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48789A - 液体喷出装置及喷出检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出装置及喷出检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48789A CN102248789A CN2011101294136A CN201110129413A CN102248789A CN 102248789 A CN102248789 A CN 102248789A CN 2011101294136 A CN2011101294136 A CN 2011101294136A CN 201110129413 A CN201110129413 A CN 201110129413A CN 102248789 A CN102248789 A CN 10224878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zzle
- inspection
- during
- liquid
-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6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8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102100040577 Dermatan-sulfate epimerase-like prote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9
- 101000816741 Homo sapiens Dermatan-sulfate epimerase-like prote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9
- 241001270131 Agaricus moeller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190 activ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ferric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611 fee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43 dye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3 ground stat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521 macromolecul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0000623 proteins and gen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 th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4 vap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6 vapo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79—Detection means therefor, e.g. for nozzle clogg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based on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8—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using a specific wavefor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9—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for removing air bubb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32—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 B41J2/2142—Detection of malfunctioning nozz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354—Sensor in each pressure cha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及喷出检查方法。该液体喷出装置具有:喷出液体的多个喷嘴;分别与所述多个喷嘴对应设置的多个压电元件;生成按照各喷嘴向1个像素喷出液体的每个喷出周期被重复的驱动信号,且该驱动信号在各喷出周期中设置多个可选择的期间、并且其中的至少一个期间为检查期间的驱动信号生成部;按照每个期间选择性地对所述多个压电元件施加所述驱动信号的选择部;和进行来自检查对象喷嘴的液体的喷出检查的喷出检查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喷出装置及喷出检查方法。
背景技术
公知打印机是作为通过驱动压电元件而使液体(例如,墨水)从喷嘴喷出的液体喷出装置。在这样的打印机中,公开了对压电元件的残余振动进行检测、且通过该残余振动来进行液体的喷出检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794431号公报
然而,在这种打印机中,为了控制多个压电元件的驱动,需要从装置主体侧向打印头侧发送多个信号。因此,从装置主体侧至打印头侧的布线数有增多的可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谋求减少从装置主体侧向打印头侧的布线数。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主要发明是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具有:喷出液体的多个喷嘴;多个压电元件,分别与所述多个喷嘴对应设置;驱动信号生成部,其生成按照各喷嘴向1个像素喷出液体的每个喷出周期被重复的驱动信号,该驱动信号在各喷出周期中设置多个可选择的期间、并且其中的至少一个期间为检查期间;选择部,其按照每个期间选择性地对所述多个压电元件施加所述驱动信号;和喷出检查部,其进行来自检查对象喷嘴的液体的喷出检查,所述选择部,针对所述检查对象喷嘴,选择所述检查期间之前的期间及所述检查期间,所述喷出检查部,在所述检查期间之前的期间与所述检查对象喷嘴对应的所述压电元件被所述驱动信号驱动之后,在所述检查期间,进行所述检查对象喷嘴的喷出检查。
针对本发明的其它特征,根据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将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打印机1的整体结构的方框图。
图2A是打印机1的立体图,图2B是打印机1的横截面图。
图3是基于打印机驱动程序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驱动信号生成电路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向波形存储器进行数据写入的时序的图。
图6是表示从波形存储器读取数据与生成驱动信号COM的时序的图。
图7是表示打印头的下表面的喷嘴配置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8是打印头的喷嘴的周边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压电式致动器的另一示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对振动板的残余振动进行了假设的单振动的计算模型的图。
图11是墨水的增粘与残余振动波形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2是气泡混入与残余振动波形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残余振动检测电路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电路图。
图14是表示残余振动检测电路的比较器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5是打印头控制部HC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6是各信号的时序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驱动信号COM与图像数据SI的关系的图。
图18是表示打印时的喷嘴检查的应用例的图。
图19是冲洗时的喷嘴检查的应用例的图。
图20是表示喷嘴检查(打印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喷嘴检查(冲洗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针对各喷嘴分别设置残余振动检测电路时的图。
图中:
1-打印机,
20-输送单元,
21-送纸辊,
22-输送电动机,
23-输送辊,
24-压纸卷筒,
25-排纸辊,
30-墨盒托架单元,
31-墨盒托架,
40-打印头单元,
50-检测器组,
51-线性编码器,
52-旋转编码器,
53-纸张检测传感器,
54-光学传感器,
55-残余振动检测电路,
56-交流放大器,
57-比较器,
60-控制器,
61-接口部,
62-CPU,
63-存储器,
64-单元控制电路,
65-驱动信号生成电路,
71-可挠电缆,
81A-第一移位寄存器,
81B-第二移位寄存器,
82A-第一锁存电路,
82B-第二锁存电路,
83-解码器,
84-控制逻辑,
86-开关,
421-振动板,
422-压电式致动器,
423-墨腔,
424-喷嘴,
425-喷嘴基板,
426-墨腔基板,
427-压电元件,
428-储墨室,
429-墨水供给管,
430-中间层,
431-第一电极,
432-第二电极,
651-波形存储器,
652-第一锁存电路,
653-加法器,
654-第二锁存电路,
655-D/A变换器,
656-电压放大部,
657-电流放大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的事项是显然的。
液体喷射装置具有:喷出液体的多个喷嘴;多个压电元件,分别与所述多个喷嘴对应设置;驱动信号生成部,其生成按照各喷嘴向1个像素喷出液体的每个喷出周期被重复的驱动信号,该驱动信号在各喷出周期中设置多个可选择的期间、并且其中的至少一个期间为检查期间;选择部,其按照每个期间选择性地对所述多个压电元件施加所述驱动信号;和喷出检查部,其进行来自检查对象喷嘴的液体的喷出检查,所述选择部,针对所述检查对象喷嘴,选择所述检查期间之前的期间及所述检查期间,所述喷出检查部,在所述检查期间之前的期间与所述检查对象喷嘴对应的所述压电元件被所述驱动信号驱动之后,在所述检查期间,进行所述检查对象喷嘴的喷出检查。
根据这样的液体喷出装置,能够谋求减少从装置主体侧向打印头侧的布线数。
该液体喷出装置优选表示在各像素中是否形成点的数据信号被变换为包括所述驱动信号的驱动波形的选择信息和所述检查期间的选择信息。
根据这样的液体喷出装置,能够进一步谋求减少布线数。
该液体喷出装置优选按照每个所述驱动波形分别设置有所述检查期间。
根据这样的液体喷出装置,能够与驱动压电元件的期间无关地进行喷出检查。
该液体喷出装置优选所述驱动波形包含不从所述喷嘴喷出液体的微振动用的波形。
根据这样的液体喷出装置,无论是否喷出液体都能够进行喷出检查。
该液体喷出装置优选检查基准按照每个所述驱动波形而不同。
根据这样的液体喷出装置,能够提高喷出检查的精度。
该液体喷出装置优选所述选择部具有:多个第一开关,按照所述多个压电元件的每一个而被设置,且对向各压电元件的一端施加/不施加所述驱动信号进行切换;以及第二开关,其对于所述多个压电元件被公共设置,且对向所述多个压电元件的另一端施加规定电压、和向所述喷出检查部输出所述多个压电元件的另一端的电压进行切换,在所述检查期间之前的期间,至少向与所述检查对象喷嘴对应的所述压电元件的一端施加所述驱动信号,并且向所述多个压电元件的另一端施加所述规定电压,在所述检查期间,所述驱动信号恒定,并且,向与所述检查对象喷嘴对应的所述压电元件的一端施加所述驱动信号,且不向与非检查对象喷嘴对应的所述压电元件的一端施加所述驱动信号,而且,所述多个压电元件的另一端的电压被输出到所述喷出检查部。
根据这样的液体喷出装置,对于多个喷嘴,喷出检查部可以是一个。因此能够设置为简单的结构。
该液体喷出装置优选所述第二开关是晶体管,所述喷出检查部具有:交流放大电路,其对通过所述驱动信号驱动了所述压电元件之后的残余振动的交流分量进行放大;比较电路,其对所述交流放大电路的输出和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以及逻辑电路,其进行向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电极的控制信号与所述比较电路的输出的逻辑运算。
根据这样的液体喷出装置,能够根据驱动压电元件后的残余振动来进行喷出检查。
此外,一种喷出检查方法,是液体喷出装置的喷出检查方法,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有:喷出液体的多个喷嘴;分别与所述多个喷嘴对应设置的多个压电元件;和进行来自喷嘴的液体的喷出检查的喷出检查部,所述喷出检查方法包括:生成按照各喷嘴向1个像素喷出液体的每个喷出周期被重复的驱动信号,该驱动信号在各喷出周期中设置多个可选择的期间、并且其中的至少一个期间为检查期间;在所述检查期间之前的期间,向与所述检查对象喷嘴对应的所述压电元件施加所述驱动信号;以及在所述检查期间,根据施加了所述驱动信号之后的所述压电元件,进行所述检查对象的喷嘴的喷出检查。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液体喷出装置,以喷墨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1)为例来进行说明。
===打印机的结构===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整体结构的方框图。此外,图2A是打印机1的立体图,图2B是打印机1的横截面图。以下,针对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具有:输送单元20、墨盒托架单元30、打印头单元40、检测器组50、及控制器60。从外部装置即计算机110接收打印数据的打印机1,通过控制器60对各单元(输送单元20、墨盒托架单元30、打印头单元40)进行控制。控制器60根据从计算机110接收到的打印数据,对各单元进行控制,且在纸张上打印图像。打印机1内的状况通过检测器组50被监视,检测器组50将检测结果输出给控制器60。控制器60根据从检测器组50输出的检测结果,对各单元进行控制。
输送单元20是用于向规定方向(以下,称为输送方向)输送介质(例如,纸张S等)的单元。该输送单元20具有:送纸辊21、输送电动机22(称为PF电动机)、输送辊23、压纸卷筒24、和排纸辊25。送纸辊21是用于将插入于纸张插入口的纸张送纸到打印机内的辊。输送辊23是将通过送纸辊21送纸的纸张S输送到能够打印的区域的辊,且由输送电动机22驱动。压纸卷筒24用于支撑打印中的纸张S。排纸辊25是将纸张S向打印机的外部排出的辊,且相对于能够打印的区域被设置在输送方向下流侧。
墨盒托架单元30是用于使打印头向规定方向(以下,称为移动方向)移动(也称为“扫描”)的单元。墨盒托架单元30具有墨盒托架31和墨盒托架电动机32(也称为CR电动机)。墨盒托架31能够在移动方向上来回移动,且通过墨盒托架电动机32进行驱动。此外,墨盒托架31可装卸地保持着容纳墨水的墨盒。
打印头单元40用于对纸张喷出墨水。打印头单元40具备:有多个喷嘴的打印头41、和打印头控制部HC。打印头41由于设置于墨盒托架31,因此若墨盒托架31在移动方向上移动,则打印头41也在移动方向上移动。于是,通过在打印头41在移动方向上移动过程中断续性地喷出墨水,从而在纸张上形成沿着移动方向的点线(网线)。
打印头控制部HC用于控制打印头41的驱动等。打印头控制部HC根据来自控制器60的打印头控制信号,选择性地驱动与打印头41的各喷嘴对应的压电式致动器。由此,从打印头41的喷嘴喷出墨水。
此外,针对打印头单元40的详细内容在后面进行描述。
检测器组50包括:线性编码器51、旋转编码器52、纸张检测传感器53、和光学传感器54等。线性编码器51对墨盒托架31的移动方向的位置进行检测。旋转编码器52对输送辊23的旋转量进行检测。纸张检测传感器53对送纸中的纸张的前端位置进行检测。光学传感器54根据安装在墨盒托架31的发光部和受光部,来检测有无纸张。于是,光学传感器54能够一边通过墨盒托架31进行移动,一边检测纸张端部的位置,以检测纸张的宽度。此外,光学传感器54还能够根据状况来检测排纸的前端(是输送方向下流侧的端部,也称为上端)/后端(是输送方向上流侧的端部,也称为下端)。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具有用于作为检测器组50而进行喷嘴的喷出检查(以下,也称为喷嘴检查)的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相当于喷出检查部)。并且,针对残余振动检测电路的详细内容在后面进行描述。
控制器60是用于进行打印机控制的控制单元。控制器60具有:接口部61、CPU62、存储器63、单元控制电路64、和驱动信号生成电路65。接口部61在外部装置即计算机110与打印机1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CPU62是用于进行打印机整体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存储器63具有用于确保存储CPU62的程序的区域或作业区域等的RAM、EEPROM等存储元件。CPU62按照存储于存储器63的程序,通过单元控制电路64对各单元进行控制。
驱动信号生成电路65生成驱动打印头41的驱动信号COM。此外,针对驱动信号生成电路65的详细内容在后面进行描述。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器60,根据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的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各喷嘴的正常、异常的处理(后述)。
可挠电缆71是具有可挠性的布线,在控制器60与打印头单元40之间输送各种信号。
<打印步骤>
控制器60若从计算机110接收到打印命令及打印数据,则对打印数据中所包含的各种命令的内容进行分析,且采用各单元进行以下的处理。
首先,控制器60使送纸辊21旋转,将要打印的纸张S输送至输送辊23处。接着,控制器60通过驱动输送电动机22使输送辊23旋转。若输送辊23以规定的转速旋转,则纸张S以规定的输送量被输送。
若纸张S被输送至打印头单元40的下部,则控制器60根据打印命令使墨盒托架电动机32旋转。根据该墨盒托架电动机32的旋转,墨盒托架31在移动方向上以加速→恒定速度→减速→反转→加速→恒定速度→减速→反转的方式来回移动。此外,通过墨盒托架31移动,设置于墨盒托架31的打印头单元40也同时在移动方向上移动。此外,打印头单元40在移动方向上移动的期间,控制器60使驱动信号生成电路65生成驱动信号COM,对打印头41的压电式致动器施加驱动信号COM。由此,打印头单元40在打印区域沿移动方向移动的期间(恒定速度的区间),从打印头41断续性地喷出墨滴。该墨滴通过在纸张S上滴墨滴,从而在移动方向上形成多个点排列的点列。并且,将通过从移动的打印头41喷出墨水而进行的点形成动作称为覆盖(pass)。
此外,控制器60在打印头单元40进行来回移动的间歇中,使输送电动机22驱动。输送电动机22根据来自控制器60所指令的驱动量来产生旋转方向的驱动力。于是,输送电动机22利用该驱动力使输送辊23旋转。输送辊23若以规定的转速旋转,则纸张S以规定的输送量被输送。也就是说,纸张S的输送量根据输送辊23的转速来确定。由此,交替地重复进行覆盖和输送动作,在纸张S的各像素上形成点。如此在纸张S上打印图像。
并且,最后,控制器60通过与输送辊23同步旋转的排纸辊25,对打印结束的纸张S进行排纸。
<打印机驱动程序的处理的概要>
上述打印处理,如上所述,通过从与打印机1连接的计算机110发送打印数据而开始。该打印数据通过基于打印机驱动程序的处理而生成。以下,针对打印机驱动程序的处理,参照图3进行说明。图3是打印机驱动程序的处理的说明图。
打印机驱动程序从应用程序接收图像数据,且变换为打印机1能够解释的形式的打印数据,并向打印机输出打印数据。在将来自应用程序的图像数据变换为打印数据时,打印机驱动程序进行分辨率变换处理/颜色变换处理/半色调处理/栅格化处理/命令附加处理等。
分辨率变换处理,是将从应用程序输出的图像数据(文本数据、图像数据等)变换为在纸张上进行打印时的分辨率(打印分辨率)的处理。例如,打印分辨率被指定为720×720dpi时,将从应用程序接收到的向量形式的图像数据变换为720×720dpi的分辨率的位图形式的图像数据。而且,分辨率变换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各像素数据,是由RGB色空间表示的多灰度(例如256灰度)的RGB数据。该灰度值是根据RGB图像数据确定的,以下也称为指令灰度值。
颜色变换处理,是将RGB数据变换为CMYK色空间的数据的处理。而且,CMYK色空间的图像数据是与打印机具有的墨水的颜色对应的数据。换言之,打印机驱动程序根据RGB数据,生成CMYK平面的图像数据。
该颜色变换处理根据将RGB数据的灰度值与CMYK数据的灰度值建立对应后得到的表格(颜色变换查找表LUT)来进行。而且,颜色变换处理后的像素数据,是由CMYK色空间表示的256灰度的CMYK数据。
半色调处理是将高灰度数的数据变换为打印机可形成的灰度数的数据的处理。通过该半色调处理,表示256灰度的数据被变换为表示2灰度的1比特数据或表示4灰度的2比特数据。在半色调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中,按照每个像素,1比特或2比特的像素数据进行了对应,该像素数据成为表示各像素中的点的形成状况(有无点)等的数据。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像素数据,如后面所述,生成表示有无点和有无喷嘴检查的2比特数据。之后,针对各点的尺寸,在决定了点生成率的基础上,利用抖动(dither)法/γ校正/误差分散法等,以分散地形成点的方式生成像素数据。
栅格化处理是按照打印时的点形成顺序而重新排列以矩阵状排列的像素数据的处理。例如,在打印时分多次来进行点形成处理的情况下,分别提取与各点形成处理对应的像素数据,并按照点形成处理的顺序重新排列。此外,若打印方式不同,则打印时的点形成顺序不同,因此根据打印方式进行栅格化处理。
命令附加处理是在被栅格化处理后的数据中,附加与打印方式相应的命令数据的处理。作为命令数据,例如有表示介质的输送速度的输送数据等。
经这些处理而生成的打印数据,通过打印机驱动程序被发送给打印机1。
===关于驱动振动生成电路的结构===
图4是表示驱动信号生成电路65的结构的方框图。驱动信号生成电路65具有:波形存储器651、第一锁存电路652、加法器653、第二锁存电路654、D/A变换器655、电压放大部656、和电流放大部657。
并且,CPU62向驱动信号生成电路65输出:写入允许信号DEN、写入时钟信号WCLK、和写入地址数据A0~A3,例如,在波形存储器651中写入16比特的波形形成用数据DATA。此外,CPU62向驱动信号生成电路65输出:用于读出该波形存储器651所存储的波形形成用数据DATA的读出地址数据A0~A3、设定对从波形存储器651读出的波形形成用数据DATA进行锁存的时刻的第一时钟信号ACLK、设定用于对已锁存的波形数据进行加法运算的时刻的第二时钟信号BCLK、以及对锁存数据进行清除的清除信号CLER。
波形存储器651暂时存储用于生成从CPU2输入的驱动信号的波形形成用数据DATA。
第一锁存电路652通过所述第一时钟信号ACLK,从波形存储器651读出需要的波形形成用数据DATA,并暂时进行保持(锁存)。
加法器653对第一锁存电路652的输出与从后述的第二锁存电路654输出的波形生成数据WDATA进行加法运算。
第二锁存电路654通过所述第二时钟信号BCLK,对加法器653的加法运算输出进行锁存。
D/A变换器655将从第二锁存电路654输出的波形生成数据WDATA变换为模拟信号。
电压放大部656对从D/A变换器655输出的模拟信号进行电压放大。
电流放大部657对电压放大部656的输出信号进行电流放大,输出驱动信号COM。
此外,对第一锁存电路652及第二锁存电路654输入从CPU62输出的清除信号CLER,在该清除信号CLER处于OFF状态(低电平)时,清除锁存数据。
图5是表示向波形存储器651进行数据写入的时序图。
波形存储器651,如图5所示,对所指示的地址分别排列各数比特的存储器元件,且地址A0~A3与波形数据DATA一起被存储。具体而言,在波形存储器651中,对CPU62所指示的地址A0~A3,将时钟信号WCLK和波形数据DATA一起输入,且通过写入允许信号DEN的输入而在存储器元件中存储波形数据DATA。
图6是表示来自波形存储器651的数据的读出和驱动信号COM的生成的时序图。在该示例中,在地址A0中,写入作为每单位时间的电压变化量而为0的波形数据。同样地,在地址A1中写入+ΔV1、在地址A2中写入-ΔV2、在地址A3中写入+ΔV3的波形数据。此外,通过清除信号CLER来清除第一锁存电路652及第二锁存电路654的保存数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信号COM设为从接地电位开始。
根据该状态,例如,如图6所示,若地址A1的波形数据被读取,并且输入了第一时钟信号ACLK,则在第一锁存电路652中保存+ΔV1的数字数据。被保存的+ΔV1的数字数据经由加法器653输入第二锁存电路654,在第二锁存电路654中,与第二时钟信号BCLK的上升同步地保存加法器653的输出。在加法器653中,由于也输入第二锁存电路654的输出,因此第二锁存电路654的输出(COM),在第二时钟信号BCLK的上升时刻按每+ΔV1进行加法运算。在该示例(图6)中,在时间段T1期间,地址A1的波形数据被读取,其结果是,被加法运算直至+ΔV1的数字数据成为3倍为止。
同样地,若地址A0的波形数据被读取,并且输入了第一时钟信号ACLK,则第一锁存电路652中所保存的数字数据被切换为0。该0的数字数据,虽然与前述同样地,经加法器653,在第二时钟信号BCLK的上升时刻被加法运算,但由于数字数据为0,因此实际上保持了其以前的值。在该示例中,在时间段T0期间,驱动信号COM保持为恒定值。
接着,若地址A2的波形数据被读取,并且输入了第一时钟信号ACLK,则第一锁存电路652所保存的数字数据被切换为-ΔV2。该-ΔV2的数字数据,虽然与前述同样地,经加法器653,在第二时钟信号BCLK的上升时刻被加法运算,但由于数字数据是-ΔV2,因此实际上配合着第二时钟信号,驱动信号COM按每-ΔV2进行减法运算。在该示例中,在时刻段T2期间,驱动信号COM被减法运算,直到-ΔV2的数字数据成为6倍为止。
若地址A0的波形数据被再次读取且电压变化量为0,则保持其以前的值。
通过这样的处理来生成驱动信号COM。并且,该驱动信号COM之中的上升部分是通过扩大后述的墨腔423的容积来引入墨水的阶段,驱动信号COM的下降部分是通过缩小墨腔423的容积来喷出墨滴的阶段。也就是说,驱动信号的波形,根据上述而容易推测出,能够通过被写入地址A0~A3中的波形数据0、+ΔV1、-ΔV2、+ΔV3、第一时钟信号ACLK、第二时钟信号BCLK进行调整。
===关于打印头的结构===
图7是表示打印头41的下表面(喷嘴面)的喷嘴配置的一个示例的图。
在打印头41中,如图7所示,排列有多个喷嘴。在该图7的示例中,表示有采用四色墨水(Y:黄色、M:品红色、C:青绿色、K:黑色)时的喷嘴的排列模式,通过这些颜色的组合能够进行全彩色打印。
针对各颜色设置有n个(例如180个)喷嘴。在图中对Y(黄色)的喷嘴列的各喷嘴赋予号码(Y(1)~Y(n))。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头41中,采用了压电式致动器(所谓压力方式),且与各喷嘴相对应地具备压电式致动器。
图8是打印头41的喷嘴的周边的剖面图。
打印头41如图8所示,至少具有:振动板421、使该振动板421移位的压电式致动器422、在内部填充液体即墨水并且通过振动板421的移位来增减内部压力的墨腔(压力室)423、以及与该墨腔423连通并且通过该墨腔423内的压力的增减而将墨水作为液滴进行喷出的喷嘴424。
更详细而言,打印头41具有:形成了喷嘴424的喷嘴基板425、墨腔基板426、振动板421、以及将多个压电元件427进行层叠后得到的层叠型的压电式致动器422。墨腔基板426如图所示,形成为固定形状,由此形成了墨腔423和与其连通的储墨室428。此外,储墨室428经由墨水供给管429与墨盒CT连接。压电式致动器422具有:对置配置的梳齿状第一电极431、第二电极432;以及与该电极(第一电极431、第二电极432)的各梳齿相交替配置的压电元件427。此外,压电式致动器422,其一端侧如图8所示,经由中间层430与振动板421接合。
在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压电式致动器422中利用了以下模式,即通过在第一电极431与第二电极432之间施加驱动信号COM,从而如图8的箭头所示,在上下方向上伸缩的模式。因此,在该压电式致动器422中,若施加了驱动信号COM,则在振动板421上产生基于压电式致动器422的伸缩的移位,使墨腔423内的压力发生变化,而从喷嘴424喷出墨滴。具体而言,如后面所述,通过扩大墨腔423的容积来引入墨水,接着,通过缩小墨腔423的容积来喷出墨滴。
图9是表示压电式致动器422的另一个示例的图。而且,图中的符号沿用了图8的符号。该图9的压电式致动器,一般被称为单压电晶片(unimorph)型致动器,是由两个电极(第一电极431、第二电极432)夹着压电元件427的简单的构造。在该图9的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施加驱动信号,使压电元件427在图的上下方向上弯曲。由此,与图8的层叠型致动器相同,在振动板421上产生移位,喷出墨滴。此时也通过扩大墨腔423的容积来引入墨水,接着通过缩小墨腔423的容积而从喷嘴424喷出墨滴。
在具有这样的打印头41的打印机1中,由于墨水用尽、墨水的增粘、气泡的产生、孔堵塞(干燥)等的原因,有时产生本该从喷嘴424喷出墨滴时而未喷出(不喷出)这样的墨滴的喷出异常(所谓漏点现象)。为了检测这样的异常,需要进行喷嘴检查。
===关于喷嘴检查===
若对与各喷嘴424对应的压电式致动器422施加驱动信号COM,则此时的压力变动后,在墨腔423内产生残余振动(正确而言,图8的振动板421的自由振动)。能够根据该残余振动的状态来检测各喷嘴424的状态(包括墨腔423内的状态)。
图10是表示对振动板421的残余振动进行了假设的单振动的计算模型的图。
若从驱动信号生成电路65对压电式致动器422施加驱动信号COM(驱动脉冲),则压电式致动器422根据驱动信号COM的电压而伸缩。振动板421按照压电式致动器422的伸缩而弯曲,由此墨腔423的容积在扩大之后收缩。此时,利用墨水室内产生的压力,使充满墨腔423的墨水的一部分从喷嘴424作为墨滴而喷出。在该一系列的振动板421的动作时,振动板421以固有振动频率产生自由振动(残余振动),该固有振动频率由基于墨水供给口的形状或墨水粘度等的流路电阻r、基于流路内的墨水重量的惯量(inertance)m和振动板421的柔量(compliance)c来决定。
该振动板421的残余振动的计算模型,以压力P、上述惯量m、柔量c及流路电阻r来表示。若针对体积速度u计算在图10的电路中赋予压力P时的步骤响应,则得到下式。
图11是墨水的增粘与残余振动波形的关系的说明图。图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残余振动的大小。例如,当喷嘴424附近的墨水干燥时,墨水的粘性增加(增粘)。若墨水增粘,则流路电阻r增加,振动周期或残余振动的衰减变大。
此外,图12是气泡混入与残余振动波形的关系的说明图。图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残余振动的大小。
例如,气泡混入墨水的流路或喷嘴前端时,与喷嘴正常时相比,墨水重量m(=惯量)将减少气泡所混入的量。根据(2)式,若m减少,则角速度ω变大,因此振动周期变短(振动频率增高)。
这种情况下,典型的是从喷嘴424不再喷出墨水。因此,在纸张S上打印的图像中会产生漏点。此外,即使从喷嘴424喷出墨滴,也会出现墨滴的量少、或由于该墨滴的飞行方向(弹道)偏离而不滴墨在目的位置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这些喷嘴称为异常(喷出异常)喷嘴。
如上所述,异常喷嘴中的残余振动与正常喷嘴中的残余振动不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根据在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中检测出如上述那样的墨腔423内的残余振动,进行了喷嘴的检查(喷出异常的检查)。
===关于残余振动检测电路===
图13是表示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电路图。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相当于喷出检测部,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打印头41的各喷嘴(即各压电式致动器422)被公共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利用将墨腔423内的压力变化传递给压电式致动器422来进行检测,具体而言,通过压电式致动器422的机械性移位而产生的电动势(启动电压)的变化。该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构成为具有:使压电式致动器422的接地端(HGND施加侧)接地或开放的开关(晶体管Q)、将在对压电式致动器422施加了驱动信号COM的脉冲之后使接地端开放而产生残余振动的交流分量进行放大的交流放电器56、对被放大后的残余振动VaOUT与基准电压Vref进行比较的比较器(comparator:比较仪)57、和输入比较器57的输出及晶体管Q的栅极信号DSEL且输出其逻辑或的逻辑或电路OR。其中,交流放大器56由去除直流分量的电容器C和将基准电压Vref的电位作为基准而以由电阻R1、R2决定的放大率进行反相放大的运算器AMP构成。此外,电阻R3是为了抑制在晶体管Q的导通/截止的切换时急剧的电压变化而被设置的。并且,晶体管Q相当于第二开关。
根据以上的结构,若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中的晶体管Q的栅极电压(栅极信号DSEL)为高电平(以下,也称为H电平),则晶体管Q导通,且压电式致动器422的接地端(相当于另一端)处于接地状态,并对压电式致动器422供给驱动信号COM。相反地,若各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中的晶体管Q的栅极电压(栅极信号DSEL)成为低电平(以下,也称为L电平),则晶体管Q截止,压电式致动器422的电动势通过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取出。于是,通过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进行残余振动的检测,其检测结果被作为脉冲POUT而输出。并且,图中的符号HGND是连向压电式致动器422的接地端的信号线(接地线)。
图14是表示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的比较器57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的一个示例的图。
对比较器57的非反转输入端子(+端子)施加基准电压Vref,对反相输入端子(-端子)施加残余振动VaOUT。比较器57,若+端子的电压(Vref)大于-端子的电压(VaOUT),则输出H电平,若+端子的电压(Vref)小于-端子的电压(VaOUT),则输出L电平。因此,如图所示,输出与残余振动VaOUT的振动相应的脉冲(COMP输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该脉冲输出(COMP输出)的脉冲周期(振动周期Tt),进行喷嘴424的检查。
此外,对于增粘,由图11可见,脉冲周期(振动周期Tt)不变化。因此,此时,通过观察脉冲数来进行检查。例如,增粘大时,与增粘小时相比,脉冲的衰减大,因此脉冲(通过残余振动检测通路55检测出的脉冲)数变少。因此能根据脉冲数进行增粘的检查。
===关于打印头控制部的结构===
图15是打印头单元40的打印头控制部HC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图16是各信号的时序的说明图。
图15所示的打印头控制部HC具有:第一移位寄存器81A、第二移位寄存器81B、第一锁存电路82A、第二锁存电路82B、解码器83、控制逻辑84、和开关86(相当于第一开关)。而且,除了控制逻辑84以外的各部分(即,第一移位寄存器81A、第二移位寄存器81B、第一锁存电路82A、第二锁存电路82B、解码器83、开关86),分别按照每个压电式致动器422(每个喷嘴424)被设置。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对于各喷嘴424被公共设置,且对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输入了向各压电式致动器422的接地端侧的信号线(接地线HGND)。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可挠电缆71中的传输线中有:驱动信号COM、锁存信号LAT、信道信号CH、像素数据SI、传输用时钟SCK、及接地线HGND的各传输线。于是,对打印头控制部HC,从控制器60经由可挠电缆71的各传输线,发送驱动信号COM、锁存信号LAT、信道信号CH、像素数据SI、传输用时钟SCK。以下,针对这些信号进行说明。
锁存信号LAT是表示重复周期T(打印头41移动1个像素的区间的期间)的信号。锁存信号LAT根据线性编码器51的信号,由控制器60生成,且被输入逻辑控制84和锁存电路(第一锁存电路82A、第二锁存电路82B)。
信道信号CH是表示对压电式致动器422施加包含在驱动信号COM中的驱动脉冲的区间的信号。信道信号CH根据线性编码器51的信号,由控制器60生成,且被输入控制逻辑84。
像素数据SI(相当于数据信号)是表示在各像素中是否形成点(即是否从喷嘴424中喷出墨水)的信号。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像素数据SI也表示喷嘴424的检查期间。该像素数据对一个喷嘴424由每2比特构成。例如,在喷嘴数为64个时,2比特×64个像素数据SI按照每个重复的周期T,从控制器60发送过来。而且,像素数据SI与输送用时钟SCK同步地被输入第一移位寄存器81A及第二移位寄存器81B。
传输用时钟SCK是对控制逻辑84或各移位寄存器(第一移位寄存器81A、第二移位寄存器81B)设置从控制器60发送来的像素数据SI或信道信号CH时所使用的信号。
本实施方式的驱动信号COM,如图16所示,在重复周期T期间,设置有驱动期间1、检查期间1、驱动期间2及检查期间2的四个期间。其中,在驱动期间1,包括虽然墨滴不喷出但对打印头41的压力室423内的墨水赋予微振动的波形1(以下,也称为微振动用波形)。此外,在驱动期间2,包含在点形成时(喷出墨水时)施加于压电式致动器422的波形2(以下,也称为喷出用波形)。此外,检查期间1及检查期间2表示进行喷嘴检查的期间,且分别设置在紧接于驱动期间1、驱动期间2之后。并且,在各检查期间中,驱动信号COM恒定。
驱动信号COM分别输入按照每个压电式致动器422所设置的开关86。开关86根据像素数据SI,来进行对压电式致动器422是否施加驱动信号COM的接通/断开控制。通过该接通/断开控制,能够选择性地使驱动信号COM的一部分施加到压电式致动器422。而且,针对用于向压电式致动器422施加驱动信号COM的各期间的控制,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接着,针对在打印头控制部HC生成的信号进行说明。在打印头控制部HC中,生成选择信号q0~q3、开关控制信号SW、和施加信号。
选择信号q0~q3根据锁存信号LAT和信道信号CH,由控制逻辑84生成。然后所生成的选择信号q0~q3分别输入按照每个压电式致动器422设置的解码器83。
开关控制信号SW是根据在各锁存电路(第一锁存电路82A、第二锁存电路82B)所锁存的像素数据(2比特),由解码器83对选择信号q0~q3的任一个进行选择后得到的信号。在各解码器83所生成的开关控制信号SW,分别被输入所对应的开关86。
施加信号根据驱动信号COM和开关控制信号SW,从开关86输出。该施加信号分别被施加于各开关86和所对应的压电式致动器422。
<关于打印头控制部HC的动作>
打印头控制部HC根据来自控制器60的像素数据SI,进行用于喷出墨水的控制。即,打印头控制部HC根据打印数据来控制开关86的接通/断开,并选择性地向压电式致动器422施加驱动信号COM的需要部分(期间)。换言之,打印头控制部HC对各压电式致动器422的驱动进行了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像素数据SI由2比特构成。然后,与输送用时钟SCK同步地该像素数据SI被送到打印头41。进而,在各第一移位寄存器81A中设置像素数据SI的上位比特组,在各第二移位寄存器81B中设置下位比特组。第一移位寄存器81A电连接于第一锁存电路82A,第二移位寄存器81B电连接于第二锁存电路82B。于是,若来自控制器60的锁存信号LAT为H电平,则各第一锁存电路82A锁存所对应的像素数据SI的上位比特(SIH),且各第二锁存电路82B锁存像素数据SI的下位比特(SIL)。由第一锁存电路82A及第二锁存电路82B锁存的像素数据SI(上位比特组与下位比特组)分别被输入解码器83。解码器83根据被第一锁存电路82A及第二锁存电路82B锁存的像素数据SI,选择从逻辑控制84输出的选择信号q0~q3之中的一个选择信号(例如,选择信号q1),并将被选择出的选择信号作为开关控制信号SW进行输出。各开关86根据开关控制信号SW被接通/断开,选择性地对压电式致动器422施加驱动信号COM的需要的部分(期间)。
<关于基于像素数据的点形成及喷嘴检查的关系>
图17是表示驱动信号COM与像素数据SI的关系的图。
首先,针对像素数据SI为“00”的情况进行说明。当锁存了像素数据“00”时,输出选择信号q0作为开关控制信号SW。由此,在驱动期间1,开关86处于接通状态(连接),在此以外的期间,开关86处于断开状态(未连接)。其结果是,对压电式致动器422施加驱动信号COM的波形1。此时,虽然从喷嘴424不喷出墨滴,但通过压电式致动器422的驱动,墨水进行微振动,压力室内的墨水被搅拌。而且,此时不进行喷嘴检查。
接着,针对像素数据SI为“01”的情况进行说明。当锁存了像素数据“01”时,输出选择信号q1作为开关控制信号SW。由此,在驱动期间1和检查期间1,开关86处于接通状态,在此以外的期间,开关86处于断开状态。其结果是,驱动信号COM的波形1被施加到压电式致动器422且通过压电式致动器422的驱动,使墨水微振动。此外,此后在检查期间1,进行喷嘴检查。
接着,针对像素数据SI为“10”的情况进行说明。当锁存了像素数据“10”时,输出选择信号q2作为开关控制信号SW。通过这样,在驱动期间2,开关86处于接通状态,在此以外的期间,开关86处于断开状态。该结果,向压电式致动器422施加驱动信号COM的波形2,从喷嘴424喷出墨滴。而且,此时不进行喷嘴检查。
接着,针对像素数据SI为“11”的情况进行说明。当锁存像素数据“11”时,输出q3作为锁存控制信号SW。由此,在驱动期间2和检查期间2,开关86处于接通状态,在此以外的期间,开关86处于断开状态。其结果是,向压电式致动器422施加驱动信号COM的波形2,从而喷出墨滴。此外,此后在副检查期间2,进行喷嘴检查。
此外,如图17所示栅极信号DSEL(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的晶体管Q的控制信号),仅在检查期间(检查期间1及检查期间2)是L电平,除此之外是H电平。即,由图13可见,在检查期间以外,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的晶体管Q成为导通,且压电式致动器422的接地端处于接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在检查期间,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的晶体管Q成为截止。而且,在检查期间,驱动信号COM恒定,且仅检查对象喷嘴被施加于压电式致动器422的一端。因此,由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提取与检查对象喷嘴对应的压电式致动器422的电动势。
而且,图13的逻辑或电路OR的输出(换言之,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的输出),在检查期间以外,经常处于H电平,在检查期间,成为与比较器17的输出相应的信号。具体而言,COMP输出为H电平时,POUT也成为H电平,COMP输出为L电平时,POUT也成为L电平。因此,通过在该检查期间的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的输出(POUT)能检测出图14的振动周期Tt。于是,能够根据该检测结果进行喷嘴检查。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像素数据SI的解码器,除了能得到表示有无点形成的信息,还能够得到表示有无喷嘴检查的信息。由此,与分别发送表示有无点形成的信息和表示有无喷嘴检查的信息时相比,能够减少从控制器60到打印头控制部HC的信号线。
===打印时喷嘴检查的应用例===
图18是表示打印时的喷嘴检查的应用例的图。
而且,为了图中说明的简化,仅表示了多个喷嘴列之中的一个喷嘴列,而且,将喷嘴列的喷嘴424(以下,简称为喷嘴)的数量设为五个。此外,比图18的喷嘴靠右侧的格子状的图,表示某一覆盖中的打印数据,各格子与像素对应。在图中,在输送方向的各列(D1列~D12列)上排列的数据(像素),分别与喷嘴列的喷嘴对应。而且,在图的格子内有数字是表示了进行喷嘴检查的数据,该数字与喷嘴号码对应。此外,图的斜线表示了不流出墨水的数据,圆标记表示流出墨水的数据。
在某一覆盖中,当打印头41的移动在移动方向上进行移动时,对各喷嘴(喷嘴#1~#5)按照每个列(D1~D12)设定打印数据(像素数据SI)。
例如,与D1列的喷嘴#1对应的数据,由图可见,是圆标记并且有喷嘴号码,因此表示了喷出墨水(点形成)并且进行喷嘴检查。因此,在此设定“11”作为像素数据SI。由此,在驱动信号COM的驱动期间2,进行波形2的墨水喷出动作,并根据该残余振动,在检查期间2,进行喷嘴检查。
此外,与D1列的喷嘴#2对应的数据,仅为斜线,因此表示了不进行墨水的喷出及喷嘴检查。因此,在此设定“00”作为像素数据SI。由此,在驱动信号COM的驱动期间1,仅进行基于波形1的墨水的微振动。
此外,与D1列的喷嘴#3对应的数据,仅是圆标记,因此表示了喷出墨水而不进行喷嘴检查。因此,在此设定“10”作为像素数据SI。由此,在驱动信号COM的驱动期间2,仅进行基于波形2的墨水的喷出动作。
此外,与D2列的喷嘴#2对应的数据,是斜线并且有喷嘴号码,因此表示了不喷出墨水而进行喷嘴检查。因此,在此设定“01”作为像素数据SI。由此,在驱动信号COM的驱动期间1,进行基于波形1的墨水的微振动之后,根据该残余振动,在检查期间1,进行喷嘴检查。
这样,在图的D1列中进行喷嘴#1的喷嘴检查(墨水喷出后的检查),在D2列中,进行喷嘴#2的喷嘴检查(微振动后的检查)。以下,同样地根据点的形成与喷嘴检查的关系来对各喷嘴设定像素数据SI,按照每列(喷嘴列在移动方向上每移动1个像素)每次一个喷嘴地进行喷嘴检查。而且,在喷嘴检查中,在形成点时检测基于喷出用波形(波形2)的残余振动。此外,在不形成点时,检测基于微振动用波形(波形1)的残余振动。因此,优选按照每个波形,使残余振动的检查基准不同。这是因为,例如当检测增粘时,通过观察脉冲数来判定衰减的大小,因此在施加喷出用波形时与施加微振动用波形时,判定的基准不同的缘故。由此,能够进行更正确的喷嘴检查。
===冲洗时的喷嘴检查的应用例===
图19是表示冲洗(flushing:FL)时的喷嘴检查的应用例的图。
并且,所谓冲洗是为了恢复喷嘴的喷出能力,而使喷墨连续地从各喷嘴喷出的动作。
在图19中也与图18相同,为了说明的简化,仅表示了多个喷嘴列之中的一个,而且将喷嘴数设为五个。此外,图19的记载方法与图18相同。
也就是说,在冲洗中,如图的圆标记所示,对所有喷嘴进行墨水的喷出动作。而且,在有数字(喷嘴号码)时进行喷嘴检查。例如,在D1列中,进行喷嘴#1的喷嘴检查,在D2列中,进行喷嘴#2的喷嘴检查。此外,在D3列中,进行喷嘴#3的喷嘴检查。
具体而言,在D1列中,设定“10”作为喷嘴#2~#5的像素数据SI。由此,在喷嘴#2~#5中,在驱动信号COM的驱动期间2中仅进行基于波形2的墨水的喷出动作。此外,设定“11”作为D1列的喷嘴#1的像素数据SI。由此,在喷嘴#1中,在驱动信号COM的驱动期间,进行基于波形2的墨水喷出动作,在此后的检查期间2,根据残余振动进行喷嘴检查。
同样地,按照每列来变更检查对象喷嘴。例如,在D2列中,在D2列中仅将喷嘴#2的像素数据SI设定为“11”,进行喷嘴#2的喷嘴检查。此外,在D3列中,仅将喷嘴#3的像素数据SI设定为“11”,进行喷嘴#3的喷嘴检查。
在图中,各喷嘴(#1~#5)的检查在二次循环后,设喷嘴检查结果为正常而停止冲洗。
这样,在冲洗时,也能对各喷嘴通过公关的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按照每个喷嘴进行喷嘴检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若针对各喷嘴的检查结果正常,则即使在冲洗的过程中,也可以结束冲洗。具体而言,在达到后述的循环数限制之前,使冲洗结束。由此能够谋求降低墨水的消耗。
===关于喷嘴检查的处理===
图20及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嘴检查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而且,图20表示打印时的流程,图21表示冲洗时的流程。
在图20中,首先,指定开始喷嘴检查的检查开始喷嘴(S101)。针对该检查开始喷嘴设定表示在检查期间进行喷嘴检查的像素数据SI,针对其它喷嘴设定表示在检查期间不进行喷嘴检查的像素数据SI。例如,当不从检查开始喷嘴喷出墨水时,对检查开始喷嘴设定“01”作为像素数据SI,对除此之外的喷嘴设定“00”或“10”作为像素数据SI。
打印机控制部HC,根据像素数据SI,进行驱动信号COM的信号选择(S102)。具体而言,打印头控制部HC的各解码器83根据像素数据SI和选择信号q0~q3,按照每个喷嘴生成包含驱动脉冲(波形)的选择信息和检查期间的选择信息的开关信号SW。
然后,打印头控制部HC,在重复周期T的驱动期间(驱动期间1、驱动期间2),通过与像素数据SI对应的开关信号SW,将对应的开关86设置为接通。如此,选择性地对压电式致动器422施加驱动信号COM的波形(波形1或波形2)(S103)。
此外,打印头控制部HC,即使在检查期间(检查期间1、检查期间2),也通过开关信号SW(检查区间的选择信息)将对应的开关86设置为接通/断开。而且,在此,仅将与检查对象的喷嘴对应的开关86设置为接通,将检查对象喷嘴以外的开关86设置为断开。如此,针对检查对象喷嘴以外的喷嘴,切断向压电式致动器422施加驱动信号COM(S104)。
而且,在检查期间,控制器60将向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的栅极信号DSEL设置为L电平,将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的晶体管Q设置为断开。由此,在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中获取压电式致动器422的电动势,从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输出与残余振动相应的脉冲POUT。
然后,控制器60根据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的检测结果(脉冲POUT)来判断有无喷嘴异常(S107)。
当有喷嘴异常时(S107“是”),判断喷嘴异常的原因是否是气泡(S108)。也就是说,判断异常的原因是否是基于振动周期Tt的原因。当气泡不是原因时(S108“否”),进而判断喷嘴异常的原因是否是墨水的增粘(S109)。也就是说,判断异常的原因是否是基于脉冲数的原因。当墨水的增粘是原因时(S109“是”),将增粘标志存储在例如存储器63中(S110),并进行打印是否结束的判断(S113)。此外,控制器60,在步骤S108中判断为气泡是原因时(S108“是”)以及在步骤S109中判断为增粘不是原因时(S109“否”),停止打印(S111),且进行恢复处理(例如,清洗等)(S112)。
在步骤S113中,若判断为打印未结束(S113“否”),则控制器60判断喷嘴检查是否是进行了一个循环(S114)。在未进行一个循环时(S114“否”),指定下一个喷嘴作为检查对象喷嘴(S115),返回步骤S103。另一方面,喷嘴检查进行了一个循环时(S114“是”),返回步骤S101(检查开始喷嘴)。
此外,在步骤S113中判断为打印结束时(S113“是”),进行是否无增粘标志的判断(S116)。
若无增粘标志(S116“是”),则结束处理。若有增粘标志(S116“否”),则执行图21所示的流程(冲洗)。
在该冲洗处理中,首先进行打印波形的选择(S201)。也就是选择以波形1(微振动用波形)还是以波形2(喷出用波形)进行冲洗。在此设为选择波形2(喷出用波形)。然后,在未进行向介质(纸张)的打印的期间(纸张间)(S202“是”),进行冲洗处理。
而且,在冲洗处理中,从所有喷嘴喷出墨水。也就是说,对检查开始喷嘴(例如喷嘴#1)设定表示在检查期间2进行喷嘴检查的“11”作为像素数据SI,对其它喷嘴设定表示在检查期间2不进行喷嘴检查的“10”作为像素数据SI。这样对像素数据SI指定检查开始喷嘴(S203)。
由此,在驱动信号COM的重复周期T的驱动期间2,所有开关86处于接通。因此,对所有压电式致动器422施加驱动信号COM的波形2(S204)。也就是说,从所有喷嘴进行墨水的喷出动作。
此外,在之后的检查期间2,仅与检查对象的喷嘴对应的开关86处于接通,而检查对象喷嘴以外的开关86处于断开。这样,针对检查对象喷嘴以外的喷嘴,切断向压电式致动器422施加驱动信号COM(S205)。
而且,控制器60,在检查期间2,将向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的栅极信号DSEL设置为低电平,将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的晶体管Q设置为截止(S206)。由此,在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中获取与检测对象喷嘴对应的压电式致动器422的电动势。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进行检测对象喷嘴的残余振动的检测(S207),该检测结果被作为脉冲POUT输出给控制器60。控制器60将该检测结果保存在例如存储器63中(S208)。
之后,控制器60判断喷嘴的检查是否是进行了一个循环(S209)。若未进行一个循环(S209“否”),则指定下一个喷嘴(S210),返回步骤S204。另一方面,若是进行了一个循环(S209“是”),则根据向存储器63的保存结果来判断是否进行了恢复(S211)。若进行了恢复(S211“是”),则结束处理。另一方面,若未进行恢复(S211“否”),则判断循环数是否达到限制数(循环数限制)(S212)。若未达到循环数限制(S212“否”),则返回步骤S203再次执行上述处理。另一方面,若已达到循环数限制(S212“是”),则返回图20的步骤S111,停止打印。然后,进行其它恢复处理(清洗等)(S112)。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冲洗时对各压电式致动器422施加了波形2(喷出用波形),但也可以施加波形1(微振动用波形)。也就是说,也可以针对检查对象喷嘴,设定选择驱动期间1和检查期间1的“10”作为像素数据SI,而针对检查对象喷嘴以外,设定选择驱动期间1的“00”作为像素数据SI。由此,在冲洗时不从喷嘴喷出墨水,因此能够谋求降低墨水的消耗。
如以上所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驱动信号COM的反复周期T中,设置有多个可选择的期间,并且在其中至少设置有一个检查期间。并且,针对检查对象喷嘴,选择检查期间。由此,不需要用于从控制器60到打印头控制部HC侧指示喷嘴检查期间的信号线,因此能够谋求减少布线数。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像素数据SI的解码器,除了获取表示有无点形成的信息,还获取表示有无喷嘴检查的信息。由此,能够谋求进一步减少布线数。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按照每个驱动波形设置了检查期间,所以能够与驱动与检查对象对应的压电致动器422的期间无关地进行喷出检查。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压电致动器422施加了微振动波形之后,也进行喷出检查,因此,无论是否喷出墨水,都能够进行喷出检查。而且,此时,通过按照每个驱动波形,使检查基准不同,能够提高喷出检查的精度。
===其它实施方式===
虽然对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等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是用于易于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定而解释。不言而喻,本发明在不脱离其宗旨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变更和改良,同时本发明也包括这些变更和改良之后的技术方案。特别地,即使是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
<关于液体喷出装置>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液体喷出装置的一个示例说明了喷墨打印机。但是,液体喷出装置不局限于喷墨打印机,也能够在喷出墨水以外的其它流体(液体或分散了功能材料的粒子的液状体、如胶那样的流状体)的液体喷出装置中体现。例如,彩色过滤器制造装置、染色装置、微细加工装置、半导体制造装置、表面加工装置、三维造形机、气体气化装置、有机EL制造装置(特别是高分子EL制造装置)、显示器制造装置、成膜装置、DNA薄片制造装置等应用喷墨技术的各种装置中,也可以应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技术。此外,这些方法或制造方法也属于应用范围的范畴。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打印机虽然是交替地重复输送动作与点形成动作的打印机(所谓串行打印机),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具有纸宽量的长度的打印头,且面向输送中的介质从打印头喷出墨水的打印机(所谓行式打印机)。
<关于墨水>
前述的实施方式,是打印机的实施方式,因此虽然从喷嘴喷出了墨水,但该墨水既可以是水性的,也可以是油性的。此外,从喷嘴喷出的液体,不局限于墨水。也可以从喷嘴喷出包含例如金属材料、有机材料(特别是高分子材料)、磁性材料、导电性材料、布线材料、成膜材料、电子墨水、加工液、遗传因子溶液等的液体(也包含水)。
<关于驱动信号COM>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驱动信号COM的重复周期T内设置有两个驱动波形(波形1、波形2)和两个检查期间,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重复周期T内分别设置一个或三个以上的驱动波形和检查期间。而且,检查期间在重复周期T内只要至少有一个即可。此时,检查期间也可以设置在驱动波形之后。
<关于打印机驱动程序>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计算机110侧的打印机驱动程序进行了打印数据的生成,但不局限于此。例如,只要在打印机1的存储器等的各种存储部中存储了用于实现进行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数据的生成所需要的功能的程序,则打印机1就能够进行前述的处理。此外,也可以通过打印机驱动程序来生成表示有无点形成的打印数据(1比特数据),并在打印机1侧对打印数据分配表示检查对象喷嘴的数据,从而设置为2比特数据。
<关于残余振动检测电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多个喷嘴(多个压电致动器422)设置了公共的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但不局限于此。
图22是表示对各喷嘴(各压电致动器422)分别设置了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时的一个示例的图。
在同一图中,在各压电致动器422的接地端分别设置了残余针对检测电路55。此时,通过各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内的晶体管Q(参照图13)的导通/截止的控制(栅极信号DSEL的控制),能够切换:将各压电致动器422的接地端进行接地、和在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中获取各压电式致动器422的电动势。
例如,可以在检查期间以外,将对所有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的栅极信号DSEL设置为H电平,而在检查期间,仅将对与检查对象喷嘴对应的残余振动检测电路55的栅极信号DSEL切换为L电平。
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在驱动信号COM的重复周期T中,设置多个可选择的期间,并且其中至少设置一个检查期间,针对检查对象喷嘴,通过选择检查期间,能够谋求减少从控制器60向打印头控制部HC侧的布线数。
而且,根据像素数据SI的解码,通过获取表示有无点形成的信息和表示有无喷嘴检查的信息,能够谋求进一步减少布线数。
<关于喷嘴检查>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在打印时和冲洗时进行了喷嘴检查,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任何一处进行喷嘴检查。而且,当在冲洗时进行喷嘴检查的情况下,如本实施方式所述,若在针对各喷嘴得到了正常的结果时,在冲洗的过程中(即达到循环数限制之前)结束冲洗,则能够谋求降低基于冲洗的墨水的消耗。
Claims (8)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具有:
喷出液体的多个喷嘴;
多个压电元件,分别与所述多个喷嘴对应设置;
驱动信号生成部,其生成按照各喷嘴向1个像素喷出液体的每个喷出周期被重复的驱动信号,该驱动信号在各喷出周期中设置多个可选择的期间、并且其中的至少一个期间为检查期间;
选择部,其按照每个期间选择性地对所述多个压电元件施加所述驱动信号;和
喷出检查部,其进行来自检查对象喷嘴的液体的喷出检查,
所述选择部,针对所述检查对象喷嘴,选择所述检查期间之前的期间及所述检查期间,
所述喷出检查部,在所述检查期间之前的期间与所述检查对象喷嘴对应的所述压电元件被所述驱动信号驱动之后,在所述检查期间,进行所述检查对象喷嘴的喷出检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表示在各像素中是否形成点的数据信号被变换为包括所述驱动信号的驱动波形的选择信息和所述检查期间的选择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按照每个所述驱动波形分别设置有所述检查期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波形包含不从所述喷嘴喷出液体的微振动用的波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检查基准按照每个所述驱动波形而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部,具有:
多个第一开关,按照所述多个压电元件的每一个而被设置,且对向各压电元件的一端施加/不施加所述驱动信号进行切换;以及
第二开关,其对于所述多个压电元件被公共设置,且对向所述多个压电元件的另一端施加规定电压、和向所述喷出检查部输出所述多个压电元件的另一端的电压进行切换,
在所述检查期间之前的期间,至少向与所述检查对象喷嘴对应的所述压电元件的一端施加所述驱动信号,并且向所述多个压电元件的另一端施加所述规定电压,
在所述检查期间,所述驱动信号恒定,并且,向与所述检查对象喷嘴对应的所述压电元件的一端施加所述驱动信号,且不向与非检查对象喷嘴对应的所述压电元件的一端施加所述驱动信号,而且,所述多个压电元件的另一端的电压被输出到所述喷出检查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关是晶体管,
所述喷出检查部具有:
交流放大电路,其对通过所述驱动信号驱动了所述压电元件之后的残余振动的交流分量进行放大;
比较电路,其对所述交流放大电路的输出和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以及
逻辑电路,其进行向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电极的控制信号与所述比较电路的输出的逻辑运算。
8.一种喷出检查方法,是液体喷出装置的喷出检查方法,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有:喷出液体的多个喷嘴;分别与所述多个喷嘴对应设置的多个压电元件;和进行来自喷嘴的液体的喷出检查的喷出检查部,所述喷出检查方法包括:
生成按照各喷嘴向1个像素喷出液体的每个喷出周期被重复的驱动信号,该驱动信号在各喷出周期中设置多个可选择的期间、并且其中的至少一个期间为检查期间;
在所述检查期间之前的期间,向与所述检查对象喷嘴对应的所述压电元件施加所述驱动信号;以及
在所述检查期间,根据施加了所述驱动信号之后的所述压电元件,进行所述检查对象的喷嘴的喷出检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13974 | 2010-05-18 | ||
JP2010113974A JP5533238B2 (ja) | 2010-05-18 | 2010-05-18 | 液体吐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48789A true CN102248789A (zh) | 2011-11-23 |
CN102248789B CN102248789B (zh) | 2014-07-02 |
Family
ID=44972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29413.6A Active CN102248789B (zh) | 2010-05-18 | 2011-05-11 | 液体喷出装置及喷出检查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71676B2 (zh) |
JP (1) | JP5533238B2 (zh) |
CN (1) | CN102248789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17053A (zh) * | 2013-09-03 | 2015-03-1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行式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04842663A (zh) * | 2014-02-14 | 2015-08-1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排出装置以及排出异常检查方法 |
CN104875499A (zh) * | 2014-02-27 | 2015-09-0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排出装置及残留振动检测方法 |
CN106364161A (zh) * | 2015-07-23 | 2017-02-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头单元、控制单元、液体喷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4553376B (zh) * | 2013-10-18 | 2017-11-28 |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 打印系统自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0793619A (zh) * | 2019-10-29 | 2020-02-14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压电喷胶系统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48891B2 (ja) * | 2012-01-23 | 2016-07-0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滴吐出装置の検査装置 |
JP6171734B2 (ja) * | 2013-08-28 | 2017-08-0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6213107B2 (ja) * | 2013-09-30 | 2017-10-1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 |
JP6307894B2 (ja) * | 2014-01-23 | 2018-04-1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状態検出方法 |
WO2015191060A1 (en) * | 2014-06-11 | 2015-12-17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Managing printhead nozzle conditions |
JP6554966B2 (ja) * | 2015-07-23 | 2019-08-0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ヘッドユニット |
JP6836135B2 (ja) | 2016-11-10 | 2021-02-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WO2019013760A1 (en) | 2017-07-11 | 2019-01-17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FLUIDIC MATRIX HAVING A PRIMITIVE SIZE MORE THAN OR EQUAL TO AN EVALUATOR SUBASSEMBLY |
WO2019013759A1 (en) | 2017-07-11 | 2019-01-17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EVALUATION OF FLUID ACTUATOR BASED ON ACTUATOR ACTIVATION DATA |
US20200398568A1 (en) * | 2018-03-05 | 2020-12-2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Sampled and held zonal actuator evaluation thresholds |
EP3784495B1 (en) * | 2018-04-23 | 2024-03-27 | Canon Production Printing Holding B.V. | Method of fast nozzle failure detection |
GB2590516B (en) * | 2020-01-17 | 2023-02-08 | Meteor Inkjet Ltd | Determining the operational status of a printhead |
JP7600669B2 (ja) | 2020-12-22 | 2024-12-1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駆動装置、及び、駆動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7647217B2 (ja) | 2021-03-23 | 2025-03-1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
EP4303008A1 (en) * | 2022-07-08 | 2024-01-10 | Canon Production Printing Holding B.V. | Electric circuit for parallel ejection element failure detection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24694A (zh) * | 2003-02-28 | 2004-09-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滴喷出装置及液滴喷出头的喷出异常检测、判断方法 |
JP2004299341A (ja) * | 2003-03-31 | 2004-10-28 | Seiko Epson Corp |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粘度検出方法 |
US6811238B2 (en) * | 2000-09-25 | 2004-11-02 | Ricoh Company, Ltd. |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ead drive and control device, head drive and control method, and ink jet head |
CN1754697A (zh) * | 2004-09-29 | 2006-04-0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出设备、驱动信号施加方法和液体喷出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41750A (ja) * | 1986-12-03 | 1988-06-14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ヘツドの気泡検出装置 |
JPH0429851A (ja) * | 1990-05-25 | 1992-01-31 | Hitachi Koki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EP1162072B1 (en) | 2000-01-12 | 2010-04-14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 jet recording device |
JP3867793B2 (ja) | 2003-03-28 | 2007-01-1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滴吐出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液滴吐出ヘッドの吐出異常検出方法 |
JP3867794B2 (ja) * | 2003-04-16 | 2007-01-1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滴吐出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ヘッド異常検出・判定方法 |
JP3867788B2 (ja) | 2003-03-12 | 2007-01-1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滴吐出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3867791B2 (ja) | 2003-03-27 | 2007-01-1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3867792B2 (ja) | 2003-03-27 | 2007-01-1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KR100622177B1 (ko) | 2003-02-28 | 2006-09-08 |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액적 토출 장치 및 토출 이상 회복 방법 |
JP3867789B2 (ja) | 2003-03-20 | 2007-01-1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滴吐出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液滴吐出ヘッドの吐出異常判定方法 |
WO2004076180A1 (ja) * | 2003-02-28 | 2004-09-10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液滴吐出ヘッドの吐出異常検出・判定方法 |
JP3867787B2 (ja) | 2003-03-12 | 2007-01-1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滴吐出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US7232199B2 (en) | 2003-03-28 | 2007-06-19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Droplet ej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and judging ejection failure in droplet ejection heads |
JP4114638B2 (ja) * | 2004-03-26 | 2008-07-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滴吐出装置およびその吐出異常検出方法 |
JP4179226B2 (ja) | 2004-03-26 | 2008-11-1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滴吐出装置および液滴吐出ヘッドの吐出異常検出方法 |
JP2006116705A (ja) * | 2004-10-19 | 2006-05-11 | Seiko Epson Corp |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液滴吐出制御方法 |
JP4929637B2 (ja) * | 2005-07-27 | 2012-05-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ヘッド駆動装置及びヘッド駆動方法 |
JP2007130853A (ja) * | 2005-11-09 | 2007-05-31 | Fujifilm Corp |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吐出異常原因抽出方法 |
-
2010
- 2010-05-18 JP JP2010113974A patent/JP5533238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5-11 CN CN201110129413.6A patent/CN102248789B/zh active Active
- 2011-05-12 US US13/106,342 patent/US837167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811238B2 (en) * | 2000-09-25 | 2004-11-02 | Ricoh Company, Ltd. |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ead drive and control device, head drive and control method, and ink jet head |
CN1524694A (zh) * | 2003-02-28 | 2004-09-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滴喷出装置及液滴喷出头的喷出异常检测、判断方法 |
CN1753784A (zh) * | 2003-02-28 | 2006-03-2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滴喷出装置及液滴喷头的喷出异常检测·判定方法 |
JP2004299341A (ja) * | 2003-03-31 | 2004-10-28 | Seiko Epson Corp |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粘度検出方法 |
CN1754697A (zh) * | 2004-09-29 | 2006-04-0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出设备、驱动信号施加方法和液体喷出方法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17053A (zh) * | 2013-09-03 | 2015-03-1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行式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04553376B (zh) * | 2013-10-18 | 2017-11-28 |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 打印系统自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4842663A (zh) * | 2014-02-14 | 2015-08-1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排出装置以及排出异常检查方法 |
CN104842663B (zh) * | 2014-02-14 | 2018-05-1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排出装置以及排出异常检查方法 |
CN104875499A (zh) * | 2014-02-27 | 2015-09-0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排出装置及残留振动检测方法 |
CN104875499B (zh) * | 2014-02-27 | 2018-01-3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排出装置及残留振动检测方法 |
CN106364161A (zh) * | 2015-07-23 | 2017-02-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头单元、控制单元、液体喷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364161B (zh) * | 2015-07-23 | 2018-08-0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头单元、控制单元、液体喷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10793619A (zh) * | 2019-10-29 | 2020-02-14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压电喷胶系统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1240563A (ja) | 2011-12-01 |
CN102248789B (zh) | 2014-07-02 |
US20110285773A1 (en) | 2011-11-24 |
US8371676B2 (en) | 2013-02-12 |
JP5533238B2 (ja) | 2014-06-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48789B (zh) | 液体喷出装置及喷出检查方法 | |
CN102248785B (zh) |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喷出检查方法 | |
JP5533237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吐出検査方法 | |
CN102248790B (zh) |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喷出检查方法 | |
US20120249638A1 (e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US9039116B2 (e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US8991957B2 (e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US20160059549A1 (en) | Liquid ejecting device, method of controlling liquid ejection device, and control program of liquid ejecting device | |
JP2009226714A (ja) | 液体吐出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2013248799A (ja) | 検査装置、検査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5794346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CN102642400B (zh) | 液体排出装置、检查方法以及方法 | |
JP5991393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吐出検査方法 | |
JP2020032622A (ja) |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の吐出信号補正方法 | |
JP5924136B2 (ja) | 検査装置、検査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5794348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吐出検査方法 | |
JP6079835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JP2007076181A (ja) | 液滴吐出装置 | |
JP2015143030A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WO2021126256A1 (en) | Printhead actuator activation sequencing | |
JP2008221714A (ja) | 流体噴射装置における流体消費量計測装置、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消費量計測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