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82732A - 接地用连接器及包含该接地用连接器的线束 - Google Patents
接地用连接器及包含该接地用连接器的线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82732A CN102282732A CN2010800047239A CN201080004723A CN102282732A CN 102282732 A CN102282732 A CN 102282732A CN 2010800047239 A CN2010800047239 A CN 2010800047239A CN 201080004723 A CN201080004723 A CN 201080004723A CN 102282732 A CN102282732 A CN 1022827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electric wire
- earthy
- ground connection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material of the contacting members
- H01R4/64—Connections between or with conductive parts having primarily a non-electric function, e.g. frame, casing, rail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且能够将车辆用线束中所含的多根接地用电线一并连接到指定接地部位的连接器(JC)。该连接器JC具备安装在各接地用电线末端的多个电线用端子(20)、接地用导体(30)以及保持该接地用导体的连接器外壳(40)。接地用导体(30)具有在端子嵌合方向上与各电线用端子(20)嵌合的多个电线侧端子部(32)以及在固定于接地部位的壁面上的状态下连接于所述接地部位的接地侧端子部(34),各电线侧端子部(20)在排列于与端子嵌合方向大致垂直且与壁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上的状态下与接地侧端子部(34)一体地连接。连接器外壳(40)以接地侧端子部(34)突出至外部的方式保持接地用导体(30)并且具有多个端子收容室(44)和端子卡止部,该端子卡止部在插入到各端子收容室(44)内的电线用端子(20)与电线侧端子部(32)嵌合的状态下卡止该电线用端子(2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车辆用线束中所含的多根接地用电线一并连接到车辆内的指定接地部位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将车辆用线束中所含的多根接地用电线一并连接到车辆的接地部位的接地装置,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
该装置的概要示于图10。该装置具备:设置在包含多根接地用电线的线束的末端的线束侧连接器7;以及被固定在设置于车辆的车身3上的指定接地部位(图中为螺栓6)的接地用连接器1。线束侧连接器7具有安装在所述各接地用电线末端的图略的母端子和一并保持这些母端子的连接器外壳8,该线束侧连接器外壳8内置保持所述各母端子的多个端子卡止部。接地用连接器1具有接地用导体5以及保持该接地用导体5的连接器外壳2,接地用导体5一体地具有固定于所述接地部位的接地端子部4和设在所述连接器外壳2内的图略的多个公端子。
在该装置中,所述接地用连接器1与所述线束侧连接器7连接,且该接地用连接器1的接地端子部4被固定在作为接地部位的螺栓6上,由此,将所述各接地用电线一并连接于该接地部位。具体而言,通过使保持于所述线束侧连接器7的连接器外壳8的各母端子和保持于所述接地用连接器1的连接器外壳2的接地用导体5的各公端子嵌合,从而安装有所述各母端子的接地用电线通过该母端子及该接地用导体5电连接于所述接地部位,并且通过使所述线束侧连接器7的连接器外壳8与所述接地用连接器1的连接器外壳2相互嵌合,且利用分别设在两连接器外壳8、2上的卡合部之间的卡合来锁定该嵌合,从而维持所述各母端子与各公端子的嵌合状态。
但是,该接地连接装置由于其占用空间较大,因此存在难以适用于车辆内的狭窄部位的问题。具体而言,在该装置中,线束侧连接器7和接地用连接器1这两者必须分别具备用于保持端子的连接器外壳8、2,通过这些连接器外壳8、2之间的嵌合以及其锁定,来维持各连接器7、1的端子之间的嵌合,因此整体上需要较大的体积,以实现该连接器外壳8、2之间的嵌合。因而,为了避免这些连接器外壳8、2与车身3之间的干涉,必须加大两连接器7、1自该车身3的内侧面所突出的突出量。尤其如图所示,当将安装在其它接地用电线W上的接地端子9重叠连接于所述接地端子部4时,为了避免该接地端子与所述连接器外壳8、2之间的干涉,必须如图所示进一步加大两连接器外壳8、2与车身3之间的间隙尺寸L,导致装置整体的占用空间进一步变大。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208815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且能够将车辆用线束中所含的多根接地用电线一并连接到车辆内的壁面上所设置的接地部位的接地用连接器及包含该接地用连接器的线束。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提供的接地用连接器包括:多个电线用端子,安装在所述各接地用电线的末端;接地用导体,具有多个电线侧端子部和接地侧端子部,其中,所述各电线侧端子部呈在相互共同的特定的端子嵌合方向上能够嵌合于所述各电线用端子的形状,所述接地侧端子部呈在固定于所述壁面上的状态下能够连接于所述接地部位的形状,所述各电线侧端子部在与所述端子嵌合方向大致垂直且与所述壁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上排列的状态下与所述接地侧端子部一体地连接;以及连接器外壳,保持所述接地用导体,并且具有多个端子收容室和端子卡止部,其中,所述各端子收容室朝向与所述端子嵌合方向平行的一方向开口并从该开口能够插入所述各电线用端子,所述端子卡止部对插入所述各端子收容室内的电线用端子进行卡止。所述连接器外壳以在插入到所述各端子收容室内的电线用端子和与该各电线用端子相对应的电线侧端子部相嵌合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各端子卡止部卡止该电线用端子的方式,将所述电线侧端子部收容到各端子收容室内,并且以所述接地侧端子部在与所述各端子收容室的开口相反的一侧突出于连接器外壳外部的方式来保持所述接地用导体。
而且,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地连接装置,包括:所述接地用连接器;以及外部接地端子,安装在除安装所述接地用连接器的各电线用端子的第1接地用电线以外的第2接地用电线的末端。该接地连接装置所涉及的所述外部接地端子具有电线固定部和被保持部,所述电线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2接地用电线末端,所述被保持部在所述连接器外壳的外部被所述接地用导体的接地端子保持部保持,所述外部接地端子呈在所述第2接地用电线与所述各第1接地用电线一同排列在与所述接地侧端子部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且通过所述连接器外壳的侧面的状态下,所述被保持部被保持在所述接地端子保持部上的形状。
而且,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束,包括:线束主体,包含多根第1接地用电线和直径比所述第1接地用电线大的第2接地用电线,且这些第1接地用电线和第2接地用电线被相互捆束起来;以及所述接地连接装置。在所述线束中,所述接地连接装置的接地用连接器中所含的多个电线用端子在分别安装于所述各第1接地用电线末端的状态下插入该接地用连接器的连接器外壳的各端子收容室并嵌合于该接地用连接器的接地用导体的各接地侧端子部,所述接地连接装置的外部接地端子的电线固定部被固定于所述第2接地用电线的末端,在该第2接地用电线与所述各第1接地用电线一同排列在与所述接地侧端子部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且该第2接地用电线通过该接地用连接器的连接器外壳的侧面的状态下,所述外部接地端子的被保持部被保持于所述接地用导体的接地端子保持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末端的接地连接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所述接地连接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所述接地连接装置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4是图2的IV-IV线剖视图。
图5(a)是表示所述接地连接装置中的接地用连接器的固定器位于插入脱离允许位置的状态的剖面正视图,(b)是表示该固定器位于卡止位置的状态的剖面正视图。
图6是表示所述接地连接装置的接地用导体的立体图。
图7是所述固定器的立体图。
图8(a)是表示所述固定器被预卡止于所述插入脱离允许位置的状态的局部剖面正视图,(b)是表示该固定器被正式卡止于所述卡止位置的状态的局部剖面正视图。
图9是表示所述接地用连接器被插入固定器位置检查用夹具的状态的剖面正视图。
图10是表示以往的接地连接装置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至图4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末端的接地连接装置。所述线束具备:包含相互捆束起来的多根电线的线束主体;以及所述接地连接装置。
所述线束包括多根(图例中为三根)第1接地用电线11以及该第1接地用电线11以外的另外的第2接地用电线12来作为构成所述线束主体的电线。这些接地用电线11、12均由导体14和包覆该导体14的绝缘包覆层16构成,并通过所述接地连接装置一并连接到车辆的接地部位。该接地部位如图4所示,由从车辆的车身的壁面17向内侧突出设置的螺栓18构成。
所述接地用电线11、12中的所述第1接地用电线11用于将与所述线束连接的特定电路接地到所述接地部位,各所述第1接地用电线1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接地部位(螺栓18),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所述第2接地用电线12是以该接地部位产生损伤等而引起接地不良时的故障安全(fail-safe)为目的而用于将该接地部位连接到其它接地部位。具体而言,该接地用电线12具有连接于所述接地部位的一端和连接于图略的其它接地部位的另一端,此外,为了确保较大的电流容量而具有比所述第1接地用电线11大的直径。
所述接地连接装置具有接地用连接器JC以及外部接地端子60。其中的接地用连接器JC用于将所述多根第1接地用电线11一并连接到所述接地部位,外部接地端子60被设置在所述第2接地用电线12的末端,用于将所述第2接地用电线12连接到所述接地部位。
所述接地用连接器JC具备多个电线用端子20、接地用导体30、连接器外壳40以及固定器(retainer)50。
所述电线用端子20分别设置在所述各第1接地用电线11的末端,如图5(a)、(b)所示,在前后具有母型的电接触部22和构成电线压接部的导体套管(conductor barrel)23及绝缘套管(insulation barrel)24。所述电接触部22具有中空方筒状的主体和可挠曲地设置在该主体内的接触弹簧片26。在该电接触部22的顶壁上,穿设有用于卡止于所述连接器外壳40侧的被卡止用孔28。所述电线压接部被压接于对应的第1接地用电线11的末端。在该第1接地用电线11的末端预先实施了去除其绝缘包覆层16而使导体14露出的处理,所述电线压接部的各套管23、24以分别包围所述导体14的末端及其附近的绝缘包覆层16的方式被分别进行弯曲加工,从而压接于所述第1接地用电线11的末端并电连接于其导体。
所述接地用导体30由导电材料制成,且共同连接于所述各电线用端子20,从而将这些电线用端子20一并连接到接地部位(螺栓18)。即进行接地。所述连接器外壳40其整体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一体成型,且具有可在收容所述接地用导体30的指定部位的状态下将该接地用导体30保持的形状,具体而言呈在该接地用导体30的厚度方向上扁平的形状。
所述接地用导体30通过将单一的金属板冲压成适当的形状并对其适当部位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且一体地具有如图6所示的多个(图例中为三个)电线侧端子部32、接地侧端子部34以及介于这些端子部32、34之间的台阶部36,所述各电线侧端子部32经由所述阶差部36而与共用的接地侧端子部34相连接。
所述各电线侧端子部32朝向接地用连接器JC的后侧(电线侧)突出,构成可沿指定的端子嵌合方向(第1接地用电线11的轴向)嵌入到所述各电线用端子20的母型的电接触部22的公型的嵌合部(突出部(tab)),通过在该嵌合状态下与所述电接触部22的接触弹簧片26及顶壁压接,从而与该电接触部22电导通。这些电线侧端子部32排列在与其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与所述端子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且与所述壁面17平行的方向)上。所述台阶部36以对所述各电线侧端子部32的排列面与位于其前侧的所述接地侧端子部34之间赋予指定高度差的状态将两者相连接。
所述接地侧端子部34在连接于作为接地部位的所述螺栓18的状态下固定在所述壁面17上,并且具有保持所述外部接地端子60的功能。具体而言,该接地侧端子部34呈沿所述壁面17延伸的板状,且在背侧具有可固定于该壁面17上的平面即固定面34a。该接地侧端子部34在其适当位置(图例中,是从所述电线侧端子部32朝向与其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即宽度方向偏离的位置)形成所述螺栓18可穿插的贯穿孔35,而且,在该贯穿孔35的左右两侧(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用于保持所述外部接地端子60的接地端子保持部37。该接地端子保持部37比接地侧端子部34的其它部分向更上侧(表侧)隆起,在其下侧(背侧)形成用于嵌入所述外部接地端子60的空间38(图6)。
所述连接器外壳40在使所述接地用导体30中的接地侧端子部34露出的状态下保持各电线侧端子部32,且呈在与所述各电线侧端子部32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扁平的形状。该连接器外壳40具有在所述接地侧端子部34固定于所述壁面17时与该壁面17相向的背侧面41和其相反侧的表侧面42,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面41、42均为与所述壁面17大致平行的平面。从所述背侧面41突出有多个突条47,这些突条47具有在该背侧面41与所述壁面17之间确保与所述台阶部36的高度差相对应的间隙的突出量。
所述连接器外壳40的前侧部(接地侧部)构成导体保持部43,后侧部(电线侧部)具有多个(图例中为三个)端子收容室44。这些端子收容室44在与所述电线侧端子部32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以与该电线侧端子部32的间距相同的间距而排列,且分别朝后侧、即与所述接地侧端子部34相反的一侧开口。所述各电线用端子20的电接触部22从该开口插入到该端子收容室44内。所述导体保持部43呈允许从与所述端子收容室44相反的一侧(前侧)将所述接地用导体30的各电线侧端子部32压入到该导体保持部43内的形状,且保持该被压入的电线侧端子部32。各电线侧端子部32突出到与这些电线侧端子部32相对应的端子收容室44内,且被保持于与插入到该端子收容室44内的电线用端子20的电接触部22在该插入方向(端子嵌合方向)上嵌合的位置。
如图5(a)、(b)所示,在该连接器外壳40中,在与所述各端子收容室44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作为端子卡止部的矛状部(lance)48。各矛状部48在各端子收容室44内从其顶面(上侧面)朝向斜内侧膨出,其前端部构成可在连接器外壳40的厚度方向(图中的上下方向)上挠曲移位的自由端部。该前端部通过与被插入的电线用端子20接触而向上侧挠曲变形以允许该电线用端子20通过,在该电线用端子20通过后弹性恢复到常规位置,从而如图5(b)所示,嵌入所述电线用端子20的被卡止用孔28内并从后侧限制该电线用端子20。即,阻止电线用端子20向脱离方向移位,将该电线用端子20卡止(一次卡止)于该电线用端子20与所述电线侧端子部32嵌合的位置。
所述固定器50是用于进一步卡止(二次卡止)如上所述与电线侧端子部32嵌合并通过矛状部48卡止的各电线用端子20的结构,其安装在所述连接器外壳40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详细而言,该固定器50以可在图5(a)所示的可插脱位置与如该图5(b)所示进一步深入连接器外壳40内的卡止位置之间沿连接器外壳40的厚度方向(与电线侧端子部32的排列方向及所述端子嵌合方向这两个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连接器外壳40,在所述插入脱离允许位置,允许所述各电线用端子20插入所述各端子收容室44或从其脱离,而在所述卡止位置,将插入所述端子收容室44内并位于与所述电线侧端子部32嵌合的位置的电线用端子20卡止在该位置。
如图7所示,该固定器50具有沿连接器外壳40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电线侧端子部32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顶壁52和从该顶壁52的两端部向下方延伸的一对侧壁54。在所述顶壁52,在与所述各端子收容室44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从该顶壁52的背侧面突出的多个卡止突起53。这些卡止突起53在固定器50位于所述插入脱离允许位置时从端子收容室44退避到上侧(表侧),以允许电线用端子20对该端子收容室44进行插入或脱离,另一方面,当在该电线用端子20被插入到该端子收容室44内并通过所述矛状部48卡止的状态下所述固定器50被按入所述卡止位置时,这些卡止突起53突出到所述各端子收容室44内并从后侧限制所述各电线用端子20的电接触部22,从而进行对该电线用端子20的双重卡止。在所述侧壁54形成有前后一对的被预卡止片55及被正式卡止片56。这些被预卡止片55以及被正式卡止片56呈悬臂状,即各自的上端部与所述侧壁54的中央部相连接,各自的下端部构成可在连接器外壳40的前后方向挠曲移位的自由端部。从这些下端部朝前后方向外侧分别突出有被预卡止突起55a及被正式卡止突起56a。
另一方面,在连接器外壳40侧形成有让所述固定器50的各侧壁54从上侧插入的插入槽49(图1),并且在该插入槽49内存在如图8(a)、(b)所示的前后一对的预卡止突起45及正式卡止突起46。如图8(a)所示,预卡止突起45设置在通过从上侧限制所述被预卡止突起55a而将固定器50卡止(预卡止)于所述插入脱离允许位置的高度位置。如图8(b)所示,所述正式卡止突起46设置在通过从上侧限制所述被正式卡止突起56a而将固定器50卡止(正式卡止)于比所述插入脱离允许位置更靠下侧的卡止位置的高度位置。
此处,如图1至图4及图5(a)所示,所述固定器50的卡止位置设定在该固定器50的顶壁52的上表面与所述连接器外壳40的表侧面42处于同一平面或者比该表侧面42更向连接器外壳40的内侧(图中为下侧)陷入的位置。与此相对,如图5(b)所示,该固定器50的插入脱离允许位置设置在所述顶壁52比所述表侧面42更向外侧(图中的上侧)突出的位置。
所述外部接地端子60具有:固定在所述第2接地用电线12的末端的电线固定部;以及在所述连接器外壳40的外部以与所述接地用导体30的接地侧端子部34重叠的状态被保持的端子主体部62。
所述电线固定部具有一对导体套管63以及一对绝缘套管64。导体套管63以包围所述第2接地用电线12的导体14的方式压接于该导体14。所述绝缘套管64以包围所述第2接地用电线12的绝缘包覆层16的方式压接于该绝缘包覆层16。
所述端子主体部62在与所述接地侧端子部34的贯穿孔35吻合的位置具有贯穿孔65,并且具有可嵌入所述接地端子保持部37的背侧(即进入接地端子保持部37的背侧的空间38(图6))的被保持部67。在该被保持部67的表侧面(上表面)形成有被卡止突起67a,另一方面,在所述接地端子保持部37形成有卡止用孔37a,通过这些被卡止突起67a与卡止用孔37a的卡合,将被保持部67卡止于接地端子保持部37,限制端子主体部62相对于接地侧端子部34的相对移位(尤其是相对转动)。
该外部接地端子60具有如图3所示的形状,即在安装该外部接地端子60的第2接地用电线12与所述各第1接地用电线11一起排列在与所述接地侧端子部32的排列方向平行的连接器宽度方向上且所述第2接地用电线12通过所述连接器外壳40的侧面的状态下,将所述被保持部67保持在所述接地端子保持部37上。
接下来,对该接地连接装置的组装要领及使用该装置的接地连接要领进行说明。
1)对电线11、12安装各端子20、60
从线束主体引出作为接地连接对象的多根第1接地用电线11和第2接地用电线12,在各第1接地用电线11的末端安装接地用连接器JC的电线用端子20,在第2接地用电线12的末端安装外部接地端子60。这些端子的安装也可以在线束的组装之前预先进行。
2)安装固定器50
将所述接地用连接器JC的固定器50安装在连接器外壳40上。具体而言,将该固定器50的两侧壁54较浅地插入到连接器外壳40的插入槽49内,从而将其预卡止于图5(a)及图8(a)所示的插入脱离允许位置,即该被预卡止片55的被预卡止突起55a越过连接器外壳40侧的预卡止突起45但被正式卡止片56的被正式卡止突起56a未越过正式卡止突起46的位置。
3)插入各电线用端子20
将所述各电线用端子20插入所述连接器外壳40的各端子收容室44内,使其通过位于所述插入脱离允许位置的固定器50的卡止突起53的下方并嵌合于接地用导体30的电线侧端子部32,从而处于可将这些电线用端子20一并电连接于共用的接地用导体30的状态。当进行该嵌合时,连接器外壳40侧的端子卡止部即矛状部48分别嵌入至设置于各电线用端子20的电接触部22的被卡止用孔28内,以卡止(一次卡止)该电接触部22,从而维持该电接触部22与所述电线侧端子部32的嵌合状态。
4)用固定器50进行二次卡止
从上述状态起进一步将所述固定器50按入连接器外壳40的厚度方向(即与所述电线侧端子部32的排列方向及所述端子嵌合方向这两个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从而伴随被正式卡止片56的挠曲,使该被正式卡止突起56a越过连接器外壳40侧的正式卡止突起46并到达其下侧,以此将固定器50正式卡止于图8(b)及图5(b)所示的卡止位置。在该卡止位置处,所述固定器50的顶壁52的卡止突起53进入端子收容室44内并从后侧限制所述电线用端子20的电接触部22,从而对该电线用端子20进行二次卡止。这与以往的接地连接装置不同,即使不具备独立于连接器外壳40的电线用端子保持用外壳,也能够在该连接器外壳40的内部可靠地维持各电线用端子20与各电线侧端子部32的嵌合状态。
5)外部接地端子60的合并
将外部接地端子60的端子主体部62与所述接地用导体30的接地侧端子部34合为一体而使两者处于导通状态。具体而言,该外部接地端子60的被保持部67被嵌入至该接地侧端子部34的接地端子保持部37的下侧,该被保持部67的被卡止突起67a被嵌入至该接地端子保持部37的卡止用孔37a,由此该被保持部67保持于该接地端子保持部37。据此,在线束的末端构筑接地连接装置。
6)连接到接地部位
将以上述方式合为一体的接地侧端子部34及外部接地端子60一并连接于接地部位即螺栓18并加以固定。具体而言,在所述螺栓18贯穿所述接地侧端子部34及所述外部接地端子60上分别设置的贯穿孔35、65的状态下,将该接地侧端子部34的固定面34a置于所述螺栓18的周围的壁面17上,在此状态下,将图略的螺母螺合到该螺栓18上并加以紧固。由此,在该螺母与所述壁面17之间固定所述接地侧端子部34,并且各第1接地用电线11通过包含该接地侧端子部34的接地用导体30以及嵌合于各电线侧端子部32的各电线用端子20而接地,且第2接地用电线12也通过与该接地侧端子部34重叠的外部接地端子60而接地。
在该接地连接装置中,不需要如所述图10所示用于一并保持各电线用端子的专用的连接器外壳8,而仅以保持接地用导体的连接器外壳40,即可通过电线用端子20以及接地用导体30将各第1接地用电线11连接于接地部位,且可通过所述连接器外壳40侧的矛状部48以及安装在该连接器外壳40的固定器50卡止电线用端子20来维持该连接状态。
此外,由于所述接地用导体30的各电线侧端子部32排列在与所述接地侧端子部34的固定面34a、即固定在车辆的壁面17上的平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因此可将接地用连接器JC相对于该壁面17的突出量抑制得较小。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电线侧端子部32排列在与所述壁面17平行的方向上,但并不排除除此之外还排列在与该壁面17垂直的方向上的情况。例如,该电线侧端子部32也可以在与固定面34a垂直的方向上排列两层,并在与该固定面34a大致平行的方向上排列三个以上。但是,通过将该电线侧端子部32的排列方向限定于与所述壁面17大致平行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与所述固定面34a大致平行的方向),能够进一步抑制连接器JC自该壁面17的突出量。
此外,与图10所示的装置不同,在该接地连接装置中,不需要避免安装外部接地端子60的第2接地用电线12与保持电线用端子20的专用连接器外壳之间的干涉,可使该第2接地用电线12通过接地用连接器JC的连接器外壳40的侧面并与第1接地用电线11一起排列在与电线侧端子部32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因此能够使装置整体的结构进一步扁平化,可进一步抑制该装置自车辆壁面的突出量。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线束也可以不包含第2接地用电线12及安装于其上的外部接地端子60。
另一方面,在所述插入脱离允许位置与所述卡止位置之间的所述固定器50的位置切换,通过该固定器50在与所述电线侧端子部32的排列方向及所述端子嵌合方向这两个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即在与所述固定面34a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移位来进行,因此与其移动方向例如是与所述电线侧端子部32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连接器宽度方向)的情况相比,只用少许的固定器的移动量,该固定器50便可在卡止所有电线用端子20的状态与允许其插入或脱离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此外,伴随所述固定器50在插入脱离允许位置与卡止位置之间被进行操作,所述固定器50的顶壁52出入于连接器外壳40的表侧面42(即与所述壁面17相向的背侧面41的相反侧的面)上,因此例如当接地侧端子部34被固定于车辆的壁面17上时,作业者能够根据该固定器50自所述表侧面42的突出状态而容易地再确认该固定器50对电线用端子20的卡止是否良好。
如上所述,在固定器50对应于其位置而在连接器外壳40的表侧面42出入的接地用连接器JC中,可使用例如图9所示的夹具70来容易地检查双重卡止是否良好。该夹具70具有向特定方向开口的连接器插入孔72,作为检查对象的连接器JC从该接地侧端子部34侧开始经该开口被插入到该连接器插入孔72内。所述连接器插入孔72呈从接地侧端子部34侧观察时,与所述连接器JC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该连接器插入孔72中的插入连接器外壳40的部分在与该连接器外壳40的表侧面42相对应的高度位置具有顶面73。
该夹具70可根据连接器JC能否插入该连接器插入孔72内,来自动判定固定器50对电线用端子20的双重卡止是否良好。具体而言,当该固定器50位于图9所示的卡止位置即表侧面42以下的位置时,可将整个连接器外壳40插入连接器插入孔72内,另一方面,当该固定器50未进入卡止位置而例如所述图5(a)所示停留在从所述表侧面42向外侧突出的插入脱离允许位置时,该固定器50卡住夹具70而无法将连接器外壳40完全插入到连接器插入孔72内。这样,就可根据该插入的可否来判定所述固定器50的双重卡止是否良好。
该固定器50也非本发明中所必需,可适当省略。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且能够将车辆用线束中所含的多根接地用电线一并连接到车辆内的壁面上所设置的接地部位的接地用连接器及包含该接地用连接器的线束。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提供的接地用连接器包括:多个电线用端子,安装在所述各接地用电线的末端;接地用导体,具有多个电线侧端子部和接地侧端子部,其中,所述各电线侧端子部呈在相互共同的特定的端子嵌合方向上能够嵌合于所述各电线用端子的形状,所述接地侧端子部呈在固定于所述壁面上的状态下能够连接于所述接地部位的形状,所述各电线侧端子部在与所述端子嵌合方向大致垂直且与所述壁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上排列的状态下与所述接地侧端子部一体地连接;以及连接器外壳,保持所述接地用导体,并且具有多个端子收容室和端子卡止部,其中,所述各端子收容室朝向与所述端子嵌合方向平行的一方向开口并从该开口能够插入所述各电线用端子,所述端子卡止部对插入所述各端子收容室内的电线用端子进行卡止。所述连接器外壳以在插入到所述各端子收容室内的电线用端子和与该各电线用端子相对应的电线侧端子部相嵌合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各端子卡止部卡止该电线用端子的方式,将所述电线侧端子部收容到各端子收容室内,并且以所述接地侧端子部在与所述各端子收容室的开口相反的一侧突出于连接器外壳外部的方式来保持所述接地用导体。
该接地用连接器的占用空间小,并且可将车辆用线束中所含的多根接地用电线连接到车辆的接地部位。具体而言,在该接地用连接器中,通过将安装在各接地用电线末端的多个电线用端子直接插入保持接地用导体的连接器外壳的端子收容室内而使其嵌合于该接地用导体的各电线侧端子部,且利用该连接器外壳上设置的端子卡止部来卡止多个电线用端子,以此来维持所述嵌合状态,因此即使没有如所述图10所示的用于一并保持各电线用端子的专用连接器外壳8,也可以利用保持接地用导体的连接器外壳,并通过所述接地用导体将所述各电线用端子连接于接地部位,且通过所述连接器外壳侧的端子卡止部对各电线用端子进行卡止来维持该连接状态。此外,由于所述接地用导体的各电线侧端子部排列在大致平行于所述接地侧端子部被固定的车辆壁面的方向上,因此可将接地用连接器自该壁面的突出量抑制得较小。
较为理想的是,该接地用连接器还包括用于对与所述各电线侧端子部嵌合并被所述连接器外壳的端子卡止部卡止的所述各电线用端子进行进一步的卡止的固定器。更为理想的是,所述固定器安装在所述连接器外壳内,并且在插入脱离允许位置和卡止位置之间沿着与所述电线侧端子部的排列方向及所述端子嵌合方向这两个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能够移动,其中,所述插入脱离允许位置是允许所述各电线用端子相对于所述各端子收容室进行插入或脱离的位置,所述卡止位置是将插入所述端子收容室内并处于与所述电线侧端子部嵌合的位置的电线用端子在该位置卡止的位置。
即便所述各电线用端子不使用其专用的连接器外壳而直接插入接地用连接器的连接器外壳,该固定器也能够更可靠地维持该电线用端子与接地用导体的各电线侧端子部的嵌合状态而确保较高的连接可靠性。并且,由于该固定器的移动方向是大致垂直于所述电线侧端子部的排列方向及所述端子嵌合方向这两个方向的方向,因此与其移动方向例如是与所述电线侧端子部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情况相比,只用少许的固定器的移动量,该固定器便可在卡止所有电线用端子的状态与允许其插入或脱离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此时,更为理想的是,所述连接器外壳具有与所述接地侧端子部被固定的车辆的壁面相向的背侧面和与其相反侧的表侧面,其中,当所述固定器位于所述卡止位置时,该固定器与所述表侧面平齐或者比所述表侧面更凹进到该连接器外壳的内侧,当该固定器位于所述插入脱离允许位置时,该固定器的一部分从该表侧面向外侧突出。在该接地用连接器中,当接地侧端子部被固定于车辆的壁面上时,在连接器外壳的面向表侧的表侧面上,所述固定器的一部分对应于该固定器所处的位置而出入,因此可根据该固定器自表侧面的突出状态而容易地确认该固定器对电线用端子的卡止是否良好。
而且,该接地用连接器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接地用导体的接地侧端子部具有接地端子保持部,所述接地端子保持部将在安装于所述各电线用端子的接地用电线以外的、另一接地用电线的末端安装的外部接地端子,以该外部接地端子在所述连接器外壳的外部与该接地侧端子部重叠且接触的状态保持。
而且,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地连接装置,包括:所述接地用连接器;以及外部接地端子,安装在所述线束中所含的接地用电线中除安装所述接地用连接器的各电线用端子的第1接地用电线以外的第2接地用电线的末端。该接地连接装置所涉及的所述外部接地端子具有电线固定部和被保持部,所述电线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2接地用电线末端,所述被保持部在所述连接器外壳的外部被所述接地用导体的接地端子保持部保持,所述外部接地端子呈在所述第2接地用电线与所述各第1接地用电线一同排列在与所述接地侧端子部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且通过所述连接器外壳的侧面的状态下,所述被保持部被保持在所述接地端子保持部上的形状。
在该接地连接装置中,通过省略以往装置中的专用于电线用端子的保持的连接器外壳(电线侧连接器的外壳),可在接地用连接器的连接器外壳的侧面确保空间,且可有效利用该空间,将除了安装有该电线用端子的接地用电线(第1接地用电线)以外的另外的第2接地用电线与该第1接地用电线一同排列配置在与接地侧端子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这能够使装置整体的结构进一步扁平化,可进一步抑制该装置自车辆壁面的突出量。
而且,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束,包括:线束主体,包含多根第1接地用电线和直径比所述第1接地用电线大的第2接地用电线,且这些第1接地用电线和第2接地用电线被相互捆束起来;以及所述接地连接装置。在所述线束中,所述接地连接装置的接地用连接器中所含的多个电线用端子在分别安装于所述各第1接地用电线末端的状态下插入该接地用连接器的连接器外壳的各端子收容室并嵌合于该接地用连接器的接地用导体的各接地侧端子部,所述接地连接装置的外部接地端子的电线固定部被固定于所述第2接地用电线的末端,在该第2接地用电线与所述各第1接地用电线一同排列在与所述接地侧端子部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且该第2接地用电线通过该接地用连接器的连接器外壳的侧面的状态下,所述外部接地端子的被保持部被保持于所述接地用导体的接地端子保持部。
该线束的末端结构简单且形状扁平,可将该线束中所含的第1接地用电线及第2接地用电线这两者连接到共用的接地部位。
Claims (6)
1.一种接地用连接器,设于线束上,用于将该线束中所含的多根接地用电线一并连接到设置在车辆内的壁面上的接地部位,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电线用端子,安装在所述各接地用电线的末端;
接地用导体,具有多个电线侧端子部和接地侧端子部,其中,所述各电线侧端子部呈在相互共同的特定的端子嵌合方向上能够嵌合于所述各电线用端子的形状,所述接地侧端子部呈在固定于所述壁面上的状态下能够连接于所述接地部位的形状,所述各电线侧端子部在与所述端子嵌合方向大致垂直且与所述壁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上排列的状态下与所述接地侧端子部一体地连接;以及
连接器外壳,保持所述接地用导体,并且具有多个端子收容室和端子卡止部,其中,所述各端子收容室朝向与所述端子嵌合方向平行的一方向开口并从该开口能够插入所述各电线用端子,所述端子卡止部对插入所述各端子收容室内的电线用端子进行卡止,其中,
所述连接器外壳以在插入到所述各端子收容室内的电线用端子和与该各电线用端子相对应的电线侧端子部相嵌合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各端子卡止部卡止该电线用端子的方式,将所述电线侧端子部收容到各端子收容室内,并且以所述接地侧端子部在与所述各端子收容室的开口相反的一侧突出于连接器外壳外部的方式来保持所述接地用导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器,用于对与所述各电线侧端子部嵌合并被所述连接器外壳的端子卡止部卡止的所述各电线用端子进行进一步的卡止,
所述固定器安装在所述连接器外壳内,并且在插入脱离允许位置和卡止位置之间沿着与所述电线侧端子部的排列方向及所述端子嵌合方向这两个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能够移动,其中,所述插入脱离允许位置是允许所述各电线用端子相对于所述各端子收容室进行插入或脱离的位置,所述卡止位置是将插入所述端子收容室内并处于与所述电线侧端子部嵌合的位置的电线用端子在该位置卡止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地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外壳具有与所述接地侧端子部被固定的车辆的壁面相向的背侧面和与其相反侧的表侧面,其中,
当所述固定器位于所述卡止位置时,该固定器与所述表侧面平齐或者比所述表侧面更凹进到该连接器外壳的内侧,当该固定器位于所述插入脱离允许位置时,该固定器的一部分从该表侧面向外侧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地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用导体的接地侧端子部具有接地端子保持部,
所述接地端子保持部将在安装于所述各电线用端子的接地用电线以外的、另一接地用电线的末端安装的外部接地端子,以该外部接地端子在所述连接器外壳的外部与该接地侧端子部重叠且接触的状态保持。
5.一种接地连接装置,用于将线束中所含的多根接地用电线一并连接到设置在车辆内的壁面上的接地部位,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地用连接器;以及
外部接地端子,安装在所述线束中所含的接地用电线中除安装所述接地用连接器的各电线用端子的第1接地用电线以外的第2接地用电线的末端,其中,
所述外部接地端子具有电线固定部和被保持部,所述电线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2接地用电线末端,所述被保持部在所述连接器外壳的外部被所述接地用导体的接地端子保持部保持,所述外部接地端子呈在所述第2接地用电线与所述各第1接地用电线一同排列在与所述接地侧端子部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且通过所述连接器外壳的侧面的状态下,所述被保持部被保持在所述接地端子保持部上的形状。
6.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束主体,包含多根第1接地用电线和直径比所述第1接地用电线大的第2接地用电线,且这些第1接地用电线和第2接地用电线被相互捆束起来;以及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地连接装置,其中,
所述接地连接装置的接地用连接器中所含的多个电线用端子在分别安装于所述各第1接地用电线末端的状态下插入该接地用连接器的连接器外壳的各端子收容室并嵌合于该接地用连接器的接地用导体的各接地侧端子部,
所述接地连接装置的外部接地端子的电线固定部被固定于所述第2接地用电线的末端,
在所述第2接地用电线与所述各第1接地用电线一同排列在与所述接地侧端子部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且该第2接地用电线通过该接地用连接器的连接器外壳的侧面的状态下,所述外部接地端子的被保持部被保持于所述接地用导体的接地端子保持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07566 | 2009-09-08 | ||
JP2009207566A JP5428674B2 (ja) | 2009-09-08 | 2009-09-08 | アース接続装置及びこれを含むワイヤハーネス |
PCT/JP2010/005193 WO2011030510A1 (ja) | 2009-09-08 | 2010-08-24 | アース用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含むワイヤハーネス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82732A true CN102282732A (zh) | 2011-12-14 |
CN102282732B CN102282732B (zh) | 2013-11-27 |
Family
ID=43732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047239A Active CN102282732B (zh) | 2009-09-08 | 2010-08-24 | 接地用连接器及包含该接地用连接器的线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137116B2 (zh) |
JP (1) | JP5428674B2 (zh) |
CN (1) | CN102282732B (zh) |
DE (1) | DE112010000444T8 (zh) |
WO (1) | WO2011030510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63177A (zh) * | 2011-12-26 | 2014-02-05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接地连接体 |
CN104659521A (zh) * | 2013-11-11 | 2015-05-27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电线保持架 |
CN105940558A (zh) * | 2014-01-31 | 2016-09-14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接地端子单元 |
CN113497429A (zh) * | 2020-03-18 | 2021-10-12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电气接线箱的连接结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6040824B4 (de) * | 2006-08-31 | 2013-03-28 | Lisa Dräxlmaier GmbH | Stromverteiler zum Ausgleichen einer Toleranz |
JP5494236B2 (ja) * | 2010-05-28 | 2014-05-14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アース接続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5601259B2 (ja) * | 2011-03-24 | 2014-10-0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端子金具 |
JP5704025B2 (ja) * | 2011-09-08 | 2015-04-22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JP5760971B2 (ja) * | 2011-09-20 | 2015-08-12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アース接続装置 |
JP5668655B2 (ja) | 2011-09-20 | 2015-02-12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導電板および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JP5720518B2 (ja) * | 2011-09-29 | 2015-05-20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JP5692600B2 (ja) * | 2011-09-29 | 2015-04-01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US9362665B2 (en) * | 2011-09-29 | 2016-06-07 |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 Joint connector with pairs of locking lances and communication space extending between the pairs of locking lances |
US10084331B2 (en) | 2012-03-25 | 2018-09-25 | Gbatteries Energy Canada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and utilization of battery systems |
JP6141612B2 (ja) * | 2012-09-21 | 2017-06-0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957365B2 (ja) * | 2012-10-29 | 2016-07-2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JP5689864B2 (ja) * | 2012-11-26 | 2015-03-25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車両用アース装置 |
JP5772810B2 (ja) * | 2012-12-27 | 2015-09-02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JP2014186934A (ja) * | 2013-03-25 | 2014-10-02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DE102014202316B4 (de) * | 2014-02-07 | 2021-04-01 |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 Kontaktträger mit einem Grundkörper und wenigstens einem Kontaktelement, Werkzeug zum Spritzgießen eines Kontaktträgers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Kontaktträgers |
JP2016076378A (ja) * | 2014-10-06 | 2016-05-1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10020608B2 (en) * | 2014-10-09 | 2018-07-10 | Gbatteries Energy Canada Inc. | Connectors for delivery of power |
CN104793513B (zh) * | 2015-01-16 | 2018-03-30 | 长园共创电力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临时接地线管控系统及方法 |
JP6334456B2 (ja) * | 2015-04-30 | 2018-05-3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1755856B1 (ko) * | 2015-10-06 | 2017-07-19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다중 접지 커넥터 |
JP6262191B2 (ja) * | 2015-12-09 | 2018-01-1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アース端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US10840725B2 (en) | 2016-07-10 | 2020-11-17 | Gbatteries Energy Canada Inc. | Battery charging with charging parameters sweep |
US10167891B1 (en) * | 2018-03-08 | 2019-01-0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elf-reporting, grounded nut-clip |
CN108346887B (zh) * | 2018-04-13 | 2024-02-02 | 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 弹簧连接的接地端子 |
FR3084970B1 (fr) * | 2018-08-13 | 2021-12-10 | Valeo Siemens Eautomotive France Sas | Equipement electrique |
CN109462113B (zh) * | 2018-12-21 | 2024-09-10 | 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接地装置 |
US11837806B2 (en) * | 2020-12-09 | 2023-12-05 | Lear Corporation | Ground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7498435B2 (ja) | 2021-06-03 | 2024-06-12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ジョイント端子 |
CN115347413B (zh) * | 2022-10-18 | 2023-03-24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一种接地线快速连接接头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94980U (ja) * | 1992-06-01 | 1993-12-2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US5433628A (en) * | 1992-07-13 | 1995-07-18 | Yazaki Corporation | Sealing mechanism for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
JP2004192991A (ja) * | 2002-12-12 | 2004-07-08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アース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JP2005123098A (ja) * | 2003-10-20 | 2005-05-12 | Fujikura Ltd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94980A (ja) | 1991-10-01 | 1993-04-16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熱処理装置 |
JP3317174B2 (ja) * | 1997-01-23 | 2002-08-2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アース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US6126493A (en) * | 1998-08-10 | 2000-10-03 | Lear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fastener |
JP2002033168A (ja) * | 2000-07-13 | 2002-01-31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アース用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JP4005867B2 (ja) * | 2002-07-29 | 2007-11-14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組合せ端子金具 |
JP2004192882A (ja) * | 2002-12-10 | 2004-07-08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アース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JP2006253017A (ja) * | 2005-03-11 | 2006-09-21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
2009
- 2009-09-08 JP JP2009207566A patent/JP5428674B2/ja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8-24 DE DE112010000444T patent/DE112010000444T8/de not_active Ceased
- 2010-08-24 WO PCT/JP2010/005193 patent/WO201103051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8-24 CN CN2010800047239A patent/CN102282732B/zh active Active
- 2010-08-24 US US13/143,881 patent/US813711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94980U (ja) * | 1992-06-01 | 1993-12-2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US5433628A (en) * | 1992-07-13 | 1995-07-18 | Yazaki Corporation | Sealing mechanism for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
JP2004192991A (ja) * | 2002-12-12 | 2004-07-08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アース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JP2005123098A (ja) * | 2003-10-20 | 2005-05-12 | Fujikura Ltd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63177A (zh) * | 2011-12-26 | 2014-02-05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接地连接体 |
CN104659521A (zh) * | 2013-11-11 | 2015-05-27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电线保持架 |
CN105940558A (zh) * | 2014-01-31 | 2016-09-14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接地端子单元 |
CN105940558B (zh) * | 2014-01-31 | 2018-04-20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接地端子单元 |
CN113497429A (zh) * | 2020-03-18 | 2021-10-12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电气接线箱的连接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12010000444T5 (de) | 2012-08-09 |
DE112010000444T8 (de) | 2012-11-22 |
JP5428674B2 (ja) | 2014-02-26 |
US8137116B2 (en) | 2012-03-20 |
US20110269323A1 (en) | 2011-11-03 |
WO2011030510A1 (ja) | 2011-03-17 |
CN102282732B (zh) | 2013-11-27 |
JP2011060522A (ja) | 2011-03-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82732A (zh) | 接地用连接器及包含该接地用连接器的线束 | |
US11715907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fool-proof function | |
CN102332645B (zh) | 接地连接装置以及线束 | |
JP5563241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EP3116071B1 (en) | Connector assembly | |
US8920186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deformable lock arm | |
US9124016B2 (en) | Connector with covering wall | |
JP5129880B2 (ja) | コネクタ端子及び該コネクタ端子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 |
US9300093B2 (en) | Ground connection fitting and ground connection device using same | |
CN212412336U (zh) | 电连接器 | |
US20070161300A1 (en) | Female terminal with guiding piece | |
CN105870732A (zh) | 保持配件、连接器连接体及连接器 | |
CN109792124A (zh) | 连接器结构 | |
EP3151345B1 (en) | Electric connector | |
CN104112928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7534257A (zh) | 接头连接器 | |
JP2017010758A (ja)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
CN102610939A (zh) | 扁平电缆连接器组装体 | |
US6840818B2 (en) | Connector | |
TWM524585U (zh) | 序列連接器 | |
CN107834239A (zh) | 连接器 | |
JP7248453B2 (ja)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
CN110168819B (zh) | 接头连接器 | |
JP2021140891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4401877B2 (ja) | 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