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3609B - 自动化设备中的时间同步 - Google Patents
自动化设备中的时间同步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83609B CN102483609B CN200980161073.6A CN200980161073A CN102483609B CN 102483609 B CN102483609 B CN 102483609B CN 200980161073 A CN200980161073 A CN 200980161073A CN 102483609 B CN102483609 B CN 10248360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nent
- counter
- time
- timing clock
- val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53 quartz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7/00—Synchronis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008—Synchronisation information channels, e.g. clock distribution li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为了给出一种可以以相对小的开销进行在自动化设备内部的时间同步的方法,建议一种方法,在所述方法中,选择的组件(11a)上产生的基础定时时钟被传输到至少一个其他组件(11b)并且被用于同步组件(11a,11b)的组件定时时钟。在此,将基础定时时钟的脉冲传输到组件(11a,11b)的分别一个第一计数器(13a)并且在那里使得计数器状态递减。还将基础定时时钟的脉冲传输到组件(11a,11b)的分别一个第二计数器(14a,14b)并且在那里使得计数器状态递增。在各个第一计数器(13a,13b)的计数器状态达到值0时分别产生一个时间脉冲,从该时间脉冲中产生各自的组件定时时钟。通过在各自的时间脉冲比较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器状态确定校正值,该校正值用于同步组件(11a,11b)的第一计数器(13a,13b)。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相应的自动化设备(1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自动化设备中的时间同步的方法以及一种相应构造的自动化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在能量技术设备的自动化中作为控制站或保护设备采用的自动化设备,目前通常具有多个内部组件,所述内部组件具有一些用于采集和处理数据的微控制器装置。为了实现复杂的控制或保护功能以及为了对采集的数据值(例如测量值)执行高度精确加时间戳,需要在自动化设备的所有组件上存在高度精确地互相同步的定时器,也就是说,一方面,各个组件上的各个定时时钟(以下称为“组件定时时钟”)的脉冲同步并且按照相同的时间间隔出现,另一方面,在自动化设备的所有组件上在相同的时刻的时钟信息具有相同的值。
在自动化设备的运行中除了持续监视时间同步之外,特别是关于启动阶段,也就是紧接在自动化设备或其组件接通或重新接通之后的时间阶段,提出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在自动化设备的各个组件之间建立时间同步。
为了确保时间同步,迄今为止例如采用如下方法,在所述方法中,各个组件的定时时钟和时钟信息借助通过确定性的通信网双向传输的数据电文进行,所述数据电文按照有规律的间隔被发送。由于在来回方向上一致的电文传播时间可以推导出主机时钟的当前时钟。关于在高压和中压领域的开关设备,例如从欧洲专利申请EP1143312A2公知这样的方法。
公知方法的缺陷是需要确定性的通信网络,也就是如下的通信网络,在所述通信网络中数据电文从发送器到接收器的传输必须在预先给出的恒定的时间段之内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法,利用该方法,以相对小的开销和对通信装置的特别小的要求可以实现在自动化设备内部的时间同步。
本发明通过一种用于自动化设备中的时间同步的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所述方法中,在自动化设备的选择的组件上产生的基础定时时钟被传输到自动化设备的至少一个其他组件并且被用于将至少一个其他组件的组件定时时钟与所选择的组件的组件定时时钟同步,其中进行以下步骤:将基础定时时钟的脉冲传输到选择的和至少一个其他组件的分别一个第一计数器并且在那里使得各个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器状态递减;将基础定时时钟的脉冲传输到选择的和至少一个其他组件的分别一个第二计数器并且在那里使得各个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器状态递增;在各个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器状态达到值0时分别产生一个时间脉冲,从该时间脉冲中产生各自的组件定时时钟;作为对时间脉冲的反应,在选择的和至少一个其他组件上将各自的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器状态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将分别在重新开始存储器中存在的重新开始计数器值转移到各自的第一计数器中;作为对时间脉冲的反应,在选择的组件上附加地产生时间控制电文,该时间控制电文包含选择的组件的第二计数器的当前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数器值,并且传输到至少一个其他组件;在至少一个其他组件上将利用时间控制电文接收的、选择的组件的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器状态与各自的本身的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器状态比较;从各个计数器状态之间的区别中确定校正值;并且将校正值为了建立时间同步对于各自的第一计数器的一次性的过程加到在至少一个其他组件的各个重新开始存储器中存在的重新开始计数器值。
一方面通过在自动化设备中将基础定时时钟从选择的组件传输到至少一个其他组件可以确保在所有组件上存在相同的基础定时时钟。由于通常的自动化设备的小的空间尺寸,在将基础定时时钟传输到单个其他组件时出现重大的传播时间差。由此可以将从每个组件的第一计数器传输到单个组件的基础定时时钟用于产生时间脉冲,该时间脉冲以定义的相同时间间隔被产生。为了同步产生时间脉冲的时刻,设置第二计数器,其计数器状态总是在产生时间脉冲时被存储。通过比较计数器状态可以对于每个另外的组件确定一个校正值,该校正值一次性被加到重新开始计数器值上并且由此对于第一计数器的过程将直到下面的时间脉冲的持续时间延长所述校正值。在该校正之后,在所选择的组件和在该至少一个其他组件上时间脉冲的产生同时地进行。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对于用来将时间控制电文从选择的组件传输到至少一个其他组件的通信媒介没有提出特别的要求,特别是通信媒介不必具有确定性的传输特性。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的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这样选择重新开始计数器值,使得在考虑基础定时时钟的频率的条件下分别在完成一个选择的时间段之后进行时间脉冲的产生,并且作为对各自的时间脉冲的反应,所选择的和至少一个其他组件的各自的组件定时器的值被提高一个与时间段相应的时间步长。
以这种方式通过一方面合适选择基础定时时钟的频率和另一方面合适选择重新开始计数器值可以以任意期望的时间间隔产生时间脉冲,例如在使用具有1000MHz频率的基础定时时钟和在选择具有值1000的重新开始计数器值的情况下实现以1毫秒的间隔产生时间脉冲。
为了能够按照尽可能精细的级别进行组件定时时钟的校正,按照本发明方法的另一种有利实施方式建议,将所选择的和至少一个其他组件的基础定时时钟的脉冲分别传输到一个乘法器组件,该乘法器组件将定时时钟的频率以值F加倍;并且将相应提高的基础定时时钟作为对于各自的第一计数器的定时时钟使用。
也就是说,对于各自的第一计数器使用的定时时钟越高,则通过加上相应的校正值可以越精确地产生在组件上的时间脉冲的产生时刻的偏移。
此外,按照本发明方法的另一个有利实施方式,存在另一个选择的组件,所述组件构造为用于产生相应的基础定时时钟,并且在第一选择的组件的基础定时时钟失效时另一个选择的组件将其基础定时时钟传输到至少一个其他组件并且将至此由第一选择的组件进行的步骤用于时间同步。
由此可以实现,即使在第一选择的组件的基础定时时钟失效时,例如由于整个组件的缺陷,所述其他组件在短时间内可以与冗余地存在的所选择的组件的组件定时时钟匹配。
上述技术问题还通过一种具有至少两个内部组件的自动化设备解决,其中两个组件的一个选择的组件构造为用于产生基础定时时钟和用于将基础定时时钟传输到至少一个其他组件,并且选择的和至少一个其他组件构造为用于实施相应于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用于时间同步的方法。
附图说明
以下借助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其中,
图1是具有两个内部组件的自动化设备的实施例,并且
图2是在其中示出了选择的和一个其他组件的组件定时时钟的时间脉冲的曲线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示意图示出了自动化设备10,其中例如可以是用于能量技术的设备的保护设备。自动化设备10在按照图1的例子中包括两个组件11a和11b,其中组件11a在以下称为“选择的组件”并且组件11b被称为“其他组件”。虽然在按照图1的实施例中在自动化设备10中仅设置了一个其他组件,但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设置相应于组件11b的任意多个其他组件。同样设置相应于组件11a的其他选择的组件对于冗余的目的也是有利的;这点将在后面的时刻解释。
自动化设备10的两个组件11a和11b是所谓的智能组件,也就是说,其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在图1中为清楚起见没有示出的)微处理器,后者执行特定于组件的控制程序,以便例如执行用于数据采集、用于通信或用于数据处理的功能。在用于能量技术的设备的保护设备的情况下,用于数据处理的功能例如是保护算法,该保护算法被执行,以便能够自动识别并断开能量技术的设备的发生故障的状态。
自动化设备10的每个组件11a和11b为了执行其功能需要所谓的组件定时时钟,所述组件定时时钟例如对于为采集的数据加时间戳、对于时间上精确地传输数据电文或对于启动数据处理的功能或子功能是所需的。对于自动化设备10的规定的工作方式还需要,所有的组件11a和11b以同步的组件定时时钟工作,也就是说,组件11a和11b的单个组件定时时钟必须一方面具有相同的频率并且另一方面分别在精确相同的时刻产生脉冲。对于对采集的数据值加时间戳来说还需要,将通过各自的组件定时时钟控制的组件定时器与所有其他组件定时器同步地控制,也就是说,所有组件的定时器必须在相同的时刻提供相同的值。
以下关于组件11a和11b仅描述对于时间同步所使用的部件,而关于组件的其他功能被采用的用于数据采集、通信和数据处理的其他部件,当然在组件11a和11b上存在,但是为了解释用于时间同步的方法而不考虑并且由此在图1中也没有示出。
在图1中示出的选择的组件11a具有用于产生基础定时时钟BT的基础时钟产生器12,其中例如是以恒定的基本频率振荡的石英晶体。
在基础时钟产生器12之后布置了第一计数器13a和第二计数器14a。可选地,可以在第一计数器13a之前连接时钟乘法器15a。第一计数器13a还配备重新开始存储器16a,其提供对于第一计数器13a的重新开始计数器值。第一计数器13a还配备组件定时器17a。在第二计数器14a之后布置了存储器18a。
组件11a还具有用于与其他组件通信的通信装置19a。
其他组件11b的结构基本上相应于选择的组件11a的结构。由此其他组件也包括第一计数器13b(在其之前可选地连接时钟乘法器15b)、第二计数器14b、重新开始存储器16b、组件定时器17b、存储器18b和通信装置19b。
两个组件的第二计数器14a和14b构造为相关的计数器,也就是说,当它们利用相同的定时时钟来控制时,它们在相同的查询时刻具有一致的计数器值。
与选择的组件11a相反,其他组件11b不具有与选择的组件11a的基础时钟产生器12相应的基础时钟产生器。为此其他组件具有定时时钟接口20,其构造为用于接收和用于继续传输选择的组件11a的基础时钟产生器12的基础定时时钟BT。此外其他组件11b还具有用于确定校正值K的校正装置21。校正装置21对重新开始存储器16b具有写访问。
以下根据图1参考图2解释在自动化设备10中的时间同步的工作方式。
基础时钟产生器12在选择的组件11a上连续地产生恒定的基础定时时钟BT。例如假定,基础定时时钟BT具有32.768MHz的频率,也就是说,由基础时钟产生器12在一秒之内输出32768000个脉冲。
基础定时时钟BT的脉冲被传输到选择的组件11a的第一计数器13a。可选地,但不是一定必须地,可以将基础定时时钟BT的频率事先借助时钟乘法器15a以恒定的系数放大,所述时钟乘法器例如是固定设置的所谓的PLL(phase-lockedLoop=锁相环)。在图1的实施例中假定,将基础定时时钟BT在时钟乘法器15a中以系数6放大,从而在输出侧在时钟乘法器15a施加具有196.608MHz的频率的提高的基础定时时钟BTX。通过在传输到第一计数器13a之前提高基础定时时钟可以提供在以下进一步描述的用于时间同步的方法的精度。
这样构造第一计数器13a,使得传输的提高的基础定时时钟BTX的每个脉冲导致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器状态递减。换言之,第一计数器从起始值出发在提高的基础定时时钟BTX的每个脉冲的情况下往回计数一步,直到其最后达到值零。第一计数器13a的初始的起始值在重新开始存储器16a中作为重新开始计数器值Wn存储并且提供到第一计数器13a。
基础定时时钟BT以不变的频率也被传输到第二计数器14a,所述第二计数器这样构造,使得其在基础定时时钟BT的每个脉冲的情况下将其计数器状态递增地提高一个值。
当第一计数器13a的计数器状态达到值零时,由第一计数器13a产生时间脉冲i,其产生以下反应。一方面,时间脉冲i被传输到重新开始存储器16a并且在那里使得在重新开始存储器16a中存在的重新开始计数器值Wn作为新的起始值被输入到第一计数器13a的寄存器中,从而第一计数器13a在接收提高的基础定时时钟BTX的下一个时钟脉冲时开始一个新的过程并且重新从该起始值向下计数。换句话说,总是当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器状态达到值零时,以重新开始计数器值Wn作为起始值重新加载第一计数器,从而对于第一计数器13a开始向下计数的新的过程。
此外,时间脉冲i还使得在第二存储器14a中存在的计数器状态被存储在存储器18a中。
最后具有优势的是,时间脉冲i还可以被传输到组件定时器17a,其中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可以是时间脉冲i的计数器。当第一计数器13a的起始值,也就是在重新开始存储器16a中的重新开始计数器值Wn相应地确定时,则可以实现,以期望的时间间隔产生时间脉冲i。例如,在选择值196608作为重新开始计数器值Wn时可以实现,在196.608MHz的提高的基础定时时钟BTX的情况下,时间脉冲i分别在一个毫秒过去之后被产生。换言之,第一计数器在这种情况下输出具有一kHz(也就是每个毫秒一个时间脉冲i)的频率的组件定时时钟。由此可以实现,组件定时器17a作为毫秒计数器运行。由选择的组件11a的第一计数器输出的具有时间脉冲i的组件定时时钟在图2中在通过a表示的一行中示出,图2在时间轴上示出了选择的和其他组件11a和11b的组件定时时钟。
在基础时钟产生器12中产生的基础定时时钟BT通过定时时钟接口20也被传输到其他组件11b并且从那里,必要时在通过时钟乘法器15b调节之后,被传输到第一计数器13b以及第二计数器14b。关于时钟乘法器的存在要注意,该时钟乘法器必须或者存在于所有组件上或者不存在,以便实现时间同步的正确工作方式。
如对于选择的组件11a已经解释的,传输到第一计数器13b的提高的基础定时时钟BTX使得第一计数器13b递减地计数,而传输到第二计数器14b的基础定时时钟使得第二计数器14b的计数器状态递增。类似于关于选择的组件11a的图示,在其他组件11b上的第一计数器13b中计数器状态达到零导致输出时间脉冲i,由此,一方面在重新开始存储器16b中存在的重新开始计数器值Wn作为新的起始值在第一计数器13b的寄存器中被输入,而另一方面第二计数器14b的当前的计数器状态在存储器18b中被存储。同样时间脉冲i可以用于控制其他组件11b的组件定时器17b。只要在重新开始存储器中提供的重新开始计数器值具有相同的值,则确保了,选择的组件11a的第一计数器13a和其他组件11b的第一计数器13b的时间脉冲i被输出的频率一致。这如下得出的:向选择的组件11a和其他组件11b上的第一计数器13a和13b分别传输相同的提高的基础定时时钟BTX。
图2在行b中示出了由其他组件11b输出的具有时间脉冲i的组件定时时钟。如在考察图2的行a和b中两个组件定时时钟的分别第一时间脉冲i时可以看出的那样,在两个组件定时时钟的频率一致的情况下也可以存在时刻的恒定的时间偏移,在这些时刻各个时间脉冲i由选择的组件11a的第一计数器13a和其他组件11b的第一计数器13b产生。该时间偏移应当在时间同步的过程中被消除,使得时间脉冲i在进行的同步之后既以相同的频率也在一致的时刻(也就是说互相同步地)被产生。
为此假定,在时刻ta(参看图2)选择的组件11a的第一计数器13a取具有值零的计数器状态并且输出时间脉冲i。如已经解释的,该时间脉冲i在选择的组件11a上使得,当前在第二计数器14a中存在的计数器状态被转移到存储器18a中。
由选择的组件11a的第一存储器13a输出的时间脉冲i还使得,通信装置19a输出时间控制电文T,该时间控制电文至少作为一个组成部分包含了在存储器18a中存在的第二存储器14a的计数器状态Za。该时间控制电文T被传输到其他组件11b的通信装置19b,后者从中获悉选择的组件11a的第二计数器14a的计数器状态Za并且传输到其他组件11b的校正装置21的输入端。
在时刻ta之后跟随的时刻tb,其他组件11b的第一计数器13b的计数器状态达到值零,从而其他组件11b的第一计数器13b产生时间脉冲i,该时间脉冲i使得,当前在其他组件11b的第二计数器14b中存在的计数器状态Zb被存储在存储器18b中。在存储器中存储的其他组件11b的第二计数器14b的计数器状态Zb因此被传输到校正装置21的另一个输入端。
根据选择的组件11a和其他组件11b的两个计数器14a和14b的两个计数器状态Za和Zb,校正装置21确定校正值K。该校正值K然后被传输到重新开始存储器16b并且用于,对于第一计数器的一次性的过程产生修改的重新开始计数器值Wn*,该重新开始计数器值作为实际的重新开始计数器值Wn和校正值K的和而得到:
Wn*=Wn+K。
例如假定,在时刻t0(参见图2)校正值K由在时间控制电文T中包含的选择的组件11a的第二计数器14a的计数器状态Za和其他组件11b的第二计数器14b的计数器状态Zb形成。因此,对于一次性的过程将存储器16b中的重新开始计数器值Wn提高所述校正值K,使得向其他组件11b的第一计数器13b对于下一个过程传输相应修改的重新开始计数器值Wn*。在图2的行b中可以明显看出,跟随在形成校正值K的时刻t0之后的、在其他组件的第一计数器的时间脉冲i(附图标记30)和下一个时间脉冲i(附图标记31)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应延长,从而此时该时间间隔具有校正持续时间Tk
Tk=Wn*/f(i)=Wn/f(i)+K/f(i)
其中,
Wn*=修改的重新开始计数器值,
Wn=通常的重新开始计数器值,
f(i)=时间脉冲i的频率。
通过时间脉冲31的产生的该偏移,实现了在选择的组件11a的组件定时时钟的时间脉冲i和其他组件11b的组件定时时钟的时间脉冲i之间的同步。如从图2可以获悉的,自具有附图标记31的时间脉冲i起两个组件的时间脉冲i绝对互相同步地被产生。
为了确保自时间脉冲31起其他组件11b的第一计数器13b的后面的时间脉冲的同步产生,对于跟随在时间脉冲31之后的时间间隔使用的重新开始计数器Wn值必须又取其初始的值;该值然后对于所有将来的时间间隔保持,只要在两个组件的时间脉冲的产生的时刻之间不重新出现偏差。
以下解释校正值K的形成。在时刻tb成立以下条件:
Za+n*+Z(dt)=Zb+n*
其中,
Za=选择的组件11a的第二计数器14a的计数器状态,
Zb=其他组件11b的第二计数器14b的计数器状态,
n*=基础定时时钟BT的脉冲的数量,所述脉冲是在两个时间脉冲i之间被输出的,只要产生具有32.768MHz频率的基础定时时钟BT则n*取值32768,
dt=在两个组件的时间脉冲i的产生之间的时间偏移,
Z(dt)=在时间偏移dt期间两个计数器13a及14a的计数器状态变化。
Z(dt)项可以通过应用模函数“mod”如下来确定,以便能够在任意时刻执行校正值K的计算。由此即使要取消时间电文并且两个计数器14a及14b的计数器状态的比较相应地以一个或多个定时时钟i移动,也可以进行正确的确定。
Z(dt)=(Zb-Za)mod n*。
由此按照如下计算校正值K
K=F*Z(dt),
其中F说明了时钟乘法器15a及15b将基础定时时钟在被传输到各自的第一计数器13a及13b之前提高的系数。如果缺少这样的时钟乘法器,则F取值1。
以所述方式,既可以在第一次启动自动化设备10时也可以在重新启动一个或所有组件时建立在组件定时时钟之间的时间同步。
组件定时时钟如上所述也可以用于控制组件定时器17a和17b,所述组件定时器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作为毫秒计数器工作。为了将定时器17a和17b保持互相同步,时间控制电文T除了计数器状态Za之外还可以包括选择的组件的定时器17a的值。为了将其他组件的定时器17b与之匹配,其值在其他组件11b的第一计数器13b的下一个时间脉冲i的情况下必须被置为定时器17a的以1提高的传输的值。
除了组件定时器的控制之外,时间脉冲i还可以用于控制图1中未示出的组件时钟,所述组件时钟进行时间的各个说明,使得例如可以对所采集的时间值精确加时间戳。为了同步通过组件时钟说明的时间,可以由选择的组件11a利用时间控制电文T附加地将信息通过选择的组件11a的组件时钟传输到其他组件11b。其他组件的组件时钟的值然后在其他组件11b的第一计数器13b的下一个时间脉冲i的情况下必须被置为相应地以1ms提高的值。
为了将组件时钟也与外部的绝对时钟同步,可以在选择的组件上还设置用于接收外部时钟信号的接口,该时钟信号例如由GPS信号或通信网络(例如实时以太网络)的相应的时间信号导出。利用外部时钟信号可以进行选择的组件的组件时钟的同步,然后通过时间控制电文T,将其他组件11b的组件时钟与该组件时钟匹配。
如开头已经提到的,用于时间同步的所述方法也可以在多于一个其他组件的情况下进行。相应的方法步骤相应于对于其他组件11b描述的方法步骤来进行。
为了建立从中导出所有组件的最后的组件定时时钟的基础定时时钟BT的冗余,还可以在自动化设备10中设置一个或多个附加的选择的组件,从中在初始的选择的组件11a的基础时钟产生器12失效时(例如由于整个组件的缺陷),产生相应的基础定时时钟BT并且传输到存在的其他组件。通过上面描述的时间同步方法,可以非常快速地实现,其他组件与新的选择的组件的组件定时时钟匹配;为此新的选择的组件仅须接管至此的选择的组件11a的用于时间同步的至此的功能。特别地,新的选择的组件必须从存储器中查询其第二计数器状态的计数器状态并且传输到其他组件。然后如上所述进行同步。
所述方法的一个特别优点是,对于在单个组件11a和11b之间的通信媒介(通过该通信媒介图像装置19a和19b互相通信),不必提出特别的要求。特别地,不必是时间确定性的通信连接。也就是说所述方法不取决于如下地工作:为了在组件之间传输,时间控制电文T需要多长;例如即使时间控制电文在时刻t0(参见图2)才到达其他组件11b时也可以。即使在一个时间控制电文T失效时,也可以利用下一个正确传输的时间控制电文毫无问题地进行该方法。
Claims (5)
1.一种用于自动化设备(10)中的时间同步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在自动化设备(10)的选择的组件(11a)上产生的基础定时时钟被传输到该自动化设备(10)的至少一个其他组件(11b)并且被用于将该至少一个其他组件(11b)的组件定时时钟与所选择的组件(11a)的组件定时时钟同步,其中,进行以下步骤:
-将基础定时时钟的脉冲传输到选择的组件(11a)和至少一个其他组件(11b)的分别一个第一计数器(13a,13b)并且使得各个第一计数器(13a,13b)的计数器状态递减;
-将基础定时时钟的脉冲传输到选择的组件(11a)和至少一个其他组件(11b)的分别一个第二计数器(14a,14b)并且使得各个第二计数器(14a,14b)的计数器状态递增;
-在各个第一计数器(13a,13b)的计数器状态达到值0时分别产生一个时间脉冲,从该时间脉冲中产生各自的组件定时时钟;
-作为对所述时间脉冲的反应,在选择的组件(11a)和至少一个其他组件(11b)上
-将各自的第二计数器(14a,14b)的计数器状态存储在存储器(18a,18b)中;并且
-将分别在重新开始存储器(16a,16b)中存在的重新开始计数器值转移到各自的第一计数器(13a,13b)中;
-作为对时间脉冲的反应,在选择的组件(11a)上附加地产生时间控制电文,该时间控制电文包含选择的组件(11a)的第二计数器(14a)的当前在存储器(18a)中存储的计数器值,并且传输到至少一个其他组件(11b);
-在至少一个其他组件(11b)上将利用时间控制电文接收的、选择的组件(11a)的第二计数器(14a)的计数器状态与各自的本身的第二计数器(14b)的计数器状态比较;
-从各个计数器状态之间的区别确定校正值;并且
-为了对于各自的第一计数器(13b)的一次性的过程建立时间同步,将所述校正值加到在至少一个其他组件(11b)的各自的重新开始存储器(16b)中存在的重新开始计数器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这样选择所述重新开始计数器值,使得在考虑基础定时时钟的频率的条件下分别在完成一个选择的时间段之后进行时间脉冲的产生,并且
-作为对各自的时间脉冲的反应,选择的组件(11a)和至少一个其他组件(11b)的各自的组件定时器(17a,17b)的值被提高一个与该时间段相应的时间步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选择的组件(11a)和至少一个其他组件(11b)的基础定时时钟的脉冲分别传输到乘法器组件(15a,15b),该乘法器组件将定时时钟的频率以值F加倍;并且
-将相应提高的基础定时时钟作为对于各自的第一计数器(13a,13b)的定时时钟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存在另一个选择的组件,所述组件构造为用于产生相应的基础定时时钟;并且
-在第一选择的组件(11a)的基础定时时钟失效时另一个选择的组件将其基础定时时钟传输到至少一个其他组件(11b)并且将至此由第一选择的组件(11a)进行的步骤用于时间同步。
5.一种具有至少两个内部组件(11a,11b)的自动化设备(10),其中,两个组件的一个选择的组件(11a)构造为用于产生基础定时时钟和用于将基础定时时钟传输到至少一个其他组件(11b),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的组件(11a)和至少一个其他组件(11b)构造为用于实施相应于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用于时间同步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EP2009/006600 WO2011029461A1 (de) | 2009-09-08 | 2009-09-08 | Zeitsynchronisation in automatisierungsgeräten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83609A CN102483609A (zh) | 2012-05-30 |
CN102483609B true CN102483609B (zh) | 2013-09-04 |
Family
ID=41381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6107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83609B (zh) | 2009-09-08 | 2009-09-08 | 自动化设备中的时间同步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476029B1 (zh) |
CN (1) | CN102483609B (zh) |
BR (1) | BR112012005241A2 (zh) |
RU (1) | RU2511596C2 (zh) |
WO (1) | WO2011029461A1 (zh) |
ZA (1) | ZA20120073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38408A (zh) * | 2014-09-02 | 2014-12-24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脉冲对时信号扩展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9066377A2 (en) * | 1998-06-15 | 1999-12-23 | Abb Research Ltd. | A method for synchronising process control events and measurements in a real-time process control automation system |
CN1309486A (zh) * | 2000-02-14 | 2001-08-22 | 东芝株式会社 | 时间同步方式 |
EP1143312A2 (de) * | 2000-03-17 | 2001-10-10 | Abb Research Ltd. | Zeitsynchronisation von Einheiten einer Anlage |
EP1280024A1 (en) * | 2001-07-26 | 2003-01-29 | Motorola Inc. | Clock synchronization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
CN101366220A (zh) * | 2006-01-31 | 2009-02-1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无线接收装置和无线接收方法 |
-
2009
- 2009-09-08 CN CN200980161073.6A patent/CN10248360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9-08 WO PCT/EP2009/006600 patent/WO2011029461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9-08 EP EP09778477.1A patent/EP2476029B1/de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9-09-08 BR BR112012005241A patent/BR112012005241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09-08 RU RU2012113542/28A patent/RU2511596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2
- 2012-01-30 ZA ZA2012/00734A patent/ZA201200734B/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9066377A2 (en) * | 1998-06-15 | 1999-12-23 | Abb Research Ltd. | A method for synchronising process control events and measurements in a real-time process control automation system |
CN1309486A (zh) * | 2000-02-14 | 2001-08-22 | 东芝株式会社 | 时间同步方式 |
EP1143312A2 (de) * | 2000-03-17 | 2001-10-10 | Abb Research Ltd. | Zeitsynchronisation von Einheiten einer Anlage |
EP1280024A1 (en) * | 2001-07-26 | 2003-01-29 | Motorola Inc. | Clock synchronization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
CN101366220A (zh) * | 2006-01-31 | 2009-02-1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无线接收装置和无线接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RU2511596C2 (ru) | 2014-04-10 |
ZA201200734B (en) | 2012-10-31 |
WO2011029461A1 (de) | 2011-03-17 |
EP2476029B1 (de) | 2013-07-03 |
EP2476029A1 (de) | 2012-07-18 |
RU2012113542A (ru) | 2013-10-20 |
BR112012005241A2 (pt) | 2016-03-15 |
CN102483609A (zh) | 2012-05-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748204B2 (ja) | 周期制御同期システム | |
CN105680973B (zh) | 航空电子设备网络中的自由运转节点的时间同步方法 | |
JP4824666B2 (ja) | 複数のバスのグローバルタイムの同期化方法と装置,および係る方法と装置に対応するバスシステム | |
JP4571668B2 (ja) | 時間制御される通信システム内にグローバルなタイムベースを確立する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
EP3026515B1 (en)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system | |
US7898987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exchange of data between at least two users connected to a bus system | |
US9735905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bi-directional synchronization propagation | |
US7848361B2 (en) | Time-triggere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synchronization of a dual-channel network | |
CN102158950A (zh) | 时钟同步方法、系统、装置及基站 | |
EP1629636B1 (en) | Time-triggere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synchronized start of a dual-channel network | |
JP2019101480A (ja) | 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 |
JP2001326626A (ja) | 同期のための方法、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モジュール | |
CN102483609B (zh) | 自动化设备中的时间同步 | |
CN100538683C (zh) | 用于控制总线系统的方法和设备以及相应的总线系统 | |
CN107911207A (zh) | 一种基于时间校正的周期信号同步方法 | |
JP4616054B2 (ja) | 測定システム | |
US20020161952A1 (en) | Operating method for a data bus for several users with flexible timed access | |
EP1573574B1 (en) | Synchronisation of semi-synchronous processing elements | |
WO2020095413A1 (ja) |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6627958B1 (ja) | 通信システム | |
JP2002055181A (ja) | 時計同期回路 | |
WO2018173129A1 (ja) | 制御・監視信号伝送システム | |
JP2004320350A (ja) | 時刻同期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
TWI489845B (zh) | 用於乙太網路系統之從裝置及其相關可改善同步耗電之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6815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Termination date: 20180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