抑制显影盒100相对于抽屉60的抖动。
此外,按压力调节组件200被构造成由枢轴构件210和螺旋弹簧220组成。与按压力调节组件200只由螺旋弹簧220组成的情况相比,实施例的结构使与感光鼓61接触的枢轴构件210的形状设计具有更大的自由度。根据本实施例的接触部分240的形状基本上与感光鼓61的外周表面一致并且能够使感光鼓61平滑地旋转。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螺旋弹簧被布置在枢轴构件210和支承构件300之间。与没有设置有支承构件300且螺旋弹簧220直接与显影辊110的旋转轴111接触的构型相比,螺旋弹簧220的摩擦有助于抑制导致与显影辊110的旋转轴111滑动接触的螺旋弹簧220的磨损。
在本实施例中,当显影盒100被从抽屉60移去,接触部分240能够比显影辊110更突出接近感光鼓61。因此,接触部分240能够以更大的行程移动,使按压力调节组件200的按压力稳定。
此外,在枢轴构件210的枢轴移动期间,椭圆形孔232的内表面一直由显影辊110的旋转轴111支撑。因此枢轴构件210的枢轴移动能够被稳定。
此外,在实施例中,枢轴构件210(接触构件)相对于显影盒100可枢轴地移动。因此,与接触构件可线型地移动和滑动的构型相比(接触构件的滑动移动被较小的接触表面引导并且因此易于在接触表面上卡住),枢轴构件210能够平滑地移动。
每个按压力调节组件200被分别地布置在显影辊110在左右方向上的每个端部。利用这样的排列,感光鼓61能够被显影辊110按压,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合适的压力平衡。
此外,按压组件63被设置在抽屉框架62在左右方向上的每个端部上(即,显影辊110的端部)。利用这样的排列,能够防止显影辊110的按压力在左右方向上不均衡。
此外,每个显影盒100在四个点上被按压:通过一对被对称地设置在左右方向上的左右按压组件63,和通过一对同样被对称地设置在左右方向上的左右按压力调节组件200。因此,显影盒100能够在左右方向上被平衡地按压。
以上通过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对于那些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地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情况下作出各种变化和修改。
在本实施例中,感光鼓61通过按压力调节组件200被接触。然而,构件可以单独地或整体地设置有抽屉框架62,例如,被构造成可旋转地支撑感光鼓61的支承构件,并且该构件可以通过按压力调节组件200被接触。在按压力调节组件200被如下所述地布置在抽屉框架62上时,构件可以单独或整体地设置在框架120上,例如,可旋转地支撑显影辊110的支承构件,并且该构件可以通过按压力调节组件200被接触。应该注意的是,在实施例中,当感光鼓61被按压力调节组件200接触时,按压力调节组件200可以与感光鼓61直接接触并因此按压力调节组件200相对于感光鼓61的按压力能够被更加精确地调整。
在实施例中,抽屉60多个感光鼓61并且多个显影盒100能够被可拆卸地安装在抽屉60上。然而,可以设置有多个盒来取代抽屉60。在该情况下,每个盒可以包括一个感光鼓61,并且一个显影盒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鼓盒上。
此外,在实施例中,显影盒100整体地包括显影辊110和调色剂容纳室。然而,具有调色剂容纳室的调色剂盒可以与包括有显影辊的显影装置分离。在该情况下,显影装置可以用作显影单元。
尽管本实施例的显影盒100被构造成可拆卸地安装在抽屉框架62上,但本发明也可以被应用在显影盒在不使用诸如螺丝刀的工具就无法从抽屉框架拆下的场合。
也可以使用带状感光构件来取代感光鼓61。
此外,按压组件63和按压力调节组件200被构造成分别由两个组件构成,但是每个组件可以被构造成只是由螺旋弹簧或板簧构成。此外,与本实施例相反,按压组件63可以被设置在显影盒100上,同时按压力调节组件200可以设置在抽屉框架62上。
本实施例的按压组件63被布置在抽屉60上以便每个按压组件63被设置在显影盒100在左右方向上的每个宽度端部上。然而,只有一个按压组件可以被布置在每个显影盒100在左右方向的中心上,或者三个以上按压组件可以被设置在相对于每个显影盒100在左右方向的中心相对称的位置上。同样地,按压力调节组件200的数量和位置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例如,只有一个按压力调节组件200可以被布置在显影辊110在左右方向的一个端部,或者两个按压力调节组件200可以被设置在显影辊110在左右方向的每个宽度端部上。
本实施例的分离机构400被构造成由分离臂410和分离凸轮420构成,但是也可以使用具有另一个构型的分离机构。例如,被构造成在按压组件63的按压方向上线型移动以按压显影盒100的滑动构件也可以被用作分离机构400。
枢轴构件210枢轴地移动并接触感光鼓61。然而,替代地,可线型移动的滑动构件也可以接触感光鼓61。此外,代替如在本实施例中被支承构件300支撑的枢轴构件210,枢轴构件210可以被直接支撑到显影框架120而不用插入支承构件300。
扭转弹簧或板簧可以用来按压(偏置)显影盒100以取代本实施例的螺旋弹簧220。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螺旋弹簧220被布置在接触部分240(接触构件)和支承构件300(支承构件),但是螺旋弹簧220可以布置在枢轴构件210(接触感光鼓61的构件)和显影辊110(旋转轴11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椭圆形孔232被形成在枢轴构件210中,用于允许显影辊110的旋转轴111从中穿过,但是枢轴构件210上可以形成有与椭圆形孔232的弧形形状相同的弧形形状的凹槽而不是椭圆形孔232。这个凹槽被适配成与显影辊110的旋转轴111的每个宽度端部接合。同样在该情况下,显影辊110的旋转轴111能够恒定地旋转地支撑到凹槽,以便枢轴构件210能够稳定地和可靠地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被应用于彩色打印机1,但是发明还可以用于其它类型的图像形成设备,诸如单色打印机、复印机和多功能设备。
Claims (31)
1.一种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
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支撑所述图像承载构件;
显影单元,所述显影单元包括显影辊和支撑所述显影辊的第二框架;
按压组件,所述按压组件产生作用在所述显影单元上的第一按压力,以使得所述显影辊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压力接触;和
按压力调节组件,所述按压力调节组件接触所述第一框架,并产生作用在所述显影单元上抵抗所述第一按压力的第二按压力,所述第二按压力小于所述第一按压力;并且
所述按压力调节组件包括:
接触构件,所述接触构件接触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并且被支撑到所述第二框架,所述接触构件能够在所述显影辊按压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第一方向上移动;和
推动构件,所述推动构件被构造成抵抗所述第一按压力推动所述显影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力调节组件接触由所述第一框架支撑的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并产生作用在所述显影单元上抵抗所述第一按压力的所述第二按压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构件被布置在所述接触构件和所述显影辊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构件被布置在所述接触构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包括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显影辊的支承构件,所述推动构件被布置在所述接触构件和所述支承构件之间。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框架被组装到所述第一框架之前,所述接触构件从所述显影辊径向向外突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构件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凹槽和通孔中的一个,所述显影辊具有与所述通孔和所述凹槽中的一个接合的旋转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枢轴转动地支撑所述接触构件。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辊设置有具有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的旋转轴;
其中,所述按压力调节组件包括两个按压力调节组件,所述两个按压力调节组件中的一个被布置在所述一个端部,所述两个按压力调节组件中的另一个被布置在所述另一端部。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辊设置有具有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的旋转轴;
其中,所述按压组件包括两个按压组件,所述两个按压组件中的一个被布置在所述一个端部上,所述两个按压组件中的另一个被布置在所述另一端部上。
11.一种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影辊,所述显影辊被构造成接触图像承载构件并为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提供显影剂;
框架,所述框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显影辊;
按压构件,所述按压构件被第一按压力朝向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按压;和
按压力调节组件,所述按压力调节组件接触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并产生抵抗所述第一按压力的第二按压力,所述第二按压力小于所述第一按压力;并且
所述按压力调节组件包括:
接触构件,所述接触构件接触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并且被支撑到所述框架,所述接触构件能够在所述显影辊按压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第一方向上移动;和
推动构件,所述推动构件被构造成抵抗所述第一按压力推动所述显影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构件被布置在所述接触构件和所述显影辊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构件被布置在所述接触构件和所述框架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显影辊的支承构件,所述推动构件被布置在所述接触构件和所述支承构件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影辊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分离时,所述接触构件从所述显影辊径向向外突出。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构件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凹槽和通孔中的一个,所述显影辊具有与所述通孔和所述凹槽中的一个接合的旋转轴。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枢轴地支撑所述接触构件。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辊设置有具有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的旋转轴;
其中,所述按压力调节组件包括两个按压力调节组件,所述两个按压力调节组件中的一个被布置在所述一个端部,所述两个按压力调节组件中的另一个被布置在所述另一端部。
19.一种包含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力调节组件接触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显影单元中的一个,并且所述按压力调节组件被布置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显影框架中的另一个上。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分离部分,所述分离部分抵抗所述第一按压力移动所述显影辊并且将所述显影辊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分离第一移动量;
其中,当所述分离部分使所述显影辊移动所述第一移动量时,所述按压力调节组件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移动第二移动量,所述第一移动量大于所述第二移动量。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力调节组件在所述显影辊移动的方向上移动。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力调节组件包括:
接触构件,所述接触构件接触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并且被支撑到所述第二框架,所述接触构件能够在所述显影辊按压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第一方向上移动;和
推动构件,所述推动构件被构造成抵抗所述第一按压力推动所述显影辊。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构件被布置在所述接触构件和所述显影辊之间。
25.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构件被布置在所述接触构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包括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显影辊的支承构件,所述推动构件被布置在所述接触构件和所述支承构件之间。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框架被组装到所述第一框架之前,所述接触构件从所述显影辊径向向外突出。
28.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构件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凹槽和通孔中的一个,所述显影辊具有与所述通孔和所述凹槽中的一个接合的旋转轴。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枢轴地支撑所述接触构件。
30.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辊设置有具有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的旋转轴;
其中,所述按压力调节组件包括两个按压力调节组件,所述两个按压力调节组件中的一个被布置在所述一个端部,所述两个按压力调节组件中的另一个被布置在所述另一端部。
31.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辊设置有具有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的旋转轴;
其中,所述按压组件包括两个按压组件,所述两个按压组件中的一个被布置在所述一个端部上,所述两个按压组件中的余下一个被布置在所述另一端部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88711A JP5206781B2 (ja) | 2010-12-24 | 2010-12-24 |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現像ユニット |
JP2010-288711 | 2010-12-24 | ||
JP2011186912A JP5899709B2 (ja) | 2011-08-30 | 2011-08-30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1-186912 | 2011-08-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40842A CN102540842A (zh) | 2012-07-04 |
CN102540842B true CN102540842B (zh) | 2014-05-14 |
Family
ID=45562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440852.9A Active CN102540842B (zh) | 2010-12-24 | 2011-12-23 | 处理单元和使用处理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68212B2 (zh) |
EP (1) | EP2469349B1 (zh) |
CN (1) | CN10254084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469349B1 (en) | 2010-12-24 | 2019-10-09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Process unit and image-forming device using process unit |
JP5884343B2 (ja) | 2011-08-31 | 2016-03-1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5910035B2 (ja) | 2011-11-30 | 2016-04-2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
JP6376749B2 (ja) * | 2013-12-06 | 2018-08-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CA3212021A1 (en) | 2014-11-28 | 2016-06-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rtridge, member constituting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6409602B2 (ja) | 2015-02-06 | 2018-10-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移動部材 |
JP6409603B2 (ja) | 2015-02-06 | 2018-10-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428332B2 (ja) * | 2015-02-06 | 2018-11-2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7119502B2 (ja) * | 2018-03-30 | 2022-08-1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CN212781681U (zh) * | 2018-09-18 | 2021-03-23 | 卢敬坤 | 一种处理盒 |
JP7205346B2 (ja) * | 2019-03-28 | 2023-01-1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US12130578B2 (en) | 2022-09-29 | 2024-10-29 |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736818A1 (en) * | 1995-04-03 | 1996-10-0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supply method, toner accommodation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06030505A (ja) * | 2004-07-15 | 2006-02-02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6091582A (ja) * | 2004-09-24 | 2006-04-06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763662A (zh) * | 2004-10-19 | 2006-04-26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成像设备 |
JP2007232771A (ja) * | 2006-02-27 | 2007-09-13 | Kyocera Mita Corp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201170841Y (zh) * | 2008-01-31 | 2008-12-24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鼓盒 |
JP2009237591A (ja) * | 2009-07-18 | 2009-10-15 | Oki Data Corp | カラー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
CN101592912A (zh) * | 2008-05-27 | 2009-12-02 | 佳能株式会社 |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
JP5197221B2 (ja) * | 2008-08-07 | 2013-05-15 |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 流体圧アクチュエータの試験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286870A (ja) * | 1985-06-14 | 1986-12-17 | Sharp Corp | 可変圧力定着装置 |
JPH01225974A (ja) | 1988-03-04 | 1989-09-08 | Minolta Camera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314238A (ja) * | 1989-06-13 | 1991-01-22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バイポーラ型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3248934B2 (ja) | 1992-01-20 | 2002-01-2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電子写真装置におけるユニット接離機構 |
JPH08335023A (ja) | 1995-06-08 | 1996-12-17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9114238A (ja) * | 1995-10-20 | 1997-05-02 | Casio Electron Mfg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091265A (ja) * | 2000-09-11 | 2002-03-27 | Toshiba Tec Corp |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333772A (ja) | 2001-05-09 | 2002-11-22 | Oki Da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945437B2 (ja) * | 2003-03-28 | 2007-07-1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189777A (ja) | 2003-12-26 | 2005-07-14 | Brother Ind Ltd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KR100584617B1 (ko) * | 2005-01-20 | 2006-05-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현상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
JP2007086424A (ja) * | 2005-09-22 | 2007-04-05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280770B2 (ja) * | 2006-01-11 | 2009-06-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4816270B2 (ja) * | 2006-06-09 | 2011-11-1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KR20080023975A (ko) * | 2006-09-12 | 2008-03-1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상형성장치 |
JP2009031700A (ja) | 2007-07-31 | 2009-02-12 | Kyocera Mi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561846B2 (ja) | 2008-02-29 | 2010-10-1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231132A (ja) * | 2009-03-30 | 2010-10-14 | Kyocera Mita Corp |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5206781B2 (ja) | 2010-12-24 | 2013-06-1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現像ユニット |
EP2469349B1 (en) | 2010-12-24 | 2019-10-09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Process unit and image-forming device using process unit |
-
2011
- 2011-11-28 EP EP11190940.4A patent/EP2469349B1/en active Active
- 2011-11-29 US US13/305,926 patent/US8768212B2/en active Active
- 2011-12-23 CN CN201110440852.9A patent/CN10254084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736818A1 (en) * | 1995-04-03 | 1996-10-0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supply method, toner accommodation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06030505A (ja) * | 2004-07-15 | 2006-02-02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6091582A (ja) * | 2004-09-24 | 2006-04-06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763662A (zh) * | 2004-10-19 | 2006-04-26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成像设备 |
JP2007232771A (ja) * | 2006-02-27 | 2007-09-13 | Kyocera Mita Corp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201170841Y (zh) * | 2008-01-31 | 2008-12-24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鼓盒 |
CN101592912A (zh) * | 2008-05-27 | 2009-12-02 | 佳能株式会社 |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
JP5197221B2 (ja) * | 2008-08-07 | 2013-05-15 |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 流体圧アクチュエータの試験装置 |
JP2009237591A (ja) * | 2009-07-18 | 2009-10-15 | Oki Data Corp | カラー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768212B2 (en) | 2014-07-01 |
US20120163859A1 (en) | 2012-06-28 |
EP2469349B1 (en) | 2019-10-09 |
CN102540842A (zh) | 2012-07-04 |
EP2469349A2 (en) | 2012-06-27 |
EP2469349A3 (en) | 2013-08-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40842B (zh) | 处理单元和使用处理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 |
JP5084257B2 (ja)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
EP1977288B1 (en) |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EP2100195B1 (en) |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10879517B (zh) | 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 |
JP498503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991622B (zh) | 显影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 |
EP1939697A1 (en) |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 |
JP4334014B1 (ja) |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
JP5518146B2 (ja)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160018784A1 (en) |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07328300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8543034B2 (en) | Electrophotographic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artridge | |
JP200701777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2467030B (zh) | 显影盒和处理单元 | |
JP6056420B2 (ja) | 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 | |
JP2013200493A (ja) | カートリッジ | |
JP6059601B2 (ja) |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9122235B2 (en) |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to regulate movement of developing unit with respect to drum unit in axial direction of developing roller | |
JP754187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754186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KR20220020777A (ko) | 화상 형성 장치 | |
JP202203240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620070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