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4399B - 用于harq操作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harq操作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74399B CN102474399B CN201180003142.8A CN201180003142A CN102474399B CN 102474399 B CN102474399 B CN 102474399B CN 201180003142 A CN201180003142 A CN 201180003142A CN 102474399 B CN102474399 B CN 10247439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v
- subgroup
- constellation
- symbol
- repres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的数据处理方法。具体地,可以按照星座重排版本(CRV)来执行调制以生成用于增量冗余HARQ(IR-HARQ)的子分组。当按照CRV调制的星座符号被分割为用于多个发射天线的偶数符号和奇数符号的时候,相同的CRV被确定用于一对偶数符号和在偶数符号之后的奇数符号。当按照CRV调制的星座符号被发送到接收侧的时候,一旦接收到否认(NACK)信号,则重传新生成的子分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方案,尤其是,涉及用于生成供HARQ的子分组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将描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方案。HARQ方案是前向纠错(FEC)方案和自动重发请求(ARQ)方案的组合。按照HARQ方案,其确定在由物理层接收到的数据中是否包括不可恢复的错误,并且一旦检测到错误,则请求重传,从而改善性能。
使用HARQ方案的接收机主要地对所接收到的数据尝试纠错,并且通过使用错误检测码来确定是否将重传该数据。各种码可以被用作错误检测码。例如,当使用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时候,一旦在CRC检测过程中检测到所接收到的数据的错误,则接收机将否认(NACK)信号发送给发射机。一旦接收到NACK信号,则发射机按照HARQ模式来发送相关的重传数据。该接收机接收重传数据,并且然后通过将重传数据与先前的数据合并来执行解码。结果,改善了接收性能。
HARQ模式可以被分类为寻觅合成(chase combining)模式和增量冗余(IR)模式。在寻觅合成模式中,为了获得信噪比(SNR),检测到的错误数据与重传数据组合,而不是丢弃检测到的错误数据。在IR模式中,附加冗余信息与重传数据递增地发送以减小由重传引起的开销,并且获得编码增益。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改善常规的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方案的方法和装置。例如,在发送对于其按照否认(NACK)信号不同地确定的星座(constellation)映射方案的子分组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优化在子分组中包括的星座符号的安排来获得附加增益。按照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在下文中将提供与常规的HARQ方案相比能够获得附加增益的HARQ方法和装置。
技术解决方案
按照所提出的方法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用于由移动站或者基站执行的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的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得与要发送的数据相对应的编码比特;生成包括星座符号的子分组,该星座符号已经相对于基于起始点从编码比特中选择出来的比特按照星座重排版本经历了星座映射;以及发送与所述子分组相对应的信号,其中CRVj,k是在包含子分组的第K前向纠错(FEC)块中包括的第j个星座符号的星座重排版本,并且被定义为这里表示下限函数,mod表示取模运算,CRVstarting,k表示用于星座重排版本的起始值,Pi,k表示起始点,Nmod表示调制阶数,并且NFB_Buffer,k表示用于第K FEC块的缓冲区大小,并且其中n被定义为这里NQAM,k表示在第K前向纠错块中包括的星座符号的数目,i和SPID表示子分组的标识符(ID),并且KRS表示当用于信号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流的数目是1的时候被设置为1,并且否则其被设置为2的值。
在本发明前面提到的方面中,Pi,k可以指示子分组的开始位置。
另外,该起始点可以通过子分组的子分组ID(SPID)来确定。
另外,该星座重排版本可以被设置为“1”或者“0”,并且该星座重排版本的起始值可以被设置为“1”或者“0”。
另外,该星座符号可以是16-正交幅度调制(QAM)符号或者64-QAM符号。
另外,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基于已改变的SPID来生成新的子分组。
另外,如果MIMO流的数目大于或等于“2”,则该星座符号被划分成偶数符号和奇数符号,并且应用于偶数符号的星座映射方案不同于应用于奇数符号的星座映射方案。
另外,该星座重排版本可以同等地被确定用于第一星座符号和在第一星座符号之后的第二星座符号,并且第一星座符号可以是偶数符号,而第二星座符号可以是奇数符号。
另外,在一个子分组中包括的星座符号的数目可以被设置为偶数数目。
另外,HARQ可以是增量冗余HARQ(IR-HARQ)。
另外,每当在用于SPID的环形缓冲器的末端出现返转(wraparound)时,可以改变星座重排版本。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由移动站或者基站执行的HARQ的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得与要发送的数据相对应的编码比特;生成包括星座符号的子分组,该星座符号已经相对于基于起始点从编码比特中选择出来的比特按照星座重排版本经历了星座映射;以及发送与所述子分组相对应的信号,其中星座符号被分割成偶数符号和奇数符号,并且该星座重排版本同等地被确定用于以偶数符号和奇数符号的顺序构成的一个符号对。具体地,当MIMO流的数目超过1的时候,该星座符号可以分割为偶数符号和奇数符号。
在本发明前面提到的方面中,起始点可以由子分组的SPID来确定。
另外,在一个子分组中包括的星座符号的数目可以被设置为偶数数目。
有益效果
按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子分组中包括的星座符号的安排被优化以与常规的方案相比获得附加增益。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2示出帧结构的例子。
图3示出时分双工(TDD)帧结构的例子。
图4示出频分双工(TDD)帧结构的例子。
图5示出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设备的例子。
图6示出选择输入给环形缓冲器的比特的一个例子。
图7示出选择输入给环形缓冲器的比特的另一个例子。
图8示出不同地确定配对的偶数和奇数符号的星座重排版本(CRV)的一个例子。
图9示出不同地确定配对的偶数和奇数符号的CRV的另一个例子。
图10示出不同地确定配对的偶数和奇数符号的CRV的另一个例子。
图11示出基于等式5操作的一个例子。
图12示出基于等式5操作的另一个例子。
图13示出基于等式5操作的另一个例子。
图14示出基于等式7操作的另一个例子。
图15示出基于等式7操作的另一个例子。
图16示出基于等式7操作的另一个例子。
图17示出基于前面提到的规则的操作的例子。
图18示出按照前面提到的实施例的操作的例子。
图19示出按照本发明前面提到的实施例的移动站和基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的技术可以在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诸如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等等。CDMA可以借助于诸如通用陆上无线电接入(UTRA)或者CDMA-2000的无线电技术来实现。TDMA可以借助于诸如全球移动电话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用于GSM演进(EDGE)的增强数据率的无线电技术来实现。OFDMA可以借助于诸如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演进的UTRA(E-UTRA)等等的无线电技术来实现。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第三代合作项目(3GPP)长期演进(LTE)是使用E-UTRA的演进的UMTS(E-UMTS)的一部分。3GPPLTE在下行链路中使用OFDMA,并且在上行链路中使用SC-FDMA。高级LTE(LTE-A)是3GPP LTE的演进。虽然为了解释的清楚,以下的描述将集中在IEEE 802.16m,但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不受限于此。
图1示出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参考图1,采用中继站(RS)12的无线通信系统10包括至少一个基站(BS)11。每个BS 11向通常称为小区的特定的地理区15提供通信服务。该小区可以被划分成多个区,并且每个区可以称为扇区。一个或多个小区可以存在于一个BS的覆盖范围中。一个或多个BS可以存在于一个小区中。BS 11通常是与移动站(MS)13通信的固定站,并且可以被称为另一个术语,诸如演进的节点B(eNB)、基站收发信机系统(BTS)、接入点、接入网络(AN)、高级BS(ABS)等等。BS 11可以执行诸如在RS 12和MS 14之间的连接、管理、控制、资源分配等等的功能。
RS 12是用于在BS 11和MS 14之间中继信号的设备,并且也被称为另一个术语,诸如中继节点(RN)、转发器、高级RS(ARS)等等。在RS中使用的中继方案可以是放大和转发(AF)、或者解码和转发(DF),并且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不受限于此。
MS 13和14可以是固定或者移动的,并且可以被称为另一个术语,诸如高级移动站(AMS)、用户终端(UT)、订户站(SS)、无线设备、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手持设备、接入终端(AT)、用户设备(UE)等等。在下文中,宏MS表示直接与BS 11通信的MS,并且中继MS表示与RS通信的MS。为了取决于分集效应而改善数据传送速率,位于BS 11的小区中的宏MS 13还可以经由RS 12与BS 11通信。
在BS和宏MS之间,下行链路(DL)表示从BS到宏MS的通信,并且上行链路(UL)表示从宏MS到BS的通信。在BS和RS之间,DL表示从BS到RS的通信,并且UL表示从RS到BS的通信。在RS和中继MS之间,DL表示从RS到中继MS的通信,并且UL表示从中继MS到RS的通信。
图2示出帧结构的例子。
参考图2,超帧(SF)包括超帧头部(SFH)和四个帧F0、F1、F2和F3。每个帧在SF中可以具有相同的长度。虽然示出了每个SF具有20毫秒(ms)的大小,并且每个帧具有5ms的大小,但是本发明不受限于此。SF的长度、在SF中包括的帧数、在该帧中包括的SF的数目等等可以不同地改变。在该帧中包括的SF的数目可以按照信道带宽和循环前缀(CP)长度不同地改变。
一个帧包括8个子帧SF0、SF1、SF2、SF3、SF4、SF5、SF6和SF7。每个子帧可以用于UL或者DL传输。一个子帧包括在时间域中的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并且包括在频率域中的多个子载波。OFDM符号用于表示一个符号时段,并且可以按照多址方案称为其他的术语,诸如OFDM符号、SC-FDMA符号等等。该子帧可以由5、6、7或者9个OFDM符号组成。但是,这仅仅是为了示例性目的,并且因此在该子帧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目不受限于此。在该子帧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目可以按照信道带宽和CP长度不同地变化。子帧类型可以按照在该子帧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目来定义。例如,其可以被定义成使得类型1子帧包括6个OFDM符号,类型2子帧包括7个OFDM符号,类型3子帧包括5个OFDM符号,并且类型4子帧包括9个OFDM符号。一个帧可以包括每个具有相同类型的子帧。替代地,一个帧可以包括每个具有不同类型的子帧。也就是说,在每个子帧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目在一个帧中可以是相同或者不同的。替代地,在一个帧的至少一个子帧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目可以不同于该帧的剩余子帧的OFDM符号的数目。
时分双工(TDD)方案或者频分双工(FDD)方案可以适用于该帧。在TDD方案中,每个子帧在相同的频率上且在不同的时间上在UL或者DL传输中使用。也就是说,基于TDD方案在帧中包括的子帧在时间域中被划分成UL子帧和DL子帧。切换点是传输方向从UL区改变到DL区、或者从DL区改变到UL区的点。在TDD方案中,在每个帧中切换点的数目可以是2。在FDD方案中,每个子帧在相同的时间上且在不同频率上用于UL或者DL传输。也就是说,基于FDD方案在帧中包括的子帧在频域中被分割为UL子帧和DL子帧。UL传输和DL传输占据不同的频带,并且可以同时地执行。
图3示出TDD帧结构的例子。在这种结构中,G=1/8。具有20ms长度的超帧由每个具有5ms长度的4个帧F0、F1、F2和F3组成。一个帧由8个子帧SF0、SF1、SF2、SF3、SF4、SF5、SF6和SF7组成,并且DL子帧对UL子帧的比是5∶3。当带宽是5MHz、10MHz或者20MHz的时候可以使用图3的TDD帧结构。最后的DL子帧SF4包括5个OFDM符号,并且剩余的子帧包括6个子帧。在UL和DL子帧之间的转变间隙通过图3中的TTG来指示。
图4示出FDD帧结构的例子。在这种结构中,G=1/8。具有20ms长度的超帧由每个具有5ms长度的4个帧F0、F1、F2和F3组成。一个帧由8个子帧SF0、SF1、SF2、SF3、SF4、SF5、SF6和SF7组成,并且所有子帧包括DL区和UL区。当带宽是5MHz、10MHz或者20MHz的时候,可以使用图4的FDD帧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基于环形缓冲器的速率匹配来发送信道编码比特。在本实施例中,以原生编码速率执行编码,并且在其上执行删余/重复。因此,数据被包括在具有期望大小的数据块中。
图5示出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设备的例子。由MS或者BS采用的发射机可以被包括在图5的例子中。图5的装置可以包括信道编码模块510、比特选择/重复模块520和调制模块530。信道编码模块510以各种方式执行信道编码。比特选择/重复模块520选择和重复比特以对信道编码比特执行速率匹配。调制模块530按照星座重排版本(CRV)来对从比特选择/重复模块520输出的比特执行星座映射。由调制模块530生成的星座符号被插入子分组,并且然后经由至少一个天线发送。
附加的模块可以被包括在图5示出的模块之间。每个模块可以被集成到另一个模块中。在MS或者BS中包括的接收机可以以相反的顺序包括图5的模块。
图6示出选择输入给环形缓冲器的比特的例子。图6的例子可以涉及UL IR-HARQ方案。信道编码比特可以输入给环形缓冲器61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按照诸如子分组ID(SPID)的各种参数来选择在子分组中包括的比特。也就是说,UL比特选择可以按照各种参数来执行。
如图6所示,输入给环形缓冲器的比特可以对应于由SPID 0指示的子分组#0 620,由SPID 1指示的子分组#1 621,由SPID 2指示的子分组#2 622,和由SPID 3指示的子分组#3 623。
另外,如图6所示,与每个子分组相对应的比特可以选自以与在环形缓冲器610上的每个子分组的最后的比特间隔开Nshfit,i的位置。例如,由SPID 1指示的子分组#1可以选自与从在环形缓冲器上的开始位置移动了子分组长度的位置间隔开Nshfit,i 631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Nshfit,i 631可以是Nmod。另外,由SPID 2指示的子分组#2可以选自与从在环形缓冲器上的开始位置移动了子分组长度的位置间隔开Nshfit,i 632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Nshfit,i 632可以是2×Nmod。另外,由SPID 3指示的子分组#3可以选自与从在环形缓冲器上的开始位置移动了子分组长度的位置间隔开Nshfit,i 633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Nshfit,i 633可以是3×Nmod。另外,在由SPID 0指示的子分组#0中,无需空间间隔可以实现比特选择,因为Nshfit,i被设置为0。Nmod表示调制阶数。当生成QPSK符号的时候,调制阶数可以被设置为6,当生成16QAM符号的时候,调制阶数可以设置为4,并且当生成64QAM符号的时候,调制阶数可以设置为6。
用于确定起始位置Pi,k(在上行链路中在该处开始比特选择)的值Nshfit,i可以通过以下的等式1来确定。
[等式1]
Nshifi,i=i·Nmod
在等式1中,i表示子分组ID(也被称为SPID)。在下文中,i和SPID将用于相同的含义。起始位置Pi,k(在上行链路中在该处开始比特选择)可以通过以下的等式2来表示。
[等式2]
Pi,k=(SPID·NCTC,k)mod NFB_Buffer,k
在等式2中,NCTC,k表示在第K FEC块中生成的子分组的数目。FEC块可以对应于由图5的信道编码模块510生成的输出。NCTC,k可以通过以下的等式3来确定。
[等式3]
NCTC,k=NRE,k·NSM·Nmod
在等式3中,NRE,k表示用于在一个FEC块中分割为KFB个块的子分组的数据音的数目。具体地,NRE,k表示用于第K FEC块的数据音的数目。NRE,k可以通过以下的等式4来确定。另外,数据音的数目暗示可传输的星座符号(例如,QAM符号)的数目。
[等式4]
在等式4中,表示下限函数。另外,当MIMO流的数目是1的时候,KRS被设置为1,并且当MIMO流的数目超过1的时候,其被设置为2。按照等式4,如果MIMO流的数目超过1,则在每个FEC块中NRE,k被设置为偶数数目。
在等式3中,NSM表示分配给对应突发的空时编码(STC)率(或者MIMO流的数目)。同时,在等式2中,NFB_Buffer,k可以指示用于第K FEC块的缓冲区大小。仅供参考,NFB_Buffer,k等于以原生的编码率从信道编码模块510输出的编码比特的数目。
图7示出选择输入给环形缓冲器的比特的另一个例子。图7的例子可以在DL IR-HARQ方案中使用。信道编码比特可以输入给环形缓冲器71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按照各种参数(例如,SPID等等)来选择输入给环形缓冲器的比特。用于DL比特选择的起始位置可以通过以下的表1来确定。
[表1]
当如以上表1所示确定起始位置的时候,四个子分组720、721、722和723可以如图7所示来选择。在下文中,将描述对选择位施加星座映射的方案。例如,当适用HARQ方案的时候,最好是按照CRV执行不同的星座映射。CRV可以仅仅适用于16QAM符号和64QAM符号。
[表2]
表2示出当MIMO流的数目被设置为1的时候执行星座映射的规则。如表2所示,构成一个星座符号的比特的顺序连同CRV的改变一起改变。如果当执行HARQ的时候恰当地改变CRV,则可以基于星座重排来获得附加增益。
[表3]
表3解释当MIMO流的数目超过1的时候执行星座映射的规则。如表3所示,如果MIMO流的数目超过1的时候,该星座符号可以分割为偶数符号和奇数符号。也就是说,两个不同的域可以存在于该星座符号中。
在IEEE 802.16m系统中,每当在环形缓冲器的末端上出现返转时,可以改变CRV。也就是说,如果在环形缓冲器的末端上CRV是0,则在出现返转之后,CRV可以被设置为1。如果每当出现返转时就改变CRV,则在重传时可以获得基于星座重排的附加增益。另外,当IEEE802.16m系统确定CRV的时候,可以假设在图6中相对于所有子分组Nshifi,i是“0”。
当应用表3的映射规则的时候,偶数符号和奇数符号可以构成一个符号对。在这种情况下,更优选的是,相同的CRV适用于在一个符号对中包括的两个星座符号。但是,如果每当在环形缓冲器的末端出现返转时就改变CRV,则可以不同地确定配对的星座符号的CRV。
在下文中,将描述当偶数和奇数符号配对的时候,不同地确定偶数符号的CRV和奇数符号的CRV的情形。
[表4]
表4示出在IEEE 802.16m系统中按照类型在资源单元(RU)中包括的子载波(即,音的数目)的数目。
[表5]
表5示出按照每个类型和MIMO流的数目在每子帧类型RU中包括的QAM符号的数目。如所指示的,如果MIMO流的数目是3,并且子帧类型是“2”或者“3”,则通过将QAM符号的数目除以2获得的值被设置为奇数数目。如果通过将QAM符号的数目除以2获得的值被设置为奇数数目,则可能存在可以不同地确定配对的偶数和奇数符号星座符号的CRV的问题。
在下文中,将更加详细地描述前面提到的问题。
图8示出不同地确定配对的偶数和奇数符号的CRV的一个例子。图8的例子涉及上行链路传输,并且还涉及MIMO流的数目超过1且星座符号被分割为偶数符号(在图8中由“E”指示)和奇数符号(在图8中由“O”指示)的情形。另外,图8的例子涉及当满足SPID mod 2=O的时候,奇数数目的星座符号(例如,QAM符号)被包括在出现返转的位置820之前和之后的情形。
如图8所示,具有SPID 2的子分组830可以从环形缓冲器810中生成。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解释方便起见,子分组830可以分割为三个部分821、822和823。子分组830的第一部分821是在从起始位置Pi,k在环形缓冲器810中移动了NCTC,k之后移位Nshift,i的部分。也就是说,第一部分821由与Nshift,i比特相对应的两个星座符号840和841组成。当CRV的起始值被设置为“1”的时候,第二部分822的CRV可以被设置为“1”。由于CRV优选每当在环形缓冲器的末端出现返转时改变以基于如上所述的星座重排来获得增益,所以CRV在环形缓冲器的末端820之前/之后改变。也就是说,第二部分822的CRV被设置为“1”,并且第三部分823的CRV被设置为“0”。在这种情况下,在返转出现之前星座符号850的CRV被确定与第二部分822的CRV(即,“1”)相同,并且在返转出现之后星座符号851的CRV被确定与第一部分821和第三部分823的CRV(即,“0”)相同。也就是说,存在不同地确定配对的偶数符号850和奇数符号851的CRV的问题。
图9示出不同地确定配对的偶数和奇数符号的CRV的另一个例子。图9的例子涉及当满足SPID mod 2=1的时候,奇数数目的星座符号被包括在出现返转的位置920之前和之后(即,MIMO流的数目是3的情形)的情形。
如图9所示,具有SPID 3的子分组930可以从环形缓冲器910生成。如上所述,子分组930可以被分割为第一部分921、第二部分922和第三部分923。当CRV的起始值被设置为“1”的时候,第二部分922的CRV可以被设置为“1”。在这种情况下,由于CRV在环形缓冲器(在其中出现返转)的末端920改变,所以第一部分921和第三部分923的CRV被设置为“0”。在图9的例子中,三个星座符号940、941和950被包括在第一部分921中。在这种情况下,存在配对的两个符号950和951被包括在第一部分921和第二部分922中的问题。也就是说,配对的两个符号950和951被不同地确定。
图10示出不同地确定配对的偶数和奇数符号的CRV的另一个例子。图10的例子涉及一种情形,即,当满足SPID mod 2=1的时候,偶数的星座符号被包括在位置1020(在其上出现返转)的之前和之后。
如图10所示,具有SPID 3的子分组1030可以从环形缓冲器1010中生成。如上所述,子分组1030可以被分割为第一部分1021、第二部分1022和第三部分1023。当CRV的起始值被设置为“1”的时候,第二部分1022的CRV可以被设置为“1”。在这种情况下,由于CRV在环形缓冲器(在其中出现返转)的末端1020改变,所以第一部分1021和第三部分1023的CRV被设置为“0”。在图10的例子中,三个星座符号1040、1041和1050被包括在第一部分1021中。在这种情况下,存在配对的两个符号1050和1051被包括在第一部分1021和第二部分1022中的问题。另外,在图10的例子中,一对符号1060和1061被包括在环形缓冲器(在其中出现返转)的末端1020中。在这种情况下,存在配对的两个符号1060和1061被包括在第二部分1022和第三部分1023中的问题。
前面提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如下所述示例性实施例来改善。具体地,当使用多个MIMO流发送信号的时候,提供了一种规则,其中始终同等地确定偶数符号的CRV和在偶数符号之后的奇数符号的CRV。也就是说,虽然每当在环形缓冲器的末端上出现返转时改变CRV,以便基于星座重排来获得增益,但是如果在一对符号中包括的偶数符号位于环形缓冲器的末端且奇数符号位于环形缓冲器的开始,则偶数符号和奇数符号的CRV被同等地确定。前面提到的规则的一个方面可以按照等式5来实现。
[等式5]
其中
并且j=0,1,2,…,NQAM,k-1.
在等式5中,CRVj,k表示在包含子分组的第K FEC块中包括的第j星座符号的CRV。表示下限函数。“mod”表示取模运算。CRVstarting,k表示用于星座重排版本的起始值。Pi,k表示子分组的起始点。Nmod表示调制阶数。NFB_Buffer,k表示用于第K FEC块的缓冲区大小。NQAM,k表示在第K FEC块中包括的星座符号的数目。i和SPID表示用于子分组的标识符(ID)。
当如等式5所示适用CRV的时候,在MIMO流的数目超过1的系统中,相同的CRV被赋予给一对偶数和奇数符号。
图11示出基于等式5操作的例子。图11的例子涉及一种情形,即,当满足SPID mod 2=0的时候,奇数数目的星座符号被包括在位置1120(在其上出现返转)之前和之后。
如图11所示,具有SPID 2的子分组1130可以从环形缓冲器1110中生成。如上所述,子分组1130可以被分割为第一部分1121、第二部分1122和第三部分1123。当CRV的起始值被设置为“1”的时候,第二部分1122的CRV可以被设置为“1”。在这种情况下,由于CRV在环形缓冲器(在其中出现返转)的末端1120改变,所以第一部分1121和第三部分1123的CRV被设置为“0”。当按照等式5确定CRV的时候,对于在环形缓冲器(在其中出现返转)的末端1120中包括的一对符号1150和1151同等地确定CRV。也就是说,在一对符号中包括的奇数符号1151被确定使得即使出现返转,也没有改变返转的CRV。
图12示出基于等式5操作的另一个例子。图12的例子涉及一种情形,即,当满足SPID mod 2=1的时候,奇数数目的星座符号被包括在位置1220(在其上出现返转)之前和之后。
如图12所示,具有SPID 3的子分组1230可以从环形缓冲器1210中生成。如上所述,子分组1230可以被分割为第一部分1221、第二部分1222和第三部分1223。当CRV的起始值被设置为“1”的时候,第二部分1222的CRV可以被设置为“1”。在这种情况下,由于CRV在环形缓冲器(在其中出现返转)的末端1220改变,所以第一部分1221和第三部分1223的CRV被设置为“0”。当按照等式5确定CRV的时候,三个符号1240、1241和1250可以被包括在第一部分1221中。在这种情况下,一对偶数符号1240和奇数符号1241的CRV被设置为“0”。另外,由于在第一部分中包括的偶数符号1250和在第二部分中包括的奇数符号1251进行配对,所以相同的CRV被设置给其。也就是说,即使偶数符号1250被包括在第一部分1221中,在第一部分中包括的偶数符号1250的CRV也同等地确定给第二部分1222。
图13示出基于等式5操作的另一个例子。图13的例子涉及一种情形,即,当满足SPID mod 2=1的时候,偶数数目的星座符号被包括在位置1320(在其上出现返转)之前和之后。
如图13所示,具有SPID 3的子分组1330可以从环形缓冲器1310中生成。如上所述,子分组1330可以被分割为第一部分1321、第二部分1322和第三部分1323。当CRV的起始值被设置为“1”的时候,第二部分1322的CRV可以被设置为“1”。在这种情况下,由于CRV在环形缓冲器(在其中出现返转)的末端1320改变,所以第一部分1321和第三部分1323的CRV被设置为“0”。当按照等式5确定CRV的时候,三个符号1340、1341和1350可以被包括在第一部分1321中。在这种情况下,一对偶数符号1340和奇数符号1341的CRV被设置为“0”。此外,由于在第一部分中包括的偶数符号1350和在第二部分中包括的奇数符号1351进行配对,所以相同的CRV被设置给其。此外,相同的CRV被设置为在环形缓冲器(在其中出现返转)的末端1320中包括的一对符号1360和1361。
等式5可以以各种方式表示。例如,其可以通过等式6来表示。由于等式6的内容与等式5的内容相同,所以显而易见的是,与等式5相关的例子也适用于等式6。
[等式6] 其中
j=0,1,2,…,NQAM,k-1.
在等式5和等式6中使用的参数的名称可以改变。因此,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具体的参数名称。例如,在等式6中使用的变量m可以替换为另一个名称。
代替以上的等式5,CRV可以基于以下的等式7来确定。
[等式7]
其中
j=0,1,2,…,NQAM,k-1.
在等式7中,表示上限函数。同时,等式7还可以由以下的等式8来表示。
[等式8]
其中
j=0,1,2,…,NQAM,k-1.
图14示出基于等式7操作的另一个例子。图14的例子涉及一种情形,即,当满足SPID mod 2=0的时候,奇数数目的星座符号被包括在位置1420(在其上出现返转)之前和之后。
如图14所示,具有SPID 2的子分组1430可以从环形缓冲器1410中生成。如上所述,子分组1430可以被分割为第一部分1421、第二部分1422和第三部分1423。当CRV的起始值被设置为“1”的时候,第二部分1422的CRV可以被设置为“1”。在这种情况下,由于CRV在环形缓冲器(在其中出现返转)的末端1420改变,所以第一部分1421和第三部分1423的CRV被设置为“0”。当按照等式7确定CRV的时候,相同的CRV被设置给在环形缓冲器(在其中出现返转)的末端1420中包括的一对符号1450和1451。具体地,即使在一对符号中包括的偶数符号1450被包括在第二部分1422中,与第一和第三部分相同的CRV值被设置给其。
图15示出基于等式7操作的另一个例子。图15的例子涉及一种情形,即,当满足SPID mod 2=1的时候,奇数数目的星座符号被包括在位置1520(在其上出现返转)之前和之后。
如图15所示,具有SPID 3的子分组1530可以从环形缓冲器1510中生成。如上所述,子分组1530可以被分割为第一部分1521、第二部分1522和第三部分1523。当CRV的初始值被设置为“1”的时候,第二部分1522的CRV可以被设置为“1”。在这种情况下,由于CRV在环形缓冲器(在其中出现返转)的末端1520改变,所以第一部分1521和第三部分1523的CRV被设置为“0”。当按照等式7确定CRV的时候,一对偶数符号1540和奇数符号1541的CRV被设置为“0”。另外,由于在第一部分1521中包括的偶数符号1550和在第二部分1522中包括的奇数符号1551进行配对,所以相同的CRV被设置给其。也就是说,即使奇数符号1551被包括在第二部分1522中,在第二部分1522中包括的奇数符号1551的CRV也被设置为“0”。
图16示出基于等式7操作的另一个例子。图16的例子涉及一种情形,即,当满足SPID mod 2=1的时候,偶数数目的星座符号被包括在位置1620(在其上出现返转)之前和之后。
如图16所示,具有SPID 3的子分组1630可以从环形缓冲器1610中生成。如上所述,子分组1630可以被分割为第一部分1621、第二部分1622和第三部分1623。当CRV的起始值被设置为“1”的时候,第二部分1622的CRV可以被设置为“1”。在这种情况下,由于CRV在环形缓冲器(在其中出现返转)的末端1620改变,所以第一部分1621和第三部分1623的CRV被设置为“0”。当按照等式7确定CRV的时候,第一部分1621包括三个符号1640、1641和1650。一对偶数符号1640和奇数符号1641的CRV被设置为“0”。同时,由于在第一部分1621中包括的偶数符号1650和在第二部分1622中包括的奇数符号1651进行配对,所以相同的CRV被设置给其。也就是说,即使其被包括在第二部分1622中,在第二部分1622中包括的奇数符号1651的CRV也被设置为“0”。另外,相同的CRV被设置为包括在环形缓冲器(在其中出现返转)的末端1620的一对符号1660和1661。具体地,即使在一对符号中包括的奇数符号1661被包括在第三部分1623中,与第二部分1622相同的CRV值也被设置给其。
可以通过使用除前面提到的等式以外的另一个规则来确定CRV值。例如,当配对的偶数和奇数符号(即,偶数QAM符号和奇数QAM符号)不再成对的时候,CRV可以被无条件地设置为1。其一个例子在图17中示出。
图17示出基于前面提到的规则的操作的例子。如图17所示,具有SPID 3的子分组1730可以从环形缓冲器1710中生成。如上所述,子分组1730可以被分割为第一部分1721、第二部分1722和第三部分1723。图17的例子涉及一种情形,即,第二部分1722包括偶数数目的资源单元,并且第一和第三部分1721和1723也包括偶数数目的资源单元。
当CRV的起始值被设置为“1”的时候,第二部分1722的CRV可以被设置为“1”。在这种情况下,由于CRV在环形缓冲器(在其中出现返转)的末端1720改变,所以第一部分1721和第三部分1723的CRV被设置为“0”。当按照前面提到的规则确定CRV的时候,第一部分1721包括三个符号1740、1741和1750。一对偶数符号1740和奇数符号1741的CRV被设置为“0”。同时,由于在第一部分1721中包括的偶数符号1750和在第二部分1722中包括的奇数符号1751进行配对,所以相同的CRV被设置给其。也就是说,即使奇数符号1751被包括在第二部分1722中,在第二部分1722中包括的奇数符号1751的CRV也被设置为“0”。另外,相同的CRV被设置为包括在环形缓冲器(在其中出现返转)的末端1720的一对符号1760和1761。具体地,即使在一对符号中包括的偶数符号1760被包括在第二部分1722中,与第三部分1723相同的CRV值被设置给其。
图18示出按照前面提到的实施例的操作的例子。MS和/或BS可以执行图18的操作以使用UL或者DL HARQ(例如,CC或者IRHARQ)。具体地,MS可以获得与所发送的数据相对应的编码比特(步骤S1810)。编码包括信道编码。信道编码可以包括turbo编码、卷积编码和卷积的turbo编码。
按照用于编码比特的CRV来执行调制(即,星座映射)(步骤S1820)。该编码比特可以输入给环形缓冲器,并且可以按照起始位置来选择。对于所选择的比特,按照CRV来执行调制。确定CRV的方法可以是等式5至8和前面提到的规则中的任何一个。此外,可以按照等式2或者表1来确定该起始位置。此外,星座映射可以遵循上面的表2和3。
可以以各种方式来用信号通知CRV值。例如,在DL HARQ操作中,可以通过诸如DL分配A-MAP IE的控制信息来指示CRV。另外,在UL HARQ操作中,可以按照预定的公知的方法来指示CRV。
调制符号被包括在子分组中。该子分组通过至少一个天线被发送给接收侧(步骤S1830)。如果从接收侧接收到NACK信号,则可以重发通过改变SPID生成的子分组。例如,在使用UL HARQ的情况下,可以以0、1、2和3的顺序来改变SPID。另外,在使用DL HARQ的情况下,可以改变SPID以按照来自BS的信令生成新的子分组。
4个子分组可以对于一个FEC块生成。也就是说,可以通过选择四个SPID的任何一个来生成各种子分组,并且各种子分组可以用于HARQ初始传输和重传。也就是说,可以以FEB块为单位来生成子分组。同时,HARQ操作可以以在所有FEC块中生成的子分组为单位,而不是以FEC块为单位执行。
图19示出按照本发明前面提到的实施例的MS/BS。MS 1900包括处理器1910、存储器1930和射频(RF)单元1920。处理器1910可以按照从外部部件提供的信息或者在内部部件中预存的信息来分配无线电资源。处理器1910可以实现在前面提到的实施例中由MS执行的过程、方法和功能。耦合到处理器1910的存储器1930存储用于驱动处理器1910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耦合到处理器1910的RF单元1920发送和/或接收无线电信号。
BS 2000包括处理器2010、存储器2020和RF单元2030。处理器2010可以实现在前面提到的实施例中由BS执行的过程、方法和功能。耦合到处理器2010的存储器2020存储用于驱动处理器2010的各种各样的信息。RF单元2030耦合到处理器2010,并且发送和/或接收无线电信号。
处理器1910和2010可以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SIC)、单独的芯片集、逻辑电路和/或数据处理单元。存储器1920和202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存储卡、存储介质,和/或其他等同的存储设备。RF单元1930和2030可以包括用于处理无线电信号的基带电路。当本发明的实施例以软件实现的时候,前面提到的方法可以以用于执行前面提到的功能的模块(即,处理、功能等等)来实现。该模块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920和2020中,并且可以由处理器1910和2010执行。存储器1920和2020可以设置在处理器1910和2010的内部或者外部,并且可以通过使用各种公知的装置耦合到处理器1910和2010。
本发明可以用硬件、软件或者其组合实现。在硬件实现中,本发明可以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可编程序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处理器、设计成能执行前面提到的功能的其它的电子单元及其组合中的一个来实现。在软件实现中,本发明可以用用于执行前面提到的功能的模块来实现。软件可储存在存储单元中并且由处理器执行。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广泛地已知的各种装置可以用作存储单元或者处理器。
虽然已经参考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别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不脱离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中在形式和细节方面进行各种改变。示例性实施例应当认为仅仅是叙述性并且不是为了限制的目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本发明的详细说明,而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并且在该范围内的所有差别将被解释为包括在本发明中。
Claims (11)
1.一种由移动站或者基站执行的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与要发送的数据相对应的编码比特;
通过基于起始点将星座映射应用于从所述编码比特选择的比特来生成包括星座符号的子分组,其中按照星座重排版本CRV来应用所述星座映射;以及
发送与所述子分组相对应的信号,
其中CRVj,k是在包含所述子分组的第K前向纠错FEC块中包括的第j星座符号的CRV,并且通过以下来定义
这里表示下限函数,“mod”表示取模运算,CRVstarting,k表示用于所述CRV的起始值,Pi,k表示所述起始点,Nmod表示调制阶数,并且NFB_Buffer,k表示用于所述第K FEC块的缓冲区大小,并且
其中n通过以下来定义
这里NQAM,k表示在所述第K FEC块中包括的星座符号的数目,并且i和SPID表示所述子分组的标识符ID,并且KRs表示当用于所述信号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流的数目是“1”的时候被设置为“1”,并且否则被设置为“2”的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起始点是由所述子分组的子分组ID来确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CRV被设置为“1”或者“0”,并且用于CRV的所述起始值被设置为“1”或者“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星座符号是16-正交幅度调制QAM符号或者64-QAM符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基于改变的SPID来生成新的子分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MIMO流的数目大于或等于“2”,则所述星座符号被划分成偶数符号和奇数符号,并且应用于所述偶数符号的星座映射方案不同于应用于所述奇数符号的星座映射方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CRV同等地被确定用于第一星座符号和直接跟随所述第一星座符号的第二星座符号,并且所述第一星座符号是偶数符号以及所述第二星座符号是奇数符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一个子分组中包括的星座符号的数目被设置为偶数数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HARQ是增量冗余HARQ,IR-HARQ,方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每当在与所述SPID相关联的环形缓冲器的末端出现返转时,则改变所述CRV。
11.一种用于执行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的数据处理设备,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包括:
用于获得与要发送的数据相对应的编码比特的装置;以及
用于通过基于起始点将星座映射应用于从所述编码比特选择
的比特来生成包括星座符号的子分组的装置,其中按照星座重排
版本CRV来应用所述星座映射;以及
用于发送与所述子分组相对应的信号的装置,
其中CRVj,k是在包含所述子分组的第K前向纠错(FEC)块中包括的第j星座符号的CRV,并且通过以下来定义
这里表示下限函数,“mod”表示取模运算,CRVstarting,k表示用于所述CRV的起始值,Pj,k表示所述起始点,Nmod表示调制阶数,并且NFB_Buffer,k表示用于第K FEC块的缓冲区大小,并且
其中n通过以下来定义
这里,NQAM,k表示在第K FEC块中包括的星座符号的数目,i和SPID表示所述子分组的标识符ID,并且KRS表示当用于所述信号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流的数目是“1”的时候被设置为“1”,并且否则被设置为“2”的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30987310P | 2010-03-03 | 2010-03-03 | |
US61/309,873 | 2010-03-03 | ||
PCT/KR2011/001473 WO2011108866A2 (ko) | 2010-03-03 | 2011-03-03 | Harq를 위한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74399A CN102474399A (zh) | 2012-05-23 |
CN102474399B true CN102474399B (zh) | 2014-11-26 |
Family
ID=44542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0314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4399B (zh) | 2010-03-03 | 2011-03-03 | 用于harq操作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58552B2 (zh) |
KR (1) | KR101753423B1 (zh) |
CN (1) | CN102474399B (zh) |
MY (1) | MY156477A (zh) |
WO (1) | WO2011108866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11526B (zh) * | 2011-11-08 | 2015-03-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Mimo系统中发送数据流的方法和装置 |
US11032031B2 (en) * | 2016-01-18 | 2021-06-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ARQ LLR buffer and reordering buffer management |
US10756853B2 (en) | 2016-10-21 | 2020-08-2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cremental redundancy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R-HARQ) re-transmission |
WO2018098669A1 (en) * | 2016-11-30 | 2018-06-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redundancy generation of polar codes dur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CN108631965B (zh) * | 2018-05-14 | 2020-09-04 | 暨南大学 | Harq-ir在相关莱斯衰落场景下的吞吐量最大化设计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313247A1 (en) * | 2001-11-16 | 2003-05-2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Incremental redundancy ARQ retransmission method using bit reordering schemes |
CN1889413A (zh) * | 2005-06-27 | 2007-01-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混和自动重传方法 |
CN101068138A (zh) * | 2001-02-21 | 2007-11-07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使用信号星座重排的混合自动请求重发的方法 |
CN101222472A (zh) * | 2007-01-08 | 2008-07-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阶调制星座重排方法及其控制信令传输装置与方法 |
CN101291200A (zh) * | 2008-06-13 | 2008-10-22 | 中山大学 | 一种混合自动请求重发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719795B2 (ja) * | 2005-05-04 | 2011-07-0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ダイバーシチと16qam方式のコンスタレーション再配置とを使用する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データ送信 |
US8189559B2 (en) | 2007-07-23 | 2012-05-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Rate matching for hybrid ARQ operations |
US7986741B2 (en) * | 2007-09-28 | 2011-07-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improved circular buffer rate matching for turbo-coded MIMO-OFDM wireless systems |
KR101476203B1 (ko) * | 2008-01-08 | 2014-12-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성좌 재배열 이득을 보장하기 위한 harq 기반 신호 전송 방법 |
WO2010002609A1 (en) * | 2008-07-02 | 2010-01-07 |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 Dynamic symbol to antenna and subcarrier mapping for chase-combining harq |
US20100166103A1 (en) * | 2008-12-29 | 2010-07-01 | Tom Harel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ransmiting encoded message |
-
2011
- 2011-03-03 CN CN201180003142.8A patent/CN10247439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3-03 KR KR1020127000131A patent/KR101753423B1/ko active Active
- 2011-03-03 WO PCT/KR2011/001473 patent/WO2011108866A2/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3-03 US US13/386,399 patent/US845855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3-03 MY MYPI2012000123A patent/MY156477A/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68138A (zh) * | 2001-02-21 | 2007-11-07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使用信号星座重排的混合自动请求重发的方法 |
EP1313247A1 (en) * | 2001-11-16 | 2003-05-2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Incremental redundancy ARQ retransmission method using bit reordering schemes |
CN1889413A (zh) * | 2005-06-27 | 2007-01-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混和自动重传方法 |
CN101222472A (zh) * | 2007-01-08 | 2008-07-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阶调制星座重排方法及其控制信令传输装置与方法 |
CN101291200A (zh) * | 2008-06-13 | 2008-10-22 | 中山大学 | 一种混合自动请求重发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74399A (zh) | 2012-05-23 |
KR20130029363A (ko) | 2013-03-22 |
US8458552B2 (en) | 2013-06-04 |
MY156477A (en) | 2016-02-26 |
WO2011108866A3 (ko) | 2012-01-05 |
US20120204075A1 (en) | 2012-08-09 |
KR101753423B1 (ko) | 2017-07-03 |
WO2011108866A2 (ko) | 2011-09-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86512B2 (en) | Adap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methods | |
US8667357B2 (en) | Method for conducting HARQ with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CN108292976B (zh) | 电信装置和方法 | |
CN102461046B (zh) | 健壮的ue接收机 | |
US8964688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effecting uplink HARQ 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CN101662346B (zh) | 自动重传控制方法、通信系统及其发射机和接收机 | |
CN101365175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 | |
KR101221167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 |
US8750104B2 (en) | Method for performing HARQ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8953505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between a terminal and a base station via a fram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a relay station | |
CN101933282B (zh) | 用于支持harq的方法和设备 | |
KR20090093800A (ko)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ack/nack 신호 전송방법 | |
KR20030032381A (ko) |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패킷 재전송을 위한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 |
US8661307B2 (en) | Transmitter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2474399B (zh) | 用于harq操作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 |
US20130039405A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program, and processor | |
US8514888B2 (en)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wireless broadcasting servic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 |
KR101140091B1 (ko)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방법 | |
KR101117002B1 (ko)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방법 | |
KR20100110753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harq를 수행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
EP3868044B1 (en)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upporting harq for ieee 802.11 | |
KR101651672B1 (ko) | 부호어의 전송 방법 | |
KR101603328B1 (ko) | Harq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방법 | |
JP2008252501A (ja) | 再送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送信装置 | |
Akkayaa et al. | Generalized Type-II Hybrid SR ARQ Scheme Using Punctured Convolutional Coding and Code Combining Technique in Wavelet Packet Division Multiplexing (WPD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26 Termination date: 20180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