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服强度为345~390MPa高韧性钢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低合金高强度用钢板生产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屈服强度为345~390MPa高韧性钢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屈服强度为345~390MPa的E级钢板主要应用于低合金高强度用钢、桥梁用钢、建筑用钢、船体用钢等,属高端产品,在中厚板市场消费量较大。钢板生产工艺按交货状态分为控轧状态交货或正火状态交货,厚度规格≥50mm的钢板以正火状态交货居多,正火状态交货的钢板低温性能优于控轧状态交货的钢板。为保证钢的-40℃低温冲击性能,钢厂在钢板成分设计中一般均添加贵重金属元素Ni,以降低钢的冷脆转变温度,稳定钢在低温恶劣环境下的使用性能。国内外低温钢化学成分(%)要求见表1。
表1国内外低温钢化学成分(%)要求
牌号 |
标准 |
C |
P |
S |
Ni |
使用温度℃ |
16MnDR |
GB 3531 |
≤0.20 |
≤0.025 |
≤0.012 |
≤0.40 |
-30或-40 |
15MnNiDR |
GB 3531 |
≤0.18 |
≤0.025 |
≤0.012 |
0.20~0.60 |
-45 |
09MnNiDR |
GB 3531 |
≤0.12 |
≤0.020 |
≤0.012 |
0.30~0.80 |
-70 |
E36 |
GB 712 |
≤0.18 |
≤0.035 |
≤0.035 |
≤0.40 |
-40 |
F36 |
GB 712 |
≤0.18 |
≤0.025 |
≤0.025 |
≤0.80 |
-60 |
S355N |
EN 10028 |
≤0.20 |
≤0.030 |
≤0.025 |
≤0.50 |
-20或-30 |
S355NL |
EN 10028 |
≤0.18 |
≤0.025 |
≤0.020 |
≤0.50 |
-50 |
从表1可以看出,在GB 3531、GB 712及EN 10028标准中对所列牌号成分的要求,随着钢板的使用温度降低Ni含量增加,说明Ni可以显著改善钢的韧性,特别是低温韧性。
问题是钢厂为降低生产成本,在成分设计中不添加元素Ni:一种方法采用有限降低钢中S、P含量,但在工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无论是控轧状态还是正火状态生产的钢板,-40℃低温冲击性能不稳定,合格率均较低,难以满足钢板供货技术条件要求;另一种方法在钢中添加Re或Ca(夹杂物变性球化处理)等,期望使钢材冲击韧性达到Ni在钢中的同样效果,为此,各钢厂对Re或Ca处理的加入量及加入方法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实际效果达不到Ni在钢中对低温韧性的贡献,表现在-40℃低温冲击性能不稳定(冲击值出现两高一低的现象),钢板探伤合格率下降(增加了外来夹杂物的影响)。另外这两种方法均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降低原型钢种制造成本,并针对上述背景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过程简单、易于控制;适于手弧焊、埋弧焊和气体保护焊焊接制造工艺,焊接后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屈服强度为345~390MPa高韧性钢板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方式为,屈服强度为345~390MPa高韧性钢板的制造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高炉铁水脱硫,采用氧气顶底复吹转炉冶炼成钢水,采用SiFe、MnFe合金进行脱氧,并进行合金化;脱氧后钢水中的氧含量≤60PPm;
2)精炼,采用TiFe合金终脱氧,保持氧含量为10PPm~40PPm,温度控制在1595℃~1565℃,然后接通氩气,氩气流量1.0m3/min~2.0m3/min,保护连铸,铸坯堆垛缓冷24h~48h,铸坯厚度150mm~300mm;
铸坯的化学成分(%,wt,熔炼分析)如下:
C:0.08~0.20,Si:0.03~0.55,Mn:0.80~1.70,P≤0.015,S≤0.010,Nb:0.01~0.07,V:0.015~0.15,Ti:0.005~0.035,N:0.003~0.012,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夹杂,碳当量计算公式为:CEV=C+Mn/6+(Cr+Mo+V)/5+(Ni+Cu)/15,含量控制在0.38~0.44%;
3)轧制,铸坯加热温度为1130℃~1250℃,加热速率8min/cm~11min/cm;采用二阶段轧制,第一阶段采用奥氏体再结晶轧制,开轧温度1100℃~1180℃、终轧温度1050℃~1120℃、中间坯厚度50mm~160mm;第二阶段奥氏体未再结晶轧制,开轧温度850℃~940℃,终轧温度780℃~860℃;轧制厚度10~100mm的钢板;
4)轧后采用ACC工艺控冷,冷却速度为3℃/S~10℃/S,Mulpic加速冷却上下水比控制在1∶1.1~1∶1.80范围;钢板返红温度为650℃~750℃;正火状态交货的钢板需采用正火+加速冷却工艺:正火温度为880℃~930℃,正火时间为1.2min/mm~2.0min/mm,冷却速度为2℃/S~6℃/S,钢板返红温度为680℃~800℃,得到屈服强度为345~390MPa高韧性E级钢板。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钢的化学成分设计基于C、Si、Mn、P、S元素,辅以添加Nb、V、Ti中的一种或多种微合金元素,不添加贵重金属元素Ni,从而降低原形钢的生产成本;不添加Ca、Re等元素,不新增生产成本,同时减少了外来夹杂物、净化钢质,以保证钢板探伤合格率;
2、钢中形成以氧化钛为核心、纳米级小尺寸弥散分布的球状复合夹杂物,促使晶内针状铁素体形核与长大,通过分割原奥氏体晶粒提高钢板冲击韧性,降低钢的韧脆转变温度;
3、满足厚度规格为10~100mm,屈服强度为345~390MPa、低温冲击性能-40℃≥100J的E级钢板技术要求,能适应于手弧焊、埋弧焊和气体保护焊焊接制造工艺,钢板焊接后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4、生产过程简单、易于控制,适用于制造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以及桥梁钢、建筑钢和船用钢等专用结构钢。
本发明已在武钢桥梁钢生产中进行了实践,效果明显,降低了生产成本,并能产生长远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高炉铁水脱硫,采用氧气顶底复吹转炉冶炼成钢水,采用SiFe、MnFe合金进行脱氧,并进行合金化,脱氧后钢水中的氧含量≤60PPm;然后采用TiFe合金终脱氧,保持氧含量为10PPm~40PPm,通氩气连铸,铸坯堆垛缓冷。
坯铸的化学成分(%,wt,熔炼分析)如下:
C:0.08~0.20,Si:0.03~0.55,Mn:0.80~1.70,P≤0.015,S≤0.010,Nb:0.01~0.07,V:0.015~0.15,Ti:0.005~0.035,N:0.003~0.012,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夹杂,碳当量计算公式为:CEV=C+Mn/6+(Cr+Mo+V)/5+(Ni+Cu)/15,含量控制在0.38~0.44%。
铸坯1130℃~1250℃加热,加热速率8min/cm~11min/cm。采用二段轧制,第一阶段奥氏体再结晶轧制,开轧1100℃~1180℃,终轧温度为1050℃-1120℃,中间坯厚度50mm~160mm;第二阶段奥氏体未再结晶轧制,开轧温度850℃-940℃、终轧温度780℃-860℃、轧制厚度10mm-100mm。轧后采用ACC工艺控冷,冷却速度为3℃/S~10℃/S、加速冷却上下水比控制在1∶1.1~1∶1.80范围、钢板返红温度650℃~750℃。正火状态交货的钢板需采用正火+加速冷却工艺,控制正火温度880℃-930℃、正火时间1.2min/mm-2.0min/mm、冷却速度2℃/S-6℃/S、钢板返红温度680℃-800℃。
采用本发明生产的钢板,能适应于手弧焊、埋弧焊和气体保护焊焊接制造工艺。焊接条件为:线能量≤45kJ/cm、焊接电流为48~680A、焊接电压为24~35V、焊接速度为150~34cm/min。钢板焊接后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下面通过具体实例详述本发明。
为证实本发明的优点,本申请人作了三个实施例,具体化学成分见表2。
表2钢的化学成分(%,wt,熔炼分析)
编号 |
C |
Si |
Mn |
P |
S |
Nb |
V |
Ti |
O |
N |
CEV |
实施例1 |
0.08 |
0.30 |
1.65 |
0.015 |
0.008 |
0.020 |
- |
0.025 |
0.0012 |
0.012 |
0.367 |
实施例2 |
0.13 |
0.26 |
1.50 |
0.013 |
0.005 |
0.018 |
- |
0.015 |
0.0038 |
0.050 |
0.392 |
实施例3 |
0.17 |
0.30 |
1.50 |
0.016 |
0.006 |
0.022 |
0.030 |
0.020 |
0.0025 |
0.003 |
0.426 |
实施例1:
1)高炉铁水脱硫,采用氧气顶底复吹转炉冶炼成钢水,采用SiFe、MnFe合金进行脱氧,并进行合金化;脱氧后钢水中的氧含量≤60PPm。
2)精炼,采用TiFe合金终脱氧,保持氧含量为10PPm,温度控制在1595℃~1565℃,然后接通氩气(流量1.0m3/min~2.0m3/min)保护连铸,铸坯堆垛缓冷24h,铸坯厚度150mm。铸坯的化学成分满足上述要求。
3)轧制,铸坯加热温度为1130℃,加热速率8min/cm;采用二阶段轧制,第一阶段奥氏体再结晶轧制,开轧温度1100℃、终轧温度1050℃、中间坯厚度50mm,第二阶段奥氏体未再结晶,开轧温度940℃,终轧温度780℃;轧制厚度为10mm的钢板。
4)轧后采用ACC工艺控冷,冷却速度为3℃/S,Mulpic加速冷却上下水比控制在1∶1.8范围;钢板返红温度为750℃;正火状态交货的钢板需采用正火+加速冷却工艺:正火温度为880℃,正火时间为1.2min/mm,冷却速度为2℃/S,钢板返红温度为800℃。得到了成品厚度为10mm,屈服强度为345~390MPa高韧性E级钢板。
实施例2:
1)高炉铁水脱硫,采用氧气顶底复吹转炉冶炼成钢水,采用SiFe、MnFe合金进行脱氧,并进行合金化;脱氧后钢水中的氧含量≤60PPm。
2)精炼,采用TiFe合金终脱氧,保持氧含量为40PPm,温度控制在1595℃~1565℃,然后接通氩气(流量1.0m3/min~2.0m3/min)保护连铸,铸坯堆垛缓冷24h,铸坯厚度200mm。铸坯的化学成分满足上述要求。
3)轧制,铸坯加热温度为1180℃,加热速率9min/cm;采用二阶段轧制,第一阶段奥氏体再结晶轧制,开轧温度1150℃、终轧温度1080℃、中间坯厚度90mm,第二阶段奥氏体未再结晶,开轧温度890℃,终轧温度860℃;轧制厚度为40mm的钢板。
4)轧后采用ACC工艺控冷,冷却速度为3℃/S,Mulpic加速冷却上下水比控制在1∶1.6范围;钢板返红温度为720℃;正火状态交货的钢板需采用正火+加速冷却工艺:正火温度为900℃,正火时间为1.4min/mm,冷却速度为3℃/S,钢板返红温度为740℃。得到了厚度为40mm,屈服强度为345~390MPa高韧性E级钢板。
实施例3:
1)高炉铁水脱硫,采用氧气顶底复吹转炉冶炼成钢水,采用SiFe、MnFe合金进行脱氧,并进行合金化;脱氧后钢水中的氧含量≤60PPm。
2)精炼,采用TiFe合金终脱氧,保持氧含量为20PPm,温度控制在1595℃~1565℃,然后接通氩气(流量1.0m3/min~2.0m3/min)保护连铸,铸坯堆垛缓冷48h,铸坯厚度300mm。铸坯的化学成分满足上述要求。
3)轧制,铸坯加热温度为1250℃,加热速率11min/cm;采用二阶段轧制,第一阶段奥氏体再结晶轧制,开轧温度1180℃、终轧温度1120℃、中间坯厚度160mm,第二阶段奥氏体未再结晶,开轧温度850℃,终轧温度830℃;轧制厚度为100mm的钢板。
4)轧后采用ACC工艺控冷,冷却速度为10℃/S,Mulpic加速冷却上下水比控制在1∶1.1范围;钢板返红温度为650℃;正火状态交货的钢板需采用正火+加速冷却工艺:正火温度为930℃,正火时间为2.0min/mm,冷却速度为6℃/S,钢板返红温度为680℃。得到了厚度为100mm,屈服强度为345~390MPa高韧性E级钢板。
对实施例1~实施例3生产的钢板进行了探伤及力学性能检验,结果见表3。对实施例1~实施例3生产的钢板还进行了埋弧焊焊接实际施焊,焊接工艺及接头性能见表4。
表3钢板力学性能及探伤检验结果
表4钢板埋弧焊接工艺及接头冲击韧性
从表3和表4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生产的屈服强度为345~390MPa高韧性E级钢板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钢板的焊接工艺完全满足使用和制造单位生产条件,可广泛应用于低合金高强度用钢、桥梁用钢、建筑用钢、船体用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