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56575A -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56575A CN102356575A CN2010800123872A CN201080012387A CN102356575A CN 102356575 A CN102356575 A CN 102356575A CN 2010800123872 A CN2010800123872 A CN 2010800123872A CN 201080012387 A CN201080012387 A CN 201080012387A CN 102356575 A CN102356575 A CN 1023565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terminal
- control
- control channel
- base s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基站的控制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终端获取调度信息;以及通过一个下行链路载波发送至少两个控制信道,其中,每一个控制信道相应于不同的上行链路载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根据剩余传输资源的量通过利用多个载波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蜂窝码分多址(CDMA)通信系统,并且具体地,假定通过多个载波使用增强的上行链路专用传输信道发送分组数据。
通用移动通信服务(UMTS)系统提供稳定的服务,通过该服务移动电话或电脑用户可以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以高于2Mbps的高速发送基于分组的文本、数字化的声音、视频和多媒体数据,该系统是基于属于欧洲移动通信系统的全球移动通信(GSM)系统和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技术,并且使用码分多址(CDMA)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具体地,UMTS系统使用被称作为增强的上行链路专用信道(下文中,EUDCH或E-DCH)的传输信道,以便提高在上行链路(UL)通信(即,从用户设备(UE)到基站(BS,节点B)的反方向通信)中的分组传输性能。E-DCH支持诸如自适应调制编码(AMC)、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基站控制调度、和较短传输时间间隔(TTI)尺寸的技术以便支持稳定的高速数据传输。
AMC是通过根据基站和终端之间的信道状态确定数据信道的调制方法和编码方法而增加资源的使用效率的技术。将调制方法和编码方法的组合称作调制编码方案(MCS),并且可以根据可支持的调制方法和编码方法定义各种MCS等级。AMC根据终端和基站之间的信道状态自适应地确定MCS等级,从而增加资源的使用效率。
HARQ是指当在最初发送的数据分组中存在错误时重发分组以便补偿错误分组的技术。可以将该复合重传技术划分为当错误发生时重发具有与最初发送的格式一样的格式的分组的CC(Chase Combining,Chase合并)技术,和当错误发生时重发具有与最初发送的格式不同的格式的分组的IR(Incremental Redundancy,增量冗余)技术。
基站控制调度是指下述方法:其中,当使用E-DCH传输数据时,基站确定是否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和可能的数据速度的上限,并且如果向终端发送确定的信息作为调度命令,则终端参照该调度命令确定可能的上行链路E-DCH的数据传输速率,并发送数据。
较短TTI尺寸通过允许TTI小于10ms而减少重传延迟时间,10ms是当前Re15的最小TTI,从而允许高系统吞吐量。将使用这样的E-DCH的系统或服务称作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
图1示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E-DCH的上行链路分组传输。其中,参考数字100指代支持E-DCH的基站,即节点B(下文中,“基站”和“节点B”指代一样),并且参考数字101、102、103和104指代使用E-DCH的终端。如前所述,终端101至104分别通过E-DCH 111、112、113和114向基站100发送数据。
基站100通过利用数据缓冲器状态的信息、请求的数据传输速率、或信道状态信息来通知是否可以发送对于每一个终端的EUDCH数据,或者执行调整EUDCH数据传输速率的调度。以向远离基站的终端(例如,103或104)分配低数据传输速率而向位于基站附近的终端(例如,101或102)分配高数据传输速率的方式执行调度,同时保持基站的测量的噪音上升值或ROT(Rise Over Thermal,热噪声上升)值在目标值以下,以便增加整个系统的性能。终端101至104根据调度信息确定E-DCH数据的允许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确定在允许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内的E-DCH数据的传输速率,并发送E-DCH数据。
在上行链路中,由不同终端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不保持信号之间的同步,所以它们不是正交的并且操作时相互干扰。因此,由基站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的量变得越多,某一终端的上行链路信号受到的干涉的量也越多,从而将降低接收性能。为了解决该问题,可以增加该某一终端的上行链路传输功率,但是再次,这将对其他的上行链路信号产生干扰,从而降低接收性能。因此,将限制在基站确保接收功率时可以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整个功率。热噪声上升(ROT)表示在上行链路中基站使用的无线资源,利用以下公式1定义该ROT。
数学公式1
[公式1]
ROT=I_0/N_0
其中,I_0是基站的整个接收频带的功率谱密度,并且指示由基站接收的全部上行链路信号的量。N_0是基站的热噪声功率谱密度。因此,允许的最大RoT是基站在上行链路中可以使用的全部无线资源。
通过小区、语音业务和E-DCH业务之间干扰的总和表示基站的整体RoT。如果使用基站控制调度,则可以防止数个终端同时地以高数据传输速率发送分组的现象,以便可以将接收ROT保持在目标ROT内,从而一直保护接收性能。即,在允许向某一终端的高数据传输速率的情况下,通过不允许向其它终端的高数据传输速率,基站控制调度防止接收ROT增加到超过目标ROT。
图2示出通过E-DCH的典型的发送和接收过程的流程图。
参考图2,基站和终端建立E-DCH(202)。在步骤202中的建立过程包括通过专用传输信道的信息的传输过程。当已建立E-DCH时,终端通知基站调度信息(204),调度信息可以为指示反方向信道信息的终端发送功率信息、终端可以发送的额外功率信息、和将要发送的且已经堆积在终端的缓冲器中的数据的量等。
已从多个正在通信的终端接收调度信息的基站监视该多个终端的调度信息,以便对每一个终端的数据发送执行调度(206)。具体地,基站确定允许到终端的反方向分组传输,并且向该终端发送调度命令(208)。
调度命令可以指示终端通过相对授权(RG)命令来增加/维持/减小允许的最大数据发送速率。可选地,调度命令可以通过包括有允许的最大数据发送速率和允许的发送定时的绝对授权(AG)命令来指示。将发送RG命令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称作E-DCH相对授权信道(E-RGCH),并且将发送AG命令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称作E-DCH绝对授权信道(E-AGCH)。
终端使用调度命令确定将在反方向发送的E-DCH的传输格式(TF)(210),并且发送反方向(UL)分组数据(212)并通过E-DCH同时向基站发送TF信息(214)。其中,TF信息包括传输格式资源指示符(TFRI),该指示符指示在解调E-DCH中是必要的资源信息。其中,在步骤214中,终端基于由基站分配的允许的最大数据发送速率和信道状态选择MCS等级,并使用MCS等级发送反方向分组数据。
基站确定在TF信息或分组数据中是否存在错误(216)。作为在步骤216中确定的结果,如果发现错误,则基站向终端发送否定应答(NACK)(218)。另一方面,作为在步骤216中确定的结果,如果没有发现错误,则基站通过ACK/NACK信道向终端发送肯定应答(ACK)(218)。在发送ACK信息的情况下,完成分组数据发送,并且终端通过E-DCH发送新用户数据,然而,在发送NACK信息的情况下,终端通过E-DCH重发相同内容的分组数据。其中,将通过其发送ACK/NACK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称作E-DCH HARQ指示符信道(E-HICH)。
在以上的环境中,为了基站高效率地执行调度,在能够接收像终端的缓冲器状态和功率状态的信息的情况下,基站可以向位置远的终端、信道状态不好的终端、或将被服务的数据的优先权低的终端分配低数据速率,或者可以向位置近的终端、信道状态好的终端、或将被服务的数据的优先权高的终端分配高数据速率,从而增加整个系统的性能。
此外,为了额外提高像以上描述操作的现有HSUPA系统的系统性能,将讨论双载波或双小区(dual carrier or dual cell,DC)的HSUPA(DC-HSUPA),其中,在该DC-HSUPA中,将组合并操作在上行链路中的两个载波(上行链路载波#1和上行链路载波#2)和在下行链路中的两个载波(下行链路载波#1和下行链路载波#2)。每一个载波相应于现有的UMTS系统的5MHz带宽,并且DC-HSUPA系统分别支持用于上行链路的10MHz和用于下行链路的10MHz。
本发明将提供一种方法和装置,用于防止在DC-HSUPA系统中的某一载波中产生下行链路信号额外开销和产生信令额外开销的情况。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已创造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提供用于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和装置可以防止当在DC-HSUPA系统中下行链路信号集中在某一载波上时产生额外开销的情况,并且可以减小信令额外开销。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基站的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从终端获取调制信息;以及通过一个下行链路载波发送至少两个控制信道,其中每一个控制信道相应于不同的上行链路载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基站的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向基站发送调度信息;以及通过一个下行链路载波从该基站接收至少两个控制信道,其中,每一个控制信道相应于不同的上行链路载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基站包括:调度器,该调度器通过使用从终端接收的调度信息执行调度;以及控制信息处理模块,该控制信息处理模块进行控制以通过一个下行链路载波发送至少两个控制信道,其中,每一个控制信道相应于不同的上行链路载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控制信息的终端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进行控制以向基站发送调度信息;以及控制信息接收模块,该控制信息接收模块通过一个下行链路载波从该基站接收至少两个控制信道,其中,每一个控制信道相应于不同的上行链路载波。
根据本发明,减少了当在DC-HSUPA系统中下行链路信号集中在某一载波上时产生额外开销的情况,以及减少了信令额外开销,从而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从以下的详细说明中,本发明的各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在典型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E-DCH的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图;
图2是示出通过典型的E-DCH的收发过程的信息流程图;
图3是示出在DC-HSUPA系统中的低效率使用下行链路资源操作的例子的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向其发送控制信道的下行链路传输资源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基站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终端的控制信息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基站的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装置的图;和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终端的用于接收控制信息的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贯穿附图,使用相同的参考数字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可能省略对在此并入的公知功能和结构的详细说明,以避免模糊本发明的主题。
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统,在该系统中,将E-DCH应用于UMTS通信系统中的多个上行链路载波,并且更具体地,涉及DC-HSUPA系统,其中,在该DC-HSUPA系统中,使用两个上行链路载波和两个下行链路载波。通过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将具体地描述用于发送用于支持DC-HSUPA系统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
在本次公开中将阐述术语的意义,所以理解权利要求时小心注意这些阐释。虽然给出了具体的例子,但是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其他例子也落入使用的术语的含义内,并且落入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术语在此不必具有与它们在通常使用中、在具体工业应用中、或具体的字典或字典的集合中的相同的意义。如果在此处明确地使用的术语意义和并入的文献中使用的术语意义之间发生不能解决的冲突,则以这里表达的意义为准。因此,如上描述,在下文中,将利用DC-HSUPA系统的示范性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然而,显然地,本发明并不限于这样的系统,而是可以应用于使用多个频带的支持高速数据服务的移动通信系统。换句话说,可以将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诸如长期演进(LTE),或高级的长期演进(LTE-A),其中该LTE-A是演进的高速无线数据通信标准。
此外,将使用一个上行链路载波的现有的HSUPA系统称作单小区或单载波(SC)-HSUPA,以区分于DC-HSUPA。用于支持SC-HSUPA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包括用于调度授权的E-AGCH、E-RGCH和用于重传的E-HICH。以上描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可以指定在相应的上行链路载波中,并且可以包括用于此的标识信息。
如果将本发明应用于LTE或LTE-A系统,则HSUPA的E-AGCH、E-RGCH可以相应于LTE(或LTE-A)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并且HSUPA的E-HICH可以相应于LTE(或LTE-A)的物理混合-ARQ标识信道(PHICH)。
E-AGCH是根据每一个终端分类的具有扩散因子(SF)256和每一个终端的ID的信道化码。E-RGCH和E-HICH是根据每一个终端分类的具有扩散因子128的信道化码和可选地具有长度为40的正交码。在图2示出的E-DCH建立步骤202中,基站通过额外的控制信息(例如,上层信令)向终端通知每一个终端将要使用的哪一个信道化码和正交码。
图3是示出将现有的SC-HSUPA系统扩展并应用于DC-HSUPA的情况下,下行链路资源操作的例子的图。
例如,在E-HICH或E-RGCH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一个信道化码和具有长度为40的正交码支持最多40个终端。在图3中示出的数量意指用于每一个下行链路载波的可以支持的在一个信道化码中的SC-HSUPA终端或DC-HSUPA终端的数量。在图3中,假定通过下行链路载波#1 303发送相应于上行链路载波#1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通过下行链路载波#2306发送相应于上行链路载波#2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每一个下行链路载波303、306中可以支持的终端的最大数量是40同时在下行链路载波#1 303中已服务30个SC-HSUPA的终端(301)的情况下,则302和305可以支持最多10个DC-HSUPA终端。在图3中,假定DC-HSUPA可以从每一个载波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因此,即使下行链路载波#2 306的40个资源是可用的,也只有10个额外的资源存在于下行链路载波#1 303中(302)。从而,可以支持最多10个(=min(10,40))DC-HSUPA终端。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为了解决如图3所示的资源利用的低效率,允许将相应于上行链路载波#1或上行链路载波#2的每一个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至下行链路载波#1和下行链路载波#2的任何一个。
更进一步,根据本发明,基站通过一个下行链路载波向终端发送至少两个控制信道,并且各个控制信道相应于不同的上行链路载波。这里,“相应于”意指每一个控制信道可以具有可以在上行链路载波中指定的标识信息。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向其发送控制信道的下行链路传输资源的图。
在图4中,即使当在下行链路载波#1 403中SC-HSUPA已服务30个人401时,下行链路载波#1的额外的十个资源402和下行链路载波#2的额外的四十个资源404、405可以一起支持DC-HSUPA终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支持的DC-HSUPA终端的数量变成25(=(10+40)/2)。在25个人的DC-HSUPA终端之间,将用于10个人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划分成将分别发送402、405的下行链路载波#1和下行链路载波#2,并且一起将用于剩余15个人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至载波#2 404。即,通过一个下行链路载波发送至少两个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根据用于控制信道传输的资源(即信道化码或正交码的数量),确定下行链路载波,其中,利用基站通过该下行链路载波发送用于DC-HSUPA终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基站通过额外的控制信息(信令)通知下行链路载波的信息,其中,通过该下行链路载波发送用于支持DC-HSUPA终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即使在DC-HSUPA终端的情况下,根据将由终端发送的数据量或信道状态,终端可以在DC-HSUPA模式下或SC-HSUPA模式下操作。例如,在将通过终端发送的数据量小的情况下,可以在SC-HSUPA模式下而不是在DC-HSUPA模式下发送数据。从而,可以减小终端的电量消耗。为此,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基站通过信令通知终端操作模式的信息(即指示当前操作模式是SC-HSUPA模式还是DC-HSUPA模式的信息)。另外,由于基站立即通知终端下行链路载波的信息和操作模式的信息(即指示在DC-HSUPA模式中还是在SC-HSUPA模式中操作的信息),所以减少了额外的信令开销,其中,通过该下行链路载波发送用于支持DC-HSUPA终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上描述,将通知由基站服务的终端是否使用多个载波(DC-HSUPA模式/SC-HSUPA模式)和通知载波地址的信息称作“控制信道传输资源信息”,其中,根据多载波的使用向该载波发送控制信道(控制信息)。通过高速共享信道(HS-SCCH)发送该信息。即,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基站通过HS-SCCH向终端通知控制信道传输资源信息(HS-SCCH控制信息)。如上描述,控制信道传输资源信息是通知终端是否使用多个载波的信息和载波的地址的信息,其中,向该载波发送控制信道。具体地,基站通过控制信道传输资源信息向终端通知下行链路载波的信息和指示终端在DC-HSUPA模式下还是在SC-HSUPA模式下的信息,其中,通过该下行链路载波发送用于支持DC-HSUPA终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HS-SCCH发送以下信息。HS-SCCH不附加额外的数据信道并且独立地操作。HS-SCCH包括总共37比特。初始的8比特使用固定有在先指定的第一样式的值。在先指定的第一样式是‘11100000’。接下来6比特,在在先指定的第一样式8比特之后,使用固定有在先指定的第二样式的值。在先指定的第二样式是‘111101’。接下来3比特,在在先指定的第二样式6比特之后,使用固定有在先指定的第三样式的值,在先指定的第三样式是‘010’。基站利用第三样式向终端通知HS-SCCH包括关于DC-HSUPA的控制信息。在第三样式是‘001’的情况下,通知HS-SCCH用于指示用于增加终端的电池效率的不连续接收(DRX)操作,不连续发送(DTX)操作,并且在第三样式的‘000’的情况下通知HS-SCCH包括关于DC-HSUPA的控制信息。接下来3比特,在在先指定的第三样式的3比特之后,是具体地指示DC-HSUPA的操作的第四样式,该第四样式包括随后的四种信息。这样的信息包括指示是否使用多个载波的信息和指示下述载波的信息,其中,通过该载波发送控制信道(控制信息)。
-‘DC-HSUPA去激活’
-‘DC-HSUPA激活类型1’
-‘DC-HSUPA激活类型2’
-‘DC-HSUPA激活类型3’
‘DC-HSUPA去激活’信息指示当接收信令时,在SC-HSUPA模式下操作,即使终端有可能支持DC-HSUPA。‘DC-HSUPA激活类型1’指示当前在SC-HSUPA模式下操作的终端应该在DC-HSUPA模式下操作,并且同时,通过每一个下行链路载波发送相应于每一个上行链路载波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当在每一个下行链路载波中可用的资源量类似时,这是有用的。
‘DC-HSUPA激活类型2’指示当前在SC-HSUPA模式下操作的终端应该在DC-HSUPA模式下操作,并且同时,通过下行链路载波#2发送相应于每一个上行链路载波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当在每一个下行链路载波中下行链路载波#2中的可用的资源量较大时,这是有用的。
‘DC-HSUPA激活类型3’指示当前在SC-HSUPA模式下操作的终端应该在DC-HSUPA模式下操作,并且同时,通过下行链路载波#1发送相应于每一个上行链路载波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当在每一个下行链路载波中下行链路载波#1中的可用的资源量较大时,这是有用的。
在包含有3比特的第四样式之后,接下来1比特是预留的。并且以上描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样式和另外的单比特是通过对CRC16比特执行XOR操作产生的,其中,该CRC16比特是由利用终端标识(UE-ID)的16比特输入的控制信息产生的。基站对像这样产生的总共37比特控制信息执行卷积编码,并将其发送至终端。如以上描述,通过HS-SCCH发送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控制信道传输资源信息。并且,为此,将其和HS-SCCH控制信息一起使用。特别地,HS-SCCH控制信息的第四样式包括指示终端是否使用多个载波和通知载波的地址的信息,其中,向该载波发送控制信息。然后,在如上描述操作的DC-HSUPA系统中,将说明基站的控制信息传输方法。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基站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5,基站执行E-DCH的建立(501)。其中,为每一个终端分配诸如作为E-DCH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E-AGCH,E-RGCH,E-HICH的资源。将相应于上行链路载波#1的E-DCH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在下文中,‘资源#1’)分配给支持DC-HSUPA的终端,同时也分配相应于上行链路载波#2的E-DCH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在下文中,‘资源#2’)。‘资源#1’和‘资源#2’被建立成互不重叠,以便可以容易地一起向下行链路载波#1或下行链路载波#2发送E-DCH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基站从终端获取终端发送功率信息、终端可以发送的额外功率信息、包括要发送的在终端的缓存器中堆积的数据的量的调度信息(502)。获取调度信息的基站从获得的调度信息为每一个终端确定DC-HSUPA模式(503)。DC-HSUPA模式包括:第一,SC-HSUPA模式(即DC-HSUPA去激活模式),第二,DC-HSUPA激活类型1模式,第三,DC-HSUPA激活类型2模式,和第四,DC-HSUPA激活类型3模式。在确定为‘SC-HSUPA(‘DC-HSUPA去激活’)’模式的情况下,基站生成指示相应的模式的HS-SCCH控制信息(504),向终端发送HS-SCCH(505)。接下来,基站通过下行链路载波#1发送相应于上行链路载波#1的E-DCH控制信道(506)。在确定为‘DC-HSUPA激活类型1’模式的情况下,基站生成指示相应的模式的HS-SCCH控制信息(507),向终端发送HS-SCCH(508)。接下来,基站通过下行链路载波#1发送相应于上行链路载波#1的E-DCH控制信道,通过下行链路载波#2发送相应于上行链路载波#2的E-DCH控制信道(509)。在确定为‘DC-HSUPA激活类型2’模式的情况下,基站生成指示相应模式的HS-SCCH控制信息(510),向终端发送HS-SCCH(511)。接下来,基站不但通过下行链路载波#2发送相应于上行链路载波#1的E-DCH控制信道而且通过下行链路载波#2发送相应于上行链路载波#2的E-DCH控制信道(512)。在确定为‘DC-HSUPA激活类型3’模式的情况下,基站生成指示相应模式的HS-SCCH控制信息(513),向终端发送HS-SCCH(514)。接下来,基站不但通过下行链路载波#1发送相应于上行链路载波#1的E-DCH控制信道而且通过下行链路载波#1发送相应于上行链路载波#2的E-DCH控制信道(515)。将解释响应于基站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在DC-HSUPA系统中由终端接收E-DCH控制信息的方法。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终端的控制信息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6,终端从基站获取E-DCH设置信息(600)。终端可以从设置信息知道E-DCH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信息。终端向基站发送调度信息(601)。接下来,终端接收HS-SCCH并获取DC-HSUPA模式的信息(602)。终端根据获取的控制信息当中的第四样式的值识别DC-HSUPA模式(603),并且根据DC-HSUPA模式,分叉到步骤604、606、608或610。在第四样式的值指示‘SC-HSUPA模式(‘DC-HSUPA去激活’)’的情况下,终端确认DC-HSUPA被去激活(604),通过下行链路载波#1接收相应于上行链路载波#1的E-DCH控制信道(605)。同时,在第四样式的值指示‘DC-HSUPA激活类型1’模式的情况下,终端可以知道相应于上行链路载波#1的E-DCH控制信道是通过下行链路载波#1发送的,并且相应于上行链路载波#2的E-DCH控制信道是通过下行链路载波#2发送的(606)。因此,终端通过下行链路载波#1接收相应于上行链路载波#1的E-DCH控制信道,并且通过下行链路载波#2接收相应于上行链路载波#2的E-DCH控制信道(607)。此外,在第四样式的值指示‘DC-HSUPA激活类型2’的模式的情况下,终端识别出分别相应于上行链路载波#1和上行链路载波#2的E-DCH控制信道是通过下行链路载波#2一起发送的(608)。接下来,终端通过下行链路载波#2一起接收相应于上行链路载波#1的E-DCH控制信道和相应于上行链路载波#2的E-DCH控制信道(609)。并且在第四样式的值指示‘DC-HSUPA激活类型3’模式的情况下,终端识别出相应于相应的上行链路载波#1和#2的控制信道是通过下行链路载波#1发送的(610)。从而,终端通过下行链路载波#1一起接收相应于上行链路载波#1的E-DCH控制信道和相应于上行链路载波#2的E-DCH控制信道(611)。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基站的用于发送E-DCH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装置。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基站的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装置。
参考图7,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的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装置包括E-DCH调度器(在下文中,“调度器”)702、HS-SCCH控制信息生成单元704、HS-SCCH信道编码单元706、HS-SCCH发送单元708、DC-HSUPA控制器(下文中,“控制器”)709、E-AGCH控制信息生成单元710、E-AGCH信道编码单元712、E-AGCH发送单元714、E-RGCH控制信息生成单元716、E-RGCH发送单元718、E-HICH控制信息生成单元720和E-HICH发送单元722。
其中,HS-SCCH控制信息生成单元704、HS-SCCH信道编码单元706和HS-SCCH发送单元708是用于生成和发送控制信道传输资源信息的控制信道传输资源处理模块。E-AGCH控制信息生成单元710、E-AGCH信道编码单元712、E-AGCH发送单元714、E-RGCH控制信息生成单元716、E-RGCH发送单元718、E-HICH控制信息生成单元720和E-HICH发送单元722是用于生成和发送控制信息的控制信息处理模块。
通过使用从终端接收的调度信息703,调度器702为每一个终端执行调度。
控制器709从调度器702处接收调度结果,并且确定作为控制信道传输资源信息的DC-HSUPA模式。即,控制器709确定‘SC-HSUPA’模式、‘DC-HSUPA激活类型1’模式、‘DC-HSUPA激活类型2’模式、,‘DC-HSUPA激活类型3’模式中的一个。
控制信道传输资源处理模块71根据由控制器709确定的DC-HSUPA模式,生成包括指示是否使用多个上行链路载波的信息的控制信道传输资源信息,并且向每个终端发送该信息。将具体地描述控制信道传输资源处理模块71的每一个配置。
HS-SCCH控制信息生成单元704生成相应于由控制器709确定的DC-HSUPA模式的HS-SCCH控制信息(控制信道传输资源信息)。然后,HS-SCCH信道编码单元706对由HS-SCCH控制信息生成单元704生成的HS-SCCH控制信息执行卷积编码,并将其输出。
然后,HS-SCCH发送单元708在扩频/扰频和RF处理的操作之后向终端发送已卷积编码的HS-SCCH控制信息。
同时,控制信息处理模块72控制基站通过一个下行链路载波发送至少两个控制信道。即,根据DC-HSUPA模式,该DC-HSUPA模式是由控制器709确定的控制信道传输资源信息,控制信息处理模块72通过一个分配的下行链路载波发送包括AG信息、RG信息和重传(ACK/NACK)信息的每一个控制信道。将具体地描述控制信息处理模块的每一个配置。
E-AGCH控制信息生成单元710从E-DCH调度器702接收调度结果并生成绝对授权(AG)信息。然后,E-AGCH信道编码单元712对由E-AGCH控制信息生成单元710产生的AG信息执行卷积编码。E-AGCH发送单元714在扩频/扰频和RF处理的操作之后向终端发送已卷积编码的AG信息。此时,E-AGCH发送单元714从DC-HSUPA控制器709接收指示下行链路载波的信息和用于E-AGCH的传输的资源信息,其中,通过该下行链路载波发送相应于上行链路载波#1和上行链路载波#2的相应E-AGCH。从而,E-AGCH传输单元714根据接收的信息执行对AG信息的处理,并将其发送至终端。E-RGCH控制信息生成单元716从E-DCH调度器702处接收调度结果,并生成相对授权(RG)信息。E-RGCH发送单元718在正交码映射/扩频/扰频和RF处理的操作之后,向终端发送由E-RGCH控制信息生成单元716生成的RG信息。此时,E-RGCH发送单元718从DC-HSUPA控制器709接收指示下行链路的信息和用于E-RGCH的传输的资源信息,其中,通过该下行链路载波发送相应于上行链路载波#1和上行链路载波#2的相应E-RGCH。从而,E-RGCH发送单元718根据接收的信息执行对RG信息的处理,并将其发送至终端。E-HICH控制信息生成单元720接收上行链路数据解码信息719,并且生成通知重传的重传(ACK/NACK)信息。E-HICH发送单元722在正交码的映射/扩频/扰频和RF处理的操作之后,向终端发送生成的重传(ACK/NACK)信息。此时,E-HICH发送单元722从DC-HSUPA控制器709接收指示下行链路载波的信息和用于E-HICH的传输的资源信息,其中,通过该下行链路载波发送相应于上行链路载波#1和上行链路载波#2的相应E-HICH。从而,E-HICH发送单元722执行对重传信息的处理,并且将其发送至终端。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终端的用于接收E-DCH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装置。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终端的用于接收控制信息的装置的图示。
参考图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接收控制信息的装置包括DC-HSUPA控制器(在下文中,‘控制器’)802、HS-SCCH控制信息获取器804、HS-SCCH信道解码单元806、HS-SCCH接收器808、E-AGCH控制信息获取器810、E-AGCH信道解码单元812、E-AGCH接收器814、E-RGCH控制信息获取器816、E-RGCH接收器818、E-HICH控制信息获取器820和E-HICH接收器822。
其中,在控制信道传输资源接收模块81中包括HS-SCCH控制信息获取器804、HS-SCCH信道解码单元806和HS-SCCH接收器808。此外,在控制信息接收模块82中包括E-AGCH控制信息获取器810、E-AGCH信道解码单元812、E-AGCH接收器814、E-RGCH控制信息获取器816、E-RGCH接收器818、E-HICH控制信息获取器820和E-HICH接收器822。
控制信道传输资源接收模块81从基站接收包括指示是否使用多个上行链路载波的信息的信息。更具体地,控制信道传输资源接收模块81通过HS-SCCH接收控制信道传输资源信息(HS-SCCH控制信息)并获取控制信道传输资源信息。以下是该控制信道传输资源接收模块81的每一个配置。
HS-SCCH接收器808接收HS-SCCH并执行解扰/解扩。然后,HS-SCCH信道解码单元806解码HS-SCCH。HS-SCCH控制信息获取器804从由HS-SCCH信道解码单元806解码的HS-SCCH获取控制信道传输资源信息。即,HS-SCCH控制信息获取器804获取指示是否使用多个载波的信息和关于通知载波的地址的DC-HSUPA模式的信息,其中,向该载波发送控制信息。接下来,HS-SCCH控制信息获取器804向控制器802输入获取的控制信道传输资源信息。
控制器802进行控制以向基站发送调度信息。此外,本发明的控制器根据输入的控制信道传输资源信息,控制控制信息接收模块82。控制信息接收模块82通过一个下行链路载波从基站接收至少两个控制信道。即,控制信息接收模块82接收在由控制器802控制下的控制信道传输资源信息指示的载波的地址上的控制信息。以下是该控制信息模块82的每一个配置。
E-AGCH接收器814从控制器802接收指示载波的信息和指示资源的信息,其中,从该载波接收下行链路载波#1或下行链路载波#2当中的E-AGCH,通过该资源接收在下行链路载波#1或下行链路载波#2当中的E-AGCH。E-AGCH接收器814根据已接收的信息通过相应的载波和资源接收E-AGCH,并对接收的E-AGCH执行解扰和解扩以输出。如果这样,E-AGCH信道解码单元812解码E-AGCH并将其输出。E-AGCH控制信息获取器810获取E-AGCH的AG值。E-RGCH接收器818从控制器802接收指示载波的信息和指示资源的信息,其中,从该载波接收下行链路载波#1或下行链路载波#2当中的E-RGCH,通过该资源接收下行链路载波#或下行链路载波#2当中的E-AGCH。E-AGCH接收器814根据接收的信息通过相应的载波和资源接收E-RGCH,并对接收的E-RGCH执行解扰和解扩以输出。如果这样,E-RGCH控制信息获取器816从E-RGCH获取RG值。E-HICH接收器822从控制器802接收指示载波的信息和指示资源的信息,其中,从该载波接收下行链路载波#1或下行链路载波#2当中的E-HICH,通过该资源接收下行链路载波#1或下行链路载波#2当中的E-HICH。E-HICH接收器814根据接收的信息接收E-HICH,并对接收的E-HICH执行解扰和解扩以输出,如果这样,E-HICH控制信息获取器820获取作为重传信息的ACK/NACK值。
同时,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支持载波聚合的LTE-A系统。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在此示教的基本发明构思做出的多种变型和修改仍落在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基站的控制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终端获取调度信息;以及
通过一个下行链路载波发送至少两个控制信道,
其中,每一个控制信道相应于不同的上行链路载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每一个控制信道包括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标识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终端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指示是否使用多个上行链路载波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道与调度授权或重传信息相关联。
5.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基站的控制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基站发送调度信息;以及
通过一个下行链路载波从所述基站接收至少两个控制信道,
其中,每一个控制信道相应于不同的上行链路载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每一个控制信道包括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标识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从所述终端接收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指示是否使用多个上行链路载波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道与调度授权或重传信息相关联。
9.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调度器,所述调度器通过使用从终端接收的调度信息执行调度;以及
控制信息处理模块,所述控制信息处理模块进行控制以通过一个下行链路载波发送至少两个控制信道,
其中,每一个控制信道相应于不同的上行链路载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每一个控制信道包括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标识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还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调度结果确定多个上行链路载波的使用;以及
控制信道传输资源处理模块,所述控制信道传输资源处理模块生成控制信息,并发送所述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指示是否使用所确定的多个上行链路载波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控制信道与调度授权或重传信息相关联。
13.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控制信息的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以向基站发送调度信息;以及
控制信息接收模块,所述控制信息接收模块通过一个下行链路载波从所述基站接收至少两个控制信道,
其中,每一个控制信道相应于不同的上行链路载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每一个控制信道包括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标识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还包括:
控制信道传输资源接收模块,所述控制信道传输资源接收模块从所述基站接收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指示是否使用多个上行链路载波的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控制信道与调度授权或重传信息相关联。
Claims (16)
1.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基站的控制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终端获取调度信息;以及
通过一个下行链路载波发送至少两个控制信道,
其中,每一个控制信道相应于不同的上行链路载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每一个控制信道包括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标识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终端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指示是否使用多个上行链路载波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道与调度授权或重传信息相关联。
5.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基站的控制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基站发送调度信息;以及
通过一个下行链路载波从所述基站接收至少两个控制信道,
其中,每一个控制信道相应于不同的上行链路载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每一个控制信道包括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标识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从所述终端接收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指示是否使用多个上行链路载波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道与调度授权或重传信息相关联。
9.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调度器,所述调度器通过使用从终端接收的调度信息执行调度;以及
控制信息处理模块,所述控制信息处理模块进行控制以通过一个下行链路载波发送至少两个控制信道,
其中,每一个控制信道相应于不同的上行链路载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每一个控制信道包括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标识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调度结果确定多个上行链路载波的使用;以及
控制信道传输资源处理模块,所述控制信道传输资源处理模块生成控制信息,并发送所述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指示是否使用所确定的多个上行链路载波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道与调度授权或重传信息相关联。
13.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控制信息的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以向基站发送调度信息;以及
控制信息接收模块,所述控制信息接收模块通过一个下行链路载波从所述基站接收至少两个控制信道,
其中,每一个控制信道相应于不同的上行链路载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每一个控制信道包括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标识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控制信道传输资源接收模块,所述控制信道传输资源接收模块从所述基站接收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指示是否使用多个上行链路载波的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道与调度授权或重传信息相关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823552.7A CN105323863B (zh) | 2009-03-17 | 2010-03-17 |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90022632A KR101524000B1 (ko) | 2009-03-17 | 2009-03-17 |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정보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009-0022632 | 2009-03-17 | ||
PCT/KR2010/001635 WO2010107238A2 (en) | 2009-03-17 | 2010-03-17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ownlink control signalling i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823552.7A Division CN105323863B (zh) | 2009-03-17 | 2010-03-17 |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56575A true CN102356575A (zh) | 2012-02-15 |
CN102356575B CN102356575B (zh) | 2016-01-20 |
Family
ID=4274011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823552.7A Active CN105323863B (zh) | 2009-03-17 | 2010-03-17 |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201080012387.2A Active CN102356575B (zh) | 2009-03-17 | 2010-03-17 |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823552.7A Active CN105323863B (zh) | 2009-03-17 | 2010-03-17 |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484977B2 (zh) |
EP (2) | EP3291627B1 (zh) |
JP (3) | JP5603405B2 (zh) |
KR (1) | KR101524000B1 (zh) |
CN (2) | CN105323863B (zh) |
WO (1) | WO2010107238A2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62040A1 (zh) * | 2016-03-22 | 2017-09-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10768767A (zh) * | 2018-07-27 | 2020-02-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上下行时间资源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714503B1 (ko) * | 2010-10-22 | 2017-03-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237511B1 (ko) | 2015-04-29 | 2021-04-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통신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CN116865926A (zh) * | 2016-03-30 | 2023-10-10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用于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减少lte高级系统中延迟的方法 |
CN109257298A (zh) * | 2018-11-06 | 2019-01-22 | 上海航天测控通信研究所 | 基于自适应比例控制算法的网络流量控制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274712A1 (en) * | 2005-04-28 | 2006-12-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carrier operation in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
US20080049669A1 (en) * | 2006-08-22 | 2008-02-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grant channe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N101146354A (zh) * | 2006-09-12 | 2008-03-1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通信方法和无线电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957339B1 (ko) * | 2003-02-21 | 2010-05-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향상된 역방향 전용전송채널을 서비스하는 비동기 방식의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제어채널을 전송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KR101071816B1 (ko) | 2004-04-02 | 2011-10-1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패킷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업링크 패킷 스케쥴링 방법 |
US8169953B2 (en) * | 2005-05-17 | 2012-05-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s |
CN100574177C (zh) * | 2005-06-23 | 2009-12-23 |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多载波hsdpa控制信道的分配方法和分组数据传输方法 |
US8023955B2 (en) * | 2005-08-22 | 2011-09-20 | Sony Corporation |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to control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GB2453475B (en) * | 2006-07-25 | 2011-01-19 | Secr Defence | Live vaccine strain |
CN101335979B (zh) * | 2007-06-25 | 2012-02-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载波系统的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方法 |
US8553712B2 (en) * | 2008-02-01 | 2013-10-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arrier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ssigned a set of two or more carriers by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7991378B2 (en) * | 2008-04-14 | 2011-08-0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Time-error and frequency-error correction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8687545B2 (en) * | 2008-08-11 | 2014-04-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nchor carrier in a multiple 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369990B2 (en) * | 2008-08-11 | 2016-06-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carrier design for control and procedures |
US8542640B2 (en) * | 2008-08-28 | 2013-09-24 | Ntt Docomo, Inc. | Inter-cell approach to operating wireless beam-forming and user selection/scheduling in multi-cell environments based on limited signaling between patterns of subsets of cells |
WO2010048178A1 (en) * | 2008-10-20 | 2010-04-29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Carrier aggregation |
JP2012507960A (ja) | 2008-10-31 | 2012-03-29 |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複数のアップリンク搬送波を使用するワイヤレス送信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WO2010051511A2 (en) * | 2008-10-31 | 2010-05-06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tilizing multiple carriers in high speed packet access communications |
US8400935B2 (en) | 2008-10-31 | 2013-03-19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multi-carrier uplink transmission |
MY158767A (en) | 2008-10-31 | 2016-11-1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Handl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using multiple uplink carriers |
US8565066B2 (en) * | 2009-01-08 | 2013-10-2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uplink acknowledgement transmission in carrier-aggreg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20100215011A1 (en) * | 2009-02-26 | 2010-08-26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a resource assignment mode for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 carriers |
US20100254329A1 (en) * | 2009-03-13 | 2010-10-07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Uplink grant, downlink assignment and search space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
US8514732B2 (en) * | 2009-03-17 | 2013-08-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ectuating a signal carrier configuration |
-
2009
- 2009-03-17 KR KR1020090022632A patent/KR101524000B1/ko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3-17 EP EP17198126.9A patent/EP3291627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3-17 JP JP2012500716A patent/JP5603405B2/ja active Active
- 2010-03-17 CN CN201510823552.7A patent/CN105323863B/zh active Active
- 2010-03-17 CN CN201080012387.2A patent/CN102356575B/zh active Active
- 2010-03-17 EP EP10753688.0A patent/EP2409410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3-17 WO PCT/KR2010/001635 patent/WO2010107238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3-17 US US13/257,542 patent/US10484977B2/en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8-21 JP JP2014168306A patent/JP5828025B2/ja active Active
- 2014-10-29 US US14/527,364 patent/US10425930B2/en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10-19 JP JP2015205353A patent/JP6110458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274712A1 (en) * | 2005-04-28 | 2006-12-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carrier operation in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
US20080049669A1 (en) * | 2006-08-22 | 2008-02-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grant channe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N101146354A (zh) * | 2006-09-12 | 2008-03-1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通信方法和无线电终端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62040A1 (zh) * | 2016-03-22 | 2017-09-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US11470580B2 (en) | 2016-03-22 | 2022-10-11 | Zte Corporation | Flexible and scalabl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US11838912B2 (en) | 2016-03-22 | 2023-12-05 | Zte Corporation | Flexible and scalabl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US12213139B2 (en) | 2016-03-22 | 2025-01-28 | Zte Corporatio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CN110768767A (zh) * | 2018-07-27 | 2020-02-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上下行时间资源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2521142A (ja) | 2012-09-10 |
WO2010107238A4 (en) | 2011-01-06 |
KR101524000B1 (ko) | 2015-06-10 |
EP2409410B1 (en) | 2017-10-25 |
CN102356575B (zh) | 2016-01-20 |
WO2010107238A3 (en) | 2010-11-18 |
US20120076090A1 (en) | 2012-03-29 |
US10484977B2 (en) | 2019-11-19 |
US20150049725A1 (en) | 2015-02-19 |
EP3291627A1 (en) | 2018-03-07 |
JP2016012941A (ja) | 2016-01-21 |
KR20100104307A (ko) | 2010-09-29 |
JP6110458B2 (ja) | 2017-04-05 |
EP2409410A4 (en) | 2015-04-15 |
WO2010107238A2 (en) | 2010-09-23 |
US10425930B2 (en) | 2019-09-24 |
JP5828025B2 (ja) | 2015-12-02 |
EP2409410A2 (en) | 2012-01-25 |
CN105323863B (zh) | 2019-06-04 |
JP5603405B2 (ja) | 2014-10-08 |
EP3291627B1 (en) | 2021-02-24 |
JP2014239538A (ja) | 2014-12-18 |
CN105323863A (zh) | 2016-02-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091359B2 (ja) | 移動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の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のエンティティ間での信頼できるデータパケット送信 | |
CN107251628B (zh) | 用于具有信道重复的harq的增强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 |
CN102202408B (zh) | 多子帧调度方法、系统和设备 | |
EP3562221B1 (en) | Power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channel | |
JP4966409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KR102616547B1 (ko) |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협대역 신호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2447538A (zh) | 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系统 | |
MX2010011830A (es) | Metodo y aparato en una red de telecomunicaciones. | |
CN105634688B (zh) | 一种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
EP4104343B1 (en) |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 |
US11863478B2 (en) |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2356575B (zh) |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230336314A1 (en) | Communications devices, network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and methods | |
CN116325592A (zh) | 方法、通信设备和基础设施设备 | |
KR20080109990A (ko)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재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2480348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节点 | |
KR101565883B1 (ko) |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정보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1713055A (zh) | 在通信网络中发送数据包的装置和方法 | |
WO2023285193A1 (en) | Communications devices, network nodes, circuitry, systems and methods | |
WO2023052086A1 (en) | Methods, communications devices, and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