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座,其可朝向乘客厢的侧壁掀起。
背景技术
一般地,旅行车(stationwagon)和货车(van)之类的单厢车除了具有前排座和后排座之外,还包括第三排车座。例如,专利文献1~4揭露了这种第三排车座中的座椅。车座坐垫的座腿可拆分地位于车身地板上。
使用时,坐垫放置在水平使用位置,并且座椅靠背竖向地放置在坐垫上。当收起车座时,座椅靠背折叠在坐垫上,并且处于座腿与车身地板分离这样的状态,并且坐垫和座椅靠背沿着车身地板的侧壁掀起,以设置为收起位置。
在这种掀起车座中,安装凸耳从坐垫的坐垫框开始延伸,并且座腿通过支架连接至安装凸耳。当将这种座腿安装在坐垫框上时,座腿首先可枢转地附接至所述支架,然后,紧固支架以安装坐垫框的座腿。
然而,当收起车座时,坐垫被掀起以沿着车身地板的侧壁放置,并且座腿朝向坐垫枢转以被折叠。这一状态下,座腿从坐垫框朝向车内凸出,凸出量与座腿的厚度相对应。
因此,在掀起坐垫的状态下,车辆行李厢的宽度不理想地变窄。并且,若座腿从坐垫框凸出的量较大,则变得较不美观。
专利文献1:第8-142725号日本专利公开
专利文献2:第10-109578号日本专利公开
专利文献3:第11-147432号日本专利公开
专利文献4:第2008-126742号日本专利公开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座,其减小坐垫框的座腿突出进入乘客厢中空间的突出量,由此减少坐垫厚度、增大车辆行李厢宽度,并且因此减小外观的损失。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坐垫和座腿的车座。所述坐垫可枢转地被支撑在乘客厢中。所述坐垫配置为可选择地从平行于所述乘客厢的地面的使用位置掀起至沿所述乘客厢的侧壁的收起位置。所述座腿由所述坐垫的坐垫框可枢转地支撑。所述座腿可相对于所述坐垫框折叠。所述坐垫包括的坐垫框具有分别设在所述车座的前侧和后侧的前框和后框。所述座腿包括板状的座腿主体、以及形成在所述座腿主体的前部及后部上的端板,所述端板弯曲为基本垂直于所述座腿主体。所述座腿通过所述端板和支架由所述坐垫框的前框和后框可枢转地支撑。所述支架通过紧固件连接至所述坐垫框的前框及后框。在所述座腿的主体的上方端部中设置有槽,所述座腿允许用于将紧固件紧固至所述坐垫框的紧固工具进入。当所述座腿被折叠时,所述座腿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有所述坐垫框围成的空间中。
由于有此结构,当坐垫掀起至沿着乘客厢侧壁的位置时,座腿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由坐垫框围成的空间中。由此,折叠的座腿从坐垫框突出得以减小,减小的突出量与容纳部分的厚度相对应。由此,座腿从坐垫框突出进入乘客厢中空间的突出量得以减小,藉此减小坐垫下方那部分的厚度,并且最大车辆的行李厢的宽度,增加的量与减小的厚度相对应。这减小了外观的破坏。
还有,由于此结构,因为座腿具有允许紧固工具进入的槽,紧固工具可放置在槽中,保证了将支架紧固至坐垫框的紧固工具的工作空间。
支架最好设置为,当座腿折叠时,位于由坐垫框围成的空间中。
由于此结构,可枢转地支撑座腿的支架设为位于由坐垫框围成的空间中。由此,座腿可容易地容纳在坐垫框中。
在相对于支架折叠座腿时,座腿的枢转中心最好位于坐垫框的厚度范围内。
由于此结构,在相对于支架折叠座腿时,座腿的枢转中心最好位于坐垫框的厚度范围内,因此,当折叠座腿时,座腿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由坐垫框围成的空间中。
在相对于支架折叠座腿时,座腿的枢转中心离乘客厢地面的高度设为等于坐垫框的离乘客厢地面的高度。
由于有此结构,座腿的枢转中心离乘客厢地面的高度设为等于坐垫框的离乘客厢地面的高度,因此,座腿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由坐垫框围成的空间中。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坐垫设为使用位置时的座腿;
图2为示出处于使用位置的车座的立体图;
图3为示出座腿前部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4为示出座腿后部安装结构的分散图;
图5为示出将座腿紧固至坐垫框的紧固工具的放置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示出车座的使用位置和收起位置的示意图;及
图7为示出行李厢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考图1~7描述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座。
车座10放置在乘客厢中,并且包括坐垫12和可枢转地连接至坐垫12的后部的座椅靠背13,如图1和2所示。坐垫12包括坐垫框16、由安装在坐垫框16上的处于紧张状态的弹簧体18支撑的衬垫20、及用于覆盖衬垫20的表面材料22。坐垫框16由圆形截面的管材形成,并且包括设在车座10的前侧和后侧的前框16a和后框16b,以及设在车座10的左侧和右侧的左框16c和右框16d。坐垫框16不限于由圆形截面的管材形成,可由具有矩形截面的管材形成,并且可由L形截面的模铸材料形成。
如图1和2所示,座椅靠背14包括后框24、由设在后框24上的处于紧张状态的弹簧体支撑的衬垫26、及覆盖衬垫26的表面材料28。坐垫框16和后框24之间设有倾斜装置(recliningdevice)30。倾斜装置30将座椅靠背14这样连接至坐垫12,即,座椅靠背14相对于坐垫12的角度可调。
如图2和6所示,乘客厢的靠近坐垫12的侧壁34上安装有铰链机构32(图6所示)。如图2所示,铰链机构32包括固定至侧壁34的固定部件36,以及可枢转地附接至固定部件36的可移动部件38。坐垫框16的右框16d经由朝向侧壁34延伸的附接部40连接至可移动部件38。坐垫12通过铰链机构32在使用位置与收起位置之间枢转,处于所述使用位置时,坐垫12与所述乘客厢的地面42平行,处于所述收起位置时,所述坐垫沿所述侧壁直立地掀起。
如图1和2所示,坐垫12的内侧设有座腿50。
如图1、3、及4所示,一对用于安装座腿50的安装凸耳46固定(例如,通过焊接)至坐垫框16的相互面对的前框16a和后框16b的内表面。
安装凸耳46、以及座腿50的前部和后部的对应于安装凸耳46的安装结构的构造相似。因此,为了说明的目的,下文将描述座腿50的后部的安装结构。就前部的安装结构而言,除非另行说明,前部安装结构组件的标号与后部安装结构组件的标号相同,并且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设于后框16b上的安装凸耳46的左右两端上形成有一对安装孔46a。座腿50包括板状的座腿主体54,以及形成在座腿主体54的前部和后部上的端板56和58,所述端板弯曲为基本垂直于座腿主体54。座腿50的尺寸形成为,当从坐垫框16上的座腿50的安装位置相对于坐垫框16折叠时,可容纳入由坐垫框16围成的空间S中。即,座腿50的垂直高度设为比左框16c和右框16d之间的距离要短。并且,座腿50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设为比前框16a与后框16b之间的距离要短。位于座腿50的后侧上的端板58的上端经由支架52连接至安装凸耳46。
如图2和4所示,支架52沿后框16b左右延伸,并且在支架52的左部和右部上形成一对通孔52a。如图4和5所示,通过将一对插入通孔52a和安装凸耳46的安装孔46a的螺栓与一对螺帽62拧紧而将支架52连接至安装凸耳46。螺栓60和螺帽62为固定件。
如图4所示,穿过支架52的中心部形成有轴孔52b。有螺帽体70固定于座腿50的端板58的上端。螺栓状的枢转支撑轴68从面向安装凸耳46的一侧插入支架52,并且拧入螺帽体70,以使得座腿50由支架52可枢转地支撑。即,座腿50通过支架52由后框16b支撑。
轴承72配合至图4所示的轴孔52b,并且枢转支撑轴68可枢转地插入轴承72。并且,环状垫圈76和78设在枢转支撑轴68的头部与支架52,以及轴承72和端板58之间。枢转支撑轴68穿过垫圈76和78。
如前所述,座腿50的前部相对于安装凸耳46的安装结构与座腿50的后部的安装结构一致。因此,将后部的安装结构描述中的后框16b改为前框16a,并且将端板58改为端板56,即可理解前部的安装结构。
如前所述,通过支架52由一对枢转支撑轴68支撑的座腿50可相对于坐垫框16枢转。
并且,坐垫框16离地面42的高度H设为与枢转支撑轴68的枢转轴线O离地面42的高度相同,如图1所示。
如前所述,坐垫框16的高度和枢转支撑轴68的轴线O的高度设为相等。此外,枢转支撑轴68的尺寸设为其可容纳入由坐垫框16界定的空间S中。由此,当座腿50从垂直于坐垫框16的状态绕枢转轴O枢转90度至座腿50处于折叠状态的收起位置时,座腿50d部分沿座腿50的厚度方向被容纳进由坐垫16围成的空间中。座腿50的厚度与端板56和58的宽度相当。
如图3和4所示,止动销80设在各支架52上轴孔52b与处于外端的通孔52a之间的位置,并且朝向端板56和58中的相应一个凸出。接合件82固定至座腿50的各端板56和58。在座腿50设为垂直于坐垫框16的状态下,座腿50的接合件82与止动销80接合,以防止座腿50从垂直状态沿与折叠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弹簧支撑管86固定至座腿50的前部的端板56以与螺帽体70同轴,如图3所示。扭力螺旋弹簧88绕弹簧支撑管86绕卷。如图3所示,扭力螺旋弹簧88的一段卡在支架52上,并且另一端卡在固定至座腿50的接合件82上。扭力螺旋弹簧88持续地朝着座腿50接靠止动销80的方向(即,使座腿50设为垂直于坐垫框16的方向)推压座腿50。
如图1、2和5所示,在座腿50的座腿主体54的上端上形成有向上开口的槽84。当将螺栓60拧紧至螺帽62以将各支架52连接至相关的安装凸耳46时,槽84允许电动扭力扳手之类的紧固工具90进入,并且提供允许操作者使用紧固工具90将螺栓60拧紧至螺帽62的空间。
座腿50的下端的前部和后部上设有一对锁定装置92和94。在所述垂直状态下,凸块96和98与锁定装置92和94的槽口92a和94a的配合以锁定座腿50。凸块96和98沿车辆的前后方向相互之间留有间隔地设在地面42上。可使用车座10上设有的未图示操作杆将凸块96和98从槽口92a和94a松开而解锁锁定装置92和94
当将如上构造置的车座10从使用位置转换为收起位置时,使用者首先使得座椅靠背14朝向坐垫12倾斜,并且将座椅靠背14折叠到坐垫12上,如图6所示。然后,使用者使用未图示的操纵杆松开由锁定装置92和94对座腿50进行的锁定,并且绕铰链机构提起车座10。从而,坐垫12从由实线所示的使用位置移动到由一长两短虚线所表示的收起位置,如图6所示。
并且,在车座10设在收起位置的状态下,使用者朝着坐垫框16手动枢转座腿50,以使座腿50从垂直于坐垫框16的状态变化为折叠状态。由此,座腿50容纳在坐垫12的坐垫框16的空间S中。图6示出了这样的一种状态,即,基本上整个座腿50都容纳在由一长两短虚线所表示坐垫框16中。当座腿50枢转至折叠状态时,座腿50接靠坐垫12的底面,并且无法进一步进行枢转。
当将由图6中由一长两短虚线表示的坐垫12从收起位置变化到使用位置时,坐垫12绕铰链机构32向下枢转。
在上述配置的车座10中,现参考图5描述将座腿50安装到坐垫框16上。
先将一对支架52经由图4所示的枢转支撑轴68安装在座腿50的前部和后部。图5中,弹簧体18、衬垫20、及面材料22未安装在坐垫框16中。
当将座腿50的前部安装到图5所示的前框16a上呈这样的状态时,即,支架52接靠安装凸耳46的状态,操作者将螺栓60从支架52的面向座腿50的一侧插入通孔52a中的一个以及相应的安装孔46。然后,操作者将螺帽62保持在安装凸耳46的后侧以面向螺栓60。此后,操作者将电动扭力扳手之类的紧固工具90插入由图5中的实线所示的坐垫框16。这一状态下,由于座腿50的上部形成有槽84,可以保证紧固工具90的工作空间。在将螺栓60配合至紧固工具90末端上的扭力扳手90a之后,操作者通过启动紧固工具80而将螺栓60紧固至螺帽62。对于支架52的位于座腿50前部的另一个通孔52a,以相同的方式使用紧固工具90将螺栓60拧紧至螺帽62。
并且,在将座腿50的后部安装至后框16b时,通过以相同的方式使用紧固工具90将螺栓60拧紧至螺帽62而将后部上的支架52拧紧至后框16b。图5中,由一长两短虚线表示用于将座腿50的后部安装至框形成部件16a的紧固工具90。如图5所示,当安装座腿50的后部时,由于座腿50的上部上设有槽84,紧固工具90的工作空间得以保证。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下列优点。
(1)在本实施例中车座10中,座腿50由坐垫框16可枢转地支撑,从而座腿50的一部分可容纳在由坐垫框16围成的空间S中。在座腿50折叠时,座腿50的一部分容纳在坐垫框16的空间S中。由此,当掀起坐垫12以沿乘客厢的侧壁34布置时,座腿50仍然容纳在由坐垫框16围成的空间S中。因此,折叠的座腿50从坐垫框16凸出的凸出量得以减小,减小量为与座腿50的已容纳部分的厚度相应的量。
从而,座腿50从处于收起位置的坐垫框16突出进入乘客厢中空间的突出量减小,由此减小了坐垫12的厚度。因此,车辆行李厢的宽度得以增大。图7示出了一对车座10设在收起位置的状态,这样,车座10就沿车辆M的侧壁34的左右两侧设置。如图7所示,若座腿50从设为收起位置的一对车座10中的各车座的坐垫框16突出进入乘客厢中空间的突出量减小,行李厢的宽度增大。
并且,若折叠的座腿50设在处于如图6和7所示的车座10的收起状态的坐垫12的外形状之内,可保持美观。
并且,在用于覆盖坐垫框16周围的外部的罩子沿坐垫12的厚度方向设置的情况下,若座腿50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坐垫框16中,则该罩子沿坐垫12的厚度方向的长度也减小。
(2)在本实施例的车座10中,座腿50被支撑为可通过支架52相对于坐垫12枢转。当座腿50折叠时,支架52设置为位于由坐垫框16界定的空间S中。由此,座腿50可容易地容纳在坐垫框16中。
(3)在本实施例的车座10中,当座腿50相对于支架52折叠时,座腿50的枢转中心设在坐垫16的厚度范围内。从而,当座腿50折叠时,座腿50的一部分容纳在坐垫框16围成的空间S中。
(4)在本实施例的车座10中,当相对于支架52折叠座腿50时座腿50的枢转中心离地面42的高度设为等于与坐垫框16离地面42的高度。从而,座腿50的枢转部与坐垫框16的厚度部相重叠,并且当座腿50折叠时,座腿50的一部分(包括该重叠部)容纳入由坐垫框16围成的空间S中。
(5)在本实施例的车座10中,支架52通过紧固件拧紧至坐垫框16,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为螺栓60和螺帽62。并且,座腿50具有槽84,以允许紧固工具90进入,所述紧固工具90用以将螺栓60和螺帽62拧紧至坐垫框16。从而,紧固工具90可放置在槽84中,保证了将支架52拧紧至坐垫框16时供紧固工具90的工作空间。
现有技术中,用于安装支架的安装凸耳从坐垫框向下延伸。支架以这样的状态拧紧至安装凸耳,即,紧固工具设在坐垫框的外部,从而不接触坐垫框。如前所述,现有技术中,安装凸耳设在坐垫框之下,并且坐垫框之下的空间用作放置紧固工具的工作空间。
与此相反,本实施例中,由于槽84形成在座腿50的上部,坐垫框中的空间S可用作放置紧固工具的工作空间。从而,不同于现有的坐垫框。无需使得用于安装支架的安装凸耳从坐垫框向下延伸。由此,座腿50的从坐垫框16突出进入乘客厢中空间的突出量减小。
本发明可做如下修改。
上述实施例中,坐垫框16离地面42的高度设为等于图1所示的枢转支撑轴68的枢转轴线O离地面42的高度。然而,只要枢转支撑轴68位于前框16a和后框16b的厚度范围内,这两个高度不必相等。以此构造,当座腿50从垂直位置沿要被折叠的折叠方向枢转90度时,整个座腿50或者座腿50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坐垫框16中。从而,座腿50从坐垫框突出进入乘客厢空间中的突出量不存在或者减小,并且坐垫12的厚度减小。因此,车辆的行李厢的宽度增大。
上述实施例中,座腿50由坐垫框16可枢转地支撑,以使座腿50的一部分容纳在坐垫框16围成的空间S中。作为代替,座腿50可由坐垫框16可枢转地支撑,以使整个座腿50容纳在坐垫框16围成的空间S中。
上述实施例中,座腿50通过安装凸耳46安装在坐垫框16上。然而,安装凸耳46可省去,并且座腿50可安装在前框16a和后框16b上。
上述实施例中,座腿50包括板状的座腿主体54和位于座腿主体54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上的前端板56和58,所述端板弯曲为基本垂直于座腿主体54。作为这一结构的代替,座腿50可由管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