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36409A - 车辆的排气装置及具有该排气装置的跨乘式四轮车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排气装置及具有该排气装置的跨乘式四轮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36409A CN102536409A CN2011104365909A CN201110436590A CN102536409A CN 102536409 A CN102536409 A CN 102536409A CN 2011104365909 A CN2011104365909 A CN 2011104365909A CN 201110436590 A CN201110436590 A CN 201110436590A CN 102536409 A CN102536409 A CN 1025364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xhaust pipe
- cylinder
- cover
- vehicle
- cylinder exhau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3022 ve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6
- 230000030279 gene silencing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84 silenc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268 woo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18—Construction facilitating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 F01N13/1888—Construction facilitating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the housing of the assembly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parts, e.g. two half-shel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08—Other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xhaust conduits
- F01N13/10—Other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xhaust conduits of exhaust manifolds
- F01N13/102—Other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xhaust conduits of exhaust manifolds having thermal insul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14—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having thermal insulation
- F01N13/141—Double-walled exhaust pipes or hous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590/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adapted to particular use, e.g. for military applications, airplanes, submarin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590/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adapted to particular use, e.g. for military applications, airplanes, submarines
- F01N2590/04—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adapted to particular use, e.g. for military applications, airplanes, submarines for motor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使其中由排气管罩壳覆盖的排气管的部分合理化的车辆的排气装置。该车辆的排气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的后部的消声器、从发动机的汽缸的前表面延伸到消声器同时穿过发动机在横向上的外侧的排气管、覆盖位于发动机的横向上的外侧附近的排气管前部分的整个外周的第一排气管罩壳、及覆盖位于发动机之方的排气管后部分的在横向上的外侧的第二排气管罩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排气装置及配置有该排气装置的跨乘式(straddle-type)四轮车。
背景技术
传统地,如在6,719,084号美国专利中所示,在跨乘式四轮车的排气装置中,排气管从发动机的汽缸的前表面延伸到消声器同时穿过发动机的在横向上的外侧,并且排气管的在横向上的外侧由排气管罩壳均匀地覆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使其中由排气管罩壳覆盖的排气管的部分合理化的排气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车辆的排气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的后部的消声器、从发动机的汽缸的前表面延伸到消声器同时穿过发动机在横向(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排气管、覆盖位于发动机的横向上的外侧附近的排气管前部分的整个外周的第一排气管罩壳、及覆盖位于发动机后方的排气管后部分的在横向上的外侧的第二排气管罩壳。
根据上述配置,通过使用第一排气管罩壳覆盖具有较高温度的排气管前部分的整个外周,能够减少来自排气管的热影响。通过使用第二排气管罩壳覆盖具有较低温度的排气管后部分的横向外侧,可以减少排气管罩壳的总量。
优选地,本发明的车辆的排气装置还可以具有下列各配置之一或下列各配置的任何组合:
(1)第一排气管罩壳由一对分半部件构成,第二排气管罩壳具有基本上U形的横截面;
(2)第一排气管罩壳和第二排气管罩壳在它们与排气管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间隙,第一排气管罩壳和第二排气管罩壳与该外周面通过支撑部件在三个位置上、即车辆的纵向方向(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前部、中间部、及后部上接触和固定;
(3)排气管具有在由第一排气管罩壳覆盖的部分中的一个位置上的弯曲部;
(4)排气管具有在由第二排气管罩壳覆盖的部分中的一个位置上的弯曲部。
本发明的上述配置(1)中,覆盖排气管前部分的整个外周的第一排气管罩壳能够容易地安装在排气管上。此外,覆盖在排气管后部分的横向上的外侧的第二排气管罩壳也可以容易地形成。
上述配置(2)中,因为第一排气管罩壳和第二排气管罩壳在它们与排气管之间具有间隙,可以减少来自排气管的热影响,能够抑制第一排气管罩壳和第二排气管罩壳的温度上升。第一排气管罩壳和第二排气管罩壳与排气管外周面通过支撑部件在三个位置上、即在车辆的纵向(前后方向)上的前部、中间部、及后部上接触并且固定。因此,第一排气管罩壳和第二排气管罩壳能够通过排气管可靠地获得支撑并且在它们与排气管之间具有间隙。
上述配置(3)中,因为排气管在由第一排气管罩壳覆盖的部分中的一个位置上具有弯曲部,第一排气管罩壳沿着排气管的弯曲部定位,从而第一排气管罩壳能够容易地通过排气管获得支撑。
上述配置(4)中,因为排气管在由第二排气管罩壳覆盖的部分中的一个位置上具有弯曲部,第二排气管罩壳沿着排气管的弯曲部定位,从而第二排气管罩壳能够容易地通过排气管获得支撑。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具有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排气装置的跨乘式(straddle-type)四轮车。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上述配置的跨乘式四轮车,能够使设置在车辆中的由排气管罩壳覆盖的排气管的部分合理化。
总之,本发明能够使通过排气管覆盖的排气管的部分合理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跨乘式全地形四轮车的左视图;
图2是在图1中示出的车辆的车身框架、发动机、及排气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在图2中示出的车辆的车身框架、发动机、及排气装置的左视图;
图4是在图2中示出的车身框架、发动机、及排气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连接前汽缸排气管和后汽缸排气管到消声器的部分的俯视图;
图6是图5 的侧视图;
图7是前汽缸排气管的曲形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8是在图7中示出的曲形部分的正视图;
图9是沿图8中IX-IX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沿图9中X-X线的剖视图;
图11是第一排气管罩壳的侧视图;
图12是图11的俯视图,示出分半部件之一;
图13示出第一排气管罩壳安装在前汽缸排气管的排气管前部分上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4是沿图13中XIV-XIV线的剖视图;
图15是沿图13中XV-XV线的剖视图;
图16是第二排气管罩壳的侧视图;
图17是在图16中示出的第二排气管罩壳的正视图;
图18是示出第二排气管罩壳安装在前汽缸排气管13的排气管的后部分134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9是沿图18中的XIX-XIX线的剖视图;
图20是沿图18中的XX-XX线的剖视图;
图21是第三排气管罩壳的侧视图;
图22是如图21中所示的第三排气管罩壳95的正视图;
图23是消声器的垂直放大剖视图。
图1至图2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跨乘式全地形四轮车(straddle-type all-terrain four-wheeled vehicle, 缩写为ATV)及排气装置,本实施例基于这些附图描述。在下列描述中,本实施例的方向的概念与从跨乘式全地形四轮车的驾驶员所视的方向的概念一致。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跨乘式全地形四轮车的左视图;一对左右前车轮1和一对左右后车轮2配置在车身框架F的前部和后部,两汽缸V型发动机3安装在前车轮1和后车轮2之间。转向手柄5配置在车身框架F上部的前部,跨乘式座椅6配置在转向手柄5之后。两缸V形发动机3在曲轴箱8的上侧配置有向前倾斜的前汽缸10和向后倾斜的后汽缸11。排气端口12形成在前汽缸10的前壁,前汽缸排气管13连接到排气端口12,排气端口14形成在后汽缸11的后壁,后汽缸排气管15连接到排气端口14。前汽缸和后汽缸共用的单个消声器16设置在车身框架F的后部,消声器16定位在车身框架F和左后车轮2之间。
图2是车身框架F、发动机3及排气装置的立体图。通过焊接将下列部件形成整体,即在纵向上(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左右上部管21、在纵向上延伸的一对左右下部管22、使上部管21和下部管22的前端彼此连接的第一前部管23、设置在第一前部管23之后与其一定距离并且使上部管21和下部管22彼此连接的第二前部管24、及使左右上部管21和左右下部管22彼此连接的多个横管26和27。向前上方延伸的立管(rising pipe)29一体地形成在下部管22的每个的后端,立管29的上端通过焊接连接到上部管21。向后延伸的后部支撑管28通过焊接固定到下部管的每个的后端,后部支撑管28的后端连接到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左右后部管30的下端,以及后部管30的上部连接到上部管21的后部。
发动机3安装到通过上部管21和下部管22包围的范围内,消声器16通过消声器安装装置32安装到左上部管21的后部。
图3是图2中示出的车身框架F、发动机3、及排气装置的左视图。前汽缸排气管连接端口41和后汽缸排气管连接端口42在垂直方向上并排形成在消声器16的前壁40上。向前伸出的连接管43整体上焊接到在下侧的后汽缸排气管连接端口42,后汽缸排气管15的后端可拆卸地插入到连接管43并通过固定带45固定。向前伸出的连接管44整体上焊接到在上侧的前汽缸排气管连接端口41,前汽缸排气管13的后端可拆卸地插入到连接管44并通过固定带46固定。
图4是图2中示出的车身框架F、发动机3及排气装置的俯视图。如在图2和图4所示,后汽缸排气管15从在后汽缸11的后壁中开口的排气端口14倾斜地向左后方延伸,后汽缸排气管15在左立管29的后侧位置上从车身框架F向左伸出,在左上部管21和左后部支撑管28的左侧向后延伸并到达消声器16。
前汽缸排气管13从开口于前汽缸10的前壁的排气端口12在曲形部分13a以弯曲的形状向左延伸,并且如图2所示前汽缸排气管13在左侧第二前部管24的右侧(横向上、即车宽方向向内)向后方折回。辅助转向手柄5的转向力用的动力转向马达7配置在转向手柄5的轴(未示出)的下部。将曲形部分13a定位于马达7的后方一定间隔处。如在图3和图4中所示,从上方所视前汽缸排气管13基本上沿着左上部管21向后延伸,同时与发动机3的前汽缸10的左表面、后汽缸11的左表面、以及发动机 3的节气门体10a和11a在横向上保持一定间隔。更具体地,设置前汽缸排气管13使得位于发动机3的横向上的外侧,前汽缸排气管13在横向上的内端相比较于上部管21在横向上的外端在横向上向内定位。在左立管29的后方位置和左后部支撑管28的前方位置,以及在后汽缸排气管15的上方,前汽缸排气管13在垂直方向上叠加在后汽缸排气管15上。之后,前汽缸排气管13在左上部管21和左后部支撑管28的左侧向后延伸,并到达后汽缸排气管15到达的消声器16。如在图4中所示,在发动机3之后前汽缸排气管13相对于后汽缸排气管15在横向上向外(左向)定位。如在图3和图4中所示,前汽缸排气管13到消声器16的连接部分和后汽缸排气管15到消声器16的连接部分在垂直方向上并排设置。
图5是连接前汽缸排气管13和后汽缸排气管15到消声器16的部分的俯视图,图6是其侧视图。如在图5和图6中所示,前汽缸排气管13到消声器16的连接部分和后汽缸排气管15到消声器16的连接部分在垂直方向上并排设置。因为前汽缸排气管13和后汽缸排气管15在消声器16之前在垂直方向上并排设置,前汽缸排气管13固定到连接管44处的固定带46的纵向位置和后汽缸排气管15固定到连接管43处的固定带45的纵向位置有必要相互偏离。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固定带45设置在固定带46的前面,可使两个纵向位置彼此偏离,在固定带46之前的前汽缸排气管13的曲率制成大于在固定带45之前的后汽缸排气管15的曲率。根据该配置,在发动机3之后前汽缸排气管13相对于后汽缸排气管15在横向上向外(左侧)定位。
【排气管的形状】
图7是前汽缸排气管13的曲形部分13a的局部放大图。曲形部分13a包括一对上分半部件13a1和下分半部件13a2。前汽缸排气管13分成前端部分131和前部132。前端部分131的排气上游端131a连接到如图4中所示排气端口12,前端部分131的排气下游端131b插入到曲形部分13a的第一开口13a3。前部132的排气上游端插入到曲形部分13a的第二开口13a4。
图8是图7中示出的曲形部分13a的正视图。通过焊接将分半部件13a1和分半部件13a2在垂直方向上彼此接合,通过分半部件13a1和分半部件13a2的焊接和接合,将前端部分131焊接固定到第一开口13a3,并将前部132焊接固定到第二开口13a4。
图9是沿图8中的IX-IX线的剖视图。图10是沿图9中的X-X线的剖视图,如在图9和图10中所示,上分半部件13a1和下分半部件13a2具有相同的形状。在第一开口13a3的中心线和第二开口13a4的中心线之间形成的角度θ约为45°,通过将前端部分131插入到第一开口13a3并且将前部132插入到第二开口13a4,前汽缸排气管13可以在曲形部分13a以弯曲的形状向左延伸,并可以向后方折回。通过设定在第一开口13a3和第二开口13a4之间形成的角度θ约为45°,前汽缸排气管13可以在左侧第二前部管24的右侧方向(在横向上向内)向后方折回。
如在图3所示前汽缸排气管13在第二前部管24的右侧方向上向后方折回,前汽缸排气管13斜着向上延伸,以向后上方倾斜的姿势穿过接近于前汽缸10的左表面的部分。前汽缸排气管13在汽缸10和汽缸11两者之间的V形边板之间的中心部分稍微向后下方弯曲,穿过接近于后汽缸11的左表面的部分。
如在图2和图3中所示,前汽缸排气管13包括第一排气管罩壳91和第二排气管罩壳92,其中第一排气管罩壳91覆盖位于发动机3横向外侧附近的排气管前部分133的整个外周,第二排气管罩壳92覆盖位于发动机3之后的排气管后部分134的横向上的外侧。
【前汽缸排气管罩壳】
图11是第一排气管罩壳91的侧视图。如在图3所示,排气管前部分133在前汽缸10的左表面上向后上方延伸,并且在前汽缸10和后汽缸11之间基本上水平向后延伸。因此,排气管前部分133包括在前汽缸10和后汽缸11之间的一个位置的弯曲部13b。因此,第一排气管罩壳91在与弯曲部13b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弯曲部91b。
图12是图11的俯视图。如在图12中所示,第一排气管罩壳91包括一对左右分半部件91a1和91a2。
第一排气管罩壳91包括在三个位置上,即、在车辆的纵向上的前部、中间部和后部上的狭窄部911、912、及913。狭窄部的每个的内径是缩减的。图13示出第一排气管罩壳91安装在前汽缸排气管13的排气管前部分133上的状态。图14是沿图13中的XIV-XIV线的剖视图。图15是沿图13中的XV-XV线的剖视图。第一排气管罩壳91通过夹持部件93固定,该夹持部件93是狭窄部911、912及913上的支撑部件,且第一排气管罩壳91与排气管前部分133的外周面形成接触并且得到固定。因此,如在图14中所示,排气管前部分133的外周面和第一排气管罩壳91的内周面在狭窄部911、912、913处彼此形成接触,但如图15所示,在狭窄部911、912、913之外的其他位置排气管前部分133的外周面和第一排气管罩壳91的内周面之间彼此形成间隙。
图16是第二排气管罩壳92的侧视图。如在图3中所示,排气管后部分134从后汽缸11的左后部分向后延伸,并且在横向上的一个位置处具有弯曲部13c。因此,第二排气管罩壳92在与弯曲部13c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弯曲部92c。
图17是如图16所示的第二排气管罩壳92的正视图;如在图17所示,第二排气管罩壳92具有基本上U形的横截面,并且其开口端92a定向为在横向上向内。即,第二排气管罩壳92覆盖如在图13所示的排气管后部分134的横向上的外侧(左侧)。
第二排气管罩壳92包括在三个位置上、即在车辆的纵向上的前部、中间部和后部上的狭窄部921、922和923。狭窄部的每个的内径是缩减的。图18示出第二排气管罩壳92安装在前汽缸排气管13的排气管后部分134的状态。图19是沿图18中的XIX-XIX线的剖视图。图20是沿图18中的XX-XX线的剖视图。第二排气管罩壳92通过夹持部件94固定,该夹持部件94是在狭窄部921、922、及923上的支撑部件,并且与排气管后部分134的外周面形成接触并且得到固定。因此,如在图19中所示,排气管后部分134的外周面和第二排气管罩壳92的内周面在狭窄部921、922及923彼此形成接触,但如图20所示在狭窄部921、922及923之外的其他位置处排气管后部分134的外周面和第二排气管罩壳9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间隙。
【后汽缸排气管罩壳】。
如在图2和图3中所示,后汽缸排气管15包括覆盖在发动机3之后的部分151的横向外侧的第三排气管罩壳95。
图21是第三排气管罩壳95的侧视图。如在图3中所示,后汽缸排气管15从后汽缸11的后方向左后方延伸,包括在横向上的一个位置的弯曲部15a。因此,第三排气管罩壳95在与如图3中所示的弯曲部15a对应的部分上具有弯曲部95a。
图22是如在图21中所示的第三排气管罩壳95的正视图;如在图22所示,第三排气管罩壳95具有基本上U形的横截面,开口部分95a定向为在横向上向内。即,第三排气管罩壳95覆盖后汽缸排气管15的横向上的外侧(左侧)。
如在图21所示,第三排气管罩壳95包括在三个位置上、即在车辆的纵向上的前部、中间部及后部上的狭窄部951、952、及953。狭窄部的每个的内径是缩减的。将第三排气管罩壳95安装在后汽缸排气管15上的方法与上面所描述的将第二排气管罩壳92安装在前汽缸排气管13的排气管后部分134上的方法相同。即,第三排气管罩壳95通过在狭窄部951、952、及953上的夹持部件固定,与后汽缸排气管15的外周面形成接触并得到固定。因此,后汽缸排气管15的外周面和第三排气管罩壳95的内周面在狭窄部951、952及953上彼此接触,但在狭窄部951、952、及953之外的其他位置,后汽缸排气管15的外周面和第三排气管95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间隙。
【消声器】
图23是消声器16的垂直放大剖视图。通过焊接前壁40和后壁60的整个外周将它们各自地固定到外筒59的前端和后端。外筒59的内侧通过多个分割板61、62和64以及阻隔板(arrester plate)63从前方依次分割成共鸣室67、第一膨胀室68、第二膨胀室69、碳分离/第三膨胀室70和碳容纳室71。用于供应排气到阻隔板63的中心部分的连通管74设置在第一膨胀室68和第二膨胀室69之间的分割板62中,贯穿碳容纳室71的尾管76设置在第三膨胀室70和消声器的外侧。穿孔金属制成的内筒78和如SUS羊毛的缓冲材料79设置在第一膨胀室68的内周面,将第三膨胀室70和碳容纳室71彼此连通的槽口64a形成在第三膨胀室70和碳容纳室71之间的分隔板64的外周末端。具有扭转的导向叶片的开口形成在阻隔板63中,从连通管74供应的排气如旋流供应到第三膨胀室70,碳从槽口64a输送到碳容纳室71。碳排放端口80形成在碳容纳室71的下端,该端口以可拆卸的塞子81关闭。
设置在最前侧的分隔板61用于支撑筒管,形成与前壁40的排气管连接端口41和42相对应的管支撑孔83和84。通过焊接其整个外周固定到前壁40的前汽缸排气管连接端口41的连接管44穿过分隔板61的上支撑孔83,并在第一膨胀室68开口。通过焊接整个外周固定到前壁40的后汽缸排气管连接端口42的连接管43穿过分隔板61的下支撑孔84,并在第一膨胀室68开口。即,连接管44和连接管43通过前壁40和分隔板61支撑在两个位置。相比较于开口到第一膨胀室68的连接管43的前端43a,开口到第一膨胀室68的连接管44的前端44a定位在第一膨胀室68的前部。从前端44a释放的排气和从前端43a释放的排气在第一膨胀室68中彼此混合。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获得如下的效果。
(1)通过第一排气管罩壳91覆盖具有较高温度的排气管前部分133的整个周围。因此,可减少来自前汽缸排气管13的热影响。通过第二排气管罩壳92覆盖具有较低温度的排气管后部分134的横向上的外侧。因此,可以减少排气管罩壳91和92的量。
(2)由于第一排气管罩壳91包括一对分半部件91a1和91a2,可以容易地将第一排气管罩壳91安装到排气管前部分133。由于第二排气管罩壳92具有基本上U形的横截面,可以容易地形成覆盖在排气管后部分134的横向上的外侧上的第二排气管罩壳92。
(3)由于第一排气管罩壳91和第二排气管罩壳92在它们与前汽缸排气管13之间具有间隙,可以减少来自前汽缸排气管13的热影响,并且可以抑制第一排气管罩壳91和第二排气管罩壳92的温度上升。由于第一排气管罩壳91和第二排气管罩壳92通过夹持部件93和94在狭窄部911、912、913、921、922及923与前汽缸排气管13的外周面在三个位置上、即前部、中间部和后部接触并且固定,确保狭窄部之外的其他部分与前汽缸排气管13之间有间隙,并且第一排气管罩壳91和第二排气管罩壳92通过前汽缸排气管13可靠地支撑。
(4)因为前汽缸排气管13包括在由第一排气管罩壳91覆盖的部分中的一个位置上的弯曲部13b,第一排气管罩壳91具有与弯曲部13b相对应的弯曲部91b,弯曲部91b沿着弯曲部13b定位,从而第一排气管罩壳91通过前汽缸排气管13容易地获得支撑。
(5)因为前汽缸排气管13包括在由第二排气管罩壳92覆盖的部分中的一个位置上的弯曲部13c,第二排气管罩壳92具有与弯曲部13c相对应的弯曲部92c,弯曲部92c沿着弯曲部13c定位,从而第二排气管罩壳92通过前汽缸排气管13容易地支撑。
(6)因为第三排气管罩壳95具有基本上U形的横截面,可以容易地形成覆盖在后汽缸排气管15的横向上的外侧的第三排气管罩壳95。
(7)因为第三排气管罩壳95包括其与后汽缸排气管15之间的间隙,可以减少来自后汽缸排气管15的热影响,可以抑制第三排气管罩壳95的温度上升。因为第三排气管罩壳95通过夹持部件在狭窄部951、952及953与后汽缸排气管15的外周面在三个位置、即前部、中间部和后部接触并且固定,确保在狭窄部之外的其他部分和后汽缸排气管15之间有间隙,并且第三排气管罩壳95通过后汽缸排气管15可靠地获得支撑。
(8)因为后汽缸排气管15在由第三排气管罩壳95覆盖的部分中的一个位置上具有弯曲部15a,第三排气管罩壳具有与弯曲部15a相对应的弯曲部95a,弯曲部95a沿着弯曲部15a定位,从而第三排气管罩壳95通过后汽缸排气管15容易地获得支撑。
(9)前汽缸排气管13的曲形部分13a,曲形部分13a和前汽缸10之间的距离短并且在整个前汽缸排气管13具有相对较高温度,而且是定位在第二前部管24 的横向上的内侧。因此,相比较于将前汽缸排气管的曲形部分定位在侧面框架的横向上的外侧的传统的情形,可以减少位于第二前部管24的横向上的外侧的罩壳(cowl)受到前汽缸排气管13的热影响。
(10)因为曲形部分13a与动力转向马达具有一定距离,可以减少马达7受到前汽缸排气管13的热影响。
(11)因为前汽缸排气管13与发动机3的节气门体10a、11a具有一定距离,可以减少节气门10a、11a受到前汽缸排气管13的热影响。
(12)因为在发动机3之后的后汽缸排气管15的温度高于前汽缸排气管13的温度,通过相对于前汽缸排气管13在横向上的内侧定位后汽缸排气管15,可以通过前汽缸排气管13阻碍后汽缸排气管15对位于横向外侧的罩壳(cowl)产生的热影响。
(13)因为在发动机3之后的后汽缸排气管15的温度高于前汽缸排气管13的温度,通过将后汽缸排气管15定位在前汽缸排气管13之下,可以通过前汽缸排气管13阻碍后汽缸排气管15对位于上方位置的车辆车身产生的热影响。
(14)因为在固定带46之前的前汽缸排气管13的曲率设定大于在固定带45之前的后汽缸排气管15的曲率,可以容易地实现在消声器16之前的前汽缸排气管13和后汽缸排气管15在垂直方向上并排设置的配置,并且在发动机3之后前汽缸排气管13定位于相对于后汽缸排气管15在横向上的外侧。
(15)因为曲形部分13a的第一开口13a3和第二开口13a4之间的角度约为45°,可以容易地通过安装曲形部分13a使前汽缸排气管13弯曲并向后方折回。因为前汽缸排气管13包括曲形部分13a,可以容易地将前汽缸排气管13定位于第二前部管24的在横向上的内侧,并可以将其定位为使得前汽缸排气管13与发动机3的节气门体10a和11a具有一定距离。曲形部分13a是通过将具有相同的形状的分半部件13a1和13a2彼此接合形成的。因此,可以提高分半部件13a1和13a2的可制造性和曲形部分13a的组装性能(在前汽缸排气管13和半分部件13a1和13a2之间的接合操作)。
(16)因为前汽缸排气管13和后汽缸排气管15连接到相同的消声器16,可以减少消声器的数目并减少部件的数目。相比于利用连接管的管路结构,本发明的设置可以简化管路构造,还可以提高装配方面的可操作性。通过使前汽缸排气管13插入到消声器16的长度短于后汽缸排气管15插入到消声器16的插入长度,并使前汽缸排气管13的总长度和后汽缸排气管的总长度变得彼此基本上相等。因此,可以减少前汽缸排气管13和后汽缸排气管15之间的排气干扰,并且可以增强发动机的输出。
(17)因为前汽缸排气管13和后汽缸排气管在消声器之前在垂直方向上并排设置,前汽缸排气管13和后汽缸排气管15在横向上不会突出,从而前汽缸排气管13和后汽缸排气管15可以紧凑设置。
(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
(1)本发明还可以适用于除了两缸V型发动机之外的两缸发动机。
(2)本发明还可以使用除了跨乘式全地形四轮车之外的车辆。
因为本发明能够提供使其中由排气管罩壳覆盖的排气管的部分合理化的排气装置,本发明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Claims (6)
1.一种车辆的排气装置,包括:
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后部的消声器;
从发动机的汽缸的前表面延伸到所述消声器同时穿过所述发动机在横向上的外侧的排气管;
覆盖位于所述发动机的在横向上的外侧附近的排气管前部分的整个外周的第一排气管罩壳;
覆盖位于所述发动机后方的排气管后部分的在横向上的外侧的第二排气管罩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排气管罩壳由一对分半部件构成,及
所述第二排气管罩壳具有基本上U形的横截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排气管罩壳和所述第二排气管罩壳在它们与所述排气管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排气管罩壳和所述第二排气管罩壳与所述外周面通过支撑部件在三个位置上、即在所述车辆的纵向上的前部、中间部、及后部上接触并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具有在由所述第一排气管罩壳覆盖的部分中的一个位置上的弯曲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具有在由所述第二排气管罩壳覆盖的部分中的一个位置上的弯曲部。
6.一种跨乘式四轮车,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之一所述的排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2/979,699 US8215447B1 (en) | 2010-12-28 | 2010-12-28 | Exhaust device of vehicle and straddle-type four-wheeled vehicl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
US12/979,699 | 2010-12-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36409A true CN102536409A (zh) | 2012-07-04 |
CN102536409B CN102536409B (zh) | 2014-09-17 |
Family
ID=46315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436590.9A Active CN102536409B (zh) | 2010-12-28 | 2011-12-23 | 车辆的排气装置及具有该排气装置的跨乘式四轮车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215447B1 (zh) |
CN (1) | CN102536409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21624A (zh) * | 2018-08-10 | 2020-02-2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鞍乘式车辆的消声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057315B2 (en) * | 2013-07-08 | 2015-06-16 | Honda Motor Co., Ltd. | Oxygen sensor heat sinking boss |
JP6120457B2 (ja) * | 2015-09-16 | 2017-04-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の排気装置 |
JP6530366B2 (ja) * | 2016-12-27 | 2019-06-1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 |
US10974783B2 (en) | 2018-08-17 | 2021-04-13 | 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 Group, LLC | Exhaust shield assembly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94255A (zh) * | 1999-10-25 | 2001-05-0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覆盖部件安装结构 |
US20020166720A1 (en) * | 2001-03-19 | 2002-11-14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Exhaust system for automobile engine |
US20040083714A1 (en) * | 2002-09-30 | 2004-05-06 | Yuuichirou Tsuruta | Heat shield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xhaust system |
US20040216453A1 (en) * | 2003-04-04 | 2004-11-04 | Tadashi Oshima | Air cleaner and exhaust pipe insulator attaching structure for saddle-riding vehicl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56885A (en) * | 1981-08-20 | 1982-11-02 | Dello Christy J | Chambered-core motorcycle-exhaust apparatus |
JP3712800B2 (ja) * | 1996-09-20 | 2005-11-0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排気系のカバー装置 |
US6408980B1 (en) * | 2000-03-02 | 2002-06-25 | Mark W. Dooley | Exhaust pipe and muffler for motorcycle that does not heat discolor |
JP3493344B2 (ja) | 2001-01-23 | 2004-02-03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騎乗型不整地走行車の排気装置 |
JP2005171980A (ja) * | 2003-11-19 | 2005-06-30 | Nakagawa Sangyo Kk | 排気管用テールパイプの取付構造 |
JP2006070705A (ja) * | 2004-08-31 | 2006-03-16 | Honda Motor Co Ltd |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排気装置 |
JP2009108824A (ja) * | 2007-10-31 | 2009-05-21 | Yamah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 |
-
2010
- 2010-12-28 US US12/979,699 patent/US8215447B1/en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12-23 CN CN201110436590.9A patent/CN10253640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94255A (zh) * | 1999-10-25 | 2001-05-0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覆盖部件安装结构 |
US20020166720A1 (en) * | 2001-03-19 | 2002-11-14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Exhaust system for automobile engine |
US20040083714A1 (en) * | 2002-09-30 | 2004-05-06 | Yuuichirou Tsuruta | Heat shield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xhaust system |
US20040216453A1 (en) * | 2003-04-04 | 2004-11-04 | Tadashi Oshima | Air cleaner and exhaust pipe insulator attaching structure for saddle-riding vehicle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21624A (zh) * | 2018-08-10 | 2020-02-2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鞍乘式车辆的消声器 |
CN110821624B (zh) * | 2018-08-10 | 2021-11-0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鞍乘式车辆的消声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36409B (zh) | 2014-09-17 |
US8215447B1 (en) | 2012-07-10 |
US20120160601A1 (en) | 2012-06-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02158B2 (en) | Muffler system with protector for small-sized vehicle | |
EP2557290B1 (en) | Exhaust pipe structure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JP4700041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装置 | |
CN102536409B (zh) | 车辆的排气装置及具有该排气装置的跨乘式四轮车 | |
US8701824B2 (en) | Muffler for small-sized vehicle | |
CN103835786B (zh) | 消声器和骑乘式车辆 | |
US8701823B2 (en) | Exhaust system for motorcycle | |
CN102536408B (zh) | 车辆的排气装置及具有该排气装置的跨乘式四轮车 | |
US7484361B2 (en) | Exhaust gas purifying apparatus of motorcycle | |
JP7155860B2 (ja) | 鞍乗型車両の消音器構造 | |
JP4365859B2 (ja) | エンジンの排気ガス浄化装置 | |
JP6244266B2 (ja) | 鞍乗型車両 | |
JP5033721B2 (ja) | V型4気筒エンジンの排気装置 | |
TWI299379B (zh) | ||
JP2019027297A (ja) | 排気装置および鞍乗り型車両 | |
JP6813664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用内燃機関の排気装置 | |
JP6069232B2 (ja) | 小型車両のマフラー取付構造 | |
JP6077908B2 (ja) | 鞍乗型車両の排気管 | |
EP2703616B1 (en) | Method of making a vehicle | |
JP6706383B2 (ja) | 排気マフラー | |
JP6720326B2 (ja) | 鞍乗型車両の排気装置 | |
JP4381916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内燃機関用消音器 | |
JP6190323B2 (ja) | 鞍乗型車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7 Address after: Akashi, Hyogo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Kawasaki motorcycle Co.,Ltd. Address before: Kobe City, Hyogo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