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1912A - 透镜片、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透镜片、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01912A CN102401912A CN2011102733874A CN201110273387A CN102401912A CN 102401912 A CN102401912 A CN 102401912A CN 2011102733874 A CN2011102733874 A CN 2011102733874A CN 201110273387 A CN201110273387 A CN 201110273387A CN 102401912 A CN102401912 A CN 1024019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line
- outstanding line
- outstanding
-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41000219739 L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03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344 liqu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34 thermosetting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438 eyesigh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12266 Poly(ether sulfone) PES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80 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0272 inorgan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7 in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9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14 tu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02B3/06—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with cylindrical or toric fac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56—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arranged along two different directions in a plane, e.g. honeycomb arrangement of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透镜片、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为了抑制由于在例如通过使用紫外线固化树脂形成的透镜片中的相邻柱面透镜的熔合而产生的低劣成形,提供一种透镜片,该透镜片包括:由透明材料形成的基板;多个突出线,所述多个突出线以特定间距平行设置在基板上;和多个柱面透镜,所述多个柱面透镜中的每一个都在基板上设置在多个突出线之间。用于形成透镜的突出线被设计成由一组两个线,即,左突出线和右突出线构成以抑制相邻透镜的熔合。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并主张2010年9月15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0-206556号和2011年5月6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1-103476号的优先权权益,该申请的公开内容在此整体并入本文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能够以多个观察点显示不同图像的显示装置的透镜片、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积极地对用于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将不同图像显示到多个观察点来研发。例如,公开的显示装置同时为位于不同方向的多个观察者提供不同图像,如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出版物Hei 06-332354(0070-0073段,图10:专利文献1)中所描述,如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出版物2005-208567(第0009-0012段,图41: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等。
专利文献中所述的所有这些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使用通过柱面透镜形成的双面凸透镜以散布的方式将多个图像显示到任意不同方向。
图15A和15B显示现有技术,其中图15A显示使用双面凸透镜片(以下简称为“透镜片”)具有多个观察点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而图15B是图15A中所示的透镜片的部分放大剖视图。以下将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如图15A所示,显示面板300包括透镜片310和LCD(液晶显示)面板320。在LCD面板320中,薄膜晶体管(以下称为“TFT(薄膜晶体管)”)基板301和滤色器(以下称为“CF(滤色器)”)基板305通过密封构件309层叠,并且液晶308密封在TFT基板301与CF基板305之间。
TFT基板301在与CF基板305相对的平面上包括形成TFT像素开关阵列、信号线、扫描线、像素电极、TFT驱动电路和类似部件的薄膜元件区域302,并且包括已经进行研磨处理的配向膜304。进一步地,偏振板303设置在位于所述平面相对侧的平面上。
同时,CF基板305在与TFT基板301相对的平面上包括:形成反电极、金属光屏蔽膜和类似部件的反电极和类似部件形成层306;由颜色层、黑矩阵、外涂层和类似物构成的CF层307;以及已经进行研磨处理的配向膜304。进一步地,CF基板305在位于与该平面的相对侧的平面上包括偏振板303和透镜片310。
进一步地,未示出的背光模块、驱动IC、柔性印刷电缆和类似部件被安装以实现由液晶显示装置构成的显示面板300。
通常,通过使用如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出版物2004-280087(第0062段:专利文献5)和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出版物2008-203430(第0025段:专利文献6)中所公开的模具模制树脂、玻璃或类似物制造透镜片310,或者通过使用如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出版物2000-292858(第0020-0022段:专利文献7)中所公开的压辊(nip roll)制造透镜片310。WO95/09372(第21-25页,图8:专利文献3)和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出版物Hei 7-281181(第0044-0052段,图1:专利文献4)公开了一种在不需要使用模具或类似物的情况下以低成本制造的尺寸稳定的透镜片。
如图15B中所示,现有技术的透镜片310包括设置在基板311上的透镜形成突出线312和柱面透镜313。树脂、玻璃或类似物用于基板311,树脂用于突出线312,而紫外线固化树脂、热固性树脂或类似物用于柱面透镜313。图15B中所示的突出线为突出线性结构。在一些情况下,如专利文献3中所示的抗液特性或斥液性功能、如专利文献4中所述的光屏蔽特性功能和类似功能可以提供给突出线312。
然而,通过应用专利文献3、4中所述的树脂和类似物的低成本制造方法制造的透镜片产量较低。
透镜片的每一个柱面透镜的主轴方向的长度(以下称为“透镜长度”)等于显示装置的屏幕尺寸的纵向长度。同时,柱面透镜的副轴方向的长度(以下称为“透镜宽度)等于显示装置的像素的尺寸。根据显示装置的光学设计适当地设定柱面透镜的半径曲率,并且由透镜的半径曲率和透镜的副轴的尺寸确定透镜的高度(以下称为“透镜高度”)。这里要注意的是“主轴方向”还被称为“中心轴线方向”或“延伸方向”,而“副轴方向”也被称为“径向方向”。
液晶显示装置已经逐年变得越来越广泛地被分布。当前,40英寸至60英寸类型的液晶显示装置是主流,并且还在开发100英寸或更大的液晶显示装置。因此,每一个透镜尺寸被增加。即,透镜高度也变得更高,使得在形成透镜时用于透镜的树脂的应用量增加。
因此,在一些情况下,透镜树脂不可能停留在透镜形成突出线的侧壁中,而是溢流到突出线的顶面上。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透镜树脂都可能会被熔化到相邻透镜的树脂中,从而产生低劣形状的柱面透镜。
为了防止相邻透镜之间的熔合,可以增加突出线的宽度。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有效透镜宽度变小,从而使得降低光使用效率,例如,可以使用的光通量减少。在使用具有低光使用效率的透镜片的显示装置中,将难以以设定的光量将图像信息投射到设定的观察点,使得视觉特征和图像显示质量下降。
鉴于上述这种问题设计本发明。本发明的示例性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光使用效率的透镜片,和使用该透镜片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透镜片可以以低成本和高产量制造而成,所述显示面板的视觉特征和显示质量极好。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方面的透镜片包括:由透明材料形成的基板;多个第一突出线,所述多个第一突出线以特定间距平行设置在基板上;和多个柱面透镜,所述多个柱面透镜每一个都在基板上设置在第一突出线之间,其中第一突出线中的每一个都由一组多个突出线构成,至少所述一组多个突出线的上边缘在柱面透镜的径向方向上被隔离开。
柱面透镜可以被限定成由在基板上被涂覆并凝固在第一突出线中的每一个之间的液体材料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方面的显示面板包括根据本发明的透镜片。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包括根据本发明的透镜片。
附图说明
图1A-1C显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其中图1A是沿图1B的线I-I截得的纵向剖视图,图1B是平面图,而图1C是图1A的部分放大纵向剖视图;
图2A和2B显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的制造步骤(1),其中图2A是沿图2B的线II-II截得的纵向剖视图,而图2B是平面图;
图3A和3B显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的制造步骤(2),其中图3A是沿图3B的线III-III截得的纵向剖视图,而图3B是平面图;
图4A是显示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变形实例的剖视图,而图4B是显示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比较实例的剖视图;
图5A是显示双凸透镜式立体显示面板的操作原理的示意图,而图5B是显示从柱面透镜到观察者的距离D和根据投射宽度e和标准折射率n计算的透镜接触角θ的图表;
图6A和6B以简化的方式显示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层叠的LCD面板,其中图6A是沿图6B的线VI-VI截得的纵向剖视图,而图6B是平面图;
图7A和7B以简化的方式显示其中LCD面板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层叠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其中图7A是沿图7B的线VII-VII截得的纵向剖视图,而图7B是平面图;
图8A是显示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的平面图,而图8B是显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具有多个表面的情况的平面图;
图9A是显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变形实例的平面图,而图9B是显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比较实例的平面图;
图10A是显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比较实例的平面图,图10B是显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的一部分的平面图,而图10C是显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变形实例的平面图;
图11A和11B显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的制造步骤(1),其中图11A是沿图11B的线XI-XI截得的纵向剖视图,而图11B是平面图;
图12A是显示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比较实例的平面图,而图12B是显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柱面透镜的平面图;
图13A和13B显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的制造步骤(2),其中图13A是沿图13B的线XIII-XIII截得的纵向剖视图,而图13B是平面图;
图14A和14B以简化的方式显示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通过层叠TFT基板与包括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的CF基板获得的显示面板,其中图14A是沿图14B的线XIV-XIV截得的纵向剖视图,而图14B是平面图;
图15A和15B显示现有技术,其中图15A是使用透镜片的具有多个观察点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而图15B是图15A中所示的透镜片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6A和16B显示图1A的部分放大纵向剖视图,其中图16A是第一变形实例,而图16B是第二变形实例;
图17A-17C显示可以应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其中图171A是第一实例,图17B是第二实例,而图17C是第三实例;以及
图18A和18B显示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其中图18A是沿图18B的线XVIII-XVIII截得的纵向剖视图,而图18B是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通过使用附图参照一些具体实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1A-1C显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其中图1A是沿图1B的线I-I截得的纵向剖视图,图1B是平面图,而图1C是图1A的部分放大纵向剖视图。图16A和16B显示图1A的部分放大纵向剖视图,其中图16A是第一变形实例,而图16B是第二变形实例。这里要注意的是在图1A中突出线和柱面透镜的数量比实际数量小,并且在图1B中放大图1A的一部分以便于进行理解(对于其它附图是一样的)。以下参照图1A-1C以及图16A和16B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105包括:由透明材料形成的基板101;多个第一突出线103(以下简称为“突出线103”),所述突出线以特定间距平行地设置在基板101上;和多个柱面透镜104(以下简称为“透镜104”),所述多个柱面透镜中的每一个在基板101上设置在多个突出线103之间。透镜104由液体材料形成,所述液体材料在基板101上被涂覆在突出线103之间并在突出线103之间凝固。突出线103中的每一个都是一组由多个突出线构成的突出线,且至少所述突出线的上边缘(顶端表面)沿透镜104的径向方向121被隔离。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两根突出线构成突出线103,且所述突出线中的每一个被称作左突出线103a和右突出线103b。
在基板101上,液体材料被涂覆在多个突出线103中的每一个之间,并且每一个部分中的该材料凝固以形成多个透镜104。此时,当涂覆在基板101上的液体材料超过突出线103并撒开时,相邻的液体材料互相接触,从而形成低劣形状的透镜104。因此,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突出线103被设计成由沿着径向方向121被隔离的左突出线103a和右突出线103b形成。因此,当液体材料超过突出线103时,液体材料在左突出线103a与右突出线103b之间的间隙103i处停止。因此,可以抑制涂覆在基板101上的液体材料由于超过突出线103而撒开。此时,当突出线103表现出对液体材料的抗液特性时,该效果被进一步加强。更具体地,通过由沿着径向方向121被隔离的左突出线103a和右突出线103b形成突出线103,液体材料由于该液体材料的表面张力而停留在左突出线103a和右突出线103b的上边缘(顶端表面)103e和103f上。因此,可以通过间隙103i的空间防止液体材料熔合并抑制低劣产品的生成。即使液体材料超过左突出线103a或右突出线103b,液体材料也可以停止在间隙103i中。
突出线103包括在不与基板101接触的一侧的端部上的上边缘(顶端表面)103e和103f。透镜104可以如图16A中所示仅与突出线103的侧壁103g和103h接触,或者还可以如图1C中所示与上边缘(顶端表面)103e和103f接触。从光使用效率和减少由于液体材料的凝固而造成的变形的观察点来看,理想的是透镜104将与上边缘(顶端表面)103e和103f接触。然而,在突出线由单个条带构成的情况下,如现有技术的情况下,通过柱面透镜与突出线的上边缘(顶端表面)接触的结构可能会产生低劣的产品。同时,通过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即使采用透镜104与上边缘(顶端表面)103e和103f接触的结构,超过突出线103的液体材料也可以停止在左突出线103a与右突出线103b之间的间隙103i中。因此,可以抑制低劣产品的生成。进一步地,如图16B中所示,即使液体材料从上边缘(顶端表面)103f泄漏到间隙103i,也可以通过防止液体材料熔合而抑制低劣产品的生成。
图2A和2B显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的制造步骤(1),其中图2A是沿图2B的线II-II截得的纵向剖视图,而图2B是平面图。图3A和3B显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的制造步骤(2),其中图3A是沿图3B的线III-III截得的纵向剖视图,而图3B是平面图。以下,参照图1A-1C至图3A和3B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的制造方法。
首先,在由透明材料形成的基板101上(图2A和2B),多个突出线103以特定间距平行形成(图3A和3B)。当形成突出线103时,突出线103中的每一个由一组突出线形成,所述一组突出线由沿着随后形成的柱面透镜的径向方向121被隔离的多个线构成。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具有两个突出线,即,左突出线103a和右突出线103b,其中左突出线103a和右突出线103b构成突出线103中的每一个。
随后,在基板101上将液体材料涂覆在突出线103之间(即,涂覆在透镜形成区域104a中),并且液体材料凝固以在突出线103之间形成多个透镜104中的每一个(图1)。
进一步地,如图1C所示,当形成突出线103时,顶端表面103e、103f可以形成在突出线103的在没有与基板101接触的一侧的端部上,并且当涂覆液体材料时,液体材料可以与顶端表面103e、103f接触。对液体材料表现出抗液特性的材料也可以用作突出线103的材料。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制造方法可以提供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的操作和效果相同的操作和效果。
以下参照图1至图5更详细地说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首先,如图2A和2B所示,光屏蔽膜102在基板101的在与形成柱面透镜的一个平面相对的一侧的一个平面上,即,在作为与随后所述的显示面板层叠的基板101的侧面的一个平面上被图案化。基板101由玻璃或诸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砜(PES)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树脂形成。基板101的厚度为1mm或更小。更理想地,基板101的厚度为0.1mm至0.4mm。
光屏蔽膜102由诸如Cr、Ti的金属或黑色树脂等形成。光屏蔽膜102用于抑制由于光学散射导致的显示干扰,其中所述光学散射是由于随后所述的透镜形成突出线的形成而产生,并且光屏蔽膜102根据透镜形成突出线的外部形状被图案化以比透镜形成突出线的外部形状大一个尺寸。在正常液晶曝光过程的情况下,从透镜形成突出线朝向外侧的偏移量,即,光屏蔽膜102的基于透镜形成突出线的外周边的外周边轮廓可以形成得比透镜形成突出线的外周边大大约1μm的范围。在由于透镜形成突出线的形成而在显示中没有干扰的情况下,不需要形成光屏蔽膜102。
接下来,如图3A和3B所示,透镜形成突出线103形成在与基板101的形成光屏蔽膜102的表面相对于的一侧的平面上,即,形成在为形成柱面透镜的侧面的平面上。
突出线103调节平行设置在基板101上的多个单元柱面透镜的宽度。同时,需要突出线103分离并划分用于在基板101上形成单元柱面透镜中的每一个的透镜形成区域104a,并且突出线103中的每一个通常都由一组两个线,即,左突出线103a和右突出线103b构成。然而,对于透镜片端部处的透镜,突出线103不用必须由一组两个突出线形成。对于左端上的透镜,仅需要与右突出线103b相对应的突出线。对于右端上的透镜,仅需要与左突出线103a相对应的突出线。要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左、右、顶部、底部”表示附图中的“左、右、顶部、底部”。
由左突出线103a和右突出线103b构成的突出线103由树脂形成。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具有抗液特性的抗蚀剂用作用于树脂的材料。关于突出线103的尺寸,左突出线和右突出线中的每一个的宽度在大约1μm或更大的范围内,高度在10μm或更小的范围内,这是一个可以由正常曝光过程形成的范围。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左突出线103a与右突出线103b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4μm,每一个突出线的宽度被设定为15μm,而重复间距被设定为460μm。左突出线103a和右突出线103b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形状,并且左突出线103a和右突出线103b的高度被设定为7μm。
图3A和3B中的突出线103(左突出线103a和右突出线103b)完全被隔离。然而,所述突出线的底部可以连接,只要沟槽设置在上边缘上以至少分离如图4A中所示的突出线103’(左突出线103a’和右突出线103b’)中的所述边缘即可。这种形状可以如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出版物2009-37218(第0025-0028段,图2:专利文献8)中所述通过使用半色调掩模执行曝光来形成。然而,通常半色调掩模比正常掩模昂贵,并且使用半色调掩模的曝光在流程余裕(process margin)方面比正常曝光窄。
对于在底部中连接的两部分式成组突出线103’的上边缘的截面形状,理想的是以高精度形成矩形形状以防止随后滴落的透镜树脂熔合。例如,理想的是对于面对左突出线103a’的沟槽的上边缘截面的每一个角度δa和面对右突出线103b’的上边缘截面的角度δb为105度或更小。在角度δa和δb超过105度或上边缘截面不是矩形而是弧形的情况下,透镜树脂不能停留在突出线的上边缘截面内并趋向于融化。为了以高精度形成矩形形状的上边缘截面,沟槽的深度X是重要的。为了满足上述条件,理想的是沟槽的深度X为2μm或更大。
在形成突出线103之后,可以通过O2等离子执行灰化清洁,以提高用于基板101的紫外线固化树脂的接触特性和亲液特性。
接下来,如图1所示,紫外线固化树脂滴落在一组相邻的突出线103之间,即,滴落在由右侧的一组相邻突出线的右突出线103b和左突出线103a划分的透镜形成区域104a中,并且照射紫外线以形成透镜104。
通过上述步骤完成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105。
以下通过参照图5A中所示的双凸透镜式立体显示面板的光学模型说明透镜104的理想形状。
在图5A中,具有右眼201和左眼202的观察者同时通过透镜104由右眼201在视觉上观察右眼像素203和通过透镜104由左眼202在视觉上观察左眼像素204。最后,观察者的大脑识别这些像素的合成图像。
右眼像素203和左眼像素204作为一组位于透镜104的焦距f处,并且每一个宽度为镜片间距L的1/2。透镜104自右眼像素203和左眼像素204的入射角被限定为α,而透镜104的出射角为β。从透镜104到观察者的距离被限定为D,而每一个像素在远离透镜104的距离D处平行于透镜104的虚拟平面上的投射宽度为e。这里要注意的是当e与观察者的两个眼睛之间的间隔匹配时,可识别细微的立体图像。
可以根据光学规则和几何关系将关于参数f、α、β、L、D和e中的每一个的相互关系写为以下公式1-3。
D×tanβ=e ---(公式1)
f×tanα=L/2 ---(公式2)
n×sinα=sinβ---(公式3)
这里要注意的是n是透镜104的折射率。
接下来,考虑透镜104的形状,在透镜片的情况下,半径曲率r和基板101与透镜104之间的接触角θ可以被写成以下公式4和5。
r=f×(n-1)/n ---(公式4)
r×sinθ=L/2 ---(公式5)
当通过使用公式1-4转化公式5时,可以获得以下公式。
sinθ=n×tan{arcsin(sinβ/n)}/(n-1)
接触角θ变成出射角β和折射率n的函数,即,从透镜到观察者的距离D、投射宽度e和折射率n的函数。
“ISO/FDIS 9421-30 Ergonomics of Human-System Interaction Part 303:Requirements for Electronic Visual Displays”(非专利文献1)公开了距离D和投射宽度e的数值。即,对于距离D,认为对于儿童需要200mm或更大,而对于成年人需要300mm或更大,并且期望的范围被认为是400mm至750mm。对于投射宽度e,认为整个总体的98%在50mm至74mm的范围内。
普通树脂的折射率n最大大约为1.5。因此,取1.5的折射率和距离D以及投射宽度e计算的接触角θ的结果作为图5B的表格所示的典型值。根据该表格,接触角θ在7度至46度的范围内。
然而,通常,儿童的两只眼睛之间的间隔比成年人的间隔(例如,74mm)窄。因此,为通过取眼睛之间的间隔e为74mm和从透镜到观察者D为200mm的距离D获得的计算结果的接触角θ,即,假设适于儿童的观察距离D和成年人的两只眼睛之间的间隔e的组合的接触角θ的值,是不切实际的。因此,适当的是将接触角θ的值设定为大约7度至30度的范围,并且更理想的是设定为大约7度至22度的范围,以便获得具有极好的显示质量的显示面板。
在接触角θ被设定为在7度至22度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例如,40英寸高视觉(1920×1080像素)LCD面板中的透镜高度可以计算为大约14μm至45μm,这是因为像素尺寸大约为460μm。类似地,在像素尺寸大约为692μm的60英寸高视觉LCD面板中,透镜高度可以达到高达大约21μm至67μm的范围。
当形成上述高度的透镜104时,相对较大量的树脂滴落。因此,即使突出线103具有抗液特性,树脂实际上也不能停留在突出线103的侧壁内,并且可能会溢流到突出线103的顶面。如图4B中所示的比较实例,在突出线312由单个条带构成的情况下,相邻透镜树脂106彼此容易熔合,并且当透镜树脂106溢流到突出线312的顶面时,趋向于形成具有低劣形状的透镜104’。具体地,当透镜树脂106溢流有尾部时,由于熔化产生的低劣形状将变得明显。
因此,为了提高透镜的产量,有效的是为在相邻透镜104之间具有抗液特性的突出线103提供一组两个隔离的左突出线103a和右突出线103b。在如图4B中所示的比较实例中由单个突出线构成的突出线312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突出线312的宽度来抑制透镜树脂106的熔合。然而,突出线宽度的过多增加导致光使用效率的降低。因此,为了满足提高透镜的产量与光使用效率下降之间的平衡,需要提供相对较窄宽度的左突出线103a和右突出线103b作为一组两个突出线。
这里要注意的是透镜接触角θ取决于突出线103的抗液特性、相对于相邻的右突出线103b的间隔、相对于相邻的左突出线103a的间隔、树脂的滴落量和类似因素。然而,相对于右突出线103b和左突出线103a的间隔中的每一个都不会大大地偏离像素间距,使得当形成透镜时可以通过树脂的滴落量控制接触角θ。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将与透镜104的材料一样的紫外线固化树脂滴落在由与基板101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制成的平板上并在游离状态下固化所述树脂获得的透镜与平板之间的接触角为7度。进一步地,通过将与透镜104的材料一样的紫外线固化树脂滴落在由与突出线103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制成的平板上并在游离状态下固化所述树脂获得的透镜与平板之间的接触角为80度。在这种状态下,当紫外线固化树脂在包括两部分式成组突出线103的基板101上被滴落并固化在右突出线103b与左突出线103a之间的透镜形成区域104a上时,通过由透镜中心部分(顶点)的半径曲率的延长线执行转换而可以将要形成的透镜104与基板101之间的接触角θ设定到18度。
此时,透镜树脂溢出到突出线103的顶面,并且使树脂固化之后形成的透镜104与突出线103的顶面接触。透镜104的中心部分由于树脂的表面张力形成弧状形状。然而,透镜104与突出线103接触的最外侧周边由于树脂的尾部形成从所述弧形移动的宽度在大约12μm的区域中的形状。透镜104的周边部分的形状的移动变成使透镜104的光使用效率下降的因素。为了至少用作透镜104,包括透镜104的中心部分的透镜宽度的大约1/5仅需要形成表现出聚光特性的弧状形状。然而,从光使用效率的观点来看,自然理想的是透镜在整个周边上为弧状形状。
在作为图4B中所示的比较实例的突出线312的情况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一样,透镜树脂106通过尾部溢出到突出线312的顶面上。溢出范围最小大约为20μm,并且具有10μm或更大的变化。为了通过单个突出线获得99%或更多制造步骤的良好产量,如与具有两个条带作为一组的突出线的情况一样,需要将宽度设定为86μm。该宽度是比一组两个条带中的左突出线103a和右突出线103b的宽度中的每一个和所述左突出线与右突出线之间的间隔的总数值大两倍或更多倍的为34μm的数值。为此,光使用效率下降。
图6A和6B以简化的方式显示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层叠的LCD面板,其中图6A是沿图6B的线VI-VI截得的纵向剖视图,而图6B是平面图。图7A和7B以简化的方式显示其中LCD面板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层叠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其中图7A是沿图7B的线VII-VII截得的纵向剖视图,而图7B是平面图。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
将与透镜片105层叠的LCD面板107的截面形状如图6A中所示,并且所述面板的平面形状如图6B中所示。LCD面板107包括像素孔径(pixelaperture)108A和光屏蔽区域109。LCD面板107为液晶308被密封在TFT基板301与CF基板305之间的结构。除了TFT基板301、CF基板305和液晶308之外,没有显示每一个结构元件。然而,所述结构元件实际上与图15A中所示的现有技术的LCD面板320的结构元件相同。
然后,如图7A和7B所示,透镜片105与LCD面板107层叠。此时,透镜104被放置成超过右眼像素和左眼像素两个像素(两条线)。通过上述结构实现显示面板100。即,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105。
图17A-17C显示可以应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其中图17A是第一实例,图17B是第二实例,而图17C是第三实例。以下参照图7A和7B以及图17A-17C提供说明。
图17A-17C显示可以应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的电子设备。作为实例,个人计算机401(图17A)、弹球盘游戏机(图17B)、电视403(图17)被示出。然而,除了这些设备,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装置,例如,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移动信息终端设备、游戏机、数码相机、数字摄像机、汽车导航系统的监视器、车载式监视器和类似设备。当玻璃或低线性膨胀膜基板用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的基板101时,例如,在LCD面板107的情况下,其变得接近TFT基板301和CF基板305的线性膨胀系数。因此,柱面透镜104的位置和LCD面板107的像素由于温度的改变的变化变得很小。因此,可以扩大使用温度范围。
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使得可以低成本地提供能够显示不同图像到多个观察点的显示面板100和电子设备,所述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的视觉特性和显示质量极好。
虽然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使用弧形透镜104,但是也可以使用像差特性极好的非球面透镜,只要可以通过该非球面透镜进行更加微小的形状控制即可。在这种情况下,非球面透镜的光学设计与图5A中所示的情况相同,并且非球面透镜的焦距也是f。
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优点,第一突出线中的每一个都由沿着径向方向被隔离的多个突出线构成。因此,当在制造透镜片时柱面透镜的材料超过第一突出线时,该材料可以在多个突出线之间的间隙处停止。这使得可以抑制涂覆在基板上的液体材料由于超过第一突出线而溢出和撒开。因此,可以防止相邻柱面透镜的熔合,使得可以低成本高产量地制造高光使用效率的透镜片。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图8A是显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的平面图。以下,说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131还包括设置在基板101上的第二突出线110(以下简称“突出线110”)。突出线110沿中心轴线方向122设置在多个透镜104的每一个两端处。通过透镜片131,可以通过沿中心轴线方向122在透镜104的两端处设置突出线110并使用突出线103的间隙作为截断部分111而精确地形成透镜104沿中心轴线方向122的长度。
进一步地,突出线110可以通过在与多个突出线103接触的多个点(截断部分111)中的任一个或多个处构成突出线103的左突出线103a和右突出线103b的两个条带被分割成多段。在这种情况下,突出线110的应力可以通过截断部分111被减轻,使得可以防止膜脱落。
进一步地,突出线103的沿中心轴线方向122的两端可以形成为通过突出线11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防止由于超过突出线103而流出的液体材料流入到截断部分111中,从而可以抑制低劣形透镜104的生成。
进一步地,如在图10C中所示的变形实例中,突出线110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形成为一组突出线,所述一组突出线由沿透镜的中心轴线方向122被隔离的多个线构成。在该变形实例中,突出线110由两个突出线110a和110b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由于超过突出线103流出的液体材料流入到截断部分111中。
透镜片131的制造方法的主要步骤如下。在涂覆液体材料之前,突出线110中的每一个在基板上沿中心轴线方向12形成在作为多个透镜104的两端的位置处。当形成突出线110时,突出线110中的每一个通过构成突出线103的左突出线103a和右突出线103b的两个隔离的条带在与多个突出线103接触的多个点(截断部分111)中的任一个或多个处被分割成多段。进一步地,当形成突出线103时,突出线103沿中心轴线方向122的两端可以形成为通过突出线110。此外,当形成突出线110时,突出线110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形成为一组突出线,所述一组突出线由沿随后形成的透镜104的中心轴线方向122被隔离的多个线构成。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131的其它结构及其操作和效果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操作和效果相同。以下根据图8至图10更详细地说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在于除了用于调节透镜宽度的突出线103之外,用于调节透镜长度的突出线110设置在每一个柱面透镜的顶端和底端中。如图8A中所示,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一样,光屏蔽膜102在基板101上被图案化,并且具有抗液特性的抗蚀剂在光屏蔽膜102的相对侧的平面上被图案化,以形成用于调节随后形成的柱面透镜的宽度的两部分式成组突出线103以及用于调节柱面透镜的长度的突出线110。这里要注意的是设置在透镜104的两端(顶端和底端)上的突出线110在透镜片131内在整个透镜104上不是一致的,而是包括截断部分111。进一步地,两部分式成组突出线103的两端(顶端和底端)对于透镜宽度由于超过透镜突出线110而存在。
要注意的是光屏蔽膜102没有设置在突出线110的背面上。这是因为通常如此设计使得当透镜片131与显示面板组合时透镜104的端部位于显示区域的外部。
可以根据诸如随后滴落的透镜树脂的均匀性、稳定性和类似因素的条件适当地选择是否在透镜片131中设置突出线110。然而,如图8B中所示,在多个透镜片131形成在单个基板101上的情况下,必须设置突出线110。这是因为当不具有诸如透镜104的复杂结构时可以容易地将用于切割透镜片131的基板切割成片,或者这是因为低劣形透镜104可能在切割中通过透镜104由于碎片、破坏、破裂或类似因素而形成。
在突出线110中设置截断部分111的原因在于抑制由于在突出线103和突出线110中产生的应力而导致的膜脱落。为了保持透镜树脂的高度在几十μm,对于突出线103和突出线110的高度必须为大约几μm或更大。在突出线103和突出线110在与如图9A中所示的变形实例中所示的大约几十英寸的显示区域相对应的大区域中以网格方式连接的情况中,由于应力产生膜脱落,并且可能形成低劣形状的突出线112。为了抑制膜脱落,有效的是通过截断突出线110减轻膜应力。当不具有膜脱的风险时,不需要截断突出线110。
当形成截断部分111时,可以在不影响透镜104的外部形状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左突出线103a与右突出线103b(尤其是当突出线103由一组两个线形成时)之间的隔离部分来提供截断部分111。
在如图9B中所示的第一比较实例中由单个线构成的突出线312的情况下,必须在透镜形成区域104a中设置突出线110的截断部分111。因此,透镜树脂106从截断部分111流出,从而导致产生使透镜104的外部形状基于截断部分111的存在而变化的这种问题。
可以在能够抑制膜脱落的范围内适当地选择要设置在透镜片131内的截断部分111的数量。无庸置疑地,可以为每一个突出线103,即,为每一个透镜形成区域104a设置截断部分111。进一步地,不同于图8A的情况,透镜104的顶端和底端上的一组突出线110可以不必在与同一突出线103分别相交的位置处被截断,只要可以防止膜脱落即可。
在超过突出线110的位置处设置突出线103的两端的原因在于提高产量。在透镜树脂106泄漏到突出线110的外部的情况下,如图10A中所示的第二比较实例,透镜树脂106沿着突出线110的侧壁流动并且容易流入到作为突出线103的隔离部分的截断部分111中。因此,透镜形状变形,并且产量下降。因此,如图10B中所示,当突出线103的两端被设置成超过突出线110时,可以防止透镜树脂106流入到截断部分111中。
突出线110的宽度理想地形成为使透镜树脂106可以完全被停止的数值。然而,为了防止上述的膜脱落,基于透镜片131的尺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的范围进行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0C中所示的变形例,有效的是提供具有相对较小宽度的多个突出线。此时,如图10C的变形实例中,对于突出线110a和突出线110b,突出线110的截断部分111如图10C的变形例对于突出线110a和突出线110b可以设置在相同的位置处,或者对于突出线110a和突出线110b可以设置在不同的位置处,只要可以防止膜脱落即可。在这种情况下,突出线103的两端优选地设置在超过突出线110b的最外侧的位置处。
接下来,如图8A中所示,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一样,树脂滴落在由突出线110和突出线103截断的透镜形成区域104a中并被固化以形成透镜104。因此,完成透镜片131。然后,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一样,透镜片131与LCD面板层叠以完成显示面板。
上述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将不同图像显示到多个观察点并且视觉特性以及显示质量极好的具有低成本且良好产量的显示面板。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图13A和13B显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其中图13A是沿图13B的线XIII-XIII截得的纵向剖视图,而图13B是平面图。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
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141中,突出线103包括从与透镜104接触的部分凸出到透镜104内的凸出部分103c和103d。即,左突出线103a包括凸出到透镜104内的凸出部分103c,而右突出线103b包括凸出到透镜104内的凸出部分103d。
当液体材料在液体材料凝固时收缩时,透镜104变形。当透镜104的长度越长时,变形度变得越大。因此,通过透镜片141可以在液体材料凝固时抑制透镜104的变形,这是因为透镜长度实际上由于凸出到透镜104内的凸出部分103c和103d而缩短。
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141的制造方法的主要步骤如下。当形成突出线103时,凸出到透镜104内的凸出部分103c和103d形成在突出线103的与透镜104接触的一部分中。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141的其它结构及其操作和效果与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及其操作和效果相同。根据图11A和11B至图14A和14B更详细地说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相对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在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设置从突出线103的侧壁朝向相邻突出线103的侧壁凸出的凸出部分103c、103d,以及透镜片141与LCD面板的滤色器基板115一体形成。
首先,如图11A和11B所示,与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一样,具有抗液特性的抗蚀剂在基板113上被图案化以形成突出线103和110。这里要注意的是突出线103包括从侧壁朝向相邻突出线103的侧壁凸出的凸出部分103c和103d。即,突出线103包括:从左突出线103a朝向在该左突出线的左侧相邻的右突出线103b凸出的凸出部分103c;和从右突出线103b朝向在该右突出线的右侧相邻的左突出线103a凸出的凸出部分103d。在图11A中,为了简化起见省略了突出线110。
如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出版物2010-160466(第0038-0041段:专利文献9)中所公开的,凸出部分103c和103d提供抑制生成为具有大纵横比(长侧/短侧)的矩形形状的低劣形柱面透镜的效果。通常,当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或热固性树脂凝固时,发生6%或更多体积的收缩。然而,物质在收缩时没有以各向同性的方式收缩,并且该物质受到外部形状的影响。如在图12A中所示的比较实例中,对于在基板上涂覆为大纵横比的矩形形状的树脂209,重心方向上的收缩特性和每一侧的中心点方向上的收缩特性相结合。因此,在树脂209凝固之后,形成形状210’,其中在四个拐角的位置处几乎没有变化,而每一侧面以弧状形状变形。因此,形成低劣形状的透镜104’。即,在长侧的中心点附近收缩量最大,使得低劣形状的透镜104’的中心部分中的光学性质和端部的光学性质变得不同。
产生低劣形状的这种问题取决于透镜104的收缩量和纵横比,使得可以通过沿着长轴分割透镜104来防止这种问题。然而,当透镜104被分割时,从显示方面来看,透镜104的分割点自然地变成瑕疵点。必须在透镜104的分割点处屏蔽光以避免在显示上出现瑕疵。然而,相对较宽范围的光屏蔽导致孔径比的下降。
因此,假设通过对左突出线103a和右突出线103b设置凸出部分103c、103d分割透镜可以是一种用于解决这些复杂问题的更加有效的方法。通过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当透镜104的长侧超过370mm时或当纵横比超过880时,在没有凸出部分103c和103d的情况下不能获得良好形状的透镜104。根据该结果,凸出部分103c、103d的放置间距被分别设定到350mm至360mm,如图12B所示。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透镜树脂溢出到突出线103的顶面,使得突出线103表现出抑制树脂变形的效果。这使得即使在如上述情况中具有相对较大纵横比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良好的透镜形状210。在将透镜树脂推靠在突出线103的侧壁的状态下,可以获得良好透镜形状的纵横比大约为500。
自然地,透镜104在凸出部分103c和103d周边的形状受到干扰。然而,所述影响是局部的,并且显示瑕疵点的区域小于透镜被完全分割的情况。在使用TFT的诸如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器的有源矩阵式显示面板的情况中,遮盖TFT的区域已经被光屏蔽。因此,当分支光屏蔽区域在与TFT光屏蔽区域相对应的区域内或小于所述区域时,孔径比不会下降。
然后,如图13A和13B所示,与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一样,透镜树脂被滴落并凝固以形成透镜104。
之后,CF层114形成在基板113的背面上,即,形成在设置突出线103和110的表面的相对侧的平面上。CF层114通过不同地组合由黑色颜料、金属膜或类似物形成的黑矩阵层(光屏蔽层)与红色、绿色、蓝色、白色(透明)等的颜色层而形成。
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图6B)一样,CF层114的平面形状包括像素孔径108和光屏蔽区域109。此时,CF层114被形成为使得凸出部分103c、103d叠加在CF层114的光屏蔽区域109上,即,当从基板113的一个平面的法线方向观看时,凸出部分103c、103d位于光屏蔽区域109的投影面内。
通过上述结构,形成与透镜片141一体形成的CF基板115。要注意的是突出线103、110和透镜104可以在首先形成CF层114之后形成。
然后,如图14A和图14B所示,CF基板115和TFT基板116层叠,并且液晶308被密封以完成显示面板142。虽然所述结构元件不同于CF基板115,TFT基板116和液晶308没有示出,但是所述结构元件实际上与图15A中所示的现有技术的LCD面板320的结构元件相同。
上述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使用与具有极好的透镜形状可控性的透镜片141一体形成的CF基板115以低成本良好产量提供能够将不同图像显示给多个观察点的显示面板142,所述显示面板重量轻并且视觉特性以及显示质量极好。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图18A和图18B显示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其中图18A是沿图18B的线XVIII-XVIII截得的纵向剖视图,而图18B是平面图。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
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透镜片151相对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在于突出线103不是由一组两个线形成,而是由一组三个线形成。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不同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突出线103j如图18A和图18B所示设置。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相邻液体材料之间的接触的可能性。
虽然在上述第一至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抗液抗蚀剂用于突出线103和110,但是也可以使用通过将抗液剂涂覆在树脂膜、无机材料膜或金属膜上而获得的材料。透镜树脂不仅限于紫外线固化树脂,而是可以为热固性树脂或通过与空气中的湿气反应而固化的树脂。显示面板不仅限于LCD面板,而是可以为有机EL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电子纸显示器或类似设备。
本发明可以被概括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透镜片的特征在于一种包括如下部件的透镜片:基板;多个柱面透镜,所述多个柱面透镜以特定间距平行布置在基板的平面上,且所述多个柱面透镜的延伸方向被设定成平行;和多个突出线,所述多个突出线被设置成使得彼此相邻的柱面透镜没有互相重叠,其中柱面透镜之间的突出线是由两个线构成的一组突出线,至少所述一组突出线的上边缘被隔离。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片还可以包括下述结构:用于沿延伸方向调节柱面透镜的长度的突出线设置在柱面透镜的顶端和底端上,而用于调节柱面透镜的长度的突出线没有连接而横跨整个柱面透镜的突出线。作为一组的两个突出线的端部理想地以超过柱面透镜的顶端和底端上的突出线的形式存在。
进一步地,两部分式成组突出线可以包括从突出线的侧壁朝向相邻的两部分式成组突出线的侧壁凸出的凸出部分。理想的是对于两部分式成组突出线来说至少具有抗液特性。根据本发明的显示面板是特征在于包括上述透镜片中的一个的显示面板。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透镜片包括由一组两个线构成的突出线,其中至少所述线的端部被隔离开使得彼此相邻的柱面透镜没有相互重叠。因此,可以高产量地制造表现出高光使用效率的低成本透镜片,而不会使相邻透镜熔合。进一步地,通过层叠本发明的透镜片与显示面板,可以获得能够将不同图像显示给多个观察点的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的视觉特性和显示质量极好。
虽然以上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每一个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仅受限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每一个。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各种改变和修改都可以应用于本发明的结构和细节。进一步地,本发明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一个的结构的一部分或整个部分。
示例性实施例的一部分或整个部分可以被如下描述。然而,应当注意本发明不仅受限于如下所述的结构。
(补充说明1)
一种透镜片,包括:基板;多个柱面透镜,所述多个柱面透镜以特定间距平行布置在基板的平面上,且所述柱面透镜的延伸方向被设定成是平行的;和多个突出线,所述多个突出线被设置成使得彼此相邻的柱面透镜没有互相重叠,其中柱面透镜之间的突出线是由两个线构成的一组突出线,至少所述突出线的上边缘被隔离开。
(补充说明2)
在补充说明1中所述的透镜片中,其中:用于在延伸方向上调节柱面透镜的长度的突出线设置在柱面透镜的顶端和底端上;以及用于调节柱面透镜的长度的突出线没有相连接而横跨整个柱面透镜。
(补充说明3)
在补充说明2中所述的透镜片中,其中用于调节柱面透镜的长度突出线由一组多个隔离的突出线构成。
(补充说明4)
在补充说明2或3所述的透镜片中,其中两部分式一组突出线的端部以在柱面透镜的顶端和底端处超过突出线的形式存在。
(补充说明5)
在补充说明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片中,其中,两部分式一组突出线包括凸出部分,所述凸出部分从突出线的侧壁朝向相邻的两部分式一组突出线的侧壁凸出。
(补充说明6)
在补充说明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片中,其中,柱面透镜至少与两部分式所述一组突出线的上表面接触。
(补充说明7)
在补充说明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片中,其中,至少两部分式一组突出线表现出抗液特性。
(补充说明8)
一种包括补充说明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片的显示面板。
(补充说明9)
一种透镜片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由透明材料形成的基板上以特定间距平行地形成多个第一突出线;在基板上将液体材料涂覆在所述第一突出线中的每一个突出线之间;使所述液体材料凝固以在第一突出线之间形成多个柱面透镜中的每一个,其中当形成第一突出线时,第一突出线中的每一个都由在随后形成的柱面透镜的径向方向上被隔离开的一组多个突出线构成。
(补充说明10)
在补充说明9中所述的透镜片制造方法中,其中:在涂覆液体材料之前,在基板上沿着中心轴线方向在为多个柱面透镜的两端的位置处形成第二突出线中的每一个;以及当形成第二突出线时,第二突出线中的每一个在与多个第一突出线接触的多个点中的一个或多个点处通过构成第一突出线的多个隔离突出线被截断。
(补充说明11)
在补充说明10中所述的透镜片制造方法中,其中,当形成第二突出线时,第二突出线中的每一个都由在随后形成的柱面透镜的中心轴线方向上被隔离开的一组多个突出线构成。
(补充说明12)
在补充说明10或11中所述的透镜片制造方法中,其中,当形成第一突出线时,第一突出线沿着中心轴线方向的两端被放置成通过第二突出线。
(补充说明13)
在补充说明9-12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片制造方法中,其中,当形成第一突出线时,凸出到柱面透镜内的凸出部分形成在第一突出线的与柱面透镜接触的部分处。
(补充说明14)
在补充说明9-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片制造方法中,其中:当形成第一突出线时,顶端表面形成在第一突出线的没有与基板接触的端部处;以及当涂覆液体材料时,液体材料与顶端表面接触。
(补充说明15)
在补充说明9-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片制造方法中,其中,表现出对液体材料的抗液特性的材料用作用于第一突出线的材料。
(补充说明21)
一种透镜片,包括:由透明材料形成的基板;多个第一突出线,所述多个第一突出线以特定间距平行设置在基板上;和多个柱面透镜,所述多个柱面透镜中每一个都在基板上设置在第一突出线之间,其中第一突出线中的每一个都由一组多个突出线构成,所述一组多个突出线的上边缘至少沿柱面透镜的径向方向隔离开。
(补充说明22)
在补充说明21中所述的透镜片中,其中,柱面透镜由液体材料形成,所述液体材料在基板上被涂覆并凝固在第一突出线中的每一个之间。
(补充说明23)
在补充说明21或22中所述的透镜片中,还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二突出线,其中第二突出线中的每一个都设置在多个柱面透镜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上。
(补充说明24)
在补充说明23中所述的透镜片中,其中,第二突出线在与多个第一突出线接触的多个点中的一个或多个点处通过构成第一突出线的多个隔离突出线被截断。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可以用于能够将不同图像显示给多个观察点的显示装置。
Claims (11)
1.一种透镜片,包括:
由透明材料形成的基板;
多个第一突出线,所述多个第一突出线以特定间距平行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和
多个柱面透镜,所述多个柱面透镜中每一个都在所述基板上设置在所述第一突出线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突出线中的每一个都由一组多个突出线构成,至少所述一组多个突出线的上边缘在所述柱面透镜的径向方向上被隔离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片,其中,所述柱面透镜由在所述基板上被涂覆并凝固在所述第一突出线中的每一个之间的液体材料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片,还包括第二突出线,所述第二突出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其中所述第二突出线中的每一个都设置在所述多个柱面透镜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片,其中,所述第二突出线在与所述多个第一突出线接触的多个点中的一个或多个点处通过构成所述第一突出线的隔离开的所述多个突出线被截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片,其中,所述第二突出线中的每一个都由一组多个突出线构成,所述一组多个突出线在所述多个柱面透镜的中心轴线方向上被隔离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片,其中,所述第一突出线沿着所述中心轴线方向的两个端部被设置成通过所述第二突出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片,其中,所述第一突出线包括凸出部分,所述凸出部分从与所述柱面透镜接触的部分凸出到所述柱面透镜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片,其中:
所述第一突出线在没有与所述基板接触的一侧的端部处具有顶端表面;以及
所述柱面透镜与所述顶端表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片,其中,所述第一突出线表现出对所述液体材料的抗液特性或斥液性。
10.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片。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06556 | 2010-09-15 | ||
JP2010-206556 | 2010-09-15 | ||
JP2011103476A JP5983979B2 (ja) | 2010-09-15 | 2011-05-06 | レンズシート、表示パネル及び電子機器 |
JP2011-103476 | 2011-05-0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01912A true CN102401912A (zh) | 2012-04-04 |
CN102401912B CN102401912B (zh) | 2015-06-10 |
Family
ID=45806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73387.4A Active CN102401912B (zh) | 2010-09-15 | 2011-09-15 | 透镜片、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08852B2 (zh) |
JP (1) | JP5983979B2 (zh) |
CN (1) | CN102401912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76527A (zh) * | 2012-04-11 | 2013-10-30 | 全视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晶片级照相机的透镜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106681005A (zh) * | 2017-02-16 | 2017-05-17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虚拟现实眼镜 |
CN107861285A (zh) * | 2017-11-21 | 2018-03-30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906319A (zh) * | 2019-05-30 | 2022-01-07 | ams传感器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复制光学元件的方法和复制的光学元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015559B2 (ja) * | 2013-05-27 | 2016-10-26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レンズアレイ製造装置及びレンズアレイ製造方法 |
TWI522856B (zh) * | 2013-07-25 | 2016-02-21 | 恆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觸控面板、觸控感測器及其製造方法 |
JP6171895B2 (ja) * | 2013-11-29 | 2017-08-02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レンズアレイ製造方法 |
JP2015184396A (ja) * | 2014-03-24 | 2015-10-22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レンズアレイ製造装置及びレンズアレイ製造方法 |
JP6497672B2 (ja) * | 2014-07-16 | 2019-04-10 | Tianma Japan株式会社 | レンズシート及び表示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
JP2019008865A (ja) * | 2015-11-16 | 2019-01-17 | Agc株式会社 | レンチキュラー構造体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49829A (zh) * | 2004-09-17 | 2006-03-22 |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 微透镜阵列和该微透镜阵列的制造方法及搭载了该微透镜阵列的液晶显示装置 |
CN1781160A (zh) * | 2003-04-28 | 2006-05-31 | 伊斯曼柯达公司 | 热选择性导电聚合物片 |
CN101156107A (zh) * | 2005-02-03 | 2008-04-02 | 北卡罗来纳大学查珀尔希尔分校 |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低表面能聚合物材料 |
US20080094700A1 (en) * | 2006-10-23 | 2008-04-24 |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 Display device, terminal device, display panel, and optical member |
CN101750647A (zh) * | 2008-12-12 | 2010-06-23 |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 透镜片和显示面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332354A (ja) | 1993-05-20 | 1994-12-02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複数画像同時表示ディスプレイ |
EP0722098B1 (en) | 1993-09-30 | 2003-01-29 | Grapac Japan Co., Inc. | Lens manufacturing method, lensed article manufacturing method, lensed article, and partition-forming resin composition |
JPH07281181A (ja) | 1994-04-11 | 1995-10-27 | Toray Ind Inc | 面状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
JP2000292858A (ja) | 1999-04-02 | 2000-10-20 |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 両面レンチキュラーレンズシート |
KR100459393B1 (ko) * | 2001-10-24 | 2004-12-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장치의 칼라필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
JP4293013B2 (ja) | 2003-02-28 | 2009-07-0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371012B2 (ja) | 2003-12-25 | 2009-11-2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携帯端末装置、表示パネル及びレンズ |
US7280278B2 (en) * | 2004-06-02 | 2007-10-09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sitive or negative microlenses |
JP2006072176A (ja) * | 2004-09-06 | 2006-03-16 | Seiko Epson Corp | バンク、カラーフィルタ、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JP4930092B2 (ja) | 2007-02-19 | 2012-05-09 |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レンズアレ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装置 |
JP5429590B2 (ja) | 2007-07-10 | 2014-02-26 |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 ハーフトーンマスク |
JP2009122470A (ja) * | 2007-11-16 | 2009-06-04 |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 集光層付き光拡散板 |
JP2009229877A (ja) * | 2008-03-24 | 2009-10-08 |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 集光層付き光拡散板 |
-
2011
- 2011-05-06 JP JP2011103476A patent/JP5983979B2/ja active Active
- 2011-09-15 US US13/233,774 patent/US8508852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9-15 CN CN201110273387.4A patent/CN10240191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81160A (zh) * | 2003-04-28 | 2006-05-31 | 伊斯曼柯达公司 | 热选择性导电聚合物片 |
CN1749829A (zh) * | 2004-09-17 | 2006-03-22 |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 微透镜阵列和该微透镜阵列的制造方法及搭载了该微透镜阵列的液晶显示装置 |
CN101156107A (zh) * | 2005-02-03 | 2008-04-02 | 北卡罗来纳大学查珀尔希尔分校 |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低表面能聚合物材料 |
US20080094700A1 (en) * | 2006-10-23 | 2008-04-24 |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 Display device, terminal device, display panel, and optical member |
CN101750647A (zh) * | 2008-12-12 | 2010-06-23 |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 透镜片和显示面板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76527A (zh) * | 2012-04-11 | 2013-10-30 | 全视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晶片级照相机的透镜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376527B (zh) * | 2012-04-11 | 2016-09-28 | 豪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晶片级照相机的透镜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106681005A (zh) * | 2017-02-16 | 2017-05-17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虚拟现实眼镜 |
CN106681005B (zh) * | 2017-02-16 | 2019-03-15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虚拟现实眼镜 |
CN107861285A (zh) * | 2017-11-21 | 2018-03-30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906319A (zh) * | 2019-05-30 | 2022-01-07 | ams传感器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复制光学元件的方法和复制的光学元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20063009A1 (en) | 2012-03-15 |
CN102401912B (zh) | 2015-06-10 |
JP2012083698A (ja) | 2012-04-26 |
JP5983979B2 (ja) | 2016-09-06 |
US8508852B2 (en) | 2013-08-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01912A (zh) | 透镜片、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 |
CN101750647B (zh) | 透镜片、显示面板和制造透镜片的方法 | |
JP4283339B2 (ja) |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 |
US9400344B2 (en) | Liquid crystal len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lens electrode groups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9599859B2 (en) | Liquid crystal lens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EP2711767B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
US20120314144A1 (en) | Display device | |
US20170038597A1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CN103941469B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JP2008191325A (ja) | 表示装置 | |
CN104749814A (zh) | Cot型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5093608A (zh) | 电光装置、其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4545648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
JP2014178701A (ja) | レンズアレイシート | |
CN105866865A (zh)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
CN101887188A (zh)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7209290A (zh) | 光束方向控制元件及显示装置 | |
EP3112928B1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JP6225566B2 (ja) | 液晶レンズセル基板、液晶レンズセル及び表示装置 | |
JP2019090954A (ja) |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表示パネル | |
KR20130039581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JP2008309963A (ja) | 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 | |
KR101090496B1 (ko) |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US12147126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electron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
JP2007079265A (ja) | 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