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9846B - 一种bfd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bfd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99846B CN102299846B CN201110238636.6A CN201110238636A CN102299846B CN 102299846 B CN102299846 B CN 102299846B CN 201110238636 A CN201110238636 A CN 201110238636A CN 102299846 B CN102299846 B CN 10229984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rt
- backup
- aggregation
- bfd message
- member 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FD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通过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聚合端口组中为每各成员端口确定备份端口,并在进行BFD报文的发送时,通过成员端口及其备份端口实现BFD报文的多端口发送,从而,不会因为发送BFD报文的端口的故障或变化而导致BFD会话的中断,影响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保证业务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BFD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BFD(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双向转发检测)协议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标准化的介质无关和协议无关的快速故障检测机制。BFD可以为各上层协议如各路由协议、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等统一地快速检测两台网络设备间双向转发路径的故障,检测时间小于1秒。
BFD在两台网络设备上建立会话,用来保护两台设备间的双向转发路径,为上层协议服务。BFD本身并没有发现机制,而是靠被服务的上层协议通知其该和谁建立会话,会话建立后如果在检测时间内没有收到BFD控制报文则认为发生故障,通知被服务的上层协议,上层协议进行相应的处理。
为了满足BFD协议快速发包、快速检测的需要,相应的设备会使用一个单独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或者多核CPU中的一个核、或者NP(Network Processor,网络处理器)芯片专门来进行OAM类协议报文的快速收发和故障检测,这样的单独CPU、或者多核CPU中的一个核、或者NP芯片统称为辅助CPU。辅助CPU主要用于BFD报文封装、发送、接收和解封装处理,实现报文统计功能并上报检测事件到主CPU。
平台BFD模块负责BFD会话状态机的变迁,产品辅助CPU负责已建立BFD会话的报文发送与接收。BFD会话建立过程中不要求BFD报文的快速发送,由平台负责BFD会话的建立,并选择维护BFD会话的接口板,在该接口板上将BFD会话表项下发给驱动,由辅助CPU进行BFD报文的发送和接收,当辅助CPU在检测时间内没有收到BFD报文时通知平台,由平台进行会话DOWN的处理并通知驱动删除表项,如果该会话重新建立平台会重新下发表项。BFD会话DOWN需要驱动在所有接口板上通过中断通知平台BFD模块,以便实现快速切换。
许多时间敏感业务如语音、视频数据要求50ms故障切换的性能,所以BFD的发送间隔经常要求设置为10ms左右,这样会话检测时间就是30ms。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在实际测试过程中,经常发现当设备的聚合链路成员端口变化时,BFD会话中断。原因是,当聚合链路成员端口变化时,首先硬件中断通知到主控板,上报给平台聚合模块,在堆叠环境下可能需要端口所在接口板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进程间通信)通知给Master主控板;聚合模块处理后,再通知各单板下发驱动完成设置。其中OAM CPU的设置修改是最重要的,只有在其完成设置修改后,快速BFD报文才可以正确的发送出去。然而此过程涉及多次板间IPC通信,还有多次任务切换过程,需要多块单板协作才可以。这无法保障在20ms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必然造成BFD会话中断。在堆叠环境下,端口所在单板和Master主控板可能分布在不同的设备上,这时必须通过IPC来通知Master主控板来上报平台聚合模块,性能更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BFD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聚合链路成员端口变化后不能及时将修改BFD会话所对应的设置,无法正常发送BFD报文,并进而导致BFD会话中断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BFD报文传输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OAM设备确定发送BFD报文的聚合端口组;
所述OAM设备通过所述聚合端口组中的一个成员端口以及所述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分别向对端设备发送所述BFD报文。
优选的,所述OAM设备确定发送BFD报文的聚合端口组之前,还包括:
所述OAM设备保存各聚合端口组的信息;
在每个聚合端口组中,所述OAM设备为每个成员端口分配同一个聚合端口组中的其他一个以上成员端口作为备份端口,并记录各成员端口和备份端口的对应关系。
优选的,所述OAM设备通过所述聚合端口组中的一个成员端口以及所述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分别向对端设备发送所述BFD报文,具体包括:
所述OAM设备在所述聚合端口组中选择一个发送所述BFD报文的成员端口,并在所记录的成员端口和备份端口的对应关系中查询所述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
所述OAM设备将所述BFD报文通过所述成员端口和所述备份端口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
优选的,所述OAM设备通过所述聚合端口组中的一个成员端口以及所述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分别向对端设备发送所述BFD报文,具体包括:
所述OAM设备将所述BFD报文通过所述聚合端口组中的一个成员端口向所述对端设备进行发送;
所述OAM设备通过所述成员端口所对应的访问控制规则中所确定的备份端口,将所述BFD报文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
优选的,当一个聚合端口组中的成员端口发生变化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OAM设备更新所述聚合端口组中的成员端口信息;
所述OAM设备根据当前所述聚合端口组中所包括的各成员端口的信息,调整各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并更新各成员端口和备份端口的对应关系。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OAM设备,至少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发送BFD报文的聚合端口组;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确定模块所确定的聚合端口组中的一个成员端口以及所述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分别向对端设备发送所述BFD报文。
优先的,所述OAM设备,还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保存各聚合端口组的信息,并在每个聚合端口组中,为每个成员端口分配同一个聚合端口组中的其他一个以上成员端口作为备份端口,并记录各成员端口和备份端口的对应关系。
优选的,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确定模块所选择的发送所述BFD报文的成员端口,在所述记录模块所记录的成员端口和备份端口的对应关系中查询所述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将所述BFD报文通过所述成员端口和所述备份端口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
优选的,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BFD报文通过所述聚合端口组中的一个成员端口向所述对端设备进行发送,并通过所述成员端口所对应的访问控制规则中所确定的备份端口,将所述BFD报文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
优选的,所述记录模块,还用于:
当一个聚合端口组中的成员端口发生变化时,更新所述聚合端口组中的成员端口信息,并根据当前所述聚合端口组中所包括的各成员端口的信息,调整各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更新各成员端口和备份端口的对应关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聚合端口组中为每各成员端口确定备份端口,并在进行BFD报文的发送时,通过成员端口及其备份端口实现BFD报文的多端口发送,从而,不会因为发送BFD报文的端口的故障或变化而导致BFD会话的中断,影响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保证业务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BFD报文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具体应用场景下的BFD报文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出的另一种具体应用场景下的BFD报文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OAM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述,在聚合场景下,如果聚合链路成员端口发生变化,按照现有的单播发送BFD报文的方案,需要进行大量的IPC通信,进行BFD会话所对应的设置的修改,耗费大量的时间,从而导致BFD会话中断,并进而影响业务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保证BFD的正常发送,本发明提出了一种BFD报文传输方法,可以通过成员端口及其备份端口实现BFD报文的多端口发送,保证业务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BFD报文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OAM设备确定发送BFD报文的聚合端口组。
本步骤的前提在于OAM设备中存储相应的聚合端口组的信息,具体说明如下:
首先,OAM设备根据当前聚合的实际情况,保存各聚合端口组的信息,其中,包含归属于各聚合端口组的所有成员端口的信息。
然后,OAM设备需要为各成员端口确定备份端口,并记录成员端口和备份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的方法为:
在每个聚合端口组中,OAM设备为每个成员端口分配归属于同一个聚合端口组的其他一个以上成员端口作为备份端口,并记录各成员端口和备份端口的对应关系。
由此可知,成员端口与备份端口是均归属于同一个聚合端口组的成员端口。
在具体的实施场景中,为了更好的实现备份功能,在确定备份端口时,应该选择与待确定备份端口的成员端口距离较远的成员端口作为备份端口,即尽量保证成员端口和其备份端口之间的隔离性,避免在隔离性较差的情况下成员端口之间会受到故障的连带影响,而使备份效果受到影响。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不同的成员端口之间可以互为备份端口,各成员端口也可以作为多个其他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当然,为了备份可靠性最佳化以及故障范围最小化,可以为每个成员端口设置一个不同的备份端口。
当然,具体的备份端口的确定规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这样的变化并不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步骤S102、OAM设备通过聚合端口组中的一个成员端口以及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分别向对端设备发送BFD报文。
在具体的实施场景中,根据OAM设备自身对发送BFD报文的接口的选择规则的差异,本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OAM设备指定发送BFD报文的成员端口。
在此种情况下,OAM设备可以直接在聚合端口组中选择发送BFD报文的成员端口,由于OAM设备中保存有相应的备份端口的信息,所以,OAM设备可以直接查询到相应的备份端口,相应的处理过程如下:
首先,OAM设备根据BFD报文计算hash值,在作为发送BFD报文的目的端口的聚合端口组中选择匹配于该hash值的一个成员端口。
然后,OAM设备在所记录的成员端口与备份端口的对应关系中查询所选的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
最后,OAM设备将BFD报文通过成员端口和备份端口发送给对端设备。
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上述的操作可以均由OAM设备中的OAM CPU来实现。
情况二、OAM设备不指定发送BFD报文的成员端口。
OAM设备将BFD报文下发给具体的成员端口后,并根据相应的策略确定该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从而实现BFD报文的镜像发送,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这样的策略可以通过对该成员端口配置相应的ACL(Access Control List,访问控制列表)来实现。
即OAM设备根据BFD报文计算hash值,在聚合端口组(作为发送BFD报文的目的端口)中选择匹配于该hash值的成员端口,通过所选的成员端口向对端设备发送BFD报文,再根据配置的ACL规则,将BFD报文镜像到备份端口,通过备份端口将BFD报文发送给对端设备。
譬如,该ACL规则的匹配条件是,BFD报文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该ACL规则的匹配结果是:同一个聚合端口组的一个以上其他成员端口。
该ACl规则的匹配结果中的备份端口的信息可以根据OAM CPU中所存储的成员端口和备份端口的对应关系来确定。
具体的ACL规则可以在设备初始化,或完成备份端口的确定或更新后即进行配置,具体的配置位置可以是各成员接口所在的芯片,这样,各成员端口在进行BFD报文发送时都会执行该规则,在本成员端口发送BFD报文时,也会镜像到自身的备份端口中进行发送,实现同一条BFD报文的多端口发送。
为了克服聚合端口组中的成员端口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当任一聚合端口组中的成员端口发生变化时,OAM设备更新聚合端口组中的成员端口信息,并根据当前聚合端口组中所包括的各成员端口的信息,调整各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并更新各成员端口和备份端口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的,如果应用的是上述的情况二中的处理方式,则完成相应的对应关系的更新后,还需要调整相应的ACL规则,保证镜像发送的正常实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聚合端口组中为每各成员端口确定备份端口,并在进行BFD报文的发送时,通过成员端口及其备份端口实现BFD报文的多端口发送,从而,不会因为发送BFD报文的端口的故障或变化而导致BFD会话的中断,影响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保证业务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现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本发明通过在OAM单板上对聚合链路上的BFD报文采用多成员端口发送的方法,使得在聚合链路的成员端口发生变化时,BFD会话不中断,从而保障了用户业务的持续性,这样,就使得两侧的BFD会话始终保持连接,保障了业务的稳定性。
在现有技术中,OAM设备的OAM CPU发送的BFD报文是单播报文,如果该BFD报文的目的端口(即将BFD报文下发给该目的端口,通过该目的端口向对端设备进行发送)是聚合端口,将会选择其中一个成员端口进行发送;这样,如果发生中断的是该成员端口,则会造成BFD会话中断。
为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使OAM设备从两个不同的成员端口发送BFD报文,这样,无论哪一个端口发生链路变化,都不会影响到BFD报文的正常发送,保障了对端设备的BFD检测不受影响。
上述的发送BFD报文的两个成员端口,具体为原定的发送该BFD报文的成员端口,以及该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
在具体的实施场景中,相应的备份端口的选择确定过程由OAM CPU来实现,即OAM CPU存储相应的聚合端口组的信息,并根据聚合端口组中所包括的各成员端口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备份端口的选择,具体的处理过程如下:
假设聚合端口组中包括3个成员端口(Port1,Port2,Port3),则OAM CPU对其每一个端口分配一个备份端口。例如:(Port1,Port3)、(Port2,Port3)、(Port3,Port1),其中,Port3是Port1的备份端口,Port3是Port2的备份端口,Port1是Port3的备份端口。
以分布式设备为例,聚合端口组的成员设备与备份端口可以位于不同的框或板上转发芯片的物理端口,也可以是同一个框或板上的转发芯片的物理端口。
在具体的技术方案的实现过程中,如果聚合端口组发生变化,OAM CPU需要根据聚合端口中的成员端口的变化情况,调整各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
OAM CPU完成备份端口的选择或更新过程后,将相应的成员端口与备份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存储。
如前,考虑到OAM设备自身对发送BFD报文的接口的选择规则的差异,本发明分别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相应的BFD报文的发送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具体应用场景下的BFD报文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该应用场景中,OAM设备能够指定发送BFD报文的成员端口,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S201、在OAM CPU上维护每一个聚合端口组的信息,并对聚合端口组中的每一个成员端口分配一个备份端口。
步骤S202、在每次需要通过聚合端口组发送BFD报文时,OAM CPU在该聚合端口组中直接选择一个成员端口,并查询到该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
成员端口的选择是根据具体的OAM CPU中预设的BFD报文的发送端口选择规则,而在该成员端口确定后,OAM CPU从其维护的该聚合端口组的成员端口的备份信息中,查询到该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
步骤S203、OAM CPU通过该成员端口及其备份端口发送BFD报文。
由于这种发送方式下,指定的发包端口是聚合端口组,可以聚合端口组的TGID找到相应的成员端口,向相应的成员端口发送,而根据OAM CPU中维护的备份信息,也可以查询到该备份端口的信息,因此,OAM CPU直接向这两个端口下发BFD报文,使两个端口向对端设备发送该BFD报文,即可实现BFD报文的多端口发送。
这种发送的BFD检测报文格式简单,不包含Sequence等信息,由于BFD报文主要期待BFD检测的作用,所以,对端设备收到多份同样的报文也不会有问题。
在此种应用场景下,如果聚合端口组中的成员端口发生变化,OAM CPU直接更新相应的聚合端口组信息,并调整相应的备份端口的配置信息,由于具体的BFD报文的发送端口选择均是由OAM CPU来进行,因此,OAM CPU可以随时根据更新后的聚合端口组信息和备份端口信息来实现相应的BFD报文的发送端口的选择,保证多端口发送的实现。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所提出的另一种具体应用场景下的BFD报文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该应用场景中,OAM设备不能指定发送BFD报文的成员端口,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S301、在OAM CPU上维护每一个聚合端口组的信息,并对聚合端口组中的每一个成员端口分配一个备份端口。
步骤S302、在OAM CPU所接的芯片上配置ACL规则。
为各成员端口配置相应的ACL。这样,无论将该BFD报文Hash到任何一个成员端口都会相应匹配一条ACL规则,将该成员端口发送的BFD报文镜像到备份端口。同样的,对端设备收到多份同样的BFD报文也不会影响BFD检测的正常实现。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在步骤S302完成后,如果聚合端口组发生变化,则返回执行步骤S301,进行相应的聚合端口组信息,以及成员端口和备份端口的对应关系的更新,进一步的,对于已配置的ACL规则中的设置,也进行相应的调整。
由此,完成了成员端口、备份端口以及相应的ACL规则的更新,当需要进行BFD报文时,继续执行步骤S303即可,保证了BFD报文多端口发送的实现。
步骤S303、在每次需要通过聚合端口组发送BFD报文时,0AM CPU将该BFD报文下发给所连接的芯片,进行查表转发。
步骤S304、芯片查表确定发送该BFD报文的成员端口,并根据ACL规则将该BFD报文镜像到备份端口。
芯片经查表,Hash确定发送该BFD报文的成员端口。
另一方面,由于该BFD报文符合ACL规则的匹配规则,所以,芯片将该BFD报文镜像到该成员设备的备份端口中。
该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的信息可以与设在该成员端口所对应的ACL规则中,该备份端口的信息与OAM CPU中所保存的备份信息相一致。
步骤S305、芯片将该BFD报文分别通过该成员端口及其备份端口发送给对端设备。
无论应用上述哪种方式,OAM CPU向通过聚合端口组的两个以上成员端口向对端设备发送BFD报文。这样,当其中一个端口出现故障时或故障恢复时,不会影响本端的BFD报文的发送。如果两侧的设备都这样操作,则BFD会话的连接性不会因为聚合成员的变化而受到影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聚合端口组中为每各成员端口确定备份端口,并在进行BFD报文的发送时,通过成员端口及其备份端口实现BFD报文的多端口发送,从而,不会因为发送BFD报文的端口的故障或变化而导致BFD会话的中断,影响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保证业务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基于前述的说明,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OAM设备,其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并进一步包括以下模块:
确定模块41,用于确定发送BFD报文的聚合端口组;
发送模块42,用于通过确定模块41所确定的聚合端口组中的一个成员端口以及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分别向对端设备发送BFD报文。
进一步的,该OAM设备,还包括:
记录模块43,用于保存各聚合端口组的信息,并在每个聚合端口组中,为每个成员端口分配同一个聚合端口组中的其他一个以上成员端口作为备份端口,并记录各成员端口和备份端口的对应关系。
在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发送模块42,具体用于:
根据确定模块41所选择的发送BFD报文的成员端口,在记录模块43所记录的成员端口和备份端口的对应关系中查询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将BFD报文通过成员端口和备份端口发送给对端设备。
在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发送模块42,具体用于将BFD报文通过聚合端口组中的一个成员端口向对端设备进行发送,并通过成员端口所对应的访问控制规则中所确定的备份端口,将BFD报文发送给对端设备。
另一方面,记录模块43,还用于当一个聚合端口组中的成员端口发生变化时,更新聚合端口组中的成员端口信息,并根据当前聚合端口组中所包括的各成员端口的信息,调整各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更新各成员端口和备份端口的对应关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聚合端口组中为每各成员端口确定备份端口,并在进行BFD报文的发送时,通过成员端口及其备份端口实现BFD报文的多端口发送,从而,不会因为发送BFD报文的端口的故障或变化而导致BFD会话的中断,影响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保证业务的稳定性。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场景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BFD报文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OAM设备确定发送BFD报文的聚合端口组;
所述OAM设备通过所述聚合端口组中的一个成员端口以及所述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分别向对端设备发送相同的所述BFD报文;
其中,所述OAM设备确定发送BFD报文的聚合端口组之前,还包括:
所述OAM设备保存各聚合端口组的信息;
在每个聚合端口组中,所述OAM设备为每个成员端口分配同一个聚合端口组中的其他一个以上成员端口作为备份端口,并记录各成员端口和备份端口的对应关系;
当一个聚合端口组中的成员端口发生变化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OAM设备更新所述聚合端口组中的成员端口信息;
所述OAM设备根据当前所述聚合端口组中所包括的各成员端口的信息,调整各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并更新各成员端口和备份端口的对应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OAM设备通过所述聚合端口组中的一个成员端口以及所述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分别向对端设备发送相同的所述BFD报文,具体包括:
所述OAM设备在所述聚合端口组中选择一个发送所述BFD报文的成员端口,并在所记录的成员端口和备份端口的对应关系中查询所述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
所述OAM设备将所述BFD报文通过所述成员端口和所述备份端口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OAM设备通过所述聚合端口组中的一个成员端口以及所述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分别向对端设备发送相同的所述BFD报文,具体包括:
所述OAM设备将所述BFD报文通过所述聚合端口组中的一个成员端口向所述对端设备进行发送;
所述OAM设备通过所述成员端口所对应的访问控制规则中所确定的备份端口,将所述BFD报文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
4.一种OAM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发送BFD报文的聚合端口组;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确定模块所确定的聚合端口组中的一个成员端口以及所述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分别向对端设备发送相同的所述BFD报文;
其中,还包括:记录模块,用于保存各聚合端口组的信息,并在每个聚合端口组中,为每个成员端口分配同一个聚合端口组的其他一个以上成员端口作为备份端口,并记录各成员端口和备份端口的对应关系;
所述记录模块,还用于:当一个聚合端口组中的成员端口发生变化时,更新所述聚合端口组中的成员端口信息,并根据当前所述聚合端口组中所包括的各成员端口的信息,调整各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更新各成员端口和备份端口的对应关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OAM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确定模块所选择的发送所述BFD报文的成员端口,在所述记录模块所记录的成员端口和备份端口的对应关系中查询所述成员端口的备份端口,将所述BFD报文通过所述成员端口和所述备份端口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OAM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BFD报文通过所述聚合端口组中的一个成员端口向所述对端设备进行发送,并通过所述成员端口所对应的访问控制规则中所确定的备份端口,将所述BFD报文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38636.6A CN102299846B (zh) | 2011-08-19 | 2011-08-19 | 一种bfd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38636.6A CN102299846B (zh) | 2011-08-19 | 2011-08-19 | 一种bfd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99846A CN102299846A (zh) | 2011-12-28 |
CN102299846B true CN102299846B (zh) | 2014-09-10 |
Family
ID=45360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38636.6A Active CN102299846B (zh) | 2011-08-19 | 2011-08-19 | 一种bfd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29984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48567B (zh) * | 2013-04-26 | 2016-12-28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bfd会话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
CN107078924B (zh) | 2014-12-31 | 2020-0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对聚合链路进行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CN106161231A (zh) * | 2015-04-24 | 2016-11-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聚合端口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
CN109495345B (zh) * | 2018-11-22 | 2020-01-03 | 北京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bfd处理方法及网络设备 |
CN110086690B (zh) * | 2019-04-30 | 2021-06-15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双向转发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054969B (zh) * | 2019-06-06 | 2023-03-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报文镜像的方法及装置 |
CN111277440B (zh) * | 2020-01-20 | 2022-04-08 |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设备 |
CN111654406B (zh) * | 2020-02-29 | 2022-08-30 |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转发检测方法和装置 |
CN113364705B (zh) * | 2020-03-06 | 2022-06-17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协议报文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
CN112804116B (zh) * | 2020-06-30 | 2023-02-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链路检测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14268561B (zh) * | 2020-09-15 | 2023-06-09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bfd报文发送装置与方法 |
CN112187637A (zh) * | 2020-09-17 | 2021-01-05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以太链路聚合组的配置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225252B (zh) * | 2021-07-09 | 2022-02-15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双向转发检测bfd会话的建立方法、处理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CN114793199B (zh) * | 2022-03-30 | 2024-02-09 |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38620A (zh) * | 2005-03-25 | 2006-09-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检测混合网络中端到端节点间链路故障的方法 |
CN1863101A (zh) * | 2005-10-18 | 2006-11-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用路由封装隧道的检测方法 |
CN101374075A (zh) * | 2008-06-30 | 2009-02-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保护组播源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1631016A (zh) * | 2009-04-14 | 2010-01-20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现场总线的时间同步方法 |
CN101834759A (zh) * | 2010-04-21 | 2010-09-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捆绑链路的检测方法及分布式设备 |
-
2011
- 2011-08-19 CN CN201110238636.6A patent/CN10229984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38620A (zh) * | 2005-03-25 | 2006-09-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检测混合网络中端到端节点间链路故障的方法 |
CN1863101A (zh) * | 2005-10-18 | 2006-11-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用路由封装隧道的检测方法 |
CN101374075A (zh) * | 2008-06-30 | 2009-02-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保护组播源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1631016A (zh) * | 2009-04-14 | 2010-01-20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现场总线的时间同步方法 |
CN101834759A (zh) * | 2010-04-21 | 2010-09-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捆绑链路的检测方法及分布式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99846A (zh) | 2011-1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99846B (zh) | 一种bfd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 |
CN108965123B (zh) |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和网络通信系统 | |
CN102223258B (zh) | 一种防止bfd会话中断的方法和设备 | |
US9503322B2 (en) | Automatic stack unit replacement system | |
CN101465859B (zh) | 一种触发主备用接口板倒换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1179453B (zh) | 一种链路状态检测方法和系统 | |
CN102347867B (zh) | 一种堆叠分裂检测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 |
US10868754B2 (en) | High availability input/output management nodes | |
CN102231682B (zh) | 一种堆叠冲突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 |
CN104980372A (zh) | 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 |
CN102355366A (zh) | 堆叠分裂时管理堆叠成员设备的方法和堆叠成员设备 | |
CN102255751A (zh) | 一种堆叠冲突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 |
CN106533736A (zh) | 一种网络设备重启方法和装置 | |
CN102364900A (zh) | 一种irf系统中基于frr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 |
WO2016091094A1 (zh) | 一种光传送网的保护倒换方法及装置 | |
CN102307137B (zh) | 管理报文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堆叠交换机和堆叠系统 | |
US20210218628A1 (en) | Aggregated networking device maintenance system | |
CN103036701A (zh) | 一种跨网段的n+1备用方法及装置 | |
CN106464511A (zh) | 一种业务保护方法及装置 | |
CN101674171B (zh) | 一种端口配置管理方法、单板及端口配置管理系统 | |
CN104104596A (zh) | 一种irf分裂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4144130A (zh) | 虚拟机系统互联的方法、系统和接入交换机 | |
CA3214690A1 (en) |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for utility infrastructure resiliency | |
US7895300B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esting device ports in a storage area network | |
CN104253747A (zh) | 一种报文在链路聚合组中进行1:1保护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Patentee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3 Hang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310 and No. six road, HUAWEI, Hangzhou production base Patentee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