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469614B -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控制站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控制站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9614B
CN102469614B CN201010531256.7A CN201010531256A CN102469614B CN 102469614 B CN102469614 B CN 102469614B CN 201010531256 A CN201010531256 A CN 201010531256A CN 102469614 B CN102469614 B CN 1024696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nging
equipment
grouping
information
control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312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9614A (zh
Inventor
李楠
刘扬
谢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53125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6961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75465 priority patent/WO201205892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469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96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96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96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1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user or device properties, e.g. MTC-capabl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包括:设备获取分组信息;所述设备在测距时间和测距频率组成的测距区域上发送测距码至控制站;所述设备接收所述控制站返回的测距响应消息,所述测距响应消息中携带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对应的延迟时间;所述设备进行调整,在所述延迟时间到达时再次发送所述测距码给所述控制站。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设备和控制站。本发明由于设置了不同的分组延迟时间,加入不同分组的物联网设备进行测距调整的时间就有所不同,这样使多个加入不同分组的设备在时间上错开,达到了减小碰撞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控制站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涉及应用于物联网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种网络接入方法、控制站及设备。
背景技术
物联网(经常翻译为M2M,MachinetoMachine,或者MTC,MachineTypeCommunication)的通信是一种以机器终端智能交互为核心的、网络化的应用与服务。物联网的系统结构如附图1所示,包括机器、物联网硬件、通信网络、中间件和应用。
机器是指具有通信能力的智能机器;物联网硬件是使机器具有通信或联网能力的部件,可以进行信息的提取,从各种机器/设备那里获取数据,并传送到通信网络;通信网络包括:广域网(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因特网、公众电话网)、局域网如以太网、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蓝牙(Bluetooth)等、个域网(紫蜂(Zigbee)、传感器网络);中间件包括两部分:物联网网关和数据收集/集成部件。物联网网关获取来自通信网络的数据,将数据传送给信息处理系统,主要的功能是完成不同通信协议之间的转换,数据收集/集成部件是对原始数据进行不同加工和处理,并将结果呈现给观察者和决策者,例如数据分析和商业智能部件、异常情况报告和工作流程部件、数据仓库和存储部件等;应用是对获得数据进行加工分析,为决策和控制提供依据。
上述组成元素中,通信网络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和桥梁,通过多种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连接各种终端设备或子系统,采用物联网中间件等标准化数据表达技术,将终端设备或子系统汇总到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从而实现远程监视、自动报警、控制、诊断和维护,实现对设备的全局化管理和服务。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无线通信技术。将无线通信技术,例如Zigbe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技术、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长期演进以及增强(LTE/LTE-A,LongTermEvolution/LongTermEvolutionAdvanced)、无线宽带(WiFi,WirelessFidelity)、网络通讯协议(TCP/I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等应用于物联网,能够极大地解决物联网的带宽问题,使物联网的业务和监控数据的多媒体化有了承载基础,而物联网的内容多媒体化,也推动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控制网元可以根据通信协议/技术控制其他设备。控制网元包括控制站和网络。控制站包括但不限于基站(BaseStation,简称为BS)和中继站(Relay)。通信协议/技术包括但不限于GSM,CDMA,PHS,EDGE,CDMA2000,TD-SCDMA,HSPA,WCDMA,EVDO,HSOPA,WiMAX,LTE。基站包括但不限于宏基站(MacroBS),微基站(PicoBS),微微基站(FemtoBS)。物联网中的设备可能具有不同的能力,有的物联网设备只能直接接入控制站,有的物联网设备既能够通过其他物联网设备接入控制站,也能直接接入控制站,有的物联网设备除了能够直接接入控制站外,还能够将其他物联网设备接入控制站。其中物联网设备具体可以是中继站(RelayStation)、微微基站或终端(MoblieStation,简称MS),如图2所示。
以WiMAX系统为例,如图3所示,终端执行网络接入的流程是:终端获取控制站发送的系统信息,与控制站进行下行同步,控制站发送测距信息,包括测距码、测距时间和测距频率信息,终端从系统信息中获得初始测距码以及初始测距的时间和频率信息(也可以称为初始测距区域),然后在初始测距区域上发送初始测距码进行测距,控制站成功收到终端发送的测距码后,发送测距响应消息给终端,其中包括需要终端进行的时间/频率/功率调整信息,终端执行调整,该调整过程持续进行,直到调整完毕,控制站为终端分配发送测距请求消息的带宽,控制站收到终端的测距请求消息后,为终端分配标识信息。随后,终端和控制站进行能力交互和注册等过程,终端网络接入完毕。该过程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
随着基于无线通信的物联网应用的大规模快速发展,一个控制站下的服务的物联网设备数量急剧增长,可能多个物联网设备同时发起网络接入,从而使得碰撞概率增大,导致多数物联网设备接入失败,或者接入时延过长;因此,急需一种针对物联网网络构架的优化的网络接入方法,现有技术中还没有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物联网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网络接入方法、控制站及设备,减小多个终端同时发起网络接入时的碰撞。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包括:
设备获取分组信息;
所述设备在测距时间和测距频率组成的测距区域上发送测距码至控制站;所述设备接收所述控制站返回的测距响应消息,所述测距响应消息中携带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对应的延迟时间;
所述设备进行调整,在所述延迟时间到达时再次发送所述测距码给所述控制站。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不同分组的延迟时间不全相同。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分组信息包括:分组标识和/或分组对应的测距信息;其中,所述分组对应的测距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分组对应的测距码集信息、分组对应的测距时间信息、分组对应的测距频率信息。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设备在测距区域上发送所述测距码至所述控制站时,还携带分组标识,指示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
所述控制站返回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对应的延迟时间前,根据所述分组标识确定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设备在测距区域上发送所述测距码给所述控制站前,还根据所述设备需要加入的分组,在所述分组对应的测距信息中选择将要使用的测距码和/或测距区域;
所述控制站返回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对应的延迟时间前,还根据接收到的测距码和/或接收所述测距码的测距区域对应的分组确定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设备获取分组信息是指:所述设备从所述控制站发送的系统配置消息或超帧头中获取分组信息。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方法还包括:
为能将其他设备接入控制站的设备分配专用测距信息;
所述设备为能将其他设备接入控制站的设备时,所述设备在测距时间和测距频率组成的测距区域上发送测距码至所述控制站前,还包括:所述设备从所述专用测距信息中选择将要使用的测距信息。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设备为不能将其他设备接入控制站的设备时,所述不能将其他设备接入控制站的设备在测距区域上发送测距码至所述控制站前,从非专用测距信息中选择将要使用的测距信息。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将能将其他设备接入控制站的设备称为第一类设备,将不能将其他设备接入控制站的设备称为第二类设备;
所述设备为第二类设备时,所述设备获取分组信息是指:所述第二类设备从所述第一类设备获取分组信息;
所述第二类设备在测距时间和测距频率组成的测距区域上发送测距码至所述控制站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类设备从所述第一类设备获取测距信息,或者,所述第二类设备从所述第一类设备获取测距信息和测距调整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设备,所述设备,用于获取分组信息;在测距时间和测距频率组成的测距区域上发送测距码至控制站,接收所述控制站返回的测距响应消息,所述测距响应消息中携带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对应的延迟时间;以及,
进行调整,在所述延迟时间到达时再次发送所述测距码给所述控制站。
进一步的,上述设备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分组信息包括:分组标识和/或分组对应的测距信息;其中,所述分组对应的测距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分组对应的测距码集信息、分组对应的测距时间信息、分组对应的测距频率信息。
进一步的,上述设备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设备,还用于在测距区域上发送所述测距码至所述控制站时,携带分组标识,指示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或者,在测距区域上发送所述测距码给所述控制站前,还根据所述设备需要加入的分组,在所述分组对应的测距信息中选择将要使用的测距码和/或测距区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控制站,所述控制站用于:发送分组信息至设备,接收设备在测距时间和测距频率组成的测距区域上发送的测距码,返回测距响应消息至所述设备,所述测距响应消息中携带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对应的延迟时间。
进一步的,上述控制站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分组信息包括:分组标识和/或分组对应的测距信息;其中,所述分组对应的测距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分组对应的测距码集信息、分组对应的测距时间信息、分组对应的测距频率信息。
进一步的,上述控制站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控制站还用于:返回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对应的延迟时间前,根据所述分组标识确定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或者,根据接收到的测距码和/或接收所述测距码的测距区域对应的分组确定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
进一步的,上述控制站还可具有以下特点,不同分组的延迟时间不全相同。
进一步的,上述控制站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控制站用于通过如下之一发送所述分组信息:系统配置消息、超帧头。
通过本发明所述的应用于物联网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接入方法,能够减小多个终端同时发起网络接入时的碰撞。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物联网系统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物联网网络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的网络接入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物联网系统中的网络接入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述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将物联网设备进行分组,每个分组设置一延迟时间,物联网设备接入时,发送测距码给控制站后,从控制站接收延迟时间,在延迟时间到达后再次发送测距码给控制站,从而避免不同物联网设备碰撞。
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如下方案:
方案一:
物联网设备直接接入控制站时,根据本发明的应用于物联网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接入方法包括:
对设备进行分组,发送分组信息给设备。分组可以是根据设备分布位置、设备功能、设备种类、设备入网优先级等进行分组。可以由控制站发送分组信息至设备。
控制站可以通过以下之一发送上述分组信息:系统配置消息、超帧头。
进一步地,所述分组信息包括:分组标识和/或分组对应的测距信息,所述分组对应的测距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分组对应的测距码集信息、分组对应的测距时间信息、分组对应的测距频率信息。
设备在测距时间和测距频率组成的测距区域上发送测距码至控制站,控制站返回测距响应消息至所述设备。该步骤有两种实现方式:
方式一:
所述设备在测距时间和测距频率组成的测距区域发送所述测距码给控制站。所述设备在发送所述测距码的同时携带分组标识,用于指示该设备需要加入的分组。其中,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的应用,或系统预先配置等获知自己需要加入的分组。
控制站成功检测所述设备发送的测距码后,发送测距响应消息至所述设备,其中包含以下至少之一:成功解析的码字,所述设备的时间调整值、频率调整值、功率调整值,测距状态值。所述测距状态值为以下之一:退出、继续和成功。控制站在发送给所述设备的测距响应消息中还携带分组延迟时间信息,分组延迟时间信息指示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对应的延迟时间,其中,不同的分组对应的延迟时间不全相同,一般地,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延迟时间。其中,控制站根据设备发送的分组标识确定设备加入的分组,从而返回该分组对应的延迟时间至该设备。
方式二
所述设备在测距时间和测距频率组成的测距区域发送所述测距码给控制站。所述分组信息包括分组对应的测距信息时,所述设备在发送所述测距码前,根据自身需要加入的分组从该分组对应的测距信息中选择测距信息,该测距信息包括测距码、测距时间、测距频率中的一种或多种,然后根据选择的测距信息进行测距。其中,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的应用,或系统预先配置等获知自己需要加入的分组。
控制站成功检测所述设备发送的测距码后,发送测距响应消息至所述设备,其中包含以下至少之一:成功解析的码字,所述设备的时间调整值、频率调整值、功率调整值,测距状态值。所述测距状态值为以下之一:退出、继续和成功。控制站在发送给所述设备的测距响应消息中还携带分组延迟时间信息,分组延迟时间信息指示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对应的延迟时间,其中,不同的分组对应的延迟时间不全相同,一般地,不同的分组对应不同的延迟时间。其中,控制站根据接收到的测距码和/或接收所述测距码的测距区域对应的分组确定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从而返回该分组对应的延迟时间至该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收到测距响应消息后,如果所述测距状态值为继续,且测距响应消息中包含调整值,则按照调整值执行相关调整,并从收到该测距响应消息开始计时,在延迟时间到达时再次发送测距码。
进一步地,上述过程持续进行,直到控制站发送的测距状态为成功,在此过程中,所述设备可以继续使用延迟时间,也可以不使用。
进一步地,测距状态值为成功,控制站为所述设备分配发送测距请求消息的带宽,控制站收到所述设备的测距请求消息,发送测距响应消息,为所述设备分配标识信息,初始测距完成,所述设备继续执行后续接入流程。
上述网络接入方法中,由于设置了不同的分组延迟时间,加入不同分组的物联网设备进行测距调整的时间就有所不同,这样使多个加入不同分组的设备在时间上错开,达到了减小碰撞的目的。
另外,将测距码集、测距时间、测距频率根据分组进行划分时,加入不同分组的设备在进行接入时可以选择自己需要加入的分组对应的码集、时间或频率,并在相应的测距区域上发送相应的测距码,这样控制站在同一时频上收到相同码字的概率减小,从而减少了碰撞。
方案二
该网络架构下的物联网设备包括两种,一种能将其他物联网设备接入控制站,称为第一类设备,一种是不能将其他物联网设备接入控制站,称为第二类设备。
该架构下,根据本发明的应用于物联网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接入方法包括:
控制站为具有将其他设备接入控制站的设备分配专用测距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专用测距码集、专用测距时间、专用测距频率;所述设备在接入控制站时,在所述专用测距信息中选择测距信息,使用选定的测距信息进行接入。
进一步地,该类设备接入时,仍然可以采用方案一中的方案进行接入。具体地,在专用测距信息中选择测距信息(包括测距码、测距时间、测距频率中的一种或多种)后,根据所选择的测距信息发送测距码至控制站,并接收控制站返回的延迟时间,在延迟时间到达时再次发送测距码给控制站。该方案下,如果设备是第一类设备,其加入的分组对应的测距信息是指分组对应的专用测距信息。
进一步地,控制站为第一类设备分配特定的标识信息。
进一步地,第一类设备向第二类设备发送控制站的分组信息和测距信息,第二类设备获取上述分组信息和测距信息后,向控制站发起接入;或者,第二类设备获取上述分组信息和测距信息后,向第一类设备请求测距调整信息,包括时间调整信息/频率调整信息/功率调整信息,使用分组信息和非专用测距信息进行测距,并执行调整。具体测距方法可参考方案一。比如,基于方案一中方式一实现时,第二类设备在从第一类设备获取到的测距信息中选择测距信息,根据所选的测距信息发送测距码给控制站,发送时可以携带分组标识,指示设备接入的分组,接收控制站返回的该设备加入的分组对应的延迟时间,在延迟时间到达时再次发送测距码给控制站。又比如,基于方案一中方式二实现时,第一类设备发送给第二类设备的分组信息中携带分组对应的测距信息,其中,此处分组对应的测距信息是指分组对应的非专用测距信息,第二类设备发送测距码给控制站前,从分组对应的非专用测距信息中选择测距信息,根据所选的测距信息发送测距码至控制站,并接收控制站返回的该设备加入的分组对应的延迟时间,在延迟时间到达时再次发送测距码给控制站。
进一步地,第二类设备测距完成后,控制站可以为其分配不同于第一类设备的标识信息,初始测距完成,所述设备继续执行后续接入流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是物联网设备直接接入网络的实施例一。本例中的物联网设备是不具备将其他物联网设备接入网络能力的终端。
控制站采用广播方式发送分组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分组信息包括分组标识。
对于WiMAX系统,控制站可以将分组信息携带在(AAI-SCDmessage)和/或超帧头(SuperFrameHeader,简称SFH)中进行发送。
控制站广播发送测距信息给终端,包括测距码集、测距时间信息和测距区域信息。由于本例中的终端不能将其他设备接入网络,终端所使用的测距信息均为非专用测距信息。
终端通过与控制站进行下行同步,获取控制站发送的分组标识,同时,还将获取测距信息。终端从测距码集中随机选择一个测距码,在测距区域上发送给控制站。优选地,终端在发送测距码的同时携带分组标识,通知控制站自己将加入的分组。
控制站成功检测到该终端发送的测距码以及分组标识后,发送测距响应消息(在WiMAX系统中可以是AAI-RNG-RSPmessage),其中包含以下至少之一:成功解析的码字,所述设备的时间调整值、频率调整值、功率调整值,测距状态值:退出、继续或成功。
控制站在测距响应消息中将携带分组延迟时间信息,不同的分组具有不同的延迟时间。收到测距响应消息的终端,如果所述测距状态值为继续,且测距响应消息中包含调整值,则按照该调整值执行相关调整,并按照分组延迟时间信息所指示的时间,在所述时间到达时再次发送测距码给控制站;上述过程持续进行,直到控制站发送的测距状态为成功。在后续调整过程中,控制站可以不携带分组延迟时间信息,则终端可以按照之前收到的分组延迟时间信息进行测距码的发送,也可以不再使用分组延迟时间发送测距码。
如果所述测距状态值为成功,则控制站为终端分配发送测距请求消息(在WiMAX系统中可以是AAI-RNG-REQmessage)的带宽。控制站收到测距请求消息,发送测距响应消息给终端,为终端分配标识信息,初始测距完成,所述终端继续执行后续接入流程。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物联网设备直接接入网络的实施例二。本例中的物联网设备是不具备将其他物联网设备接入网络能力的终端。
控制站将测距码集根据分组进行划分,并采用广播方式发送分组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分组信息包括分组对应的测距码集信息,具体地,控制站将上述分组信息携带在系统配置消息(AAI-SCDmessage)和/或超帧头(SuperFrameHeader,简称SFH)中进行发送。
控制站广播发送分组信息之外的其他测距信息给终端,在本例中包括测距时间信息和测距区域信息。由于本例中的终端不能将其他设备接入网络,终端所使用的测距信息均为非专用测距信息。
终端在下行同步过程中获取控制站广播发送的系统信息,其中包括分组信息和除分组对应的测距信息之外的其他测距信息。
终端根据需要加入的分组,在该分组对应的测距码集内选择码字,在测距区域上发送给控制站,控制站成功检测测距码后,根据终端发送的测距码判断终端要加入的分组,并发送携带分组延迟时间信息的测距响应消息给终端,收到测距响应消息的终端按照分组延迟时间信息,在延时时间到达时再次发送测距码,进行调整。
后续过程与实施例一类似,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是物联网设备通过其他物联网设备接入网络的实施例。本例中的能够将其他物联网设备接入控制站的物联网设备可以是一个中继站或者一个微微基站,或者是具有该能力的终端。
控制站为具有将其他设备接入控制站的设备分配专用测距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专用测距码集、专用测距时间、专用测距频率。控制站将专用测距信息广播发送,则具有上述能力的设备在接入时使用专用测距信息进行接入。例如,本实施例中,控制站为该类设备分配了专用测距码,专用测距时间和专用测距频率。
此类设备进行接入时,仍可以使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方法,即控制站发送分组信息,其中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分组标识、分组对应的测距码集信息、分组对应的测距时间信息、分组对应的测距频率信息。此时,分组对应的测距信息是对专用测距信息根据分组进行划分,即分组对应的专用测距码集信息、分组对应的专用测距时间信息、分组对应的专用测距频率信息。本实施例中,分组信息中仅包括分组对应的专用测距码集信息。
设备从分组对应的专用测距码集中选择测距码,在专用测距时间和专用测距频率组成的测距区域上发送给控制站。控制站在测距响应消息中携带分组延迟时间信息,指导设备继续调整过程。调整完毕后,控制站为该类设备分配特定的标识信息。
不具有将其他物联网设备接入控制站的能力的设备从具有将其他设备接入控制站的设备处获取分组信息和测距信息,并根据分组信息和测距信息进行接入;或者,不具有将其他物联网设备接入控制站的能力的设备从具有将其他设备接入控制站的设备处获取分组信息和测距信息后,还向具有将其他设备接入控制站的设备请求测距调整信息,包括时间调整信息/频率调整信息/功率调整信息,则具有将其他物联网设备接入控制站的物联网设备将自己使用的调整信息发送给待接入设备,待接入设备直接进行调整,并使用分组信息和非专用测距信息进行测距。测距完成后,控制站为其分配不同于有将其他物联网设备接入控制站的物联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初始测距完成,所述设备继续执行后续接入流程。其中,进行测距时,可使用方案一中的方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设备,所述设备,用于获取分组信息;在测距时间和测距频率组成的测距区域上发送测距码至控制站,接收所述控制站返回的测距响应消息,所述测距响应消息中携带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对应的延迟时间;以及,
进行调整,在所述延迟时间到达时再次发送所述测距码给所述控制站。
其中,不同分组的延迟时间不全相同。
其中,所述分组信息包括:分组标识和/或分组对应的测距信息;其中,所述分组对应的测距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分组对应的测距码集信息、分组对应的测距时间信息、分组对应的测距频率信息。
其中,所述设备,还用于在测距区域上发送所述测距码至所述控制站时,携带分组标识,指示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或者,在测距区域上发送所述测距码给所述控制站前,还根据所述设备需要加入的分组,在所述分组对应的测距信息中选择将要使用的测距码和/或测距区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控制站,所述控制站用于:发送分组信息至设备,接收设备在测距时间和测距频率组成的测距区域上发送的测距码,返回测距响应消息至所述设备,所述测距响应消息中携带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对应的延迟时间。
其中,所述分组信息包括:分组标识和/或分组对应的测距信息;其中,所述分组对应的测距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分组对应的测距码集信息、分组对应的测距时间信息、分组对应的测距频率信息。
其中,所述控制站还用于:返回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对应的延迟时间前,根据所述分组标识确定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或者,根据接收到的测距码和/或接收所述测距码的测距区域对应的分组确定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
其中,所述控制站用于通过如下之一发送所述分组信息:系统配置消息、超帧头。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能够减小多个终端同时发起网络接入时的碰撞的目的。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获取分组信息;
所述设备在测距时间和测距频率组成的测距区域上发送测距码至控制站;所述设备接收所述控制站返回的测距响应消息,所述测距响应消息中携带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对应的延迟时间;
所述设备进行调整,在所述延迟时间到达时再次发送所述测距码给所述控制站;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设备为能将其他设备接入控制站的设备时,所述设备在测距时间和测距频率组成的测距区域上发送测距码至所述控制站前,还包括:所述设备从专用测距信息中选择将要使用的测距信息;
其中,所述专用测距信息,为控制站为能将其他设备接入控制站的设备分配的专用测距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分组的延迟时间不全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组信息包括:分组标识和/或分组对应的测距信息;其中,所述分组对应的测距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分组对应的测距码集信息、分组对应的测距时间信息、分组对应的测距频率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在测距区域上发送所述测距码至所述控制站时,还携带分组标识,指示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
所述控制站返回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对应的延迟时间前,根据所述分组标识确定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在测距区域上发送所述测距码给所述控制站前,还根据所述设备需要加入的分组,在所述分组对应的测距信息中选择将要使用的测距码和/或测距区域;
所述控制站返回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对应的延迟时间前,还根据接收到的测距码和/或接收所述测距码的测距区域对应的分组确定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
6.如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获取分组信息是指:所述设备从所述控制站发送的系统配置消息或超帧头中获取分组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设备为不能将其他设备接入控制站的设备时,所述不能将其他设备接入控制站的设备在测距区域上发送测距码至所述控制站前,从非专用测距信息中选择将要使用的测距信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能将其他设备接入控制站的设备称为第一类设备,将不能将其他设备接入控制站的设备称为第二类设备;
所述设备为第二类设备时,所述设备获取分组信息是指:所述第二类设备从所述第一类设备获取分组信息;
所述第二类设备在测距时间和测距频率组成的测距区域上发送测距码至所述控制站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类设备从所述第一类设备获取测距信息,或者,所述第二类设备从所述第一类设备获取测距信息和测距调整信息。
9.一种用于网络接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设备获取分组信息的模块;
用于所述设备在测距时间和测距频率组成的测距区域上发送测距码至控制站的模块;
用于所述设备接收所述控制站返回的测距响应消息的模块,所述测距响应消息中携带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对应的延迟时间;
以及,
用于所述设备进行调整,在所述延迟时间到达时再次发送所述测距码给所述控制站的模块;
所述设备为能将其他设备接入控制站的设备时,所述设备在测距时间和测距频率组成的测距区域上发送测距码至所述控制站前,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所述设备从专用测距信息中选择将要使用的测距信息的模块;
其中,所述专用测距信息,为控制站为能将其他设备接入控制站的设备分配的专用测距信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组信息包括:分组标识和/或分组对应的测距信息;其中,所述分组对应的测距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分组对应的测距码集信息、分组对应的测距时间信息、分组对应的测距频率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用于所述设备在测距区域上发送所述测距码至所述控制站时,还携带分组标识,指示所述设备加入的分组的模块;或者,用于所述设备在测距区域上发送所述测距码给所述控制站前,还根据所述设备需要加入的分组,在所述分组对应的测距信息中选择将要使用的测距码和/或测距区域的模块。
CN201010531256.7A 2010-11-03 2010-11-03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控制站及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696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31256.7A CN102469614B (zh) 2010-11-03 2010-11-03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控制站及设备
PCT/CN2011/075465 WO2012058928A1 (zh) 2010-11-03 2011-06-08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控制站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31256.7A CN102469614B (zh) 2010-11-03 2010-11-03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控制站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9614A CN102469614A (zh) 2012-05-23
CN102469614B true CN102469614B (zh) 2016-01-20

Family

ID=46023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3125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69614B (zh) 2010-11-03 2010-11-03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控制站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69614B (zh)
WO (1) WO20120589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1891B (zh) * 2019-01-10 2022-06-24 上海亚明照明有限公司 智能控制网络系统、云端平台及智能网关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5977A (zh) * 2007-06-26 2008-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测距信号发送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384080A (zh) * 2007-09-07 2009-03-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以及多跳中继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72713B2 (ja) * 2006-06-19 2010-06-0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装置、送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5977A (zh) * 2007-06-26 2008-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测距信号发送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384080A (zh) * 2007-09-07 2009-03-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以及多跳中继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58928A1 (zh) 2012-05-10
CN102469614A (zh) 2012-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57824B1 (en) Network data analytics function, access and mobility function, and control method for ue analytics assistance for network automation and optimisation
EP3860240B1 (en) Registration management method for terminal accessing 5g network on non-3gpp access
US9814070B2 (en) Small data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2749072B1 (en)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US987229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0769458B (zh) 通信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US2013026080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multicast traffic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supporting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US1066721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wer saving for cellular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s
US9072070B2 (en) Mobile wireless device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CN104254997A (zh) 一种机器类型通信下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US9438438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terminal group zone identifier in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CN113225696B (zh) 寻呼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479891B2 (en)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9392173B (zh) 一种系统信息的发送方法、获取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240323828A1 (en) Method of af apparatus, method of nef apparatus, method of udm apparatus, method of amf apparatus, method of ue, method of pcf apparatus, method of ran node, af apparatus, nef apparatus, udm apparatus, amf apparatus, ue, pcf apparatus and ran node
US11356930B2 (en) System information update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2469549B (zh)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和系统
US2022015956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de selection i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etwork
KR20230130649A (ko)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v2x 단말이 메시지를 전송하는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553711B2 (en) Base station and cell assignment method
CN102469614B (zh)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控制站及设备
WO2023002991A1 (en) 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 (amf) device, user equipment (ue), method of amf device and method of ue
US2023041321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questing prs configu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6419336A (zh) 一种选择基站的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CN109413742B (zh) 系统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911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