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424296A - 纸张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纸张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纸张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纸张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24296A
CN102424296A CN2011102143260A CN201110214326A CN102424296A CN 102424296 A CN102424296 A CN 102424296A CN 2011102143260 A CN2011102143260 A CN 2011102143260A CN 201110214326 A CN201110214326 A CN 201110214326A CN 102424296 A CN102424296 A CN 1024242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paper
roller
mobile support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43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杉崎芳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24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42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纸张处理方法。根据一实施方式,纸张处理装置包括:折叠强化辊,进一步强化被折叠辊折叠后的纸张的折叠;移动支撑部,使所述折叠强化辊从原位向与纸张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电机,驱动所述移动支撑部;传感器,检测所述移动支撑部的位置;以及控制部,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移动支撑部异常停止的位置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使所述移动支撑部从所述异常停止的位置向与作为所述原位的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移动。

Description

纸张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纸张处理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10年7月28日提交的在先的美国专利申请No.61/368588的优先权,并将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本申请还基于并要求2010年10月1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229446的优先权,并将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实施方式涉及具有分类或装订、折叠强化(折り増し)等处理功能的纸张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纸张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具有折叠强化单元的滑座单元中,已知有在折叠强化动作中检测出任何原因的异常时,使折叠强化辊移动至原位并在显示单元上进行提示处理堵塞的显示的纸张处理装置。然而,在原位接近实施折叠强化的纸张端部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充分解除堵塞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即使在原位接近实施折叠强化的纸张端部的情况下也能顺利地进行堵塞解除的纸张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纸张处理方法。
总的来说,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纸张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折叠强化辊,进一步强化被折叠辊折叠后的纸张的折叠;移动支撑部,使所述折叠强化辊从原位向与纸张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电机,驱动所述移动支撑部;传感器,检测所述移动支撑部的位置;以及控制部,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移动支撑部异常停止的位置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使所述移动支撑部从所述异常停止的位置向与作为所述原位的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纸张后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移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移动托盘升降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向移动托盘排纸的排纸部的立体图;
图5是从垂直于纸张传送面的方向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装订处理托盘的平面图;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装订处理托盘与其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纸张摞的排出机构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端面订书机与移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订书机的倾斜旋转机构的立体图;
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折叠板的移动机构的动作说明图,示出进入对折动作前的状态;
图1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折叠板的移动机构的动作说明图,示出对折后回到初期位置时的状态;
图1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装订处理托盘与对折处理托盘的图;
图13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折叠强化辊单元的正面图;
图14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折叠强化辊单元的侧面图;
图1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纸张处理装置的控制的框图;
图1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通常的折叠强化动作的折叠强化辊的位置移动的时序图;
图17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堵塞时的折叠强化辊的位置移动的时序图;
图18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传感器导通的情况下的初始化动作的时序图;
图19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传感器关闭的情况下的初始化动作的时序图;以及
图20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堵塞时的折叠强化辊的位置移动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说明纸张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中,堵塞时折叠强化辊从通常的原位向远离实施折叠强化的纸张端部的位置移动。
图1示出由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处理装置的纸张后处理装置PD与图像形成装置PR组成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在图1中示出纸张后处理装置PD的整体与图像形成装置PR的一部分。
在图1中,纸张后处理装置PD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PR上,从图像形成装置PR的排纸口排出的记录介质被导向纸张后处理装置PD的导入口18。纸张通过具有实施后处理的后处理单元的传送路径A,被分支爪15、16分别分配到导向上托盘201的传送路径B、导向移动托盘202的传送路径C、导向进行整合及装订等的处理托盘F(以下称装订处理托盘)的传送路径D。
通过作为偏向单元的分支导板54与可动引导装置55,将经由传送路径A及D被引导向装订处理托盘F并在装订处理托盘中实施了整合及装订的纸张,分配至导向移动托盘202的传送路径C与实施折叠等的处理托盘G(以下称对折处理托盘)。在对折处理托盘G中实施了折叠等的纸张被折叠强化辊单元400强化了折叠,再通过传送路径H引导向下托盘203。另外,在传送路径D内配置分支爪17并用低负荷弹簧将其保持在图1的状态。纸张后端通过分支爪17后,通过至少反转传送辊9、10、装订排纸辊11中的传送辊9以及再给纸辊8,将后端引导向纸张收纳部E并使其停留,与下一纸张重合传送。通过重复该动作能重合传送2张以上纸张。
在传送路径B、C、D上流的共同的传送路径A上配置检测从图像形成装置PR接受的纸张的入口传感器301,并在其下流依次配置入口辊1、打孔单元100、打孔渣斗101、传送辊2、分支爪15、16。分支爪15、16被弹簧保持在图1的状态,通过导通螺线管使分支爪15向上方、分支爪16向下方分别转动,从而将纸张分配至传送路径B、C、D。
在纸张后处理装置PD中,对纸张进行开孔(打孔单元100)、对齐纸张+端部装订(码纸栏(jogger fence)53、端面订书机S1)、对齐纸张+骑马订(码纸栏53、骑马订书机S2)、纸张的区分(移动托盘202)、对折(折叠板74、折叠辊81、折叠强化辊单元400)等各种处理。
位于纸张后处理装置PD的最下流部的移动托盘排纸部I具有:移动排纸辊6、反向滚轮13、纸面检测传感器330与移动托盘202、图2所示的移动机构J以及图3所示的移动托盘升降机构K。图2是放大表示移动机构J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放大移动托盘升降机构K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及图3中的反向滚轮13与从移动排纸辊6排出的纸张接触,并使纸张的后端撞上图2所示的端栏(end fence)32对齐。反向滚轮13通过移动排纸辊6的转动力而转动。在反向滚轮13的附近具有托盘上升限制开关333,若移动托盘202上升并按压反向滚轮13,则托盘上升限制开关333导通,托盘升降电机168停止。由此,防止移动托盘202超出限度。另外,如图1所示,在反向滚轮13的附近具有作为检测排出至移动托盘202上的纸张或纸张摞的纸面位置的纸面位置检测单元的纸面检测传感器330。
纸面检测传感器330具有图3所示的纸面检测杆30、纸面检测传感器(装订用)330a以及纸面检测传感器(非装订用)330b。纸面检测杆30具有以杆的轴部为中心转动并与装载在移动托盘202上的纸张的后端上面接触的接触部30a以及扇状的阻断部30b。
若纸面检测传感器(装订用)330a与纸面检测传感器(非装订用)330b检测纸张的装载量达到了预定高度,则移动托盘202通过托盘升降电机168的驱动下降预定量。由此,移动托盘202的纸面位置大致保持一定。
图4是示出向移动托盘202排纸的排纸部的构造的立体图。
在图1及图4中,移动排纸辊6具有驱动辊6a以及从动辊6b,从动辊6b支撑纸张排出方向上流侧,并在上下方向自由摇动,并被开闭导板33的自由端部以转动自由的方式支撑。从动辊6b因自重或弹性力而与驱动辊6a抵接,纸张被夹持在两辊6a、6b间排出。
在排出装订处理后的纸张摞时,开闭导板33被向上方拉起,并在预定时刻恢复,该时刻根据移动排纸传感器303的检测信号来确定。其停止位置根据排纸导板开闭传感器331的检测信号来确定,并由排纸导板开闭电机167驱动。此外,排纸导板开闭电机167通过排纸导板开闭限制开关332的开启/关闭来驱动控制。
说明实施装订处理的装订处理托盘F的结构。
图5是从垂直于纸张传送面的方向看装订处理托盘F的平面图,图6是示出装订处理托盘F与其驱动机构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纸张摞的排出机构的立体图。首先,如图6所示,将被装订排纸辊11引导向装订处理托盘F的纸张依次装载在装订处理托盘F上。在此情况下,用敲击滚轮(knock roller)12对每张纸张进行纵向(纸张传送方向)的整合,通过码纸栏53进行横向(与纸张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也称纸张宽度方向)的整合。在作业的间歇即从纸张摞的最后一张纸至下一纸张摞的最先一张之间,根据来自控制部的装订信号驱动端面订书机S1,从而进行装订处理。进行了装订处理的纸张摞立即被具有排出爪52a的排出带52传送至移动排纸辊6,并排出至设置在接收位置的移动托盘202。
如图7所示,排出爪52a通过排出带HP传感器311检测原位,且排出带HP传感器311通过排出爪52a开启/关闭。在与排出带52的外周上相对的位置配置两个排出爪52a,从而交替地移动传送收纳在装订处理托盘F中的纸张摞。另外,根据需要,还能够反向转动排出带52,以利用为移动纸张摞而待机的排出爪52a与对面侧的排出爪52a的背面对齐收纳在装订处理托盘F中的纸张摞的传送方向前端。该排出爪52a还作为纸张摞的纸张传送方向上的齐整单元而发挥作用。
如图5所示,在被排出电机157驱动的排出带52的驱动轴上,相对于在纸张宽度方向的整合中心的排出带52与其驱动滑轮62对称地配置固定排出辊56。而且,这些排出辊56的圆周速度被设定为比排出带52的圆周速度快。
如图6所示,敲击螺线管170使敲击滚轮12以支点12a为中心摆动,从而间歇地作用于送入装订处理托盘F中的纸张,从而使纸张碰撞后端栏51。此外,敲击滚轮12逆时钉转动。码纸栏53由能正反转动的码纸电机158通过同步带(timing belt)来驱动,从而在纸张宽度方向往返移动。
图8中,端面订书机S1由能正反转动的订书机移动电机159通过同步带驱动,为装订纸张端部的预定位置而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移动。其移动范围的一端具有检测端面订书机S1的原位的订书机移动HP传感器312,纸张宽度方向的装订位置通过端面订书机S1从原位的移动量来控制。如图9的立体图所示,端面订书机S1构成为能将钉的订入角度变更为与纸张端部平行或倾斜,而且,能构成为在原位仅使订书机S1的装订机构部转动成倾斜预定角度,从而容易进行钉的交换。订书机S1因倾斜电机160而倾斜转动,若钉交换位置传感器313检测已到达了预定倾斜角度或钉的交换位置,则倾斜电机160停止。一旦倾斜装订结束或钉交换结摞,订书机就转动到原来的位置,并准备下一次装订。
如图1及图5所示,骑马订书机S2配置成使从后端栏51到骑马订书机S2的打钉位置的距离为相当于能骑马订的最大纸张尺寸的传送方向长度的一半的距离以上,且相对纸张宽度方向的整合中心对称地配置两个骑马订书机S2并固定在支柱63上。在进行骑马订时,用码纸栏53整合与纸张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并用后端栏51与敲击滚轮12整合纸张的传送方向,然后,驱动排出带52并用排出爪52a上抬起纸张摞的后端部,使纸张摞的传送方向的中央部位于骑马订书机S2的装订位置,并在该位置停止,执行装订动作。装订后的纸张摞被传送至对折处理托盘G侧,并进行对折。
图中符号64a是前侧板,64b是后侧板,符号310是检测装订处理托盘F上有无纸张的纸有无传感器。
图10及图11是说明用于进行对折的折叠板74的移动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通过使分别被前后侧板64a、64b立起的两根轴64c游嵌于长孔部74a来支撑折叠板74。而且,立设于折叠板74的轴部74b游嵌于连接臂76的长孔部76b,使连接臂76以支点76a为中心摇动,从而使折叠板74如图10及图11中所示那样地左右往返移动。即,折叠板驱动凸轮75的轴部75b游嵌于连接臂76的长孔部76c中,连接臂76通过折叠板驱动凸轮75的转动运动而摇动,与此相应,在图12中,折叠板74在相对下摞传送导板91、上摞传送导板92垂直的方向上往返运动。
折叠板驱动凸轮75通过折叠板驱动电机166沿图10中的箭头方向转动。通过用折叠板HP传感器325检测半月形状的阻断部75a两端部来确定其停止位置。
图10示出从处理托盘G的纸张摞收纳区域完全退避的原位。一旦使折叠板驱动凸轮75沿箭头方向转动,折叠板74向箭头方向移动,从而突出至处理托盘G的纸张摞收纳区域。图11示出将处理托盘G的纸张摞中央压入折叠辊81的辊隙的位置。一旦使折叠板驱动凸轮75沿箭头方向转动,折叠板74向箭头方向移动,从而从处理托盘G的纸张摞收纳区域退避。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对折是以折叠纸张摞为前提的,但也可以适用于折叠1张纸张的情况下。此时,由于仅有1张则无需骑马订,所以在排出一张纸的时刻,送入对折处理托盘G侧,通过折叠板74与折叠辊执行折叠处理,并排出至下托盘203。
接着,说明折叠强化辊单元。如图1所示,折叠辊81与排纸辊83之间的传送路径H上具有折叠强化辊单元400。将用折叠板74折叠的纸张摞塞入折叠辊83的辊隙并打上折痕后,用折叠强化辊单元400强化折痕。
如图13的正面图、图14的侧面图所示,折叠强化辊单元400具有折叠强化辊409、折叠强化辊的支撑机构以及折叠强化辊的驱动机构。折叠强化辊的驱动机构由驱动侧滑轮402、从动侧滑轮404、架在两滑轮402、404之间的环状的同步带403以及转动驱动同步带403的脉冲电机401(图14)构成。
折叠强化辊409的支撑机构由以下部件构成:与同步带403结合并一体地移动的移动支撑部407、移动支撑部407滑动并限制移动方向的向导部405、延伸至移动支撑部407的反折叠强化辊侧并限制折叠强化辊409倾斜同时防止向导部405弯曲的上导板415、折叠强化辊支撑部408、向纸张摞折叠方向(在图13、图14中下方)对折叠强化辊409施加弹力的作为弹力施加单元的弹性材料(图13中是线圈弹簧)411。支撑机构配置在与纸张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驱动机构使折叠强化辊409在支撑机构内向支撑机构的设置方向移动。
脉冲电机401的转动驱动通过架在驱动侧滑轮402与从动侧滑轮404之间的同步带403传递至与同步带403结合的移动支撑部407,移动支撑部407被向导部405引导,并向向导部405的推力方向滑动移动。移动支撑部407与上导板415之间具有防弯曲部406,防弯曲部406以能转动的状态被移动支撑部407支撑并形成为辊状,所以能与移动支撑部407一体地在向导部405的轴方向上移动。折叠强化辊409配置在移动支撑部407与下导板416之间,在折叠强化辊409的外周上具有摩擦部410。折叠强化辊409往返移动。
折叠强化辊409的转动轴被折叠强化辊支撑部408支撑,折叠强化辊支撑部408与移动支撑部407一起滑动,同时被支撑为可在上下方向移动的状态。而且,弹性材料411从移动支撑部407向下导板416对折叠强化辊支撑部408加压。由此,折叠强化辊409能与移动支撑部407一体地朝向导部405的推力方向移动,其间,折叠强化辊409不断地被弹性材411向下导板416加压,且在上下方向移动。另外,在向导部405的推力方向上具有检测移动支撑部407的位置的作为检测单元的前位置检测传感器412及后位置检测传感器413。在移动支撑部407所具有的检测板417位于位置检测传感器前412及位置检测传感器后413的位置的情况下,前后位置检测传感器412、413检测出移动支撑部407。纸张摞检测传感器414检测被传送至折叠强化辊单元400的纸张摞。
后位置检测传感器413检测折叠强化辊409的原位。在纸张摞被传送至预定位置并且折叠强化动作停止后,将折叠强化辊409从后位置检测传感器413移动至前位置检测传感器412的位置。此时,对脉冲计数,在预定脉冲数后,在前位置检测传感器412检测不到折叠强化辊409的情况下,判断为在折叠强化辊409的移动中存在异常(机构的锁住、驱动转矩不足导致的停止、电机故障、纸张堵塞)。堵塞是指,在利用折叠强化辊409的折叠强化动作中,该折叠强化辊409异常停止,从而纸张无法被传送的状态。
在判断为存在异常时,进行反向转动脉冲电机401并向后位置检测传感器413方向返回的动作。此时,在显示部上显示纸张堵塞。
图15是示出纸张处理装置的控制的框图。控制部1500具有CPU1501、I/O接口1502。来自图像形成装置PR的控制面板的各开关等及传感器1503的信号通过I/O接口1502向CPU 1501输入。CPU 1501根据输入信号来控制螺线管(solenoid)1504、电机1505的驱动。
例如,来自入口传感器301、移动排纸传感器303、纸面检测传感器330、排纸导板开闭传感器331、纸有无传感器310、排出带HP传感器311、订书机移动HP传感器312、钉交换位置传感器313、折叠板HP传感器325、前位置检测传感器412、后位置检测传感器413、纸张摞检测传感器414的信号被输入至CPU 1501中。
纸张后处理装置PD的控制、异常检测控制以及对显示部1507的显示控制通过CPU 1501执行写入存储部1506的程序来进行。另外,图像形成装置PR中的操作显示部的显示控制由图像形成装置PR所具有的CPU根据来自CPU 1501的控制输出进行控制。
图16是示出通常的折叠强化动作的、折叠强化辊409的位置移动的时序图。折叠强化辊409的原位位于A-STEP中传感器413的位置的外侧(图16的左侧)的位置。在折叠强化时,折叠强化辊409被传感器413检测后,在B-STEP中,向右移动,之后折返回到左侧,再次被传感器413检测后,停在进入A-STEP的地方。传感器412、413在检测检测板417(图13、图14)时导通,在不检测检测板417时关闭。
以下,说明异常产生时的一连串的流程。即使驱动脉冲电机402并使折叠强化辊409向后位置检测传感器413方向移动,若在预定时间内后位置检测传感器413未导通,则意味着纸张堵塞,产生异常。此时,在图像形成装置PR的操作部上显示产生了纸张堵塞。而且,也可进一步让纸张后处理装置PD具有显示部,从而在显示部1507上显示。
为了缩短折叠强化时间,折叠强化辊409的移动量应尽量少。因此,在堵塞解除时,存在折叠强化辊409未移动至足够远的位置的情况。在从堵塞情况恢复时,由于不清楚折叠强化辊409的位置或纸张的状态等,而以转矩大的低速恢复至退避位置。
图1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堵塞时的折叠强化辊409的位置移动的时序图。堵塞时,传感器413检测移动支撑部407所具有的检测板417后,确认位置并在比通常的原位步数多的C-STEP中使其停止。由于原位与退避位置都是传感器413检测到的位置,因此能获取准确性高的位置。
在通常动作时,使折叠强化动作时间优先,并让折叠强化辊409回到通常的原位。另一方面,由于堵塞时刻是异常时刻,因此优先解除堵塞,进行控制以使折叠强化辊409移动至从原位向外侧充分避开的退避位置。堵塞解除后,通过初始化动作使折叠强化辊409移动至通常的原位。这里的初始化动作是指,在堵塞时等,由于不清楚折叠强化辊409停止于哪一位置,所以使折叠强化辊409暂时通过传感器413回到原位。
图18是传感器413导通的情况下的初始化动作的时序图。检测检测板417并传感器413导通的情况下,暂时关闭传感器413,随后导通传感器413后,使折叠强化辊409回到原位。首先,在传感器413导通时,使折叠强化辊409向右移动,若传感器413关闭,则折叠强化辊409在A-STEP中向右移动。之后,使折叠强化辊409向左移动,若传感器413导通,则折叠强化辊409在C-STEP中向左移动,并回到原位。
图19是传感器413关闭的情况下的初始化动作的时序图。在不检测检测板417,传感器413关闭时,使折叠强化辊409向左移动,若传感器413导通,则折叠强化辊409在C-STEP中向左移动,并回到原位。
通过以上的结构,在堵塞时能根据状态使其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即能在原位接近实施折叠强化的纸张端部且在该位置不足以解除堵塞的情况下,使其移动至适于堵塞解除的位置。在为优先处理时间而使原位接近实施折叠强化的纸张端部的情况下,在堵塞时能够使折叠强化辊409移动至对解除堵塞有富余的退避位置。另外,在折叠强化时也能从最开始就以转矩大的低速驱动开始、且在返回时也能以少量减速的步数停止的情况下,上述控制在原位十分接近实施折叠强化的纸张端部时尤为有效。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堵塞时折叠强化辊移动至比折返位置更远的位置。用相同的符号标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分。
图2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堵塞时的折叠强化辊409的位置移动的时序图。在堵塞时,使折叠强化辊409向右移动,在传感器412检测移动支撑部407所具有的检测板417后,确认位置,并在比折返位置步数多的C-STEP中停止。
通过以上的结构,在堵塞时能根据状态使其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即能在原位接近实施折叠强化的纸张端部且在该位置不足以解除堵塞的情况下,使其移动至适于堵塞解除的位置。在为优先处理时间而使原位接近实施折叠强化的纸张端部的情况下,在堵塞时能够使折叠强化辊409移动至对解除堵塞有富余的退避位置。另外,在折叠强化时也能从最开始就以转矩大的低速驱动开始、且在返回时也能以少量减速的步数停止的情况下,上述控制在原位十分接近实施折叠强化的纸张端部时尤为有效。而且,在堵塞时,在折叠强化辊409比原位更接近折返位置的情况下,能缩短堵塞处理时间。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是独立的方式,也可组合第一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
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实例,并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这里描述的新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多种其他方式来体现。而且,在不超出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所述实施方式当然可以进行一些省略、替代或变形。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范围涵盖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和宗旨的这些方式或变形。

Claims (15)

1.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包括:
折叠强化辊,进一步强化被折叠辊折叠后的纸张的折叠;
移动支撑部,使所述折叠强化辊从原位向与纸张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
电机,驱动所述移动支撑部;
传感器,检测所述移动支撑部的位置;以及
控制部,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移动支撑部异常停止的位置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移动支撑部从所述异常停止的位置向与作为所述原位的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位置是比所述第一位置远离纸张的端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电机是脉冲电机,在所述移动支撑部异常停止时,所述第二位置是移动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步数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还包括:
显示部,在通过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折叠强化辊在动作时异常停止时,进行提示堵塞处理的显示。
5.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包括:
折叠强化辊,进一步强化被折叠辊折叠后的纸张的折叠;
移动支撑部,使所述折叠强化辊从原位向与纸张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
电机,驱动所述移动支撑部;
传感器,检测所述移动支撑部的位置;以及
控制部,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移动支撑部异常停止的位置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移动支撑部从作为所述移动支撑部的折返位置的第一位置向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位置是与所述第一位置相比更远离折返时的纸张的端部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电机是脉冲电机,在所述移动支撑部异常停止时,所述第二位置是移动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步数的位置。
8.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包括纸张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纸张处理装置包括:
折叠强化辊,进一步强化被折叠辊折叠后的纸张的折叠;
移动支撑部,使所述折叠强化辊从原位向与纸张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
电机,驱动所述移动支撑部;
传感器,检测所述移动支撑部的位置;
控制部,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移动支撑部异常停止的位置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使所述移动支撑部从所述异常停止的位置向与作为所述原位的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移动,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根据输入的图像信息在纸张上形成图像;以及
给纸单元,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供给纸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位置是比所述第一位置远离纸张的端部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所述电机是脉冲电机,在所述移动支撑部异常停止时,所述第二位置是移动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步数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还包括:
显示部,在通过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折叠强化辊在动作时异常停止时,进行提示堵塞处理的显示。
12.一种纸张处理方法,包括:
折叠强化辊进一步强化被折叠辊折叠后的纸张的折叠;
用移动支撑部支撑所述折叠强化辊;
电机驱动所述移动支撑部;
传感器检测所述移动支撑部的位置;以及
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移动支撑部异常停止的位置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移动支撑部从所述异常停止的位置向与作为所述原位的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纸张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位置是比所述第一位置远离纸张的端部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纸张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电机是脉冲电机,在所述移动支撑部异常停止时,所述第二位置是移动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步数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纸张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通过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折叠强化辊在动作时异常停止时,进行提示堵塞处理的显示。
CN2011102143260A 2010-07-28 2011-07-28 纸张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纸张处理方法 Pending CN1024242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6858810P 2010-07-28 2010-07-28
US61/368,588 2010-07-28
JP2010229446A JP2012030965A (ja) 2010-07-28 2010-10-12 用紙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用紙処理方法
JP2010-229446 2010-10-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4296A true CN102424296A (zh) 2012-04-25

Family

ID=45844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143260A Pending CN102424296A (zh) 2010-07-28 2011-07-28 纸张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纸张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030965A (zh)
CN (1) CN10242429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51258B2 (ja) 2019-03-28 2023-04-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仕分け装置、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10759A (ja) * 1999-06-28 2001-01-16 Kyocera Mita Corp 紙折り装置
JP2003182928A (ja) * 2001-12-13 2003-07-03 Konica Corp 用紙後処理方法及び用紙後処理装置
US6905118B2 (en) * 2002-07-31 2005-06-14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finisher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20080315487A1 (en) * 2007-06-19 2008-12-2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heet finish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sheet finishing method
CN101376471A (zh) * 2007-08-28 2009-03-04 株式会社理光 原位置检出方法、纸张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1382752A (zh) * 2007-09-04 2009-03-11 株式会社东芝 用纸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用纸后处理方法
CN101503157A (zh) * 2008-02-08 2009-08-12 株式会社东芝 折纸装置、使用该折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折纸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10759A (ja) * 1999-06-28 2001-01-16 Kyocera Mita Corp 紙折り装置
JP2003182928A (ja) * 2001-12-13 2003-07-03 Konica Corp 用紙後処理方法及び用紙後処理装置
US6905118B2 (en) * 2002-07-31 2005-06-14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finisher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20080315487A1 (en) * 2007-06-19 2008-12-2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heet finish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sheet finishing method
CN101376471A (zh) * 2007-08-28 2009-03-04 株式会社理光 原位置检出方法、纸张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1382752A (zh) * 2007-09-04 2009-03-11 株式会社东芝 用纸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用纸后处理方法
CN101503157A (zh) * 2008-02-08 2009-08-12 株式会社东芝 折纸装置、使用该折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折纸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30965A (ja) 2012-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77839B2 (ja) シート整合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32694B2 (ja) シート処理システム、シート供給制御方法、及びシート供給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000949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984900B2 (en) Bundle hook discharge device
JP2008063063A (ja) シート整合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51711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733753B2 (en)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JP4774345B2 (ja) シート整合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9422123B (zh) 片材处理装置
CN102424296A (zh) 纸张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纸张处理方法
JP4906330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36995B2 (ja) 排紙収納装置
US20120028779A1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sheet processing method
JP4496841B2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2013124178A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21051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481073B2 (ja) フィニッシャ装置
JP4305886B2 (ja) 記録紙後処理装置
JP4581369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5776370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2012030975A (ja) フィニッシャ
JP2012030963A (ja) 用紙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用紙処理方法
JP5577883B2 (ja) 後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後処理プログラム
JP5637897B2 (ja) 用紙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用紙処理方法
JP2005314093A (ja) 用紙コンパイ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