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5327B -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65327B CN102265327B CN200980147796.0A CN200980147796A CN102265327B CN 102265327 B CN102265327 B CN 102265327B CN 200980147796 A CN200980147796 A CN 200980147796A CN 102265327 B CN102265327 B CN 1022653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ayscale
- data
- correction
- data signal
- gr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64—Circuits for processing colour signals
- H04N9/68—Circuits for processing colour signals for controlling the amplitude of colour signals, e.g. automatic chroma control circuits
- H04N9/69—Circuits for processing colour signals for controlling the amplitude of colour signals, e.g. automatic chroma control circuits for modifying the colour signals by gamma correction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3—Improving the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uniformity across the screen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71—Adjustment of the gradation levels within the range of the gradation scale, e.g. by redistribution or clip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具备校正部,上述校正部对提供给显示驱动器之前的灰度级数据,以显示面板上的被提供数据信号的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校正量进行灰度级校正,上述校正部对所输入的上述灰度级数据中的、提供给成为全部列的一部分的至少1个列的第1灰度级数据的、至少正极性的最低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和负极性的最低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使上述校正量为零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善显示面板中的显示质量的面内分布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一般公知在将TFT用作像素的选择元件的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会出现馈通现象(feed through)(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以下简单说明馈通现象。
图8表示1个像素的等效电路。在栅极总线GL与源极总线SL的交叉点对应设有1个像素PIX。像素PIX具备TFT101、液晶电容Clc和辅助电容Cs,此外通常还包括在像素电极102与栅极总线GL之间形成的电容Cgd等寄生电容。TFT101的栅极连接到栅极总线GL,TFT101的源极连接到源极总线SL,TFT101的漏极连接到像素电极102。液晶电容Clc是在像素电极102与施加了电压Vcom的相对电极之间配置液晶层而成的,辅助电容Cs是在连接到像素电极102或像素电极102的电极与施加了电压Vcs的辅助电容总线之间配置绝缘膜而成的。电压Vcs例如等于电压Vcom,但是也可以是其它值的电压。
如图9所示,从栅极驱动器对栅极总线GL输出包括栅极高电位Vgh和栅极低电位Vgl的2值电平的选择信号Vg。选择信号Vg的选通脉冲具有用Vgp-p=Vgh-Vgl表示的峰间(peak-to-peak)电压。另外,正极性的数据信号Vsp和负极性的数据信号Vsn一边利用交流驱动来切换一边从源极驱动器输出到源极总线SL。
在图9中表示如下情况:在关注某个像素PIX的情况下,在某个帧期间TF1将正极性的数据信号Vsp作为数据信号Vs写入像素电极102,在下一个帧期间TF2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Vsn作为数据信号Vs写入像素电极102。
在帧期间TF1中,当TFT101的栅极被施加选择信号Vg的选通脉冲使TFT101成为导通状态时,向之前写入了电位Vdn的像素电极 102写入数据信号Vsp的电位Vsp。由此,液晶电容Clc和辅助电容Cs被充电。并且,当选通脉冲下降时,TFT101成为截止状态,向像素电极102的写入结束,而此时选通脉冲从栅极高电位Vgh向栅极低电位Vgl急剧地变化,因此由于通过像素电极102与栅极总线GL之间的寄生电容即电容Cgd的馈通现象而使像素电极102的电位降低电压ΔVd,像素电极102的电位成为比数据信号Vsp的电位低的Vdp。将该电压ΔVd称作馈通电压(feed through voltage)。在将由液晶电容Ccl、辅助电容Cs和电容Cgd等寄生电容相加所得的像素整体的电容设为Cpi时,表示为:
ΔVd=(Cgd/Cpix)·Vgp-p
=(Cgd/Cpix)·(Vgh-Vgl) …(1)。
在图8中,在仅考虑电容Cgd作为寄生电容的情况下,Cpix=Clc+Cs+Cgd。
在帧期间TF2中,当TFT101的栅极被施加选择信号Vg的选通脉冲使TFT101成为导通状态时,向之前写入了电位Vdp的像素电极102写入数据信号Vsn的电位Vsn。由此,液晶电容Clc和辅助电容Cs被充电。并且,在此也是当选通脉冲下降时,由于通过电容Cgd的馈通现象而使像素电极102的电位降低电压ΔVd,像素电极102的电位成为比数据信号Vsn的电位低的Vdn。
在液晶显示面板中会产生该馈通现象,因此当将电压Vcom设定在正极性的数据信号Vsp的电压范围与负极性的数据信号Vsn的电压范围之间的中央时,电压Vcom会成为从像素电极102在写入后所保持的电压的正极性范围与负极性范围之间的中央值向高处偏离ΔVd的值。因此,各像素PIX中的液晶施加电压在正极性和负极性下有效值互不相同,会引起显示质量的降低和液晶的劣化。
因此考虑采取如下方法:将提供给源极驱动器的灰度级数据预先校正ΔVd的变动量,由此补偿馈通现象的影响。即,提供给像素PIX的数据信号的电压在对像素电极102的写入结束后降低ΔVd,因此源极驱动器实际上将比目标值低ΔVd的电压的数据信号提供给像素PIX,因此将提供给显示控制器的灰度级数据校正为上升电压 ΔVd地进行了移动的数据信号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提供给源极驱动器。
但是,在显示面板上,栅极总线GL以分布常数具有电阻成分和电容成分,因此从栅极驱动器输出到栅极总线GL的选通脉冲伴随着传输延迟而到达各像素PIX的TFT101的栅极。由此,选通脉冲成为在离栅极驱动器的输出越远的地点受到的延迟越大的波形。例如如图10所示,当由栅极驱动器生成的第j行的栅极总线GL的选通脉冲VG(j)的波形为理想的方形波时,到达第j行第1列的像素PIX的选通脉冲Vg(1,j)的延迟较小,到达第j行第N列的像素PIX的选通脉冲Vg(N,j)的延迟较大。
TFT101的阈值电压VT作为选通脉冲的下降途中的电位而存在,因此当选通脉冲的下降由于延迟而变缓慢时,与仅用电荷守恒定律的静电解法能导出的式(1)不同,图10表示的选通脉冲的下降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SyN越小,TFT101变为截止状态的转变时间越长,并且从成为截止状态到选通脉冲降低到栅极低电位的波形变平缓,电容Cgd的馈通变小,由此ΔVd变小。
即,从栅极驱动器的输出到栅极的距离越大变化量SyN越小,因此电压ΔVd具有如下分布:在显示面板上离栅极驱动器的输出的距离越大的像素PIX,电压ΔVd越小。在图10中表示了:在施加了延迟较小的选通脉冲Vg(1,j)的像素PIX中,像素电极102的电位急剧变动而ΔVd(1)的电位下降,在施加了延迟较大的选通脉冲Vg(N,j)的像素PIX中,像素电极102的电位平缓变动而ΔVd(N)的电位下降。ΔVd(1)>ΔVd(N)。
其结果是,当将提供给源极驱动器的全部灰度级数据校正为一样时,在面板面内无法均匀地抵消馈通现象,显示质量会产生分布。
基于该问题,在校正灰度级数据来补偿馈通现象时,使灰度级数据的校正量在面板面内具有分布。
例如在图11的(a)表示的显示面板中,从面板的两侧对各栅极总线提供选通脉冲,因此当用列的位置来表现显示面板上的位置时,越靠近面板两端部A的列的像素PIX,电压ΔVd越大,越靠近面 板中央部C的列的像素PIX,电压ΔVd越小。因此,如图11的(b)所示,将某个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正极性的数据信号Vsp或者负极性的数据信号Vsn用虚线表示地均匀设定在面板面内(即面板左右方向)的情况下,由于电压ΔVd的分布,馈通现象发生后的像素电极电位Vd在正极性的像素电极电位Vdp和负极性的像素电极电位Vdn的两方均如实线表示的,在面板中央部C的列成为向上凸起的曲线状分布。在这种情况下,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带来的液晶施加电压在面板中央部C为最大,并且随着从面板中央部C经过面板中间部B靠近面板两端部A而逐渐变小,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带来的液晶施加电压在面板中央部C为最小,并且随着从面板中央部C经过面板中间部B靠近面板两端部A而逐渐变大。因此,如下那样校正:如图11的(c)中用虚线所示那样,在将各像素的灰度级数据提供给显示驱动器之前预先补偿电压ΔVd的分布,即,使其具有越靠近面板两端部A则数据信号电位Vdp、Vdn变得越高的分布。由此,馈通现象发生后的像素电极电位Vdp、Vdn如实线所示那样在面板面内变均匀。
在上述灰度级数据的校正中,当将接近普通显示的灰度级设为低灰度级侧时,如图12所示,对于正极性的输入灰度级数据,使提供给面板中央部C的像素PIX的灰度级数据增加较小的灰度级数来校正,随着从面板中央部C向面板两端部A而增加较大的灰度级数来校正,并且对于负极性的输入灰度级数据,使提供给面板中央部C的像素PIX的灰度级数据减少较小的灰度级数来校正,随着从面板中央部C向面板两端部A而减少较大的灰度级数来校正。
这样进行灰度级数据的校正以补偿电压ΔVd的面内分布,根据校正后的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数据信号对像素PIX进行写入,因此即使像素电极102的电位在写入后降低电压ΔVd,不用使公共电极电位Vcom变化也能使正极性的数据信号与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相互的有效值在面内均匀地相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7-134572号公报(1995年5月23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2-251170号公报(2002年9月6日公开)”
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2-123209号公报(2002年4月26日公开)”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堀 浩雄、铃木 幸治 责任编辑“シリ一ズ先端デイスプレイ技術2カラ一液晶デイスプレイ”,共立出版株式会社,2001年6月25日初版,pp247-248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当如图12那样进行灰度级数据的校正时,在显示区域的整个面中将各位置所对应的校正量与原来的灰度级相加,因此存在如下问题:能用于显示的灰度级范围会减少与校正量相应的量,导致再现范围变窄。
用图13说明该问题。图13是说明如下情况的灰度级校正的图:对于在全部灰度级范围存在“0”~“255”的256个灰度级的输入灰度级数据,对提供给源极驱动器的灰度级数据进行考虑了面内分布的电压ΔVd的补偿。对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电位在表示灰度级的“0”~“255”的数字之前标注VH的附图标记,对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电位在表示灰度级的“0”~“255”的数字之前标注VL的附图标记。这是在整个本说明书中共同的事项。
对于正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想在馈通现象发生后将像素电极电位在面内均匀地统一为VH0的情况下,对于输入灰度级数据“0”进行如下校正:在面板两端部A增加灰度级ap1的量,在面板中间部B增加灰度级bp1的量,在面板中央部C增加灰度级cp1的量。在此,ap1>bp1>cp1>0。另外,对于正极性的最高灰度级数据,想在馈通现象发生后将像素电极电位在面内均匀地统一并且想设定 为尽量高的值的情况下,使面板中间部B保持比面板两端部A低了与输入灰度级差相同的bp2的量的灰度级,并且使面板中央部C保持比面板两端部A低了与输入灰度级差相同的cp2的量的灰度级,将面板两端部A的灰度级数据校正为“255”。在这种情况下,在馈通现象发生后,最高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像素电极电位在面内均匀地统一为VH255′。
对于负极性的最大灰度级数据,想在馈通现象发生后将像素电极电位在面内均匀地统一为VL255的情况下,对于输入灰度级数据“255”进行如下校正:在面板两端部A减少灰度级an1的量,在面板中间部减少灰度级bn1的量,在面板中央部C减少灰度级cn1的量。在此,an1>bn1>cn1>0。另外,对于负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想在馈通现象发生后将像素电极电位在面内固定地统一并且设定为尽量高的值的情况下,使面板中间部B保持比面板两端部A低了与输入灰度级差相同的bn2的量的灰度级,并且使面板中央部C保持比面板两端部A低了与输入灰度级差相同的cn2的量的灰度级,将面板两端部A的灰度级数据校正为“0”。在这种情况下,在馈通现象发生后,最高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像素电极电位在面内均匀地统一为VL0′。
另外,公共电极电位Vcom设定为将电位VH0与电位VL0′之间等分的电位。
通过该灰度级校正,在馈通现象发生后像素PIX所能显示的输出灰度级范围对于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是与电位VH255′和电位VH0的差的电压对应的灰度级范围Rvp,对于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是与电位VL0′和电位VL255的差的电压对应的灰度级范围Rvn。此外,能任意设计灰度级范围Rvp和灰度级范围Rvn各自中的灰度级的梯度。
对于以上用于进行与列的位置相应的电压ΔVd的补偿的灰度级校正的具体例,用显示控制器的内部所具备的保存输入灰度级数据与校正后的灰度级数据的关系的查找表来进行说明。表1表示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的查找表,表2表示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的查找 表。
[表1]
[表2]
在表1和表2中,将上述例的用8比特表示的256个灰度级的量换算为用10比特表示的1024个灰度级的量来记载,但是主旨与256个灰度级的同样。另外,假设显示面板为全高清视觉(full high vision) 规格(1920×1080)、即列数对于RGB各颜色为1920,表示了在相当于其一半区域的0~960的列的位置范围内、输入灰度级数据与灰度级校正后的灰度级数据的关系。
从表1可知,对于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通过校正,在中央(相当于面板中央部C),在最低灰度级侧失去“0”~“9”的10个灰度级的量,在最高灰度级侧失去“1013”~“1023”的11个灰度级的量。另外,在端部(相当于面板两端部A),在最低灰度级侧失去“0”~“13”的14个灰度级的量。
另外,从表2可知,对于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通过校正,在中央(相当于面板中央部C),在最低灰度级侧失去“0”~“3”的4个灰度级的量,在最高灰度级侧失去“1014”~“1023”的10个灰度级的量。另外,在端部(相当于面板两端部A),在最高灰度级侧失去“1000”~“1023”的24个灰度级的量。
这样,在进行考虑了面内分布的电压ΔVd的补偿的灰度级校正时,在输入灰度级数据的全部灰度级范围中,即使在电压ΔVd最小的面板中央部C,在正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侧和负极性的最高灰度级数据侧用作校正量的灰度级cp1的量也不能用于显示。另外,在正极性的最高灰度级数据附近保持与面板两端部A的灰度级差,由此灰度级cp2的量不能用于显示,并且在负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附近保持与面板两端部A的灰度级差,由此灰度级cn2的量不能用于显示。由此,作为整体再现范围变窄。
另外,在面板中央部C,即使允许将正极性的最高灰度级数据校正到输入灰度级数据的最高灰度级数据(例如“255”),将负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校正到输入灰度级数据的最低灰度级数据(例如“0”),由于校正量的加减不能超过输入灰度级数据的最高灰度级数据和低于输入灰度级数据的最低灰度级数据,因此作为整体再现范围还是变窄。
对于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关于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的上述问题在最低灰度级侧和最高灰度级侧以相反的关系存在。另外,随着靠近面板两端部A而进行比面板中央部C大的灰度级校正,因此根 据同样的理由,再现范围进一步变窄。
其结果是,表示灰度级数据的全部比特中的一部分无法显示,引起所谓的“比特丢失”现象,会导致显示质量非常大的损失。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能利用灰度级数据的校正来补偿馈通现象这样的像素电极电位发生面内分布的现象、并且确保较大的再现范围的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具备校正部,所述校正部对转换为模拟数据信号之前的数字灰度级数据,以显示面板上的被提供数据信号的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校正量进行灰度级校正,上述校正部对所输入的上述灰度级数据中的、提供给成为全部列的一部分的至少1个列的第1灰度级数据的、至少正极性的最低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和负极性的最低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使上述校正量为零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输入上述校正部的上述灰度级数据的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分别与从上述校正部输出的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灰度级数据的范围的上限和下限相同。
根据上述发明,校正部在成为全部列的一部分的至少1个列的位置,对正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和负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使校正量为零来进行灰度级校正,即输出与输入灰度级数据相等的灰度级数据。由此,不仅在上述至少1个列的位置,在包括其它列的位置的面板整个面中也能比以往增加能用于显示的灰度级范围。
根据以上所述,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效果:能利用灰度级数据的校正来补偿馈通现象这样的像素电极电位发生面内分布的现象,并且能确保较大的再现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校正部对所输入的上述灰度级数据中的、提供给全部列中的位于中央的1个以上的列的第1灰度级数据的、至少正极性的最低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和负极性的最低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使上述校正量为零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
根据上述发明,校正部在全部列的中的位于中央的1个以上的列的列的位置,对正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和负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使校正量为零来进行灰度级校正,即输出与输入灰度级数据相等的灰度级数据。由此,不仅在中央的列的位置,在包括其它列的位置的面板整个面中也能比以往增加能用于显示的灰度级范围。
根据以上所述,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效果:能利用灰度级数据的校正来补偿馈通现象这样的像素电极电位发生面内分布的现象,并且特别是在面板中央部能确保较大的再现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上述第1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正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比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上述第1灰度级数据以外的上述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正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低,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上述第1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负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比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上述第1灰度级数据以外的上述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负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低。
根据上述发明,在面板整个面中,提供给校正部的相同灰度级数据彼此作为相同的数据信号电位提供给像素电极,并且相同的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和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对液晶显示元件等显示元件的施加电压的有效值相等,因此发挥如下效果:能在面板整个面提供均匀的显示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对于全部的列,对正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使上述校正量为零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对于全部的列,对负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使上述校正量为零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
根据上述发明,能在某个列的位置将全部灰度级范围用于显示,因此发挥如下效果:能提供高显示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对于全部的列,对正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使上述校正量为零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上述第 1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负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比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上述第1灰度级数据以外的上述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负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高。
根据上述发明,能在某个列的位置将全部灰度级范围用于显示,因此发挥如下效果:能提供高显示质量。而且,在各列的位置,能使校正后的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像素电极电位与公共电极电位的差和校正后的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像素电极电位与公共电极电位的差彼此相等,因此发挥如下效果:能提供高显示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具备校正部,所述校正部对转换为模拟数据信号之前的数字灰度级数据,以显示面板上的被提供数据信号的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校正量进行灰度级校正,上述校正部对所输入的上述灰度级数据中的全部列的正极性的最低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负极性的最低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正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以及负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使上述校正量为零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输入上述校正部的上述灰度级数据的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分别与从上述校正部输出的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灰度级数据的范围的上限和下限相同。
根据上述发明,校正部在全部列的位置,对正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正极性的最高灰度级数据、负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以及负极性的最高灰度级数据,使校正量为零来进行灰度级校正,即输出与输入灰度级数据相等的灰度级数据。由此,在面板整个面中,能使能用于显示的灰度级范围比以往增加。
根据以上所述,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效果:能利用灰度级数据的校正来补偿馈通现象这样的像素电极电位发生面内分布的现象,并且能确保较大的再现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转换为数据信号之前的灰度级数据是提供给显示驱动器之前的灰度级数据。
根据上述发明,发挥如下效果:即使显示驱动器不具备进行灰度 级校正的功能,也能用显示控制器等前级侧的电路进行灰度级校正。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从上述各栅极总线的两端对各栅极总线提供选通脉冲。
根据上述发明,发挥如下效果:在具有左右对称分布地产生馈通现象那样与栅极总线有关的现象的显示面板中,为了补偿该现象而进行灰度级校正,由此能提高显示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从相对于全部上述栅极总线的规定的一端对各栅极总线提供选通脉冲。
根据上述发明,发挥如下效果:在具有左右对称分布地产生馈通现象那样与栅极总线有关的现象的显示面板中,为了补偿该现象而进行灰度级校正,由此能提高显示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校正量与上述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馈通电压的大小对应。
根据上述发明,发挥如下效果:能补偿馈通电压的面内分布,并且提高显示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将一部分上述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上述校正量保存于查找表中,对上述一部分上述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上述灰度级数据,将上述查找表的保存值用作上述校正量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对其它上述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上述灰度级数据,通过用上述查找表的保存值的插值运算求出上述校正量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
根据上述发明,发挥如下效果:能使保持于查找表的校正量的值变少,因此能实现显示装置的小型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是驱动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对转换为模拟数据信号之前的数字灰度级数据,用显示面板上的被提供数据信号的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校正量进行灰度级校正,对提供给上述灰度级校正的上述灰度级数据中的、提供给成为全部列的一部分的至少1个列的第1灰度级数据的、至少正极性的最低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和负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 度级数据,使上述校正量为零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提供给上述灰度级校正的上述灰度级数据的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分别与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灰度级数据的范围的上限和下限相同。
根据上述发明,在成为全部列的一部分的至少1个列的位置,对正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和负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使校正量为零来进行灰度级校正,即输出与输入灰度级数据相等的灰度级数据。由此,不仅在上述至少1个列的位置,而且在包括其它列的位置的面板整个面中也能比以往增加能用于显示的灰度级范围。
根据以上所述,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效果:能利用灰度级数据的校正来补偿馈通现象这样的像素电极电位发生面内分布的现象,并且能确保较大的再现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对提供给上述灰度级校正的上述灰度级数据中的、提供给全部列中的位于中央的1个以上的列的第1灰度级数据的、至少正极性的最低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和负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使上述校正量为零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
根据上述发明,在全部列的中的位于中央的1个以上的列的列的位置,对正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和负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使校正量为零来进行灰度级校正,即输出与输入灰度级数据相等的灰度级数据。由此,不仅在中央的列的位置,而且在包括其它列的位置的面板整个面中也能比以往增加能用于显示的灰度级范围。
根据以上所述,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效果:能利用灰度级数据的校正来补偿馈通现象这样的像素电极电位发生面内分布的现象,并且特别是在面板中央部能确保较大的再现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上述第1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正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比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上述第1灰度级数据以外的上述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正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低,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上述第1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负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比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上述第1灰度级数据以外的上述灰 度级数据所对应的负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低。
根据上述发明,在面板整个面中,提供给灰度级校正的相同的灰度级数据彼此作为相同的数据信号电位提供给像素电极,并且相同的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和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对液晶显示元件等显示元件的施加电压的有效值相等,因此发挥如下效果:能提供在面板整个面均匀的显示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对于全部的列,对正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使上述校正量为零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对于全部的列,对负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使上述校正量为零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
根据上述发明,能在某个列的位置将全部灰度级范围用于显示,因此发挥如下效果:能提供高显示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对于全部的列,对正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使上述校正量为零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使得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上述第1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负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比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上述第1灰度级数据以外的上述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负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高。
根据上述发明,能在某个列的位置将全部灰度级范围用于显示,因此发挥如下效果:能提供高显示质量。而且,在各列的位置,能使校正后的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像素电极电位与公共电极电位的差和校正后的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像素电极电位与公共电极电位的差彼此相等,因此发挥如下效果:能提供高显示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是驱动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对转换为模拟数据信号之前的数字灰度级数据,用显示面板上的被提供数据信号的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校正量进行灰度级校正,对提供给上述灰度级校正的上述灰度级数据中的全部列的正极性的最低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负极性的最低的数据信号电位所 对应的灰度级数据、正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以及负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使上述校正量为零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提供给上述灰度级校正的上述灰度级数据的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分别与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灰度级数据的范围的上限和下限相同。
根据上述发明,校正部在全部列的位置,对正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正极性的最高灰度级数据、负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以及负极性的最高灰度级数据,使校正量为零来进行灰度级校正,即输出与输入灰度级数据相等的灰度级数据。由此,在面板整个面中,能使能用于显示的灰度级范围比以往增加。
根据以上所述,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效果:能利用灰度级数据的校正来补偿馈通现象这样的像素电极电位发生面内分布的现象,并且能确保较大的再现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转换为数据信号之前的灰度级数据是提供给显示驱动器之前的灰度级数据。
根据上述发明,发挥如下效果:即使显示驱动器不具备进行灰度级校正的功能,也能用显示控制器等前级侧的电路进行灰度级校正。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从上述各栅极总线的两端对各栅极总线提供选通脉冲。
根据上述发明,发挥如下效果:在具有左右对称分布地产生馈通现象那样与栅极总线有关的现象的显示面板中,为了补偿该现象而进行灰度级校正,由此能提高显示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从上述各栅极总线的一端对各栅极总线提供选通脉冲。
根据上述发明,发挥如下效果:在具有左右对称分布地产生馈通现象那样与栅极总线有关的现象的显示面板中,为了补偿该现象而进行灰度级校正,由此能提高显示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校正量与上述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馈通电压的大小对应。
根据上述发明,发挥如下效果:能补偿馈通电压的面内分布,并且提高显示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将一部分上述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上述校正量保存于查找表中,对上述一部分上述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上述灰度级数据,将上述查找表的保存值用作上述校正量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对其它上述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上述灰度级数据,通过用上述查找表的保存值的插值运算求出上述校正量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
根据上述发明,发挥如下效果:能使保持于查找表的校正量的值变少,因此能实现显示装置的小型化。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具备校正部,所述校正部对转换为数据信号之前的灰度级数据,以显示面板上的被提供数据信号的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校正量进行灰度级校正,上述校正部对所输入的上述灰度级数据中的、提供给成为全部列的一部分的至少1个列的第1灰度级数据的、至少正极性的最低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和负极性的最低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使上述校正量为零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
根据以上所述,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效果:能利用灰度级数据的校正来补偿馈通现象这样的像素电极电位发生面内分布的现象,并且能确保较大的再现范围。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是驱动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对转换为数据信号之前的灰度级数据,用显示面板上的被提供数据信号的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校正量进行灰度级校正,对提供给上述灰度级校正的上述灰度级数据中的、提供给成为全部列的一部分的至少1个列的第1灰度级数据的、至少正极性的最低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和负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使上述校正量为零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
根据以上所述,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效果:能利用灰度级数据的校正来补偿馈通现象这样的像素电极电位发生面内分布的现象,并且能确保较大的再现范围。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说明补偿馈通现象的面内分布的第1方法的图。
图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说明补偿馈通现象的面内分布的第2的方法的图。
图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说明补偿馈通现象的面内分布的第3的方法的图。
图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说明补偿馈通现象的面内分布的第4的方法的图。
图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表示执行图1至图4的方法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电路框图。
图6是表示图5的显示装置具备的像素的结构例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图5的显示装置具备的显示控制器的定时控制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8表示现有技术,是用等效电路表示像素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9是说明图8的像素的馈通现象的电位波形图。
图10是说明图9的馈通现象在面板面内具有分布的电位波形图。
图11是表示补偿图10的馈通现象的面内分布的方法的图,(a)是表示假定的面板结构例的平面图,(b)是表示馈通电压和像素电极电位的面内分布的坐标图,(c)是表示补偿馈通电压的灰度级数据的校正量分布的坐标图。
图12是表示用于补偿图11的馈通现象的查找表的结构的图。
图13是说明补偿馈通现象的以往的方法的缺点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图1~图7如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的结构。如该图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是具备显示面板2、SOF基板3、多个源极驱动器(显示驱动器)SD1…、SD2…、多个栅极驱动器GD1…、GD2…、柔性配线4a、4b以及显示控制器5的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此外,可以按任意组合将显示面板2与其它部件安装到1个面板上,也可以是将源极驱动器SD1…、SD2…、栅极驱动器GD1…、GD2…以及显示控制器5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搭载于相同的柔性印刷电路基板等外部基板,连接到具备显示面板2的面板的结构,可以是任意的配置。
图6表示显示面板2所具备的各像素P的一个结构例。在此,像素P是改善显示装置中的γ特性的视角依赖性的多像素驱动方式的像素结构,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任意的结构。在多像素驱动中,利用亮度不同的2个以上的子像素构成1个像素,由此改善视场角特性即γ特性的视角依赖性。
1个像素P被分割为2个子像素sp1、sp2。子像素sp1具备TFT16a、子像素电极18a和辅助电容22a,子像素sp2具备TFT16b、子像素电极18b和辅助电容22b。
TFT16a和TFT16b各自的栅极电极连接到相互共用的栅极总线GL,源极电极连接到相互共用的源极总线SL。辅助电容22a形成在子像素电极18a与辅助电容总线CsL1之间,辅助电容22b形成在子像素电极18b与辅助电容总线CsL2之间。辅助电容总线CsL1在与上述栅极总线GL之间隔着子像素sp1的区域,与栅极总线GL平行地延伸设置。辅助电容总线CsL2在与上述栅极总线GL之间隔着子像素sp2的区域,与栅极总线GL平行地延伸设置。
另外,各像素P的辅助电容总线CsL1兼作隔着该辅助电容总线CsL1与该像素P邻接的像素P的子像素sp2用于形成辅助电容22b的辅助电容总线CsL2,各像素P的辅助电容总线CsL2兼作隔着该辅助电容总线CsL2与该像素P邻接的像素P的子像素sp1用于形成辅助电容22a的辅助电容总线CsL1。
子像素sp1、sp2均连接到相同的源极总线SL,并且TFT16a、16b均连接到相同的栅极总线GL,因此可看作对子像素sp1和子像素sp2提供相同的数据信号即相同的灰度级数据。该灰度级数据对应于将子像素sp1和子像素sp2的贡献合成的作为像素P整体的亮度。
在图5中,源极驱动器SD1…、SD2…和栅极驱动器GD1…、GD2…以SOF(System on Film:膜上系统)的形态连接到显示面板2。在此,源极驱动器SD1…、SD2…仅连接到显示面板2的一边,源极驱动器SD1…对显示面板2的纸面左半边的源极总线SL…提供数据信号,并且源极驱动器SD2…对显示面板2的纸面右半边的源极总线SL…提供数据信号。与源极驱动器SD1…、SD2…所连接的边在纸面左侧正交的一边连接着栅极驱动器GD1…,在纸面右侧正交的一边连接着栅极驱动器GD2…,但是对这些配置方式没有特别限制。另外,源极驱动器SD1…、SD2…连接到SOF基板3,从SOF基板3对各源极驱动器提供对应的灰度级数据。
SOF基板3通过柔性配线4a、4b连接到显示控制器5。柔性配线4a具备对源极驱动器SD1…和栅极驱动器GD1…的连接配线,柔性配线4b具备对源极驱动器SD2…和栅极驱动器GD2…的连接配线。显示控制器5具备定时控制器(TCON)51、52,提供源极驱动器SD1…、SD2…和栅极驱动器GD1…、GD2…所使用的定时信号、源极驱动器SD1…、SD2…所使用的灰度级数据以及辅助电容总线CsL1、CsL2所使用的辅助电容电压。栅极驱动器GD1…、GD2…所使用的定时信号和辅助电容电压通过SOF基板3和源极驱动器SD1…、SD2…的SOF上提供到显示面板2内。此外,定时控制器51和定时控制器52也可以汇总为1个,也可以将对面板左右的灰度级数据的供给按显示控制器5所具备的是哪种电路块来分类。
图7表示定时控制器51、52的结构。定时控制器51和定时控制器52是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此作为代表说明定时控制器51。此外,定时控制器51处理显示面板2的纸面左半边侧的源极驱动器SD1…用和栅极驱动器GD1…用的信号、数据、辅助电容电压等,定时控制器52处理显示面板2的纸面右半边侧的源极驱动器SD2…用和栅 极驱动器GD2…用的信号、数据、辅助电容电压。
定时控制器51具备LVDS接收器51a、伽马校正部51b、ΔVd校正部51c、数据发送驱动器51d、存储器51e以及定时控制电路51f。
LVDS接收器51a接收从LVDS驱动器输出的RGB的显示数据。伽马校正部51b对从LVDS接收器51a接受的RGB的显示数据进行伽马校正。ΔVd校正部(校正部)51c对从伽马校正部51b输入的RGB的灰度级数据,参照保存于存储器51e中的查找表来进行与被提供灰度级数据的列的位置相应的灰度级校正。数据发送驱动器51d将从ΔVd校正部51c输出的RGB的灰度级数据转换为RSDS(Reduced Swing Differential Signaling:减小摆幅差分信号)、PPDS(Point To Point Differential Signaling:点对点差分信号)、MiniLVDS等适于传送到显示面板2的串行数据并输出。
定时控制电路51f生成并输出源极驱动器和栅极驱动器使用的时钟信号和开始脉冲信号等定时信号。
下面详细说明上述ΔVd校正部51c的灰度级校正。
在本实施方式中,ΔVd校正部51c在面板中央部C对正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和负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使校正量为零来进行灰度级校正,即输出与输入灰度级数据相等的灰度级数据。由此,不仅在面板中央部C,而且在包括面板两端部A、面板中间部B等的面板整个面中都能比以往增加能用于显示的灰度级范围。
举出几个实施例来说明这一点。
实施例1
图1表示说明第1实施例的灰度级校正的图。坐标图的纵轴和横轴的意义与图13相同。
在图1中,对于正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想在馈通现象发生后使像素电极电位在面内均匀地统一,对于输入灰度级数据“0”进行如下校正:在面板中央部C的列的位置使校正量为零,即,使数据信号电位为VH0。并且进行如下校正:在从面板中央部C经过面板中间部B向面板中央部C的区域中,仅加上与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与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之差相当的校正量,由此使灰度级 数据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发生馈通现象后的像素电极电位比VH0降低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
另外,对于正极性的最高灰度级数据,为了在馈通现象发生后将像素电极电位在面内均匀地统一并且设定为尽量高的值,与以往同样,使面板中央部C保持比面板两端部A低了与输入灰度级差相同的cp2的量的灰度级,并且使面板中央部C保持比面板中间部B低了相应的输入灰度级差的灰度级,将面板两端部A的灰度级数据校正为“255”。在这种情况下,面板中央部C的校正后的灰度级数据为比“255”低的“255′”,在馈通现象发生后最高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像素电极电位在面内均匀地统一为均匀地比“255′”低了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的值。
对于负极性的最高灰度级数据,想在馈通现象发生后将像素电极电位在面内均匀地统一,对于输入灰度级数据“255”进行如下校正:在面板中央部C的列的位置使校正量为零,即,使数据信号电位为VL255。并且进行如下校正:在从面板中央部C经过面板中间部B向面板中央部C的区域中,仅减去与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与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之差相当的校正量,由此使灰度级数据减少。在这种情况下,馈通现象发生后的像素电极电位比VL255降低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
另外,对于负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想在馈通现象发生后将像素电极电位在面内均匀地统一并且设定为尽可能高的值的情况下,与以往同样,使面板中央部C保持比面板两端部A低了与输入灰度级差相同的cn2的量的灰度级,并且使面板中央部C保持比面板中间部B低了相应的输入灰度级差的灰度级,将面板两端部A的灰度级数据校正为“0”。在这种情况下,面板中央部C的校正后的灰度级数据为比“0”低的“0′”,在馈通现象发生后最高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像素电极电位在面内均匀地统一为均匀地比“0′”低了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的值。
另外,公共电极电位Vcom设定为将比电位VH0低了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的电位和比电位VL0′低了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 ΔVd的电位之间等分的电位。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面板整个面的各列位置中,关注大小彼此相等的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和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的情况下,该公共电极电位Vcom是将比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数据信号电位低了该列位置的电压ΔVd的电位和比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数据信号电位低了该列位置的电压ΔVd的电位之间等分的电位。
利用该灰度级校正,在馈通现象发生后能用面板中央部C的像素PIX进行显示的输出灰度级范围对于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是与电位VH255′和电位VH0的差的电压对应的灰度级范围Rvp,对于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是与电位VL0′和电位VL255的差的电压对应的灰度级范围Rvn。此外,在灰度级范围Rvp和灰度级范围Rvn中,各自的灰度级的梯度可以任意设计。
将该灰度级范围Rvp、Rvn与图13比较,在图13中,面板中央部C的校正后的正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比图1高了cp1,因此与ap1相等的面板两端部A中的正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和与bp1相等的面板中间部B中的正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也比图1高。另外,该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中的特征对于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也同样。其结果是,在面板整个面中,与图13相比,图1的灰度级范围Rvp、Rvn更大。特别是,面板中央部C的灰度级范围Rvp、Rvn比以往大,则显示面板的中央部中的再现范围变大,因此大大有助于提高显示质量。
对于以上用于进行与列的位置相应的电压ΔVd的补偿的灰度级校正的具体例,用存储器51e的内部所具备的保存输入灰度级数据与校正后的灰度级数据的关系的查找表来进行说明。表3表示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的查找表,表4表示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的查找表。
[表3]
[表4]
在表3和表4中,表示灰度级数据的比特数和显示面板的分辨率与表1和表2的情况相同。
从表3可知,对于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通过校正,在中央(相 当于面板中央部C),在最低灰度级侧没有失去的灰度级数据,在最高灰度级侧仅失去“1013”~“1023”的11个灰度级的量。另外,在端部(相当于面板两端部A),在最低灰度级侧仅失去“0”~“3”的4个灰度级的量。
另外,从表4可知,对于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通过校正,在中央(相当于面板中央部C)中,在最低灰度级侧仅失去“0”~“3”的4个灰度级的量,在最高灰度级侧没有失去的灰度级数据。另外,在端部(相当于面板两端部A),在最高灰度级侧仅失去“1010”~“1023”的14个灰度级的量。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能通过灰度级数据的校正补偿馈通现象的面内分布,并且能确保较大的再现范围。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在面板整个面中,提供给ΔVd校正部51c的相同的灰度级数据彼此作为相同的数据信号电位提供给像素电极,并且对于相同的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和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相等,因此能在面板整个面提供均匀的显示质量。
实施例2
图2表示说明第2的实施例的灰度级校正的图。坐标图的纵轴和横轴的意义与图13相同。
在图2中,对于正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想在馈通现象发生后使像素电极电位在面内均匀地统一,对于输入灰度级数据“0”进行如下校正:在面板中央部C的列的位置使校正量为零,即,使数据信号电位为VH0。并且,进行如下校正:在从面板中央部C经过面板中间部B向面板中央部C的区域中,仅加上与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与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之差相当的校正量,由此使灰度级数据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发生馈通现象后的像素电极电位比各列的位置的最低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电位下降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
另外,对于正极性的最高灰度级数据,为了在馈通现象发生后使像素电极电位设定为在面内虽不均匀但是在各列的位置为最大 限度的高的值,在全部的列的位置将灰度级数据校正为“255”。在这种情况下,面板中央部C的灰度级数据全部是校正量为零。在馈通现象发生后,像素电极电位成为从VH255′的曲线降低了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的电位,所述VH255′的曲线是通过面板中央部C的电位VH255的点,成为降低了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与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之差的电位。
对于负极性的最高灰度级数据,想在馈通现象发生后将像素电极电位在面内均匀地统一,对于输入灰度级数据“255”进行如下校正:在面板中央部C的列的位置使校正量为零,即,使数据信号电位为VL255。并且进行如下校正:在从面板中央部C经过面板中间部B向面板两端部A的区域中,仅减去与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与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之差相当的校正量,由此使灰度级数据减少。在这种情况下,馈通现象发生后的像素电极电位比各列的位置的最高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电位下降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
另外,对于负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为了在馈通现象发生后使像素电极电位设定为在面内虽不均匀但是在各列的位置为最大限度的高的值,在全部的列的位置将灰度级数据校正为“0”。在这种情况下,面板中央部C的灰度级数据全部是校正量为零。馈通现象发生后的像素电极电位从VL0′的曲线降低了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所述VL0′的曲线是通过面板中央部C的电位VL0的点,成为降低了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与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之差的电位的曲线。
另外,公共电极电位Vcom设定为将比电位VH0低了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的电位和比电位VL0′低了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的电位之间等分的电位。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面板中央部C关注大小彼此相等的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和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的情况下,该公共电极电位Vcom是将比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数据信号电位低了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的电位和比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数据信号电位低了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的电位之间等分的电位。
利用该灰度级校正,在馈通现象发生后能用面板中央部C的像素PIX进行显示的输出灰度级范围对于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是与电位VH255和电位VH0的差的电压对应的灰度级范围Rvp,对于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是与电位VL0和电位VL255的差的电压对应的灰度级范围Rvn。此外,在灰度级范围Rvp和灰度级范围Rvn中,各自的灰度级的梯度可以任意设计。
将该灰度级范围Rvp、Rvn与图13比较,在图13中,面板中央部C的校正后的正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比图2高了cp1,因此与ap1相等的面板两端部A中的正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也比图2高。对于面板中间部B也同样。另外,在图13中,在面板中间部B和面板中央部C的最高灰度级侧也会失去灰度级数据,在图2中不会失去。另外,该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中的特征对于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也同样。其结果是,在面板整个面中,与图13相比,图2的灰度级范围Rvp、Rvn更大。特别是,面板中央部C的灰度级范围Rvp、Rvn比以往大,则显示面板的中央部的再现范围变大,因此大大有助于提高显示质量。
对于以上用于进行与列的位置相应的电压ΔVd的补偿的灰度级校正的具体例,用存储器51e的内部所具备的保存输入灰度级数据与校正后的灰度级数据的关系的查找表来进行说明。表5表示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的查找表,表6表示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的查找表。
[表5]
[表6]
在表5和表6中,表示灰度级数据的比特数和显示面板的分辨率与表1和表2的情况相同。
从表5可知,对于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通过校正,在中央(相当于面板中央部C)没有失去灰度级数据。另外,在端部(相当于 面板两端部A),在最低灰度级侧仅失去“0”~“3”的4个灰度级的量。
另外,从表6可知,对于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通过校正,在中央(相当于面板中央部C)没有失去灰度级数据。另外,在端部(相当于面板两端部A),在最高灰度级侧仅失去“1010”~“1023”的14个灰度级的量。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能通过灰度级数据的校正来补偿馈通现象的面内分布,并且能确保较大的再现范围。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在面板中央部能将全部灰度级范围用于显示,因此能提供高显示质量。
实施例3
图3表示说明第3实施例的灰度级校正的图。坐标图的纵轴和横轴的意义与图13相同。
在图3中,如图2的情况那样在面板中央部C能使用全部灰度级范围,并且在面板整个面按各列的位置进行使馈通现象发生后的液晶施加电压在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和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下彼此相等的灰度级校正。
对于正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对于输入灰度级数据“0”进行如下校正:在面板中央部C的列的位置使校正量为零,即,使数据信号电位为VH0。并且进行如下校正:在从面板中央部C经过面板中间部B向面板中央部C的区域中,加上比与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与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之差相当的校正量大的校正量,由此使灰度级数据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当设校正后的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电位为VH0′时,馈通现象发生后的像素电极电位比电位VH0”的曲线降低了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所述电位VH0”的曲线通过面板中央部C的电位VH0的点,从电位VH0′降低了与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与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之差相当的校正量。
另外,对于正极性的最高灰度级数据,为了使馈通现象发生后的像素电极电位设定为在面内虽不均匀但是在各列的位置为最大 限度的高的值,在全部的列的位置将灰度级数据校正为“255”。在这种情况下,面板中央部C的灰度级数据为全部校正量为零。在馈通现象发生后,像素电极电位成为比VH255′的曲线降低了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的电位,所述VH255′的曲线通过面板中央部C的电位VH255的点,成为降低了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与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之差的电位。
对于负极性的最高灰度级数据,对于输入灰度级数据“255”进行如下校正:在面板中央部C的列的位置使校正量为零,即,使数据信号电位为VL255。并且进行如下校正:在从面板中央部C经过面板中间部B向面板两端部A的区域中,减去比相当于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与面板中央部C的ΔVd的差的校正量大的校正量,由此使灰度级数据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当设校正后的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电位为VL255′时,馈通现象发生后的像素电极电位比电位VL255”的曲线降低了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所述电位VL255”的曲线通过面板中央部C的电位VL255的点,从电位VL255′降低了与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与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之差相当的校正量。
对于负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对于输入灰度级数据“0”进行如下校正:在面板中央部C的列的位置使校正量为零,即,使数据信号电位为VL0。并且进行如下校正:在从面板中央部C经过面板中间部B向面板中央部C的区域中,加上比相当于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与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的差的校正量小的校正量,由此使灰度级数据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当设校正后的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电位为VL0′时,馈通现象发生后的像素电极电位比电位VL0”的曲线降低了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所述电位VL0”的曲线通过面板中央部C的电位VL0的点,从电位VL0′降低了与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与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之差相当的校正量。
另外,公共电极电位Vcom设定为将比电位VH0低了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的电位和比电位VL0′低了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的电位之间等分的电位。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面板中央部 C关注大小彼此相等的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和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的情况下,该公共电极电位Vcom是将比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数据信号电位低了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的电位和比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数据信号电位低了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的电位之间等分的电位。
利用上述灰度级校正,在各列的位置,能使校正后的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像素电极电位与公共电极电位Vcom的差和校正后的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像素电极电位与公共电极电位Vcom的差彼此相等。
利用该灰度级校正,在馈通现象发生后能用面板中央部C的像素PIX进行显示的输出灰度级范围对于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是与电位VH255和电位VH0的差的电压对应的灰度级范围Rvp,对于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是与电位VL0和电位VL255的差的电压对应的灰度级范围Rvn。此外,在灰度级范围Rvp和灰度级范围Rvn中,各自的灰度级的梯度可以任意设计。
将该灰度级范围Rvp、Rvn与图13比较,在图13中,面板中央部C的校正后的正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比图3高了cp1。另外,在图13中,在面板中间部B和面板中央部C的最高灰度级侧也会失去灰度级数据,在图3中不会失去。另外,该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中的特征对于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也同样。其结果是,至少在面板中央部C处,与图13相比,图3的灰度级范围Rvp、Rvn更大。特别是,面板中央部C的灰度级范围Rvp、Rvn比以往大,则显示面板的中央部的再现范围变大,因此大大有助于提高显示质量。
对于以上用于进行与列的位置相应的电压ΔVd的补偿的灰度级校正的具体例,用存储器51e的内部所具备的保存输入灰度级数据与校正后的灰度级数据的关系的查找表来进行说明。表7表示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的查找表,表8表示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的查找表。
[表7]
[表8]
在表7和表8中,表示灰度级数据的比特数和显示面板的分辨率与表1和表2的情况相同。
从表7可知,对于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通过校正,在中央(相当于面板中央部C)没有失去灰度级数据。另外,在端部(相当于 面板两端部A),在最低灰度级侧仅失去“0”~“7”的8个灰度级的量。
另外,从表8可知,对于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通过校正,在中央(相当于面板中央部C)没有失去灰度级数据。另外,在端部(相当于面板两端部A),在最低灰度级侧失去“0”~“3”的个4灰度级的量,在最高灰度级侧失去“996”~“1023”的28个灰度级的量。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能通过灰度级数据的校正来补偿馈通现象的面内分布,并且能确保较大的再现范围。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在面板中央部能将全部灰度级范围用于显示,因此能提供高显示质量。而且,在各列的位置能使校正后的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像素电极电位与公共电极电位Vcom的差与校正后的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像素电极电位与公共电极电位Vcom的差彼此相等。
实施例4
图4表示说明第4实施例的灰度级校正的图。坐标图的纵轴和横轴的意义与图13相同。
在图4中,对于正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为了将馈通现象发生后的像素电极电位设定为在面内虽不均匀但是在各列的位置为最大限度的低的值,在全部的列的位置将灰度级数据校正为“0”。在这种情况下,灰度级数据为全部校正量为零。在馈通现象发生后,像素电极电位成为从VH0′的曲线降低了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的电位,所述VH0′的曲线通过面板中央部C的电位VH0的点,成为降低了与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与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之差的电位。
另外,对于正极性的最高灰度级数据,为了将馈通现象发生后的像素电极电位设定为在面内虽不均匀但是在各列的位置为最大限度的高的值,在全部的列的位置将灰度级数据校正为“255”。在这种情况下,灰度级数据为全部校正量为零。在馈通现象发生后, 像素电极电位成为从VH255′的曲线降低了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的电位,所述VH255′的曲线通过面板中央部C的电位VH255的点,成为降低了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与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之差的电位。
对于负极性的最高灰度级数据,为了将馈通现象发生后的像素电极电位设定为在面内虽不均匀但是在各列的位置为最大限度的低的值,在全部的列的位置将灰度级数据校正为“255”。在这种情况下,灰度级数据为全部校正量为零。在馈通现象发生后,像素电极电位成为从VL255′的曲线降低了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的电压,所述VL255′的曲线通过面板中央部C的电位VL255的点,成为降低了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与面板中央部C电压ΔVd之差的电位。
对于负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为了将馈通现象发生后的像素电极电位设定为在面内虽不均匀但是各列的位置为最大限度的高的值,在全部的列的位置将灰度级数据校正为“0”。在这种情况下,灰度级数据为全部校正量为零。在馈通现象发生后,像素电极电位成为从VL0′的曲线降低了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的电位,所述VL0′的曲线通过面板中央部C的电位VL0的点,成为降低了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与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之差的电位。
另外,公共电极电位Vcom设定为将比电位VH0低了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的电位和比电位VL0′低了面板中央部C的电压ΔVd的电位之间等分的电位。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面板整个面的各列位置关注大小彼此相等的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和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的情况下,该公共电极电位Vcom是将比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数据信号电位低了该列位置的电压ΔVd的电位和比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数据信号电位低了该列位置的电压ΔVd的电位之间等分的电位。
利用上述灰度级校正,在各列的位置,能使校正后的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像素电极电位与公共电极电位的差和校正后的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像素电极电位与公共电极电位的 差彼此相等。
利用该灰度级校正,在馈通现象发生后能用面板中央部C的像素PIX进行显示的输出灰度级范围对于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是与电位VH255和电位VH0的差的电压对应的灰度级范围Rvp,对于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是与电位VL0和电位VL255的差的电压对应的灰度级范围Rvn。此外,在灰度级范围Rvp和灰度级范围Rvn中,各自的灰度级的梯度可以任意设计。
将该灰度级范围Rvp、Rvn与图13比较,在图13中,面板中央部C的校正后的正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比图4高了cp1。另外,在图13中,在面板中间部B和面板中央部C的最高灰度级侧也会失去灰度级数据,在图4中不会失去。另外,该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中的特征对于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也同样。其结果是,面板整个面中,与图13相比,图4的灰度级范围Rvp、Rvn更大。特别是,面板中央部C的灰度级范围Rvp、Rvn比以往大,则显示面板的中央部的再现范围变大,因此大大有助于提高显示质量。
对于以上用于进行与列的位置相应的电压ΔVd的补偿的灰度级校正的具体例,用存储器51e的内部所具备的保存输入灰度级数据与校正后的灰度级数据的关系的查找表来进行说明。表9表示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的查找表,表10表示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的查找表。
[表9]
[表10]
在表9和表10中,表示灰度级数据的比特数和显示面板的分辨率与表1和表2的情况相同。
从表9可知,对于正极性的灰度级数据和负极性的灰度级数据,在面板整个面中都没有由于校正而失去灰度级数据。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能通过灰度级数据的校正来补偿馈通现象的面内分布,并且能确保较大的再现范围。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在面板中央部能将全部灰度级范围用于显示,因此能提供高显示质量。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方式。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在实施例1至3中,对于提供给面板中央部的列的位置的灰度级数据(第1灰度级数据),对于正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和负极性的最低灰度级数据使校正量为零来进行灰度级校正。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将面板中央部的列的位置设定为包括多个列、对成为全部列的一部分的至少1个列进行与实施例1至3同样的处理。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说明了对提供给显示驱动器之前的灰度级数据进行灰度级校正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在数据信号线驱动器中具备上述灰度级校正的功能,对转换为数据信号之前的灰度级数据进行灰度级校正即可。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说明了在进行电压ΔVd的补偿之后的灰度级校正,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能应用于所有像素电极电位产生面内分布的现象。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准备2个栅极驱动器GD1、GD2,从各栅极总线GL的两端提供选通脉冲,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准备1个栅极驱动器,从相对于全部栅极总线GL的规定的一端提供选通脉冲。在这种情况下,能与在从一端提供选通脉冲的情况下产生的面板面内的电压ΔVd的分布相应地应用上述例子。此时,如上所述,本发明能应用于像素电极电位产生面内分布的全部现象,因此在从一端提供选通脉冲的情况下,也能假定与电压ΔVd的面内分布不同的任意面内分布,当然也能进行与上述实施例的面板端部A、面板中间部B和面板中央部C的面板位置相应的灰度级校正。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存储器51e将一部分列的位置所对应的校正量保存于查找表中,对于上述一部分列的位置所对应的输入灰 度级数据,将查找表的保存值用作校正量来进行灰度级校正,对于其它列的位置所对应的输入灰度级数据,也可以通过用查找表的保存值的插值运算求出校正量来进行灰度级校正。这样,能减少保存于查找表中的校正量的值,因此能实现显示装置的小型化。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在权利要求表示的范围中进行各种变更。即,将在权利要求表示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的技术手段组合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适用于电视装置、监视器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
2显示面板
5显示控制器
51c ΔVd校正部(校正部)
GL栅极总线
SL源极总线
SD1、sD2源极驱动器(显示驱动器)
P像素
Vcom公共电极电位
Claims (22)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
具备校正部,所述校正部对转换为模拟数据信号之前的数字灰度级数据,以显示面板上的被提供数据信号的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校正量进行灰度级校正,
上述校正部对所输入的上述灰度级数据中的、提供给成为全部列的一部分的至少1个列的第1灰度级数据的、至少正极性的最低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和负极性的最低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使上述校正量为零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
输入上述校正部的上述灰度级数据的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分别与从上述校正部输出的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灰度级数据的范围的上限和下限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正部对所输入的上述灰度级数据中的、提供给全部列中的位于中央的1个以上的列的第1灰度级数据的、至少正极性的最低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和负极性的最低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使上述校正量为零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上述第1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正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比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上述第1灰度级数据以外的上述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正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低,
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上述第1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负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比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上述第1灰度级数据以外的上述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负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低。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全部的列,对正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使上述校正量为零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
对于全部的列,对负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使上述校正量为零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全部的列,对正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使上述校正量为零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
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上述第1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负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比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上述第1灰度级数据以外的上述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负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高。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换为数据信号之前的灰度级数据是提供给显示驱动器之前的灰度级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各栅极总线从上述各栅极总线的两端提供选通脉冲。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各栅极总线从针对全部上述栅极总线的规定的一端提供选通脉冲。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正量与上述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馈通电压的大小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一部分上述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上述校正量保存于查找表中,
对上述一部分上述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上述灰度级数据,将上述查找表的保存值用作上述校正量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
对其它上述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上述灰度级数据,通过用上述查找表的保存值的插值运算求出上述校正量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
具备校正部,所述校正部对转换为模拟数据信号之前的数字灰度级数据,以显示面板上的被提供数据信号的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校正量进行灰度级校正,
上述校正部对所输入的上述灰度级数据中的全部列的正极性的最低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负极性的最低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正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以及负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使上述校正量为零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
输入上述校正部的上述灰度级数据的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分别与从上述校正部输出的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灰度级数据的范围的上限和下限相同。
12.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是驱动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对转换为模拟数据信号之前的数字灰度级数据,用显示面板上的被提供数据信号的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校正量进行灰度级校正,
对提供给上述灰度级校正的上述灰度级数据中的、提供给成为全部列的一部分的至少1个列的第1灰度级数据的、至少正极性的最低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和负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使上述校正量为零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
提供给上述灰度级校正的上述灰度级数据的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分别与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灰度级数据的范围的上限和下限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提供给上述灰度级校正的上述灰度级数据中的、提供给全部列中的位于中央的1个以上的列的第1灰度级数据的、至少正极性的最低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和负极性的最低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使上述校正量为零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上述第1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正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比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上述第1灰度级数据以外的上述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正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低,
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上述第1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负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比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上述第1灰度级数据以外的上述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负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低。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全部的列,对正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使上述校正量为零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
对于全部的列,对负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使上述校正量为零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
16.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全部的列,对正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使上述校正量为零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
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使得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上述第1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负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比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上述第1灰度级数据以外的上述灰度级数据所对应的负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高。
17.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换为数据信号之前的灰度级数据是提供给显示驱动器之前的灰度级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各栅极总线从上述各栅极总线的两端提供选通脉冲。
19.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各栅极总线从上述各栅极总线的一端提供选通脉冲。
20.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正量与上述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馈通电压的大小对应。
21.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一部分上述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上述校正量保存于查找表中,
对上述一部分上述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上述灰度级数据,将上述查找表的保存值用作上述校正量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
对其它上述列的位置所对应的上述灰度级数据,通过用上述查找表的保存值的插值运算求出上述校正量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
22.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是驱动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对转换为模拟数据信号之前的数字灰度级数据,用显示面板上的被提供数据信号的各列的位置所对应的校正量进行灰度级校正,
对提供给上述灰度级校正的上述灰度级数据中的全部列的正极性的最低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负极性的最低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正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以及负极性的最高的数据信号电位所对应的灰度级数据,使上述校正量为零来进行上述灰度级校正,
提供给上述灰度级校正的上述灰度级数据的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分别与上述灰度级校正后的灰度级数据的范围的上限和下限相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330865 | 2008-12-25 | ||
JP2008-330865 | 2008-12-25 | ||
PCT/JP2009/064786 WO2010073775A1 (ja) | 2008-12-25 | 2009-08-25 |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65327A CN102265327A (zh) | 2011-11-30 |
CN102265327B true CN102265327B (zh) | 2014-10-01 |
Family
ID=42287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4779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65327B (zh) | 2008-12-25 | 2009-08-25 |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98850B2 (zh) |
CN (1) | CN102265327B (zh) |
WO (1) | WO201007377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691153B1 (ko) * | 2010-07-09 | 2017-01-02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표시 장치 |
JP2012189765A (ja) | 2011-03-10 | 2012-10-04 |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12189767A (ja) | 2011-03-10 | 2012-10-04 |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12189764A (ja) * | 2011-03-10 | 2012-10-04 |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14130336A (ja) * | 2012-11-30 | 2014-07-10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 表示装置 |
TWI603305B (zh) * | 2013-09-27 | 2017-10-21 |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裝置、拼接式顯示器及顯示面板 |
KR102219132B1 (ko) | 2014-01-27 | 2021-02-2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
CN103985356B (zh) * | 2014-05-26 | 2016-06-15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oled灰阶丢失补偿的方法 |
CN104347048B (zh) * | 2014-11-21 | 2016-08-03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灰阶电压补偿方法 |
CN106687854B (zh) * | 2014-12-18 | 2019-12-20 |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
WO2016207982A1 (ja) * | 2015-06-23 | 2016-12-29 | 堺ディスプレイプロダクト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
KR102324238B1 (ko) * | 2015-06-29 | 2021-11-10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얼룩 검사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
CN105278142A (zh) * | 2015-11-12 | 2016-01-27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
KR102468727B1 (ko) | 2015-12-28 | 2022-11-21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타이밍 컨트롤러, 데이터 드라이버, 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
CN105957479B (zh) * | 2016-05-31 | 2019-09-10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接口装置及具有该接口装置的液晶显示器 |
CN106297709A (zh) * | 2016-09-09 | 2017-01-04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补偿装置、显示装置和公共电极电压补偿方法 |
CN109844851B (zh) * | 2016-09-27 | 2021-05-04 |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不均修正方法以及修正数据生成装置 |
CN106898323B (zh) * | 2017-04-07 | 2019-06-07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面板及其灰阶电压补偿方法、及其驱动电路 |
KR102390476B1 (ko) * | 2017-08-03 | 2022-04-25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및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의 데이터 처리방법 |
CN113593494B (zh) * | 2021-07-19 | 2022-07-12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补偿方法及装置、显示面板 |
US11823637B2 (en) | 2021-12-29 | 2023-11-21 |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 Timing control circuit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
TWI804140B (zh) * | 2021-12-29 | 2023-06-01 | 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時序控制電路及時序控制電路的操作方法 |
CN115497428B (zh) * | 2022-08-17 | 2023-10-17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亮度补偿方法、可读存储介质以及显示装置 |
US12272306B2 (en) * | 2022-12-22 | 2025-04-08 | Google Llc | Variable brightness dimming of display peripherals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71215A (zh) * | 2007-07-12 | 2007-11-14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降低液晶显示面板闪烁度的调节装置和调节方法、及液晶显示面板 |
CN101197111A (zh) * | 2006-12-04 | 2008-06-11 |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 补偿馈通电压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47975A (ja) | 1987-12-04 | 1989-06-09 |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 液晶テレビジョン |
JPH06222330A (ja) | 1993-01-25 | 1994-08-12 | Hitachi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JPH07175454A (ja) | 1993-10-25 | 1995-07-14 | Toshiba Corp | 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表示制御方法 |
JPH07134572A (ja) | 1993-11-11 | 1995-05-23 | Nec Corp |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回路 |
JP3516382B2 (ja) | 1998-06-09 | 2004-04-0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並びに走査線駆動回路 |
KR100303206B1 (ko) | 1998-07-04 | 2001-11-30 | 구본준, 론 위라하디락사 | 도트 인버젼 방식 액정 패널 구동 장치 |
JP2000098343A (ja) * | 1998-09-28 | 2000-04-07 | Toshiba Corp | 色ムラ補正装置 |
US6310594B1 (en) * | 1998-11-04 | 2001-10-30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Driving method and circuit for pixel multiplexing circuits |
JP2001051252A (ja) | 1999-08-06 | 2001-02-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
KR20020019517A (ko) | 1999-09-17 | 2002-03-12 | 모리시타 요이찌 | 화상표시장치 |
JP2002055675A (ja) | 1999-09-17 | 2002-02-2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画像表示装置 |
US7129918B2 (en) | 2000-03-10 | 2006-10-31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electronic device |
US20020030647A1 (en) | 2000-06-06 | 2002-03-14 | Michael Hack | Uniform active matrix oled displays |
JP2002123209A (ja) | 2000-10-17 | 2002-04-2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表示装置および映像信号補正装置 |
JP2002140029A (ja) * | 2000-11-06 | 2002-05-17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 表示装置の駆動回路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
KR100748840B1 (ko) | 2001-02-05 | 2007-08-13 |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방법 |
JP2002251170A (ja) | 2001-02-23 | 2002-09-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JP4218249B2 (ja) | 2002-03-07 | 2009-02-04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表示装置 |
KR100477986B1 (ko) | 2002-04-12 | 2005-03-23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구동방법 |
JP4342200B2 (ja) | 2002-06-06 | 2009-10-1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JP3954979B2 (ja) | 2003-03-25 | 2007-08-08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における光偏向装置および直視型映像表示装置 |
JP3871656B2 (ja) | 2003-05-23 | 2007-01-2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能動行列型液晶表示器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
JP2004046236A (ja) | 2003-09-05 | 2004-02-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
KR100688498B1 (ko) | 2004-07-01 | 2007-03-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게이트 드라이버가 내장된 액정 패널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
JP2006030834A (ja) | 2004-07-21 | 2006-02-02 | International Display Technology Kk | オーバードライブ制御法による駆動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用いた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
KR20060010223A (ko) | 2004-07-27 | 2006-02-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어레이 기판과, 이를 갖는 표시 장치와, 이의 구동 장치및 구동 방법 |
JP4361844B2 (ja) | 2004-07-28 | 2009-11-1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8107369A (ja) | 2005-02-01 | 2008-05-08 | Sharp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駆動回路 |
JP5017810B2 (ja) * | 2005-07-15 | 2012-09-05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表示駆動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TWI301603B (en) | 2005-09-02 | 2008-10-01 | Au Optronics Corp | Driv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FR2894369B1 (fr) | 2005-12-07 | 2008-07-18 | Thales Sa | Procede d'adressage ameliore pour un afficheur matriciel a cristaux liquides |
TW200739507A (en) | 2006-03-23 | 2007-10-16 |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JP2007286135A (ja) | 2006-04-12 | 2007-11-01 |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JP4400605B2 (ja) * | 2006-09-25 | 2010-01-20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表示駆動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US8284123B2 (en) | 2006-11-29 | 2012-10-09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driving circui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source driv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controller |
JP4369953B2 (ja) * | 2006-12-06 | 2009-11-25 |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 画像補正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KR101351386B1 (ko) | 2007-03-23 | 2014-01-14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구동방법 |
US9196206B2 (en) | 2007-04-26 | 2015-11-24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WO2008139695A1 (ja) | 2007-04-27 | 2008-11-2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01320179B (zh) | 2007-06-06 | 2011-07-27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01131808B (zh) | 2007-10-15 | 2010-06-09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
US20110063330A1 (en) * | 2007-11-13 | 2011-03-17 | Kwang Hee Ba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erroneous color effects in a field sequentia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JP5064567B2 (ja) | 2008-10-03 | 2012-10-3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
JP5341103B2 (ja) | 2008-11-26 | 2013-11-1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
WO2010061687A1 (ja) | 2008-11-26 | 2010-06-0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
US8878760B2 (en) | 2008-11-26 | 2014-11-04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method for driv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
-
2009
- 2009-08-25 CN CN200980147796.0A patent/CN10226532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8-25 US US12/998,698 patent/US8698850B2/en active Active
- 2009-08-25 WO PCT/JP2009/064786 patent/WO201007377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97111A (zh) * | 2006-12-04 | 2008-06-11 |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 补偿馈通电压显示装置 |
CN101071215A (zh) * | 2007-07-12 | 2007-11-14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降低液晶显示面板闪烁度的调节装置和调节方法、及液晶显示面板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JP特开2000-98343A 2000.04.07 |
JP特开2002-123209A 2002.04.2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65327A (zh) | 2011-11-30 |
WO2010073775A1 (ja) | 2010-07-01 |
US20110221760A1 (en) | 2011-09-15 |
US8698850B2 (en) | 2014-04-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65327B (zh) |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 |
WO2010087051A1 (ja) |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 |
KR101691153B1 (ko) | 표시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표시 장치 | |
US9910329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for cancelling out ripples generated the common electrode | |
CN102667907B (zh) | 液晶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 |
KR101277937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 |
US20070279360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
KR101944482B1 (ko) | 표시 패널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 |
US20110234569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KR102099281B1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 |
US8922597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JP2008003546A (ja) | 液晶パネル、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 |
KR101874106B1 (ko) | 표시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표시 장치 | |
JP2003114659A (ja) | 液晶駆動装置 | |
US10818258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TWI757813B (zh) | 抑制顯示面板閃爍之驅動方法及其驅動電路 | |
WO2009133906A1 (ja) | 映像信号線駆動回路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KR20120089081A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영상 신호 보정 장치 및 영상 신호 보정 방법 | |
KR20040049558A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 |
KR101123075B1 (ko) | 킥백전압 보상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 |
KR101996339B1 (ko) | 표시 패널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 |
JPH0336519A (ja) | 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装置 | |
KR20110076647A (ko) | 액정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 |
KR20080046987A (ko) | 표시 장치 | |
JP2008309839A (ja) | 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