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218941B - 记录装置及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及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18941B
CN102218941B CN2011100791201A CN201110079120A CN102218941B CN 102218941 B CN102218941 B CN 102218941B CN 2011100791201 A CN2011100791201 A CN 2011100791201A CN 201110079120 A CN201110079120 A CN 201110079120A CN 102218941 B CN102218941 B CN 1022189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platen
conveying roller
heat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912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18941A (zh
Inventor
高见彻
户高伸悟
坂口博之
青木崇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18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89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189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89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6Means for preventing paper jams or for facilitating their remov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41J13/004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concerning sheet refeed sections of automatic paper handling systems, e.g. intermediate stack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记录介质并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其减少因记录介质的卡纸引起的运转停止。打印机(1)具备:输送记录介质的压纸卷轴(35);具有弯曲部的输送路(P),该弯曲部在比压纸卷轴(35)的捏夹部靠下游侧通过突起部(51a)进行弯曲;位于离开记录介质的输送路(P)的位置,对在输送路(P)的弯曲部从输送路(P)脱离的记录介质进行检测的卡纸检测传感器(39);在通过卡纸检测传感器(39)检测到记录介质时,使压纸卷轴(35)反向旋转而对记录介质进行反向输送,然后使压纸卷轴(35)正向旋转至少反向输送的量而将记录介质向排出口(11)输送的控制部。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及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并将记录介质从排出口排出的记录装置及该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在对记录介质记录文字或图像的打印机等记录装置中,有时输送中的记录介质堵塞或卡住而引起输送不良。该输送不良通常称为卡纸。发生了卡纸的记录装置无法继续动作,因此需要通过手工作业将堵塞的记录介质除去,从而提出了容易进行该除去作业的记录装置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07287号公报
然而,发生了卡纸的记录装置在通过手工作业将记录介质除去之前无法使用,在ATM(Automatic Teller Machine)或售票机等内置有记录装置的设备中,由于记录装置发生卡纸,并不是仅仅记录装置停止,而是设备整体停止,从而会损害装置整体的可用性。因此,期望能够减少因记录装置或内置有记录装置的设备发生卡纸而运转停止的机会,而且期望缩短运转停止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其目的在于在输送记录介质并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中,减少因记录介质的卡纸引起的运转停止,并缩短运转停止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对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头;将所述记录介质沿输送方向输送的输送辊;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引导且具有弯曲部的输送路,该弯曲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输送辊和所述记录头的捏夹部的下游侧使所述记录介质弯曲;排出所述记录介质的排出口;位于离开所述输送路的位置,并对从所述输送路的弯曲部附近沿着所述输送辊被卷入而从所述输送路脱离的所述记录介质进行检测的检测部;在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记录介质时,使所述输送辊反向旋转规定量而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反向输送,然后,使所述输送辊正向旋转至少所述规定量的控制部。
根据本发明,在沿具有弯曲部的输送路输送记录介质的期间,当记录介质在输送路的弯曲部附近被输送辊卷入而发生了卡纸时,通过利用检测部对从输送路脱离的记录介质进行检测而迅速地检测到卡纸,通过使输送辊反向旋转然后再正向旋转,而将被输送辊卷入的记录介质向排出口侧引导,从而能够消除卡纸。由此,能够迅速地检测记录介质的卡纸,且不经由人工作业就能够消除卡纸。因此,能够减少记录介质的卡纸引起的运转停止,并缩短运转停止时间,从而能够减少维护的作业负担、减少维护费用并提高装置的可用性。
另外,本发明以上述的记录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从外装面板的出口排出所述记录介质,该出口配置在对所述记录装置进行收容的所述外装面板的内侧且位于所述排出口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在外装面板的出口妨碍记录介质的输送时等,能够从弯曲部发生卡纸,从而能够迅速地检测到该卡纸并通过输送辊的反向旋转及正向旋转的动作来消除卡纸。因此,在妨碍记录介质的输送时,在弯曲部以外的输送路不发生卡纸而使卡纸发生在弯曲部,仅通过输送辊的反向旋转和正向旋转,就能够消除卡纸,大多数情况下不经由人工作业就能够消除卡纸。而且,在妨碍记录介质的输送时,使卡纸发生在弯曲部并卷入输送辊侧的情况具有如下效果。例如,在输送路的其他部位发生卡纸时,记录介质没有逃逸的空间,因此导致记录介质折叠而堵塞输送路,难以检测卡纸,而且在输送辊的反向旋转、正向旋转中大多无法消除卡纸。然而,根据本发明的例子,由于卡纸大部分发生在弯曲部附近,因此卡纸的记录介质到达输送辊的规定位置,从而容易检测卡纸,而且也没有记录介质折叠而堵塞输送路的情况,检测到卡纸时的褶皱的状况也轻微,能够通过输送辊的反向旋转、正向旋转来消除卡纸。由此,能够减少因记录介质的卡纸产生的装置的运转停止,并能够缩短运转停止时间。而且,无需为了消除由外装面板收容的记录装置的卡纸而打开外装面板,从而能够减少收容有该记录装置的装置的维护的作业负担、减少维护费用并提高装置的可用性。
另外,本发明以上述的记录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为了检测所述记录介质而配置在与所述输送辊的周面对置的位置,沿所述输送辊的周面的从所述捏夹部到所述检测部的检测位置的距离至少比从所述输送路的弯曲部到所述排出口的距离短。
根据本发明,通过检测部能够检测在输送路的弯曲部发生弯曲而被输送辊卷入的记录介质。而且,在输送到比弯曲部靠下游侧的记录介质的包括前端的部分被输送辊卷入之前就能够检测卡纸,因此在记录介质的前端仍然保留于输送路的状态下,使输送停止,并使输送辊进行反向旋转及正向旋转,从而能够将记录介质的前端沿输送路引导而使其向排出口侧前进。若记录介质的前端从输送路脱离,则即使之后使输送辊进行反向旋转及正向旋转,也难以使记录介质的前端沿输送路向排出口侧前进,但本发明能够避免此种情况。如此,通过检测后的输送辊的动作能够高效率地消除卡纸。
另外,本发明以上述的记录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辊是压纸卷轴,该压纸卷轴与所述记录头对置配置,在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记录时,在该压纸卷轴和所述记录头之间夹持所述记录介质而进行输送。
根据本发明,在由压纸卷轴输送的记录介质发生了卡纸时,通过压纸卷轴的动作,能够不经由人工作业而消除卡纸。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包括主体和前部框,所述前部框安装成相对于所述主体能够转动,在所述主体至少搭载所述记录头,在所述前部框至少搭载所述压纸卷轴。
即使在假设无法消除卡纸的情况下,也能够打开前部框而将记录头和输送辊之间打开,因此能够容易消除卡纸。
另外,本发明以上述的记录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纸卷轴能够在从与所述记录头对置的通常位置到所述排出口侧的脱离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记录头侧设置具有斜面的突起部,该斜面在所述压纸卷轴从所述脱离位置向所述通常位置移动时与所述压纸卷轴抵接并将所述压纸卷轴向所述通常位置引导,所述突起部向所述输送路侧突出而形成所述弯曲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备斜面,在压纸卷轴向通常的位置复位时,该斜面与压纸卷轴抵接后平滑地对压纸卷轴进行引导以使压纸卷轴与记录头不碰撞,因此,在输送路设有突出的突起部且在跃过该突起部而输送记录介质的结构中,即使在跃过突起部时记录介质弯曲而发生卡纸,也能够迅速地检测并消除该卡纸。而且,通过使压纸卷轴能够脱离地移动并打开记录介质的输送路,而能够容易进行记录介质的安放及未消除卡纸时的记录介质的除去。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对所述记录头进行支承的记录头支承部,所述弯曲部与所述记录头支承部一体构成。
此外,突起部能够一体形成对压纸卷轴进行引导的斜面和成为发生卡纸的契机的弯曲部,从而有助于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以上述的记录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记录介质而使所述输送辊反向旋转后,以比通常的记录时或记录结束后将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排出口输送的速度低的速度,将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排出口输送。
根据本发明,由于使输送辊反向旋转而消除卡纸,并同时以低速将记录介质向排出口侧输送,因此能够以记录介质容易从排出口排出的方式进行输送,在输送中防止卡纸的再发生,并更可靠地消除卡纸。
另外,本发明以上述的记录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配置在所述输送辊的宽度方向中央。
根据本发明,对于各种宽度的记录介质,都能够迅速地检测卡纸的发生。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还具备报知机构,在所述控制部至少执行了一次所述输送辊的反向旋转及正向旋转后,当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记录介质时,该报知机构对检测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情况进行报知。
根据本发明,在检测到卡纸发生后,当即使至少执行一次输送辊的反向旋转及正向旋转或反复进行多次也仍然检测到卡纸时,判断为无法消除卡纸,从而报知出错。这种情况下,通过蜂鸣器或显示机构进行报知,催促操作者以手动消除卡纸。根据该报知,操作者使压纸卷轴移动而能够容易地除去发生了卡纸的记录介质。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规定量设定成,在所述输送辊反向旋转所述规定量后,使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端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位于比所述捏夹部或所述弯曲部靠下游侧的位置。
由此,能够避免记录介质从输送路脱离。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刀具,该刀具配置在所述记录头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并在切断位置将所述记录介质切断,沿所述输送辊的周面的从所述捏夹部到所述检测部的检测位置的距离至少比从所述刀具的所述切断位置到所述排出口的距离短。
由此,使记录介质反向旋转或正向旋转时,能够避免记录介质卡在刀具上。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记录装置具备:对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头;将所述记录介质沿输送方向输送的输送辊;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引导且具有弯曲部的输送路,该弯曲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输送辊和所述记录头的捏夹部的下游侧使所述记录介质弯曲;排出所述记录介质的排出口;位于离开所述输送路的位置,并对从所述输送路的弯曲部附近沿着所述输送辊被卷入而从所述输送路脱离的所述记录介质进行检测的检测部,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记录介质时,使所述输送辊反向旋转规定量而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反向输送,然后,使所述输送辊正向旋转至少所述规定量。
根据本发明,在沿具有弯曲部的输送路输送记录介质的期间,当记录介质在输送路的弯曲部附近被输送辊卷入而发生了卡纸时,通过利用检测部对从输送路脱离的记录介质进行检测而迅速地检测到卡纸,通过使输送辊反向旋转然后再正向旋转,而将记录介质向排出口侧引导,从而能够消除卡纸。由此,能够迅速地检测被输送辊卷入的记录介质的卡纸,且不经由人工作业就能够消除卡纸。因此,能够减少记录介质的卡纸引起的运转停止,并缩短运转停止时间,从而能够减少维护的作业负担、减少维护费用并提高装置的可用性。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记录介质时,判断为发生了卡纸。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至少执行了一次所述输送辊的反向旋转及正向旋转后,当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记录介质时,判断为所述卡纸未消除。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记录介质而使所述输送辊进行反向旋转后再进行正向旋转时,以比向所述记录介质记录时的输送速度或输送记录结束后的所述记录介质的速度低的速度,输送所述记录介质。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规定量设定成,在所述输送辊反向旋转所述规定量后,使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端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位于比所述捏夹部或所述弯曲部靠下游侧的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迅速地检测记录介质的卡纸,能够不经由人工作业而消除卡纸,且能够减少因卡纸产生的运转停止而缩短运转停止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打印机的设置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打开前部框的状态的打印机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X-X′线的横向剖视图。
图5是表示打印机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6是表示打印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检测热敏卷筒纸的卡纸发生的过程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检测热敏卷筒纸的卡纸发生的过程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检测热敏卷筒纸的卡纸发生的过程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卡纸检测传感器的另一设置例的图。
符号说明:
1...打印机(记录装置),11...排出口,23...插入口,25...用纸传感器,31...记录头,35...压纸卷轴(输送辊),37...输送用电动机,39...卡纸检测传感器(检测部),39a...检测面,47...刀具单元,51...头支承板,51a...突起部(凸部),55...施力机构,70...控制部,71...CPU,76...门阵列,77...电动机驱动器,101...外装面板,102...排出口(出口),S...热敏卷筒纸(记录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打印机1的设置状态的剖视图。
打印机1是对从主体10的后方供给的作为记录介质的热敏卷筒纸S施加热能而印刷(记录)文字、记号或图像等的记录装置,并将记录后的热敏卷筒纸S从在主体10的前表面上设置的排出口11排出。
打印机1例如是内置在具有结算功能的自动贩卖机等装置(未图示)中,并发行收据、收条、票等各种帐票的插入型的打印机。如图2所示,打印机1设置在构成上述装置的筐体的外装面板101的内侧,将打印机1从排出口11排出的热敏卷筒纸S从在外装面板101上形成的排出口102向外部排出。
打印机1与热敏卷筒纸S一起固定在上述装置的内部,并经由柔性电缆103与上述装置的控制电路连接。向热敏卷筒纸S印刷的文字、图像的数据、以及指示打印机1的动作的命令等控制信息经由柔性电缆103输入给打印机1,并供给用于使打印机1的各部分进行动作的电源。
如图1所示,打印机1的主体10通过在主体框上设置各部分而构成,该主体框包括基框13、右侧框15及左侧框17。在主体10的前表面上部安装有相对于左右侧框15、17能够转动的前部框19,并以覆盖该前部框19的前表面的方式配置有上部罩20。而且,在主体10的前表面下部设有刀具单元箱21,在上部罩20和刀具单元箱21之间开设有上述的排出口11。
如图2所示,在主体10的背面开设有取入热敏卷筒纸S的插入口23,在主体10的后部设有将从插入口23进入的热敏卷筒纸S向斜下方引导的下纸引导器27及上纸引导器29,在上纸引导器29上设有用纸传感器25。用纸传感器25是将光向下纸引导器27照射而检测反射光的反射型光传感器,基于用纸传感器25的受光部的检测状态,能够监测是否存在位于下纸引导器27上的热敏卷筒纸S。
下纸引导器27及上纸引导器29的前端面对大致水平配置的记录头31。记录头31是通过与热敏卷筒纸S的记录面(相当于图2中的下表面)相接的多个发热元件配置在直线上而构成的线性热能头,与向线性热能头供给驱动电流的头驱动电路33一体构成。而且,压纸卷轴35与记录头31对置配置,在压纸卷轴35和记录头31之间夹有热敏卷筒纸S。
压纸卷轴35(输送辊)是沿主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且由前部框19支承为转动自如的辊式压纸卷轴。压纸卷轴35在输送用电动机37的驱动下进行旋转,在压纸卷轴35和记录头31之间夹持热敏卷筒纸S并进行输送。压纸卷轴35根据输送用电动机37的旋转方向而对沿图中符号A所示的方向旋转的正向旋转动作和沿符号B所示的方向旋转的反向旋转动作进行切换。当压纸卷轴35进行正向旋转动作时,将热敏卷筒纸S朝排出口11进行正向输送,当压纸卷轴35进行反向旋转动作时,将热敏卷筒纸S朝插入口23侧进行反向输送。
从插入口23进入主体10的热敏卷筒纸S通过下纸引导器27和上纸引导器29之间并被导向记录头31和压纸卷轴35之间,在压纸卷轴35的旋转力的作用下向排出口11输送。该热敏卷筒纸S的输送路在图中由符号P表示。
在记录头31及压纸卷轴35的前方配置有将热敏卷筒纸S切断的固定刃41和可动刃43(刀具)。固定刃41固定在主体10的前部框19上,可动刃43内置在位于前部框19下方的刀具单元箱21中,固定刃41和可动刃43隔着热敏卷筒纸S的输送路P上下对置。可动刃43通过内置在刀具单元箱21中的刀具驱动用电动机45和将输送用电动机37和可动刃43连结的驱动机构44,被沿上下方向驱动,通过使该可动刃43上升并与固定刃41啮合而将热敏卷筒纸S切断。通过该固定刃41、可动刃43、驱动机构44以及刀具驱动用电动机45构成刀具单元47。
固定刃41固定于前部框19,出于安全考虑而由上部罩20覆盖固定刃41的前表面。上部罩20的前端成为向排出口11的上方突出的前部上纸引导器20a。而且,在刀具单元箱21的上部安装有从水平稍向上方延伸的前部下纸引导器板49,通过所述前部下纸引导器板49及前部上纸引导器20a,将从排出口11排出的热敏卷筒纸S向排出口102引导。
被记录头31印刷后的热敏卷筒纸S由压纸卷轴35向排出口11输送,并在热敏卷筒纸S的前端从位于排出口11前方的排出口102露出的位置被刀具单元47切断。切断后的热敏卷筒纸S向排出口102的外部排出,被利用者抓住而取出。
另外,主体10具备将记录头31朝向压纸卷轴35施力的施力机构55。头支承板51从下方与大致平板状的记录头31相接,施力机构55在固定于左右的侧框15、17上的板簧的弹性的作用下,将头支承板51和记录头31一起压起,使记录头31和压纸卷轴35紧贴。通过施力机构55的作用力将记录头31向压纸卷轴35按压,从而在记录头31和压纸卷轴35的捏夹部上作用夹持热敏卷筒纸S的按压力。在该按压力的作用下,记录头31和热敏卷筒纸S紧贴而能够进行高品质的印刷,而且,能够抑制压纸卷轴35和热敏卷筒纸S之间的滑动,从而进行正确的输送。
在头支承板51的前端设有突起部51a。突起部51a是将板状的头支承板51的前部折弯而形成的山状的凸部,从下方向输送路P突出。突起部51a是为了将压纸卷轴35保持在正确的位置而设置的,将压纸卷轴35保持在正确的位置是为了将施力机构55产生的作用力可靠地向记录头31和压纸卷轴35传递。
主体10的前部框19由架设在左右侧框15、17上的圆棒形状的轴61支承为转动自如,能够以轴61为中心向前方打开。如图1及图2所示,在右侧框15的前部设有固定杆63,该固定杆63安装成能够与前部框19一起以轴61为中心转动。固定杆63在转动范围的下端位置与前部框19卡合,将前部框19固定在右侧框15上。使固定杆63以跳起的方式转动时,固定杆63和前部框19的卡合解除,前部框19能够向前方转动。
图3是将前部框19向前方打开的状态的剖视图。
在该图3中如箭头F所示,使前部框19向前方转动时,压纸卷轴35及固定刃41与前部框19一起向前方移动。在该打开状态下,由于压纸卷轴35离开记录头31,因此对热敏卷筒纸S的保持力消失,从而能够进行热敏卷筒纸S的除去、安放、更换等作业。在热敏卷筒纸S的更换等作业结束后,前部框19向图3中箭头R所示的方向转动,将压纸卷轴35收纳在与记录头31对置的位置。
在打印机1进行印刷的通常状态下,通过施力机构55的作用力对记录头31和压纸卷轴35进行按压,在将前部框19向前方打开时,压纸卷轴35从通常位置脱离,记录头31与头支承板51一起移动到可动范围的最上部。并且,在使前部框19从向前方打开的状态返回通常状态的过程中,为了使压纸卷轴35受到施力机构55的作用力而复原,需要将记录头31向下按压。在该过程中,为了使压纸卷轴35不直接与记录头31的发热元件发生碰撞,而使打印机1在头支承板51的前部具有突起部51a。突起部51a是位于记录头31前方的山状的突起,在前侧具有斜面51b,因此从图3的状态开始使压纸卷轴35沿箭头R所示的方向移动时,压纸卷轴35与突起部51a的前侧的斜面51b抵接。从该状态开始,压纸卷轴35被斜面51b引导并同时向箭头R方向移动时,克服施力机构55的作用力而将头支承板51和记录头31向下按压,压纸卷轴35跃过突起部51a,复位到与记录头31对置的通常位置。
如此,主体10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在通常状态下通过作用力使压纸卷轴35和记录头31紧贴,在更换热敏卷筒纸S时,使压纸卷轴35向前方移动而能够解除记录头31和压纸卷轴35的紧贴,在该结构中,在返回通常状态时为了使压纸卷轴35与记录头31不发生碰撞而设置突起部51a。
因此,突起部51a为了与复位时的压纸卷轴35抵接而必须形成为朝输送路P突出的形状,由压纸卷轴35输送的热敏卷筒纸S跃过突起部51a,朝向排出口11。即,输送热敏卷筒纸S的输送路P在突起部51a中向上方弯曲,在该弯曲后的输送路P上输送热敏卷筒纸S。
另外,具有比记录头31向上部凸起的形状的头驱动电路33位于记录头31的后方,因此压纸卷轴35由头驱动电路33和突起部51a保持成不从通常位置脱离。
突起部51a和斜面51b能够一体形成于头支承板51,因此不占空间,能够有助于小型化。
如此构成的打印机1具备卡纸检测传感器39(检测部),由压纸卷轴35输送的热敏卷筒纸S在排出口11的跟前发生堵塞(卡纸)时,该卡纸检测传感器39检测该卡纸。
如图2及图3所示,卡纸检测传感器39位于压纸卷轴35的前方并与压纸卷轴35的周面对置。卡纸检测传感器39是反射型的光传感器,在其检测面39a上设有发光部(未图示)及受光部(未图示)。基于该卡纸检测传感器39的受光状态,能够检测在与卡纸检测传感器39对置的压纸卷轴35的周面上是否存在热敏卷筒纸S。
如图2所示,卡纸检测传感器39的位置比输送路P明显靠上方。即,卡纸检测传感器39是在发生卡纸而热敏卷筒纸S被沿箭头A方向旋转的压纸卷轴35卷入输送路P的上方时,用于检测这种情况的传感器。
图4是图2的X-X′线的横向剖视图。
该图4是从下方观察通过压纸卷轴35的截面的图,图中的上下方向是主体10的宽度方向。
卡纸检测传感器39在压纸卷轴35的长度方向即主体10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大致中央。打印机1能够使用不同宽度尺寸的热敏卷筒纸S(例如80mm宽度和60mm宽度),使用何种尺寸根据收容打印机1的装置的用途、目的来决定,但为了进行稳定输送,通常不会使用比压纸卷轴35的宽度的一半细的热敏卷筒纸S。因此,如图4所示,通过将卡纸检测传感器39设置在压纸卷轴35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由此不论热敏卷筒纸S的尺寸如何,热敏卷筒纸S都不会通过完全脱离卡纸检测传感器39的位置。由此,无论使用何种尺寸的热敏卷筒纸S,当发生卡纸而热敏卷筒纸S被压纸卷轴35卷入时,都能够可靠地检测到这种情况。而且,基于同样的理由,用纸传感器25也配置在压纸卷轴35的宽度方向中央,无论使用何种尺寸的热敏卷筒纸S,都能够可靠地检测从插入口23插入的热敏卷筒纸S。
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主体10的下部收容有控制基板7,该控制基板7安装有构成打印机1的控制系统的各种电路。
以下,对安装于该控制基板7的打印机1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打印机1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打印机1具有对打印机1的各部分进行控制而执行印刷动作的控制部70,该控制部70具备:执行规定的程序而对各种数据进行处理的CPU71;存储有CPU71所执行的基本控制程序的ROM73;形成有对CPU71所执行的程序或处理对象的数据等进行临时存储的工作区域的RAM74;存储CPU71所执行的程序或处理对象的数据、设定值等的不挥发性存储器75。
另外,打印机1具备:对从各传感器或输入部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而向CPU71输出,并按照从CPU71输入的控制信号使LED点亮的门阵列(G/A)76;按照CPU71的控制而对电动机等进行驱动的电动机驱动器77;按照CPU71的控制而对记录头31进行驱动的头驱动电路33,其中,门阵列76、电动机驱动器77及头驱动电路33与控制部70的CPU71连接。
另外,在CPU71上连接有主基板110和接口(I/F)72,该主基板110构成收容打印机1的装置的控制部,该接口72经由柔性电缆103连接。接口72具备用于连接柔性电缆103的连接器等,在主基板110和CPU71之间的通信中起间介作用。具体而言,接口72接收从主基板110发送的印刷指示的命令、印刷数据等并向CPU71输出,在从主基板110发送状态要求等的命令时,接收该命令并向CPU71输出,并将CPU71对应于该命令所输出的应答向主基板110发送。
门阵列76上连接有:具有各种开关类并根据所述开关的操作而输出操作信号的输入部78;具备1或多个LED的LED显示部79;作为上述的反射型光传感器而构成的用纸传感器25及卡纸检测传感器39。
门阵列76对输入部78输出的操作信号和用纸传感器25及卡纸检测传感器39根据受光量所输出的检测电压的值进行检测,对这些模拟值进行量子化而转换成数字数据,并向CPU71输出。CPU71以从门阵列76输入的数据为基础,对输入部78的操作进行检测,而且基于用纸传感器25及卡纸检测传感器39的检测电压,判别所述传感器对热敏卷筒纸S的检测状态。
在电动机驱动器77上连接有输送用电动机37及刀具驱动用电动机45。电动机驱动器77对于由例如步进电动机构成的刀具驱动用电动机45及输送用电动机37,供给驱动电源并输出必要数目的驱动脉冲,使可动刃43移动而进行热敏卷筒纸S的切断,对输送用电动机37进行驱动而使压纸卷轴35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
另外,如上所述,头驱动电路33与记录头31一体构成,对于记录头31具备的各发热元件(未图示)分别供给驱动电流并控制电压,从而进行向热敏卷筒纸S的印刷。
CPU71基于用纸传感器25对热敏卷筒纸S的检测状态,监控是否有热敏卷筒纸S,且同时执行经由接口72从主基板110输入的印刷作业,通过电动机驱动器77使输送用电动机37动作而输送热敏卷筒纸S,并通过头驱动电路33驱动记录头31而执行向热敏卷筒纸S的印刷。CPU71使输送用电动机37动作,将印刷后的热敏卷筒纸S输送到刀具单元47的位置,通过电动机驱动器77使刀具驱动用电动机45动作而将热敏卷筒纸S切断。而且,在维护时等,CPU71若检测到输入部78的开关的操作,则对应于该操作,通过门阵列76使LED显示部79的各LED的点亮状态发生变化。
打印机1具有在因压纸卷轴35的旋转将热敏卷筒纸S卷入而发生卡纸时检测该卡纸并使压纸卷轴35反向旋转及正向旋转而消除卡纸的功能。
如图2所示,在输送路P的上方以与压纸卷轴35的周面对置的方式配设卡纸检测传感器39,控制部70通过该卡纸检测传感器39检测是否存在被压纸卷轴35卷入的热敏卷筒纸S。当检测到该卡纸时,控制部70使输送用电动机37停止,进而使输送用电动机37沿反方向旋转。由此,输送用电动机37开始反向旋转动作,被压纸卷轴35卷入的热敏卷筒纸S返回输送路P。然后,控制部70再次使输送用电动机37正向旋转,使压纸卷轴35沿正向旋转方向旋转,因此热敏卷筒纸S再次朝排出口11输送,卡纸消除。
需要说明的是,在即使执行规定次数例如1次以上的输送用电动机37的反向旋转、正向旋转,或反复多次而卡纸检测传感器39仍然检测到卡纸时,判断为无法消除卡纸,使LED显示部79的各LED的点亮状态发生变化,报知出错。该报知也可以是未图示的蜂鸣器等报知音输出机构输出的声音。这种情况下,对执行输送用电动机37的反向旋转、正向旋转的次数进行预先设定,存储在不挥发性存储器75中。
电动机驱动器77在控制部70的控制下以至少2阶段、优选3阶段的速度使输送用电动机37沿正向旋转。即,控制部70控制电动机驱动器77,对通常输送速度、印刷时输送速度以及卡纸消除时输送速度进行切换而驱动输送用电动机37,该通常输送速度是未通过记录头31进行印刷而输送热敏卷筒纸S时的输送速度,该印刷时输送速度是在通过记录头31进行印刷中输送热敏卷筒纸S时的输送速度,该卡纸消除时输送速度是消除后述的热敏卷筒纸S的卡纸时的输送速度。伴随于此,压纸卷轴35以与输送用电动机37的通常输送速度、印刷时输送速度以及卡纸消除时输送速度相应的速度进行旋转,输送热敏卷筒纸S。通常输送速度为最高速,印刷时输送速度为高速,卡纸消除时输送速度为最低速。通常输送速度是只要能够输送热敏卷筒纸S即可的输送速度,为了生产率的高速化而优选快速。为了保持一定水准以上的印刷品质,印刷时输送速度需要被抑制成使记录头31能够对热敏卷筒纸S施加热量的速度,因此为比通常输送速度低的速度。而且,如后所述,在消除了热敏卷筒纸S的卡纸后,为了以不会再次发生卡纸的方式输送热敏卷筒纸S,而使卡纸消除时输送速度特别成为低速。
需要说明的是,使输送用电动机37反向旋转时的输送速度既可以仅为1阶段,也可以为2阶段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阶段的速度。该反向旋转动作中的输送速度优选为与印刷时输送速度或卡纸消除时输送速度同程度或其以下的低速。这是为了在消除热敏卷筒纸S的卡纸时,能够可靠地防止热敏卷筒纸S的损伤等。
图6是表示打印机1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该图6所示的动作下,控制部70经由接口72接收从主基板110发送来的印刷指示的命令、印刷数据,向RAM74的工作区域展开(步骤S1),执行印刷(步骤S2)。在步骤S2中,控制部70使输送用电动机37以印刷时输送速度进行旋转,通过记录头31进行向热敏卷筒纸S的印刷。印刷结束后,控制部70将输送用电动机37的旋转速度即压纸卷轴35的旋转速度切换成通常输送速度,使压纸卷轴35旋转,开始朝向排出口11输送热敏卷筒纸S(步骤S3)。
输送开始后,控制部70判别热敏卷筒纸S的输送是否结束(步骤S4),若为输送结束之前(步骤S4为否),则基于卡纸检测传感器39的检测电压,判别卡纸检测传感器39是否检测到热敏卷筒纸S(步骤S5)。
在卡纸检测传感器39未检测到热敏卷筒纸S时,返回步骤S4,继续输送,在输送结束时(步骤S4为是),通过刀具单元47将热敏卷筒纸S切断(步骤S6),结束本处理。
另一方面,在卡纸检测传感器39检测到热敏卷筒纸S时(步骤S5为是),控制部70使输送用电动机37停止(步骤S7),将热敏卷筒纸S反向输送预先设定的返回量,因此使输送用电动机37进行反向旋转动作(步骤S8)。如后所述,返回量预先设定成消除卡纸所需的充分量。设定的返回量作为输送用电动机37的动作步骤数或输送的热敏卷筒纸S的长度等,存储在不挥发性存储器75中。
控制部70具有对进行了反向输送的次数进行计数并将计数值存储在RAM74中的功能,在步骤S8中每当进行反向输送时,算出计数值的总数。
接下来,控制部70使输送用电动机37进行正向旋转动作,再次将热敏卷筒纸S朝排出口11输送(步骤S9)。在该输送时,控制部70使输送用电动机37以卡纸消除时输送速度进行旋转,将热敏卷筒纸S输送步骤S8中反向输送了的返回量。在该输送中,控制部70监控卡纸检测传感器39的检测状态(步骤S10),在卡纸检测传感器39未检测到热敏卷筒纸S的期间(步骤S10为否),在返回量相当的输送结束之前继续进行输送和监控(步骤S11)。
在卡纸检测传感器39未检测到热敏卷筒纸S的状态下结束返回量相当的输送时(步骤S11为是),控制部70将RAM74中存储的反向输送次数的计数值清零,返回步骤S4,使停止的输送继续。这种情况下,在返回量相当的输送结束的时刻,控制部70将输送用电动机37的旋转速度从卡纸消除时输送速度切换成通常输送速度,输送至热敏卷筒纸S的规定位置到达刀具单元47的切断位置为止。输送结束后(步骤S4为是),控制部70向步骤S6移动,通过刀具单元47将热敏卷筒纸S切断,结束本处理。
另外,在返回量相当的输送结束之前通过卡纸检测传感器39检测到热敏卷筒纸S时(步骤S10为是),控制部70判别反向输送次数的计数值是否超过预先存储在不挥发性存储器75中的设定次数(步骤S12)。在此,当反向输送次数的计数值超过设定次数时(步骤S12为是),由于即使反复进行步骤S7~S9也无法消除卡纸,因此控制部70报知出错而使包括输送用电动机37在内的各部分的动作停止(步骤S13),结束本处理。作为报知出错的方法,有经由接口72向主基板110通知表示出错发生的状态的方法、使LED显示部79闪烁或点亮的方法以及输出警告音等的方法等。
另外,反向输送次数的计数值未超过设定次数时(步骤S12为否),控制部70返回步骤S7,使输送用电动机37停止,再次尝试反向输送。
图7至图9的各图是表示检测卡纸发生的过程的说明图。
作为发生卡纸的典型的事例,图7中示出排出口102被利用者的手指等堵塞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打印机1无法排出热敏卷筒纸S,但压纸卷轴35为了输送热敏卷筒纸S而沿箭头A方向进行正向旋转,因此热敏卷筒纸S发生松弛。该松弛在从压纸卷轴35和记录头31的捏夹部N到排出口11之间发生,尤其是容易发生在输送路P弯曲的突起部51a的位置。这是因为,当跃过突起部51a时,热敏卷筒纸S折弯,该弯曲扩大就会发生卡纸。
热敏卷筒纸S在突起部51a发生弯曲后,再使压纸卷轴35沿箭头A方向进行正向旋转时,由于热敏卷筒纸S被从捏夹部N抽出,从而热敏卷筒纸S的弯曲部分增大。其结果是,如图8所示,热敏卷筒纸S的松弛部S1随着与旋转的压纸卷轴35的周面相接而增大,不久之后沿压纸卷轴35的周面被卷入。
如图8所示,在松弛部S1与压纸卷轴35的周面相接之前的期间,通过压纸卷轴35从捏夹部N向前方抽出的热敏卷筒纸S形成松弛部S1。
相对于此,在松弛部S1被压纸卷轴35卷入之后,松弛部S1折弯而成为双重,一方与比捏夹部N靠上游侧的热敏卷筒纸S连结,另一方与比突起部51a靠下游侧的热敏卷筒纸S连结。因此,压纸卷轴35进行旋转时,比松弛部S1的顶点靠上游侧的热敏卷筒纸S和靠下游侧的热敏卷筒纸S这双方被压纸卷轴35卷入,因此比突起部51a靠下游侧的热敏卷筒纸S沿图9中箭头Z所示的方向被拉入。于是,由于在输送路P上的其他部位不易发生卡纸,因此热敏卷筒纸S没有逃逸的空间而发生折叠,通过压纸卷轴35的反向旋转而返回输送路P,因此消除卡纸并不困难。
并且,被压纸卷轴35卷入的松弛部S1到达卡纸检测传感器39的检测位置SP时,基于卡纸检测传感器39的检测状态,控制部70对热敏卷筒纸S的卡纸进行检测。控制部70使压纸卷轴35停止,进而进行反向输送动作,从而将松弛部S1消除。
如图7~图9所示,卡纸检测传感器39设置在从捏夹部N到检测位置SP的沿压纸卷轴35的周面的长度D比从松弛部S1的发生部位即突起部51a到排出口11的位置O的长度短的位置。
如上所述,松弛部S1被压纸卷轴35卷入后,处于突起部51a和排出口11之间的热敏卷筒纸S被拉入主体10内。当比突起部51a靠下游侧的热敏卷筒纸S包括前端被压纸卷轴35卷入时,即使压纸卷轴35进行反向输送和正向旋转动作而将松弛部S1消除,消除松弛部S1后的热敏卷筒纸S也有可能不会顺利地向突起部51a的下游侧前进。若热敏卷筒纸S的前端从输送路P脱离,则即使之后使压纸卷轴35进行反向旋转和正向旋转,热敏卷筒纸S的前端也难以沿输送路P向排出口11侧前进。然而,在该实施例中,热敏卷筒纸S的前端不会从输送路P脱离而是成为保留在输送路上的状态,因此在进行反向旋转和正向旋转时,热敏卷筒纸S的前端能够顺利地沿输送路P向排出口11侧前进。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形成为如下结构:从捏夹部N到检测位置SP的长度D比从突起部51a到位置O的距离短,在突起部51a的下游侧的热敏卷筒纸S包括前端被压纸卷轴35卷入之前,卡纸检测传感器39能够对热敏卷筒纸S进行检测。根据该结构,通过压纸卷轴35的反向输送和正向旋转消除松弛部S1时,能够可靠地将热敏卷筒纸S朝排出口11输送。
另外,通过刀具单元47将热敏卷筒纸S切断之后,热敏卷筒纸S的前端处于刀具单元47的切断位置C。这种情况下,为了消除松弛部S1并更可靠地将热敏卷筒纸S向排出口11输送,优选将卡纸检测传感器39设置成使长度D比从突起部51a到切断位置C的距离短。这种情况下,在卡纸检测传感器39检测到松弛部S1的时刻,热敏卷筒纸S的前端处于比突起部51a靠下游侧,因此即使在通过刀具单元47将热敏卷筒纸S刚切断之后,也能够通过压纸卷轴35的反向输送和正向旋转来消除松弛部S1,再次将热敏卷筒纸S向排出口11输送。
此外,更优选从捏夹部N到检测位置SP的沿压纸卷轴35的周面的长度D比从刀具单元47的切断位置C到排出口11的位置O的距离短。
例如图10中虚线所示,当在从捏夹部N到检测位置SP的长度D变长的位置上设置卡纸检测传感器39时,在卡纸检测传感器39检测到松弛部S1的时刻,比突起部51a靠下游侧的热敏卷筒纸S被压纸卷轴35卷绕,热敏卷筒纸S的前端到达比切断位置C靠上游侧的位置。在该状态下使压纸卷轴35进行反向旋转及正向旋转来消除松弛部S1时,无法否认存在热敏卷筒纸S的前端卡在固定刃41或可动刃43上的可能性。
为了排出这种可能性,在卡纸检测传感器39检测到松弛部S1的时刻,使热敏卷筒纸S的前端处于比切断位置C靠下游的位置即可。即,在从突起部51a到切断位置C的距离为D1且从突起部51a到排出口11的位置O的距离为D2时,从捏夹部N到检测位置SP的长度D成为D≤D2-D1。D2-D1是从切断位置C到排出口11的位置O的距离。即,可以说是长度D优选为从切断位置C到排出口11的位置O的距离以下。
另外,为了能够消除松弛部S1,控制部70通过卡纸检测传感器39检测到发生卡纸后进行反向输送的“返回量”至少优选与从捏夹部N到检测位置SP的长度D相当或为长度D以上,更优选为长度D和以输送用电动机37的动作步骤数来说为10步骤左右的长度之和。
返回量越多越能够可靠地消除松弛部S1,但若返回量过大,则在反向输送动作结束时,热敏卷筒纸S的前端行进至比捏夹部N或突起部51a靠上游的位置。因此,返回量的上限是在反向输送动作结束时热敏卷筒纸S的前端位于比捏夹部N或突起部51a靠下游的程度。
如上所述,根据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输送热敏卷筒纸S进行记录并从排出口11排出的打印机1中,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热敏卷筒纸S的压纸卷轴35;具有弯曲部的输送路P,该弯曲部在比压纸卷轴35的捏夹部靠下游侧的位置通过突起部51a进行弯曲;位于离开热敏卷筒纸S的输送路P的位置,对在输送路P的弯曲部从输送路P脱离的热敏卷筒纸S进行检测的卡纸检测传感器39;在通过卡纸检测传感器39检测到热敏卷筒纸S时,使压纸卷轴35反向旋转而对热敏卷筒纸S进行反向输送,然后使压纸卷轴35正向旋转至少反向输送的量而将热敏卷筒纸S向排出口11输送的控制部70。
由此,在沿具有弯曲部的输送路P输送热敏卷筒纸S的期间,当在弯曲部发生了卡纸时,通过利用卡纸检测传感器39对从输送路P脱离的热敏卷筒纸S进行检测而迅速地检测到卡纸,使压纸卷轴35反向旋转后再次使其正向旋转,从而消除热敏卷筒纸S的卡纸。由此,能够迅速地检测到热敏卷筒纸S的卡纸,且不经由人工作业而消除卡纸。因此,能够减少因热敏卷筒纸S的卡纸产生的运转停止,能够缩短打印机1及内置有打印机1的装置的运转停止时间,从而能够减少维护的作业负担、减少维护费用并提高装置的可用性。
另外,打印机1配置在外装面板101的内侧,从位于排出口11外侧的外装面板101的排出口102排出热敏卷筒纸S,因此在外装面板101的排出口102中,当妨碍热敏卷筒纸S的输送而发生卡纸时,能够迅速地检测到该卡纸,并能够通过压纸卷轴35的反向旋转及正向旋转的动作来消除卡纸。
此外,卡纸检测传感器39为了检测热敏卷筒纸S而配置在与压纸卷轴35的周面对置的位置,从压纸卷轴35的捏夹部N到卡纸检测传感器39的检测位置的距离比从突起部51a到排出口11的距离短,因此能够通过卡纸检测传感器39对因突起部51a而在输送路P的弯曲部弯曲并被压纸卷轴35卷入的热敏卷筒纸S进行检测。而且,在输送到比突起部51a靠下游侧的热敏卷筒纸S全部被压纸卷轴35卷入之前能够检测到卡纸,因此能够通过检测后的压纸卷轴35的动作高效率地消除卡纸。
此外,通过与记录头31对置配置且在其和记录头31之间夹持热敏卷筒纸S并进行输送的压纸卷轴35的动作,能够不经由人工作业而消除卡纸。
打印机1将压纸卷轴35构成为能够从与记录头31对置的通常位置向排出口11侧脱离,在压纸卷轴35从脱离位置向通常位置复位的过程中,为了使压纸卷轴35不碰撞记录头31,而具备与压纸卷轴35抵接后顺利地对压纸卷轴35进行引导的斜面51b,在设有向输送路P突出的突起部51a且跃过该突起部51a而输送热敏卷筒纸S的结构中,即使在跃过突起部51a时热敏卷筒纸S弯曲而发生卡纸,也能够迅速地检测并消除该卡纸。而且,通过使压纸卷轴35能够脱离地移动并打开供热敏卷筒纸S通过的输送路P,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热敏卷筒纸S的安放及未消除卡纸时的热敏卷筒纸S的除去。此外,突起部51a能够一体形成对压纸卷轴35进行引导的斜面51b和成为发生卡纸的契机的弯曲部,从而有助于小型化。
并且,打印机1的控制部70在通过卡纸检测传感器39检测到热敏卷筒纸S而使压纸卷轴35反向旋转后,以比通常的记录结束后将热敏卷筒纸S向排出口11输送的通常输送速度低的卡纸消除时输送速度,将热敏卷筒纸S向排出口11输送,因此能够防止卡纸的再发生,并更可靠地消除卡纸。
此外,由于卡纸检测传感器39配置在压纸卷轴35的宽度方向中央,因此对于各种宽度的热敏卷筒纸S都能够迅速地检测卡纸的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示出适用了本发明的一具体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打印机1通过一个压纸卷轴35输送热敏卷筒纸S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除辊式压纸卷轴之外再设置1或多个输送辊来输送热敏卷筒纸S的结构。这种情况下,对热敏卷筒纸S的卡纸进行检测的卡纸检测传感器39设置成与输送辊及辊式压纸卷轴中的位于最接近排出口11的位置上的部件的周面对置即可。
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将保持在主体10的外部的热敏卷筒纸S从插入口23取入而进行印刷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主体10的内部设置收容热敏卷筒纸的收容部。
此外,能够适用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只要是输送记录介质并进行记录的装置即可,并未特别限定,不局限于热敏式行式打印机,既可以是喷墨式打印机、点击打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热升华型打印机的任一种,也可以是以其他方式形成文字或图像的装置,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插入型的记录装置,在具有独立的外装箱的独立型的记录装置及具备其他装置的功能的复合机中也能够适用本发明。

Claims (15)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对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头;
将所述记录介质沿输送方向输送的输送辊;
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引导且具有弯曲部的输送路,该弯曲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输送辊和所述记录头的捏夹部的下游侧使所述记录介质弯曲;
排出所述记录介质的排出口;
位于离开所述输送路的位置,并对从所述输送路的弯曲部附近沿着所述输送辊被卷入而从所述输送路脱离的所述记录介质进行检测的检测部;
在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记录介质时,使所述输送辊反向旋转规定量而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反向输送,然后,使所述输送辊正向旋转至少所述规定量的控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为了检测所述记录介质而配置在与所述输送辊的周面对置的位置,
沿所述输送辊的周面的从所述捏夹部到所述检测部的检测位置的距离至少比从所述输送路的弯曲部到所述排出口的距离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辊是压纸卷轴,该压纸卷轴与所述记录头对置配置,在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记录时,在该压纸卷轴和所述记录头之间夹持所述记录介质而进行输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包括主体和前部框,
所述前部框安装成相对于所述主体能够转动,
在所述主体至少搭载所述记录头,
在所述前部框至少搭载所述压纸卷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纸卷轴能够在从与所述记录头对置而紧贴的通常位置到所述排出口侧的离开所述记录头的脱离位置之间移动,
在所述记录头侧设置具有斜面的突起部,该斜面在所述压纸卷轴从所述脱离位置向所述通常位置移动时与所述压纸卷轴抵接并将所述压纸卷轴向所述通常位置引导,
所述突起部向所述输送路侧突出而形成所述弯曲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记录介质而使所述输送辊反向旋转后,以比向所述记录介质记录时的输送速度或输送记录结束后的所述记录介质的速度低的速度,输送所述记录介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报知机构,在所述控制部至少执行了一次所述输送辊的反向旋转及正向旋转后,当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记录介质时,该报知机构对检测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情况进行报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量设定成,在所述输送辊反向旋转所述规定量后,使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端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位于比所述捏夹部或所述弯曲部靠下游侧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刀具,该刀具配置在所述记录头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并在切断位置将所述记录介质切断,
沿所述输送辊的周面的从所述捏夹部到所述检测部的检测位置的距离至少比从所述刀具的所述切断位置到所述排出口的距离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所述记录头进行支承的记录头支承部,
所述弯曲部与所述记录头支承部一体构成。
11.一种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记录装置具备:
对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头;
将所述记录介质沿输送方向输送的输送辊;
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引导且具有弯曲部的输送路,该弯曲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输送辊和所述记录头的捏夹部的下游侧使所述记录介质弯曲;
排出所述记录介质的排出口;
位于离开所述输送路的位置,并对从所述输送路的弯曲部附近沿着所述输送辊被卷入而从所述输送路脱离的所述记录介质进行检测的检测部,
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记录介质时,使所述输送辊反向旋转规定量而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反向输送,然后,使所述输送辊正向旋转至少所述规定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记录介质时,判断为发生了卡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至少执行了一次所述输送辊的反向旋转及正向旋转后,当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记录介质时,判断为所述卡纸未消除。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记录介质而使所述输送辊进行反向旋转后再进行正向旋转时,以比向所述记录介质记录时的输送速度或输送记录结束后的所述记录介质的速度低的速度,输送所述记录介质。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量设定成,在所述输送辊反向旋转所述规定量后,使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端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位于比所述捏夹部或所述弯曲部靠下游侧的位置。
CN2011100791201A 2010-03-30 2011-03-28 记录装置及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22189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77510A JP5811515B2 (ja) 2010-03-30 2010-03-30 記録装置
JP2010-077510 2010-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18941A CN102218941A (zh) 2011-10-19
CN102218941B true CN102218941B (zh) 2013-12-04

Family

ID=44709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91201A Active CN102218941B (zh) 2010-03-30 2011-03-28 记录装置及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77168B2 (zh)
JP (1) JP5811515B2 (zh)
CN (1) CN102218941B (zh)
RU (1) RU2481958C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0197A (zh) * 2010-03-15 2011-09-21 株式会社东芝 记录介质分类装置、消色装置以及记录介质分类方法
CN103221222B (zh) * 2010-11-17 2015-05-13 西铁城控股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装置的纸张输送方法
JP5882762B2 (ja) * 2012-01-31 2016-03-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読取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US8864278B2 (en) * 2012-02-24 2014-10-21 Eastman Kodak Company Detecting potential collision damage to printhead
JP2015037982A (ja) * 2012-08-24 2015-02-26 株式会社Pfu 原稿搬送装置、ジャム判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404873B1 (ja) * 2012-08-24 2014-02-05 株式会社Pfu 原稿搬送装置、ジャム判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EP2900476B1 (en) 2012-09-27 2019-02-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dia jam clearing
JP2014108584A (ja) * 2012-12-03 2014-06-12 Canon Inc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JP6201636B2 (ja) * 2013-10-28 2017-09-27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媒体処理装置
JP6287370B2 (ja) * 2014-03-10 2018-03-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
JP6425449B2 (ja) * 2014-08-05 2018-11-21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ト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7165011A (ja) * 2016-03-17 2017-09-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の媒体送り方法
JP6862228B2 (ja) 2017-03-10 2021-04-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供給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US10843491B2 (en) * 2017-07-07 2020-11-24 Zebra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edia unit leveling assembly for media processing devices
JP7142896B2 (ja) * 2018-05-21 2022-09-28 三栄電機株式会社 発券装置
JP7484328B2 (ja) * 2020-03-30 2024-05-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ーおよびプリンターの制御方法
KR102604532B1 (ko) * 2023-02-21 2023-11-22 화성시스템(주) 프린터의 인쇄용지걸림 감지 및 제거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530A (zh) * 1996-04-18 1997-10-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卡纸现象发生时从激光打印机中取出纸张的方法
CN1169919A (zh) * 1996-04-25 1998-01-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从喷墨打印机中排除被卡住的纸张的方法及设备
US5717836A (en) * 1995-03-09 1998-02-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nting apparatus having a retractable curl removal member and reversible roller
CN101125496A (zh) * 2006-08-18 2008-02-20 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打印机的吐纸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6294A (ja) * 1991-04-19 1994-01-25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H05162894A (ja) 1991-12-13 1993-06-29 Tokyo Electric Co Ltd 用紙搬送装置
JPH05238597A (ja) 1992-02-25 1993-09-17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3212673B2 (ja) * 1992-03-12 2001-09-25 グローリー工業株式会社 紙幣ジャムの復旧方法及び復旧装置
JPH061493A (ja) * 1992-06-19 1994-01-11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H06980A (ja) 1992-06-23 1994-01-11 Tokyo Electric Co Ltd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H07228387A (ja) * 1994-02-16 1995-08-29 Brother Ind Ltd 記録装置
JP3387636B2 (ja) 1994-07-29 2003-03-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US5867196A (en) 1994-07-29 1999-02-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supply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heet feeding with reversing of conveyance direction
JPH09323454A (ja) * 1996-06-05 1997-12-16 Seiko Epson Corp 記録紙の装填確認方法及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H1148507A (ja) * 1997-07-30 1999-02-23 Seiko Instr Inc ライ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2001253570A (ja) * 2000-03-13 2001-09-18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3925620B2 (ja) * 2001-11-16 2007-06-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及びプリンタユニット
JP2004130641A (ja) * 2002-10-09 2004-04-30 Canon Inc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4251014B2 (ja) * 2003-05-22 2009-04-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及び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
JP2005186510A (ja) * 2003-12-26 2005-07-14 Seiko Epson Corp ライン型サーマルプリンタおよびその分割駆動方法
US7315317B2 (en) * 2004-03-26 2008-01-01 Noritsu Koki Co., Ltd. Printer
JP4529732B2 (ja) 2005-03-01 2010-08-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字装置
JP4827634B2 (ja) 2006-07-06 2011-1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09107287A (ja) * 2007-10-31 2009-05-21 Fujitsu Isotec Ltd プリンタ装置
JP5159370B2 (ja) * 2008-03-03 2013-03-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2010064310A (ja) * 2008-09-09 2010-03-25 Toshiba Tec Corp 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7836A (en) * 1995-03-09 1998-02-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nting apparatus having a retractable curl removal member and reversible roller
CN1162530A (zh) * 1996-04-18 1997-10-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卡纸现象发生时从激光打印机中取出纸张的方法
CN1169919A (zh) * 1996-04-25 1998-01-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从喷墨打印机中排除被卡住的纸张的方法及设备
CN101125496A (zh) * 2006-08-18 2008-02-20 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打印机的吐纸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207074A (ja) 2011-10-20
US20110242257A1 (en) 2011-10-06
RU2481958C2 (ru) 2013-05-20
RU2011111941A (ru) 2012-10-10
CN102218941A (zh) 2011-10-19
JP5811515B2 (ja) 2015-11-11
US8477168B2 (en) 2013-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8941B (zh) 记录装置及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2390184B (zh) 纸张排出装置、纸张排出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及方法
JP4964978B2 (ja) 媒体検出方法、媒体検出装置、媒体排出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JP5482027B2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ー
US20110293347A1 (en) Paper discharge apparatus, paper discharge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586218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07074A5 (zh)
US20110101602A1 (en) Paper ejector unit
US8066278B2 (en) Printer
US1169184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142896B2 (ja) 発券装置
CN104802538B (zh)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JP5101674B2 (ja) 印刷装置
US8794732B2 (en) Media processing device,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media processing device, and a storage medium
JP7559431B2 (ja) 記録装置
JP2008120018A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並びに搬送部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12090751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0030189A (ja) 記録紙の配置不良検出方法およびシリアルプリンタ
US9152364B2 (en) Media process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for a media process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a program executed by a control unit that controls a media processing device
JP2001105678A (ja) プリンタ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1201290A (ja) 紙葉類処理装置および紙葉類処理装置の紙葉類回収方法
JP202309037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20979B2 (ja) ロール紙装着機構
JP5483471B2 (ja)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3002530A (ja) 排紙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