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4380B - 光学网络中的数据处理 - Google Patents
光学网络中的数据处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74380B CN102474380B CN201080037121.3A CN201080037121A CN102474380B CN 102474380 B CN102474380 B CN 102474380B CN 201080037121 A CN201080037121 A CN 201080037121A CN 102474380 B CN102474380 B CN 10247438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velengths
- optical
- laser
- otg
- se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1—Power control, e.g. to keep the total optical power constant
- H04J14/02216—Power control, e.g. to keep the total optical power constant by gain equaliz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光学网络中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光学组件,其中分配两组波长;其中对至少一组波长进行监视;并且其中通过调节光学组件的至少一个激光器来避免或补偿两组波长之间的冲突。此外,提出了一种包括所述光学组件的光学通信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光学网络中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设备,并且涉及一种包括这种设备的光学网络。
背景技术
无源光学网络(PON)是一种与光纤到户(FTTH)、光纤到企业(FTTB)和光纤到路边(FTTC)的情形相关的具有前景的方法,特别是其克服了传统点对点解决方案的经济方面的局限。
PON已经被标准化并且目前由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服务提供商进行部署。常规的PON以广播方式从光学线路终端(OLT)到光学网络单元(ONU)分发下行(downstream)业务,同时所述ONU向OLT发送按时间复用的上行(upstream)数据分组。因此,ONU之间的通信需要通过涉及电子处理的OLT进行输送,所述电子处理诸如缓冲和/或调度,这导致了等待时间并使得网络吞吐量下降。
在光纤通信中,波分复用(WDM)是通过使用不同波长(颜色)的激光来载送不同信号而对单条光纤上的多个光学载波信号进行复用的技术。除了使得能够在一股光纤上进行双向通信之外,这还允许容量的倍增。
WDM系统被划分为不同的波长模式,常规、粗糙和密集WDM。WDM系统例如在大约1550 nm的石英光纤的第3传输窗口(C带(band))中提供多达16个信道。密集WDM使用相同的传输窗口但是具有更为密集的信道间隔。信道规划有所变化,但是典型的系统可以使用以100 GHz为间隔的40个信道或者以50 GHz为间隔的80个信道。一些技术能够以25 GHz为间隔。放大操作使得可用波长能够扩展到L带,或多或少地使得这些数字翻倍。
例如相干超密波分复用(UDWDM)网络的光学接入网络被认为是未来的数据接入技术。
在UDWDM概念内,潜在地,所有波长都被路由到每个ONU。通过对ONU处的本机振荡器(LO)激光器进行调谐来选择相应波长。
图1示出了部署有光学线路终端(OLT)115的UDWDM光学接入系统。OLT 115包括三个线路卡(linecard)(也被称作线路接口卡LIC)101、102、103。线路卡101包括连接到分配器(splitter)106的两个光学传输群组(OTG)104、105,并且分配器106的输出连接到功率分配器113。因此,LTC 102的OTG 107、108经由朝向所述功率分配器113的分配器109进行组合,而LIC 103的OTG 110、111经由朝向所述功率分配器113的分配器112进行组合。功率分配器113连接到PON 114。
每个OTG生成几个波长。图2示出了包括OTG的组合的光谱的图示,其中波长组201由第一OTG所生成,波长组202由第二OTG所生成,并且波长组203由第三OTG所生成。来自几个OTG的波长可以被组合到单条光纤上。同样,来自几个LIC的波长可以被组合到单条光纤上。OTG的波长通过保护带204、205分开,这允许每组波长201、202、203的频率漂移而并不与其相邻的波长群组相干扰。
单个UDWDM系统可以服务于多于1000个订户,但是由于当今的技术,OLT中的OTG可能仅能够处理明显更小数量的订户。因此,需要多个OTG来应对PON中更大量的订户。如图1所示,OTG通过功率分配器113相组合。
一个OTG所处理的波长不可与相同PON中另一个OTG的波长相重叠。因此,每个OTG需要具有不同波长的激光。因此,需要可调谐的线路卡(即,具有可调谐激光器的线路卡)或者需要不同类型的线路卡来满足该要求。可调谐线路卡是具有前景的选项,这是因为它们避免了高昂的营运开支(OPEX):因此,不需要对多种类型的线路卡进行管理,其中针对每个波长范围具有一种特定的线路卡类型。
可以在线路卡中使用低成本的可调谐激光器以使得它们可针对波长进行调节并且同时满足这样的线路卡的整体成本效率的要求。然而,这样的低成本可调谐激光器表现出了明显程度的漂移和公差。这样的漂移会导致一个OTG与另一OTG的波长范围冲突(不同OTG的波长范围的冲突)并且两个OTG的信号因此将退化而导致可被订户所感知的服务中断。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客服以上所提到的缺陷,且尤其是提供一种成本有效的解决方案以(至少部分地)对光学组件中激光器的公差和漂移进行补偿。
该问题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而得以解决。另外的实施例来自于从属权利要求。
为了克服该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光学网络中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
- 其中分配两组波长;
- 其中对至少一组波长进行监视;
- 其中通过调节光学组件的至少一个激光器来避免或补偿两组波长之间的冲突。
要注意到,调节激光器特别地可以包括调节所述激光器的波长。该激光器可以被用作本机振荡器激光器,特别是光学组件的CW激光器。
进一步注意到,可以通过监视一组波长的波长范围或其周围的频带对该组波长进行监视。这样的频带的宽度可以根据避免几组波长之间的任意冲突所需的带隙来定义。例如,如果该频带的宽度被设置为特定大小,则一旦波长组彼此接近并且那些组之间的带隙低于所述大小就可检测到即将出现的冲突。
一组波长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能够被用于通信目的的波长范围或频带。特别地,在UDWDM中,多个波长可以被用作一个这样的波长组,其中该群组的所有波长都由单个激光器所生成。因此,偏移激光器的波长导致偏移该组波长的所有波长。特别地,该组波长可以由光传输群组(OTG)来提供,其中至少一个这样的OTG可以被部署有ONU或OLT的线路卡。
注意到,波长范围可以是指可以被用于通信目的的任意连续或非连续的波长或频率的频带。
有利地,在实际的冲突之前,波长组朝向(或远离)彼此的漂移可以被检测到。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则可以通过调谐一个激光器由此调节与该激光器相关联的该组波长的波长来避免冲突。例如,如果两组波长之间的距离低于预先确定的阈值(带隙带),则可以检测到冲突。
注意到,该方法有效地避免了冲突(在它们可能实际发生之前)。此外,可以通过对所述至少一个激光器进行调节而有效减少或补偿实际发生的冲突。因此,冲突得以避免是指由于在冲突之前及时进行调节而不会发生冲突时的情形以及在冲突发生但是通过调节光学组件的至少一个激光器而得以(快速)减少或补偿时的情形。
因此,不需要提供激光器的温度控制或波长控制的附加组件。也有利的是,不需要大于所有公差和漂移的总和的保护带,由此明显减小了整体带宽浪费。
另外注意到,ONU可以跟随下行波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学组件是以下之一或者与下之一相关联:
- OLT;
- ONU;
- OTG。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每组波长与光学组件的一个激光器相关联,特别是与光学传输群组(OTG)相关联。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通过确定至少两组波长之间的光学带隙并且通过在该光学带隙达到预先确定的阈值时调节光学组件的至少一个激光器来避免或补偿冲突。
因此,当光学带隙(也被称作波长组之间的带隙)低于该预先确定的阈值时,就对光学组件的激光器进行调谐以使得符合波长组之间的最小光学带隙。
有利地,可以事先检测到冲突并且可在实际冲突之前采取对策。这有效地避免了波长组之间的任意冲突的发生。
在下一个实施例中,光学组件的下行激光信号与至少一个相邻光学组件的上行光混合,并且由光学组件基于该混合信号确定冲突检测信号。
因此,所述冲突检测信号允许检测大于所述光学组件的波长组所占据的波长范围的波长下的光线,并且可以在另外的波长组接近该波长组时指示冲突(或即将到来的冲突)。
所述下行激光信号特别地是未调制的激光信号。
以下也是一种实施例,即几个光学组件的下行激光信号被混合为冲突检测信号。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冲突检测信号被馈送至集中冲突检测设备。
根据一个实施例,特别是出于共享处理和/或冗余的目的,并行提供几个集中冲突检测设备。
每当(例如,由两个OTG提供的)两组波长冲突(或者即将出现这样的冲突)时,所述冲突检测信号指示与两组波长的光学距离相对应的中间频率。所述冲突可以被冲突检测设备所检测到并以信号进行通知。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光学网络单元扫描几组波长的下行信号并且确定冲突检测信号。
注意到,这样的ONU可以被解释和/或设置为针对下行信号进行扫描。
在又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网络单元确定一组波长的两个相邻波长之间的距离以及两组波长之间的距离,并且如果两组波长之间的距离小于该组波长的两个相邻波长之间的距离则确定冲突。
而且,例如通过包括安全保护带隙带(其添加到两组波长之间的距离)并且因此在实际冲突发生之前触发冲突避免序列,也可以检测即将出现的冲突。
根据下一个实施例,光学网络单元向光学接入点、特别是光学线路终端上行传送所述冲突检测信号。
存在向光学接入点传输所述冲突检测信号的几种可能性:所述ONU可以利用空闲或保留的波长,或者其可以使用单独的信道,例如,如以太网的不同网络上的连接。
根据又一个实施例,光学组件的下行激光信号与至少一个相邻光学组件的下行光进行混合,并且其中由所述光学组件基于该混合信号确定冲突检测信号。
所述冲突检测信号可以包括激光信号和至少一个相邻光学组件的下行信号之间的互调。作为替代方案,所述冲突检测信号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相邻(或其它)光学组件的不同波长组之间的互调。
根据又一个实施例,两组波长包括与第一激光器相关联的第一组波长以及与第二激光器相关联的第二组波长;并且第二组波长经由第二激光器向第一组波长进行调谐。
因此,第二激光器可以被调谐为迭代地或连续地将第二组波长向第一组波长进行移动。这具有以下优点:波长组将允许紧凑和有效的利用波长范围,该波长范围至少维持在第一组波长和第二组波长之间的预先确定的带隙,所述带隙避免了任意冲突。
以上所指出的问题还通过一种设备得以解决,该设备包括被布置为使得能够在其上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处理单元和/或硬接线电路和/或逻辑设备,和/或该设备与所述处理单元和/或硬接线电路和/或逻辑设备相关联。
而且,以上所指出的问题可以通过一种光学组件得以解决,所述光学组件包括:
- 发射一组波长的本机振荡器激光器;
- 处理单元,布置为
- 监视该组波长;
- 在该组波长与另一组波长冲突或者即将冲突的情况下调节该本地振荡器激光器。
注意到,所述监视该组波长可以包括监视该组波长周围的波长范围以便在该冲突实际发生之前获知即将出现的冲突。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也适用于该光学组件。
之前所指出的问题进一步通过一种光学通信系统所解决,所述光学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如这里所描述的光学组件。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以下附图中示出和图示:
图3示出了连接到PON的OTG的示意性框图;
图4示出了框图,其可视化了包括通过功率分配器组合的三个线路卡以及两个冲突检测设备模块的OLT;
图5示出了连接到PON的OTG的示意性框图,其中该OTG具有由OTG的激光器进行馈送的单独光电二极管,并且该PON由此接收各个OTG的所有上行信号;
图6示出了方法的步骤,其可以被几个光学组件(例如OTG)应用于有效利用带宽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所提供的方法允许在光学线路卡中使用可调谐激光器而无需任何温度控制。只要特定OTG的波长范围并未达到或者干扰相邻OTG的波长范围,这里所描述的机制就允许线路卡激光器进行漂移。在OTG的波长范围朝向彼此进行漂移的情况下,可以检测到即将出现的冲突并且可以对至少一个OTG稍作调谐以避免这样的冲突。
提出了几个示例性方法来事先检测冲突。这些方法可以被概括如下并且将在随后更为详细地进行描述。
(a)将OTG的未经调制的下行激光信号与至少一个相邻OTG的上行光进行混合以检测冲突。
(b)在集中冲突检测器中将几个(特别是所有)OTG的未经调制的下行激光信号进行合并或混合。
(c)专用ONU扫描(所有)OTG的(所有)下行信号并且检测OTG的相对位置。
(d)将OTG的未经调制的下行激光信号与至少一个相邻OTG的下行光进行混合以检测冲突。
注意,方法(a)至(d)可以分别应用或者相互组合地应用。
方法(a)
该机制假设任意的线路卡具有至少一个活动(active)订户或者被关机。
OTG可以服务于k个波长,即k个订户。如果在特定PON中少于k个订户是活动的,则单个OTG被启动。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出现与另外OTG的冲突,并且该线路卡的激光器可以被调谐至其波长调谐范围的上(或下)端。
当订户占据了第一OTG的最后的可用波长时,OLT激活下一个OTG。该新的OTG可以利用波长调谐范围的相对端处的波长并且其可以向第一OTG进行调谐。
新的OTG可以连续监视冲突并且其可以在冲突被检测到或即将出现时停止调谐。在该波长范围(这样的冲突发生之前),所述新的OTG已经找到了其波长范围并且开始从ONU接受登录事件。
出于这样的目的,每个OTG包括冲突检测设备(CDD),其可以是OTG的多信道接收器的一部分。
图6示出了方法的步骤,其可以被几个光学组件(例如OTG)应用于有效利用带宽范围。
在步骤601中,第一OTG被启动。该第一OTG在调谐范围的端点处或其附近分配一组波长(波长范围或带)(步骤602)。这可以是可用带的上端或下端。第一OTG接着可以通过允许ONU登录到其来利用该组波长。在步骤603中,下一个(这里为第二个)OTG被启动。为了在最初避免该第二OTG所使用的波长组与第一OTG已经分配的波长组有任何重叠,第二OTG在调谐范围的相对侧或其附近分配一组波长(步骤604)。第二OTG接着可以(通过调谐其激光器)将该组波长向调谐范围的另一端进行偏移(步骤605)。在与第一OTG所分配的波长组实际冲突之前,第二OTG(例如,经由其CDD)检测到即将出现的冲突(例如,通过降低到3 GHz的带隙以下而接近第一OTG的波长组)。因此,波长组之间预先确定的带隙可以被用来有效地利用调谐范围。第二OTG利用接近于第一OTG的波长组但是又足够远以避免任何的干扰或冲突的这些波长。因此,第二OTG可以允许ONG登录到所分配的波长(步骤606)。
图3示出了连接到PON的OTG的示意性框图。
在OTG 301中,几个信道303至306经由合并器(combiner)302进行合并并且被馈送至调制器307。激光器308将其信号输送到调制器307并且被用作对合并器302的信号进行调制的本机振荡器。调制器307的输出被馈送至循环器(circulator)309,所述循环器309向PON 318输送输出信号。到来的信号从PON 318馈送至循环器309并且进一步连同激光器308的信号一起被馈送至光电二极管310。该信号由滤波器311特别是一组电带通滤波器分到几个信道312至315中,其中一个信号被确定为冲突检测信号316,其被馈送至冲突检测设备317并由其进行评估。
激光器308可以是未调制的连续波(CW)激光器。激光器308的信号被光电二极管310用作外差接收器的本机振荡器。光电二极管310将光学信号转换为包括所有上行信号之和的电信号,所述上行信号在该示例中为信道312至315的信号。(电)滤波器将不同的上行信号彼此分开。
CDD 317对登录到相邻线路卡的至少一个ONU所提供的上行信号进行反应。例如,如果线路卡的波长范围为+/-10 GHz,则CDD 317能够检测+/-12 GHz下的光线。因此,CDD 317能够在实际冲突发生之前触发信号(2 GHz)。
在操作期间,第一和第二线路卡都可以漂移。如果发生或即将发生新的冲突,第二线路卡可以被调谐得远离第一线路卡(即,可以对第二线路卡所使用的第二组波长进行调节以使得到第一线路卡所使用的第一组波长的预定带隙得以保持;由于每组波长与一个激光器设置相关联,所以该激光器能够被调谐以调节两组波长之间的带隙)。不可能对第一线路卡进行调谐,原因在于,如以上所指出的,第一线路卡可以利用调谐范围的端点处的波长。
当对第二线路卡的波长范围进行调节时,登录到该第二线路卡的ONU可以跟随该线路卡并且不会出现业务中断。因此,波长范围的调谐或调节必须以低速进行以允许ONU跟随这样的调节。
当第二线路卡的可用信道被耗尽时,OLT可以激活遵循相同方案的下一个线路卡。
如果多于两个的线路卡被激活并且第一和第二线路卡之间发生冲突,则第二线路卡的调谐可能造成第二和第三线路卡之间的冲突,这也可能导致第三线路卡的调谐。在这样的情况下,OLT可以停止较低编号的(多个)线路卡的调谐直至较高编号的(多个)线路卡的调谐完成。
在正常操作期间,两个线路卡可以彼此远离地进行漂移。因此,有时,OLT可能将线路卡朝向彼此进行调谐直至冲突即将出现或被检测到。这保证了线路卡所使用的波长组之间优化(例如,最小)的间隔。
优选地,线路卡的最高和最低波长被占据以允许相邻线路卡检测到冲突,这是因为冲突检测器需要上行光来检测冲突。如果订户从这样的外部波长断开连接,则另一个订户因此可以有利地移动到该外部波长以保证冲突检测器的有效操作。待移动的该订户可以从线路卡取得最高编号。如果该线路卡为“空”,即没有任何订户登录于其上,则可以使得具有最高编号的线路卡去激活。
CDD可以以各种方式来实现。一种示例性实现方式包括峰值信号检测器。
由于外差接收器的性质,相同的冲突检测信道能够检测到与上方和下方相邻线路卡的冲突。CDD可能无法自己决定是否在波长范围的上端或下端发生冲突。因此,OLT可以将来自其几个(全部)OTG的冲突检测信号进行合并以作出这样的决策。例如,如果OTG4和OTG5都以信号通知了冲突,则在OTG4和OTG5之间发生了冲突。
方法(b)
一种替代方法是使用将来自不同OTG的下行信号进行混合的外差接收器。
因此,每个OTG具有针对未调制的激光信号的单独输出。所有这些输出利用功率分配器进行合并并且被导向单独的CDD。
该CDD包括光电二极管、滤波器、整流器和阈值检测器。每当两个OTG的波长组冲突时,所述光电二极管将相应的OTG激光信号进行混合并且产生对应于两个OTG的光学距离的中间频率。所述CDD检测该中间频率并且以信号通知冲突。
对于OLT而言有两种方式来确定哪些OTG冲突:
- OLT能够调谐任意的OTG;如果该调谐在CDD中可见,则该OTG是冲突的一部分。
- 可以利用低频导频音(pilot tone)对OTG激光器进行调制。每个OTG具有不同的导频音。在CDD中,两个冲突OTG的导频音都是可见的并且能够利用低频信号处理容易地进行检测。
该CDD是OLT的单一故障源。为了提高可靠性,OLT可以装备有两个或更多的CDD。
图4示出了框图,其可视化了包括通过功率分配器(如图1所示和描述)组合的三个线路卡101、102和103的OLT 404。而且,OLT 404包括两个CDD 401、402。一个CDD被提供用于冗余的目的。CDD 401、402经由分配器403进行合并;线性卡101至103以及CDD经由分配器406进行合并并且连接到PON 405。
方法(c)
这里,可以使用ONU(迭代、重复和/或持续地)扫描整个波长范围。每个ONU由于其可调谐激光器和外差接收器而能够作为频谱分析器。与OTG的激光器相比,ONU的激光器可以具有相同或者甚至更大的漂移或更高的公差。因此,ONU不能确定OTG的下行信号的绝对位置。然而ONU能够确定OTG之间的相对位置。
ONU可以以恒定的调谐速度扫描整个波长范围。每当其扫描OTG的波长束时,其通过记录波长ID来校准其调谐位置,所述波长ID包含在每个下行波长的Almanac(历书)信号中。此外,其知道一个OTG的两个相邻波长之间的固定距离(例如,3 GHz)并且能够简单地将OTG内这样的距离与两个OTG之间的距离进行比较。只要两个OTG之间的距离大于OTG内的距离,就没有冲突发生。
该专用ONU可能必须将其扫描过程的结果传输到OLT,这可以利用以下机制中的至少一个来进行:
1)每当ONU扫描到不被订户所占据的空闲波长时,该ONU登陆并且使用该波长向OLT输送其上行数据。
2)该专用ONU具有专用的保留波长。每当该ONU扫描该保留波长时,其都登陆到OLT并且向OLT上行传输数据。
3)该ONU在物理上位于OLT附近并且例如通过以太网具有直接连接。其例如持续地使用该保持信道与OLT进行通信。
方法(d)
这里,OTG的未经调制的下行信号被馈送至另外的外差接收器。PON的辅助端口被馈送至相同的接收器;因此,该接收器的光电二极管获得所有OTG的所有下行信号以及其自己激光器的信号。
图5示出了连接到PON 318的OTG 504的示意性框图。如图3所示以及以上所解释的,OTG 504基于OTG 301。然而,与图3相比,图5示出了由激光器308进行馈给并且由此经由PON 318接收各个OTG的所有上行信号的单独的光电二极管501。光电二极管501的输出502被馈送至CDD 503。
在光电二极管502的电端口可见的中间频率可以基于以下之一:
1)基于本机OTG激光器308和其它OTG的下行信号之间的互调。
2)基于另一个OTG的不同子载波之间的互调。
两种类型的互调具有重叠的频率范围并且不可以通过频率进行区分。因此,激光器308在光电二极管501处可以具有比来自OTG的任意下行信号明显更高的幅度。这可以通过PON的内在衰减来实现。如果PON的分配比(splitting ratio)非常低,则OTG冲突输入505处的功率水平可以被衰减器减小。
因此,本机激光器308和来自PON的OTG信号之间的互调具有比在光电二极管501处接收的OTG信号之间的任意互调都更高的幅度。因此,可以在CDD 503处检测到本机激光器308和OTG信号之间的互调。
在来自本机激光器308的信号和OTG信号之间存在多种互调:
- 与该OTG的下行信号的互调;
- 与来自下一个OTG的信号的互调;
- 与远处OTG的互调。
这些互调之间的区分可以经由频率来实现:与自己的下行信号的互调以固定频率进行。例如,如果OTG具有+/- 10 GHz的带宽,则所有这些互调都具有低于10 GHz的频率。
当两个OTG之间的保护带减小至3 GHz或更小时,与相邻OTG的任意冲突都可以被定义为事件。在这种情况下,互调频率(intermodulation frequency)在冲突的情况下为13 GHz。
与(在频带中的距离方面)更远的OTG的互调全部具有明显更高的频率。结果,具有13 GHz的中频的带通滤波器在CDD中可以被用来检测冲突。
缩写列表
CD 冲突检测
CDD 冲突检测设备
CW 连续波
LIC 线路卡(也称作线路接口卡)
LO 本机振荡器
NGOA 下一代光学接入
NGOA 下一代光学接入
OAM 运营、管理和维护
OLT 光学线路终端(承载商侧)
ONU 光学网络单元(订户侧)
OTG 光学传输群组
PON 无源光学网络
UDWDM 超密WDM
WDM 波分复用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在光学网络中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
- 其中分配两组波长;
- 其中对至少一组波长进行监视;
- 其中通过确定所述至少两组波长之间的光学带隙并且通过在该光学带隙达到预先确定的阈值时调节光学组件的至少一个激光器来避免或补偿所述两组波长之间的冲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学组件是以下之一或者与下之一相关联:
- OLT;
- ONU;
- OTG。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每组波长与光学组件的一个激光器相关联,特别是与光学传输群组相关联。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学组件的下行激光信号与至少一个相邻光学组件的上行光混合,并且其中由所述光学组件基于该混合信号确定冲突检测信号。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几个光学组件的下行激光信号被混合为冲突检测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冲突检测信号被馈送至集中冲突检测设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并行提供几个集中冲突检测设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光学网络单元扫描几组波长的下行信号并且确定冲突检测信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学网络单元确定一组波长的两个相邻波长之间的距离以及两组波长之间的距离,并且如果所述两组波长之间的距离小于该组波长的两个相邻波长之间的所述距离则确定冲突。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学网络单元向光学接入点上行传送所述冲突检测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学接入点是光学线路终端。
12.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光学组件的下行激光信号与至少一个相邻光学组件的下行光进行混合,并且其中由所述光学组件基于该混合信号确定冲突检测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 其中两组波长包括与第一激光器相关联的第一组波长以及与第二激光器相关联的第二组波长;
- 其中第二组波长经由第二激光器向第一组波长进行调谐。
14.一种光学组件,包括:
- 发射一组波长的本机振荡器激光器;
- 处理单元,被布置为:
- 监视该组波长;
- 在该组波长与另一组波长冲突或者即将冲突的情况下调节该本地振荡器激光器,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被配置为通过确定至少两组波长之间的光学带隙并且通过在该光学带隙达到预先确定的阈值时调节所述本机振荡器激光器来避免或补偿两组波长之间的冲突。
15.一种光学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09010758 | 2009-08-21 | ||
EP09010758A EP2288063B1 (en) | 2009-08-21 | 2009-08-21 | Data processing in an optical network |
PCT/EP2010/061295 WO2011020697A1 (en) | 2009-08-21 | 2010-08-03 | Data processing in an optical network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74380A CN102474380A (zh) | 2012-05-23 |
CN102474380B true CN102474380B (zh) | 2015-09-30 |
Family
ID=41559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37121.3A Active CN102474380B (zh) | 2009-08-21 | 2010-08-03 | 光学网络中的数据处理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81318B2 (zh) |
EP (1) | EP2288063B1 (zh) |
CN (1) | CN102474380B (zh) |
ES (1) | ES2396185T3 (zh) |
WO (1) | WO201102069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67744B2 (ja) * | 2012-06-13 | 2016-08-10 | ▲ホア▼▲ウェイ▼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 多重波長受動光ネットワークのための波長構成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多重波長受動光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CN104519419A (zh) * | 2013-09-30 | 2015-04-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信号的处理方法、光模块及光线路终端 |
CN104301043A (zh) * | 2014-10-23 | 2015-01-21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基于otg的光通信接收系统与光通信接收方法 |
CN106254184A (zh) * | 2015-06-15 | 2016-12-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光纤入户的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84897A (zh) * | 2001-01-05 | 2004-03-2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在宽带波分复用光纤传输系统中用于长波长信道的控制方案 |
CN101057424A (zh) * | 2005-02-22 | 2007-10-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dwdm系统中波长集中监控的装置及方法 |
CN101095269A (zh) * | 2004-02-21 | 2007-12-26 | 菲尼萨公司 | 用于粗波分复用系统的温度控制 |
CN101467366A (zh) * | 2007-04-27 | 2009-06-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部分调谐激光器的无源光网络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165537A (ja) * | 1983-03-10 | 1984-09-18 | Nec Corp | 光スタ−リピ−タ |
EP0306900B1 (en) * | 1987-09-09 | 1995-04-05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in optical star network and optical star network system for realizing the same |
US5483368A (en) * | 1992-11-18 | 1996-01-09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suitable for selective reception of multiple services |
JP2880927B2 (ja) * | 1995-03-17 | 1999-04-1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JPH0993194A (ja) * | 1995-09-27 | 1997-04-04 | Nec Corp | 波長安定回路 |
US5673129A (en) * | 1996-02-23 | 1997-09-30 | Ciena Corporation | WDM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wavelength stabilized optical selectors |
US6088142A (en) * | 1997-03-13 | 2000-07-11 | Oplink Communication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cision wavelength monitoring |
US6339487B1 (en) * | 1997-03-24 | 2002-01-15 | At&T Corp. | Bi-directional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
IL121510A (en) * | 1997-08-11 | 2000-02-17 | Eci Telecom Ltd | Optical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6055078A (en) * | 1998-05-01 | 2000-04-25 | University Of Maryland Baltimore County | Real time wavelength monitoring circuit |
US6684031B1 (en) * | 1998-06-18 | 2004-01-27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Ethernet fiber acc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JP2000236299A (ja) * | 1998-12-18 | 2000-08-29 | Fujitsu Ltd | 光送信機及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
GB2347570B (en) * | 1999-03-03 | 2004-01-14 | Fujitsu Ltd | Optical networks |
US6954593B1 (en) * | 1999-10-29 | 2005-10-1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Burst optical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US6870836B1 (en) * | 2000-03-31 | 2005-03-22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fer of IP data in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US6915079B1 (en) * | 2000-05-30 | 2005-07-05 | Nortel Networks, Ltd. | Non-return optical star coupler |
US6771908B2 (en) * | 2001-02-12 | 2004-08-03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Fast protection switching by snooping on downstream signals in an optical network |
JP2003051786A (ja) * | 2001-08-06 | 2003-02-21 | Fujitsu Ltd | 波長多重光伝送装置 |
US20030072060A1 (en) | 2001-10-11 | 2003-04-17 | Sason Sourani | Optical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ystem |
IL148810A0 (en) * | 2002-03-21 | 2002-09-12 | Axonlink Bvi Corp | Device and method for stabilizing optical sources |
US7149425B2 (en) * | 2002-04-30 | 2006-12-12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onitoring system for an optical transmitter |
US20040136720A1 (en) * | 2003-01-15 | 2004-07-15 | Mahowald Peter H. | Task prioritization in firmware controlled optical transceiver |
JP3938924B2 (ja) * | 2003-06-18 | 2007-06-27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光波長多重アクセスシステムおよび光ネットワークユニット |
FR2869487B1 (fr) * | 2004-04-21 | 2006-07-21 | Alcatel Sa | Reseau de transmission optique en arbre |
KR100703349B1 (ko) * | 2004-11-29 | 2007-04-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파장분할다중 방식의 수동형 광가입자망의 동작 방법 |
US8014672B2 (en) * | 2006-01-27 | 2011-09-06 |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 Optical wavelength multiplexing access system |
JP2008054093A (ja) * | 2006-08-25 | 2008-03-06 | Nec Corp | 光通信システム、光通信装置および光通信波長制御方法 |
US8824889B2 (en) * | 2006-10-04 | 2014-09-02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High capacity optic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
US7489440B2 (en) * | 2006-10-19 | 2009-02-10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Optical spectral filtering and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using semiconductor optical amplifiers |
JP5111092B2 (ja) * | 2007-12-21 | 2012-12-26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olt |
JP5114184B2 (ja) * | 2007-12-21 | 2013-01-09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onu及びolt |
US20100111533A1 (en) * | 2008-11-06 | 2010-05-06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Wdm pon system |
US8849108B2 (en) * | 2009-02-18 | 2014-09-30 | Aurora Networks Inc | Self-correcting wavelength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 |
JP2011082908A (ja) * | 2009-10-09 | 2011-04-21 | Nec Corp | 局内装置、光通信システム、帯域割当方法、および装置のプログラム |
US8559821B2 (en) * | 2009-12-02 | 2013-10-15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Wavelength stabilization and locking for colorless 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transmitters |
-
2009
- 2009-08-21 EP EP09010758A patent/EP2288063B1/en active Active
- 2009-08-21 ES ES09010758T patent/ES2396185T3/es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8-03 CN CN201080037121.3A patent/CN102474380B/zh active Active
- 2010-08-03 US US13/391,456 patent/US8781318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8-03 WO PCT/EP2010/061295 patent/WO2011020697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84897A (zh) * | 2001-01-05 | 2004-03-2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在宽带波分复用光纤传输系统中用于长波长信道的控制方案 |
CN101095269A (zh) * | 2004-02-21 | 2007-12-26 | 菲尼萨公司 | 用于粗波分复用系统的温度控制 |
CN101057424A (zh) * | 2005-02-22 | 2007-10-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dwdm系统中波长集中监控的装置及方法 |
CN101467366A (zh) * | 2007-04-27 | 2009-06-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部分调谐激光器的无源光网络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1020697A1 (en) | 2011-02-24 |
ES2396185T3 (es) | 2013-02-19 |
US20120155863A1 (en) | 2012-06-21 |
EP2288063B1 (en) | 2012-10-03 |
EP2288063A1 (en) | 2011-02-23 |
US8781318B2 (en) | 2014-07-15 |
CN102474380A (zh) | 2012-05-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489201B1 (en) | Optical network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data in an optical network | |
EP2351265B1 (en) | Coherent optical system comprising a tunable local oscillator | |
TWI574519B (zh) | 光學組合器之能量收穫 | |
US8463135B2 (en) | Relay apparatus,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9173013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a laser in an optical network | |
EP1895698A2 (en) | Station-side optical network terminal apparatus, subscriber-side optical network terminal apparatus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 |
EP2446563B1 (en) | Mode-hop prevention in a tunable laser of an optical network element | |
EP2487821B1 (en) | WDM PON with non tunable legacy ONUs | |
EP2478713A1 (en) |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 |
JP5137906B2 (ja) | 光アクセス網、光加入者装置および光アクセス網の通信設定方法 | |
CN102474380B (zh) | 光学网络中的数据处理 | |
WO2010069390A9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processing in an udwdm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such device | |
CN103314542A (zh) | 用于接收光输入信号并且传送光输出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
JP5414373B2 (ja) | 光アクセス網、光通信方法および光加入者装置 | |
EP2572461B1 (en) | Optical network unit, method for processing data in an optical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EP2476213B1 (en) | Operating a laser in an optical component | |
EP2545714B1 (en) | Data processing of an optical network element | |
JP2015119235A (ja) | 波長多重光通信システム、光送信器、及び波長多重光通信方法 | |
EP2184875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processing in an UDWDM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such device | |
Fabrega et al. |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elastic optical networking utilizing time-sliceable bitrate variable OFDM transceiver | |
US20120230672A1 (en) | Optical network element | |
JP4429988B2 (ja) | 受動光網システムの局側通信装置及び上りバースト光信号送信タイミング制御方法 | |
KR20090058388A (ko) | Tdm 수동 광 네트워크에서 오작동 감지 기능이 있는광망 종단 장치 및 오작동 감지 방법 | |
KR20100065022A (ko) | 지역 가입자간의 통신을 위한 수동형 광 가입자망 시스템 및 그의 통신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XIAOYANG NETWORK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Effective date: 20140108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108 Address after: Luxemburg Luxemburg Applicant after: Xiaoyang Network Co., Ltd.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Applicant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