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65755A - 布线板、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布线板、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65755A CN102365755A CN201080014277XA CN201080014277A CN102365755A CN 102365755 A CN102365755 A CN 102365755A CN 201080014277X A CN201080014277X A CN 201080014277XA CN 201080014277 A CN201080014277 A CN 201080014277A CN 102365755 A CN102365755 A CN 10236575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ing
- solar cell
- back electrode
- wiring board
- insulating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1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photovoltaic cell covered by group H10F10/00, e.g. photovoltaic modul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F77/20—Electrodes
- H10F77/206—Electrodes f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F77/211—Electrodes f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for photovoltaic cells
- H10F77/219—Arrangements for electrodes of back-contact photovoltaic cel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009—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number, the constitution or treatment of glass sheets
- B32B17/10018—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number, the constitution or treatment of glass sheets comprising only one glass shee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165—Functional features of the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376—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ontaining metal wir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5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 B32B17/10788—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containing ethylene vinylacetat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vinyl acetate or vinyl alcohol (co)polym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10/00—Individual photovoltaic cells, e.g. solar cells
- H10F10/10—Individual photovoltaic cells, e.g. solar cell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F10/14—Photovoltaic cells having only PN homojunction potential barriers
- H10F10/146—Back-junction photovoltaic cells, e.g. having interdigitated base-emitter regions on the back side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1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photovoltaic cell covered by group H10F10/00, e.g. photovoltaic modules
- H10F19/80—Encapsulations or containers for 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having photovoltaic cel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1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photovoltaic cell covered by group H10F10/00, e.g. photovoltaic modules
- H10F19/90—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photovoltaic cells, e.g. interconnections or insulating spacers
- H10F19/902—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photovoltaic cells, e.g. interconnections or insulating spacers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photovoltaic cells
- H10F19/908—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photovoltaic cells, e.g. interconnections or insulating spacers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photovoltaic cells for back-contact photovoltaic cel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12—Weather resista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32—Dimensional propert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67/00—Polyesters, e.g. PET, i.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12—Photovoltaic modu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7—Monocrystalline silicon PV cell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绝缘性基材(11)上设置有用于电连接多个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布线(16)的布线板(10),该布线板(10)具备多个被设置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单元设置部(10a),在相邻的上述单元设置部(10a)之间的单元设置侧设置有绝缘层(101)。提供能够抑制配置于布线板(10)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与布线板(10)的布线(16)之间产生的不必要接触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用的布线板(10)、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布线板、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由于能源资源的枯竭问题、大气中的CO2增加之类的地球环境问题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备受期望,特别是使用了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太阳光发电作为新的能源来源被开发,并被实用化,正沿着发展的道路前进。
作为构成这样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从以往起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成为主流,该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通过对例如单晶或者多晶硅基板的受光面扩散与硅基板相反导电型的杂质来形成pn结,分别在硅基板的受光面、和其相反侧的背面形成电极。另外,近年来,在硅基板的背面形成了p型用电极与n型用电极双方的所谓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开发也在进展。
例如,在美国专利第5951786号说明书(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绝缘性基材的表面上具有电气导电性的布线被图案化,在布线上电连接了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5951786号说明书
具有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作例如能够如下述那样进行。
参照图8进行说明,首先,在由例如聚合体材料等构成的绝缘性基材11的表面上形成图案化的布线16。
接下来,对在绝缘性基材11的表面上图案化后的布线16,使用导电性粘接剂接合多个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电极(未图示),由此将多个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与绝缘性基材11的表面上的布线16电连接,制成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
然后,一边将与绝缘性基材11的表面上的布线16电连接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向分别设置在玻璃等透明基板30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之间、以及背面保护板32与布线板10之间的密封件31压接,一边进行加热处理,从而将背面电极型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以及布线板10)密封在密封件中。由此,制成太阳能电池模块。
一般,布线板可以在绝缘薄膜基材上粘贴50μm以下程度的厚度的铜箔、铝箔,通过蚀刻来形成电路图案。使用导电性粘接剂等,配合该板的电极图案来贴合单元的电极的方法已被研究。根据该方法,不需要像如以往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布线方法那样,用抽头(tab)线从单元背电极向表电极进行连接,能够使单元间隔比以往小。通过减小单元间隔,能够使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变换效率提高,可降低单位输出的施工成本。
另一方面,普通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单元是用密封件密封的。该密封步骤由下述步骤形成:例如用板状的密封件夹住被布线后的单元组,以加压状态施以120℃~150℃左右的温度来熔化密封件,并冷却、固化至常温。在该密封步骤中,存在布线板热收缩、热膨胀的情况。另外,由于在商场环境中产生的温度循环,也存在布线板的热收缩等。根据情况,甚至有可能导致布线板发生热变形而向太阳能电池单元侧凸起,从而布线板的布线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以外的部分接触。
即,由于密封时的加热处理、太阳能电池模块被设置在高温环境下等,导致布线板发生热收缩、热膨胀,所以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的布线之间有可能发生不必要的接触,甚至有可能发生绝缘不良、漏电或短路。
另外,当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的位置相对于布线板的布线发生偏差时,布线-电极间的接触面积减小、接触电阻增加,或者当偏差量大时,导电型(p型、n型)不同的电极与布线甚至有可能发生短路。
这样的位置偏差中存在初始偏差和工艺、设置环境中的偏差。前者的初始偏差取决于单元自身的尺寸公差、单元电极形成精度、布线的尺寸公差、布线的形成精度以及在布线上载置单元的安装精度。对于它们的复合公差,需要不引起短路那样的布线间隔。
作为后者的工艺、设置环境中的偏差,由于例如上述那样的工艺中的加热处理,所以布线板会发生热收缩、热膨胀,导致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相对于布线板的布线的位置会发生偏差。此外,在上述的密封步骤中,有时由于流动化的密封件,也会引起布线板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板的位置偏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配置于布线板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的布线之间产生的不必要接触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用的布线板、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相对于布线板的布线的位置偏差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用的布线板、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布线板的特征在于,在绝缘性基材上设置有用于电连接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布线的布线板的、具备被设置上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单元设置部的面的、除了上述单元设置部之外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设置有绝缘层,该绝缘层伸长为覆盖上述单元设置部的外周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优选上述绝缘层的表面是与上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类似的颜色。
优选上述绝缘层的表面为白色。
优选本发明的布线板具备多个上述单元设置部,在相邻的上述单元设置部之间设置上述绝缘层。
优选上述绝缘层设置在上述布线之上。
优选上述布线包含梳子形状的部分,该梳子形状的部分由用于与上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电连接的多个梳齿形状部分、和连接该梳齿形状部分的连接部构成,上述绝缘层被设置在包含上述梳齿形状部分与上述连接部连接的部分的区域。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特征在于,包含:布线板,其具有绝缘性基材以及在上述绝缘性基材上设置的布线;和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其在与受光面相反侧的面上设置有电极;在上述布线板的设置有上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面的、除了被设置上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单元设置部以外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表面设置的绝缘层的一部分向上述单元设置部伸长,以夹设在上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与上述布线板之间。
优选上述绝缘层的表面是与上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类似的颜色。
优选上述绝缘层的表面是白色。
优选本发明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具备多个上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在相邻的上述单元之间设置有上述绝缘层。
优选上述绝缘层设置在上述布线之上。
优选上述布线包含梳子形状的部分,该梳子形状的部分由多个梳齿形状部分和连接该梳齿形状部分的连接部构成,上述电极在上述多个梳齿形状部分按照与上述布线连接的方式形成电极组,形成上述电极组的上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面的、比上述电极组靠外侧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被上述绝缘层覆盖。
另外,本发明是上述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被密封件密封而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另外,本发明涉及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其中该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包含:布线板,其具有绝缘性基材以及在该绝缘性基材上设置的布线;和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其在与受光面相反侧的面设置有电极;该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具备被设置上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单元设置部的面上设置绝缘层的步骤;和以在该绝缘层的一部分上重叠上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外周区域的方式,对上述布线板设置上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布线板的单元设置部间的单元设置侧设置绝缘层,即使布线板发生变形,也能够抑制布线板的布线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布线以外的部分接触,能够抑制绝缘不良、漏电、短路,可实现具有优良特性的产品。
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在布线板的单元设置部间的单元设置侧设置绝缘层,能够抑制布线板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位置偏差,可以抑制布线-电极间的接触电阻的降低、短路,能够实现具有优良特性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a)是从布线的设置侧来观察本发明的布线板的一例的示意俯视图,(b)是沿着图1(a)的B-B的示意剖面图。
图2(a)是与本发明的布线板的布线电连接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b)是(a)所示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半导体基板的背面的一例的示意俯视图。
图3(a)是图2(a)所示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半导体基板的背面的另一例的示意俯视图,(b)是图2(a)所示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半导体基板的背面的又一例的示意俯视图。
图4(a)是从受光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一例时的示意俯视图,(b)是沿着图4(a)的B-B的示意剖面图。
图5(a)以及(b)是表示本发明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例子的沿着图4(a)的A-A的示意剖面图。
图6(a)以及(b)是图解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一例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7(a)以及(b)是图解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一例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8是用于说明使用了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剖面图。
图9是表示在布线板上设置了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时,从单元侧进行观察的样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在本发明的附图中同样的参照符号表示同样部分或者相当部分。
<布线板>
图1(a)表示从布线的设置侧观察本发明的布线板的一例的示意俯视图。如图1(a)所示,布线板10包括:绝缘性基材11;和布线16,其包含在绝缘性基材11的表面上设置的n型用布线12、p型用布线13以及连接用布线14。
这里,n型用布线12、p型用布线13以及连接用布线14分别具有导电性,n型用布线12以及p型用布线13分别形成为梳子形状,连接用布线14形成为带状。而且,分别位于布线板10的终端的n型用布线12a以及p型用布线13b以外的相邻的n型用布线12与p型用布线13通过连接用布线14电连接。
另外,在布线板10中,n型用布线12以及p型用布线13分别被配置成:梳子形状的n型用布线12的梳齿形状部分与梳子形状的p型用布线13的梳齿形状部分逐根交替啮合。结果,梳子形状的n型用布线12的梳齿形状部分与梳子形状的p型用布线13的梳齿形状部分,分别逐根交替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
这样,布线板10对应于设置各个单一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单元设置部,包含有n型用布线12的梳子形状的部分和p型用布线的梳子形状的部分。在布线板10的整体中,具备多组那样的梳子形状的部分。而且,在各个梳子形状的部分,多个梳齿形状部分通过连接用布线14连接、即连接用布线14相当于连接多个梳齿形状部分的连接部。
图1(b)表示沿着图1(a)的B-B的示意剖面图。这里,如图1(b)所示,在布线板10中,仅在绝缘性基材11的一个表面上设置有n型用布线12以及p型用布线13。
本发明的布线板在具备设置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单元设置部的面的、除了单元设置部之外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上设置有绝缘层,而且,该绝缘层伸长为覆盖单元设置部的外围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如图4(b)、图5(a)所示,意味着绝缘层101的一部分被夹在单元20与布线板10之间的状态)。由此,由于单元的外周部通过绝缘层与布线板绝缘,所以即使由于单元的挠曲、布线板的变形等,使得单元的外周部与布线板接触也会被绝缘层阻挡,从而能够抑制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的布线之间产生的不必要接触。
优选本发明的布线板具备多个单元设置部。而且,在相邻的单元设置部之间的单元设置侧设置有绝缘层。换言之,该布线板以下述点作为特征:当作为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或者太阳能电池模块被制作时,在相邻的单元设置部之间的单元设置侧设置有绝缘层。相邻的单元设置部之间是指被设置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单元设置部之间的布线板的位置,例如是图1、4、5所示那样的布线板10的相邻的单元设置部之间10b、10b1、10b2等。换言之,也可以说相邻的单元设置部之间包含从对于单元的主面(布线板的主面)的垂直方向观察,与单元不重叠那样的位置。在本发明中,在这样的布线板10的单元的单元设置部之间10b1、10b2的单元侧具有绝缘层,例如具有如图4、5所示那样的绝缘层101。
图4(b)所示的构成中,在作为布线12、13的梳齿形状部分延伸的方向的伸长方向(图1(a)、图4(a)的图面纵方向),以沿着一组梳子形状中的位于一端的梳齿形状部分的端部的方式,在相邻的单元设置部间10b2的绝缘性基材11的单元设置侧表面形成有绝缘层101。如图4(b)所示,根据这样的绝缘层101,能够在与布线12、13的梳子形状部分的伸长方向正交的方向,抑制布线板10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位置偏差。在图4(b)中,该绝缘层101的厚度比布线12、13的厚度厚,但绝缘层101的厚度也可以不比布线12、13的厚度厚。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绝缘层来防止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的布线之间产生的不必要接触。
另外,在图5所示的构成中,以沿着连接布线12、13的梳齿形状部分的连接用布线14的梳齿形状侧的端部的方式,在相邻的单元设置部间10b1的布线12、13的单元设置侧表面形成有绝缘层101。在包含梳齿形状部分的布线12、13与连接用布线14连接的部分的区域设置有绝缘层101。由此,即使产生了由于后述的构成布线板的绝缘性材料与布线的热膨胀率之差引起的布线板的热变形,也能够抑制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之间产生不必要的接触。而且,绝缘层101的端部位于从连接用布线14的端部到与该连接用布线14端部相对的梳齿形状的浅端部之间的区域(例如图1的区域10e)上。如图5所示,根据这样的绝缘层101,能够在布线12、13的梳子形状部分的伸长方向,抑制布线板10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位置偏差。
其中,图4、5是表示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与布线板接合的阶段的图,是形成了绝缘层101的状态的侧视图。在图4、5中,单元设置部相当于布线板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接合的部分。
上述绝缘层只要是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能使用各种公知的绝缘性材料。作为绝缘层的形成方法,也能够使用各种公知的方法,例如能够通过下述方法形成上述绝缘层:粘贴带状的绝缘性部件,或者通过使用了分配器的涂敷、印制(转印)、或者丝网印刷、喷射涂敷等,向相邻的单元设置部间的单元设置侧涂敷含有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等和固化剂的树脂组成物,并通过加热或者光照射等处理来使其固化。除此以外,绝缘层的形成也可以使用狭缝涂布、喷涂、浸涂等涂敷方法,另外也可以对布线施以黑化处理、耐酸处理等表面处理来作为绝缘膜。在所希望的位置上形成绝缘膜的方法中,除了选择性地仅在所希望的位置形成绝缘膜的方法之外,还包括在包含所希望的位置的范围形成了绝缘膜后,去除不必要的部分的方法。对于绝缘层的形成,可以在将布线板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接合前形成,另外,也可以在将布线板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接合后形成。
绝缘层的表面可以成为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类似的颜色。由此,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轮廓变得不醒目,能够制作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形状不醒目的设计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另外,绝缘层的表面也可以成为白色。由此,能够将入射到未被设置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区域的光反射,使其入射到附近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因此能够使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发电效率提高。此外,绝缘层不限于白色,也可以是能够反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可吸收的波长的光的色调。此外,绝缘层当然也可以不被着色而是透明的。
对于绝缘层的表面的着色,可以是构成绝缘层的材料自身被着色成希望的颜色,也可以是在绝缘层上具备具有所希望的颜色的膜的方式,并且,也可以利用2种以上的颜色在绝缘层的表面形成花纹等,由此可以主动地形成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作图案。
为了不因绝缘层表面的着色而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设置步骤中引起不良状况,优选考虑绝缘层表面的颜色、绝缘层的设置位置。例如,当对布线板设置有在布线板上设置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时的对位用的标记时,为了不因绝缘层而不能被识别该标记,优选将标记上的绝缘层的颜色设为透明,或者在标记上不设置绝缘层等。
这里,作为绝缘性基材11的材质,只要是具有电气绝缘性的材质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含有从由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Polyethylenenaphthalate)、聚苯硫醚(PPS:Polyphenylene sulfide)、聚氟乙烯(PVF:Polyvinyl fluoride)以及聚酰亚胺(Polyimide)构成的组中选择出的至少1种树脂的材质。
另外,绝缘性基材11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能够设置成例如25μm以上150μm以下。
其中,绝缘性基材11可以是仅由1层构成的单层构造,也可以是由2层以上构成的多层构造。
另外,作为布线16的材质,只要是导电性的材质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含有从由铜、铝以及银构成的组中选择出的至少1种的金属等。
另外,布线16的厚度也没有特别限定,能够设置成例如15μm以上50μm以下。
另外,布线16的形状也不限定于上述的形状,当然能够适当设定。
另外,也可以在布线16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设置例如含有从由镍(Ni)、金(Au)、铂(Pt)、钯(Pd)、银(Ag)、锡(Sn)、铟(In)、SnPb焊料、SnBi焊料以及ITO(Indium Tin Oxide)构成的组中选择出的至少1种的导电性物质。该情况下,存在下述趋势:能够良好地进行布线板10的布线16与后述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之间的电气连接,可使布线16的耐候性提高。
另外,也可以对布线16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例如施以黑化处理、防锈处理等表面处理。
其中,布线16可以是仅由1层构成的单层构造,也可以是由2层以上构成的多层构造。
以下,对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构成的布线板1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首先,准备例如PET薄膜等绝缘性基材11,在该绝缘性基材11的一个表面的整面贴合例如金属箔或者金属板等导电性物质。
接下来,通过光蚀刻(photo etching)等去除在绝缘性基材11的表面上贴合的导电性物质的一部分来将导电性物质图案化,由此形成布线16,该布线16包含由在绝缘性基材11的表面上图案化后的导电性物质构成的n型用布线12、p型用布线13以及连接用布线14等。
通过以上步骤,能够制作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构成的布线板10。
为了在布线板10的单元设置部之间10b形成绝缘层101,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来形成:在如上述那样形成了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构成后,使用例如丝网法等印刷法等,将绝缘性树脂材料配置到布线板10的布线12、13、绝缘性基板11的单元设置部间10b的单元设置侧,并使其固化。
<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
图2(a)表示与本发明的布线板的布线电连接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图2(a)所示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具有:半导体基板21,其例如是n型或者p型的硅基板等;反射防止膜27,其形成在成为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受光面的半导体基板21的凹凸表面上;和钝化膜26,其形成在成为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背面的半导体基板21的背面。
而且,在半导体基板21的背面,隔开规定的间隔交替地形成有例如磷等n型杂质扩散而形成的n型杂质扩散区域22和例如硼等p型杂质扩散而形成的p型杂质扩散区域23,并且分别设置有穿过在半导体基板21的背面的钝化膜26中设置的接触孔与n型杂质扩散区域22相连的n型用电极24以及与p型杂质扩散区域23相连的p型用电极25。
这里,在具有n型或者p型导电型的半导体基板21的背面,在n型杂质扩散区域22或者p型杂质扩散区域23与半导体基板21内部的界面,形成多个pn结。由于即使半导体基板21具有n型或者p型任意一种导电型,n型杂质扩散区域22以及p型杂质扩散区域23也分别与半导体基板21内部接合,所以n型用电极24以及p型用电极25成为分别与在半导体基板21的背面形成的多个pn结分别对应的电极。
图2(b)表示图2(a)所示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半导体基板21的背面的一例的示意俯视图。这里,如图2(b)所示,n型用电极24以及p型用电极25分别形成为梳子形状,n型用电极24以及p型用电极25被配置成:与梳子形状的n型用电极24的梳齿相当的部分、和与梳子形状的p型用电极25的梳齿相当的部分逐根交替啮合。结果,与梳子形状的n型用电极24的梳齿相当的部分、和与梳子形状的p型用电极25的梳齿相当的部分分别逐根交替地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
这里,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背面的n型用电极24以及p型用电极25的各自的形状以及配置不限于图2(b)所示的构成,只要是能够与布线板10的n型用布线12以及p型用布线13分别电连接的形状以及配置即可。
图3(a)表示图2(a)所示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半导体基板21的背面的另一例的示意俯视图。这里,如图3(a)所示,n型用电极24以及p型用电极25分别形成为向同一方向伸长(沿图3(a)的上下方向伸长)的带状,在半导体基板21的背面,沿着与上述的伸长方向正交的方向分别逐根交替配置。
图3(b)是表示图2(a)所示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半导体基板21的背面的又一例的示意俯视图。这里,如图3(b)所示,n型用电极24以及p型用电极25分别形成为点状,点状的n型用电极24的列(沿图3(b)的上下方向伸长)以及点状的p型用电极25的列(沿图3(b)的上下方向伸长)分别在半导体基板21的背面逐列交替配置。
另外,也可以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n型用电极24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以及/或者p型用电极25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设置包含例如从由镍(Ni)、金(Au)、铂(Pt)、钯(Pd)、银(Ag)、锡(Sn)、铟(In)、SnPb焊料、SnBi焊料以及ITO(Indium Tin Oxide)构成的组中选择出的至少1种的导电性物质。该情况下,存在下述趋势:能够良好地进行布线板10的布线16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电极(n型用电极24、p型用电极25)的电连接,可使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电极(n型用电极24、p型用电极25)的耐候性提高。
另外,也可以对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n型用电极24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以及/或者p型用电极25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例如施以黑化处理、防锈处理等表面处理。
另外,作为半导体基板21,能够使用例如由n型或者p型多晶硅或者单晶硅等构成的硅基板等。
另外,作为n型用电极24以及p型用电极25,能够分别使用由例如银等金属构成的电极。
另外,作为钝化膜26,能够使用例如氧化硅膜、氮化硅膜或者氧化硅膜与氮化硅膜的层叠体等。
另外,作为反射防止膜27,能够使用例如氮化硅膜等。
其中,对于本发明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概念,除了仅在半导体基板的一个表面(背面)形成p型用电极以及n型用电极双方的构成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之外,还包含MWT(Metal WrapThrough)单元(在设置于半导体基板的贯通孔中配置了电极的一部分的构成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等所谓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从半导体基板的与受光面相反侧的背面取出电流的构造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等、形成为p型用电极以及n型用电极的双方在一面侧与布线连接的构成的太阳能电池单元。
<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
图4(a)表示从受光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一例时的示意俯视图,图4(b)表示沿着图4(a)的B-B的示意剖面图。其中,以下作为本发明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一例,对将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多个、与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布线板10的表面上的布线16电连接的构成进行说明,当然,本发明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构成不限定于图4(a)以及图4(b)所示的构成。
如图4(a)及图4(b)所示,本发明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通过以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背面侧与布线板10的布线16的设置侧相对的方式,在布线板10上设置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而构成。
即,如图4(b)所示,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背面的n型用电极24与布线板10的在绝缘性基材11的表面上设置的n型用布线12接合,并且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背面的p型用电极25与布线板10的在绝缘性基材11的表面上设置的p型用布线13接合。由此,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n型用电极24与布线板10的n型用布线12电连接,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p型用电极25与布线板10的p型用布线13电连接。其中,在图4中,单元设置部相当于布线板10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接合的部分。
如图1(a)所示,由于分别位于布线板10的终端的n型用布线12a以及p型用布线13a以外的相邻的n型用布线12与p型用布线13通过连接用布线14电连接,所以在布线板10上被设置成相邻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彼此相互电连接。因此,在图4(a)以及图4(b)所示的构成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中,设置在布线板10上的所有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形成为电气串联连接。
这里,因光入射到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受光面而产生的电流,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n型用电极24以及p型用电极25被取出到布线板10的n型用布线12以及p型用布线13。而且,取出到布线板10的n型用布线12以及p型用布线13的电流从分别位于布线板10的终端的n型用布线12a以及p型用布线13a,取出到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外部。
另外,在上述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中,例如也可以如图4(b)所示,通过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半导体基板21与布线板10的绝缘性基材11之间、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相邻的n型用电极24与p型用电极25之间的区域设置固化树脂17,使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与绝缘性基材11之间的接合更牢固。此外,在图4(b)中表示了绝缘层101与布线12、13接触的构成,但也可以使固化树脂17夹设在绝缘层101与布线12、13之间。
本发明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布线板的特征在于:在具备设置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单元设置部的面的、除了单元设置部以外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设置有绝缘层,而且,该绝缘层伸长为覆盖单元设置部的外围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如图4(b)、图5(a)所示,意味着绝缘层101的一部分被夹在单元20与布线板10之间的状态)。由此,由于单元的外周部通过绝缘层与布线板绝缘,所以即使因单元的挠曲、布线板的变形等,使得单元的外周部与布线板接触也会被绝缘层阻挡,因此能够抑制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的布线之间产生的不必要的接触。
另外,本发明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特征在于:在布线板的相邻的单元设置部之间,在单元设置侧设置有绝缘层。相邻的单元设置部之间如上所述,例如如图4(a)所示,成为在布线板10中设置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单元设置部之间10b的单元设置侧设置绝缘层101那样的配置。这里,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单元设置部是指例如在图1(a)中由单元设置部10a表示那样的布线板10中设置图4的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区域、在图5中用单元设置部10a表示那样的布线板10中设置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区域等。
其中,在图4(b)所示的构成中,在作为布线12、13的梳齿形状部分延伸的方向的伸长方向(图1(a)、图4(a)的图面纵方向),以沿着一组梳子形状中的位于一端的梳齿形状部分的端部的方式,在相邻的单元设置部之间10b2的绝缘性基材11的单元设置侧表面形成有绝缘层101。如图4(b)所示,根据这样的绝缘层101,能够在与布线12、13的梳子形状部分的伸长方向正交的方向,抑制布线板10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位置偏差。在图4(b)中,该绝缘层101的厚度比布线12、13的厚度厚,但绝缘层101的厚度也可以不比布线12、13的厚度厚。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绝缘层防止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的布线之间产生的不必要的接触。
绝缘层的表面可以成为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类似的颜色。由此,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轮廓变得不醒目,从而能够制作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形状不醒目的设计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另外,绝缘层的表面也可以成为白色。由此,由于能够将入射到未被设置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区域的光反射,使其入射到附近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所以可使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发电效率提高。此外,绝缘层不限于白色,也可以是能够反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可吸收的波长的光的色调。此外,绝缘层当然也可以不被着色而是透明的。
对于绝缘层的表面的着色,可以是构成绝缘层的材料自身被着色成所希望的颜色,也可以是在绝缘层上具备具有所希望的颜色的膜的方式,并且,也可以利用2种以上的颜色在绝缘层的表面上形成花纹等,由此可以主动地形成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作图案。
为了不因绝缘层表面的着色而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设置步骤中发生不良情况,优选考虑绝缘层表面的颜色、绝缘层的设置位置。例如,当在布线板上设置有对布线板设置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时的对位用的标记时,为了不因绝缘层使得该标记不能被识别,优选将标记上的绝缘层的颜色设为透明,或者在标记上不设置绝缘层等。
图5(a)是表示本发明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一例的沿着图4(a)中的A-A的剖面图。优选如此在布线板10的连接用布线14(图1)处的单元设置部之间10b1(图4(a)、图5(a))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侧设置有绝缘层101,但也可以在布线板10的没有布线的部分处的单元设置部之间10b2(图4(a)、(b))设置绝缘层101。通过这样的构成,具有不仅抑制单元彼此的接触,还抑制因单元与布线的接触而产生的绝缘不良、漏电、短路的效果。
另外,在如图5(b)所示那样的布线板10的连接用布线14(图1)处的单元设置部之间10b1(图4(a)、图5(a))中,具有弯曲部10c,也可以在该弯曲部10c的单元设置侧设置绝缘层101。在图5(b)所示的构成中,由于弯曲部10c,使得布线板10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或者布线板的厚度方向,布线板10的设置了绝缘层101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变形成比布线板10的未设置绝缘层101的部分位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侧。这样的变形如在后述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中说明那样,可以对在布线板10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接合进行加热处理时产生。另外,在进行后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密封步骤时的加热处理时,也可以发生这样的变形。
这里,对布线板的热变形进行说明。构成布线板的绝缘性基材与布线材质不同,热膨胀率也不同。因此,在绝缘性基材上存在布线的部分,随着温度变化,会产生形变。而且,一般使用板状的树脂材料作为绝缘性基材,在这样的树脂板中,存在由于加热而收缩、即热收缩的情况。另一方面,一般使用金属箔作为布线,对于这样的金属箔,一旦由于加热而发生热膨胀,即使随后冷却也不会恢复为原来的尺寸。由于这样的绝缘性基材与布线的热特性的差异,在布线板中会产生热变形。
另外,由于因构成布线板的绝缘性基材与布线的材质不同、热膨胀率不同而产生的绝缘性基材与布线之间的形变,每次都随布线板的温度的上升、下降而产生,所以设置在屋外的太阳能电池模块随着日照、气候的变化所产生的温度变化,会重复发生上述形变。该形变成为对布线施加的应力,从而有布线发生断线的可能性。
若没有这样的热变形,则如图5(a)所示那样,但由于这样的热变形,存在成为图5(b)所示那样的形态的情况。在图5(b)的情况下,由于弯曲部10c,在单元设置部之间10b中,布线板10的布线变得靠近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当变形大时,布线板10的布线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电极以外的部分接触,有可能发生绝缘不良、漏电、短路。
鉴于此,通过如图5(b)所示,在布线板10的单元设置部之间10b的布线的单元设置侧表面设置绝缘层101,能够抑制布线板10的布线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电极以外的部分接触。因此,利用这样的构成,具有抑制单元与布线的接触所引起的绝缘不良、短路、单元破裂的效果。
另外,在图5(a)、(b)所示的构成中,优选在包含梳齿形状部分的布线12、13与连接用布线14连接的部分的区域设置有绝缘层101。梳齿形状部分的布线12、13与连接用布线14如图1所示那样连接,成为从面积比较大的连接用布线14的一边起,宽度窄的梳齿形状部分的布线12、13长长地延伸那样的形状。在这样的形状的布线设置于绝缘性基材的布线板上,因上述的绝缘性基材与布线之间的形变而对布线施以应力的情况下,由于在梳齿形状部分的布线12、13的长度方向产生大的变形,而面积大的连接用布线14与绝缘性基材的偏差少,所以导致上述应力集中在梳齿形状部分的布线12、13与连接用布线14的连接部,易引起布线的切断。由于通过在该梳齿形状部分的布线12、13与连接布线14的连接部设置绝缘层101,能够增强布线,所以可防止应力的集中、抑制布线的断线。
另外,在图5(a)、(b)所示的构成中,以沿着连接布线12、13的梳子形状部分的连接用布线14的梳子形状侧的端部的方式,在相邻的单元设置部之间10b1的布线12、13的单元设置侧表面形成有绝缘层101。而且,绝缘层101的端部位于从连接用布线14的端部到与该连接用布线14端部相对的梳齿形状的端部之间的区域上。如图5(a)、(b)所示那样,根据这样的绝缘层101,能够在布线12、13的梳子形状部分的伸长方向(图1(a)、图4(a)的图面纵方向),抑制布线板10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位置偏差。
使用图9,对这样的布线12、13的梳子形状部分的伸长方向上的位置偏差抑制具体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在如正常连接的单元20a那样电极24、25被正确配置的情况下,不发生短路等,但在如不良单元20b那样,在布线16的伸长方向产生了电极24、25的位置偏差的情况下,会在短路部16a中产生短路。其中,图9是表示在布线板10上设置了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时,从单元侧进行观察的样子的图,为了使布线12、13与电极24、25的位置关系便于理解,对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半导体基板部分,用虚线仅描了外周。
对此,通过如上述那样设置图5(a)、(b)所示那样的绝缘层101,能够抑制由于初始偏差等而产生这样的短路的布线板10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位置偏差。因此,即使将单元电极设置到单元的端部附近,或者使布线间隔变窄,也不会产生布线不良,因此能够高效率地制造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
在图9所示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中,优选按照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比由电极24、25构成的电极组靠外侧的区域被绝缘层101覆盖的方式,在布线板10上设置绝缘层101。由此,能够防止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比电极组靠外侧的区域与布线板的布线之间,产生不必要的接触。
其中,该情况下,优选绝缘层101的端部配置成位于图9的间隔16b之间。这是由于能够抑制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电极24、25与连接用布线14接触,从而抑制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电极24、25与布线板10的布线12、13的接触面积的减小。
<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
在上述的构成中,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n型用电极24与布线板10的n型用布线12的接合方法以及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p型用电极25与布线板10的p型用布线13的接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从由焊料、导电性粘接剂、各向异性导电性薄膜(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各向异性导电性膏(ACP:Anisotropic Conductive Paste)以及绝缘性粘接剂(NCP:NonConductive Paste)构成的组中选择出的至少1种粘接剂进行接合。另外,也能够不使用上述的粘接剂而利用后述的密封件进行接合。
以下述方式在布线板10上设置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例如在布线板10以及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了从由焊料、导电性粘接剂、各向异性导电性薄膜、各向异性导电性膏以及绝缘性粘接剂构成的组中选择出的至少1种粘接剂,然后将n型用电极24与n型用布线12电连接,并且将p型用电极25与p型用布线13电连接。
然后,例如通过一边使布线板10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压接,一边进行加热处理等,来利用上述的粘接剂的粘结力将布线板10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接合。由此,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n型用电极24与布线板10的n型用布线12以电连接的状态被固定接合,并且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p型用电极25与布线板10的p型用布线13以电连接的状态被固定接合。
另外,上述的焊料、导电性粘接剂、各向异性导电性薄膜以及各向异性导电性膏之类的具有导电性的粘接剂当然可以设置于在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中不发生短路的位置。
另外,上述的绝缘性粘接剂之类的具有电绝缘性的粘接剂当然可以设置于在不阻碍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气导通的位置。
其中,对于本发明中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概念,除了在布线板10的表面上多个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直线状地电连接的情况,还包含如图4(a)所示那样,多个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以直线状以外的例如矩阵状等形状进行电连接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中,当使用焊料、热固化性树脂作为粘接剂时,为了焊料连接、树脂固化,会进行加热处理。另外,当使用了紫外线固化树脂作为粘接剂时,为了使作为粘接剂而使用的紫外线固化树脂进一步固化,会进行加热处理。
当实施了用于将这些布线板10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接合的加热处理时,如上述所述,例如存在如图5(b)所示那样布线板10发生变形的情况,但由于在布线板10的单元设置部之间10b的布线的接触设置侧表面设置有绝缘层101,所以能够抑制布线板10的布线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电极以外的部分接触。
另外,因布线板的热收缩、热膨胀会引起布线板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位置偏差,但如上所述,通过在布线板的单元设置部间的布线的单元设置侧表面设置的绝缘层、在布线板的单元设置间部的绝缘性基板的单元设置侧表面设置的绝缘层,能够抑制布线板的布线、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短路的发生。
<太阳能电池模块>
图6(a)及图6(b)表示图解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一例以及其制造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以下,参照图6(a)以及图6(b),对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一例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其中,下面作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一例,对将图4(a)以及图4(b)所示构成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密封在密封件中的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进行说明,当然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构成不限定于该构成。
首先,如图6(a)所示,在图4(a)以及图4(b)所示的构成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侧设置具备第1透明树脂31a的透明基板30,并且在图4(a)以及图4(b)所示的构成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布线板侧设置具备第2透明树脂31b的背面保护板32。
接下来,通过以将第1透明树脂31a压接于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并且将第2透明树脂31b压接于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布线板的状态进行加热处理,来使第1透明树脂31a与第2透明树脂31b一体化并固化。由此,如图6(b)所示,制成在第1透明树脂31a与第2透明树脂31b一体化而成的密封件31中密封了上述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而成的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一例。
在图6(b)所示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因固化树脂17的收缩力,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被牢固地压接于布线板,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n型用电极24与布线板的n型用布线12的压接、以及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p型用电极25与布线板的p型用布线13的压接分别被强化,从而能够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与布线板的布线之间得到良好的电连接。
这里,用于将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密封在密封件31中的压接以及加热处理,能够使用例如被称作层压机的进行真空压接以及加热处理的装置等来进行。
具体而言,例如通过利用层压机使第1透明树脂31a以及第2透明树脂31b发生热变形,并使第1透明树脂31a以及第2透明树脂31b发生热固化,由此这些透明树脂被一体化而形成密封件31,上述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被包入到密封件31中。
这里,因此时的加热,例如构成布线板的绝缘性基材的树脂板发生热收缩,另一方面,构成布线板的布线的金属箔由于在热膨胀的状态下树脂组成物17a、第一透明树脂31a固化而被束缚,不会恢复为原来的尺寸。而且,在布线板的单元设置部中,由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束缚着布线板,所以应力集中在相邻的单元设置部之间,在相邻的设置部之间发生布线板的变形而形成弯曲部。
因这样的变形会引起布线板的布线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不必要的接触,当由于如上所述,在布线板的单元设置部间的布线的单元设置侧表面设置有绝缘层,所以能够抑制那样的不良状况的发生。
另外,因布线板的热收缩、热膨胀会引起布线板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位置偏差,但如上所述,能够通过在布线板的单元设置部间的布线的单元设置侧表面设置的绝缘层、在布线板的单元设置间部的绝缘性基板的单元设置侧表面设置的绝缘层,抑制布线板的布线、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短路的发生。
其中,真空压接是指在比大气压减压的气氛下进行压接的处理。这里,在使用了真空压接作为压接方法时,难以在第1透明树脂31a与第2透明树脂31b之间形成空隙,气泡难以在使第1透明树脂31a与第2透明树脂31b形成为一体化的密封件31中残留,由于存在上述趋势而优选。另外,当使用了真空压接时,还存在有利于确保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之间的均匀压接力的趋势。
这里,作为透明基板30,只要是对太阳光透明的基板即可,无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玻璃基板等。
另外,作为第1透明树脂31a以及第2透明树脂31b,能够无特别限定地使用相对太阳光透明的树脂,其中,优选使用从由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烯烃系树脂、聚酯树脂、硅氧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以及橡胶系树脂构成的组中选择出的至少1种透明树脂。该情况下,由于密封件31在耐候性上优越,并且太阳光的透过性变高,所以能够不大幅损害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输出(特别是短路电流或者动作时电流)地以足够的强度粘着在透明基板30上。由此,存在能够确保太阳能电池模块的长期可靠性的趋势。
此外,作为第1透明树脂31a与第2透明树脂31b,可以分别使用同样种类的透明树脂,也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透明树脂。
另外,将上述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密封到密封件31中时的加热处理,例如在第1透明树脂31a以及第2透明树脂31b分别由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构成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将第1透明树脂31a以及第2透明树脂31b分别加热至例如100℃以上200℃以下的温度而进行。
另外,作为背面保护板32,只要是能够保护密封件31的背面的板即可,无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以往一直使用的PET等耐候性薄膜。
另外,从充分抑制水蒸气、氧向密封件31中的透过来确保长期的可靠性的观点出发,背面保护板32也可以含有例如铝等金属薄膜。
另外,对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端面等难以使背面保护板32紧贴的部分,能够使用例如异丁橡胶带等水分透过防止带使其完全紧贴。
图7(a)以及图7(b)是表示图解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一例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例的示意剖面图。以下,参照图7(a)以及图7(b),对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一例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例进行说明。其中,下面作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一例,也对将图4(a)以及图4(b)所示的构成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密封到密封件中的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构成当然不限定于该构成。
首先,如图7(a)所示,在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布线板侧仅设置背面保护板32,并且在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侧设置具备第1透明树脂31a的透明基板30。
接下来,通过以使第1透明树脂31a压接于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状态进行加热处理,从而如图7(b)所示,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被包入到第1透明树脂31a中而密封。由此,制成上述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被密封于第1透明树脂31a中而成的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一例。
在图7(b)所示的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也因固化的固化树脂17的收缩力而被牢固地压接于布线板,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n型用电极24与布线板的n型用布线12的压接、以及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p型用电极25与布线板的p型用布线13的压接分别被强化,从而能够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与布线板的布线之间得到良好的电连接。
在如上述那样制成的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一例中,因光入射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而产生的电流,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n型用电极24以及p型用电极25分别被取入到布线板的n型用布线12以及p型用布线13。而且,被取入到布线板的n型用布线12以及p型用布线13的电流如图1(a)所示那样,从与分别位于布线板10的终端的n型用布线12a以及p型用布线13b电连接的端子穿过背面保护板32向外部取出。
另外,在如上述那样制成的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一例中,例如由铝合金等构成的框可以按照包围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外周的方式被安装。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特征在于下述方面,在布线板10的相邻的单元设置部间的单元设置侧设置有绝缘层。相邻的单元设置部之间是指如上所述,例如如图4(a)所示那样,成为在布线板10中被设置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单元设置部之间10b,在单元设置侧设置绝缘层101那样的配置。
这里,由于上述密封用的加热,例如使得构成布线板的绝缘性基材的树脂板发生热收缩,另一方面,构成布线板的布线的金属箔由于在热膨胀的状态下树脂组成物17a、第一透明树脂31a固化而被束缚,不会恢复为原来的尺寸。而且,在布线板的单元设置部中,由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束缚着布线板,所以应力集中在相邻的单元设置部之间,在相邻的设置部之间,发生布线板的变形而形成弯曲部。由于这样的变形,会引起布线板的布线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不必要的接触,但如上所述,由于在布线板的单元设置部间的布线表面设置有绝缘层,所以能够抑制那样的不良状况的发生。
其中,在因上述的用于布线板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接合的加热处理,布线板已经发生了变形时,还存在由于密封步骤中的加热,使得该变形量变大的情况,即使布线板没有因用于接合的加热处理而发生变形,由于密封步骤中的加热,布线板也有可能发生变形。
另外,由于上述的用于密封的加热,产生布线板的热收缩、热膨胀,从而会引起布线板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位置偏差,但如上所述,通过在布线板的单元设置部间的布线的单元设置侧表面设置的绝缘层、在布线板的单元设置间部的绝缘性基板的单元设置侧表面设置的绝缘层,能够抑制布线板的布线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短路的发生。进而,对起因于密封件流动化的位置偏差,也能够通这些绝缘层来抑制。
其中,布线板的变形、布线板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位置偏差在太阳能电池模块制作后,也有可能随着环境的温度变化而新发生,还有可能已经存在的变形部分的变形量变大。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布线板的相邻的单元设置部间的布线表面设置绝缘层,能够抑制布线板的布线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不必要的接触,可抑制绝缘不良、漏电、短路、单元破裂,由此还能够比以往缩窄单元间隔、使变换效率提高。
实施例
<实施例1>
首先,准备宽度510mm、长度400mm以及厚度50μm的PET薄膜作为布线板的绝缘性基材。接下来,在PET薄膜的一个表面的整面贴合厚度35μm的铜箔。通过向PET薄膜的单面涂敷粘接剂,重叠铜箔并进行加压、加热而贴合。
接下来,对PET薄膜的表面上的铜箔的一部进行蚀刻,图案化成如图1(a)所示的形状,形成了下述的布线16,该布线16包含梳子形状的n型用布线12、梳子形状的p型用布线13、以及将梳子形状的n型用布线12与梳子形状的p型用布线13电连接的带状连接用布线14。同时,当布线板作为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或者太阳能电池模块被制作时,在布线板10的连接用布线14(图1)处的相邻的单元设置部之间10b1(图1(a)、图4(a)、图5(a)),以与单元平行排列的方式每125mm设置了5个孔。该孔是为了通过布线板的热变形,形成图5(b)所示那样的弯曲部10c而设置的。
接下来,通过在布线16的带状连接用布线14上的单元设置侧的整面贴合绝缘性薄膜,形成了绝缘层。进而,在布线12、13的端头的梳齿形状部分的外侧沿着伸长方向,将绝缘性薄膜贴合到PET薄膜上,形成了绝缘层。
接下来,在利用分配器分别对布线板10的n型用布线12的表面以及p型用布线13的表面涂敷了树脂组成物17a后,按照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构成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n型用电极24被设置在布线板10的n型用布线12上,并且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p型用电极25被设置在布线板10的p型用布线13上的方式,将12片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分别设置在布线板10上。
接下来,一边使用层压机进行加压,一边将树脂组成物17a加热至150℃并使其固化,由此将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n型用电极24与布线板10的n型用布线12接合,并且将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p型用电极25与布线板10的p型用布线13接合,制成了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
然后,将上述那样制作出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设置到设置于玻璃基板上的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EVA树脂)与设置于PET薄膜上的EVA树脂之间。然后,使用层压机装置,通过真空压接,使玻璃基板侧的EVA树脂压接于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并且以将PET薄膜侧的EVA树脂压接于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布线板10的状态,将EVA树脂加热到125℃并使其固化。由此,通过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被密封于在玻璃基板与PET薄膜之间固化了的EVA树脂中,从而制作出实施例1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由于上述的加热处理,同时由于在布线板10的连接用布线14处的单元设置部之间10b1中设置的多个孔,应力在该处集中,布线板变形成向图5(b)所示那样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侧凸出的弯曲部10c。
对于如以上述那样制作出的实施例1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即使在进行了-40~85℃的温度循环试验时,因作为布线板10的绝缘性基材11的PET薄膜的热收缩引起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彼此的间隔也几乎不变化,单元的位置偏差也未被观察到,未发生绝缘不良、漏电、短路、单元破裂等。另外,在上述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密封步骤中,未观察到单元的位置偏差,没有发生绝缘不良、漏电、短路、单元破裂等。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使用树脂组成物将布线板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进行接合后,进行基于密封件的密封,制作了太阳能电池模块,但在实施例2中,不将布线板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接合地进行基于密封件的密封来制作太阳能电池模块。
这里,仅说明与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分别将12片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设置在布线板10上之前,与实施例1是同样的。
接下来,将这样层叠的布线板以及太阳能电池单元设置到设置在玻璃基板上的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EVA树脂)与设置在PET薄膜上的EVA树脂之间。然后,使用层压机装置,使玻璃基板侧的EVA树脂压接于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并且以将PET薄膜侧的EVA树脂压接于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布线板10的状态,将EVA树脂加热至125℃并使其固化。由此,通过在玻璃基板与PET薄膜之间固化了的EVA树脂中密封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从而制作出实施例2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由于上述的加热处理,同时由于在布线板10的连接用布线14处的单元设置部之间10b1中设置的多个孔,应力在该处集中,与实施例1同样,布线板变形成向图5(b)所示那样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侧凸出的弯曲部10c。
对于如以上那样制作出的实施例2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即使在进行了-40~85℃的温度循环试验时,因作为布线板10的绝缘性基材11的PET薄膜的热收缩引起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彼此的间隔也几乎不变化,单元的位置偏差也未被观察到,未发生绝缘不良、漏电、短路、单元破裂等。另外,在上述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密封步骤中,也未观察到单元的位置偏差,发生绝缘不良、漏电、短路、单元破裂等。
<比较例>
在布线板所使用的该PET薄膜中,除了在布线板作为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或者太阳能电池模块被制作时的相邻的单元设置部之间的单元设置侧未设置绝缘层以外,与实施例1、2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同样,制成分别与实施例1、2对应的比较例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但是,对于以上那样制作出的比较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密封步骤后,由于布线板的变形,看到了布线板的布线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以外的部分发生接触。另外,在密封步骤后,单元与布线的位置偏差可通过肉眼确认,该位置偏差是用图9的20b说明那样,形成短路部16a的程度的偏差。以此为起因,产生了电气的短路。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在所有的方面都是例示,不应被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方式。本发明的范围不是通过上述的说明而是通过权利要求书来表示的,旨在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布线板、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模块、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布线板;10a-单元设置部;10b-相邻的单元设置部之间;10c-弯曲部;10d-多个孔;101-绝缘层;11-绝缘性基材;12、12a-n型用布线;13、13a-p型用布线;14-连接用布线(连接部);16-布线;17a-树脂组成物;17-固化树脂;18-实质正交的方向;20-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1-半导体基板;22-n型杂质扩散区域;23-p型杂质扩散区域;24-n型用电极;25-p型用电极;26-钝化膜;27-反射防止膜;30-透明基板;31-密封件;31a-第1透明树脂;31b-第2透明树脂;32-背面保护板。
Claims (14)
1.一种布线板(10),其特征在于,
该布线板(10)是在绝缘性基材(11)上设置有用于电连接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布线(16)的布线板,在该布线板(10)的具备单元设置部(10a)的面的、除了所述单元设置部(10a)以外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设置有绝缘层(101),所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设置于该单元设置部(10a),该绝缘层(101)伸长为覆盖所述单元设置部(10a)的外周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板(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层(101)的表面是与所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受光面类似的颜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板(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层(101)的表面是白色。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布线板(10),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所述单元设置部(10a),在相邻的所述单元设置部(10a)之间设置所述绝缘层(101)。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布线板(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层(101)设置在所述布线(16)之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布线板(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线(16)包含梳子形状的部分,该梳子形状的部分由用于与所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电连接的多个梳齿形状部分和连接该梳齿形状部分的连接部构成,
所述绝缘层(101)设置于包含所述梳齿形状部分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部分的区域。
7.一种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
包含:布线板(10),其具有绝缘性基材(11)以及在所述绝缘性基材(11)上设置的布线(16);和
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其在与受光面相反侧的面上设置有电极;
在所述布线板(10)的设置有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面的、除了被设置所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单元设置部(10a)以外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上设置的绝缘层(101)的一部分向所述单元设置部(10a)伸长,以夹设在所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与所述布线板(1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层(101)的表面是与所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受光面类似的颜色。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层(101)的表面是白色。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所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在相邻的所述单元之间设置有所述绝缘层(101)。
11.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层(101)设置在所述布线(16)之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线(16)包含梳子形状的部分,该梳子形状的部分由多个梳齿形状部分和连接该梳齿形状部分的连接部构成,
所述电极在所述多个梳齿形状部分以与所述布线(16)连接的方式形成电极组,
形成所述电极组的所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面的、比所述电极组靠外侧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绝缘层(101)覆盖。
13.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通过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被密封件密封而成。
14.一种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该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包含:布线板(10),其具有绝缘性基材(11)以及在该绝缘性基材(11)上设置的布线(16);和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其在与受光面相反侧的面设置有电极;该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
在具备被设置所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单元设置部(10a)的面上设置绝缘层(101)的步骤;和
以在该绝缘层(101)的一部上重叠所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外周区域的方式,对所述布线板(10)设置所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20)的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94184 | 2009-04-08 | ||
JP2009094184 | 2009-04-08 | ||
PCT/JP2010/056172 WO2010116973A1 (ja) | 2009-04-08 | 2010-04-05 | 配線シート、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65755A true CN102365755A (zh) | 2012-02-29 |
Family
ID=42936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14277XA Pending CN102365755A (zh) | 2009-04-08 | 2010-04-05 | 布线板、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20037203A1 (zh) |
EP (1) | EP2418688A4 (zh) |
JP (1) | JPWO2010116973A1 (zh) |
KR (1) | KR20110135881A (zh) |
CN (1) | CN102365755A (zh) |
WO (1) | WO2010116973A1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87281A (zh) * | 2009-10-09 | 2012-09-19 | 夏普株式会社 | 布线板、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布线板卷筒 |
CN103515360A (zh) * | 2012-06-22 | 2014-01-1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太阳能电池模块和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带组件 |
CN103681921A (zh) * | 2012-09-04 | 2014-03-26 | 东洋铝株式会社 | 太阳能电池的带状线及使用该带状线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
CN103797587A (zh) * | 2012-03-29 | 2014-05-14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及使用其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
CN105405902A (zh) * | 2015-12-15 | 2016-03-16 | 常熟市万隆电源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高转换效率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栅 |
CN106531819A (zh) * | 2015-09-11 | 2017-03-22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太阳能电池用封装膜及制法、太阳能电池模块封装结构 |
CN107154446A (zh) * | 2016-03-03 | 2017-09-12 | 上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导光组件的太阳能板 |
CN107836043A (zh) * | 2015-06-26 | 2018-03-23 | 太阳能公司 | 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金属化和串接 |
CN109713073A (zh) * | 2017-10-26 | 2019-05-03 | 夏普株式会社 | 太阳电池组件、布线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110518180A (zh) * | 2018-05-21 | 2019-11-29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布线模块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20010251A (ko) * | 2009-04-23 | 2012-02-02 | 샤프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배선 시트, 배선 시트가 부착된 태양 전지 셀, 및 태양 전지 모듈 |
JP5323250B2 (ja) * | 2010-02-24 | 2013-10-23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DE102011001207A1 (de) * | 2011-03-10 | 2012-09-13 | Q-Mo Solar Ag | Solarmodul für elektrische Kleingeräte |
EP2546889B1 (en) * | 2011-07-12 | 2020-06-17 | Airbus Defence and Space GmbH | Solar cell assembly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of solar cell assembly |
JP2014187054A (ja) * | 2011-07-13 | 2014-10-02 | Sharp Corp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3030615A (ja) * | 2011-07-28 | 2013-02-07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太陽電池 |
JP5811500B2 (ja) * | 2011-11-10 | 2015-11-11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太陽光発電パネル、および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用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 |
JP5934978B2 (ja) * | 2012-04-23 | 2016-06-1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US20150083192A1 (en) * | 2012-05-28 | 2015-03-26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WO2013183148A1 (ja) | 2012-06-07 | 2013-12-12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JP6040649B2 (ja) * | 2012-09-07 | 2016-12-07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発電素子間接合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2175893B1 (ko) | 2014-02-24 | 2020-11-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태양 전지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
US11811360B2 (en) * | 2014-03-28 | 2023-11-07 | Maxeon Solar Pte. Ltd. | High voltage solar modules |
KR102233889B1 (ko) * | 2014-07-07 | 2021-03-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태양 전지 모듈과 그 제조 방법 |
JP2016100494A (ja) * | 2014-11-25 | 2016-05-3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配線シート付き裏面電極型太陽電池セル |
JP6624418B2 (ja) * | 2015-03-13 | 2019-12-2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US9935213B2 (en) | 2015-06-26 | 2018-04-03 | Sunpower Corporation | Wire-based metallization for solar cells |
US10700223B2 (en) * | 2016-12-01 | 2020-06-30 |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 High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solar battery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high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solar battery cell |
AU2020385118A1 (en) * | 2019-11-12 | 2022-06-02 | Solarca Llc | Bifacial photovoltaic module |
MX2023000952A (es) * | 2020-07-22 | 2023-04-19 | GAF Energy LLC | Modulos fotovoltaicos.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98334A (ja) * | 1995-04-26 | 1996-11-1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太陽電池板 |
WO2002103809A1 (en) * | 2001-06-15 | 2002-12-27 | Rwe Schott Solar Inc. | Encapsulated photovoltaic modul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
JP2007019334A (ja) * | 2005-07-08 | 2007-01-2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太陽電池装置 |
CN101373780A (zh) * | 2007-08-24 | 2009-02-25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模块 |
WO2009041212A1 (ja) * | 2007-09-28 | 2009-04-02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太陽電池、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205670A (ja) * | 1986-03-05 | 1987-09-10 | Sharp Corp | フレキシブル太陽電池モジユ−ル |
JPH01125563U (zh) * | 1988-02-22 | 1989-08-28 | ||
JPH0415962A (ja) * | 1990-05-09 | 1992-01-21 | Sharp Corp | 太陽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1032344A (ja) * | 1996-07-12 | 1998-02-03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1093125A (ja) * | 1996-09-13 | 1998-04-10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US5951786A (en) | 1997-12-19 | 1999-09-14 | Sandia Corporation | Laminated photovoltaic modules using back-contact solar cells |
JPH11243224A (ja) * | 1997-12-26 | 1999-09-07 | Canon Inc | 光起電力素子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非接触処理方法 |
JP3738129B2 (ja) * | 1998-04-14 | 2006-01-25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JP3602721B2 (ja) * | 1998-06-12 | 2004-12-15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JP2001077387A (ja) * | 1999-09-07 | 2001-03-23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JP2001132193A (ja) * | 1999-11-04 | 2001-05-15 | Honda Access Corp | 建築用材 |
JP2001339089A (ja) * | 2000-05-29 | 2001-12-07 | Kyocera Corp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JP4207456B2 (ja) * | 2002-02-27 | 2009-01-14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ための仮止め用テープ |
JP4615250B2 (ja) * | 2004-05-20 | 2011-01-19 |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 透明電極基板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の基板を用いた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 |
JP2005340362A (ja) * | 2004-05-25 | 2005-12-08 | Sharp Corp | 太陽電池セ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US7390961B2 (en) * | 2004-06-04 | 2008-06-24 | Sunpower Corporation | Inter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solar cell module |
JP2007242678A (ja) * | 2006-03-06 | 2007-09-20 | Sekisui Jushi Co Ltd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JPWO2008078741A1 (ja) * | 2006-12-26 | 2010-04-30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JP5152858B2 (ja) * | 2008-08-22 | 2013-02-2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2010
- 2010-04-05 JP JP2011508354A patent/JPWO2010116973A1/ja active Pending
- 2010-04-05 US US13/263,396 patent/US2012003720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0-04-05 CN CN201080014277XA patent/CN102365755A/zh active Pending
- 2010-04-05 WO PCT/JP2010/056172 patent/WO201011697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4-05 EP EP10761672.4A patent/EP2418688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04-05 KR KR1020117026469A patent/KR20110135881A/ko not_active Ceas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98334A (ja) * | 1995-04-26 | 1996-11-1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太陽電池板 |
WO2002103809A1 (en) * | 2001-06-15 | 2002-12-27 | Rwe Schott Solar Inc. | Encapsulated photovoltaic modul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
JP2007019334A (ja) * | 2005-07-08 | 2007-01-2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太陽電池装置 |
CN101373780A (zh) * | 2007-08-24 | 2009-02-25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模块 |
WO2009041212A1 (ja) * | 2007-09-28 | 2009-04-02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太陽電池、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87281A (zh) * | 2009-10-09 | 2012-09-19 | 夏普株式会社 | 布线板、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布线板卷筒 |
CN103797587A (zh) * | 2012-03-29 | 2014-05-14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及使用其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
CN103515360A (zh) * | 2012-06-22 | 2014-01-1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太阳能电池模块和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带组件 |
CN103681921B (zh) * | 2012-09-04 | 2017-04-12 | 东洋铝株式会社 | 太阳能电池的带状线及使用该带状线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
CN103681921A (zh) * | 2012-09-04 | 2014-03-26 | 东洋铝株式会社 | 太阳能电池的带状线及使用该带状线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
CN107836043A (zh) * | 2015-06-26 | 2018-03-23 | 太阳能公司 | 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金属化和串接 |
US11973157B2 (en) | 2015-06-26 | 2024-04-30 | Maxeon Solar Pte. Ltd. | Metallization and stringing for back-contact solar cells |
CN106531819A (zh) * | 2015-09-11 | 2017-03-22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太阳能电池用封装膜及制法、太阳能电池模块封装结构 |
CN106531819B (zh) * | 2015-09-11 | 2018-05-18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太阳能电池用封装膜及制法、太阳能电池模块封装结构 |
CN105405902A (zh) * | 2015-12-15 | 2016-03-16 | 常熟市万隆电源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高转换效率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栅 |
CN107154446A (zh) * | 2016-03-03 | 2017-09-12 | 上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导光组件的太阳能板 |
CN109713073A (zh) * | 2017-10-26 | 2019-05-03 | 夏普株式会社 | 太阳电池组件、布线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110518180A (zh) * | 2018-05-21 | 2019-11-29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布线模块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418688A1 (en) | 2012-02-15 |
JPWO2010116973A1 (ja) | 2012-10-18 |
US20120037203A1 (en) | 2012-02-16 |
KR20110135881A (ko) | 2011-12-19 |
EP2418688A4 (en) | 2013-08-21 |
WO2010116973A1 (ja) | 2010-10-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65755A (zh) | 布线板、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 | |
US10319869B2 (en) | Solar battery,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olar battery,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olar cell module, and solar cell module | |
CN102804393B (zh) | 布线板、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布线板卷筒 | |
JP4958187B2 (ja) | 太陽電池セル、配線シート、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JP5046308B2 (ja) | 配線シート、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配線シートロール | |
EP2423973A1 (en) | Wiring sheet, solar cell provided with wiring sheet, and solar cell module | |
JPWO2009060753A1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
CN102356472A (zh) |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 |
KR20120049339A (ko) | 태양 전지, 태양 전지 모듈 및 태양 전지 시스템 | |
JP5203176B2 (ja) | 配線シート、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JP5424235B2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
JP2011114205A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JP2010258158A (ja) | 配線シート、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JPWO2010150735A1 (ja) | 配線シート、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配線シートロー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配線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
JP5591146B2 (ja) | 配線付き絶縁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セル一体型配線付き絶縁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
JPWO2018142544A1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
CN110010707A (zh) | 双面受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 | |
JP5456128B2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JP2010245399A (ja) | 配線シート、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
JP5288409B2 (ja) | 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
JP2011108982A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JP2012023128A (ja) | 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