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30159B - 折叠式脚踏车的折叠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折叠式脚踏车的折叠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30159B CN102530159B CN201110044063.3A CN201110044063A CN102530159B CN 102530159 B CN102530159 B CN 102530159B CN 201110044063 A CN201110044063 A CN 201110044063A CN 102530159 B CN102530159 B CN 10253015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vot
- operating handle
- folding device
- folding
- pivotal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5/00—Collapsible or foldable cycles
- B62K15/006—Collapsible or foldable cycles the frame being fold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Closing And Opening Devices For Wings, And Checks For Wings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脚踏车的折叠装置,包括一第一座体、一第二座体、一操作把手及一连接装置;该第二座体枢接该第一座体;该操作把手枢接该第一座体;该连接装置在一第一枢接位置枢接该操作把手,且该连接装置在一第二枢接位置枢接该第二座体;该第一枢接位置与该第二枢接位置之间的距离不是固定不变的。本发明的折叠脚踏车的折叠装置能够减少自身碰撞损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折叠脚踏车的折叠装置。
背景技术
折叠脚踏车是一种至少具有可折叠部件的脚踏车,传统的折叠脚踏车是利用车架中间、前部或后部的折叠装置,以使其达到较小的组装尺寸。中间车架可折叠的脚踏车可使其对折以减少组装长度:后部车架可折叠的脚踏车可使其后轮折叠,相应地亦可减少组装长度;而前部可折叠的脚踏车,是利用转向组件往下折叠的方式,以减少组装高度。
知名的折叠构件是一种四连杆组,例如:中国公开号第200620059044号或英国专利号GB2445742A。其折叠构件(折叠装置)包括以枢接方式连接的一第一座体、一第二座体、一操作把手及一杆。
对于传统的四连杆组折叠构件,枢接式的连结是一种牢固的方法,此方法也意味着任意两枢轴接点间的距离固定不变;然而,由于这种方法被应用在枢轴的连接上,所以当折叠脚踏车在折叠状态时,任何在车架上的碰撞或者操纵配件都可能损坏其他零部件,例如第一座体或第二座体;而当移动或搬运折叠脚踏车时,这样的碰撞若经常发生,将会影响折叠脚踏车的美感及降低该折叠装置的可操作性。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改良的折叠构件以减轻或排除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折叠脚踏车的可减少自身碰撞损害的折叠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叠脚踏车的折叠装置,包括一第一座体、一第二座体、一操作把手及一连接装置,其中该第二座体枢接该第一座体,该操作把手枢接该第一座体,该连接装置在一第一枢接位置枢接该操作把手,且该连接装置在一第二枢接位置枢接该第二座体,该第一枢接位置与该第二枢接位置之间的距离是非固定的。
进一步地,该第一枢接位置与该第二枢接位置之间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之差介于1毫米至10毫米。
进一步地,该连接装置包括:一第一杆枢轴,枢接该操作把手;一第二杆枢轴,该第二杆枢轴具有一孔洞且该第二杆枢轴枢接至该第二座体;一杆,该杆具有一第一杆端及一第二杆端,其中该第一杆端与该第一杆枢轴连接;以及一固定件,通过该孔洞,且与该第二杆端连结,用以使该第二杆枢轴位于该固定件与该杆之间。
进一步地,该第二座体有一第二枢轴件,且该第二杆枢轴枢接于该第二枢轴件。
进一步地,该固定件有一头部及一颈部,且该颈部由该孔洞穿出以形成一间隙,以便使该第二枢轴件可沿着该固定件稍微往前及往后移动。
进一步地,该第二枢轴件为U形。
进一步地,该折叠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设于该操作把手,当该折叠装置被关闭时,使用者需要打开该安全装置以松开该操作把手。
进一步地,该操作把手进一步包括一槽,且该安全装置包括:一安全钮;一弹簧;一锁杆,其中该弹簧及该锁杆设于该槽内;以及一锁固螺丝,连接该安全钮与该锁杆,当移动该安全钮时,同时移动该锁杆。
进一步地,该第二座体进一步包括一钩块,当该折叠装置被关闭时,该锁杆与该钩块啮合。
由此可知,本发明用于折叠脚踏车的折叠装置包括一第一座体、一具有第二枢轴件的第二座体、一操作把手及一连接装置。
第二座体与第一座体枢接;操作把手与第一座体枢接;连接装置在一第一枢接位置枢接操作把手,且该连接装置在一第二枢接位置枢接该第二座体。
本发明的折叠装置与四连杆组构件最主要的不同点在于,第一枢接位置与第二枢接位置间的距离是非固定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连接装置包括一第一杆枢轴、一第二杆枢轴、一杆及一固定件;该固定件并非紧密地与第二杆枢轴连接,而是形成一间隙,用以使第二枢轴件可沿着固定件稍微地前后移动。
为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特点和优点能更明白易懂,下文特举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折叠脚踏车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应用于手把架的折叠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应用于手把架的折叠装置的分解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应用于手把架的折叠装置半开状态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应用于手把架的折叠装置全开状态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应用于手把架的折叠装置全开状态的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应用于手把架的折叠装置通过手把架施力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应用于手把架的折叠装置通过手把架施力的剖面图。
图9为本发明的操作把手被安全装置锁上的剖面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操作把手被从安全装置松开的剖面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应用于手把架的折叠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应用于折叠脚踏车的车架中间的折叠装置的剖面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应用于折叠脚踏车的车架中间的折叠装置,其被施力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可应用于折叠脚踏车上的折叠装置1,1a,1b,该折叠装置能被应用于手把架2或脚踏车车架3的适当位置上。
图2至图10为本发明应用于手把架2上的折叠装置1。
图2至图5是折叠装置1的基本结构,该折叠装置1包括一第一座体10、一第二座体20、一操作把手30及一连接装置40,也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安全装置50。
第一座体10有一第一面11、一第一枢轴座12及一第一枢轴13;根据本实施例,该第一枢轴座12设在第一面11的旁边。
第二座体20有一第二面21、一第二枢轴座22及一第二枢轴件23;第二面21是对应第一面11且可与其紧靠。第一枢轴13将第一枢轴座12及第二枢轴座22连结使得折叠装置1可被平坦地折叠。另外通过第一枢轴座12和第一枢轴13偏离第一面11及第二面21也可使折叠装置1变得较窄小以改善车架的美感及重量。根据本实施例,第二枢轴件23大致呈U形并具有一枢接孔231。
操作把手30是通过操作把手枢轴31枢接第一座体10。
连接装置40枢接操作把手30及第二座体20。连接装置40包括一第一杆枢轴41、一第二杆枢轴42、一杆43及一固定件44。第一杆枢轴41枢接操作把手30且具有一母螺纹411;杆43具有一第一杆端431与一第二杆端432,第一杆端431具有螺纹,以连接第一杆枢轴41的母螺纹411;第二杆枢轴42枢接第二枢轴件23;固定件44具有一头部442与一颈部443,颈部443的尺寸小于孔洞421,以便能使其轻易通过第二杆枢轴42的孔洞421;颈部443设计的够长而形成一间隙441,其较佳长度介于1到10毫米(mm);间隙441是限定于第二杆枢轴42与颈部443之间;头部442的尺寸大于孔洞421,以防止第二杆枢轴42从头部442脱开。上述连结构件均可通过参考图6到图8的剖面图而更清楚了解。
由于在连结构件上的零件连接为现有技术,例如:中国公开号第200620059004号,故在此不多做赘述。
图5及图6是折叠装置1为全开且手把架2被完全折叠的状态。当折叠装置1为全开且具有一施力F1作用在手把架2上时,操作把手30或杆43会紧靠第一座体10或第二座体20的一接触点上;由于杠杆原理的关系,施力F1将随着距离增加而相对增加,以致于会有一巨大力量作用在该接触点;相反地,杠杆原理也意味着手把架2上较大的移动会被转换为操作把手30上较小的移动。接着参考图7、图8,请注意,不同于先前技术,固定件44与第二杆枢轴42间的关系并非是静止不动的,间隙441是为了提供在第二杆枢轴42与操作把手30之间的相对移动;举例而言,当间隙441为3毫米时,第二枢轴件23便可移动3毫米,如图7所示;因此,操作把手30不会碰到或者损坏第一座体10或第二座体20。
接着参考图6及图8,第一枢接位置61限定连接装置40枢接操作把手30的位置,第二枢接位置62限定连接装置40枢接第二座体20的位置。由于间隙441的关系,因此在第二杆枢轴42与操作把手30间可以相对地移动,意即表示第一枢接位置61与第二枢接位置62间的距离D1(如图6所示)、D2(如图8所示)并非固定(现有技术是固定的),换言之,第一枢接位置61与第二枢接位置62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根据本发明的间隙441,其差异范围限定在D2(第一枢接位置61与第二枢接位置62间的最大距离)与D1(枢接位置61与第二枢接位置62间的最小距离)之间;也就是说D2到D1之间的差值,及间隙441(亦即D2-D1)较佳是介于1到10毫米之间。本发明优点在于,当操作把手30紧靠第一座体10及第二座体20的表面时,进一步打开折叠装置1可使连接装置40(非固定机构)延伸;更特别的是,当本发明的折叠装置1应用于手把架2或脚踏车车架3时,连接装置40提供架体更多移动的空间,以防止力矩作用破坏了操作把手30或第一座体10、第二座体20的表面,同时减少对于组装的精密度以及折叠装置1及其他零件组成的负担,从而降低使用的淘汰率及破损率。
图3、图4、图9及图10示意了本发明的安全装置50,该安全装置50设于操作把手30上,通过上述构造,使用者必须打开该安全装置50方可松开该操作把手30。安全装置50包括一安全钮51、一弹簧52、一锁杆53及一锁固螺丝55。弹簧52与锁杆53设于操作把手30的槽33内;安全钮51通过锁固螺丝55被装设于一凹陷32上;锁固螺丝55也通过小洞511、531连接安全钮51到锁杆53,使得移动安全钮51时也可同时移动锁杆53。参考图9,锁杆53与第二座体20的一钩块25啮合(也可参考图5)。为了将操作把手30打开,安全钮51必须往后拉起,以使锁杆53松开,如图10所示;当使用者欲锁上折叠装置1时,操作把手30被往前推至手把架2,此时锁杆53便会再自动地与钩块25嚙合,如图9所示。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应用于手把架2上的折叠装置1b。该折叠装置1b也包括一第一座体10、一第二座体20、一操作把手30及一连接装置40b,其主要差异在于折叠装置1b的连接装置40b为一种可延伸的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40b包括一杆43b与一固定件44b。
折叠装置1b的杆43b具有一导槽433b,导槽433b位于杆43b的第二杆端432b,并且该杆43b于第一杆端431b处与操作把手30枢接。导槽433b是在杆43b里纵向延伸形成,导槽433b可为一纵向的槽沟或者一纵向的孔。
固定件44b的部份被设于导槽433b内,固定件44b具有一滑杆443b,该滑杆443b被装设于杆43b的导槽433b内;固定件44b的一端枢接第二座体20,同时另一端被装设于导槽433b内部;更具体的,连接装置40b枢接于操作把手30上的第一枢接位置61及第二座体20上的第二枢接位置62;因为设置了间隙441b,使得滑杆443b可前后移动,因此,第一枢接位置61与第二枢接位置62间的距离并非固定,而取决于间隙441b;同样地,第一枢接位置61与第二枢接位置62间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之差以介于1到10毫米之间为较佳。
图1、图12及图1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应用于车架3上的折叠装置1a,该折叠装置1a利用了与上述折叠装置1相同的原理。折叠装置1a也包括一第一座体10、一第二座体20、一操作把手30、一连接装置40及一安全装置50。图12及图13分别对应图6、图8。折叠装置1a在全开阶段车架3被完全折叠。参考图12,同样地,当有一施力F2推向车架3,由于间隙441的关系(其较佳为1~10mm),所以操作把手30或者杆43无法向下移动(或移动很少),避免了损坏第一座体10及第二座体20。参考图13,在图12中的间隙441位置被改换到第二杆枢轴42的另一侧;因为有间隙441的关系,所以第二枢轴件23可沿着固定件44的方向稍微地往前后移动,亦即第一枢接位置61与第二枢接位置62间的距离D1(如图12)及D2(如图13)并非固定不变;根据试验显示,D2与D1的差异(相当于间隙441的长度)建议在1到10毫米之间。
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任何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均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及精神下,对实施例作修改与变化。举例而言,具有可延伸的连接装置40b的折叠装置1b也可运用于车架3上。
Claims (5)
1.一种折叠脚踏车的折叠装置,包括一第一座体、一第二座体、一操作把手及一连接装置,其中该第二座体枢接该第一座体,该操作把手枢接该第一座体,该连接装置在一第一枢接位置枢接该操作把手,且该连接装置在一第二枢接位置枢接该第二座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位置与该第二枢接位置之间的距离是非固定的,该第一枢接位置与该第二枢接位置之间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之差介于1毫米至10毫米;
该连接装置包括:
一第一杆枢轴,枢接该操作把手;
一第二杆枢轴,该第二杆枢轴具有一孔洞且该第二杆枢轴枢接至该第二座体;
一杆,该杆具有一第一杆端及一第二杆端,其中该第一杆端与该第一杆枢轴连接;以及
一固定件,通过该孔洞,且与该第二杆端连结,用以使该第二杆枢轴位于该固定件与该杆之间;
其中,该第二座体有一第二枢轴件,且该第二杆枢轴枢接于该第二枢轴件,该固定件有一头部及一颈部,且该颈部由该孔洞穿出以形成一间隙,以便使该第二枢轴件可沿着该固定件稍微往前及往后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枢轴件为U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折叠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设于该操作把手,当该折叠装置被关闭时,使用者需要打开该安全装置以松开该操作把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把手进一步包括一槽,且该安全装置包括:
一安全钮;
一弹簧;
一锁杆,其中该弹簧及该锁杆设于该槽内;以及
一锁固螺丝,连接该安全钮与该锁杆,当移动该安全钮时,同时移动该锁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座体进一步包括一钩块,当该折叠装置被关闭时,该锁杆与该钩块啮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099147302 | 2010-12-31 | ||
TW099147302A TWI402198B (zh) | 2010-12-31 | 2010-12-31 | 折疊式腳踏車之折疊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30159A CN102530159A (zh) | 2012-07-04 |
CN102530159B true CN102530159B (zh) | 2013-06-26 |
Family
ID=45622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44063.3A Active CN102530159B (zh) | 2010-12-31 | 2011-02-22 | 折叠式脚踏车的折叠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471701B1 (zh) |
CN (1) | CN102530159B (zh) |
TW (1) | TWI40219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414638A (zh) * | 2012-10-11 | 2014-04-16 | zhong-han Wang | 具加強鎖定作用之折疊自行車折疊器 |
EP3124800B1 (en) | 2015-07-31 | 2019-05-15 | Mobility Holdings, Limited | Clamp device with resilience |
US10151336B2 (en) | 2015-08-03 | 2018-12-11 | Mobility Holdings, Limited | Clamp device with resilience |
CN205769883U (zh) * | 2016-07-01 | 2016-12-07 | 盟倍力股份有限公司 | 卡扣结构 |
CN106428362A (zh) * | 2016-11-16 | 2017-02-22 | 苏州速蝶科技有限公司 | 高安全性可折叠反向三轮车 |
FR3090764B1 (fr) | 2018-12-21 | 2022-08-12 | Decathlon Sa | Charnière pour vélo pliant |
CN111319707B (zh) * | 2020-03-31 | 2024-07-1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折叠机构及折叠滑板车 |
CN114802568B (zh) * | 2021-01-27 | 2025-03-21 | 纳恩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 折叠装置和滑板车 |
EP4036422A1 (en) * | 2021-01-27 | 2022-08-03 | Ninebot (Changzhou) Tech Co., Ltd. | Folding device and scooter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40948A (en) * | 1994-02-17 | 1995-08-15 | Hsieh Chan Bicycle Co., Ltd. | Locking hinge for a folding bicycle |
TW353869U (en) * | 1998-07-06 | 1999-03-01 | Ying-Chao Huang | Retainer for lead sheet |
CN1765688A (zh) * | 2005-11-09 | 2006-05-03 | 何韧 | 一种多用途便携自行车 |
GB2445742A (en) * | 2007-01-22 | 2008-07-23 | David Tak-Wei Hon | Bicycle with folding handlebar stem |
TW200846235A (en) * | 2007-05-31 | 2008-12-01 | Giant Mfg Co Ltd | Collapsible frame of a bicycle and locking device for the same |
EP2163466A1 (fr) * | 2008-09-16 | 2010-03-17 | Ciel & Vents | Charnière intégrée pour vélo pliabl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394925B (en) * | 2002-11-05 | 2005-06-01 | Mark Andrew Sanders | Folding cycle |
TWM353869U (en) * | 2008-11-28 | 2009-04-01 | Shen Shye Metal Mfg Co Ltd | Foldable case device with safety buckle |
CN201580497U (zh) * | 2009-12-25 | 2010-09-15 | 广州市比尔莱斯自行车有限公司 | 一种自行车折叠接头安全装置 |
TWM384808U (en) * | 2010-02-11 | 2010-07-21 | Hone Chuan Entpr Co Ltd | Folder |
-
2010
- 2010-12-31 TW TW099147302A patent/TWI402198B/zh active
-
2011
- 2011-02-22 CN CN201110044063.3A patent/CN102530159B/zh active Active
- 2011-03-01 EP EP11001646.6A patent/EP2471701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40948A (en) * | 1994-02-17 | 1995-08-15 | Hsieh Chan Bicycle Co., Ltd. | Locking hinge for a folding bicycle |
TW353869U (en) * | 1998-07-06 | 1999-03-01 | Ying-Chao Huang | Retainer for lead sheet |
CN1765688A (zh) * | 2005-11-09 | 2006-05-03 | 何韧 | 一种多用途便携自行车 |
GB2445742A (en) * | 2007-01-22 | 2008-07-23 | David Tak-Wei Hon | Bicycle with folding handlebar stem |
TW200846235A (en) * | 2007-05-31 | 2008-12-01 | Giant Mfg Co Ltd | Collapsible frame of a bicycle and locking device for the same |
EP2163466A1 (fr) * | 2008-09-16 | 2010-03-17 | Ciel & Vents | Charnière intégrée pour vélo pliabl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30159A (zh) | 2012-07-04 |
TWI402198B (zh) | 2013-07-21 |
TW201226255A (en) | 2012-07-01 |
EP2471701A1 (en) | 2012-07-04 |
EP2471701B1 (en) | 2016-08-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30159B (zh) | 折叠式脚踏车的折叠装置 | |
US8210562B2 (en) | Canopied foldable baby carriage | |
US5722682A (en) | Foldable two-seater stroller | |
US6533311B2 (en) | Baby carriage | |
US20090008908A1 (en) | Baby carriage | |
US7441794B2 (en) | Foldable stroller | |
EP3048028B1 (en) | Foldable baby carriage and folding device thereof | |
US7419181B2 (en) | Foldable carriage body for carrying a seat | |
US20100264628A1 (en) | Foldable pushcart | |
CN209529622U (zh) | 具有立架组件的助行车 | |
US3886962A (en) | Folding crutch | |
US20090102149A1 (en) | Foldable pushcart and foldable baby carriage | |
US20060083580A1 (en) | Folding joint arrangement for foldable furniture | |
US20190054846A1 (en) |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having extendable headrest panel | |
US5810382A (en) | Grip bar for baby carriage | |
CN104843044A (zh) | 折叠式婴儿车及相应婴儿车的睡篮 | |
US5664798A (en) | Automatic folding frame for baby carriage | |
US20080246238A1 (en) | Folding structure of a golf cart | |
US10870500B2 (en) | Luggage compartment door lock checking tool | |
US10730445B2 (en) | Sports bar assembly for a truck | |
US20170313214A1 (en) | Vehicle seat | |
US20080231021A1 (en) | Foldable pushchair for babies and small children | |
JP2002104039A (ja) | 跳ね上げシート | |
CN109475455B (zh) | 可折叠移动辅助设备 | |
JP5471812B2 (ja) | スパイラルスプリングの取付冶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