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02963B - 一种多模式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方法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模式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方法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02963B CN102502963B CN 201110344667 CN201110344667A CN102502963B CN 102502963 B CN102502963 B CN 102502963B CN 201110344667 CN201110344667 CN 201110344667 CN 201110344667 A CN201110344667 A CN 201110344667A CN 102502963 B CN102502963 B CN 10250296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nd
- aerobic
- anoxic
- sewage
- anaerob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模式恒水位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方法及其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连通的污泥浓缩预缺氧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兼氧池和序批池。兼氧池按好氧或缺氧方式运行。本系统可以进行多模式的污水处理方式,包括厌氧-缺氧-好氧模式,缺氧-厌氧-好氧模式和厌氧-缺氧-好氧-缺氧-好氧模式。本污水处理方法可以达到增强脱氮除磷及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并提高设备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模式恒水位序批式活性污泥改进型污水处理方法及其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氮、磷出水标准要求日益严格,许多城镇污水处理厂要求出水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因此很多污水厂都面临着升级改造的问题,而常用的污水脱氮除磷工艺为A2/O工艺及各种改进型A2/O工艺。
1、传统A2/O工艺:
传统A2/O工艺是70年代在厌氧—缺氧工艺上开发出来的同步除磷脱氮工艺,其生物反应池由ANAEROBIC(厌氧)、ANOXIC(缺氧)和OXIC(好氧)三段组成,其典型工艺流程见图1。这是一种推流式的前置反硝化型BNR工艺,其特点是厌氧、缺氧、好氧三段功能明确,界线分明,可根据进水条件和出水要求,人为地创造和控制三段的时空比例和运转条件,只要碳源充足(TKN/COD≤0.08或BOD/TKN≥4)便可根据需要达到比较高的脱氮率。
常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呈厌氧(A1)/缺氧(A2)/好氧(O)的布置形式。该布置在理论上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聚磷微生物有效释磷水平的充分与否,对于提高系统的除磷能力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厌氧区在前可以使聚磷微生物优先获得碳源并得以充分释磷。
A2/O法的缺点主要在于该工艺本身。脱氮需要保持较低的污泥负荷,以便充分进行硝化,达到较高的脱氮率,而生物除磷需要维持较高的污泥负荷,保持较大的剩余污泥量,以便达到较好的除磷效果,因此在设计中还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作进一步的优化,以缓和两者的矛盾;同时,需设置污泥回流和内回流泵房、单独的二次沉淀池等处理构筑物,流程较为复杂,电耗较大,管理不方便,总占地面积较大。
2、恒水位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方法
申请号200610165570.1的专利:一种恒水位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方法及其系统,公开了恒水位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工艺,以下简称为恒水位SBR工艺。
恒水位SBR工艺,即连续进水、连续出水、恒水位改进型SBR工艺,该工艺提高了SBR工艺的设备利用率及反应池容积利用率。采用恒水位运行,避免了变水位操作水头损失大的缺点。最重要的是在空间上提供了专用缺氧、厌氧和好氧池,保留了传统A2/O活性污泥工艺各反应区功能明确、界线分明的优点,使生物脱氮除磷的效率增高。
恒水位SBR工艺是将不同功能格的池体集中布置在一个大池内。整个池体含有至少一个连续进水、连续出水、连续反应、恒水位的中间生物反应池格和两个进行污泥回流、间歇反应、静置沉淀和交替出水的对称布置的恒水位SBR池格,即第一和第二序批池。污泥回流、间歇反应和静置沉淀过程(简称为RBS过程)在其中一个恒水位SBR池中实现(处于RBS过程的SBR池称为RBS池),而滗水则在另一个恒水位SBR池中实现(处于滗水状态的SBR池称为滗水池)。两个SBR池周期交替进行RBS和滗水过程。根据污废水处理要求,可在两个SBR池前采用多个串连布置的中间生物反应池,设计成缺氧池格、厌氧池格或好氧池格以满足不同的处理(如生物除磷、脱氮)要求。处理出水由两个SBR池中通过恒水位滗水器交替滗出,剩余污泥则由处于滗水状态的SBR池中排放。
如图2恒水位SBR池体示意图,恒水位SBR工艺的运行如下:污水先进入缺氧池,为脱氮反应提供碳源,混合液自SBR边格回流至缺氧池内完成脱氮处理;而后混合液则进入厌氧池,进行厌氧释磷,然后污水进入好氧池,完成硝化,最后进入两个SBR边格。
由恒水位SBR工艺的运行原理可知,恒水位SBR工艺结合了A2/O工艺与SBR工艺的优点,在脱氮除磷效果和节省占地面积两方面都有良好表现。
但是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现,如果进水中TN、TP过高,而出水对脱氮除磷要求较高时,恒水位SBR工艺对于脱氮除磷的处理效果还不是非常理想,仍需加强脱氮除磷能力。由于该工艺只有从SBR格回流至缺氧池的浓度不高的污泥回流,而没有至厌氧池的高浓度污泥回流,因此除磷效果有待提高。且SBR边格排泥的污泥浓度不高。因此本发明就是针对于进一步提高恒水位SBR工艺的脱氮除磷功能而进行的改进。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恒水位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工艺作出改进,以达到增强脱氮除磷及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模式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污泥浓缩预缺氧池、第一功能池、第二功能池、第一好氧池、兼氧池、第二好氧池、第一序批池,所述第一功能池和第二功能池为厌氧池或缺氧池,且两者为不同功能池。
其中,污泥浓缩预缺氧池中设有将污泥回流至第一功能池的污泥回流泵、排出剩余污泥的排泥泵、将上清液泵至第一好氧池的上清液回流泵。
其中,第一功能池中设有进水口和搅拌器;第二功能池中设有进水口和搅拌器;兼氧池中设置有搅拌器、曝气头;第一序批池设有搅拌器、曝气头、排水口、与缺氧池相连通的回流泵和将污泥排至污泥浓缩预缺氧池的多孔吸泥管。
其中,还包括第三好氧池和第二序批池,第三好氧池分别与兼氧池以及第二序批池相连通,第二序批池中设有搅拌器、曝气头、排水口、与缺氧池相连通的回流泵和将污泥排至污泥浓缩预缺氧池的多孔吸泥管。
其中,所述搅拌器为潜水搅拌机。
本发明提出一种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方法,使用本发明提出的处理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
其中,兼氧池按好氧或缺氧方式运行。污水混合液按照厌氧-缺氧-好氧模式运行时,兼氧池作为好氧格运行,第一功能池为厌氧池,第二功能池为缺氧池,好氧格和第一、第二、第三好氧池合为一个好氧池运行;污水混合液按照缺氧-厌氧-好氧模式运行时,兼氧池作为好氧格运行,第一功能池为缺氧池,第二功能池为厌氧池,好氧格和第一、第二、第三好氧池合为一个好氧池运行;污水混合液按照厌氧-缺氧-好氧-缺氧-好氧模式运行时,兼氧池作为缺氧池运行,第一功能池为厌氧池,第二功能池为缺氧池。
其中,所述厌氧-缺氧-好氧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⑴兼氧池的曝气头阀门打开,搅拌器关闭,作为好氧格运行;
⑵使经过格栅和沉砂池预处理的部分或全部污水进入厌氧池,与来自污泥浓缩预缺氧池的回流污泥合为混合液,使其中的聚磷菌吸收由污水水解酸化产生的挥发酸而释放磷,停留时间为1.0~2.0小时,回流污泥量与系统总进水的体积比即回流比为0.2~0.6:1;
⑶污水混合液经过厌氧池后进入缺氧池,经过格栅和沉砂池预处理的部分污水也进入此功能池,同时与好氧池中回流的混合液混合,去除回流液中带来的硝酸盐,回流混合液与系统总进水的体积比即回流比为0.5~1.5:1,停留时间为1.0~2.0小时;
⑷污水混合液流入好氧池中,使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通过硝化反应去除其中的氨氮,通过聚磷菌生物过量吸收其中的磷。
其中,所述缺氧-厌氧-好氧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⑴兼氧池的曝气头阀门打开,搅拌器关闭,作为好氧格运行;
⑵使经过格栅和沉砂池预处理的部分污水进入缺氧池,与污泥浓缩预缺氧池中浓缩后的污泥混合,同时与好氧池中回流的混合液混合,去除回流液中带来的硝酸盐,回流污泥量与系统总进水的体积比即回流比为0.2~0.6:1,回流混合液与系统总进水的体积比即回流比为0.5~1.5:1,停留时间为1.0~2.0小时;
⑶使缺氧池中的污水混合液与经过格栅和沉砂池预处理的部分污水一起进入厌氧池,两者混合,使其中的聚磷菌吸收由污水水解酸化产生的挥发酸而释放磷,停留时间为1.0~2.0小时。
⑷污水混合液流入好氧池中,使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通过硝化反应去除其中的氨氮,通过聚磷菌生物过量吸收其中的磷。
其中,所述厌氧-缺氧-好氧-缺氧-好氧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⑴兼氧池的曝气头阀门关闭,搅拌器打开,作为缺氧池运行,若进水碳源不足无法满足较高脱氮要求时(如进水的5日生化需氧量与凯氏氮之比BOD5/TKN<3.5),则在此格内投入备用碳源;
⑵使经过格栅和沉砂池预处理的部分或全部污水进入厌氧池,与来自污泥浓缩预缺氧池的回流污泥合为混合液,使其中的聚磷菌吸收由污水水解酸化产生的挥发酸而释放磷,停留时间为1.0~2.0小时,回流污泥量与系统总进水的体积比即回流比为0.2~0.6:1;
⑶污水混合液经过厌氧池后进入缺氧池,经过格栅和沉砂池预处理的部分污水也可进入此功能池,同时与好氧池中经泵回流的混合液混合,去除回流液中带来的硝酸盐,回流混合液与系统总进水的体积比即回流比为0.5~1.5:1,停留时间为1.0~2.0小时;之后进入第一好氧池,然后进入缺氧池。
⑷污水混合液流入第二和第三好氧池及第一序批池内进行好氧反应,使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通过硝化反应去除其中的氨氮,通过聚磷菌生物过量吸收其中的磷。此半个周期内第一序批池处于混合液回流、间歇反应阶段,接着开始静置沉淀(完成处理出水与活性污泥的固液分离),而与此同时,第二序批池此半周期内正处于滗水阶段,处理出水由该池排出。
污水混合液经过步骤⑷之后,第一序批池进入下半个周期—滗水阶段,经过静置沉淀后而达标的出水排出;而此时第二序批池,开始上半个周期—进行混合液回流、间歇反应、静置沉淀阶段。混合液回流量与系统总进水的体积比为0.5~1.5:1。
其中,第一和第二序批池里的污泥由多孔吸泥管自流排至污泥浓缩预缺氧池,经过40-60分钟的浓缩,污泥浓度达到20000mg/L,然后回流或者排出,回流比为0.2~0.6:1。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多模式强化脱氮除磷恒水位SBR污水处理改进型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其优点包括:
1、除磷效果更好:增加了污泥浓缩预缺氧池,当中间反应池设置为厌氧-缺氧-好氧模式时,相当于设置了至厌氧池的污泥回流,且污泥经浓缩后,浓度提高,流量减少,回流比降低,因此污水与回流污泥混合后在厌氧池的停留时间会相应加长,提高了厌氧释磷的效果。
另外,回流污泥在污泥浓缩预缺氧池内经高污泥浓度条件下的反硝化反应,再进入厌氧池与进水混合进行厌氧反应,减少了回流对系统厌氧区及前部反应区碳源有机物的稀释并控制硝酸盐进入厌氧区的总量,使厌氧释磷效果更好。
污泥浓缩区浓缩了回流至厌氧池的污泥,上清液直接回到后段好氧池起端。生物除磷的关键在于VFA(挥发性脂肪酸)的获得、普通异养菌和聚磷菌的数量及剩余的氧源。VFA的量取决于源水中的VFA和异养菌转化BCOD(可生物降解的COD)产生的VFA,源水中VFA由水质而定,而由BCOD转化VFA则决定于异养微生物的数量和水力停留时间。污泥回流量越小,厌氧池实际水力停留时间越长,给聚磷菌提供了更多的利用VFA转化为PHB(聚-β-羟基酸)的机会,从而改善了系统的除磷效率。
2、脱氮效果更好:污泥浓缩区减少了进入反应池格的回流污泥流量,回流污泥总量并未减少。在回流混合液经过泥水分离(浓缩)区之后,预缺氧池对剩下的NO3—N(硝态氮)继续进行反硝化,缺氧池依靠内碳源反硝化,由于经过污泥浓缩后的MLSS能达到20000mg/L,高浓度MLSS的内源呼吸作用对氧产生巨大需求,从而强化了预缺氧池的反硝化和NO3—N浓度的降低。在较高微生物浓度下,内源反硝化的程度是非常可观的。
回流污泥浓缩后减少了整个系统的流量,增加了污泥浓度及前端区域的实际停留时间,除了强化了生物除磷及反硝化反应,也增加了硝化菌的总量、实际硝化反应时间及前端区域的反应物浓度。强化了硝化反应,保证了系统有机氮及氨氮的去除率。
3、排泥方式更好:增加了污泥浓缩段,污泥在经过浓缩后再排剩余污泥,污泥浓度会更高,排的污泥流量会少,但污泥总量不会变。这样后续的污泥处理效率会更高,处理效果会更好。同时两个SBR边格的剩余污泥泵可减少一套,只需在污泥浓缩预缺氧池内布置一套剩余污泥泵即可,提高了剩余污泥泵的利用率。
4、多模式调整,运行灵活:可根据进水水质情况,进行多模式调整:如厌氧-缺氧-好氧模式(利于除磷);缺氧-厌氧-好氧模式(利于脱氮);如厌氧-缺氧-好氧-缺氧-好氧多段模式(利于除磷脱氮)。以上运行方式的调整,不需多购置由SBR边格至缺氧池的混合液回流泵,只需将混合液回流泵的位置进行调整或通过回流渠道阀门进行调整,因此并不需要增加设备购置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A2/O流程简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恒水位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即恒水位SBR工艺)运行模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厌氧-缺氧-好氧模式。
图4是本发明的缺氧-厌氧-好氧模式。
图5是本发明的厌氧-缺氧-好氧-缺氧-好氧模式。
图1~图5中,1是进水口,2是厌氧池,3是缺氧池,4是好氧(硝化)池,5是二沉池,6是出水,7是混合液回流,8是回流污泥,9是剩余污泥,10是污泥浓缩预缺氧池,11是兼氧池(好氧状态),12是兼氧池(缺氧状态),13是排水口,14是第一序批池(滗水阶段),15是第二序批池(回流污泥/间歇反应/静置沉淀阶段),16是混合液回流泵,17是上清液回流泵,18是污泥回流泵,19是剩余污泥泵,20是潜水搅拌机,21是序批反应池内静沉后污泥自多孔管收集流至污泥浓缩预缺氧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模式恒水位序批式活性污泥改进型处理污水的系统,包括位于中间的连续池格和两个对称布置的恒水位的第一和第二序批池。位于中间的连续池格包括:污泥浓缩预缺氧池、缺氧池、厌氧池和第一好氧池,第一好氧池后段设置兼氧池,兼氧池中设有曝气头阀门和搅拌器。好氧池还包括第二和第三好氧池,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序批池连通,第二和第三好氧池与第一和第二序批池对称布置在连续池格两侧,序批池中设有多孔吸泥管;缺氧池与厌氧池相连通,缺氧池中设有进水口和搅拌器;厌氧池与第一好氧池相连通,厌氧池中设有进水口和搅拌器;所述的第一序批池和第二序批池分别与缺氧池由泵相连通,第一序批池和第二序批池中分别设有泵,搅拌器和排水口。
实施例2:以厌氧-缺氧-好氧模式处理污水
污水的流程为:首先使经过格栅和沉砂池预处理的部分或全部污水进入厌氧池,与来自污泥浓缩预缺氧池的回流污泥两者混合,使其中的聚磷菌吸收由污水水解酸化产生的挥发酸而释放磷,停留时间为1小时,回流污泥量与系统总进水的体积比即回流比为0.3:1;厌氧池后为缺氧池,使缺氧池中的污水与经过格栅和沉砂池预处理的部分污水混合,同时好氧池中的混合液经泵流入缺氧池,去除回流液中带来的硝酸盐,停留时间为1.0小时;污水继续流入好氧池和第一序批池(此时第一序批池处于混合液回流、反应、静置沉淀的上半周期)中,使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通过硝化反应去除污水中的氨氮,通过聚磷菌生物过量吸收污水中的磷,接着开始静置沉淀(完成处理出水与活性污泥的固液分离)。而与此同时,第二序批池此半周期内正处于滗水阶段。
之后,第一序批池进入下半个周期—滗水阶段,经过静置沉淀后而达标的出水排出;而此时第二序批池,开始上半个周期—混合液回流、间隙反应、静置沉淀阶段。混合液回流量与系统总进水的体积比为0.5:1。
第一和第二序批池里的污泥由多孔吸泥管自流排至污泥浓缩预缺氧池,经过40分钟的浓缩,污泥浓度达到20000mg/L,然后回流或者排出。
实施例2的水质参数如下:
进水水质为:
BOD5=170mg/L;
CODcr=350mg/L;
SS=180mg/L;
TN=45mg/L;
NH3-N=180mg/L;
TP=5mg/L。
出水水质为:
BOD5≤10mg/L;
CODcr≤45mg/L;
SS≤10mg/L;
TN≤12mg/L;
NH3-N≤4mg/L;
TP≤0.5mg/L。
实施例3:以缺氧-厌氧-好氧模式处理污水
污水的流程为:经过格栅和沉砂池预处理的部分污水进入缺氧池,与污泥浓缩预缺氧池中浓缩后的污泥混合,同时与好氧池中回流的混合液混合,去除回流液中带来的硝酸盐,回流污泥量与系统总进水的体积比即回流比为0.6:1,回流混合液与系统总进水的体积比即回流比为1:1,停留时间为2.0小时;使缺氧池中的污水与经过格栅和沉砂池预处理的部分污水一起进入厌氧池,两者混合,使其中的聚磷菌吸收由污水水解酸化产生的挥发酸而释放磷,停留时间为2.0小时;使污水流入好氧池中,使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通过硝化反应去除污水中的氨氮,通过聚磷菌生物过量吸收污水中的磷,反应时间根据进出水水质计算而定;其它同实施例2。
实施例3的水质参数如下:
进水水质为:
BOD5=160mg/L;
CODcr=300mg/L;
SS=180mg/L;
TN=45mg/L;
NH3-N=180mg/L;
TP=4mg/L。
出水水质为:
BOD5≤8mg/L;
CODcr≤45mg/L;
SS≤10mg/L;
TN≤12mg/L;
NH3-N≤4mg/L;
TP≤0.5mg/L。
实施例4:以厌氧-缺氧-好氧-缺氧-好氧模式处理污水
污水流程同实施例1,在第一段好氧格后设置的兼氧池的曝气头控制阀门关闭,搅拌器打开,按缺氧方式运行。若脱氮要求高时,可将备用碳源投入此格,以增强脱氮反应。
上述系统中,位于中间的池分别为污泥浓缩预缺氧池、厌氧池、缺氧池和第一好氧池。具体排序形式按照上述三种不同运行模式来布置。本工艺同原恒水位SBR工艺相同,第二和第三好氧池、两个序批池(SBR边格)对称布置在连续池的两侧,序批池的功能周期性互换:当其中一池在滗水阶段时,另一池则依次进行混合液回流、间歇反应及静置沉淀(完成处理出水与活性污泥的固液分离);反之亦然。当序批池进行滗水时,处理出水由该池连续置换排出。置换滗水时间一般为2hr;此时另外一座序批池则进行混合液回流、间歇反应和静置沉淀。
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具体指标如下:
5日生化需氧量BOD5≤10mg/L,
采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测定的化学耗氧量CODcr≤50mg/L,
悬浮物含量SS≤10mg/L,
总氮TN≤15mg/L,
氨氮含量NH3-N≤5(8)mg/L,
总磷TP≤0.5mg/L。
实施例4的水质参数如下:
进水水质为:
BOD5=180mg/L;
CODcr=350mg/L;
SS=180mg/L;
TN=45mg/L;
NH3-N=180mg/L;
TP=4mg/L。
出水水质为:
BOD5≤10mg/L;
CODcr≤45mg/L;
SS≤10mg/L;
TN≤12mg/L;
NH3-N≤4mg/L;
TP≤0.5mg/L。
出水达到了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实施例1-4中,总产率系数:Yt=0.8~1.1kgTSS/kgBOD5,污泥负荷:Ls=0.07~0.15kgBOD5/(kgMLSS·d),污泥回流比:20~60%,上清液回流比:20~60%,污泥浓度(MLSS):X=2.5~4.5g/L,序批池长宽比≥3:1,水深在5~6米之间。
Claims (7)
1.一种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下的处理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
所述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污泥浓缩预缺氧池、第一功能池、第二功能池、第一好氧池、兼氧池、第二好氧池、第一序批池,所述第一功能池和第二功能池为厌氧池或缺氧池,且两者为不同功能池;
所述污泥浓缩预缺氧池中设有将污泥回流至第一功能池的污泥回流泵、排出剩余污泥的排泥泵、将上清液泵至第一好氧池的上清液回流泵;
所述第一功能池中设有进水口和搅拌器;所述第二功能池中设有进水口和搅拌器;所述兼氧池中设置有搅拌器、曝气头;所述第一序批池设有搅拌器、曝气头、排水口、与缺氧池相连通的回流泵和将污泥排至污泥浓缩预缺氧池的多孔吸泥管;
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三好氧池和第二序批池,所述第三好氧池分别与兼氧池以及第二序批池相连通,第二序批池中设有搅拌器、曝气头、排水口、与缺氧池相连通的回流泵和将污泥排至污泥浓缩预缺氧池的多孔吸泥管;
所述的方法为,兼氧池按好氧或缺氧方式运行;污水混合液按照厌氧-缺氧-好氧模式运行时,兼氧池作为好氧格运行,第一功能池为厌氧池,第二功能池为缺氧池,好氧格和第一、第二、第三好氧池合为一个好氧池运行;污水混合液按照缺氧-厌氧-好氧模式运行时,兼氧池作为好氧格运行,第一功能池为缺氧池,第二功能池为厌氧池,好氧格和第一、第二、第三好氧池合为一个好氧池运行;污水混合液按照厌氧-缺氧-好氧-缺氧-好氧模式运行时,兼氧池作为缺氧池运行,第一功能池为厌氧池,第二功能池为缺氧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为潜水搅拌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缺氧-好氧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⑴兼氧池的曝气头阀门打开,搅拌器关闭,作为好氧格运行;
⑵使经过格栅和沉砂池预处理的部分或全部污水进入厌氧池,与来自污泥浓缩预缺氧池的回流污泥合为混合液,使其中的聚磷菌吸收由污水水解酸化产生的挥发酸而释放磷,停留时间为1.0~2.0小时,回流污泥量与系统总进水的体积比即回流比为0.2~0.6:1;
⑶污水混合液经过厌氧池后进入缺氧池,与经过格栅和沉砂池预处理的部分污水混合,同时与好氧池中经泵回流的混合液混合,去除回流液中带来的硝酸盐,停留时间为1.0~2.0小时;
⑷污水混合液流入好氧池和第一序批池中,使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通过硝化反应去除其中的氨氮,通过聚磷菌生物过量吸收其中的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厌氧-好氧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⑴兼氧池的曝气头阀门打开,搅拌器关闭,作为好氧格运行;
⑵使经过格栅和沉砂池预处理的部分污水进入缺氧池,与污泥浓缩预缺氧池中浓缩后的污泥混合,同时与好氧池中回流的混合液混合,去除回流液中带来的硝酸盐,回流污泥量与系统总进水的体积比为0.2~0.6:1,回流混合液与系统总进水的体积比为0.5~1.5:1,停留时间为1.0~2.0小时;
⑶使缺氧池中的污水混合液与经过格栅和沉砂池预处理的部分污水一起进入厌氧池,两者混合,使其中的聚磷菌吸收由污水水解酸化产生的挥发酸而释放磷,停留时间为1.0~2.0小时;
⑷污水混合液流入好氧池和第一序批池中,使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通过硝化反应去除其中的氨氮,通过聚磷菌生物过量吸收其中的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缺氧-好氧-缺氧-好氧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⑴兼氧池的曝气头阀门关闭,搅拌器打开,作为缺氧池运行,若进水的5日生化需氧量与凯氏氮之比小于3.5,即进水碳源不足无法满足较高脱氮要求时,则在此格内投入备用碳源;
⑵使经过格栅和沉砂池预处理的部分或全部污水进入厌氧池,与来自污泥浓缩预缺氧池的回流污泥合为混合液,使其中的聚磷菌吸收由污水水解酸化产生的挥发酸而释放磷,停留时间为1.0~2.0小时,回流污泥量与系统总进水的体积比为0.2~0.6:1;
⑶污水混合液经过厌氧池后进入缺氧池,经过格栅和沉砂池预处理的部分污水也进入此功能池,同时与好氧池中回流的混合液混合,去除回流液中带来的硝酸盐,回流混合液与系统总进水的体积比为0.5~1.5:1,停留时间为1.0~2.0小时;之后进入第一好氧池,然后进入缺氧池;
⑷污水混合液流入第二和第三好氧池及第一序批池内进行好氧反应,使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通过硝化反应去除其中的氨氮,通过聚磷菌生物过量吸收其中的磷。
6.如权利要求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污水混合液经过步骤⑷之后,第一序批池进入出水阶段,经过静置沉淀后泥水分离而达标的出水排出;而此时第二序批池开始进入混合液回流、反应、静置沉淀阶段;混合液回流量与系统总进水的体积比为0.5~1.5: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序批池里的污泥由多孔吸泥管自流排至污泥浓缩预缺氧池,经过40-60分钟的浓缩,污泥浓度达到20000mg/L,然后回流或者排出,回流比为0.2~0.6: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344667 CN102502963B (zh) | 2011-11-04 | 2011-11-04 | 一种多模式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方法及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344667 CN102502963B (zh) | 2011-11-04 | 2011-11-04 | 一种多模式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方法及其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02963A CN102502963A (zh) | 2012-06-20 |
CN102502963B true CN102502963B (zh) | 2013-07-10 |
Family
ID=46215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110344667 Active CN102502963B (zh) | 2011-11-04 | 2011-11-04 | 一种多模式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方法及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02963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65893A (zh) * | 2017-03-09 | 2017-06-20 |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45811B (zh) * | 2012-07-31 | 2013-11-20 | 浙江商达环保有限公司 | Msbr系统的工艺控制方法 |
CN103214142B (zh) * | 2013-03-18 | 2016-04-06 | 国电银河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 高效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合建式处理装置及方法 |
CN103739169B (zh) * | 2014-01-21 | 2014-12-10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污水生物处理脱氮除磷方法 |
CN104291441B (zh) * | 2014-09-11 | 2016-08-24 | 浦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多方案生化处理工艺污水的生化反应池及其运行方法 |
CN105217886A (zh) * | 2015-10-10 | 2016-01-06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使用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处理污水的方法 |
CN105152334A (zh) * | 2015-10-13 | 2015-12-16 | 肖白玉 | 用于纺织厂印染废水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CN105601030B (zh) * | 2015-12-19 | 2018-09-11 | 湖南科技大学 | 一种循环序批运行的污水处理装置及工艺 |
CN106277329B (zh) * | 2016-10-11 | 2019-10-18 | 临邑禹王植物蛋白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双级缺氧/好氧技术处理蛋白生产废水的方法 |
CN106495324B (zh) * | 2016-11-17 | 2019-08-16 |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高效脱氮除磷多级ao+sbr污水处理反应池及方法 |
CN106396105A (zh) * | 2016-11-29 | 2017-02-15 | 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多模式反应池 |
CN106830321B (zh) * | 2017-03-02 | 2017-12-01 | 可事托环保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多单元改良式序批间歇反应器及其应用 |
CN106830568A (zh) * | 2017-03-30 | 2017-06-13 | 东北师范大学 | 一种生化池曝气间断运行的城市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9205779A (zh) * | 2017-06-30 | 2019-01-15 | 广东德嘉电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变式污水处理系统 |
CN107572737A (zh) * | 2017-11-01 | 2018-01-12 | 于萍 | 一种六段生化污水处理方法 |
CN108358314B (zh) * | 2018-03-08 | 2023-05-05 |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污泥临近回流生物反应器与其组合设施及应用 |
CN109534500A (zh) * | 2018-05-03 | 2019-03-29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一种通过多功能a2o工艺进行优化脱氮除磷的方法 |
CN108793409B (zh) * | 2018-08-29 | 2023-12-29 | 中化学朗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适于农村污水流量变化的污水处理装置 |
CN108892241A (zh) * | 2018-08-29 | 2018-11-27 | 陕西朗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aao和sbr工艺联用的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
CN109867361B (zh) * | 2019-04-19 | 2024-04-16 | 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多模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
CN111908608A (zh) * | 2020-07-07 | 2020-11-10 | 同济大学 | 一种多段可变式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系统及使用方法 |
CN112794438B (zh) * | 2021-02-02 | 2025-04-04 |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多级缺氧-好氧工艺方法 |
CN114920358B (zh) * | 2022-05-07 | 2023-04-07 | 北京航天威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污水厂rbs智能控制方法 |
CN115140909A (zh) * | 2022-08-15 | 2022-10-04 | 广东北控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 耦合调节池的内外双回流污水处理设备、系统及方法 |
CN116621331A (zh) * | 2023-04-24 | 2023-08-22 | 山东源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15496A (en) * | 1993-04-12 | 2000-01-18 | Khudenko; Boris M. | In-sewer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and sludges |
CN1654357A (zh) * | 2005-01-21 | 2005-08-17 | 海宁紫光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 多功能污水处理反应池 |
JP3737288B2 (ja) * | 1998-09-22 | 2006-01-18 | 株式会社西原環境テクノロジー | 排水処理システム |
CN1821121A (zh) * | 2006-03-09 | 2006-08-23 | 武汉凯迪水务有限公司 | 循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及其活性污泥反应器 |
CN1986455A (zh) * | 2006-12-22 | 2007-06-27 | 浦华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恒水位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方法及其系统 |
CN101973672A (zh) * | 2010-10-18 | 2011-02-16 | 余静 | 零能耗的城市污水除磷处理方法 |
CN202369444U (zh) * | 2011-11-04 | 2012-08-08 | 浦华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多模式恒水位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463631B1 (ko) * | 2003-03-06 | 2004-12-30 | 주식회사 한스환경엔지니어링 | 연속유입 및 간헐배출식 하ㆍ폐수 처리장치 및 그 방법 |
WO2008141413A1 (en) * | 2007-05-18 | 2008-11-27 | Zenon Technology Partnership | Wastewater treatment with aerobic granules |
-
2011
- 2011-11-04 CN CN 201110344667 patent/CN10250296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15496A (en) * | 1993-04-12 | 2000-01-18 | Khudenko; Boris M. | In-sewer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and sludges |
JP3737288B2 (ja) * | 1998-09-22 | 2006-01-18 | 株式会社西原環境テクノロジー | 排水処理システム |
CN1654357A (zh) * | 2005-01-21 | 2005-08-17 | 海宁紫光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 多功能污水处理反应池 |
CN1821121A (zh) * | 2006-03-09 | 2006-08-23 | 武汉凯迪水务有限公司 | 循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及其活性污泥反应器 |
CN1986455A (zh) * | 2006-12-22 | 2007-06-27 | 浦华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恒水位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方法及其系统 |
CN101973672A (zh) * | 2010-10-18 | 2011-02-16 | 余静 | 零能耗的城市污水除磷处理方法 |
CN202369444U (zh) * | 2011-11-04 | 2012-08-08 | 浦华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多模式恒水位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许第3737288B2 2006.01.18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65893A (zh) * | 2017-03-09 | 2017-06-20 |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
CN106865893B (zh) * | 2017-03-09 | 2019-06-18 |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02963A (zh) | 2012-06-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02963B (zh) | 一种多模式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方法及其系统 | |
CN109160670B (zh) | 一种基于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的城市污水反硝化滤池脱氮方法 | |
CN101244883B (zh) | 一种城市污水高效低耗再生处理方法 | |
CN108298687B (zh) | 一种垃圾渗滤液生物脱氮方法 | |
CN105884028B (zh) | 连续流城市污水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除磷的装置与方法 | |
CN102101746B (zh) | 低碳城市污水生物除磷与自养生物脱氮装置与方法 | |
CN104860482B (zh) |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缺氧/好氧+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工艺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深度脱氮的方法 | |
CN102126811B (zh) | 用于污水强化脱氮的双缺氧脱氮方法及设备 | |
CN101817621B (zh) | 一种基于半反硝化的污水处理工艺 | |
CN202369444U (zh) | 一种多模式恒水位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系统 | |
CN101503248A (zh) | 一种复合生物膜活性污泥反硝化除磷脱氮方法及其反应器 | |
CN110092536A (zh) | 一种餐厨厌氧消化沼液组合处理工艺 | |
CN102690019A (zh) | 一种处理低浓度废水高效同步脱氮除磷的方法 | |
CN103121754A (zh) | 一种脱氮除磷工艺 | |
CN103183454B (zh) | 耦合式生物脱氮方法及其系统 | |
CN101823814B (zh) | 一种一体化反硝化除磷脱氮的方法及其系统 | |
CN112299560A (zh) | 连续流反硝化除磷串联厌氧氨氧化耦合内源反硝化的污水处理系统与方法 | |
CN113845218A (zh) | 一种多级ao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 |
CN101182072A (zh) | 利用内源反硝化生物脱氮除磷使污泥减量的方法及反应系统 | |
CN202246337U (zh) | 一种多级同步反硝化高效生物脱氮系统 | |
CN202688093U (zh) | 改良a/o四点分段进水高效同步脱氮除磷的装置 | |
CN110759604B (zh) | 一种低碳源污水两级sbr串联高效生物脱氮方法 | |
CN114409082B (zh) | 高氨氮、低碳氮比污废水oao耦合零价铁脱氮除磷方法 | |
CN205442793U (zh) | 一种城市污水a2/o-生物同步脱氮除磷装置 | |
CN110981078A (zh) | 利用厌氧氨氧化实现城市污水脱氮耦合生物除磷的连续流装置与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