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4821A - 阻气用材料和阻气性成形体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阻气用材料和阻气性成形体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64821A CN102264821A CN2009801526083A CN200980152608A CN102264821A CN 102264821 A CN102264821 A CN 102264821A CN 2009801526083 A CN2009801526083 A CN 2009801526083A CN 200980152608 A CN200980152608 A CN 200980152608A CN 102264821 A CN102264821 A CN 1022648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ellulosic fibre
- gas barrier
- molding
- manufacture method
- linking ag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1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paper or cardboar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1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next to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1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paper or cardboar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next to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amid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9/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paper or cardboard
- B32B29/00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paper or cardboard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9/00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paper or cardboard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paper or cardboard lay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9/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paper or cardboard
- B32B29/0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paper or cardboard next to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022—Non-woven fabric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024—Woven fabric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2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 B32B5/24—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26—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another layer next to it also being fibrous or filamentary
-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H—PULP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D21C OR D21D;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OF PAPER; TREATMENT OF FINISHED PAPER NOT COVERED BY CLASS B31 OR SUBCLASS D21G;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21H11/00—Pulp or paper, comprising cellulose or lignocellulose fibres of natural origin only
- D21H11/16—Pulp or paper, comprising cellulose or lignocellulose fibres of natural origin only modified by a particular after-treatment
-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J—FIBREBOARD;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CELLULOSIC FIBROUS SUSPENSIONS OR FROM PAPIER-MACHE
- D21J1/00—Fibreboard
- D21J1/10—After-treatment
- D21J1/14—Condition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2—2 lay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2/00—Composition or structural features of fibres which form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2/06—Vegetal fibres
- B32B2262/062—Cellulose fibres, e.g. cott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70/00—Resin or rubber layer containing a blend of at least two different polym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46—Flexural strength; Flexion stiffn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04—Crystallin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1—Resistive to light or to UV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24—Permeability to gases, adsorption
- B32B2307/7242—Non-perme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24—Permeability to gases, adsorption
- B32B2307/7242—Non-permeable
- B32B2307/7244—Oxygen barri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24—Permeability to gases, adsorption
- B32B2307/7242—Non-permeable
- B32B2307/7246—Water vapor barri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32—Dimensional propert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18—Fuel cel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51/00—Optical elem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8—Additives improving gas barrier properti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25—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gents; including accelerators
-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H—PULP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D21C OR D21D;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OF PAPER; TREATMENT OF FINISHED PAPER NOT COVERED BY CLASS B31 OR SUBCLASS D21G;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21H15/00—Pulp or paper, comprising fibres or web-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ir chemical constitution
- D21H15/02—Pulp or paper, comprising fibres or web-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ir chemical constitution characterised by configuration
-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H—PULP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D21C OR D21D;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OF PAPER; TREATMENT OF FINISHED PAPER NOT COVERED BY CLASS B31 OR SUBCLASS D21G;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21H21/00—Non-fibrous material added to the pulp,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Paper-impregnating or coat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 D21H21/14—Non-fibrous material added to the pulp,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Paper-impregnating or coat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function or properties in or on the paper
- D21H21/18—Reinforcing age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13—Rod, strand, filament or fiber
- Y10T428/298—Physical dimens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60—Nonwoven fabric [i.e., nonwoven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 Y10T442/608—Including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which is of specific structural definition
- Y10T442/609—Cross-sectional configuration of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is specifi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对于氧气、水蒸气等具有高透过抑制性的阻气性成形体。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阻气用材料,其含有纤维素纤维和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或者其含有对纤维素纤维进行干燥或加热而成的产物,其中,所述纤维素纤维含有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以下的纤维素纤维,并且纤维素的羧基含量为0.1~2mmol/g。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阻气性成形体,其包含作为基材的成形体和在该基材的表面上形成的由上述阻气用材料组成的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得到可以抑制水蒸气、氧、二氧化碳或氮等各种气体的透过的薄膜等的阻气用材料、使用该阻气用材料的阻气性成形体和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氧、水蒸气等的阻气材料主要由化石资源制造,因而它是非生物降解性的,不得不进行焚烧处理。因此,正在研究将可再生性的生物体作为原料来制造具有生物降解性的阻氧材料的技术。
现有的氧、水蒸气等的阻气材料主要由化石资源制造,因而它是非生物降解性的,不得不进行焚烧处理。因此,正在研究将可再生性的生物体作为原料来制造具有生物降解性的阻氧材料的技术。
在JP-A2002-348522和JP-A2008-1728中公开了含有对纤维素纤维进行氧化而得到的微细纤维素的涂敷剂。
JP-A2002-348522是涉及含有微结晶纤维素的涂敷剂和将其涂布在基材上的层叠材料的发明。其中记载了作为原料的微结晶纤维素粉末优选平均粒径为100μm以下的粉末,在实施例中使用平均粒径为3μm和100μm的粉末。进而,在JP-A2002-348522中记载了涂布干燥的层叠材料(权利要求15、16、实施例1等),在实施例1中在100℃下干燥10分钟形成膜。
在JP-A2008-1728中公开了涉及微细纤维素纤维的发明,记载了可以作为涂敷材料使用的可能性。
进而,在JP-A2008-1728中记载了微细纤维素纤维为亲水性。
在Bio MACROMOLECULES Volume 7,Number 6,2006年6月,Published by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中对于发挥阻气性没有任何公开。
进而,在JP-A2002-348522中记载了通过在涂敷材料中加入添加剂可以提高所得到的涂膜的耐湿性。公开的方法限定于,在涂敷液中混合添加剂之后涂布在基材上的情况。
在JP-A2008-1728中公开了涉及微细纤维素纤维的发明,记载了可以作为涂敷材料使用的可能性。
在JP-A2009-057552中记载了在作为基材的成形体上具有由阻气用材料组成的层的阻气性复合成形体的发明,所述阻气用材料含有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以下的纤维素纤维,并且构成该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素的羧基含量为0.1~2mmol/g。在实施例2(段落序号0073)中,在基材薄板(PET制)上涂布阻气用材料后,在23℃下干燥120分钟来制造阻气性复合成形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下述的发明。
1.一种阻气用材料,其含有纤维素纤维和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或者其含有对纤维素纤维进行干燥或加热而成的产物;其中,所述纤维素纤维含有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以下的纤维素纤维,并且纤维素的羧基含量为0.1~2mmol/g。
2.一种阻气性成形体,其中,在作为基材的成形体表面上具有由上述1的阻气用材料形成的层。
A3:一种阻气用材料,其含有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以下的纤维素纤维和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构成所述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素的羧基含量为0.1~2mmol/g。
A4:一种阻气性成形体,由上述A3记载的阻气用材料形成。
A5:一种阻气性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为上述A4记载的阻气性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对成形用的硬质表面或对作为基材的成形体供给含有纤维素纤维和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的阻气用材料,使该阻气用材料附着在该硬质表面或该成形体上的工序,其后进行干燥的工序。
B6:一种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使含有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的膜状物形成的工序,以及之后通过加热进行干燥的工序,其中,所述纤维素纤维含有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以下的纤维素纤维,并且构成所述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素的羧基含量为0.1~2mmol/g。
C7:一种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使用含有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在基板上或基材上形成膜状物的工序,在所述膜状物上使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的水溶液附着的工序,之后进行交联反应的工序;其中,所述纤维素纤维含有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以下的纤维素纤维,且构成所述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素的羧基含量为0.1~2mmol/g。
C8:一种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使用含有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在基板上或基材上形成膜状物的工序,其后进行干燥的工序,在干燥后的膜状物上使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水溶液附着的工序,其后进行交联反应的工序;其中,所述纤维素纤维含有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以下的纤维素纤维,并且构成所述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素的羧基含量为0.1~2mmol/g。
9.通过上述A5、B6、C7和C8中任意一种方法进行的阻气性成形体、膜状成形体或阻气性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阻气用材料以下也称为膜状成形体。
在本发明中,将作为基材的成形体的表面也称为基板或基材、成形用硬质表面、作为基材的成形体。
具体实施方式
在JP-A2002-348522中完全没有有关本发明的纤维的微细化处理的记载,对涂布的涂敷剂层的致密性和膜强度、与基材的粘着性方面有改善的余地。进而,由于基材与涂敷层的粘着性的试验方法以及评价基准不明确,所以不能确认具体的效果。
在JP-A2008-1728中没有记载有关微细纤维素纤维作为涂敷材料的表示出具体效果的用途。
在JP-A2008-1728中,在将微细纤维素纤维用作涂敷材料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涂膜在高湿度气氛中其阻气性和膜强度有劣化的可能。
在JP-A2008-1728中没有记载有关微细纤维素纤维用作涂敷材料时的表示出具体效果的用途,也没有有关耐湿性的记载,也没有有关添加耐湿剂的方法的记载。
在JP-A2009-057552中得到的阻气性复合成形体虽然具有高阻气性,但是存在能够进一步提高基材与阻气用材料层之间的粘着强度的改善余地。
本发明具有优异的阻氧性或阻水蒸气性。可以得到阻水蒸气性和阻氧性优异的薄膜等。
本发明提供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和用该方法得到的膜状成形体,根据上述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可以得到即使在高湿度气氛中也具有高阻氧性的适于用作阻氧膜的膜状成形体。
本发明提供阻气性层叠体的制造方法,根据该制造方法可以得到基材和阻气层间的粘着强度得到提高的阻气性层叠体。
本发明中所谓的“阻气”是指对氧、氮、二氧化碳、有机性蒸气、水蒸气等的各种气体以及柠檬烯、薄荷脑等的香气物质有遮蔽功能。
本发明中的阻气材料不仅是提高了对上述全部各种气体的阻碍性的材料,也可以是提高了对某种特定气体的阻碍性的材料。例如,虽然阻氧性低但阻水蒸气性提高的阻气性材料是选择性地阻碍水蒸气透过的阻气材料,包含于本发明中。根据用途可以适当选择成为提高阻碍性的对象的气体。
本发明优选提供这样一种阻气用材料,该阻气用材料可用作阻气性成形体的材料,其中,阻气性成形体是指在湿度环境下阻水蒸气性或阻氧性、或这两者都优异的薄膜等。
由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膜状成形体可以用作即使在高湿度气氛中也具有高阻氧性的阻氧膜。
由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阻气性层叠体具有高阻气性,并且显著地提高了基材和阻气层的粘着强度。
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得到的阻气性层叠体可以用作要求具有阻气性的各种包装材料。
本发明包含以下的形态。
A3记载的阻气用材料,其中,所述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以下的纤维素纤维的平均长宽比为10~1000。
A3记载的阻气用材料,其中,所述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为含有选自环氧基、醛基、氨基、羧基、异氰酸酯基、酰肼基、噁唑啉基、碳化二亚胺基、氮杂环丁二烯(azetidinium)基团、醇盐基、羟甲基、硅醇基、羟基中的2个以上的官能团的化合物。
A3记载的阻气用材料,其中,所述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是分子量为500以下的化合物。
A3记载的阻气用材料,其中,所述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是分子量为500以下且含有2个以上的醛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A3记载的阻气用材料,其中,所述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为含有选自乙二醛、戊二醛、柠檬酸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化合物。
A4:一种阻气性成形体,其中,在作为基材的成形体表面上具有由A3记载的阻气用材料形成的层。
A5:一种阻气性成形体的制造方法,是A4记载的阻气性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对成形用的硬质表面或对作为基材的成形体供给含有纤维素纤维和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的阻气用材料、使其在该硬质表面或该成形体上附着的工序;之后,进行干燥的工序。
A5记载的阻气性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在干燥工序后具有对阻气性成形体进行加热的工序。
A3记载的阻气用材料,含有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对纤维素纤维进行干燥或加热而得到。
B6:一种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具有使含有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的膜状物形成的工序以及其后通过加热进行干燥的工序,所述纤维素纤维含有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以下的纤维素纤维,构成所述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素的羧基含量为0.1~2mmol/g。
B6所述的制造方法,在所述通过加热进行干燥的工序中,干燥至所述膜状成形体的含水率达到在23℃、60%RH下的平衡含水率的1~90%。
B6记载的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在所述通过加热进行干燥的工序中,加热温度为50~250℃。
B6记载的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在所述使含有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的膜状物形成的工序和通过加热进行干燥的工序之间,具有保持在将该膜状物的含水率干燥至温度20℃±15℃、湿度45~85%RH下的平衡含水率的状态的工序。
B6记载的制造方法,还包括添加交联剂的工序。
C7:一种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具有:使用含有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在基板上或基材上使膜状物形成的工序;在所述膜状物上使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水溶液附着的工序;之后进行交联反应的工序;所述纤维素纤维含有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以下的纤维素纤维且构成所述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素的羧基含量为0.1~2mmol/g。
C8:一种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具有:使用含有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在基板上或基材上使膜状物形成的工序;其后进行干燥的工序;在干燥后的膜状物上使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水溶液附着的工序;其后进行交联反应的工序;所述纤维素纤维含有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以下的纤维素纤维且构成所述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素的羧基含量为0.1~2mmol/g。
C7或C8记载的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使所述交联剂水溶液附着的工序中,交联剂水溶液的浓度为1~30质量%。
C7或C8记载的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交联反应为在30~300℃下加热1~300分钟的工序。
C7或C8记载的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为含有选自环氧基、醛基、氨基、羧基、异氰酸酯基、酰肼基、噁唑啉基、碳化二亚胺基、氮杂环丁二烯基团、醇盐基、羟甲基、硅醇基、羟基中的2个以上的官能团的化合物。
C7或C8记载的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是分子量为500以下的化合物。
C7或C8记载的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是分子量为500以下且含有2个以上的醛基、羧基、酰肼基的化合物。
C7或C8记载的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交联剂为选自己二酸二酰肼、乙二醛、丁烷四羧酸、戊二醛、柠檬酸的化合物。
以下,详细地说明发明A3、A4、A5。
<阻气用材料>
本发明的阻气用材料包含特定的纤维素纤维和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
1)纤维素纤维
本发明中使用的纤维素纤维包含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以下、优选为1~200nm、更优选为1~100nm、进一步优选为1~50nm的纤维。平均纤维直径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测定方法求得。
从可以得到高阻气性的观点考虑,构成本发明中使用的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素的羧基含量为0.1~2mmol/g、优选为0.4~2mmol/g、更优选为0.6~1.8mmol/g、进一步优选为0.6~1.6mmol/g。羧基含量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可以求得。如果羧基含量小于0.1mmol/g,则即使进行后述的纤维的微细化处理,纤维素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也不能微细化至200nm以下。
另外,对于本发明中使用的纤维素纤维而言,虽然构成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素的羧基含量在上述范围内,但是实际制造过程中由于氧化处理等的控制状态,在氧化处理后的纤维素纤维中可能含有超过上述范围的杂质。
本发明中使用的纤维素纤维的平均长宽比为10~1,000、更优选为10~500、进一步优选为100~350。平均长宽比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测定方法求得。
本发明中使用的纤维素纤维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造。首先,对于作为原料的天然纤维(绝对干燥基准)加入约10~1000倍量(质量基准)的水,用搅拌机等进行处理,制成浆。
作为原料的天然纤维例如可以使用木浆、非木浆、棉花、细菌纤维素等。
接着,使用2,2,6,6-四甲基-1-哌啶-N-氧基(TEMPO)作为催化剂,对所述天然纤维进行氧化处理。作为其它催化剂,可以使用TEMPO的衍生物4-乙酰胺-TEMPO、4-羧基-TEMPO以及4-膦酰氧基(phosphonooxy)-TEMPO等。
相对于作为原料使用的天然纤维(绝对干燥基准),TEMPO的使用量为0.1~10质量%的范围。
进行氧化处理时,将次氯酸钠等的氧化剂、溴化钠等的溴化物作为共氧化剂与TEMPO一起并用。
作为氧化剂可以使用次卤酸或其盐、亚卤酸或其盐、高卤酸或其盐、过氧化氢以及有机过酸等,但是优选为次氯酸钠和次溴酸钠等的碱金属次卤酸盐。氧化剂的使用量相对于作为原料使用的天然纤维(绝对干燥基准)为约1~100质量%。
作为共氧化剂,优选使用溴化碱金属例如溴化钠。共氧化剂的使用量相对于作为原料使用的天然纤维(绝对干燥基准)为约1~30质量%的范围。
从使氧化反应有效地进行的观点考虑,浆的pH值优选维持在9~12的范围。
氧化处理的温度(所述浆的温度)为1~50℃内的任意温度,能够在室温下进行反应,没有必要特别控制温度。此外,反应时间优选为1~240分钟。
氧化处理后通过水洗等除去使用过的催化剂等。由于在该阶段中反应物纤维还没有被微细化,因而可以进行将水洗和过滤重复的精制法。根据必要情况,可以得到经过干燥处理的纤维状或者粉末状的氧化纤维素。
其后,将该氧化纤维素分散于水等的溶剂中,进行微细化处理。微细化处理可以用粉碎机(disintegrator)、打浆机(beater)、低压均质机、高压均质机、研磨机(grinder)、切碎机(cutter mill)、球磨机、气流粉碎机、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超声搅拌机、家庭用榨汁机调节至所希望的纤维宽和长。在该工序中,固形成分的浓度优选为50质量%以下。如果超过该浓度,则由于分散需要极高的能量,因而不优选。
通过这样的微细化处理,可以得到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以下的纤维素纤维,还可以得到平均长宽比为10~1000、更优选为10~500、进一步优选为100~350的纤维素纤维。
其后,可以得到根据需要调节了固形成分的浓度的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目视观测时无色透明或不透明溶液)或根据需要进行了干燥处理的纤维素粉末(但是,纤维素纤维是凝聚的粉末状物,并不意味着纤维素颗粒)。另外,制成悬浊液时,可以仅仅使用水,也可以使用水和其它有机溶剂(例如,乙醇等的醇)和表面活性剂、酸、碱等的混合溶剂。
通过上述氧化处理以及微细化处理,纤维素结构单元中的6位C的羟基经过醛基选择性地被氧化为羧基,从而可以得到所述羧基含量为0.1~2mmol/g的纤维素组成的、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以下的微细化了的高结晶性纤维素纤维。该高结晶性纤维素纤维具有纤维素Ⅰ型结晶结构。这意味着,该纤维素纤维是具有Ⅰ型结晶结构的来源于天然的纤维素固体原料经过表面氧化而被微细化的纤维。即,天然纤维素纤维在其生物合成过程中所产生的被称为微纤丝(microfibril)的微细纤维发生多束化而构成高级固体结构,但是通过导入醛基或羧基削弱了其微纤丝间的强凝聚力(表面之间的氢键),再经过微细化处理而能够得到微细纤维素纤维。
而且,通过调节氧化处理条件可以使所述羧基含量在规定范围内增减从而使极性发生变化,又通过该羧基的静电排斥和进行所述微细化处理,可以控制纤维素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平均纤维长、平均长宽比等。
通过上述氧化处理以及微细化处理而得到的纤维素纤维满足下述(Ⅰ)、(Ⅱ)、(Ⅲ)的必要条件。
(Ⅰ):得到性能良好的纤维素纤维,其相对于稀释成固形成分为0.1质量%的纤维素纤维悬浊液中的纤维素纤维质量,能够通过孔径16μm的玻璃过滤器的纤维素纤维的质量分率为5%以上。
(Ⅱ):在稀释成固形成分为1质量%的纤维素纤维悬浊液中,不含有粒径为1μm以上的纤维素粒状体。
(Ⅲ):稀释成固形成分为1质量%的纤维素纤维悬浊液的光透过率为0.5%以上。
必要条件(Ⅰ):由上述氧化处理以及微细化处理得到的固形成分为0.1质量%的悬浊液,在通过孔径为16μm的玻璃过滤器时,相对于在通过该玻璃过滤器之前悬浊液中所含有的全部纤维素纤维的量,质量分率为5%以上的物质能够通过该玻璃过滤器(将能够通过该玻璃过滤器的微细纤维素纤维的质量分率作为微细纤维素纤维的含有率)。从阻气性的观点考虑,微细纤维素纤维的含有率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
必要条件(Ⅱ):由上述氧化处理以及微细化处理得到的固形成分为1质量%的悬浊液,优选是对作为原料使用的天然纤维进行微细化,并且不含有粒径为1μm以上的纤维素粒状体。在这里,粒状体是大致球状,对该形状投影于平面上的投影形状进行围绕的长方形的长轴和短轴之比(长轴/短轴)即使最大也为3以下。粒状体的粒径为长轴和短轴的长度的相加平均值。在判定有无该粒状体时,用后述光学显微镜通过观察进行。
必要条件(Ⅲ):由上述氧化处理以及微细化处理得到的固形成分为1质量%的悬浊液,其光透过率优选为0.5%以上,从阻气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为4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上。
而且,认为:由上述氧化处理以及微细化处理得到的纤维素纤维组成的阻气层中,微细纤维素纤维之间产生氢键和强的相互作用,从而能够抑制气体的溶解和扩散,因而能够发挥高阻氧性等的阻气性。此外,由于根据纤维素纤维的宽度和长度,可以使成形后的纤维素纤维间的细孔尺寸和细孔分布发生变化(即,由于可以使分子筛效果发生变化),因此,也可以期待分子选择性阻碍性。
将本发明中使用的纤维素纤维制成悬浊液状态时,可以根据目的将固体成分浓度调节到能够进行成形的浓度,例如,可以将固形成分浓度控制在0.05~30质量%的范围内。
2)通过交联剂制备的阻气用材料
上述被氧化的纤维素纤维表面具有羟基、醛基、羧基,通过具有与这些基团能够进行反应的官能团的交联剂,可以在纤维素纤维之间形成交联结构。
通过由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在纤维素纤维之间形成交联结构,由该纤维素纤维组成的阻气性成形体可以在湿度环境下表现出优异的阻氧性和阻水蒸气性。
本发明中使用的交联剂是具有可以与所述纤维素纤维发生反应的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所述反应性官能团是环氧基、醛基、氨基、羧基、异氰酸酯基、酰肼基、噁唑啉基、碳化二亚胺基、氮杂环丁二烯基团、醇盐基、羟甲基、硅醇基等。本发明中使用的交联剂是含有2个以上上述反应性官能团的化合物。交联剂可以含有2个以上从所述官能团中选择的相同的官能团、也可以含有2个以上从所述官能团中选择的不同的官能团,但是优选为含有2个以上相同的官能团的交联剂。作为本工序中使用的交联剂,本发明中使用的交联剂例如可以列举出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氮杂环丁二烯基团)、聚丙烯酸(羧基)、聚异氰酸酯(异氰酸酯基)等。
本发明中使用的交联剂优选是具有所述反应性官能团且分子量为500以下的化合物、更优选分子量100以下的化合物。作为分子量为500以下的交联剂,可以列举出乙二醛(ethanedial)(分子量58)、己二酸二酰肼(分子量174)、戊二醛(1,5-戊二醛)(分子量100)、柠檬酸(分子量192)等。另外,由于分子量为500以下的具有碳化二亚胺基的交联剂使阻氧性显著降低,因此,不优选在本发明中用作交联剂。此外,虽然可以使用丁烷四羧酸(分子量234),但是其在与含有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混合时会使聚集容易发生。
本发明中使用的交联剂特别优选为分子量为500以下且具有羧基的柠檬酸,以及分子量为500以下且具有醛基的乙二醛、戊二醛。
本发明的阻气用材料,除了可以将含有上述特定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与含有上述交联剂的水溶液或乳液等混合制成悬浊液以外,还可以对所述悬浊液进行干燥而制成固形状。
上述交联剂的添加量,从使纤维素纤维不聚集和阻气性的观点考虑,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纤维素纤维固形成分,交联剂的固形成分优选为0.1~50质量份、更优选为0.5~30质量份、更优选为1~20质量份。此时,加入的交联剂可以是粉末状、液状、溶液状、乳液状等。
作为可以在阻气用材料中含有的其它成分,可以配合公知的填充剂、颜料等的着色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粘土矿物(蒙脱土等)、金属盐、硅胶、氧化铝溶胶、氧化钛等。
<阻气性成形体>
本发明的阻气性成形体可以制成下述任意一种,
(i)不使用基材的情况下将阻气用材料成形得到的成形体,
(ii)在作为基材的成形体的表面上具有由阻气用材料组成的层的成形体。
作为基材的成形体,可以使用具有所希望的形状和大小的薄膜、薄板、织布、无纺布等的薄片状物体,也可以使用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箱子或瓶子等的立体容器等。上述成形体可以使用由纸、纸板、塑料、金属(具有多个开孔的物体或金属网状物体,主要用作增强材料)或它们的复合体等形成的物质,其中,优选纸、纸板等来源于植物材料以及生物降解性塑料等的生物降解性材料或来源于生物体的材料。作为基材的成形体可以是由相同或不同的材料(例如粘结性和湿润性提高剂)组合而成的多层结构。
作为基材的塑料可以根据用途适当选择,可以使用选自聚乙烯、聚丙烯等的聚烯烃,尼龙6、尼龙66、尼龙6/10、尼龙6/12等的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脂肪族聚酯、聚乳酸(PLA)、聚己内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等的聚酯,纤维素等的玻璃纸,三乙酸纤维素(TAC)等的1或2种以上。
对于作为基材的成形体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根据用途选择适当的强度即可,例如可以在1~1000μm的范围内。
对于由阻气用材料形成的层(阻气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根据用途以能够得到适当的阻气性的方式进行选择即可,例如可以在20~5000nm的范围内。
<阻气性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在阻气性成形体不包含作为基材的成形体的情况下,在玻璃板等的基板上流延涂布阻气用材料后,通过自然干燥或鼓风干燥等的干燥法进行干燥,从而形成膜。其后,从基板上剥离膜,得到本发明的阻气性成形体(阻气性膜)。
在作为基材的成形体的表面上形成由阻气用材料组成的层的情况下,例如,对于基材的一面或两面,通过涂布法、喷雾法、浸渍法等公知的方法,优选通过涂布法或喷雾法,使阻气用材料附着,其后,通过自然干燥、鼓风干燥等的方法进行干燥,从而得到阻气性成形体(基材+阻气层)。
该工序中使用的阻气用材料是将含有上述特定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和具有官能团的反应性交联剂混合得到的的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该悬浊液中的上述特定纤维素纤维的浓度优选为0.05~30质量%程度、更优选为0.5~5质量%范围。
在以下工序中,在25℃以上的温度下对在上一个工序中形成的阻气性成形体进行加热处理。据推测,由此得到的阻气性层叠体中,在纤维素纤维与交联剂之间形成有更牢固的交联结构,从而提高了阻气性。
关于加热温度,只要在可以促进交联结构的形成的温度范围内进行适当选择即可,优选为25~200℃、更优选为100~160℃。如果加热温度过低,则加热所需时间过多;如果加热温度过高,则有基材以及阻气层发生变形(例如收缩、卷曲)和变质(例如热分解)的问题。关于加热时间,只要在可以促进交联结构的形成、并且不发生基材以及阻气层的变形和变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选择既可,例如,可以在1~120分钟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阻气性成形体,通过控制纤维素纤维的羧基量和长宽比以及阻气性成形体的厚度,或通过控制交联剂的种类以及/或者添加量,可以得到具有规定特性(阻隔性、透明性等)的成形体。
本发明的阻气性成形体,通过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来控制交联剂与纤维素纤维的反应,从而可以得到具有规定特性(阻隔性、透明性等)的成形体。
本发明的阻气性成形体是由形成了交联结构的纤维素纤维组成的薄膜以及薄板等。
本发明的阻气性成形体因形成有交联结构而具有耐湿性,因此,除了用作阻气材料以外,还可以用作水净化用分离膜和醇分离膜、偏光膜、偏光板保护膜、显示器用柔韧透明基板、燃料电池用分离器、防止结露薄板、防反射薄板、紫外线遮蔽薄板、红外线遮蔽薄板等。
以下详细地说明发明B6。
纤维素纤维的制造方面与上述发明A3相同。但是,为了发明B6,追加记载以下内容。
发明B6是一种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具有使含有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的膜状物形成的工序,和其后进行加热或干燥的工序。其中,所述纤维素纤维包含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以下的纤维素纤维,并且构成所述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素的羧基含量为0.1~2mmol/g。通过干燥使纤维素纤维交联。
本发明中使用的纤维素纤维的平均长宽比为10~1000、更优选为10~500、进一步优选为100~350、进一步优选为100~235。平均长宽比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测定方法求得。
使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膜状成形体,在所述范围内羧基含量提高时可以提高阻氧性,因此优选。从提高阻氧性的观点考虑,羧基含量在所述范围内优选为1.0mmol/g以上、更优选为1.4mmol/g以上。
通过上述微细化处理,可以得到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以下的纤维素纤维,还可以得到平均长宽比为10~1000、更优选为10~500、进一步优选为100~350、进一步优选为100~235的纤维素纤维。使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时,长宽比小的时候即平均纤维长度较短的时候阻氧性变高,因此优选。从提高阻氧性的观点考虑,在所述平均纤维直径和所述平均长宽比的范围内,平均长宽比优选为350以下、更优选为235以下。
其后,可以得到根据需要调节了固形成分的浓度的悬浊液状(目视观测时无色透明或不透明的溶液)或根据需要进行了干燥处理的粉末状(但是,纤维素纤维是凝聚的粉末状物,并不意味着纤维素颗粒)。另外,制成悬浊液时,可以仅仅使用水,也可以使用水和其它有机溶剂(例如,乙醇等的醇)和表面活性剂、酸、碱等的混合溶剂。
通过上述氧化处理以及微细化处理,纤维素结构单元中的6位C的羟基经过醛基选择性地被氧化为羧基,从而可以得到所述羧基含量为0.1~2mmol/g的纤维素组成的、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以下的微细化了的高结晶性纤维素纤维。另外,在所述氧化反应中,残留有未反应的羟基和醛基。当羧基含量为0.1~2mmol/g时,醛基的残留量为0.1~0.6mmol/g。
该高结晶性纤维素纤维具有纤维素Ⅰ型结晶结构。这意味着,该纤维素纤维是具有Ⅰ型结晶结构的来源于天然的纤维素固体原料经过表面氧化而被微细化了的纤维。即,天然纤维素纤维在其生物合成过程中所产生的被称为微纤丝的微细纤维发生多束化而构成高级固体结构,但是通过导入醛基或羧基削弱了其微纤丝间的强凝聚力(表面之间的氢键),再经过微细化处理而能够得到微细纤维素纤维。
而且,认为:在发明B6中,由氧化处理以及微细化处理而得到的含有纤维素纤维的膜状成形体中,微细纤维素纤维之间产生氢键和交联性强相互作用,从而能够抑制气体的溶解和扩散,并可以发挥高阻氧性等的阻气性。此外,根据纤维素纤维的宽和长,可以使成形后的纤维素纤维间的细孔尺寸和细孔分布发生变化(即,可以使分子筛效果发生变化),因此,也可以期待分子选择性阻碍性。
对于本发明的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可以根据目的将固体成分的浓度调节为能够进行成形的程度,例如可以使固形成分的浓度在0.05~30质量%的范围内。
作为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中可以含有的其它成分,可以配合公知的填充剂、颜料等的着色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粘土矿物(蒙脱土等)、金属盐、硅胶、氧化铝溶胶、氧化钛等。
<形成膜状物的工序>
本工序为制备含有上述方法中得到的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并使含有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的膜状物(湿润的具有流动性的状态)形成的工序。
在本工序中,例如可以使用以下任意一种方法。
(i)使用含有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在基板上使膜状物形成的工序。
(ii)使用含有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在树脂薄膜等的基材上使膜状物形成的工序。
[成形方法(i)]
在玻璃板等的基板上流延涂布粘度为10~5000mPa·s程度的纤维素纤维悬浊液来制造膜状物。使用该方法的情况下,在之后进行加热以及/或者干燥,通过从基板上剥离而能够得到膜状成形体。通过控制所使用的纤维素纤维悬浊液中所含有的纤维素纤维的羧基量和长宽比以及膜状成形体的厚度,可以得到具有规定特性(阻隔性、透明性等)的成形体。
[成形方法(ii)]
在树脂薄膜等的基材的一面或两面,通过涂布法、喷雾法、浸渍法等公知的方法,优选通过涂布法或喷雾法,使纤维素纤维悬浊液附着,从而在基材上形成膜状物。使用该方法的情况下,在之后进行加热以及/或者干燥,从而可以得到在基材上层叠了膜状成形体的复合成形体。
作为基材的成形体与上述发明A4相同。
<通过加热进行干燥的工序>
通过加热进行干燥的工序是在基板或基材上形成所述纤维素纤维悬浊液的膜状物后,一边加热一边干燥的工序。可以在纤维素纤维悬浊液的膜状物为湿润的具有流动性的状态时一边加热一边干燥,也可以先干燥至悬浊液的膜状物失去流动性之后,对所得到膜状成形体一边加热一边干燥。
膜状物失去流动性是指,具体而言:在使用成形方法(i)进行成形的情况下,可以从基板上剥离薄膜状成形体的程度;使用成形方法(ii)进行成形的情况下,附加较轻的外力时(例如,用手指摘取的情况)基材上的薄膜状成形体不会变得皱折、没有破损的程度。更具体而言,将膜状物干燥至温度20℃±15℃、湿度45~85%RH下的平衡含水率的状态。通过将膜状成形体保持在所述温度和湿度范围内的平衡含水率,可根据目的(作为中间品保管,印刷或保护层的层叠等)容易进行加工,因此优选。
为了得到膜状成形体的良好的阻气性,在通过加热进行干燥的工序中,优选干燥至膜状成形体的含水率的上限值达到温度为23℃且相对湿度为60%RH下的平衡含水率的90%以下、更优选干燥至75%以下、进一步优选干燥至50%以下、进一步优选干燥至10%以下。在通过加热进行干燥的工序中,膜状成形体的含水率的下限值为所述平衡含水率的1%以上、更优选为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以上。温度为23℃且相对湿度为60%RH下的平衡含水率是通过以下方法测定的值,即,在通过加热进行干燥工序后,将膜状成形体保存在温度为23℃且相对湿度为60%RH的环境下,在达到平衡含水率后,进行测定所得到的值。膜状成形体的含水率和平衡含水率用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求得。
通过加热进行干燥的工序的温度上限优选为50~250℃、更优选为100~160℃、更优选为120~160℃。如果温度为50℃以上,则可以缩短达到目标含水率为止的时间;如果温度为250℃以下,则可以抑制由于热而在纤维素纤维的膜状成形体和基材中产生的损坏。干燥时间、干燥炉内的压力、对流条件等可以根据目标含水率而适当调节。
作为一边加热一边干燥的装置,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中使用的装置,可以列举出电干燥炉(自然对流式或强制对流式)、热风循环式干燥炉、并用远红外线加热和热风循环的干燥炉、可以一边加热一边减压的减压干燥炉等。
通过加热进行干燥后,冷去至室温,使用成形方法(i)的情况下通过从基板上剥下而得到膜状成形体;使用成形方法(ii)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具有基材和膜状成形体(纤维素纤维层)的层叠结构的复合成形体。此时,膜状成形体的含水率返回到在其温度湿度条件下的平行含水率,但是对于在通过加热进行干燥的工序中干燥至含水率小于温度为23℃且相对湿度为60%RH下的平衡含水率的产物,能够得到良好的阻气性。其原因被认为是,在通过加热进行干燥的工序中,在膜状成形体的结构(纤维素纤维层的结构)中发生化学或物性变化,从而变为致密结构,即使温度和湿度发生变化也能维持其致密结构。
纤维素纤维层中的含水率可以通过测定加热干燥前后的重量变化来进行定性以及定量分析,也可以通过热量测定、红外线吸收光谱等来进行定性以及定量分析。
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根据必要还可以形成防湿层,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湿性。
作为层叠防湿层的方法,可以采用如下公知的方法:使用粘结剂的方法、用热熔接法等进行接合的方法、涂布法、喷雾法、浸渍法等。在这里,具有高防湿性能的基材和防湿层可以使用聚烯烃和聚酯等的塑料、在其上蒸镀无机氧化物(氧化铝、氧化硅等)的产物、将它们层叠在纸板上的产物、将蜡涂在纸上的产物等。具有高防湿性能的基材和防湿层优选使用水蒸气透过度为0.1~600g/m2·day、优选为0.1~300g/m2·day、更优选为0.1~100g/m2·day的物体。通过制得具有所述有高防湿性能的基材和防湿层的复合成形体,可以抑制水蒸气对纤维素纤维层的溶解和扩散,从而可以更进一步提高在高湿度条件下的阻氧性。
以下详细地说明发明C7、C8。
对于纤维素纤维的制造与上述发明A3相同。但是,为了发明C7、C8追加记载以下内容。
作为纤维素纤维悬浊液中可以含有的其它成分,可以配合公知的填充剂、颜料等的着色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粘土矿物(蒙脱土等)、金属盐、硅胶、氧化铝溶胶、氧化钛等。
<在基板或基材上形成膜状物的工序>
本工序为由上述方法中得到纤维素纤维制备含有它的悬浊液,或通过上述制造方法得到含有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后,形成目标产物膜状成形体的工序。
在本工序中,例如可以使用以下任意一种方法。
(i)使用含有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在基板上形成膜状物的工序。
(ii)使用含有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在基材上形成膜状物,从而得到复合薄膜的工序。
[成形方法(i)]
在玻璃、金属等的硬质表面等的基板上流延涂布粘度为10~5000mPa·s程度的纤维素纤维悬浊液,从而形成膜状成形体。在该方法中,通过控制纤维素纤维悬浊液中所含有的纤维素纤维的羧基量和长宽比以及阻气性成形体的厚度,可以得到具有规定特性(阻隔性、透明性等)的膜状成形体。
[成形方法(ii)]
对基材的一面或两面,通过涂布法、喷雾法、浸渍法等公知的方法,优选通过涂布法或喷雾法,使纤维素纤维悬浊液附着,从而形成膜状成形体。
此外,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即,将预先用成形方法(i)等成形的由纤维素纤维悬浊液形成的薄膜状成形体,接合层叠在基材上。作为接合方法,可以使用用粘结剂的方法、热熔接法等公知的方法。
由纤维素纤维组成的层的厚度可以根据用途适当设定,在作为阻气材料使用的情况下,优选为20~900nm、更优选为50~700nm、更优选为100~500nm。
作为基材的成形体与上述发明A4相同。
<进行干燥的工序>
对于在之前的工序中形成的膜状物,可以直接移至使交联剂水溶液附着的工序,也可以在其之前实施干燥工序。
干燥工序是对膜状成形体在室温(20~25℃程度)下进行自然干燥或鼓风干燥,或加热干燥的工序。
干燥的程度为,例如:在使用上述成形方法(i)来形成膜状物的情况下,干燥至可以从基板上剥下薄膜状成形体的程度(另外,在交联反应工序结束之前,可以不从基板上剥下薄膜状成形体);在使用上述成形方法(ii)形成膜状物的情况下,干燥至在附加较轻外力时(例如,用手指摘取的情况)基材上的薄膜状成形体不会变得皱折、没有破损的程度。
<使交联剂水溶液附着在未干燥(湿润状态)或干燥后的膜状物上的工序>
作为使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水溶液附着于膜状物上的方法,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a)在膜状物的表面上喷洒交联剂水溶液的方法。
(b)在膜状物的表面上涂布交联剂水溶液的方法。
(c)在膜状物的表面上流延交联剂水溶液的方法。
(d)将膜状物连同基板或基材浸渍于交联剂水溶液中的方法等。
在本工序中,使交联剂水溶液附着于膜状物上以后,使交联剂浸透膜状物内部,因而可以在室温下暂时放置,根据需要可以放置在加压气氛中。另外,在未干燥状态的膜状物上涂布交联剂水溶液的情况下,交联剂容易浸透膜状物内部;在干燥状态的膜状物上涂布交联剂水溶液的情况下,交联剂容易留在膜状物的表面或表面附近。
在使用预先添加了交联剂的纤维素纤维悬浊液在基材上形成膜状物的情况下,根据交联剂的种类(例如,丁烷四羧酸)有时会产生凝聚,从而在制膜原料中不能均匀地混合,其结果,交联反应变得不均匀,因此,虽然可以形成涂膜,但是不能得到所希望的膜状成形体。然而,通过采用本工序的方法,不论交联剂的种类和供给量都可以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从而可以得到所希望的目标膜状成形体。
采用方法(a)的情况下,例如膜状物的面积为500cm2时,可以采用将0.1~10ml的浓度为1~30质量%的交联剂水溶液全部喷洒于膜状物的表面上的方法。
上述被氧化的纤维素纤维表面具有羟基、醛基、羧基,通过具有能够与上述基团发生反应的官能团的交联剂,可以在纤维素纤维间形成交联结构。
本工序中使用的交联剂为含有2个以上的下述反应性官能团的化合物。其中,反应性官能团是环氧基、醛基、氨基、羧基、异氰酸酯基、酰肼基、噁唑啉基、碳化二亚胺基、氮杂环丁二烯基团、醇盐基、羟甲基、硅醇基、羟基。交联剂可以含有2个以上从所述官能团中选择的相同官能团,也可以含有2个以上从所述官能团中选择的不同官能团,但是优选为含有2个以上相同官能团的交联剂。作为本工序中使用的交联剂,例如可以列举出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氮杂环丁二烯基团)、聚丙烯酸(羧基)、聚异氰酸酯(异氰酸酯基)等。
作为本工序中使用的交联剂,为了容易浸透于膜状物内,优选分子量较小的化合物,例如,优选分子量500以下的化合物、更优选分子量250以下的化合物。作为反应性官能团,优选含有2个以上醛基、羧基、酰肼基的化合物。
作为优选的交联剂,可以列举出己二酸二酰肼(分子量174)、乙二醛(ethanedial)(分子量58)、丁烷四羧酸(分子量234)、戊二醛(1,5-戊二醛)(分子量100)、柠檬酸(分子量192)等。另外,由于分子量为500以下的具有碳化二亚胺基的交联剂会使阻氧性显著降低,因此不优选在本发明中用作交联剂。
在使交联剂水溶液附着后,在常温(20~25℃)下干燥2小时以上,从而得到膜状成形体。
根据纤维素纤维、交联剂中的官能团量、交联剂向膜状物的浸透性而适当选择膜状成形体上的交联剂的附着量,相对于每相同面积的纤维素固形成分,膜状成形体上的交联剂的附着量优选为0.1~200质量%、更优选为10~100质量%。交联剂的附着量可根据附着后的质量变化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此外,还可以由热量测定、红外线吸收光谱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进行交联反应的工序>
在本工序中,根据需要通过加热在纤维素纤维间进行交联反应,加热条件优选根据所使用的交联剂的种类和附着量来选择最适宜的条件。
例如,在使用如己二酸二酰肼、乙二醛、丁烷四羧酸、戊二醛、柠檬酸等的低分子量交联剂的情况下,可以在30~300℃、更优选为60~200℃、进一步优选为100~160℃下加热1~300分钟、更优选为5~60分钟。
通过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在纤维素纤维间形成交联结构,由此,由纤维素纤维组成的膜状成形体可以表现出高阻气性。
由于本制造方法中得到的膜状成形体通过形成交联结构而具有耐湿性(强度和阻碍性),因此,除了用作阻气材料以外,还可以用作水净化用分离膜和醇分离膜、偏光膜、偏光板保护膜、显示器用柔韧透明基板、燃料电池用分离器、防止结露薄板、防反射薄板、紫外线遮蔽薄板、红外线遮蔽薄板等。
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交联反应之后,根据需要还可以形成防湿层,从而进一步提高防湿性。
作为层叠防湿层的方法,可以采用如下公知的方法:使用粘结剂的方法、用热熔接法等进行接合的方法、涂布法、喷雾法、浸渍法等。在这里,具有高防湿性能的基材和防湿层可以使用聚烯烃和聚酯等的塑料、在其上蒸镀无机氧化物(氧化铝、氧化硅等)的产物、将它们层叠在纸板上的产物、将蜡涂在纸上的产物等。具有高防湿性能的基材和防湿层,优选使用水蒸气透过度为0.1~600g/m2·day、优选为0.1~300g/m2·day、更优选为0.1~100g/m2·day的物体。通过制得具有所述有高防湿性能的基材和防湿层的成形体,可以抑制水蒸气向纤维素纤维层的溶解和扩散,从而可以更进一步提高阻气性。
本发明提供以下的发明D9、D10、D11、D12。
D9:阻气性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对由聚对苯二甲酸烷二醇酯组成的基材涂布阻气用材料后,进行干燥,从而制造具有基材和阻气层的阻气性层叠体;其中,所述阻气用材料是含有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的悬浊液,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微细纤维素纤维为0.1~50质量份;所述微细纤维素纤维为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以下且构成所述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素的羧基含量为0.1~2mmol/g的纤维;所述干燥温度为60~250℃。
D10:阻气性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对由聚酰胺组成的基材涂布阻气用材料后,进行干燥,从而制造具有基材和阻气层的阻气性层叠体;其中,所述阻气用材料是含有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的悬浊液,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微细纤维素纤维为5~50质量份;所述微细纤维素纤维为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以下且构成所述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素的羧基含量为0.1~2mmol/g的纤维;所述干燥温度为110~170℃。
D11:阻气性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对由聚酰胺组成的基材涂布阻气用材料后,进行干燥,从而制造具有基材和阻气层的阻气性层叠体;其中,所述阻气用材料是含有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的悬浊液,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微细纤维素纤维为20~50质量份;所述微细纤维素纤维为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以下且构成所述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素的羧基含量为0.1~2mmol/g的纤维;所述干燥温度为80~170℃。
D12:阻气性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对由烯烃系树脂组成的基材涂布阻气用材料后,进行干燥,从而制造具有基材和阻气层的阻气性层叠体;其中,所述阻气用材料为含有水性聚异氰酸酯的悬浊液,水性聚异氰酸酯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微细纤维素纤维为5~50质量份;所述微细纤维素纤维为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以下且构成所述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素的羧基含量为0.1~2mmol/g的纤维;所述干燥温度为60~140℃。
发明D9、D10、D11、D12包含以下形态。
D9记载的阻气性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聚对苯二甲酸烷二醇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D10或D11记载的阻气性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聚酰胺为尼龙6、尼龙66、尼龙610、尼龙612。
D12记载的阻气性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烯烃系树脂为聚丙烯和/或聚乙烯。
以下详细说明发明D9、D10、D11、D12。
<基材>
本发明中使用的由聚对苯二甲酸烷二醇酯组成的基材,可以使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组成的薄膜和薄板等。
本发明中使用的由聚酰胺组成的基材,可以使用由尼龙6、尼龙66、尼龙610、尼龙612组成的薄膜和薄板等。
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其它实施形态,可以使用由烯烃系树脂组成的基材。作为烯烃系树脂,可以使用聚丙烯、聚乙烯或其合金等。
上述基材可通过使用公知的树脂成型加工法,例如使用具备T-模的挤出机的薄膜或薄板的挤出成形法,并根据需要进行拉伸处理而得到。此外,基材也可以使用市售的薄膜或薄板。
在能够解决本发明的课题的范围内,在基材中可以含有公知的填充剂、颜料等的着色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等的树脂添加剂。
关于基材的厚度,可以根据用途以能够得到适当的强度的方式进行适当选择即可,可以在1~1000μm的范围内选择。
<阻气用材料>
本发明中使用的阻气用材料是含有微细纤维素纤维和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或水性聚异氰酸酯的悬浊液。
纤维素纤维的制造与上述发明A3相同。
在本发明中,作为基材使用由聚对苯二甲酸烷二醇酯或聚酰胺组成的物质的情况下,对于微细纤维素纤维配合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来制造悬浊液。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为通过在聚酰胺型胺中间体上加成环氧氯丙烷并加热,从而变换为氮杂环丁二烯氯(azetidiniumchloride)(AZR基)的树脂。
在本发明中,当作为基材使用由烯烃系树脂组成的物体的情况下,对于微细纤维素纤维配合水性聚异氰酸酯(水分散型异氰酸酯)来制造悬浊液。
本发明中使用的水性聚异氰酸酯可以通过在原料聚异氰酸酯上使具有活性氢的亲水性链、亲油性链等进行加成反应而得到。该水性聚异氰酸酯优选是,在从脂肪族聚异氰酸酯和由其衍生的聚异氰酸酯中选出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上结合了氧化烯烃链的聚异氰酸酯,也可以是进一步根据需要结合了亲油性链的化合物。
作为在上述制造方法中使用的聚异氰酸酯,可以使用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等。
本发明中使用的水性聚异氰酸酯可以使用市售品,可以使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加合物改性体[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生产,DURANATE WB40-80D(商品名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异氰脲酸酯改性体[Sumika Bayer Urethane Co.,Ltd.生产,Bayhydur 3100(商品名称)]、[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生产,Aquanate 100、Aquanate 200(都是商品名称)]等。
上述本发明中使用的水性聚异氰酸酯为公知化合物,记载在JP-A2000-19678的[0028],JP-A2000-272254的[0043],JP-A2002-60455的[0017]、[0018],JP-A2005-213411的[0048]~[0058],JP-A2005-272590的[0025]、[0033],JP-A2005-336644的[0015]~[0023]等中。
另外,在本发明中使用的阻气用材料中,在能解决本发明的课题的种类和量的范围内可以配合公知的填充剂、颜料等的着色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耐水合剂(硅烷偶联剂等)、粘土矿物(蒙脱土等)、交联剂(具有环氧基、异氰酸酯基等的反应性官能团的添加剂)、金属盐、硅胶、氧化铝溶胶、氧化钛等。
<涂布·干燥工序>
本发明的阻气性层叠体的制造方法是,在基材上涂布阻气用材料后进行干燥从而得到在基材上具有阻气层的物体的方法,如下所述,优选根据所使用的基材和阻气用材料(特别是相对于微细纤维素纤维的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的使用量)的组合来选择干燥条件。
[涂布工序]
涂布工序可以采用使用刮棒涂布机(bar coater)等的公知涂布方法。
[干燥工序]
(使用由聚对苯二甲酸烷二醇酯组成的基材的实施形态)
阻气用材料为含有相对于100质量份微细纤维素纤维为0.1~50质量份的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的悬浊液时,加热温度为60~250℃、优选为80~150℃、更优选为80~120℃,优选干燥30分钟。
阻气用材料为含有相对于100质量份微细纤维素纤维为0.1~10质量份的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的悬浊液时,加热温度为60~250℃、优选为80~150℃、更优选为80~120℃,优选干燥30分钟。
(使用由聚酰胺组成的基材的实施形态)
阻气用材料为含有相对于100质量份微细纤维素纤维为5~50质量份的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的悬浊液时,加热温度为110~170℃,优选干燥30分钟。
阻气用材料为含有相对于100质量份微细纤维素纤维为5质量份以上且小于20质量份的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的悬浊液时,加热温度为150~170℃,优选干燥30分钟。
阻气用材料为含有相对于100质量份微细纤维素纤维为20~50质量份的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的悬浊液时,加热温度为80~170℃、优选为110~170℃,优选干燥30分钟。
(使用由烯烃系树脂组成的基材的实施形态)
阻气用材料为含有相对于100质量份微细纤维素纤维为5~50质量份的水性聚异氰酸酯的悬浊液时,加热温度为60~140℃、优选为80~120℃,优选干燥30分钟。
<其它实施形态>
如下所述,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也可以适用于改变了基材的种类和含有微细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的组合的实施形态。
(1)其它实施形态-1(使用基材为聚对苯二甲酸烷二醇酯、含有微细纤维素纤维和水性聚异氰酸酯的悬浊液的实施形态)
作为基材使用聚对苯二甲酸烷二醇酯,微细纤维素纤维和水性聚异氰酸酯可以使用与上述相同的物质。
微细纤维素纤维和水性聚异氰酸酯的比例为,相对于100质量份微细纤维素纤维,水性聚异氰酸酯优选为0.1~50质量份、更优选为0.1~2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1~10质量份。
在干燥工序中,加热温度优选为60~250℃、更优选为80~150℃、进一步优选为80~120℃,优选干燥30分钟。
(2)其它实施形态-2(使用基材为聚酰胺、含有微细纤维素纤维和水性聚异氰酸酯的悬浊液的实施形态)
作为基材使用聚酰胺,微细纤维素纤维和水性聚异氰酸酯可以使用与上述相同的物质。
微细纤维素纤维和水性聚异氰酸酯的比例为,相对于100质量份微细纤维素纤维,水性聚异氰酸酯优选为0.1~50质量份、更优选为5~5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5~10质量份。
在干燥工序中,加热温度优选为80~170℃、更优选为80~150℃、进一步优选为80~120℃,优选干燥30分钟。
(3)其它实施形态-3(使用基材为聚对苯二甲酸烷二醇酯、含有微细纤维素纤维和环氧化合物的悬浊液的实施形态)
作为基材使用聚对苯二甲酸烷二醇酯,微细纤维素纤维可以使用与上述相同的纤维。
作为环氧化合物可以使用每1分子具有2个或3个以上的环氧基的2官能性或3官能性以上的化合物。
作为环氧化合物可以列举: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碳原子数为3以上的二醇的二缩水甘油醚、氢化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聚丁二烯等的二缩水甘油醚、山梨醇聚缩水甘油醚、聚二醇聚缩水甘油醚、季戊四醇聚缩水甘油醚、二甘油聚缩水甘油醚、甘油聚缩水甘油醚、三羟乙基亚丙基聚缩水甘油醚等的脂肪族系,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双酚A型缩水甘油醚、三缩水甘油异氰脲酸酯等的芳香族环或环状化合物等。
环氧化合物可以使用市售品,例如可以列举出Nagase ChemteXCorporation生产的环氧化合物、Denacol(注册商标)的EX-611、EX-612、EX-614、EX-614B、EX-622、EX-512、EX-521、EX-411、EX-421、EX-313、EX-314、EX-321、EX-201、EX-211、EX-212、EX-252、EX-810、EX-811、EX-850、EX-851、EX-821、EX-830、EX-832、EX-841、EX-861、EX-911、EX-941、EX-920、EX-931、Denalux(注册商品)R-45EPT、EX-721等、环氧乳液EM-150等。
上述本发明中使用的环氧化合物是公知的化合物,是在JP-A2005-219422的[0011]~[0015],JP-A2008-266415的[0017],JP-A2009-203351的[0022]、[0023],JP-A7-26026的[0027],JP-A10-88089的[0025]、[0026]等中记载的化合物。
微细纤维素纤维和环氧化合物的比例为,相对于100质量份微细纤维素纤维,环氧化合物优选为5~50质量份、更优选为5~2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5~10质量份。
在干燥工序中,加热温度优选为90~250℃、更优选为90~150℃、进一步优选为90~120℃,优选干燥30分钟。
(4)其它实施形态-4(使用基材为聚酰胺、含有微细纤维素纤维和环氧化合物的悬浊液的实施形态)
作为基材使用聚酰胺,微细纤维素纤维和环氧化合物可以使用与上述相同的物质。
微细纤维素纤维和环氧化合物的比例为,相对于100质量份微细纤维素纤维,环氧化合物优选为5~50质量份、更优选为5~2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5~10质量份。
在干燥工序中,加热温度优选为90~170℃、更优选为90~150℃、进一步优选为90~120℃,优选干燥30分钟。
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还根据需要可以在阻气层上形成用于提高防湿性和耐久性的覆盖层(例如,薄膜或薄板状的覆盖层)。作为该覆盖层的形成方法,可以采用热压法、使用粘结剂的粘合法等。
实施例
以下实施例是对于本发明的实施进行的说明。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例示进行的说明,但并没有限定本发明。
基于以下的实施例来详细地说明发明A3、A4、A5。
(1)纤维素纤维
(1-1)平均纤维直径以及平均长宽比
纤维素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的测定方法如下。将稀释至0.0001质量%的悬浊液滴加至云母上并加以干燥,从而制成观察试样,使用原子力显微镜(Nanoscope III Tapping mode AFM,Digital instrument公司制造;探针使用Nanosensors公司制造的Point Probe(NCH))来测定纤维高度。在能够确认纤维素纤维的图象中提取5根以上,将其纤维高度的算术平均作为平均纤维直径。
平均长宽比从将纤维素纤维用水稀释的稀薄悬浊液(0.005~0.04质量%)的粘度计算得到。粘度的测定使用流变仪(MCR300,DG42(双圆筒),PHYSICA公司制造),在20℃下进行测定。从纤维素纤维的质量浓度和纤维素纤维悬浊液相对于水的比粘度的关系,用下式可以反算出纤维素纤维的长宽比,将得到的值作为纤维素纤维的平均长宽比。
(利用The Theory of Polymer Dynamics,M.DOI and D.F.EDWARDS,CLARENDON PRESS·OXFORD,1986,P312中记载的刚性棒状分子的粘度式(8.138)(这里,刚性棒状分子=纤维素纤维)。由式(8.138)和Lb2×ρ0=M/NA的关系可以导出计算式1。在这里,ηsp表示比粘度,π表示圆周率,ln表示自然对数,P表示长宽比(L/b),r=0.8,ρs表示分散剂的密度(kg/m3),ρ0表示纤维素结晶的密度(kg/m3),C表示纤维素的质量浓度(C=ρ/ρs),L表示纤维长度,b表示纤维宽度(设纤维素纤维截面为正方形),ρ表示纤维素纤维的浓度(kg/m3),M表示分子量,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
(1-2)羧基含量(mmol/g)
将绝对干燥重量为约0.5g的被氧化的纸浆放入100ml烧杯中,添加离子交换水使整体达到55ml,在其中添加0.01M氯化钠水溶液5ml,从而制备纸浆悬浊液,用搅拌器搅拌至纸浆充分分散为止。然后,添加0.1M盐酸调节pH为2.5~3.0,使用自动滴定装置(AUT-501,DKK-TOA Corporation制造),以等待时间为60秒的条件注入0.05M氢氧化钠水溶液,每隔1分钟测定纸浆悬浊液的电导率和pH值,持续测定直至pH为11程度。然后,根据所获得的电导率曲线求得氢氧化钠滴定量并计算出羧基含量。
天然纤维素纤维以大约20~1500根纤维素分子集合形成高结晶性微纤维的集合体的形式而存在。在本发明所采用的TEMPO氧化反应中,能够选择性地将羧基导入到该结晶性微纤维的表面。因此,虽然实际上羧基只被导入到结晶表面,但是由上述测定方法定义的羧基含量为每重量单位纤维素的平均值。
(1-3)纤维素纤维悬浊液的光透过率
使用分光光度计(UV-2550,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造)来测定浓度为1质量%的悬浊液在波长660nm、光路长1cm条件下的光透过率(%)。
(1-4)纤维素纤维悬浊液中的微细纤维素纤维的质量分率(微细纤维素纤维含量)(%)
将纤维素纤维悬浊液的浓度调制为0.1质量%,并测定其固形成分浓度。接着,用孔径16μm的玻璃过滤器(25G P16,SHIBATA公司制造)对该纤维素纤维悬浊液进行抽虑后,测定滤液的固形成分浓度。算出滤液的固形成分浓度(Con1)除以过滤前悬浊液的固形成分浓度(Con2)的值(Con1/Con2),将其作为微细纤维素纤维的含量(%)。
(1-5)纤维素纤维悬浊液的观察
在载玻片上滴加1滴稀释成固形成分为1质量%的悬浊液,盖上盖玻片,从而制得观察试样。用光学显微镜(ECLIPSE E600POL NIKON公司制造)以倍率400倍来观察该观察试样的任意5个位置,确认有无粒径为1μm以上的纤维素粒状体。粒状体是大致球状,对该形状投影于平面上的投影形状进行围绕的长方形的长轴和短轴之比(长轴/短轴)即使最大也为3以下。粒状体的粒径为长轴和短轴的长度的相加平均值。此时,用正交偏振观察,从而能够更明确地确认。
(2)阻气性薄膜
(2-1)氧透过度(等压法)(cm3/m2·day·Pa)
按照JIS K7126-2附属书A的测定法,使用氧透过率测定装置OX-TRAN2/21(型号ML&SL,MODERN CONTROL公司制造),并在温度为23℃、湿度为50%RH的条件下进行测定。具体是在温度为23℃以及湿度为50%RH的氧气、温度为23℃以及湿度为50%的氮气(载气)的环境下进行测定。此外,在一部分比较例中在温度为23℃、湿度为0%RH的条件下进行测定。具体是在温度为23℃以及湿度为0%RH的氧气、温度为23℃以及湿度为0%的氮气(载气)的环境下进行测定。
(2-2)水蒸气透过度(g/m2·day)
基于JIS Z0208使用杯法,在温度为40℃以及湿度为90%RH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定。
实施例A1
[纤维素纤维悬浊液的制造]
(1)原料、催化剂、氧化剂、共氧化剂
天然纤维:针叶树的漂白牛皮纸浆(制造商:Fletcher ChallengeCanada Ltd.,商品名称:“Machenzie”,CSF650ml)
TEMPO:市售商品(制造商:ALDRICH公司,Free radical,98%)
次氯酸钠:市售商品(制造商: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Cl:5%)
溴化钠:市售商品(制造商: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
(2)制造程序
首先,将100g上述针叶树的漂白牛皮纸浆纤维用9900g离子交换水充分搅拌后,相对于100g纸浆质量依次地添加TEMPO1.25质量%、溴化钠12.5质量%、次氯酸钠28.4质量%,使用pH计并滴加0.5M氢氧化钠使pH保持在10.5,在20℃温度下进行氧化反应。
接着,在氧化时间为120分钟时停止滴加,获得氧化纸浆。用离子交换水充分清洗该氧化纸浆,进行脱水处理之后,在23℃的气氛下进行自然干燥。其后,通过用混合机(Vita-Mix-Blender ABSOLUTE,大阪化学株式会社制造)将3.9g氧化纸浆和296.1g离子交换水搅拌120分钟,进行纤维的细微化处理,从而获得悬浊液。所获得的悬浊液中的纤维素纤维的固形物成分浓度为1.3质量%。
纤维素悬浊液中的纤维素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3.13nm、平均长宽比为238、羧基量为1.23mmol/g,不存在粒径为1μm以上的纤维素粒状物。此外,纤维素纤维悬浊液的光透过率为97.1%、微细纤维素纤维含量为90.9%。
[含交联剂的纤维素纤维悬浊液(阻气用材料)的制备]
接着,采取100g得到的纤维素纤维悬浊液,作为交联剂加入1.3g(相对于100质量份纤维素纤维固形成分,交联剂量为5质量份)稀释为5质量%的PAE水溶液(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制品名称WS4030,星光PMC公司生产),充分搅拌。
[阻气性成形体的制造]
用刮棒涂布机(#50)在作为基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板(商品名称:LUMIRROR,Toray公司生产,薄板厚度25μm)的一侧面上涂布所述阻气用材料后,在23℃下干燥120分钟,从而得到阻气性层叠体。接着,进行表A1所示各项目的测定。
表A1中的纤维素纤维层的厚度为,将纤维素纤维的比重作为1.5,并由湿润膜厚和纤维素纤维悬浊液的固形成分浓度计算得到的值。该值与用原子力显微镜测定的膜厚非常一致。
实施例A2
按照与实施例A1同样的方式得到阻气用材料。接着,在按照与实施例A1同样的方式得到阻气性层叠体后,在维持在150℃的恒温槽中加热处理30分钟。在常温下散热2小时以上后,进行表A1所示的各项测定。
实施例A3
按照与实施例A1同样的方式得到纤维素纤维悬浊液。
接着,采取100g得到的纤维素纤维悬浊液,作为交联剂加入2.6g(相对于100质量份纤维素纤维固形成分,交联剂量为10质量份)稀释为5质量%的乙二醛水溶液(制造商: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充分搅拌。
用刮棒涂布机(#50)在作为基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板(商品名称:LUMIRROR,Toray公司生产,薄板厚度25μm)的一侧面上涂布所述阻气用材料后,在23℃下干燥120分钟,从而得到阻气性层叠体。接着,进行表A1所示的各项测定。
实施例A4
按照与实施例A3同样的方式得到阻气用材料。接着,在按照与实施例A3同样的方式得到阻气性层叠体后,在维持在110℃的恒温槽中加热处理30分钟。在常温下散热2小时以上后,进行表A1所示的各项测定。
实施例A5
按照与实施例A3同样的方式得到阻气用材料。接着,在按照与实施例A3同样的方式得到阻气性层叠体后,在维持在150℃的恒温槽中加热处理30分钟。在常温下散热2小时以上后,进行表A1所示的各项测定。
实施例A6
除了作为交联剂加入2.6g(相对于100质量份纤维素纤维固形成分,交联剂量为10质量份)稀释为5质量%的ADH(己二酸二酰肼,大塚化学株式会社制造)水溶液以外,按照与实施例A4同样的方式得到阻气性层叠体,进行表A1所示的各项测定。
实施例A7
除了作为交联剂加入2.6g(相对于100质量份纤维素纤维固形成分,交联剂量为10质量份)稀释为5质量%的聚异氰酸酯(商品名称:DURANATE WB30-100,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生产)水溶液以外,按照与实施例A4同样的方式得到阻气性层叠体,进行表A1所示的各项测定。
实施例A8
除了作为交联剂加入2.6g(相对于100质量份纤维素纤维固形成分,交联剂量为10质量份)稀释为5质量%的丙烯酰胺-丙烯酸酰肼共聚物(商品名称:APA-P280,大塚化学株式会社生产)水溶液以外,按照与实施例A4同样的方式得到阻气性层叠体,进行表A1所示的各项测定。
实施例A9
除了作为交联剂加入2.6g(相对于100质量份纤维素纤维固形成分,交联剂量为10质量份)稀释为5质量%的山梨醇聚缩水甘油醚(商品名称:Denacol EX-614B,Nagase ChemteX Co.生产)水溶液以外,按照与实施例A4同样的方式得到阻气性层叠体,进行表A1所示的各项测定。
实施例A10
除了作为交联剂加入2.6g(相对于100质量份纤维素纤维固形成分,交联剂量为10质量份)稀释为5质量%的聚碳化二亚胺(商品名称:E-02,日清纺株式会社生产)水溶液以外,按照与实施例A4同样的方式得到阻气性层叠体,进行表A1所示的各项测定。
比较例A1
比较例A1中测定PET薄膜(厚度25μm)的表A2所示的各项。
比较例A2
在比较例A2中,除了不添加交联剂以外,按照与实施例A1同样的方式得到层叠体,之后,测定表A2所示各项。
通过实施例A1~10与比较例A2的比较可以确认,通过添加反应性交联剂可以提高阻水蒸气性。此外,通过加热处理,可以大幅度提高湿度环境(50%RH)下的阻氧性。特别是,从实施例A1(加热温度23℃)和实施例A2(加热温度150℃)的对比、实施例A3(加热温度23℃)和实施例A4(加热温度110℃)的对比可以确认,通过加热促进了纤维素纤维间的交联结构的形成,提高了耐湿化。
作为交联剂,乙二醛、己二酸二酰肼(ADH)、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PAE)的效果较高。虽然用如实施例A4、A5、A6中的低分子交联剂表现出特别高的交联效果的原因尚不明确,但是,认为其原因在于,上述效果不仅与交联剂和纤维素纤维的反应性有关,还与在全体纤维素纤维层中是否均匀地形成交联结构也有关。
表A2
PAE: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制品名称WS4030,星光PMC株式会社生产
ADH:己二酸二酰肼,大塚化学株式会社生产
WB30:聚异氰酸酯,制品名称DURANATE WB30-100,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生产
APA280:丙烯酰胺-丙烯酸酰肼共聚物,大塚化学株式会社生产
EX-614B:山梨醇聚缩水甘油醚,制品名称Denacol EX-614B,Nagase ChemteX Co.生产
E-02:聚碳化二亚胺,制品名称E-02,日清纺株式会社生产
实施例A11
按照与实施例A1同样的方式制备纤维素纤维悬浊液,并且,除了加入1.3g(相对于100质量份纤维素纤维固形成分,交联剂量为5质量份)稀释为5质量%的乙二醛(制造商: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水溶液以外,按照与实施例A2同样的方式得到阻气性层叠体,进行表A3所示的各项测定。
实施例A12
除了加入1.3g(相对于100质量份纤维素纤维固形成分,交联剂量为5质量份)稀释为5质量%的戊二醛(制造商: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水溶液以外,按照与实施例A11同样的方式得到阻气性层叠体,进行表A3所示的各项测定。
实施例A13
除了加入1.3g(相对于100质量份纤维素纤维固形成分,交联剂量为5质量份)稀释为5质量%的ADH(乙二酸二酰肼,大塚化学株式会社生产)以外,按照与实施例A11同样的方式得到阻气性层叠体,进行表A3所示的各项测定。
实施例A14
除了加入1.3g(相对于100质量份纤维素纤维固形成分,交联剂量为5质量份)稀释为5质量%的柠檬酸(制造商: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水溶液以外,按照与实施例A11同样的方式得到阻气性层叠体,进行表A3所示的各项测定。
实施例A15
除了加入1.3g(相对于100质量份纤维素纤维固形成分,交联剂量为5质量份)稀释为5质量%的丙烯酰胺-丙烯酸酰肼共聚物(制品名称:APA-P280,大塚化学株式会社生产)水溶液以外,按照与实施例A11同样的方式得到阻气性层叠体,进行表A3所示的各项测定。
实施例A16
除了加入1.3g(相对于100质量份纤维素纤维固形成分,交联剂量为5质量份)稀释为5质量%的聚碳化二亚胺(制品名称:E-02,日清纺株式会社生产)水溶液以外,按照与实施例A11同样的方式得到阻气性层叠体,进行表A3所示的各项测定。
实施例A11~16与没有添加反应性交联剂的比较例A2相比,阻氧性和阻水蒸气性得到了提高。在交联剂为低分子量的实施例A11~14中可以看到进一步提高阻碍性的效果。作为阻氧性和阻水蒸气性都大幅度提高的交联剂,优选为乙二醛(实施例A11)、柠檬酸(实施例A14)。
基于以下实施例详细地说明发明B6。
各项测定方法如下所示。
(1)纤维素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平均长宽比、羧基含量(mmol/g)的测定方法与上述实施例A1相同。
(2)光透过率
使用分光光度计(UV-2550,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造)来测定浓度为1质量%的悬浊液在波长660nm、光路长1cm条件下的光透过率(%)。
(3)纤维素纤维悬浊液中的微细纤维素纤维的质量分率(微细纤维素纤维含量)(%)
将纤维素纤维悬浊液调制为0.1质量%,并测定其固形成分的浓度。接着,用孔径为16μm的玻璃滤器(25G P16,SHIBATA公司制造)对该纤维素纤维悬浊液进行抽虑后,测定滤液的固形成分浓度。算出滤液的固形成分浓度(Con1)除以过滤前悬浊液的固形成分浓度(Con2)的值(Con1/Con2),将其作为微细纤维素纤维含量(%)。
(4)悬浊液的观察与上述实施例A1相同。
(5)膜状成形体(纤维素纤维层)的含水率(%)
先测定膜状成形体的重量(将该重量作为a)。接着,测定将膜状成形体在105℃以及360mmHg条件下减压干燥24小时后的重量。(将该重量作为绝干重量b)。含水率是,相对于膜状成形体的重量(a)的膜状成形体中的水分量(从重量a中减去b的值)的百分率(%),即,((a-b)/a×100)。另外,通过加热进行干燥处理后的含水率为从加热干燥炉中取出3分钟后的含水率。
(6)膜状成形体(纤维素纤维层)的平衡含水率(%)
将通过加热进行干燥工序后的膜状成形体在23℃且60%RH的环境中保存24小时以上后,测定膜状成形体的含水率的值。
(7)氧透过度(等压法)(cm3/m2·day·Pa)的测定方法与上述实施例A1相同。
但是,对于一部分实施例和比较例,在温度为23℃且湿度为0%RH的条件下进行测定。具体是在温度为23℃且湿度为0%RH的氧气、温度为23℃且湿度为0%的氮气(载气)的环境下进行测定。此外,在一部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在温度为23℃且湿度为70%RH的条件下进行测定。具体是在温度为23℃且湿度为70%RH的氧气、温度为23℃且湿度为70%的氮气(载气)的环境下进行测定。
另外,氧透过度是对膜状成形体形成后、在23℃且50%RH的条件下放置24小时以上的物体进行测定的值。
实施例B1
制备纤维素纤维悬浊液的(1)原料、催化剂、氧化剂、共氧化剂与上述实施例A1相同。
(2)制造程序
首先,将100g上述针叶树的漂白牛皮纸浆纤维用9900g离子交换水充分搅拌后,相对于100g纸浆质量依次地添加TEMPO1.25质量%、溴化钠12.5质量%、次氯酸钠28.4质量%,使用pH计并滴加0.5M氢氧化钠使pH保持在10.5,进行氧化反应。
接着,在氧化时间为120分钟时停止滴加,获得氧化纸浆。用离子交换水充分清洗该氧化纸浆,进行脱水处理。其后,通过用混合机(Vita-Mix-Blender ABSOLUTE,大阪化学株式会社制造)将3.9g氧化纸浆和296.1g离子交换水搅拌120分钟,进行纤维的细微化处理,从而获得悬浊液。纤维素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3.1nm、平均长宽比为240、羧基量为1.2mmol/g,不存在粒径为1μm以上的纤维素粒状物。此外,纤维素纤维悬浊液的光透过率为97.1%、微细纤维素含量为90.9%。
在100g所述纤维素纤维悬浊液中加入30g离子交换水和39g异丙醇,充分搅拌。得到的纤维素纤维悬浊液的固形成分浓度为0.77%。
[膜状物的形成]
用刮棒涂布机(#50)在作为基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板(商品名称:LUMIRROR,Toray公司生产,薄板厚度25μm)的一侧面上涂布用上述方法制得的纤维素纤维悬浊液。
[通过加热进行干燥的工序]
接着,在室温(23℃)下干燥120分钟。进而,用电干燥炉(自然对流式)在110℃下加热干燥30分钟,得到具有层叠结构的复合成形体。加热干燥工序处理前后的膜状成形体(纤维素纤维层)的含水率、23℃且60%RH下的平衡含水率、氧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B1中。
另外,表B1中的纤维素纤维层的厚度为,将纤维素纤维的比重作为1.5,并由湿润膜厚和纤维素纤维悬浊液的固形成分浓度计算得到的值。该值与用原子力显微镜测定的膜厚非常一致。
实施例B2~B4
使用与实施例B1相同的纤维素纤维悬浊液,用刮棒涂布机(#50)在作为基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板(商品名称:LUMIRROR,Toray公司生产,薄板厚度25μm)的一侧面上涂布纤维素纤维悬浊液。
接着,按照与实施例B1同样的方式在室温(23℃)下干燥120分钟。进而,用电干燥炉(自然对流式)以表B1所示温度和时间进行加热干燥,得到具有层叠结构的复合成形体。加热干燥工序处理前后的纤维素纤维层的含水率、23℃且60%RH下的平衡含水率、氧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B1中。
实施例B5、B6
使用与实施例B1相同的纤维素纤维悬浊液,用刮棒涂布机(#50)在作为基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板(商品名称:LUMIRROR,Toray公司生产,薄板厚度25μm)的一侧面上涂布纤维素纤维悬浊液。
接着,在纤维素纤维悬浊液的膜状物为湿润的流动状态(涂布后5分钟以内)时,用电干燥炉(自然对流式)以表B1所示温度和时间进行加热处理,得到具有层叠结构的复合成形体。加热干燥工序处理前后的纤维素纤维层的含水率、23℃且60%RH下的平衡含水率、氧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B1中。
比较例B1
使用与实施例B1相同的纤维素纤维悬浊液,用刮棒涂布机(#50)在作为基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板(商品名称:LUMIRROR,Toray公司生产,薄板厚度25μm)的一侧面上涂布纤维素纤维悬浊液。
接着,按照与实施例B1同样的方式在室温(23℃)下干燥120分钟,之后,不进行加热干燥,得到具有层叠结构的复合成形体。室温下干燥120分钟后的纤维素纤维层的含水率、23℃且60%RH下的平衡含水率、氧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B1中。
比较例B2、B3
在10g羧甲基纤维素钠盐(CMC)(商品名称HE1500F,制造商Daicel Industries,Ltd.)中添加90g离子交换水、30g异丙醇,从而制备0.7质量%CMC溶液。
接着,按照与实施例B1同样的方式,用刮棒涂布机(#50)在作为基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板(商品名称:LUMIRROR,Toray公司生产,薄板厚度25μm)的一侧面上涂布0.7质量%CMC溶液(纤维素纤维悬浊液)。
其后,在比较例B2中,在室温(23℃)下干燥120分钟后,不进行加热干燥处理,从而得到具有层叠结构的复合成形体。氧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B1中。
在比较例B3中,将在比较例B2中得到的复合成形体用电干燥炉(自然对流式)在110℃下加热干燥30分钟,从而得到具有层叠结构的复合成形体。氧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B1中。
比较例B4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板(商品名称:LUMIRROR,Toray公司生产,薄板厚度25μm)的氧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B1中。
从实施例B1~B6和比较例B1、B4可知,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膜状成形体与没有进行加热干燥的情况(比较例B1)相比,具有良好的阻氧性,特别是50%RH的测定条件下的阻氧性良好。另外,可知,通过加热干燥,即使在高湿度环境下也能够维持阻氧性。此外,在加热干燥至23℃且60%RH下的平衡含水率的50%以下的实施例B2以及实施例B5中,在50%RH的测定条件下得到了更高的阻氧性。在加热干燥至23℃且60%RH下的平衡含水率的10%以下的实施例B2中,在0%RH以及50%RH的测定条件下得到更高的阻氧性。
在实施例B1和实施例B2中,在使含有所述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的膜状物形成的工序和加热干燥工序之间,具有保持在干燥至该膜状物的含水率达到常温常湿下的平衡含水率的状态的工序。在实施例B5和实施例B6中,没有保持在干燥至该膜状物的含水率达到常温常湿下的平衡含水率的状态的工序。在实施例B1和实施例B2中得到与实施例B5和实施例B6等同的阻氧性。通过保持在干燥至该膜状物的含水率达到常温常湿下的含水率的状态的工序,能够根据目的进行作为中间品的保管,或者能够根据目的进行印刷或保护层的层叠等。
比较例B2和比较例B3是由在纤维素分子中具有羧基的类似结构物质的CMCNa水溶液制得膜状成形体。在这两例中不能确认通过加热而提高的50%RH下的阻氧性,因此,认为:在本发明的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加热表现的在高湿度下的阻氧性,起因于所使用的纤维素纤维的结构特性。例如,可以认为:通过加热,本发明中使用的纤维素纤维的表面所含的醛基与纤维素纤维的羟基相结合,即发生交联,从而,即使在50%RH湿度环境下也能够维持致密的结构。
实施例B7
首先,将100g上述针叶树的漂白牛皮纸浆纤维用9900g离子交换水充分搅拌后,相对于100g纸浆质量依次地添加TEMPO1.25质量%、溴化钠12.5质量%、次氯酸钠28.4质量%,使用pH计并滴加0.5M氢氧化钠使pH保持在10.5,进行氧化反应。
接着,在氧化时间为120分钟时停止滴加,获得氧化纸浆。用离子交换水充分清洗该氧化纸浆,进行脱水处理。其后,通过用混合机(Vita-Mix-Blender ABSOLUTE,大阪化学株式会社制造)将3.9g氧化纸浆和296.1g离子交换水搅拌10分钟,进行纤维的细微化处理,从而获得纤维素纤维悬浊液。纤维素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3.3nm、平均长宽比为305、羧基量为1.2mmol/g,不存在粒径为1μm以上的纤维素粒状体。此外,纤维素纤维悬浊液的光透过率为95.5%、微细纤维素含量为100%。得到的纤维素纤维悬浊液的固形成分浓度为1.3%。
用刮棒涂布机(#50)在作为基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板(商品名称:LUMIRROR,Toray公司生产,薄板厚度25μm)的一侧面上涂布由上述方法得到的纤维素纤维悬浊液。
接着,在室温(23℃)下干燥120分钟。进而,用电干燥炉(自然对流式)在110℃下加热干燥30分钟,得到具有层叠结构的复合成形体。加热干燥工序处理前后的纤维素纤维层的含水率、23℃且60%RH下的平衡含水率、氧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B2中。
另外,表B2中的纤维素纤维层的厚度为,将纤维素纤维的比重作为1.5,并由湿润膜厚和纤维素纤维悬浊液的固形成分浓度计算得到的值。该值与用原子力显微镜测定的膜厚非常一致。
实施例B8
除了次氯酸钠的添加量为7.1质量%以外,按照与实施例B7同样的方式制备纤维素纤维悬浊液,并且按照与实施例B7同样的方式得到复合成形体。加热干燥工序处理前后的纤维素纤维层的含水率、23℃且60%RH下的平衡含水率以及氧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B2中。
实施例B9
除了次氯酸钠的添加量为14.2质量%以外,按照与实施例B7同样的方式制备纤维素纤维悬浊液,并且按照与实施例B7同样的方式得到复合成形体。加热干燥工序处理前后的纤维素纤维层的含水率、23℃且60%RH下的平衡含水率、氧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B2中。
实施例B10
除了次氯酸钠的添加量为56.4质量%以外,按照与实施例B7同样的方式制备纤维素纤维悬浊液,并且按照与实施例B7同样的方式得到复合成形体。加热干燥工序处理前后的纤维素纤维层的含水率、23℃且60%RH下的平衡含水率、氧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B2中。
表B2
*3氧透过度是在温度为23℃且湿度为50%RH的条件下进行测定的。
实施例B7~B10是由纤维直径和羧基含量不同的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制得的膜状成形体。可知,即使构成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素的羧基含量和平均长宽比不同,通过本发明制造方法都可以得到高的阻氧性。
实施例B11
按照与实施例B10同样的方法制备纤维素纤维悬浊液。
用刮棒涂布机(#50)在作为基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板(商品名称:LUMIRROR,Toray公司生产,薄板厚度25μm)的一侧面上涂布用上述方法制造的纤维素纤维悬浊液。
接着,在室温(23℃)下干燥120分钟。进而,用电干燥炉(自然对流式)在150℃下加热干燥30分钟,得到具有层叠结构的复合成形体。氧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B3中。
另外,表B3中的纤维素纤维层的厚度为,将纤维素纤维的比重作为1.5,并由湿润膜厚和纤维素纤维悬浊液的固形成分浓度计算得到的值。该值与用原子力显微镜测定的膜厚非常一致。
实施例B12
除了用电干燥炉(自然对流式)在150℃下加热干燥60分钟以外,按照与实施例B11同样的方式得到复合成形体。氧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B3中。
实施例B13
除了用电干燥炉(自然对流式)在150℃下加热干燥180分钟以外,按照与实施例B11同样的方式得到复合成形体。氧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B3中。
实施例B14
除了用混合机(Vita-Mix-Blender AB SOLUTE,大阪化学株式会社制造)搅拌120分钟以外,按照与实施例B7同样的方式制备纤维素纤维悬浊液,并且按照与实施例B11同样的方式得到复合成形体。氧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B3中。
实施例B15
除了用混合机(Vita-Mix-Blender ABSOLUTE,大阪化学株式会社制造)搅拌120分钟以外,按照与实施例B11同样的方式制备纤维素纤维悬浊液,并且按照与实施例B11同样的方式得到复合成形体。氧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B3中。
实施例B16
除了用混合机(Vita-Mix-Blender ABSOLUTE,大阪化学株式会社制造)搅拌120分钟以外,按照与实施例B9同样的方式制备纤维素纤维悬浊液,并且按照与实施例B11同样的方式得到复合成形体。氧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B3中。
实施例B17
按照与实施例B7同样的方式制备纤维素纤维悬浊液,并且按照与实施例B11同样的方式得到复合成形体。氧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B3中。
比较例B5、B6、B7
除了不进行加热干燥以外,分别按照与实施例B14、B16、B17同样的方式得到复合成形体。氧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B3中。
实施例B11~B13是加热干燥时间不同的膜状成形体,可知它们具有较高的阻气性。此外,由于在150℃下加热60分钟的实施例B12表现出最高的阻氧性,可以认为通过控制加热脱水和对膜状成形体的损伤,从而能够得到更高的阻氧性。
实施例B11以及B14~B17是由纤维直径、羧基含量不同的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制作的膜状成形体。可知,与不进行加热的情况(比较例B5~B7)相比,阻氧性特别是在50%RH下的阻氧性得到了提高。特别是纤维素纤维的羧基含量为1.0以上且平均长宽比为350以下的实施例B11、B14、B15、B16、B17得到了高阻氧性。纤维素纤维的羧基含量为1.4且平均长宽比为235和180的实施例B11、B15得到了更高的阻氧性。
基于以下的实施例详细地说明发明C7、C8。
以下的测定项与上述实施例A1相同。
(1)纤维素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平均长宽比
(2)纤维素纤维的羧基含量(mmol/g)
(3)光透过率
(4)纤维素纤维悬浊液中的微细纤维素纤维的质量分率(微细纤维素纤维的含量)(%)
(5)悬浊液的观察
(6)水蒸气透过度(g/m2·day)
(7)氧透过度(等压法)(cm3/m2·day·Pa)
按照JIS K7126-2附属书A的测定法,使用氧透过率测定装置OX-TRAN2/21(型号ML&SL,MODERN CONTROL公司制造),并在温度为23℃、湿度为50%RH的条件下进行测定。具体是在温度为23℃以及湿度为50%RH的氧气、温度为23℃以及湿度为50%的氮气(载气)的环境下进行测定。此外,氧透过度是对形成膜状成形体后、在23℃且50%RH的环境下放置了24小时以上的物体测定。
实施例C1~C3
在纤维素纤维悬浊液的制备中的(1)原料、催化剂、氧化剂、共氧化剂与上述实施例A1相同。
(2)制造程序
首先,将100g上述针叶树的漂白牛皮纸浆纤维用9900g离子交换水充分搅拌后,相对于100g纸浆质量依次地添加TEMPO1.25质量%、溴化钠12.5质量%、次氯酸钠28.4质量%,使用pH计并滴加0.5M氢氧化钠使pH值保持在10.5,进行氧化反应。
接着,在氧化时间为120分钟时停止滴加,获得氧化纸浆。用离子交换水充分清洗该氧化纸浆,进行脱水处理。其后,通过用混合机(Vita-Mix-Blender ABSOLUTE,大阪化学株式会社制造)将3.9g氧化纸浆和296.1g离子交换水搅拌120分钟,进行纤维的细微化处理,从而获得悬浊液。得到的纤维素纤维悬浊液中的固形成分浓度为1.3质量%。纤维素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3.1nm、平均长宽比为240、羧基量为1.2mmol/g,不存在粒径为1μm以上的纤维素粒状物。此外,纤维素纤维悬浊液的光透过率为97.1%、微细纤维素纤维含量为90.9%。
[膜状物的形成工序]
使用在上述工序中得到的纤维素纤维悬浊液,用刮棒涂布机(#50)在作为基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板(商品名称:LUMIRROR,Toray公司生产,薄板厚度25μm)的一侧面上涂布在上述工序中制得的纤维素纤维悬浊液。
[交联剂水溶液的附着工序]
对于在上述工序中得到的膜状物,用市售的喷雾器将表C1所示浓度的己二酸二酰肼水溶液进行喷雾。通过该喷雾,使每500cm2上述工序中得到的膜状物含有约0.06g(干燥重量)交联剂。在实施例C1~C2中,在纤维素纤维层为湿润状态(涂布后3分钟以内)下喷雾交联剂水溶液。在实施例C3中,在常温(23℃)下干燥120分钟后喷雾交联剂水溶液。
[交联工序]
在交联剂水溶液附着后,在常温(23℃)下干燥120分钟。其后,在实施例C2、C3中,在恒温槽中110℃下加热处理30分钟后散热,得到膜状成形体。得到的纤维素纤维层的膜厚为800nm。所述膜厚为将纤维素纤维的比重作为1.5、并由湿润膜厚和纤维素纤维悬浊液的固形成分浓度计算得到的值。该值与用原子力显微镜测定的膜厚非常一致。水蒸气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C1中。
实施例C4~C6
按照与实施例C1~C3同样的方式形成膜状物后,在表C1所示条件下进行乙二醛水溶液的附着、加热工序,得到膜状成形体。水蒸气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C1中。
实施例C7~C9
按照与实施例C1~C3同样的方式形成膜状物后,在表C1所示条件下进行丁烷四羧酸水溶液的附着、加热工序,得到膜状成形体。水蒸气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C1中。
实施例C10~C13
按照与实施例C1~C2同样的方式形成膜状物后,在纤维素纤维层为湿润状态(3分钟以内)下,在表C1所示条件下进行交联剂水溶液的附着、加热工序,从而得到膜状成形体。得到的膜状成形体的水蒸气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C1。
比较例C1
作为基材使用的PET薄板(膜厚25μm)的水蒸气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C2中。
比较例C2
按照与实施例C1同样的方式形成膜状物后,不附着交联剂水溶液,在常温(23℃)下干燥120分钟。所得到的膜状成形体的水蒸气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C2中。
表C2
CSNF:实施例A1中制造的纤维素纤维
ADH:己二酸二酰肼,大塚化学株式会社生产(分子量174)
Gly:乙二醛,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生产(分子量58)
BTC:丁烷四羧酸,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生产(分子量234)
APA-P280:丙烯酰胺-丙烯酸酰肼共聚物,大塚化学株式会社生产(分子量约2万,参照商品目录)
PAE:制品名称WS4030,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星光PMC株式会社生产(分子量数十万)
如表C1、表C2所示,附着了交联剂水溶液的实施例C1~C11相比比较例C1、C2其阻水蒸气性得到了提高。这表明附着了的交联剂一边浸透于微细纤维素纤维间、一边形成交联结构。特别是在涂布了低分子量交联剂的实施C1~C9中,水蒸气透过度在20g/m2·day以下。与附着了树脂型交联剂水溶液的实施例C10~C11相比,涂布低分子量交联剂的实施例在阻水蒸气性方面的效果更良好,其原因被认为是因为,与高分子量的交联剂相比,低分子量交联剂向微细纤维素纤维间的浸透性更高,且容易形成交联结构。
实施例C3、C6、C9是对涂布的纤维素悬浊液进行干燥后、使交联剂水溶液附着的膜状成形体。从表C1可以明显地确认,实施例C3、C6、C9中阻水蒸气性得到了提高。这表明,由于附着的交联剂是水溶液,因而,干燥后的纤维素纤维层吸收水发生膨润,使交联剂成分浸透纤维素纤维层中。
实施例C1~C9表现出高阻水蒸气性。由此可知,由纤维素纤维悬浊液形成膜状成形体后使交联剂附着的制造工序适合用作具有阻水蒸气性的薄膜等的制造方法。
实施例C14
作为交联工序在恒温槽中在150℃加热处理30分钟,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C4同样的方式得到膜状成形体。水蒸气透过度、氧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C3中。
实施例C15
作为交联剂使用戊二醛(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生产),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C14同样的方式得到膜状成形体。水蒸气透过度、氧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C3中。
实施例C16
作为交联剂使用ADH(己二酸二酰肼,大塚化学株式会社生产)以外,按照与实施例C14同样的方式得到膜状成形体。水蒸气透过度、氧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C3中。
实施例C17
作为交联剂使用BTC(丁烷四羧酸,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生产),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C14同样的方式得到膜状成形体。水蒸气透过度、氧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C3中。
实施例C18
作为交联剂使用柠檬酸(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生产),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C14同样的方式得到膜状成形体。水蒸气透过度、氧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C3中。
实施例C19
作为交联剂使用APA-P280(丙烯酰胺-丙烯酸酰肼共聚物,大塚化学株式会社生产),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C14同样的方式得到膜状成形体。水蒸气透过度、氧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C3中。
实施例C20
作为交联剂使用E-02(聚碳化二亚胺,日清纺株式会社生产),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C14同样的方式得到膜状成形体。水蒸气透过度、氧透过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C3中。
实施例C14~C20与不附着反应性交联剂的比较例C2相比,阻氧性和阻水蒸气性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在交联剂为低分子量的实施例C14~C18中发现了高阻碍性提高效果。对于阻水蒸气性,在反应性交联剂的官能团为羧基的实施例C17、C18以及官能团为醛基的实施例C14中发现有大幅度提高。对于阻氧性,在反应性交联剂的官能团为羧基的实施例C17、C18以及官能团为醛基的实施例C14中、官能团为酰肼基的实施例C16中发现有大幅度提高。
基于以下的实施例对发明D9、D10、D11、D12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的测定项目与上述实施例A1相同。但是,本形态中使用的微细纤维素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以下,优选为1~200nm、更优选为1~100nm、进一步更优选为1~50nm。
(1-1)平均纤维直径以及平均长宽比
平均纤维长通过用上述方法测定的纤维直径和长宽比计算得到。
(1-2)羧基含量(mmol/g)
将绝对干燥重量为约0.5g的被氧化的纸浆放入100ml烧杯中,添加离子交换水使整体达到55ml,在其中添加0.01M氯化钠水溶液5ml,从而制备纸浆悬浊液,并用搅拌器搅拌至纸浆充分分散为止。然后,添加0.1M盐酸调节pH为2.5~3.0,使用自动滴定装置(AUT-501,DKK-TOA Corporation制造),以等待时间为60秒的条件注入0.05M氢氧化钠水溶液,每隔1分钟测定纸浆悬浊液的电导率和pH值,持续测定直至pH值为11程度。然后,根据所获得的电导率曲线求得氢氧化钠滴定量并计算出羧基含量。
天然纤维素纤维以大约20~1500根纤维素分子集合形成高结晶性微纤维的集合体的形式而存在。在本发明所使用的微细纤维素纤维的制造中所采用的TEMPO氧化反应中,能够选择性地将羧基导入到该结晶性微纤维的表面。因此,虽然实际上羧基只被导入到结晶表面,但是由上述测定方法定义的羧基含量为每重量单位纤维素的平均值。
(1-3)纤维素纤维悬浊液中的微细纤维素纤维的质量分率(微细纤维素纤维的含量)(%)
将纤维素纤维悬浊液调制为0.1质量%,并测定其固形成分的浓度。接着,用孔径为16μm的玻璃滤器(25G P16,SHIBATA公司制造)对该纤维素纤维悬浊液进行吸虑后,测定滤液的固形成分浓度。求出滤液的固形成分浓度(C1)除以过滤前悬浊液的固形成分浓度(C2)的值(C1/C2),将其作为微细纤维素纤维含量(%)。
(2)胶带剥离试验
使用180°剥离试验机(PEELING TESTER,型号IPT200-5N,测定范围0.001~5.0N,IMADA公司制造),用下述方法进行胶带剥离试验。
首先,准备A4尺寸(210×297mm)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阻气性层叠体。
接着,将宽度15mm、长度140mm的粘性胶带(商品名称:Cellotape,Nichiban Co.,Ltd.生产)的一部分(长度40mm的部分)折起相互粘合(折起粘合部分的长度为20mm),将残留的长度为100mm部分作为粘合部分。
接着,在阻气性层叠体上刻上50~100mm的直线状的痕迹,在该刻线上贴合粘性胶带的粘合部分的一端的状态下,将长度为100mm的粘合部分紧密贴合于纤维素纤维层。
其后,将紧密贴合的部分切断为宽度15mm且长度100mm,将在微细纤维素纤维层上贴合有粘性胶带且阻气性层叠体和粘性胶带成为整体的物体作为试验样品。
首先,将宽度15mm、长度120mm的双面胶带(商品名称:Nice tac,Nichiban Co.,Ltd.生产)的一面侧的粘性面贴在水平台上固定,另一面侧的粘性面上粘贴试验样品的基材部分(阻气性层叠体的基材部分)。
其后,在将粘性胶带的折叠部分(长度20mm的部分)牢固地固定在胶带剥离试验机的夹子上的状态下,以剥离角度(阻气性层叠体与粘性胶带所形成的角度)成为165~180°的方式,以300mm/min的速度进行拉伸,评价阻气性层叠体的基材和微细纤维素纤维层的剥落。评价基准如下所示。
○:在粘性胶带侧上没有附着微细纤维素纤维层(基材和微细纤维素纤维层没有剥离)
×:在粘性胶带侧上附着有微细纤维素纤维层(基材和微细纤维素纤维层发生了剥离)
(3)氧透过度(等压法)(×10-5cm3/m2·day·Pa)
按照JIS K7126-2附属书A的测定法,使用氧透过率测定装置OX-TRAN2/21(型号ML&SL,MODERN CONTROL公司制造),并在温度为23℃、湿度为50%RH的条件下进行测定。具体是在温度为23℃以及湿度为0%RH的氧气、温度为23℃以及湿度为0%的氮气(载气)的环境下进行测定。
制造例D1<阻气用材料1的制造>
(1)原料、催化剂、氧化剂、共氧化剂与上述实施例A1相同。
(2)制造顺序与上述实施例A1相同。
(3)微细化顺序。
接着,在氧化时间为120分钟时停止滴加,获得氧化纸浆。用离子交换水充分清洗该氧化纸浆,进行脱水处理。其后,将氧化纸浆的浓度调节为1质量%,通过用混合机(Vita-Mix-Blender ABSOLUTE,大阪化学株式会社制造)搅拌120分钟,进行纤维的细微化处理,从而获得微细纤维素纤维(CSNF)的悬浊液。对得到的悬浊液,添加30质量%异丙醇(IPA)。
对得到的微细纤维素纤维(CSNF)悬浊液的固形部分100质量份,以成为如表D1、表D2所示比例的量配合聚酰胺胺环氧氯丙烷(PAE)(商品名称:湿润增强剂WS4020,星光PMC株式会社生产),从而得到阻气用材料1。
制造例D2<阻气用材料2的制造>
对制造例D1中得到的微细纤维素纤维(CSNF)的悬浊液,添加30质量%异丙醇(IPA)。其后,对得到的悬浊液的固形部分100质量份,以成为如表D3~表D5所示比例的量配合水性聚异氰酸酯(商品名称:DURANATE WB40-80D,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生产;商品名称:Takenate WD-723,三井化学株式会社生产),从而得到阻气用材料2。
制造例D3<阻气用材料3的制造>
对制造例D1中得到的微细纤维素纤维(CSNF)的悬浊液,添加30质量%异丙醇(IPA)。其后,对悬浊液的固形部分100质量份,以成为如表D6、表D7所示比例的量配合环氧化合物(商品名称:DenacolEX-811,Nagase ChemteX Co.生产;商品名称:Denacol EX-614B,NagaseChemteX Co.生产),从而得到阻气用材料3。
实施例D1以及比较例D1、D2
将作为基材的市售PET薄膜(商品名称:Tetoron G2,帝人杜邦薄膜公司,薄板厚度25μm,软化点250℃)置于台上,在其上用电动涂布机装置(control coater)(RK Print-Coat Instruments Ltd.制造,ModelNo.:K202)(涂布条件:涂布棒No.3,速度5)涂布在制造例1中得到的阻气用材料1。其后,以表D1所示PAE浓度和加热温度加热干燥30分钟,从而得到阻气性层叠体。
表D1
实施例D1表明,在PAE浓度为0.1、0.5、1、5、10质量份时,以及在PAE浓度为20质量份、PAE浓度为50质量份时,对于各个浓度在80、100、120、150℃的不同温度下进行加热处理(干燥处理)的全部组合(28种)的剥离试验的结果均为“○”,它们的氧透过度如表D1所示。
比较例D1表明,在PAE浓度为0(空白样)、0.01、0.02、0.05、0.1、0.5、1、5、10质量份时,以及在PAE浓度为20质量份、PAE浓度为50质量份时,对于各个浓度在23℃下进行自然干燥处理的全部组合(11种)的剥离试验的结果均为“×”,它们的氧透过度如表D1所示。
比较例D2表明,在PAE浓度为0.01、0.02、0.05质量份时,对于各个浓度在80、100、120℃的不同温度下进行加热处理(干燥处理)的全部组合(9种)的剥离试验的结果均为“×”,它们的氧透过度如表D1所示。
从表D1可知,通过使相对于微细纤维素纤维(CSNF)的聚酰胺胺环氧氯丙烷树脂(PAE)的配合比和干燥温度相互关联并进行组合,可以维持高阻氧性、并且可以使基材和阻气层的附着强度显著提高。
实施例D2、D3以及比较例D3~D5
将作为基材的市售尼龙6薄膜(商品名称:Emblem ON,Unitika Ltd.生产,薄板厚度25μm,软化点180℃)置于台上,在其上用电动涂布机装置(RK Print-Coat Instruments Ltd.制造,Model No.:K202)(涂布条件:涂布棒No.3,速度5)涂布在制造例1中得到的阻气用材料1。其后,以表D2所示PAE浓度和加热温度加热干燥30分钟(加热温度23℃为自然干燥处理,以下相同),从而得到阻气性层叠体。
表D2
表D2中PAE浓度、加热温度、剥离试验的结果的看法与表D1相同。表示的是实施例D2为6种、实施例D3为2种、比较例D3为8种、比较例D4为12种、比较例D5为4种的剥离试验的结果。
从表D2可知,通过使相对于微细纤维素纤维(CSNF)的聚酰胺胺环氧氯丙烷树脂(PAE)的配合比和干燥温度相互关联并进行组合,能够显著地提高基材和阻气层的附着强度。
实施例D4~D7以及比较例D6~D10
将作为基材的市售OPP(双轴延伸聚丙烯)薄膜(商品名称:OPM-1,Tohcello Co.,Ltd.生产,薄板厚度20μm,软化点140℃)、市售的L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商品名称:FC-D,TohcelloCo.,Ltd.生产,薄板厚度25μm,软化点105℃)置于台上,在其上用电动涂布机装置(RK Print-Coat Instruments Ltd.制造,Model No.:K202)(涂布条件:涂布棒No.3,速度5)涂布在制造例2中得到的阻气用材料2。其后,以表D3所示水性聚异氰酸酯浓度和加热温度加热干燥30分钟,从而得到阻气性层叠体。
表D3
表D3中水性聚异氰酸酯浓度、加热温度、剥离试验的结果的看法与表1相同。表示的是实施例D4为8种、实施例D5为4种、实施例D6为2种、实施例D7为4种、比较例D6为4种、比较例D7为2种、比较例D8为6种、比较例D9为1种、比较例D10为1种的剥离试验的结果。
从表D3可以明确,通过使相对于微细纤维素纤维(CSNF)的聚异氰酸酯的配合比和干燥温度相互关联并进行组合,能够显著地提高基材和阻气层的附着强度。
实施例
以下表示包括符合其它实施形态1~4的例子的实施例。
实施例D-A-1、D-A-2、D-B-1、D-B-2
将作为基材的市售PET薄膜(商品名称:Tetoron G2,帝人杜邦薄膜公司,薄板厚度25μm,软化点250℃)置于台上,在其上用电动涂布机装置(control coater)(RK Print-Coat Instruments Ltd.制造,ModelNo.:K202)(涂布条件:涂布棒No.3,速度5)涂布在制造例D1中得到的阻气用材料3。其后,以表D4所示的水性聚异氰酸酯浓度和加热温度加热干燥30分钟,从而得到阻气性层叠体。
表D4
表D4中水性聚异氰酸酯浓度、加热温度、剥离试验的结果的看法与表D1相同。表示的是实施例D-A-1为12种、实施例D-A-2为2种、实施例D-B-1为6种、实施例D-B-2为2种的剥离试验的结果。实施例D-A-1、D-A-2为符合上述“其它实施形态-1”的例子。
实施例D-A-3、D-A-4、D-A-5、D-B-3、D-B-4
将作为基材的市售尼龙6薄膜(商品名称:Emblem ON,Unitika Ltd.生产,薄板厚度25μm,软化点180℃)置于台上,在其上用电动涂布机装置(control coater)(RK Print-Coat Instruments Ltd.制造,Model No.:K202)(涂布条件:涂布棒No.3,速度5)涂布在制造例D2中得到的阻气用材料2。其后,以表D5所示的水性聚异氰酸酯浓度和加热温度加热干燥30分钟,从而得到阻气性层叠体。
表D5
表D5中水性聚异氰酸酯浓度、加热温度、剥离试验的结果的看法与表D1相同。表示的是实施例D-A-3为8种、实施例D-A-4为2种、实施例D-A-5为2种、实施例D-B-3为2种、实施例D-B-4为2种的剥离试验的结果。实施例D-A-3、D-A-4、D-A-5为符合上述“其它实施形态-2”的例子。
从表D5可以明确,通过使相对于微细纤维素纤维(CSNF)的聚异氰酸酯的配合比和干燥温度相互关联并进行组合,能够显著地提高基材和阻气层的附着强度。
实施例D-A-6、D-A-7、D-B-5、D-B-6、D-B-7
将作为基材的市售PET薄膜(商品名称:Tetoron G2,帝人杜邦薄膜公司,薄板厚度25μm,软化点250℃)置于台上,在其上用电动涂布机装置(control coater)(RK Print-Coat Instruments Ltd.制造,ModelNo.:K202)(涂布条件:涂布棒No.3,速度5)涂布在制造例D3中得到的阻气用材料3。其后,以表D6所示的环氧化合物浓度和加热温度加热干燥30分钟,从而得到阻气性层叠体。
表D6
表D6中环氧化合物浓度、加热温度、剥离试验的结果的看法与表D1相同。表示的是实施例D-A-6为12种、D-A-7为1种、实施例D-B-5为2种、D-B-6为1种、D-B-7为1种的剥离试验的结果。实施例D-A-6、D-A-7、D-B-5为符合上述“其它实施形态-3”的例子。
从表D6可以明确,通过使相对于微细纤维素纤维(CSNF)的环氧化合物的配合比和干燥温度相互关联并进行组合,能够显著提高基材和阻气层的附着强度。
实施例D-A-8、D-A-9、D-A-10、D-A-11、D-B-8、D-B-9
将作为基材的市售的尼龙6薄膜(商品名称:Emblem ON,UnitikaLtd.生产,薄板厚度25μm,软化点180℃)置于台上,在其上用电动涂布机装置(control coater)(RK Print-Coat Instruments Ltd.制造,ModelNo.:K202)(涂布条件:涂布棒No.3,速度5)涂布在制造例3中得到的阻气用材料3。其后,以表D7所示的环氧化合物浓度和加热温度加热干燥30分钟,从而得到阻气性层叠体。
表D7
表D7中环氧化合物浓度、加热温度、剥离试验的结果的看法与表D1相同。表示的是实施例D-A-8为8种、实施例D-A-9为4种、实施例D-A-10为1种、实施例D-A-11为1种、实施例D-B-8为6种、实施例D-B-9为1种的剥离试验的结果。实施例D-A-8、D-A-9、D-A-10、D-A-11、D-B-8为符合上述“其它实施形态-4”的例子。
从表D7可以明确,通过使相对于微细纤维素纤维(CSNF)的环氧化合物的配合比和干燥温度相互关联并进行组合,能够显著提高基材和阻气层的附着强度。
Claims (21)
1.一种阻气用材料,其含有纤维素纤维和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或者其为对纤维素纤维进行干燥或加热而成;其中,所述纤维素纤维含有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以下的纤维素纤维,并且纤维素的羧基含量为0.1~2mmol/g。
2.一种阻气性成形体,其中,在作为基材的成形体表面上具有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气用材料形成的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气用材料,其中,
含有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以下的纤维素纤维和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构成所述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素的羧基含量为0.1~2mmol/g。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气用材料,其中,
所述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以下的纤维素纤维的平均长宽比为10~1000。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阻气用材料,其中,
所述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为含有2个以上的选自环氧基、醛基、氨基、羧基、异氰酸酯基、酰肼基、噁唑啉基、碳化二亚胺基、氮杂环丁二烯基团、醇盐基、羟甲基、硅醇基、羟基的官能团的化合物。
6.如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阻气用材料,其中,
所述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是分子量为500以下的化合物。
7.如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阻气用材料,其中,
所述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是分子量为500以下的含有2个以上的醛基、羧基的化合物。
8.如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阻气用材料,其中,
所述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含有选自乙二醛、戊二醛、柠檬酸的至少一种以上的化合物。
9.一种阻气性成形体,其由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的阻气用材料形成。
10.一种阻气性成形体,其中,在作为基材的成形体表面上具有由权利要求3~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阻气用材料形成的层。
11.一种阻气性成形体或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通过以下A5、B6、C7以及C8中的任意方法进行,
A5:一种阻气性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是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阻气性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对成形用的硬质表面或对作为基材的成形体供给含有纤维素纤维和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的阻气用材料,使该阻气用材料附着在该硬质表面或该成形体上的工序,其后进行干燥的工序;
B6:一种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形成含有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的膜状物的工序,之后通过加热进行干燥的工序,其中,所述纤维素纤维含有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以下的纤维素纤维,并且构成所述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素的羧基含量为0.1~2mmol/g;
C7:一种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使用含有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在基板上或基材上形成膜状物的工序,使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的水溶液附着在所述膜状物上的工序,之后进行交联反应的工序,其中,所述纤维素纤维含有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以下的纤维素纤维,并且构成所述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素的羧基含量为0.1~2mmol/g;
C8:一种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使用含有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在基板上或基材上形成膜状物的工序,之后进行干燥的工序,使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的水溶液附着在干燥后的膜状物上的工序,其后进行交联反应的工序,其中,所述纤维素纤维含有平均纤维直径为200nm以下的纤维素纤维,并且构成所述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素的羧基含量为0.1~2mmol/g。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是A5中记载的阻气性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在干燥工序后具有对阻气性成形体进行加热的工序。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是B6中记载的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在所述通过加热进行干燥的工序中,干燥至所述膜状成形体的含水率达到23℃且60%RH下的平衡含水率的1~90%。
14.如权利要求11或1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是B6中记载的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在所述通过加热进行干燥的工序中,加热温度为50~250℃。
15.如权利要求11、13和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是B6中记载的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在形成含有所述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的膜状物的工序和通过加热进行干燥的工序之间,具有保持在干燥至该膜状物的含水率达到温度20℃±15℃且湿度45~85%RH下的平衡含水率的状态的工序。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是C7或C8中记载的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在使所述交联剂水溶液附着的工序中,交联剂水溶液的浓度为1~30质量%。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是C7或C8中记载的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所述交联反应为在30~300℃加热1~300分钟的工序。
18.如权利要求11、16和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是C7或C8中记载的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所述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为含有2个以上的选自环氧基、醛基、氨基、羧基、异氰酸酯基、酰肼基、噁唑啉基、碳化二亚胺基、氮杂环丁二烯基团、醇盐基、羟甲基、硅醇基、羟基的官能团的化合物。
19.如权利要求11和16~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是C7或C8中记载的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所述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是分子量为500以下的化合物。
20.如权利要求11和16~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是C7或C8中记载的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所述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是分子量为500以下且含有2个以上的醛基、羧基、酰肼基的化合物。
21.如权利要求11和16~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是C7或C8中记载的膜状成形体的制造方法,所述交联剂为选自己二酸二酰肼、乙二醛、丁烷四羧酸、戊二醛、柠檬酸的化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334373 | 2008-12-26 | ||
JP2008334371 | 2008-12-26 | ||
JP2008334373 | 2008-12-26 | ||
JP2008-334371 | 2008-12-26 | ||
JP2009026354 | 2009-02-06 | ||
JP2009-026354 | 2009-02-06 | ||
JP2009-291852 | 2009-12-24 | ||
JP2009291853A JP2010201414A (ja) | 2009-02-06 | 2009-12-24 | 膜状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
JP2009-291855 | 2009-12-24 | ||
JP2009291854A JP5064479B2 (ja) | 2008-12-26 | 2009-12-24 | ガスバリア用材料及びガスバリア性成形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9291855A JP5616056B2 (ja) | 2008-12-26 | 2009-12-24 | 膜状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
JP2009-291854 | 2009-12-24 | ||
JP2009291852A JP2011131452A (ja) | 2009-12-24 | 2009-12-24 | ガスバリア性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
JP2009-291853 | 2009-12-24 | ||
PCT/JP2009/071889 WO2010074340A1 (ja) | 2008-12-26 | 2009-12-25 | ガスバリア用材料及びガスバリア性成形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64821A true CN102264821A (zh) | 2011-11-30 |
Family
ID=44513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526083A Pending CN102264821A (zh) | 2008-12-26 | 2009-12-25 | 阻气用材料和阻气性成形体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10281487A1 (zh) |
EP (1) | EP2371892A4 (zh) |
CN (1) | CN102264821A (zh) |
WO (1) | WO2010074340A1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64810A (zh) * | 2013-09-06 | 2016-07-13 | 比勒鲁迪克斯那斯公司 | 由自交联性原纤化纤维素制得的具有低湿度敏感性的氧和水蒸气阻隔膜 |
CN108026698A (zh) * | 2015-09-17 | 2018-05-11 | 斯道拉恩索公司 | 用于生产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质的膜的方法 |
CN108472918A (zh) * | 2015-10-27 | 2018-08-31 | 王子控股株式会社 | 积层片材及积层体 |
CN108602971A (zh) * | 2016-02-10 | 2018-09-28 | 王子控股株式会社 | 片材 |
CN109072559A (zh) * | 2016-04-29 | 2018-12-21 | 斯道拉恩索公司 | 包含微纤化纤维素的膜和由其制成的产品 |
CN109715883A (zh) * | 2016-09-28 | 2019-05-03 | 斯道拉恩索公司 | 制备包含微原纤维化纤维素的膜的方法、膜和纸或纸板产品 |
CN110126417A (zh) * | 2019-05-24 | 2019-08-16 | 深圳昌茂粘胶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手机无折痕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008124A (zh) * | 2019-04-25 | 2022-02-01 | 东洋制罐集团控股株式会社 | 纤维素纳米晶体复合体及其生产方法 |
CN114641597A (zh) * | 2019-11-12 | 2022-06-17 | 比勒鲁迪克斯那斯公司 | 交联的mfc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50295B2 (ja) * | 2008-02-12 | 2013-02-20 | ローム株式会社 |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GB0908401D0 (en) | 2009-05-15 | 2009-06-24 | Imerys Minerals Ltd | Paper filler composition |
CN102597076B (zh) * | 2009-11-24 | 2014-11-19 | 花王株式会社 | 膜状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用于形成该膜状体的水性分散液 |
KR101805219B1 (ko) | 2010-03-24 | 2017-12-05 | 도판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대전 방지용 적층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적층 재료 |
CN102834259B (zh) | 2010-03-24 | 2016-01-20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和成型容器 |
WO2011118520A1 (ja) * | 2010-03-25 | 2011-09-29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ガスバリア性積層体および包装材料 |
CN103052674A (zh) * | 2010-09-06 | 2013-04-17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透明基材及其制造方法 |
GB201019288D0 (en) | 2010-11-15 | 2010-12-29 | Imerys Minerals Ltd | Compositions |
WO2013042654A1 (ja) | 2011-09-22 | 2013-03-28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膜形成用組成物、積層体、膜、シート基材、包装材、膜形成用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セルロース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
WO2013094563A1 (ja) * | 2011-12-19 | 2013-06-27 |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033722B2 (ja) * | 2013-03-27 | 2016-11-30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
WO2014181560A1 (ja) * | 2013-05-08 | 2014-11-13 |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 紙製バリア包装材料 |
JP6574601B2 (ja) * | 2015-04-30 | 2019-09-11 | 国立大学法人 東京大学 | セルロース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EP3317303B1 (en) * | 2015-06-30 | 2019-07-24 | BillerudKorsnäs AB | Oxygen barriers based on modified cellulose fibers |
KR102182230B1 (ko) | 2016-04-04 | 2020-11-24 | 파이버린 테크놀로지스 리미티드 | 천장, 바닥재, 및 건축 제품에 향상된 강도를 제공하기 위한 조성물 및 방법 |
SE1650962A1 (en) * | 2016-07-01 | 2018-01-02 | Stora Enso Oyj | A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film comprising microfibrillated cellulose and a film comprising microfibrillated cellulose |
SE541275C2 (en) | 2016-12-22 | 2019-06-04 | Stora Enso Oyj | A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coated film comprising microfibrillated cellulose |
SE540870C2 (en) | 2017-04-12 | 2018-12-11 | Stora Enso Oyj | A gas barrier film comprising a mixture of microfibrillated cellulose and microfibrillated dialdehyde cellulos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gas barrier film |
SE541716C2 (en) * | 2017-10-11 | 2019-12-03 | Stora Enso Oyj | Oxygen Barrier Film comprising microfibrillated cellulose |
SE542193C2 (en) | 2017-10-20 | 2020-03-10 | Stora Enso Oyj |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film having good barrier properties and a film having good barrier properties |
JP7047369B2 (ja) * | 2017-12-19 | 2022-04-05 |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組成物 |
SE542054C2 (en) | 2017-12-22 | 2020-02-18 | Stora Enso Oyj | Multilayer film comprising microfibrillated cellulos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multilayer film |
SE541631C2 (en) | 2018-03-08 | 2019-11-19 | Stora Enso Oyj |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oxygen barrier film comprising dialdehyde cellulose fibers |
EP3872127A4 (en) * | 2018-10-22 | 2022-08-10 | Toyo Seikan Group Holdings, Ltd. | GAS BARRIER COMPOSITION |
SE543618C2 (en) | 2018-11-22 | 2021-04-20 | Stora Enso Oyj | Gas barrier film for a paper or paperboard based packaging material comprising microfibrillated cellulose surface grafted with a fatty acid halide and a thermoplastic polymer layer |
SE1851644A1 (en) * | 2018-12-21 | 2020-06-22 | Stora Enso Oyj | Method for crosslinking nanocellulosic film with organic acid or organic acid salt |
SE545297C2 (en) | 2019-06-27 | 2023-06-20 | Stora Enso Oyj | A paper or papperboard packaging material comprising a gas barrier film |
SE544668C2 (en) * | 2019-11-04 | 2022-10-11 | Stora Enso Oyj | A surface coated cellulosic film |
CN110970591B (zh) | 2019-12-18 | 2021-05-04 | 江苏厚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高粘接和高离子导电的涂覆浆料及制备方法、锂电池隔膜 |
JP7386731B2 (ja) * | 2020-03-05 | 2023-11-27 |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 塗料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塗膜 |
JP7583407B2 (ja) | 2020-12-23 | 2024-11-14 | 国立大学法人信州大学 | 繊維材料、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ドライフィルム、および硬化物 |
US20240183107A1 (en) * | 2021-03-31 | 2024-06-06 | Yokogawa Electric Corporation | Dispersion, composite, and producing methods therefor |
EP4517000A1 (en) * | 2023-08-31 | 2025-03-05 | Billerud Aktiebolag (publ) | Treated board having improv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t high humidity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6026A (ja) | 1993-07-08 | 1995-01-27 |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 表面架橋された吸水性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
SK3599A3 (en) * | 1996-07-15 | 2000-04-10 | Rhodia Chimie Sa | Composition containing cellulose nanofibrils, the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 aqueous suspension containing cellulose nanofibrils and the use of this composition and suspension |
JP3928751B2 (ja) | 1996-07-22 | 2007-06-13 | 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水性接着剤組成物及びラミネート方法 |
JP2000019678A (ja) | 1998-06-30 | 2000-01-21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熱現像画像記録材料 |
JP2000272254A (ja) | 1999-03-29 | 2000-10-03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熱転写シート |
JP3572344B2 (ja) | 2000-08-11 | 2004-09-29 | 日華化学株式会社 | 二液型水性樹脂組成物及び該組成物を含有してなる塗工剤 |
JP4622147B2 (ja) * | 2001-04-26 | 2011-02-02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セルロース複合体、及びこのセルロース複合体を用いた内添紙製品 |
JP4816848B2 (ja) | 2001-05-29 | 2011-11-16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コーティング剤及びそのコーティング剤を用いた積層材料 |
JP4724814B2 (ja) * | 2003-07-31 | 2011-07-13 | 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 | 繊維強化複合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配線基板 |
JP2005213411A (ja) | 2004-01-30 | 2005-08-11 | Nicca Chemical Co Ltd | 多孔性構造体の製造方法、多孔性構造体及び皮革状構造物 |
JP2005219422A (ja) | 2004-02-09 | 2005-08-18 | Mitsui Chemicals Inc | ダイレクトオフセット印刷用原版、ダイレクトオフセット印刷版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
JP2005272590A (ja) | 2004-03-24 | 2005-10-06 | Dai Ichi Kogyo Seiyaku Co Ltd | 水性ポリウレタン樹脂組成物 |
JP4510518B2 (ja) | 2004-05-26 | 2010-07-28 | 日華化学株式会社 | 極細繊維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WO2007088974A1 (ja) * | 2006-02-02 | 2007-08-09 | Kyushu University,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 セルロースナノ繊維を用いる撥水性と耐油性の付与方法 |
JP4998981B2 (ja) | 2006-06-20 | 2012-08-15 | 国立大学法人 東京大学 | 微細セルロース繊維 |
JP5099618B2 (ja) * | 2006-07-19 | 2012-12-19 | ローム株式会社 | 繊維複合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845129B2 (ja) * | 2007-03-28 | 2011-12-28 | 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 |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5144953B2 (ja) | 2007-04-18 | 2013-02-13 |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再剥離性粘着シート |
JP2009041117A (ja) * | 2007-08-06 | 2009-02-26 | Nisshinbo Ind Inc | 多糖類ナノファイバー |
WO2009020239A1 (ja) | 2007-08-07 | 2009-02-12 | Kao Corporation | ガスバリア用材料 |
JP5529386B2 (ja) | 2008-02-28 | 2014-06-25 |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粘着シート |
CN102066663A (zh) * | 2008-06-17 | 2011-05-18 | 阿克佐诺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纤维素产品 |
JP5296445B2 (ja) * | 2008-07-31 | 2013-09-25 | 第一工業製薬株式会社 | ゲル状組成物 |
-
2009
- 2009-12-25 EP EP09835121.6A patent/EP2371892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9-12-25 WO PCT/JP2009/071889 patent/WO201007434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12-25 US US13/142,105 patent/US2011028148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9-12-25 CN CN2009801526083A patent/CN10226482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64810B (zh) * | 2013-09-06 | 2021-04-09 | 比勒鲁迪克斯那斯公司 | 由自交联性原纤化纤维素制得的具有低湿度敏感性的氧和水蒸气阻隔膜 |
CN105764810A (zh) * | 2013-09-06 | 2016-07-13 | 比勒鲁迪克斯那斯公司 | 由自交联性原纤化纤维素制得的具有低湿度敏感性的氧和水蒸气阻隔膜 |
US10384424B2 (en) | 2013-09-06 | 2019-08-20 | Billerudkorsnäs Ab | Oxygen and water vapour barrier films with low moisture sensitivity fabricated from self-cross-linking fibrillated cellulose |
CN108026698A (zh) * | 2015-09-17 | 2018-05-11 | 斯道拉恩索公司 | 用于生产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质的膜的方法 |
CN108472918A (zh) * | 2015-10-27 | 2018-08-31 | 王子控股株式会社 | 积层片材及积层体 |
CN108472918B (zh) * | 2015-10-27 | 2021-02-19 | 王子控股株式会社 | 积层片材及积层体 |
CN108602971A (zh) * | 2016-02-10 | 2018-09-28 | 王子控股株式会社 | 片材 |
US11346053B2 (en) | 2016-02-10 | 2022-05-31 | Oji Holdings Corporaton | Sheet |
CN108602971B (zh) * | 2016-02-10 | 2022-04-01 | 王子控股株式会社 | 片材 |
CN109072559A (zh) * | 2016-04-29 | 2018-12-21 | 斯道拉恩索公司 | 包含微纤化纤维素的膜和由其制成的产品 |
CN109072559B (zh) * | 2016-04-29 | 2021-12-14 | 斯道拉恩索公司 | 包含微纤化纤维素的膜和由其制成的产品 |
US11105045B2 (en) | 2016-09-28 | 2021-08-31 | Stora Enso Oyj |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film comprising microfibrillated cellulose, a film and a paper or paperboard product |
CN109715883B (zh) * | 2016-09-28 | 2022-02-11 | 斯道拉恩索公司 | 制备包含微原纤维化纤维素的膜的方法、膜和纸或纸板产品 |
CN109715883A (zh) * | 2016-09-28 | 2019-05-03 | 斯道拉恩索公司 | 制备包含微原纤维化纤维素的膜的方法、膜和纸或纸板产品 |
CN114008124A (zh) * | 2019-04-25 | 2022-02-01 | 东洋制罐集团控股株式会社 | 纤维素纳米晶体复合体及其生产方法 |
CN114008124B (zh) * | 2019-04-25 | 2023-09-29 | 东洋制罐集团控股株式会社 | 纤维素纳米晶体复合体及其生产方法 |
CN110126417A (zh) * | 2019-05-24 | 2019-08-16 | 深圳昌茂粘胶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手机无折痕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126417B (zh) * | 2019-05-24 | 2023-10-24 | 深圳昌茂粘胶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手机无折痕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641597A (zh) * | 2019-11-12 | 2022-06-17 | 比勒鲁迪克斯那斯公司 | 交联的mfc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10281487A1 (en) | 2011-11-17 |
EP2371892A4 (en) | 2013-07-31 |
EP2371892A1 (en) | 2011-10-05 |
WO2010074340A1 (ja) | 2010-07-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64821A (zh) | 阻气用材料和阻气性成形体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772516B (zh) | 阻气用材料 | |
Li et al. | Fabrication of food-safe water-resistant paper coatings using a melamine primer and polysiloxane outer layer | |
JP5064479B2 (ja) | ガスバリア用材料及びガスバリア性成形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2264822B (zh) | 纤维素纤维的悬浊液及其制造方法和膜状成形体及其制造方法 | |
Wang et al. | Multifunctional polymer composite coatings and adhesives by incorporating cellulose nanomaterials | |
Haque et al. | Flexible water-resistant semi-transparent cotton gin trash/poly (vinyl alcohol) bio-plastic for packaging application: Effect of plasticisers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
CN101631838A (zh) | 包含半纤维素的聚合物膜或涂层 | |
JP5616056B2 (ja) | 膜状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 |
EP4004284B1 (en) | Hemicellulose-containing coatings | |
EP3444400B1 (en) | Barrier paper and paper cup | |
US20230117442A1 (en) | Polymeric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m | |
Szlek et al. | Hydrophobic Molecular Treatments of Cellulose-based or Other Polysaccharide Barrier Layers for Sustainable Food Packaging: A Review. | |
Kim et al. | Production of flame-resistant bacterial cellulose using whey protein isolate or casein via physical entrapment and crosslinking | |
Ait Benhamou et al. | Strong and flame-resistant nanocellulose sheets derived from agrowastes via a papermaking-assisted process | |
Elkholy et al. | Design of Carboxylic Acid‐Functionalized Poly (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 for Recyclable and Biodegradable Zero‐Waste Paper Packaging | |
JP5350776B2 (ja) | ガスバリア性積層体 | |
Orelma et al. | Improving mechanical performance and functionality of birch veneer with mechano-enzymatic microfibrillated cellulose coating | |
Paul et al. | Paper and cardboard reinforcement by impregnation with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high‐performance polymers for food packaging applications | |
JP2010201414A (ja) | 膜状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 |
Zhou et al. | Layer-by-layer nanoscale bondlines for macroscale adhesion. | |
Akin et al. | Use of glyoxal in starch based sizing mixture for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paper | |
EP4259880B1 (en) | Aqueous dispersion for improving barrier properties | |
Figovsky et al. | Green nanostructured biodegradable materials short Review part I | |
Päärnilä | Lignin films–prod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